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2216B - Polygonal mirror cavity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Polygonal mirror cavity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2216B
TWI502216B TW102142139A TW102142139A TWI502216B TW I502216 B TWI502216 B TW I502216B TW 102142139 A TW102142139 A TW 102142139A TW 102142139 A TW102142139 A TW 102142139A TW I502216 B TWI502216 B TW I50221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irror
frame
abutting portion
sided
polygo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21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20596A (zh
Original Assignee
Chroma At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roma Ate Inc filed Critical Chroma Ate Inc
Priority to TW1021421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0221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20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0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22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2216B/zh

Links

Landscapes

  • Mounting And Adjusting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多邊形鏡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多邊形鏡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其尤指一種由多片單邊鏡拼組而成且其單邊鏡結構與製程可降低反射鏡與邊框黏合之應力,同時可降低構件公差對組裝之影響者。
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之發光原理係利用外加電壓,使電子與電洞於半導體內結合,並以光能形式釋出能量,早期LED僅有紅光與綠光兩種,尚無法產生白光,當時LED主要應用於指示燈之製作,直到1994年日本日亞(Nichia)公司研發出藍光LED後,使得以LED產生白光成為可能,加上其所需電壓低、發光功率高等優點,LED逐漸成為照明領域之新寵兒。
目前以LED產生白光之方法主要有四種:直接將紅藍綠(red green blue,RGB)三色LED混光、以藍光LED激發黃色螢光粉使螢光粉被激發後產生之黃光與LED發出之藍光混合出白光、以藍光LED激發多色螢光粉使螢光粉被激發後產生之長波長色光與LED發出之藍光混合出白光以及利用紫外光(ultraviolet,UV)LED激發RGB螢光粉並由螢光粉被激發後產生之RGB色光混合為白光。
其中,利用螢光粉之方法皆會面臨螢光粉穩定度造成之使用壽命限制,利用RGB LED晶片混光之方式可避免此一問題,同時由於此方法利RGB三色LED晶片分別產生RGB三色色光,而可透過調整 各LED晶片發出之色光強度,達到調整色溫之功能,且具有高演色性,故可做為理想之白光光源。
由RGB三色LED晶片產生之RGB色光需透過混光腔使色光混合均勻,習知之混光腔結構多為內面具有反射功能、形狀為正多邊形或圓形者,正多邊形結構可透過組裝複數單邊單元而成,與圓形結構相較,其製程難度較低、適合量產,因此以多邊形鏡腔作為RGB混光白光LED之混光腔為目前較常見之作法。
習知用以製作多邊形鏡腔包含之單邊鏡單元之方法,係將邊框平放,於邊框朝上之內面點上黏膠後再放置反射鏡,或者將反射鏡平放,於反射鏡朝上之背面點上黏膠後再放置邊框,隨後施壓以利反射鏡與邊框黏合,並整平反射鏡與邊框,然而,此種工法之缺失在於,黏膠於受壓狀態下凝固而黏合反射鏡與邊框,容易於其內部產生應力,導致反射鏡變形進而影響鏡面平整度與光學均勻性,此外,對反射鏡與邊框施壓時,有使反射鏡破裂之風險。
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提供一種多邊形鏡腔結構,其包含之每一單邊鏡可透過調整黏膠層之厚度,抵消反射鏡製作時造成之厚度公差之影響,使兩相鄰反射鏡間可保持大小適當之間隙,以避免漏光或碰撞損害之情形。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提供一種多邊形鏡腔結構,其包含之每一單邊鏡之一端可容置相鄰單邊鏡之另一端,此結構可緩衝反射鏡製作時造成之長度公差,使反射鏡之長度公差不致影響多邊形鏡腔結構之組裝。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提供一種多邊形鏡腔結構之製造方法,透過治具分別支撐反射鏡與邊框並使其間產生空隙,空隙之大小將隨反射鏡製作時造成之厚度公差調整,使組裝單邊鏡為多邊形鏡腔結構時維持各反射鏡間之適當間隙,避免產生漏光或碰撞損害之情形。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提供一種多邊形鏡腔結構之製造方法,由邊框注膠孔注入之黏膠並使黏膠自然流動填充空隙後凝固形成黏膠層,可避免黏膠層內部產生應力而弱化多邊形鏡腔結構之強度或造成反射鏡鏡面不平整導致鏡腔光學均勻性降低之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所指稱之各目的與功效,本發明係揭示了一種多邊形鏡腔結構,其由複數單邊鏡組裝而成,每一單邊鏡分別包含一邊框、一反射鏡以及一黏膠層,該邊框具有一內面,該邊框之其中一端凸出設置一第一抵接部,另一端並設置一第二抵接部,該第一抵接部並包含一頂面與一側面;該反射鏡設置於該邊框之該內面,且該反射鏡之一第一端抵靠於該第一抵接部之該側面;該黏膠層則形成於該內面與該反射鏡之間;將該些單邊鏡組裝為該多邊形鏡腔結構時,該邊框之該內面朝向該多邊形鏡腔結構之內側,且每一單邊鏡之該第一抵接部之該頂面係與相鄰單邊鏡之該第二抵接部相結合,每一反射鏡之一第二端與相鄰單邊鏡之該反射鏡之該第一端間形成一間隙。
該間隙過大時,該多邊形鏡腔結構將產生漏光之缺失,該間隙不足時,該多邊形鏡腔結構將無法組裝,或使各單邊鏡相互碰撞而損壞,因此必須維持大小適當之該間隙,調整該黏膠層之厚度可調節該單邊鏡之整體厚度,而影響該間隙之大小,即,該反射鏡 於製作時產生之厚度公差,可透過調整該黏膠層之厚度加以抵消。
此外,每一單邊鏡之該第一抵接部與該反射鏡之該第一端可進一步形成一容置空間,以容置相鄰單邊鏡之該第二抵接部或該反射鏡之該第二端,或,每一單邊鏡之該第二抵接部與該反射鏡之該第二端可進一步形成一容置空間,以容置相鄰單邊鏡之該第一抵接部與該反射鏡之該第一端。該容置空間可緩衝該反射鏡於製作時產生之長度公差,使長度公差不致影響該多邊形鏡腔結構之組裝,而可避免各反射鏡間因間距不足導致碰撞損壞,或因間距過大造成漏光之問題。
本發明更提供一種多邊形鏡腔結構之製造方法,係用於製作上述之多邊形鏡腔結構,其步驟包含:首先將該反射鏡背面朝上地置於該治具之一第一承載部之上,其次將該邊框置於該反射鏡之上方,並利用該治具支撐該邊框,使該反射鏡之該第一端抵靠於該第一抵接部且該邊框與該反射鏡之間具有一空隙,隨後由該邊框之該注膠孔注入黏膠至該空隙,最後將每一單邊鏡之該第一抵接部與相鄰單邊鏡之該第二抵接部相互抵靠結合,而將該些單邊鏡組合為該多邊形鏡腔結構。
該邊框可由一第二承載部與一第三承載部支撐,或由一第四承載部支撐,由於該些承載部皆為固定,分別支撐該邊框與該反射鏡將使該單邊鏡之整體厚度維持固定,而使該空隙之大小隨該反射鏡之厚度改變,該空隙之大小將決定該黏膠層之厚度。該反射鏡於製作時產生之厚度公差將受該黏膠層之厚度抵銷,而使各單邊鏡維持固定之整體厚度,使該多邊形鏡腔結構於組裝後可使各反 射鏡間維持適當大小之該間隙,而避免產生漏光或反射鏡間碰撞損壞之情形。
1‧‧‧單邊鏡
10‧‧‧反射鏡
100‧‧‧第一端
102‧‧‧第二端
104‧‧‧間隙
12‧‧‧黏膠層
120‧‧‧空隙
14‧‧‧邊框
140‧‧‧內面
142‧‧‧第一抵接部
1420‧‧‧頂面
1422‧‧‧側面
1424‧‧‧容置空間
1426‧‧‧第一卡固結構
144‧‧‧第二抵接部
1440‧‧‧第二卡固結構
1442‧‧‧容置空間
146‧‧‧外面
1460‧‧‧斜面
148‧‧‧注膠孔
2‧‧‧治具
20‧‧‧第一承載部
200‧‧‧承載凸塊
22‧‧‧第二承載部
24‧‧‧第三承載部
240‧‧‧凹處
26‧‧‧第四承載部
260‧‧‧側壁
3‧‧‧注膠機
θ1‧‧‧夾角
θ2‧‧‧夾角
θ3‧‧‧夾角
第一圖:其係為本發明之步驟流程圖;第二A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步驟實施示意圖(一);第二B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步驟實施示意圖(二);第二C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步驟實施示意圖(三);第二D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步驟實施示意圖(四);第二E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單邊鏡結構示意圖;第二F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多邊形鏡腔結構示意圖;第三A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步驟實施示意圖(一);第三B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步驟實施示意圖(二);第三C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步驟實施示意圖(三);第三D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步驟實施示意圖(四);第三E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單邊鏡結構示意圖;第三F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多邊形鏡腔結構示意圖;第四A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步驟實施示意圖(一);第四B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步驟實施示意圖(二);第五A圖:其係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步驟實施示意圖(一);第五B圖:其係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步驟實施示意圖(二);第五C圖:其係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步驟實施示意圖(三);第五D圖:其係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步驟實施示意圖(四);第五E圖:其係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單邊鏡結構示意圖;第五F圖:其係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多邊形鏡腔結構示意圖; 第六A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步驟實施示意圖(一);第六B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步驟實施示意圖(二);第六C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步驟實施示意圖(三);第六D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步驟實施示意圖(四);第六E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單邊鏡結構示意圖;第六F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多邊形鏡腔結構示意圖;第七A圖:其係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步驟實施示意圖(一);第七B圖:其係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步驟實施示意圖(二);第七C圖:其係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步驟實施示意圖(三);第七D圖:其係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步驟實施示意圖(四);第七E圖:其係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單邊鏡結構示意圖;第七F圖:其係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多邊形鏡腔結構示意圖;及第八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多邊形鏡腔結構示意圖。
為使 貴審查委員對本發明之特徵及所達成之功效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謹佐以較佳之實施例及配合詳細之說明,說明如後:本發明提出一種多邊形鏡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每一單邊鏡可透過調整黏膠層之厚度,抵消反射鏡製作時造成之厚度公差之影響,維持該單邊鏡之整體厚度,使兩相鄰反射鏡間可保持大小適當之間隙,避免漏光或碰撞損害,另,每一單邊鏡之一端可形成容置空間以容置相鄰單邊鏡之另一端,容置空間可緩衝反射鏡製作時造成之長度公差,而使長度公差不致影響多邊形 鏡腔結構之組裝,故,本發明之多邊形鏡腔結構可減少反射鏡製作時尺寸不精準造成之問題。黏膠層厚度之調整係透過製造單邊鏡時利用之治具達成,透過治具分別支撐邊框與反射鏡,可調整其間之空隙大小,而改變於空隙形成之黏膠層之厚度,進而達到緩衝反射鏡厚度公差之效果,同時可減少黏膠層內應力之產生,避免弱化整體強度。
首先請參閱第一圖,其係本發明之步驟流程圖;如圖所示,本發明之多邊形鏡腔結構之製造方法係包含下列步驟:STEP 1:將反射鏡背面朝上,置於治具之第一承載部之上;STEP 2:將邊框置於反射鏡之上方,並利用治具支撐邊框,使反射鏡之第一端抵靠於第一抵接部且邊框與反射鏡之間具有一空隙;以及STEP 3:於邊框之注膠孔注入黏膠至空隙以形成黏膠層。
STEP 1至STEP 3為一多邊形鏡腔結構包含之每一單邊鏡之製作方法,STEP 1與STEP 2依序將一反射鏡與一邊框置於一治具之上,利用該治具分別承載支撐該反射鏡與該邊框而使該反射鏡與該邊框之間維持一空隙,將該邊框置於該反射鏡上係為使進行STEP 3時黏膠可由上方注入該邊框之至少一注膠孔以進入該空隙。
透過上述步驟之實施,本發明之該多邊形鏡腔結構包含之單邊鏡於製作時,黏膠由該注膠孔進入該空隙後,可受重力作用自然於該空隙間流動並填充該空隙,凝固後可自然黏合該反射鏡與該邊框,黏膠凝固過程中不需緊壓該反射鏡與該邊框,過程中黏膠與該反射鏡皆受向下之重力,可減少凝固後於該黏膠層中產生之應 力,以免弱化該單邊鏡與該多邊形鏡腔結構之強度,並可減少黏膠凝固收縮時對該反射鏡平整度之影響,加上過程中以該治具固定該邊框與該反射鏡,維持該空隙之大小,而可使該反射鏡平整黏貼於該邊框。
本發明可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STEP 4:將每一單邊鏡之第一抵接部與相鄰單邊鏡之第二抵接部相結合,組合為多邊形鏡腔結構。
由STEP 1至STEP 3製作出複數單邊鏡後,於STEP 4中依多邊形之邊數取複數單邊鏡,將該些反射鏡朝內,並將各單邊鏡之該第一抵接部與相鄰單邊鏡之該第二抵接部結合,組裝為該多邊形鏡腔結構。
透過上述步驟之實施,本發明之多邊形鏡腔結構之製造方法可透過重複簡單之STEP 1至STEP 3大量製作單邊鏡,並於STEP 4將符合多邊形邊數之單邊鏡組裝為一多邊形鏡腔結構,由上可知本發明之多邊形鏡腔結構其元件單純、步驟簡單,適合量產。
請配合第一圖一併參閱第二A圖至第二D圖、第二E圖以及第二F圖,其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步驟實施示意圖(一)至(四)、單邊鏡結構示意圖以及多邊形鏡腔結構示意圖;第二A圖至第二D圖分別代表步驟開始前、STEP 1、STEP 2至STEP 3之實施示意圖,如第二A圖所示,步驟開始前僅有一治具2,該治具2包含一第一承載部20,該第一承載部20可進一步包含複數承載凸塊200,另,該第一承載部20一側進一步包含一第二承載部22,該第一承載部20之另一側並進一步包含一第三承載部24;如第二B圖所示, 於STEP 1之中,一反射鏡10背面朝上,被放置於該第一承載部20之上;如第二C圖所示,於STEP 2之中,一邊框14之一內面140朝下,被放置於該反射鏡10之上方,該第二承載部22與該第三承載部24分別支撐該邊框14兩側之一第一抵接部142與一第二抵接部144,使該邊框14與該反射鏡10間產生一空隙120,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抵接部142包含一容置空間1424(見第二E圖),該容置空間1424於STEP 2時容置該第一抵接部142,另,該反射鏡10之一第一端100並抵靠於該第一抵接部142;如第二D圖所示,於STEP 3中,一注膠機3由該邊框14之上方將黏膠注入該邊框14包含之至少一注膠孔148,而使黏膠經由該注膠孔148進入該空隙120,黏膠可於該空隙120中流動並填充該空隙120,待黏膠凝固後形成一黏膠層12,即可黏合固定該邊框14與該反射鏡10,而完成該多邊形鏡腔結構中包含之其中一單邊鏡1之製作。
如第二E圖所示,該單邊鏡1包含一邊框14、一反射鏡10以及一黏膠層12,該邊框14包含一內面140,該邊框14之一端凸出設置一第一抵接部142,且該邊框14之另一端設置一第二抵接部144,該第一抵接部142並包含一頂面1420與一側面1422,該反射鏡10則設置於該邊框14之該內面140,且該反射鏡10之一第一端100抵靠於該第一抵接部142之該側面1422。該邊框14進一步包含至少一注膠孔148,該注膠孔148並穿透該邊框14。
本實施例中,該第二抵接部144係凸出該反射鏡10之一第二端102,且該第一抵接部142進一步包含一容置空間1424,該容置空間1424於製作該單邊鏡1之STEP 2時,可容置該第二承載部22,而使該第二承載部22支撐該第一抵接部142之該頂面1420,該容置 空間1424於STEP 4時則用以容置相鄰單邊鏡1之該第二抵接部144與該反射鏡10之該第二端102,而將複數單邊鏡1組裝為如第二F圖所示之多邊形鏡腔結構,組裝後,可看出相鄰之二單邊鏡1之該反射鏡10之該第一端100與另一反射鏡10之該第二端102間形成一間隙104。
透過上述元件之設置,本發明之多邊形鏡腔結構於製作時,該治具2可透過該第二承載部22與該第三承載部24分別支撐凸出於該反射鏡10一側而設置之該第一抵接部142以及凸出於該反射鏡10另一側之該第二抵接部144而托起該邊框14,使該邊框14與放置於該第一承載部20之該反射鏡10間維持該空隙120以利黏膠由該注膠孔148進入該空隙120後可流動填滿該空隙120並凝固為該黏膠層12,而使該黏膠層12內不會產生應力而使該單邊鏡1結構與該多邊形鏡腔結構之強度受到影響,又,該邊框14與該反射鏡10分別受該治具2支撐,使該空隙120之大小將隨該反射鏡10之厚度改變,當該反射鏡10之厚度較厚時,該空隙120較小,形成之該黏膠層12較薄,當該反射鏡10之厚度較薄時,該空隙120較大,形成之該黏膠層12較厚,使得該反射鏡10之厚度不會影響該單邊鏡1整體之厚度,即,該治具2可使該空隙120與該黏膠層12自行調整,而抵銷該反射鏡10製造時產生之厚度之公差,維持適當大小之該間隙104,以避免漏光或該些反射鏡10間彼此碰撞損壞。
此外,由第二F圖可看出,將該些單邊鏡1組裝後,該第一抵接部142具有之該容置空間1424容置另一單邊鏡1之該第二抵接部1422與該反射鏡10之該第二端102後,該反射鏡10之該第二端102後方仍留有部份容置空間1424,即,該容置空間1424可緩衝製造該反 射鏡10時該反射鏡10長度之公差。
請繼續配合第一圖一併參閱第三A圖至第三D圖、第三E圖以及第三F圖,其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步驟實施示意圖(一)至(四)、單邊鏡結構示意圖以及多邊形鏡腔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主要差別在於該邊框14之結構差異,以及此結構差異造成該治具2之該第一承載部22與該第三承載部24之造型亦不相同。
由於本實施例中該邊框14之該第一抵接部142之該頂面1420為一斜面,該治具2之該第二承載部22亦為對應斜率之一斜面,而該反射鏡10之該第二端102凸出於該邊框14之外,該治具2之該第三承載部24之構造係具有一凹處240,以容納該反射鏡10之該第二端102,其餘之步驟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不再贅述。
該第一抵接部142與該反射鏡10之該第一端100同樣形成該容置空間1424,而容置相鄰之另一單邊鏡1之該反射鏡10之該第二端102,該容置空間1424同樣具有緩衝該反射鏡10之長度公差之效果,而使該反射鏡10製作時造成之長度公差不致影響該些單邊鏡1組裝為該多邊形鏡腔結構,該治具2同樣可調整該黏膠層12之厚度,以維持組裝後相鄰之二單邊鏡1間該些反射鏡10間之該間隙104為適當之大小。
請配合第三E圖與第三F圖參閱第四A圖與第四B圖,其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單邊鏡結構示意圖以及多邊形鏡腔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之主要差別在於該邊框14之該第一抵接部142進一步具有一第一卡固結構1426,且該第二抵接部144進一步具 有一第二卡固結構1440,組裝後,該第一卡固結構1426與該第二卡固結構1440可相互嵌合卡固,以形成該多邊形鏡腔結構。
此外,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卡固結構1426凹入而該第二卡固結構1440凸出,製作時,該治具2之該第三承載部24亦可支撐該第二卡固結構1440,以使該邊框14與該反射鏡10間維持該空隙120,另,若使該第二卡固結構1440之體積略小於該第一卡固結構1426之空間,也可達到緩衝該邊框14、該反射鏡10或該黏膠層12之製造公差之效果。
請繼續配合第一圖一併參閱第五A圖至第五D圖、第五E圖以及第五F圖,其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步驟實施示意圖(一)至(四)、單邊鏡結構示意圖以及多邊形鏡腔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主要差別在於該邊框14之結構差異,以及此結構差異造成該治具2於STEP 2中支撐固定該邊框14之方式亦不相同。第五A圖至第五D圖分別代表步驟開始前、STEP 1、STEP 2至STEP 3之實施示意圖,如第五A圖所示,步驟開始前僅顯示一治具2,該治具2包含一第一承載部20,該第一承載部20並進一步包含複數承載凸塊200,另,該第一承載部20之一側進一步包含一第四承載部26,該第四承載部26向上延伸一側壁260,如第五B圖所示,本實施例之STEP 1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一反射鏡10背面朝上並被放置於該第一承載部20之上;如第五C圖所示,於STEP 2中,一邊框14之一內面140朝下、一外面146朝上,被放置於該反射鏡10之上方,本實施例中該外面146連接該第一抵接部142處包含一斜面1460,該第四承載部26支撐該邊框14之一第一抵接部142之同時,該側壁260吻合該斜面1460,當該邊框14之另一端不受該 治具2支撐產升順時針力矩時,該側壁260可對該邊框14產生一逆時針力矩,使該邊框14維持平衡而不至於翻倒,並使該邊框14與該反射鏡10間維持一空隙120,另,該反射鏡10之一第一端100並抵靠於該第一抵接部142;如第五D圖所示,本實施例之STEP 3亦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一注膠機3由該邊框14之上方將黏膠注入該邊框14包含之至少一注膠孔148,使黏膠經由該注膠孔148進入該空隙120,黏膠可於該空隙120中流動並自然填充該空隙120,待黏膠凝固後形成一黏膠層12並黏合固定該邊框14與該反射鏡10,而完成該多邊形鏡腔結構中包含之其中一單邊鏡1之製作。
如第五E圖所示,該單邊鏡1包含一邊框14、一反射鏡10以及一黏膠層12,該邊框14包含一內面140與一外面146,該邊框14之一端凸出設置一第一抵接部142,且該邊框14之另一端設置一第二抵接部144,該第一抵接部142並包含一頂面1420與一側面1422,且該外面146與該第一抵接部142相連處進一步包含一斜面1460,該斜面1460於STEP 4時與該治具2之該側壁260相抵,以使該治具2能固定該邊框14,另,該邊框14進一步包含至少一注膠孔148,該注膠孔148並穿透該邊框14,該反射鏡10則設置於該邊框14之該內面140,且該反射鏡10之該第一端100抵靠於該第一抵接部142之該側面1422。將符合多邊形邊數之複數單邊鏡1之該反射鏡10朝內、該邊框14朝外,並以該第一抵接部142連接相鄰單邊鏡1之該第二抵接部144,可將該些單邊鏡1組合為如第五F圖所示之多邊形鏡腔結構,由圖中可知相鄰之二單邊鏡1之該反射鏡10之該第一端100與另一反射鏡10之該第二端102間形成一間隙104。
透過上述元件之設置,本發明之多邊形鏡腔結構於製作時,該治 具2可透過該第四承載部26支撐該第一抵接部142,同時以該側壁260吻合該斜面1460以固定該邊框14,使該邊框14與放置於該第一承載部20之該反射鏡10間維持該空隙120,黏膠由該注膠孔148進入該空隙120後將自然凝固為該黏膠層12,不需施力壓合該反射鏡10與該邊框,因此該黏膠層12內不會產生應力而影響整體結構之強度。
此外,組裝為多邊形鏡腔結構時,該第一抵接部142之該頂面1420抵接於該第二抵接部144並容置該黏膠層12與該反射鏡10之厚度,由於該治具2可於製作時調整該空隙120之大小以維持該單邊鏡1整體之厚度,可緩衝製造該反射鏡10時該反射鏡10厚度之公差,而使該間隙104維持適當之大小,以避免該多邊形鏡腔結構產生漏光之缺失或使該些單邊鏡1包含之各反射鏡10間互相碰撞而損壞。另,該反射鏡10之長度設計可使該反射鏡10之該第二端102與另一單邊鏡1間形成並維持一容置空間1442,而可緩衝該反射鏡10製作時產生之長度公差。
請繼續配合第一圖一併參閱第六A圖至第六D圖、第六E圖以及第六F圖,其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步驟實施示意圖(一)至(四)、單邊鏡結構示意圖以及多邊形鏡腔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與第四實施例同樣係透過設置該斜面1460,而使該治具2可固定該邊框14。第六A圖至第六D圖同樣代表步驟開始前、STEP 1、STEP 2至STEP 3之實施示意圖,本實施例之製作方法與第四實施例大致相同,請參考第四實施例之說明文字,在此不重複贅述。
如第六E圖所示,本發明之多邊形鏡腔結構包含之每一單邊鏡1皆包含一邊框14與一反射鏡10,該邊框14包含一內面140與一外面 146,該邊框14之一端凸出設置一第一抵接部142,且該邊框14之另一端設置一第二抵接部144,該第一抵接部142並包含一頂面1420與一側面1422,該頂面1420與該側面1422具有一夾角θ1,該第二抵接部144與該內面140間具有一夾角θ2,該外面146與該第一抵接部142相連處進一步包含一斜面1460,該斜面1460於STEP 4時可抵靠該治具2之該側壁260而使該邊框14可受該治具2固定,該邊框14並進一步包含穿透該邊框14之至少一注膠孔148,該反射鏡10設置於該邊框14之該內面140,該反射鏡10之一第一端100抵靠於該第一抵接部142之該側面1422,且該反射鏡10之正面與該第一抵接部142之該頂面1420切齊,該反射鏡10之一第二端102則與該第二抵接部144切齊,並具有一夾角θ3。該夾角θ1與該夾角θ2係為互補,而於組裝時可成為該多邊形鏡腔結構邊框部分之一平直內壁,該夾角θ3之角度應與該多邊形之外角相等,於組裝時可剛好抵靠於相鄰單邊鏡之該反射鏡10正面,由於本實施例中該反射鏡10之一第二端102與該第二抵接部144切齊,該夾角θ2之角度與該夾角θ3之角度相等,該夾角θ1之角度即等於該多邊形之內角角度,組合六個單邊鏡1後,即為如第六F圖所示之多邊形鏡腔結構,使相鄰之二單邊鏡1之該反射鏡10之該第一端100與另一反射鏡10之該第二端102間形成一間隙104。
透過上述元件之設置,本發明之多邊形鏡腔結構於製作時,透過以側壁260貼合抵靠該邊框14之該斜面1460,該治具2可固定該邊框14,而可使黏合該邊框14與該反射鏡140之過程不產生應力,並可透過該治具2分別支撐該反射鏡10與該邊框14,使該空隙120可隨該反射鏡10之厚度調整,而抵消該反射鏡10製造時產生之厚 度公差造成之影響,使該間隙104維持適當之大小,另,該反射鏡10之長度設計可使該反射鏡10之該第二端102與另一單邊鏡1間形成並維持一容置空間1442,而可緩衝該反射鏡10製作時產生之長度公差。
此外,透過該邊框14中該第一抵接部142之該頂面1420與該側面1422間之該夾角θ1以及該第二接部144與該內面140間之該夾角θ2互補之設計,使複數單邊鏡1可組裝為一多邊形鏡腔結構。
請繼續配合第一圖一併參閱第七A圖至第七D圖、第七E圖以及第七F圖,其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步驟實施示意圖(一)至(四)、單邊鏡結構示意圖以及多邊形鏡腔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與第四實施例、第五實施例同樣係透過設置該斜面1460,而使該治具2可固定該邊框14。第七A圖至第七D圖同樣代表步驟開始前、STEP 1、STEP 2至STEP 3之實施示意圖,本實施例之製作方法與第四實施例大致相同,請參考第四實施例之說明文字。
如第七E圖所示,本發明之多邊形鏡腔結構包含之每一單邊鏡1與第三實施例相似,主要差別在於該第一抵接部142之該頂面1420與該內面140不平行,且該第二抵接部144與該內面140垂直,然參考該第一抵接部142之該頂面1420與該側面1422間之該夾角θ1,以及該第二抵接部144與該內面140間之該夾角θ2,該夾角θ1與該夾角θ2亦為互補(本實施例中皆為90度),另,該反射鏡10之該第二端102具有之該夾角θ3於本實施例中亦與該多邊形之外角相等,於組裝時可剛好抵靠於相鄰單邊鏡之該反射鏡10正面,本實施例中組合六個單邊鏡1後,可成為如第五F圖所示之多邊形鏡腔結構,而於相鄰之二單邊鏡1之該反射鏡10之該第一端100 與另一反射鏡10之該第二端102間形成一間隙104。
透過上述元件之設置,本發明之多邊形鏡腔結構可透過該邊框14中該第一抵接部142之該頂面1420與該側面1422間之該夾角θ1以及該第二接部144與該內面140間之該夾角θ2互補之原則,以不同之角度之結構設計達成以複數單邊鏡1組裝為一多邊形鏡腔結構之目的,同時保留以調整該黏膠層12(製作時為該空隙120)之厚度以抵消該反射鏡10製造時產生之厚度公差對該單邊鏡1整體厚度造成之影響使該間隙104維持適當之大小,以及藉由該反射鏡10之長度設計可使該反射鏡10之該第二端102與另一單邊鏡1間形成並維持一容置空間1442,以緩衝該反射鏡10製作時產生之長度公差之效果。
請參閱第八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多邊形鏡腔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發明之多邊形鏡腔結構可為漸擴式之結構,且同樣具有以可調整厚度之該黏膠層12抵銷該反射鏡10之厚度公差,並以該容置空間1424緩衝該反射鏡10之長度公差,而維持每一單邊鏡之整體厚度以利組裝並維持各反射鏡間之該間隙104為適當之大小,避免各反射鏡相互碰撞造成損壞或發生漏光之狀況。
綜上所述,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多邊形鏡腔結構與其製造方法,透過多邊形鏡腔包含之單邊鏡中邊框與反射鏡之特殊結構,使其於製造時可利用治具支撐邊框並使邊框與反射鏡間維持空隙,使黏膠注入空隙後自然凝固黏合邊框與反射鏡,而可避免習知製作方法中產生應力而使結構弱化之缺失,治具可使邊框與反射鏡間之空隙隨反射鏡之厚度調整以改變黏膠層之厚度,透過調整黏膠層之厚度,可維持組裝後二相鄰單邊鏡之二反射鏡間之間隙,以避 免漏光或碰撞損傷,單邊鏡其中一端之邊框與反射鏡可形成容置空間,以容置相鄰單邊鏡之另一端,並透過容置空間,緩衝反射鏡或邊框之長度公差,而達到較佳之組裝效果。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舉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形狀、構造、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括於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本發明係實為一具有新穎性、進步性及可供產業利用者,應符合我國專利法所規定之專利申請要件無疑,爰依法提出發明專利申請,祈 鈞局早日賜准專利,至感為禱。

Claims (10)

  1. 一種多邊形鏡腔結構,其包含:複數單邊鏡,每一單邊鏡分別包含:一邊框,其具有一內面,該邊框之一端凸出設置一第一抵接部,該第一抵接部具有一頂面及一側面,該邊框之另一端設置一第二抵接部,該第二抵接部係與相鄰之另一單邊鏡之另一第一抵接部之另一頂面相結合;一反射鏡,設置於該內面上,該反射鏡之一第一端係抵靠於該第一抵接部之該側面,該反射鏡之一第二端係與相鄰之該單邊鏡之另一反射鏡之另一第一端形成一間隙;以及一黏膠層,形成於該內面與該反射鏡之間,該黏膠層之厚度係用以調整該間隙之大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邊形鏡腔結構,其中該單邊鏡之該第二抵接部與該單邊鏡之該反射鏡之該第二端進一步形成一容置空間,以容置相鄰之該單邊鏡之該反射鏡之該第一端或相鄰之該單邊鏡之該邊框之該第一抵接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邊形鏡腔結構,其中相鄰之該單邊鏡之該第一抵接部與該單邊鏡之該反射鏡之該第一端進一步形成一容置空間,以容置該單邊鏡之該反射鏡之該第二端或該單邊鏡之該邊框之該第二抵接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邊形鏡腔結構,其中該第一抵接部之該頂面進一步設有一第一卡固結構,相鄰之該單邊鏡之該第 二抵接部進一步設有一第二卡固結構,該第二卡固結構係與該第一卡固結構互補,且該第二卡固結構結合於該第一卡固結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邊形鏡腔結構,其中該邊框進一步包含至少一注膠孔,該注膠孔係用以注入黏膠而於該內面與該反射鏡之間形成該黏膠層。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邊形鏡腔結構,其中該多邊形鏡腔結構係為漸擴式。
  7. 一種多邊形鏡腔結構之製造方法,該多邊形鏡腔結構係由複數單邊鏡組合而成,每一單邊鏡包含一邊框、一反射鏡及一黏膠層,該邊框包含至少一注膠孔、一第一抵接部及一第二抵接部,該方法包含:將該反射鏡背面朝上,置於一治具之一第一承載部之上;將該邊框置於該反射鏡之上方,並利用該治具支撐該邊框,使該反射鏡之一第一端抵靠於該第一抵接部且該邊框與該反射鏡之間具有一空隙;以及於該邊框之該注膠孔注入黏膠至該空隙以形成該黏膠層。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治具進一步包含一第二承載部與一第三承載部,該第二承載部係支撐該第一抵接部,該第三承載部係支撐該第二抵接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治具進一步包含一第四承載部,該第四承載部係支撐該第一抵接部,並向上延伸一側壁,該邊框係抵靠該側壁以進行定位。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將每一單邊鏡之該第一抵接部與相鄰之另一單邊鏡之另一第二抵接部相結合,組合為該多邊形鏡腔結構。
TW102142139A 2013-11-19 2013-11-19 Polygonal mirror cavity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5022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42139A TWI502216B (zh) 2013-11-19 2013-11-19 Polygonal mirror cavity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42139A TWI502216B (zh) 2013-11-19 2013-11-19 Polygonal mirror cavity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0596A TW201520596A (zh) 2015-06-01
TWI502216B true TWI502216B (zh) 2015-10-01

Family

ID=53934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2139A TWI502216B (zh) 2013-11-19 2013-11-19 Polygonal mirror cavity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022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94891B (zh) * 2022-06-10 2023-07-25 昆明北方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式光学成像系统反射镜组件装配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64608B (en) * 2005-04-08 2006-10-21 Delta Electronics Inc Light tunnel module
TW200909980A (en) * 2007-08-20 2009-03-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Light tunnel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090059586A1 (en) * 2007-05-21 2009-03-05 Goldeneye, Inc. LED light recycling cavity with integrated optics
TW201303442A (zh) * 2011-07-06 2013-01-16 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裝置及顯示裝置
US20130258699A1 (en) * 2012-02-06 2013-10-03 Lumenetix,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xing light emitted from an array having different color light emitting diod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64608B (en) * 2005-04-08 2006-10-21 Delta Electronics Inc Light tunnel module
US20090059586A1 (en) * 2007-05-21 2009-03-05 Goldeneye, Inc. LED light recycling cavity with integrated optics
TW200909980A (en) * 2007-08-20 2009-03-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Light tunnel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303442A (zh) * 2011-07-06 2013-01-16 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裝置及顯示裝置
US20130258699A1 (en) * 2012-02-06 2013-10-03 Lumenetix,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xing light emitted from an array having different color light emitting diod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0596A (zh) 2015-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93888B2 (ja) 半導体発光装置
US7972023B2 (en) Lamp-cover structure containing luminescent material
CN105867026A (zh) 量子点光源器件、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891236B (zh) Led及其封装方法
CN106449948B (zh) 一种白光led及其背光模组
TWI694133B (zh) 藉由使用表面奈米結構來強化光泵磷光體的輸出
WO2021110042A1 (zh) Led显示装置
CN104235695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M407494U (en) LED package structure
WO2016141599A1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灯条
TWI502216B (zh) Polygonal mirror cavity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6252475A (zh) Csp光源及其制造方法
WO2013014979A1 (ja) 発光装置及び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2969434B (zh) Led组件
WO2017049963A1 (zh) 一种具备多热流通道的白光led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JP2019036705A (ja) Smd式ledディライトレスパッケージ方法
CN207097818U (zh) 一种蓝绿双芯片搭配红色荧光粉的高色域led灯珠及其背光源
CN102376736A (zh) 外黑内白式高亮度全彩表面贴装元件及led显示屏
CN111176060B (zh) 波长转换模块、波长转换模块的制造方法以及投影装置
CN101093070A (zh) 一种白光led及其制作方法
CN110471221A (zh) 一种均匀混光的高色域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03746062B (zh) 多边形镜腔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01838625U (zh) 含荧光片的打线结构的发光二极管
CN104409609B (zh) 一种led灯具及其制造方法与制造模具
CN207424458U (zh) 基于双芯片led灯珠的直下式背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