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3132A - 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及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的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及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的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53132A
CN102753132A CN2010800531000A CN201080053100A CN102753132A CN 102753132 A CN102753132 A CN 102753132A CN 2010800531000 A CN2010800531000 A CN 2010800531000A CN 201080053100 A CN201080053100 A CN 201080053100A CN 102753132 A CN102753132 A CN 1027531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tight
decompression
pressure
aforementioned
peo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31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53132B (zh
Inventor
川上进盟
丹羽正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nghe Construction Company Limited
Original Assignee
川上进盟
川上阳介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川上进盟, 川上阳介 filed Critical 川上进盟
Publication of CN1027531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31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531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31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3/00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 A61H33/14Devices for gas baths with ozone, hydrogen,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0/00Treatment rooms or enclosures for medical purposes
    • A61G10/02Treatment rooms or enclosures for medical purposes with artificial climate; with means to maintain a desired pressure, e.g. for germ-free rooms
    • A61G10/023Room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at over- or under-pressure or at a variable press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3/00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 A61H33/14Devices for gas baths with ozone, hydrogen, or the like
    • A61H2033/143Devices for gas baths with ozone, hydrogen, or the like with oxyge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50Control mean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3/00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 A61H33/06Artificial hot-air or cold-air baths; Steam or gas baths or douches, e.g. sauna or Finnish baths
    • A61H33/066Cabins there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能够获得一种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该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具备能够成为气密状态的气密部、与此气密部的排气口连通而对气密部内的气压进行减压的减压泵、以及防止成为气密部的气压低于预先决定了的阈值气压的过减压的过减压防止装置,由减压控制机构连续地反复控制减压工序和增压工序,该减压工序在1~60分钟内使气密部内的气压变化为前述阈值气压以上的减压状态,该增压工序在1~60分钟内使得从此减压状态改变为常压或比前述减压状态更高比常压更低的扩展常压状态,由该减压控制机构能够良好地施加使有机体的自然治愈力提高的刺激。

Description

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及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的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了空气的减压和向常压状态的复压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另外,还涉及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的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空气浴是使身体暴露在特定的空气环境中,利用空气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锻炼身体、预防疾病的一种方法。空气浴对于血液循环的调节,对于人体的组织器官都有良好的影响。空气中的微量元素和无机盐、氧等能够提高有机体的活力和免疫功能,吸收新鲜的空气而提高血液中的含氧量,可以说对于心肺功能的保护具有非常有效的帮助。
采用空气浴锻炼身体,主要是利用形成空气温度(气温)与身体的温度的差异的刺激。气温的冷热变化能够使身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大脑皮质和血管运动的反射中枢活化,进行良好的锻炼。例如,冷空气的刺激使身体表面的血管收缩,使血液朝内脏流动。相反,暖空气的刺激使身体表面的血管扩张,使血液朝身体表面的血管流动。另外,空气浴对人和动物都可期待获得紧张状态缓和效果。
本发明的发明人中的一人提出了利用由温差产生的刺激进行空气浴的最佳的调压装置及调压法(参照专利文献1)。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67118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已经确认,通过在由此调压装置产生的阈值气压以上的减压状态与常压或比前述减压状态高比常压低的扩展常压状态之间连续地反复的刺激,能够获得使异常的身体组织、身体器官等恢复成健康的身体组织、身体器官的更大的自然治愈力效果,为此,作出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能够良好地施加使有机体的自然治愈力提高的刺激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另外,目的还在于获得使施加此刺激的装置良好地开动的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设置了能够成为气密状态的气密部、与此气密部的排气口连通而对气密部内的气压进行减压的减压泵、以及防止成为前述气密部的气压低于预先决定了的阈值气压的过减压状态的过减压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对前述减压泵进行控制的减压控制机构;
前述减压控制机构连续地反复控制减压工序和增压工序;该减压工序在1~60分钟内使气密部内的气压变化为前述阈值气压以上的减压状态;该增压工序在1~60分钟内使得从此减压状态改变为常压或比前述减压状态高比常压低的扩展常压状态。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的特征在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减压控制机构是使增压工序的单位时间的压力变化相比减压工序大的机构。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的特征在于: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气密部将整个人体保持在内部。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有防止技术方案3所述的气密部内的氧的缺乏的缺氧防止机构。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的工作方法是设置了能够成为气密状态的气密部、与此气密部的排气口连通而对气密部内的气压进行减压的减压泵、以及防止成为前述气密部的气压低于预先决定了的阈值气压的过减压的过减压防止装置的人治愈力提高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连续地反复进行减压工序和增压工序,该减压工序在1~60分钟内将前述气密部内的气压减压为前述阈值气压以上的减压状态,由绝热膨胀作用使气密部内的气温下降,该增压工序在1~60分钟内从此减压状态增压成常压或比前述减压状态高比常压低的扩展常压状态,使气密部内的气温恢复为当初的气密部的气温以上。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的工作方法的特征在于:在连续地反复技术方案5所述的减压工序和增压工序时,与减压工序相比,增大增压工序的单位时间的压力变化。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的工作方法的特征在于:技术方案5或6所述的气密部将整个人体保持在内部。
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的工作方法的特征在于:技术方案1~7的任何一项所述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还具备相应于气密部内的气压连续地自然吸入外气的供气管。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即,能够获得能够良好地施加使有机体的自然治愈力提高的刺激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及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的工作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中的减压工序和增压工序的反复控制的例子的气密部内气压变化的说明图,纵轴表示气压(hpa),横轴表示时间(min)。
图2为表示连续地反复控制了减压工序和增压工序的场合的呼气中的氧利用率的变化的线图,纵轴表示呼气中的氧利用率(%)及高度(m),横轴表示运行时间(min),在图中,虚线表示必要氧量,实线表示由防御机构实现的氧获取量,点划线表示ATP产生增加量。
图3为说明通常压力及减压的血管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构成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图4的侧视图。
图7为表示图4的控制装置的驱动的流程图,a图为表示减压工序的流程图,b图为表示增压工序的流程图。在图中,a1表示“减压泵驱动”,a2表示“气密部气压测量”,a3表示“是目标减压值吗?”,a4表示“减压泵停止”,b1表示“减压调节阀开度大”,b2表示“气密部气压测量”,b3表示“是目标减压值吗?”,b4表示“减压调节阀开度小”。
图8为表示对反复了减压工序和增压工序的场合的气密部内的气温变化进行测定而获得了的结果的线图,纵轴表示气压(hpa)及气温(℃),横轴表示时间(min)。
图9为表示对反复了减压工序和增压工序的场合的气密部内的气温变化进行测定获得了的别的结果的线图,纵轴表示气压(hpa)及气温(℃),横轴表示时间(min)。
图10为表示在以下的实施例中的气密部内的气压变化的线图,纵轴表示气压(hpa),横轴表示时间(min)。
图11为表示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结果1的线图。
图12为表示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结果2的线图。
图13为表示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结果3的线图。
图14为表示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结果4的线图。
图15为表示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结果5的线图。
图16为表示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结果6的线图。
图17为表示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结果7的线图。
图18为表示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结果8的线图。
图19为表示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结果9的线图。
图20为表示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结果10的线图。
图21为表示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比较结果的线图。
图22为表示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结果11的线图。
图23为表示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结果12的线图。
图24为表示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结果13的线图。
图25为表示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结果14的线图。
图26为表示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结果15的线图。
图27为表示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结果16的线图。
图28为表示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结果17的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中,设置了能够成为气密状态的气密部、与此气密部的排气口连通而对气密部内的气压进行减压的减压泵、以及防止成为前述气密部的气压低于预先决定了的阈值气压的过减压的过减压防止装置,
该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还具备对前述减压泵进行控制的减压控制机构,
前述减压控制机构连续地反复控制减压工序和增压工序;该减压工序在1~60分钟内使气密部内的气压变化为前述阈值气压以上的减压状态,该增压工序在1~60分钟内使得从此减压状态改变为常压或比前述减压状态高比常压低的扩展常压状态。
更为优选的是,与前述减压工序相比增大前述增压工序的单位时间的压力变化。而且,“单位时间的压力变化”例如如图1所示那样,在纵轴表示压力、横轴表示时间的图中由斜率表示。即,例如在减压工序为经过14分钟从1000hpa减压到795hpa的工序的场合成为
Figure BDA00001676579100051
而在增压工序为经过4分钟从795hpa增压到990hpa的工序的场合成为
Figure BDA00001676579100052
增压工序的场合比减压工序的场合大,倾斜变急。这样,能够良好的施加使有机体的自然治愈力提高的刺激。
在本发明中提到的“人治愈能力”指通过有机体自身本来具有的恢复功能要使不正常的状态恢复为健康的状态的力,具体地说,看成将以下的(1)~(3)所示的力综合而得到的力。
(1)自然治愈力:人类作为人在生物进化过程获得了的不生病的力,
(2)自然治愈能力:当自然环境(热度、寒冷度等)、社会环境(紧张状态等)变化了时要进行适应的力,
(3)自己治愈能力:病人要自己治疗自己的力,
即,是使以血液等体液成分、血压为代表的体组织损伤的修复、病原微生物、病毒这样的异物(非自我)的排除等的异常环境恢复为稳定的状态而治愈的力。更详细地说,指要将身体的诸功能的障碍、不健康的异常状态等疾病治愈成正常的状态的功能。因此,“人治愈力的提高”指自然治愈力自身的提高,也包含进一步提高快速认识到为不正常的状态这一情况的反应速度以及要恢复为正常的状态的响应速度等。
例如,包含由后述的实施例表示的不为健康细胞的肿瘤细胞的缩小及消失、风湿等免疫系统的过敏症的改善、不为健康的骨组织的骨质疏松症的改善、糖代谢的异常的改善等,另外,虽然在后述的实施例中没有具体的数据,但被认为包含由异常血压的改善、血栓的溶解、血栓的溶解实现的心绞痛·脑血栓·脑内出血的预防、由脑血流的改善实现的失智症的改善等。
本发明的气压循环的变化对气密部内的接受试验者进行刺激而提高接受试验者的自然的治愈力(有机体体内平衡维持机制)。更具体地说,可以认为是提高要使身体的诸功能的障碍、不健康的异常状态等疾病恢复为正常的状态的功能的响应性。
作为本发明的阈值气压,存在个人差别,气压的阈值相应于健康者、疾病患者而变化。另外,也可根据经验降低阈值,相反有时根据健康状况提高阈值。一般的,在飞机内的增压舱中,在高度12000m时设定为高度2000m上下的气压状态(约780hpa),对疾病患者也可利用。因此,一般的健康的接受试验者的阈值设为至少超过高度2000m的、高度约3000m以下的700hpa以上。
作为本发明中的减压泵的减压控制机构,只要为对在减压状态与扩展常压状态之间变化的气压循环连续地进行反复控制的机构即可。减压状态指阈值气压以上的减压状态,此减压状态的气压也相应于健康者、疾病患者改变其值。例如,设减压状态为高度1000m的气压,设扩展常压状态为高度50m的气压,反复此减压状态与扩展常压状态的气压变化。
作为优选的减压状态,设为与高度3000m相当的700hpa以上950hpa以下,如设为800hpa以上900hpa以下则更理想,作为优选的扩展常压状态,设为常压(1013hpa)以下、与高度100m相当的1000hpa以上。
而且,连续地反复的减压状态只要为阈值气压以上的减压即可,也可不为同一气压。例如,也可按第一次的减压状态为与高度2000m相当的780hpa、第二次的减压状态为与高度3000m相当的700hpa的方式设为不同的减压状态。同样,反复的扩展常压状态只要为常压或比前面的减压状态高比常压更低的气压即可,也可不为同一气压。例如,可按第一次的扩展常压状态为常压(1013hpa)、第二次的扩展常压状态为与高度200m相当的989hpa的方式设为不同的气压状态。
另外,如本发明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的设置场所在例如墨西哥城等高地环境下,则最好具备用于形成为常压(1013hpa)、高度200m(989hpa)的增压装置。然而,优选超过常压不进行加压。
从气密部内的减压状态向扩展常压状态或从扩展常压状态向减压状态的变化速度只要能够施加使接受试验者的自然治愈力效果提高的刺激即可,如为接受试验者需要平衡耳朵与外部的压力的速度,则能够施加使接受试验者的自然治愈力效果提高的刺激。例如,可列举出在1~60分钟内从减压状态向扩展常压状态或在1~60分钟内从扩展常压状态向减压状态变化的速度。具体地说,在3分钟内从常压(约1013hpa)变化为与高度1000m相当的气压(约900hpa),或继续地在1.5分钟内变化为高度200m(约989hpa),可列举出连续地反复这些变化的情形。
此减压状态与扩展常压状态之间的连续的气压变化的刺激使接受试验者的自然治愈力效果提高,这一点在后述的实施例中也得到了验证,可认为这是前述假说1、2所示的作用机构。
而且,关于气密部的大小及减压泵的能力,只要为能够带来由绝热膨胀产生的那样的急剧的减压变化、此减压状态与扩展常压状态的压力变化能够迅速地进行的容积即可。在容量大的气密部中,具备1台以上的能力大的减压泵即可,向气密部的供气也只要具备1个以上的容量大的供气机构即可,但如为容量小的气密部,则装置自身可不变大。作为大的气密部,可实现数人能够同时进行空气浴的容量的房间。另外,作为小的气密部,可列举出一人躺卧的程度的容量的气密部。另外,除了人以外,也可为狗、猫那样的宠物进入的那样的小容量的气密部。在此场合,宠物不是人,所以,“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成为“有机体治愈能力提高装置”。
总之,为了对接受试验者施加减压状态与扩展常压状态之间的连续的气压变化的刺激,最好为至少将整个身体保持在内部的结构。因此,作为本发明的气密部,将整个人体保持在内部。具体地说,气密部将整个人体保持在内部,将气密部构成为整个人体进入的房间,接受试验者进入该气密房间,反复减压状态与扩展常压状态的气压变化。在此场合,还具备防止气密部内的氧的缺乏的缺氧防止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缺氧防止机构,可以列举出如下例子:按相应于气密部内的气压自然吸入外气的方式设置将减压泵的排气量以下的外气导入气密部内的吸入管,或者在停电时等自动地开放而防止气密部内的缺氧的门或换气口等。通过该缺氧防止机构将外气自然吸入被减压了的气密部内。
在本发明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中,除了减压控制机构、缺氧防止机构等外,也可具备1个以上的用于使进入了气密部内的有机体的自然治愈力提高的其它多种机构。例如,也可还具备用于增加在减压状态下下降的气密部内的氧分压的氧供给机构,或者还具备用于增大在减压状态下下降的气密部内的湿度的加湿机构,或者还具备用于增大在减压状态下下降的气密部内的温度的加温机构,或者还具备用于增加气密部内的负离子的负离子增加机构。
在涉及方法的本发明中,为具有能够成为气密状态的气密部、与此气密部的排气口连通而对气密部内的气压进行减压的减压泵、以及防止成为前述气密部的气压低于预先决定了的阈值气压的过减压的过减压防止装置的人治愈力提高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连续地反复进行减压工序和增压工序,由此能够开动人治愈力提高装置,上述减压工序在1~60分钟内将前述气密部内的气压减压为前述阈值气压以上的减压状态,由绝热膨胀作用使气密部内的气温下降,上述增压工序在1~60分钟内从此减压状态增压成常压或比前述减压状态高比常压低的扩展常压状态,使气密部内的气温恢复为当初的气密部的气温以上。
涉及方法的本发明中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与前述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一样,只要为设置了能够成为气密状态的气密部、与此气密部的排气口连通而对气密部内的气压进行减压的减压泵、以及防止成为前述气密部的气压低于预先决定了的阈值气压的过减压的过减压防止装置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即可,气密部、减压泵、过减压防止装置分别与前述相同。
在本发明中,只要连续地反复控制减压工序和增压工序即可,该减压工序在1~60分钟内将气密部内的气压减压为前述阈值气压以上的减压状态,由绝热膨胀作用使气密部内的气温下降;该增压工序在1~60分钟内从此减压状态增压成常压或比前述减压状态高比常压低的扩展常压状态,使气密部内的气温恢复为当初的气密部的气温以上。具体地说,也可具备对前述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中的减压泵进行控制的减压控制机构而进行控制,另外,包含操作者一边对气密部内的气压计进行确认一边使气密部内的气压变化的情形。
在本发明中,在阈值气压以上的减压状态与常压或比前述减压状态高比常压低的扩展常压状态之间连续地反复控制从而获得的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详细作用机构(作用机制)被认为能够通过今后的验证及数据的积累等弄清楚,在这里已经考虑了几个作用机制的假说。
假说1.由低氧产生的防御机构
有机体的“防御机构”,可以认为在从低地往高地去的场合(即向氧浓度低的地方去的场合)下以如下方式作用,即,在该从低地向高地的移动中不断地获得比理论值(与在平地的氧利用量相同的氧量)多的氧量。关于这一点,即使改变从常压状态向减压状态的移动速度也能够确认体温的上升,所以,可以得知“ATP”的产生量增加。
相反,在从高地向低地去的场合(即,从氧浓度低的一方往通常的一方去的场合)下,由于为氧浓度高的一方,即,为对细胞来说容易生成ATP的方向,为此,防御机构缓慢地起作用。因此,存在理论值和移动速度大体一致的条件。为了获得ATP的增产,需要成为比其快的移动速度。换言之,结果为,速度越快则ATP越容易产生。
图2为表示连续地反复控制了减压工序和增压工序的场合的呼气中的氧利用率的变化的线图。在本假说中,着眼于由安静时的肺呼吸获得的、呼气中的氧的利用率。如从能量代谢考虑,则为了产生“ATP”,血红蛋白运送的氧量必须总是为一定。
即,如假定在平地上利用了呼气中的相当于25.0%的氧,则在例如1000m的高度氧浓度下降10%,所以,可认为利用呼气中的27.8%的氧。同样,在2000m的高度,可认为利用31.3%。这全部由有机体的“防御机构”的工作决定。直到3000m的高度左右,呼气中的氧量还有富余,所以,能够进行变换,但如进一步变得稀薄,则氧相对于血红蛋白的吸附量产生个人差别,有时发生低氧障碍。
因此,对“防御机构”是在向危险(低氧)去时早一些而且安全地起作用、向安全侧(高氧)去时缓慢地起作用的由低氧引起的防御机构的假说作出验证。即,如图2所示,在高度的变化中,血红蛋白的氧运送能力往更安全侧偏移,可认为不断地运送比理论值多的量。由此获得的过剩的氧被送给线粒体。作为其结果,ATP的产生量提高,可观察到体温的上升。可以认为,由提高了产生量的ATP获得了自然的治愈力提高效果。
假说2.由一氧化氮(NO)等的分泌产生的信号转导
在血管内皮细胞中,通过血流产生的剪切应力等的刺激分泌出气体状的一氧化氮(以下记为“NO”)。此NO被称为血管内皮细胞舒张因子(EDRF: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此血管内皮细胞舒张因子表示NO本身,由于发现作为信号转导物质的NO,R.F.法契哥托(ファーチゴット)先生、L.J.依哥那洛(イグナロ)先生、F.姆拉多(ムラド)先生3人获得了1998年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已经判明,作为信号转导物质的NO不仅使得成为动脉、静脉梗塞的原因的斑块不附着在血管上,而且还为了通过动脉的舒张维持正常的血压,对血流进行调整,防止心脏病发作而在体内生成,NO被作为在体内产生的用于心血系统的健康维持的令人惊异的化学物质。由该NO产生的信号转导就是本发明的自然治愈力提高效果的主要的作用机制,这就是假说2。
即,在本发明中,通过在例如40~60分钟的时间内在阈值气压以上的减压状态与常压或比减压状态高比常压低的扩展常压状态之间反复4~5次,使血管自身反复进行扩张和恢复。
即,在有机体中由大体固定的血压移送血液。此时,如包围有机体的外气的压力被减压,则外压相比内压降低,因此,血管扩张。图3为说明通常压力及减压的血管的状态的说明图。如图3的a图所示,在通常压力下,在配置在了接近身躯1a的表面的位置的血管2a上,由能够与血管2a内部的血液的压力对抗的压力从血管2a外部推压。
相对于此,如图3的b图所示,在减压状态下,对身躯1b的表面进行推压的压力自身下降,因此,在配置在了接近身躯1b的表面的位置的血管2b上,按血管2b的管壁自身的对抗力和来自血管2b外部的压力的合力与血管2b内部的血液的压力平衡的方式,由血管2b内部的血液的压力使血管2b自身膨胀。
如外气的压力复压,则血管从扩张状态恢复为以前的状态。这好象对血管进行按摩那样,通过反复扩张和恢复,分泌出使自然的治愈力提高的物质。
NO在由血流产生的剪切应力的刺激下也被分泌,使血管的平滑肌细胞舒张,这如前面说明的那样为公知的内容。特别是,通过如本发明那样使身体暴露在连续地反复减压状态与扩展常压状态的环境中,从而物理地使血管的舒张状态与恢复状态连续地反复。即使由此容易地促进NO的分泌,也不足为奇,只不过是对本发明的自然治愈力提高效果加以证实而已。
如前述那样,NO被称为血管内皮细胞舒张因子(EDRF),所以,通过使血管的平滑肌细胞舒张,使得血管的肌肉自身变得柔软而扩展,使血流变得顺畅,从而产生
(1)使血压下降的效果
以及以下那样的多种的效果。作为现在确认了的其它效果,
(2)NO为抗氧化物质,从而将活性氧那样的自由基除去,对血小板凝集进行抑制,防止胆固醇的氧化、血栓的生成,防止动脉硬化、心脏病、中风。另外,NO使得血流和血压协调而得到放松,还可看到畏寒、肩头发僵、慢性疲劳的改善效果。
(3)使前列腺素I2(PGI2)的合成酶活化,提高PGI2的产生量。PGI2直接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作用,使细胞内cAMP浓度上升,提高NO产生量。NO协同地提高前列腺素I2(PGI2)的产生量(正反馈)。
(4)气压变化产生的对血管的按摩作用也分泌NO以外的其它信号转导物质。
例如,(4-1)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产生量提高使血纤蛋白溶解系统变得活跃,将血栓溶解。这样,血管自身恢复活力,获得异常血压的下降、心绞痛、脑血栓、脑内出血的预防效果。
另外,(4-2)通过细胞因子诱导产生(IL-6:体液免疫的控制因子)使B细胞、浆细胞(plasma cell)增殖。另外,IgG、IgM、IgA的产生得到增强,参与T细胞的分化、活化,作用于肝细胞,诱导CRP、结合珠蛋白等的急性期蛋白质。
作为本发明中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只要为具备能够成为气密状态的气密部、与此气密部的排气口连通而对气密部内的气压进行减压的减压泵、以及防止成为气密部的气压低于预先决定了的阈值气压的过减压的过减压防止装置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即可。而且,虽然本发明中的气密部没有设想积极地加压到常压(大气压)以上的场合,但超过常压一些程度的加压作为误差范围当然是可以的。
作为本发明的气密部,只要具有经得住在阈值气压以上的减压状态与常压或比前述减压状态高比常压低的扩展常压状态之间进行压力变化的气密部即可。作为构成气密部的原材料,只要为保持气密性、经得住在前述减压状态与扩展常压状态之间的压力变化的材料即可,可单独由金属、树脂、木材等或组合其中的多种进行制作。
另外,关于气密部的形状,只要为保持气密性、经得住在前述减压状态与扩展常压状态之间的压力变化的形状即可,如后述那样,阈值气压自身为500hpa以上,不为极端低的压力,为此,如能够保持气密性,则其形状不受制限。例如,如果组合矩形的壁能够确保相互的接合部分的气密性,则也可构成为6面体状的箱体。
作为本发明的减压泵,只要为与气密部的排气口连通而对气密部内的气压进行减压、由减压控制机构进行控制的减压泵即可,可从回转泵(油回转泵)、油扩散泵、涡轮分子泵、离子泵、干式泵、机械升压泵等减压泵单独选择1个或组合1个以上进行使用。
作为本发明的过减压防止装置,只要为防止成为气密部的气压低于预先决定了的阈值气压的过减压的过减压防止装置即可,可列举出在连通外气与气密部的连通管上设置了在气密部的气压低于阈值的场合自动地或强制地开放的开放阀的过减压防止装置。
作为此过减压防止装置以外的别的安全装置,最好还具备供给比由减压泵对气密部内的空气进行排气的量少的外气量的装置和进入到了气密部内部的接受试验者感觉到异变而从气密部内操作、使气密状态开放的开放阀等2重、3重以上的安全装置。
实施例
实施例1: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的构成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构成的主视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图4的侧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10具备由多个的壁板30构成的气密部11、与向此气密部11的内侧开放了一端的排气管12连通的减压泵13、以及在气密部11内的与排气管12相向的位置开放了一端的供气管14,在气密部11的外方,过滤器15被安装在该供气管14的另一端部上。
气密部11的外观为由大致相同大小的多片壁板30构成的箱体。在本实施例中,由14片壁板构成。在正面及背面(未图示),使用配置了气密门32的进出口壁31,该气密门32在中央部设置了2个窗33。在两侧面连接使用分别设置了2个窗33的3片侧面壁34。在顶面连接使用3片顶壁35。在底面与顶面同样地连接使用3片底壁36。
而且,虽然未图示,但实际上各壁板30将矩形的四边包围地立设边缘部,成为由边缘部将壁板30彼此连接或通过接合构件对邻接的壁板30进行连接的构成。在被接合的壁板30的边缘部之间或壁板的边缘部与接合构件之间隔着弹性橡胶板进行连接,从而保持连接部间的气密性。
在正面的进出口壁31的一侧部配置供气管14,在此供气管14的途中安装压力调节阀16,由压力调节阀16的开度对产生的压力损失进行调节,从而相应于气密部11内的气压连续地将通过了过滤器15的外气自然吸入。此压力调节阀16的开度由后述的控制装置22进行控制。而且,压力调节阀16为不能完全地闭塞的结构,由此作为缺氧防止机构起作用。
在正面的进出口壁31的另一侧部配置了排气管12,在此排气管12的途中安装排气用电磁阀17,在该减压泵13侧配置经由分支管18及外气用电磁阀19与外气连通的过减压防止配管20。另外,在气密部11上配置多个对内部的气压进行测量的压力传感器21,在气密部11内的气压因为某种异常而低于预先设定了的阈值的场合,减压泵13停止,外气用电磁阀19开放,吸入外气,从而能够防止过减压。
在减压泵13的上部,配置作为对减压泵13的驱动进行控制的减压控制机构的控制装置22,气密部11的压力传感器21的数值也被输入到此控制装置22中,前述电磁阀17、19的驱动及压力调节阀16的开度也受到控制。
图7为表示图4的控制装置的驱动的流程图,a图为表示减压工序的流程图,b图为表示增压工序的流程图。如a图所示,在减压工序中,由控制装置22驱动减压泵13。而且,此时当然在将外气用电磁阀19闭塞、将排气用电磁阀17开放了的情况下进行。
驱动减压泵13时,将压力调节阀16的开度设为最小的开度,进行快速的减压,在减压泵13的驱动中,由气密部11的压力传感器21定时地对内部的气压进行检查,判断是否成为了预先设定了的目标减压值,在成为了目标减压值的场合停止减压泵13。而且,当停止减压泵13时,使排气用电磁阀17闭塞,保持气密部11的内部的气压。
另外,由于压力调节阀16成为不被闭塞的结构,所以,在减压泵13的驱动停止了的场合,压力逐渐上升。为此,在长时间保持目标的减压状态的场合,也可按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即,以目标的压力为基准,一旦上升了固定的压力,则将排气用电磁阀17开放,再次驱动减压泵13。
如b图所示,在增压工序中,由控制装置22使压力调节阀16的开度开放而使气密部11内的气压上升。由气密部11的压力传感器21定时地对内部的气压进行检查,判断是否成为了预先设定了的目标增压值,在成为了目标增压值(扩展常压状态)的场合,将压力调节阀16的开度缩小为最小。
同样,压力调节阀16由于成为未被闭塞的结构,所以,即使将压力调节阀16的开度缩小为最小,压力也逐渐上升到常压。在长时间保持比常压低的扩展常压状态的场合,也可按以下方式进行控制,即,以目标压力为基准,一旦上升了固定的压力,则将排气用电磁阀17开放,再次驱动减压泵13。
而且,在本实施例的气密部11的室内,也可根据需要设置照明、空调、地板暖气、CD播放器、电视等用于使接受试验者的居室变得舒适的装置。而且,关于空调,需要按将气密部的室内的排水排出到室内的方式确保气密性。
使用本实施例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按不为固定的气压的方式连续地反复减压工序和增压工序,对气密部内的气温的变化进行了测量。结果表示在表1中。其中,上述减压工序对气密部11内的气压进行减压而由绝热膨胀作用使气密部内的气温下降,上述增压工序从此减压状态增压到比常压低的扩展常压状态而使气密部内的气温恢复到当初的气密部的气温以上。
根据表1确认了,能够由几分钟的时间将3℃以上的气温差施加给进入了气密部内的接受试验者,能够将由气温的快速变化带来的刺激施加给接受试验者,另外,还确认了,利用没有固定的压力的状态地连续地反复实施减压工序和增压工序而产生的刺激,获得使异常的身体组织、身体器官等恢复成为健康的身体组织、身体器官的自然治愈力效果,上述减压工序形成上述阈值气压以上的减压状态,上述增压工序形成常压或比前述减压状态高比常压低的扩展常压状态。
另外,在图8及图9中表示对反复了减压工序和增压工序的场合的气密部内的气温变化进行测定获得了的结果。在各图中,连接了黑圆点的实线为气密部内的气温(℃),连接了黑方点的虚线为气密部内的压力(hpa)。
在图8中,减压工序从常压(1013hpa)或与高度200m相当的气压(989hpa)到与高度1000m相当的气压(900hpa),增压工序从与高度1000m相当的气压(900hpa)到与高度200m相当的气压(989hpa)或常压(1013hpa),以2.5分钟反复。在图9中,减压工序从常压(1013hpa)或与高度200m相当的气压(989hpa)到与高度3000m相当的气压(700hpa),增压工序从与高度3000m相当的气压(700hpa)到与高度200m相当的气压(989hpa)或常压(1013hpa),以6分钟反复(对于最初的减压及最后的增压为8分钟)。
[表1]
Figure BDA00001676579100161
根据图8确认了,在由增压工序形成了与高度200m相当的气压(989hpa)或常压(1013hpa)的扩展常压状态的气压的场合,成为比当初的外气温度(25℃)高的温度。另外,还判明,按1个循环5分钟反复23.6℃~26.8℃的温度范围。
另一方面,根据图9,与图8同样地确认了,在由增压工序形成了与高度200m相当的气压(989hpa)或常压(1013hpa)的扩展常压状态的气压的场合,成为比当初的外气温度(26℃)高的温度。另外,还判明,按1个循环12分钟反复21.5℃~30.0℃的温度范围。
实施例2: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条件)
通过这样连续地反复实施形成阈值气压以上的减压状态的减压工序和形成常压或比前述减压状态高比常压低的扩展常压状态的增压工序,表现出有机体的自然的治愈能力提高效果。以下对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进行了验证。
[表2]
经过时间(分钟)  0分钟   15分钟   25分钟   35分钟   50分钟
  气压(hPa)   1000   670   945   670   1000
验证时,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的减压工序和增压工序的连续的反复操作如表2及图10所示那样进行。以下的各实施例的验证数据为作为1个循环连续地反复了表2及图10所示的50分钟的减压工序和增压工序的数据。
实施例3: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1)
接受试验者为患了肝细胞癌的60多岁的男性,进入前述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按5次/周左右的入室间隔持续地进行1个循环。而且,下药等治疗听从在入室以前就开始负责治疗的主管医生。肿瘤标志物检查时系列信息的推移结果表示在图11中。在图11中,纵轴表示异常凝血因子(PIVKA-2)及甲胎蛋白(AFP)的数值,横轴表示月单位的时间,将入室开始(start)后最初的月初标记为0月1日,以此0月1日为中心,往右方向记为+1月?日…,往左方向记为-1月?日…。
根据图11得知,入室之前未看到改善的征兆的甲胎蛋白(AFP)和异常凝血因子(PIVKA-2)的肿瘤标志物的数值如图11所示,从入室开始经过了约1个月后,开始逐渐下降,约5个月后,异常凝血因子(PIVKA-2)下降到了20左右,甲胎蛋白(AFP)下降到了5左右。
而且,根据接受试验者的话还证实,通过没有固定的压力的状态地连续地反复实施形成阈值气压以上的减压状态的减压工序和形成为常压或比前述减压状态高比常压低的扩展常压状态的增压工序,接受试验者的手足的血流上升,为此,手足变暖和,产生暖煦煦的感觉。
实施例4: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2)
接受试验者为患了乳腺癌的女性,进入前述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按5次/周左右的入室间隔持续地进行1个循环。而且,下药等治疗听从在入室以前就开始负责治疗的主管医生。白血球的嗜中性白血球和淋巴球的比较结果表示在下面的表3和图12中。在图12中,纵轴表示嗜中性白血球(图中的黑圆)及淋巴球(图中的白圆)的比例(%),横轴表示月单位的时间,将经过了入室的最初的月初标记为0月1日,以此0月1日为中心,往右方向记为+1月?日…,往左方向记为-1月?日…。从图12得知,虽然在入室之前未看到改善的征兆,但从入室开始后,嗜中性白血球的比例逐渐下降,淋巴球的比例增加。另外,随着淋巴球的比例增加,体重也增加,用眼也能看出变得精神。
而且,根据接受试验者的话还证实,通过没有固定的压力的状态地连续地反复实施形成为阈值气压以上的减压状态的减压工序和形成为常压或比前述减压状态更高比常压更低的扩展常压状态的增压工序,接受试验者的手足的血流上升,为此,手足变暖和,产生暖煦煦的感觉。
[表3]
实施例5: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3)
接受试验者为患了关节风湿的40多岁的女性,进入前述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按5次/周左右的入室间隔持续地进行1个循环。而且,下药等治疗听从在入室以前就开始负责治疗的主管医生。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和风湿因子RAPA(rheumatoid arthritis particleagglitination)的数值推移的结果表示在下面的表4和图13中。在图13中,纵轴表示C反应蛋白(CRP)及RAPA的数值,横轴表示月单位的时间,设经过了入室的最初的检查日为0,每2个月实施了一次检查。
图13所示,从入室开始,风湿因子RAPA(图中的黑圆)的数值逐渐下降,从入室开始经过1年半后,恢复到正常值附近。另外,根据图13得知,作为炎症标志物的C反应蛋白(图中的白圆)从入室开始经过约1年开始减少,从入室开始1年半后从重度恢复为轻度。
[表4]
Figure BDA00001676579100201
而且,根据接受试验者的话还证实,通过没有固定的压力的状态地连续地反复实施形成为阈值气压以上的减压状态的减压工序和形成为常压或比前述减压状态更高比常压更低的扩展常压状态的增压工序,接受试验者的手足的血流上升,为此,手足变暖和,产生暖煦煦的感觉。
实施例6: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4)
接受试验者为患了风湿的50多岁女性,进入前述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按5次/周左右的入室间隔持续地进行1个循环。而且,下药等治疗听从在入室以前就开始负责治疗的主管医生。炎症反应CRP和类风湿因子RF数值的推移结果表示在下面的表5和图14中。在图14中,纵轴表示炎症反应CRP(图中的实线)及类风湿因子RF(图中的虚线)的值,横轴表示时间(周),设入室开始(start)后最初的检查日为0,表示从此检查日起经过2、4、8周后的检查结果。
而且,2年前的检查结果也进行了记载。如图14所示,在入室之前未看到改善的征兆,在入室后,虽然C反应蛋白(CRP)的值未立即下降,但此后确实地产生了下降。另外,类风湿因子(RF)的值虽然一时出现了上升,但此后确实地产生了下降。而且,接受试验者现在停止了药的服用。
[表5]
Figure BDA00001676579100202
而且,根据接受试验者的话还证实,通过没有固定的压力的状态地连续地反复实施形成为阈值气压以上的减压状态的减压工序和形成为常压或比前述减压状态更高比常压更低的扩展常压状态的增压工序,接受试验者的手足的血流上升,为此,手足变暖和,产生暖煦煦的感觉。
实施例7: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5)
接受试验者为50多岁女性。进入前述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按5次/周左右的入室间隔持续地进行1个循环。图15为比较骨密度(YAM:年青成人平均值(young adult mean))的线图,纵轴表示相对于YAM的%,横轴表示8年前使右膝成为人工关节的手术时测量了的骨密度及从入室开始经过6个月后的数据。如图15所示,8年前的骨密度为82.5左右。在风湿患者中似乎与年龄相称。从入室开始经过6个月后在左膝成为了人工关节时测量了的骨密度为120,判断为二十岁左右的骨密度。
而且,根据接受试验者的话还证实,通过没有固定的压力的状态地连续地反复实施形成为阈值气压以上的减压状态的减压工序和形成为常压或比前述减压状态更高比常压更低的扩展常压状态的增压工序,接受试验者的手足的血流上升,为此,手足变暖和,产生暖煦煦的感觉。
实施例8: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6)
接受试验者为具有子宫肌瘤的50多岁女性。以前因为卵巢癌而被摘除了右卵巢,为残留有子宫和左卵巢的接受试验者。子宫肌瘤存在数个,最大的为
Figure BDA00001676579100211
6Cm,除此以外,
Figure BDA00001676579100212
Cm的子宫肌瘤等存在数个。进入前述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按5次/周左右的入室间隔持续地进行1个循环。而且,下药等治疗听从在入室以前就开始负责治疗的主管医生。结果表示在图16中。图16为对最大的子宫肌瘤的尺寸进行了验证的结果,纵轴表示子宫肌瘤的大小(Cm),横轴表示即将开始入室之前和从入室开始经过15个月后。
在从入室开始经过15个月后的受诊时,肿瘤标志物成为正常值,子宫肌瘤从
Figure BDA00001676579100221
缩小为
Figure BDA00001676579100222
其它散布的子宫肌瘤也缩小。而且,头中、下腹部、坐骨、腰椎骨部、腿肚子、脚背等的疼痛在入室多次后得到了改善,最近疲乏等也得到了解除。
而且,根据接受试验者的话还证实,通过没有固定的压力的状态地连续地反复实施形成为阈值气压以上的减压状态的减压工序和形成为常压或比前述减压状态更高比常压更低的扩展常压状态的增压工序,接受试验者的手足的血流上升,为此,手足变暖和,产生暖煦煦的感觉。
实施例8: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7)
接受试验者为患了II型糖尿病的60多岁女性。图17表示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的线图,纵轴表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例(%),横轴表示即将开始入室前和12个月后。如图17所示,在即将入室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7.2%,被诊断为II型糖尿病。此后,进入前述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按5次/周左右的入室间隔持续地进行1个循环。而且,下药等治疗听从在入室以前就开始负责治疗的主管医生。
在从入室开始经过12个月后的受诊中得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从7.2%下降为6.2%。糖尿病的药从3种减为1种,降胆固醇药物也中止。
而且,根据接受试验者的话还证实,通过没有固定的压力的状态地连续地反复实施形成为阈值气压以上的减压状态的减压工序和形成为常压或比前述减压状态更高比常压更低的扩展常压状态的增压工序,接受试验者的手足的血流上升,为此,手足变暖和,产生暖煦煦的感觉。
实施例9: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8)
接受试验者为患了II型糖尿病的60多岁男性。图18为表示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的线图,纵轴表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例(%),横轴表示即将开始入室前和12个月后。接受试验者可能是因为长年的暴饮暴食发病,已经15年左右糖尿病的控制差,胆固醇和中性脂肪的值也高。在入室开始前的诊察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8.2%。
此后,进入前述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按5次/周左右的入室间隔持续地进行1个循环。而且,下药等治疗听从在入室以前就开始负责治疗的主管医生。在从入室开始经过12个月后的受诊中得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为6.5%,中性脂肪、胆固醇也成为了正常值。
而且,根据接受试验者的话还证实,通过没有固定的压力的状态地连续地反复实施形成为阈值气压以上的减压状态的减压工序和形成为常压或比前述减压状态更高比常压更低的扩展常压状态的增压工序,接受试验者的手足的血流上升,为此,手足变暖和,产生暖煦煦的感觉。
实施例10: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9)
接受试验者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70多岁女性。图19为表示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的线图,纵轴表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例(%),横轴表示即将开始入室前和12个月后。接受试验者在2004年左右发现糖尿病,血糖值为330。以前中性脂肪、胆固醇高,血压也高。
进入前述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按5次/周左右的入室间隔持续地进行1个循环。而且,下药等治疗听从在入室以前就开始负责治疗的主管医生。从入室开始经过1年后,血糖值从330下降到12~130左右。如图19所示,血红蛋白A1c在入室开始前为9%,而从入室开始经过12个月后下降为6.7%。而且,胆固醇和中性脂肪的值也下降,达到了没有问题的水平。
而且,根据接受试验者的话证实,通过没有固定的压力的状态地连续地反复实施形成为阈值气压以上的减压状态的减压工序和形成为常压或比前述减压状态更高比常压更低的扩展常压状态的增压工序,接受试验者的手足的血流上升,为此,手足变暖和,产生暖煦煦的感觉。
实施例11: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10)
如以上那样,根据接受试验者的话证实,通过没有固定的压力的状态地连续地反复实施形成为阈值气压以上的减压状态的减压工序和形成为常压或比前述减压状态更高比常压更低的扩展常压状态的增压工序,接受试验者的手足的血流上升,为此,手足变暖和,产生暖煦煦的感觉。另外还确认,通过连续地反复减压工序和增压工序,表现出自然的治愈力提高效果。因此,作为本发明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的效果的验证,测量了手掌的体温。
以下的验证数据为将表6及图20所示的50分钟的减压工序和增压工序的连续的反复作为1个循环连续进行了3次的数据。如图20所示,相对于减压工序,增大了增压工序的单位时间的压力变化。即,按在经过长时间缓慢地减压后急速地增压的方式进行了反复控制。为了比较,作为按相同的变化率连续控制了减压工序和增压工序的例子在表7及图21中进行了表示。图20及图21的纵轴表示手掌的温度(℃)(图中的黑圆)及气压(hpa)(图中的白圆),横轴表示时间(min)。
在进行各减压工序和增压工序的连续的反复时,随时间对手掌的温度进行了测量。而且,手掌的温度由皮肤红外线体温计(商品名:沙摩佛卡斯普洛(サーモフォーカスプロ))进行。
[表6]
Figure BDA00001676579100241
[表7]
Figure BDA00001676579100242
Figure BDA00001676579100251
根据表6、表7及图20、图21确认了,在相比减压工序增大了增压工序的单位时间的压力变化的由表6及图20表示的情形下,与减压工序和增压工序的压力变化相等的情形相比,手掌温度的上升变大。可以认为,这是因为虽然在增压工序时手掌温度存在下降的倾向,但通过使此增压工序的时间比减压工序短,成为手掌温度没有下降完就继续进行的减压工序,为此,手掌温度进一步上升。而且,在以下的各实施例中,将表6及图20所示50分钟的减压工序和增压工序的连续的反复作为1个循环连续进行了3次。
实施例12: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11)
接受试验者为患了卵巢癌的59岁的女性。进入前述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之前的约2个月前实施了摘除手术。进入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时,为判明了颈部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的4期的接受试验者。进入前述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按5次/周左右的入室间隔持续地进行1个循环。而且,下药等治疗听从主管医生。结果表示在下面的表8及图22中。
而且,在表8及图22中,将经过了入室的最初的月初标记为0月1日,以此0月1日为中心,往右方向记为+1月?日…,往左方向记为-1月?日…。另外,在图22中,a图表示白血球数,b图表示淋巴球数(%),C图表示淋巴球个数(个/ml)。
[表8]
Figure BDA00001676579100252
从表8及图22得知,入室开始后,淋巴球数进入正常范围(1100~1200个/ml),维持了良好的状态。
实施例13: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12)
接受试验者为患有早期(I型)胃癌,在其它医院被建议实施胃全摘除手术的65岁的男性。开始进入前述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按5次/周左右的入室间隔持续地进行1个循环。而且,下药等治疗听从入室开始以来的主管医生。结果表示在下面的表9及图23中。
而且,在表9及图23中,将经过了入室的最初的月初标记为0月1日,以此0月1日为中心,往右方向记为+1月?日…,往左方向记为-1月?日…。另外,在图22中,a图表示白血球数,b图表示淋巴球数(%),C图表示淋巴球个数(个/ml)。
[表9]
根据表9及图23得知,入室开始后2个月间,淋巴球数逐渐下降到正常范围(1100~1200个/ml)附近,维持着良好的状态。为此,接受试验者回避胃全摘手术,在其它医院在+3/13实施了内窥镜粘膜下层剥离手术,转移的淋巴球等的数值也维持着良好的状态。
实施例14: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13)
接受试验者为患了左乳腺癌(多发性1.6Cm及0.7Cm)及糖尿病的61岁的女性,在其它医院被建议将左乳房全摘除。开始进入前述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按5次/周左右的入室间隔持续地进行1个循环。而且,下药等治疗听从入室开始以来的主管医生。结果表示在下面的表10及图24中。
而且,在图24的a图中,纵轴将经过了入室的最初的月初标记为0月1日,以此0月1日为中心,往右方向记为+1月?日…,往左方向记为-1月?日…。另外,在图22中,a图表示白血球数,b图表示淋巴球数(%),C图表示淋巴球个数(个/ml)。
[表10]
Figure BDA00001676579100271
根据表10及图24得知,在入室开始后1个月间,淋巴球数上升了。通过PET、CT等检查,确认没有向左乳房以外的部位转移,还确认了与胸大肌膜的浸润也没有。因此,在其它医院在+1/07实施了热凝固疗法,正处在跟踪观察中。而且得知,可能是糖尿病比较轻,1个月血糖值及HbA1C的值就进入了正常值。
实施例15: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14)
接受试验者为患了卵巢癌及糖尿病的59岁的女性,在其它医院实施了卵巢癌全摘除手术(-1/08)。从手术后1个月后起,开始进入前述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按5次/周左右的入室间隔持续地进行1个循环。而且,下药等治疗听从入室开始以来的主管医生。结果表示在下面的表11及图25中。
[表11]
Figure BDA00001676579100272
而且,在表11及图25中,将经过了入室的最初的月初标记为0月1日,以此0月1日为中心,往右方向记为+1月?日…,往左方向记为-1月?日…。另外,在图22中,a图表示白血球数,b图表示淋巴球数(%),C图表示淋巴球个数(个/ml)。
如表11及图25所示,在入室开始后2个月间,淋巴球数上升,卵巢癌肿瘤标志物(CA125)急剧地下降,成为了正常值。消化器官癌的肿瘤标志物CA19-9及CEA在刚开始入室后就成了为正常值。
实施例16: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15)
接受试验者为在开始进入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的3年4个月前在其它医院进行了S状结肠癌的手术的61岁的女性。此后,在入室开始的10个月前被确认了脑转移。为此,虽然进行了放射线治疗(到医院3天),但在入室开始的7个月前被确认了肺转移。为此,从入室开始的4个月前起实施了树突状细胞疗法(共8次)。即将开始入室开始前受到进行缓和调养的劝告。开始进入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按5次/周左右的入室间隔持续地进行1个循环。而且,下药等治疗听从入室开始以来的主管医生。结果表示在下面的表12及图26中。
而且,在表12及图26中,将经过了入室的最初的月初标记为0月1日,以此0月1日为中心,往右方向记为+1月?日…,往左方向记为-1月?日…。另外,在图22中,a图表示白血球数,b图表示淋巴球数(%),C图表示淋巴球个数(个/ml)。
[表12]
Figure BDA00001676579100281
从表12及图26得知,在入室开始后1个月间,白血球数、淋巴球数都出现了上升。而且,本接受试验者现在也处于跟踪观察中。
实施例17: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16)
接受试验者为患了糖尿病的41岁的男性。开始进入前述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按5次/周左右的入室间隔持续地进行1个循环。而且,下药等治疗听从入室开始以来的主管医生。结果表示在下面的表13及图27中。
[表13]
Figure BDA00001676579100291
而且,图27的a图表示血糖值(mg/dl)的推移结果,b图表示HbA1C(%)的推移结果。a图及b图的纵轴表示血糖值(mg/dl)或HbA1C(%),横轴表示时间(周)。
如表13及图27所示,随时间经过,糖尿病的病情得到改善,半年左右糖尿病基本上完全治好。
实施例18:人治愈能力提高效果的验证(17)
接受试验者为患了糖尿病的43岁的男性。开始进入前述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按5次/周左右的入室间隔持续地进行1个循环。而且,下药等治疗听从入室开始以来的主管医生。结果表示在下面的表14及图28中。
而且,图28的a图表示血糖值(mg/dl)的推移结果,b图表示HbA1C(%)的推移结果。a图及b图的纵轴表示血糖值(mg/dl)或HbA1C(%),横轴表示时间(周)。
[表14]
Figure BDA00001676579100301
如表14及图28所示,随时间经过,糖尿病的病情得到改善,3个月左右糖尿病基本上完全治好。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按照本发明,获得能够更好地施加使有机体的自然治愈力提高的刺激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及其工作方法,使异常的身体组织、身体器官等恢复成健康的身体组织、身体器官的人治愈能力效果变得更有效。
符号的说明
10…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
11…气密部
12…排气管
13…减压泵
14…供气管
15…过滤器
16…压力调节阀
17…排气用电磁阀
18…分支管
19…外气用电磁阀
20…过减压防止配管
21…压力传感器
22…控制装置
30…壁板
31…进出口壁
32…气密门
33…孔
34…侧面壁
35…顶壁
36…底壁

Claims (8)

1.一种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设置了能够成为气密状态的气密部、与该气密部的排气口连通而对气密部内的气压进行减压的减压泵、以及防止前述气密部的气压成为低于预先决定了的阈值气压的过减压的过减压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对前述减压泵进行控制的减压控制机构,
前述减压控制机构连续地反复控制减压工序和增压工序,该减压工序在1~60分钟内使气密部内的气压变化为前述阈值气压以上的减压状态,该增压工序在1~60分钟内使气密部内的气压从前述减压状态改变为常压或比前述减压状态高且比常压低的扩展常压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减压控制机构使前述增压工序的单位时间的压力变化大于前述减压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气密部将整个人体保持在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防止前述气密部内的氧的缺乏的缺氧防止机构。
5.一种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的工作方法,该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具有能够成为气密状态的气密部、与此气密部的排气口连通而对气密部内的气压进行减压的减压泵、以及防止前述气密部的气压成为低于预先决定了的阈值气压的过减压的过减压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续地反复进行减压工序和增压工序,该减压工序在1~60分钟内将前述气密部内的气压减压为前述阈值气压以上的减压状态,通过绝热膨胀作用使气密部内的气温下降,该增压工序在1~60分钟内从前述减压状态增压成常压或比前述减压状态高且比常压低的扩展常压状态,使气密部内的气温恢复为当初的气密部的气温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连续地反复前述减压工序和增压工序时,与减压工序相比,增大增压工序的单位时间的压力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气密部将整个人体保持在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还具备相应于气密部内的气压连续地自然吸入外气的供气管。
CN201080053100.0A 2009-11-24 2010-11-22 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及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的工作方法 Active CN1027531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6237 2009-11-24
JP2009-266237 2009-11-24
JP2010-105054 2010-04-30
JP2010105054 2010-04-30
PCT/JP2010/070771 WO2011065319A1 (ja) 2009-11-24 2010-11-22 ヒト治癒能力向上装置及びヒト治癒能力向上装置の作動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3132A true CN102753132A (zh) 2012-10-24
CN102753132B CN102753132B (zh) 2014-06-18

Family

ID=44066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3100.0A Active CN102753132B (zh) 2009-11-24 2010-11-22 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及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的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084711B2 (zh)
EP (1) EP2505176A4 (zh)
JP (3) JPWO2011065319A1 (zh)
KR (1) KR101702934B1 (zh)
CN (1) CN102753132B (zh)
HK (1) HK1177678A1 (zh)
TW (1) TWI516258B (zh)
WO (1) WO201106531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8624A (zh) * 2013-10-24 2016-08-10 Bsn医疗有限公司 浸渍装置
CN115487022A (zh) * 2022-11-18 2022-12-20 云南典润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气压富氧舱压力控制装置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30988B2 (ja) * 2012-01-12 2018-05-30 株式会社 進盟ルーム 生体治癒能力向上装置
WO2013105644A1 (ja) * 2012-01-12 2013-07-18 有限会社秀岳 生体治癒能力向上装置
JP6074701B2 (ja) * 2012-08-31 2017-02-08 株式会社 進盟ルーム 高地環境用生体治癒能力向上装置
US10058471B2 (en) 2014-02-21 2018-08-28 William M. Vaughan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for treating concussive symptoms and musculoskeletal injuries and for pre-treatment to prevent damage from injuries
JP6735532B2 (ja) * 2014-10-20 2020-08-05 日本気圧バルク工業株式会社 高圧低圧ルーム
JP6383242B2 (ja) * 2014-10-20 2018-08-29 日本気圧バルク工業株式会社 高圧低圧ルーム
US20180221241A1 (en) * 2015-06-08 2018-08-09 The Governors Of The University Of Alberta Enhancement of vasodilatory function and lowering of effective 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KR102104490B1 (ko) 2015-12-07 2020-04-2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 전지의 충전 방법
US20170340512A1 (en) * 2016-05-25 2017-11-30 Steven-Hunt Kang Energizing bed
CA3043314A1 (en) * 2016-11-11 2018-05-17 Gynesonics, Inc. Controlled treatment of tissue and dynamic interaction with, and comparison of, tissue and/or treatment data
EP3569215B1 (de) * 2018-05-17 2020-09-09 Klafs GmbH & Co. KG Kabine zum dampfbaden von personen
RU201120U1 (ru) * 2020-07-06 2020-11-27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автоном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Московский физико-техн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проведения экспериментальны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на животных в гипоксических условиях при низких температурах
CN113521672B (zh) * 2021-06-21 2022-06-17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一种神经内科运动训练组合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13491B2 (ja) * 1990-11-06 1997-05-28 株式会社クボタ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のフランジ取付形燃料噴射ポンプの噴射時期微調整装置
CN1300585A (zh) * 2000-01-06 2001-06-27 烟台冰轮高压氧舱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氧舱计算机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758936A (zh) * 2002-12-23 2006-04-12 川上进盟 减压室
US20060264696A1 (en) * 2005-08-04 2006-11-23 Lundeen James E System for controlling pressure in defined environment and associated method
CN101380263A (zh) * 2008-09-27 2009-03-11 姜林 生物内环境调理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3042B2 (ja) * 1989-02-27 1994-02-23 武一 敷浪 癌治療装置
US5000164A (en) * 1989-06-26 1991-03-19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Circulation enhancing apparatus
US5467764A (en) * 1992-02-19 1995-11-21 Hyperbaric Mountain Technologies, Inc. Hypobaric sleeping chamber
US5503143A (en) * 1994-02-17 1996-04-02 Marion; Josep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liquid from a patient's lungs
US7263995B2 (en) * 2001-02-28 2007-09-04 Hyperbaric Technology, Inc.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system controls
AU2002952811A0 (en) * 2002-11-22 2002-12-05 Oxygen Therapy International Pty Ltd Hyperbaric therapy capsule
JP2004202456A (ja) * 2002-12-26 2004-07-22 Komatsu Ltd 2軸せん断型破砕機
US7198045B2 (en) * 2003-02-10 2007-04-03 Hollis Parker Risley Low pressure hyperbaric chamber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US8251057B2 (en) * 2003-06-30 2012-08-28 Life Support Technologies, Inc. Hyperbaric chamber control and/or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US7503322B2 (en) * 2003-09-12 2009-03-17 Harris Michael F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HIV and other viruses
JP2005312792A (ja) 2004-04-30 2005-11-10 Mediate:Kk 減圧・常圧併用の消毒方法および消毒装置
JP2007044486A (ja) 2005-07-11 2007-02-22 Yoichiro Yamanobe 低圧室圧力制御方法
JP2007075552A (ja) 2005-09-10 2007-03-29 Yoichiro Yamanobe 糖尿病治療装置
US8342353B2 (en) * 2007-01-24 2013-01-01 Bartlett Robert D Interlock vessel for hyperbaric transfer system
US20080210234A1 (en) * 2007-02-12 2008-09-04 O'brien William J Variable pressure chamber having a screw compressor
JP4477690B1 (ja) * 2009-01-23 2010-06-09 進盟 川上 調圧装置及び調圧装置の調圧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13491B2 (ja) * 1990-11-06 1997-05-28 株式会社クボタ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のフランジ取付形燃料噴射ポンプの噴射時期微調整装置
CN1300585A (zh) * 2000-01-06 2001-06-27 烟台冰轮高压氧舱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氧舱计算机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758936A (zh) * 2002-12-23 2006-04-12 川上进盟 减压室
US20060264696A1 (en) * 2005-08-04 2006-11-23 Lundeen James E System for controlling pressure in defined environment and associated method
CN101380263A (zh) * 2008-09-27 2009-03-11 姜林 生物内环境调理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8624A (zh) * 2013-10-24 2016-08-10 Bsn医疗有限公司 浸渍装置
CN105848624B (zh) * 2013-10-24 2018-04-10 Bsn医疗有限公司 浸渍装置
CN115487022A (zh) * 2022-11-18 2022-12-20 云南典润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气压富氧舱压力控制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51572B2 (ja) 2020-02-19
JP2015205221A (ja) 2015-11-19
CN102753132B (zh) 2014-06-18
US9084711B2 (en) 2015-07-21
JP2018130599A (ja) 2018-08-23
JP6401128B2 (ja) 2018-10-03
KR20120106946A (ko) 2012-09-27
WO2011065319A1 (ja) 2011-06-03
TW201138753A (en) 2011-11-16
HK1177678A1 (zh) 2013-08-30
EP2505176A4 (en) 2015-04-01
EP2505176A1 (en) 2012-10-03
TWI516258B (zh) 2016-01-11
KR101702934B1 (ko) 2017-02-06
JPWO2011065319A1 (ja) 2013-04-11
US20120266874A1 (en) 2012-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3132B (zh) 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及人治愈能力提高装置的工作方法
Morganroth et al. Criteria for weaning from prolong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essereau et al. Safety of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JP5271148B2 (ja) 調圧装置及び調圧装置の調圧法
CN105213138A (zh) 一种空气氧气双功能治疗舱
CN205126668U (zh) 一种空气氧气双功能治疗舱
JP4477690B1 (ja) 調圧装置及び調圧装置の調圧法
Ball et al.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prone ventilation, and abdominal suspension
Elshiekh et al. Effect of Change in Newborn’s Position du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n Oxygenation
Dennis et al. Ventilation-how often are we correct?
Egea-Guerrero et al. Elevated serum pancreatic enzyme levels after hemorrhagic shock, every variable under control?
Reid et al.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Price et al. AN UNUSUAL CASE OF HUMORAL HYPERCALCEMIA OF MALIGNANCY CAUSED BY A DYSGERMINOMA
Ignacio et al. 1212: METHEMOGLOBINEMIA IN ACETAMINOPHEN OVERDOSE AND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
d’Ettorre et al. Results: The two cohort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able for age, sex, laboratory values, concomitant pathologies, and the modality of oxygen support. Within 72h, nearly all patients treated with bacteriotherapy showed remission of diarrhea and
JP5781273B2 (ja) ヒトを除く動物用自然治癒力向上装置
SCOTT et al.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Setting in Adults with ALI and ARDS
Joseph et al. CME Acute medicine SAQs (95277): Self-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FEINSILVER Mechanical Paralysis of the Left Hemidiaphragm Complicating Collapse Therapy in Pulmonary Tuberculosis
Smith et al. 1215: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FOR NEAR-DROWNING COMPLICATED BY 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BACTEREMIA
Abboud et al. 1213: BORDETELLA PERTUSSIS BACTEREMIA ASSOCIATED WITH FULMINANT PERTUSSIS PNEUMONIA
Mathieu et al. Physicians and critical care in hyperbaric chambers
JP2013141570A (ja) 生体治癒能力向上装置
Longoni et al. Adapting the hyperbaric chamber to the health care environment: history and future trends
WO2013105644A1 (ja) 生体治癒能力向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7767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ATTORI SHOKAI, IN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YUKICHIKA KAWAKAMI

Effective date: 20140924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SAYUKI NIWA

Effective date: 2014092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92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Clothing department chamber of Commerce

Address before: Fukushima

Patentee before: Kawakami Yukichika

Patentee before: kawakami Yosuke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7767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220

Address after: Fukushima

Patentee after: Gonghe Construction Comp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Clothing department chamber of Commer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