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8204B - Miniature switch - Google Patents

Miniature switch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8204B
TWI488204B TW099132494A TW99132494A TWI488204B TW I488204 B TWI488204 B TW I488204B TW 099132494 A TW099132494 A TW 099132494A TW 99132494 A TW99132494 A TW 99132494A TW I488204 B TWI488204 B TW I4882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member
reinforcing
longitudinal direction
plunger
reinforc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2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31603A (en
Inventor
Kai Suo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31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31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82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820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04Le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01H13/18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adapted for actuation at a limit or other predetermined position in the path of a body, the relative movement of switch and body being primarily for a purpose other than the actuation of the switch, e.g. door switch, limit switch, floor-levelling switch of a lift
    • H01H13/186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adapted for actuation at a limit or other predetermined position in the path of a body, the relative movement of switch and body being primarily for a purpose other than the actuation of the switch, e.g. door switch, limit switch, floor-levelling switch of a lift wherein the pushbutton is rectilinearly actuated by a lever pivoting on the housing of the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1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 H01H1/2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 H01H1/2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with spring blade support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Description

微型開關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檢測特定之被檢測物之微型開關。
先前,作為用於檢測特定之被檢測物之微型開關,已知有例如圖5所示之微型開關101。該微型開關101包括:殼體107,其內置有固定側接點102、103,可動側接點104及板彈簧105、106;柱塞108,其將動力傳遞至板彈簧105;以及槓桿構件109,其一端側被支撐於殼體107上。槓桿構件109係藉由將金屬製之平板狀構件如圖6所示般彎折成大致L形狀而形成之板彈簧。
於微型開關101中,被檢測物(省略圖示)抵接於圖5中之槓桿構件109之右端側之上表面,若槓桿構件109以其一端側為支點,朝圖5之順時針方向轉動,則槓桿構件109將柱塞108往下壓。若柱塞108被往下壓,則板彈簧105、106變形,使與固定側接點102接觸之可動側接點104自固定側接點102分離而與固定側接點103接觸。又,因可動側接點104與固定側接點103接觸,而利用微型開關101檢測被檢測物。
再者,先前,亦已知有如下之微型開關,其具備形成有針對槓桿構件之彎曲之加強機構的剛性較高之槓桿構件(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於該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微型開關中,作為加強機構之加強凸緣或加強肋係沿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形成於槓桿構件上。或者,於該微型開關中,作為加強機構之加強樑係沿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形成於槓桿構件上。具體而言,在槓桿構件之與柱塞所抵接之面為相反側的面上形成有加強機構。又,於該微型開關中,在槓桿構件之前端側安裝有供被檢測物抵接之輥。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9-161609號公報
如上所述,於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微型開關中,由於在槓桿構件上形成有加強機構,因此可提高槓桿構件之剛性,並防止微型開關之誤動作。同樣地,若於圖6所示之槓桿構件109上形成加強機構,則可提高槓桿構件109之剛性,並防止微型開關101之誤動作。
但是,於微型開關101中,被檢測物直接抵接於槓桿構件109之與柱塞108所抵接之面為相反側的面(圖5之上表面)。因此,若於槓桿構件109上直接形成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的形成於槓桿構件上之加強機構,則於微型開關101中,被檢測物有可能抵接於加強機構。因此,於微型開關101中,當於槓桿構件109上形成有加強機構時及未形成有加強機構時,利用微型開關101檢測被檢測物時之微型開關101與被檢測物之相對距離有可能發生變化。因此,當於槓桿構件109上直接形成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加強機構時,需要微型開關101之配置位置之變更等。又,若於槓桿構件109上直接形成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加強機構,則於微型開關101中,微型開關101之外形尺寸變大。如此,於微型開關101中,若於槓桿構件109上直接形成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加強機構,則微型開關101之通用性有可能降低。
因此,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可提高槓桿構件之剛性、並可防止通用性降低的微型開關。
為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微型開關之特徵在於:其包括殼體,其內置有開關機構;柱塞,其可移動地保持於殼體上並將動力傳遞至開關機構;以及板彈簧狀之槓桿構件,其基端側被支撐於殼體上,並且能夠以該基端側為支點轉動;於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之中間位置,柱塞之前端抵接於槓桿構件之轉動方向上之槓桿構件的一面,並且於槓桿構件之前端側,被檢測物可抵接於槓桿構件之轉動方向上之槓桿構件的另一面,且,若將柱塞之前端所抵接槓桿構件之部分作為柱塞抵接部,將被檢測物所抵接槓桿構件之部分作為被檢測物抵接部,則於槓桿構件之另一面上,且在避開被檢測物抵接部之位置上,形成用於加強槓桿構件之強度的第1加強部,於槓桿構件之一面上,且在避開柱塞抵接部之位置上,形成用於加強槓桿構件之強度的第2加強部。
對於本發明之柱塞,用於加強槓桿構件之強度之第1加強部及第2加強部形成於槓桿構件上。因此,於本發明中,可提高槓桿構件之剛性。
又,於本發明中,柱塞之前端抵接於槓桿構件之轉動方向上之槓桿構件的一面,並且被檢測物可抵接於槓桿構件之轉動方向上之槓桿構件的另一面。又,於槓桿構件之另一面上,且在避開被檢測物抵接部之位置,形成有第1加強部,於槓桿構件之一面上,且在避開柱塞抵接部之位置上,形成用於加強槓桿構件之強度的第2加強部。因此,可防止第1加強部及第2加強部與柱塞之前端之接觸,且可防止第1加強部及第2加強部與被檢測物之接觸。因此,即使第1加強部及第2加強部形成於槓桿構件上,利用微型開關檢測被檢測物時之微型開關與被檢測物之相對距離亦難以發生變化。又,由於在柱塞之前端所抵接之槓桿構件之一面上形成有第2加強部,且在避開槓桿構件之前端側之被檢測物抵接部的位置上形成有第1加強部,因此即使於第1加強部及第2加強部形成於槓桿構件上之情形時,微型開關之外形尺寸亦難以發生變化。因此,例如可使先前之微型開關101與本發明之微型開關之間具有互換性。其結果,於本發明中,可防止微型開關之通用性降低。
於本發明中,例如第1加強部係自槓桿構件之基端側朝向柱塞抵接部而形成,第2加強部係自槓桿構件之前端側朝向柱塞抵接部而形成。於此情形時,第1加強部及第2加強部較佳為以於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上不中斷之方式連續地形成。即,第1加強部及第2加強部較佳為以於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上不中斷之方式連續地形成。若如此構成,則可進一步提高槓桿構件之剛性。
於本發明中,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上之第1加強部的槓桿構件之前端側之一端較佳為配置於較柱塞抵接部更靠近槓桿構件之前端側,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上之第2加強部的槓桿構件之基端側之一端較佳為配置於較柱塞抵接部更靠近槓桿構件之前端側。若如此構成,則可切實地防止第2加強部與柱塞之前端接觸。
於本發明中,較佳為,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上之第1加強部的槓桿構件之前端側之一端,與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上之第2加強部的槓桿構件之基端側之一端在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上大致一致。又,於本發明中,更佳為,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上之第1加強部的槓桿構件之前端側之一端部分,與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上之第2加強部的槓桿構件之基端側之一端部分在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上相互重疊。若如此構成,則可進一步提高槓桿構件之剛性。
於本發明中,第1加強部及第2加強部中之至少一方係例如彎折與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正交之方向上的槓桿構件之端部而形成之加強凸緣、或係沿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所形成之加強肋。
於本發明中,殼體較佳為由熱塑性樹脂形成。若如此構成,則例如於廢棄微型開關時,可再次利用構成殼體之樹脂。因此,可減輕環境負擔。又,於此情形時,殼體較佳為由液晶性之熱塑性樹脂形成。若如此構成,則即使於由熱塑性樹脂形成殼體之情形時,亦可提高殼體之耐熱性。
如上所述,於本發明之微型開關中,可提高槓桿構件之剛性,並可防止通用性降低。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微型開關之構成)
圖1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微型開關1之剖面圖,(A)係表示微型開關1斷開之狀態之圖,(B)係表示微型開關1閉合之狀態之圖。圖2係圖1所示之槓桿構件5之立體圖。
本形態之微型開關1係用於檢測特定之被檢測物(省略圖示)之檢測裝置。該微型開關1包括:開關機構2;殼體3,其內置有開關機構2;柱塞4,其可移動地保持於殼體3上並將動力傳遞至開關機構2;以及槓桿構件5,其基端側被支撐於殼體3上。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將相互正交之3個方向分別設定為X方向、Y方向及Z方向。又,將X方向設定為「左右方向」,將Y方向設定為「前後方向」,將Z方向設定為「上下方向」。又,將X1方向側設定為「右」側,將X2方向側設定為「左」側,將Z1方向側設定為「上」側,將Z2方向側設定為「下」側。
開關機構2係所謂的快動機構,其包括:第1端子7、第2端子8及第3端子9該3個端子,固定於第2端子8上之固定側接點10,固定於第3端子9上之固定側接點11,可動側接點12,保持可動側接點12之接點彈簧13,以及對接點彈簧13施壓之彎曲彈簧14。接點彈簧13及彎曲彈簧14係金屬製之板彈簧。
第1端子7、第2端子8及第3端子9之上端側係配置於殼體3之內部,第1端子7、第2端子8及第3端子9之下端側係朝殼體3之外側突出。接點彈簧13之基端(左端)係保持於第1端子7之上端側,接點彈簧13之前端(右端)係保持可動側接點12。固定側接點10與固定側接點11係以於上下方向上對向之方式配置,於固定側接點10與固定側接點11之間配置有可動側接點12。
殼體3係由熱塑性樹脂形成。具體而言,殼體3係由液晶聚合物(LCP,Liquid Crystal Polymer)等液晶性之熱塑性樹脂形成。柱塞4係以可於上下方向上移動之方式保持於殼體3上。柱塞4之基端(下端)抵接於接點彈簧13。又,柱塞4之前端(上端)抵接於槓桿構件5。再者,柱塞4之基端及前端如圖1所示,係以自前後方向觀察時之形狀大致呈圓弧狀之方式形成。
如圖2所示,槓桿構件5係藉由將形成為大致長方形狀之金屬製之板狀構件彎折成大致L形狀而形成的板彈簧。該槓桿構件5包括構成槓桿構件5之基端側之短邊部5a、以及與短邊部5a大致正交且較短邊部5a更長之長邊部5b。於短邊部5a之下端(圖2之上端),形成有朝前後方向之兩側突出之凸部5j。如上所述,槓桿構件5之基端側支撐於殼體3上。即,短邊部5a支撐於殼體3上。又,槓桿構件5能夠以短邊部5a之凸部5j為支點轉動。具體而言,長邊部5b能夠以短邊部5a之凸部5j為支點轉動。
如上所述,柱塞4之前端抵接於槓桿構件5。具體而言,柱塞4之前端係於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之中間位置(更具體而言,係較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之中心更靠近短邊部5a的位置),抵接於長邊部5b之下表面5c。又,於本形態中,被檢測物可抵接於長邊部5b之前端側(右端側)。具體而言,被檢測物可抵接於長邊部5b之前端側之上表面5d。於本形態中,柱塞4之前端所抵接槓桿構件5之部分成為柱塞抵接部16,被檢測物所抵接槓桿構件5之部分成為被檢測物抵接部17。
再者,如上所述,柱塞4之前端係以自前後方向觀察時之形狀大致呈圓弧狀之方式形成,且與槓桿構件5線接觸。又,如上所述,槓桿構件5能夠以短邊部5a之凸部5j為支點轉動,若槓桿構件5以短邊部5a之凸部5j為支點轉動,則槓桿構件5之柱塞4之前端所線接觸的部分會於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上偏移。因此,於本形態中,由圖2之兩點劃線所圍成之區域成為柱塞抵接部16。
如圖2所示,用於加強長邊部5b之強度之加強凸緣5e係以朝下側(圖2之上側)突出的方式形成於長邊部5b的下表面5c上,且用於加強長邊部5b之強度之加強凸緣5f係以朝上側(圖2之下側)突出的方式形成於長邊部5b的上表面5d上。
具體而言,於避開被檢測物抵接部17之位置上形成有加強凸緣5f,於避開柱塞抵接部16之位置上形成有加強凸緣5e。更具體而言,如圖1所示,於自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上之長邊部5b的基端(左端)至柱塞抵接部16之略微右側之間,加強凸緣5f以於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上不中斷之方式連續地形成,於自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上之柱塞抵接部16的略微右側至長邊部5b之前端之間,加強凸緣5e以於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上不中斷之方式連續地形成。即,加強凸緣5f係自槓桿構件5之基端側朝向柱塞抵接部16而形成,加強凸緣5e係自槓桿構件5之前端側朝向柱塞抵接部16而形成。又,加強凸緣5f之右端係配置於較柱塞抵接部16更右側,加強凸緣5e之左端係配置於較柱塞抵接部16更右側。
於本形態中,加強凸緣5e、5f係以使加強凸緣5f之右端與加強凸緣5e之左端在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上大致一致的方式形成。又,加強凸緣5e、5f係將前後方向上之長邊部5b之兩端部彎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本形態之加強凸緣5f係用於加強槓桿構件5之強度的第1加強部,加強凸緣5e係用於加強槓桿構件5之強度的第2加強部。
於以上述方式構成之微型開關1中,當被檢測物未抵接於槓桿構件5之前端側時,如圖1(A)所示,固定側接點11與可動側接點12相接觸。該狀態係微型開關1斷開之狀態。另一方面,若被檢測物抵接於槓桿構件5之前端側,則如圖1(B)所示,槓桿構件5以其基端側為支點轉動,將柱塞4往下壓。若柱塞4被往下壓,則接點彈簧13及彎曲彈簧14會變形,可動側接點12自固定側接點11分離而與固定側接點10接觸。若固定側接點10與可動側接點12接觸,則微型開關1變成閉合之狀態。
(本形態之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於本形態中,槓桿構件5上形成有加強凸緣5e、5f。因此,可提高槓桿構件5之剛性。尤其,於本形態中,加強凸緣5e、5f係以使加強凸緣5f之右端與加強凸緣5e之左端在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上大致一致的方式形成,因此與在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上、於加強凸緣5f之右端與加強凸緣5e之左端之間形成有間隙的情形相比,可有效地提高槓桿構件5之剛性。又,於本形態中,加強凸緣5e、5f係以於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上不中斷之方式連續地形成,因此與加強凸緣5e、5f在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上間斷地形成之情形相比,可有效地提高槓桿構件5之剛性。
因此,於本形態中,例如與先前之微型開關101相比,可減小微型開關1之差速(滯後)。即,如圖3所示,可使微型開關1之差速MD2較先前之微型開關101之差速MD1更小。因此,於本形態中,與先前之微型開關101相比,可提高微型開關1之檢測精度。
再者,於圖3中,「FP」表示被檢測物未抵接於槓桿構件5、109時之柱塞4、108之位置。又,「OP1」表示因作用於槓桿構件109之外力增加而使微型開關101自斷開切換成閉合時之柱塞108之位置,「RP1」表示因作用於槓桿構件109之外力減少而使微型開關101自閉合切換成斷開時之柱塞108之位置。又,「OP2」表示作用於槓桿構件5之外力增加而使得微型開關1自斷開切換成閉合時之柱塞4之位置,「RP2」表示作用於槓桿構件5之外力減少而使得微型開關1自閉合切換成斷開時之柱塞4之位置。又,「OF」表示當變成OP1、OP2時作用於柱塞4、108之力,「RF」表示當變成RP1、RP2時作用於柱塞4、108之力。
於本形態中,在自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上之長邊部5b的基端至柱塞抵接部16之略微右側之間形成有加強凸緣5f,在自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上之柱塞抵接部16的略微右側至長邊部5b之前端之間形成有加強凸緣5e。又,加強凸緣5f係形成於被檢測物所抵接之長邊部5b之上表面5d上,加強凸緣5e係形成於柱塞4之前端所抵接之長邊部5b之下表面5c上。因此,加強凸緣5e、5f與柱塞4之前端不相抵接,又,加強凸緣5e、5f與被檢測物不相抵接。因此,即使加強凸緣5e、5f形成於槓桿構件5上,利用微型開關1檢測被檢測物時之微型開關1與被檢測物之相對距離亦難以發生變化。又,於槓桿構件5之前端側,在槓桿構件5之下表面5c上形成有加強凸緣5e,因此即使將加強凸緣5e形成於槓桿構件5上,微型開關1之外形尺寸亦難以發生變化。因此,例如可使先前之微型開關101與本形態之微型開關1之間具有互換性。其結果,於本形態中,可防止微型開關1之通用性降低。
於本形態中,殼體3係由熱塑性樹脂形成。因此,例如於廢棄微型開關1時,可再次利用構成殼體3之樹脂。因此,於本形態中,可減輕環境負擔。又,於本形態中,殼體3係由液晶性之熱塑性樹脂形成,因此即使於由熱塑性樹脂形成殼體3之情形時,亦可提高殼體3之耐熱性。
(其他實施形態)
上述形態係本發明之較佳之形態之一例,但並不限定於該形態,可於不變更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實施各種變形。
於上述形態中,於槓桿構件5上形成有加強凸緣5f作為第1加強部,且形成有加強凸緣5e作為第2加強部。除此以外,例如亦可如圖4(A)所示,於槓桿構件5上,沿槓桿構件5之長度方向形成加強肋5g作為第1加強部,且沿槓桿構件5之長度方向形成加強肋5h作為第2加強部。即,亦可於自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上之長邊部5b之基端至柱塞抵接部16之略微右側之間,將加強肋5g以朝上側(圖4(A)之下側)突出之方式連續地形成於長邊部5b之上表面5d上,且於自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上之柱塞抵接部16之略微右側至長邊部5b之前端之間,將加強肋5h以朝下側(圖4(A)之上側)突出之方式連續地形成於長邊部5b之下表面5c上。
再者,於圖4(A)所示之例中,加強肋5g、5h係以使加強肋5g之右端與加強肋5h之左端在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上大致一致的方式形成。又,於圖4(A)所示之例中,加強肋5g、5h係將前後方向上之長邊部5b之大致中心部分彎曲成大致圓弧狀而形成。再者,加強肋5g、5h亦可將前後方向上之長邊部5b之特定部分彎曲成大致三角形狀或大致四角形狀等大致多角形狀而形成。又,亦可藉由將大致圓柱狀之樑或大致多角柱狀之樑固定於長邊部5b之下表面5c或上表面5d上,而形成加強肋5g、5h。
又,如圖4(B)所示,亦可於槓桿構件5上形成加強肋5g作為第1加強部,且形成加強凸緣5e作為第2加強部。即,亦可於自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上之長邊部5b之基端至柱塞抵接部16之略微右側之間,將加強肋5g形成於長邊部5b之上表面5d上,且於自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上之柱塞抵接部16之略微右側至長邊部5b之前端之間,將加強凸緣5e形成於長邊部5b之下表面5c上。
於此情形時,如圖4(B)所示,較佳為,加強肋5g及加強凸緣5e以使加強肋5g之右端側部分與加強凸緣5e之左端側部分在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上相互重疊的方式形成。若如此形成,則可進一步提高槓桿構件5之剛性。再者,亦可於槓桿構件5上形成加強凸緣5f作為第1加強部,且形成加強肋5h作為第2加強部。
於上述形態中,加強凸緣5e、5f係以使加強凸緣5f之右端與加強凸緣5e之左端在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上大致一致的方式形成。除此以外,例如亦可於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上,以於加強凸緣5f之右端與加強凸緣5e之左端之間形成間隙的方式形成加強凸緣5e、5f。又,於上述形態中,加強凸緣5e、5f係以於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上不中斷之方式連續地形成,但加強凸緣5e及加強凸緣5f中之至少一方亦可於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上間斷地形成。又,當加強凸緣5e及加強凸緣5f中之至少一方於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上間斷地形成時,亦可於間斷地形成之加強凸緣5e及加強凸緣5f中之至少一方之間隙中形成加強肋5g、5h。
於上述形態中,於自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上之長邊部5b的基端至柱塞抵接部16之略微右側之間形成有加強凸緣5f,且於自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上之柱塞抵接部16的略微右側至長邊部5b之前端之間形成有加強凸緣5e。除此以外,例如亦可於自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上之長邊部5b的基端至柱塞抵接部16之間形成加強凸緣5f,且於自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上之柱塞抵接部16至長邊部5b之前端之間形成加強凸緣5e。又,亦可於自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上之長邊部5b的基端至柱塞抵接部16之略微左側之間形成加強凸緣5f,且於自長邊部5b之長度方向上之柱塞抵接部16的略微右側至長邊部5b之前端之間形成加強凸緣5e。
於上述形態中,加強凸緣5f係自槓桿構件5之基端側朝向柱塞抵接部16而形成,加強凸緣5e係自槓桿構件5之前端側朝向柱塞抵接部16而形成。除此以外,例如只要於避開被檢測物抵接部17之位置上形成加強凸緣5f,且於避開柱塞抵接部16之位置上形成加強凸緣5e,則加強凸緣5f亦可不自槓桿構件5之基端側朝向柱塞抵接部16而形成,且加強凸緣5e亦可不自槓桿構件5之前端側朝向柱塞抵接部16而形成。
於上述形態中,殼體3係由液晶聚合物等液晶性之熱塑性樹脂形成。除此以外,殼體3亦可例如由結晶性之熱塑性樹脂形成。於此情形時,為提高殼體3之耐熱性,較佳為對殼體3進行退火處理。又,殼體3亦可由酚樹脂等熱硬化性樹脂形成。
1、101...微型開關
2...開關機構
3、107...殼體
4、108...柱塞
5、109...槓桿構件
5a...短邊部
5b...長邊部
5c...下表面(槓桿構件之一面)
5d...上表面(槓桿構件之另一面)
5e...加強凸緣(第2加強部)
5f...加強凸緣(第1加強部)
5g...加強肋(第1加強部)
5h...加強肋(第2加強部)
5j...凸部
7...第1端子
8...第2端子
9...第3端子
10、11、102、103...固定側接點
12、104...可動側接點
13...接點彈簧
14...彎曲彈簧
16...柱塞抵接部
17...被檢測物抵接部
105、106...板彈簧
X...左右方向
X1...右側
X2...左側
Y...前後方向
Z...上下方向
Z1...上側
Z2...下側
圖1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微型開關之剖面圖,(A)係表示微型開關斷開之狀態之圖,(B)係表示微型開關閉合之狀態之圖。
圖2係圖1所示之槓桿構件之立體圖。
圖3係用於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微型開關的差速與先前技術之微型開關的差速之差異的圖表。
圖4(A)、(B)係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之槓桿構件之立體圖。
圖5係先前技術之微型開關之剖面圖。
圖6係圖5所示之槓桿構件之立體圖。
1...微型開關
2...開關機構
3...殼體
4...柱塞
5...槓桿構件
5a...短邊部
5b...長邊部
5c...下表面(槓桿構件之一面)
5d...上表面(槓桿構件之另一面)
5e...加強凸緣(第2加強部)
5f...加強凸緣(第1加強部)
5j...凸部
7...第1端子
8...第2端子
9...第3端子
10、11...固定側接點
12...可動側接點
13...接點彈簧
14...彎曲彈簧
16...柱塞抵接部
17...被檢測物抵接部
X...左右方向
X1...右側
X2...左側
Y...前後方向
Z...上下方向
Z1...上側
Z2...下側

Claims (10)

  1. 一種微型開關,其特徵在於:其包括殼體,其內置有開關機構;柱塞,其可移動地保持於上述殼體上並將動力傳遞至上述開關機構;以及板彈簧狀之槓桿構件,其基端側被支撐於上述殼體上,並且能夠以該基端側為支點轉動;於上述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之中間位置,上述柱塞之前端抵接於上述槓桿構件之轉動方向上之上述槓桿構件的一面,並且於上述槓桿構件之前端側,被檢測物可抵接於上述槓桿構件之轉動方向上之上述槓桿構件的另一面,且若將上述柱塞之前端所抵接上述槓桿構件之部分作為柱塞抵接部,將上述被檢測物所抵接上述槓桿構件之部分作為被檢測物抵接部,則於上述槓桿構件之上述另一面上,且在避開上述被檢測物抵接部之位置上,形成用於加強上述槓桿構件之強度的第1加強部,於上述槓桿構件之上述一面上,且在避開上述柱塞抵接部之位置上,形成用於加強上述槓桿構件之強度的第2加強部。
  2. 如請求項1之微型開關,其中上述第1加強部係自上述槓桿構件之基端側朝向上述柱塞抵接部而形成,上述第2加強部係自上述槓桿構件之前端側朝向上述柱塞抵接部而形成。
  3. 如請求項2之微型開關,其中上述第1加強部及上述第2加強部係以於上述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上不中斷之方式連續地形成。
  4. 如請求項3之微型開關,其中上述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上之上述第1加強部的上述槓桿構件之前端側之一端係配置於較上述柱塞抵接部更靠近上述槓桿構件之前端側,且上述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上之上述第2加強部的上述槓桿構件之基端側之一端係配置於較上述柱塞抵接部更靠近上述槓桿構件之前端側。
  5. 如請求項3或4之微型開關,其中上述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上之上述第1加強部的上述槓桿構件之前端側之一端,與上述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上之上述第2加強部的上述槓桿構件之基端側之一端係在上述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上大致一致。
  6. 如請求項3或4之微型開關,其中上述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上之上述第1加強部的上述槓桿構件之前端側之一端部分,與上述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上之上述第2加強部的上述槓桿構件之基端側之一端部分係在上述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上相互重疊。
  7. 如請求項1之微型開關,其中上述第1加強部及上述第2加強部係將與上述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正交之方向上的上述槓桿構件之端部彎折而形成之加強凸緣。
  8. 如請求項1之微型開關,其中上述第1加強部及上述第2 加強部係沿上述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所形成之加強肋;或上述第1加強部係沿上述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所形成之加強肋,上述第2加強部係將與上述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正交之方向上的上述槓桿構件之端部彎折而形成之加強凸緣;或上述第1加強部係將與上述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正交之方向上的上述槓桿構件之端部彎折而形成之加強凸緣,上述第2加強部係沿上述槓桿構件之長度方向所形成之加強肋。
  9. 如請求項1之微型開關,其中上述殼體係由熱塑性樹脂形成。
  10. 如請求項9之微型開關,其中上述殼體係由液晶性之熱塑性樹脂形成。
TW099132494A 2009-09-25 2010-09-24 Miniature switch TWI4882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21094A JP5394870B2 (ja) 2009-09-25 2009-09-25 マイクロスイッ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1603A TW201131603A (en) 2011-09-16
TWI488204B true TWI488204B (zh) 2015-06-11

Family

ID=43795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2494A TWI488204B (zh) 2009-09-25 2010-09-24 Miniature switch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66120B2 (zh)
JP (1) JP5394870B2 (zh)
CN (1) CN102576618B (zh)
TW (1) TWI488204B (zh)
WO (1) WO20110370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59718B2 (en) * 2012-11-05 2017-05-23 Dae Dong Co., Ltd. High load switch for vehicle
FI126367B (en) 2013-10-17 2016-10-31 Abb Oy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a circuit board installed in a device
CN105206470A (zh) * 2015-10-27 2015-12-30 上海乐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六氟化硫气体密度继电器
JP7077876B2 (ja) * 2018-08-30 2022-05-3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及び操作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98428A (en) * 1957-12-30 1959-08-04 Burgess Products Co Ltd Actuators for electrical switches
JPH09161609A (ja) * 1995-12-12 1997-06-20 Sony Corp マイクロスイッチ
TWM350087U (en) * 2008-08-22 2009-02-01 jing-hao Zhang Micro-switc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04309A (en) * 1971-09-09 1975-08-28 Otehall Ltd Electrical switches
JPS54166590U (zh) * 1978-05-16 1979-11-22
JPS56100833U (zh) * 1979-12-29 1981-08-08
JPS6222029Y2 (zh) * 1980-01-22 1987-06-04
EP0260659A3 (en) * 1986-09-16 1988-07-20 OMRON Corporation Micro switch
JPH0345402Y2 (zh) * 1987-07-28 1991-09-25
US5565666A (en) * 1995-03-31 1996-10-15 Johnson Service Company Trip free manual reset switch using an m-blade
US5663540A (en) * 1995-10-06 1997-09-02 Control Products, Inc. Double pivot point overtravel switch actuator
JP2003086401A (ja) * 2001-06-25 2003-03-20 Hokuriku Electric Ind Co Ltd 表面実装型電気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98428A (en) * 1957-12-30 1959-08-04 Burgess Products Co Ltd Actuators for electrical switches
JPH09161609A (ja) * 1995-12-12 1997-06-20 Sony Corp マイクロスイッチ
TWM350087U (en) * 2008-08-22 2009-02-01 jing-hao Zhang Micro-switc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26321A1 (en) 2013-05-23
CN102576618A (zh) 2012-07-11
JP2011070933A (ja) 2011-04-07
WO2011037029A1 (ja) 2011-03-31
CN102576618B (zh) 2014-10-08
JP5394870B2 (ja) 2014-01-22
US8766120B2 (en) 2014-07-01
TW201131603A (en) 2011-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8204B (zh) Miniature switch
US7087851B2 (en) Microswitch
JP4782066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JP2008041665A (ja) リレー
JP2017016807A (ja) マイクロスイッチ
US8436702B2 (en)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unit
JP2008112671A (ja) スイッチ
TWI584328B (zh) 接點結構
US10290446B2 (en) Trip device for circuit breaker
JP6632938B2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CN104241056A (zh) 触头装置和断路器
TWI665696B (zh) switch
JP2009087679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05197168A (ja) 開閉器の手動操作装置
CN107210165B (zh) 用于诸如支架继电器这样的电切换装置的弹簧构件
EP3306638B1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element comprising a direct armature coupling
US7838788B2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device having at least one contact point
JP5720343B2 (ja) シーソースイッチ
CN214336611U (zh) 一种开关
JP4288859B2 (ja) 回路遮断器の引き外し装置
EP3319107A1 (en) Push button switch
US20200194207A1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Element Comprising A Direct Armature Coupling
CN109119273B (zh) 开关
KR101529430B1 (ko) 각도 접점 스위치
JP5249827B2 (ja) スイッチ用可動接点およびスイッ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