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6258B - A human body healing ability lifting device,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human body healing ability lift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A human body healing ability lifting device,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human body healing ability lift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6258B
TWI516258B TW099140554A TW99140554A TWI516258B TW I516258 B TWI516258 B TW I516258B TW 099140554 A TW099140554 A TW 099140554A TW 99140554 A TW99140554 A TW 99140554A TW I516258 B TWI516258 B TW I51625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airtight portion
state
lifting device
human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40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38753A (en
Inventor
Masayuki Niwa
Yukichika Kawakami
Original Assignee
Yukichika Kawakami
Kawakami Yosuk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kichika Kawakami, Kawakami Yosuke filed Critical Yukichika Kawakami
Publication of TW201138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387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62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625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3/00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 A61H33/14Devices for gas baths with ozone, hydrogen,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0/00Treatment rooms or enclosures for medical purposes
    • A61G10/02Treatment rooms or enclosures for medical purposes with artificial climate; with means to maintain a desired pressure, e.g. for germ-free rooms
    • A61G10/023Room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at over- or under-pressure or at a variable press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3/00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 A61H33/14Devices for gas baths with ozone, hydrogen, or the like
    • A61H2033/143Devices for gas baths with ozone, hydrogen, or the like with oxyge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50Control mean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3/00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 A61H33/06Artificial hot-air or cold-air baths; Steam or gas baths or douches, e.g. sauna or Finnish baths
    • A61H33/066Cabins there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Description

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以及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之動作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利用空氣的減壓和回復常壓狀態之復壓之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進一步關於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之動作方法。
空氣浴,是讓身體曝露於特定的空氣環境中,利用空氣的物理特性和化學成分來鍛鍊身體、預防疾病。空氣浴,對血液循環的調節和人體的組織器官都具有良好的影響。空氣中的微量元素、無機鹽、氧等,可提昇有機體的活力和免疫功能,藉由吸收新鮮空氣而提高血液中的含氧量,對於保護心肺功能相當有幫助。
採用空氣浴來鍛鍊身體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空氣溫度(氣溫)和身體溫度的差異所形成的刺激。氣溫的冷熱變化,可活化並良好地鍛鍊身體的體溫調節功能、大腦皮質和血管運動的反射中樞。例如,冷空氣的刺激能使身體表面的血管收縮而讓血液流向內臟。相反地,暖空氣的刺激能使身體表面的血管擴張而讓血液流向身體表面的血管。此外,空氣浴不僅是人體,也能期待其對動物產生壓力緩和效果。
本發明人當中的一人曾提出,適用於利用溫度差產生的刺激來進行空氣浴之調壓裝置及調壓方法(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167118
在藉由該調整裝置所產生之臨限值氣壓以上的減壓狀態和常壓或廣泛常壓狀態(比前述減壓狀態高但比常壓低)間連續反覆而進行刺激,經確認可獲得更大的自然治癒力效果(讓異常的身體組織、身體器官回復成健康的身體組織、身體器官),如此到達本發明的完成。
亦即,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一種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其能良好地賦予讓活體的自然治癒力提昇的刺激。此外,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一種能讓賦予該刺激的裝置良好地動作之方法。
請求項1記載的發明之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係具備:可氣密的氣密部、連通於該氣密部的排氣口而將氣密部內的氣壓予以減壓之減壓泵、以及防止前述氣密部的氣壓低於預定的臨限值氣壓而成為過減壓狀態之過減壓防止裝置;其特徵在於:進一步具備控制前述減壓泵之減壓控制手段;前述減壓控制手段,係控制成連續反覆地進行減壓步驟和增壓步驟;該減壓步驟,是在1~60分鐘讓氣密部內的氣壓改變成前述臨限值氣壓以上的減壓狀態;該增壓步驟,是在1~60分鐘從該減壓狀態改變成常壓或比前述減壓狀態高但比常壓低之廣泛常壓狀態。
請求項2記載的發明之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其特徵在於,請求項1記載的減壓控制手段,相較於減壓步驟,是使增壓步驟之單位時間的壓力變化更大。
請求項3記載的發明之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其特徵在於,請求項1或2記載的氣密部,是將人體的全部保持於其內部。
請求項4記載的發明之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其特徵在於,進一步具備:防止請求項3記載的氣密部內的氧氣缺乏之缺氧防止手段。
請求項5至7記載的發明之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其特徵在於,前述請求項記載的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進一步具備:對應於氣密部內的氣壓將外氣連續地自然吸入之供氣管。
請求項8記載的發明之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之動作方法,該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係具備:可氣密的氣密部、連通於該氣密部的排氣口而將氣密部內的氣體予以減壓之減壓泵、以及防止前述氣密部的氣壓低於預定的臨限值氣壓而成為過減壓狀態之過減壓防止裝置;其特徵在於:連續反覆地進行減壓步驟和增壓步驟;該減壓步驟,是將前述氣密部內的氣體在1~60分鐘減壓成前述臨限值氣壓以上的減壓狀態,並利用隔熱膨脹作用而使氣密部內的氣溫降低;該增壓步驟,是在1~60分鐘從該減壓狀態增壓成常壓或比前述減壓狀態高但比常壓低之廣泛常壓狀態,並將氣密部內的氣溫回復成當初氣密部的氣溫以上。
請求項9記載的發明之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之動作方法,其特徵在於,請求項8記載的連續反覆地進行減壓步驟和增壓步驟時,相較於減壓步驟,是使增壓步驟之單 位時間的壓力變化更大。
請求項10記載的發明之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之動作方法,其特徵在於,請求項8或9記載的氣密部,是將人體的全部保持於其內部。
請求項11~12記載的發明之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之動作方法,其特徵在於,前述請求項記載的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進一步具備:對應於氣密部內的氣壓將外氣連續地自然吸入之供氣管。
依據本發明可獲得:能良好地賦予讓活體的自然治癒力提昇的刺激之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及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之動作方法。
本發明之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係具備:可氣密的氣密部、連通於該氣密部的排氣口而將氣密部內的氣壓予以減壓之減壓泵、以及防止前述氣密部的氣壓低於預定的臨限值氣壓而成為過減壓狀態之過減壓防止裝置;且進一步具備控制前述減壓泵之減壓控制手段;前述減壓控制手段,係控制成連續反覆地進行減壓步驟和增壓步驟;該減壓步驟,是在1~60分鐘讓氣密部內的氣壓改變成前述臨限值氣壓以上的減壓狀態;該增壓步驟,是在1~60分鐘從該減壓狀態改變成常壓或比前述減壓狀態高但比常壓低之廣泛常壓狀態。
更佳為,相較於前述減壓步驟,前述增壓步驟之單位時間的壓力變化更大。又「單位時間的壓力變化」例如第1圖所示,是縱軸為壓力、橫軸為時間之圖面中的斜率。亦即,減壓步驟是花14分鐘從1000hPa減壓成795hPa的步驟(205/14≒14.6hPa/分),相對於此,增壓步驟是花4分鐘從795hPa增壓成990hPa的步驟(195/4≒48.8hPa/分),增壓步驟的斜率比減壓步驟更大。如此,可良好地賦予讓活體的自然治癒力提昇之刺激。
本發明所稱之「人體治癒能力」,是指讓不正常狀態藉由活體本身本來具備之回復功能而回復到健康狀態的能力,具體而言,是綜合以下(1)~(3)所示的能力。
(1)自然治癒力:就人類而言,防止在生物進化的過程獲得的疾病。
(2) 自然治癒能力:當自然環境(炎熱、寒冷等)或社會環境(壓力等)改變時的適應力。
(3)自己治癒能力:生病的人自己治療自己的能力。
亦即,包含血液等的體液成分、血壓,將體組織的損傷修復、病原微生物和病毒等異物(非自己)排除等,而讓異常環境回復穩定狀態並予以治癒。更詳細的說,是指將身體之各功能障礙、不健康之異常狀態等的疾病治癒成正常狀態的作用。因此,「人體治癒能力的提昇」,是指讓自然治癒力本身提昇,且包含:提高迅速認識非正常狀態之反應速度、提高回復成正常狀態之響應速度等。
例如是包含:後述實施例所示之非健康細胞之腫瘤細胞的縮小及消滅、風濕等的免疫系統過敏症之改善、非健康骨組織之骨質疏鬆症的改善、糖代謝異常之改善等;再者,在後述實施例雖沒有具體的數據,但也包含:異常血壓的改善,血栓的溶解,因血栓溶解而能預防狹心症、腦栓塞、腦內出血,因改善腦血流而能改善老年痴呆症等。
本發明之氣壓循環的變化,可刺激氣密部內的被實驗者而提昇被實驗者之自然治癒力(活體恒常性維持機制)。更具體的說是可提昇:讓身體之各功能障礙和不健康的異常狀態等的疾病回復正常狀態的作用之響應性。
作為本發明的臨限值氣壓,是因人而異,會按照健康者、患病者而改變氣壓的臨限值。此外,也能按照經驗而降低臨限值,相反地也有按照身體狀況而提高臨限值的情況。一般之飛機內的增壓艙,在高度12000m,是設定成高度2000m左右的氣壓狀態(約780hPa),患病者也能予以利用。因此,一般健康的被實驗者的臨限值,至少超過高度2000m,而設定為高度約3000m以下之700hPa以上。
作為本發明之減壓泵的減壓控制手段,只要能連續反覆地控制在減壓狀態和廣泛常壓狀態間變化之氣壓循環即可。減壓狀態是指臨限值氣壓以上的減壓狀態,該減壓狀態的氣壓也是,會按照健康者、患病者而改變其數值。例如,減壓狀態設定為高度1000m的氣壓,廣泛常壓狀態設定為高度50m的氣壓,而反覆進行該減壓狀態和廣泛常壓狀態間的氣壓變化。
較佳的減壓狀態,是相當於高度3000m之700hPa以上950hPa以下,更佳為800hPa以上900hPa以下;較佳的廣泛常壓狀態,是常壓(1013hPa)以下、相當於高度100m之1000hPa以上。
又連續反覆的減壓狀態,只要是臨限值氣壓以上的減壓即可,不一定要是同一氣壓。例如,將第1次減壓狀態設定為相當於高度2000m之780hPa,將第2次減壓狀態設定為相當於高度3000m之700hPa亦可。同樣地,關於反覆的廣泛常壓狀態也是,只要是常壓、或比先前的減壓狀態高但比常壓低的氣壓即可,不一定要是同一氣壓。例如,將第1次的廣泛常壓狀態設定為常壓(1013hPa),將第2次的廣泛常壓狀態設定為相當於高度200m之989hPa,而採用不同的氣壓狀態亦可。
此外,本發明之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之設置場所,例如在墨西哥市等的高地環境,宜具備用來形成常壓(1013hPa)或高度200m(989hPa)之增壓裝置。然而,較佳為不進行超過常壓之加壓。
氣密部內之從減壓狀態變化成廣泛常壓狀態的速度,或是從廣泛常壓狀態變化成減壓狀態的速度,只要能賦予讓被實驗者的自然治癒力效果提昇的刺激即可,若是被實驗者必須平衡耳壓的速度的話,應可賦予讓被實驗者的自然治癒力效果提昇的刺激。可舉例如:在1~60分鐘從減壓狀態變化成廣泛常壓狀態,或是在1~60分鐘從廣泛常壓狀態變化成減壓狀態。具體而言,在3分鐘從常壓(1013hPa)變化成相當於高度1000m的氣壓(約900hPa),接著在1.5分鐘變化成高度200m(約989hPa),並連續反覆地進行該等的變化。
該減壓狀態和廣泛常壓狀態間之連續氣壓變化的刺激可提昇被實驗者的自然治癒力效果,已經由後述的實施例予以驗證,且具有後述假說1、2所示的作用機制。
關於氣密部的大小及減壓泵的能力,只要能形成急劇的減壓變化而產生隔熱膨脹,且讓減壓狀態和廣泛常壓狀態之壓力變化能迅速進行的容積即可。在大容積的氣密部,可具備1個以上之大功率的減壓泵,且具備1個以上之大容量的供應手段以對氣密部進行供氣,但氣密部容量小的情況,能使裝置本身變得小型化。就大的氣密部而言,可實現能讓數人同時進行空氣浴的容量之房間。又就小的氣密部而言,可構成能讓一個人橫躺程度的容量之氣密部。再者,除了人以外,也能構成將狗、貓等的寵物放入之小容量的氣密部。在此情況,由於寵物不屬於人類,「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變成「活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
總之,為了對被實驗者賦予在減壓狀態和廣泛常壓狀態間連續的氣壓變化之刺激,較佳為至少將身體全部保持於其內部。因此,作為本發明的氣密部,是將人體全部保持於其內部。具體而言,氣密部為了將人體全部保持於其內部,是構成可讓人體整個進入的房間,讓被實驗者進入該氣密房間,反覆進行減壓狀態和廣泛常壓狀態間的氣壓變化。在此情況進一步具備:防止氣密部內的氧氣缺乏之缺氧防止手段。
作為本發明的缺氧防止手段可列舉:為了對應於氣密部內的氣壓將外氣自然吸入,設置用來將外氣(減壓泵之排氣量以下)導入氣密部內之吸入管;在停電時等自動打開而防止氣密部內缺氧之門或換氣口等。藉由該缺氧防止手段,將外氣自然吸入減壓後的氣密部內。
本發明之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除了減壓控制手段、缺氧防止手段等以外,也能具備至少1個讓進入氣密部內之活體的自然治癒力提昇之其他各種手段。例如可進一步具備:用來增加在減壓狀態下降低之氣密部內的氧分壓之氧供應手段、或用來賦予在減壓狀態下降低之氣密部內的濕度之加濕手段、或用來賦予在減壓狀態下降低之氣密部內的溫度之加溫手段、或用來增加氣密部內的負離子之負離子賦予手段。
本發明之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之動作方法,該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係具備:可氣密的氣密部、連通於該氣密部的排氣口而將氣密部內的氣體予以減壓之減壓泵、以及防止前述氣密部的氣壓低於預定的臨限值氣壓而成為過減壓狀態之過減壓防止裝置;其特徵在於:連續反覆地進行減壓步驟和增壓步驟;該減壓步驟,是將前述氣密部內的氣體在1~60分鐘減壓成前述臨限值氣壓以上的減壓狀態,並利用隔熱膨脹作用而使氣密部內的氣溫降低;該增壓步驟,是在1~60分鐘從該減壓狀態增壓成常壓或比前述減壓狀態高但比常壓低之廣泛常壓狀態,並將氣密部內的氣溫回復成當初氣密部的氣溫以上。
方法發明之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是與前述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同樣的,只要具備可氣密的氣密部、連通於該氣密部的排氣口而將氣密部內的氣壓予以減壓之減壓泵、以及防止前述氣密部的氣壓低於預定的臨限值氣壓而成為過減壓狀態之過減壓防止裝置即可,關於氣密部、減壓泵、過減壓防止裝置各個是與前述相同。
在本發明,只要能連續反覆地進行減壓步驟和增壓步驟即可;該減壓步驟,是將前述氣密部內的氣體在1~60分鐘減壓成前述臨限值氣壓以上的減壓狀態,並利用隔熱膨脹作用而使氣密部內的氣溫降低;該增壓步驟,是在1~60分鐘從該減壓狀態增壓成常壓或比前述減壓狀態高但比常壓低之廣泛常壓狀態,並將氣密部內的氣溫回復成當初氣密部的氣溫以上。具體而言,可具備減壓控制手段(控制前述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之減壓泵)而進行控制,也包含:操作者一邊確認氣密部內的氣壓計一邊改變氣密部內的氣壓的情況。
在本發明,藉由在臨限值氣壓以上的減壓狀態和比前述減壓狀態高但比常壓低的廣泛常壓狀態間進行連續反覆地控制,可產生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之詳細的作用機制(作用機序),是根據接下來的驗證及數據的累積等予以解明,且考慮到幾個作用機制的假說。
假說1.低氧之防禦機制
活體之「防禦機制」,在從低地朝向高地的情況(亦即朝向低氧濃度的情況),在從低地朝向高地的移動中,不斷發揮作用以獲得比理論值(與平地的氧利用量相同的氧量)更多的氧量。即使從常壓狀態朝減壓狀態之移動速度改變體溫仍會上昇,因此可知「ATP」的產生增加。
相反地,在從高地朝向低地的情況(亦即,從低氧濃度朝向通常濃度的情況),由於濃度高的方向對細胞而言是容易製作ATP的方向,因此防禦機制會慢慢地作用著。因此,存在著理論值和移動速度大致一致的條件。為了謀求ATP的增產,必須採用更快的移動速度。換言之,速度越快則越容易產生ATP。
第2圖係顯示連續反覆地控制減壓步驟和增壓步驟的情況之呼氣中氧利用率的變化之線圖。本假說,是著眼於安靜時的肺呼吸在呼氣中的氧利用率。若從能量代謝來考慮,為了產生「ATP」,搬運血紅素的氧量必須始終為一定。
亦即,若假定在平地是利用呼氣中25.0%的氧,例如在1000m的高度,由於氧濃度降低10%,則會利用呼氣中27.8%的氧。同樣地在2000m的高度會利用31.3%的氧,這完全是根據活體之「防禦機制」的作用來決定。到3000m高度左右為止,由於呼氣中的氧量有餘裕而能轉換,但若更稀薄的話,血紅素之氧吸附量會因人而異,而可能發生缺氧症狀的情況。
於是驗證低氧所產生之防禦機制的假說,亦即「防禦機制」在朝向危險(低氧)時會迅速且安全地作用,而在朝向安全側(高氧)時會慢慢地作用。亦即如第2圖所示,在高度變化中,血紅素的氧搬運能力會往安全側移動,而始終搬運比理論值更多量。如此獲得之過剩氧會送到粒腺體。結果可促進ATP的產生而使體溫變高。藉由增產的ATP而獲得自然治癒力提昇效果。
假說2.一氧化氮(NO)等的分泌所進行之訊號傳遞
在血管內皮細胞,血流之剪切應力等的刺激會分泌氣體狀的一氧化氮(以下稱「NO」)。該NO被稱為血管的內皮衍生舒張因子(EDRF: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由於發現該內皮衍生舒張因子是NO本身,且NO是作為訊號傳遞物質,因此R.F.佛契哥德、L.J.伊格那羅、F.慕拉德三人獲得1998年的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
作為訊號傳遞物質之NO,不僅可防止栓塞(動脈或靜脈梗塞的原因)附著於血管上,且能藉由舒張動脈而維持正常血壓並調整血流,已知是為了防止心肌梗塞而在體內生成的,NO是在體內所生成之用來維持心血管系的健康之驚異的化學物質。NO所進行之訊號傳遞是本發明的自然治癒力提昇效果的主要作用機制,這就是假說2。
亦即,在本發明,在臨限值氣壓以上的減壓狀態和常壓或比減壓狀態高但比常壓低之廣泛常壓狀態之間,例如在40~60分鐘的時間內反覆4~5次,藉此使血管本身反覆進行擴張和回復。
亦即,在活體,是藉由大致一定的血壓來移送血液。這時,若包圍活體之外氣壓力降低,血管因為外壓比內壓低而造成擴張。第3圖係通常壓力及減壓血管狀態之說明圖。如第3a圖所示,在通常壓力,配置在身體1b的表面附近之血管2a,是以可對抗血管2a內部的血液壓力之壓力從血管2a外部按壓。
相對於此,如第3b圖所示,在減壓狀態,由於按壓身體1b表面的壓力本身降低,配置在身體1b的表面附近之血管2b,為了使血管2b管壁本身的對抗力和來自血管2b外部的壓力兩者之合力與血管2b內部的血液壓力平衡,是藉由血管2b內部的血液壓力而使血管2b本身膨脹。
若外氣的壓力回復,則血管會從擴張狀態回復原先的狀態。好像對血管進行按摩一樣反覆地進行擴張和回復,而分泌能讓自然治癒力提昇的物質。
受到血流之剪切應力的刺激也會分泌NO而讓血管的平滑肌細胞舒張,這點是周知的。特別是讓身體曝露於連續反覆地減壓狀態和廣泛常壓狀態,而物理性地連續反覆地進行血管之舒張狀態和回復狀態。藉此可容易地促進NO分泌並非不可思議的,如此可佐證本發明之自然治癒力提昇效果。
如前述般,由於NO被稱為內皮衍生舒張因子(EDRF),藉由讓血管的平滑肌舒張而使血管肌肉本身變柔軟而擴張,讓血流平順,可產生包含(1)降低血壓效果之以下各種的效果。現在已確認的其他效果包括:
(2)NO為抗氧化物質,可除去活性氧等的自由基,抑制血小板的凝集,避免膽固醇的氧化和血栓的生成,防止動脈硬化、心臟病、腦中風。此外,藉由NO可調整血流和血壓而變得放鬆,因此對於手腳冰冷、肩膀僵硬、慢性疲勞等也有改善的效果。
(3)可將前列腺環素I2(PGI2)的合成酶活性化,而增多PGI2的產生。PGI2,直接作用於血管內皮細胞,讓細胞內cAMP濃度上昇,而增多NO的產生。NO,可相乘性地增多(正反饋,positive feedback)前列腺環素I2(PGI2)的產生。
(4)氣壓變化所進行之血管的按摩,也會分泌NO以外的其他訊號傳遞物質。
例如,(4-1)纖維蛋白溶酶原活化物(t-PA)的產生增多,使纖維蛋白溶酶系統活潑化,而溶解血栓。藉此,可使血管本身變年輕,降低異常血壓,並達到狹心症、腦栓塞、腦內出血的預防效果。
此外,(4-2)藉由細胞激素衍生產生(IL-6:體液性免疫的控制因子),可將B細胞和形質細胞(漿細胞)予以增殖。此外,可增強IgG、IgM、IgA的產生,參與T細胞的分化和活性化,作用於肝細胞,並衍生CRP、結合球蛋白等的急性期蛋白。
作為本發明之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只要具備可氣密的氣密部、連通於該氣密部的排氣口而將氣密部內的氣體予以減壓之減壓泵、以及防止前述氣密部的氣壓低於預定的臨限值氣壓而成為過減壓狀態之過減壓防止裝置即可。本發明的氣密部,雖未想像積極加壓至常壓(大氣壓)以上的情況,但超出常壓若干程度的加壓,就誤差範圍而言當然是可以的。
作為本發明的氣密部,只要能承受臨限值氣壓的減壓狀態和常壓或廣泛常壓狀態(比前述減壓狀態高但比常壓低)間的壓力變化即可。構成氣密部的材料,只要能確保氣密性且能承受前述減壓狀態和廣泛常壓狀態間的壓力變化即可,可將金屬、樹脂、木材等單獨使用,或將複數種組合而作成。
此外,關於氣密部的形狀也是,只要能確保氣密性且能承受前述減壓狀態和廣泛常壓狀態間的壓力變化即可,由於如後述般臨限值氣壓本身為500hPa以上並不是極低,只要能確保氣密性其形狀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將矩形的嵌板予以組合,只要能確保彼此的接合部分之氣密性,構成6面體狀的框體亦可。
作為本發明的減壓泵,只要連通於氣密部的排氣口而將氣密部內的氣壓予以減壓,且藉由減壓控制手段來控制的即可,可將旋轉泵(油旋轉泵)、油擴散泵、渦輪分子泵、離子泵、乾式泵、機械增壓泵等的減壓泵單獨地或組合一種以上來使用。
作為本發明的過減壓防止裝置,只要能防止氣密部的氣壓低於預定的臨限值氣壓而成為過減壓即可,例如在連通外氣與氣密部之連通管上具備開放閥,當氣密部的氣壓低於臨限值的情況該開放閥會自動或強制地打開。
作為與該過減壓防止裝置不同的安全裝置,較佳為進一步具備:供應外氣的裝置(該外氣量比減壓泵將氣密部內的空氣排出的量更少)、當進入氣密部內部的被實驗者感到異常時可從氣密部內操作而解除氣密狀態之開放閥等之雙重、三重以上的安全裝置。
[實施例] 實施例1: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的構造
第4圖係顯示本發明的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的一實施例之前視圖。第5圖為第4圖的俯視圖,第6圖為第4圖的側視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之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10係具備:由複數個嵌板30構成的氣密部11、連通於排氣管12(一端開口於氣密部11內側)之減壓泵13、以及安裝於供氣管14(一端開口於氣密部11內之與排氣管12對置的位置)且位於氣密部11外方之過濾器15。
氣密部11的外觀,是由大致相同大小的複數片嵌板30所構成的框體。在本實施例,是由14片嵌板所構成。在正面及背面(未圖示)是使用出入口嵌板31,該嵌板31在中央部配置具備2個窗33之氣密窗32。在兩側面分別連結著3片側面嵌板34(具備2個窗33)。在頂面連結著3片頂嵌板35。在底面是與頂面同樣地進結3片的底嵌板36。
又雖未圖示出,各個嵌板30,是以包圍矩形四邊的方式豎設邊緣部,藉由邊緣部來連結嵌板30彼此,或將透過接合構件而鄰接的嵌板30彼此連結。又在要接合的嵌板30之邊緣部間或嵌板的邊緣部和接合構件之間介入彈性橡膠板而進行連結,藉此可確保連結部間的氣密性。
在正面出入口嵌板31的一側部配設供氣管14,在該供氣管14的中途安裝壓力調節閥16,利用壓力調節閥16的開度來調節所產生之壓力損失,藉此將通過過濾器15後的外氣對應於氣密部11內的氣壓而連續且自然地吸入。該壓力調節閥16之開度是藉由後述的控制裝置22來進行控制。又壓力調節閥16是採用無法完全關閉的構造,藉此發揮作為缺氧防止手段的作用。
在正面出入口嵌板31的另一側部配置排氣管12,在該排氣管12的中途安裝排氣用電磁閥17,在其減壓泵13側透過分歧管18及外氣用電磁閥19而配設過減壓防止裝置20(與外氣連通)。再者,在氣密部11配設多數個測定內部氣壓之壓力感測器21,當氣密部11內的氣壓因異常而低於事先設定的臨限值的情況,讓減壓泵13停止,將外氣用電磁閥19打開,藉由吸入外氣而防止過減壓。
在減壓泵13的上部,配設作為減壓控制手段(控制減壓泵13的驅動)之控制裝置22,氣密部11之壓力感測器21的數值也輸入該控制裝置22,其也能控制前述電磁閥17、19的驅動及壓力調節閥16的開度。
第7圖係第4圖的控制裝置的驅動之流程圖,a圖為減壓步驟的流程圖,b圖為增壓步驟的流程圖,如a圖所示,在減壓步驟,藉由控制裝置22來驅動減壓泵13。這時,當然是將外氣用電磁閥19關閉並將排氣用電磁閥17打開而進行的。
在驅動減壓泵13時,將壓力調節閥16的開度調到最小開度,為了進行迅速減壓,在減壓泵13驅動中,藉由氣密部11的壓力感測器21定時檢查內部的氣壓,判斷是否到達事先設定的目標減壓值,在到達目標減壓值的情況將減壓泵13停止。又在將減壓泵13停止時,是關閉排氣用電磁閥17而保持氣密部11內部的氣壓。
此外,由於壓力調節閥16採用無法關閉的構造,當減壓泵13的驅動停止時,壓力會逐漸上昇。因此,當要長久保持目標減壓狀態的情況,可進行以下控制:以目標壓力為基準而上昇至一定壓力後,打開排氣用電磁閥17而再度驅動減壓泵13。
如b圖所示,在增壓步驟,藉由控制裝置22打開壓力調節閥16的開度而使氣密部11內的氣壓上昇。藉由氣密部11的壓力感測器21定時檢查內部的氣壓,判斷是否到達事先設定的目標增壓值,當到達目標增壓值(廣泛常壓狀態)的情況,將壓力調節閥16的開度縮到最小。
同樣地,由於壓力調節閥16採用無法關閉的構造,縱使將壓力調節閥16的開度縮到最小,壓力仍會逐漸上昇至常壓。當要長久保持比常壓低之廣泛常壓狀態的情況,可進行以下控制:以目標壓力為基準而上昇至一定壓力後,打開排氣用電磁閥17而再度驅動減壓泵13。
又在本實施例之氣密部11的室內,按照需要,可具備照明、空調、保暖地板、CD播放器、電視等的讓被實驗者的房間變舒適的裝置。又關於空調,氣密部的室內排水必須朝室內排出以確保氣密性。
使用本實施例之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將減壓步驟和增壓步驟不設定成一定的氣壓而連續反覆地進行,並測定氣密部內的氣溫變化。結果顯示於表1。該減壓步驟,是將氣密部11內的氣壓減壓而利用隔熱膨脹作用使氣密部內的氣溫降低;該增壓步驟,是從該減壓狀態增壓至比常壓低之廣泛常壓狀態而使氣密部內的氣溫回復成當初氣密部的氣溫以上。
如表1所示可確認出,經過數分鐘的時間,可對進入氣密部內的被實驗者賦予3℃以上的氣溫差,而能將氣溫之迅速變化所產生的刺激賦予被實驗者。再者,將減壓步驟(成為臨限值氣壓以上的減壓狀態)和增壓步驟(成為常壓或比前述減壓狀態高但比常壓低之廣泛常壓狀態)不是在一定壓力的狀態而連續反覆地進行,如此所產生的刺激,經確認具有自然治癒力效果,而能使異常的身體組織、身體器官等回復成正常的身體組織、身體器官。
此外,第8圖及第9圖係顯示反覆進行減壓步驟和增壓步驟時之氣密部內的氣溫變化之測定結果。在各圖中,連結黑圈的實線表示氣密部內的氣溫(℃),連結黑方塊的虛線表示氣密部內的壓力(hPa)。
在第8圖,減壓步驟是在2.5分鐘從常壓(1013hPa)或相當於高度200m的氣壓(989hPa)減壓至相當於高度1000m的氣壓(900hPa),增壓步驟是在2.5分鐘從相當於高度1000m的氣壓(900hPa)增壓至相當於高度200m的氣壓(989hPa)或常壓(1013hPa),且反覆地進行。在第9圖,減壓步驟是在6分鐘從常壓(1013hPa)或相當於高度200m的氣壓(989hPa)減壓至相當於高度3000m的氣壓(700hPa),增壓步驟是在6分鐘從相當於高度3000m的氣壓(700hPa)增壓至相當於高度200m的氣壓(989hPa)或常壓(1013hPa),且反覆地進行。又最初的減壓及最後的增壓為8分鐘。
如第8圖所示,在增壓步驟設定成相當於高度200m的氣壓(989hPa)或常壓(1013hPa)之廣泛常壓狀態的氣壓時,確認出成為比當初的外氣溫度(25℃)更高的溫度。又23.6℃~26.8℃的溫度範圍是以1循環5分鐘而反覆。
另一方面,如第9圖所示,與第8圖同樣地,在增壓步驟設定成相當於高度200m的氣壓(989hPa)或常壓(1013hPa)之廣泛常壓狀態的氣壓時,確認出成為比當初的外氣溫度(26℃)更高的溫度。又21.5℃~30.0℃的溫度範圍是以1循環12分鐘而反覆。
實施例2: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之驗證(條件)
藉由連續反覆地進行減壓步驟(成為臨限值氣壓以上的減壓狀態)和增壓步驟(成為常壓或比前述減壓狀態高但比常壓低之廣泛常壓狀態),可顯現活體之自然治癒力提昇效果。以下是驗證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
在驗證時,如表2及第10圖所示般進行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之減壓步驟和增壓步驟的連續反覆操作。以下各實施例的驗證數據,是以表2及第10圖所示之50分鐘的減壓步驟和增壓步驟的連續反覆為1循環而進行的。
實施例3: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之驗證(1)
被實驗者是罹患肝細胞癌之60多歲的男性,進入前述的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將1循環以5次/週左右的使用間隔繼續進行。又服藥等的治療是遵照使用該裝置以前的醫師指示。腫瘤指標檢查的時間序列資訊的變遷結果如第11圖所示。在第11圖,縱軸為異常凝血酶原(PIVKA-2)及胎兒球蛋白(AFP)的數值,橫軸為以月為單位的時間,開始使用(start)後最初的月初標記為0月1日,以該0月1日為中心往右為+1月?日…,往左為-1月?日…。
如第11圖所示,使用前看不到改善的徵兆之胎兒球蛋白(AFP)和異常凝血酶原(PIVKA-2)之腫瘤指標數值,如第11圖所示,從開始使用起約1個月後逐漸開始下降,約5個月後異常凝血酶原(PIVKA-2)降低至20,胎兒球蛋白(AFP)降低至5左右。
又據被實驗者證實,藉由將減壓步驟(成為臨限值氣壓以上的減壓狀態)和增壓步驟(成為常壓或比前述減壓狀態高但比常壓低之廣泛常壓狀態)不是在一定壓力的狀態而連續反覆地進行,由於被實驗者之手腳的血流上昇,手腳變得溫暖起來。
實施例4: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之驗證(2)
被實驗者是罹患乳癌的女性,進入前述的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將1循環以5次/週左右的使用間隔繼續進行。又服藥等的治療是遵照使用該裝置以前的醫師指示。白血球的嗜中性球和淋巴球的比較結果如表3及第12圖所示。在第12圖中,縱軸表示嗜中性球(圖中的黑圈)及淋巴球(圖中的白圈)之比例(%),橫軸表示以月為單位的時間,開始使用後最初的月初標記為0月1日,以該0月1日為中心往右為+1月?日…,往左為-1月?日…。如第12圖所示,使用前看不到改善的徵兆,但開始使用後嗜中性球的比例逐漸下降,淋巴球的比例則增多。又隨著淋巴球的比例增多,體重也有增加,看起來也變得健康起來。
又據被實驗者證實,藉由將減壓步驟(成為臨限值氣壓以上的減壓狀態)和增壓步驟(成為常壓或比前述減壓狀態高但比常壓低之廣泛常壓狀態)不是在一定壓力的狀態而連續反覆地進行,由於被實驗者之手腳的血流上昇,手腳變得溫暖起來。
實施例5: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之驗證(3)
被實驗者是罹患關節風濕的40多歲女性,進入前述的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將1循環以5次/週左右的使用間隔繼續進行。又服藥等的治療是遵照使用該裝置以前的醫師指示。C反應性蛋白(C-reactive protein)和風濕因子RAPA(rheumatoid arthritis particle agglitination)的數值變遷結果顯示於表4及第13圖。在第13圖,縱軸為C反應性蛋白(CRP)及RAPA的數值,橫軸為以月為單位的時間。開始使用後最初的檢查日定為0,每2個月實施檢查。
如第13圖所示,開始使用後風濕因子RAPA(圖中黑圈)的數值逐漸降低,開始使用1年半後恢復至接近正常值。此外,發炎指標之C反應性蛋白(圖中白圈),開始使用約1年後開始減少,開始使用1年半後從重度恢復成輕度。
又據被實驗者證實,藉由將減壓步驟(成為臨限值氣壓以上的減壓狀態)和增壓步驟(成為常壓或比前述減壓狀態高但比常壓低之廣泛常壓狀態)不是在一定壓力的狀態而連續反覆地進行,由於被實驗者之手腳的血流上昇,手腳變得溫暖起來。
實施例6: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之驗證(4)
被實驗者是罹患風濕的50多歲女性,進入前述的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將1循環以5次/週左右的使用間隔繼續進行。又服藥等的治療是遵照使用該裝置以前的醫師指示。發炎反應CPR和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子RF的數值之變遷結果顯示於表5及第14圖。在第14圖,縱軸為發炎反應CPR(圖中實線)和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子RF(圖中虛線)的值,橫軸為時間(週),開始使用後最初的檢查日定為0,顯示從該檢查日起算第2、4、8週後的檢查結果。
又同時記載2年前的檢查結果。如第14圖所示,使用前看不到改善的徵兆,使用後C反應性蛋白(CRP)的值雖沒有立即下降,但之後確實有降低。此外,關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子(RF)的值,雖一度上昇,但之後確實有降低。又被實驗者現在已停止服藥。
又據被實驗者證實,藉由將減壓步驟(成為臨限值氣壓以上的減壓狀態)和增壓步驟(成為常壓或比前述減壓狀態高但比常壓低之廣泛常壓狀態)不是在一定壓力的狀態而連續反覆地進行,由於被實驗者之手腳的血流上昇,手腳變得溫暖起來。
實施例7: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之驗證(5)
被實驗者是50多歲女性,進入前述的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將1循環以5次/週左右的使用間隔繼續進行。第15圖係骨密度(YAM:青年人平均值,young adult mean)的比較線圖,縱軸為相對於YAM的%,橫軸為8年前右膝裝人工關節手術時所測定的骨密度、及開始使用後6個月後的數據。如第15圖所示,8年前的骨密度為82.5%左右。是符合風濕患者的年齡。開始使用6個月後在左膝裝人工關節時測定的骨密度為120,而變成20歲左右的骨密度。
又據被實驗者證實,藉由將減壓步驟(成為臨限值氣壓以上的減壓狀態)和增壓步驟(成為常壓或比前述減壓狀態高但比常壓低之廣泛常壓狀態)不是在一定壓力的狀態而連續反覆地進行,由於被實驗者之手腳的血流上昇,手腳變得溫暖起來。
實施例8: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之驗證(6)
被實驗者是具有子宮肌瘤之50多歲女性。以前因卵巢癌而將右側的卵巢摘除,僅剩下子宮和左側的卵巢。子宮肌瘤有數個,最大為Φ6cm,Φ4cm等的有數個。進入前述的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將1循環以5次/週左右的使用間隔繼續進行。又服藥等的治療是遵照使用該裝置以前的醫師指示。結果顯示於第16圖。第16圖係檢查最大子宮肌瘤的尺寸,縱軸為子宮肌瘤的大小(cm),橫軸為開始使用前和開始使用15個月後。
開始使用15個月後接受診療時,腫瘤指標成為正常值,子宮肌瘤從Φ6cm縮小成Φ3cm,其他零散的子宮肌瘤也有縮小。頭內、下腹部、坐骨、薦骨部、腿肚、指甲等的疼痛,隨著使用次數增加而有改善,最近連疲勞感等也變少起來。
又據被實驗者證實,藉由將減壓步驟(成為臨限值氣壓以上的減壓狀態)和增壓步驟(成為常壓或比前述減壓狀態高但比常壓低之廣泛常壓狀態)不是在一定壓力的狀態而連續反覆地進行,由於被實驗者之手腳的血流上昇,手腳變得溫暖起來。
實施例8: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之驗證(7)
被實驗者是罹患II型糖尿病之60多歲女性。第17圖係糖化血色素(HbAlc)的變遷結果的線圖,縱軸為糖化血色素(HbAlc)的比例(%),橫軸為開始使用前和12個月後。如第17圖所示,在使用前糖化血色素(HbAlc)為7.2%,被診斷是II型糖尿病。之後,進入前述的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將1循環以5次/週左右的使用間隔繼續進行。又服藥等的治療是遵照使用該裝置以前的醫師指示。
開始使用12個月後接受診療時,糖化血色素(HbAlc)從7.2%降低至6.2%。糖尿病的藥從3種減少為1種,也停止服用降膽固醇藥。
又據被實驗者證實,藉由將減壓步驟(成為臨限值氣壓以上的減壓狀態)和增壓步驟(成為常壓或比前述減壓狀態高但比常壓低之廣泛常壓狀態)不是在一定壓力的狀態而連續反覆地進行,由於被實驗者之手腳的血流上昇,手腳變得溫暖起來。
實施例9: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之驗證(8)
被實驗者是罹患II型糖尿病之60多歲男性。第18圖係糖化血色素(HbAlc)的變遷結果的線圖,縱軸為糖化血色素(HbAlc)的比例(%),橫軸為開始使用前和12個月後。被實驗者,由於長年的暴飲暴食而出現症狀,已經有15年左右,糖尿病的控制不佳而造成膽固醇和中性脂肪的數值很高。使用前的診斷時,糖化血色素(HbAlc)為8.2%。
之後,進入前述的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將1循環以5次/週左右的使用間隔繼續進行。又服藥等的治療是遵照使用該裝置以前的醫師指示。開始使用12個月後接受診療時,糖化血色素(HbAlc)降低至6.5%。中性脂肪和膽固醇也恢復正常值。
又據被實驗者證實,藉由將減壓步驟(成為臨限值氣壓以上的減壓狀態)和增壓步驟(成為常壓或比前述減壓狀態高但比常壓低之廣泛常壓狀態)不是在一定壓力的狀態而連續反覆地進行,由於被實驗者之手腳的血流上昇,手腳變得溫暖起來。
實施例10: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之驗證(9)
被實驗者是罹患糖尿病、高血壓之70多歲女性。第19圖係糖化血色素(HbAlc)的變遷結果之線圖,縱軸為糖化血色素(HbAlc)的比例(%),橫軸為開始使用前和12個月後。被實驗者在2004年左右發現有糖尿病,血糖值330。以前中性脂肪和膽固醇的數值高,血壓也高。
之後,進入前述的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將1循環以5次/週左右的使用間隔繼續進行。又服藥等的治療是遵照使用該裝置以前的醫師指示。開始使用1年後血糖值從330降低至穩定的12~130左右。如第19圖所示,血色素Alc在開始使用前為9%,開始使用12個月後降低至6.7%。又中性脂肪和膽固醇也降成沒有問題的程度。
又據被實驗者證實,藉由將減壓步驟(成為臨限值氣壓以上的減壓狀態)和增壓步驟(成為常壓或比前述減壓狀態高但比常壓低之廣泛常壓狀態)不是在一定壓力的狀態而連續反覆地進行,由於被實驗者之手腳的血流上昇,手腳變得溫暖起來。
實施例11: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之驗證(10)
如上述般,據被實驗者證實,藉由將減壓步驟(成為臨限值氣壓以上的減壓狀態)和增壓步驟(成為常壓或比前述減壓狀態高但比常壓低之廣泛常壓狀態)不是在一定壓力的狀態而連續反覆地進行,由於被實驗者之手腳的血流上昇,手腳變得溫暖起來。又確認出藉由連續反覆地進行減壓步驟和增壓步驟可顯現自然治癒力提昇效果。因此,為了驗證本發明的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之效果,是測定手掌(掌心)的體溫。
以下的驗證數據,是以表6及第20圖所示之50分鐘的減壓步驟和增壓步驟的連續反覆為1循環,而連續進行3次的結果。如第20圖所示,相對於減壓步驟,增壓步驟之單位時間的壓力變化更大。亦即控制成,反覆進行以較長時間緩慢減壓後急速地增壓。作為比較,表7及第21圖係顯示減壓步驟和增壓步驟以相同變化率連續控制的例子。第20圖及第21圖的縱軸為手掌的溫度(℃)及氣壓(hPa)(圖中的白圈),橫軸為時間(min)。
在連續反覆地進行各減壓步驟和增壓步驟時,隨著時間經過測定掌心的溫度。又手掌溫度的測定,是使用皮膚紅外線體溫計(商品名:Thermo Focus Pro)來進行。
如表6、表7及第20圖、第21圖所示,相對於減壓步驟其增壓步驟之單位時間的壓力變化更大之表6及第20圖,相較於減壓步驟和增壓步驟的壓力變化相同的情況,手掌溫度的上昇更明顯。這是因為,在增壓步驟時手掌溫度有下降的傾向,但藉由使增壓步驟的時間比減壓步驟更短,由於手掌溫度還沒降到最低就繼續進行減壓步驟,而能使手掌溫度變得更為上昇。又在以下各實施例,是以表6及第20圖所示之50分鐘的減壓步驟和增壓步驟的連續反覆為1循環,而連續進行3次。
實施例12: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之驗證(11)
被實驗者是罹患卵巢癌的59歲女性。在使用前述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之約2個月前進行摘除手術。在使用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時,判明頸部淋巴節轉移、肝轉移而屬於4期的受實驗者。進入前述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將1循環以5次/週左右的使用間隔繼續進行。又服藥等的治療是遵照使用該裝置以前的醫師指示。結果顯示於表8及第22圖。
在表8及第22圖中,開始使用後最初的月初標記為0月1日,以該0月1日為中心往右為+1月?日…,往左為-1月?日…。又在第22圖,a圖顯示白血球數,b圖顯示淋巴球數(%),c圖顯示淋巴球個數(個/ml)。
如表8及第22圖所示,開始使用後淋巴球數落入正常範圍(1100~1200個/ml),而能維持良好的狀態。
實施例13: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之驗證(12)
被實驗者是罹患早期胃癌,其他醫院指出應實施全胃摘除手術之65歲男性。開始使用前述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將1循環以5次/週左右的使用間隔繼續進行。又服藥等的治療是遵照使用該裝置以前的醫師指示。結果顯示於表9及第23圖。
在表9及第23圖中,開始使用後最初的月初標記為0月1日,以該0月1日為中心往右為+1月?日…,往左為-1月?日…。又在第23圖,a圖顯示白血球數,b圖顯示淋巴球數(%),c圖顯示淋巴球個數(個/ml)。
如表9及第23圖所示,開始使用後2個月的期間,淋巴球數持續降低至接近正常範圍(1100~1200個/ml),而能維持良好的狀態。因此,被實驗者可避免實施胃摘除手術,在其他醫院,於+3/13實行內視鏡黏膜下層剝離手術,淋巴球等的數值仍持續維持良好的狀態。
實施例14: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之驗證(13)
被實驗者是罹患左乳房癌(多發性1.6cm及0.7cm)及糖尿病之61歲女性,其他醫院指出應將左乳房全部摘除。開始使用前述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將1循環以5次/週左右的使用間隔繼續進行。又服藥等的治療是遵照使用該裝置以前的醫師指示。結果顯示於表10及第24圖。
在第24a圖中,縱軸是將開始使用後最初的月初標記為0月1日,以該0月1日為中心往右為+1月?日…,往左為-1月?日…。又在第24圖,a圖顯示白血球數,b圖顯示淋巴球數(%),c圖顯示淋巴球個數(個/ml)。
如表10及第24圖所示,開始使用後1個月的期間,淋巴球數上昇。經由PET、CT等的檢查,確認未轉移至左乳房以外的部位。也確認出未浸潤至胸肌筋膜。因此,在其他醫院,於+1/07施行熱凝固療法,正定期就診觀察中。又關於糖尿病,由於是輕微的,1個月的期間其血糖值及HbAlc值就落入正常值。
實施例15: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之驗證(14)
被實驗者是罹患卵巢癌及糖尿病之59歲女性,在其他醫院實施將卵巢癌全部摘除的手術(-1/08)。手術1個月後開始使用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將1循環以5次/週左右的使用間隔繼續進行。又服藥等的治療是遵照使用該裝置以前的醫師指示。結果顯示於表11及第25圖。
在表11及第25圖中,將開始使用後最初的月初標記為0月1日,以該0月1日為中心往右為+1月?日…,往左為-1月?日…。又在第25圖,a圖顯示白血球數,b圖顯示淋巴球數(%),c圖顯示淋巴球個數(個/ml)。
如表11及第25圖所示,在開始使用後2個月的期間,淋巴球數上昇,卵巢癌腫瘤指標(CA125)急劇下降而成為正常值。消化器官癌之腫瘤指標CA19-9及CEA從開始使用後就是正常值。
實施例16: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之驗證(15)
被實驗者是在其他醫院實施S狀結腸癌的手術之61歲女性,手術3年4個月後才開始使用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又開始使用的10個月前確認轉移到腦。因此,進行放射線治療(連續三天),開始使用的7個月前確認轉移到肺。因此,從開始使用的4個月前起施行樹狀細胞療法(共8次)。在開始使用前,建議採取緩和醫療。開始使用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將1循環以5次/週左右的使用間隔繼續進行。又服藥等的治療是遵照使用該裝置以前的醫師指示。結果顯示於表12及第26圖。
在表12及第26圖中,開始使用後最初的月初標記為0月1日,以該0月1日為中心往右為+1月?日…,往左為-1月?日…。又在第26圖,a圖顯示白血球數,b圖顯示淋巴球數(%),c圖顯示淋巴球個數(個/ml)。
如表12及第26圖所示,在開始使用後1個月的期間,白血球數、淋巴球數都上昇。又本被實驗者現在還在定期就診觀察中。
實施例17: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之驗證(16)
被實驗者是罹患糖尿病之41歲男性。開始使用前述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將1循環以5次/週左右的使用間隔繼續進行。又服藥等的治療是遵照使用該裝置以前的醫師指示。結果顯示於表13及第27圖。
第27a圖顯示血糖值(mg/dl)的變遷結果,b圖顯示HbAlc(%)的變遷結果。a圖及b圖的縱軸為血糖值(mg/dl)或HbAlc(%),橫軸為時間(週)。
如表13及第27圖所示,隨著時間經過糖尿病的症狀改善,半年左右糖尿病幾乎完全治癒。
實施例18: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之驗證(17)
被實驗者是罹患糖尿病之43歲男性。開始使用前述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將1循環以5次/週左右的使用間隔繼續進行。又服藥等的治療是遵照使用該裝置以前的醫師指示。結果顯示於表14及第28圖。
第28a圖係顯示血糖值(mg/dl)的變遷結果,b圖顯示HbAlc(%)的變遷結果。a圖及b圖的縱軸為血糖值(mg/dl)或HbAlc(%),橫軸為時間(週)。
如表14及第28圖所示,隨著時間經過糖尿病的症狀改善,3個月左右糖尿病幾乎完全治癒。
依據本發明,可獲得能更良好地賦予刺激(讓活體的自然治癒力提昇)之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及其動作方法,而使人體治癒能力效果(讓異常的身體組織、身體器官等回復成健康的身體組織、身體器官)變得更有效果。
10...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
11...氣密部
12...排氣管
13...減壓泵
14...供氣管
15...過濾器
16...壓力調節閥
17...排氣用電磁閥
18...分歧管
19...外氣用電磁閥
20...過減壓防止裝置
21...壓力感測器
22...控制裝置
30...嵌板
31...出入口嵌板
32...氣密窗
33...窗
34...側面嵌板
35...頂嵌板
36...底嵌板
第1圖係本發明的減壓步驟及增壓步驟的反覆控制例之氣密部內氣壓變化的說明圖,縱軸為氣壓(hPa),橫軸為時間(min)。
第2圖係顯示連續反覆地控制減壓步驟和增壓步驟的情況之呼氣中氧利用率的變化之線圖。縱軸為呼氣中的氧利用率(%)及高度(m),橫軸為運轉時間(min),圖中,虛線表示需氧量,實線表示防禦機制之氧取得量,一點鏈線表示ATP產生增加量。
第3a、b圖係通常壓力及減壓的血管狀態之說明圖。
第4圖係本發明的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之一實施例構造的前視圖。
第5圖係第4圖的俯視圖。
第6圖係第4圖的側視圖。
第7圖係第4圖的控制裝置的驅動之流程圖;a圖為減壓步驟之流程圖,b圖為增壓步驟之流程圖。圖中,a1為「驅動減壓泵」,a2為「測定氣密部氣壓」,a3為「目標減壓值?」,a4為「停止減壓泵」,b1為「減壓調節閥開度大」,b2為「測定氣密部氣壓」,b3為「目標減壓值?」,b4為「減壓調節閥開度小」。
第8圖係顯示反覆進行減壓步驟和增壓步驟時之氣密部內的氣溫變化之測定結果的線圖。縱軸為氣壓(hPa)及氣溫(℃),橫軸為時間(min)。
第9圖係顯示反覆進行減壓步驟和增壓步驟時之氣密部內的氣溫變化之測定結果的線圖。縱軸為氣壓(hPa)及氣溫(℃),橫軸為時間(min)。
第10圖係顯示實施例的氣密部內之氣壓變化之線圖,縱軸為氣壓(hPa),橫軸為時間(min)。
第11圖係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的驗證結果1之線圖。
第12圖係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的驗證結果2之線圖。
第13圖係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的驗證結果3之線圖。
第14圖係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的驗證結果4之線圖。
第15圖係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的驗證結果5之線圖。
第16圖係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的驗證結果6之線圖。
第17圖係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的驗證結果7之線圖。
第18圖係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的驗證結果8之線圖。
第19圖係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的驗證結果9之線圖。
第20圖係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的驗證結果10之線圖。
第21圖係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的比較結果之線圖。
第22a~c圖係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的驗證結果11之線圖。
第23a~c圖係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的驗證結果12之線圖。
第24a~c圖係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的驗證結果13之線圖。
第25a~c圖係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的驗證結果14之線圖。
第26a~c圖係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的驗證結果15之線圖。
第27a、b圖係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的驗證結果16之線圖。
第28a、b圖係人體治癒能力提昇效果的驗證結果17之線圖。
10...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
11...氣密部
12...排氣管
13...減壓泵
14...供氣管
15...過濾器
16...壓力調節閥
17...排氣用電磁閥
18...分歧管
19...外氣用電磁閥
20...過減壓防止裝置
21...壓力感測器
22...控制裝置
31...出入口嵌板
32...氣密窗
33...窗

Claims (10)

  1. 一種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係具備:可氣密的氣密部、連通於該氣密部的排氣口而將氣密部內的氣壓予以減壓之減壓泵、以及防止前述氣密部的氣壓低於預定的臨限值氣壓而成為過減壓狀態之過減壓防止裝置;其特徵在於:進一步具備控制前述減壓泵之減壓控制手段;前述減壓控制手段,係控制成連續反覆地進行減壓步驟和增壓步驟;該減壓步驟,是在1~60分鐘讓氣密部內的氣壓改變成前述臨限值氣壓以上的減壓狀態;該增壓步驟,是在1~60分鐘從該減壓狀態改變成常壓或比前述減壓狀態高但比常壓低之廣泛常壓狀態,前述減壓控制手段,相較於前述減壓步驟,是使前述增壓步驟之單位時間的壓力變化更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其中,前述氣密部,是將人體的全部保持於其內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記載的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防止前述氣密部內的氧氣缺乏之缺氧防止手段。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其中, 進一步具備:對應於氣密部內的氣壓將外氣連續地自然吸入之供氣管。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記載的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對應於氣密部內的氣壓將外氣連續地自然吸入之供氣管。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記載的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對應於氣密部內的氣壓將外氣連續地自然吸入之供氣管。
  7. 一種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之動作方法,該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係具備:可氣密的氣密部、連通於該氣密部的排氣口而將氣密部內的氣體予以減壓之減壓泵、以及防止前述氣密部的氣壓低於預定的臨限值氣壓而成為過減壓狀態之過減壓防止裝置;其特徵在於:連續反覆地進行減壓步驟和增壓步驟;該減壓步驟,是將前述氣密部內的氣體在1~60分鐘減壓成前述臨限值氣壓以上的減壓狀態,並利用隔熱膨脹作用而使氣密部內的氣溫降低;該增壓步驟,是在1~60分鐘從該減壓狀態增壓成常壓或比前述減壓狀態高但比常壓低之廣泛常壓狀態,並將氣密部內的氣溫回復成當初氣密部的氣溫以上,前述連續反覆地進行前述減壓步驟和增壓步驟時,相較於減壓步驟,是使增壓步驟之單位時間的壓力變化更大。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記載的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之動作方法,其中,前述氣密部,是將人體的全部保持於其內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記載的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之動作方法,其中,前述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進一步具備:對應於氣密部內的氣壓將外氣連續地自然吸入之供氣管。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記載的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之動作方法,其中,前述人體治癒能力提昇裝置進一步具備:對應於氣密部內的氣壓將外氣連續地自然吸入之供氣管。
TW099140554A 2009-11-24 2010-11-24 A human body healing ability lifting device,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human body healing ability lifting device TWI5162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6237 2009-11-24
JP2010105054 2010-04-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8753A TW201138753A (en) 2011-11-16
TWI516258B true TWI516258B (zh) 2016-01-11

Family

ID=44066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40554A TWI516258B (zh) 2009-11-24 2010-11-24 A human body healing ability lifting device,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human body healing ability lift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084711B2 (zh)
EP (1) EP2505176A4 (zh)
JP (3) JPWO2011065319A1 (zh)
KR (1) KR101702934B1 (zh)
CN (1) CN102753132B (zh)
HK (1) HK1177678A1 (zh)
TW (1) TWI516258B (zh)
WO (1) WO20110653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30988B2 (ja) * 2012-01-12 2018-05-30 株式会社 進盟ルーム 生体治癒能力向上装置
WO2013105644A1 (ja) * 2012-01-12 2013-07-18 有限会社秀岳 生体治癒能力向上装置
JP6074701B2 (ja) * 2012-08-31 2017-02-08 株式会社 進盟ルーム 高地環境用生体治癒能力向上装置
WO2015059273A1 (de) * 2013-10-24 2015-04-30 Bsn Medical Gmbh Eintauchvorrichtung
US10058471B2 (en) 2014-02-21 2018-08-28 William M. Vaughan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for treating concussive symptoms and musculoskeletal injuries and for pre-treatment to prevent damage from injuries
JP6735532B2 (ja) * 2014-10-20 2020-08-05 日本気圧バルク工業株式会社 高圧低圧ルーム
JP6383242B2 (ja) * 2014-10-20 2018-08-29 日本気圧バルク工業株式会社 高圧低圧ルーム
US20180221241A1 (en) * 2015-06-08 2018-08-09 The Governors Of The University Of Alberta Enhancement of vasodilatory function and lowering of effective 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KR102104490B1 (ko) 2015-12-07 2020-04-2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 전지의 충전 방법
US20170340512A1 (en) * 2016-05-25 2017-11-30 Steven-Hunt Kang Energizing bed
AU2017359338B2 (en) * 2016-11-11 2022-09-08 Gynesonics, Inc. Controlled treatment of tissue and dynamic interaction with, and comparison of, tissue and/or treatment data
EP3569215B1 (de) * 2018-05-17 2020-09-09 Klafs GmbH & Co. KG Kabine zum dampfbaden von personen
RU201120U1 (ru) * 2020-07-06 2020-11-27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автоном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Московский физико-техн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проведения экспериментальны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на животных в гипоксических условиях при низких температурах
CN113521672B (zh) * 2021-06-21 2022-06-17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一种神经内科运动训练组合装置
CN115487022B (zh) * 2022-11-18 2023-03-17 云南典润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气压富氧舱压力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3042B2 (ja) * 1989-02-27 1994-02-23 武一 敷浪 癌治療装置
US5000164A (en) * 1989-06-26 1991-03-19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Circulation enhancing apparatus
JP2613491B2 (ja) 1990-11-06 1997-05-28 株式会社クボタ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のフランジ取付形燃料噴射ポンプの噴射時期微調整装置
US5467764A (en) * 1992-02-19 1995-11-21 Hyperbaric Mountain Technologies, Inc. Hypobaric sleeping chamber
US5503143A (en) * 1994-02-17 1996-04-02 Marion; Josep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liquid from a patient's lungs
CN1131708C (zh) 2000-01-06 2003-12-24 烟台冰轮高压氧舱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氧舱计算机监控方法
US7263995B2 (en) * 2001-02-28 2007-09-04 Hyperbaric Technology, Inc.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system controls
AU2002952811A0 (en) * 2002-11-22 2002-12-05 Oxygen Therapy International Pty Ltd Hyperbaric therapy capsule
JP4175460B2 (ja) 2002-12-24 2008-11-05 洋一郎 山野邉 可搬式減圧室
JP2004202456A (ja) * 2002-12-26 2004-07-22 Komatsu Ltd 2軸せん断型破砕機
US7198045B2 (en) * 2003-02-10 2007-04-03 Hollis Parker Risley Low pressure hyperbaric chamber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US8251057B2 (en) * 2003-06-30 2012-08-28 Life Support Technologies, Inc. Hyperbaric chamber control and/or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US7503322B2 (en) * 2003-09-12 2009-03-17 Harris Michael F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HIV and other viruses
JP2005312792A (ja) 2004-04-30 2005-11-10 Mediate:Kk 減圧・常圧併用の消毒方法および消毒装置
JP2007044486A (ja) 2005-07-11 2007-02-22 Yoichiro Yamanobe 低圧室圧力制御方法
US7926483B2 (en) * 2005-08-04 2011-04-19 Sir Issac Newton Enterprises LLC System for controlling pressure in defined environment and associated method
JP2007075552A (ja) 2005-09-10 2007-03-29 Yoichiro Yamanobe 糖尿病治療装置
US8342353B2 (en) * 2007-01-24 2013-01-01 Bartlett Robert D Interlock vessel for hyperbaric transfer system
CN101668504A (zh) * 2007-02-12 2010-03-10 威廉姆·J·奥伯里恩 具有螺杆压缩机的可变压力舱
CN101380263B (zh) 2008-09-27 2010-12-01 姜林 生物内环境调理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JP4477690B1 (ja) 2009-01-23 2010-06-09 進盟 川上 調圧装置及び調圧装置の調圧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8753A (en) 2011-11-16
JP2018130599A (ja) 2018-08-23
CN102753132B (zh) 2014-06-18
JP6651572B2 (ja) 2020-02-19
CN102753132A (zh) 2012-10-24
US20120266874A1 (en) 2012-10-25
JPWO2011065319A1 (ja) 2013-04-11
EP2505176A4 (en) 2015-04-01
KR101702934B1 (ko) 2017-02-06
JP6401128B2 (ja) 2018-10-03
HK1177678A1 (zh) 2013-08-30
WO2011065319A1 (ja) 2011-06-03
JP2015205221A (ja) 2015-11-19
EP2505176A1 (en) 2012-10-03
US9084711B2 (en) 2015-07-21
KR20120106946A (ko) 2012-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6258B (zh) A human body healing ability lifting device,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human body healing ability lifting device
KR101628670B1 (ko) 순환 및 혈류역학 보조용 박동 및 비-침습 장치
MXPA04011344A (es) Sistema y metodo para curar lesiones de la piel.
Zbar et al. Primary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and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JP5271148B2 (ja) 調圧装置及び調圧装置の調圧法
JP4477690B1 (ja) 調圧装置及び調圧装置の調圧法
JP6330988B2 (ja) 生体治癒能力向上装置
CN105194635B (zh) 一种治疗小儿泄泻的脐疗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5666343B2 (ja) 生体治癒力向上装置及び生体治癒力向上装置の作動法
WO2013105644A1 (ja) 生体治癒能力向上装置
WO2019073286A1 (en) DEVICE IMPROVING THE BLOOD CIRCULATION AT THE END LEVEL USING COMPRESSED CARBON DIOXIDE SATURATED WATER
CN101849968B (zh) 一种强肾胶囊药物及其制造方法
JP6074701B2 (ja) 高地環境用生体治癒能力向上装置
RU2481814C1 (ru) Способ барокамерной гипоксии и барокамера медицинская гипобарическая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2704349Y (zh) 便携式医用高压氧舱
Pasek et al. Treatment of a forearm cut wound using localised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a case report
RU2357728C2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экссудативного плеврита
CA2988433A1 (en) Enhancement of vasodilatory function and lowering of effective 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CN106075341A (zh) 一种治疗肾阳亏虚证型经行泄泻病的中药
Seaton-Mills Prone positioning in ARDS: a nursing perspective
Slack Hyperbaric oxygen
Hill Crush Injuries
Weakland et al. Management of toxicities of combined modality therapy for intrathoracic malignancies
Smith et al. 1215: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FOR NEAR-DROWNING COMPLICATED BY 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BACTEREMIA
Green Hrngre uf fleiral Sri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