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5285B - IC ta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IC ta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5285B
TWI495285B TW098133334A TW98133334A TWI495285B TW I495285 B TWI495285 B TW I495285B TW 098133334 A TW098133334 A TW 098133334A TW 98133334 A TW98133334 A TW 98133334A TW I495285 B TWI495285 B TW I4952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ag
wireless
antenna
communic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33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10591A (en
Inventor
Shinichi Sato
Takahiko Yoshida
Toshiharu Shimai
Masato Matsushita
Original Assignee
Nit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a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a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105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05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5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528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0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used in interrogation type services, i.e. in systems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an interrogator/reader and a tag/transponder, e.g. i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0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used in interrogation type services, i.e. in systems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an interrogator/reader and a tag/transponder, e.g. i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s
    • H01Q1/2225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used in interrogation type services, i.e. in systems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an interrogator/reader and a tag/transponder, e.g. i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s used in active tags, i.e. provided with its own power source or in passive tags, i.e. deriving power from RF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0Radiating elements coated with or embedded in prote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3/00Waveguide horns or mouths; Slot antennas; Leaky-waveguide antennas; Equivalent structures causing radiation alo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a guided wave
    • H01Q13/08Radiating ends of two-conductor microwave transmission lines, e.g. of coaxial lines, of microstrip lines
    • H01Q13/085Slot-line radiating e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3/00Waveguide horns or mouths; Slot antennas; Leaky-waveguide antennas; Equivalent structures causing radiation alo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a guided wave
    • H01Q13/10Resonant slo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14Reflecting surfaces; Equivalent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1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1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 H01Q9/2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or elements,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operating wave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4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ear-field transmission
    • H04B5/48Transceiv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24On flat or curved insulated base, e.g., printed circuit, et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無線通訊用IC標籤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藉由於使用無線通訊用IC標籤時進行使用而改善通訊距離之無線通訊改善片體、無線通訊用IC標籤、無線通訊用IC標籤之製造方法、資訊傳達媒體及無線通訊系統。
無線通訊技術不僅應用於資訊通訊之領域,亦應用於物流管理等領域,無線通訊用之IC(Integrated Circuit,積體電路)標籤(以下簡稱為「IC標籤」),作為擔負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識別)技術之一部分之產品而廣為人知,且作為物流管理或價廉之資訊記憶媒體,其使用用途範圍廣泛,故無線通訊設備可置於各種使用環境下。
IC標籤包括記憶識別編號等資料之晶片、及用以收發電波之天線,其一大優點為可實現薄型、輕量。IC標籤有時亦稱為RFID標籤或RF(Radio Frequency,無線射頻)標籤。
為了充分發揮如此之優點,較好的是,不對標籤之貼附位置進行限制,無論以何種方式貼附於何處,均可進行通訊。
然而,IC標籤設計為於自由空間中使用,而當利用超短波波段、極超短波波段、微波波段之電波之情形時,通用標籤使用所謂之偶極天線而以電波方式之通訊進行收發,因此,若於天線附近存在金屬等,則天線之通訊特性會劣化,而導致可通訊距離縮短。
於天線附近存在有金屬等導電性材料之情形時,若天線上流過電流,則金屬側會產生與該電流反向之感應電流,且因感應電流而使天線之輸入阻抗大幅降低。由此,無法獲取與相對於自由空間而設計之IC晶片之阻抗之匹配性,從而導致可通訊距離縮短。又,若相同大小之電流大致平行地反向存在於附近,則各電流周圍所產生之磁場之方向亦將變得相反,該等磁場存在抵消關係,故,結果使電波無法傳遞至遠方,使得可通訊距離縮短。
一般而言,偶極天線、單極天線以及環形天線設計成,藉由接收特定頻率之電波,而於天線內產生共振電流,且當該電流流過IC晶片時,與自由空間內之晶片阻抗能夠獲得匹配。
圖12係表示於無線IC標籤20配置於導電性構件之附近之狀態下,形成於無線IC標籤20之附近之電場的剖面圖。
當天線元件111之附近存在通訊干擾構件112之情形時,會產生自天線元件111之另一端部111b朝向一端部111a之電流I11,並且,於通訊干擾構件112內會產生自一方部分112a朝向另一方部分12b之電流I12,藉此,於天線元件111與通訊干擾構件112內產生反向之電流。
由於藉由IC117而施加有交流,故產生圖中所示之方向之電流之狀態、與產生反向電流之狀態會交替產生。圖12表示某一瞬間所產生之電流之方向。若頻率較高,則於天線元件111之一端部111a與通訊干擾構件112之一方部分112a之間、以及天線元件111之另一端部111b與通訊干擾構件112之另一方部分112b之間,會變成如與產生電流I0等價之狀態,而於天線元件111之一端部111a與通訊干擾構件112之一方部分112a之間、以及天線元件111之另一端部111b與通訊干擾構件112之另一方部分112b之間,會變成高頻短路之狀態。若產生如此之高頻短路,則會因天線元件111與通訊干擾構件112而形成閉路,與附近不存在通訊干擾構件112之情形相比,電流值會增加。亦即,與天線元件111之附近不存在通訊干擾構件112之情形相比,阻抗會降低。
如此,若於天線或晶片之附近存在導電性材料,則於導電性材料表面產生與流動於天線中之電流反向之感應電流,進而,與天線相向之導電性材料表面中之、各個高電場之部位與低電場之部位成為高頻連接,導致經由天線及導電性材料而產生環形之電氣路徑。該電氣路徑之產生會使阻抗大幅降低,故無法與晶片阻抗獲得匹配,從而無法傳達資訊訊號。藉此,導致可通訊距離縮短。
又,除了金屬之外,紙、玻璃、樹脂、液體等亦可能變為導致IC標籤之通訊特性劣化之材質。
於該等材質之情形時,會因該等材質所具備之介電性以及磁性,而使天線之共振頻率產生變化,且因通訊對方所使用之電波之頻率與天線之共振頻率之錯開而使可通訊距離縮短。
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如下RFID標籤,該RFID標籤具備搭載有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型積體電路)晶片之饋電用圖案、作為標籤天線而動作之塊狀天線(patch antenna)、以及將其等高頻耦合之高頻耦合部。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2008-67342號公報
專利文獻1中揭示之RFID標籤具備塊狀天線,故而不會受到接地側之物質特性之影響,因此,即便貼附於含有金屬或液體之物體上,通訊距離亦不會劣化,且可藉由調整天線之厚度、金屬之導電率、介電體之損耗等,來增大塊狀天線之增益,結果可實現小型、薄型化。
另一方面,如專利文獻1之圖8及圖9所示,於塊狀天線之情形時,若頻帶窄、脫離共振頻率,則存在增益急遽劣化之問題。塊狀天線雖接近金屬亦可進行動作,但就作為共振尺寸之塊狀邊長而言,若將共振頻率之波長設為λ,則必需為λ/2之長度,故天線尺寸變大,難以用於小型產品。又,必需於塊狀天線上接合IC晶片,但作為可於金屬附近使用之IC標籤,為應對少量多品種之需求,必需設計貼附位置以及實施安裝加工,從而導致設計期間之長期化以及成本上升。
例如於塊狀天線之UHF頻帶之無線IC標籤之情形時,通訊用頻率於各國之分配不同,例如美國為902~928MHz,日本為952~954MHz,韓國為910~915MHz,EU(European Union,歐洲聯盟)為866~868MHz。因此,當使用塊狀天線時,必需對應於所使用之國家、即使用之頻率,而改變天線之尺寸或材料等而單獨製造。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改善無線通訊用之IC標籤之可通訊距離,且可對應於複數個通訊頻率之無線通訊改善片體、無線通訊用IC標籤、無線通訊用IC標籤之製造方法、資訊傳達媒體以及無線通訊系統。
又,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僅貼附無線IC標籤便可改善無線通訊特性之通用性之片體。
本發明係一種無線通訊改善片體,其特徵在於:其係藉由配置無線IC標籤或者無線IC標籤構成體來改善無線IC標籤之無線通訊特性者,且該無線通訊改善片體積層有:第1隔片,其具有未接線地配置無線IC標籤或者無線IC標籤構成體之配置面;輔助天線,其設置於第1隔片之與上述配置面為相反側之面上;及第2隔片,其介隔輔助天線而設置於與第1隔片相反之側,上述輔助天線上設有由孔或切口所構成、對無線IC標籤之共振頻率進行調整之調整部。
又,本發明之特徵在於:上述輔助天線具備單數或者複數層導體層,該導體層之至少任一層係相對於上述無線通訊中使用之電磁波而共振之共振層。
又,本發明之特徵在於:上述輔助天線具備沿平面方向或者積層方向分割之複數層導體層,複數層導體層之至少任一層係對於上述無線通訊中使用之電磁波而共振之共振層。
又,本發明之特徵在於:於上述第2隔片之與輔助天線相反之側,進而設有背面導體層。
又,本發明之特徵在於:於上述第2隔片之與輔助天線相反之側,進而設有背面導體層,該背面導體層與輔助天線所具備之導體層相同、或者大於輔助天線所具備之導體層。
又,本發明之特徵在於:上述調整部含有上述第1隔片、上述第2隔片、上述輔助天線以及上述背面導體層而構成,並藉由改變其等之材質、形狀以及配置來調整共振頻率。
又,本發明之特徵在於:上述調整部之孔或者切口設置成,於配置有上述無線IC標籤或者無線IC標籤構成體時,與至少上述無線IC標籤或者無線IC標籤構成體所具備之IC晶片或者電抗負載部相對向。
本發明之特徵在於,上述第1隔片以及上述第2隔片之至少任一個包含發泡體。
又,本發明之特徵在於:利用介電材料來被覆外表面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又,本發明之特徵在於:上述配置面以及與上述配置面為相反側之面中的至少任一面,具有黏著性或者接著性。
又,本發明係一種無線通訊用IC標籤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於上述無線通訊改善片體之配置面上,配置無線IC標籤或者無線IC標籤構成體來製造無線通訊用IC標籤者,該無線通訊用IC標籤之製造方法係根據無線IC標籤之通訊頻率,決定無線IC標籤或者無線IC標籤構成體相對於上述無線通訊改善片體之上述調整部之配置位置,並於所決定之配置位置上配置無線IC標籤或者無線IC標籤構成體。
又,本發明係一種無線通訊用IC標籤,其特徵在於:於上述無線通訊改善片體之配置面上配置有無線IC標籤或無線IC標籤構成體,或者於無線通訊改善片體上耦合有IC晶片。
又,本發明係一種資訊傳達媒體,其特徵在於:其組裝有上述無線通訊改善片體、或者上述無線通訊用IC標籤。
又,本發明係一種無線通訊系統,其特徵在於:其使用有上述無線通訊用IC標籤、或者上述資訊傳達媒體。
根據本發明,無線通訊改善片體可藉由安裝無線IC標籤來改善無線IC標籤之無線通訊特性,且可對應於複數個通訊頻率。
本發明之無線通訊改善片體係,係僅藉由將市售無線IC標籤、或市售無線IC標籤構成體或經加工之無線IC標籤構成體重合,便可不受被附物品之種類影響而能達成通訊改善之輔助天線。該無線通訊改善片體,於輔助天線與無線IC標籤或無線IC標籤構成體之IC晶片間的電波信號之交換中不使用導線配線、接線、焊接等步驟,而是僅介有空間或媒體中之電磁場分布,該條件下便可實現阻抗匹配或共振頻率調整。
第1隔片具有配置無線IC標籤或者無線IC標籤構成體之配置面,且於第1隔片之與上述配置面為相反側之面上設有輔助天線。第2隔片介隔輔助天線而設於與第1隔片相反之側。
上述輔助天線之特徵在於,設有孔或者切口。
藉此,無線IC標籤之天線或者無線IC標籤構成體與輔助天線,經由孔或者切口而電磁耦合,從而發揮輔助天線之通訊改善效果。
進而,孔或者切口作為對無線IC標籤之共振頻率進行調整之調整部而起作用,且可藉由更改調整部之材質或者形狀,又,相對於調整部而改變無線IC標籤或無線IC標籤構成體之配置位置,來對應於複數個通訊頻率。
又,根據本發明,上述輔助天線具備單數或者複數層導體層,該導體層之至少任一層係對於上述無線通訊中使用之電磁波而共振之共振層。
可藉由對於無線通訊中使用之電磁波而共振,而實現輔助天線之無線通訊,從而發揮通訊改善效果。
又,根據本發明,上述輔助天線具備沿平面方向或積層方向分割之複數層導體層,複數層導體層之至少任一層係對於上述無線通訊中使用之電磁波而共振之共振層。
藉由除對於無線通訊中使用之電磁波而共振之共振層以外具有導體層、或者排列複數層共振層,可附加阻抗調整功能,或可增寬無線通訊頻帶,從而發揮通訊改善效果。
又,根據本發明,於上述第2隔片之與輔助天線相反之側,進而設有背面導體層。藉此,可減小無線通訊改善片體之設置位置(亦包括材料之種類)之影響。
又,根據本發明,於上述第2隔片之與輔助天線相反之側設有導體層,且使該導體層大於輔助天線所具備之導體層。藉此,可更確實地減小無線通訊改善片體之設置位置(亦包括材料之種類)之影響。
又,根據本發明,上述調整部係包含上述第1隔片、上述第2隔片、上述輔助天線以及上述背面導體層而構成,且可藉由改變其等之材質、形狀以及配置來調整共振頻率。
又,根據本發明,上述調整部之孔或者切口設置為,於安裝有上述無線IC標籤或者無線IC標籤構成體時,與至少上述無線IC標籤或者無線IC標籤構成體所具備之IC晶片或者電抗負載部相對向。
藉此,可減小輔助天線導體作為材料所造成之影響,且進而提昇通訊改善效果,從而可調整共振頻率。
又,根據本發明,上述第1隔片以及上述第2隔片之至少任一個包含發泡體。
藉由使用發泡體,可提供輕量化、薄型化之無線通訊改善片體。
又,根據本發明,利用介電材料被覆外表面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藉此,可減小來自外部之多餘電磁波之影響或來自周邊環境之影響,進而提昇通訊改善效果,且進而賦予防水性、抗衝擊性、絕緣性。
又,根據本發明,上述配置面以及與上述配置面為相反側之面中的至少任一面,具有黏著性或者接著性。
藉此,可易於安裝無線IC標籤、或者貼附至對象產品。
又,根據本發明,無線通訊用IC標籤之製造方法係,於上述無線通訊改善片體之配置面上配置無線IC標籤或者無線IC標籤構成體來製造無線通訊用IC標籤者,且該無線通訊用IC標籤之製造方法中,根據無線IC標籤之通訊頻率,決定無線IC標籤或者無線IC標籤構成體相對於上述無線通訊改善片體之上述調整部之配置位置,且於所決定之配置位置上配置無線IC標籤或者無線IC標籤構成體。
由於共振頻率根據無線IC標籤之相對上述調整部之配置位置而產生變化,故而,可易於製造僅藉由改變無線IC標籤或無線IC標籤構成體之相對於片體之配置位置便可對應於由使用之國家等規定之通訊頻率的無線通訊用IC標籤。
又,根據本發明,無線通訊用IC標籤係於上述無線通訊改善片體之配置面上安裝有無線IC標籤或者無線IC標籤構成體、或者於無線通訊改善片體上耦合有IC晶片者。
由於無線通訊改善片體一體化形成於無線IC標籤上,故不論設置部位、貼附部位如何均可實施無線通訊。又,可藉由於無線通訊改善片體上直接安裝IC晶片,而製成簡單且小型化之對應於金屬等通訊干擾構件之無線通訊用IC標籤。
又,根據本發明,資訊傳達媒體係組裝有上述無線通訊改善片體或者無線通訊用IC標籤者。
所謂資訊傳達媒體係指例如記事本、行李標籤、銘牌、說明書、帳單、證書、卡或者商標等。
於金屬製或具有導電性、或者包含介電率高之材料之產品、半成品、零件、材料或包含該等材料之容器、運輸器材或者移動機構上,直接貼附記事本、行李標籤、銘牌、說明書、帳單、證書、卡或者商標等資訊傳達媒體,亦可進行無線IC標籤通訊。
又,根據本發明,可藉由使用上述無線通訊用IC標籤或者上述資訊傳達媒體,來實現不會產生讀取錯誤或讀取故障之無線通訊系統。
本發明之目的、特點以及優點,可藉由下述詳細說明與圖式而明確。
以下,參考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
本發明係一種藉由安裝無線IC標籤來改善無線IC標籤之無線通訊特性,並且可對應於複數個通訊頻率之無線通訊改善片體(以下簡稱為「片體」)。
本發明之片體積層有:第1隔片,其具有未接線地配置無線IC標籤或者無線IC標籤構成體之配置面;輔助天線,其設於第1隔片之與上述配置面為相反側之面上;及第2隔片,其介隔輔助天線而設於與第1隔片為相反之側,且,於上述輔助天線上,設置有由孔或者切口所構成、對無線IC標籤之共振頻率進行調整之調整部。
如先前技術中之提案所述,可藉由將具備偶極天線、單極天線及環形天線之無線IC標籤或者無線IC標籤構成體,與具有共振層及接地層之二層導體層之塊狀天線構成之輔助天線加以組合,而利用接地層抑制金屬等導電性構件等之通訊干擾構件之影響,從而於共振層中確保共振,因此可認為若利用該共振,則可進行無線IC標籤之通訊改善。
然而,使用塊狀天線之情形時,因若脫離共振頻率則增益會急遽劣化之窄頻帶特性,故必需根據使用之國家、亦即使用之頻率,改變塊狀天線之尺寸或材料等,而單獨進行製造。
本發明之特徵在於:藉由設置調整無線IC標籤之共振頻率的調整部,可對應複數通訊頻率。
首先,就改善本發明之片體所具有之無線通訊特性之功能進行說明。本發明係藉由於輔助天線上設置孔(槽孔)或切口(槽縫),而可實現無線IC標籤之通訊改善。
無線IC標籤或無線IC標籤構成體之天線與輔助天線係經由孔或切口而電磁耦合,從而可利用輔助天線進行無線通訊,結果便能改善可通訊距離。
因藉由於輔助天線上設置孔或切口,相應於天線之共振動作而於孔或切口沿天線之天線形狀之長軸方向產生電場,故,藉此活化天線(以及IC晶片)與輔助天線間之電磁耦合。進而,孔或切口使導體板之電阻上升,故可抑制導體板上所產生之與天線對應之感應電流。
本發明之輔助天線,塊狀天線具有以下相異點。不僅是共振板上具有作為孔或切口之調整部之結構性差異,且經由包含該孔或切口之調整部,因而縱不與無線IC標籤或者無線IC標籤構成體接線亦具有傳遞電磁能量之功能,以及藉由使傳達至IC晶片之資訊與來自IC晶片之資訊之傳輸路徑均於其內部重疊化,從而除對應習知之與遠方之天線動作外,亦對應與附近之無線IC標籤或無線IC標籤構成體之電磁能量傳遞之動作機制。
本發明之輔助天線,於組合有無線IC標籤或者無線IC標籤構成體時,整體上係對於無線通訊頻率而共振之構成,就輔助天線之共振層而言,若設無線通訊頻率之電波之波長為λ,則共振部位具有處於λ/8~3λ/4之範圍之尺寸。
本發明之片體,可僅藉由貼附無線IC標籤或者無線IC標籤構成體來進行無線IC標籤或者無線IC標籤構成體之通訊改善。市售之無線IC標籤因各自之設計不同,晶片阻抗之值亦不相同。該阻抗於靜置之情形與動作時之情形亦不相同,又,動作條件下亦依存於接收之能量而變化。本發明之無線通訊改善片體之特徵在於:對於該等具有不穩定而易於變動之阻抗之無線IC標籤,僅藉由自後方進行貼附便可實現阻抗匹配以及改善。可藉由輔助天線或調整部之阻抗調整功能而獲得無線通訊改善效果,進而可對應於複數個通訊頻率。
本發明之片體中所含之調整部係含有第1及第2隔片、輔助天線以及背面導體層而構成。繼而,輔助天線中具有導體層,且該導體層中設置有孔或切口。再者,於金屬面貼附片體之情形等貼附於代替其功能之材質之表面之情形時,無需背面導體層。輔助天線具有至少一個共振之部位即可,亦可例如存在複數個不共振之導體部分或對於其它頻率共振之導體部分等。孔或者切口既可分別為單數個,亦可為複數個。亦可分別組合而存在。孔或者切口之形狀為任意,將電磁耦合等之功能優先而決定。
作為調整部之構成,重要的是,與輔助天線之孔或切口之哪一位置相對向而配置無線IC標籤或者無線IC標籤構成體之IC晶片。因該配置位置不同而使阻抗不同,利用此關係,可製成調整為任意頻率之無線IC標籤。
輔助天線及背面導體層之大小亦對IC標籤之放射特性造成影響。當背面導體層大於作為共振部分之輔助天線之情形時,自共振之輔助天線繞入背面導體層之更背側之電場將變少,結果,朝與包含輔助天線表面之虛擬平面正交之方向的電波指向性變得靈敏。當輔助天線之大小與背面導體層相同之情形時,自輔助天線之上面產生之電場繞入至背面導體層之背面,該等電場達到均等,結果使得橫向(與包含輔助天線之虛擬平面平行之方向)上產生之電波變大。當輔助天線之大小大於背面導體層之情形時,放射之電波係來自背面導體層側之放射變大。
輔助天線之大小與背面導體層相同之情形時,橫向洩漏之電波,即便於無線IC標籤密集之狀態下,亦可容易由讀取器(寫入器)進行讀取(寫入),且因電波放射範圍廣,故可於多種角度進行讀取(寫入)。
輔助天線與背面導體層之大小關係係,既可於所有面上相同,亦可不同。亦可為大小不同之關係複合存在。
進而,本發明之片體不同於塊狀天線,可經由電磁耦合而將配置於相鄰處或附近之導體用作導體,從而收發電波,因而,可將背面導體層或者靠近其或位於其附近之導電性物品作為天線。
原本,若靠近無線IC標籤、尤其係與其橫向並排地存在具有相同共振頻率之天線,則會相互影響,導致彼此之天線特性下降,但因經由本發明之片體而靠近,故互相干擾之影響消失,從而可將天線功能轉移至背面導體層或者靠近其或位於其附近之導電性物品上。亦即,可將位於無線IC標籤周圍之導電性物品(例如金屬構件)活用為天線而並非通訊干擾構件,從而可改善通訊。該機制係首先藉由孔或切口來保護無線IC標籤之IC晶片不受金屬構件之影響,從而確保天線之饋電匹配,因此,即便利用電磁耦合使IC晶片與外部天線為非接觸,或者介隔導電性部分,亦可使IC晶片與外部天線結合。其結果,雖然利用無線IC標籤之IC晶片,但收發電波之天線亦可自輔助天線、背面導體層、導電性物品中選擇。一般而言,當無線IC標籤貼附於導電性物品上之情形時,因導電性物品(例如金屬構件)具有電磁屏蔽性,電波無法到達導電性物品側(自無線IC標籤觀察,無線通訊為死角之方向)。亦即,無法與無線IC標籤之背側之讀取器進行無線通訊。然而,如本發明般,可將導電性物品活用為天線從而不存在死角,且能夠獲得充分長度之天線,從而使得通訊特性亦得以提昇。此時,未選擇動作之天線之種類,但可使用例如具有代表性之偶極天線。
若無線IC標籤之共振頻率下之波長設為λ,則偶極天線之共振長度為(λ/2)×n(n:整數),具有該尺寸之部分可位於背面導體層或導電性物品之任意位置上,若共振頻率高,則共振所需之尺寸變小,故可使物品整體小型化。例如,UHF頻帶RFID之許可頻率之953MHz頻帶之波長約為31.5cm,具有一半之約15.7cm之整數倍長度的導電性物品作為偶極天線發揮功能。
於普通工具類之情形時,自人體工學之觀點考慮,可以自人類之手掌至肘部為止之距離之約一半的同等之長度,施加夾、擰、推等動作。該長度相當於UHF頻帶RFID之國際許可頻率之電波之λ/2即約14cm~18cm之整數倍,工具類幾乎均為金屬製,故而貼附有無線IC標籤以及本發明之片體的工具自身可起到偶極天線之作用。
又,亦可藉由適當地改變背面導體層以及導電性物品之形狀、片體之配置位置等,而使背面導體層以及導電性物品不僅具有作為偶極天線之天線功能,而且亦具有作為單極天線、環形天線、槽縫天線或者塊狀天線之天線功能。
藉此,將天線功能轉移至背面導體層或導電性物品,從而將其等用作無線IC標籤之天線,藉此便可消除無法無線通訊之方向(無效區域),進而可實現長距離通訊。
又,若將具備天線功能之背面導體層以及導電性物品作為外殼層,則可將剛性高之金屬作為外殼層,從而容易對片體以及無線通訊用IC標籤賦予抗衝擊性。
因如此之特徵,即便無線IC標籤之附近存在金屬、紙、玻璃、樹脂及液體等通訊干擾構件,亦可藉由使用本發明之無線通訊改善片體,而獲得良好且穩定之無線通訊特性。
以下,對於本發明之片體,利用圖式加以詳細說明。圖1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片體1之平面圖,圖2係片體1之放大剖面圖。
片體1具備第1隔片2、輔助天線3、第2隔片4、及背面導體層5,進而,於第1隔片2、輔助天線3上設有槽狀之切口S,該切口S作為用以調整共振頻率之調整部。
第1隔片2具有當使用片體時配置無線IC標籤之配置面2a,該配置面2a之相反側之面設為與輔助天線3接觸,且該第1隔片2由介電質層構成,該介電質層使無線IC標籤之偶極天線與輔助天線3之間絕緣。
輔助天線3係以無線IC標籤之通訊頻率而共振,藉此,與無線IC標籤之偶極天線電磁耦合,且其自身作為共振天線而發揮功能。
第2隔片4係介隔輔助天線3而設於與第1隔片相反之側,且由使輔助天線3與背面導體層5之間絕緣之介電質層構成。
背面導體層5係設於第2隔片4之與輔助天線3相反之側,且作為接地層而發揮功能。
第1隔片2、輔助天線3、第2隔片4、及背面導體層5分別具有相同之外形尺寸,且按照此順序積層而構成片體1。
自積層方向觀察片體1時所見之平面形狀,亦取決於安裝之無線IC標籤之形狀,但大多為矩形。又,片體1之總厚度約為0.5~10mm。
第1實施形態中,片體1之平面形狀為長方形,並設有與短邊方向平行且於長邊方向中央部開放之直線狀之切口(槽縫)S。因直線狀之切口形狀,故以下有時將第1實施形態之切口稱為IO型,而將片體1稱為IO型片體。圖1中,切口S之位置係位於片體之大致中央,但並非限於中央部。可根據無線IC標籤之IC晶片或其接合部以及電抗負載部之位置,而取適當之位置。
如圖2之剖面圖所示,切口S之構成為:沿積層方向貫通於第1隔片2及輔助天線3,其結果,第2隔片4形成槽底。因此,切口S之深度D係與第1隔片2之厚度與輔助天線3之厚度之和相同,例如為0.05~5mm。
切口S之長度L形成為片體1之短邊方向長度L0之3~97%之長度,例如為3~97mm。
切口S之寬度W係取決於IC晶片或其接合部分以及電抗負載部之大小等,例如為1~90mm。藉由設置如此之切口S,使得配置於配置面2a上之無線IC標籤之偶極天線與輔助天線3經由該切口S而電磁耦合,從而使輔助天線3作為共振天線而發揮功能。進而,由於無線IC標籤之正下方設有切口S,故而,可減小輔助天線3作為導電體對IC晶片之影響。
第1隔片2以及第2隔片4分別使無線IC標籤與輔助天線3絕緣、使輔助天線3與背面導體層5絕緣,並且,作為介電質層賦予波長縮短效果之影響,藉此,對輔助天線3之共振頻率進行調整。有時於輔助天線3與背面導體層5之間形成電場=0之部分,該情形時,於電場=0之部分設置通道等使輔助天線3與背面導體層5導通,動作亦可進行。
若第1隔片及第2隔片4能夠保持無線IC標籤與輔助天線3或背面導體層5之位置關係,則較好的是使用電磁能量之損耗低、亦即通訊頻帶中介電損耗正切tanδ(ε"/ε')或者磁性損耗正切tanδ(μ"/μ')低之材料。例如可為空間,但一般而言可使用下述所例示之有機材料。
作為有機材料,可使用例如橡膠、熱塑性彈性體、各種塑膠、木材、紙材等高分子有機材料等,又,亦可使用該等多孔體。作為上述橡膠,除了天然橡膠以外,可列舉異戊二烯橡膠、丁二烯橡膠、苯乙烯-丁二烯橡膠、乙烯-丙烯橡膠、乙烯-丙烯橡膠、乙烯-丙烯-二烯橡膠(EPDM(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橡膠)、乙烯-醋酸乙烯酯系橡膠、丁基橡膠、鹵化丁基橡膠、氯丁二烯橡膠、腈橡膠、丙烯酸橡膠、乙烯丙烯酸系橡膠、表氯醇橡膠、氟橡膠、聚氨酯橡膠、矽橡膠、氯化聚乙烯橡膠、氫化丁腈橡膠(HNBR(Hydrogenated Nitrile-Butadiene Rubber))等單獨之合成橡膠,其等之衍生物,或者其等經各種改性處理而改質所得者等。該等橡膠除了可單獨使用之外,亦可摻合複數個而使用。
作為熱塑性彈性體,可列舉例如氯化聚乙烯之類的氯系、乙烯系共聚物、丙烯酸系、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系、聚氨酯系、酯系、矽氧系、苯乙烯系、醯胺系、烯烴系等各種熱塑性彈性體以及其等之衍生物。
進而,作為各種塑膠,可列舉例如聚乙烯、聚丙烯、AS(Acrylonitrile Styrene,丙烯腈-苯乙烯)樹脂、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等氯系樹脂;聚醋酸乙烯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氟樹脂、矽氧樹脂、丙烯酸系樹脂、尼龍、聚碳酸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酸醇樹脂、不飽和聚酯、聚碸、聚醯亞胺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氨酯系樹脂、酚樹脂、尿素樹脂、環氧樹脂等熱塑性樹脂或者熱固性樹脂以及其等之衍生物,進而其等之共聚物或回收樹脂等。
以上材料可直接使用,或者經複合化、改性化後使用。可將例如碳、黑鉛、石墨、氧化鈦、碳纖維、碳管、黑鉛纖維等之填料複合化來提昇介電率。又,可使用橡膠或塑膠中所使用之化學品或填充材料等。進而較好的是進行發泡。典型的低密度之介電質材料係發泡苯乙烯樹脂等發泡樹脂。
構成第1隔片2以及第2隔片4之介電質材料較好的是例如密度小於1.0g/cm3
作為如此之低密度之介電質材料,可使用選自多孔質有機材料及多孔質無機材料中之一個或複數個材料。亦可使用不發泡之材料,且亦可將不發泡材料與發泡材料進行組合。除以上之外,亦可使用瓦楞紙等紙材、木材、玻璃、玻璃纖維、土系材料等。又,亦可將無線IC標籤之基材或黏著材層用作隔片之材料。黏著材層亦可存在於局部而並非整個面。作為第1隔片之功能,只要能使無線IC標籤與輔助天線不導通則足夠,故而,亦可設置空氣、亦即於無線IC標籤與輔助天線之間設置空間。
作為發泡方法,並不講究方法,但可分類為添加發泡劑,或者添加熱膨脹性微粒子等。發泡劑有有機系發泡劑及無機系發泡劑。
作為有機系發泡劑,可添加例如二亞硝五亞甲四胺(DPT)、偶氮二甲醯胺(ADCA)、p,p'-氧雙苯磺醯肼(OBSH)、伸肼二甲醯胺(HDCA)等,但不限於該等。
作為無機系發泡劑,添加有碳酸氫鈉等,但不限於此,亦可根據材料適當選擇添加。
又,作為熱膨脹性微粒子,添加有經微膠囊化之熱膨脹性微粒子小球等。
發泡倍率亦無特別限定,但必需形成吸收體之厚度變化少、強度得以保持、且可輕量化之形態。因此,較好的是,發泡倍率為2~30倍左右。
發泡構造亦無特別限定,但較好的是,壓縮方向上較硬之構成、例如沿厚度方向扁平發泡之發泡形態。
作為木材,係為層板、柳安材、塑合板、MDF(Medium Density Fiber Board,中密度纖維板)等木質材料,但該材料並不受到本質上之限制,亦可組合使用複數種材料。
作為多孔質無機材料,可列舉各種陶瓷材料、石膏板、混凝土、發泡玻璃、浮石、瀝青、土材等,但並不限於其等。
第1隔片2以及第2隔片4,必需儘可能無損耗地將所接收之電波能量轉換為發送能量,故必需儘可能地選定材料所引起之能量損耗少之材料。因此,較好的是,無線IC標籤於無線通訊中使用之電磁波之頻率下,介電損耗正切tanδ(ε"/ε')為0.5以下,更好的是0.2以下。
作為隔片材,兼具低密度與低介電損耗正切tanδ(ε"/ε')者為佳,但更重要的是,於通訊頻帶(UHF頻帶等)顯示低介電損耗正切tanδ。
進而,若複介電常數之實數部分ε'高,則可實現片材尺寸之薄型化、小型化,故較好的是ε'為1~50。然而,因由各種各樣之參數來構成片材,故並不僅限於上述數值。
第1隔片2以及第2隔片4既可由各自不同之介電質材料構成,亦可由相同之介電質材料構成。
輔助天線3以及背面導體層5由具有導電性之導電材料構成。
作為導電材料,既可為金、鉑、銀、鎳、鉻、鋁、銅、鋅、鉛、鎢、鐵等金屬,亦可為於樹脂中混入上述金屬之粉末、導電性碳黑之樹脂混合物、或者導電性樹脂之薄膜等。可將上述金屬等加工成箔狀、板狀、片狀、膜狀等。或者,亦可具有於合成樹脂性薄膜上形成有膜厚為例如600之金屬薄層之構成。亦可將金屬箔轉印至膜或布等之基材上。又,亦可將金屬粒子系之導電油墨(例如電阻率為10Ω/sq以下)塗佈於第1隔片2、第2隔片4上。
輔助天線3之共振層係由與特定頻率之電波所對應的波長相應之尺寸所決定,但較好的是,背面導體層5之尺寸與共振層至少相同,或者尺寸大於共振層。其原因在於:可儘量抑制因被附對象產品之種類所造成之影響。又,該背面導體層5有時可不必僅貼附於例如金屬產品等具有電磁遮蔽性之材料、亦即具有與背面導體層同等之功能之材質上。
切口S可利用普通性形成方法而形成。對於第1隔片2而言,可利用沖孔、切削等機械加工,或者蝕刻等化學加工,而自包含介電質材料之板狀構件中去除作為孔或者切口之特定之部分。又,根據使用之介電質材料,亦可於成型時成型為預先設有孔或切口之形狀。
對於輔助天線3而言,亦可以與第1隔片2相同之方式,利用機械、化學加工,去除作為孔或切口之特定之部分。又,亦可對隔片直接實施印刷、蒸鍍、塗佈,以形成為預先設有切口之形狀。
既可使用上述方法,於第1隔片2與輔助天線3上分別形成孔或者切口,亦可預先於第1隔片2上積層輔助天線3,而使兩者上同時形成孔或切口。
輔助天線3必需具有孔或者切口,但背面導體層5則可不需要。同樣,第1隔片2以及第2隔片4有時需要孔或者切口,有時則不需要孔或者切口。於最接近之導體層上設置孔或者切口係本發明之必要條件。
調整部之形狀並不限於如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切口狀(槽縫狀),亦可為孔狀(槽孔狀)。又,亦可將輔助天線3分割為複數層導體層,並將所分割之導體層彼此之間隙部分作為調整部。
只要能使電阻上升,則其形狀不受限制。又,孔、切口或者間隙部之尺寸既可為對於無線通訊之電波頻率而共振者,亦可為對其不共振者。調整部之目的係調整無線IC標籤之IC晶片之阻抗,且調整標籤之共振頻率。根據該目的,亦可對調整部賦予磁導率或介電率,進而積極地更改以及控制阻抗。
圖3係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片體11之平面圖。第2實施形態中,僅調整部之形狀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構成各層之材料等均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故以下僅就調整部之形狀加以說明。
第2實施形態中,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平面形狀為長方形,於其長邊方向中央部,設有與短邊方向平行之直線狀之孔S1、以及沿短邊方向隔有特定之間隔且與長邊方向平行之2條直線狀孔S2,孔S1與孔S2於中央部分交叉,並且直線狀之孔S1設置成不自孔S2突出至外側。根據如此之2條孔S2、及於其中央部分中將2條孔S2結合之方式而設置之孔S1之形狀,以下有時將第2實施形態之孔S2稱作H型孔S2,而將片體11稱作H型片體。
孔S1及孔S2之剖面係與第1實施形態中圖2所示之剖面圖相同,構成為:沿積層方向貫通於第1隔片2及輔助天線3,其結果,第2隔片4形成槽底。又,孔S1及孔S2之深度及寬度可不相同,但此處係相同。
孔S2之深度D係與第1隔片2之厚度與輔助天線3之厚度之和相同,例如為0.1~10mm。孔S1以及孔S2之寬度W取決於IC晶片或其之接合部分以及電抗負載部之大小等,例如為1~90mm。
孔S1之長度L1例如為5~100mm,孔S2之長度L2例如為30~200mm。
藉由設有如此之孔S1及孔S2,使配置於配置面2a上之無線IC標籤之偶極天線或IC晶片、及輔助天線3經由該孔S1以及孔S2而電磁耦合,且輔助天線3作為共振天線而發揮功能。進而,由於無線IC標籤之正下方設有孔S1,且偶極天線之環形部設有孔S2,故而,可減小輔助天線3作為導電體對IC晶片以及環形部(電抗負載部)之影響。
其次,就調整部之共振頻率之調整功能加以說明。
圖4係片體1上配置有無線IC標籤20之無線通訊用IC標籤30之平面圖。圖5係片體11上配置有無線IC標籤20之無線通訊用IC標籤30a之平面圖。無線IC標籤20中基材既可配置於上側亦可配置於下側。
如上所述,片體1、11之第1隔片2之配置面2a上,無線IC標籤20係不與片體1、11接線而配置。所謂不接線而配置,亦即片體1、11與無線IC標籤20並非藉由導體配線等直接導通(DC耦合),而是載置於第1隔片2之配置面2a上之狀態。
無線IC標籤20係由如下部件構成:IC晶片21,其記憶ID資訊;天線22,其與IC晶片21連接,接收來自讀取器之電波,並且向讀取器發送電波。
如圖4、5所示,無線IC標籤20係以IC晶片21與設於輔助天線3上之切口S或者孔S1相對向之方式配置於片體1、11上,或者以至少與作為電抗負載部之天線22之環形缺口23(電抗負載部)相對向之方式配置。
此處,於無線通訊用IC30之情形時,可藉由改變IC晶片21或者環形缺口23對於切口S之位置,來改變無線IC標籤20之共振頻率。
又,於無線通訊用IC30a之情形時,可藉由改變IC晶片21或者環形缺口23對於孔S1之位置,來改變無線IC標籤20之共振頻率。
亦即,可藉由改變無線IC標籤20配置於片體1、11之表面之配置位置,而改變無線IC標籤20之共振頻率,從而可將無線IC標籤20之共振頻率調整為所需之頻率。此係對調整部周圍之空間或者媒體中之阻抗(由電場與磁場之比求出)進行調整,實施與無線IC標籤20、尤其與IC晶片21之阻抗匹配,從而作為電磁能量進行資訊之交換。阻抗亦具有頻率依存性,故結果可調整無線IC標籤20之共振頻率。如下述實施例所述,不改變輔助天線(亦即共振天線)之尺寸,而是僅藉由調整部之阻抗調整來改變共振頻率。此效果亦係對應多頻率範圍之無線IC標籤所不可或缺者。
本實施形態中,由片體之一個長邊至遠離無線IC標籤20之長邊為止之距離X來定義無線IC標籤20之配置位置。
IO型片體1以及H型片體11之任一者均可藉由改變其配置位置來調整共振頻率。
詳細情況於下文描述,於IO型片體1之情形時,頻帶窄,相對於配置位置之變化而變動之頻率大,調整靈敏度高。又,通訊能力高,且通訊距離亦長。於H型片體1之情形時,頻帶寬,相對於配置位置之變化而變動之頻率小,調整靈敏度低。又,通訊能力低於IO型片體1,但充分具有通訊改善能力。
因此,於欲提高調整靈敏度使共振頻率產生較大變化之情形時,較好的是IO型片體1,而於欲降低調整靈敏度且即便配置位置略有偏差亦欲減小共振頻率之變化之情形時,較好的是H型片體11。
無線IC標籤20之配置位置與共振頻率之關係,可藉由預先實測等而設定,故而,例如,於通訊頻率由每個國家所決定之無線IC標籤20之情形時,可基於預選設定之關係,選擇與所決定之通訊頻率相對應之配置位置,且於所選擇之配置位置上配置無線IC標籤。
如此,本發明無需如塊狀天線般改變天線之尺寸或材料,便可僅藉由改變無線IC標籤20之配置位置來調整共振頻率,因此,能夠實現可與複數個通訊頻率相對應之片體。
圖6係本發明之其它實施形態之片體1之放大剖面圖。上述實施形態中,就於第1隔片2以及輔助天線3上設置以第2隔片4為底之切口S或者孔S1作為調整部之構成進行說明,但亦可構成為第1隔片2上並不設置孔或者切口,而僅輔助天線3上設有孔、切口或者間隙部。
作為本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既可於設有作為調整部之孔、切口或者間隙部之輔助天線3上,貼附未設置孔或切口之第1隔片2,亦可暫時於第1隔片2以及輔助天線3上設置孔、切口或者間隙部之後,將其等填埋。
圖7A以及圖7B係表示本發明之進而其它實施形態之輔助天線之平面圖。圖7A係第1實施形態之切口S變形後之實施形態,於輔助天線3a上設有直線狀之孔S2而非設有切口S。圖7B表示輔助天線3b,該輔助天線3b係設成,平行於短邊方向之直線狀之切口與平行於長邊方向之槽狀孔於中央部分交叉,並且直線狀之切口設置為不自孔突出至外側。
作為調整部設於輔助天線上之孔、切口或間隙部之形狀或個數,並不限定為圖中所示,既可為複數個孔,亦可為組合而成者,且可為將輔助天線完全分割之形狀。又,不僅可為多邊形狀,且可為線狀、棒狀、圓狀、圓弧狀、曲線狀、不規則形狀等任意之形狀。其等有時沿上下方向分布。
上述各片體中,將無線IC標籤安裝於配置面2a上,且將與配置面為相反側之面貼附於對象產品等上,故較好的是,其中之至少一面具有黏著劑或者接著劑。藉此,易於安裝無線IC標籤,或者易於貼附於對象產品。對於對象產品之安裝方法並非限於該方法,亦可採用利用固定夾具之方法、或使用磁鐵之方法、嵌入之方法、或利用膠帶狀者壓緊之方法。例如,可列舉利用結束帶之固定方法。以覆蓋於配置有無線IC標籤之片體1之外表面之方式,使結束帶固定於對象物,藉此,結束帶成為保護材料,可提高抗衝擊性。又,於黏著劑或接著劑難以對曲面進行貼附之情形時,亦可利用結束帶進行機械固定。
無線通訊用IC標籤30較好的是,由介電材料被覆外表面之一部分或者全部。作為被覆材料,可直接使用作為第1隔片或第2隔片而列舉之材料。大多情況下係使用聚合物與纖維組合而成之材料或其它複合材料。尤其為賦予耐環境性、耐久性、抗衝擊性及絕緣性,而適當選定材料,實施被覆加工。
圖8係表示由被覆層6被覆之無線通訊用IC標籤30之構成之剖面圖。
本實施形態之無線通訊用IC標籤30係,於片體1上貼附有無線IC標籤20、且其等由被覆層6被覆者。
被覆層6中所用之介電材料之介電損耗正切tanδ(953MHz)為0.05以下。於使用tanδ大於0.05之介電材料形成被覆層6之情形時,會因被覆層6之成型而導致無線IC標籤20之可通訊距離縮短。可認為,此導致由無線IC標籤20收發之電波通過被覆層6時,產生能量損耗,從而可通訊距離縮短。又,作為介電材料,為使被覆層6之厚度變薄,較好的是複介電常數之實數部分ε'(953MHz)為1~20。
作為如此之適於被覆層6之介電材料,可列舉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樹脂、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聚碳酸酯樹脂、聚乙烯樹脂、聚丙烯樹脂等。EVA樹脂中,tanδ(953MHz)為0.01,ε'(953MHz)為2.39。PET樹脂中,tanδ(953MHz)為0.01,ε'(953MHz)為2.9。
被覆層6對片體1以及無線IC標籤20之被覆,可利用公知之焊接技術進行,焊接根據使構件升溫之方法,有脈衝焊接、熱板焊接、高頻焊接、超音波焊接等。又,可採用射出成形法、壓縮成形法、轉移成形法、澆鑄法、浸鍍法、浸漬法及其它適當之成形方法。
因本發明之片體1上安裝無線IC標籤,故即便貼附於導電性材料、介電質材料、磁性材料等作為通訊干擾構件之材質上,亦與自由空間之情形相同,成為電波方式下具有良好之無線通訊特性之無線通訊用IC標籤。又,因本片體1上安裝IC晶片而使片體1直接成為無線通訊用IC標籤。該無線通訊用IC標籤亦係即便貼附於通訊干擾構件上,亦可進行與自由空間相同之無線通訊。本發明中作為對象之通訊頻率,亦無特別限定,包含300MHz以上300GHz以下之範圍,可選擇任意之單數或複數個頻率。於該300MHz以上300GHz以下之範圍內,包含UHF頻帶(300MHz~3GHz)、SHF頻帶(3GHz~30GHz)以及EHF頻帶(30GHz~300GHz)。又,此係對於以上頻率下進行電波方式之通訊的天線之無線通訊改善對策。
可利用組裝有本發明之片體或者無線通訊用IC標籤之發票、證書、卡或者標籤等資訊傳達媒體。該等票據類目前亦作為作業指示書、委託書、訂貨單、交貨單、車票、發票、廣告牌等用於物流、後勤、流通、庫存管理、工程管理等中。然而,如先前般組裝或貼合有通用無線IC標籤者,無法貼附於上述通訊干擾構件上。然而,就實際之製造業而言,於IC標籤之使用環境周邊,大量存在包含通訊干擾構件之材料或材質。由於利用本發明之片體或者無線通訊用IC標籤等,故可於包含金屬製或具有導電性、或者介電率高之材料等通訊干擾構件的產品、半成品、零件、材料或包含該等材料或材質之容器、運輸器材、台車、車、叉車、集裝箱、提包、封袋、包裝箱、回收箱、導電箱等上,直接貼附作為廣告牌、發票、證書、卡或者標籤,以進行無線IC標籤通訊。藉此,物流管理、庫存管理、流通管理、資訊管理等中的對象產品得到擴展,且藉由對應於RFID頻率之國際頻率,亦易於進出口時之管理。
作為本發明之進而其它實施形態,可列舉無線通訊系統。作為無線通訊系統,如圖9所示,可列舉RFID無線通訊系統40,其將無線IC標籤30分別貼附於例如複數個金屬製容器31上,並使其等一併通過設有讀取器42之天線口部41,而進行資訊之讀取或寫入。又,亦可構成如下RFID無線通訊系統,其係於大量之金屬製物品上貼附無線IC標籤30,並使其等依序(隔有固定間隔)於輸送帶上流動,且於設於任意部位之天線口部,對其等進行物流管理(進出庫管理)或跟蹤管理等。又,藉由使無線IC標籤30之背面導體層之尺寸最佳化,且對電波放射範圍進行控制,從而,即便於無線IC標籤30之橫方向上配置讀取器,亦可進行無線通訊。例如,亦可實現如下系統,其對儲氣罐之頸部等管狀金屬物品之側面安裝無線IC標籤30,於物品之上方配置讀取器天線。進而,亦可安裝於工具類上而實施RFID管理。作為傳達之資訊,除了產品ID,且可不僅兼有履歷資訊、專用資訊,而且兼有作業指示書、委託書、交貨單、訂貨單等,且亦可藉由製成例如庫存管理或成本管理之資料,而期待如良率提昇或成本降低之生產率提昇。
以下,就本發明之實施例加以說明。
實施例
製作IO型片體1以及H型片體11,並對其貼附無線IC標籤,製成無線通訊用IC標籤。
首先,作為實施例1,製作IO型片體,並對已改變無線IC標籤之配置位置時的無線IC標籤之啟動功率之頻率特性進行測定。
IO型片體之外形尺寸為縱向40mm,橫向100mm。第1隔片2係使用厚度0.1mm之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輔助天線3係厚度為0.05mm之鋁箔層,切口S之長度L為30mm,寬度W為6mm。第2隔片4係採用厚度為2mm之發泡材料(發泡倍率為5倍)。
無線IC標籤之配置位置為:X=29mm、30mm、31mm、32mm。
啟動功率之頻率特性係利用Peritec股份公司製造之RFID測定器進行測定。
圖10係表示實施例1之啟動功率之頻率特性之圖表。橫軸表示頻率(MHz),縱軸表示啟動功率(dBm)。曲線A表示X=29mm之情形,曲線B表示X=30mm之情形,曲線C表示X=31mm之情形,曲線D表示X=32mm之情形。
由圖表可知,若改變配置位置X,則共振頻率產生變化。共振頻率係啟動功率最小時之頻率。
X=29mm之情形時,共振頻率之峰值為917MHz;X=30mm之情形時,共振頻率之峰值為928MHz;X=31mm之情形時,共振頻率之峰值為942MHz;X=32mm之情形時,共振頻率之峰值為952MHz。
此處,對於使用與日本之通訊頻率(952~954MHz)對應之讀取器時之可通訊距離、以及使用與韓國之通訊頻率(910~915MHz)對應之讀取器時之可通訊距離進行測定。日本用讀取器係使用歐姆龍製造之讀取器V750-BA50C04-JP(測定輸出=22.5dBm),韓國用讀取器係使用ATID製造之讀取器AT570(測定輸出=28.0dBm),且於電波暗室內進行測定。結果示於表1。
其次,作為實施例2,製作H型片體,並對已更改無線IC標籤之配置位置時的無線IC標籤之啟動功率之頻率特性進行測定。
H型片體之外形尺寸為縱向40mm,橫向105mm。第1隔片2以及第2隔片4均使用厚度為1mm之發泡材料(發泡倍率為5倍)。輔助天線3係厚度為0.05mm之鋁箔層,孔S1之長度L為22mm、寬度W為6mm,孔S2之長度L2為75mm、寬度W為6mm。
無線IC標籤之配置位置為:X=29mm、30mm、31mm、32mm。
啟動功率之頻率特性係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利用Peritec股份公司製造之RFlD測定器進行測定。
圖11係表示實施例2之啟動功率之頻率特性之圖表。橫軸表示頻率(MHz),縱軸表示啟動功率(dBm)。曲線E表示X=29mm之情形,曲線F表示X=30mm之情形,曲線G表示X=33mm之情形,曲線H表示X=39mm之情形。
由圖表可知,若改變配置位置,則共振頻率產生變化。共振頻率係啟動功率最小時之頻率。
於X=29mm之情形時,共振頻率為914MHz;於X=30mm之情形時,共振頻率之峰值為918MHz;於X=33mm之情形時,共振頻率之峰值為936MHz;於X=39mm之情形時,共振頻率之峰值為956MHz。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對使用與日本之通訊頻率(952~954MHz)對應之讀取器時之可通訊距離、以及使用與韓國之通訊頻率(910~915MHz)對應之讀取器時之可通訊距離進行測定。結果示於表2。
由以上結果可知,使用IO型片體以及H型片體時,若共振頻率接近日本及韓國各自之通訊頻率,則可通訊距離變長,若遠離該等通訊頻率,則通訊距離縮短。由此可知,此片體係僅藉由改變無線IC標籤之配置位置,便可適用於複數個通訊頻率之無線IC標籤者。
進而,作為實施例3,製作設有作為調整部之孔(槽孔)之片體,並貼附IC標籤,製成無線通訊用IC標籤。觀察改變背面導體層5相對於輔助天線3之大小時對通訊距離之影響。
片體之外形尺寸為縱向16mm,橫向98mm。第1隔片2係使用厚度為0.1mm之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輔助天線3係厚度為0.05mm之鋁箔層,孔S之長度L為29mm、寬度W為12mm。第2隔片4係使用厚度為3mm之聚乙烯。
改變背面導體層5相對於輔助天線3之大小,測定可通訊距離。輔助天線3之大小係固定為與第1及第2隔片相同,僅改變背面導體層5之大小。又,如圖13之平面圖所示,背面導體層5設為均等地突出至輔助天線3之短邊方向兩側,且設短邊方向方側之突出量為Y(mm)。
表3中表示突出量Y為0mm、10mm、20mm、30mm、40mm、50mm時之可通訊距離。如圖14所示,本實施例中之可通訊距離之測定方法係朝著無線IC標籤,將讀取‧寫入器51貼附於發泡體50之側面(高度為110cm之位置),並於發泡體52之上面配置無線IC標籤20(高度為110cm之位置),使發泡體52移動,而改變讀取‧寫入器51與無線IC標籤20之距離。此時,無線IC標籤20係將背面導體層5突出之側朝向讀取‧寫入器51而配置。
如表3所示,若背面導體層5之突出量變大,則可通訊距離縮短。此係表示無線IC標籤20之放射範圍、亦即指向性產生變化。由此可知,可藉由改變輔助天線3與背面導體層5之大小,來控制無線IC標籤20之電波放射範圍。
進而,作為實施例4,製作將實施例3之無線IC標籤20安裝於作為導電性物品之扳手者。
扳手係鐵製,長度為160mm,且於扳手之把手部分中央沿長邊方向安裝無線IC標籤20,從而製成實施例4之工具。
扳手之長邊方向平行於鉛垂方向而配置,使讀取器於與無線IC標籤20相同高度之水平面上,一方面以30°為單位改變讀取位置,一方面測定可通訊距離。
將讀取器與無線IC標籤20相對向之位置,作為讀取位置0°。因此,讀取位置180°係成為與無線IC標籤20為相反側之讀取位置。
又,作為比較例,製作150mm×66mm之SUS(不鏽鋼)板上貼附有無線IC標籤20者。比較例亦以與實施例4相同,將讀取器與無線IC標籤20相對向之位置作為讀取位置0°,並一方面以30°為單位改變讀取位置,一方面測定可通訊距離。
圖15係表示實施例4及比較例之測定結果之圖。圖15中虛線所示之比較例之測定結果中,整體而言,可通訊距離短,進而,於超過90°且直至270°為止之讀取位置、即自貼附有無線IC標籤20之SUS板之背側讀取之位置上,可通訊距離為0。
與此相對,圖15中實線所示之實施例4中,整體而言,與比較例相比,可通訊距離較長,並且自0°至360°之任一讀取位置上,可通訊距離均大致相同。
如此,已將無線IC標籤安裝於扳手等導電性物品上之情形時,導電性物品自身作為天線而起作用,消除了無法進行無線通訊之無效區域,進而可實現長距離通訊。
本發明只要不脫離其精神或者主要特徵,便可以其它各種形態實施。因此,上述實施形態於所有方面均僅為例示,本發明之範圍係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示者,而不受說明書正文之任何限制。進而,屬於申請專利範圍之變形或更改均處於本發明之範圍內。
1、11...片體
2...第1隔片
3...輔助天線
4...第2隔片
5...背面導體層
6...被覆層
20...無線IC標籤
21...IC晶片
22...天線
30...無線通訊用IC標籤
40...無線通訊系統
圖1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片體1之平面圖;
圖2係片體1之放大剖面圖;
圖3係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片體11之平面圖;
圖4係片體1上配置有無線IC標籤20之無線通訊用IC標籤30之平面圖;
圖5係片體11上配置有無線IC標籤20之無線通訊用IC標籤30a之平面圖;
圖6係本發明之其它實施形態之片體1之放大剖面圖;
圖7A係表示本發明之進而其它實施形態之輔助天線之平面圖;
圖7B係表示本發明之進而其它實施形態之輔助天線之平面圖;
圖8係表示由被覆層6所被覆之無線通訊用IC標籤30之構成之剖面圖;
圖9係表示無線通訊系統40之例之圖;
圖10係表示實施例1之啟動功率之頻率特性之圖表;
圖11係表示實施例2之啟動功率之頻率特性之圖表;
圖12係表示於無線IC標籤20配置於導電性構件附近之狀態下、形成於無線IC標籤20附近之電場之剖面圖;
圖13係實施例3之片體之平面圖;
圖14係表示可通訊距離之測定方法之圖;及
圖15係表示實施例4以及比較例之測定結果之圖。
1‧‧‧片體
2‧‧‧第1隔片
2a‧‧‧無線IC標籤之配置面
3‧‧‧輔助天線
4‧‧‧第2隔片
5‧‧‧背面導體層
D‧‧‧切口S之深度
S‧‧‧切口
W‧‧‧切口S之寬度

Claims (2)

  1. 一種無線通訊用IC標籤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於無線通訊改善片體之配置面上,配置無線IC標籤或無線IC標籤構成體而製造無線通訊用IC標籤者,其中上述無線通訊改善片體係藉由配置無線IC標籤或無線IC標籤構成體而改善無線IC標籤之無線通訊特性者,且上述無線通訊改善片體係積層有:第1隔片(spacer),其包含將無線IC標籤或無線IC標籤構成體不接線地配置之配置面;輔助天線,其設置於第1隔片之與上述配置面為相反側之面;及第2隔片,其介隔輔助天線而設置於與第1隔片相反之側;且於上述輔助天線設有調整部,該調整部係由孔或切口所構成而調整無線IC標籤之共振頻率;該製造方法係:根據無線IC標籤之通訊頻率,決定無線IC標籤或無線IC標籤構成體相對於上述無線通訊改善片體之上述調整部的配置位置,且將無線IC標籤或無線IC標籤構成體配置於所決定之配置位置。
  2. 一種無線通訊用IC標籤,其係藉由如請求項1之無線通訊用IC標籤之製造方法所製造者。
TW098133334A 2008-09-30 2009-09-30 IC ta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4952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55754 2008-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0591A TW201110591A (en) 2011-03-16
TWI495285B true TWI495285B (zh) 2015-08-01

Family

ID=42073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33334A TWI495285B (zh) 2008-09-30 2009-09-30 IC ta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065174B2 (zh)
EP (1) EP2333975A4 (zh)
JP (1) JPWO2010038813A1 (zh)
KR (1) KR101599342B1 (zh)
CN (1) CN102171944B (zh)
HK (1) HK1158846A1 (zh)
TW (1) TWI495285B (zh)
WO (1) WO20100388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39272B2 (en) * 2010-11-15 2013-05-14 Neoid Limited Resonant circuit structure and RF tag having same
JP5897546B2 (ja) * 2011-03-16 2016-03-30 ニッタ株式会社 通信改善シート体および情報記憶媒体
TW201322541A (zh) * 2011-11-16 2013-06-01 Join Yiuh Industry Co Ltd 長距離射頻無線識別金屬製品製造方法及結構
JP2013109596A (ja) * 2011-11-21 2013-06-06 Nitta Ind Corp 情報記憶媒体
JP5953978B2 (ja) * 2012-06-26 2016-07-20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Rfタグ
CN104428946B (zh) * 2012-06-26 2018-04-06 东洋制罐集团控股株式会社 Rf标签
EP2866172B1 (en) * 2012-06-26 2017-05-17 Toyo Seikan Group Holdings, Ltd. Rf tag
TWI506850B (zh) * 2012-08-21 2015-11-01 Ind Tech Res Inst 小型化天線
EP3757447B1 (en) * 2012-12-17 2023-07-26 LG Innotek Co., Ltd. Blind spot detection module
US11386317B2 (en) * 2013-01-18 2022-07-12 Amatech Group Limited Transponder chip module with module antenna(s) and coupling frame(s)
US9649640B2 (en) * 2014-04-16 2017-05-16 Flsmidth A/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he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wear in flotation circuits
WO2016119564A1 (en) * 2015-01-26 2016-08-04 Jingmeng Sun Rf tag with resonant circuit structure
CN105141377A (zh) * 2015-08-18 2015-12-09 成都九华圆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超短波便携式干扰管制系统
CN109301446A (zh) * 2015-08-20 2019-02-01 江苏省电力公司常州供电公司 馈电方便的超高频电子标签天线
CN105337044B (zh) * 2015-10-22 2019-01-22 深圳市华讯方舟卫星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天线主反射面及其制备方法
JP6478901B2 (ja) * 2015-11-30 2019-03-06 ニッタ株式会社 Icタグ、icタグ収容体及びicタグ付きゴム製品
TWI642233B (zh) * 2016-01-18 2018-11-2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電子標籤中之槽孔天線結構
JP2017045469A (ja) * 2016-11-07 2017-03-02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メモリカード
US10417595B2 (en) 2017-05-05 2019-09-17 DeHart Consulting, LLC Time-based, demand-pull production
WO2019098123A1 (ja) * 2017-11-14 2019-05-23 Nok株式会社 Icタグ
US11351007B1 (en) 2018-01-22 2022-06-07 CAIRA Surgical Surgical systems with intra-operative 3D scanners and surgical methods using the same
US10467514B1 (en) * 2018-11-21 2019-11-05 Konica Minolta Laboratory U.S.A., Inc. Method for combining RFID tags
US11432882B2 (en) 2019-09-17 2022-09-06 CAIRA Surgical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dical object tracking
CN112909526A (zh) * 2021-01-22 2021-06-04 宁波大学 一种双频点超高频宽带标签天线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00578A2 (en) * 2005-06-25 2007-01-04 Omni-Id Limited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decoupl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32855A (ja) 1996-02-20 1997-09-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子部品
JP3695123B2 (ja) * 1997-04-18 2005-09-1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機
US6163260A (en) * 1998-12-10 2000-12-19 Intermec Ip Corp. Linerless label tracking system
JP3255403B2 (ja) * 1998-12-24 2002-02-12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パッチ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0223933A (ja) 1999-02-01 2000-08-11 Hitachi Metals Ltd アンテナ素子
US6483473B1 (en) 2000-07-18 2002-11-19 Marconi Communication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KR101119991B1 (ko) * 2003-11-04 2012-03-15 애버리 데니슨 코포레이션 향상된 판독 능력을 가지는 고주파 식별 태그
JP2005210676A (ja) * 2003-12-25 2005-08-04 Hitachi Ltd 無線用icタグ、無線用icタグの製造方法、及び、無線用icタグの製造装置
CN1926933B (zh) 2004-03-01 2010-12-08 新田株式会社 电磁波吸收体
WO2006059771A1 (ja) * 2004-12-03 2006-06-08 Nitta Corporation 電磁干渉抑制体、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電子情報伝達装置
GB2428939A (en) * 2005-06-25 2007-02-07 Qinetiq Ltd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decoupler for an RF tag
JP4075919B2 (ja) * 2005-09-29 2008-04-1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ユニットおよび非接触icタグ
JP4796469B2 (ja) 2005-09-30 2011-10-19 ニッ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体、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電子情報伝達装置
JP4181197B2 (ja) * 2005-10-21 2008-11-12 ニッ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体ならびにそれを備える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電子情報伝達装置
TW200723596A (en) * 2005-10-21 2007-06-16 Nitta Corp Sheet body for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antenna device provided with such sheet body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apparatus
US20070152771A1 (en) * 2006-01-05 2007-07-05 Lei Sha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via-stub resonance extinction
JP2007325054A (ja) 2006-06-02 2007-12-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
EP2012388B1 (en) * 2006-04-26 2011-12-28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Article provided with feed circuit board
US7659857B2 (en) * 2006-07-05 2010-02-09 King Patrick F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low and narrow-profil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
JP5057786B2 (ja) 2006-08-09 2012-10-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タグ
JP5027040B2 (ja) * 2007-03-30 2012-09-19 ニッタ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改善シート体、無線icタグ、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れらを用い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4839257B2 (ja) * 2007-04-11 2011-12-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Rfidタグ
KR101189625B1 (ko) * 2007-10-31 2012-10-12 니타 가부시키가이샤 무선통신개선시트부재, 무선아이씨태그, 안테나 및 이들을 이용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
WO2009057335A1 (ja) * 2007-10-31 2009-05-07 Nitta Corporation 無線通信改善シート体、無線icタグ、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れらを用い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410147B2 (ja) * 2008-04-21 2014-02-05 ニッタ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用icタグ、無線通信改善シート体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00578A2 (en) * 2005-06-25 2007-01-04 Omni-Id Limited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decoupl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1944A (zh) 2011-08-31
EP2333975A1 (en) 2011-06-15
JPWO2010038813A1 (ja) 2012-03-01
HK1158846A1 (zh) 2012-07-20
US20110180609A1 (en) 2011-07-28
WO2010038813A1 (ja) 2010-04-08
CN102171944B (zh) 2014-03-12
KR20110063514A (ko) 2011-06-10
EP2333975A4 (en) 2013-12-04
KR101599342B1 (ko) 2016-03-03
TW201110591A (en) 2011-03-16
US9065174B2 (en) 2015-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5285B (zh) IC ta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1166373B1 (ko) 무선통신개선시트체, 무선통신 아이씨태그, 정보전달매체 및 무선통신시스템
EP2144328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mproving sheet body, wireless ic tag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mproving sheet body and the wireless ic tag
US8912888B2 (en)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object of management and management system
JP6463178B2 (ja) Rfidタグ、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電磁波制御シート
JP2013114513A (ja) 情報記憶媒体
JP5410147B2 (ja) 無線通信用icタグ、無線通信改善シート体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EP2372617A1 (en)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JP2011015099A (ja) 無線通信改善シート体、無線通信用icタグ、情報伝達媒体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13114632A (ja) 情報記憶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