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39677B - 卷扬机和具备该卷扬机的旋转电机 - Google Patents

卷扬机和具备该卷扬机的旋转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39677B
CN104039677B CN201280066039.2A CN201280066039A CN104039677B CN 104039677 B CN104039677 B CN 104039677B CN 201280066039 A CN201280066039 A CN 201280066039A CN 104039677 B CN104039677 B CN 1040396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ist engine
mentioned
spider
electric rotating
nes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60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39677A (zh
Inventor
尾崎圭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396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396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396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396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66B11/043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actuated by rotating motor; Details, e.g. ventilation
    • B66B11/0438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actuated by rotating motor; Details, e.g. ventilation with a gearless driving, e.g. integrated sheave, drum or winch in the stator or rotor of the cage mo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卷扬机(M1)具备:旋转轴(19),被轴承(4)、(5)支承,绞索车(7)绕轴转动地被固定在该旋转轴(19)上;以及辐射架(18),嵌套在旋转轴(19)的顶端部(19f)。在顶端部(19f)形成有嵌套用的顶端部外周部(19e),并且形成有从顶端侧沿轴向延伸出的嵌套用的凸部(19t)。在辐射架(18)上形成有在旋转轴侧与凸部(19t)的外周侧嵌套的凸部用嵌套部(18f),并且形成有嵌套在顶端部外周部(19e)的后端侧延出部(18b)。

Description

卷扬机和具备该卷扬机的旋转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卷扬机和具备该卷扬机的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电梯设置有使轿厢进行升降运动的电梯用卷扬机。在该电梯用卷扬机中具备:使卷绕绳索的绞索车旋转的旋转轴;通过键等止转地固定在旋转轴的顶端部的辐射架;以及嵌合于辐射架的外周侧的转子。例如有日本国的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11-165970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
对于这样的电梯,随着近来的大厦的高层化,提高电梯的运输能力的要求增强,为此,使卷扬机大容量、高速化的必要性提高。
另一方面,为了改善对环境的影响,卷扬机的低噪音、低振动化的要求增强,需要对应与上述的大容量、高速化相反的要求。另外,为了使电梯的安装施工变得容易,也要求卷扬机小型、轻量化。
为了实现这样的要求事项,通过提高定子-转子间的同心(同芯)度精度来谋求损失降低、电磁噪音的降低变得重要。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659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在由定子和转子形成的空隙所产生的磁通量中,具有使扭矩产生的基本波和除此之外的高次谐波。在1个高次谐波中具有偏心高次谐波,该偏心高次谐波被分类成静态偏心高次谐波和动态偏心高次谐波。并且,这些磁通量作为磁吸引力而作用于定子和转子之间,使定子呈多边形地变形或使辐射架产生弯曲变形而产生振动。若该振动是听觉范围外,则成为电磁振动,若是听觉范围内,则成为电磁噪音。
作为由基本波或基本波和静态偏心高次谐波的组合产生的振动的主要原因,列举有因定子和转子的正圆度不良(芯偏离)等造成的空隙长度的机械性的不平衡。作为由基本波和动态偏心高次谐波的组合产生的振动的主要原因,列举有因转子的振摆回转(轴弯曲等)造成的上述空隙的磁通量分布不平衡。并且,运转前或运转中的空隙长度的不平衡成为振动、噪音的主要原因。
以往,辐射架仅通过辐射架的管状形状部被支承在旋转轴的嵌套部。因此,容易产生随着转子的自重和磁吸引力而产生的辐射架的挠曲。并且,为了抑制该挠曲,需要使嵌套于转子的辐射架部分大径化,作为结果,导致卷扬机的组装性的变差和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这样的弊端。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产生组装性的变差地抑制运转中的噪音、振动的卷扬机和具备该卷扬机的旋转电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卷扬机具备:旋转轴,被轴承支承,绞索车绕轴转动地被固定在该旋转轴上;以及辐射架,嵌套在上述旋转轴的顶端部。在顶端部,形成有嵌套用的顶端部外周部,并且形成有从顶端侧沿轴向延伸出的嵌套用的凸部。在辐射架上,形成有在旋转轴侧与凸部的外周侧嵌套的凸部用嵌套部,并且形成有嵌套在顶端部外周部的后端侧延出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局部截面展开图。
图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图8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9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第10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图13是表示第11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图14是表示第12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图15是表示第13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图16是表示第14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图17是表示第15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图18是表示第16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图19是表示第17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图20是表示第18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图21是表示以往的卷扬机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实施方式的卷扬机和具备该卷扬机的旋转电机。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已经说明了的构件相同或类似的构成元件标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适当省略其详细的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卷扬机用电梯用的卷扬机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局部截面展开图。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卷扬机M1具有分别设于立设在安装台1上的轴承台2、3的一对轴承4、5、被一对轴承4、5支承的旋转轴19、嵌套在旋转轴19上的转子C、和配置于转子C的外周侧的定子S。卷绕电梯用的绳索的绞索车7绕轴转动地被固定在旋转轴19上。根据该结构,成为悬伸卷扬机的驱动部的结构。
在旋转轴19的顶端部19f,形成有嵌套用的顶端部外周部19e、以及从顶端侧沿轴向延伸出的嵌套用的凸部19t。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19t成为直径比顶端部外周部19e的外径小的圆板状。
转子C具有转子铁心10和嵌套在转子铁心10上的辐射架18。辐射架18具有:铁心用嵌套部18k,向顶端侧呈筒状地延伸出,嵌套在转子铁心10的内周侧;凸部用嵌套部18f,从铁心用嵌套部18k的基端侧向内径侧延伸出,嵌套在凸部19t的外周侧;以及从铁心用嵌套部18k的基端侧向旋转轴19侧呈筒状地延伸出的后端侧延出部18b。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用嵌套部18f由环状的圆板部构成。此外,后端侧延出部18b位于顶端部外周部19e的外周侧,在组装卷扬机M1时,凸部用嵌套部18f和凸部19t嵌套,并且后端侧延出部18b嵌套在顶端部外周部19e,后端侧延出部18b的轴心和旋转轴19的轴心一致。
定子S具备:配置在转子铁心10的外周侧,在与转子铁心10之间形成空隙12的定子铁心13;以及从外周侧支承定子铁心13的定子框架15。
在辐射架18上形成有插通凸部用嵌套部18f的多个螺栓插通孔,在旋转轴19的顶端部19f,供插通螺栓插通孔的固定螺栓22螺纹结合的内螺纹部(未图示)形成在固定螺栓用的安装孔(未图示)中。
此外,在轴承4、5中的轴向顶端侧的轴承4的辐射架侧(转子侧)设有环状的端盖(盖体)21。在本实施方式中,后端侧延出部18b的端部18r到达端盖21的内周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辐射架18和旋转轴19嵌套时,通过使顶端部外周部19e引导后端侧延出部18b,使辐射架18沿旋转轴19的轴心方向移动,使凸部19t抵接于凸部用嵌套部18f。并且,使固定螺栓22插通于螺栓插通孔并连结于顶端部19f,从而凸部19t进入凸部用嵌套部18f中而形成嵌套部KT,并且形成基于顶端部外周部19e和后端侧延出部18b的嵌套部KB。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辐射架18嵌套在旋转轴19上时,形成基于2个部位的嵌套部KT、KB的二重嵌套(二重嵌合)而嵌套。而且,辐射架18嵌套在旋转轴19上时,因为顶端部外周部19e被后端侧延出部18b引导而沿旋转轴19的轴心方向移动,所以嵌套时向适当的方向嵌套,防止向偏离的方向嵌套。因而,与旋转轴19嵌套的辐射架部分的刚性提高,随着转子C的自重和磁吸引力产生的辐射架18的挠曲抑制效果明显,能够实现不产生组装性的变差地抑制运转中的噪音、振动的卷扬机M1。
并且,能够在凸部用嵌套部18f的后面18s与顶端部19f中的形成在凸部19t的周围的环面19s面接触的状态下嵌套,嵌套状态变得更为适当。
此外,因为转子C的偏心量被抑制,所以能够防止空隙12的不平衡,能够抑制由电磁振动带来的振动、噪音。另外,因为在卷扬机M1的运转时能够高精度地维持空隙12的间隔,所以能够实现卷扬机M1的特性改善、小型化、轻量化。
此外,在辐射架18上形成有与旋转轴19的凸部19t的外周侧嵌套的凸部用嵌套部18f,并且形成有与旋转轴19的顶端部外周部19e嵌套的后端侧延出部18b,成为二重嵌套构造。因而,在轴承更换时等分解时拔出辐射架18之际,因为一方的嵌套部作为引导部而发挥作用,所以避免在嵌套面产生损伤。
此外,通过使凸部用嵌套部18f的后面18s与顶端部19f的环面19s面接触,在万一产生了辐射架18相对于旋转轴19的倾斜的状态下组装的情况下,通过最终地勒紧固定螺栓22,能够矫正其倾斜。其结果,能够抑制转子铁心20的偏心,能够将转子铁心10和定子铁心13的空隙12在转子铁心10的外周侧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地保持。
此外,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卷扬机M1的电梯成为可获得这些效果的电梯,能够形成为抑制了运转中的噪音、振动的电梯。
[第2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2实施方式。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使辐射架23的转子C侧的外周直径φDa、即与转子铁心10相邻的部位的外周直径φDa,比轴承侧的外周直径、即辐射架23的后端侧延出部23b的外周直径比大。
由此,除了第1实施方式所发挥的效果之外,不仅能够增强辐射架23的挠曲抑制效果,还能够增加基于后端侧延出部23b和顶端部19f的嵌套部KB的把握力(保持力)。此外,由于能够增大随着把握力而产生的传递扭矩,所以相对于卷扬机驱动部的大容量化,与以往相比,能够谋求辐射架23和旋转轴19的小径化。
[第3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3实施方式。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使辐射架24的后端侧延出部24b的轴承4侧的外径φDb1比轴承4的内径φDb2大。
由此,除了第1实施方式所发挥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增强辐射架24的刚性和旋转轴19的刚性,能够增强挠曲抑制和嵌套部KT的把握力(保持力)。此外,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由于能够增大随着把握力而产生的传递扭矩,所以相对于卷扬机驱动部的大容量化,与以往相比,能够谋求辐射架24和旋转轴19的小径化。
[第4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4实施方式。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使辐射架25的后端侧延出部25b的轴承4侧的外径φDb1比轴承4的内径φDb2大。并且,与第3实施方式相比,在后端侧延出部25b的轴承4侧的端部25r,进行轴承4的轴向位置的固定。
由此,除了第3实施方式所发挥的效果之外,能够将轴承4的端面4f作为基准面,获得精度更高的组装精度,此外,也能够防止轴承4的轴向的移动。
[第5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5实施方式。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在辐射架26的轴承4侧的外周部,形成为在轴承4和端盖21之间设有肋状凸部RP的结构,成为能够搅拌轴承4的辐射架26侧的润滑油的结构。
由此,除了第1实施方式所发挥的效果之外,能够防止由润滑油的固化等而产生的劣化,能够使轴承4长寿命化。
[第6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6实施方式。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使辐射架27和旋转轴28的顶端部外周部28f的嵌套部KB形成为锥状。
由此,因为除了第1实施方式所发挥的效果之外,还能够使辐射架28和顶端部外周部28f的嵌套部KB中的彼此的接触面积增加,所以能够使嵌套部KB的刚性提高,另外,也能够改善嵌套时的偏心的防止和装卸的容易性。
[第7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7实施方式。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在旋转轴29中,将嵌套部KT的长度LT和嵌套部KB的长度LB的关系构成为LT>LB。即,从旋转轴29的顶端侧沿轴心方向延伸出的凸部29t的长度LT比第1实施方式长得多。
因为与旋转轴29的顶端部29f相比,凸部29t的外径小,所以在形成嵌套部KT时所必要的压入力比在形成嵌套部KB时所必要的压入力小。因而,凸部29t成为插入引导件,能够抑制组装时的偏心。
由此,除了第1实施方式所发挥的效果之外,还能够提高组装精度,使空隙12在圆周方向上变得更均匀。
[第8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8实施方式。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7实施方式相比,在旋转轴30中,使嵌套部KT的长度LT和嵌套部KB的长度KB的关系为LT>LB,且将从旋转轴30的顶端侧沿轴心方向延伸出而构成嵌套部KT的凸部30t的外周面构成为锥状。与其相对应,形成在辐射架31上的凸部用嵌套部31f的内周面也被形成为锥状。
由此,除了第7实施方式所发挥的效果之外,还能够改善嵌套时的偏心的防止和装卸的容易性。
[第9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9实施方式。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成为在基于辐射架32的后端侧延出部32b和旋转轴19的顶端部外周部19en的嵌套部KB形成有螺纹卡合部N的构造。
由此,除了第1实施方式所发挥的效果之外,因为为了形成嵌套部KB所必要的压入力被减轻,所以还能够防止因压入而造成的轴弯曲等,对于转子C,能够防止偏心。此外,由于必要的压入力的减轻,装卸性提高,也使卷扬机的维护性提高。
[第10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10实施方式。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在辐射架33的铁心用嵌套部33k的内周侧设置翅片33a。由此,除了第1实施方式所发挥的效果之外,由翅片33a改善辐射架33的刚性,增强挠曲抑制效果,并且产生由运转带来的冷却风,通过该冷却风流过由风洞壁W和转子C形成的风洞,能够朝向转子S和定子S送风。因而,能够实现随着转子C的冷却性能提高的卷扬机驱动部的小型、轻量化。
另外,在图12中被描绘成设有1张翅片33a,但是从送风量的观点出发,实际上大多配置从轴向看呈十字形状等的多个翅片。
[第11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11实施方式。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0实施方式相比,在辐射架34的铁心用嵌套部34k的内周侧设置翅片34a。另外,形成为在辐射架34上形成与铁心用嵌套部34k的内周侧的空间和转子铁心10的轴承4侧的空间连通的通风孔34h,使由上述的翅片34a产生的冷却风向轴承4和定子S侧通风的结构。
由此,除了第10实施方式所发挥的效果之外,还能够由翅片34a一边提高辐射架34的刚性一边增加冷却性能,能够实现卷扬机驱动部的进一步的小型、轻量化。
[第12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12实施方式。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0实施方式相比,形成为使配置在辐射架35的铁心用嵌套部35k的内周侧的翅片35a的轴向长度延长到比转子铁心10的轴向端部靠轴向外侧的结构。
由此,除了第10实施方式所发挥的效果之外,还能够使向定子S的外周侧的送风量增加,能够谋求冷却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第13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12实施方式。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1实施方式相比,形成为使配置在辐射架36的铁心用嵌套部36k的内周侧的翅片36a的轴向长度延长到比转子铁心10的轴向端部靠轴向外侧的结构。
由此,除了第11实施方式所发挥的效果之外,还能够使向定子S的外周侧的送风量增加,能够谋求冷却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第14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14实施方式。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使辐射架37的铁心用嵌套部37k的外径大径化。此外,在轴承4的转子C侧配置与轴承4抵接的固定板38。并且,在辐射架37上形成有插通铁心用嵌套部37k的内侧和后端侧延出部37b的多个螺栓插通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螺栓插通孔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内螺纹。根据该结构,固定板38被插通螺栓插通孔的按压螺栓39按压。
由此,除了第1实施方式所发挥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实现轴承4的轴向位置的固定,能够防止轴承内轮蠕变的产生。
[第15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15实施方式。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使辐射架40的铁心用嵌套部40k的外径φDe大径化。并且,在辐射架40上,从铁心用嵌套部40k的内侧形成有插通辐射架40的后端侧延出部40b的多个螺栓插通孔。根据该结构,轴承4被插通螺栓插通孔的按压螺栓41按压。
由此,除了第1实施方式所发挥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实现轴承4的轴向位置的固定,能够防止轴承内轮蠕变的产生。
[第16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16实施方式。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在辐射架42的轴承4侧的端部配置轴承4。即,轴承4与辐射架42的后端侧延出部42b的端部外周抵接。
由此,除了第1实施方式所发挥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将基于后端侧延出部42b和旋转轴19的顶端部外周部19f的嵌套部KB设定得较长。因而,能够大幅度地增强挠曲抑制效果,此外,还能够缩短从转子铁心10到端盖21的长度,在进一步具有挠曲抑制效果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卷扬机的小型化。此外,在轴承4的更换时,能够连同辐射架42一起取出而分解。
[第17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17实施方式。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使辐射架43的后端侧延出部43b的轴承4侧的端部位于比端盖21靠转子C侧,缩短后端侧延出部43b的轴心方向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虽然挠曲抑制效果降低,但是因为没有后端侧延出部43b的外径的限制条件,所以通过增大后端侧延出部43b的外径,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等的效果。
[第18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18实施方式。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在旋转轴44的顶端部外周部44f设置圆周状的槽44c,并设置与该槽连通的加油孔44h。
由此,除了第1实施方式所发挥的效果之外,通过在辐射架45的分解时对该加油孔44h施加油压,能够降低基于辐射架45的铁心用嵌套部45k和顶端部外周部44f的嵌套部KB的嵌套力(把握力),能够容易分解。
[第19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19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虽未图示,但是与第1~第18实施方式相比,使固定螺栓22、39、41和形成在旋转轴的顶端部的安装孔的关系成为铰孔(リーマ)方式。
由此,除了第1~第18实施方式所发挥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形成机械式的止转件。此外,利用作为铰孔方式的上述安装孔,在组装、分解时通过设置引导螺柱,能够使组装性提高。
[第20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20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第19实施方式相比,是电梯用卷扬机以外的卷扬机的例子。例如在代替绞索车7而设有滑轮等的旋转电机中,也获得同样的作用、效果。
(比较讨论例)
图21是表示以往的卷扬机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的正面部分剖视图。图21所示的以往的卷扬机M101具有:一对轴承104、105,分别设于立设在安装台101上的轴承台102、103;旋转轴119,被一对轴承104、105支承;转子JC,嵌套在旋转轴119上;以及定子JS,被配置在转子JC的外周侧。在旋转轴119的顶端部119f形成有嵌套用的顶端部外周部119e。
转子JC具有转子铁心110、和嵌套在转子铁心110上的辐射架118。定子JS具备定子铁心113,在转子铁心110和定子铁心113之间形成有空隙112。辐射架118具有嵌套在顶端部外周部119e上的管状形状部111m。并且,作为辐射架118相对于管状形状部111m的止转件,配置有键129。
在以往的卷扬机M101中,具有以下的(1)~(5)的难点。
(1)(由随着转子的弯曲增加而产生的空隙长度的不平衡造成的电磁噪音、振动、大径化)
由于辐射架118仅通过管状形状部111m被支承在旋转轴119上,所以由于转子JC的自重和磁吸引力,容易产生辐射架118的挠曲。并且,作为挠曲抑制方法,需要以下的对策。即,需要使辐射架118和旋转轴119的嵌套部JT中的辐射架部分的外径φD1大径化,且使旋转轴119的轴径也大径化。这成为卷扬机M101的组装性的变差和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2)(空隙长度的调整所涉及的制造效率的降低)
由于随着上述的挠曲,辐射架118的嵌套端部成为开口形状,所以组装时,即使在少许的倾斜状态下被嵌套,也不可能校正。因此,成为空隙112的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为了进行该校正,需要进行空隙112的调整等,特性变差,需要大量的组装时间。
(3)(电特性变差、大径化)
作为伴随着上述的(1)和(2)的对策,若扩大空隙112,则励磁电流增加,作为结果,导致功率因数变差等特性变差、消费电力增大。此外,为了获得应用设备所需要的容量,需要使定子铁心110和转子铁心113大径化,成为卷扬机的大径化的主要原因。
若定子JS和转子JC被大径化,则由各自的自重带来的悬臂载荷大,振摆回转振动增大。其结果,成为乘坐感变差等特性变差、因振动造成的零件寿命变差、短命化的主要原因。此外,为了抑制振动,成为导致随着安装系统的刚性提高而产生的装置整体的大型化、防振系统的防振橡胶的多数化等零件件数增加、结构复杂化的主要原因。
(4)(因轴心不一致造成的振动、轴承的短寿命)
在产生基于转子JC的挠曲增大的空隙的不平衡的情况下,产生转子整体的振摆回转现象。若产生该振摆回转现象,则产生基于转子JC的外周径向振摆的磁吸引力的旋转、基于旋转不平衡的离心力、随着轴振摆而产生的旋转力等。其结果,导致振动的增大和轴承以及卷扬机M101的短寿命。
作为振动的一个例子,如下式所示,列举平衡精度的变差。
修正面偏心ε=mr/M在这里,m:不平衡量
r:不平衡半径
M:转子自重
平衡精度G=εω/1000在这里,ω:角速度
如上式那样,若不平衡量增加,则平衡精度的值增加,其结果,成为振动增加。
此外,作为轴承104、105的短寿命的一主要原因的蠕变-微振磨损现象(CreepFrettingPhenomenon)中的力的关系,在旋转力、即‘旋转载荷’和轴承部欲静止的力、即‘静止载荷’成为‘旋转载荷>静止载荷’的情况下产生。因而,若产生轴心不一致,则随着轴承104、105的短寿命化,成为卷扬机M101的短寿命化的主要原因。
(5)(分解时的损伤)
轴承104的更换时,需要拔出辐射架118,但是由于嵌套端部为开口形状,所以没有拉拔时的引导,产生嵌套面和键129的损伤的可能性高。其结果,有时无法再利用辐射架118或旋转轴119,成为卷扬机M101的短寿命化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在第1~第20实施方式的卷扬机中,消除了这样的难点。即,不产生组装性的变差和质量的增加,能够抑制运转中的噪音、振动。
此外,不需要调整转子和定子的空隙。因而,无需使转子和定子大径化,不产生特性变差、组装时间的增加、结构的复杂化、基于轴心不一致的振动产生、轴承的短寿命化。
此外,成为在辐射架上形成有与旋转轴的凸部的外周侧嵌套的凸部用嵌套部,并且形成有嵌套在旋转轴的顶端部外周部的后端侧延出部的二重嵌套。因而,拔出辐射架时,因为一方的嵌套部作为引导部而发挥作用,所以避免嵌套面产生损伤。
以上,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作为例子而示出,并不意图将发明的范围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的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与被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和要旨同样地,被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了的技术方案及其相同的范围内。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被利用于应用旋转电机的电梯等。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安装台
2轴承台
3轴承台
4轴承
5轴承
7绞索车
18辐射架
18b后端侧延出部
18f凸部用嵌套部
18k铁心用嵌套部
18r端部
19旋转轴
19en顶端部外周部
19e顶端部外周部
19f顶端部
19t凸部
20转子铁心
21端盖
23辐射架
23b后端侧延出部
24辐射架
24b后端侧延出部
25辐射架
25b后端侧延出部
26辐射架
27辐射架
28旋转轴
28f顶端部外周部
29旋转轴
29t凸部
30旋转轴
30t凸部
31辐射架
31f凸部用嵌套部
32辐射架
32b后端侧延出部
33辐射架
33k铁心用嵌套部
34辐射架
34a翅片
34k铁心用嵌套部
34h通风孔
35辐射架
35a翅片
35k铁心用嵌套部
36辐射架
36a翅片
36k铁心用嵌套部
37辐射架
37k铁心用嵌套部
37b后端侧延出部
40辐射架
40k铁心用嵌套部
40b后端侧延出部
42辐射架
42b后端侧延出部
43辐射架
43b后端侧延出部
44旋转轴
44f顶端部外周部
44c槽
44h加油孔
45辐射架
45h加油孔
104轴承
105轴承
110转子铁心
118辐射架
119旋转轴
119e顶端部外周部
119f顶端部
C转子
JC转子
KB嵌套部
KT嵌套部
M1卷扬机
M101卷扬机

Claims (17)

1.一种卷扬机,其特征在于,
该卷扬机具备:
旋转轴,被轴承支承,绞索车绕轴转动地被固定在该旋转轴上;以及
辐射架,嵌套在上述旋转轴的顶端部,
在上述旋转轴的上述顶端部,形成有嵌套用的顶端部外周部,并且形成有从顶端侧沿轴向延伸出的嵌套用的凸部,
在上述辐射架上,形成有在旋转轴侧与上述凸部的外周侧嵌套的凸部用嵌套部,并且形成有嵌套在上述顶端部外周部的后端侧延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辐射架的轴承侧的外径比上述轴承的内径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
该卷扬机形成为以下的构造:由上述辐射架的轴承侧的端部规定上述轴承的轴向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顶端部外周部,形成有朝向顶端侧去而直径逐渐变小的锥面,
在上述辐射架上,形成有与上述锥面重合的凹状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辐射架具有:
筒状的铁心用嵌套部,嵌套在转子铁心的内周侧;以及
翅片,设于上述铁心用嵌套部的内周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辐射架上形成有通风孔,该通风孔与上述铁心用嵌套部的内周侧的空间和上述转子铁心的轴承侧的空间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顶端部形成有沿着上述顶端部外周部的槽和与上述槽连通的加油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顶端部形成有沿着上述顶端部外周部的槽和连通于上述槽的加油孔。
9.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该旋转电机具有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卷扬机。
10.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该旋转电机具有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扬机。
11.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该旋转电机具有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扬机。
12.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该旋转电机具有权利要求7所述的卷扬机。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卷扬机是电梯用的卷扬机。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卷扬机是电梯用的卷扬机。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卷扬机是电梯用的卷扬机。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卷扬机是电梯用的卷扬机。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卷扬机是电梯用的卷扬机。
CN201280066039.2A 2012-01-05 2012-12-28 卷扬机和具备该卷扬机的旋转电机 Active CN1040396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00653 2012-01-05
JP2012000653A JP5955563B2 (ja) 2012-01-05 2012-01-05 巻上機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PCT/JP2012/008417 WO2013102991A1 (ja) 2012-01-05 2012-12-28 巻上機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39677A CN104039677A (zh) 2014-09-10
CN104039677B true CN104039677B (zh) 2016-05-18

Family

ID=48745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6039.2A Active CN104039677B (zh) 2012-01-05 2012-12-28 卷扬机和具备该卷扬机的旋转电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955563B2 (zh)
CN (1) CN104039677B (zh)
TW (1) TWI527751B (zh)
WO (1) WO20131029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07643A1 (ja) * 2014-01-16 2015-07-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JP6134952B1 (ja) * 2015-12-03 2017-05-31 株式会社明電舎 巻上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72A (zh) * 1990-07-26 1992-02-12 英万蒂奥股份公司 无变速器提升驱动装置
CN1433374A (zh) * 2000-12-11 2003-07-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用卷扬机
CN1709780A (zh) * 2004-06-19 2005-12-21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设备的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2176U (ja) * 1992-01-22 1993-08-13 東洋電機製造株式会社 車両用全閉形誘導電動機
JPH1034408A (ja) * 1996-07-17 1998-02-10 Toyota Motor Corp 工具ホルダ装置及び工具着脱方法
JPH11130365A (ja) * 1997-10-29 1999-05-18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029366B2 (ja) * 1997-12-02 2008-01-09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巻上機
JP2000128462A (ja) * 1998-10-27 2000-05-09 Hitachi Ltd 巻上機
JP3972560B2 (ja) * 2000-07-17 2007-09-05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車両用軸受装置
CN100335400C (zh) * 2003-06-05 2007-09-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用卷扬机
CN1984833B (zh) * 2005-05-30 2012-04-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用曳引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72A (zh) * 1990-07-26 1992-02-12 英万蒂奥股份公司 无变速器提升驱动装置
CN1433374A (zh) * 2000-12-11 2003-07-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用卷扬机
CN1709780A (zh) * 2004-06-19 2005-12-21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设备的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55563B2 (ja) 2016-07-20
JP2013139325A (ja) 2013-07-18
WO2013102991A1 (ja) 2013-07-11
TW201345824A (zh) 2013-11-16
CN104039677A (zh) 2014-09-10
TWI527751B (zh) 2016-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5356B (zh) 风力涡轮机
US9048701B2 (en) Passive magnetic bearings for rotating equipment including induction machines
CN1307391A (zh) 自动平衡装置
CN104039677B (zh) 卷扬机和具备该卷扬机的旋转电机
CN1921961A (zh) 具有减振装置的吐丝机
CN206611256U (zh) 一种减震转子结构
CA1150403A (en) Rotary head assembly for video tape recorder or reproducer
CN110453322A (zh) 一种用于纺纱锭子的分离式永磁悬浮轴承结构
CN106533008A (zh) 转子、电机和压缩机
CN201827242U (zh) 一种圆环滚子轴承
CN103140699A (zh) 质量平衡单元
CN207514078U (zh) 一种定位轴承
CN106230146A (zh) 一种电动车轮毂电机的定子
CN210826494U (zh) 一种用于纺纱锭子的分离式永磁悬浮轴承结构
CN209414209U (zh) 具有固定轴的叶片和内转子一体化结构及风机
CN206555283U (zh) 一种摆杆轴承
CN110454500B (zh) 磁悬浮轮毂轴承及其磁力控制方法
CN203067735U (zh) 一种旋挖钻机及其滑轮机构
CN209977068U (zh) 一种高转速轴承
CN205745186U (zh) 一种单向缓冲皮带轮
CN110401293A (zh) 一种倍捻机用磁悬浮电机轴承
CN108035972A (zh) 一种张紧轴承
US20220099517A1 (en) Part balancing
CN217627026U (zh) 一种张紧式尼龙补偿轮
CN209309129U (zh) 径向和轴承双向高承受力的汽车轴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