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0158B - 走行起重機的免震支持裝置 - Google Patents

走行起重機的免震支持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0158B
TWI490158B TW101136857A TW101136857A TWI490158B TW I490158 B TWI490158 B TW I490158B TW 101136857 A TW101136857 A TW 101136857A TW 101136857 A TW101136857 A TW 101136857A TW I490158 B TWI490158 B TW I49015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lange portions
elastoplastic
vibration
cra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6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26019A (zh
Inventor
Kosuke IWAMOTO
Yuji Sato
Koji Tanida
Osamu Saito
Hidetoshi Sakai
Original Assignee
Ihi Transport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hi Transport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hi Transport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260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60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01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015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5/00Safety g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5/00Base supporting structures with le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And Safety Of Cran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Leg Units, Guards, And Driving Tracks Of Cranes (AREA)

Description

走行起重機的免震支持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走行起重機的免震支持裝置。
本案係根據2011年10月6日在日本申請之特願2011-222048號而主張優先權,且在此引用其內容。
作為走行起重機之一例在港灣部等所使用的貨櫃起重機(container crane),係具有支持腳形成為門型的起重機本體。此起重機本體係藉由在其四個角落部的支持腳下部所具備的車輪(走行裝置),沿著碼頭上的軌道行進。
在使用此種走行起重機的港灣部等發生地震時,在與走行起重機的走行方向正交之方向的助振力會以外力形態作用於起重機本體。針對此點,由於起重機本體具有柔軟性,因此即使小規模或中規模程度的地震發生而使在與走行方向正交之方向的助振力產生作用,起重機本體也會柔軟地變形而吸收助振力,使得走行起重機產生問題的可能性較低。
然而,在發生大規模的地震時,會有在與走行起重機之走行方向正交之方向產生之較大外力作用於支持腳的可能性。
在下述的專利文獻1、2中,即揭示一種因應此種問題的免震 構造。在專利文獻1、2的免震構造中,係於走行起重機的支持腳,以分割為上下而形成並且可彼此連結之方式設置上下的凸緣(flange)部,且在此等上下的凸緣部的對向面,分別形成在與起重機走行方向正交之左右方向具有預定的接觸寬度來傳遞垂直方向之荷重的抵接面。此外,於該等抵接面之在上述左右方向的兩端部外側形成間隙,且將上下之凸緣部之形成有前述間隙的兩端部,隔著彈性材且藉由連結具來上下地連結。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53689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2-302376號公報
在專利文獻1、2的免震構造中,係藉由前述抵接面及間隙與彈性材來形成觸發器(trigger)(制動裝置)。在小規模、中規模的地震中,為了可維持抵接面接觸的狀態,支持腳係保持為固定狀態。此外,在發生大規模的地震時,係藉由抵抗彈性材的預壓縮力及預拉伸力使上下的支持腳彎曲,而可防止支持腳的損壞。再者,因為前述支持腳的折彎而開口之狀態(在一方的端部彼此隔開的狀態)的凸緣部,由於會藉由前述彈性材的回復力而一直朝向關閉的方向彈推,因此當地震平復時,彎曲的支持腳就會恢復為平常的固定狀態。
然而,專利文獻1、2所記載的免震構造並未具備衰減功能。因此,當從凸緣部如前所述因為大規模的地震而傾斜呈開口的狀 態,恢復為凸緣部關閉而抵接面接觸的狀態時,抵接面會伴隨撞擊力而彼此接觸,因此會有在起重機本體產生較大的反應加速度的情形。
另外,在走行起重機中為了對應大規模的地震,較有效的是將免震週期延長來提高免震性能。就在專利文獻1、2的免震構造中將免震週期延長的一手段而言,例如有將免震構造中所具備的彈性材的彈簧剛性(彈簧常數)降低的手段。然而,為了要在降低彈性材之彈簧剛性的狀態下也將作為觸發器之功能保持為一定,必須一面使用彈簧剛性較低的彈性材一面施加極大的初期壓縮力,因此裝置可能會變得極為大型。
此外,為了延長免震週期,也可考慮在專利文獻1、2的免震構造中設置油壓阻尼器(damper)等來附加衰減功能。然而,由於油壓阻尼器等的構造複雜而且價格高昂,因此若只是為了附加衰減功能而設置前述油壓阻尼器等,會有成本效益降低的可能性。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習知的問題而研創者,其係提供一種走行起重機的免震支持裝置,可在大規模地震發生時使支持腳彎曲,且可藉由簡單的構成來延長免震週期,並且可降低起重機本體的反應加速度。
依據本發明之第1態樣,走行起重機的免震支持裝置係具備免震構造,該免震構造具有:分割為上下而形成於起重機本體的支持腳並且可彼此連結之上下的凸緣部;及隔著彈性材而將該等上下的凸緣部予以上下連結的連結具。在前述上下的凸緣部中之彼此的相對向面,分別形成有在與起重機走行方向交叉的寬度方 向具有接觸寬度而彼此抵接並且傳遞垂直方向之荷重的抵接面。於前述抵接面之在前述寬度方向的兩端部外側,將容許凸緣部之傾斜的間隙形成於前述上下凸緣部之間。此外,設有將前述上下的凸緣部予以上下連結的彈塑性支柱(brace)。
依據本發明之第2態樣,係如上述第1態樣之走行起重機的免震支持裝置,其中,前述彈塑性支柱係配置於前述上下之凸緣部之在前述寬度方向的中心位置或相對於前述中心位置在前述寬度方向對稱的位置。
依據本發明之第3態樣,係如上述第1或第2態樣之走行起重機的免震支持裝置,其中,前述連結具係配置於前述上下之凸緣部之在前述寬度方向的中心位置或相對於前述中心位置在前述寬度方向對稱的位置。
依據本發明之第4態樣,係如上述第1至第3樣態中任一態樣之走行起重機的免震支持裝置,其中,於前述抵接面之在前述寬度方向的端部,設有支持垂直方向的荷重而且成為上下之凸緣部之傾斜的支點的支點銷(pin)。
依據本發明,在平常運轉時,係能夠以較高的支持剛性來保持支持腳,而於大規模的地震發生時,則可使支持腳彎曲。此外,可藉由簡單的構成來延長免震週期而提高免震效果。再者,可抑制支持腳從彎曲復原時抵接面會伴隨撞擊力而接觸,以降低反應加速度。
1‧‧‧起重機本體
2‧‧‧水平材
3‧‧‧海側支持腳(支持腳)
3a、4a‧‧‧上構件
3b、4b‧‧‧下構件
4‧‧‧陸側支持腳(支持腳)
5‧‧‧車輪
6‧‧‧海側軌道
7‧‧‧陸側軌道
8、9‧‧‧凸緣部
10‧‧‧抵接面
11、12‧‧‧間隙
13、13A、13B‧‧‧彈性材
13s‧‧‧彈簧要素
14‧‧‧連結具
15‧‧‧側板
16‧‧‧傾斜面
17、18‧‧‧支點銷
19‧‧‧鋼板
20‧‧‧砂漿
21‧‧‧壓曲限制材
22‧‧‧開口
23a、23b‧‧‧固定構件
24‧‧‧螺栓
24A‧‧‧螺栓孔
25、26‧‧‧擋止件
100‧‧‧免震支持裝置
200‧‧‧免震構造
300‧‧‧彈塑性支柱
A‧‧‧助振力
L‧‧‧接觸寬度
第1圖係為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起重機本體的概略正 面圖。
第2A圖係為詳細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免震支持裝置的正面圖。
第2B圖係為第2A圖之IIB-IIB線箭視圖下的平面圖。
第3A圖係為彈塑性支柱的側面圖。
第3B圖係為第3A圖之IIIB-IIIB線下的箭視圖。
第4圖係為顯示第2A圖之支持腳彎曲之狀態的正面圖。
第5圖係為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第1變形例的平面圖。
第6A圖係為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第2變形例的平面圖。
第6B圖係為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第3變形例的平面圖。
第7A圖係為顯示免震構造中之彈性材之荷重與變位之關係的曲線圖。
第7B圖係為顯示彈塑性支柱之荷重與變位之關係的曲線圖。
以下參照圖式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第1圖係顯示構成在港灣部使用之走行起重機(未圖示)之至少一部分的起重機本體1。起重機本體1係具備:水平材2;及藉由該水平材2一體固定的海側支持腳3及陸側支持腳4。水平材2、海側支持腳3、及陸側支持腳4係形成門型的腳構造。設於海側支持腳3與陸側支持腳4之各者下端的車輪5係構成為可沿著碼頭上之海側軌道6與陸側軌道7走行。亦即,起重機本體1係構成可在相對於包含上述門型腳構造的平面為垂直的方向(與第1 圖之紙面垂直的方向)移動。
在海側支持腳3與陸側支持腳4之各者的上部,係設有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免震支持裝置100。免震支持裝置100係具備免震構造200與彈塑性支柱300。
海側支持腳3係具備分割為上下的上構件3a與下構件3b,而陸側支持腳4係具備分割為上下的上構件4a與下構件4b。
免震構造200係分別設於上構件3a、4a與下構件3b、4b之各連結部。各免震構造200係具有:分割為上下而形成並且可彼此連結的上下的凸緣部8、9;及隔著後述的彈性材13而將上下的凸緣部8、9予以上下連結的連結具14。上下的凸緣部8、9係形成為從支持腳3、4的周圍突出於外側。
如第2A圖所示,在上下的凸緣部8、9的彼此的對向面,係分別形成有在與起重機走行方向(與紙面垂直的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寬度方向)具有預定的接觸寬度L的大致水平的抵接面10。在上下之凸緣部8、9的各對向面中的抵接面10係彼此抵接。此抵接面10係構成為可將在垂直方向(紙面的上下方向)之上構件3a、4a等的荷重傳遞至下構件3b、4b。再者,在抵接面10之在左右方向之兩端部之外側中之上下的凸緣部8、9間,形成有容許凸緣部8或9之傾斜的間隙11、12。因此,抵接面10之在左右方向的兩端部,即可成為凸緣部8或9傾斜時的支點。
在凸緣部8、9中之形成有間隙11、12之在左右方向的兩端部,係隔著彈性材13而由連結具14進行上下連結。
第2A圖、第2B圖所示的彈性材13,係具有以連結具14將複數個盤簧等之彈簧要素13s固定的構成。此彈性材13的反彈強 度(彈簧常數)與連結具14所形成的固定強度,係以依照所假設之地震的大小而獲得預定的預壓縮力之方式決定。大型起重機本體1之支持腳3、4中之在水平方向的剖面形狀,一般係形成第2B圖所示的大致矩形。將外側的彈性材13A與內側的彈性材13B分別配置成行(column)狀(在起重機走行方向呈行狀),以夾持支持腳3、4之左右之側板15的各者。第2B圖所示之彈性材13A、13B係配置於相對於上下之凸緣部8、9之在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在左右方向對應(呈對稱)的位置。亦即,連結具14係配置於相對於上下之凸緣部8、9之在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在左右方向對稱的位置。
凸緣部8、9的抵接面10係形成為位於左右之側板15、15間的中央。此外,形成於抵接面10之在左右方向之兩端部的外側的間隙11、12,如第1圖、第2A圖所示,係藉由在下部的凸緣部9的上表面設置傾斜面16而形成。此傾斜面16的傾斜角α,係由所假設之地震的大小與支持腳3、4之下構件3b、4b的長度所決定。另外,間隙11、12亦可藉由在上部的凸緣部8的下表面設置傾斜面而形成,此外亦可藉由在上部的凸緣部8的下表面、與下部之凸緣部9的上表面兩方設置傾斜面而形成。再者,間隙11、12係除了藉由傾斜面而形成以外,亦可設為形成於上下之凸緣部8、9之間之平行的間隙。亦即,形成間隙11、12之上下的凸緣部8、9的上表面與下表面亦可彼此平行地形成。
於抵接面10之在左右方向的兩端部的位置,係設有沿著該兩端部往前後(起重機走行方向)延伸的支點銷17、18。此支點銷17、18係構成為將上構件3a、4a的荷重傳遞至下構件3b、4b,而且 成為上下之凸緣部8、9傾斜而開口時的支點。此時,藉由在上下的凸緣部8、9設置與支點銷17、18卡合的凹溝,即可防止上下之凸緣部8、9朝左右方向相對地偏移。另外,亦可不設置支點銷17、18,而構成為藉由抵接面10將上構件3a、4a的荷重傳遞至下構件3b、4b,而且以抵接面10之在左右方向的兩端部為支點使凸緣部8、9傾斜。
藉由在凸緣部8、9所具備的抵接面10及間隙11、12、彈性材13及連結具14、以及支點銷17、18而形成免震構造200。
此外,雖已說明了藉由經預壓縮之盤簧等的彈簧要素13s來構成彈性材13的情形,但亦可在彈性材中使用經預壓縮之壓縮彈簧或經預壓縮的彈性橡膠。
如第1圖、第2A圖及第2B圖所示,於上下之凸緣部8、9之在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係設有構成為將凸緣部8、9予以上下連結的彈塑性支柱300。
如第3A圖、第3B圖所示,彈塑性支柱300的一例係具備鋼板19、及壓曲限制材21。鋼板19係由屈服點設定為比構成第1圖之起重機本體1(支持腳3、4)之鋼材還低的彈塑性歷程鋼材所形成,且以從垂直方向觀看組裝成為十字形並且朝垂直方向延伸之方式構成。壓曲限制材21係設置成包圍組裝成十字形之鋼板19之在長度方向的中間部,而在壓曲限制材21的內部係充填有防止壓曲用的砂漿(mortar)20等。另外,彈塑性履歷鋼材係一種在其變位較小的範圍彈性變形,而當該變位超過預定值時會塑性變形的鋼材。
在鋼板19中係形成有供後述之固定用螺栓(bolt)24插入的螺 栓孔24A。,
第3A圖、第3B圖的彈塑性支柱300,係以貫通於第2A圖之形成於上下之凸緣部8、9之開口22之方式配置。彈塑性支柱300的上端,係以螺栓24固定在設於上側之凸緣部8之上表面的固定構件23a,而彈塑性支柱300的下端係以螺栓24固定在設於下側之凸緣部9之下表面的固定構件23b。
如第2B圖實線所示,彈塑性支柱300係設在比設定有凸緣部8、9之接觸寬度L(參照第2A圖)之支點銷17、18更內側之在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而且為在起重機走行方向的中心位置(第2B圖之上下中心位置)的1部位。
另外,如第2B圖虛線所示,彈塑性支柱300亦可於凸緣部8、9之在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具備複數個。亦即,複數個彈塑性支柱300亦可於凸緣部8、9之在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排列配置於起重機走行方向。再者,亦可在比支點銷17、18更內側處(在起重機走行方向)具備複數行。如上所述,在第1圖、第2A圖及第2B圖中,係將彈塑性支柱300配置成較支點銷17、18更內側,且將彈性材13(連結具14)配置成較支點銷17、18更外側。
如第2A圖、第2B圖所示,於上下之凸緣部8、9之在左右方向的兩端部,係分別設有用以防止上下之凸緣部8、9之左右方向的位置偏移而且防止上構件3a、4a與下構件3b、4b大幅彎曲而傾斜的擋止件(stopper)25。此外,於上下之凸緣部8、9之在前後方向的兩端部,係分別設有用以防止上下之凸緣部8、9之前後方向之位置偏移的擋止件26。
第5圖係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第1變形例的平面圖。在 第5圖中,係顯示將彈性材13與彈塑性支柱300配置成較支點銷17、18更外側(在左右方向的外側)的構成。
在第5圖中,雖係顯示將彈塑性支柱300與彈性材13混合配置於支持腳3、4之側板15之外側的構成,但亦可將彈塑性支柱300與彈性材13混合配置於側板15的內側且為支點銷17、18的外側。或者,亦可將彈塑性支柱300配置於側板15的內側與外側的一方,且將彈性材13配置於另一方。
第6A圖、第6B圖係為分別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第2、第3變形例的平面圖。在第6A圖、第6B圖中,係顯示將彈性材13與彈塑性支柱300配置成較支點銷17、18更內側(在左右方向的內側)的構成。
在第6A圖中,係顯示將彈性材13(連結具14)配置於較支點銷17、18更內側的中心位置,且將彈塑性支柱300配置於彈性材13之左右兩側的情形。亦即,連結具14係配置於上下之凸緣部8、9之在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此外,複數個彈塑性支柱300係配置於相對於上述中心位置在左右方向對稱的位置。
在第6B圖中,係顯示將彈塑性支柱300配置於較支點銷17、18更內側的中心位置,且將彈性材13配置於彈塑性支柱300之左右兩側的情形。亦即,彈塑性支柱300係配置於上下之凸緣部8、9之在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此外,複數個連結具14(彈性材13)係配置於相對於上述中心位置在左右方向對稱的位置。另外,彈性材13與彈塑性支柱300的設置數量、設置位置係可任意選定。
上述的彈性材13與彈塑性支柱300,較佳為配置於上下之凸緣部8、9之在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或是相對於該中心位置在左 右方向對稱的位置,俾可在上下之凸緣部8、9朝左右的任一邊傾斜時亦可發揮同等的免震性能。
以下說明上述實施形態的作用。
在第1圖、第2A圖及第2B圖中,走行起重機所進行之平常的起重機作業時,係藉由免震構造200之經預壓縮的彈性材13的復原力,而使上下之凸緣部8、9中的抵接面10抵接。因此,起重機本體1的垂直方向的荷重會經由抵接面10而確實地傳遞至下部,而支持腳3、4則構成為剛構造而不會搖擺,因此可進行起重機之良好的運轉。
另一方面,當大規模的地震發生而使與走行起重機之走行方向正交之方向的較大的助振力A作用於起重機本體1的支持腳3、4時,如第4圖所示,支持腳3、4之上構件3a、4a與下構件3b、4b會彎曲。亦即,上側的凸緣部8會抵抗左側之彈性材13之經預壓縮的預荷重(預壓縮力)而以右側的支點銷18為中心(支點)朝右側傾斜。之後,凸緣部8主要係藉由左側的彈性材13所產生的復原力矩(moment)而恢復為第2A圖的狀態。另一方面,當支持腳3、4之上構件3a、4a與下構件3b、4b朝與上述相反側彎曲時,例如上側的凸緣部8會抵抗右側之彈性材13的預荷重(預壓縮力)而以左側的支點銷17為中心(支點)朝左側傾斜。之後凸緣部8、9主要係藉由右側的彈性材13所產生的復原力矩而恢復為第2A圖的狀態。
在第5圖、第6A圖及第6B圖之變形例的情形中,亦與第4圖的情形相同,當較彈性材13之預壓縮力更大的外力作用於支持腳3、4時,上下的凸緣部8、9即傾斜成開口,之後凸緣部8、9 則藉由彈性材13所產生的復原力矩而恢復為第2A圖之關閉的狀態。
第7A圖係顯示構成免震構造200之彈性材13之荷重與變位之關係的歷程。另外,在第7A圖中,係記載為賦予有預壓縮力之狀態下的彈性材13的荷重與變位,成為表示第7A圖之荷重的縱軸與表示變位的橫軸中的基準(縱軸與橫軸的交叉點)。當較大的助振力作用於支持腳3、4且超過賦予至彈性材13之預壓縮力的力(荷重)作用於彈性材13時,彈性材13的變位即依據荷重而如箭頭a1所示增加(凸緣部8、9傾斜成開口)。另一方面,當力減少時,彈性材13的變位即如箭頭a2所示減少(凸緣部8、9的開口關閉)。此時,如第4圖所示在從凸緣部8、9開口的狀態如第2A圖所示關閉而使抵接面10彼此接觸時,會有抵接面10伴隨著撞擊力而接觸,造成於起重機本體1產生較大之反應加速度的情形。
相對於此,如第1圖至第5圖所示,由於具備有將上下的凸緣部8、9予以上下連結的彈塑性支柱300,因此相較於僅具備具有彈性材13的免震構造200之情形,可防止凸緣部8、9的開口關閉時在起重機本體1產生較大的反應加速度。
第7B圖係以虛線來顯示彈性材13之荷重與變位的關係的歷程,及以實線來顯示彈塑性支柱300之荷重與變位之關係的歷程。由彈塑性歷程鋼材等所形成的彈塑性支柱300,首先當因為凸緣部8、9的傾斜而使拉伸荷重作用於彈塑性支柱300時,即與一般的鋼材同樣地顯示箭頭b1所示之線性荷重-變位特性。然而,彈塑性支柱300係在較低的荷重(屈服點)屈服,之後則如箭頭b2所示在荷重-變位特性之傾斜極小的狀態下變位。此外,當所施加 的荷重減少時,會因為彈性材13的復原力而使壓縮力作用在彈塑性支柱300,因此與一般的鋼材同樣地顯示箭頭b3所示之線性的荷重-變位特性。然而,彈塑性支柱300再度於較低的荷重(屈服點)屈服,且如箭頭b4所示在荷重-變位特性之傾斜極小的狀態下變位。如此,彈塑性支柱300即於上下的凸緣部8、9打開關閉之間在荷重-變位特性中描繪具有面積的歷程,因此可藉由彈塑性支柱300消耗起重機振動的能量,而可抑制反應(振動)。此外,在設有彈性材13但未設有彈塑性支柱300時,於凸緣部8、9關閉而其變位成為0的點,產生彈性材13之預壓縮量的復原力。另一方面,藉由設置彈塑性支柱300,彈塑性支柱300即在荷重-變位特性描繪平行四邊形的歷程,因此可降低上述變位回到0時的荷重,亦即凸緣部8、9關閉而使抵接面10彼此接觸時的荷重。亦即,彈塑性支柱300會發揮阻力(衰減裝置)之作用。因此,可降低凸緣部8、9從開口的狀態關閉而使抵接面10彼此接觸時所產生的撞擊力,而可防止起重機本體1中之大的反應加速度的產生。
再者,彈塑性支柱300不僅單純發揮作為衰減裝置的作用,也具有彈簧要素的功能。在以往的免震構造200中,以大的震動為對象之情形下,為了提高免震構造200動作開始(凸緣部8、9中之傾斜的開始)時所需的水平力,必須將支持點間隔加大。亦即,必須將第2A圖中之支點銷17、18之間隔設定為較大。
相對於此,在彈塑性支柱300中,則係使用彈簧常數與一般鋼材相近的鋼板19。因此,鋼板19的彈性會加在免震構造200的水平剛性,因而可提高免震構造200動作開始時所需的水平力。因此,可將支點銷17、18的間隔縮小,而可將免震支持裝置 100小型化。再者,藉由設置彈塑性支柱300,即可提高免震構造200的水平剛性,因此相較於習知之僅具備免震構造200的情形,可大幅地減少彈性材13的設置數量。
此外,在第6A圖、第6B圖的變形例中,由於係將彈性材13配置成比支點銷17、18更內側,因此凸緣部8、9開口時之彈性材13的變形量會變小。結果,彈性材13所需要的變形量會變小,因此可將彈性材13小型化。此外,在將彈性材13配置成比支點銷17、18更外側時,僅凸緣部8、9開口之側的彈性材13變形,而相反側的彈性材13則不會變形。另一方面,如上所述藉由將彈性材13配置成比支點銷17、18更內側,即使凸緣部8、9在左右任一側開口,彈性材13也會變形。因此,此情形下,可減少彈性材13的設置數量而謀求裝置之密緻化及輕量化。
此外,如第2A圖及第2B圖、第6A圖及第6B圖所示,在將彈塑性支柱300配置成比支點銷17、18更內側時,由於凸緣部8、9開口時的彈塑性支柱300的變形變小,因此可將彈塑性支柱300小型化。
如上所述,依據具備有具有彈性材13的免震構造200及彈塑性支柱300的免震支持裝置100,可減少彈性材13的設置數量,並且即使採用將支點銷17、18之間隔縮小的小型構成時,也能夠以高支持剛性來保持平常運轉時的支持腳3、4。此外,在地震產生時,由於經預壓縮的彈性材13所產生的彈性再加上彈塑性支柱300之鋼板19的彈性,因此可延長免震週期,而可有效地提高免震效果。再者,由於抑制支持腳3、4從彎曲的狀態復原時之伴隨抵接面10的撞擊力的接觸,因此可降低起重機本體1的反應加速 度。
另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已例示了具備有具有彈性材13之免震構造200及彈塑性支柱300的免震支持裝置100,但藉由進一步將流體壓阻尼器設置於免震支持裝置,亦可更進一步提高免震功能。
另外,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前述上述實施形態,僅限定於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上述實施形態中所示的各構成構件的諸形狀或組合等均為一例,在不脫離本發明主旨之範圍內,均可作各種構成的附加、省略、置換、及其他變更。
例如,本發明之走行起重機的免震支持裝置,係可適用於各種走行起重機的支持腳。此外,彈塑性支柱係可使用圖示例以外的各種形狀、構造。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已說明左右方向為與起重機走行方向正交的方向,但不限定於此,左右方向(寬度方向)亦可為與起重機走行方向交叉的方向。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係可利用於如在港灣部等所使用之貨櫃起重機等具備門型支持腳而走行於軌道上之走行起重機的免震支持裝置。
1‧‧‧起重機本體
2‧‧‧水平材
3‧‧‧海側支持腳(支持腳)
3a、4a‧‧‧上構件
3b、4b‧‧‧下構件
4‧‧‧陸側支持腳(支持腳)
5‧‧‧車輪
6‧‧‧海側軌道
7‧‧‧陸側軌道
8、9‧‧‧凸緣部
10‧‧‧抵接面
11、12‧‧‧間隙
13‧‧‧彈性材
14‧‧‧連結具
16‧‧‧傾斜面
100‧‧‧免震支持裝置
200‧‧‧免震構造
300‧‧‧彈塑性支柱
A‧‧‧助振力

Claims (4)

  1. 一種走行起重機的免震支持裝置,係具備免震構造,該免震構造具有:分割為上下而形成於起重機本體的支持腳並且可彼此連結之上下的凸緣部;及隔著彈性材而將該上下的凸緣部予以上下連結的連結具;在前述上下的凸緣部中之彼此的相對向面,分別形成有在與起重機走行方向交叉的寬度方向具有接觸寬度而彼此抵接並且傳遞垂直方向之荷重的抵接面;於前述抵接面之在前述寬度方向的兩端部外側,將容許凸緣部之傾斜的間隙形成於前述上下凸緣部之間;設有將前述上下的凸緣部予以上下連結的彈塑性支柱(brace),前述彈塑性支柱係由彈塑性歷程鋼材所構成,該彈塑性歷程鋼材的屈服點係被設定成比構成前述起重機本體之鋼材的屈服點更低。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走行起重機的免震支持裝置,其中,前述彈塑性支柱係配置於前述上下之凸緣部之在前述寬度方向的中心位置或相對於前述中心位置在前述寬度方向對稱的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走行起重機的免震支持裝置,其中,前述連結具係配置於前述上下之凸緣部之在前述寬度方向的中心位置或相對於前述中心位置在前述寬度方向對稱的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走行起重機的免震支持裝置,其中,於前述抵接面之在前述寬度方向的端部,設有支持垂直方 向的荷重而且成為上下之凸緣部之傾斜的支點的支點銷(pin)。
TW101136857A 2011-10-06 2012-10-05 走行起重機的免震支持裝置 TWI4901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22048A JP5809915B2 (ja) 2011-10-06 2011-10-06 走行クレーンの免震支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6019A TW201326019A (zh) 2013-07-01
TWI490158B true TWI490158B (zh) 2015-07-01

Family

ID=48043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6857A TWI490158B (zh) 2011-10-06 2012-10-05 走行起重機的免震支持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09915B2 (zh)
TW (1) TWI490158B (zh)
WO (1) WO20130517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18813B1 (ko) 2013-06-24 2013-10-16 주식회사 맥스로텍 소재 이송용 갠트리 장치의 분리형 구조물과 그 설치방법
CN106044577A (zh) * 2016-08-18 2016-10-26 无锡石油化工起重机有限公司 带巡航灯塔的港口龙门起重机
CN110104547B (zh) * 2019-04-26 2020-05-22 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用增高工装及增高方法
CN111238706B (zh) * 2020-02-14 2021-06-01 上海上安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式起重机支腿支撑力的检测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0785A (ja) * 1995-05-19 1996-11-26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荷役装置の揺脚構造
TW495483B (en) * 1998-12-25 2002-07-2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Seismic isolation system for a crane
CN1666947A (zh) * 2004-03-10 2005-09-14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集装箱起重机抗地震装置
CN1785785A (zh) * 2005-03-29 2006-06-14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码头装卸起重机抗地震系统
CN101229903B (zh) * 2008-02-21 2010-08-18 同济大学 采用滑动销轴的港口起重机抗地震装置
JP4536895B2 (ja) * 2000-09-29 2010-09-01 Ihi運搬機械株式会社 走行クレーンの免震構造
JP4739567B2 (ja) * 2001-04-04 2011-08-03 Ihi運搬機械株式会社 免震構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0785A (ja) * 1995-05-19 1996-11-26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荷役装置の揺脚構造
TW495483B (en) * 1998-12-25 2002-07-2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Seismic isolation system for a crane
JP4536895B2 (ja) * 2000-09-29 2010-09-01 Ihi運搬機械株式会社 走行クレーンの免震構造
JP4739567B2 (ja) * 2001-04-04 2011-08-03 Ihi運搬機械株式会社 免震構造
CN1666947A (zh) * 2004-03-10 2005-09-14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集装箱起重机抗地震装置
CN1785785A (zh) * 2005-03-29 2006-06-14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码头装卸起重机抗地震系统
CN101229903B (zh) * 2008-02-21 2010-08-18 同济大学 采用滑动销轴的港口起重机抗地震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51702A1 (ja) 2013-04-11
TW201326019A (zh) 2013-07-01
JP2013082515A (ja) 2013-05-09
JP5809915B2 (ja) 2015-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35098B1 (ko) 희생수단를 이용한 교량 내진 보호장치
TWI490158B (zh) 走行起重機的免震支持裝置
JP2010037868A (ja) 波形鋼板耐震壁
KR102125691B1 (ko) 감쇠성능이 향상된 좌굴방지 브레이스
JP2014194116A (ja) 建物の制振構造
JP5406631B2 (ja) 免震構造、及び免震構造物
JP6172959B2 (ja) 粘性壁の構造
JP7224101B2 (ja) 変位ストッパーと免震建物
JP7081745B2 (ja) 免震構造
KR20200094287A (ko) 배전반의 내진장치
JP7455682B2 (ja) 緩衝構造、及び、緩衝材
JP4870483B2 (ja) 部材保持装置及び部材保持方法
JP7125902B2 (ja) 複層免震建物
JP5214371B2 (ja) 構造物
JP6162457B2 (ja) 変位制限装置
JP5053554B2 (ja) 制振装置
JP7487649B2 (ja) 制振システム及び制振方法
JP2019031855A (ja) 制振構造
JP6104684B2 (ja) 圧縮ブレース
JP2013023837A (ja) 既存建築物の耐震補強構造
JP5953174B2 (ja) 振動抑制吊構造
JP7121645B2 (ja) 杭式桟橋の耐震構造および耐震補強方法
JP7182443B2 (ja) 緩衝体、免震建物及び建物
JP2023026808A (ja) 移動規制装置
JP2003074209A (ja) 構造物の制振装置および構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