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7751B - Hoist and rotary motor with its - Google Patents

Hoist and rotary motor with i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7751B
TWI527751B TW102100238A TW102100238A TWI527751B TW I527751 B TWI527751 B TW I527751B TW 102100238 A TW102100238 A TW 102100238A TW 102100238 A TW102100238 A TW 102100238A TW I527751 B TWI527751 B TW I52775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uck
hoist
bearing
outer peripheral
en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0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5824A (zh
Inventor
Keiji Ozaki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Kk filed Critical Toshiba Kk
Publication of TW201345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58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77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775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66B11/043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actuated by rotating motor; Details, e.g. ventilation
    • B66B11/0438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actuated by rotating motor; Details, e.g. ventilation with a gearless driving, e.g. integrated sheave, drum or winch in the stator or rotor of the cage mo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Description

捲揚機及具備其之旋轉電機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係有關捲揚機及具備其之旋轉電機。
升降機當中,設置有使車廂升降動作之升降機用捲揚機。該升降機用捲揚機中,具備:旋轉軸,使捲繞有吊索的槽輪(Sheave)旋轉;及卡盤(Spider),在旋轉軸的先端部藉由鍵(key)等而止轉;及轉子,嵌合於卡盤的外周側。舉例來說,有日本公開專利公報的特開平11-165970號公報(下稱專利文獻1)。
在這類升降機中,伴隨當前的建物高樓化,對於升降機的輸送能力提升需求十分強烈,因此針對捲揚機,大容量、高速化的必要性逐漸增高。
另一方面,為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對於捲揚機的低噪音、低振動化需求也正在增強,而必須因應與前述大容量、高速化相反之需求。再者,為使升降機的安裝工程簡便,亦有捲揚機小型、輕量化之需求。
為了實現這類需求情事,如何提升定子 (Stator)-轉子間的同心(同芯)度精度,藉此謀求損耗減低及電磁噪音減低,便顯得重要。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1-165970號公報
不過,由定子與轉子所形成之空隙中產生的磁通量當中,含有使轉矩產生之基波、及其他的諧波。諧波的其中一者為偏心(Eccentricity)諧波,該偏心諧波又分類成靜態偏心諧波與動態偏心諧波。又,這些磁通量會在定子與轉子之間作用而成為磁吸力,使定子變形成為多角形,或使卡盤產生扭曲變形,而發生振動。此振動若在聽覺範圍外則會成為電磁振動,若在聽覺範圍內則成為電磁噪音。
基波,或者基波與靜態偏心諧波組合所致之振動的來源,例如有因定子及轉子的真圓度不良(偏芯)等而造成之空隙長度的機械性不平衡。而基波與動態偏心諧波組合所致之振動的來源,例如有因轉子的渦轉(軸彎曲等)而造成之上述空隙的磁通量分布不平衡。而運轉前或運轉中的空隙長度不平衡,係為振動、噪音的來源。
習知,卡盤於旋轉軸的嵌接部係僅藉由卡盤 的管狀形狀部來支撐。因此,轉子的自身重量及磁吸力,容易造成卡盤彎曲的發生。而若要抑制此彎曲,必須使嵌接於轉子的卡盤部分增大直徑,結果會成為捲揚機的組裝性惡化或質量增加之來源,而招致弊害。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情事而創作者,其課題在於,提供一種不造成組裝性惡化,而能抑制運轉中的噪音、振動之捲揚機,及具備其之旋轉電機。
本發明實施形態之捲揚機,具備:旋轉軸,被軸承支撐,且其槽輪固定於軸周圍;及卡盤,嵌接於旋轉軸的先端部。在先端部,係形成有嵌接用的先端部外周部,且形成有從先端側朝軸方向延伸之嵌接用的凸部。在卡盤,形成有於旋轉軸側與凸部的外周側嵌接之凸部用嵌接部,且形成有嵌接於先端部外周部之後端側延伸部。
4‧‧‧軸承
5‧‧‧軸承
7‧‧‧槽輪
18‧‧‧卡盤
18b‧‧‧後端側延伸部
18f‧‧‧凸部用嵌接部
18k‧‧‧鐵心用嵌接部
18r‧‧‧端部
19‧‧‧旋轉軸
19en‧‧‧先端部外周部
19e‧‧‧先端部外周部
19f‧‧‧先端部
19t‧‧‧凸部
20‧‧‧轉子鐵心
21‧‧‧端蓋
23‧‧‧卡盤
23b‧‧‧後端側延伸部
24‧‧‧卡盤
24b‧‧‧後端側延伸部
25‧‧‧卡盤
25b‧‧‧後端側延伸部
26‧‧‧卡盤
27‧‧‧卡盤
28‧‧‧旋轉軸
28f‧‧‧先端部外周部
29‧‧‧旋轉軸
29t‧‧‧凸部
30‧‧‧旋轉軸
30t‧‧‧凸部
31‧‧‧卡盤
31f‧‧‧凸部用嵌接部
32‧‧‧卡盤
32b‧‧‧後端側延伸部
33‧‧‧卡盤
33k‧‧‧鐵心用嵌接部
34‧‧‧卡盤
34a‧‧‧鰭片
34k‧‧‧鐵心用側接部
34h‧‧‧通風孔
35‧‧‧卡盤
35a‧‧‧鰭片
35k‧‧‧鐵心用嵌接部
36‧‧‧卡盤
36a‧‧‧鰭片
36k‧‧‧鐵心用嵌接部
37‧‧‧卡盤
37k‧‧‧鐵心用嵌接部
37b‧‧‧後端側延伸部
40‧‧‧卡盤
40k‧‧‧鐵心用嵌接部
40b‧‧‧後端側延伸部
42‧‧‧卡盤
42b‧‧‧後端側延伸部
43‧‧‧卡盤
43b‧‧‧後端側延伸部
44‧‧‧旋轉軸
44f‧‧‧先端部外周部
44c‧‧‧溝
44h‧‧‧注油孔
45‧‧‧卡盤
45h‧‧‧注油孔
104‧‧‧軸承
105‧‧‧軸承
110‧‧‧轉子鐵心
118‧‧‧卡盤
119‧‧‧旋轉軸
119e‧‧‧先端部外周部
119f‧‧‧先端部
C‧‧‧轉子
JC‧‧‧轉子
KB‧‧‧嵌接部
KT‧‧‧嵌接部
M1‧‧‧捲揚機
M101‧‧‧捲揚機
[圖1]第1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圖2]第1實施形態之捲揚機立體圖。
[圖3]第1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部分截面展開示意圖。
[圖4]第2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 意圖。
[圖5]第3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圖6]第4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圖7]第5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圖8]第6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圖9]第7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圖10]第8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圖11]第9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圖12]第10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圖13]第11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圖14]第12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圖15]第13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圖16]第14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 示意圖。
[圖17]第15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圖18]第16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圖19]第17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圖20]第18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圖21]習知捲揚機之一例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以下,參照所附圖面,說明實施形態之捲揚機及具備其之旋轉電機。另,以下說明中,遇有與已說明者相同或類似之構成要素,則標記相同或類似之符號,並適當省略其詳細說明。此外,以下說明中,作為捲揚機,係以升降機用的捲揚機來做說明。
[第1實施形態]
首先,說明第1實施形態。圖1為本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圖2為本實施形態之捲揚機立體圖。圖3為本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部分截面展開示意圖。
如圖1~3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捲揚機M1,具有:一對軸承4、5,分別設置在直立設置於安裝台1之軸承台2、3;及旋轉軸19,被一對軸承4、5支撐;及轉子C,嵌接於旋轉軸19;及定子S,配置於轉子C的外周側。在旋轉軸19,係有捲繞升降機用吊索的槽輪7固定於軸周圍。藉由此構成,而成為將捲揚機的驅動部懸伸(overhang)之構成。
在旋轉軸19的先端部19f,係形成有嵌接用的先端部外周部19e,且形成有從先端側朝軸方向延伸之嵌接用的凸部19t。本實施形態中,凸部19t係做成直徑比先端部外周部19e的外徑還小的圓板狀。
轉子C具有轉子鐵心10、及嵌接於轉子鐵心10之卡盤18。卡盤18具有:鐵心用嵌接部18k,先端側延伸呈筒狀而側接於轉子鐵心10的內周側;及凸部用嵌接部18f,從鐵心用嵌接部18k的基端側朝內徑側延伸而嵌接於凸部19t的外周側;及後端側延伸部18b,從鐵心用嵌接部18k的基端側朝旋轉軸19側延伸呈筒狀。本實施形態中,凸部用嵌接部18f係以環狀之圓板部構成。此外,後端側延伸部18b位於先端部外周部19e的外周側,在組裝捲揚機M1時,凸部用嵌接部18f係與凸部19t嵌接,且後端側延伸部18b側接於先端部外周部19e,使後端側延伸部18b的軸心與旋轉軸19的軸心一致。
定子S具備:定子鐵心13,配置於轉子鐵心10的外周側,與轉子鐵心10之間形成空隙12;及定子框 15,從外周側支撐定子鐵心13。
在卡盤18,形成有插入凸部用嵌接部18f的 複數根螺栓之插入孔;在旋轉軸19的先端部19f,有與插入螺栓插入孔的緊固螺栓22螺合之母螺牙部(未圖示),形成於緊固螺栓用的安裝孔(未圖示)。
此外,軸承4、5當中,在軸方向先端側的軸 承4的卡盤側(轉子側)設有環狀之端蓋21。本實施形態中,後端側延伸部18b的端部18r,係到達至端蓋21的內周側。
本實施形態中,在使卡盤18與旋轉軸19嵌 接時,藉由將後端側延伸部18b導引至先端部外周部19e,來使卡盤18朝旋轉軸19的軸心方向移動,而使凸部19t與凸部用嵌接部18f抵接。接著,使緊固螺栓22插入螺栓插入孔而與先端部19f緊固,藉此,凸部19t會被推入凸部用嵌接部18f而形成嵌接部KT,且藉由先端部外周部19e與後端側延伸部18b而形成嵌接部KB。
如以上說明般,本實施形態中,當卡盤18嵌 接至旋轉軸19時,會因兩處嵌接部KT、KB形成雙重嵌接(雙重嵌合)而嵌接。再者,當卡盤18側接於旋轉軸19時,先端部外周部19e會被導引至後端側延伸部18b而朝旋轉軸19的軸心方向移動,故嵌接時會朝適當的方向嵌接,而會防止朝偏移的方向嵌接。是故,與旋轉軸19嵌接的卡盤部分,其剛性會提升,針對轉子C的自身重量及磁吸力所伴隨之卡盤18彎曲有顯著的抑制效果, 能夠實現不造成組裝性惡化,且抑制運轉中噪音、振動之捲揚機M1。
又,凸部用嵌接部18f的後面18s,與先端部 19f當中形成於凸部19t周圍的環面19s能以面接觸之狀態嵌接,使嵌接狀態更加適當。
此外,因轉子C的偏心量得到抑制,故能防 止空隙12的不平衡,能抑制電磁振動造成之振動、噪音。又,在捲揚機M1運轉時能夠高精度地維持空隙12的間隔,故能實現捲揚機M1之特性提升、小型化、輕量化。
此外,在卡盤18上,形成有與旋轉軸19的 凸部19t的外周側側接之凸部用嵌接部18f,且形成有側接於旋轉軸19的先端部外周部19e之後端側延伸部18b,而成為雙重嵌接構造。是故,當為了更換軸承時等而拆解時,在拔除卡盤18時,一方的嵌接部會發揮導引部之作用,故會避免嵌接面產生損傷。
此外,係使凸部用嵌接部18f的後面18s與先 端部19f的環面19s彼此面接觸,藉此,即使當卡盤18相對於旋轉軸19在發生傾斜的狀態下組裝,最後也能藉由鎖緊緊固螺栓22,來矯正該傾斜。其結果,能夠抑制轉子鐵心20的偏心,可使轉子鐵心10與定子鐵心13之間的空隙12於轉子鐵心10的外周側在圓周方向保持均一。
此外,具備本實施形態之捲揚機M1的升降 機,便會成為得到該些效果的升降機,而能做出抑制運轉中噪音、振動之升降機。
[第2實施形態]
接下來,說明第2實施形態。圖4為本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本實施形態中,相較於第1實施形態,係將卡盤23的轉子C側的外周徑 Da,亦即與轉子鐵心10鄰接之部位的外周徑 Da擴大,而比軸承側的外周徑,亦即卡盤23的後端側延伸部23b的外周徑還大。
如此一來,除發揮第1實施形態之效果外,不僅能增強卡盤23的彎曲抑制效果,還能增加後端側延伸部23b與先端部19f所成之嵌接部KB的握持力(保持力)。此外,能夠增大握持力所伴隨之傳遞轉矩,故針對捲揚機驅動部的大容量化,相較於習知者能夠謀求卡盤23與旋轉軸19的直徑縮小。
[第3實施形態]
接下來,說明第3實施形態。圖5為本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本實施形態中,相較於第1實施形態,係將卡盤24的後端側延伸部24b的軸承4側之外徑 Db1擴大,比軸承4的內徑 Db2還大。
如此一來,除發揮第1實施形態之效果外, 還能增強卡盤24的剛性與旋轉軸19的剛性,增加彎曲抑制及嵌接部KT之握持力(保持力)。此外,如同第2實施形態般,能夠增大握持力所伴隨之傳遞轉矩,故針對捲揚機驅動部的大容量化,相較於習知者能夠謀求卡盤24與旋轉軸19的直徑縮小。
[第4實施形態]
接下來,說明第4實施形態。圖6為本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本實施形態中,如同第3實施形態般,係將卡盤25的後端側延伸部25b的軸承4側之外徑 Db1擴大,比軸承4的內徑 Db2還大。另,相較於第3實施形態,係藉由後端側延伸部25b的軸承4側之端部25r,來進行軸承4的軸方向位置固定。
如此一來,除發揮第3實施形態之效果外,還可以軸承4的端面4f作為基準面,能得到更高精度的組裝精度,此外,亦能防止軸承4於軸方向移動。
[第5實施形態]
接下來,說明第5實施形態。圖7為本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本實施形態中,相較於第1實施形態,於卡盤26的軸承4側的外周部,係構成為在軸承4與端蓋21之間設置肋狀凸部RP,而構成為能夠攪拌軸承4的卡盤 26側之潤滑油。
如此一來,除能獲得第1實施形態之效果外,還能防止因潤滑油固化等所致之劣化,能增加軸承4的壽命。
[第6實施形態]
接下來,說明第6實施形態。圖8為本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本實施形態中,相較於第1實施形態,係將卡盤27與旋轉軸28的先端部外周部28f之間的嵌接部KB做成推拔狀。
如此一來,除發揮第1實施形態之效果外,還能增加卡盤28與先端部外周部28f之間的嵌接部KB之相互接觸面積,故能提升嵌接部KB的剛性,更能防止嵌接時的偏心、及提升裝卸簡易性。
[第7實施形態]
接下來,說明第7實施形態。圖9為本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本實施形態中,相較於第1實施形態,於旋轉軸29,係構成為嵌接部KT的長度LT與側接部KB的長度LB之關係,為LT>LB。也就是說,從旋轉軸29先端側朝軸心方向延伸之凸部29t的長度LT,係比第1實施形態還增長許多。
由於凸部29t的外徑比旋轉軸29的先端部29f還小,故在形成嵌接部KT時所需之壓入力,會比形成嵌接部KB時所需之壓入力還小。是故,凸部29t會成為插入導件,能抑制組裝時之偏心。
如此一來,除發揮第1實施形態之效果外,還能提升組裝精度,使空隙12在圓周方向更加均一。
[第8實施形態]
接下來,說明第8實施形態。圖10為本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本實施形態中,相較於第7實施形態,於旋轉軸30,係將嵌接部KT的長度LT與嵌接部KB的長度KB之關係做成LT>LB,且將凸部30t的外周面構成為推拔狀,該凸部30t係構成從旋轉軸30先端側朝軸心方向延伸之嵌接部KT。與此對應,形成於卡盤31的凸部用嵌接部31f之內周面亦做成推拔狀。
如此一來,除發揮第7實施形態之效果外,還能防止嵌接時的偏心、及提升裝卸簡易性。
[第9實施形態]
接下來,說明第9實施形態。圖11為本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本實施形態中,相較於第1實施形態,係在卡盤32的後端側延伸部32b與旋轉軸19的先端部外周部 19en所成之嵌接部KB,形成為螺紋卡合部N之構造。
如此一來,除發揮第1實施形態之效果外,還會減輕形成嵌接部KB所需之壓入力,故能防止壓入所致之軸彎曲,能防止相對於轉子C偏心。此外,藉由減輕所需之壓入力,能夠提升裝卸性,亦有助於提升捲揚機的維修性。
[第10實施形態]
接下來,說明第10實施形態。圖12為本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本實施形態中,相較於第1實施形態,係在卡盤33的鐵心用嵌接部33k之內周側設置鰭片33a。如此一來,除發揮第1實施形態之效果外,還能以鰭片33a來提升卡盤33的剛性,增強彎曲抑制效果,且藉由運轉來產生冷卻風,使該冷卻風流通於風洞壁W與轉子C所形成之風洞,藉此能朝向轉子S或定子S送風。是故,會提升轉子C的冷卻性能,隨之而能實現捲揚機驅動部的小型、輕量化。
另,圖12中雖然繪製成只設置一片鰭片33a,但從送風量的觀點看來,實際上多是配置從軸方向觀察時呈十字狀等之複數個鰭片。
[第11實施形態]
接下來,說明第11實施形態。圖13為本實施形態之 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本實施形態中,相較於第10實施形態,係在卡盤34的鐵心用嵌接部34k之內周側設置鰭片34a。又,在卡盤34上形成將鐵心用嵌接部34k的內周側空間與轉子鐵心10的軸承4側空間加以連通之通風孔34h,構成為使藉由上述鰭片34a而產生之冷卻風朝軸承4或定子S側通風。
如此一來,除發揮第10實施形態之效果,還能以鰭片34a來提升卡盤34的剛性,同時增加冷卻性能,能使捲揚機驅動部進一步實現小型、輕量化。
[第12實施形態]
接下來,說明第12實施形態。圖14為本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本實施形態中,相較於第10實施形態,係將配置於卡盤35的鐵心用側接部35k的內周側之鰭片35a的軸方向長度,構成為比轉子鐵心10的軸方向端部還朝軸方向外側延伸。
如此一來,除發揮第10實施形態之效果外,還能增加朝定子S外周側之送風量,能夠進一步謀求冷卻性能之提升。
[第13實施形態]
接下來,說明第12實施形態。圖15為本實施形態之 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本實施形態中,相較於第11實施形態,係將配置於卡盤36的鐵心用嵌接部36k的內周側之鰭片36a的軸方向長度,構成為比轉子鐵心10的軸方向端部還朝軸方向外側延伸。
如此一來,除發揮第11實施形態之效果外,還能增加朝定子S外周側之送風量,能夠進一步謀求冷卻性能之提升。
[第14實施形態]
接下來,說明第14實施形態。圖16為本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本實施形態中,相較於第1實施形態,係將卡盤37的鐵心用嵌接部37k之外徑擴大。此外,在軸承4的轉子C側,配置與軸承4抵接之固定板38。又,在卡盤37上,形成有插入鐵心用嵌接部37k內側及後端側延伸部37b之複數根螺栓的插入孔。本實施形態中,在螺栓插入孔的至少一部分係形成母螺牙。藉由此構成,固定板38會受到插入於螺栓插入孔之固定螺栓39所推壓。
如此一來,除發揮第1實施形態之效果外,還可固定軸承4的軸方向位置,而可防止軸承內輪潛變(creep)的發生。
[第15實施形態]
接下來,說明第15實施形態。圖17為本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本實施形態中,相較於第1實施形態,係將卡盤40的鐵心用嵌接部40k之外徑 De擴大。又,在卡盤40上,形成有從鐵心用嵌接部40k內側插入卡盤40的後端側延伸部40b之複數根螺栓的插入孔。藉由此構成,軸承4會受到插入於螺栓插入孔之固定螺栓41所推壓。
如此一來,除發揮第1實施形態之效果外,還可固定軸承4的軸方向位置,而可防止軸承內輪潛變的發生。
[第16實施形態]
接下來,說明第16實施形態。圖18為本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本實施形態中,相較於第1實施形態,係在卡盤42的軸承4側之端部,配置軸承4。亦即,軸承4係抵接於卡盤42的後端側延伸部42b之端部外周。
如此一來,除發揮第1實施形態之效果外,還能將後端側延伸部42b與旋轉軸19的先端部外周部19f所成之嵌接部KB設定得較長。是故,能夠大幅增強彎曲抑制效果,此外,亦可縮短從轉子鐵心10至端蓋21之長度,對於彎曲抑制更具效果,且可使捲揚機小型化。此外,在更換軸承4時,便可將卡盤42整個取出並分解。
[第17實施形態]
接下來,說明第17實施形態。圖19為本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本實施形態中,相較於第1實施形態,係使卡盤43的後端側延伸部43b的軸承4側之端部,比端蓋21還更位於轉子C側,來縮短後端側延伸部43b的軸心方向長度。
本實施形態中,相較於第1實施形態,雖然彎曲抑制效果會減低,但因後端側延伸部43b的外徑的限制條件不再存在,故藉由增大後端側延伸部43b的外徑,可得到與第1實施形態同等之效果。
[第18實施形態]
接下來,說明第18實施形態。圖20為本實施形態之捲揚機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
本實施形態中,相較於第1實施形態,係在旋轉軸44的先端部外周部44f設置圓周狀之溝44c,並設置與該溝連通之注油孔44h。
如此一來,除發揮第1實施形態之效果外,當分解卡盤45時,藉由對該注油孔44h施加油壓,能夠減低卡盤45的鐵心用嵌接部45k與先端部外周部44f所成之嵌接部KB的側接力(握持力),而能夠易於分解。
[第19實施形態]
接下來,說明第19實施形態。本實施形態雖未圖示,但相較於第1~第18實施形態,係將緊固螺栓22、39、41以及形成於旋轉軸的先端部之安裝孔之間的關係,做成絞孔(reamer)式。
如此一來,除發揮第1~第18實施形態之效果外,還能形成機械性的止轉器。此外,利用做成絞孔式的上述安裝孔,在組裝、分解時,藉由設置導引螺樁,能夠提升組裝性。
[第20實施形態]
接下來,說明第20實施形態。本實施形態中,相較於第1~第19實施形態,係為升降機用捲揚機以外的捲揚機之例子。舉例來說,在設置滑車(pulley)等來取代槽輪7之旋轉電機中,亦可得到相同的作用、效果。
(比較檢討例)
圖21為習知捲揚機之一例構成的正面部分截面示意圖。如圖21所示,習知之捲揚機M101,具有:一對軸承104、105,分別設置在直立設置於安裝台101之軸承台102、103;及旋轉軸119,被一對軸承104、105支撐;及轉子JC,嵌接於旋轉軸119;及定子JS,配置於轉子JC的外周側。在旋轉軸119的先端部119f,形成有嵌接用之先端部外周部119e。
轉子JC具有轉子鐵心110、及嵌接於轉子鐵 心110之卡盤118。定子JS具備定子鐵心113,而在轉子鐵心110與定子鐵心113之間形成有空隙112。卡盤118具有嵌接於先端部外周部119e之管狀形狀部111m。又,配置有鍵129,以作為卡盤118相對於管狀形狀部111m之止轉器。
習知之捲揚機M101中,有以下(1)~(5)的缺點。
(1)(因轉子彎曲度增加造成空隙長度不平衡,導致電磁噪音、振動、直徑增大)
由於卡盤118在旋轉軸119上僅被管狀形狀部111m支撐,故會因轉子JC的自身重量及磁吸力而容易發生卡盤118彎曲。而必需採取以下對策以作為彎曲抑制方法。亦即,必須將卡盤118與旋轉軸119之嵌接部JT的卡盤部分外徑 D1直徑增大,且旋轉軸119的軸徑亦需增大。這會導致捲揚機M101的組裝性惡化或質量增加。
(2)(空隙長度調整所牽涉之製造效率降低)
除前述彎曲外,由於卡盤118的嵌接端部呈開口形狀,故組裝時,即使只在些微的傾斜狀態下側接,也無法校正。因此,會成為空隙112的不平衡因素,為對其進行校正,必須進行空隙112的調整等,而造成特性惡化或耗費莫大的組裝時間。
(3)(電性特性惡化、直徑增大)
如果擴大空隙112來作為前述(1)及(2)之因應對策,那麼激磁電流會增加,結果會招致功率因數(power factor)惡化等特性惡化、及消費電力增大。此外,為使運用機器獲得必要的容量,必須將定子鐵心110及轉子鐵心113直徑增大,而導致捲揚機直徑增大。
若定子JS及轉子JC直徑增大,則它們各自的自身重量所致之懸臂荷重較大,渦轉振動會增大。其結果,會導致搭乘舒適感惡化等特性惡化,或因振動而造成零件壽命惡化、短命化。此外,為進行振動抑制而提升組裝系統的剛性,會造成裝置全體大型化或需要複數個防振系統的防振橡膠等,招致零件數增加、構造複雜化。
(4)(軸心不一致造成之振動、軸承壽命減短)
當轉子JC彎曲增大造成空隙發生不平衡時,轉子全體會產生渦轉現象。一旦該渦轉現象產生,則隨著轉子JC的外緣偏心(edge runout)造成之磁吸力的旋轉、旋轉不平衡而造成離心力、軸向偏轉(axial runout),而會產生旋轉力等。其結果,會招致振動增大,以及軸承與捲揚機M101壽命減短。
振動之一例,例如為下式所示之平衡度惡化。
修正面偏心ε=mr/M其中,m:不平衡量
r:不平衡半徑
M:轉子自身重量
平衡度G=εω/1000其中,ω:角速度
如上式般,當不平衡量增加,平衡度之值會增加,其結果會造成振動增加。
此外,軸承104、105壽命減短的一個因素,即潛變磨耗現象(Creep Fretting Phenomenon)在下述情形下會發生:力的關係為,旋轉力(即「旋轉荷重」)與軸承部欲恢復靜止之力(即「靜止荷重」)成為「旋轉荷重>靜止荷重」時。是故,當軸心不一致產生,便會造成軸承104、105壽命減短,而成為捲揚機M101壽命減短之因素。
(5)(分解時之損傷)
當更換軸承104時,必須將卡盤118拔除,但因嵌接端部呈開口形狀,故在拔除時沒有導件,很可能使嵌接面或鍵129發生損傷。其結果,卡盤118或旋轉軸119可能無法再使用,而成為捲揚機M101壽命減短之因素。
反觀第1~第20實施形態之捲揚機,便會消除這類缺點。亦即,不造成組裝性惡化或質量增加,而能夠抑制運轉中的噪音、振動。
此外,不再需要調整轉子與定子之間的空隙。是故,無需增大轉子或定子之直徑,不會造成特性惡化、組裝時間增加、構造複雜化、軸心不一致所帶來的振動產生、軸承壽命減短。
此外,在卡盤上,形成有與旋轉軸的凸部的外周側側接之凸部用嵌接部,且形成有嵌接於旋轉軸的先端部外周部之後端側延伸部,而成為雙重嵌接構造。是故,在拔除卡盤時,一方的嵌接部會發揮導引部之作用,故會避免嵌接面產生損傷。
以上已說明了數個實施形態,但該些實施形態僅是作為例子而提出,並非意圖用來將發明範圍限定於該等之內。該些實施形態可以其他各種形態來實施,在不脫離發明要旨之範圍,能進行各種省略、置換、變更。該些實施形態或其變形,均包含於發明範圍或要旨內,同樣地亦包含於申請專利範圍記載之發明及其均等範圍內。
[產業利用性]
本發明係利用於應用了旋轉電機之升降機等。
1‧‧‧安裝台
2‧‧‧軸承台
3‧‧‧軸承台
4‧‧‧軸承
5‧‧‧軸承
7‧‧‧槽輪
10‧‧‧轉子鐵心
12‧‧‧空隙
13‧‧‧定子鐵心
15‧‧‧定子框
18‧‧‧卡盤
18b‧‧‧後端側延伸部
18f‧‧‧凸部用嵌接部
18k‧‧‧鐵心用嵌接部
18r‧‧‧端部
18s‧‧‧凸部用嵌接部的後面
19‧‧‧旋轉軸
19e‧‧‧先端部外周部
19f‧‧‧先端部
19s‧‧‧環面
19t‧‧‧凸部
21‧‧‧端蓋
22‧‧‧緊固螺栓
C‧‧‧轉子
S‧‧‧定子
KB‧‧‧嵌接部
KT‧‧‧嵌接部
M1‧‧‧捲揚機

Claims (17)

  1. 一種捲揚機,其特徵為,具備:旋轉軸,被軸承支撐,且其槽輪固定於軸周圍;及卡盤,嵌接於前述旋轉軸之先端部;在前述旋轉軸的前述先端部,係形成有嵌接用的先端部外周部,且形成有從先端側朝軸方向延伸之嵌接用的凸部,在前述卡盤,形成有於旋轉軸側與前述凸部的外周側嵌接之凸部用嵌接部,且形成有嵌接於前述先端部外周部之後端側延伸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捲揚機,其中,將前述卡盤的軸承側之外徑,做成比前述軸承的內徑還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捲揚機,其中,將構造做成為,藉由前述卡盤的軸承側之端部,來規定前述軸承的軸方向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捲揚機,其中,在前述先端部外周部,形成為直徑朝向先端側逐漸變細之推拔面,在前述卡盤,形成與前述推拔面重合之凹狀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任一項之捲揚機,其中,前述卡盤,具有:筒狀之鐵心用嵌接部,嵌接於轉子鐵心的內周側;及鰭片,設於前述鐵心用嵌接部的內周側。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捲揚機,其中,在前述卡盤形成有通風孔,其連通前述鐵心用嵌接部的內周側之空間以及前述轉子鐵心的軸承側之空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捲揚機,其中,在前述先端部形成有:溝,沿著前述先端部外周部;及注油孔,連通至前述溝。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捲揚機,其中,在前述先端部形成有:溝,沿著前述先端部外周部;及注油孔,連通至前述溝。
  9. 一種旋轉電機,其特徵為:具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任一項之捲揚機。
  10. 一種旋轉電機,其特徵為:具有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捲揚機。
  11. 一種旋轉電機,其特徵為:具有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捲揚機。
  12. 一種旋轉電機,其特徵為:具有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捲揚機。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旋轉電機,其中,前述捲揚機為升降機用之捲揚機。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旋轉電機,其中,前述捲揚機為升降機用之捲揚機。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旋轉電機,其中,前述 捲揚機為升降機用之捲揚機。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旋轉電機,其中,前述捲揚機為升降機用之捲揚機。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旋轉電機,其中,前述捲揚機為升降機用之捲揚機。
TW102100238A 2012-01-05 2013-01-04 Hoist and rotary motor with its TWI5277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00653A JP5955563B2 (ja) 2012-01-05 2012-01-05 巻上機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5824A TW201345824A (zh) 2013-11-16
TWI527751B true TWI527751B (zh) 2016-04-01

Family

ID=48745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0238A TWI527751B (zh) 2012-01-05 2013-01-04 Hoist and rotary motor with its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955563B2 (zh)
CN (1) CN104039677B (zh)
TW (1) TWI527751B (zh)
WO (1) WO20131029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23475B2 (ja) * 2014-01-16 2017-11-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JP6134952B1 (ja) * 2015-12-03 2017-05-31 株式会社明電舎 巻上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9102619D1 (de) * 1990-07-26 1994-09-29 Inventio Ag Getriebelose Antriebsmaschine für Aufzüge.
JPH0562176U (ja) * 1992-01-22 1993-08-13 東洋電機製造株式会社 車両用全閉形誘導電動機
JPH1034408A (ja) * 1996-07-17 1998-02-10 Toyota Motor Corp 工具ホルダ装置及び工具着脱方法
JPH11130365A (ja) * 1997-10-29 1999-05-18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029366B2 (ja) * 1997-12-02 2008-01-09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巻上機
JP2000128462A (ja) * 1998-10-27 2000-05-09 Hitachi Ltd 巻上機
JP3972560B2 (ja) * 2000-07-17 2007-09-05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車両用軸受装置
EP1818306B1 (en) * 2000-12-11 2011-08-31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Elevator hoisting machine
CN100335400C (zh) * 2003-06-05 2007-09-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用卷扬机
NZ540310A (en) * 2004-06-19 2006-03-31 Inventio Ag Drive for a lift installation
JP4925104B2 (ja) * 2005-05-30 2012-04-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02991A1 (ja) 2013-07-11
JP2013139325A (ja) 2013-07-18
JP5955563B2 (ja) 2016-07-20
CN104039677A (zh) 2014-09-10
CN104039677B (zh) 2016-05-18
TW201345824A (zh) 2013-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54902B2 (ja) 回転電動機
CN105229897A (zh) 限制转子平衡中的径向扩展
CN105264746A (zh) 在预平衡旋转过程中控制端环平衡
KR20140104373A (ko) 안전 베어링이 제공되어 있는 기계
TWI527751B (zh) Hoist and rotary motor with its
US20180278106A1 (en) Rotor for induction motor and induction motor
CN107588020A (zh) 吊扇及其马达
JP5776163B2 (ja) 巻上機
JP7098036B1 (ja) エレベータの巻上機
JP6552731B2 (ja)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の軸受装置
JPH09121516A (ja) 電動機の回転子
JP5380837B2 (ja)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CN204334214U (zh) 一种磁悬浮高速电机的转子及其保护轴承结构
CN209414210U (zh) 一种叶片与内转子一体化的风机
CN101771303A (zh) 减少发电机端匝应力的轴环
JP7047533B2 (ja) 分割型固定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JP445515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用巻上機
CN216564684U (zh) 一种适应高转速的铝制异步电机转子
JP2019011140A (ja) 巻上機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
JP2015220950A (ja) 回転電機
CN109281852A (zh) 一种叶片和内转子一体化风机的安装结构及风机
JP2004115141A (ja)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KR101208904B1 (ko) 엘리베이터 권상 장치
CN111365293A (zh) 压缩机转子、压缩机及空调设备
CN214727897U (zh) 一种新型全向轮及移动底座及移动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