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3786B - Speed ​​Keda type vehicle - Google Patents

Speed ​​Keda type vehic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3786B
TWI523786B TW103136904A TW103136904A TWI523786B TW I523786 B TWI523786 B TW I523786B TW 103136904 A TW103136904 A TW 103136904A TW 103136904 A TW103136904 A TW 103136904A TW I523786 B TWI523786 B TW I52378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headlight
oil supply
disposed
outer ca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6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15467A (zh
Inventor
Chinyu Hsieh
Wenching Hsu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1369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2378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3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378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15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5467A/zh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速克達型車輛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速克達型車輛,尤其係關於一種速克達型車輛之頭燈及供油通路之配置。
先前,已知有速克達型車輛。
於下述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具備頭燈單元之速克達型車輛。專利文獻1之頭燈單元包含反射頭燈及投射頭燈,反射頭燈利用反射器使光源發出之光朝前方反射,投射頭燈於前表面具有朝向前方呈凸狀之半球狀之彎曲面的玻璃製之透鏡,使光源所發出之光經反射器朝前方反射而透過透鏡。又,於專利文獻1中,頭燈單元係構成為在頭管之前方將投射頭燈與反射頭燈上下方向排列地配置。
於下述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一種設有用於補給燃料之供油部之速克達型車輛。該專利文獻2之速克達型車輛係於覆蓋頭管之前部車體外殼部配置供油部之供油口。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3-112295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0-215214公報
速克達型車輛包括:車輛前部,其包含覆蓋頭管周圍之前部車體外殼部及頭燈;車輛後部,其包含覆蓋座部之下方之空間之後部車體外殼部及驅動後輪之動力單元;及置腳部,其於車輛前後方向上位 於車輛前部與車輛後部之間;且於車輛側視時,在車輛前部之後方且車輛後部之前方之置腳部之上方形成有於左右方向上開放的置腳空間。又,於具有此種結構之速克達型車輛中,較佳為於車輛前部及車輛後部分別確保其等之重量平衡。
投射頭燈因具有玻璃製之透鏡,故而與反射頭燈相比具有重量較大之特徵。因此,上述專利文獻1之速克達型車輛藉由於頭管之前方將反射頭燈與投射頭燈上下方向排列地配置,以確保車輛前部之車輛左右方向之重量平衡。
然而,由於投射頭燈在前表面具有透鏡,故而於結構上與反射頭燈相比具有前後方向較長之特徵,且於上述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頭燈單元中,反射頭燈與投射頭燈係於頭管之前方以上下方向排列之方式被配置,且為了不與一對前輪支持構件之旋動範圍干涉,2個頭燈之中位於下方之前後方向較長之投射頭燈之後端係位於上方之反射頭燈之後端更前方。因此,使得上述專利文獻1之速克達型車輛於車輛前部在上下方向及前後方向之兩者大型化。
又,於上述專利文獻1之速克達型車輛中,供油部之供油開口部係位於座部之下方。因此,於進行供油作業之情形時,騎乘者或同乘者必須自車輛下來後移動至車輛後方,打開座部而接觸供油部之供油開口部。因此,存在供油作業之便利性較低之問題。另一方面,於上述專利文獻2之速克達型車輛中,係於覆蓋頭管之前部車體外殼部配置供油部之供油開口部。因此,於專利文獻2之速克達型車輛中,於進行供油作業之情形時,騎乘者自車輛下來後便可立即接觸供油部之供油開口部,故而可提昇供油作業之便利性。因此,於專利文獻1之於頭管之前方將反射頭燈與投射頭燈上下方向排列地配置在之速克達型車輛中,欲提昇供油作業之便利性的情形時,考慮在專利文獻1之速克達型車輛中,採用在專利文獻2之覆蓋頭管之前部車體外殼部配 置供油部之供油開口部的結構。
然而,上述專利文獻2之速克達型車輛係於車輛前部配置燃料箱之供油開口部口,且將供油開口部與配置於置腳部下方之燃料箱連接之供油通路亦配置於車輛前部,故而車輛前部於車輛前後方向容易大型化。
因此,於上述專利文獻1之速克達型車輛中,如上述專利文獻2般在覆蓋頭管之前部車體外殼部配置供油部之供油開口部的情形時,有招致車輛前部進一步大型化之虞。
本發明係鑒於此種狀況研究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速克達型車輛,於頭燈單元包含反射頭燈及投射頭燈,一方面可抑制車輛前部之大型化,一方面可提昇供油作業之便利性。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之主旨為,包括:車體框架,其包含頭管;前輪,其被上述頭管支持為可旋動;座部,其位於較上述頭管更後方;動力單元,其被上述車體框架支持,且於車輛側視時位於上述座部之下方;置腳部,其配置於較上述座部更前方且更下方;車體外殼,其包含自上述置腳部之前端朝上方延伸且覆蓋上述頭管之前部車體外殼部、及自上述置腳部之後端朝後方延伸且覆蓋上述座部之下方之空間的後部車體外殼部;頭燈單元,其配置於上述前部車體外殼部之前部;燃料箱,其配置於上述置腳部之下方;及供油部,其向上述燃料箱供給燃料;且上述頭燈單元包括:反射頭燈,其包含配置於較上述頭管更右側或左側之一方之第1光源、及反射來自上述第1光源之光之第1反射器;及投射頭燈,其包含配置於較上述頭管更右側或左側之另一方之第2光源、反射來自上述第2光源之光之第2反射器、及配置於上述第2光源之前方且具有朝向車輛前方呈凸狀之形狀之透鏡,且於側視時,以其一部分與上述 反射頭燈重疊之方式配置;且上述頭燈單元於俯視時,上述反射頭燈之後端係位於較上述投射頭燈之後端更前方,上述供油部包含;供油開口部,其配置於上述前部車體外殼部之後部,且配置於較上述頭管更右側或左側之上述一方;及供油通路,其於上述前部車體外殼部之內側配置於上述一方,且將上述供油開口部與上述燃料箱連接。
根據上述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於本發明之速克達型車輛中,反射頭燈及投射頭燈之各者係於前部車體外殼部以頭管為中心而左右排列地配置,故而與將反射頭燈及投射頭燈以上下方向排列之方式配置之形態相比,可抑制包含前部車體外殼部之車輛前部在上下方向上之大型化。
又,與將反射頭燈及投射頭燈配置於頭管前方之形態相比,於本發明之速克達型車輛中,因有效地利用較頭管更左側及右側之空間配置反射頭燈及投射頭燈,故可在以不與頭管干涉之前提下,提昇反射頭燈與投射頭燈之車輛前後方向上之配置自由度。因此,可抑制包含前部車體外殼部之車輛前部於車輛前後方向上之大型化。
然而,有因將重量不同之反射頭燈及投射頭燈分別配置於較頭管更右側及更左側,而難以確保車輛前部之重量平衡之擔憂。另一方面,於本發明之速克達型車輛中,為提昇供油作業之便利性,著眼於在較頭管更右側或左側,配置於前部車體外殼部之後部之供油部。因此,於本發明之速克達型車輛中,係將重量較輕之反射頭燈及供油部配置於較頭管更右側或左側之一方,將重量較重之投射頭燈配置於較頭管更右側或左側之另一方。因此,利用配置於車輛左右方向之一方之供油部,彌補頭燈單元單體中之重量平衡之不均,藉此可減小因配置頭燈單元導致車輛前部之車輛左右方向之重量平衡產生不均之影響,從而可確保車輛前部之車輛左右方向之重量平衡。
進而,於本發明之速克達型車輛中,將前後方向之長度短於投 射頭燈之反射頭燈配置成其後端位於較投射頭燈之後端更前方,故可有效地活用反射頭燈之後方之空間,藉此提昇供油部之車輛前後方向上之配置自由度。因此,於將反射頭燈及供油部在車輛左右方向之一方呈前後配置的情形時,即便車輛前部於車輛前後方向不大型化,亦可將供油部配置成不與反射頭燈干涉。因此,可於確保車輛前部於左右方向之重量平衡之同時,抑制因配置供油部所致之車輛前部之車輛前後方向之大型化。
根據以上,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可提供一種具備投射頭燈之速克達型車輛,其可於提昇供油作業之便利性之同時,抑制車輛前部之大型化。
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之主旨為,於側視時,上述供油部配置成至少一部分於車輛前後方向與上述頭管重疊,且於車輛上下方向位於通過頭燈單元之上端之水平線與通過頭燈單元之下端的水平線之間。
根據上述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於本發明之速克達型車輛中,係以反射頭燈之後端位於較投射頭燈之後端更前方之方式配置,此外,於側視時,供油部配置成至少一部分於車輛前後方向與頭管重疊,且於車輛上下方向位於通過頭燈單元之上端之水平線與通過頭燈單元之下端的水平線之間,故可有效地活用反射頭燈之後方之空間以配置供油部。因此,可於確保車輛前部於左右方向之重量平衡之同時,進一步抑制因配置供油部所致之車輛前部於車輛前後方向之大型化。
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之主旨為,上述供油通路包含副油箱及供油管,且上述供油管插入至配置於上述供油開口部下方之副油箱內,於側視時,上述頭燈單元配置成於車輛上下方向與上述副油箱之至少一部分重疊,且於車輛前後方向與上述副油箱之至少 一部分重疊。
根據上述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於本發明之速克達型車輛中,係將副油箱配置為與頭燈單元大致相同之高度,且側視時,於車輛前後方向上至少一部分與頭燈單元重疊,故可於較佳地確保車輛前部之車輛左右方向之重量平衡之同時,進而抑制車輛前部於上下方向及前後方向之大型化。
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之主旨為,於前視時,上述反射頭燈係上述第1反射器之至少一部分與上述頭管之中心線重疊,且上述投射頭燈係上述第2反射器之至少一部分與上述反射頭燈之上述第1反射器重疊。
根據上述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本發明之速克達型車輛係一面以反射頭燈之第1反射器之至少一部分與頭管之中心線重疊之方式配置,一面以投射頭燈之第2反射器之至少一部分與反射頭燈之第1反射器重疊的方式配置。藉此,可將反射頭燈及投射頭燈於車輛左右方向配置成儘可能地相互靠近,故即便將反射頭燈及投射頭燈左右排列而配置,亦可抑制頭燈單元於車輛左右方向之大型化。因此,可抑制車輛前部之大型化。
1‧‧‧速克達型車輛
2‧‧‧車體框架
3‧‧‧轉向機構
4‧‧‧前懸架
5‧‧‧轉向托架
6‧‧‧轉向軸
7‧‧‧把手
8‧‧‧前輪
9‧‧‧座部
10‧‧‧動力單元
101‧‧‧引擎
102‧‧‧傳動箱
1021‧‧‧導氣管
11‧‧‧後輪
12‧‧‧置物箱
13‧‧‧座部閉合機構
14‧‧‧主開關單元
21‧‧‧頭管
21C‧‧‧中心線
22‧‧‧前框架部
23‧‧‧後框架部
231‧‧‧下部後框架部
232‧‧‧中間後框架部
233‧‧‧上部後框架部
24F、24R‧‧‧橫向框架
30‧‧‧前部車體外殼部
301‧‧‧側方外殼部
301L‧‧‧左側方外殼部
301R‧‧‧右側方外殼部
301La‧‧‧左側方外殼上部
301Ra‧‧‧右側方外殼上部
301Lb‧‧‧左側方外殼下部
301Rb‧‧‧右側方外殼下部
302‧‧‧後方外殼部
302a‧‧‧後方外殼上部
302b‧‧‧後方外殼下部
302c‧‧‧上部突出外殼部
302O1‧‧‧開口部
302O2‧‧‧開口部
303‧‧‧前方外殼部
303U‧‧‧前方外殼上部
303D‧‧‧前方外殼下部
303a‧‧‧開口部
31‧‧‧後部車體外殼部
31L‧‧‧右側外殼部
31R‧‧‧右側外殼部
31C‧‧‧中央外殼部
33‧‧‧腳踏板(置腳部)
330‧‧‧腳放置部
34‧‧‧腳踏板側外殼部
35‧‧‧底外殼部
40‧‧‧收納部
40O‧‧‧開口部
41‧‧‧供油口
50‧‧‧供油部
50a‧‧‧供油開口部
50a1‧‧‧供油蓋
50b‧‧‧供油通路
50c‧‧‧副油箱
50d‧‧‧供油管
51‧‧‧燃料箱
AC‧‧‧空氣濾清器
C‧‧‧中心線
P‧‧‧樞軸部
H‧‧‧鉸鏈銷
HL‧‧‧頭燈單元
HLA‧‧‧頭燈本體
HLB‧‧‧頭燈罩
HLB1‧‧‧左燈罩
HLB2‧‧‧右燈罩
HLB3‧‧‧中央燈罩
HLP‧‧‧位置燈
HLPr‧‧‧投射頭燈
HLPrL‧‧‧透鏡
HLRf‧‧‧反射頭燈
HLS‧‧‧支持構件
HLSa、HLSb、HLSc、HLSd、HLSe、HLSf‧‧‧固定部
Rf1、Rf2‧‧‧反射器
Rf1a、Rf2a‧‧‧凹部
S1、S2‧‧‧光源
Sh‧‧‧光遮蔽構件
圖1係本發明之速克達型車輛1之左側視圖。
圖2係本發明之速克達型車輛1之卸除車體外殼後之狀態下之右側視圖。
圖3係表示本發明之速克達型車輛1之車輛前部結構之外觀的後視圖。
圖4係表示本發明之速克達型車輛1之車輛前部之一部分之結構的局部放大前視圖。
圖5係於本發明之速克達型車輛1之卸除車體外殼後之狀態下表 示頭燈單元及供油部之配置的左側視圖。
圖6係頭燈單元之單品之前視圖。
圖7係自上方觀察圖4之A-A'線之剖面之圖。
以下,參照隨附圖式所示之一實施例,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速克達型車輛。
於以下之說明中,前、後、左、右之方向分別係指乘坐於速克達型車輛1之騎乘者觀察之前、後、左、右之方向。此外,圖1中之符號Fr表示前方。
圖1係本發明之速克達型車輛1之左側視圖,以虛線表示被車體外殼遮住之車體框架2。圖2係本發明之速克達型車輛1之卸除車體外殼後之狀態下之右側視圖。圖3係表示本發明之速克達型車輛1之車輛前部結構之外觀的後視圖,以虛線表示收納部40之內部結構。圖4係表示本發明之速克達型車輛1之車輛前部之一部分之結構的局部放大前視圖,以虛線表示頭管21,且省略轉向機構3及前輪8等。圖5係於本發明之速克達型車輛1之卸除車體外殼後之狀態下表示頭燈單元HL及供油部50之配置的左側視圖,以虛線表示車體框架2。圖6係頭燈單元HL之單品之前視圖。圖7係自上方觀察圖4之A-A'線之剖面之圖。
<車輛全體>
速克達型車輛1係所謂之「底梁式」之速克達型車輛。如圖1、2所示,底梁式之車體框架2之前端部支持用於操縱前輪8之方向之轉向機構3,且於該車體框架2之中央部,支持有單元擺動式動力單元10使之能以樞軸部P為中心上下擺動。於動力單元10之上方,安裝有座部9,該座部9以其前端部之鉸鏈銷H為中心而可相對於置物箱12開閉。
如圖2所示,轉向機構3包含一對前懸架4、轉向托架5、轉向軸6、及把手7。一對前懸架4朝前方斜下方向延伸,且於其下端配設有 前輪8。前懸架4之上端係安裝於被固設於轉向軸6之下端部的轉向托架5。於轉向軸6之上端設有供騎乘者操作之把手7。前輪8係可藉由騎乘者操作把手7,而於車輛左右方向之中央相對於朝前後方向延伸之中心線左右偏向地旋動。
如圖1、2所示,動力單元10係例如具備引擎101、及配置於自引擎101之側方朝車輛後方延伸之傳動箱102中的V型皮帶式無段變速機,且將引擎101與傳動箱102一體化之構造者。引擎101係使汽缸軸大致水平朝向前方地搭載。於傳動箱102之前端部連接有吸入外部氣體之導氣管1021,該外部氣體用於使因V型皮帶式無段變速機之皮帶摩擦等產生之熱散發。於傳動箱102之後端部,旋轉自如地支持有藉由引擎101之驅動力而被驅動之後輪11。於傳動箱102之上方,配置有對供給至引擎101之外部氣體進行過濾之空氣濾清器AC。此外,亦可為引擎101與傳動箱102構成為不一體化而分體之結構。再者,本發明之速克達型車輛1並不限於兩輪機車,亦包含三輪機車之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
<車體框架>
如圖2所示,車體框架2包括:頭管21,其可供轉向軸6插入且可旋動地支持轉向軸6,且朝車輛前方向斜下方延伸;前框架部22,其藉由例如焊接而連接於頭管21,朝車輛後方向斜下方延伸,且位於較前輪8更後方;及後框架部23,其被焊接於前框架部22之下部,朝後方延伸,且自下方支持座部9。
前框架部22較佳為由一根管構件構成,且於前視時,於轉向機構3不旋動時(即前輪8於車輛左右方向之中央相對於在前後方向延伸之中心線不偏向的狀態)與前輪8重疊。然而,並不限於此,前框架部22亦可由兩根或兩根以上之管構件構成。又,如圖2所示,於側視時,在頭管21與前框架部22之接合部附近配置有主開關單元14。
後框架部23包括:左右一對下部後框架部231,其等被焊接於前框架部22之下部,且以緩斜度朝後方延伸;左右一對中間後框架部232,其等自左右一對下部後框架部231之各者之後部以陡斜度朝後且朝上地延伸;及左右一對上部後框架233部,其等自左右一對中間後框架部232之各者之後部以緩斜度朝後且朝上地延伸,且自下方支持座部9。
又,左右一對下部後框架部231及上部後框架部233於各自之後端部之間,係藉由朝下方開口之前視大致U字狀之橫向框架24F、24R而連結。座部9及置物箱12係藉由橫向框架24F、24R及左右一對上部後框架部233而被支持。又,如圖1、2所示,座部9以鉸鏈銷H為中心而相對於置物箱12閉合時,藉由使設於座部9之座部閉合機構13與設於橫向框架24R之鎖定部卡合,而進行座部9之鎖定。
下部後框架231、中間後框架部232及上部後框架部233更佳為連續之管構件且左右設置為一對,然其中之一部分或全體亦可由一根或兩根以上之管構件所構成。進而,下部後框架部231可焊接於前框架部22之下端部,亦可焊接於前框架部22之下部之「下端部以外之部位」。
再者,本發明之車體框架並不限定於上述所述之形態。例如,車體框架之接合方法並不限定於焊接,可利用螺栓等進行固定,亦可藉由鑄造而一體地製造。又,車體框架並不限於管構件,亦可為鑄造框架,且剖面並不限於圓形狀,亦可為角形狀。於可能之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
<車體外殼>
車體外殼包含前部車體外殼部30、後部車體外殼部31及腳踏板33。
如圖1所示,於轉向機構3、頭管21、及前框架部22周圍配設有 前部車體外殼部30。如圖1、2所示,於座部9下方且於置物箱12周圍配設有後部車體外殼部31。於前部車體外殼部30與後部車體外殼部31之間配設有作為置腳部之低底板之腳踏板33,以供騎乘者放置腳。
後部車體外殼部31包含位於置物箱12左側之左側外殼部31L、位於置物箱12右側之右側外殼部31R、及自腳踏板33之後端朝後方且上方延伸之中央外殼部31C。
前部車體外殼部30包含位於頭管21側方之側方外殼部301、位於頭管21後方之後方外殼部302、及位於頭管21前方之前方外殼部303。又,於本實施例中,前部車體外殼部30之前部及前部車體外殼部30之後部係指將包含側方外殼部301、後方外殼部302及前方外殼部303之前部車體外殼部30,以包含頭管21之於左右方向延伸之平面切開時的前部及後部。換言之,前部車體外殼部30之前部係前部車體外殼部30之中具有朝前方之面之部分,前部車體外殼部30之後部係前部車體外殼部30之中具有朝後方之面之部分。
前部車體外殼部30之後方外殼部302具備後方外殼上部302a及後方外殼下部302b,後方外殼上部302a自前方朝後方而向上方傾斜地延伸,且配設成自頭管21之後方進行覆蓋,後方外殼下部302b自後方外殼上部302a之下緣朝後方而向下方傾斜地延伸,與腳踏板33之前端連結,且配設成自前框架部22之後方進行覆蓋。又,後方外殼部302之後方外殼上部302a進而包含朝車輛後方突出之上部突出外殼部302c。後述主開關14及供油部50係配置於後方外殼部302之內側,且主開關14係自設於上部突出外殼部302c之開口302O2露出,供油部50係自設於上部突出外殼部302c之開口部41露出。
前部車體外殼部30之側方外殼部301包含位於頭管21左側之左側方外殼部301L、及位於頭管21右側之右側方外殼部301R。左側方外殼部301L包含左側方外殼上部301La、及與左側方外殼上部301La分 體設置之左側方外殼下部301Lb,且右側方外殼部301R包含右側方外殼上部301Ra、及與右側方外殼上部301Ra分體設置之右側方外殼下部301Rb。當然,左側方外殼下部301Lb與右側方外殼下部301Rb亦可不分體設置。左側方外殼上部301La及右側方外殼上部301Ra係朝車輛前方凹曲,於車輛側視時具有回旋鏢形狀。
如圖1、4所示,前部車體外殼部30之前方外殼部303包含位於頭燈單元HL上方之前方外殼上部303U、及位於頭燈單元HL下方之前方外殼下部303D。
如圖3所示,於前部車體外殼部30之後方外殼部302之左右方向之中央部,將供轉向機構3插通之開口部302O1配設於後方上部302a之上端。於較開口部302O1更下方,將用於使主開關單元14之鑰匙插入孔露出之開口部302O2配設於上部突出外殼302c之上表面。
又,下述供油部50之供油開口部50a係配置於前部車體外殼部30之後方外殼部302。下述供油部50之供油開口部50a係自前部車體外殼部30之後方外殼部302之開口部41露出。如圖3所示,為使下述供油部50之供油開口部50a露出,而於後方前外殼部302之中心線C之左側配設有開口部41。更佳為,開口部41之開口大小大於開口部302O1。
更佳為,於後方外殼部302之中心線C之右側,將可收納瓶子等之收納部40與後方外殼部302一體地配設。當然,收納部40與後方外殼部302亦可並非一體。收納部40具有朝上方開口之開口部40O,且其開口部40O位於較開口部302O2更右側。
如圖4所示,於前部車體外殼部30,藉由前方外殼部303之下部外殼部303D、左側方外殼上部301La及右側方外殼上部301Ra,而構成前視時大致H字狀之H字狀外殼體。於本實施形態中,下部外殼部303D係以連結左側方外殼上部301La及右側方外殼上部301Ra之方式與左側方外殼上部301La及右側方外殼上部301Ra一體地形成。一體 形成之H字狀外殼體之上部之開口部係用於配置頭燈單元HL及上部外殼部303U之空間。此外,位於頭燈單元HL下方之下部外殼部303D較佳為與頭燈單元HL接觸。藉此,可藉由下部外殼部303D而自下方支持頭燈單元HL。於上部外殼部303U已安裝於車體之狀態下,於上部外殼部303U配設有使頭燈單元HL之位置燈HLP露出之開口部303a。
上述H字狀外殼體被固定於位於頭管21後方且安裝於車體框架之後方外殼部302。此外,H字狀外殼體被固定於安裝於車體框架之頭燈單元HL。此外,上部外殼部303U被固定於位於頭管21後方且安裝於車體框架之後方外殼部302。
又,如圖1所示,腳踏板33係自與後方外殼部302之下端之連接部大致水平地朝後方延伸,與中央外殼部31C之下端連接,且具有供騎乘者放置腳之腳放置部330。藉此,於車體側視時,於前部車體外殼部30與後部車體外殼部31之間且腳放置部330之上方,形成有於左右方向開放之置腳空間。
於腳踏板33之左右兩側,一對腳踏板側外殼部34以自腳踏板33之左右兩側緣朝下方垂下的方式形成,且於腳踏板33之下方,車輛左右方向剖面為U字狀之底外殼部35形成於一對腳踏板側外殼部34之間。又,於腳踏板33之下方,如圖2、5所示之燃料箱51係配設於左右一對下部後框架部231之間。
以上所說明之前部車體外殼部30、後部車體外殼部31、及腳踏板33等車體外殼為外觀構件,分別可利用塑膠等材料適宜地形成。各外殼構件係藉由射出成形之一體成形製品,亦可由複數片之構件構成。例如,於本實施形態之前部車體外殼部30,後方前部車體外殼部302係使後方外殼上部302a與後方外殼下部302b一體化,且使左側方外殼上部301La、右側方外殼上部301Ra及由前方外殼下部U構成之H字狀外殼體一體化,但亦可分別分體設置。又,其等亦可分別由複數 之構件構成。再者,車體外殼自外觀及製造方面而言均為整體左右對稱地表現者較佳。
<頭燈單元HL>
如圖1所示,頭燈單元HL係於前部車體外殼部30之前部,位於較前輪8更上方、且較把手7更下方。頭燈單元HL係配置於前部車體外殼部30之前部。頭燈單元HL係自前部車體外殼部30之前部之上述H字狀外殼體之上部的開口部露出。頭燈單元HL被車體框架支持。頭燈單元HL亦可經由車體外殼而被車體框架支持。
其次,利用圖4、6、7詳細說明頭燈單元HL。如圖6、7所示,頭燈單元HL包含頭燈本體HLA及頭燈罩HLB。如圖6所示,頭燈本體HLA包含左右排列配置之反射頭燈HLRf及投射頭燈HLPr、於中央部配置於更高位置之位置燈HLP、及支持構件HLS,且反射頭燈HLRf與投射頭燈HLPr可選擇性地點亮。反射頭燈HLRf發出之光被用於遠光,投射頭燈HLPr發出之光被用於近光。
如圖7所示,頭燈單元HL包含反射頭燈HLRf及投射頭燈HLPr。如圖5所示,頭燈單元HL進而包含位置燈HLP。
如圖5所示,於側視時頭燈單元HL配置於較頭管21更前方。於側視時,反射頭燈HLRf之前後方向之長度短於投射頭燈HLPr。於側視時,投射頭燈HLPr係以一部分與反射頭燈HLRf重疊之方式配置。
如圖7所示,反射頭燈HLRf具備位於其後端且配置於較頭管21更左側之光源S1、及反射來自光源S1之光之反射器Rf1。投射頭燈HLPr具備位於其後端且配置於較頭管21更右側之光源S2、反射來自光源S2之光之反射器Rf2、及配置於光源S2前方且具有朝向車輛前方呈凸狀之形狀的玻璃製之透鏡HLPrL。投射頭燈HLPr進而具備具有半月狀之貫通孔之作為遮光片之光遮蔽構件Sh。
投射頭燈HLPr具備具有朝車輛前方呈凸狀之形狀之玻璃製之透 鏡HLPrL。因此,投射頭燈HLPr之重量大於反射頭燈HLRf之重量。
光源S1與光源S2為例如鹵素燈。透鏡HLPrL位於投射頭燈HLPr之前端,前表面係朝向前方呈凸狀之半球狀之彎曲面,後表面呈於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擴展之平坦面。
於反射頭燈HLRf,反射器Rf1具有朝前方開口之凹部Rf1a,且光源S1係配置於凹部Rf1a內。藉此,光源S1發出之光經反射器Rf1而被反射朝向車體前方。
於投射頭燈HLPr,反射器Rf2具有朝前方開口之凹部Rf2a,且光源S2係配置於凹部Rf2a內。藉此,光源S2發出之光經反射器Rf2而被反射朝向車體前方,並透過透鏡HLPrL。又,為避免朝車體上方之反射光對視線造成影響,光遮蔽構件Sh係於前視時,將半月狀之貫通孔之彎曲面朝向上方配置,且於俯視時配置於反射器Rf2與透鏡HLPrL之間。藉此,於投射頭燈HLPr,自車體下方朝上方前進之反射光可被光遮蔽構件Sh遮蔽。
支持構件HLS支持反射頭燈HLRf、投射頭燈HLPr、及位置燈HLP。反射頭燈HLRf係將光源S1固定於支持構件HLS之左部,投射頭燈HLPr係將光源S2固定於支持構件HLS之右部。
如圖6所示,頭燈罩HLB包含透明之左燈罩HLB1、右燈罩HLB2、及中央燈罩HLB3。於前視時,頭燈罩HLB中,左燈罩HLB1、右燈罩HLB2、及中央燈罩HLB3之各者係以與反射頭燈HLRf、投射頭燈HLPr、及位置燈HLP之配置位置對應的方式與支持構件HLS卡合。
如圖6所示,支持構件HLS包含固定部HLSa、固定部HLSb、固定部HLSc、固定部HLSe、固定部HLSd、及固定部HLSf。於支持構件HLS之上部,固定部HLSa與固定部HLSb係配置於位置燈HLP之左右兩側。又,於支持構件HLS之左右兩側,分別配置有固定部HLSc及 固定部HLSe、以及固定部HLSd及固定部HLSf。頭燈單元HL係藉由固定部HLSa及固定部HLSb而被固定於與頭管21連接之托架(未圖示)。又,頭燈單元HL係藉由固定部HLSc、固定部HLSd、固定部HLSe、及固定部HLSf而被固定於左側方外殼上部301La及右側方外殼上部301Ra。
如圖4所示,於前部車體外殼部30,反射頭燈HLRf與投射頭燈HLPr分別係配置於頭管21左側及右側,故與將反射頭燈HLRf及投射頭燈HLPr在上下方向排列而配置的形態相比,可抑制包含前部車體外殼部30之車輛前部於上下方向之大型化。
又,與將反射頭燈HLRf及投射頭燈HLPr在上下方向排列而配置,且於前視時與頭管21重疊之形態相比,於本發明之速克達型車輛1中,有效地利用較頭管21更左側及右側之空間配置反射頭燈HLRf及投射頭燈HLPr。因此,可在以不與頭管21干涉之前提下,提昇反射頭燈HLRf與投射頭燈HLPr之車輛前後方向上之配置自由度。因此,可抑制包含前部車體外殼部30之車輛前部於車輛前後方向之大型化。
又,如圖7所示,於俯視時,反射頭燈HLRf之後端係位於較投射頭燈HLPr之後端更前方。藉此,於本發明之速克達型車輛1中,前後方向之長度短於投射頭燈HLPr之反射頭燈HLRf係配置成其後端位於較投射頭燈HLPr之後端更前方,故可有效地活用反射頭燈HLRf之後方之空間配置下述供油部50。
更佳為,如圖4所示,於前視時,反射頭燈HLRf係反射器Rf1之至少一部分與頭管21之中心線21C重疊,且投射頭燈HLPr係反射器Rf2之至少一部分與反射頭燈HLRf之反射器Rf1重疊。藉此,反射頭燈HLRf與投射頭燈HLPr於車輛左右方向上可配置得彼此靠近,故即便將反射頭燈HLRf與投射頭燈HLPr左右排列而配置,亦可抑制頭燈單元HL於車輛左右方向上之大型化。因此,可抑制車輛前部之大型 化。
<供油部>
如圖4、5所示,供油部50包含供油開口部50a及供油通路50b。供油部50係配置於前部車體外殼部30之後部。供油開口部50a與供油通路50b同樣於前部車體外殼部30之內側配置於較頭管21更左側。
如圖7所示,供油通路50b於俯視時係配置於反射頭燈HLRf之後方且頭管21之左側。如圖5所示,供油通路50b係上端與供油開口部50a連接,下端與燃料箱51連接,藉此將供油開口部50a與燃料箱51連接。又,供油部50係自配置於如圖3所示之開口部41之供油開口部50a而供給燃料,並經由供油通路50b而將燃料貯存於燃料箱51內。
於本發明之速克達型車輛1中,係將頭燈單元HL中之重量較輕之反射頭燈HLRf及供油部50配置於頭管21之左側,將頭燈單元HL中之重量較重之投射頭燈HLPr配置於頭管21之右側。因此,可藉由利用供油部50彌補頭燈單元HL單體之重量平衡之不均,減小因配置頭燈單元HL所致之車輛前部之車輛左右方向之重量平衡產生不均的影響,從而可確保車輛前部之車輛左右方向之重量平衡。
又,如上述般,於本發明之速克達型車輛1中,前後方向之長度短於投射頭燈HLPr之反射頭燈HLRf係配置成其後端位於較投射頭燈HLPr之後端更前方,故可有效地活用反射頭燈HLRf之後方之空間配置供油部50。因此,可提昇供油部50之車輛前後方向上之配置自由度。因此,於將反射頭燈HLRf及供油部50同樣於頭管21之左側前後配置之情形時,即便不使車輛前部於車輛前後方向上大型化,亦可將供油部50以不與反射頭燈HLRf干涉之方式配置。因此,可於確保車輛前部之左右方向之重量平衡之同時,抑制因配置供油部50所致之車輛前部之車輛前後方向上之大型化。又,即便將供油部50配置於前部車體外殼部30之後部,亦可抑制前部車體外殼部30之車輛前後方向上 之大型化,故而可抑制腳踏板33之上方之空間於前後方向變小。因此,可抑制騎乘者將腳放置於腳踏板33時之舒適性降低。
又,如圖4所示,供油開口部50a於前視時至少一部分與反射頭燈HLRf在左右方向重疊。如圖5所示,供油開口部50a於側視時係位於與反射頭燈HLRf之上端部大致相同之高度,且於車體前後方向至少一部分與頭管21重疊。供油開口部50a包含供油蓋50a1,藉由供油蓋50a1而打開或關閉供油開口部50a之開口。再者,供油開口部50a亦可進而具備覆蓋供油蓋50a1之上方之蓋體。
又,如圖5所示,供油通路50b較佳為於側視時,至少一部分於車輛前後方向與頭管21重疊,且於車輛上下方向位於通過頭燈單元HL之上端之水平線與通過頭燈單元HL之下端的水平線之間。
藉此,於供油通路50b中,在於車輛上下方向位於通過頭燈單元HL之上端之水平線與通過頭燈單元HL之下端的水平線之間之部分不與反射頭燈HLRf干涉之前提下,可有效地活用反射頭燈HLRf之後方之空間而配置供油部50。因此,可於確保車輛前部於左右方向之重量平衡之同時,進一步抑制因配置供油部50所致之車輛前後方向之車輛前部之大型化。
又,如圖5所示,供油通路50b進而包含用於調整燃料之供給.運送之速度之副油箱50c、及供油管50d。
如圖4所示,副油箱50c係於前視時,至少一部分與反射頭燈HLRf於左右方向重疊。如圖7所示,於俯視時配置於反射頭燈HLRf之後方且頭管21之左側,如圖5所示,於側視時在車體前後方向至少一部分與頭管21重疊。又,如圖5所示,副油箱50c於側視時係配置於供油開口部50a之下方,且位於與頭燈單元HL(反射頭燈HLRf)大致相同之高度。換言之,副油箱50c係於側視時,至少一部分在車輛上下方向位於通過頭燈單元HL之上端之水平線與通過頭燈單元HL之下端的 水平線之間。更佳為,副油箱50c係於側視時,至少一部分配置成於車輛前後方向與頭燈單元HL之投射頭燈HLPr重疊。
供油管50d插入至副油箱50c內,其上端與供油開口部50a連接,其下端與燃料箱51連接,藉此將供油開口部50a與燃料箱51連接。又,更佳為,於供油管50d,較副油箱50c更下方之部分在車體前後方向至少一部分與前框架部22重疊。
於本發明之速克達型車輛1中,係將副油箱50c配置成與頭燈單元HL大致相同之高度,且於側視時,將副油箱50c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成於車輛前後方向與頭燈單元HL之投射頭燈HLPr重疊,故可於較佳地確保車輛前部之車輛左右方向之重量平衡之同時,進而抑制車輛前部於上下方向及前後方向大型化。
此外,供油通路50b並不限於包含副油箱50c,亦可不配設副油箱50c。
以上,對本發明之實施例進行了說明,但業者可基於上述本發明之教示而進行不脫離本發明之範圍之各種設計變更,故而本發明之保護範圍並非由上述實施例限定,亦包含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內之各種不脫離本發明之設計變更。
例如,本發明之置腳部33並不限定於上述所述之實施例之腳踏板,只要至少能將腳放置於較座部9更前方且下方配置的置腳部33而乘坐即可。即,置腳部33可為整體平坦,亦可為中央部朝上方突出,還可為於中央部之一部分形成凹凸。
又,車體外殼之構成並不限定於上述所述之實施例,只要至少包含置腳部33、前部車體外殼部30及後部車體外殼部31即可,亦可包含除其等以外之外殼部。又,前部車體外殼部30之構成並不限定於實施例,亦可由複數之外殼構件形成,且其外殼構件之分割位置並不限定於實施例。
又,主開關14之位置並不限定於上述所述之實施例,其於前部車體外殼部30之後視時,可配置於中央,亦可配置於較頭管21更右側或左側之未配置供油部50之一方。
又,頭燈單元HL之結構並不限定於上述所述之實施例,遠光與近光之位置亦可為相反。頭燈單元HL只要至少具備反射頭燈HLRf及投射頭燈HLPr便可,亦可不包含位置燈HLP。又,光源S1與光源S2之種類並不限定於上述所述之實施例,可為任意者,可為燈泡亦可為LED。進而,於頭燈單元HL中,反射頭燈HLRf與投射頭燈HLPr可為一體亦可分體設置。
進而,頭燈單元HL之反射頭燈HLRf與投射頭燈HLPr之配置、收納部40之配置、及供油部50之配置並不限定於上述所述之形態。例如,亦可將反射頭燈HLRf及投射頭燈HLPr分別配置於較頭管21更右側及更左側。於此情形時,收納部40及供油部50係於車輛左右方向上配合反射頭燈HLRf及投射頭燈HLPr之位置而配置。更詳細而言,於將反射頭燈HLRf與投射頭燈HLPr分別配置於較頭管21更右側及更左側之情形時,收納部40係配設於後方外殼部302之中心線C之左側,用於使供油部50露出之開口部41係配設於後方外殼部302之中心線C之右側。供油部50係配設於較頭管21更右側。
又,本發明亦可適用於電動機車、運動型機車、輕型機車、或ATV(All Terrain Vehicle(全地形型車輛)等四輪車等速克達型車輛以外之跨坐型車輛。
<實施形態之效果>
如以上般,本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1包括:車體框架2,其包含頭管21;前輪8,其被頭管21支持為可旋動;座部9,其位於較頭管21更後方;動力單元10,其被車體框架2支持,且於車輛側視時位於座部9之下方;車體外殼,其包含配置於較座部9更前方且更下方之 置腳部33、自置腳部33之前端朝上方延伸且覆蓋頭管21之前部車體外殼部30、及自置腳部33之後端朝後方延伸且覆蓋座部9之下方之空間的後部車體外殼部31;頭燈單元HL,其配置於前部車體外殼部30之前部;燃料箱51,其配置於置腳部33之下方;及供油部50,其向燃料箱51供給燃料。頭燈單元HL包括:反射頭燈HLRf,其包含配置於較頭管21更右側或左側之一方之第1光源S1、及反射來自第1光源S1之光之第1反射器Rf1;及投射頭燈HLPr,其包含配置於較頭管21更右側或左側之另一方之第2光源S2、反射來自第2光源S2之光之第2反射器Rf2、及配置於第2光源S2前方且具有朝向車輛前方呈凸狀之形狀的透鏡HLPrL,且於側視時,以一部分與反射頭燈HLRf重疊之方式配置。於俯視時,反射頭燈HLRf之後端係位於較投射頭燈HLPr之後端更前方。供油部50包含:供油開口部50a,其配置於前部車體外殼部30之後部,且配置於較頭管21更右側或左側之上述一方;及供油通路50b,其於前部車體外殼部30之內側配置於上述一方,且將供油開口部50a與燃料箱51連接。
根據本實施形態,於速克達型車輛1中,反射頭燈HLRf及投射頭燈HLPr之各者於前部車體外殼部30係以頭管21為中心而左右排列地配置,故而與將反射頭燈HLRf及投射頭燈HLPr於上下方向排列而配置之形態相比,可抑制包含前部車體外殼部30之車輛前部於上下方向之大型化。
又,與將反射頭燈HLRf及投射頭燈HLPr配置於頭管21前方之形態相比,於本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1中,因有效地利用較頭管21更左側及右側之空間配置反射頭燈HLRf及投射頭燈HLPr,故可在以不與頭管21干涉之前提下,提昇反射頭燈HLRf及投射頭燈HLPr之車輛前後方向上之配置自由度。因此,可抑制包含前部車體外殼部30之車輛前部於車輛前後方向之大型化。
然而,有因將重量不同之反射頭燈HLRf及投射頭燈HLPr分別配置於較頭管21更右側及更左側,而難以確保車輛前部之重量平衡之擔憂。另一方面,於本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1中,為提昇供油作業之便利性,而著眼於配置在較頭管21更右側或左側,前部車體外殼部30之後部的供油部50。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1中,將重量較輕之反射頭燈HLRf及供油部50配置於較頭管21更右側或左側之一方,將重量較重之投射頭燈HLPr配置於較頭管21更右側或左側之另一方。因此,利用配置於車輛之左右方向之一方之供油部50,彌補頭燈單元HL單體之重量平衡之不均,藉此可減小因配置頭燈單元HL所致之車輛前部之車輛左右方向之重量平衡產生不均的影響,從而可確保車輛前部之車輛左右方向之重量平衡。
進而,於本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1中,前後方向之長度短於投射頭燈HLPr之反射頭燈HLRf係配置成其後端位於較投射頭燈HLPr之後端更前方,故可有效地活用反射頭燈HLRf之後方之空間,藉此提昇供油部50之車輛前後方向上之配置自由度。因此,於將反射頭燈HLRf及供油部50在車輛左右方向之一方前後配置之情形時,即便車輛前部於車輛前後方向不大型化,亦可將供油部50配置成不與反射頭燈HLRf干涉。因此,可於確保車輛前部於左右方向之重量平衡之同時,抑制因配置供油部50所致之車輛前部之車輛前後方向之大型化。
根據以上,本實施形態可提供一種能提昇供油作業之便利性且能抑制車輛前部之大型化之具備投射頭燈HLPr之速克達型車輛1。
21‧‧‧頭管
22‧‧‧前框架部
50a‧‧‧供油開口部
50a1‧‧‧供油蓋
50b‧‧‧供油通路
50c‧‧‧副油箱
50d‧‧‧供油管
51‧‧‧燃料箱
HL‧‧‧頭燈單元
HLP‧‧‧位置燈
HLPr‧‧‧投射頭燈
HLRf‧‧‧反射頭燈

Claims (4)

  1. 一種速克達型車輛,其包括:車體框架,其包含頭管;前輪,其被上述頭管支持為可旋動;座部,其位於較上述頭管更後方;動力單元,其被上述車體框架支持,於車輛側視時位於上述座部之下方;車體外殼,其包含配置於較上述座部更前方且更下方之置腳部、自上述置腳部之前端朝上方延伸且覆蓋上述頭管之前部車體外殼部、及自上述置腳部之後端朝後方延伸且覆蓋上述座部之下方之空間的後部車體外殼部;頭燈單元,其配置於上述前部車體外殼部之前部;燃料箱,其配置於上述置腳部之下方;及供油部,其向上述燃料箱供給燃料;且上述頭燈單元包括:反射頭燈,其包含配置於較上述頭管更右側或左側之一方之第1光源、及反射來自上述第1光源之光之第1反射器;及投射頭燈,其包含配置於較上述頭管更右側或左側之另一方之第2光源、反射來自上述第2光源之光之第2反射器、及配置於上述第2光源之前方且具有朝向車輛前方呈凸狀之形狀的透鏡,且於側視時,以其一部分與上述反射頭燈重疊之方式配置;且上述頭燈單元於俯視時,上述反射頭燈之後端係位於較上述投射頭燈之後端更前方,上述供油部包含:供油開口部,其配置於上述前部車體外殼部之後部,且配置於較上述頭管更右側或左側之上述一方;及供油通路,其於上述前部車體外殼部之內側配置於上述一方, 且將上述供油開口部與上述燃料箱連接。
  2. 如請求項1之速克達型車輛,其中於側視時,上述供油部配置成至少一部分在車輛前後方向上與上述頭管重疊,且於車輛上下方向上位於通過頭燈單元之上端之水平線與通過頭燈單元之下端的水平線之間。
  3. 如請求項2之速克達型車輛,其中上述供油通路包含副油箱及供油管,上述供油管插入至配置於上述供油開口部之下方之副油箱內,且於側視時,上述頭燈單元配置成在車輛上下方向上與上述副油箱之至少一部分重疊,且於車輛前後方向上與上述副油箱之至少一部分重疊。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速克達型車輛,其中於前視時,上述反射頭燈係上述第1反射器之至少一部分與上述頭管之中心線重疊,且上述投射頭燈係上述第2反射器之至少一部分與上述反射頭燈之上述第1反射器重疊。
TW103136904A 2014-10-24 2014-10-24 Speed ​​Keda type vehicle TWI5237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6904A TWI523786B (zh) 2014-10-24 2014-10-24 Speed ​​Keda type vehic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6904A TWI523786B (zh) 2014-10-24 2014-10-24 Speed ​​Keda type vehic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23786B true TWI523786B (zh) 2016-03-01
TW201615467A TW201615467A (zh) 2016-05-01

Family

ID=56085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6904A TWI523786B (zh) 2014-10-24 2014-10-24 Speed ​​Keda type vehicl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2378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5773B (zh) * 2017-05-31 2019-11-01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車輛用燈具及具備其之跨坐型車輛
TWI720619B (zh) * 2018-10-11 2021-03-01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跨坐型車輛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5773B (zh) * 2017-05-31 2019-11-01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車輛用燈具及具備其之跨坐型車輛
TWI720619B (zh) * 2018-10-11 2021-03-01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跨坐型車輛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5467A (zh) 2016-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95731B1 (ko) 자동이륜차의 포지션 라이트 및 등화 장치
JP2007030591A (ja) 自動二輪車
TWI377147B (zh)
JP2008198466A (ja) 車両用ヘッドライト装置
EP2106992B1 (en) Motorcycle front portion
CN103963880B (zh) 跨坐型车辆
JP5211020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部灯火器構造
JP6537779B2 (ja) 車両用灯火器
JP2007030809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ランプユニット
TWI523786B (zh) Speed ​​Keda type vehicle
CN105584566B (zh) 速克达型车辆
JP2016005942A (ja) 鞍乗型車両
JP5713849B2 (ja) 車両用灯火器の光軸調整装置
CN107878618A (zh) 跨乘型车辆
TWI570009B (zh) Straddle type vehicle
JP2020100257A (ja) 鞍乗型車両
TWI432355B (zh) locomotive
TWI580602B (zh) Speed ​​Keda vehicles
TWI584988B (zh) Speed ​​Keda vehicles
JP2009149175A (ja) 自動2輪車のフロントカウル構造
JP6827525B2 (ja) 鞍乗型車両の灯火装置
JP451073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照灯装置
TWI557009B (zh) Straddle type vehicle
CN105818907A (zh) 跨乘型车辆
TWI511899B (zh) Straddle type veh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