CN204915358U - 闩锁机构以及座椅组件 - Google Patents

闩锁机构以及座椅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15358U
CN204915358U CN201520493880.0U CN201520493880U CN204915358U CN 204915358 U CN204915358 U CN 204915358U CN 201520493880 U CN201520493880 U CN 201520493880U CN 204915358 U CN204915358 U CN 2049153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cam
pawl
out stat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9388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斯里尼瓦斯·佩亚塔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sher and 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Fisher and 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751,34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493097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Fisher and Co Inc filed Critical Fisher and Co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153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153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闩锁机构。该闩锁机构包括具有通道的壳体和具有爪的锁定机构,该爪由壳体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并且该锁定机构能够在第一锁定状态与第二锁定状态之间移动。爪在第一锁定状态下将撞针锁定在沿着通道的长度的第一位置处并且在第二锁定状态下将撞针锁定在沿着通道的长度的、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处。还提供了一种座椅组件。

Description

闩锁机构以及座椅组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7月1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
62/022,958的权益。以上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闩锁机构,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与座椅组件的座椅靠背一起使用的闩锁机构,该座椅组件允许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底部锁定在两个不同的角度位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中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内容相关的背景信息,并且可能不构成现有技术。
斜倚机构和闩锁机构通常与座椅组件结合使用,以允许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底部的角度调节。例如,斜倚机构通常设置在座椅靠背和座椅底部的接合处,以允许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底部进行选择性运动并且进一步将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底部锁定在多个角度位置。
闩锁机构类似地用于对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底部的位置进行锁定,但通常不允许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底部的角度调节。即,闩锁机构通常接合固定地安装至车辆结构的撞针并且因此将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底部于一个角度位置锁定至撞针。因此,常规的闩锁机构在适当地对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底部的角度位置进行锁定时不允许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底部运动到不同的角度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提供本公开内容的总体概要,而并非对其全部范围或其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提供了一种闩锁机构,该闩锁机构选择性地接纳撞针。该闩锁机构包括具有通道的壳体和具有爪的锁定机构,其中,爪由壳体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并且锁定机构能够在第一锁定状态与第二锁定状态之间移动。爪在第一锁定状态下将撞针锁定在沿着通道的长度的第一位置处并且在第二锁定状态下将撞针锁定在沿着通道的长度的、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处。
闩锁机构可以结合到包括座椅底部和座椅靠背的座椅组件中。座椅靠背可以相对于座椅底部在折叠放平位置、第一直立位置和第二直立位置之间可转动。闩锁机构可以安装至座椅靠背的上部并且可以在第一直立位置和第二直立位置接纳撞针。在折叠放平位置,撞针可以与闩锁机构间隔开。座椅靠背可以在锁定机构处于第一锁定状态时锁定在第一直立位置。座椅靠背可以在锁定机构处于第二锁定状态时锁定在第二直立位置。
在一些构型中,爪在第一锁定状态下处于第一转动位置并且在第二锁定状态下处于第二转动位置。
在一些构型中,锁定机构包括第一止动凸轮,该第一止动凸轮安装成用以相对于壳体转动并且选择性地限制撞针从沿着通道的长度的第一位置向沿着通道的长度的第二位置移动。
在一些构型中,锁定机构包括锁凸轮,该锁凸轮安装成用以相对于壳体转动并且在第一锁定状态下接合爪以限制爪相对于壳体转动。
在一些构型中,锁凸轮包括锁定突出部,该锁定突出部在第一锁定状态下接合爪中的第一锁定凹部并且在第二锁定状态下接合爪中的第二锁定凹部。
在一些构型中,锁定机构包括公差吸收凸轮,该公差吸收凸轮安装成用以相对于壳体转动并且包括对锁凸轮的销进行接纳的槽。
在一些构型中,锁定机构包括第二凸轮止动件,该第二凸轮止动件安装成用以相对于壳体转动并且在第一锁定状态下接合第一凸轮止动件以限制第一凸轮止动件相对于壳体转动。
在一些构型中,闩锁机构包括释放杆,该释放杆安装成用以相对于壳体转动并且接合公差吸收凸轮,使得释放杆的转动引起公差吸收凸轮的对应转动。公差吸收凸轮的转动可以引起锁凸轮的转动。
在一些构型中,爪和第一凸轮止动件能够绕第一枢轴转动。锁凸轮和公差吸收凸轮可以绕与第一枢轴间隔开的第二枢轴可转动。第二凸轮止动件可以绕与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间隔开的第三枢轴可转动。
在一些构型中,爪包括爪通道,在第一锁定状态下,撞针接纳在该爪通道中。在第二锁定状态下,撞针可以位于爪通道的外部。
根据本文中所提供的描述,其他应用领域将变得明显。应当理解,这种描述和具体示例仅意在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内容的范围。
附图说明
本文中所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内容的范围。
图1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原理的闩锁机构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闩锁机构的分解图;
图3为图1的闩锁机构的侧视图,其中,壳体的一部分被移除以示出处于解锁状态的闩锁机构的内部部件;
图4为图1的闩锁机构的立体图,其中,壳体的一部分被移除以示出处于第一锁定状态的闩锁机构的内部部件;
图5为图1的闩锁机构的立体图,其中,壳体的一部分被移除以示出处于第二锁定状态的闩锁机构的内部部件;
图6为结合有图1的闩锁机构的座椅组件的示意图,其示出了处于折叠放平位置的座椅组件;
图7为图6的座椅组件的立体图,其示出了相对于座椅底部处于第一角度位置的座椅组件的座椅靠背;以及
图8为图6的座椅组件的立体图,其示出了相对于座椅底部处于第二角度位置的座椅组件的座椅靠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在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且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内容、应用或用途。应当理解,贯穿附图,对应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对应的零部件和特征。
提供了示例性实施方式以使得本公开内容将是透彻的并且将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阐述了诸如具体部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之类的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内容的各实施方式的透彻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显的是:不必采用具体细节、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也不应当解释为限制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未对公知的过程、公知的装置结构以及公知的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非意在进行限制。如本文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指明,否则单数形式“一”“一个”“该”也可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术语“包括”“包括有”“包含”“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其指定了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增加。本文所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和操作不应解释为必需按照所讨论或图示的特定顺序进行,除非特别指出按照顺序进行。还应当理解,可以采用附加或替代的步骤。
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接合至另一元件或层”、“连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或者“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接合至另一元件或层、直接连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或者直接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相比之下,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接合至另一元件或层”、“直接连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或者“直接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可能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用于描述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其他词语应当以类似的方式进行解释(例如,“在…之间”对“直接在…之间”、“与…相邻”对“与…直接相邻”等)。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所列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本文中可用于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由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术语比如“第一”“第二”以及其他数字术语在本文中使用时并不意味着序列或顺序,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因而,下面所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背离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教示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方便描述,本文中可使用诸如“内”、“外”、“在…之下”、“在…下方”、“下部”、“在…上方”、“上部”等之类的空间相对术语来描述如图中图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外的元件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可以意在涵盖除了图中所描绘的取向之外的使用或操作中的装置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然后定向成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方”。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涵盖上方和下方两个取向。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向(转动90度或处于其他取向),并可相应地理解本文所使用的在空间上相对的描述。
参照图,提供了闩锁机构10且该闩锁机构10包括壳体12、锁定机构14和致动机构16。壳体12相对于致动机构16支撑锁定机构14并且壳体12选择性地接纳与车辆20相关联的撞针18(图6至图8)。锁定机构14选择性地锁定壳体12相对于撞针18的位置,以将壳体12相对于撞针18并且因而相对于车辆20进行固定。锁定机构14可以将撞针18相对于壳体12锁定在图4中示出的第一位置以及图5中示出的第二位置中的一者中。致动机构16同样地附接至壳体12并且选择性地使锁定机构14在锁定状态(图4和图5)与解锁状态(图3)之间移动。
壳体12包括第一板22、第二板24以及由第一板22和第二板24限定的通道26。即,第一板22包括槽28,该槽28与第二板24的槽30对准,以在第一板22附接至第二板24时限定通道26。第一板22由第一枢轴32和第二枢轴34附接至第二板24。第一枢轴32由第一板22的附接孔口36接纳并且同样地由第二板24的附接孔口38接纳,以将第一板22附接至第二板24。在这样做时,第一枢轴32的筒形部40被大致设置在第一板22与第二板24之间,以在第一板和第二板组装在一起时限定第一板22与第二板24之间的距离。
第二枢轴34同样地由第一板22的附接孔口42接纳并且由第二板24的附接孔口44接纳。如同第一枢轴32一样,第二枢轴34同样地包括筒形部46,该筒形部46在第一板22附接至第二板24时限定第一板22与第二板24之间的距离。
锁定机构14大致设置在第一板22与第二板24之间并且在锁定状态与解锁定状态之间移动,以将撞针18的位置选择性地锁定在通道26内。锁定机构14包括爪48、锁凸轮50、公差吸收凸轮52、与爪48相关联的第一止动凸轮54、以及与锁凸轮50相关联的第二止动凸轮56。爪48包括孔口58,该孔口58接纳第一枢轴32的筒形部40,以将爪48转动地支撑于第一板22与第二板24之间。爪48另外包括由一对臂部62、64限定的通道60。最后,爪48包括至少部分地由臂部62限定的第一锁定凹部66以及与第一锁定凹部66间隔开的第二锁定凹部68。
锁凸轮50包括长形孔口70、锁定突出部72和释放臂74。该锁凸轮50另外包括接纳销78的附接孔口76。销78可以在附接孔口76处压合至锁凸轮50。当销78被描述为在附接孔口76处压合至锁凸轮50时,销78可以以实际上使销78被固定用于随锁凸轮50运动的任何方式附接至锁凸轮50。例如,销78可以与锁凸轮50一体地形成,使得消除了对于附接孔口76的需要。
锁凸轮50由第二枢轴34支撑,使得长形孔口70接纳第二枢轴34的筒形部46,以将锁凸轮50滑动地支撑于第一板22与第二板24之间。锁凸轮50的长形孔口70大于筒形部46并且在一个构型中呈大致椭圆形形状。长形孔口70的椭圆形形状允许锁凸轮50相对于第一板22和第二板24且在第一板22与第二板24之间轴向地平移而同时受第二枢轴34的筒形部46限制。如下面将描述的,给锁凸轮50提供长形孔口70允许公差吸收凸轮52使锁凸轮50相对于第一板22和第二板24且在第一板22与第二板24之间平移,以弥补壳体12、锁定机构14、致动机构16和撞针18的各种部件之中的公差,从而使壳体12的部件、锁定机构14、致动机构16和撞针18的相对运动以及与其相关联的任何噪音最小化。
公差吸收凸轮52包括孔口80、突出部82和槽84。孔口80以可转动的方式接纳第二枢轴34的筒形部46,使得公差吸收凸轮52由第二枢轴34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在第一板22与第二板24之间。突出部82从公差吸收凸轮52延伸出并且与致动机构16相互作用,以使锁定机构14从锁定状态(图4和图5)移动至解锁状态(图3),并且进一步允许撞针18从图4中示出的第一锁定状态移动至图5中示出的第二锁定状态。
槽84包括具有第一端86和第二端88的大致弧形形状。槽84以可滑动的方式接纳锁凸轮50的销78,以允许公差吸收凸轮52使锁凸轮50相对于第一板22和第二板24且在第一板22与第二板24之间移动。此外,槽84与销78和致动机构16相配合,以使锁定机构14从锁定状态移动至解锁状态,如下面将详细描述的那样。
第一止动凸轮54包括支承表面90、具有第一接合表面94和第二接合表面96的锁臂92。支承表面90以可转动的方式附接至第一枢轴32的筒形部40,使得第一止动凸轮54由第一枢轴32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在第一板22与第二板24之间并且绕支承表面90转动。锁臂92从支承表面90延伸出,由此第一接合表面94是沿着其长度形成的并且第二接合表面96大致设置在锁臂92的与第一接合表面94相反的侧部上。如图3至图5中所示,接合表面96是以相对于锁凸轮92纵向轴线的一定角度形成的,以允许接合表面96适当地接纳第二止动凸轮56。
第二止动凸轮56包括以可转动的方式接纳枢轴102的孔口100。枢轴102将第二止动凸轮56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于第一板22与第二板24之间。第二止动凸轮56另外包括具有接合表面106的锁臂104。锁臂104选择性地接合第一止动凸轮54的锁臂92,以将撞针18的位置保持于爪48与第一止动凸轮54之间,如图4中所示。第二止动凸轮56的释放臂108选择性地接纳锁凸轮50的释放臂74,以使第二止动凸轮56的锁臂104与第一止动凸轮54的接合表面96脱离,从而允许第一止动凸轮54连同爪48沿相对于图5中示出的视图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致动机构16由壳体12支撑并且选择性地使锁定机构14从锁定状态移动至解锁状态。致动机构16包括壳体110、致动手柄112和释放杆114。该释放杆114固定成用于随致动手柄112移动,使得当力施加至致动手柄112而使致动手柄112相对于壳体110转动时,释放杆114类似地相对于壳体110转动。如下面将描述的,释放杆114相对于壳体110的转动使释放杆114在突出部82处接触公差吸收凸轮52,从而使公差吸收凸轮52相对于第一板22和第二板24转动并且使锁定机构14从锁定状态移动至解锁状态。
具体参照图3至图5,将对闩锁机构10的操作进行详细地描述。当闩锁机构10处于图3中示出的解锁状态时,爪48的通道60的开口通向壳体12的通道26。因此,当壳体12朝向撞针18移动时,撞针18由壳体12的通道26接纳并且由爪48的通道60接纳。
在壳体12相对于撞针18进行充分运动时,撞针18在通道60内接合爪48,从而使爪48抵抗由偏压构件116施加在爪48上的偏压并沿相对于图3中示出的视图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爪48沿相对于图3中示出的视图的逆时针方向的转动使爪48移入图4中示出的位置,原因在于撞针18继续使爪48转动。爪48继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直到撞针18接触第一止动凸轮54的锁臂92的接合表面94为止。
此时,壳体12相对于撞针18的进一步运动由于撞针18与第一止动凸轮54的锁臂92之间的接合而被阻止。由于锁臂92的第二接合表面96与锁臂104的接合表面106之间的接合而阻止了第一止动凸轮54沿相对于图4中示出的视图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爪48由于锁凸轮50与爪48的第一锁定凹部66之间的接合而保持在图4中示出的位置中。
锁凸轮50被偏压构件118沿相对于图4中示出的视图的逆时针方向偏压,偏压构件118经由公差吸收凸轮52对锁凸轮50施加转动力。即,偏压构件118沿相对于图4中示出的视图的逆时针方向对公差吸收凸轮52施加偏压力,这进而使公差吸收凸轮52沿逆时针方向移动。
公差吸收凸轮52沿相对于图4示出的逆时针方向的运动使锁凸轮50的销78沿公差吸收凸轮52的槽84横动,使得槽84的第二端88移动接近销78。在这样做时,力经由销78施加于锁凸轮50上,从而使锁凸轮50相对于第二枢轴34平移。锁凸轮50相对于第二枢轴34的平移是经由锁凸轮50的长形孔口70来实现的,原因在于锁凸轮50的长形孔口70呈具有比第二枢轴34的筒形部46的外径大的长度的大致椭圆形形状。
锁凸轮50相对于第一板22和第二板24且在第一板22与第二板24之间的平移使锁凸轮50不管壳体12、锁定机构14、致动机构16和撞针18的各种部件之中的任何公差如何均可靠地接合爪48的第一锁定凹部66。即,销78可以设置在位于第一端86与第二端88之间的槽84内的任何位置处。销78在位于第一端86与第二端88之间的槽84内的确切位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壳体12、锁定机构14、致动机构16和撞针18的各种部件的公差。例如,如果各种部件12、14、16、18之中的公差保持为紧密公差(tighttolerance),则当与具有用于各种部件12、14、16、18的较宽松公差的设置相比时,销78将被设置在槽84内与第二端88相比更靠近第一端86处。
当各种部件12、14、16、18之中的公差是宽松的时,将很可能要求销78从第一端86至第二端88沿槽84更大程度地横动,以弥补部件12、14、16、18之中的公差的更大变化。不管部件12、14、16、18的公差如何,销78将被定位于槽84内直到实现锁凸轮50的锁定突出部72与爪48的第一锁定凹部66之间的可靠接合为止。一旦实现,撞针18就被锁定在爪48的臂部64与第一止动凸轮54的锁臂92之间。撞针18的这种位置在图4中示出并且建立了锁定机构14的第一锁定位置以及撞针18的第一锁定位置。
在锁定机构14经由致动机构16从锁定状态移动至解锁状态的情况下,撞针18可以进一步移入通道26中。即,在力随后施加至致动机构16的释放手柄112使得释放杆114转动并且再次使公差吸收凸轮52沿相对于图4中示出的视图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情况下,销78沿槽84横动并且朝向第一端86移动。在公差吸收凸轮52沿相对于图4中示出的视图的顺时针方向充分转动时,销78接触槽84的第一端86,从而使销78并且因而使锁凸轮50与公差吸收凸轮52一起沿相对于图4中示出的视图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锁凸轮50沿相对于图4中示出的视图的顺时针方向的转动使锁凸轮50的锁定突出部72与爪48的第一锁定凹部66脱离,从而允许爪48沿相对于图4中示出的视图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爪48沿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因撞针18与爪48的臂部62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
随着第二止动凸轮56被锁凸轮50转动而与第一止动凸轮54脱离接合,撞针18被允许接触爪48的臂部62。即,随着锁凸轮50沿相对于图4中示出的视图的顺时针方向转动,锁凸轮50的释放臂74接触第二止动凸轮56的释放臂108,从而使第二止动凸轮56沿相对于图4中示出的视图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止动凸轮56沿相对于图4中示出的视图的逆时针方向的转动使锁臂104的接合表面106与锁臂92的接合表面96脱离,从而允许第一止动凸轮54沿相对于图4中示出的视图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第一止动凸轮54沿相对于图4中示出的视图的逆时针方向的转动是通过壳体12相对于撞针18移动而引起的,从而使撞针18进一步移入通道26中。由撞针18施加在第一止动凸轮54上的力使第一止动凸轮54沿相对于图4中示出的视图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壳体12相对于撞针18一经充分运动,撞针18就接触爪48,从而使爪48在由撞针18施加在其上的力的作用下沿相对于图4中示出的视图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爪48的突出部120与第一止动凸轮54的释放臂98之间的接合使第一止动凸轮54与爪48一起转动。一旦爪48和第一止动凸轮54转动至图5中示出的位置,撞针18就被允许完全移入壳体12中并且在表面122处接触壳体12。
此时,壳体12相对于撞针18的进一步运动是不被允许的。爪48由于锁凸轮50与爪48之间的接合而保持在图5中示出的位置。即,锁凸轮50的锁定突出部72接纳在爪48的第二锁定凹部68内,从而防止爪48沿相对于图5中示出的视图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撞针18同时保持与爪48以及与壳体12的表面122接合。
如以上关于第一锁定状态所描述的,第二锁定状态(图5)是由锁凸轮50实现并保持的。再次,锁凸轮50因其与公差吸收凸轮52的关联而弥补各种部件12、14、16、18之中的任何公差,这使锁凸轮50相对于第一板22和第二板24且在第一板22与第二板24之间平移,直到锁定突出部72适当地座置于第二锁定凹部68内并且爪48与撞针18接触为止。因此,锁凸轮50与公差吸收凸轮52相配合,以确保撞针18同时与爪48以及与壳体12的表面122接触。
通过使锁定机构从锁定状态(图5)移动至解锁状态(图3)可以使撞针18从壳体12释放。力可以在突出部82处再次施加至公差吸收凸轮52,从而使公差吸收凸轮52沿相对于图5中示出的视图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公差吸收凸轮52沿相对于图5中示出的视图的顺时针方向的充分转动使销78接触槽84的第一端86,从而使锁凸轮50与公差吸收凸轮52一起沿相对于图5中示出的视图的顺时针方向转动。锁凸轮50沿相对于图5中示出的视图的顺时针方向一经充分转动,锁凸轮50就与爪48的第二锁定凹部68脱离,从而允许爪48与锁凸轮50一起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爪48因由偏压构件116施加在其上的力而沿相对于图5中示出的视图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一旦爪48被允许沿相对于图5中示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壳体12就被再次允许相对于撞针18移动,使得壳体12的表面122移动离开撞针18。一旦爪48返回至图3中示出的位置,壳体12就可以与撞针18完全分离,使得撞针18没有任何部分设置在壳体12的通道28内。爪48和第一止动凸轮54因经由偏压构件116施加在其上的力而返回至图3中示出的位置。类似地,公差吸收凸轮52因经由偏压构件118施加在其上的力而返回至图3中示出的位置。最后,第二止动凸轮56因经由偏压构件124施加在其上的力而返回至图3中示出的位置。
具体参照图6至图8,闩锁机构10示出为结合到具有座椅靠背128的座椅组件126中,该座椅靠背128由座椅底部130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闩锁机构10可以靠近座椅组件126的顶部而设置,使得闩锁机构10被固定用于相对于座椅底部130随座椅靠背128转动。在图6中示出的折叠放平位置,座椅靠背128与座椅底部130大致平行并且闩锁机构10与撞针18完全分离。在图6中示出的构型中,撞针18示出为附接至车辆的结构132。
力可以施加至座椅靠背128,以使座椅靠背128从图6中示出的折叠放平位置转动至图7中示出的直立位置。当撞针18由壳体12的通道26接纳时,座椅靠背128可以保持处于直立位置。在该位置,由撞针18施加在爪48上的力使闩锁机构10移入图3中示出的第一锁定状态。当锁定机构14处于第一锁定状态时,座椅靠背128固定至撞针18,使得座椅靠背128的角度位置(β)相对于座椅底部130是固定的。
通过对致动机构116的释放杆114施加力,可以使座椅靠背128从图7中示出的位置进一步倾斜至图8中示出的位置。即,如上所述,使致动手柄112转动导致致动机构116的释放杆114因释放杆114与公差吸收凸轮52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使锁定机构14从锁定状态移动至解锁状态。一旦锁定机构14从锁定状态移动至解锁状态,座椅靠背128就可以相对于座椅底部130倾斜另外的5度至10度(5°-10°)直至另一角度位置(φ),由此(φ)为比(β)更大的角度。座椅靠背128可以相对于座椅底部130移动直到撞针18接触壳体12的表面122为止。此时,锁定机构14返回至锁定状态并且撞针18被保持在壳体12内并同时与爪48和壳体12接触。
参照图4和图5,撞针18在处于第一锁定状态或者处于第二锁定状态时被可靠地保持在闩锁机构10的两个元件之间。即,在第一锁定状态(图4)下,撞针18被保持在爪48的臂部64与第一止动凸轮54之间。类似地,在第二锁定状态(图5)下,撞针18被保持在爪48与壳体12的表面122之间。因此,假如力沿着通道26的纵向轴线沿任一方向施加至壳体12,则这种力被直接传递至撞针18并且壳体12与撞针18之间的相对运动不被允许。
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已提供了对各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其并非意在排他性的或限制本公开内容。特定实施方式的各个元件或特征通常不限于该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在适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互换并且可以用于选定的实施方式,即使没有具体示出或描述。本公开内容也可以以许多方式改变。这种变型不被视为背离本公开内容,并且所有这些改型均意在包含在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闩锁机构,所述闩锁机构选择性地接纳撞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机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通道;以及
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爪,所述爪由所述壳体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并且所述锁定机构能够在第一锁定状态与第二锁定状态之间移动,所述爪在所述第一锁定状态下将所述撞针锁定在沿着所述通道的长度的第一位置处并且在所述第二锁定状态下将所述撞针锁定在沿着所述通道的长度的、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爪在所述第一锁定状态下处于第一转动位置并且在所述第二锁定状态下处于第二转动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闩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第一止动凸轮,所述第一止动凸轮安装成用以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并且选择性地限制所述撞针从沿着所述通道的长度的所述第一位置向沿着所述通道的长度的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闩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凸轮,所述锁凸轮安装成用以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并且在所述第一锁定状态下接合所述爪以限制所述爪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闩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凸轮包括锁定突出部,所述锁定突出部在所述第一锁定状态下接合所述爪中的第一锁定凹部并且在所述第二锁定状态下接合所述爪中的第二锁定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闩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公差吸收凸轮,所述公差吸收凸轮安装成用以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并且包括对所述锁凸轮的销进行接纳的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闩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第二凸轮止动件,所述第二凸轮止动件安装成用以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并且在所述第一锁定状态下接合所述第一凸轮止动件以限制所述第一凸轮止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闩锁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释放杆,所述释放杆安装成用以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并且接合所述公差吸收凸轮,使得所述释放杆的转动引起所述公差吸收凸轮的对应转动,其中,所述公差吸收凸轮的转动引起所述锁凸轮的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闩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爪和所述第一凸轮止动件能够绕第一枢轴转动,其中,所述锁凸轮和所述公差吸收凸轮能够绕与所述第一枢轴间隔开的第二枢轴转动,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凸轮止动件能够绕与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间隔开的第三枢轴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爪包括爪通道,所述撞针在所述第一锁定状态下接纳在所述爪通道中,并且其中,所述撞针在所述第二锁定状态下位于所述爪通道的外部。
11.一种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底部;
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能够相对于所述座椅底部在折叠放平位置、第一直立位置与第二直立位置之间转动;以及
闩锁机构,所述闩锁机构安装至所述座椅靠背的上部并且在第一直立位置和第二直立位置接纳撞针,所述闩锁机构包括壳体和锁定机构,所述壳体包括通道,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爪,所述爪由所述壳体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并且所述锁定机构能够在第一锁定状态与第二锁定状态之间移动,所述爪在所述第一锁定状态下将所述撞针锁定在沿着所述通道的长度的第一位置处并且在所述第二锁定状态下将所述撞针锁定在沿着所述通道的长度的、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处,
其中,所述座椅靠背在所述锁定机构处于所述第一锁定状态时锁定在所述第一直立位置,并且所述座椅靠背在所述锁定机构处于所述第二锁定状态时锁定在所述第二直立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爪在所述第一锁定状态下处于第一转动位置并且在所述第二锁定状态下处于第二转动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第一止动凸轮,所述第一止动凸轮安装成用以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并且选择性地限制所述撞针从沿着所述通道的长度的所述第一位置向沿着所述通道的长度的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凸轮,所述锁凸轮安装成用以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并且在所述第一锁定状态下接合所述爪以限制所述爪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凸轮包括锁定突出部,所述锁定突出部在所述第一锁定状态下接合所述爪中的第一锁定凹部并且在所述第二锁定状态下接合所述爪中的第二锁定凹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公差吸收凸轮,所述公差吸收凸轮安装成用以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并且包括对所述锁凸轮的销进行接纳的槽。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第二凸轮止动件,所述第二凸轮止动件安装成用以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并且在所述第一锁定状态下接合所述第一凸轮止动件以限制所述第一凸轮止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机构包括释放杆,所述释放杆安装成用以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并且接合所述公差吸收凸轮,使得所述释放杆的转动引起所述公差吸收凸轮的对应转动,其中,所述公差吸收凸轮的转动引起所述锁凸轮的转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爪和所述第一凸轮止动件能够绕第一枢轴转动,其中,所述锁凸轮和所述公差吸收凸轮能够绕与所述第一枢轴间隔开的第二枢轴转动,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凸轮止动件能够绕与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间隔开的第三枢轴转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爪包括爪通道,所述撞针在所述第一锁定状态下接纳在所述爪通道中,并且其中,所述撞针在所述第二锁定状态下位于所述爪通道的外部。
CN201520493880.0U 2014-07-10 2015-07-09 闩锁机构以及座椅组件 Active CN20491535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22958P 2014-07-10 2014-07-10
US62/022,958 2014-07-10
US14/751,346 2015-06-26
US14/751,346 US9493097B2 (en) 2014-07-10 2015-06-26 Two-position, high-mount latc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15358U true CN204915358U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64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93880.0U Active CN204915358U (zh) 2014-07-10 2015-07-09 闩锁机构以及座椅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153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1824A (zh) * 2017-07-13 2020-03-17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座锁定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1824A (zh) * 2017-07-13 2020-03-17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座锁定装置
US11167668B2 (en) 2017-07-13 2021-11-09 Mitsui Kinzoku Act Corporation Seat lock device
CN110891824B (zh) * 2017-07-13 2022-06-14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座锁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34428B2 (en) Hood latch having dual unlocking function
US9493097B2 (en) Two-position, high-mount latch
CN205097989U (zh) 具有锁定特征的闩锁机构以及具有该闩锁机构的座椅组件
JP6269985B2 (ja) 自動車ドアロック
US11674341B2 (en) Vehicle door latch apparatus
US20160152159A1 (en) Locking device
CN102971469A (zh) 锁具机构
US10400488B2 (en) Latching box with an unlocking actuator having a cylindrical cam
JP2018536267A5 (zh)
US9482119B2 (en) Switching roller finger follower with end stops in secondary arms
US9869113B2 (en) Vehicle lock
US11131115B2 (en) Compression latch with key holding
CN204915358U (zh) 闩锁机构以及座椅组件
CN101636547A (zh) 储物柜锁具
JP6186604B2 (ja) フラップまたはドア用のロック
US9149158B2 (en) Removable gripping device for a cooking vessel with an anti-return mechanism consisting of a rotating tightening arm
US20190352173A1 (en) Erroneous refueling prevention device
TW201508153A (zh) 具有任意停止功能的門鉸鏈緩閉器
JP5006963B2 (ja) 車両ドアラッチ装置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JP4713216B2 (ja) シリンダ錠
US10458601B1 (en) Safety system for gas cylinder valves and method of use
EA200700502A3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вспомогательной задвижкой в дверном замке
JP2021009196A5 (zh)
TWI690256B (zh) 鉸鏈及應用該鉸鏈的設備
US20190023187A1 (en) Glove compart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