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6618B - 微动开关 - Google Patents
微动开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76618B CN102576618B CN201080043024.5A CN201080043024A CN102576618B CN 102576618 B CN102576618 B CN 102576618B CN 201080043024 A CN201080043024 A CN 201080043024A CN 102576618 B CN102576618 B CN 10257661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d unit
- length direction
- described rod
- plunger
- sensitive swi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29920005992 thermoplastic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0106 Liquid crystal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977 Liquid-crystal polymers (LCP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137 ann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24 ca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568 phenol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11 pheno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87 thermosetting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04—Lev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01H13/18—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adapted for actuation at a limit or other predetermined position in the path of a body, the relative movement of switch and body being primarily for a purpose other than the actuation of the switch, e.g. door switch, limit switch, floor-levelling switch of a lift
- H01H13/186—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adapted for actuation at a limit or other predetermined position in the path of a body, the relative movement of switch and body being primarily for a purpose other than the actuation of the switch, e.g. door switch, limit switch, floor-levelling switch of a lift wherein the pushbutton is rectilinearly actuated by a lever pivoting on the housing of the switch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1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 H01H1/2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 H01H1/2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with spring blade support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微动开关,既能提高杆部件的刚性,又能防止通用性降低。微动开关(1)具有:内装开关机构(2)的框体(3)、向开关机构(2)传递动力的柱塞(4)、基端部支承在框体(3)上的杆部件(5)。这种微动开关(1)在杆部件(5)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杆部件(5)的下表面(5c)供柱塞(4)的前端抵接,并且在杆部件(5)的前端部,杆部件(5)的上表面(5d)能够供被检测物抵接。在杆部件(5)的上表面(5d)上且在避开供被检测物抵接的被检测物抵接部(17)的位置上形成第一增强部(5f),在杆部件(5)的下表面(5c)上且在避开供柱塞(4)的前端抵接的柱塞抵接部(16)的位置上形成第二增强部(5e)。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规定的被检测物进行检测的微动开关。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对规定的被检测物进行检测的微动开关,过去有譬如图5所示的微动开关101。这种微动开关101具备框体107、柱塞108和杆部件109,框体107内装有固定接点102、103、可动接点104以及板弹簧105、106,柱塞108向板弹簧105传递动力,杆部件109的一端部支承在框体107上。杆部件109如图6所示,是通过将金属制的平板状部件弯折成大致L字形而形成的板弹簧。
使用微动开关101时,一旦被检测物(省略图示)与图5中的杆部件109的右端侧上表面抵接,并且杆部件109以其一端部为支点向图5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杆部件109就会将柱塞108向下推压。一旦柱塞108被向下推压,板弹簧105、106就会变形,使已与固定接点102接触的可动接点104脱离固定接点102而与固定接点103接触。而通过可动接点104与固定接点103接触,被检测物就被微动开关101检测出。
过去还有一种具备高刚性杆部件的微动开关,这种高刚性杆部件形成了应对杆部件弯曲的增强结构(譬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记载的微动开关是沿着杆的长度方向在杆部件上形成了作为增强结构的增强凸缘或增强肋。或者是,这种微动开关沿着杆部件的长度方向在杆部件上形成了作为增强结构的增强梁。具体是,在杆的与供柱塞抵接的面相反的面上形成增强结构。并且在这种微动开关上,在杆部件的前端部装有供被检测物抵接的滚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特开平9-1616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微动开关在杆部件上形成了增强结构,因此能够提高杆部件的刚性并防止微动开关的误动作。同样,如果在图6所示的杆部件109上形成增强结构,则也能够提高杆部件109的刚性并防止微动开关101的误动作。
然而,采用微动开关101时,被检测物直接与杆部件109上与供柱塞108抵接的面相反的面(图5中的上表面)抵接。因此,如果在杆部件109上原封不动地形成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杆部件上形成的增强结构,则在采用微动开关101时,被检测物有可能与增强结构抵接。因此,对于微动开关101来说,在用微动开关101检测被检测物时,可能会因在杆109上形成了增强结构或是未形成增强结构而使微动开关101与被检测物间的相对距离发生变化。因此,当在杆部件109上原封不动地形成专利文献1记载的增强结构时,需要变更微动开关101的配置位置。另外,一旦在杆部件109上原封不动地形成专利文献1记载的增强结构,则对于微动开关101来说,会增大微动开关101的外形尺寸。这样,在微动开关101上,一旦在杆部件109上原封不动地形成专利文献1记载的增强结构,就可能降低微动开关101的通用性。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动开关,既能提高杆部件的刚性,又能防止通用性降低。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微动开关具备:框体,该框体内装开关机构;柱塞,该柱塞能移动地保持在框体上且向开关机构传递动力;板弹簧状的杆部件,该杆部件的基端部支承在框体上并且该杆部件能够以其基端部为支点而转动,在杆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杆部件转动方向上的杆部件的一面供柱塞的前端抵接,并且在杆部件的前端部,杆部件转动方向上的杆部件的另一面能够供被检测物抵接,在将杆部件的供柱塞的前端抵接的部分作为柱塞抵接部、且将杆部件的供被检测物抵接的部分作为被检测物抵接部时,在杆部件的另一面上且在避开被检测物抵接部的位置上形成用于增强杆部件的强度的第一增强部,而且在杆部件的一面上且在避开柱塞抵接部的位置上形成用于增强杆部件的强度的第二增强部。
本发明的柱塞在杆部件上形成用于增强杆部件强度的第一增强部及第二增强部。因此,本发明能够提高杆部件的刚性。
另外,本发明是使柱塞的前端与杆部件转动方向上的杆部件的一面抵接,并且能够使被检测物与杆部件转动方向上的杆部件的另一面抵接。而且,在杆部件的另一面上且在避开被检测物抵接部的位置上形成第一增强部,在杆部件的一面上且在避开柱塞抵接部的位置上形成用于增强杆部件的强度的第二增强部。因此,能够防止第一增强部及第二增强部与柱塞前端间的接触,并且防止第一增强部及第二增强部与被检测物间的接触。因此,尽管在杆部件上形成了第一增强部及第二增强部,但在用微动开关检测被检测物时,微动开关与被检测物之间的相对距离不易变动。另外,由于在供柱塞的前端抵接的杆部件的一面上形成第二增强部,并且在避开杆部件前端部的被检测物抵接部的位置上形成第一增强部,因此尽管在杆部件上形成了第一增强部及第二增强部,但微动开关的外形尺寸不易变动。因此,能使譬如过去的微动开关101与本发明的微动开关之间具有互换性。结果是,本发明能够防止微动开关的通用性降低。
本发明可以是,第一增强部从杆部件的基端部起向着柱塞抵接部形成,第二增强部则从杆部件的前端部起向着柱塞抵接部形成。在这种场合,第一增强部及第二增强部最好是在杆部件的长度方向上不间断地连续形成。即,第一增强部及第二增强部最好是在杆部件的长度方向上不间断地连续形成。采用这种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杆部件的刚性。
本发明最好是,第一增强部的在杆部件长度方向上靠近杆部件前端部的一端配置在比柱塞抵接部更靠近杆部件的前端部的位置上,并且第二增强部的在杆部件长度方向上靠近杆部件的基端部的一端配置在比柱塞抵接部更靠近杆部件的前端部的位置上。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可靠地防止第二增强部与柱塞前端间的接触。
本发明最好是,第一增强部的在杆部件长度方向上靠近杆部件前端部的一端与第二增强部的在杆部件长度方向上靠近杆部件基端部的一端在杆部件的长度方向上处于大致一致的位置。另外,本发明最好是,第一增强部的在杆部件长度方向上靠近杆部件前端部的端部与第二增强部的在杆部件长度方向上靠近杆部件基端部的端部在杆部件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重叠。采用这种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杆部件的刚性。
在本发明中,第一增强部和/或第二增强部譬如是将与杆部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杆部件的端部弯折后形成的增强凸缘,或者是沿着杆部件的长度方向形成的增强肋。
在本发明中,框体最好用热塑性树脂来形成。采用这种结构,譬如在将微动开关废弃时,能够对构成框体的树脂进行再利用。因此,能够减轻环境负荷。并且,在这种场合,框体最好用液晶性的热塑性树脂来形成。采用这种结构,即使框体用热塑性树脂形成,仍能提高框体的耐热性。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微动开关既能提高杆部件的刚性,又能防止通用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微动开关的剖视图,(A)表示微动开关断开的状态,(B)表示微动开关接通的状态。
图2是图1所示的杆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微动开关的响应误差与已有技术的微动开关的响应误差间的区别的图表。
图4是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的杆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已有技术的微动开关的剖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杆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微动开关的结构)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微动开关1的剖视图,(A)表示微动开关1断开的状态,(B)表示微动开关1接通的状态。图2是图1所示的杆部件5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微动开关1是用于对规定的被检测物(省略图示)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该微动开关1具备:开关机构2、内装开关机构2的框体3、可移动地保持在框体3上且向开关机构2传递动力的柱塞4、以及基端部支承在框体3上的杆部件5。在以下说明中,相互正交的3个方向分别作为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并且将X方向作为“左右方向”,Y方向作为“前后方向”,Z方向作为“上下方向”。而且将X1方向一侧作为“右”侧,X2方向一侧作为“左”侧,Z1方向一侧作为“上”侧,Z2方向一侧作为“下”侧。
开关机构2是所谓的速动机构,具备第一端子7、第二端子8以及第三端子9这3个端子,以及固定在第二端子8上的固定接点10、固定在第三端子9上的固定接点11、可动接点12、保持可动接点12的接点弹簧13、对接点弹簧13施力的弯曲弹簧14。接点弹簧13和弯曲弹簧14是金属制的板弹簧。
第一端子7、第二端子8以及第三端子9的上端部配置在框体3的内部,第一端子7、第二端子8以及第三端子9的下端部则向框体3的外侧突出。接点弹簧13的基端(左端)保持于第一端子7的上端部,接点弹簧13的前端(右端)则保持可动接点12。固定接点10和固定接点11在上下方向上相向地配置,在固定接点10与固定接点11之间配置可动接点12。
框体3用热塑性树脂形成。具体是,框体3用液晶聚合物(LCP)等液晶性的热塑性树脂形成。柱塞4以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保持在框体3上。柱塞4的基端(下端)与接点弹簧13抵接。而柱塞4的前端(上端)则与杆部件5抵接。另外,如图1所示,柱塞4的基端及前端的从前后方向看时的形状为大致圆弧状。
杆部件5如图2所示,是通过将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金属制板状部件弯折成大致L字形而形成的板弹簧。该杆部件5具备:构成杆部件5的基端部的短边部5a、以及与短边部5a大致正交并且比短边部5a长的长边部5b。在短边部5a的下端(图2中的上端)形成了向前后方向的两侧突出的凸部5j。如上所述,杆部件5的基端部支承在框体3上。即,短边部5a支承在框体3上。并且杆部件5能够以短边部5a的凸部5j为支点进行转动。具体是,长边部5b能够以短边部5a的凸部5j为支点进行转动。
如上所述,柱塞4的前端与杆部件5抵接。具体是,柱塞4的前端在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中间位置(更具体是比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中心位置更接近短边部5a的位置)上与长边部5b的下表面抵接。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长边部5b的前端部(右端部)能够供被检测物抵接。具体是,被检测物能够与长边部5b的前端部的上表面5d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杆部件5上供柱塞4的前端抵接的部分成为柱塞抵接部16,杆部件5上供被检测物抵接的部分则成为被检测物抵接部17。
不过,如上所述,柱塞4的前端从前后方向看时的形状为大致圆弧状,并且与杆部件5作线接触。又如上所述,杆部件5能够以短边部5a的凸部5j为支点进行转动,并且一旦杆部件5以短边部5a的凸部5j为支点进行转动,杆部件5的与柱塞4的前端作线接触的部分便向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移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图2的双点划线围住的区域成为柱塞抵接部16。
如图2所示,在长边部5b的下表面5c上,向下侧(图2中的上侧)突出地形成用于增强长边部5b的强度的增强凸缘5e,并且在长边部5b的上表面5d上,向上侧(图2中的下侧)突出地形成用于增强长边部5b的强度的增强凸缘5f。
具体是,在避开被检测物抵接部17的位置上形成增强凸缘5f,在避开柱塞抵接部16的位置上形成增强凸缘5e。更具体是,如图1所示,在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上,在从长边部5b的基端(左端)到比柱塞抵接部16稍靠右侧的位置之间,沿着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不间断地连续形成增强凸缘5f,并且在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上,在从比柱塞抵接部16稍靠右侧的位置到长边部5b的前端之间,沿着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不间断地连续形成增强凸缘5e。即,增强凸缘5f从杆部件5的基端部起向着柱塞抵接部16形成,增强部凸缘5e则从杆部件5的前端部起向着柱塞抵接部16形成。并且,增强凸缘5f的右端配置在柱塞抵接部16的右侧,增强凸缘5e的左端配置在柱塞抵接部16的右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增强凸缘5e、5f以如下方式形成:在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上,增强凸缘5f的右端与增强凸缘5e的左端处于大致一致的位置。另外,增强凸缘5e、5f是将长边部5b在前后方向上的两端部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的。本实施方式中的增强凸缘5f是用于增强杆部件5的强度的第一增强部,增强凸缘5e则是用于增强杆部件5的强度的第二增强部。
采用上述结构的微动开关1,当杆部件5的前端部没有被检测物与之抵接时,如图1(A)所示,固定接点11与可动接点12接触。这个状态就是微动开关1的断开状态。而当杆部件5的前端部有被检测物与之抵接时,如图1(B)所示,杆部件5以其基端部为支点进行转动并将柱塞4向下推压。一旦柱塞4被向下推压,接点弹簧13及弯曲弹簧14就会变形,从而使可动接点12脱离固定接点11并与固定接点10接触。一旦固定接点10与可动接点12接触,微动开关1就成为接通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是在杆部件5上形成了增强凸缘5e、5f。因此能够提高杆部件5的刚性。尤其是,本实施方式的增强凸缘5e、5f以如下方式形成:增强凸缘5f的右端和增强凸缘5e的左端在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上处于大致一致的位置,因此,与在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上在增强凸缘5f的右端和增强凸缘5e的左端之间形成间隙的场合相比,能够有效地提高杆部件5的刚性。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增强凸缘5e、5f是在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上不间断地连续形成,因此,与增强凸缘5e、5f在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上断续形成的场合相比,能够有效地提高杆部件5的刚性。
从而,本实施方式与譬如过去的微动开关101相比,能够减少微动开关1的响应误差(滞后现象)。即,如图3所示,能够使微动开关1的响应误差MD2比过去的微动开关101的响应误差MD1更小。因此,本实施方式与过去的微动开关101相比,能够提高微动开关1的检测精度。
在图3中,“FP”表示杆部件5、109上没有被检测物抵接时柱塞4、108的位置。另外,“OP1”表示作用于杆部件109的外力增加且微动开关101从断开切换到接通时的柱塞108的位置,“RP1”则表示作用于杆部件109的外力减少且微动开关101从接通切换到断开时的柱塞108的位置。另外,“OP2”表示作用于杆部件5的外力增加且微动开关1从断开切换到接通时的柱塞4的位置,“RP2”则表示作用于杆部件5的外力减少且微动开关1从接通切换到断开时的柱塞4的位置。而“OF”则表示达到OP1、OP2后作用于柱塞4、108的力,“RF”则表示达到RP1、RP2后作用于柱塞4、108的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上,在从长边部5b的基端到比柱塞抵接部16稍靠右侧的位置之间形成了增强凸缘5f,并且在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上,在从比柱塞抵接部16稍靠右侧的位置到长边部5b的前端之间形成了增强凸缘5e。并且,增强凸缘5f是在供被检测物抵接的长边部5b的上表面5d上形成,增强凸缘5e则是在供柱塞4的前端抵接的长边部5b的下表面5c上形成。因此,增强凸缘5e、5f与柱塞4的前端之间不抵接,而且增强凸缘5e、5f与被检测物之间不抵接。因此,尽管在杆部件5上形成了增强凸缘5e、5f,但在用微动开关1检测被检测物时,微动开关1与被检测物之间的相对距离不易变动。另外,由于在杆部件5的前端部是在杆部件5的下表面5c上形成增强凸缘5e,因此尽管在杆部件5上形成了增强凸缘5e,微动开关1的外形尺寸也不易变化。因此,能够使譬如过去的微动开关101与本实施方式的微动开关1之间具有互换性。结果是,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微动开关1的通用性下降。
在本实施方式中,框体3是用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因此,譬如在将微动开关1废弃时,能够对构成框体3的树脂进行再利用。因此,本实施方式能够减轻环境负荷。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框体3是用液晶性的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因此,尽管框体3是用热塑性树脂形成的,仍能提高框体3的耐热性。
(其它实施形态)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受该实施方式限制,还可在不变更本发明要点的范围内作各种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杆部件5上是形成增强凸缘5f来作为第一增强部,并形成增强凸缘5e来作为第二增强部。此外也可如图4(A)那样,在杆部件5上沿着杆部件5的长度方向形成增强肋5g来作为第一增强部,并沿着杆部件5的长度方向形成增强肋5h来作为第二增强部。即,也可以是在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上,在从长边部5b的基端到比柱塞抵接部16稍靠右侧的位置之间,在长边部5b的上表面5d上向上侧(图4(A)中的下侧)突出地连续形成增强肋5f,并且在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上,在从比柱塞抵接部16稍靠右侧的位置到长边部5b的前端之间,在长边部5b的下表面5c上向下侧(图4(A)中的上侧)突出地连续形成增强肋5h。
另外,在图4(A)所示的例子中,增强肋5g、5h以如下方式形成:增强肋5g的右端和增强肋5h的左端在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上处于大致一致的位置上。并且在图4(A)所示的例子中,增强肋5g、5h以如下方式形成:长边部5b在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心部分被弯曲成大致圆弧状。不过,增强肋5g、5h也可以以如下方式形成:长边部5b在前后方向上的规定部分被弯曲成大致三角形或大致四边形等大致多边形状。另外,也可以将大致圆柱状的梁或大致多边柱状的梁固定在长边部5b的下表面5c或上表面5d上,由此来形成增强肋5g、5h。
还可以如图4(B)那样,在杆部件5上形成增强肋5g来作为第一增强部,并形成增强凸缘5e来作为第二增强部。即,也可以是在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上,在从长边部5b的基端到比柱塞抵接部16稍靠右侧的位置之间,在长边部5b的上表面5d上形成增强肋5g,并且在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上,在从比柱塞抵接部16稍靠右侧的位置到长边部5b的前端之间,在长边部5b的下表面5c上形成增强凸缘5e。
在这种场合,最好是如图4(B)那样,增强肋5g及增强凸缘5e以如下方式形成:增强肋5g的右端部分与增强凸缘5e的左端部分在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重叠。这样一来,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杆部件5的刚性。不过,也可以在杆部件5上形成增强凸缘5f来作为第一增强部,并形成增强肋5h来作为第二增强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增强凸缘5e、5f是以如下方式形成:在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上,增强凸缘5f的右端与增强凸缘5e的左端处于大致一致的位置。此外还可以如下方式形成增强凸缘5e、5f:在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上,在增强凸缘5f的右端与增强凸缘5e的左端之间形成间隙。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增强凸缘5e、5f是沿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不间断地连续形成,但增强凸缘5e和/或增强凸缘5f也可以是沿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断续地形成。并且,当增强凸缘5e和/或增强凸缘5f是沿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断续形成时,也可以在断续形成的增强凸缘5e和/或增强凸缘5f的间隙中形成增强肋5g、5h。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上,在从长边部5b的基端到比柱塞抵接部16稍靠右侧的位置之间形成了增强凸缘5f,并且在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上,在从比柱塞抵接部16稍靠右侧的位置到长边部5b的前端之间形成了增强凸缘5e。此外,也可以是在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上,在从长边部5b的基端到柱塞抵接部16之间形成增强凸缘5f,并且在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上,在从柱塞抵接部16到长边部5b的前端之间形成增强凸缘5e。另外,也可以是在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上,在从长边部5b的基端到比柱塞抵接部16稍靠左侧的位置之间形成增强凸缘5f,并且在长边部5b的长度方向上,在从比柱塞抵接部16稍靠右侧的位置到长边部5b的前端之间形成增强凸缘5e。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增强凸缘5f是从杆部件5的基端部起向着柱塞抵接部16形成,增强部凸缘5e则是从杆部件5的前端部起向着柱塞抵接部16形成。此外,只要是在避开被检测物抵接部17的位置上形成增强凸缘5f,且在避开柱塞抵接部16的位置上形成增强凸缘5e,增强凸缘5f也可以不是从杆部件5的基端部起向着柱塞抵接部16形成,增强部凸缘5e也可以不是从杆部件5的前端部起向着柱塞抵接部16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框体3是用液晶聚合物等液晶性的热塑性树脂形成的。此外,框体3也可以用结晶性的热塑性树脂形成。在这种场合,为了提高框体3的耐热性,最好对框体3进行退火处理。另外,框体3也可以用酚醛树脂等热固性树脂形成。
(符号说明)
1微动开关
2开关机构
3框体
4柱塞
5杆部件
5c下表面(杆部件的一面)
5d上表面(杆部件的另一面)
5e增强凸缘(第二增强部)
5f增强凸缘(第一增强部)
5g增强肋(第一增强部)
5h增强肋(第二增强部)
16柱塞抵接部
17被检测物抵接部
Claims (10)
1.一种微动开关,具备:框体,该框体内装开关机构;柱塞,该柱塞能移动地保持在所述框体上且向所述开关机构传递动力;板弹簧状的杆部件,该杆部件的基端部支承在所述框体上并且该杆部件能够以其基端部为支点而转动,
在所述杆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在所述杆部件的转动方向上的所述杆部件的一面供所述柱塞的前端抵接,并且在所述杆部件的前端部,在所述杆部件的转动方向上的所述杆部件的另一面能够供被检测物抵接,
在将所述杆部件的供所述柱塞的前端抵接的部分作为柱塞抵接部、且将所述杆部件的供所述被检测物抵接的部分作为被检测物抵接部时,
在所述杆部件的所述另一面上且在避开所述被检测物抵接部的位置上形成用于增强所述杆部件的强度的第一增强部,
而且在所述杆部件的所述一面上且在避开所述柱塞抵接部的位置上形成用于增强所述杆部件的强度的第二增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强部从所述杆部件的基端部起向着所述柱塞抵接部形成,所述第二增强部从所述杆部件的前端部起向着所述柱塞抵接部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强部及所述第二增强部是在所述杆部件的长度方向上不间断地连续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强部的在所述杆部件的长度方向上靠近所述杆部件的前端部的一端配置在比所述柱塞抵接部更靠近所述杆部件的前端部的位置上,并且所述第二增强部的在所述杆部件的长度方向上靠近所述杆部件的基端部的一端配置在比所述柱塞抵接部更靠近所述杆部件的前端部的位置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强部的在所述杆部件的长度方向上靠近所述杆部件的前端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增强部的在所述杆部件的长度方向上靠近所述杆部件的基端部的一端在所述杆部件的长度方向上处于大致一致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强部的在所述杆部件的长度方向上靠近所述杆部件的前端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增强部的在所述杆部件的长度方向上靠近所述杆部件的基端部的一端在所述杆部件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重叠。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强部的在所述杆部件的长度方向上靠近所述杆部件的前端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增强部的在所述杆部件的长度方向上靠近所述杆部件的基端部的一端在所述杆部件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重叠。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强部和/或所述第二增强部是将与所述杆部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杆部件的端部弯折后形成的增强凸缘,或者是沿着所述杆部件的长度方向形成的增强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用热塑性树脂形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用液晶性的热塑性树脂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21094 | 2009-09-25 | ||
JP2009221094A JP5394870B2 (ja) | 2009-09-25 | 2009-09-25 | マイクロスイッチ |
PCT/JP2010/065694 WO2011037029A1 (ja) | 2009-09-25 | 2010-09-13 | マイクロスイッチ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76618A CN102576618A (zh) | 2012-07-11 |
CN102576618B true CN102576618B (zh) | 2014-10-08 |
Family
ID=43795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4302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76618B (zh) | 2009-09-25 | 2010-09-13 | 微动开关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66120B2 (zh) |
JP (1) | JP5394870B2 (zh) |
CN (1) | CN102576618B (zh) |
TW (1) | TWI488204B (zh) |
WO (1) | WO201103702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027257B2 (ja) * | 2012-11-05 | 2016-11-16 | ダェドン シーオー., エルティディー.Dae Dong Co., Ltd. | 車両用高負荷スイッチ |
FI126367B (en) | 2013-10-17 | 2016-10-31 | Abb Oy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a circuit board installed in a device |
CN105206470A (zh) * | 2015-10-27 | 2015-12-30 | 上海乐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六氟化硫气体密度继电器 |
JP7077876B2 (ja) * | 2018-08-30 | 2022-05-31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スイッチ及び操作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898428A (en) * | 1957-12-30 | 1959-08-04 | Burgess Products Co Ltd | Actuators for electrical switches |
US3774000A (en) * | 1971-09-09 | 1973-11-20 | Otehall Ltd | Lever operated electrical switches |
US4874912A (en) * | 1987-07-28 | 1989-10-17 | Hosiden Electronics Co., Ltd. | Hook switch |
US5565666A (en) * | 1995-03-31 | 1996-10-15 | Johnson Service Company | Trip free manual reset switch using an m-blade |
US5663540A (en) * | 1995-10-06 | 1997-09-02 | Control Products, Inc. | Double pivot point overtravel switch actuat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166590U (zh) * | 1978-05-16 | 1979-11-22 | ||
JPS56100833U (zh) * | 1979-12-29 | 1981-08-08 | ||
JPS6222029Y2 (zh) * | 1980-01-22 | 1987-06-04 | ||
EP0260659A3 (en) * | 1986-09-16 | 1988-07-20 | OMRON Corporation | Micro switch |
JPH09161609A (ja) * | 1995-12-12 | 1997-06-20 | Sony Corp | マイクロスイッチ |
JP2003086401A (ja) * | 2001-06-25 | 2003-03-20 | Hokuriku Electric Ind Co Ltd | 表面実装型電気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TWM350087U (en) * | 2008-08-22 | 2009-02-01 | jing-hao Zhang | Micro-switch |
-
2009
- 2009-09-25 JP JP2009221094A patent/JP539487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09-13 CN CN201080043024.5A patent/CN10257661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9-13 US US13/497,931 patent/US876612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9-13 WO PCT/JP2010/065694 patent/WO201103702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9-24 TW TW099132494A patent/TWI488204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898428A (en) * | 1957-12-30 | 1959-08-04 | Burgess Products Co Ltd | Actuators for electrical switches |
US3774000A (en) * | 1971-09-09 | 1973-11-20 | Otehall Ltd | Lever operated electrical switches |
US4874912A (en) * | 1987-07-28 | 1989-10-17 | Hosiden Electronics Co., Ltd. | Hook switch |
US5565666A (en) * | 1995-03-31 | 1996-10-15 | Johnson Service Company | Trip free manual reset switch using an m-blade |
US5663540A (en) * | 1995-10-06 | 1997-09-02 | Control Products, Inc. | Double pivot point overtravel switch actuator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开平9-161609A 1997.06.2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488204B (zh) | 2015-06-11 |
JP2011070933A (ja) | 2011-04-07 |
US20130126321A1 (en) | 2013-05-23 |
JP5394870B2 (ja) | 2014-01-22 |
US8766120B2 (en) | 2014-07-01 |
CN102576618A (zh) | 2012-07-11 |
TW201131603A (en) | 2011-09-16 |
WO2011037029A1 (ja) | 2011-03-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76618B (zh) | 微动开关 | |
KR101230101B1 (ko) | 전기 커넥터, 전자 기기 및 도전 접촉 방법 | |
US7187257B2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JPH06111677A (ja) | スイッチ | |
JP4508957B2 (ja) | 押釦スイッチ | |
WO2012138823A2 (en) |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 |
US7939992B2 (en) | Electrical switch element, particularly a relay, with swivelling lever switch mechanism | |
JP2017010611A (ja) | コネクタ | |
JP5483277B2 (ja) | 液面レベル検出装置のコンタクト及び液面レベル検出装置 | |
CN114174148A (zh) | 线控转向式转向装置 | |
KR102124852B1 (ko) | 푸쉬 스위치 | |
CN104241056A (zh) | 触头装置和断路器 | |
JP2016212950A (ja) | コンタクト、コンタク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携帯型通信機器 | |
CN111566770B (zh) | 开关 | |
WO2021246105A1 (ja) |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及び、プッシュスイッチシステム | |
KR102475345B1 (ko) | 포고 핀 | |
US20160218446A1 (en) | Contact,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KR20130084586A (ko) | 압접형 커넥터 | |
KR20160001310U (ko) | 차량의 멀티펑션 스위치용 컨택터 | |
JP2017091722A (ja) | コンタクト | |
CN211320024U (zh) | 一种带有辅助开关的继电器 | |
CN212161654U (zh) | 触点机构及微动开关 | |
US20210327659A1 (en) | Switch device | |
WO2024142597A1 (ja) | 押圧操作体、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 |
WO2009099006A1 (ja) | スイッチ付き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