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7691B - Check the pretreatment device - Google Patents
Check the pretreatment device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07691B TWI507691B TW102148186A TW102148186A TWI507691B TW I507691 B TWI507691 B TW I507691B TW 102148186 A TW102148186 A TW 102148186A TW 102148186 A TW102148186 A TW 102148186A TW I507691 B TWI507691 B TW I507691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iner
- end portion
- cotton swab
- portions
- distal end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9—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spiration or dispense of liquids
- G01N35/1011—Control of the position or alignment of the transfer devic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36—Embedding or analogous mounting of sampl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2001/028—Sampling from a surface, swabbing, vaporising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06—Individual bottles or tub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18—Plate elements with several rows of samples
- G01N2035/0422—Plate elements with several rows of samples carried on a linear conveyor
- G01N2035/0424—Two or more linear conveyo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74—Details of actuating means for conveyors or pipettes
- G01N2035/0491—Position sensing, encoding; closed-loop contro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例如將檢體移動至其他容器的前處理裝置。
以往,對口腔內的黏膜等進行生化分析等檢査時,首先,將該黏膜以棉花棒進行採集。接著,將黏膜所附著的棉花棒放入容器保管。在進行上述生化分析等檢査之前,進行將附著在棉花棒的黏膜移至收容有食鹽水的容器內的前處理。已施行該前處理的容器,亦即收容包含黏膜之食鹽水的容器被運至進行各檢査的裝置之後,再進行各檢査。
棉花棒由於為長形棒形狀,因此會有彎曲的情形。由於棉花棒會彎曲,黏膜所附著的前端部的位置會依棉花棒而異。因此,為了將黏膜所附著的前端部插入在收容食鹽水的容器內,必須藉由目視來確認棉花棒的前端部的位置,且藉由手工作業來將前端部插入在容器內。因此,作業效率不佳。
另一方面,提出一種自動進行各種血液檢査等前處理
的檢査前處理裝置(參照例如專利文獻1)。藉由使用裝置來自動進行,作業效率佳。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52872號公報
圖求效率佳地進行將附著在如棉花棒般長形棒構件的前端部的檢體轉移至其他容器的前處理。
本發明之目的在提供可效率佳地進行將附著在棒構件的前端部的檢體轉移至其他容器的前處理的檢査前處理裝置。
本發明之檢査前處理裝置係具備有:移動手段,其係將被收容在第1容器的棒構件的前端部,通過前述第2容器的開口而收容在不同於前述第1容器的第2容器內;位置檢測手段,其係檢測前述前端部的位置;位置補正手段,其係補正前述前端部的位置;及控制手段,其係根據前述位置檢測手段的檢測結果,以前述前端部被收容在前述第2容器內的方式控制前述位置補正手段。
藉由本發明,可效率佳地進行將附著在構件的前端部的檢體轉移至其他容器的前處理。
5‧‧‧檢査裝置
6‧‧‧棉花棒(棒構件)
7‧‧‧前端部
10‧‧‧檢査系統
20‧‧‧第1搬送路
21‧‧‧第1容器
22、23‧‧‧導軌
22a、23a‧‧‧凹部
24‧‧‧第1搬送帶
25‧‧‧第1搬送帶驅動部
26‧‧‧第1保持器
27‧‧‧扣合部
28‧‧‧容器本體
29‧‧‧蓋構件
30‧‧‧第2搬送路
31‧‧‧第2容器
31a‧‧‧開口
32、33‧‧‧導軌
32a、33a‧‧‧凹部
34‧‧‧第2搬送帶
35‧‧‧第2搬送帶驅動部
36‧‧‧第2保持器
37‧‧‧扣合部
40‧‧‧檢査前處理裝置
50‧‧‧第1移動裝置(移動手段)
51‧‧‧第1基部
52‧‧‧第1滾珠螺桿裝置
53‧‧‧第1驅動馬達
54‧‧‧第1螺絲部
55‧‧‧第1螺帽部
56‧‧‧第2基部
57‧‧‧第2滾珠螺桿裝置
57a‧‧‧第2螺絲部
57b‧‧‧第2螺帽部
58‧‧‧第2驅動馬達
60‧‧‧第2移動裝置(移動手段)
61‧‧‧第3基部
62‧‧‧第3滾珠螺桿裝置
63‧‧‧第3驅動馬達
64‧‧‧第3螺絲部
65‧‧‧第3螺帽部
70‧‧‧夾持裝置(移動手段)
71‧‧‧固定部
72‧‧‧夾持部
74‧‧‧第1夾持部
74a‧‧‧第1板部
74b‧‧‧第1收容溝
74c‧‧‧緣部
75‧‧‧第2夾持部
75a‧‧‧第2板部
75b‧‧‧第2收容溝
75c‧‧‧緣部
76‧‧‧旋轉部
77‧‧‧第4驅動馬達
77a‧‧‧輸出軸
78‧‧‧傳達帶
79‧‧‧變換機構
80‧‧‧位置檢測裝置(位置檢測手段)
81‧‧‧第1方向位置檢測部
82‧‧‧第2方向位置檢測部
90‧‧‧控制裝置(控制手段)
100‧‧‧棉花棒回收箱
110‧‧‧位置補正裝置(位置補正手段)
111‧‧‧框體
112‧‧‧底壁部
113‧‧‧側壁部
114‧‧‧側壁部
120‧‧‧傾斜機構
121‧‧‧支架
121a‧‧‧凸緣部
121b‧‧‧筒狀構件
121c‧‧‧底壁部
122‧‧‧固定部
123‧‧‧第1腕部
124‧‧‧第2腕部
125‧‧‧第4滾珠螺桿裝置
126‧‧‧第1支持機構
127‧‧‧第2支持機構
128‧‧‧螺帽
129‧‧‧螺栓
130‧‧‧第1前端支持部
131‧‧‧第1軌條
132‧‧‧第2前端支持部
133‧‧‧第2軌條
A、B‧‧‧進給方向
P‧‧‧中心線
P1‧‧‧第1位置
P2‧‧‧第2位置
P3‧‧‧把持位置
P4‧‧‧檢測位置
V‧‧‧平面
圖1係顯示組入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檢査前處理裝置之檢査系統(system)的一部分的概略圖。
圖2係沿著圖1的F2-F2線所顯示的該檢査系統的剖面圖。
圖3係顯示由下方觀看該檢査前處理裝置的夾持(chuck)部的狀態的斜視圖。
圖4係顯示該檢査前處理裝置的夾持裝置將附著在蓋構件的棉花棒的黏膜,轉移至第1容器的動作的概略圖。
圖5係顯示該棉花棒的前端部與該第1容器的開口的內側朝上下方向相重疊的狀態的平面圖。
圖6係顯示該前端部被收容在該第1容器內的狀態的斜視圖。
圖7係顯示在該棉花棒呈彎曲的狀態下的檢査前處理裝置的動作的概略圖。
圖8係顯示在該棉花棒呈彎曲的狀態下,與圖5同樣地顯示移動至該前端部藉由該位置檢測裝置來檢測其位置為止的狀態的平面圖。
圖9係放大顯示該檢査前處理裝置的位置補正裝置的正面圖。
圖10係放大顯示該檢査前處理裝置的位置補正裝置
的正面圖。
使用圖1~10,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檢査前處理裝置。圖1係顯示組入檢査前處理裝置40之檢査系統10的一部分的概略圖。檢査系統10在本實施形態中係檢查人的口腔內的黏膜作為一例。
如圖1所示,檢査系統10係具備有:複數檢査裝置、第1搬送路20、將作為檢體之一例的黏膜搬送至各檢査裝置的第2搬送路30、及檢査前處理裝置40。圖1係在檢査系統10中,顯示檢査前處理裝置40的近傍。在圖1中,第1搬送路20係顯示被配置在檢査前處理裝置40的近傍的部分,其他部分則予以省略。
第2搬送路30係顯示檢査前處理裝置40的近傍的部分、及作為複數檢査裝置的一部分的檢査裝置5的近傍的部分,其他部分省略。其中,在本實施形態中,以一例而言,檢査系統10係具備有複數檢査裝置,惟僅圖示檢査裝置5。各檢査裝置係對作為檢體的黏膜,分別施行不同的檢査。
首先,由第2搬送路30進行說明。第2搬送路30係將收容檢體的第2保持器(holder)36搬送至各檢査裝置。圖2係沿著圖1所示之F2-F2線所顯示之檢査系統10的剖面圖。圖2係顯示由正面觀看檢査前處理裝置40的狀態、及第1、2搬送路20、30被切斷的狀態。
如圖2所示,第2搬送路30係具備有:1對導軌(guide rail)32、33、第2搬送帶(belt)34、第2搬送帶驅動部35、及複數第2保持器36。如圖1、2所示,1對導軌32、33係彼此對向配置。導軌32、33係朝上下方向Z延伸的縱壁狀。導軌32、33係為了將後述之第2保持器36搬送至各檢査裝置,以將各檢査裝置間相連結的方式延伸。
第2搬送帶34係被設在導軌32、33間,可沿著導軌32、33移動。具體而言,第2搬送帶34係以上面以相對上下方向Z呈垂直的方向擴展的方式被配置在導軌32、33間。第2搬送帶驅動部35係具備有例如複數滾筒(roller)等,具有運送第2搬送帶34的功能。
第2保持器36係上端形成開口的筒形狀。第2保持器36係在內側可安裝卸下地收容第2容器31。第2保持器36係在與導軌32、33相連結的狀態下登載在第2搬送帶34上。因此,第2保持器36係若第2搬送帶34沿著導軌32、33被運送時,連同第2搬送帶34一起沿著導軌32、33被運送。在圖1中,以箭號顯示第2搬送帶34與第2保持器36的進給方向A。
具體說明第2保持器36對導軌32、33的連結構造。如圖2所示,在導軌32、33中彼此相向的側壁部係形成有朝向外側凹陷的凹部32a、33a。凹部32a、33a係連續形成在導軌32、33延伸的方向。凹部32a、33a的上端部係作為止動部來發揮功能。
在第2保持器36的周壁部係形成有朝周方向外側突出的扣合部37。在第2保持器36被載置於第2搬送帶34上的狀態下,扣合部37係被收容在兩導軌32、33的凹部32a、33a內。
若欲將第2保持器36由導軌32、33間移動至上方而卸下時,作為止動部發揮功能的凹部32a、33a的上端部會與扣合部37相扣合,因此防止第2保持器36由導軌32、33間被卸下。藉此,第2保持器36與導軌32、33相連結。第2保持器36係彼此分離預定距離來作配置。
第2容器31係上端形成開口的筒形狀。第2容器31,在本實施形態中,以一例而言,係收容有食鹽水。此外,第2容器31係藉由檢査前處理裝置40,作為檢體之一例的黏膜由後述之第1容器21被移至內部。藉由檢査前處理裝置40,收容供給黏膜後的第2容器31的第2保持器36係藉由第2搬送路30而被運至檢査裝置。
第1搬送路20係將收容黏膜的第1容器21搬送至檢査前處理裝置40。如圖2所示,第1搬送路20係具備有:1對導軌22、23、第1搬送帶24、第1搬送帶驅動部25、及複數第1保持器26。如圖1、2所示,1對導軌22、23係彼此相對向配置。導軌22、23係朝上下方向Z延伸的縱壁狀。
第1搬送帶24係被設在導軌22、23間,可沿著導軌22、23移動。具體而言,第1搬送帶24係以上面朝相對上下方向Z呈垂直的方向擴展的方式被配置在導軌22、
23間。第1搬送帶驅動部25係具備有:例如複數滾筒等,具有運送第1搬送帶24的功能。
第1保持器26係上端形成開口的筒形狀。第1保持器26係以可安裝卸下的方式將第1容器21收容在內側。第1保持器26係在與導軌22、23相連結的狀態下被載置在第1搬送帶24上。因此,第1保持器26係若第1搬送帶24沿著導軌22、23被運送時,連同第1搬送帶24一起沿著導軌22、23被運送。在圖1中,以箭號顯示第1搬送帶24與第1保持器26的進給方向B。
複數第1保持器26係在彼此分離預定距離的狀態下,以不會旋轉的方式與導軌22、23相連結。在此所稱之旋轉係繞第1保持器26的中心線P的旋轉。
以下具體說明第1保持器26相對導軌22、23的連結構造。如圖2所示,在導軌22、23中彼此相向的側壁部係形成有朝向外側凹陷的凹部22a、23a。凹部22a、23a係以導軌22、23延伸的方向連續形成。凹部22a、23a的上端部係作為止動部來發揮功能。
在第1保持器26的周壁部形成有朝周方向外側突出的扣合部27。在第1保持器26被載置於第1搬送帶24上的狀態下,扣合部27係被收容在兩導軌22、23的凹部22a、23a內。此外,若欲將第1保持器26由導軌22、23間移動至上方而卸下時,作為止動部發揮功能的凹部22a、23a會與扣合部27相扣合。藉此,防止第1保持器26由導軌22、23被卸下。
第1容器21係具備有:屬於上端形成開口的筒形狀的容器本體28、及蓋構件29。在容器本體28的開口的緣部形成有公螺旋部。在蓋構件29形成有與該公螺旋部相螺合的母螺旋部。藉由蓋構件29與容器本體28相螺合,容器本體28的開口即被塞住。
在蓋構件29係固定有棉花棒6。棉花棒6係相對蓋構件29呈突出。在蓋構件29與容器本體28相螺合的狀態下,棉花棒6係被收容在容器本體28的內部。棉花棒6係朝單一方向呈長形形狀。因此,容器本體28係朝單一方向呈長形形狀,俾以在蓋構件29與容器本體28完全相螺合的狀態下將棉花棒6收容在內側。在棉花棒6的前端部7係附著有作為檢體之一例的黏膜。
在第1搬送路20係設有選擇性固定容器本體28的固定機構。固定機構固定容器本體28,藉此,容器本體28係對第1搬送路20固定其位置及姿勢。其中,即使在容器本體28被固定機構固定的狀態下,蓋構件29亦未被固定。因此,可對所被固定的容器本體28旋轉蓋構件29。
第1保持器26係將第1容器21,以棉花棒6的延伸方向成為與上下方向Z相平行的姿勢進行保持。複數第1保持器26係分離預定距離而與導軌22、23相連結。
檢査前處理裝置40係具有將被收容在第1容器21內的黏膜移至第2容器31內的功能。關於此點,具體說明如下。黏膜係在檢査系統10外,藉由棉花棒6被採集。因此,必須將收容在外部被採集到的黏膜的第1容器
21,形成為適於各檢査裝置的檢査的狀態。在本實施形態中,適於各檢査裝置的狀態係黏膜連同食鹽水一起被收容在容器內的狀態。因此,檢査前處理裝置40係將第1容器21之附著在棉花棒6的黏膜轉移至第2容器31內,來作為前處理。
如圖1、2所示,檢査前處理裝置40係具備有:第1移動裝置50、第2移動裝置60、以可安裝卸下的方式被安裝在第1容器21的蓋構件29的夾持裝置70、位置檢測裝置80、位置補正裝置110、及控制裝置90。
第1移動裝置50係將夾持裝置70移動至彼此交叉的第1、2方向X、Y。如圖1所示,第1方向X係由第1搬送路20朝向第2搬送路30的方向、及由第2搬送路30朝向第1搬送路20的方向。第2方向Y係與第1方向X呈垂直,而且與上下方向Z呈垂直的方向。以一例而言,上下方向Z係重力作用方向、及相對重力作用方向為相反方向的方向。
第1移動裝置50係具備有:沿著第1方向X,由第2搬送路30延伸至第1搬送路20的第1基部51、第1滾珠螺桿裝置52、及第1驅動馬達(motor)53。第1滾珠螺桿裝置52係具備有:第1螺絲部54、及第1螺帽(nut)部55。
第1螺絲部54係以可旋轉的方式被支持在第1基部51,而且沿著第1方向X延伸。第1螺帽部55係透過後述的第2移動裝置60被固定在後述的夾持裝置70,並且
與第1螺絲部54相螺合。第1驅動馬達53係將第1螺絲部54繞第1螺絲部54的軸心旋轉。藉由第1螺絲部54進行旋轉,第1螺帽部55在第1螺絲部54上移動。藉此,被固定在第1螺帽部55的夾持裝置70可由第2搬送路30側移動至第1搬送路20,並且可由第1搬送路20側移動至第2搬送路30側。
此外,第1移動裝置50係具備有:1對第2基部56、1對第2滾珠螺桿裝置57、及1對第2驅動馬達58。其中一方第2基部56係夾著第1搬送路20相對第2搬送路30被配置在相反側。另一方第2基部56係夾著第2搬送路30相對第1搬送路20被配置在相反側。兩第2基部56係朝第2方向Y延伸。
其中一方第2滾珠螺桿裝置57係被設在其中一方第2基部56。另一方第2滾珠螺桿裝置57係被設在另一方第2基部56。兩第2滾珠螺桿裝置57係彼此相同。
第2滾珠螺桿裝置57係具備有:第2螺絲部57a、及第2螺帽部57b。第2螺絲部57a係以可旋轉的方式設在第2基部56,沿著第2基部56延伸,亦即朝第2方向Y延伸。第2螺帽部57b係以可旋轉的方式與第2螺絲部57a相螺合。此外,兩第2螺帽部57b係被固定在第1基部51。
其中一方第2驅動馬達58係將其中一方第2螺絲部57a進行旋轉,另一方第2驅動馬達58係將另一方第2螺絲部57a進行旋轉。兩第2驅動馬達58係藉由後述之
控制裝置90的控制,彼此進行相同的動作。藉由第2驅動馬達58進行驅動,第2螺帽部57b在第2螺絲部57a上移動。
藉此,被固定在第2螺帽部57b的第1基部51朝第2方向Y移動。其中,如上所述,兩第2驅動馬達58係彼此進行相同的動作,因此第1基部51係在維持以與第1方向X呈平行地延伸的姿勢的狀況下,朝第2方向Y移動。如上所示,夾持裝置70係藉由第1移動裝置50,可朝第1、2方向X、Y移動。
第2移動裝置60係將夾持裝置70朝上下方向Z移動。亦即,第2移動裝置60係將夾持裝置70,朝相對第1、2方向X、Y呈正交的方向移動。如圖2所示,第2移動裝置60係具備有:第3基部61、第3滾珠螺桿裝置62、及第3驅動馬達63。
第2移動裝置60係透過後述之位置補正裝置110而被固定在第1移動裝置50。具體而言,第3基部61係透過後述之位置補正裝置110而被固定在第1移動裝置50的第1螺帽部55,連同第1螺帽部55一起移動。第3基部61係朝上下方向Z延伸。其中,在圖2中,為易於理解夾持裝置70,顯示出第3基部61的上端部,其他部分省略。
第3滾珠螺桿裝置62係具備有:第3螺絲部64、及第3螺帽部65。第3螺絲部64係以可旋轉的方式被支持在第3基部61,朝上下方向Z延伸。其中,在圖2中,
第3螺絲部64係顯示上端部,其他部分省略。
第3螺帽部65係與第3螺絲部64相螺合。第3驅動馬達63係將第3螺絲部64,繞第3螺絲部64的軸心旋轉。藉由第3驅動馬達63進行驅動,第3螺帽部65在第3螺絲部64上移動。如上所述,夾持裝置70係被固定在第3螺帽部65。藉此,夾持裝置70係沿著上下方向Z移動。如上所示,夾持裝置70係藉由第1、2移動裝置50、60,可朝上下方向Z及第1、2方向X、Y移動。
其中,在本實施形態中,係使用第1、2移動裝置50、60,作為將夾持裝置70朝第1、2方向X、Y及上下方向Z移動之手段之一例。以其他例而言,夾持裝置70亦可藉由機械手臂(robot arm)而朝上下方向Z及第1、2方向X、Y移動。
夾持裝置70係具備有:被固定在第3螺帽部65的固定部71、以可安裝卸下的方式夾持第1容器21的蓋構件29的夾持部72、將夾持部72繞上下方向Z旋轉之作為旋轉裝置之一例的第4驅動馬達77、作為傳達機構之一例的傳達帶78、旋轉部76、及變換機構79。
圖3係顯示由下方觀看夾持部72的狀態的斜視圖。在圖3中係顯示夾持部72把持第1容器21的蓋構件29的狀態。如圖2、3所示,夾持部72係具備有:第1夾持部74、及第2夾持部75。
夾持部72係在藉由第1、2夾持部74、75夾著的狀態下把持蓋構件29。該狀態係第1夾持部74進至第2夾
持部75側的狀態,並且第2夾持部75進至第1夾持部74側的狀態。第1夾持部74係具備有:朝上下方向Z分離配置的複數第1板部74a。在本實施形態中,以一例而言,第1板部74a設有4個,彼此被固定。第1板部74a係平面形狀為四角形。
在第1板部74a形成有第1收容溝74b。第1收容溝74b係在第2夾持部75側形成開口,並且將第1板部74a朝厚度方向貫穿。第1收容溝74b係隨著愈為遠離第2夾持部75愈為縮小的形狀,平面形狀為大致三角形狀。
第2夾持部75係具備有:複數第2板部75a。第2板部75a係平面形狀為四角形。各第2板部75a係被配置在相鄰的第1板部74a間。在本實施形態中,以一例而言,第2板部75a係設有4個。
在第2板部75a形成有第2收容溝75b。第2收容溝75b係相對於第1板部74a的第1收容溝74b為相反方向的形狀,朝向第1夾持部74形成開口。第2收容溝75b係將第2板部75a朝厚度方向貫穿。藉由以上下方向Z交替配置第1、2板部74a、75a,第1、2收容溝74b、75b係朝上下方向Z相連通。
第1容器21的蓋構件29係被收容在第1、2板部74a、75a的第1、2收容溝74b、75b內。第1、2夾持部74、75朝彼此接近的方向位移,亦即移動至圖3所示位置,藉此,蓋構件29係被夾持在第1、2收容溝74b、75b的緣部74c、75c間。
第1、2收容溝74b、75b的緣部74c、75c係交替形成有較小的凹凸。此外,在蓋構件29的周面部,沿著周方向交替形成有凹凸。蓋構件29被夾持第1、2板部74a、75a的第1、2收容溝74b、75b的緣部74c、75c間,藉此該等凹凸彼此相咬合,因此蓋構件29係被強固地固定在第1、2夾持部74、75間。關於使第1、2夾持部74、75作進退的構造,容後具體說明。
如圖2所示,第4驅動馬達77的輸出軸77a係透過傳達帶78而與旋轉部76相連結。具體而言,傳達帶78係被繞在輸出軸77a、及旋轉部76。第4驅動馬達77的輸出軸77a的旋轉係透過傳達帶78而被傳達至旋轉部76。旋轉部76係以可旋轉的方式與固定部71相連結。
變換機構79係與旋轉部76及夾持部72相連結。變換機構79係將旋轉部76的旋轉,變換成第1、2夾持部74、75的開閉動作、或夾持部72的旋轉動作。變換機構79係在旋轉部76位於初期位置的狀態下,第1、2夾持部74、75係定位在打開的位置。打開的位置係圖3中以2點鏈線所示位置,為第2夾持部75最為遠離第1夾持部74的位置,而且為第1夾持部74最為遠離第2夾持部75的位置。
若旋轉部76由初期位置進行預定的旋轉時,亦即輸出軸77a的旋轉被傳達帶78所傳達而進行預定的旋轉時,變換機構79係無須旋轉夾持部72,而移動至將第1、2夾持部74、75關閉的位置。關閉的位置係指第1夾
持部74最為接近第2夾持部75側的位置,而且為第2夾持部75最為接近第1夾持部74側的位置。蓋構件29係當移動至將第1、2夾持部74、75關閉的位置時,即被夾持在第1、2收容溝74b、75b的緣部74c、75c間來予以固定。
此外,變換機構79係若朝向第1、2夾持部74、75關閉的位置移動後,第1、2夾持部74、75的移動即停止時,將旋轉部76的旋轉變換成將夾持部72全體繞上下方向Z的旋轉。若朝向第1、2夾持部74、75關閉的位置移動時,第1、2夾持部74、75的移動被停止,會有在第1、2夾持部74、75間沒有任何被夾持,而移動至第1、2夾持部74、75關閉的位置的狀態、及在第1、2收容溝74b、75b間收容蓋構件29等來予以夾持的情形。此時的旋轉方向係將與第1容器21的容器本體28相螺合而被固定的蓋構件29卸下的旋轉方向。
此外,若旋轉部76朝與上述為相反方向旋轉時,旋轉部76的旋轉係藉由變換機構79,在夾持部72朝將蓋構件29與第1容器21的容器本體28相螺合的方向旋轉後,朝向將第1、2夾持部74、75打開的位置移動。
位置檢測裝置80係被配置在第1搬送路20上。位置檢測裝置80係檢測被固定在蓋構件29的棉花棒6的前端部7的位置。
具體而言,位置檢測裝置80係具備有:檢測沿著第1方向X的棉花棒6的前端部7的位置的第1方向位置檢
測部81、及檢測沿著第2方向Y的前端部7的位置的第2方向位置檢測部82。第1方向位置檢測部81係朝第1方向X延伸的形狀。第2方向位置檢測部82係朝第2方向Y延伸的形狀。
此外,第1方向位置檢測部81與第2方向位置檢測部82係朝上下方向Z具有預定的長度。關於第1方向位置檢測部81與第2方向位置檢測部82的沿著上下方向Z的長度,容後具體說明。
位置補正裝置110係藉由使第2移動裝置60傾斜,來補正棉花棒6的前端部7的位置。如圖2所示,位置補正裝置110係與第1螺帽部55相連結,並且與第2移動裝置60相連結。因此,第2移動裝置60係透過位置補正裝置110而與第1移動裝置50相連結。
圖9係放大顯示位置補正裝置110的正面圖。如圖9所示,位置補正裝置110係具備有:被固定在第1螺帽部55的框體111、及被固定在框體111的傾斜機構120。以一例而言,框體111係朝向下方形成開口的凹部形狀。
傾斜機構120係具備有:被固定在框體111的底壁部112的支架(bracket)121、固定第2移動裝置60的固定部122、被設在固定部122而朝外側延伸的第1、2腕部123、124、使固定部122相對框體111呈傾斜的第4滾珠螺桿裝置125、以可朝上下方向Z移動的方式支持第1腕部123的第1支持機構126、及以可朝上下方向Z移動的方式支持第2腕部124的第2支持機構127。
支架121係例如朝向上方形成開口的凹形狀,具備有:由上端朝周圍擴展的凸緣(flange)部121a。凸緣部121a係被固定在框體111的底壁部112。因此,支架121係由底壁部112朝向下方突出。
固定部122係以可對上下方向呈傾斜的方式相對支架121予以支持。在本實施形態中,以一例而言,透過以橡膠(rubber)所形成之可彈性變形的筒狀構件121b而被支持在支架121。在本實施形態中,以一例而言,固定部122係藉由螺栓129而被固定在支架121。
筒狀構件121b係被固定在成為支架121之下端部的底壁部121c。螺栓129係貫穿筒狀構件121b內。在螺栓129中貫穿筒狀構件121b的前端部係由螺帽128所螺合。藉由螺帽128與螺栓129的前端部相螺合,螺栓(bolt)129變得不會脫落,因此固定部122透過支架121而被支持在框體111。第2移動裝置60的第3基部61係被固定在固定部122。
第1腕部123係由固定部122朝與第1方向X呈平行的一方向突出,與第1方向X呈平行地延伸。第2腕部124係由固定部122朝與第1方向X呈平行的其他方向突出,與第1方向X呈平行地延伸。
第1支持機構126係被設在框體111的側壁部114,將第1腕部123的前端部,以可朝上下方向Z移動的方式支持在側壁部114。側壁部114係與第1腕部123的前端部相對向的壁部。第1支持機構126係具備有:以旋動自
如的方式被連結在第1腕部123的前端部的第1前端支持部130、及以可朝上下方向Z移動的方式支持第1前端支持部130的第1軌條(rail)131。第1軌條131係被固定在側壁部114。
第2支持機構127係被設在框體111的側壁部113,將第2腕部124的前端部,以可朝上下方向Z移動的方式支持在側壁部113。側壁部113係與第2腕部124的前端部相對向的壁部。第2支持機構127係具備有:以旋動自如的方式被連結在第2腕部124的前端部的第2前端支持部132、及以可朝上下方向Z移動的方式支持第2前端支持部132的第2軌條133。第2軌條133係被固定在側壁部113。
第4滾珠螺桿裝置125係與第1前端支持部130相連結,可將第1前端支持部130朝上下方向Z移動。
在此,說明位置補正裝置110的動作。若藉由第4滾珠螺桿裝置125,第1腕部123的前端被移動至下方時,如圖9中以2點鏈線所示,相對於以實線所示之初期位置,第1腕部123呈傾斜。固定部122透過可彈性變形的筒狀構件121b而被固定在框體111,藉此筒狀構件121b伴隨以2點鏈線所示之第1腕部123的姿勢的變化而變形,因此固定部122的姿勢亦呈傾斜。
由於固定部122的姿勢呈傾斜,被固定在固定部122的第2腕部124亦呈傾斜。其中,第1、2腕部123、124係在將固定部122夾在其間的狀態下,以直線狀相連的方
式延伸。因此,第2腕部124係以相對於以實線所示之初期位置,前端部移動至上方的方式呈傾斜。
其中,第1、2腕部123、124的前端部以旋動自如的方式與第1、2支持機構126、127的第1、2的前端支持部132、133相連結,因此即使第1、2腕部123、124的姿勢成為傾斜,亦配合該姿勢的變化,第1、2腕部123、124相對第1、2的前端支持部132、133進行旋轉,因此並不會有在第1、2腕部123、124與第1、2支持機構126、127之間發生扭歪等的情形。
圖10係以2點鏈線顯示固定部122以與圖9所示方向為不同的方向呈傾斜的狀態。在圖10的狀態下,藉由第4滾珠螺桿裝置125,第1腕部123的前端部相對於以實線所示之初期位置朝上方移動,藉此,第1、2腕部123、124相對於圖9所示方向以相反方向呈傾斜。藉此,固定部122係以相對於圖9所示方向以相反方向呈傾斜。
藉由第4滾珠螺桿裝置125,將第1腕部123的前端的位置以上下方向調整,藉此可調整固定部122的姿勢。如圖9、10所示,將固定部122的姿勢,相對於圖9、10中以實線所示之初期位置呈傾斜,並且調整其傾斜的程度,藉此可調整棉花棒6的前端部7的位置。
控制裝置90係控制:第1、2搬送路20、30的動作、第1、2移動裝置50、60的動作、夾持裝置70的動作、及位置補正裝置110的動作。
接著,說明檢査前處理裝置40的動作。如圖1所示,控制裝置90係控制第2搬送路30的第2搬送帶驅動部35,將第2保持器36定位在第1位置P1。具體而言,控制第2搬送帶驅動部35,若某一個第2保持器36移動至第1位置P1時,即停止第2搬送帶34的搬送。藉此,某一個第2保持器36被定位在第1位置P1。
在此所稱之某一個第2保持器36係指作為檢體之一例的黏膜未被供給至被固定在該第2保持器36的第2容器31內者。第1位置P1係指可藉由檢査前處理裝置40來移動黏膜的範圍的位置。在本實施形態中,以一例而言,為與第1基部51以上下方向Z相重疊的位置。控制裝置90係若第1保持器26被移動至第2位置P2時,驅動上述固定機構,以第1容器26不會旋轉的方式進行固定。
此外,控制裝置90係控制第1搬送路20的第1搬送帶驅動部25,將第1保持器26定位在第2位置P2。在圖4中係省略位置補正裝置110。具體而言,控制第1搬送帶驅動部25,若某一個第1保持器26移動至第2位置P2時,即停止第1搬送帶24的搬送。藉此,某一個第1保持器26被定位在第2位置P2。
某一個第1保持器26係指被固定在該第1保持器26的第1容器21內的檢體未被移至第2容器31者。第2位置P2係指可藉由夾持部72來夾持蓋構件29的位置。在本實施形態中,以一例而言,為與第1基部51以上下方
向Z相重疊的位置。
圖4係顯示夾持裝置70將附著在蓋構件29的棉花棒6的黏膜轉移至第2容器31的動作的概略圖。控制裝置90係控制第1移動裝置50,將夾持裝置70移動至初期位置,並且形成為初期狀態。初期位置係如圖2所示,相對於位於第2位置P2的第1容器21的蓋構件29,以上下方向Z相對向的位置,而且相對於蓋構件29,以上下方向Z分離的位置。初期位置的資訊係預先被記憶在控制裝置90。初期狀態係位於第1、2夾持部74、75打開的位置的狀態。
接著,控制裝置90係如圖4所示,控制第2移動裝置60,將夾持裝置70下降至下方的把持位置P3。其中,在圖4中係省略第2移動裝置60。把持位置P3係蓋構件29被收容在第1、2夾持部74、75的第1、2收容溝74b、75b間的位置。把持位置P3的資訊係被預先記憶在控制裝置90。
若夾持部72下降至把持位置P3時,控制裝置90係驅動第4驅動馬達77,而以第1、2夾持部74、75夾持蓋構件29,將蓋構件29固定在夾持部72。控制裝置90係在蓋構件29被固定在夾持部72之後亦另外驅動第4驅動馬達77,藉此將固定有蓋構件29的夾持部72進行旋轉。
由於夾持部72進行旋轉,蓋構件29係相對於容器本體28進行旋轉。在控制裝置90係記憶有用以相對於容器
本體28將蓋構件29卸下所需的蓋構件29的旋轉次數的資訊。控制裝置90係控制第4驅動馬達77、及第2移動裝置60,將蓋構件29由容器本體28卸下。
蓋構件29係與容器本體28相螺合予以固定。因此,若蓋構件29相對容器本體28進行旋轉時,蓋構件29係相對容器本體28朝上方移動。因此,控制裝置90係記憶有伴隨蓋構件29相對容器本體28的旋轉,蓋構件29相對容器本體28之朝上方向的移動量的資訊。控制裝置90係根據該資訊,一面使蓋構件29旋轉,一面將蓋構件29移動至上方。
控制裝置90係若蓋構件29由容器本體28被卸下時,將夾持部72移動至上側,至棉花棒6不會干擾第1容器21的位置,而且為不會干擾位置檢測裝置80的位置為止。棉花棒6不會干擾第1容器21與位置檢測裝置80的位置係指即使在該位置中,將夾持部72移動至第1、2方向X、Y,棉花棒6亦不會接觸第1容器21與位置檢測裝置80的位置。
若夾持部72移動至上述不會干擾的位置,控制裝置90係控制第1、2移動裝置50、60而將前端部7移動至檢測位置P4。
在此具體說明棉花棒6的前端部7的位置。棉花棒6係被配置在蓋構件29的中心。此外,棉花棒6係以直線狀延伸,長度的資訊係被預先記憶在控制裝置90。因此,前端部7相對夾持部72的位置的資訊係被預先記憶
在控制裝置90。被記憶在控制裝置90的前端部7的位置係棉花棒6直直地以直線狀延伸的狀態的位置資訊。
檢測位置P4係沿著將棉花棒6的前端部7插入至第2容器31的開口31a時的插入方向,比開口31a更為後側的位置。較佳為檢測位置P4係以相對於開口31a,沿著插入方向為立即後側為佳。位置檢測裝置80的第1方向位置檢測部81與第2方向位置檢測部82係以包圍檢測位置P4的方式作配置。
亦即,藉由將檢測位置P4設定在沿著插入方向,相對開口31a為立即後方,換言之為跟前的位置,位置檢測裝置80係可檢測被插入在第2容器31內的跟前的前端部7的位置。在本實施形態中,開口31a係朝上,而且第2容器31沿著上下方向Z延伸。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插入方向係由上朝下的方向。
亦即,沿著插入方向觀看時,前端部7位於開口31a的內側,若將夾持部72下降至下方時,棉花棒6的前端部7被插入在第2容器31內的位置。其中,上述檢測位置P4係根據棉花棒6未彎曲的狀態。
棉花棒6係有呈彎曲的情形。若棉花棒6呈彎曲,會有在前端部7的實際位置、與被記憶在控制裝置90的前端部7的位置之間產生誤差的情形。
位置檢測裝置80係檢測位於檢測位置P4之前端部7之與插入方向呈垂直的平面V內的位置。在本實施形態中,插入方向係由上朝下的方向,因此與插入方向呈垂直
的平面V係藉由第1、2方向X、Y所規定的平面。
藉由位置檢測裝置80所得之前端部7的位置的檢測結果係被傳送至控制裝置90。控制裝置90係若前端部7朝插入方向觀看時判定為位於開口31a的內側內時,驅動第2移動裝置60而將夾持部72降下。圖5係顯示前端部7與開口31a的內側以上下方向Z相重疊的狀態的平面圖。
圖6係顯示前端部7被收容在第2容器31內的狀態的斜視圖。如圖6所示,若前端部7被收容在第2容器31內時,控制裝置90係停止第2移動裝置60的驅動。前端部7浸漬在第2容器31內的食鹽水的位置的資訊係預先被記憶在控制裝置90。其中,前端部7浸漬在第2容器31內的食鹽水的位置的資訊係根據棉花棒6未彎曲的狀態。
接著,控制裝置90係控制第1移動裝置50,使前端部7朝第1、2方向X、Y移動預定長度。
在前端部7浸漬在第2容器31內的食鹽水的狀態下,將前端部7沿著第1、2方向X、Y移動,藉此可將附著在前端部7的黏膜掉落在第2容器31內。藉此,黏膜被轉移至第2容器31內。
其中,若將附著在棉花棒6的前端部7的黏膜掉落在第2容器31內時,以其他例而言,亦可藉由位置補正裝置110使棉花棒6擺動,藉此將附著在前端部7的黏膜掉落。
之後,控制裝置90係在將夾持部72移動至上方後,將夾持部72移動至棉花棒回收箱100的上方。若夾持部72移動至棉花棒回收箱100的上方時,控制裝置90係驅動第4驅動馬達77,移動至打開第1、2夾持部74、75的位置。藉由移動至第1、2夾持部74、75打開的位置,藉由夾持部72所為之蓋構件29的固定即被解除。如此一來,蓋構件29係藉由重力而掉落在棉花棒回收箱100內。藉此,棉花棒6被回收。
棉花棒6被卸下後的夾持部72係再次回到初期位置,並且回到初期狀態。控制裝置90係驅動固定機構而將第1容器21的固定解除。接著,將上述處理所使用的第1、2容器21、31的接下來所位置的第1、2容器21、31定位在第1、2的位置P1、P2,並且反覆上述動作。藉此,原被收容在第1容器21內的黏膜依序轉移至第2容器31內。
接著,說明棉花棒6呈彎曲時之檢査前處理裝置40的動作。圖7係顯示在棉花棒6呈彎曲的狀態下的檢査前處理裝置40的動作的概略圖。圖7係顯示棉花棒6的前端部7移動至檢測位置P4的狀態。其中,棉花棒6的前端部7藉由位置檢測裝置80來檢測其位置時的動作係與使用圖4所說明之上述說明相同。
圖8係將呈彎曲的棉花棒6的前端部7移動至檢測位置P4的近傍為止的狀態,與圖5同樣地顯示的平面圖。在此,說明沿著第1方向位置檢測部81與第2方向位置
檢測部82的上下方向Z的長度。首先,如上所述,控制裝置9係若未彎曲的狀態的棉花棒6的前端部7到達檢測位置P4的近傍時,即停止第2移動裝置60的驅動。因此,如本說明所示在棉花棒6呈彎曲的情形下,當第2移動裝置60停止時,會有棉花棒6的前端部7位於比檢測位置P4更為上方的情形。
但是,由於棉花棒6係被收容在第1容器21的容器本體28內,因此棉花棒6的彎曲程度會在被收容在容器本體28內的範圍內。因此,亦可預先求出棉花棒6的前端部7所位置的範圍。
在本實施形態中,以一例而言,檢測位置P4,亦即棉花棒6未彎曲的狀態下的前端部7的位置係被設定為成為第1方向位置檢測部81與第2方向位置檢測部82的上下方向Z的中心。接著,沿著第1方向位置檢測部81與第2方向位置檢測部82的上下方向Z的長度係具有如上所述所被預測之可檢測彎曲的棉花棒6的前端部7所位置的範圍的長度。
其中,形成為移動至上述檢測位置P4的近傍為止的狀態,係基於在第2移動裝置60藉由控制裝置90的控制而停止的狀態下,因棉花棒6彎曲,前端部7未到達檢測位置P4之故。
返回至檢査前處理裝置40的動作的說明。在該說明中,棉花棒6呈彎曲,因此,前端部7的一部分係與第2容器31的開口31a的外側朝插入方向相重疊。
若夾持部72在該狀態下下降時,前端部7並未被收容在第2容器31的內側。因此,控制裝置90係控制位置補正裝置110,具體而言係控制第4滾珠螺桿裝置125,以當前端部7朝插入方向觀看時,位於第2容器31的開口31a的內側的方式,將夾持部72的位置移動。
具體而言,控制裝置90係根據藉由位置檢測裝置80所被檢測到的前端部7的平面V內的位置,前端部7以朝插入方向位於第2容器31的開口31a的內側的方式控制第4滾珠螺桿裝置125。
在圖8中,以2點鏈線顯示夾持部72的位置被移動,朝插入方向觀看時,前端部7位於第2容器31的開口31a的內側位置的狀態。同樣地在圖7中,以2點鏈線顯示夾持部72的位置被移動,以插入方向觀看時,前端部7位於第2容器31的開口31a的內側的狀態。
控制裝置90係藉由控制第4滾珠螺桿裝置125,前端部7當朝插入方向觀看時若移動至開口31a內,則控制第2移動裝置60降低夾持部72而將前端部7收容在第2容器31內。之後的動作係與使用圖5的說明相同。
其中,棉花棒6即使彎曲,若被插入在第2容器31內時,因接觸第2容器31的內面而被拉伸。前端部7浸漬在第2容器31內的食鹽水的位置係指以即使在彎曲的棉花棒如上所述被拉伸時,前端部7亦可浸漬在食鹽水的方式所被考慮的位置。
棉花棒6在未彎曲而直直地延伸的狀態下由夾持部
72至前端部7的長度係比在棉花棒6呈彎曲的狀態下至前端部7相對於夾持部72的長度為長。因此,被記憶在控制裝置90的前端部7浸漬在食鹽水的位置,係以因呈彎曲的棉花棒6接觸第2容器31的內面而被延伸時的前端部7可浸漬在食鹽水的方式進行考慮來決定,藉此未彎曲而直直地延伸的狀態的棉花棒6的前端部7亦可浸漬在食鹽水。
如上所示,檢査前處理裝置40係檢測被收容在第2容器31的瞬前的棉花棒6的前端部7的位置,並且以進入至第2容器31的開口31a內的方式補正棉花棒6的位置。具體而言,朝插入方向觀看時,以前端部7位於開口31a的內側的方式進行補正。因此,即使棉花棒6彎曲,棉花棒6的前端部7會自動被收容在第2容器31內,因此可將黏膜效率佳地由第1容器21移至第2容器31。
在本實施形態中,棉花棒係本發明中所稱之棒材之一例。夾持裝置70、及第1、2移動裝置50、60係構成本發明中所稱之移動手段之一例。位置檢測裝置80係本發明中所稱之位置檢測手段之一例。控制裝置90係本發明中所稱之位置檢測手段之一例。
其中,朝插入方向觀看時,前端部位於開口的內側係指前端部7的全體形成為開口的內側,即使朝插入方向移動,前端部亦與開口的緣部相接觸等,不會有其插入被阻礙的情形的狀態。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容器21係具備有:容
器本體28、及蓋構件29,蓋構件29係與容器本體28相螺合。因此,當蓋構件29由容器本體28卸下時,必須將蓋構件29相對於容器本體28進行旋轉。
以第1容器之其他例而言,亦可為例如藉由插入而彼此一體固定的構造,而非為蓋構件相對於容器本體作螺合。此時,夾持裝置並不需要具有將蓋構件旋轉的功能。
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在實施階段,在未脫離其要旨的範圍內可將構成要素變形而具體化。此外,可藉由上述實施形態所揭示之複數構成要素的適當組合來形成各種發明。例如,亦可由上述實施形態所示之所有構成要素中刪除幾個構成要素。
6‧‧‧棉花棒(棒構件)
7‧‧‧前端部
21‧‧‧第1容器
22、23‧‧‧導軌
22a、23a‧‧‧凹部
24‧‧‧第1搬送帶
25‧‧‧第1搬送帶驅動部
26‧‧‧第1保持器
27‧‧‧扣合部
28‧‧‧容器本體
29‧‧‧蓋構件
30‧‧‧第2搬送路
31‧‧‧第2容器
31a‧‧‧開口
32、33‧‧‧導軌
32a、33a‧‧‧凹部
34‧‧‧第2搬送帶
35‧‧‧第2搬送帶驅動部
36‧‧‧第2保持器
37‧‧‧扣合部
55‧‧‧第1螺帽部
60‧‧‧第2移動裝置(移動手段)
61‧‧‧第3基部
62‧‧‧第3滾珠螺桿裝置
63‧‧‧第3驅動馬達
64‧‧‧第3螺絲部
65‧‧‧第3螺帽部
70‧‧‧夾持裝置(移動手段)
71‧‧‧固定部
72‧‧‧夾持部
74‧‧‧第1夾持部
75‧‧‧第2夾持部
76‧‧‧旋轉部
77‧‧‧第4驅動馬達
77a‧‧‧輸出軸
78‧‧‧傳達帶
79‧‧‧變換機構
80‧‧‧位置檢測裝置(位置檢測手段)
81‧‧‧第1方向位置檢測部
82‧‧‧第2方向位置檢測部
100‧‧‧棉花棒回收箱
110‧‧‧位置補正裝置(位置補正手段)
112‧‧‧底壁部
113‧‧‧側壁部
114‧‧‧側壁部
121a‧‧‧凸緣部
121b‧‧‧筒狀構件
121c‧‧‧底壁部
122‧‧‧固定部
123‧‧‧第1腕部
125‧‧‧第4滾珠螺桿裝置
126‧‧‧第1支持機構
127‧‧‧第2支持機構
128‧‧‧螺帽
129‧‧‧螺栓
130‧‧‧第1前端支持部
131‧‧‧第1軌條
132‧‧‧第2前端支持部
133‧‧‧第2軌條
P‧‧‧中心線
P4‧‧‧檢測位置
V‧‧‧平面
Claims (2)
- 一種檢査前處理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有:移動手段,其係將被收容在第1容器的棒構件的前端部,通過前述第2容器的開口而收容在不同於前述第1容器的第2容器內;位置檢測手段,其係檢測前述前端部的位置;位置補正手段,其係藉由將前述棒構件傾斜來補正前述前端部的位置;及控制手段,其係根據前述位置檢測手段的檢測結果,以前述前端部被收容在前述第2容器內的方式控制前述位置補正手段,並且若前述前端部被收容在前述第2容器內時,以在前述第2容器內移動前述前端部的方式控制前述移動手段,或以在前述第2容器內擺動前述前端部的方式控制前述位置補正手段。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檢査前處理裝置,其中,前述位置檢測手段係檢測在相對於前述開口,沿著前述前端部之朝向前述第2容器的前述開口的插入方向而被設定在後方的檢測位置之在與前述插入方向呈垂直的平面內的前述前端部的位置,前述控制手段係根據藉由前述檢測手段所得之檢測結果,以朝前述插入方向觀看時前述前端部位於前述第2容器的開口的內側的方式補正在前述前端部的前述平面內的位置的方式控制前述位置補正手段,並且在位置被補正 後,以朝前述插入方向移動前述前端部的方式控制前述移動手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00158A JP5597731B2 (ja) | 2013-01-04 | 2013-01-04 | 検査前処理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41623A TW201441623A (zh) | 2014-11-01 |
TWI507691B true TWI507691B (zh) | 2015-11-11 |
Family
ID=49920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48186A TWI507691B (zh) | 2013-01-04 | 2013-12-25 | Check the pretreatment device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40190277A1 (zh) |
EP (1) | EP2752669B1 (zh) |
JP (1) | JP5597731B2 (zh) |
KR (1) | KR101586891B1 (zh) |
CN (1) | CN103910098B (zh) |
CA (1) | CA2838414C (zh) |
TW (1) | TWI50769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42020B (zh) * | 2016-11-18 | 2022-05-24 | 何耀 | 一种尿液取样检测装置 |
CN107632165A (zh) * | 2017-10-12 | 2018-01-26 | 山东艾科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棉签的自动化挤压装置、妇科联检仪及其工作方法 |
CN107727873A (zh) * | 2017-10-12 | 2018-02-23 | 山东艾科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自动化棉签抓手、妇科联检仪及其工作方法 |
CN113895664B (zh) * | 2021-06-13 | 2022-11-18 | 展一智能科技(东台)有限公司 | 一种旋转式换料枪结构及换料枪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16523A (zh) * | 2001-01-24 | 2003-05-07 | 吉尔森公司 | 精密液体保持器的探针端头的对准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72898A (ja) * | 1988-09-09 | 1990-03-13 | Erumetsukusu:Kk | 培地上への被検物の塗沫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JPH04166768A (ja) * | 1990-10-30 | 1992-06-12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自動分析装置における撹拌装置 |
US5138868A (en) * | 1991-02-13 | 1992-08-18 | Pb Diagnostic Systems, Inc. | Calibration method for automated assay instrument |
JP2002500362A (ja) * | 1997-12-31 | 2002-01-08 | キアジェン ジェノミ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固相チップおよびそれに関する使用 |
JP3446597B2 (ja) * | 1998-04-02 | 2003-09-16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自動分注装置および分注方法 |
JPH11346796A (ja) * | 1998-06-08 | 1999-12-21 | Soichi Nakagawa | 微生物検体の検査方法 |
US8696595B2 (en) * | 2009-04-26 | 2014-04-15 | The Bode Technology Group, Inc. | Unitized system for collection, drying transport and analysis |
WO2007140531A1 (en) * | 2006-06-05 | 2007-12-13 | Morrison Allan D | Swab automation device |
JP2010281604A (ja) * | 2009-06-02 | 2010-12-16 | Aoi Seiki Kk | 検体処理装置及び検体処理方法 |
JP5021010B2 (ja) * | 2009-08-18 | 2012-09-05 | あおい精機株式会社 | 検体処理装置及び検体処理方法 |
JP5514582B2 (ja) * | 2010-02-24 | 2014-06-04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液体吸引装置 |
US8468900B2 (en) * | 2010-05-03 | 2013-06-25 | Integra Biosciences Corp. | Pipette tip positioning for manually-directed, multi-channel electronic pipettor |
US9316615B2 (en) * | 2010-06-22 | 2016-04-19 | Universal Bio Research Co., Ltd. | Device for trapping biologically-relevant substances and system for collecting biologically-relevant substances |
JP5601936B2 (ja) | 2010-08-31 | 2014-10-08 | あおい精機株式会社 | 検体処理装置 |
WO2012158308A2 (en) * | 2011-05-13 | 2012-11-22 | Actrace, Ll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mated pipette tracking |
DK2928621T3 (da) * | 2012-12-07 | 2022-07-18 | Swabbot Inc | Automatiske anordninger og metoder til rengøringsvalideringspodning |
-
2013
- 2013-01-04 JP JP2013000158A patent/JP5597731B2/ja active Active
- 2013-12-25 TW TW102148186A patent/TWI507691B/zh active
-
2014
- 2014-01-02 US US14/146,255 patent/US2014019027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4-01-02 EP EP14000001.9A patent/EP2752669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1-02 KR KR1020140000280A patent/KR10158689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01-03 CA CA2838414A patent/CA2838414C/en active Active
- 2014-01-03 CN CN201410004423.0A patent/CN10391009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16523A (zh) * | 2001-01-24 | 2003-05-07 | 吉尔森公司 | 精密液体保持器的探针端头的对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41623A (zh) | 2014-11-01 |
KR101586891B1 (ko) | 2016-01-19 |
EP2752669B1 (en) | 2016-04-27 |
EP2752669A1 (en) | 2014-07-09 |
CA2838414A1 (en) | 2014-07-04 |
CN103910098B (zh) | 2016-08-17 |
CN103910098A (zh) | 2014-07-09 |
CA2838414C (en) | 2017-01-03 |
JP5597731B2 (ja) | 2014-10-01 |
KR20140089314A (ko) | 2014-07-14 |
US20140190277A1 (en) | 2014-07-10 |
JP2014132225A (ja) | 2014-07-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07691B (zh) | Check the pretreatment device | |
KR101831047B1 (ko) | 폐전 장치, 폐전 유닛 및 폐전 방법 | |
JP3854283B2 (ja) | 剥離式キャップの矯正開蓋装置 | |
TW201440889A (zh) | 試管夾、試管貼標單元及包含其在內的試管預備裝置 | |
JP6255198B2 (ja) | 試験片ピックアップ機構及び試験片移動装置 | |
US10167144B2 (en) | Device for repositioning tubes in a tube rack | |
KR20140124049A (ko) | 시험관 준비 장치 | |
JP2012127958A (ja) | 棚を回動させ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 |
CN113366296B (zh) | 样本清除设备 | |
CN107533075B (zh) | 检体容器倾斜矫正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 |
JP5714667B2 (ja) | 自動分析装置 | |
CN110606455A (zh) | 一种样本容器自动开盖装置 | |
WO2021084823A1 (ja) | 検体容器把持装置及び検体搬送装置、接続装置 | |
JP5281482B2 (ja) | 自動分析装置 | |
JP5671574B2 (ja) | 自動分析装置 | |
CN106976612B (zh) | 一种采血管处理装置 | |
JP2006213377A (ja) | 容器の搬送装置 | |
CN107703047B (zh) | 容器处理系统及试样分析仪 | |
CN221124610U (zh) | 试管操作装置和样品处理系统 | |
CN219114074U (zh) | 核酸采样机器人 | |
JP2024054753A (ja) | 検体移送装置 | |
CN115327141A (zh) | 样本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实验室系统 | |
CN112730866A (zh) | 血液测试机的翻转机构 | |
CN114839391A (zh) | 一种检验科用医疗检验装置 | |
IT202000015637A1 (it) | Apparecchiatura per rimuovere un cappuccio plastico di tipo flip-off da un flac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