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7489B - 判定方法及系統 - Google Patents

判定方法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7489B
TWI527489B TW102132165A TW102132165A TWI527489B TW I527489 B TWI527489 B TW I527489B TW 102132165 A TW102132165 A TW 102132165A TW 102132165 A TW102132165 A TW 102132165A TW I527489 B TWI527489 B TW I52748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information
nodes
communication pa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2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19921A (zh
Inventor
山下浩一郎
鈴木貴久
山內宏真
大友俊也
Original Assignee
富士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富士通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富士通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19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9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74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748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31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root cause analysis; using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notifications, alarms or events based on decision criteria, e.g. hierarchy, tree or time analys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4Processing captured monitoring data, e.g. for logfile gen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Description

判定方法及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判定方法、以及系統。
在以往,已習知有一種感測器網路系統(sensor network system),藉由無線通信手段將由感測器節點(sensor node)所感測出(sensing)之資料(data)取進於資訊處理裝置。例如,就感測器網路系統而言,習知有週期性地更新儲存感測器資料,進而檢測出計測資料的異常之技術(例如參閱下述專利文獻1)。
再者,例如在感測器網路系統中,習知有藉由對自身感測器節點的感測資料、與從其他感測器節點接收之感測資料進行比較,從而檢測出異常之技術(例如參閱下述專利文獻2)。
再者,例如在感測器網路系統中,當存在沒有回應之感測器節點時,則要求其感測器節點附近的其他感測器節點進行沒有回應之感測器節點的診斷,並依據其診斷結果來區別是故障還是無線連接之錯誤之技術(例如參閱下述專利文獻3)。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26077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7-300499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7-124148號公報
然而,在感測器網路系統之中,當各通信節點能夠蓄電之電力量較少時,則無法連續進行信號傳送,而有難以使信號傳播來回之情形。在此情形中,對於指示信號傳送之資訊處理裝置,無法回傳來自通信節點之回應,而難以判定與各通信節點相關之異常。
就本發明之一態樣而言,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判定方法、及系統,以可判定與通信節點相關之異常。
依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提案一種判定方法、及判定系統:將在與第1通信裝置不同之第2通信裝置藉由複數個通信節點之間的多跳躍(multi hop)通信接收到相對於以前述第1通信裝置所傳送且藉由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之間的多跳躍通信而傳輸而來之傳送指示之來自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的傳送信號之際的,與從前述第1通信裝置至前述第2通信裝置為止之第1通信路徑相關之第1資訊,寫入至用以記憶資訊之記憶部;在將前述第1資訊 寫入至前述記憶部之後,將自藉由前述第1通信裝置傳送信號開始,到前述信號藉由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之間的多跳躍通信予以傳輸並藉由前述第2通信裝置加以接收為止之第2通信路徑所相關之第2資訊寫入至前述記憶部;以及,依據自前述記憶部讀出之前述第1資訊與前述第2資訊之比較結果,來判定前述第1通信路徑與前述第2通信路徑是否一致。
依據本發明之一態樣,係可判定與通信節點相關之異常。
100‧‧‧系統
101‧‧‧收集裝置
101-A‧‧‧收集裝置
101-B‧‧‧收集裝置
101-C‧‧‧收集裝置
102‧‧‧感測器節點
102-1‧‧‧感測器節點
102-m‧‧‧感測器節點
102-n‧‧‧感測器節點
201‧‧‧MCU
202‧‧‧感測器
203‧‧‧無線通信電路
204‧‧‧RAM
205‧‧‧ROM
206‧‧‧非揮發性記憶體
207‧‧‧天線
208‧‧‧擷能器
209‧‧‧電池
210‧‧‧PMU
211‧‧‧內部匯流排
301‧‧‧CPU
302‧‧‧ROM
303‧‧‧RAM
304‧‧‧非揮發性記憶體
305‧‧‧介面電路
306‧‧‧無線通信電路
307‧‧‧天線
308‧‧‧網路I/F
309‧‧‧匯流排
400‧‧‧表
501‧‧‧接收部
502‧‧‧感測部
503‧‧‧比較部
504‧‧‧診斷部
505‧‧‧判斷部
506‧‧‧傳送部
600‧‧‧記憶裝置
601‧‧‧第1取得部
602‧‧‧第2取得部
603‧‧‧判定部
604‧‧‧控制部
611‧‧‧接收部
612‧‧‧接收部
613‧‧‧傳送部
ar‧‧‧設置區域
NET‧‧‧網路
r1‧‧‧第1通信路徑
r2‧‧‧第2通信路徑
r3‧‧‧第3通信路徑
r4‧‧‧第4通信路徑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之收集裝置所進行之一動作例之說明圖。
第2圖係顯示感測器節點的硬體(hardware)構成例之方塊(block)圖。
第3圖係顯示收集裝置的硬體構成例之方塊圖。
第4圖係顯示針對於各感測器節點之狀態定義以及通信協定(protocol)之說明圖。
第5圖係顯示感測器節點的功能上的構成之方塊圖。
第6圖係顯示收集裝置的功能上的構成之方塊圖。
第7圖係顯示沒有異常值之情形之運用狀態流程(flow)例之說明圖。
第8圖係顯示沒有故障之情形之檢查流程例之說明 圖。
第9圖係顯示第7圖與第8圖所示之指示的傳輸例之說明圖。
第10圖係顯示當存在與感測器節點相關之異常之情形之例之說明圖。
第11圖係顯示當存在與感測器節點相關之異常之情形之傳輸例之說明圖。
第12圖係顯示當充電(charge)不足時之再取得流程之說明圖。
第13圖係顯示當充電不足時之再取得指示之傳播例之說明圖。
第14圖係顯示判定為存在有異常之資料再取得流程例之說明圖。
第15圖係顯示判定為存在有異常之資料再取得指示的傳輸例之說明圖。
第16圖係顯示判定為通信路徑不一致之後的檢查流程例1之說明圖。
第17圖係顯示傳輸檢查指示之例之說明圖。
第18圖係顯示判定為存在有異常之後的檢查流程例2之說明圖。
第19圖係顯示傳輸故障時之檢查結果之例之說明圖。
第20圖係顯示於位置關係存在有異常之情形之檢查指示被傳輸之例之說明圖。
第21圖係顯示沒有屏障(barrier)同步的回應之例之說 明圖。
第22圖係顯示收集裝置所進行之判定處理程序之例1之流程圖(flow chart)。
第23圖係顯示收集裝置所進行之判定處理程序之例2之流程圖。
第24圖係顯示收集裝置所進行之判定處理程序之例3之流程圖。
第25圖係顯示收集裝置所進行之判定處理程序之例4之流程圖。
第26圖係顯示收集裝置所進行之屏障同步處理程序例之流程圖。
以下參閱圖式來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判定方法、及系統的實施形態。
第1圖係本發明之收集裝置所進行之一動作例之說明圖。系統100係具有屬於複數個通信裝置之複數個收集裝置101,以及屬於複數個通信節點之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複數個收集裝置101之各者係傳送出傳送指示或接收相對於傳送指示之傳送信號,並執行對應於傳送信號之處理之電腦(computer)。在系統100中,成為測定對象之分散於設置區域ar內之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係藉由多跳躍通信而一面連動並一面運作。
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之各者係具有感測器、進行自發電之擷能器(harvester)、以及將所發電之電力 予以充電之電池(battery)。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之各者相較於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及行動電話等攜帶終端裝置,其可使用之電力較少,且微處理器(micro processor)(以下係稱為「MCU(Micro Control Unit,微控制單元)」。)等之性能較低。
由於各感測器節點102係藉由擷能器而將電力儲存於電池,故能夠蓄電之電力量較少。因此,各感測器節點102係在進行一次的感測、執行對應於感測之處理、以及傳送執行結果等一連串的動作時,電池的電力會下降,而在將電力充電於電池時,會有一段預定時間無法進行運作。並且,各感測器節點102係無法以能回傳至傳送指示的傳送來源之方式來使信號傳輸來回進行。
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之系統100中,係由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藉由多跳躍通信來使由複數個收集裝置101中之任一者所傳送之傳送指示加以傳輸。並且,在系統100中,藉由多跳躍通信,由複數個收集裝置101中之與該任一者之收集裝置101不同之收集裝置101來接收相對於來自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之傳送指示之傳送信號。並且,接收到傳送信號之收集裝置101係執行依據傳送信號之處理。複數個收集裝置101係透過網路NET而可進行通信。即便對於一次的傳送指示而無法使信號傳輸來回至傳送指示之傳送來源,其他的收集裝置101亦能夠接收來自各感測器節點102之傳送信號。
於此,於以下舉例各感測器節點102之特 性。由於各感測器節點102係任意地分散於設置區域ar內,故相鄰接之感測器節點102為哪個感測器節點102,自身感測器節點102係位於設置區域ar內之哪個位置係並非顯而易見者。於各感測器節點102雖存在有自我診斷中及資料處理中等複數種狀態,惟並無法進行多重中斷處理,或者在多重中斷處理上有其限制。例如,各感測器節點102並無法自發性地將顯示自身節點之故障之情事傳送至收集裝置101。或者,例如各感測器節點102由於無法進行多重化中斷處理,故在發生故障時,不會有任何反應或者有可能會傳送異常之資料。
再者,當感測器節點102之品質不一時,在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中會有任意之機率產生故障之感測器節點102。
如上述,由與傳送了傳送指示之收集裝置101不同之收集裝置101來接收相對於傳送指示之傳送信號。傳送指示係例如為使於感測器節點102感測到之感測資料進行傳送之指示(稱為「資料取得指示」)。
例如,舉例以收集裝置101-A為傳送出傳送指示之第1通信裝置,以收集裝置101-B為接收相對於傳送指示之傳送信號之第2通信裝置來進行說明。收集裝置101-B係藉由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之間的多跳躍通信,來接收相對於藉由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之間的多跳躍通信而傳輸而來之傳送指示之來自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的傳送信號。電腦係取得在收集裝置101-B接收到傳送信號 之際的,與自收集裝置101-A至收集裝置101-B為止之第1通信路徑r1相關之第1資訊。於此,電腦可為收集裝置101,亦可為連接於網路NET之其他的裝置。例如,若為設置於收集裝置101-B之電腦,則可省略使其他通信裝置轉送第1資訊之處理。與第1通信路徑r1相關之第1資訊,係例如可為依通過順序來將通過了哪些感測器節點102之識別資訊加以排列之資訊,或者為第1通信路徑r1上之中繼段數等。
電腦係從記憶裝置中,取得從藉由收集裝置101-A來傳送信號開始,至藉由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之間的中繼段通信而將其加以傳輸並由收集裝置101-B來接收信號為止之與第2通信路徑r2相關之第2資訊。與第2通信路徑r2相關之第2資訊係例如為和與第1通信路徑r1相關之第1資訊相同種類之資料。就記憶裝置而言,係可舉例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或非揮發性記憶體。電腦係藉由對第1資訊、第2資訊進行比較,而對第1通信路徑r1與第2通信路徑r2之一致進行判定。
藉此,即便對於屬於傳送指示之傳送來源之收集裝置101傳送信號不會回傳,亦能夠對於與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內之任意感測器節點102相關之異常進行判定。
(感測器節點102之硬體構成例)
第2圖係顯示感測器節點的硬體構成例之方塊圖。感 測器節點102係具有:MCU201;感測器202;無線通信電路(RF(Radio Frequency,射頻))203;RAM204;ROM205;非揮發性記憶體206;天線(antenna)207;擷能器208;電池209;以及PMU(Power Management Unit,電力管理單元)210。感測器節點102係具有內部匯流排(bus)211,用以連接MCU201、感測器202、無線通信電路203、RAM204、ROM205、以及非揮發性記憶體206。
感測器202係檢測於設置位置之預定的移位量。感測器202係可使用檢測設置位置之壓力之壓電元件、檢測溫度之元件、或檢測光之光電元件等。天線係接收與收集裝置101進行無線通信之電波。無線通信電路203係將所接收之無線電波作為接收信號而加以輸出,並將傳送信號作為無線電波而經由天線來傳送。
MCU 201係對感測器202所檢測之資料進行處理。RAM 204係儲存在MCU 201中進行處理之暫存資料。RAM 204係儲存在MCU 201中進行處理之暫存資料。ROM 205係儲存MCU 201所執行之處理程式等。非揮發性記憶體206係可進行寫入之記憶體,且即使在電力供給停止時等亦可保持已寫入之預定的資料。例如,可進行寫入之非揮發性記憶體可舉例有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
擷能器208係依據感測器節點102的設置位置之外部環境,例如光、振動、溫度、無線電波(接收電波)等能量(energy)變化來進行發電。擷能器208係亦可因應於由感測器202所檢測出之移位量來進行發電。電池209係 儲存由擷能器208所發電之電力。亦即,感測器節點102係無須二次電池或外部電源等,而可於自身裝置內部產生運作上所需之電力。PMU210係進行將由電池209所儲存之電力作為驅動電源而供給至感測器節點102的各部之控制。
(收集裝置101的硬體構成例)
第3圖係顯示收集裝置的硬體構成例之方塊圖。收集裝置101與感測器節點102不同,係依據外部電源而運作。收集裝置101係具有:比感測器節點102的MCU 201更高性能之處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301;大容量之ROM 302、RAM 303及非揮發性記憶體304;以及介面(interface)(I/O(Input/Output),輸入/輸出)電路305。收集裝置101係具有匯流排309,用以連接CPU 301、ROM 302、RAM 303、非揮發性記憶體304、以及I/O電路305。
於此,CPU 301係掌控收集裝置101的整體的控制。CPU 301係藉由執行記憶於ROM 302、RAM 303、非揮發性記憶體304等記憶裝置之判定程式等各種程式,來讀出記憶裝置內的資料,或將成為執行結果之資料寫入記憶裝置等。
再者,I/O電路305係連接有天線307、無線通信電路(RF)306及網路I/F 308。藉此,收集裝置101係可經由天線307及無線通信電路306而與感測器節點102進行無線通信。再者,收集裝置101係經由網路I/F 308, 並藉由TCP/IP之通信協定處理等,而可經由網際網路(internet)等網路NET而與伺服器(server)及使用者(user)終端等外部裝置進行通信。再者,雖未圖示,收集裝置101亦可具有顯示器(display)及鍵盤(keyboard)、或觸控面板(touch panel)式顯示器等輸入裝置及輸出裝置。
第4圖係顯示針對於各感測器節點的狀態定義與通信協定之說明圖。表400係顯示藉由各通信協定所判別之感測器節點102的狀態。例如,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定義有收集裝置101之4個通信協定。通信協定1係資料再取得指示,通信協定2係檢查指示,通信協定3係檢查指示,通信協定4係資料取得指示。檢查指示係使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檢查自身節點之指示。資料再取得指示係用以在被判定為存在有與感測器節點102相關之異常時,為了特定異常的種類而使之再度取得資料之指示。通信協定2係在被判定為存在有與感測器節點102相關之異常時,為了特定異常的種類而被傳送。另一方面,通信協定3係在穩態時使感測器節點檢查自身節點之際而被傳送。
於此,感測器節點102之狀態係有:故障、孤立、暫時異常、充電、感測器、以及正常。所謂故障狀態係顯示感測器節點102之硬體故障之狀態。所謂孤立狀態係顯示感測器節點102無法與其他感測器節點102進行多跳躍通信之狀態。例如,孤立狀態係藉由由於感測器節點102的設置位置的環境破壞或感測器節點102的設置位 置之狀態變化所造成之未連接而產生。具體而言,所謂環境破壞係顯示當將感測器102埋進牆壁中之情形而牆壁崩落時,由於感測器節點102的位置偏移等,而導致之位置偏移之感測器節點102與其他的感測器節點102之位置關係與以前不同之情形。
例如,所謂暫時異常狀態係顯示在感測器節點102回應中發生雜訊(noise)等異常偶發性地發生之狀態。例如,所謂充電狀態係正在將電力充電於電池209之狀態。如上述,各感測器節點102之充電於電池209之電力的量較少。因此,例如感測器節點102係只要進行各指示之接收、執行相對於各指示之處理等一連串之處理,充電於電池209之電力就會耗盡。不過,由於關於感測器節點102之構成並無特別限定,故可進行各種變更。
例如,所謂感測器狀態係顯示自身節點所進行之自發性的感測之狀態。如上述,由於無法進行多重之中斷處理,故在感測中並無法接收指示。例如,所謂穩態狀態係未發生與感測器節點102相關之異常之狀態。
關於表400,通信協定1與通信協定2係在被判定為存在有與感測器節點102相關之異常之後進行之通信協定。因此,收集裝置101在傳送通信協定1與通係協定2前,係待機達各感測器節點102之充電所需之充電時間。因此,通信協定1及通信協定2之傳送時,若異常狀態為充電狀態,則會自感測器節點接收到與正常時相同之回應。
再者,若為暫時異常狀態或感測器狀態,則藉由進行再度通信而有較高之可能性可消除異常。因此,在表400中,在通信協定1或通信協定2之傳送時,係從感測器節點102接收與正常時同樣之回應。再者,孤立狀態之情形時,由於無法接收通信協定2及通信協定1,故無回應。
再者,各感測器節點102係在故障時,針對於如通信協定4及通信協定1之資料取得指示,係有不回應而保持沉默之情形,以及雖會回應惟係輸出異常值之情形。另一方面,針對如通信協定2及通信協定3之檢查指示,各感測器節點102係回應處於異常。然而,在無線通信電路203或天線207故障時,各感測器節點102係因無法進行傳送接收而不會回應。於此之故障係硬體正常運作,且軟體(software)亦正常地藉由程式計數器(program counter)而運作,惟由於感測器之異常運作、軟體處理之錯誤(bug)、記憶體破損等所導致之故障。再者,於此之故障係顯示對於屬於感測器節點102的自我診斷功能之偵錯(diagnostics)測定雖會進行回應,惟該回應並不會回傳正常值之情形。
再者,雖未圖示,就收集裝置101間之通信協定而言,係有收集裝置101間之屏障同步處理。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屏障同步而在各收集裝置101結束執行中的處理時成為同步狀態,在全部的收集裝置101成為同步狀態之後,執行與其次之通信協定相關之處理。
(感測器節點102之功能性的構成例)
第5圖係顯示感測器節點的功能性的構成之方塊圖。感測器節點102係具有:接收部501;感測部502;比較部503;診斷部504;判斷部505;以及傳送部506。感測部502係感測器202,而接收部501與傳送部506係藉由無線通信電路203與天線207來實現。具體而言,例如由MCU 201讀出記憶於第2圖所示之RAM 204、ROM 205、非揮發性記憶體206等記憶裝置之編碼(coding)有第5圖所示之各部的功能之判定程式,並執行編碼於判定程式之處理。藉此,實現各部之功能。
(收集裝置101之功能性的構成例)
第6圖係顯示收集裝置之功能性的構成例之方塊圖。收集裝置101係具有:記憶裝置600;第1取得部601;第2取得部602;判定部603;以及控制部604。第1取得部601係具有接收部611,控制部604係具有接收部612以及傳送部613。
接收部611、接收部612與傳送部613係例如可藉由無線通信電路306、天線307、以及網路I/F 308來實現。具體而言,例如由CPU 301讀出記憶於第3圖所示之ROM 302、RAM 303、非揮發性記憶體304等記憶裝置之編碼有第6圖所示之各部的功能之判定程式,並執行編碼於判定程式之處理。藉此,實現各部之功能。再者,判定程式亦可經由網路I/F308來取得。
記憶裝置600係藉由ROM 302、RAM 303、 非揮發性記憶體304等而實現。於記憶裝置600係記憶有與收集裝置101之間之穩態時之通信路徑相關之資訊。已設置之全部的收集裝置101皆可成為通信協定的發送來源。與穩態時之通信路徑相關之資訊係必須將由各收集裝置101所發送之全部的型樣(pattern)記憶於記憶裝置600。因此,與穩態時之通信路徑相關之資訊係預先於記憶裝置600記憶僅自身收集裝置101不會成為通信協定的發送來源之個案(case)的個數,亦即僅「收集裝置101的個數-1」之個數。
關於收集裝置101及感測器節點102之各個詳細功能部之說明,係依據上述通信協定來進行說明。
第7圖係顯示沒有異常值之情形的運用狀態流程例之說明圖。在第7圖之例中,係顯示通信協定4所進行之通信例。於此,係顯示收集裝置101-A藉由通信協定4而傳送屬於傳送指示之資料取得指示之例。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係藉由多跳躍通信而對於資料取得指示一邊執行相對於資料取得指示之資料取得,一邊使資料取得指示傳輸至收集裝置101-B及收集裝置101-C。
具體而言,在各感測器節點102的接收部501接收到資料取得指示時,感測部502係進行感測器所進行之測定。於此,接收部501係與資料取得指示一併地取得其他感測器節點102的判斷結果。
並且,各感測器節點102的比較部503係藉由對由感測部502所取得之感測資料與穩態資料進行比 較,來判斷感測資料是否為異常值。於非異常值之情形係稱為穩態值。各感測器節點102的傳送部506係將所接收之其他感測器節點102的判斷結果、自身節點所進行之判斷結果、與通信路徑相關之資訊、以及資料取得指示一併地傳送至能夠直接進行通信之感測器節點102。在第7圖之例中,係以感測器節點102-1、感測器節點102-m、感測器節點102-n之順序來傳輸資料取得指示及相對於資料取得指示之資料取得結果。例如,各感測器節點102係按傳輸順序來排列資料取得結果,並與感測器節點102的辨識資訊一併加以傳送,藉此傳送來自屬於資料取得指示的傳送來源之收集裝置101之與通信路徑相關之資訊。資料取得結果係相對於資料取得指示之來自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之傳送信號。
於此,由收集裝置101-A所傳送之資料取得指示係藉由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之間之多跳躍通信來予以傳送。接著,以由收集裝置101-B藉由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之間之多跳躍通信來接收經過傳輸之相對於資料取得指示之來自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之資料取得結果之例來進行說明。為了能容易理解,而減少在第7圖中使感測器節點102之數量,惟在實際上係有大量的感測器節點102。再者,用以執行與判定方法相關之處理之電腦係有複數個,且一面與複數個收集裝置101協動並一面進行處理。
具體而言,第1取得部601-B係取得於由收集裝置101-B藉由多跳躍通信接收到來自複數個感測器節 點102之資料取得結果之際的,與從收集裝置101-A至收集裝置101-B為止之第1通信路徑r1相關之第1資訊。第1取得部601-B係將所取得之第1資訊寫入RAM 303-B等記憶裝置。與第1通信路徑r1相關之第1資訊係例如可為按通過順序將通過了那些感測器節點102之辨識資訊予以排列之資訊,或者亦可為第1通信路徑r1上之中繼段數。例如,第1取得部601-B係接收來自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之複數個資料取得結果,並接收按通過順序將通過了那些感測器節點102之辨識資訊予以排列之資訊。
第2取得部602-B係取得記憶於記憶裝置600之與第2通信路徑r2相關之第2資訊。第2取得部602-B係將所取得之第2資訊寫入至RAM 303-B等記憶裝置。於此之第2通信路徑r2係從由收集裝置101-A傳送信號開始,至由收集裝置101-B接收藉由進行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之間之多跳躍通信來加以傳輸之信號為止之路徑。與第2通信路徑r2相關之第2資訊係和與第1通信路徑r1相關之第1資訊相同地,例如可為按通過順序將通過了那些感測器節點102之辨識資訊予以排列之資訊,或者可為第2通信路徑r2上之中繼段數。第1資訊與第2資訊之種類係相同。具體而言,第2取得部602-B係從記憶裝置600讀出與第2通信路徑r2相關之第2資訊。再者,由於對於通信路徑之候補亦可有複數個,故與第2通信路徑r2相關之資訊亦可有複數種類。再者,即便為一次之資料取得指示,亦可有複數條的通信路徑,因此第1通信路徑r1及第 2通信路徑r2可分別有複數個。
判定部603-B係對由第1取得部601-B所取得之第1資訊、與由第2取得部602-B所取得之第2資訊進行比較。具體而言,判定部603-B係對從RAM 303-B等記憶裝置讀出之第1資訊與第2資訊進行比較。藉此,判定部603-B係判定是否存在與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中任意之感測器節點102相關之異常。例如,判定部603-B係在第1資訊與第2資訊一致時,判斷為第1通信路徑r1與第2通信路徑r2一致。若與穩態時為相同之通信路徑,則感測器節點102係進行回應,而即便感測器節點102間之位置關係有變化,只要能夠與其他感測器節點102進行通信,則由於會進行回應,故可判定為沒有與感測器節點102相關之異常。
另一方面,判定部603-B係在第1資訊與第2資訊並未一致時,判斷為第1通信路徑r1與第2通信路徑r2並未一致。在並非是與穩態時相同之通信路徑時,由於會有感測器節點102未進行回應之情形或由於感測器節點102間的位置關係的變化而導致無法進行回應之情形等,故可判定為存在與任意之感測器節點102相關之異常。
再者,例如在第1資訊與第2資訊為中繼段數時,判定部603-B係只要第1資訊與第2資訊之差在預定之範圍內,則可判定第1通信路徑r1與第2通信路徑r2為不一致。並且,可判定為沒有與任意之感測器節點102相關之異常。另一方面,例如在第1資訊與第2資訊為中 繼段數時,判定部603-B係在第1資訊與第2資訊之差不在預定之範圍內時,可判定第1通信路徑r1與第2通信路徑r2為一致。並且,可判定為存在有與任意之感測器節點102相關之異常。關於預定範圍,係可按照感測器節點102的個數及系統100設計時之通信路徑,由系統100的設計者來決定或由使用者決定。在第7圖中,係顯示判定為沒有與任意之感測器節點102相關之異常之例。
再者,判定部603-B係可判定在所接收到之複數筆資料中是否包含有顯示屬於異常值之資訊。
再者,接收到通信協定4之資料取得結果之收集裝置101-B係亦可將資料取得結果轉送至其他的收集裝置101或可進行通信之其他的電腦。藉此,收集裝置101-B係亦可使其他的收集裝置101或可進行通信之其他的電腦來執行各功能部所進行之關於異常判定之處理。再者,接收到資料取得結果之收集裝置101-B係可藉由執行關於異常判定之處理,而省略轉送資料取得結果之處理。
第8圖係顯示沒有故障之情形之檢查流程例之說明圖。在第8圖之例中,係顯示通信協定3之通信例。在第8圖之例中,係顯示通信協定3之通信例。例如,收集裝置101-A係傳送檢查指示。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係將檢查指示藉由多跳躍通信,一邊執行相對於檢查指示之各感測器節點102之自身節點的檢查,一邊使檢查結果傳輸至收集裝置101-B或收集裝置101-C等。
具體而言,各感測器節點102的接收部501 係在接收到檢查指示時,診斷部504係藉由進行偵錯測定來進行自我診斷。於此,接收部501係與檢查指示一併地取得從收集裝置101-A通過之其他感測器節點102的檢查結果。例如,通過之其他感測器節點102的檢查結果係分別附加有各自的感測器節點102的辨識資訊,且按照通過順序予以排列。
並且,各感測器節點102之判斷部505係判斷由診斷部504所得之偵錯測定結果是否為顯示屬於故障之異常值。在測定結果並非顯示屬於故障之異常值時,則稱為穩態值。在第8圖之例中,各感測器節點102的測定結果全部皆為穩態值。傳送部506係藉由多跳躍通信,將附加有自身感測器節點102的辨識資訊之由判斷部505而得到之檢查結果予以傳送到周邊之感測器節點102。再者,傳送部506係藉由多跳躍通信,將由接收部501所接收到之檢查指示,以及通過之其他的感測器節點102的檢查結果,與檢查結果一併地傳送至周邊之感測器節點102。
在第8圖之例中,係以感測器節點102-1、感測器節點102-m、感測器節點102-n之順序來傳輸檢查指示、及相對於檢查指示之檢查結果。例如,各感測器節點102係藉由將檢查結果按傳輸順序排列並與感測器節點102的辨識資訊一併傳送,來傳送來自屬於檢查指示之傳送來源之收集裝置101之與通信路徑相關之資訊。
第1取得部601-B係取得來自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之檢查結果。於此,所取得之檢查結果係由與收 集裝置101-A不同之收集裝置101-B所接收之,藉由收集裝置101-A所傳送並藉由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之間之多跳躍通信所傳輸之相對於檢查指示之檢查結果。
判定部603-B係依據由第1取得部601-B所取得之檢查結果,來判定任意之感測器節點102是否有故障。藉此,可特定出發生故障之感測器節點102。例如,判定部603-B係判定其檢查結果為屬於顯示並非為穩態值之資訊之感測器節點102為故障。另一方面,例如判定部603-B係判定其檢查結果為屬於顯示為穩態值之資訊之感測器節點102為故障。
再者,第1取得部601-B係取得從收集裝置101-A傳送檢查指示開始,至收集裝置101-B藉由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之間之多跳躍通信而接收檢查結果為止之與第1通信路徑r1相關之資訊。
第2取得部602-B係從記憶裝置600取得與第2通信路徑r2相關之資訊。於此,第2通信路徑r2係從由收集裝置101-A傳送信號開始,至信號藉由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之間之多跳躍通信來予以傳輸,並由收集裝置101-B加以接收為止之路徑。
判定部603-B亦可對由第1取得部601-B所取得之資訊、與由第2取得部602-B所取得之資訊進行比較。例如,在由第1取得部601-B所取得之資訊與由第2取得部602-B所取得之資訊為一致時,判定部603-B係判定第1通信路徑r1與第2通信路徑r2為一致。藉此,在 一致時,係可判定為沒有與任意之感測器節點102相關之異常。另一方面,例如在由第1取得部601-B所取得之資訊與由第2取得部602-B所取得之資訊不一致時,判定部603-B係判定第1通信路徑r1與第2通信路徑r2為不一致。藉此,在不一致時,係判定為有與任意之感測器節點102相關之異常。
例如,儘管判定部603-B雖判斷為沒有故障,惟當判定部603-B係判定為通信路徑不同時,收集裝置101-B係判定為有與任意之感測器節點102相關之異常。在此所謂的異常,可舉例有關於任意之感測器節點102,其在與周邊之感測器節點102之位置關係上發生了異常,或任意之感測器節點102由於充電不足而未進行診斷之情形。在位置關係發生異常之情形,例如,有可能為所設置之環境發生了變異。例如,當所設置之環境有變異時,有可能無法接收檢查指示,或接收到來自與之前不同之感測器節點102之檢查指示,或將檢查指示傳輸至與之前不同之感測器節點102等。在第7圖中,係顯示被判定為沒有與任意之感測器節點102相關之異常值之例。
第9圖係顯示第7圖與第8圖所示之指示之傳輸例之說明圖。收集裝置101-A係對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傳送資料取得指示或檢查指示。例如,按感測器節點102-1、感測器節點102-m、感測器節點102-n之順序來傳輸指示以及相對於指示之回應,並抵達收集裝置101-B或者收集裝置101-C。
再者,關於各收集裝置101傳送通信協定3之檢查指示與通信協定4之資料取得指示之時序(timing),係例如可為使用者所指示之時序,亦可為一定之週期,並無特別限定。
第10圖係顯示在有與感測器節點相關之異常時之例之說明圖。第11圖係顯示在有與感測器節點相關之異常時之傳輸例之說明圖。感測器節點102-m雖與第7圖所示之例同樣地從感測器節點102-1取得資料取得指示,惟由於充電不足而無法運作。因此,感測器節點102-n雖在沒有異常時,接收到來自感測器節點102-m之資料取得指示,惟係從感測器節點102-x取得資料取得指示。如第11圖所示,由於感測器節點102-m並無法傳送資料取得指示及相對於資料取得指示之資料取得結果,故傳送型樣會變化。
於此之第1取得部601-B、第2取得部602-B、判定部603-B係與第7圖所說明之例同樣地運作。因此,在第10圖之例中,判定部603-B係判定第1通信路徑r1與第2通信路徑r2並未一致。藉此,係判定為存在有與任意之感測器節點102相關之異常。
第12圖係顯示在充電不足時之再取得流程之說明圖。第13圖係顯示在充電不足時之再取得指示之傳輸例之說明圖。在第12圖之例中,係顯示通信協定1之通信例。控制部604-B係在由判定部603-B判定為第1通信路徑r1與第2通信路徑r2並未一致時,從收集裝置101-B 接收到資料取得信號開始,待機達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的各者之充電所需之充電時間。充電時間係於感測器節點102之設計時所決定之值。並且,控制部604-B係在待機後,藉由收集裝置101-C使第2傳送指示傳送至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於此之第2傳送指示係上述之通信協定1之資料再取得指示。
再者,控制部604-B係在由判定部603-B將第1通信路徑r1與第2通信路徑r2判定成並未一致之後,取得在複數個收集裝置101之間的屏障同步。藉此,可防止在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之間之與異常判定相關之檢查指示的傳輸受到其他的指示的傳輸之妨礙。因此,可使判定精確度提升。並且控制部604-B係使複數個收集裝置101之中藉由屏障同步而在最後成為同步狀態之收集裝置101來傳送通信協定1之資料再取得指示。如此,藉由預先決定要使存在複數個之收集裝置101中的哪個收集裝置來傳送資料再取得指示,而可省略在通信時決定要使哪個收集裝置進行傳送之處理。在第12圖之例中,因收集裝置101-C在最後成為同步狀態,因而傳送資料再取得指示。
收集裝置101-C係在全部的收集裝置101成為同步狀態之後,使其待機達充電時間之後,傳送資料再取得指示。藉此,任意之收集裝置係在最後對感測器節點102傳送指示,並在對應於其指示之回應結束之後,可使對於全部的感測器節點102的電池209之充電完成。因此,各感測器節點102的電池209的充電量係成為能夠執行各 指示之量。具體而言,收集裝置101-C係可藉由計時器(timer)來測定充電間隔(charge interval)。並且,收集裝置101-C係在測定充電間隔之後,傳送資料再取得指示。
於此,在感測器節點102-m因充電不足而無法進行相對於資料取得指示之回應時,由於係在待機達充電時間之後才傳送資料再取得指示,故感測器節點102-m係可接收資料再取得指示。在第12圖之例中,係以感測器節點102-n、感測器節點102-m、感測器節點102-1之順序來傳輸資料再取得指示及再取得結果。再者,各感測器節點102係只要再取得結果與通信協定4之資料取得指示之際的取得結果一致、或在預定之範圍內,則亦可不傳送再取得結果。不過,感測器節點102係以能夠區別傳輸順序之方式來傳送感測器節點102的辨識資訊。再取得結果與通信協定4之資料取得指示之際的取得結果不一致,係由於暫時性的異常或感測器節點102的溫度等設置環境產生變化而導致檢測狀態變化之情形。
在第12圖之例中,係顯示從收集裝置101-C傳輸至收集裝置101-A之例。於此,收集裝置101-A係特定與感測器節點102-m相關之異常的種別。第1取得部601-A係取得與從收集裝置101-C至收集裝置101-A為止之第3通信路徑相關之第3資訊。第1取得部601-A係將所取得之第1資訊寫入RAM303-A等記憶裝置。於此之第3通信路徑係從收集裝置101-C傳送資料再取得指示開始,至收集裝置101-A接收藉由多跳躍通信而傳輸,相對於資 料再取得指示之來自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之屬於第2傳送信號之再取得結果為止之路徑。如上述,第1取得部601-A係接收與通信路徑相關之第3資訊。
第2取得部602-A係從記憶裝置600取得與第4通信路徑相關之第4資訊。第2取得部602-A係將所取得之第4資訊寫入RAM303-A等記憶裝置。於此,第4通信路徑係在藉由收集裝置101-C來傳送信號開始,至信號藉由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之間的多跳躍通信來予以傳輸,並由收集裝置101-A加以接收為止之路徑。
判定部603-A係對由第1取得部601-A所取得之第3資訊、與由第2取得部602-A所取得之第4資訊進行比較,藉此判斷第3通信路徑與第4通信路徑是否一致。具體而言,判定部603-A係對從RAM303-A等記憶裝置讀出之第3資訊與第4資訊進行比較。藉此,判定與任意之感測器節點102相關之異常是否有持續。
另一方面,例如,在由第1取得部601-A所取得之第3資訊與由第2取得部602-A所取得之第4資訊一致時,判定部603-A係判定第3通信路徑與第4通信路徑一致。藉此,可判定與任意之感測器節點102相關之異常並未持續。因此,相對於資料取得指示之資料取得結果接收時之異常,係可藉此特定為是充電不足,或是雜訊等暫時性的發生之異常。
再者,判定部603-A亦可判斷在來自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之再取得結果中是否包含顯示屬於異常值 之資訊。
再者,在第12圖之例中,接收到相對於通信協定1之資料再取得指示之資料再取得結果之收集裝置101-A,亦可將資料再取得結果轉送到其他收集裝置101或可進行通信之其他電腦。藉此,收集裝置101-A亦可使其他收集裝置101或可進行通信之其他電腦來執行各功能部所進行之與異常判定相關之處理。再者,接收到資料再取得結果之收集裝置101-A係可藉由執行與異常判定相關之處理,而省略轉送資料再取得結果之處理。
第14圖係顯示判定成有異常之資料再取得流程例之說明圖。第15圖係顯示判定成有異常之資料再取得指示的傳輸例之說明圖。在第14圖之例中,係顯示通信協定1之通信例。在第14圖之例中,以感測器節點102-n、感測器節點102-1之順序來傳輸資料再取得指示與相對於資料再取得指示之再取得結果,感測器節點102-m並無法接收資料再取得指示。第3通信路徑r3既有按照與第4通信路徑r4同樣之路徑之情形,亦有迂迴之情形。
例如,在由第1取得部601-A取得之第3資訊及由第2取得部602-A取得之第4資訊不一致時,判定部603-A係判定第3通信路徑與第4通信路徑不一致。藉此,可判定與任意之感測器節點102相關之異常係在持續。據此,可判定正發生有與充電不足、或雜訊等暫時性發生之異常不同之異常。
再者,如第15圖所示,當於相對於資料再 取得指示之資料再取得結果存在有異常值時,則異常值會被傳輸。因此,判定部603-A亦可依據來自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之再取得結果,來判定於再取得結果是否包含有顯示屬於異常值之資訊。例如,當於來自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之再取得結果包含有顯示屬於異常值之資訊時,判定部603-A係判定異常正在持續。再者,判定部603-A係判定正在發生與充電不足、或雜訊等暫時性的異常不同之異常。
第16圖係顯示通信路徑判定為不一致之後之檢查流程例1之說明圖。第17圖係傳輸檢查指示之例之說明圖。在第16圖之例中,顯示通信協定2之通信例。控制部604-A係在由判定部603-A判定成異常正在持續時,進行屏障同步,使全部的收集裝置101於成為同步狀態之後,使其待機達充電時間之後,使傳送了資料再取得指示之收集裝置101傳送檢查指示。再者,控制部604-A係在第3通信路徑r3與第4通信路徑r4並未一致時,亦進行屏障同步,使全部的收集裝置101於成為同步狀態之後,使其待機達充電時間,之後,使傳送了資料再取得指示之收集裝置101傳送檢查指示。如上述,資料再取得指示係由收集裝置101-C傳送。在任意之收集裝置101成為同步狀態之前,係有可能對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進行某些指示。因此,藉由在成為同步狀態之後,使其待機達充電時間,各感測器節點102之電池209的充電量係成為可執行各指示之量。
收集裝置101-C係藉由進行充電間隔測定,而在待機達充電時間之後傳送檢查指示。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係將檢查指示藉由多跳躍通信,一邊執行相對於檢查指示之各感測器節點102之自身節點之檢查,一邊將檢查結果傳輸至收集裝置101。
具體而言,各感測器節點102之接收部501在接收到檢查指示時,診斷部504係藉由進行偵錯測定,而進行自我診斷。如上述,接收部501係與檢查指示一併自收集裝置101取得通過之其他感測器節點的檢查結果。例如,通過之其他感測器節點102之檢查結果係分別附加有各自的感測器節點102之辨識資訊,並按通過順序排列。
並且,各感測器節點102的判斷部505係判斷由診斷部504所進行之偵錯測定結果是否為顯示屬於故障之異常值。在測定結果並非顯示屬於故障之異常值時,係稱為穩態值。在第16圖之例中,各感測器節點102的測定結果皆為穩態值。收集裝置101係將附加有自身感測器節點102之辨識資訊之由判斷部505判斷所得到之檢查結果,藉由多跳躍通信來傳送至周邊的感測器節點102。再者,收集裝置101係藉由多跳躍通信,將由接收部501所接收到之檢查指示,以及通過之其他感測器節點102的檢查結果,與檢查結果一併傳送至周邊之感測器節點102。
並且,第1取得部601-A係藉由從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接收檢查結果,而取得檢查結果。取得相對於由收集裝置101-C所傳送並藉由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 之間的多跳躍通信而傳輸之檢查指示之檢查結果。具體而言,第1取得部601-A係藉由多跳躍通信而接收來自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之檢查結果。
判定部603-A係依據第1取得部601-A所取得之檢查結果,來判定任意之感測器節點102是否有故障。
再者,在第12圖之例中,接收到相對於通信協定2之檢查指示之檢查結果之收集裝置101-A亦可將資料再取得結果轉送至其他收集裝置101或可進行通信之其他電腦。藉此,收集裝置101-A亦可使其他收集裝置101或可進行通信之其他電腦來執行各功能部所進行之與異常判定相關之處理。再者,接收到檢查結果之收集裝置101-A係可藉由執行與異常判定相關之處理,而省略轉送檢查結果之處理。
第18圖係在判定成有異常之後之檢查流程例2之說明圖。第19圖係傳輸故障時之檢查結果之例之說明圖。於第18圖之例之(1)之情形,由於在感測器節點102-m係顯示偵錯測定的測定結果屬於異常值,故判定部603-A係判斷成關於感測器節點102-m之檢查結果為顯示屬於故障。如第19圖之傳輸例,當任意之感測器節點102發生故障時,由於感測器節點102係可傳送相對於檢查指示之檢查結果,故通信路徑很有可能與正常之狀態相同。因此,判定部603-A係藉由判斷於相對於檢查指示之檢查結果是否有顯示異常值之資訊,而可判定故障之有無。
另一方面,在第18圖之例之(2)之情形,在 感測器節點102-m係不自感測器節點102-n接收檢查指示。因此,與從屬於檢查指示之傳送來源之收集裝置101-C至接收檢查結果之收集裝置101-A為止的多跳躍通信之通信路徑為正常之情形不同。
第20圖係當於位置關係有異常時之傳輸檢查指示之例之說明圖。例如,在設置感測器節點102之環境破壞時,有可能發生感測器節點102的位置偏移,或未接觸感測對象等,而於感測器節點102間的位置關發生異常。因此,從屬於檢查指示的傳送來源之收集裝置101-C至接收檢查結果之收集裝置101-A為止之多跳躍通信之通信路徑係成為迂迴路徑。
因此,第1取得部601-A係取得與從收集裝置101-C至收集裝置101-A為止之第3通信路徑r3相關之第3資訊。第3通信路徑r3係從收集裝置101-C傳送檢查指示開始,至收集裝置101-A接收到相對於藉由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之間的多跳躍通信而傳輸之檢查指示之來自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之檢查結果為止之路徑。
第2取得部602-A係自記憶裝置600取得與第4通信路徑r4相關之第4資訊。第4通信路徑r4係從由收集裝置101-C傳送信號開始,至信號藉由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之間的多跳躍通信所傳輸並由收集裝置101-A接收為止之路徑。例如,第4通信路徑r4係穩態時之通信路徑。再者,例如,在傳送資料再取得指示後傳送檢查指示,並且,傳送資料再取得指示之收集裝置101與傳送檢 查指示之收集裝置101為相同之情形,第4通信路徑r4亦可為傳送資料再取得指示時之通信路徑。
判定部603-A係藉由對由第1取得部601-A所取得之第3資訊、與由第2取得部602-A所取得之第4資訊進行比較,來判定第3通信路徑r3與第4通信路徑r4是否一致。藉此,可判定任意之感測器節點102與周邊之感測器節點102之位置關係是否有發生異常。例如,判定部603-A係在第3資訊與第4資訊不一致時,判定第3通信路徑r3與第4通信路徑r4並不一致。藉此,可判定任意之感測器節點102與周邊之感測器節點102之位置關係發生有異常。另一方面,例如,判定部603-A係在第3資訊與第4資訊為一致時,判定第3通信路徑r3與第4通信路徑r4為一致。藉此,可判定於任意之感測器節點102與周邊之感測器節點102之位置關係未發生異常。
再者,在第16圖與第18圖之例中,係在由資料再取得指示而判定成與任意之感測器節點102相關之異常正在持續之後,為了區別故障與位置關係之異常,收集裝置101係傳送檢查指示。並不限於此,亦可在由第10圖之例所示,由資料取得結果而判定成第1通信路徑r1與第2通信路徑r2並未一致之後,在資料再取得指示之前,收集裝置101係進行使檢查指示傳送之控制。
具體而言,例如,控制部604係在由判定部603判定成第1通信路徑r1與第2通信路徑r2並未一致時,使收集裝置101傳送檢查指示。或者,控制部604係 在判定成第1通信路徑r1與第2通信路徑r2並未一致時,從收集裝置101接收到資料取得指示開始,使其待機達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之各個充電所需之通電時間。並且,控制部604亦可在待機達充電時間後,藉由收集裝置101使檢查指示傳送。
再者,例如,控制部604係在由判定部603判定成第1通信路r1與第2通信路徑r2並不一致之後,在複數個收集裝置101間取得屏障同步。並且,控制部604係使在取得屏障同步之際之複數個收集裝置101中最後成為同步狀態之收集裝置101傳送檢查指示。藉此,在藉由通信協定4之資料取得指示而判定成有異常之後,在通信協定1之資料取得指示的傳送前,傳送通信協定2之檢查指示。由於經控制部604之控制後之第1取得部601、第2取得部602及判定部603之處理係與第16圖至第20圖所示之處理相同,故省略詳細之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中,即便是在感測器節點102的電池209之蓄電量較少等受到限制之條件下,亦能夠建構對感測器節點102是否能夠感測與設置位置相關之移位量進行檢測之系統100。
再者,由於環境之破壞,或發生感測器節點102的故障致使在感測器節點102之間的多跳躍通信成為不成立之狀態,而感測資料不會到達所設置之收集裝置101,會有收集裝置101無法同步之情形。
再者,如上述,關於各收集裝置101傳送通 信協定3之檢查指示或通信協定4之資料取得指示等之時序,例如,可為由使用者所指定之時序,或為一定之週期。另一方面,各收集裝置101傳送通信協定1之資料再取得指示或通信協定2之檢查指示等,係於通信協定3之檢查指示或通信協定4之資料再取得指示中,被判定成發生異常之情形。
第21圖係顯示沒有屏障同步的回應之例之說明圖。第21圖中×記號之感測器節點102係已發生故障之感測器節點102,在發生多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之故障時,則指示與結果會無法傳輸至收集裝置101-C。因此,收集裝置101-C係即便接收同步狀態,亦無法成為能夠轉移至下一個通信協定之同步狀態。因此,控制部604係在從由控制部604在複數個收集裝置101間發布屏障同步開始,一邊判斷是否有即便經過預定時間亦不會成為同步狀態之收集裝置101,一邊控制屏障同步。判定部603係在由控制部604取得複數個收集裝置101之間的屏障同步之際,判定複數個收集裝置101中,任意之收集裝置101是否在發布屏障同步開始,經過預定時間之後亦不會成為同步狀態。判定部603係在即便經過預定時間亦不會成為同步狀態時,判定成無法進行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之間之多跳躍通信。關於預定時間,係可依據過去之通信時間而由系統設計者來決定,或由使用者來決定。在第21圖之例中,收集裝置101-C不會成為同步狀態。
並且,收集裝置101亦可對使用者報告測定 環境被破壞。或者,收集裝置101亦可將依照所期待之運用期間與節點故障率來調整相對於測定環境之感測器節點102的分布密度之內容,輸出給使用者。例如,收集裝置101亦可重新取得與通信路徑相關之資訊,並更新記憶裝置600的記憶內容。
(收集裝置101之判定處理程序例)
第22圖係顯示收集裝置之判定處理程序之例1之流程圖。在第22圖之例中,資料取得結果係定為具有與按通過順序排列通過之感測器節點102的辨識資訊之通信路徑相關之資訊。收集裝置101係判斷是否接收到通信協定4之資料取得結果(步驟(step)S2201)。收集裝置101係在未接收到通信協定4之資料取得結果時(步驟S2201:否(No)),返回步驟S2201。另一方面,收集裝置101係在接收到通信協定4之資料取得結果時(步驟S2201:是(Yes)),取得與穩態時之通信路徑相關之資訊(步驟S2202)。
收集裝置101係判斷與針對於所接收之資料取得結果之通信路徑相關之資訊是否與所取得之穩態時之資訊相同(步驟S2203)。在並非相同時(步驟S2203:否),收集裝置101係記錄與所接收之通信路徑相關之資訊(步驟S2204)。並且,收集裝置101係進行使通信協定1之資料再取得、或通信協定2之檢查指示在屏障同步後進行傳送之控制(步驟S2205),並結束一連串之處理。
於相同之情形(步驟S2203:是),收集裝置101係判斷於資料取得結果是否包含有顯示異常值之資訊 (步驟S2206)。在未包含有顯示異常值之資訊時(步驟S2206:否),收集裝置101係輸出沒有與感測器節點102相關之異常之內容(步驟S2207),並結束一連串之處理。而在包含有顯示異常值之資訊時(步驟S2206:是),收集裝置101係輸出於感測器節點102之感測資料存在有異常(步驟S2208),並結束一連串之處理。
在第22圖之流程圖中,雖在進行過針對於通信路徑之判定之後,判定是否包含有顯示異常值之資訊,惟並不限於此,亦可判定過是否包含有顯示異常值之資訊之後,進行針對於通信路徑之判定。
第23圖係顯示收集裝置之判定處理程序之例2之流程圖。在第23圖之例中,資料再取得結果係定為具有與按通過順序來排列通過之感測器節點102的辨識資訊之通信路徑相關之資訊。收集裝置101係判斷是否接收到通信協定1之資料再取得結果(步驟S2301)。收集裝置101係在未接收到通信協定1之資料再取得結果時(步驟S2301:否),返回步驟S2301。另一方面,收集裝置101係在接收到通信協定1之資料再取得結果時(步驟S2301:是),取得與穩態時之通信路徑相關之資訊(步驟S2302)。
收集裝置101係判定與針對於所接收之資料再取得結果之通信路徑相關之資訊,是否與穩態時之資訊相同(步驟S2303)。於相同之情形(步驟S2303:是),收集裝置101係輸出屬於充電不足或暫時異常(步驟S2304),並結束一連串之處理。於並非相同之情形(步驟S2303: 否),收集裝置101係進行在屏障同步之後使通信協定2之檢查指示傳送之控制(步驟S2305),並結束一連串之處理。
第24圖係顯示收集裝置之判定處理程序之例3之流程圖。在第24圖之例中,檢查結果係定為具有與按通過順序排列通過之感測器節點102之辨識資訊相關之資訊。收集裝置101係判斷是否接收通信協定2之檢查結果(步驟S2401)。收集裝置101係在未接收通信協定2之檢查結果時(步驟S2401:否),返回步驟S2401。另一方面,收集裝置101係在接收到通信協定2之檢查結果時(步驟S2401:是),取得與穩態時之通信路徑相關之資訊(步驟S2402)。
收集裝置101係判斷與針對於所接收之檢查結果之通信路徑相關之資訊,是否與穩態時之資訊相同(步驟S2403)。在與針對於所接收之檢查結果之通信路徑相關之資訊與穩態時之資訊並不相同時(步驟S2403:否),收集裝置101係輸出於位置關係發生有異常(步驟S2404),並結束一連串之處理。
在與對於檢查結果之通信路徑相關之資訊與穩態時之資訊相同時(步驟S2403:是),收集裝置101係判斷於檢查結果是否存在有顯示故障之資訊(步驟S2405)。在檢查結果中並未有顯示故障之資訊時(步驟S2405:否),則結束一連串之處理。在檢查結果中存在有顯示故障之資訊時(步驟S2405:是),收集裝置101係輸出感測器節點102為故障(步驟S2406),並結束一連串之處理。
第25圖係顯示收集裝置之判定處理程序之例4之流程圖。在第25圖之例中,檢查結果係定為具有與按通過順序排列通過之感測器節點10的辨識資訊之通信路徑相關之資訊。收集裝置101係判斷是否接收到通信協定3之檢查結果(步驟S2501)。收集裝置101係在未接收到通信協定3之檢查結果時(步驟S2501:否),返回步驟S2501。收集裝置101係在接收到通信協定3之檢查結果時(步驟S2501:是),判斷於檢查結果是否存在有顯示故障之資訊(步驟S2502)。當於檢查結果並未有顯示故障之資訊時(步驟S2502:否),則結束一連串之處理。當於檢查結果存在有顯示故障之資訊時(步驟S2502:是),收集裝置101係輸出感測器節點102故障(步驟S2503),並結束一連串之處理。
第26圖係顯示收集裝置之屏障同步處理程序之流程圖。收集裝置101係發布屏障同步(步驟S2601),並判斷在發布屏障同步之後是否經過了預定時間(步驟S2602)。在未經過預定時間時(步驟S2602:否),收集裝置101係判斷是否從其他收集裝置101接收到同步狀態(步驟S2603)。收集裝置101係在未從其他的收集裝置101接收到同步狀態時(步驟S2603:否),返回步驟S2602。
收集裝置101係在從其他的收集裝置101接收到同步狀態時(步驟S2603:是),判斷是否已從全部的收集裝置101進行過接收(步驟S2604)。收集裝置101係在未從全部的收集裝置101進行過接收時(步驟S2604:否), 返回步驟S2602。收集裝置101係在從全部的收集裝置101進行過接收時(步驟S2604:是),使最後接收到之同步狀態之傳送來源來傳送通信協定之指示(步驟S2605),並結束一連串之處理。
於步驟S2602中,在發布屏障同步開始經過預定時間時(步驟S2602:是),收集裝置101係輸出複數個感測器節點102無法進行多跳躍通信(步驟S2602),並結束一連串之處理。
如以上所說明,電腦係判定從第1收集裝置傳送出傳送指示開始,至藉由複數個節點間之多跳躍通信而由第2收集裝置接收相對於傳送指示之傳送信號為止之第1通信路徑,是否與平常時之第2通信路徑一致。藉此,即便來自通信節點之回應未返回信號傳送所指示之通信裝置,亦能夠判定是否有與複數個感測器節點中任意之感測器節點相關之異常。
再者,電腦係判定從第3收集裝置傳送使感測器節點檢查自身節點之檢查指示開始,至藉由感測器節點之間的多跳躍通信而由第4收集裝置接收為止之第3通信路徑,與穩態時之第4通信路徑是否一致。於此,係使與指示感測器資料之取得之傳送指示在性質上不同之檢查指示進行傳輸。在兩個通信路徑不一致時,電腦係可判定成任意之感測器節點與其他的感測器節點之通信時之位置關係產生了變化,或處於由於充電中而無法接收檢查指示之狀態。據此,可判定發生了任意之感測器節點之位置偏 移等異變,或者處於充電中。另一方面,在檢查指示傳送時之通信路徑一致時,則可判定成任意之感測器節點係故障,或者在傳送指示之際為充電中、進行感測中,由於暫時性異常等而處於無法回應之狀態。
再者,電腦在傳送資料再取得指示之後,使檢查指示進行傳送時,當傳送了資料再取得指示之收集裝置101與傳送了檢查指示之收集裝置101為相同之情形時,第4通信路徑係亦可為傳送資料再取得指示時之通信路徑。
再者,電腦係在待機達充電時間之後傳送檢查指示,並對相對於檢查指示之檢查結果的通信路徑之一致進行判定。藉此,由於待機達充電時間,故各感測器節點之充電已完成,因此在通信路徑不一致時,電腦可判定任意之感測器節點與其他的感測器節點在通信時之位置關係產生有變化。
再者,電腦在檢查指示傳送後,對第2通信路徑與第3通信路徑之一致進行判定,並判定檢查結果是否顯示故障。藉此,於檢查結果的通信路徑與穩態時之通信路徑一致時,可判定是否由於故障而於資料取得中檢測出異常。因此,可使判定精確度提升。
再者,電腦係於在第1通信路徑與第2通信路徑不一致之情形中,使第3通信裝置傳送檢查指示之前,取得屏障同步。藉此,可防止在複數個感測器節點之間之與異常判定相關之檢查指示之傳輸,由於其他指示之 傳輸而收到妨礙。因此,可使判定精確度提升。
再者,電腦係在藉由同步而全部的收集裝置成為同步狀態開始,使其待機達充電時間之後,使第3通信裝置傳送檢查指示。藉此,由於任意之收集裝置在最後對於感測器節點傳送指示開始,已使全部的感測器節點完成充電,故可防止由於處於充電中而導致之異常發生。因此,可使判定精確度提升。
再者,電腦係將藉由屏障同步而在最後成為同步狀態之收集裝置作為第3收集裝置,並使檢查指示進行傳送。藉此,藉由預先決定要使存在有複數個之通信裝置中的哪個通信裝置傳送檢查指示,可省略決定在通信時要使哪個通信裝置進行傳送之處理。
再者,接收相對於傳送指示之傳送信號之第2通信裝置,係藉由執行判定第1通信路徑與第2通信路徑之一致之電腦的處理,而可省略使接收之資料轉送至其他電腦之處理。
再者,電腦係在第1通信路徑與第2通信路徑不一致時,使之待機達充電時間後,使第3收集裝置傳送使感測資料再度傳送之第2傳送指示。並且,電腦係對從第3收集裝置開始至接收相對於第2傳送指示之第2傳送信號之第4收集裝置為止之第3通信路徑、與穩態時之第4通信路徑之一致進行判定。藉此,若為一致,則可判定為由於充電中、暫時性的異常、或感測器回應中等而造成第1通信路徑與穩態時之第2通信路徑不同。
再者,電腦係在當第1通信路徑與第2通信路徑不一致時,使第3通信裝置傳送第2傳送信號之前,取得屏障同步。藉此,可防止在複數個感測器節點之間之檢查指示之傳輸受到其他指示的傳輸之妨礙。據此,可使判定精確度提升。
再者,電腦可在藉由屏障同步而全部的收集裝置成為同步狀態開始,使之待機達充電時間之後,使第3通信裝置傳送第2傳送信號。藉此,由於任意之收集裝置在最後對於感測器節點傳送指示開始,全部的感測器節點已完成充電,故可防止由於充電中所導致之異常發生。因此可使判定精確度提升。
再者,於第1傳送路徑與第2傳送路徑不一致之情形中傳送檢查指示或第2傳送信號之第3通信裝置,係設為藉由屏障同步而在最後成為同步狀態之裝置。藉此,預先決定使存在有複數個之通信裝置中的哪個通信裝置來傳送檢查指示或第2傳送信號,可省略決定通信時使哪個通信裝置來進行傳送之處理。
再者,接收相對於傳送指示之傳送信號之第2通信裝置,係執行判定第1通信路徑與第2通信路徑之一致之電腦處理。並且,接收相對於檢查指示之檢查結果或相對於第2傳送指示之傳送信號之第4通信裝置,係執行判定第3通信路徑與第4通信路徑之一致之電腦處理。藉此,可省略使所接收之資料轉送到其他電腦之處理。
再者,若在屏障同步發布後經過預定時間 仍有未成為同步狀態之通信裝置,則電腦係判定為無法藉由複數個感測器節點進行多跳躍通信。藉此,可檢測配置於設置區域內之感測器節點之故障有增大之情形,而可判定系統無法維持。據此,使用者可按照判定結果來進行系統之再設計。
再者,在藉由通信協定4判定為存在有與感測器節點相關之異常之後,對於要先傳送通信協定2與通信協定1之哪個,可由系統設計者或使用者預先定義於系統。再者,在藉由通信協定3判定為存在有與感測器節點相關之異常之後,亦可使通信協定2或通信協定1進行傳送,而判定異常之種類。
100‧‧‧系統
101-A‧‧‧收集裝置
101-B‧‧‧收集裝置
101-C‧‧‧收集裝置
102‧‧‧感測器節點
ar‧‧‧設置區域
NET‧‧‧網路
r1‧‧‧第1通信路徑
r2‧‧‧第2通信路徑

Claims (15)

  1. 一種判定方法,係由具有用以記憶資訊之記憶部之電腦執行下述處理:將與第1通信裝置不同之第2通信裝置藉由複數個通信節點之間的多跳躍通信而接收到來自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的傳送信號之際的第1資訊寫入至前述記憶部,其中,該傳送信號係相對於以前述第1通信裝置所傳送且藉由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之間的多跳躍通信傳輸而來之傳送指示者,且前述傳送指示係針對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之設置於自身節點之感測器的感測資料之傳送指示,而該第1資訊係與從前述第1通信裝置至前述第2通信裝置為止之第1通信路徑相關者;在將前述第1資訊寫入至前述記憶部之後,將自藉由前述第1通信裝置傳送信號開始,到前述信號藉由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之間的多跳躍通信予以傳輸並藉由前述第2通信裝置加以接收為止之第2通信路徑所相關之第2資訊,寫入至前述記憶部;依據自前述記憶部讀出之前述第1資訊與前述第2資訊之比較結果,來判定前述第1通信路徑與前述第2通信路徑是否一致;當判定為前述第1通信路徑與前述第2通信路徑不一致時,進行使第3通信裝置傳送使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檢查自身節點之檢查指示之控制;取得與前述第3通信裝置不同之第4通信裝置藉 由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之間之多跳躍通信而接收到來自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之檢查結果之際的第3資訊,其中,該檢查結果相對於由前述第3通信裝置傳送且藉由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之間之多跳躍通信所傳輸之前述檢查指示者,而該第3資訊係與從前述第3通信裝置至前述第4通信裝置為止之第3通信路徑相關者;取得記憶於記憶裝置的,由前述第3通信裝置傳送信號開始,至前述信號藉由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之間之多跳躍通信予以傳輸,並由前述第4通信裝置加以接收為止之第4通信路徑所相關之第4資訊;以及藉由對所取得之前述第3資訊與所取得之前述第4資訊進行比較,來對前述第3通信路徑與前述第4通信路徑之一致進行判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判定方法,其中,在進行使前述第3通信裝置傳送前述檢查指示之控制之處理中,在判定為前述第1通信路徑與前述第2通信路徑不一致時,於由前述第2通信裝置接收到前述傳送信號開始至使之待機達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之各者的充電所需之充電時間之後,藉由前述第3通信裝置使前述檢查指示進行傳送。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判定方法,其中,前述電腦係執行下述處理:取得前述檢查結果;以及 依據所取得之前述檢查結果,來判定於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中是否有哪個通信節點有故障。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判定方法,其中,前述電腦係執行下述處理:在判定為前述第1通信路徑與前述第2通信路徑不一致之後,以至少包含前述第1通信裝置與前述第2通信裝置在內之方式,進行在與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之間能夠進行通信之複數個通信裝置之間取得屏障同步之控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判定方法,其中,在進行使前述第3通信裝置傳送前述檢查指示之控制之處理中,於前述複數個通信裝置全部成為同步狀態開始,使之待機達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之各者的充電所需之充電時間之後,藉由前述第3通信裝置使前述檢查指示進行傳送。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判定方法,其中,在進行使前述第3通信裝置傳送前述檢查指示之處理中,使藉由前述屏障同步而在前述複數個通信裝置中之最後成為同步狀態之前述第3通信裝置來傳送前述檢查指示。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判定方法,其中,前述電腦係前述第2通信裝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判定方法,其 中,前述電腦係執行下述處理:在判定為前述第1通信路徑與前述第2通信路徑不一致時,進行下述控制:於前述第2通信裝置接收前述傳送信號開始,使之待機達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之各者的充電所需之充電時間之後,藉由第3通信裝置使第2傳送指示傳送至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取得與前述第3通信裝置不同之第4通信裝置藉由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之間之多跳躍通信而接收到來自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之第2傳送信號之際的第3資訊,並將其寫入前述記憶部;其中,該第2傳送信號係相對於前述第3通信裝置所傳送且藉由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之間之多跳躍通信傳輸而來之第2傳送指示者,而該第3資訊係與從前述第3通信裝置至前述第4通信裝置為止之第3通信路徑相關者;取得從由前述第3通信裝置傳送信號開始,至前述信號藉由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之間之多跳躍通信予以傳輸且由前述第4通信裝置加以接收為止之第4通信路徑所相關之第4資訊,並將其寫入前述記憶部;以及藉由對從前述記憶部讀出之前述第3資訊以及從前述記憶部讀出之前述第4資訊進行比較,來判定前述第3通信路徑與前述第4通信路徑是否一致。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判定方法,其中,前述電腦係執行下述處理: 在判定為前述第1通信路徑與前述第2通信路徑不一致之後,以至少包含前述第1通信裝置與前述第2通信裝置在內之方式,進行在與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之間能夠進行通信之複數個通信裝置之間取得屏障同步之控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判定方法,其中,進行藉由前述第3通信裝置使前述第2傳送指示傳送之控制之處理,係於前述複數個通信裝置全部成為同步狀態開始,使之待機達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之各者的充電所需之充電時間之後,藉由前述第3通信裝置使前述第2傳送指示進行傳送。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判定方法,其中,進行藉由前述第3通信裝置使前述第2傳送指示傳送之控制之處理,係使藉由前述屏障同步而在前述複數個通信裝置中之最後成為同步狀態之前述第3通信裝置來傳送前述第2傳送指示。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判定方法,其中,前述電腦係包含設置於前述第2通信裝置之電腦、及設置於前述第4通信裝置之電腦,設置於前述第2通信裝置之電腦係執行下述處理:取得前述第1資訊之處理;取得前述第2資訊之處理; 對前述第1通信路徑與前述第2通信路徑之一致進行判定之處理;以及進行藉由前述第3通信裝置使前述檢查指示進行傳送之控制之處理,設置於前述第4通信裝置之電腦係執行下述處理:取得第3資訊之處理;取得第4資訊之處理;以及對前述第3通信路徑與前述第4通信路徑之一致進行判定之處理。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判定方法,其中,前述電腦係包含設置於前述第2通信裝置之電腦、及設置於前述第4通信裝置之電腦,設置於前述第2通信裝置之電腦係執行下述處理:取得前述第1資訊之處理;取得前述第2資訊之處理;對前述第1通信路徑與前述第2通信路徑之一致進行判定之處理;以及進行藉由前述第3通信裝置使前述第2傳送指示進行傳送之控制之處理,設置於前述第4通信裝置之電腦係執行下述處理:取得第3資訊之處理;取得第4資訊之處理;以及對前述第3通信路徑與前述第4通信路徑之一致進行判定之處理。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判定方法,其中,前述電腦係執行下述處理:當在前述複數個通信裝置間取得屏障同步之際,在前述複數個通信裝置中之任一個通信裝置從進行前述屏障同步開始經過預定時間仍未成為同步狀態時,判定為無法進行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之間之多跳躍通信。
  15. 一種判定系統,係包括:複數個通信節點;第1通信裝置,係可在其與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之間進行通信;以及第2通信裝置,係與前述第1通信裝置不同,且可在其與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之間進行通信;前述第2通信裝置係具有用以記憶資訊之記憶裝置,且執行下述處理:取得藉由複數個通信節點之間的多跳躍通信而接收到來自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的傳送信號之際的第1資訊,並寫入至前述記憶裝置,其中,該傳送信號係相對於以前述第1通信裝置所傳送且藉由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之間的多跳躍通信傳輸而來之傳送指示者,且前述傳送指示係針對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之設置於自身節點之感測器的感測資料之傳送指示,而該第1資訊係與從前述第1通信裝置至前述第2通信裝置為 止之第1通信路徑相關者;取得自藉由前述第1通信裝置傳送信號開始,到前述信號藉由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之間的多跳躍通信予以傳輸並藉由前述第2通信裝置加以接收為止之第2通信路徑所相關之第2資訊,並予以寫入至前述記憶裝置;藉由對所取得之前述第1資訊與所取得之前述第2資訊進行比較,來對前述第1通信路徑與前述第2通信路徑之一致進行判定;當判定為前述第1通信路徑與前述第2通信路徑不一致時,進行使第3通信裝置傳送使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檢查自身節點之檢查指示之控制;取得與前述第3通信裝置不同之第4通信裝置藉由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之間之多跳躍通信而接收到來自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之檢查結果之際的第3資訊,其中,該檢查結果相對於由前述第3通信裝置傳送且藉由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之間之多跳躍通信所傳輸之前述檢查指示者,而該第3資訊係與從前述第3通信裝置至前述第4通信裝置為止之第3通信路徑相關者;取得記憶於記憶裝置的,由前述第3通信裝置傳送信號開始,至前述信號藉由前述複數個通信節點之間之多跳躍通信予以傳輸,並由前述第4通信裝置加以接收為止之第4通信路徑所相關之第4資訊;以及藉由對所取得之前述第3資訊與所取得之前述第4 資訊進行比較,來對前述第3通信路徑與前述第4通信路徑之一致進行判定。
TW102132165A 2012-11-09 2013-09-06 判定方法及系統 TWI5274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79191 WO2014073098A1 (ja) 2012-11-09 2012-11-09 判定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9921A TW201419921A (zh) 2014-05-16
TWI527489B true TWI527489B (zh) 2016-03-21

Family

ID=50684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2165A TWI527489B (zh) 2012-11-09 2013-09-06 判定方法及系統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44603A1 (zh)
JP (1) JP6036843B2 (zh)
CN (1) CN104823467B (zh)
TW (1) TWI527489B (zh)
WO (1) WO20140730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87531A1 (ja) * 2012-12-06 2014-06-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5451192A (zh) * 2015-11-30 2016-03-30 广州日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直线式无线系统的路由建立方法和路由建立装置
JP7289614B2 (ja) * 2018-03-07 2023-06-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通信管理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234222A (zh) * 2018-04-15 2018-06-29 肖恒念 一种云服务器虚拟机管理方法和云服务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69527B1 (en) * 2006-01-17 2007-09-11 Innovative American Technology, Inc. System integration module for CBRNE sensors
US6961885B2 (en) * 2001-11-26 2005-11-01 At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sting video devices using a test fixture
US6898542B2 (en) * 2003-04-01 2005-05-24 Fisher-Rosemount Systems, Inc. On-line device testing block integrated into a process control/safety system
JP2006086868A (ja) * 2004-09-16 2006-03-30 Seiko Precision Inc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移動検出方法
JP2007183731A (ja) * 2006-01-05 2007-07-19 Hitachi Electronics Service Co Ltd 顧客先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の維持・保守サービスシステム、センサノード及び監視サーバ
US7773617B2 (en) * 2006-11-08 2010-08-10 Sicortex,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rbitration for virtual channels to prevent livelock in a richly-connected multi-processor computer system
US8027284B2 (en) * 2006-11-27 2011-09-27 Ntt Docom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iable multicasting in wireless relay networks
US8130657B2 (en) * 2008-03-18 2012-03-06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Network routing using a retransmission-time-based link metric
US20100157821A1 (en) * 2008-12-18 2010-06-24 Morris Robert P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Sending Data Units Based On A Measure Of Energy
CN101605372B (zh) * 2009-06-05 2011-04-13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集中式Mesh无线传感器网络冗余路径调度及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073098A1 (ja) 2016-09-08
WO2014073098A1 (ja) 2014-05-15
JP6036843B2 (ja) 2016-11-30
US20150244603A1 (en) 2015-08-27
CN104823467A (zh) 2015-08-05
TW201419921A (zh) 2014-05-16
CN104823467B (zh) 2018-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7489B (zh) 判定方法及系統
CN102597967A (zh) 用于访问诊断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CN101809520B (zh) 用于数字过程控制回路诊断的现场设备
US11122070B2 (en) Monitoring device monitoring network
CN104471880A (zh) 时分双工(tdd)通信系统的有效并行测试方法
US911095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solating a fault in a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US20100052428A1 (en) Multi-cell battery system, and management number numbering method
EP3040732B1 (en) Device, method, and program for specifying abnormality-occurrence area of secondary battery system
JP5581356B2 (ja) 多点計測システムおよび時刻同期方法
JP4396740B2 (ja) 診断装置
EP3522555B1 (en) Wireless transmitter receiver and vehicle
JP7236231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解析システム
JP6294563B2 (ja) センサ端末の故障または異常の検出方法
CN115315698A (zh) 检测异常充电事件的系统和方法
CN108363477A (zh) 服务器上电状态监测系统及方法、计算机存储器及设备
JP4695638B2 (ja) 故障パターン推定方法、故障パターン推定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388108B (zh) 一种多重冗余控制系统中同步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10430091A (zh) 适用于redis的主从时延监控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KR20160013964A (ko) 시각 동기 시스템
WO2018138816A1 (ja) テスト装置、テスト方法およびテストプログラム
JP6858019B2 (ja) 機器状態監視システム
KR101376387B1 (ko) 이중화 plc 시스템의 네트워크 실시간 진단 장치 및 방법
JP6984548B2 (ja) 組電池監視装置
De Jong et al. MoMi: Model-based diagnosis middleware for sensor networks
JP2014197332A (ja) 情報収集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