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6384B - 水轉印膜用消光活性劑、水轉印方法及水轉印品 - Google Patents

水轉印膜用消光活性劑、水轉印方法及水轉印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6384B
TWI516384B TW100105636A TW100105636A TWI516384B TW I516384 B TWI516384 B TW I516384B TW 100105636 A TW100105636 A TW 100105636A TW 100105636 A TW100105636 A TW 100105636A TW I516384 B TWI516384 B TW I51638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gent
matting
beads
resin
active ag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5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41715A (en
Inventor
池田亘
富來秋子
Original Assignee
塔壹卡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塔壹卡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塔壹卡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141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417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63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638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1/00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 B44C1/16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 B44C1/165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for decalcomanias; sheet material therefor
    • B44C1/175Transfer using solv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802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Landscapes

  • Decoration By Transfer Pictur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Description

水轉印膜用消光活性劑、水轉印方法及水轉印品
本發明關於一種水壓轉印膜用消光活性劑,更詳細敘述的話,關於一種水壓轉印膜用活性劑之改良,其係為了對於應加以裝飾的物品之表面,再現(回復)應水壓轉印的水壓轉印膜上之乾燥印刷圖型之附著性,而在水壓轉印前,塗佈於印刷圖型上,可對印刷圖型的水壓轉印後之裝飾層賦予消光效果。
為了裝飾具有複雜的三次元表面之物品的表面,使用一種使在水溶性薄膜上具有非水溶性印刷圖型的水壓轉印膜漂浮在轉印槽內的水面上,以水來濕潤此水壓轉印膜的水溶性薄膜後,一邊使物品(被轉印物)與此水壓轉印膜的印刷圖型接觸,一邊壓入轉印槽內的水中,此時利用對物品的表面所產生的水壓,將水壓轉印膜的印刷圖型轉印到物品的表面,而形成裝飾層之水壓轉印方法。
為了對此裝飾層賦予消光效果,使用如樹脂珠或微粒子矽石之消光劑,此消光劑通常添加於頂塗層中,該頂塗層係形成在物品上所轉印得到之裝飾層上(專利文獻1)。
另一方面,本申請人先前提出在裝飾層上不施予頂塗層,一邊對裝飾層本身賦予耐磨耗性、耐溶劑性等,一邊將裝飾層水壓轉印之發明(參照專利文獻2至6)。於此等方法中,為了在水壓轉印膜之乾燥的印刷圖型上再現附著性,若將含有如光聚合性單體之非溶劑型的活性化成分之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塗佈於印刷圖型上,則藉由此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的活性化成分而再現印刷圖型的附著性,而且於此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滲透印刷圖型的全體之狀態下,將印刷圖型水壓轉印至被轉印物上,故若藉由紫外線照射使此印刷圖型中的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硬化,則在印刷圖型所形成的裝飾層,恰似成為賦有紫外線硬化性的狀態,對此裝飾層本身賦予耐溶劑性、耐磨耗性等化學、機械之表面保護機能。於此水壓轉印方法中,當藉由消光劑的添加而賦予消光效果時,消光劑係添加在由將水壓轉印膜活性化用的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所成的活性劑中(專利文獻3至6)。
(消光劑的消光展現機構之1)
消光劑的消光作用,係藉由裝飾層上所形成的頂塗層之表面附近所存在的消光劑,使頂塗層的表面成為微細凹凸,故藉由該微細凹凸將光散射而展現。因此,如圖5所示,當使消光劑分散於頂塗層TC中時,由於頂塗層TC係水壓轉印所裝飾的物品之部分之最表層,故藉由消光劑的消光作用,在頂塗層的表面可比較容易地展現。再者,於圖5中,符號10表示物品,44表示裝飾層。
(消光劑的消光展現機構之2)
另一方面,如專利文獻2至6中所揭示的於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的活性劑中添加消光劑,使分散於裝飾層內之方法,若活性劑滲透印刷圖型內,在水壓轉印後於裝飾層內活性劑進行紫外線硬化,則可對裝飾層本身賦予表面保護機能,故不需要頂塗層,操作步驟係單純化,但消光劑MA(參照圖6)係在轉印前偏在於轉印薄膜的活性劑塗佈表面(轉印面側)附近,另一方面,活性劑的液體成分係滲透印刷圖型的油墨層,因此如圖6中所示,消光劑MA係在轉印後變成存在於物品10的基材與裝飾層44之間,消光劑導致裝飾層44的微細凹凸之形成程度變小(與圖5對比者),若消光劑的添加條件相同,則與使消光劑分散於頂塗層中的方法相比,使用沒有頂塗層而添加有消光劑的紫外線硬化型樹脂活性劑之方法,係消光效果不得不變低。為了避免此,若添加大量的消光劑,則活性劑的黏度變高,而難以將活性劑塗佈於水壓轉印膜上,伴隨其,由於活性劑變難以滲透水壓轉印膜的印刷圖型,故活性化機能或表面保護機能降低,或即使賦予某一程度的活性化機能或表面保護機能,也有物品10的基材與裝飾層44之密接性降低之缺點。又,如專利文獻6中揭示,於藉由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的活性劑在裝飾層的表面上形成凹凸以賦予指觸感之發明中,若活性劑中的消光劑變多,則表面凹凸變難以生成,有無法得到所要的指觸感之問題。如此地,僅將在頂塗層中添加消光劑以使展現消光圖型設計的習知来技術轉用,係無法得到邊維持轉印物品的品質邊得到充分的消光效果。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特開2005-125776號公報
[專利文獻2] WO2004/108434號公報
[專利文獻3] 特開2005-14604號公報
[專利文獻4] WO2005-77676號公報
[專利文獻5] WO2007-023577號公報
[專利文獻6] 特開2009-101657號公報
本發明所應解決的第1問題在於提供一種水壓轉印膜用消光活性劑,其係在使用加有消光劑的紫外線硬化型之活性劑而藉由水壓轉印所得之裝飾層中,即使添加少量的消光劑,也能賦予最大的消光效果。
本發明所應解決的第2問題在於提供一種水壓轉印方法,其係在使用加有消光劑的紫外線硬化型之活性劑而藉由水壓轉印所得之裝飾層中,即使添加少量的消光劑,也能賦予最大的消光效果。
本發明所應解決的第3問題在於提供一種水壓轉印品,其係在使用加有消光劑的紫外線硬化型之活性劑而藉由水壓轉印所得之裝飾層中,即使添加少量的消光劑,也能賦予最大的消光效果。
本發明者們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專心致力檢討,結果得知使用由樹脂珠(樹脂製的微粒子)所成的消光劑時,藉由複數之樹脂珠以塊狀集合形成的珠群(以下稱為珠燈)之形態,將消光劑排列於裝飾層與被轉印物之間,而可不增加樹脂珠的添加量,使消光效果提高,本發明係以如此的知識為基礎而完成者。
本發明的第1問題之解決手段係在於提供一種水壓轉印膜用消光活性劑,其係於將在水溶性薄膜上具有乾燥的印刷圖型之水壓轉印膜的前述印刷圖型水壓轉印至物品的表面之際,由塗佈於前述水壓轉印膜的前述印刷圖型上之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所成,前述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含有至少具有光聚合性單體的光聚合性成分與光聚合引發劑,於藉由前述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中的非溶劑活性化成分來再現前述印刷圖型的附著性之同時,用於使前述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滲透至前述印刷圖型的全體而混合存在者,於前述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中加有消光劑的水壓轉印膜用活性劑,其特徵為:前述消光劑含有樹脂珠,而且於前述活性劑中,除了前述消光劑,還添加有作用於前述消光劑的樹脂珠而使每若干個前述樹脂珠以塊狀集合的樹脂珠集合劑,前述消光劑的樹脂珠對前述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的配合重量比(樹脂珠的配合重量比)為0.01~0.3,而且前述樹脂珠集合劑對前述樹脂珠的配合重量比,係按照前述樹脂珠的配合重量比,以0.05~1.5的範圍進行調整。
本發明的第2問題之解決手段係在於提供一種水壓轉印方法,其係於將在水溶性薄膜上具有乾燥的印刷圖型之水壓轉印膜的前述印刷圖型水壓轉印至物品的表面之際,塗佈由塗佈在前述水壓轉印膜的前述印刷圖型上的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與消光劑所構成的活性劑,藉由前述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中的非溶劑活性化成分來回復前述轉印薄膜的印刷圖型之附著性,同時使前述活性劑全體滲透前述印刷圖型的全厚度,然後將前述轉印薄膜的印刷圖型水壓轉印至物品的表面,前述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含有至少具有光聚合性單體的光聚合性成分與光聚合引發劑,前述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在水壓轉印後,藉由紫外線照射而使硬化的水壓轉印方法,其特徵為:前述消光劑含有樹脂珠(複數),而且於前述活性劑中,除了前述消光劑,還添加有作用於前述消光劑的樹脂珠而使每若干個前述樹脂珠以塊狀集合的樹脂珠集合劑,前述消光劑的樹脂珠對前述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的配合重量比(樹脂珠的配合重量比)為0.01~0.3,而且前述樹脂珠集合劑對前述樹脂珠的配合重量比,係按照前述樹脂珠的配合重量比,以0.05~1.5的範圍進行調整。
本發明的第3問題之解決手段係在於提供一種水壓轉印品,其特徵為藉由第2問題之解決手段的方法所形成,具有光澤度根據日本工業規格Z8741-1997「方法3-60度鏡面光澤」測定為未達55之裝飾層。
於本發明的第1及第2問題之解決手段中,較佳為前述樹脂珠係PE(聚乙烯)珠、胺基甲酸乙酯珠、聚矽氧珠中的任一個或任二個以上之組合,而且其粒徑為5~20μm。
又,於本發明的第1及第2問題之解決手段中,前述樹脂珠集合劑較佳為搖變劑,尤其微粒子矽石。再者,所謂的前述搖變劑,就是指作為本發明的活性劑之構成成分,具有使活性劑的流變行為展現搖變性的作用之添加劑。
此微粒子矽石較佳為疏水性矽石,而且其粒徑較佳為0.005~10μm,特佳為此疏水性矽石係經矽烷系或矽氮烷系的表面處理。
本說明書中,所謂的「樹脂珠集合劑」,就是意味在活性劑中,作為於消光劑的樹脂珠,由複數的樹脂珠以塊狀集合而形成多數的珠燈(珠塊),同時在轉印時,具有使此等珠燈容易排列在裝飾層與被轉印物之間的機能之成分,此「樹脂珠集合劑」係與消光劑的樹脂珠共同作用,與樹脂珠單體相比,係有助於消光效果的提高者,其詳細係如後述。
依照本發明,藉由併用消光劑的樹脂珠與如微粒子矽石的樹脂珠集合劑,此樹脂珠集合劑係對活性劑賦予搖變性,藉由此搖變性,由於樹脂珠係以塊狀集合而形成多數的珠燈,在裝飾層的表面形成大的微細凹凸,因此,即使樹脂珠的添加量少,也可對裝飾層賦予大的消光效果,而且活性劑的塗佈滲透係提高,可維持裝飾層的良好膜性(表面保護機能、密接性)。
又,由於裝飾層內的消光劑之分散性提高,故不僅對黑色油墨,而且對藍、紅、黃色亦賦予良好的消光效果,可實現獨創的消光圖型設計。
實施發明的形態
參照圖面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圖1係示意地顯示本發明所適用的一般水壓轉印方法,此水壓轉印方法係將由施有印刷圖型40的水溶性薄膜(載體薄膜)30所成的轉印薄膜20,以印刷圖型40成為上面的方式,供應至轉印槽內的水50上而使漂浮,將應水壓轉印的物品10,隔著此轉印薄膜20,壓入水50中而進行水壓轉印之方法。
水溶性薄膜30係以吸收水而濕潤、軟化的例如以聚乙烯醇為主成分的水溶性材料所成。此水溶性薄膜30係在水壓轉印時,接觸轉印槽內的水50而軟化,圍繞附著於應裝飾的物品,而可進行水壓轉印。印刷圖型40係在一般的水壓轉印時,藉由於凹版印刷等預先施予到水溶性薄膜30之上,由於以捲筒等的狀態保管轉印薄膜,故在水壓轉印前,成為完全喪失附著性的乾燥固化之狀態。再者,此印刷圖型40除了嚴密的意義之花紋,亦包含無花樣(無花紋)的印刷層。
本發明所適用的水壓轉印方法係如圖2所示,於物品10上水壓轉印之前(參照圖2A),在轉印薄膜20的印刷圖型40上塗佈含有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62的活性劑60(參照圖2B),藉由此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中的非溶劑活性化成分而再現印刷圖型40的附著性,同時使活性劑60滲透、吸收於印刷圖型40全體(全面積、全厚度),而使活性劑60(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62)混合存在於印刷圖型40的進行方法(參照圖2C)。如此地,印刷圖型40的油墨組成物與此印刷圖型40上所塗佈的滲透於印刷圖型40之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62係混合,而形成兩者一體化的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混合存在之印刷圖型46(參照圖2D)。
如此地,藉由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62再現附著性,將具有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62混合存在於印刷圖型40的全體(全表面及全厚度)而形成的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混合存在之印刷圖型46的轉印薄膜20水壓轉印至物品10後(參照圖2E),若對此物品10照射紫外線70(圖2F),則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混合存在之印刷圖型46中的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係與印刷圖型渾然一體化而硬化,故此恰好與對印刷圖型40本身賦予紫外線硬化性者成為同等。因此,藉由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混合存在之印刷圖型46的轉印所形成之裝飾層44(參照圖3),係藉由分散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而進行紫外線硬化,使其本身變成具有表面保護機能。
圖2F的紫外線70之照射,較佳為在對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混合存在之印刷圖型46所轉印的物品10捲繞水壓轉印膜20的水溶性薄膜30之間進行,因此,紫外線照射步驟雖然未圖示,但較佳為於物品尚在水中,或由水中取出物品之後,在進行去除水溶性薄膜用的水洗作業之前進行。再者,紫外線70係可使用含有高壓水銀燈、金屬鹵化物燈等的光源與照射器(燈罩)之眾所周知的紫外線硬化裝置進行照射。
其後,如圖2G所示,藉由噴淋72等,將物品10水洗以去除水溶性薄膜(膨潤溶解薄膜層),水溶性薄膜係覆蓋於物品10上所形成的裝飾層44之上面,再者如圖2(H)所示,藉由熱風74將表面乾燥,完成對物品10的表面已水壓轉印裝飾層44的加飾物品12(參照圖3)。
本發明亦可適用於如專利文獻6中所揭示,在裝飾層上形成微細凸部,而形成指觸感圖型設計(以下亦稱為凹凸圖型設計)之水壓轉印方法。若敘述此方法的概略步驟,則如圖8(A)及圖9(A)所示,印刷圖型40係由具有油墨層40I的第1區域41A與不具有油墨層或具有比第1區域41A還薄的油墨層之第2區域41B所構成,第2區域41B內係具有集合活性劑的剩餘部分之必要空間,而且在印刷圖型40上,準備不具有全外表面花紋固定層的轉印薄膜20,如圖8(B)及圖9(B),若將活性劑60塗佈於轉印薄膜20,則此活性劑60係一邊滲透印刷圖型40的第1區域40A之油墨層40I,一邊將此油墨層40I活性化,而復原與油墨層的印刷時之狀態相同的附著性,一邊使印刷圖型40的水壓轉印成為可能,同時在物品10的表面水壓轉印轉印薄膜20的印刷圖型40而形成的裝飾層(加飾層)之相鄰第1區域(油墨印刷部分)41A之間的第2區域(中間空間)41B,邊以凸狀集合用於活性印刷圖型40的活性劑60之剩餘部分60R邊使轉移,而在該中間空間41B形成比油墨印刷部分41A還高的凸部60BP,以賦予立體的凹凸觸感。此凸部60BP係考慮如圖8(C)~(E)所示,以轉印薄膜20上所塗佈的活性劑之剩餘部分60R流入印刷圖型40的油墨印刷部分41A之間的方式,在轉印時一邊使該剩餘部分60R集合於油墨印刷部分41A之間,一邊使轉移至物品的表面之形態,或如圖9(C)~(E)所示,藉由印刷圖型40的第1區域41A之油墨層40I的彈開作用與活性劑60的集合力,使活性劑的剩餘部分60R以凸狀集合於第2區域41B後,在轉印時使第2區域41B的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以凹凸反轉至物品的表面之形態60BP,或此等形態兩者相輔而進行。
本發明的活性劑60之主成分的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係可藉由紫外線的化學作用而在比較短的時間進行硬化之樹脂,如專利文獻2~6中記載,視用途而定,可採取紫外線硬化型塗料、紫外線硬化型油墨、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等之形態,基本上此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係在紫外線照射進行硬化之前為液體狀態者,含有光聚合性成分與光聚合引發劑當作必要成分,光聚合性成分係以光聚合性單體為必要成分,可含有光聚合性寡聚物當作第二成分。如此地,此光聚合性寡聚物係非必要成分,但以紫外線硬化後的膜強度或密接性提高為目的,較佳為與光聚合性單體一起被含有。又,本發明的活性劑之特徵為在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中添加以後詳述的消光劑等而形成。再者,此活性劑當然必須具有指定的黏度與油墨溶解度。
本發明的水壓轉印膜用活性劑(消光活性劑)係由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樹脂珠的消光劑、與作用於此消光劑而提高消光效果的樹脂珠集合劑所構成,其中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含有光聚合性成分與光聚合引發劑,光聚合性成分至少含有(2)光聚合性單體當作必要成分,更可在其中含有(1)光聚合性寡聚物,若揭露此等(1)~(3)的成分之配分比例,則以(1)~(3)的成分合計為100重量%時,可含有下述的配合比例。
(配合比例)
(1)光聚合性寡聚物 0~65重量%
(2)光聚合性單體 30~95重量%
(3)光聚合引發劑 5~10重量%
再者,此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亦可含有下述(4)~(6)的添加物,此等添加物的量之配合比例係相對於(1)~(3)的合計(100重量%)而言的比例。因此,含有添加物的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全體之重量%係變成超過100重量%。
(4)非反應性樹脂 2~12重量%
(5)耐光性賦予劑
UV-A 0.5~8重量%
HALS 1.5~3.5重量%
(6)均平劑 0.01~0.5重量%
光聚合性寡聚物係藉由光化學作用而可進一步硬化的聚合物,稱為光聚合性不飽和聚合物,或稱為基礎樹脂或光聚合性預聚物,可單獨或任意組合使用丙烯酸系寡聚物、聚酯系寡聚物、環氧丙烯酸酯系寡聚物、胺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系寡聚物等的任一者,有助於賦予裝飾層的機械物性或化學特性。
光聚合性單體係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中的非溶劑活性化成分,一邊達成將光聚合性寡聚物稀釋的任務,一邊具有溶解已乾燥固化的印刷圖型(油墨)之溶解性,對印刷圖型賦予附著性,同時在紫外線硬化時光聚合性單體本身進行硬化反應,有助於對裝飾層本身賦予硬化性。作為此光聚合性單體,較佳為2官能單體,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丙烯酸環己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等係合適,若考慮對油墨的滲透性與溶解力、更合適的SP值,則較佳為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再者,可組合使用2官能單體與4官能單體等的多官能單體。
光聚合引發劑係為了引發光聚合性寡聚物及光聚合性單體的光聚合反應者,於本發明的活性劑中,為了溶解、滲透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已乾燥固化的油墨,光聚合引發劑較佳為含有表面硬化型光聚合引發劑與內部硬化型光聚合引發劑之兩者。作為表面硬化型光聚合引發劑,例如可使用羥基酮系,而且作為內部硬化型光聚合引發劑,例如可使用醯基膦氧化物系。
上述(4)~(6)的添加物中,非反應性樹脂可為丙烯酸聚合物等,此非反應性樹脂係具有使水壓轉印所形成的裝飾層之機械特性或化學特性等物性、與被轉印物和裝飾層的密接性並存之作用。又,耐光性賦予劑可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以下稱為UV-A)或受阻胺系光安定劑(以下稱為HALS),於特定範圍的配合比例中,可一邊維持密接性,一邊提高耐光性,另外均平劑係不損害裝飾層的密接性,而可調整塗佈劑的流動性。
本發明所用的活性劑60係與專利文獻5揭示者同樣地,要求具有較佳的黏度範圍與SP值之範圍,具體地要求具有10~500CPS(25℃)的黏度與SP值為7以上的油墨溶解度,其理由係與專利文獻5中所述者相同。即,黏度(25℃)若未達10CPS,則光聚合性單體的比例過多,由於得不到充分的塗膜物性,故即使為渾然一體化而紫外線硬化的裝飾層,在其後的對二甲苯等之溶劑的漏液試驗中,也得不到良好的結果。相反地,若超過500CPS,則光聚合性單體的比例過少,不充分滲透印刷圖型40的乾燥油墨全體,無法再現良好的油墨附著性。又,若油墨溶解度係SP值未滿7,則即使可滲透印刷圖型40的乾燥油墨而復原油墨的附著性,也在水壓轉印後,印刷圖型40即裝飾層44係難以附著於物品10的表面。再者,本發明的活性劑之SP值的較佳範圍較佳為比如專利文獻5揭示的以往活性劑的SP值之下限值的「10」還低的「7」,此雖然係在發明本發明的活性劑之過程中找到,但取決於印刷圖型的油墨組成物與活性劑之相容性等,即使為7~未滿10的範圍之SP值,也可得到實用上沒有問題的程度之油墨溶解性。
又,若光聚合性單體具有3~30CPS(25℃)的黏度與SP值為7以上的油墨溶解度,則變容易調合具有10~500CPS(25℃)的黏度與SP值為7以上油墨溶解度之紫外線硬化製樹脂組成物。
再者,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本身的溶解度具有SP值為7以上者,由於變成接近印刷圖型40的油墨組成物之溶解度,故可呈現充分的油墨溶解力。
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的黏度之「CPS」,就是如專利文獻4所述之厘泊的簡稱,本說明書的數值係使用株式會社東京計器公司製的B型黏度計(形式BM)所計測的結果。
又,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的油墨溶解度之「SP值」同樣地係如專利文獻4所述,為溶解性參數(Solubility parameter)的簡稱,根據蘇(K.W. SUE)與克拉克(D.H. CLARKE)所發表的濁度滴定法者,此濁度滴定法係記載於「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A-1,Vol.5,1671-1681(1967)中。
本發明的活性劑60之特徵為除了上述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還以指定的配合比例添加消光劑的樹脂珠、作用於此樹脂珠而使消光效果提高的樹脂珠集合劑。消光劑的樹脂珠對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的配合量,以前述消光劑的樹脂珠對前述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的重量比表示,此重量比為0.01~0.3,而且前述樹脂珠集合劑的配合量,以樹脂珠集合劑對樹脂珠的重量比表示,此重量比係按照樹脂珠的配合量,以0.05~1.5的範圍進行調整。若以如此的範圍配合消光劑與樹脂珠集合劑,則如以後所詳述,得到所欲的消光效果,同時得到塗佈性或硬化後的膜密接性亦優異的裝飾層,而且當採用於凹凸圖型設計形成工法時,可一邊形成有效的表面凹凸,一邊賦予所欲的消光效果。相反地,若在此範圍以外,則難以得到所欲的消光效果,而且容易發生塗佈性或硬化後的膜密接性降低等之不良狀況,另外由於變難以凹凸圖型設計形成工法來形成有效的表面凹凸而不宜。
關於消光劑或樹脂珠集合劑的配合量之範圍,若更詳述,則如以下。
(1)消光劑的樹脂珠之配合量若以上述重量比表示未達0.01,則得不到所欲的消光效果,而若超過0.3,則即使得到消光效果,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的流動性也降低,塗佈性或硬化後的膜密接性變差,於凹凸圖型設計形成工法中,變難以形成有效的表面凹凸。
(2)樹脂珠與樹脂珠集合劑之重量比,係為了良好地得到消光效果與裝飾層的形成及性能相關的諸特性(代表地為塗佈性或硬化後的膜密接性等)之兩者,為了在使本發明適用於凹凸圖型設計形成工法時,容易形成有效的表面凹凸,而必要的條件。按照消光效果與上述諸特性的程度或彼等之間的平衡,於樹脂珠與樹脂珠集合劑之重量比的範圍內調整。樹脂珠與樹脂珠集合劑的重量比之下限值,係相對於樹脂珠對上述前述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的配合比例之上限值而言,相當於樹脂珠集合劑之必要最少量的值。另一方面,樹脂珠與樹脂珠集合劑的重量比之上限值,係相對於樹脂珠對上述前述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的配合比例之下限值而言,相當於必要最大量的值。
(3)樹脂珠集合劑若配合量少,則使樹脂珠集合的作用變小,另一方面,該配合量若變多,則由於使活性劑的黏度上升之作用,故對應於樹脂珠的配合量,樹脂珠集合劑的配合量之調整係如以下進行。
(a)當樹脂珠的配合量少(下限側)時,以增大樹脂珠集合劑對樹脂珠的配合之重量比(成為上限側)的方式進行調整,使少的樹脂珠集合而容易形成珠燈,可達成消光效果的展現與其恰當的程度。
(b)當樹脂珠的配合量多(上限側)時,由於樹脂珠容易集合,而且活性劑的黏度變高,故以減小樹脂珠集合劑對樹脂珠的配合之重量比(成為下限側)的方式進行調整,提高活性劑的流動性,因此確保活性劑的塗佈性,可一邊確保其膜密接性及凹凸圖型設計形成,一邊得到良好的消光效果。
(c)若揭露如此的調整之較佳一例,則當樹脂珠對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的重量比為0.15以上時,樹脂珠集合劑對樹脂珠的重量比係未滿0.7。
(d)為了以良好的平衡容易調整消光效果與塗佈性、對凹凸圖型設計的適用性等諸特性,較佳為使前述樹脂珠對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的重量比成為0.015~0.25,使樹脂珠集合劑對樹脂珠的配合重量比成為0.1~1.2,更佳為使樹脂珠對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的重量比成為0.02~0.2,使樹脂珠集合劑對樹脂珠的配合重量比成為0.15~1.0的範圍而調整(後述的實施例20、21與其它實施例的對比)。
(4)如由上述可理解,樹脂珠集合劑對樹脂珠的配合重量比若在0.05~1.5的範圍以外,則即使樹脂珠的配合量成為上述的較佳範圍,也得不到本發明的效果。因此,為了得到本發明的效果,消光劑的樹脂珠之配合量的較佳範圍,而且按照樹脂珠的配合重量比,將樹脂珠集合劑對樹脂珠的配合重量比設置在較佳的範圍內係重要。再者,以樹脂珠的配合重量比為基準的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之重量,當含有後述的溶劑時,可成為減少溶劑的重量者。其理由係因為在活性劑成分中,有助於消光效果者係在活性劑的硬化後作為硬化物渾然一體化而含於印刷層中之成分,如溶劑之在水壓轉印步驟揮發消失的成分,係無助於消光效果。
本發明的活性劑60之黏度係隨著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的黏度,與消光劑及脂珠集合劑對活性劑全體之配合量而變化,從活性劑的塗佈性之觀點來看,較佳為以成為1000CPS以下(25℃)的方式,決定消光劑與樹脂珠集合劑的配合量。活性劑60的黏度若超過1000CPS,則活性劑60(更具體為紫外線硬化樹脂成分)不充分滲透印刷圖型40的乾燥油墨全體,無法再現良好的油墨附著性。再者,活性劑的黏度係使用株式會社東京計器公司製的B型黏度計(形式BM)計測。
具有消光劑之機能的樹脂珠係樹脂製的微粒子,例如可組合使用如PE(聚乙烯)珠、胺基甲酸乙酯珠、聚矽氧珠等之具有消光機能的眾所周知者中的任一個或二個以上。又,此等樹脂珠的較佳粒徑(以下稱為珠徑)為5~20μm,可使用單一的珠徑者,也可混用不同珠徑者。使用不同珠徑的樹脂珠之理由為若集合不同珠徑的樹脂珠來形成珠燈,則在含有許多大徑的樹脂珠而形成的大珠燈之間隙中埋藏含有小徑的樹脂珠之珠燈,可消除消光材中的間隙之發生。若如此,則與在相鄰的珠燈之間有間隙的情況相比,由於可增進珠燈所致的消光效果而較佳。樹脂珠的珠徑若未達5μm,則活性劑的黏度增加,在滿足塗佈性的添加量範圍內,會難以得到充分的消光效果,另一方面,樹脂珠的珠徑若超過20μm,雖然消光效果變高,但由於圖型設計面係成為粗糙的皸裂狀態,消光劑的分布變成疏密,會發生消光不均等的不良狀況而不宜。再者,樹脂珠的形狀只要是能發揮消光效果的形狀,則沒有特別的限定,但從活性劑的塗佈性之觀點來看,特佳為球形(包含接近球形的多面體)。
又,樹脂珠集合劑係防止活性劑中的消光劑之樹脂珠的沈降,同時如前述,藉由對活性劑賦予搖變性,將複數的樹脂珠集合,以形成複數的珠燈群,而提高消光劑的消光效果。作為如此的樹脂珠集合劑,可使用賦予搖變性的成分,例如有機系的增黏劑或無機系的微粒子矽石等,但從對活性劑的增黏賦予作用高,且對活性劑所要求的物性或儲存安定性之不良影響極小來看,特佳為微粒子矽石。
作為此微粒子矽石,可使用親水性、疏水性中的任一者或兩者之各種眾所周知者,親水性矽石由於具有與水分的親和性,故活性劑會吸水而在紫外線硬化品的物性產生不良狀況,故在有避免、減低此不良狀況的必要性時,較宜使用疏水性矽石。於此疏水性矽石中,有乾式合成的形態與濕式合成的形態,任一者皆可使用,但特佳為活性劑中的分散性或分散構造(後述的網絡形成狀態)所造成的與消光劑之相乘效果優異的乾式合成之微粒子矽石。又,微粒子矽石的一次粒徑(凝聚成鏈狀之前的一次粒子之粒徑),係比樹脂珠的粒徑還小,微粒子矽石的一次粒徑愈小則對活性劑賦予搖變性的作用愈大,故消光效果變大。再者,由於微粒子矽石的一次粒徑愈小,則對活性劑的均勻分散變困難,容易發生塗佈性或或硬化後的圖型設計性之降低等的現象,故考慮消光效果與塗佈性、圖型設計性的平衡,較佳為選擇微粒子矽石的一次粒徑。具體的微粒子矽石之較佳一次粒徑為0.005~10μm,更佳為0.007~1μm,尤更佳為0.010~0.1μm。微粒子矽石的粒徑若未達0.005μm,雖然得到消光效果,但由於塗佈性降低或圖型設計面會成為不光滑的加工而不宜,微粒子矽石的粒徑若超過10μm,由於對活性劑賦予搖變性的作用小,故樹脂珠亦難以集合,消光效果會顯著降低而不宜。作為較好的乾式合成之微粒子矽石,有日本AEROSIL公司的AEROSIL(註冊商標)或TOKUYAMA公司的REOLOSIL(註冊商標)、CABOT公司的CAB-O-SIL(註冊商標)所代表的燻矽石。又,作為濕式合成的矽石,有日本矽石工業公司的NIPSIL(註冊商標)、富士西里西亞公司的Sylisia(註冊商標)、TOKUYAMA公司的TOKUSIL(註冊商標)等。再者,微粒子矽石的一次粒徑之數值係在SEM或TEM(透射型電子顯微鏡)可辨認一次粒子的倍率之影像中,測定任意選擇的1000個微粒子矽石之一次粒子影像之各自輪廓的最長徑,相加平均而得之數值。
微粒子矽石的疏水性處理係可藉由眾所周知的處理方法進行,但較佳為矽烷系或矽氮烷系的處理。作為矽烷系的處理,較佳為二甲基二氯矽烷系、三甲基氯矽烷系等的氯矽烷類、辛基矽烷系等的烷基矽烷化劑之處理,作為矽氮烷系處理,較佳為六甲基二矽氮烷等之處理,從消光劑的配向效果,與硬化前的塗佈性和硬化後的消光效果之平衡的觀點來看,特佳為二甲基二氯矽烷系之處理。
在加於活性劑的消光劑之樹脂珠中,以指定的比例配合有作為樹脂珠集合劑的微粒子矽石之實施形態,係如圖4所示,微粒子矽石FS係在活性劑中,以樹脂珠RB為核心,在其周圍以鏈狀連繋而形成線狀或網目狀的構造(稱為網絡構造)。由於藉由此網絡構造而對活性劑賦予搖變性,故若在塗佈前攪拌活性劑而使剪切力作用於活性劑,則微粒子矽石FS的網絡構造係被切斷,樹脂珠變容易均勻分散(參照圖4A),另一方面,於剪切力沒有作用的塗佈後,剪切力所分開的微粒子矽石FS之網絡構造係再度形成,同時均勻分散的樹脂珠RB係經由微粒子矽石FS的網絡構造而集合形成粒子群(參照圖4B、圖4C),此粒子群係如大粒徑的樹脂珠發揮作用,結果即使樹脂珠RB的添加量少,也如圖7所示,可對裝飾層44賦予大的消光效果,而且可提高活性劑的塗佈性或對印刷圖型的油墨之滲透性,可維持裝飾層44的良好膜性(表面保護機能、密接性)。
作為樹脂珠集合劑的其它例之增黏劑,可使用所周知的脂肪酸醯胺系或聚烯烴系等者。作為在消光劑的樹脂珠中配合作為樹脂珠集合劑的此等增黏劑之實施形態,係與微粒子矽石的情況同樣,由於藉由此增黏劑而對活性劑賦予搖變性,故在塗佈前攪拌活性劑時,樹脂珠變容易均勻分散,另一方面於塗佈後,因為經由網絡構造再度集合形成粒子群,成為大的粒徑者,故即使樹脂珠RB的添加量少,也可對裝飾層44賦予大的消光效果,而且可提高活性劑的塗佈性或對印刷圖型的油墨之滲透性,可維持裝飾層44的良好膜性(表面保護機能、密接性)。
若提高裝飾層44內的消光劑之分散性,則不僅對於黑色油墨,而且對於藍、紅、黃色的油墨亦賦予良好的消光效果,可實現獨創的消光圖型設計。
如專利文獻6所揭示,於藉由微細凸部賦予指觸感的圖型設計(凹凸圖型設計)之水壓轉印方法中,雖然習知技術的消光劑所致的消光效果與指觸感的圖型設計之效果相反,但若使用本發明的消光活性劑於如此的水壓轉印方法(相當於圖8及圖9所示的方法),則即使不增加消光劑的添加量,也得到良好的消光效果,故可同時達成消光效果與指觸感的圖型設計之效果,因此對於賦予如此指觸的圖型設計之圖8及圖9中所示的水壓轉印方法,本發明的消光活性劑特別有效。
本發明的消光活性劑亦可含有使黏度調整劑及添加物的非反應性樹脂分散用之溶劑。應理解的是,此消光活性劑中所含有的「溶劑」係可使用不妨礙活性劑的主成分之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的光聚合性單體所致的印刷圖型之活性化的特性(溶解力)與添加量。溶劑系活性劑與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的非溶劑性活性化成分之根本上的差異,係在前者的活性劑中,因為塗佈後溶劑成分揮發,藉由油墨的附著性之再現而可塑狀態經時地變化,在後者的活性劑(本發明所用的活性劑成分)中,因為藉由不揮發的光聚合單體成分來再現油墨的附著性,油墨的過稀狀態沒有變化。本發明的活性劑只要該光聚合單體的配合量為特定的範圍,則即使在滿足上述的條件的範圍內溶劑共存,也不損害油墨的過稀狀態。如此以使非反應性樹脂分散為目的之溶劑的較佳添加量,係在紫外線硬化製樹脂組成物中,相對於光聚合性寡聚物與光聚合性單體和光聚合引發劑的合計而言,為5重量%~50重量%。
[實施例]
(實施例1至36及比較例1至13)
以下,一邊比較本發明的具體的實施例1至36與比較例1至13,一邊進行說明。於此等實施例及比較例中,實施例1至13、實施例16至32及實施例34至36以及比較例1至13的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係具有表1中所示的組成,而且實施例14、15及33的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係具有表2的組成。
又,實施例1至36及比較例1至13中的樹脂珠之粒徑、添加量、樹脂珠集合劑之成分、添加量及其它條件(微粒子矽石的表面處理及一次粒徑,對消光劑的重量比)係各自如表3至11中所示。再者,此等實施例(實施例22至25除外)、比較例所使用的各粒徑之樹脂珠係PE(聚乙烯)珠,各粒徑係分別使用住友精化公司製的Flowbeads LE-1080(粒徑6μm)、Flowbeads LE-2080(粒徑11μm)及Flothene UF-80(粒徑20μm)。又,實施例22、23、24中使用聚矽氧樹脂珠,具體地各自使用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聚矽氧複合粉KMP-600(粒徑5μm)、KMP-605(粒徑2μm)、KMP-602(粒徑30μm),實施例25使用胺基甲酸乙酯樹脂珠(大日精化工業公司製Dynamic Beads UCN-8070CM Glia(粒徑7μm))。再者,此等樹脂珠的粒徑係根據JIS Z8825-1的雷射繞射法,用雷射繞射式粒度分布測定裝置(島津製作所SALD-2000J)所測定之平均化值(中位徑:D50)。又,微粒子矽石的一次粒子徑係使用TEM(日立高科技公司製H-8100)計測。
表3至表11中,所使用的微粒子矽石係如表12,而且微粒子矽石的表面處理之處理劑的記載係各自如下。
Silan-a:二甲基二氯矽烷
Silan-b:辛基矽烷
Sllan-c:甲基丙烯醯氧基矽烷
Silazane:六甲基矽氮烷
Siloxane:二甲基矽氧烷
再者,表12中的A~K係疏水性微粒子矽石,L~N係親水性微粒子矽石。尚且,於疏水性矽石之中,I、J、K係未疏水性處理的微粒子矽石經過以下步驟所疏水化處理者。
(a)於100ml的燒瓶內中添加26g微粒子矽石、150g蒸餾水與51g異丙醇。
(b)攪拌所得之水性懸浮液5分鐘,接著於攪拌的懸浮液中邊繼續攪拌3分鐘邊滴下11g二甲基二氯矽烷而添加。
(c)其次,邊繼續攪拌邊將懸浮液加熱而使回流30分鐘。於經冷卻的懸浮液中添加200ml的甲苯。
(d)攪拌所得之2相系,使疏水性矽石移動至甲苯相,水性相係在分液漏斗內與甲苯相分離。
(e)以300ml的蒸餾水洗淨含有疏水性沈降矽石的甲苯相3次。
(f)藉由共沸蒸餾而由所洗淨的甲苯相中去除殘留水,接著蒸餾以便去除甲苯。
(g)在烘箱內以130℃乾燥所回收的疏水性沈降矽石24小時。
又,表3的實施例5、35、36及比較例11至13所用的增黏劑係脂肪酸醯胺系搖變劑(製品名:楠本化成株式會社製DISPARLON 6900-10X)。
此等實施例1至36及比較例1至13的消光活性劑係使用如以下的方法,進行水壓轉印。
(1)凹凸圖型設計性賦予用轉印薄膜
如圖10所示,具有由橢圓形點散佈之印刷圖型部分(第1區域)與點間不具有印刷圖型的部分(第2區域)所構成的印刷圖型,本案申請人的株式會社塔壹卡(TAICA)在水壓轉印技術的許可證中先前以稱為「Starbuck SI」之商品名所貼售者,使用此商品中不具有全外表面花紋固定層或全面油墨層者。再者,若具體地說明「Starbuck SI」的轉印薄膜之圖型,則如圖10所示,以A部(縱)400μm、B部(橫)600μm之排整列間隔互相交錯地排列之橢圓(C部(橫)470μm、D部(縱)590μm)圓狀具有由珍珠顏料系油墨層所成的成之印刷圖型,此橢圓狀的油墨層具有約2μm的厚度,而且水溶性薄膜具有約40μm的厚度。再者,實際販售者係為在此全表面上設有由銀顏料油墨等所構成之全外表面固定層者,但於本發明中,使用設置全外表面固定層前之狀態的轉印薄膜。
(2)光澤賦予用轉印薄膜
於市售的PVA(聚乙烯醇)薄膜(製品名Hi-Selon E-100)上,以乾燥後的膜厚成為3μm的方式,用桿塗機塗佈黃、紅、藍、黑各自的單色圖型,使用所形成的轉印薄膜。再者,形成各單色圖型的油墨係使用以下的THE INCTEC公司製的油墨。
黃油墨:KLCF耐光40黃(改-3)
紅油墨:KLCF耐光15紅(改-3)
藍油墨:KLCF61藍(改-3)
黑油墨:KLCF91墨(改-3)
(3)活性劑的塗佈
活性劑係在(1)(2)的轉印薄膜上用美亞桿塗佈成10μm的厚度。
(4)被轉印體
作為被轉印體的物品,使用10cm×20cm×3mm的ABS樹脂製平板(UMC-ABS株式會社製TM20),於此物品上使用(1)的轉印薄膜時,係以圖9所示的步驟順序進行水壓轉印,使用(2)的轉印薄膜時,係以圖2所示的步驟順序進行。
以下敘述表3至9的評價結果中之各評價項目的評價方法。
(塗佈性)
於將轉印薄膜導入轉印槽內的跟前,藉由美亞桿塗佈方法,將各活性劑以約20μm的厚度塗佈在轉印薄膜的印刷圖型上時,關於(1)的轉印薄膜與(2)的轉印薄膜的各自,將塗佈作業性良好的情況當作「○」,將對至少任一個轉印薄膜的塗佈為困難的情況當作「×」。
(光澤性)
對於使用(2)的轉印薄膜所得之水壓轉印品,使用SUGA試驗機株式會社製光澤計(型式HG-268),依照Z8741-1997「方法3-60度鏡面光澤」,測定光澤值。將光澤值在黃、紅、藍皆未達55,而且相加平均值為20以下者當作「◎」(優良),將超過20~30以下者當作「○」(良),將超過30~未達55者當作「△」(可),將黃、紅、藍中的任一個皆為55以上者當作「×」(不可)。
(凹凸圖型設計性)
對於使用(1)的轉印薄膜所得之水壓轉印品,以雷射顯微鏡(KEYENCE公司製VK8710)測定加飾物品的表面凹凸之高低差,將高低差未達6μm當作「×」(不可),將6~未達10μm的範圍當作「△」(可),將10~未達20μm的範圍當作「○」(良),將20μm以上當作「◎」(優良)。
(密接性)
對於使用(1)及(2)的轉印薄膜所得之各自的水壓轉印品,使用Cellotape(註冊商標)(NICHIBAN製),藉由交叉切割試驗(依據舊JIS K5400-8.5)觀察每試驗片的剝離狀態,各自評價密接性。將任一水壓轉印品皆完全沒有印刷層(表面加飾層)的剝離之情況當作「○」,將至少一方的水壓轉印品之印刷層有剝離的情況當作「×」。
若比較實施例1至36與比較例1至4,則即使為以往消光效果不充分的樹脂珠之添加量(對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的重量比為0.35以下),作為樹脂珠集合劑,藉由以特定的配合比例之範圍添加賦予搖變性的成分之微粒子矽石(實施例1至4及6至34)或增黏劑(實施例5及35至36),光澤值也顯著降低(光澤程度降低),可知一邊保持良好的塗佈性或密接性,一邊明顯提高消光效果。相反地,如表10中的比較例7至10、表11中的比較例12及13之評價所示,可知若在特定的配合比例之範圍以外,則消光作用或塗佈性變差而不宜。又,若過剩地添加樹脂珠集合劑、樹脂珠,則即使與樹脂珠集合劑併用,塗佈性也顯著變差,尤其當樹脂珠集合劑為微粒子矽石時,該傾向係顯著(參照比較例7、8及13)。
再者,雖然在表3至表11中沒有記載,但即使在採用凹凸圖型設計薄膜時,比較佳實施例1至36與比較例1至13(比較例7、8除外)的目視之消光效果,結果也確認實施例1至36係消光效果優於比較例1至13(比較例7、8除外)。
又,於全部的實施例中,即使為與一般墨色油墨相比被視為難以得到消光效果的黃、紅、藍色油墨系,也確認得到高消光效果。特別地,對於光澤性的評價為「◎」與「○」的實施例,黃、紅、藍的光澤值係大致同等,確認得到平衡良好的高消光效果。
即使於使用寡聚物/單體系的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之實施例14、15及33中,也如表5及表8的「評價」,確認得到同樣的效果。
如表3~8中的實施例1至4及6至34的「評價」,可知若以特定的配合比例之範圍添加樹脂珠與樹脂珠集合劑,則即使樹脂珠為聚乙烯或聚矽氧、胺基甲酸乙酯中的任一種材質,也得到同樣的消光效果。
又,於實施例22至24中,若比較樹脂珠的粒徑之影響,可知於粒徑比實施例22還小的實施例23中,塗佈性係比實施例22還低,另一方面,於實施例24中在塗佈性或消光效果沒有問題,雖然在表中6沒有記載,但裝飾層表面發生不光滑,由此等結果可知,樹脂珠的粒徑較佳為5~20μm的範圍。
又,當樹脂珠集合劑為微粒子矽石時,如由實施例6、16及17可知,微粒子矽石的平均粒徑愈大,則搖變性的賦予程度愈小,故消光效果變小(光澤值變大),如實施例17中若平均粒徑超過10μm,可見到塗佈性亦降低的傾向。另外,若比較微粒子矽石對樹脂珠的重量比或樹脂珠徑相同配合的實施例7與10,可知若微粒子矽石的平均粒徑比0.01μm(10nm)還小,則活性劑係增黏而看到塗佈性降低的傾向。由此等結果可知,作為樹脂珠集合劑的微粒子矽石,更佳係平均粒徑為0.005~10μm的範圍。再者,雖然實施例1至4及6至25以及29至34中所用的微粒子矽石皆為疏水性者,但即使為親水性矽石也可同樣地實現消光效果,此係由實施例26至28可知。
如此地,可知本發明的活性劑,即使在容易受到樹脂珠的添加量之影響的凹凸圖型設計,也可良好地適用。又,若比較微粒子矽石的表面處理條件不同的實施例1、3、4之光澤值,可知微粒子矽石係經二甲基二氯矽烷所表面處理者特別消光效果高。
若比較實施例7至11與比較例4,為了以樹脂珠單體得到同等的消光效果,如比較例4,必須使樹脂珠的添加量成為實施例7至11的添加量之至少2倍,但若如此增多樹脂珠的添加量,雖然消光效果提高,但塗佈性變差而沒有實用性。因此,可知如本發明,藉由在消光劑的樹脂珠中併用樹脂珠集合劑,能以比以往還少之量的樹脂珠實現優異的消光效果,故可使塗佈性與消光效果並存。
再者,如比較例5、6、11的評價所示,判斷以微粒子矽石單體或增黏劑單體係得不到消光效果。因此,可知藉由消光劑的樹脂珠與樹脂珠集合劑的微粒子矽石或增黏劑之協同作用,才達成本發明的課題之達成消光效果者。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的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之活性劑,係以指定的配合比例添加消光劑(樹脂珠)與樹脂珠集合劑(例如微粒子矽石),樹脂珠集合劑係將樹脂珠集合而粒子群化,故不妨礙塗佈性,可對裝飾層賦予大的消光效果,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高。
10...物品
20...轉印薄膜
30...水溶性薄膜(載體薄膜)
40...印刷圖型
40I...油墨層
41A...第1區域
41B...第2區域
50...水
60...活性劑
60R...活性劑的剩餘部分
60BP...凸部
62...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
70...紫外線
72...噴淋
74...熱風
圖1係使用本發明的消光活性劑所實施的水壓轉印之示意圖。
圖2係以(A)至(H)示意地顯示使用本發明的消光活性劑,對物品進行水壓轉印的方法之各步驟的圖面。
圖3係具有藉由圖2之方法所得之消光裝飾層的物品之放大截面圖。
圖4係依順序以(A)至(C)顯示在將本發明的消光活性劑塗佈於轉印薄膜時,藉由樹脂珠集合劑而使消光劑變化成複數之塊的過程之模型圖。
圖5係顯示習知技術所致的消光劑之分布狀態的頂塗層之放大橫截面圖。
圖6係顯示習知技術所致的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之活性劑滲透印刷圖型,在轉印後使硬化而得之裝飾層內的消光劑之分布狀態的裝飾層之放大橫截面圖。
圖7係顯示使本發明的活性劑滲透印刷圖型,在轉印後硬化所得之裝飾層內的消光劑之分布狀態的裝飾層之放大橫截面圖。
圖8係依順序以(A)至(F)的步驟示意地顯示形成指觸感的圖型設計之水壓轉印方法之圖。
圖9係依順序以(A)至(G)示意地顯示形成指觸感的圖型設計之另一形態的水壓轉印方法之圖。
圖10係以放大的尺寸同時顯示本發明的實施例與比較例中所用的賦予凹凸圖型設計性用的轉印薄膜之印刷圖型之圖。

Claims (12)

  1. 一種水壓轉印膜用消光活性劑,其係於將在水溶性薄膜上具有乾燥的印刷圖型之水壓轉印膜的前述印刷圖型水壓轉印至物品的表面之際,由塗佈於前述水壓轉印膜的前述印刷圖型上之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所成,前述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含有至少具有光聚合性單體的光聚合性成分與光聚合引發劑,於藉由前述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中的非溶劑活性化成分來再現前述印刷圖型的附著性之同時,用於使前述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滲透至前述印刷圖型的全體而混合存在者,於前述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中加有消光劑的水壓轉印膜用活性劑,其特徵為:前述消光劑含有樹脂珠,而且於前述活性劑中,除了前述消光劑,還添加有作用於前述消光劑的樹脂珠而使前述樹脂珠進行粒子群化的樹脂珠集合劑,前述消光劑的樹脂珠對前述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的配合重量比(樹脂珠的配合重量比)為0.01~0.3,而且前述樹脂珠集合劑對前述樹脂珠的配合重量比,係按照前述樹脂珠的配合重量比,以0.05~1.5的範圍進行調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水壓轉印膜用消光活性劑,其中前述樹脂珠係PE(聚乙烯)珠、胺基甲酸乙酯珠、聚矽氧珠中的任一個或任二個以上之組合,而且其粒徑為5~20μm。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水壓轉印膜用消光活性劑,其中前述樹脂珠集合劑係搖變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水壓轉印膜用消光活性劑,其中前述搖變劑係微粒子矽石。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水壓轉印膜用消光活性劑,其中前述微粒子矽石係疏水性矽石,而且其粒徑為0.005~10μm。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之水壓轉印膜用消光活性劑,其中前述疏水性矽石係經矽烷系或矽氮烷系的表面處理。
  7. 一種水壓轉印方法,其係於將在水溶性薄膜上具有乾燥的印刷圖型之水壓轉印膜的前述印刷圖型水壓轉印至物品的表面之際,塗佈由塗佈在前述水壓轉印膜的前述印刷圖型上的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與消光劑所構成的活性劑,藉由前述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中的非溶劑活性化成分來回復前述轉印薄膜的印刷圖型之附著性,同時使前述活性劑全體滲透前述印刷圖型的全厚度,然後將前述轉印薄膜的印刷圖型水壓轉印至物品的表面,前述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含有至少具有光聚合性單體的光聚合性成分與光聚合引發劑,前述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在水壓轉印後,藉由紫外線照射而使硬化的水壓轉印方法,其特徵為:前述消光劑含有樹脂珠,而且於前述活性劑中,除了前述消光劑,還添加有作用於前述消光劑的樹脂珠而使前述樹脂珠進行粒子群化的樹脂珠集合劑,前述消光劑的樹脂珠對前述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的配合重量比(樹脂珠的配合重量比)為0.01~0.3,而且前述樹脂珠集合劑對前述樹脂珠的配合重量比,係按照前述樹脂珠的配合重量比,以0.05~1.5的範圍進行調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水壓轉印方法,其中前述樹脂珠係PE(聚乙烯)珠、胺基甲酸乙酯珠、聚矽氧珠中的任一個或任二個以上之組合,而且其粒徑為5~20μm。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之水壓轉印方法,其中前述樹脂珠集合劑係搖變劑。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水壓轉印方法,其中前述搖變劑係微粒子矽石。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水壓轉印方法,其中前述微粒子矽石係疏水性矽石,而且其粒徑為0.005~10μm。
  12. 一種水壓轉印品,其特徵為藉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10項中任一項之方法所形成,具有光澤度根據日本工業規格Z8741-1997「方法3-60度鏡面光澤」測定為未達55之裝飾層。
TW100105636A 2010-02-22 2011-02-21 水轉印膜用消光活性劑、水轉印方法及水轉印品 TWI5163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36277 2010-0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41715A TW201141715A (en) 2011-12-01
TWI516384B true TWI516384B (zh) 2016-01-11

Family

ID=44483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5636A TWI516384B (zh) 2010-02-22 2011-02-21 水轉印膜用消光活性劑、水轉印方法及水轉印品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327546B2 (zh)
JP (1) JP4943570B2 (zh)
CN (1) CN102753356B (zh)
HK (1) HK1177719A1 (zh)
TW (1) TWI516384B (zh)
WO (1) WO20111025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15376B2 (en) * 2011-02-23 2014-08-26 Taica Corporation Surface treatment agent for hydraulic transfer, and hydraulic transfer method and hydraulic transfer products using same
CN103492193B (zh) * 2011-04-27 2016-01-06 泰卡株式会社 水压转印方法、水压转印膜用涂布剂及水压转印品
JP5994541B2 (ja) 2012-04-27 2016-09-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水圧転写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加飾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6102158B2 (ja) * 2012-09-28 2017-03-2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水圧転写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加飾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6205786B2 (ja) * 2013-03-28 2017-10-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水圧転写フィルム製造用転写箔、水圧転写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加飾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6205787B2 (ja) * 2013-03-28 2017-10-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水圧転写フィルム製造用転写箔、水圧転写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加飾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US9989919B2 (en) * 2013-07-30 2018-06-05 Daigin Chemical Co., Ltd. Method for forming a hydraulic transfer film, hydraulic transfer film, and patterned article
TWI589459B (zh) * 2014-09-26 2017-07-01 Daigin Chemical Co Ltd Water pressure transfer method for producing relief touch
JP6718156B2 (ja) * 2018-12-12 2020-07-0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水圧転写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加飾成形品
KR102264384B1 (ko) * 2019-06-07 2021-06-14 한국과학기술원 액상 물질 플랫폼을 이용한 박막의 선택적 박리 및 전사 방법
US11397382B2 (en) * 2019-06-07 2022-07-26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thod for selective delamination and transfer of thin film using liquid platform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16886A4 (en) * 2003-02-18 2006-06-14 Konishi Co Ltd CURABLE RESIN,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JP2005014604A (ja) 2003-06-02 2005-01-20 Cubic:Kk 水圧転写方法及び水圧転写品
PL1637349T3 (pl) * 2003-06-02 2013-08-30 Taica Corp Sposób przenoszenia hydraulicznego
JP4020113B2 (ja) 2003-09-30 2007-12-12 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水圧転写用フィルム及び水圧転写体
KR101051289B1 (ko) * 2004-02-18 2011-07-22 가부시키가이샤 타이카 수압전사방법 및 수압 전사품
WO2007023525A1 (ja) * 2005-08-23 2007-03-01 Taica Corporation 水圧転写フィルム用塗布剤、水圧転写方法及び水圧転写品
JP2008201918A (ja) * 2007-02-21 2008-09-04 Fujifilm Corp 液圧転写用インク組成物、液圧転写用インクセット、液圧転写用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液圧転写用フィルム、液圧転写体の製造方法及び液圧転写体
CN101293440A (zh) * 2007-04-28 2008-10-29 台湾加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水压转印膜及水压转印方法
JP5242990B2 (ja) 2007-10-25 2013-07-24 株式会社タイカ 水圧転写方法、水圧転写用転写フィルム及び水圧転写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321862A1 (en) 2012-12-20
CN102753356B (zh) 2014-12-10
WO2011102509A1 (ja) 2011-08-25
CN102753356A (zh) 2012-10-24
TW201141715A (en) 2011-12-01
JP4943570B2 (ja) 2012-05-30
JPWO2011102509A1 (ja) 2013-06-17
US9327546B2 (en) 2016-05-03
HK1177719A1 (zh) 2013-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6384B (zh) 水轉印膜用消光活性劑、水轉印方法及水轉印品
JP6064555B2 (ja) 紫外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用組成物および記録物
JP5821269B2 (ja) 金属粉末、紫外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組成物および記録物
JP6094054B2 (ja) 記録物の製造方法
JP2013159645A (ja) 紫外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用組成物および記録物
JP6299158B2 (ja) 記録物
JP5616332B2 (ja) 水圧転写方法、水圧転写品及び水圧転写フィルム用塗布剤
CN102816467B (zh) 一种人造革用离型涂料及利用该离型涂料制备的离型纸
JP5793981B2 (ja) 紫外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組成物および記録物
JP4885281B2 (ja) 地汚れ防止部分マットハードコート転写シート
JP5793982B2 (ja) 紫外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組成物および記録物
JP2013023628A (ja) 紫外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組成物および記録物
US20030098906A1 (en) Ink jet transfer printing process
JP2014172946A (ja) 紫外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用組成物および記録物
WO2008010230A3 (en) Lithographic printing plates and processes for making them
CA2832983A1 (en) A water pressure transfer method, a coating agent for water pressure transfer film and a water pressure transfer article
JP2014172956A (ja) 紫外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用組成物および記録物
EP3188848B1 (en) Rough tactile radiation curable coating
JP6094055B2 (ja) 記録物の製造方法
JP6268947B2 (ja) 記録物の製造方法
JP6035709B2 (ja) 金属粉末の製造方法
KR102566264B1 (ko) 디지털 엠보싱 공정 및 엠보싱 장식재
JP2017122150A (ja) 紫外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組成物および記録物
JP2014114406A (ja) 紫外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用組成物および記録物
JP6056933B2 (ja) 紫外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組成物および記録物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