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0198B - 音響再生裝置 - Google Patents

音響再生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0198B
TWI530198B TW101130115A TW101130115A TWI530198B TW I530198 B TWI530198 B TW I530198B TW 101130115 A TW101130115 A TW 101130115A TW 101130115 A TW101130115 A TW 101130115A TW I530198 B TWI530198 B TW I5301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computer
channel
battery
rch
righ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0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28370A (zh
Inventor
小澤範之
西田治
角田直隆
Original Assignee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28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83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01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019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83Reduction of ambient noi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33Cables or cables storage, e.g. cable re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003Mems transducers or their u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7Monophonic and stereophonic headphones with microphone for two-way hands fre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4Circuit arrangements, e.g. for selective connection of amplifier inputs/outputs to loudspeakers, for loudspeaker detection, or for adaptation of settings to personal preferences or hearing impair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Description

音響再生裝置
本發明關於具有雜訊抵消功能的音響再生裝置。
具有雜訊抵消功能的耳機裝置(於下也被稱為NC耳機裝置)已被廣泛使用。由於NC耳機裝置本身執行雜訊抵消處理,所以,即使當NC耳機裝置被連接至一般音頻播放器時,使用者仍可以享受雜訊抵消功效。
圖13為顯示依據先前技術的雜訊抵消(NC)耳機裝置100之外觀的圖形。圖13中所示的NC耳機裝置100是所謂的耳孔插入型式的耳機裝置。此處,耳孔插入型式的耳機裝置包含聲音輸出單元被插入於使用者的耳孔以便使用者可以聽到之任何耳機裝置。舉例而言,耳孔插入型式的耳機裝置是耳內型的耳機裝置或是耳道型的耳機裝置。圖13中所示的NC耳機裝置是耳道型的NC耳機裝置。
如圖13所示,NC耳機裝置100具有左通道(Lch)輸出單元101L、右通道(Rch)輸出單元101R、插塞單元102、及軟電線殼體單元103。如圖13所示,軟電線連接插塞單元102至軟電線殼體單元103,且每一條軟電線連接Lch輸出單元101L及Rch輸出單元101R至軟電線殼體單元103。
輸出對應於自插塞單元102輸入的聲音訊號的聲音之驅動器單元及用以實現雜訊抵消功能的記錄外部聲音之麥克風分別被安裝在左通道(Lch)輸出單元101L及右通道 (Rch)輸出單元101R中。
提供雜訊抵消功能的電路單元(雜訊抵消處理單元)被安裝於軟電線殼體單元103的內部。雜訊抵消處理單元根據從插塞單元102輸入的Lch聲音訊號及來自Lch輸出單元101L的麥克風記錄的聲音訊號而產生左通道雜訊抵消訊號,並且根據從插塞單元102輸入的Rch聲音訊號及來自Rch輸出單元101R的麥克風記錄的聲音訊號而產生右通道雜訊抵消訊號。當雜訊抵消處理單元根據左通道雜訊抵消訊號來驅動Lch輸出單元101L的驅動單元以及根據右通道雜訊抵消訊號來驅動Rch輸出單元101R的驅動單元時,穿戴NC耳機裝置100的使用者可以聽到雜訊被抵消的聲音。
此外,軟電線殼體單元103具有電池盒103A,用以容納電池,以供應用以處理上述雜訊抵訊的電力。
如上所述,先前技術中的NC耳機100具有軟電線殼體單元103,在軟電線殼體單元103中,形成用以處理雜訊抵消及控制各種設定的電路。特別是,實施執行雜訊抵消處理等等的微電腦。
由於像這樣地實施微電腦,所以,軟電線殼體單元103具有容納電池的電池盒103A,而電池供應電力給微電腦。關於此點,在先前技術中,在NC耳機裝置100中,軟電線殼體單元103的尺寸及重量變大。
當軟電線殼體單元103變重時,附接至使用者的Lch輸 出單元101L及Rch輸出單元101R容易被拉下,使得穿戴的感覺變差。在先前技術中,提供夾具,將軟電線殼體單元103固定在例如胸前口袋的邊緣等適當位置,可以防止導因於Lch及Rch輸出單元101L和101R的重量之來自軟電線殼體單元103的張力,以便增進穿戴感覺的穩定度。但是,夾具被添加至耳機,使用者被迫努力使用夾具以防止張力。
因此,處理雜訊抵消的微電腦及電池容納於Lch輸出單元101L及Rch輸出單元Rch的殼體中。這使得軟電線殼體單元103顯著地較小及較輕。JP 2003-47083是揭示電池容納於耳機的殼體中之先前技術。
但是,當用於雜訊抵消的微電腦被安裝於Lch及Rch輸出單元101L和101R時,Lch及Rch輸出單元101L和101R是獨立地操作。舉例而言,獨立操作在Lch及Rch輸出單元101L和101R之間造成聲音差異,以致於使用者感覺到不協調。
因此,本技術可被組構成下述音響再生裝置。本技術的音響再生裝置具有左通道殼,左通道殼容納輸出左通道聲音的左通道驅動器單元、記錄外部聲音的左通道麥克風、或是根據左通道麥克風記錄的聲音而控制用於雜訊抵消處理的設定之左通道微電腦的至少其中之一。此外,本技術的音響再生裝置具有右通道殼,右通道殼容納輸出右通道聲音的右通道驅動器單元、記錄外部聲音的右通道麥克風、或是根據右通道麥克風記錄的聲音而控制用於雜訊抵 消處理的設定之右通道微電腦的至少其中之一。此外,左通道微電腦及右通道微電腦能夠彼此傳輸資料。
根據本技術,由於能夠彼此傳輸資料之左通道微電腦及右通道微電腦,所以左通道會很容易檢查右通道的操作狀態。因此,本技術具有二通道操作,其由於不檢查通道之另一側的操作狀態而可達成有效地防止左及右通道的不協調。
根據上述技術,左通道殼單元及右通道殼單元中每一個單元均獨立地容納微電腦,以致於技術包含二通道操作,有效地防止導因於未檢查通道的另一側的操作狀態之左及右通道的不協調。結果,可以防止使用者感覺到左及右通道之間的操作差異所造成的不協調。
於下,將參考附圖,詳述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注意,在本說明書及附圖中,具有實質上相同的功能及結構的結構元件以相同代號表示,且省略這些結構元件的重複說明。
注意,將依下述次序說明:1.根據實施例之裝置結構;2.根據實施例之裝置內部組態;3.與外部裝置通訊;4.各種功能;5.處理程序; 6.總結;及7.修改實例。
<1.依據實施例之裝置結構>
圖1是依據本技術的實施例之雜訊抵消(NC)耳機裝置的外觀視圖。
此處,NC耳機裝置稱為具有雜訊抵消功能的耳機裝置。由於NC耳機裝置執行成獨自地處理雜訊抵消,所以,即使NC耳機裝置被連接至一般的音頻播放器時,使用者仍可以享受雜訊抵消效果。
NC耳機裝置1是所謂的耳孔插入型的耳機裝置。此處,耳孔插入型耳機裝置包含聲音輸出單元被插入使用者的耳孔中以致於使用者可以聆聽之任何耳機裝置。舉例而言,耳孔插入型耳機裝置是耳內型耳機裝置或是耳道型耳機裝置。圖1中所示的NC耳機裝置1是耳道型NC耳機裝置。
如圖1所示,NC耳機裝置1包含插塞單元2、左通道(Lch)輸出單元3L、右通道(Rch)輸出單元3R、及軟電線殼體單元4。此外,如圖1所示,NC耳機裝置1包含連接插塞單元2至軟電線殼體單元4的輸入軟電線Ci、連接Lch單元3L至軟電線殼體單元4的左通道軟電線Cl、以及連接Rch單元3R至軟電線殼體單元4的右通道軟電線Cr。
插塞單元2被設置成輸入從連接至NC耳機1的音頻播放器所輸出的聲音訊號。在實施例中,插塞單元2包含左通道(Lch)、右通道(Rch)、及接地(GND)等三個端 子,輸入軟電線Ci包含對應於Lch、Rch、及GND之三條電線。
Lch輸出單元3L根據從插塞單元2輸入的左通道聲音訊號而輸出聲音,Rch輸出單元3R根據從插塞單元2輸入的右通道聲音訊號而輸出聲音。Lch輸出單元3L包含作為盒的殼3Lh及可折卸地被安裝至殼體3Lh的耳件3Lp。類似地,Rch輸出單元3R包含作為盒的殼體3Rh及可折卸地被安裝至殼體3Rh的耳件3Rp。Lch輸出單元3L的耳件3Lp及Rch輸出單元3R的耳件3Rp分別被插入至對應的耳孔,以便可以聽到輸出的聲音。
此處,為了實現雜訊抵消功能,記錄外部聲音(外部雜訊)。因此,Lch輸出單元3L及Rch輸出單元3R包含分別記錄外部聲音的麥克風11l及11r。
軟電線殼體單元4包含能夠執行雜訊抵消功能的開/關操作的操作單元,換言之,NC耳機裝置1的電力開啟/關閉操作。特別是,如圖1所示,控制鍵4A被安裝在軟電線殼體單元4中,使用者可以藉由控制鍵4A以執行NC耳機裝置1的開/關操作。舉例而言,藉由按下控制鍵4A,取得開/關操作。按下關閉狀態的控制鍵4A以執行開啟操作,並且,按下開啟狀態的控制鍵4A以執行關閉操作。
在實施例中,電線被分支至軟電線殼體單元4中的左通道及右通道。特別是,在軟電線殼體單元4之內,輸入軟電線Ci的Lch、Rch、及GND電線被分成成對的Lch和GND以及成對的Rch和GND,成對的Lch和GND經由Lch軟 電線Cl而到達Lch輸出單元3L,成對的Rch和GND經由Rch軟電線Cr而到達Rch輸出單元3R。稍後將敘述在Lch軟電線Cl和Rch軟電線Cr中所含有的詳細電線。
接著,圖2及3說明依據實施例的Lch輸出單元3L及Rch輸出單元3R的殼體。圖2顯示Lch輸出單元3L的分解視圖。此處,如圖4所示,由於Rch輸出單元3R與Lch輸出單元3L的形狀左右相反,但是發光二極體(LED)15被提供給Rch輸出單元3R除外,所以,省略關於Rch輸出單元3R的殼體之說明。在圖2中,顯示Lch輸出單元3L及Lch軟電線Cl。此外,安裝於Rch輸出單元3R中的如圖4中所示的LED 15是表示電池的餘留量及NC耳機裝置1的開/關狀態之標示器。
Lch輸出單元3L包含構成圖1中所示的殼體3Lh之前殼體件3Lh-f及後殼體件3Rh-r,圖1中所示的耳件3Lp、及引導殼體3Lh中的Lch軟電線Cl之套管20。
此外,在實施例中,麥克風11l、驅動器單元12l、電路板21、及電池13l被容納於殼體3Lh的內部,殼體3Lh具有前殼體件3Lh-f及後殼體件3Rh-r。
麥克風11l係設置成記錄外部聲音。由於耳道型的耳機裝置使用前饋(FF)方法以抵消雜訊,所以,麥克風11l的記錄表面向驅動器單元12l的輸出方向的相反方向,以記錄殼3Lh的外面之外部聲音。舉例而言,麥克風11l是微機電系統(MEMS)麥克風。
電路板21包含電路以取得雜訊抵消功能及其它下述各 種功能。Rch輸出單元3R的左通道微電腦10l或是右通道微電腦10r係形成於電路板21上。
電池13l係設置成作為操作形成於電路板21上的電路之電源的構件。在實施例中,使用鈕扣狀蓄電池。
驅動器單元12l根據聲音訊號而輸出或播放聲音。在實施例中,驅動器單元12l可為平衡電樞(BA)。
在實施例中,耳件3Lp適配前殼體件3Lh-f之具有聲音發射入口的上管,以致於耳件3LP附接至殼3Lh。
圖3顯示容納於殼體3Lh中的麥克風11l、驅動器單元12l、及電池13l之間的位置關係。圖3A、3B、及3C是Lch輸出單元3L的透視圖,且分別為透視圖、前視圖、上視圖。
如圖2及圖3中所示般,殼體3Lh被設計成具有近似圓柱的空間,與容納驅動器單元12l的空間分開。近似圓柱的空間被設計成容納電路板21及鈕扣狀電池13l。根據殼體3Lh的設計,電池13l及其它元件有效地被容納於要求聲音輸出單元的殼體具有小尺寸之耳孔插入型的耳機裝置的殼體3Lh中。
在實施例中,麥克風11l可為MEMS麥克風。由於MEMS麥克風小,所以,麥克風與電池13l及其它元件容易被容納在殼體3Lh中,因而增進設計效率,或是增加設計自由度。
在實施例中,驅動器單元12l是BA型驅動器單元,相較於例如動態型等其它型式的驅動器單元,BA型驅動器單 元具有較小尺寸,以致於可以容易設計容納電池13l及其它元件的殼體3Lh,因而增加設計自由度。
此處,根據NC耳機裝置1,由於電池13被容納於Lch輸出單元及Rch輸出單元的殼體3Lh和3Rh中,所以,NC耳機裝置1未被使用成為具有先前技術中的NC耳機裝置100中的軟電線殼體單元103的電池盒103A。因此,在本NC耳機裝置1中的軟電線殼體單元4顯著地小及輕,以致於軟電線殼體單元4的重量可以降低Lch和Rch聲音輸出單元之不佳的穿戴感覺。
此外,依據實施例的NC耳機裝置1包含左右對稱的Lch聲音輸出單元及Rch聲音輸出單元,但LED 15除外。結果,取得耳機裝置的左邊及右邊重量良好平衡及穿戴感覺優良的耳機裝置。
此外,由於,當Lch及Rch聲音輸出單元左右對稱時,Lch及Rch的殼體中自由空間的體積相同時,所以,聲音特性也左右相同,因而取得自然的聆聽感覺。
由於LED 15是非常小巧及輕的,所以,根據是否增加LED 15的重量之聲音特性之間的差異是可忽略的。
此外,當電池13依設計而被容納於Lch及Rch殼之中的任一殼體中時,電池13係配置在軟電線殼體單元4以外的另一位置時,獨立地設計Lch及Rch殼體。相反地,依據具有對稱結構的實施例,與Lch及Rch聲音輸出單元的設計有關,當設計Lch及Rch聲音輸出單元時,Lch及Rch聲音輸出單元中任一單元相反地設計,因而容易設計。
此外,當電池係配置在Lch及Rch聲音輸出單元的二側中而非單一電池設計時,Lch及Rch聲音輸出單元的尺寸可以彼此相等。
<2.依據實施例之裝置內部組態>
圖4是方塊圖,顯示依據實施例之NC耳機的內部元件。圖4中省略形成在插塞單元2中的端子Lch、Rch、及GND。
首先,經由插塞單元2輸入的左通道(Lch)訊號及右通道(Rch)訊號經過軟電線殼體單元4而被輸入至殼體3Lh和3Rh的內部。在殼體3Lh中,Lch訊號被供應至左通道微電腦10l及充電單元14l。在實施例中,經過電容器Ccl的訊號及未經過電容器Ccl的訊號等二種訊號被輸入至Lch微電腦10l作為Lch訊號。類似地,在殼體3Rh中,Rch訊號被供應至右通道微電腦10r及充電單元14r。在實施例中,經過電容器Ccr的訊號及未經過電容器Ccr的訊號等二種訊號被輸入至Rch微電腦10r作為Rch訊號。提供電容器Ccl和Ccr以用於截斷直流成分。當雜訊抵功能被關閉時,使用經過電容器Ccl的Lch訊號和經過電容器Ccr的Rch訊號以由微處理器10l和10r分別處理雜訊抵消,或是分別處理以驅動驅動器單元12l和12r。
此處,在實施例中,由於假定電池13l和13r經由Lch和Rch佈線而被充電,所以,未截斷直流成分之未經過電容器Ccl和Ccr的訊號分別被輸入至微電腦10l和10r。在此情 形中,當充電時,經由Lch和Rch佈線而供應電流,並且,微電腦10l和10r監控未經過電容器Ccl和Ccr的訊號並決定是否供應直流電流。當供應直流電流時,微電腦10l和10r指示充電單元14l和14r以分別將電池13l和13r充電。關於此點,稍後將說明充電控制單元Fn4。此外,如圖4所示,充電單元14l經由連接至充電單元14l的Lch怖線而供應直流電流給電池13l並將電池13l充電。類似地,充電單元14r經由連接至充電單元14r的Rch怖線而供應直流電流給電池13r並將電池13r充電。
如圖7所示,微電腦10l和10r藉由稍後將說明的各種單元Fn而執行處理。舉例而言,由稍後將說明的雜訊抵消處理單元Fn1執行雜訊抵消功能。具體而言,Lch微電腦10l根據自電容器Ccl輸入的Lch訊號以及來自麥克風11l的記錄訊號而產生雜訊抵消訊號以抵消外部聲音或是雜訊,並且,根據雜訊抵消訊號而驅動驅動器單元12l。因此,穿戴NC耳機裝置1的使用者可以聆聽外部聲音被抵消的Lch聲音。換言之,取得雜訊抵消效果。此外,以同於Lch微電腦10l的方式,但是L或R符號除外,說明Rch微電腦10r的雜訊抵消處理,所以,省略詳細說明。
在實施例中,LED 15係配置在殼體3Rh中,以致於Rch微電腦10r控制以驅動LED 15的發光。關於此點,稍後將說明標示器顯示控制單元Fn6。
在實施例中,Lch微電腦10l和Rch微電腦10r係組構成彼此傳輸資料。舉例而言,Lch微電腦10l和Rch微電腦10r 係組構成藉由有線連接而彼此傳輸資料。在此情形中,關於資料通訊系統,使用積體電路間(I2C)之串列通訊方法,並且,Lch微電腦10l和Rch微電腦10r藉由資料DATA、時脈CLK、及接地GND的接線而彼此連接。
如圖4所示,資料DATA、時脈CLK、及接地GND的怖線將Lch微電腦10l經過軟電線殼體單元4而連接至Rch微電腦10r。上述Lch軟電線Cl和Rch軟電線Cr包含資料DATA、時脈CLK、及接地GND的怖線。此外,在實施例中,接地的怖線被聲音訊號的接地接線所共用。
軟電線殼體單元4包含控制鍵4A及開關SW。開關SW係組構成通知微電腦10l和10r控制鍵4A是否被按下。特別是,從開關SW延伸的開/關控制線ON/OFF被連接至微電腦10l和10r,並且,開關SW係組構成根據控制鍵4A是否被按下而中斷開/關控制線對接地GND怖線的連線。此外,開/關控制線分別經由Lch軟電線Cl和Rch軟電線Cr而被連接至Lch微電腦10l和Rch微電腦10r。
<3.與外部裝置相通訊>
此處,NC耳機裝置通常係組構成根據音響檢測而調整用於雜訊抵消處理的設定值,以吸收NC導因於例如製造的出貨時間等預定時間之耳機裝置之間的差異。
在實施例中,NC耳機裝置1包含通訊端子以允許設定值從軟電線殼體單元4中的NC耳機裝置1的外部輸入。
圖5顯示通訊端子的具體實施例。如圖5A所示,通訊 端子T係曝露於有控制鍵4A形成的軟電線殼體單元4的表面之相反表面上。特別是,開口4B係形成於軟電線殼體單元4的相反表面中,通訊端子T係曝露於開口4B之內。在實施例中,依據如上述微電腦10l和10r的資料通訊系統之I2C方法,形成作為通訊端子的資料端子Td、時脈端子Tc、及接地端子Tg。如圖4所示,資料端子Td、時脈端子Tc、及接地端子Tg分別被連接至資料線DATA、時脈線CLK、及接地線GND。
如圖5B所示,在NC耳機裝置1出貨之前,開口4B被裝飾品4C所掩蓋。換言之,當終端使用者購買NC耳機裝置1時,通訊端子T並未曝露至外部。
在實施例中,用於雜訊抵消處理的微電腦10l和10r分別被容納於輸出單元3L及3R的殼體中,在微電腦10l與10r之間傳輸資料的通訊端子T係配置在軟電線殼體單元4中。關於此配置,由於任何部份的輸出單元3L和3R並未被掩蓋,所以,當通訊端子T係曝露於音響檢測時,在與真正使用之相同條件下,處理音響檢查。結果,適當地調整用於雜訊抵消處理的設定值。
此處,可以由使用者以及在工廠,調整用於使用通訊端子T的微電腦10l和10r的設定。當使用者調整各種設定時,如圖6所示,使用拖架(cradle)30,拖架可以獨有地或一般地進入例如個人電腦31等預定資訊處理裝置。舉例而言,如圖6所示,拖架30包含適配部(fitting portion)以適配軟電線殼體單元4,當軟電線殼體單元4係適配時, 分別連接至資料端子Td、時脈端子Tc、及接地端子Tg的端子被形成於適配部中。
使用者可以操作連接至拖架30的個人電腦31,以便使用者調整微例如電腦10l和10r等NC耳機裝置1的各種設定,其中,軟電線殼體單元4係適配於拖架30。
關於舉例說明的設定,有NC濾波器的客製化濾波器特徵設定或是NC濾波器的選加增益設定。也可以調整用於微電腦10l和10r的韌體更新或是等化器的頻率特徵的設定。
<4.各種功能>
此處,如圖7中所示般,於下說明NC耳機裝置1中的Lch微電腦10l和Rch微電腦10r的各種功能。此外,圖7顯示用於每一個功能的方塊圖,由Lch微電腦10l和Rch微電腦10r的軟體處理取得每一個功能。關於軟體處理取得的各種功能,於下說明例如組構成處理各種功能的功能單元Fn等硬體。
如圖7所示,Lch微電腦10l包含雜訊抵消處理單元Fn1、NC模式決定處理單元Fn2、電池位準偵測單元Fn3、充電控制單元Fn4、及外部輸入設定處理單元Fn5。此外,稍後說明NC模型同步控制單元Fn7及位準檢查同時開啟(ON)控制單元Fn10。
如圖4所示,說明雜訊抵消處理單元Fn1。雜訊抵消處理單元Fn1根據來自麥克風11l的記錄訊號及自插塞單元2輸入的Lch訊號,以產生雜訊抵消訊號,並且根據雜訊抵 消訊號來驅動驅動器單元12l。
NC模式決定處理單元Fn2視外部雜訊的條件而決定適當的NC模式。舉例而言,在實施例中,與NC濾波器特徵有關的NC模式可預定為A模式(飛機)、B模式(巴士或火車)、或是C模式(辦公室),以致於NC模式決定處理單元Fn2根據以來自麥克風11l的記錄訊號為基礎的外部雜訊的條件,而決定多個NC模式中適當的模式。
此外,電池位準偵測單元Fn3偵測電池13l的餘留量。此外,如圖4所示,根據經由Lch佈線之用於充電的直流電流是否被供應之判定結果,充電控制單元Fn4控制用於電池13l的充電單元4的充電操作。
外部輸入設定處理單元Fn5從連接至通訊端子T的外部裝置接收設定輸入,並且處理對應於輸入的設定。舉例而言,當NC濾波器的濾波器係數從連接至通訊端子T的外部裝置被輸入作為設定值時,執行設定濾波器係數的處理。
另一方面,Rch微電腦10r包含Lch微電腦10l的雜訊抵消處理單元Fn1至外部輸入設定處理單元Fn5中的四個功能單元Fn,排除NC模式決定處理單元Fn2。此處,顯示與Lch微電腦10l及Rch微電腦10r有關的每一個功能單元Fn的相同代號,以同於Lch微電腦10l的方式,說明Rch微電腦10r的功能單元Fn,但是L或R的符號除外,因而省略詳細說明。
此外,Rch微電腦10r包含與殼體3Rh中的LED 15有關的標示器顯示控制單元Fn6、以及四個功能單元Fn1、Fn2 、Fn3、及Fn4。標示器顯示控制單元Fn6驗證Rch微電腦10r具有驅動LED 15的發光之控制功能。
於下說明Lch微電腦10l中的NC模式同步控制單元Fn7、偵錯控制單元Fn8、同時LR OFF控制單元Fn9、及位準檢查後同時開啟控制單元Fn10。此處,關於NC模式同步控制單元Fn7及位準檢查後同時開啟控制單元Fn10的處理,Lch及Rch微電腦10l和10r的Lch微電腦10l作為主電腦。
首先,NC模式同步控制單元Fn7執行用於Lch和Rch輸出單元3L和3R的NC模式之同步的處理。換言之,在Lch和Rch輸出單元3L和3R中,設定由NC模式決定處理單元Fn2所決定的相同NC模式。
此處,當Lch和Rch輸出單元3L和3R的NC模式彼此不同時,使用者無法舒適聆聽。因此,NC模式同步控制單元Fn7控制,以致於NC模式的切換時機與輸出單元3L和3R同步,以同時地切換NC模式。
偵錯控制單元Fn8偵測Rch微電腦10r的錯誤及執行對應於錯誤的處理。舉例而言,在實施例中,當偵測到Rch微電腦10r的操作因任何錯誤而停止的狀態,換言之,NC處理的關閉狀態(OFF)時,Lch微電腦10l被關機或關閉。在實施例中,當與Rch微電腦10l不規律地通訊時,順序地決定Rch微電腦10r是否停止。
藉由偵錯控制單元Fn8的此種處理,可以有效地避免NC耳機裝置1的左及右變成不協調的操作狀態。舉例而言,可以有效地避免導因於當僅有Lch微電腦開啟時NC耳機 裝置1的左及右之間的聆聽差異之使用者不適。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當微電腦10l和10r關閉時,僅有雜訊抵消功能關閉,但是根據聲音訊號的聲音輸出本身繼續。
此外,同時LR OFF控制單元Fn9係組構成當二通道的任一通道的餘留電池位準不足或是小於預定位準時,即使另一通道仍有足夠的餘留量時,同時關閉二通道。因此,此組態比NC耳機裝置1的左及右不協調地操作之組態,更佳地避免使用者的不適。
此外,位準檢查後同時開啟控制單元Fn10檢查左及右通道的電池之餘留電池位準,以回應使用者藉由控制鍵4A之開機指令,並且,控制成僅當二通道的餘留電池位準足夠或是比預定位準還多時,同時操作左及右通道。
此處,當在任一通道的餘留電池位準不足夠的情形中嘗試操作時,任一通道可以被操作,而另一通道不被操作。因此,因聆聽左及右通道之間的差異,發生使用者不適。但是,當在二通道的餘留電池位準不足的情形中嘗試二通道的操作時,可以有效地避免使用者的不適。
此外,Rch微電腦10r包含餘留位準顯示控制單元Fn11。在實施例中,關於餘留位準顯示控制單元Fn11的處理,Rch微電腦10r作為主電腦。
餘留位準顯示控制單元Fn11係組構成以LED 15來顯示具有的餘留電池位準小於另一通道之任一通道的餘留電池位準。此處,在實施例中,僅設置LED 15的一個發光部,以致於LED 15可以顯示更小的餘留電池位準以及開/關狀 態。在實施例中,根據順序時序,配置這些藉由LED 15的顯示。舉例而言,當電力關閉時,LED 15作為餘留電池位準的顯示之標示器,然後,作為開/關狀態的顯示之標示器。
關於此點,由Rch微電腦10r執行餘留位準顯示控制單元Fn11,以及檢查右及左通道的餘留電池位準,以致於LED 15的發光狀態被控制成顯示較小的餘留電池位準。此處,餘留電池位準的顯示技術的實例可以是明亮發光、閃爍發光、等等。在顯示餘留電池位準之後,其被控制成LED 15的發光狀態顯示開啟狀態。
此處,在實施例中,當任一通道的餘留電池位準不足時,即使另一通道的餘留電池位準仍然足夠,二通道由同時LR OFF控制單元Fn9強制關閉。與此有關,將適當的餘留電池位準通知餘留位準顯示控制單元Fn11的使用者。
此外,在實施例中,當電力開啟時,使用LED 15以顯示餘留的電池位準,以致於由一個發光部執行開/關狀態的顯示及餘留電池位準的顯示,或是共用一個發光部。
<5.處理程序>
如圖8至圖12的流程圖所示,於下說明被執行以取得NC模式同步控制單元Fn7至餘留位準顯示控制單元Fn11的各種功能之詳細處理程序。關於圖8至12,「Lch」的處理由Lch微電腦10l來予以執行,「Rch」的處理由Rch微電腦10r來予以執行。
圖8是流程圖,顯示對應於NC模式同步控制單元的處理操作。首先,在「Lch」的步驟S101中,檢查NC模式是否改變。換言之,一直等待直到由NC模式決定處理單元Fn2決定新的NC模式為止。
當在步驟S101中NC模式改變時,在步驟S102中將NC模式通知Rch。換言之,將最近決定的NC模式通知Rch。
根據NC模式的通知,在步驟S201中,Rch回覆Lch。舉例而言,回覆是用於通知的確認。
在步驟S103中,Lch等待來自Rch的回覆。在步驟S103中,當有來自Rch的回覆時,在S104中,對Rch執行關於切換模式的指令。換言之,NC模式是最近決定的NC模式,舉例而言,NC濾波器的濾波器特徵。
在步驟S202中,Rch被執行以根據步驟S104中關於切換模式的指令而切換至被通知的NC模式。換言之,執行步驟S104通知的切換至NC模式。
如上所述,Lch等待來自Rch的回覆以回應NC模式的通知,以及,Lch切換它自己的NC模式,以致於NC模式的切換時機同步。
此外,在切換NC模式時,執行左及右通道中的NC模式的同步,但是,作為主控的Lch規律地將目前的NC模式通知Rch,以致於執行NC模式的同步。
圖9是流程圖,顯示對應於偵測控制單元之處理操作。如圖9所示,Lch一直等待直到在步驟S301有週期通訊的時機為止。換言之,Lch一直等待直到與Rch週期通訊的時 機為止。
然後,當週期通訊的時機來臨時,在步驟S302中對Rch執行週期通知。根據週期通知,在步驟S401回覆Lch。
決定Lch是否有根據步驟S401的回覆。在步驟S303中,當有回覆時,處理返回至步驟S301。換言之,當有回覆時,處理返回至步驟S301,因而執行迴路處理,一直等待直到偵測到Rch的操作停止狀態或錯誤狀態為止。
在步驟S303中,當沒有來自Rch的回覆時,取得否定的結果,在步驟S304中執行關機。因此,Lch可以被組構成當Rch處於操作停止狀態時成為關閉狀態。
圖10是流程圖,顯示對應於同時LR OFF控制單元Fn9之處理操作。如圖10所示,在步驟S501中,Lch一直等待直到有檢查餘留位準的時機為止。此處,檢查餘留位準的時機意指檢查餘留的電池位準之預定時機。舉例而言,時機可以是預定的時間長度。
當有檢查餘留位準的時機時,在步驟S502請求將餘留位準通知Rch。根據用於餘留位準的通知之請求,Rch係組構成在步驟S601將電池13r的餘留位準通知Lch。
Lch一直等待根據步驟S601的餘留位準通知。然後,當有餘留位準的通知時,在步驟S504決定二電池的餘留位準是否足夠。換言之,決定電池位準偵測單元Fn3偵測到的電池13l的餘留位準與Rch通知的電池13r的餘留位準是否都足夠或是大於預定位準。
當在步驟S504中電池13l及13r的餘留位準都足以取得 肯定的結果時,處理返回至步驟S501。當在步驟S504中取得肯定的結果時,處理返回至步驟S501,因而執行迴路處理,一直等待直到在步驟S504中取得否定的結果或是電池13l和13r的餘留位準都不足為止。
當在步驟S504中電池13l和13r的餘留位準都不足以取得否定的結果時,步驟S505處理以指令對Rch關閉或關機。然後,在步驟S506中執行關閉狀態。
根據步驟S505中的關閉指令,在步驟S602中Rch處於關閉狀態。
根據上述一系列處理,當至少一電池的餘留位準不足時,Lch及Rch都會同時移至關閉狀態。
圖11是流程圖,顯示對應於位準檢查同時關閉控制單元之處理操作,圖12是流程圖,顯示對應於餘留位準顯示控制單元的處理操作。如上所述,在實施例中,執行根據餘留位準顯示控制單元Fn11的處理,以回應開啟電力。根據圖12的處理是圖11的處理之連續處理。
首先,如圖11所示,在步驟S701中Lch一直等待直到有開啟操作為止。換言之,Lch一直等待直到偵測到控制鍵4A被按下為止。當在步驟S701中有開啟操作時,偵測電池13l的餘留位準而作為步驟S702的餘留位準偵測處理,然後,Lch係組構成在步驟S703請求通知Rch餘留位準通知。
根據步驟S703的餘留位準通知,Rch執行以偵測電池13r的餘留位準而作為步驟S801的餘留位準偵測處理,之 後,Rch通知步驟S802中偵測到的餘留位準。
此處,在步驟S703中請求餘留位準的通知後,在步驟S704中,Lch開始計時。執行時間計數以計數自步驟S703中作出請求後經過的時間。
在步驟S704中開始時間計數之後,Lch一直等待直到在步驟S705中接收到餘留位準通知的條件為止或是步驟S706中逾時滿足為止。換言之,在步驟S705決定是否有餘留位準通知,然後,當因為沒有Rch的餘留位準通知而取得否定的結果時,步驟S706將決定是否逾時,或是步驟S704中的計時值是否達到預定值。然後,當因為步驟S706沒有逾時而取得否定結果時,Lch返回至步驟S705。
此處,當在步驟S706中取得逾時的肯定結果時,可以假定Rch是處於任何錯誤狀態,舉例而言,Rch因電池13r的餘留位準之刪除而無法回覆的狀態。當在步驟S706中取得肯定結果時,步驟S707進行至重設時間計數,然後,完成處理。因此,當Rch被假定無法操作時,Lch不會被單獨操作,以致於左及右的操作狀態平衡。
當在步驟S705取得Rch的餘留位準通知之肯定結果時,步驟S708進行決定二通道的餘留位準是否足夠。當在步驟S708中藉由不滿足二通道的餘留位準都足夠而取得否定結果時,步驟S709將結束通知告知Rch,然後,處理結束。
如圖11及12所示,Rch根據步驟S709中來自Lch的通知而結束處理。
就此點而言,當二通道的一個電池的餘留位準不足時,假定二通道都不操作。因此,由於有效地避免任一通道操作而另一通道不操作,所以,不會因為左及右通道的聆聽差異而發生使用者不適。
此外,當在步驟S708中取得二通道之具有足夠餘留位準的肯定結果時,步驟S701執行開啟指令或是開始指令,然後,執行切換至開啟狀態或開始的處理。
根據步驟S710的開啟指令,在步驟S803中,Rch執行切換至開啟狀態的處理。
因此,僅當二通道的餘留位準足夠時,二通道才同時被操作。
接著,於下說明圖12表示的處理。如圖12所示,Rch以步驟S803開始,然後,在步驟S804中,Rch請求對Lch之餘留位準通知。
在步驟S712中,Lch係組構成根據來自Rch的餘留位準通知之請求,將餘留位準通知Rch。
在步驟S805中,Rch等待根據步驟S712之來自Lch的餘留位準的通知。當有來自Lch的餘留位準之通知時,在步驟S806中,將二通道的餘留位準彼此相比較,然後,在步驟S807中,執行二通道的較小餘留位準之顯示處理。換言之,LED 15的發光操作受控制以取得代表電池13l和13r的較小餘留位準之發光狀態。
此外,關於顯示餘留位準的控制,雖然Lch將餘留位準通知Rch,以致於Rch執行如上所述的二通道的較小餘留 位準之顯示控制,但是,相反地,Lch可以從Rch接收餘留位準,以致於Lch可以選取二通道的較小餘留位準,以將選擇結果傳送給Rch,藉以控制餘留位準顯示。
<6.總結>
如上所述,在實施例中,取得雜訊抵消功能的電池13l和13r被容納於Lch及Rch的殼體中,以致於在實施例中不使用先前技術中係配置在NC耳機裝置100的軟電線殼體單元103的電池殼體103A中。因此,使軟電線殼體單元4被製成顯著地小及輕,以致於可以防止Lch和Rch輸出單元3L和3R的穿戴感因軟電線殼體單元4的重量而受損。
此外,依據實施例的NC耳機裝置,由於Lch和Rch輸出單元3L和3R是左右對稱的,所以,可以取得左右重量良好平衡且穿戴感優良的NC耳機裝置。
此外,當Lch和Rch輸出單元3L和3R係左右對稱時,Lch和Rch的殼體中空的空間彼此相同,以致於Lch和Rch的音響特徵彼此相同,因而取得自然的聆聽感覺。
此外,關於電池13l和13r未被容納於軟電線殼體單元4中的配置,二電池13l和13r可以被配置在僅有一個具有二輸出單元的殼體中,但是,藉由此配置,可以分別設計Lch和Rch的殼體。但是,當Lch和Rch輸出單元3L和3R係左右對稱時,由於Lch和Rch輸出單元3L和3R的設計可以藉由倒轉另一輸出單元的設計來設計一個輸出單元,所以,設計的容易度顯著地增加。
此外,在實施例中,電路板21或是微電腦10分別被容納於Lch和Rch輸出單元3L和3R中。因此,執行雜訊抵消處理的電路板21與麥克風11係容納於相同的殼體中,以致於麥克風11與電路板21之間的接線距離顯著地短於先前技術的耳機裝置中電路板被配置在軟電線殼體單元103中的配置。結果,麥克風11的聲音記錄訊號中產生的雜訊降低。此外,導因於電路板21與麥克風11之間的佈線之輻射可以降低。
此外,在先前技術的耳機中,當電路板被配置在軟電線殼體單元中時,從容納於用於電源的輸出單元中的電池至電路板的通往軟電線殼體單元之電源佈線延長,以致於佈線數目增加且線的直徑也增加。根據NC耳機裝置1,藉由將電路板21容納於輸出單元3L和3R中,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
此外,在實施例中,用於雜訊抵消處理的麥克風10分別被容納在輸出單元3L和3R的殼體中,用於微電腦10之間的資料通訊的端子T係配置在軟電線殼體單元4中。關於此配置,由於輸出單元3L和3R的任何部份未被掩蓋,所以,當通訊端子T係曝露在音響檢測時,在與真實使用之相同條件下,處理音響檢測。結果,適當地調整用於雜訊抵消處理的設定值。
此外,在實施例中,Lch微電腦10l和Rch麥電腦10r係組構成彼此傳輸資料,以致於其中一個通道可以檢查另一個通道的操作狀態。因此,因為Lch和Rch未能檢查彼此的 操作狀態,所以可以有效地避免發生左及右通道操作的不協定之不適,且因此,二通道的操作係平衡的。結果,可以有效地避免使用者因左及右通道操作的不協調而感覺不適。
<7.修改實例>
於上已說明依據本技術的實施例,但是,本技術不限於所述實施例。舉例而言,如上所述,執行Lch與Rch之間的有線資料通訊,但是,在傳輸資料時可以使用無線通訊。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技術中,電池13係容納於Lch和Rch輸出單元3L和3R中,但是,電池13係容納在軟電線殼體單元中。
此外,本技術不僅應用於耳機裝置,也可以適當地應用至例如頂置式(overhead type)耳機等耳機裝置。
此外,本技術不僅應用於作為雜訊抵消方去的FF方法,也可以適當地應用至FB方法。舉例而言,FB方法可以適當地應用至頂置式耳機裝置。此外,關於FB方法,麥克風11可以被安裝在可以記錄產生於使用者的耳朵與麥克風11之間的空間的聲音之位置處。聲音可以是漏入使用者的耳朵的外部雜音及來自驅動器單元的聲音輸出。
因此,本技術也可以如下所述地配置。
(1)一種音響再生裝置,包括:左通道殼體單元,至少容納輸出左通道聲音的左通道 驅動器單元、記錄外部聲音的左通道麥克風、及根據左通道麥克風的記錄訊號而控制用於雜訊抵消處理的設定之左通道微電腦;以及右通道殼體單元,至少容納輸出右通道聲音的右通道驅動器單元、記錄外部聲音的右通道麥克風、及根據右通道麥克風的記錄訊號而控制用於雜訊抵消處理的設定之右通道微電腦,其中,左通道微電腦及右通道微電腦係組構成彼此傳輸資料。
(2)如(1)的音響再生裝置,其中,左通道微電腦及右通道微電腦的其中之一是主電腦,其中,主電腦係組構成執行NC模式決定處理,用於根據記錄訊號而決定設定那一個模式作為雜訊抵消處理模式,以及,主電腦係組構成設定一個通道麥微電中的雜訊抵消處理模式,同時將雜訊抵消處理模式通知其它通道微電腦。
(3)如(2)之音響再生裝置,其中,主電腦係組構成執行控制,以致於一個通道的NC模式切換時機與另一個通道的NC模式切換時機相同。
(4)如(1)至(3)中任一項的音響再生裝置,其中,左通道微電腦及右通道微電腦的其中之一是主電腦,其中,主電腦係組構成偵測其它微電腦的錯誤及執行對應於偵錯的處理。
(5)如(4)之音響再生裝置,其中,當主電腦將沒有來自其它微電腦的回覆且偵測到錯誤確認為錯誤時,主 電腦將其本身設定於關閉狀態。
(6)如(1)至(5)之音響再生裝置,其中,用於左通道微電腦的電力之左通道電池係容納於左通道殼體單元中及用於右通道微電腦的電力之右通道電池係容納於右通道殼體單元中。
(7)如(6)之音響再生裝置,其中,左通道微電腦及右通道微電腦的其中之一是主電腦,並且,其中,主電腦係組構成偵測左通道電池及右通道電池的餘留位準是否足夠,以及,主電腦係組構成執行控制,以致於當左通道電池及右通道電池的餘留位準的至少其中之一不足夠時,左通道微電腦及右通道微電腦係處於關閉狀態。
(8)如(6)或(7)之音響再生裝置,其中,左通道微電腦及右通道微電腦的其中之一是主電腦,並且,其中,主電腦係組構成當有開始指令時,將餘留電池位準通知其它微電腦,主電腦係組構成執行控制,以致於左通道微電腦及右通道微電腦根據左通道電池及右通道電池的餘留位準是否足夠的決定結果而處於開啟狀態。
(9)如(6)至(8)之音響再生裝置,又包括顯示單元,係組構成顯示餘留的電池位準,其中,左通道微電腦及右通道微電腦的至少其中之一係組構成執行控制,以在顯示單元中顯示左通道電池及右通道電池的較小餘留電池位準。
(10)如(9)之音響再生裝置,其中,在開始時執行餘留的電池位準之顯示控制。
習於此技藝者應瞭解各式各樣的修改、結合、副結合及替代可以視設計需求及其它因素而產生,但是,它們是在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均等範圍之內。
本文獻含有與2011年8月31日向日本專利局申請之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JP 2011-189552中揭示的標的物有關之標的物,其整體內容於此一併列入參考。
1‧‧‧雜訊抵消耳機裝置
2‧‧‧插塞單元
3L‧‧‧左通道輸出單元
3Lh‧‧‧殼體
3Lh-f‧‧‧前殼體件
3Lh-r‧‧‧後殼體件
3Lp‧‧‧耳件
3R‧‧‧右通道輸出單元
3Rh‧‧‧殼體
4‧‧‧軟電線殼體單元
4A‧‧‧控制鍵
4B‧‧‧開口
4C‧‧‧裝飾品
11l‧‧‧麥克風
11r‧‧‧麥克風
12l‧‧‧驅動器單元
13l‧‧‧左通道輸出單元
15‧‧‧發光二極體
20‧‧‧套管
21‧‧‧電路板
30‧‧‧托架
31‧‧‧個人電腦
100‧‧‧雜訊抵消耳機裝置
101L‧‧‧左通道輸出單元
101R‧‧‧右通道輸出單元
102‧‧‧插塞單元
103‧‧‧軟電線殼體單元
103A‧‧‧電池殼體
Ci‧‧‧輸入軟電線
Cl‧‧‧左通道軟電線
Cr‧‧‧右通道軟電線
圖1是依據實施例之NC耳機裝置的外觀圖;圖2是依據實施例之Lch輸出單元的分解視圖;圖3顯示容納於機殼中的麥克風、驅動器單元、及電池的位置關係;圖4是方塊圖,顯示依據實施例之NC耳機裝置的內部元件;圖5顯示通訊端子的具體實施例;圖6顯示當使用者藉由使用通訊端子以作出各種設定時連接的具體實施例;圖7顯示左通道微電腦及右通道微電腦的各種功能;圖8是流程圖,顯示對應於NC模式同步控制功能單元的處理操作;圖9是流程圖,顯示對應於偵錯控制單元的處理操作;圖10是流程圖,顯示對應於同時LR OFF控制單元之處理操作; 圖11是流程圖,顯示對應於位準檢查後同時OFF控制單元之處理操作;圖12是流程圖,顯示對應於其餘位準顯示控制單元的處理操作;以及圖13是先前技術的NC耳機裝置的外觀圖。
3Lh‧‧‧殼體
3Rh‧‧‧殼體
4‧‧‧軟電線殼體單元
4A‧‧‧控制鍵
10r‧‧‧右通道微電腦
10l‧‧‧左通道微電腦
11l‧‧‧麥克風
11r‧‧‧麥克風
12r‧‧‧驅動器單元
13r‧‧‧電池
14r‧‧‧充電單元
12l‧‧‧驅動器單元
13l‧‧‧電池
14l‧‧‧充電單元
15‧‧‧發光二極體
DATA‧‧‧資料
CLK‧‧‧時脈
GND‧‧‧接地
Ccr、Ccl‧‧‧電容器
SW‧‧‧開關
Td‧‧‧資料端子
Tc‧‧‧時脈端子
Tg‧‧‧接地端子

Claims (8)

  1. 一種音響再生裝置,包括:左通道殼體單元,至少容納輸出左通道聲音的左通道驅動器單元、記錄外部聲音的左通道麥克風、及根據左通道麥克風的記錄訊號而控制用於雜訊抵消處理的設定之左通道微電腦;以及右通道殼體單元,至少容納輸出右通道聲音的右通道驅動器單元、記錄外部聲音的右通道麥克風、及根據右通道麥克風的記錄訊號而控制用於雜訊抵消處理的設定之右通道微電腦,其中,該左通道微電腦及該右通道微電腦係組構成彼此傳輸資料,其中,用於該左通道微電腦的電力之左通道電池係容納於該左通道殼體單元中及用於該右通道微電腦的電力之右通道電池係容納於該右通道殼體單元中,並且其中,該左通道微電腦及該右通道微電腦的其中之一是主電腦,且其中,該主電腦係組構成偵測該左通道電池及該右通道電池的餘留位準是否足夠,以及,該主電腦係組構成執行控制,以致於當該左通道電池及該右通道電池的餘留位準的至少其中之一不足夠時,該左通道微電腦及該右通道微電腦係處於關閉狀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音響再生裝置,其中,該左通道微電腦及該右通道微電腦的其中之一是主電腦,且其中,該主電腦係組構成執行雜訊抵消模式決定處理,用 以根據該記錄訊號而決定設定哪一個模式作為雜訊抵消處理模式,以及,該主電腦係組構成設定一個通道微電腦中的該雜訊抵消處理模式,且同時將該雜訊抵消處理模式通知其它通道微電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音響再生裝置,其中,該主電腦係組構成執行控制,以致於一個通道的雜訊抵消模式切換時機與另一個通道的雜訊抵消模式切換時機相同。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音響再生裝置,其中,該左通道微電腦及該右通道微電腦的其中之一是主電腦,且其中,該主電腦係組構成偵測其它微電腦的錯誤及執行對應於偵錯的處理。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音響再生裝置,其中,當該主電腦將沒有來自其它微電腦的回覆且偵測到錯誤確認為錯誤時,該主電腦將其本身設定於關閉狀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音響再生裝置,其中,該左通道微電腦及該右通道微電腦的其中之一是主電腦,且其中,該主電腦係組構成當有開始指令時,將餘留電池位準通知其它微電腦,該主電腦係組構成執行控制,以致於該左通道微電腦及該右通道微電腦根據該左通道電池及該右通道電池的餘留位準是否足夠的決定結果而處於開啟狀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音響再生裝置,又包括顯示單元,該顯示單元係組構成顯示餘留的電池位準,其中,該左通道微電腦及該右通道微電腦的至少其中之一係 組構成執行控制,以在該顯示單元中顯示該左通道電池及該右通道電池的較小餘留電池位準。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音響再生裝置,其中,在開始時執行餘留電池位準之顯示控制。
TW101130115A 2011-08-31 2012-08-20 音響再生裝置 TWI5301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9552A JP5919686B2 (ja) 2011-08-31 2011-08-31 音響再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8370A TW201328370A (zh) 2013-07-01
TWI530198B true TWI530198B (zh) 2016-04-11

Family

ID=46982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0115A TWI530198B (zh) 2011-08-31 2012-08-20 音響再生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976987B2 (zh)
EP (1) EP2566185A3 (zh)
JP (1) JP5919686B2 (zh)
CN (1) CN102970636B (zh)
TW (1) TWI5301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19553B2 (ja) 2011-08-31 2016-11-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イヤホン装置
JP5919686B2 (ja) 2011-08-31 2016-05-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音響再生装置
US9706284B2 (en) 2015-05-26 2017-07-11 Fender Music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 Intelligent headphone
KR102343269B1 (ko) * 2014-08-28 2021-12-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웨어러블 전자 장치
US9681213B2 (en) * 2015-05-04 2017-06-13 Sony Corporation Headphone device, audio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eadphone device
JP2020512771A (ja) * 2017-03-30 2020-04-23 マジック リープ,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Magic Leap,Inc. 非遮断型デュアルドライバイヤホン
CN109584644B (zh) * 2019-01-21 2020-11-24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一种学校语音室用辅助装置
CN114286218A (zh) * 2020-09-28 2022-04-05 南宁富联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及提升无线耳机续航力的方法
US20220295204A1 (en) * 2021-03-11 2022-09-15 Google Llc Real-Time Adaptation of Audio Playback
JP2022167681A (ja) * 2021-04-23 2022-11-0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音響装置および音響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8646A (en) 1993-11-01 1995-09-05 Unex Corporation Headset interface assembly
JP3513935B2 (ja) 1994-09-08 2004-03-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
FR2749453B1 (fr) 1996-05-31 1998-09-04 Sgs Thomson Microelectronics Filtre audio analogique pour frequences aigues
US6449662B1 (en) 1997-01-13 2002-09-10 Micro Ear Technology, Inc. System for programming hearing aids
US6321278B1 (en) 1998-09-14 2001-11-20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Automatically detecting a connection into a computer system standardized connector for disabling a front speaker
JP2000261534A (ja) 1999-03-10 2000-09-2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送受話器
DK1316240T3 (da) * 2000-07-14 2006-02-27 Gn Resound As Et synkroniseret binauralt höresystem
NO312570B1 (no) 2000-09-01 2002-05-27 Sintef Stöybeskyttelse med verifiseringsanordning
US7039195B1 (en) * 2000-09-01 2006-05-02 Nacre As Ear terminal
JP2002112383A (ja) * 2000-10-02 2002-04-12 Toshiba Corp 音楽再生装置及びオーディオプレーヤとヘッドフォン
US7254246B2 (en) * 2001-03-13 2007-08-07 Phonak Ag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binaural communication link and binaural hearing devices
JP2003047083A (ja) 2001-08-02 2003-02-14 Hosiden Corp 電池内蔵型ヘッドセット
JP2003264883A (ja) 2002-03-08 2003-09-19 Denso Corp 音声処理装置および音声処理方法
US7215766B2 (en) * 2002-07-22 2007-05-08 Lightspeed Aviation, Inc. Headset with auxiliary input jack(s) for cell phone and/or other devices
FR2861916A1 (fr) 2003-10-31 2005-05-06 St Microelectronics Sa Commande d'un transistor mos en element de redressement
US7349550B2 (en) 2004-01-07 2008-03-25 Hearing Components, Inc. Earbud adapter
JP4352932B2 (ja) 2004-02-26 2009-10-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ホン装置
US8189803B2 (en) * 2004-06-15 2012-05-29 Bose Corporation Noise reduction headset
DK1558059T3 (da) * 2005-04-18 2010-10-11 Phonak Ag Styring af en forstærkningsindstilling i et høreapparat
JP4458269B2 (ja) * 2005-05-18 2010-04-28 株式会社オーディオテクニカ ノイズキャンセルヘッドフォン
US20070177741A1 (en) 2006-01-31 2007-08-02 Williamson Matthew R Batteryless noise canceling headphones, audio device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GB2436657B (en) 2006-04-01 2011-10-26 Sonaptic Ltd Ambient noise-reduction control system
WO2007115304A2 (en) 2006-04-04 2007-10-11 Knowles Electronics, Llc Monitor transducer syste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E112007001275T5 (de) 2006-05-30 2009-04-23 Knowles Electronics, LLC, Itasca Personenhöreinrichtung
DK2039218T3 (da) * 2006-07-12 2021-03-08 Sonova Ag En metode til betjening af et binauralt høresystem, såvel som et binauralt høresystem
US8335320B2 (en) 2006-10-03 2012-12-18 Sony Corporation Audio apparatus
JP4997962B2 (ja) * 2006-12-27 2012-08-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音声出力装置、音声出力方法、音声出力処理用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音声出力システム
US20080166006A1 (en) 2007-01-06 2008-07-10 Apple Inc Light diffuser
JP2008197438A (ja) 2007-02-14 2008-08-28 Sony Corp 信号処理装置、信号処理方法
US8111839B2 (en) * 2007-04-09 2012-02-07 Personics Holdings Inc. Always on headwear recording system
ES2522316T3 (es) 2007-09-24 2014-11-14 Sound Innovations, Llc Dispositivo intraauricular digital electrónico de cancelación de ruido y comunicación
CN101822071A (zh) 2007-10-10 2010-09-01 欧力天工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式消噪耳机
US20090147982A1 (en) 2007-12-06 2009-06-11 Rohm Co., Ltd. Headphone set and headphone cable
JP2009141698A (ja) 2007-12-06 2009-06-25 Rohm Co Ltd ヘッドセット
JP5353044B2 (ja) * 2008-04-15 2013-11-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信号処理装置、信号処理方法
JP2010147982A (ja) 2008-12-22 2010-07-01 Hosiden Corp リモコン付きステレオイヤホンマイク
JP4798219B2 (ja) * 2008-12-26 2011-10-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ヘッドホン装置及び再生装置
JP4760903B2 (ja) 2008-12-26 2011-08-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SG163453A1 (en) * 2009-01-28 2010-08-30 Creative Tech Ltd An earphone set
JP5298951B2 (ja) * 2009-02-27 2013-09-25 ヤマハ株式会社 補聴器
US8254592B2 (en) 2009-04-10 2012-08-28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and external equipment with configurable audio path circuitry
JP4530109B1 (ja) * 2009-05-25 2010-08-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補聴器システム
CN102804805B (zh) * 2009-06-02 2016-01-20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装置及用于其的操作方法
US8416959B2 (en) * 2009-08-17 2013-04-09 SPEAR Labs, LLC. Hearing enhancement system and components thereof
EP2476263B1 (en) 2009-09-10 2014-04-23 Koss Corporation Synchronizing wireless earphones
EP2472908A4 (en) * 2009-10-13 2013-10-16 Panasonic Corp HEARING PROSTHESIS DEVICE
US20120314882A1 (en) 2009-11-23 2012-12-13 Incus Laboratories Limited Production of ambient noise-cancelling earphones
JP5123969B2 (ja) 2010-03-12 2013-01-23 株式会社リヒトラブ 綴じ具
US8498428B2 (en) * 2010-08-26 2013-07-30 Plantronics, Inc. Fully integrated small stereo headset having in-ear ear buds and wireless connectability to audio source
US8483401B2 (en) * 2010-10-08 2013-07-09 Plantronics, Inc. Wired noise cancelling stereo headset with separate control box
JP5671929B2 (ja) 2010-10-12 2015-02-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イヤホン、音響変換装置
JP5817113B2 (ja) 2010-12-24 2015-11-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音声信号出力装置、音声出力システム、音声信号出力方法
JP5760867B2 (ja) 2011-08-31 2015-08-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音響再生装置
JP6019553B2 (ja) 2011-08-31 2016-11-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イヤホン装置
JP5919686B2 (ja) 2011-08-31 2016-05-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音響再生装置
JP6069829B2 (ja) 2011-12-08 2017-02-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耳孔装着型収音装置、信号処理装置、収音方法
JP6069830B2 (ja) 2011-12-08 2017-02-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耳孔装着型収音装置、信号処理装置、収音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66185A3 (en) 2013-12-25
TW201328370A (zh) 2013-07-01
JP2013051624A (ja) 2013-03-14
US8976987B2 (en) 2015-03-10
US9578410B2 (en) 2017-02-21
JP5919686B2 (ja) 2016-05-18
US20150222979A1 (en) 2015-08-06
CN102970636B (zh) 2019-03-29
US20130051561A1 (en) 2013-02-28
CN102970636A (zh) 2013-03-13
EP2566185A2 (en) 2013-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0198B (zh) 音響再生裝置
EP2566186B1 (en) Earphone device
US10966012B2 (en) Wireless earbuds, and a storage and charging capsule therefor
TWI474724B (zh) 多重模式之聲音再生裝置
TWI644573B (zh) Headphone type audio device
RU2713042C1 (ru) Способ модификаци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защиты органов слух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защиты органов слуха
US8861766B2 (en) Headphones
TWM550006U (zh) 無線耳機組
US11736851B2 (en) Wireless playback device, and playback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TWM594838U (zh) 骨導式藍牙耳機及其與充電座的組合
WO2018128577A2 (en) Wireless earbuds, and a storage and charging capsule therefor
WO2019163289A1 (ja) メガネ型音響デバイス
JP5760867B2 (ja) 音響再生装置
CN114979875A (zh) 无线收听设备
JP2020057929A (ja) 複数電源対応ワイヤレスイヤホン及び当該ワイヤレスイヤホンの制御方法
JP6304336B2 (ja) イヤホン装置
KR101928217B1 (ko) 착탈 가능한 이어폰을 포함하는 헤드폰
US20240114280A1 (en) Headphone earpiece with modular control wheel
CN116801154A (zh) 中介装置以及穿戴式桥型结构
JP2007096414A (ja) ヘッドホ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