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2462B - 觸控裝置 - Google Patents

觸控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2462B
TWI502462B TW102132130A TW102132130A TWI502462B TW I502462 B TWI502462 B TW I502462B TW 102132130 A TW102132130 A TW 102132130A TW 102132130 A TW102132130 A TW 102132130A TW I502462 B TWI502462 B TW I50246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conductive
conductive layer
touch
modul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2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8602A (zh
Inventor
Po Sheng Shih
Chien Yung Cheng
Chih Han Chao
Jia Shyong Cheng
Original Assignee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08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8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24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246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Description

觸控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觸控裝置,尤其涉及一種三維觸控裝置。
近年來,伴隨著移動電話與觸摸導航系統等各種電子設備的高性能化和多樣化的發展,在液晶等顯示設備的前面安裝透光性的觸控面板的觸控式電子設備逐步增加。這樣的觸控式電子設備的使用者通過觸控面板,一邊對位於觸控面板背面的顯示設備的顯示內容進行視覺確認,一邊利用手指或筆等方式按壓觸控面板來進行操作。由此,可以操作電子設備的各種功能。
按照觸控面板的工作原理和傳輸介質的不同,現有的觸控面板分為四種類型,分別為電阻式、電容式、紅外線式以及表面聲波式。其中電容式觸控面板因準確度較高、抗干擾能力強而應用較為廣泛。
先前技術中的電容型觸控面板包括一玻璃基板,一透明導電層,以及複數金屬電極。在該電容型觸控面板中,玻璃基板的材料為納鈣玻璃。透明導電層為例如銦錫氧化物(ITO)或銻錫氧化物(ATO)等透明材料。電極為通過印製具有低電阻的導電金屬(例如銀)形成。電極間隔設置在透明導電層的各個角處。此外,透明導電層上塗覆有鈍化層。該鈍化層由液體玻璃材料通過硬化或緻密化工藝,並進行熱處理後,硬化形成。
當手指等觸摸物觸摸在觸控面板表面上時,由於人體電場,手指等觸摸物和觸控面板中的透明導電層之間形成一個耦合電容。對於高頻電流來說,電容是直接導體,手指等觸摸物的觸摸將從接觸點吸走一個很小的電流。這個電流分別從觸控面板上的電極中流出,並且流經這四個電極的電流與手指到四角的距離成正比,觸控面板控制器通過對這四個電流比例的精確計算,得出觸摸點的位置。
然而,先前技術中的三維觸控裝置還較少見,且現有的三維觸控裝置,其結構都較為複雜,從而不利於電子設備向薄型化、輕型化方向發展。
有鑒於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超薄的三維觸控裝置。
一種觸控裝置,包括一觸控模組以及一顯示模組,該觸控模組包括一第一透明導電層,該顯示模組包括一第二透明導電層,該顯示模組與所述觸控模組層疊設置,其中,所述觸控裝置進一步包括一觸摸壓力感測單元,該觸摸壓力感測單元由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與第二透明導電層構成,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與第二透明導電層相互絕緣且間隔設置,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與第二透明導電層之間的距離在觸摸壓力作用下會改變。
進一步地,所述觸控裝置可包括一第三透明導電層,該第三透明導電層位於第一透明導電層和第二透明導電層之間,且和第一透明導電層間隔相對設置,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與第三透明導電層共同構成一觸摸壓力感測單元。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為一奈米碳管拉膜層,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和第三透明導電層均為一非圖案化的氧化銦錫(ITO)層。
一種觸控裝置,包括一觸控模組以及一顯示模組,該顯示模組包括一第一透明導電層,該顯示模組與觸控模組層疊設置,其中,所述觸控裝置進一步包括一第二透明導電層,該第二透明導電層設置在所述顯示模組遠離所述觸控模組的一側且與所述顯示模組彈性間隔設置,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和第二透明導電層構成一觸摸壓力感測單元,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與第二透明導電層相互平行,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與第二透明導電層之間的距離在觸摸壓力作用下會改變。
與先前技術相比較,本發明提供的觸控裝置,利用觸控模組或顯示模組中固有的導電層構建額外的觸摸壓力感測單元,可將普通的二維觸控裝置轉變成三維觸控裝置,無需增加額外的結構。該觸控裝置不僅可利用觸控模組中的觸摸感測器進行觸摸點的精確定位,還可以利用觸控模組或顯示模組中固有的導電層構建的觸摸壓力感測單元感測的電容變化來判斷觸摸點的壓力大小,從而可擴充該觸控裝置的輸入功能。另外,本發明提供的觸控裝置具有超薄的結構。
100,200,300,400‧‧‧觸控裝置
110,210,310,410‧‧‧觸控模組
112,212,312‧‧‧第一透明導電層
118,218,318‧‧‧防護層
120,220,320,420‧‧‧顯示模組
122,222,422 130,230,330,430‧‧‧第二透明導電層 絕緣支撐體
214‧‧‧公共基板
216‧‧‧第三透明導電層
340,440‧‧‧第四透明導電層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觸控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觸控裝置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觸控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三提供的觸控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四提供的觸控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下面將結合圖式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提供的觸控裝置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
請參閱圖1,本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100,該觸控裝置100包括一觸控模組110以及一顯示模組120。該觸控模組110與顯示模組120層疊設置,優選地,本實施例中,該觸控模組110與顯示模組120重合設置。所述觸控模組110與顯示模組120並不直接貼合在一起,而是間隔設置,間隔的距離可根據不同產品需求設定一預定距離。
所述觸控模組110為一自感電容式觸控模組。該觸控模組110包括一第一透明導電層112、設置於該第一透明導電層112邊緣且與該第一透明導電層112電連接的複數電極(圖未示)、以及一覆蓋於該第一透明導電層112一表面的防護層118。優選地,所述觸控模組110為一超薄觸控模組(Superthin Touch Module),該觸控模組110僅由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112、防護層118以及複數電極構成。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112位於所述觸控模組110靠近所述顯示模組120的一表面。
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112為一奈米碳管拉膜層,該奈米碳管拉膜層包括一層奈米碳管拉膜或多層重疊設置的奈米碳管拉膜。優選地,本實施例中,該奈米碳管拉膜層由一層奈米碳管拉膜組成。 由於該第一透明導電層112為一奈米碳管拉膜層,故,該第一透明導電層112同時具備較好的機械強度和柔韌度,能夠承受較大的壓力變形而不被破壞。
所述奈米碳管拉膜為由複數沿同一方向定向排列的奈米碳管組成的一自支撐結構。所述奈米碳管拉膜進一步包括複數首尾相連的奈米碳管束片段,每個奈米碳管束片段具有相等的長度且每個奈米碳管束片段由複數相互平行的奈米碳管束構成,所述複數奈米碳管束片段兩端通過凡得瓦力相互連接。該相鄰的奈米碳管束之間通過凡得瓦力緊密結合,該奈米碳管束包括複數長度相等且平行排列的奈米碳管。所述奈米碳管可以為單壁奈米碳管、雙壁奈米碳管及多壁奈米碳管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奈米碳管拉膜層的寬度為1毫米~10厘米,在實際應用中可根據尺寸需要進行裁剪。所述奈米碳管拉膜層的厚度為0.5奈米~150微米。故,該第一透明導電層112的厚度也在0.5奈米~150微米之間。
所述奈米碳管拉膜的製備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提供一奈米碳管陣列形成於一基底,優選地,該陣列為超順排奈米碳管陣列。
本技術方案實施例提供的奈米碳管陣列為單壁奈米碳管陣列、雙壁奈米碳管陣列及多壁奈米碳管陣列中的一種。該奈米碳管陣列的製備方法採用化學氣相沈積法,其具體步驟包括:(a)提供一平整基底,該基底可選用P型或N型矽基底,或選用形成有氧化層的矽基底,本實施例優選為採用4英寸的矽基底;(b)在基底表面均勻形成一催化劑層,該催化劑層材料可選用鐵(Fe)、鈷(Co)、鎳(Ni)或其任意組合的合金之一;(c)將上述形成 有催化劑層的基底在700℃~900℃的空氣中退火約30分鐘~90分鐘;(d)將處理過的基底置於反應爐中,在保護氣體環境下加熱到500℃~740℃,然後通入碳源氣體反應約5分鐘~30分鐘,生長得到奈米碳管陣列,其高度為100微米左右。該奈米碳管陣列為複數彼此平行且垂直於基底生長的奈米碳管形成的純奈米碳管陣列。該奈米碳管陣列與上述基底面積基本相同。通過上述控制生長條件,該超順排奈米碳管陣列中基本不含有雜質,如無定型碳或殘留的催化劑金屬顆粒等。
本實施例中碳源氣可選用乙炔、乙烯、甲烷等化學性質較活潑的碳氫化合物,本實施例優選的碳源氣為乙炔;保護氣體為氮氣或惰性氣體,本實施例優選的保護氣體為氬氣。
可以理解,本技術方案實施例提供的奈米碳管陣列不限於上述製備方法,也可為石墨電極恒流電弧放電沈積法、鐳射蒸發沈積法等等。
步驟二:採用一拉伸工具從奈米碳管陣列中拉取奈米碳管獲得一奈米碳管拉膜。
該奈米碳管拉膜的製備具體包括以下步驟:(a)從上述奈米碳管陣列中選定一定寬度的複數奈米碳管片斷,本實施例優選為採用具有一定寬度的膠帶接觸奈米碳管陣列以選定一定寬度的複數奈米碳管束;(b)以一定速度沿基本垂直於奈米碳管陣列生長方向拉伸複數該奈米碳管束,以形成一連續的奈米碳管拉膜。
在上述拉伸過程中,該複數奈米碳管束在拉力作用下沿拉伸方向逐漸脫離基底的同時,由於凡得瓦力作用,該選定的複數奈米碳 管束分別與其他奈米碳管束首尾相連地連續地被拉出,從而形成一奈米碳管拉膜。該奈米碳管拉膜包括複數首尾相連且定向排列的奈米碳管束。該奈米碳管帶狀膜中的奈米碳管的排列方向基本平行於奈米碳管拉膜的拉伸方向。
通過上述直接拉取獲得的擇優取向的奈米碳管拉膜比無序的奈米碳管薄膜具有更好的均勻性,即具有更均勻的厚度以及具有更均勻的導電性能。同時該直接拉伸獲得奈米碳管拉膜的方法簡單快速,適宜進行工業化應用。
由於本實施例中超順排奈米碳管陣列中的奈米碳管非常純淨,且由於奈米碳管本身的比表面積非常大,所以該奈米碳管拉膜本身具有較強的黏性。故,由該奈米碳管拉膜組成的奈米碳管拉膜層作為第一透明導電層112可直接黏附在所述防護層118的一表面。當然,該第一透明導電層112也可通過一光學透明膠(OCA)層黏合到所述防護層118的一表面。優選地,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112通過一OCA層與所述防護層118貼合在一起。
所述複數電極間隔地設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112中奈米碳管拉膜沿其拉伸方向(即奈米碳管定向排列的方向)的兩端或該兩端中的一端。該複數電極可以採用濺射、電鍍、化學鍍等沈積方法直接形成在該第一透明導電層112上。另外,也可用銀膠等導電黏結劑將所述複數電極黏結在該第一透明導電層112上。所述複數電極的材料可選用銀、錫、銅、鉑等低電阻金屬材料,或氧化銦錫(ITO)、氧化銻錫(ATO)、奈米碳管等透明導電材料。優選地,本實施例中,所述電極選用奈米碳管材料製成。
所述防護層118由一透明柔性材料組成,如塑膠或樹脂等。具體 地,該防護層118所用的材料可以為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材料,以及聚醚碸(PES)、纖維素酯、聚氯乙烯(PVC)、苯並環丁烯(BCB)及丙烯酸樹脂等材料。優選地,本實施例中,所述防護層118為一PET層。所述防護層118位於所述觸控模組110靠近使用端(即遠離所述顯示模組120)的一側。
由於所述觸控模組110中的所有元件(包括奈米碳管透明導電層、奈米碳管電極以及PET防護層)均由柔性材料組成,故,所述觸控模組110為一柔性觸控模組。
所述顯示模組120的類型不限,可以為液晶顯示器(LCD)、場發射顯示器(FED)、等離子顯示器(PDP)、電致發光顯示器(ELD)、真空螢光顯示器(VFD)、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陰極射線管(CRT)、電子墨水屏(E-ink)等顯示設備中的一種。本實施例中,所述顯示模組120為一液晶顯示器。所述顯示模組120的表面可以為一平面,也可以為一曲面或一弧面。另外,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該顯示模組120還可以是其他功能模組,只要該功能模組包括一第二透明導電層122即可。
所述顯示模組120包括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122。該第二透明導電層122集成於該顯示模組120的內部。該第二透明導電層122的材料不限,只要能實現透光且導電的功能即可。優選地,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122由ITO材料製成。該第二透明導電層122為一非圖案化的透明導電層或一圖案化的透明導電層,優選地,本實施例中,該第二透明導電層122為一非圖案化的透明導電層。該第二透明導電層122的厚度為為50微米~300微米,本實 施例中,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122的厚度為125微米。
進一步地,所述顯示模組120還包括其他必要組件(圖未示),這些未在本實施例中詳述的必要元件,其結構、材料、設置方式等皆可按常規手段執行。
所述顯示模組120與觸控模組110通過一絕緣支撐體130相互間隔設置。
如圖1所示,該絕緣支撐體130可以為相互間隔的兩個條狀支撐體,該兩個條狀支撐體分別設置在所述顯示模組120與觸控模組110相互靠近的兩表面的邊緣位置,從而和所述顯示模組120及觸控模組110一起構成一空隙。該兩個條狀支撐體可以由彈性材料組成,也可以由剛性材料組成。優選地,本實施例中,該兩個條狀支撐體由彈性材料組成。更優選地,該彈性材料的楊氏模量小於所述OCA層的楊氏模量。
如圖2所示,該絕緣支撐體130也可以為一連續的層狀支撐體。該層狀支撐體設置在所述顯示模組120與觸控模組110之間,且和所述顯示模組120與觸控模組110相互靠近的兩表面分別接觸。優選地,該層狀支撐體的表面面積與所述顯示模組120和觸控模組110的表面面積相近。所述層狀支撐體由彈性材料組成。優選地,該彈性材料的楊氏模量小於所述OCA層的楊氏模量。
具體地,所述顯示模組120中的第二透明導電層122與所述觸控模組110中的第一透明導電層112相對設置,且通過所述絕緣支撐體130間隔設置。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112與第二透明導電層122共同構成一觸摸壓力感測單元,由於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112與第 二透明導電層122之間存在空隙或彈性絕緣支撐體,故,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112與第二透明導電層122之間的距離在一壓力作用下可改變。
所述觸控裝置100的工作原理為:通過所述觸控模組110感測觸摸信號引起的電容變化值,判斷觸摸位置的座標;當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112與第二透明導電層122之間的距離在壓力作用發生改變時,將引起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112與第二透明導電層122之間發生電容變化,通過所述觸摸壓力感測單元感測所述電容變化來判斷觸摸壓力的大小,從而選擇是否執行該觸控裝置100中的某一功能。更具體地,還可以通過判斷所述電容變化的不同值,來執行該觸控裝置100的不同功能。
實施例二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200,該觸控裝置200包括一觸控模組210以及一顯示模組220。該觸控模組210與顯示模組220層疊設置,優選地,本實施例中,該觸控模組210與顯示模組220重合設置。所述觸控模組210與顯示模組220並不直接貼合在一起,而是相互間隔設置。
本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一的主要區別在於:所述觸控模組210為一互感電容式觸控模組。具體地,該觸控模組210包括一第一透明導電層212、一公共基板214、一第三透明導電層216、一防護層218以及複數電極(圖未示)。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212、公共基板214、第三透明導電層216和防護層218依次層疊設置,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212和第三透明導電層216分別貼設於所述公共基板214的兩個相對表面,所述防護層218覆蓋於所述第三透 明導電層216遠離公共基板214的一表面。具體地,所述防護層218可通過一OCA層(圖未示)貼合在所述第三透明導電層216的表面上。所述複數電極分別設置於該第一透明導電層212和第三透明導電層216的邊緣且與該第一透明導電層212和第三透明導電層216電連接。
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212的結構與材料和觸控裝置100中的第一透明導電層112的結構與材料相同。
所述公共基板214的兩個相對表面的面積與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212的表面面積相近或相同。所述公共基板214的厚度不限,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擇。所述公共基板214由透明的柔性材料組成,如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材料,以及聚醚碸(PES)、纖維素酯、聚氯乙烯(PVC)、苯並環丁烯(BCB)及丙烯酸樹脂等材料。優選地,本實施例中,所述公共基板的材料為PET,其厚度為2毫米。
所述第三透明導電層216由一阻抗異向性的層狀材料組成,如圖案化的ITO層、石墨烯層、奈米碳管層、金屬層等。優選地,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三透明導電層216為一圖案化的ITO層。所述第三透明導電層216的厚度為50微米~300微米,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三透明導電層216的厚度為125微米。
所述複數電極的材料、形狀和設置方式與所述觸控裝置100中的複數電極的材料、形狀和設置方式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除了和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212電連接外,所述複數電極中的部分電極與所述第三透明導電層216電連接。
所述防護層218的結構與材料和所述觸控裝置100中的防護層118的結構與材料相同。
所述顯示模組220的類型和結構與所述觸控裝置100中的顯示模組120的類型和結構相同。
所述顯示模組220與觸控模組210通過一絕緣支撐體230相互間隔設置,其具體間隔設置的方式與所述觸控裝置100的間隔設置方式相同。該絕緣支撐體230的結構、材料與設置方式和所述觸控裝置100中的絕緣支撐體130的結構、材料與設置方式相同。
所述觸摸感測單元的結構與工作原理與所述觸控裝置100中的觸摸感測單元相同。
實施例三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300,該觸控裝置300包括一觸控模組310、一顯示模組320以及一第四透明導電層340。該觸控模組310、第四透明導電層340及顯示模組320依次層疊設置,優選地,本實施例中,該觸控模組310、第四透明導電層340和顯示模組220相互重合設置,其中,所述第四透明導電層340位於所述觸控模組310與顯示模組320之間。具體地,所述第四透明導電層340直接貼合在所述顯示模組320靠近所述觸控模組310的表面,且和所述觸控模組310相互間隔設置。
本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一的主要區別在於:進一步增加設置有所述第四透明導電層340位於所述觸控模組310與顯示模組320之間,且直接貼合在所述顯示模組320靠近所述觸控模組310的表面。由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312與第四透明導電層340共同構成一觸摸 壓力感測單元。
所述觸控模組310的結構與所述觸控裝置100中的觸控模組110的結構相同,包括一第一透明導電層312和一防護層318。優選地,該觸控模組310為一超薄觸控模組。
所述顯示模組320類型和結構與所述觸控裝置100中的顯示模組120的類型和結構相同。
所述第四透明導電層340的材料不限,只要能實現透光且導電的功能即可。優選地,本實施例中,所述第四透明導電層340由ITO材料製成。該第四透明導電層340為一非圖案化的透明導電層或一圖案化的透明導電層,優選地,本實施例中,該第四透明導電層340為一非圖案化的透明導電層。該第四透明導電層340的厚度為50微米~300微米,本實施例中,所述第四透明導電層340的厚度為125微米。
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312與所述第四透明導電層340相對設置,且通過一絕緣支撐體330間隔設置。所述絕緣支撐體330的結構和材料與所述觸控裝置100中的絕緣支撐體130的結構和材料相同。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312與第四透明導電層340之間除了所述絕緣支撐體330外,沒有其他的元件存在,即,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312與第四透明導電層340之間僅通過所述絕緣支撐體330相互間隔。該觸摸壓力感測單元的工作原理與實施例一中的觸摸壓力感測單元的工作原理相同。
實施例四
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400,該觸控裝置400包 括一觸控模組410、一顯示模組420以及一第四透明導電層440。該觸控模組410、顯示模組420以及第四透明導電層440依次層疊設置,優選地,本實施例中,該觸控模組410、顯示模組420和第四透明導電層440相互重合設置,其中,所述顯示模組420位於所述觸控模組410與第四透明導電層440之間。
所述觸控模組410可以為一自感電容式觸控模組,其結構與所述觸控裝置100中的觸控模組110的結構相同,所述觸控模組410也可以為一互感電容式觸控模組,其結構與所述觸控裝置200中的觸控模組120的結構相同,所述觸控模組410還可以是其他結構的電容式觸控模組。
所述顯示模組420的類型與所述觸控裝置100中的顯示模組120的類型相同。
所述顯示模組420包括一第二透明導電層422,該第二透明導電層422的結構與材料和所述顯示模組120中的第二透明導電層122的結構與材料相同。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422集成於所述顯示模組420的內部,且遠離所述觸控模組410設置。
本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一的主要區別為:進一步增加設置有所述第四透明導電層440,且所述第四透明導電層440設置於所述顯示模組420遠離所述觸控模組410的一側。所述顯示模組420與第四透明導電層440通過一絕緣支撐體430間隔設置。其具體間隔設置的方式與所述觸控裝置100中的間隔設置方式相同。當該絕緣支撐體430為一連續的層狀支撐體時,該絕緣支撐體430的結構、材料與設置方式和所述觸控裝置100中的絕緣支撐體130的結構、材料與設置方式相同。當該絕緣支撐體430為相互間隔的兩個條狀 支撐體時,該兩個條狀支撐體分別設置在所述顯示模組420與第四透明導電層440相對設置的兩表面的邊緣位置,從而和所述顯示模組420與第四透明導電層440一起構成一空隙。該兩個條狀支撐體由彈性材料組成。且該彈性材料的楊氏模量小於所述OCA層的楊氏模量。
所述顯示模組420中的第二透明導電層422與第四透明導電層440共同構成一觸摸壓力感測單元,該觸摸壓力感測單元的工作原理與實施例一中的觸摸壓力感測單元的工作原理相同。
所述第四透明導電層440的材料不限,只要能實現透光且導電的功能即可。優選地,本實施例中,所述第四透明導電層440由ITO材料製成。該第四透明導電層440為一非圖案化的透明導電層或一圖案化的透明導電層,優選地,本實施例中,該第四透明導電層440為一非圖案化的透明導電層。該第四透明導電層440的厚度為50微米~300微米,本實施例中,所述第四透明導電層440的厚度為125微米。
所述觸控模組410與顯示裝置420可貼合設置或間隔一預定距離設置。當所述觸控模組410與顯示裝置420貼合設置時,需要對該兩者進行絕緣設置。當所述觸控模組410與顯示裝置420間隔一預定距離設置時,通過一絕緣支撐體將該兩者間隔設置。優選地,該絕緣支撐體為一剛性支撐體。
與先前技術相比較,本發明提供的觸控裝置,利用觸控模組或顯示模組中固有的導電層構建額外的觸摸壓力感測單元,可將普通的二維觸控裝置轉變成三維觸控裝置,無需增加額外的結構。該觸控裝置不僅可利用觸控模組中的觸摸感測器進行觸摸點的精確 定位,還可以利用觸控模組或顯示模組中固有的導電層構建的觸摸壓力感測單元感測的電容變化來判斷觸摸點的壓力大小,從而可擴充該觸控裝置的輸入功能。另外,本發明提供的觸控裝置具有超薄的結構。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遂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自不能以此限制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0‧‧‧觸控裝置
110‧‧‧觸控模組
112‧‧‧第一透明導電層
118‧‧‧防護層
120‧‧‧顯示模組
122‧‧‧第二透明導電層
130‧‧‧絕緣支撐體

Claims (18)

  1. 一種觸控裝置,包括:一觸控模組,該觸控模組包括一第一透明導電層;以及一顯示模組,該顯示模組包括一第二透明導電層,該顯示模組與所述觸控模組層疊設置,其改良在於,所述觸控裝置進一步包括一觸摸壓力感測單元,該觸摸壓力感測單元至少由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與第二透明導電層構成,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與第二透明導電層相互絕緣且間隔設置,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與第二透明導電層之間的距離在觸摸壓力作用下會改變,引起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與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之間發生電容變化,通過所述觸摸壓力感測單元判斷所述電容變化,並依據所述電容變化的不同值去執行所述觸控裝置的不同功能。
  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所述觸控模組與所述顯示模組間隔設置且兩者之間形成一空隙。
  3. 如請求項第2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進一步包括一絕緣支撐體設置在所述觸控模組與顯示模組之間。
  4. 如請求項第3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所述絕緣支撐體為一層狀結構,該層狀結構由彈性材料組成。
  5. 如請求項第4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所述觸控模組進一步包括一防護層,該防護層由一透明柔性材料組成,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通過一光學透明膠層黏合於所述防護層的一表面。
  6. 如請求項第5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所述絕緣支撐體的楊氏模量小於所述光學透明膠的楊氏模量。
  7.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所述觸控模組為一柔性觸控模組。
  8.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為一奈米碳管拉膜層,包括複數奈米碳管沿同一方向延伸。
  9.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為一非圖案化的氧化銦錫層,該第二透明導電層位於所述顯示模組的表面且與所述觸控模組相對且間隔設置。
  10.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所述顯示模組為液晶顯示器、場發射顯示器、等離子顯示器、電致發光顯示器、真空螢光顯示器、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陰極射線管和電子墨水屏等中的一種,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集成於該顯示模組的內部。
  11.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所述觸控模組進一步包括一第三透明導電層以及一公共基板,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和第三透明導電層分別設置在該公共基板的相對兩表面,構成一互感電容式觸控模組,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靠近所述顯示模組設置。
  12. 如請求項第11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所述第三透明導電層由一阻抗異向性的層狀導電材料組成。
  13. 一種觸控裝置,包括:一觸控模組;以及一顯示模組,該顯示模組包括一第一透明導電層,該顯示模組與觸控模組層疊設置,其改良在於,所述觸控裝置進一步包括一第二透明導電層,該第二透明導電層設置在所述顯示模組遠離所述觸控模組的一側且與所述顯示模組彈性間隔設置,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和第二透明導電層構成一觸摸壓力感測單元,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與第二透明導電層相互平行,所述顯示 模組與第二透明導電層之間的距離在觸摸壓力作用下會改變。
  14. 如請求項第13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所述觸控模組與所述顯示模組貼合設置。
  15. 如請求項第13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所述顯示模組為液晶顯示器、場發射顯示器、等離子顯示器、電致發光顯示器、真空螢光顯示器、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陰極射線管和電子墨水屏等中的一種,所述第一透明導電集層成於所述顯示模組內部。
  16. 如請求項第13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與所述顯示模組通過一層狀絕緣支撐體間隔設置。
  17. 如請求項第13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與所述顯示模組之間形成一空隙。
  18. 如請求項第13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與第二透明導電層均為一非圖案化的透明導電層。
TW102132130A 2013-08-30 2013-09-06 觸控裝置 TWI5024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6952.7A CN104423739A (zh) 2013-08-30 2013-08-30 触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8602A TW201508602A (zh) 2015-03-01
TWI502462B true TWI502462B (zh) 2015-10-01

Family

ID=52972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2130A TWI502462B (zh) 2013-08-30 2013-09-06 觸控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23739A (zh)
TW (1) TWI50246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2916B (zh) * 2017-09-07 2018-05-01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3290B (zh) * 2015-06-10 2023-08-29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TWI650693B (zh) * 2015-06-16 2019-02-11 禾瑞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力觸控面板
CN106325582B (zh) * 2015-07-10 2023-07-28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压力侦测的触控总成及其驱动方法
TWI587189B (zh) * 2015-07-17 2017-06-11 林志忠 觸控面板
CN106527781B (zh) * 2015-09-14 2023-08-25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三维触控装置
TWI597647B (zh) * 2015-09-16 2017-09-01 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容式壓力感測觸控面板
CN105183257B (zh) * 2015-09-17 2017-0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其压力触控检测方法
CN105117091B (zh) * 2015-09-30 2018-01-12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5138190A (zh) * 2015-10-10 2015-12-09 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压力感应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
CN105138189A (zh) * 2015-10-10 2015-12-09 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压力感应功能的触控面板
CN106610749B (zh) * 2015-10-21 2019-08-13 敦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TWI564771B (zh) 2015-10-21 2017-01-01 敦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CN106980420A (zh) * 2015-10-26 2017-07-25 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压力感测触控面板
CN205121517U (zh) 2015-10-29 2016-03-3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压力检测结构和终端设备
CN106775042B (zh) * 2015-11-20 2020-06-12 敦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压力检测功能的电子设备
CN105700738B (zh) * 2015-12-21 2021-09-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TWI578206B (zh) * 2016-03-24 2017-04-11 速博思股份有限公司 整合觸控與壓力感測之裝置及其方法
KR20170135602A (ko) * 2016-05-31 2017-12-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06249957A (zh) * 2016-08-09 2016-12-21 重庆亮高科技有限公司 透明的三维触控结构
TWI633469B (zh) * 2016-08-12 2018-08-2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內嵌式觸控顯示裝置
CN106383607B (zh) * 2016-08-31 2020-02-21 宸盛光电有限公司 具有压力感测的触控显示系统
CN106547408B (zh) * 2016-12-06 2019-09-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06775115B (zh) * 2017-01-11 2020-06-16 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触控功能的oled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TWI632694B (zh) * 2017-10-16 2018-08-11 錼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發光元件結構
US11257987B2 (en) 2017-10-16 2022-02-22 PlayNitride Inc. Structure with micro light-emitting device
CN110941358A (zh) * 2018-09-21 2020-03-31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其制作方法与触控传感器卷带
TWI779588B (zh) * 2021-05-04 2022-10-01 意象無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壓力感測之觸控辨識裝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7019A (zh) * 2002-04-15 2005-07-27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敏显示设备
CN1800923A (zh) * 2004-11-22 2006-07-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触摸感应显示装置
CN101989003A (zh) * 2009-07-31 2011-03-23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液晶显示装置
TW201232373A (en) * 2011-01-19 2012-08-01 Wintek Corp Touch-sensitive device and touch-sensitive display device
CN102667398A (zh) * 2010-10-12 2012-09-12 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 挠性的电容式传感器数组
CN102915141A (zh) * 2011-08-03 2013-02-06 株式会社泛泰 触摸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54211B2 (ja) * 2006-05-09 2011-03-16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力・位置感知ディスプレイ
JP5100738B2 (ja) * 2009-04-22 2012-12-1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入力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TWI386834B (zh) * 2009-06-04 2013-02-21 Taiwan Electrets Electronics Co Ltd 無偏壓駐極體三維多點之觸控裝置
JP2011154442A (ja) * 2010-01-26 2011-08-11 Sony Corp センサ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CN102346617A (zh) * 2010-07-29 2012-02-08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3019487B (zh) * 2012-11-30 2016-01-20 深圳市深越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按压式电容屏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7019A (zh) * 2002-04-15 2005-07-27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敏显示设备
CN1800923A (zh) * 2004-11-22 2006-07-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触摸感应显示装置
CN101989003A (zh) * 2009-07-31 2011-03-23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67398A (zh) * 2010-10-12 2012-09-12 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 挠性的电容式传感器数组
TW201232373A (en) * 2011-01-19 2012-08-01 Wintek Corp Touch-sensitive device and touch-sensitive display device
CN102915141A (zh) * 2011-08-03 2013-02-06 株式会社泛泰 触摸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2916B (zh) * 2017-09-07 2018-05-01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3739A (zh) 2015-03-18
TW201508602A (zh) 2015-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2462B (zh) 觸控裝置
CN101419518B (zh) 触摸屏
JP5203911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タッチパネルを利用したディスプレイ
US8542212B2 (en) Touch panel,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adopting the same
JP4695179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ディスプレイ
TWI354921B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4965550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タッチパネルを利用したディスプレイ
CN104516595A (zh) 触控装置
CN104679359A (zh) 触控装置
JP2009104576A (ja) タッチパネル
JP2009157923A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ディスプレイ
JP2009146420A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ディスプレイ
CN101470565A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JP2009146422A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ディスプレイ
JP2009157924A (ja) タッチ制御装置
JP2009146411A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利用するディスプレイ
TWI448939B (zh) 觸摸屏面板
CN101458602A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US8111245B2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10015577A (ja) 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TWI386831B (zh) 觸摸屏及顯示裝置
JP5437716B2 (ja) タッチパネル
TWI408575B (zh) 觸摸屏及顯示裝置
TWI483271B (zh) 觸控面板
TWI506751B (zh) 觸控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