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7011B - 壓接型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壓接型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7011B
TWI477011B TW101104558A TW101104558A TWI477011B TW I477011 B TWI477011 B TW I477011B TW 101104558 A TW101104558 A TW 101104558A TW 101104558 A TW101104558 A TW 101104558A TW I477011 B TWI477011 B TW I4770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contact
contact
contact member
plate
sp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4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46730A (en
Inventor
Kiyoshi Asai
Manabu Dobashi
Original Assignee
Smk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k Kk filed Critical Smk Kk
Publication of TW201246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67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70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701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01R13/2421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using coil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01R13/187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with spring member in the sock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1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telephony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壓接型連接器
本發明關於壓接型連接器,其係在行動電話機等小型電子機器之中主要用來作為電池連接用連接器。
以往,行動電話機的電池連接用連接器之中使用壓接型連接器,其係採用藉由線圈彈簧進行施力的針腳狀可動接觸子。
用於此種壓接型連接器的習知可動接觸子,係在如圖6所示之金屬製的成為有底圓筒型之圓柱1內,以自由進出的方式收容藉由線圈彈簧2朝向推出方向施力的可動接觸子3,使該可動接觸子3的壓接針腳部3a前端從圓柱1前端突出,並藉由線圈彈簧2所致的突出方向施加力,令其壓接於電池的接觸端子部。
此可動接觸子3的圓柱內側端面,構成如下:形成有相對於軸方向為傾斜的偏壓截止面4,藉由線圈彈簧2推壓此面,進而產生與該推壓方向相垂直方向之分力,使得可動接觸子3的周面被恆常壓接於圓柱1的內面,從可動接觸子3透過圓柱1而通電。
但是,使用此種可動接觸子的壓接型連接器,圓柱1及可動接觸子3係藉由車床、銑床及衝壓之各種機械加工所製造,所以成本高昂,並且因為加工上的限制而有小型化的極限。
又,因為係將其組入至模造成形的外殼來使用,所以有連接器全體無法纖薄的問題。
再者,因為是可動接觸子3在圓柱1內可於半徑方向上移動之構造,所以存在有容易發生外在衝擊所致瞬間斷裂的問題。
就已改善上述加工成本或抗瞬間斷裂性能者而言,已開發有如圖7所示,利用金屬板材的衝型及彎折加工來製造可動接觸子3和將其予以收容的圓柱1,並藉由使突出於圓柱1內面的彈性接觸片5恆常壓接於可動接觸子3外周面來確保圓柱1與可動接觸子3之間的導通(例如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公表2005-112200號公報
當利用如上述圖7所示板材的彎折加工來形成圓柱及可動接觸子時,雖改善了加工成本及對於外在衝擊之抗瞬間斷裂性能,但因為外筒與內筒,亦即圓柱與可動接觸子均係以金屬加工品所製造,並係將其組入至模造成形的外殼,所以在將此種壓接型連接器安裝於與連接基板平行的方向時,具有無法充分滿足對於薄型化的期望之問題。
本發明有鑒於上述習知技術之問題,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壓接型連接器,其加工成本比以往更低、容易薄型化、且亦不產生瞬間斷裂問題。
為解決如上所述的習知問題而達成期望的目的,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明,其特徵在於,包含:絕緣性外殼,具有前端開口的端子收容部;可動接觸子,以可朝前後方向滑動的方式收容於該端子收容部內;推出彈簧,收容於該端子收容部內,且於封閉該絕緣性外殼後端之後端板部取得反作用力而在使該可動接觸子從該前端突出的方向上施力;以及接觸件,以固定於該絕緣性外殼外側的導電性金屬板材所形成;該接觸件一體性包含:防止脫開片,抵止住該可動接觸子上形成的阻止脫開部而防止該可動接觸子從絕緣性外殼脫開;接觸彈簧部,插入至該端子收容部內並與該可動接觸子彈性接觸;以及基板連接端子部,連接於連接基板;在將該推出彈簧與可動接觸子插入至該絕緣性外殼的端子收容部內之狀態下,將該接觸件固定於該絕緣性外殼,藉以致使該防止脫開片對於可動接觸子進行阻止脫開,且該接觸彈簧部恆常彈性接觸於可動接觸子。
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發明,其特徵在於,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構成之上,該接觸件包含:平板狀頂板;以及側板,係從該頂板側緣向下彎折的形狀,並覆蓋該絕緣性外殼側面;該接觸彈簧部係將該頂板的一部分朝向該端子收容部側切開折起而形成,該側板具有卡合孔,係與突出設置於該絕緣性外殼側面部的卡合突出部互相卡合,藉由該卡合突出部與卡合孔之間的卡合,將該接觸件在絕緣性外殼固定成上下方向無法移動。
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發明,其特徵在於,在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構成之上,該接觸件具有後端板,係從該側板後緣向內側彎折的形狀,該後端板內側緣具有卡合突出片,係與突出於絕緣性外殼後面之突出軌部外側緣上形成的卡合部相卡合。
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發明,其特徵在於,在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構成之上,該基板連接端子部形成於該側板下緣部。
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發明,其特徵在於,在申請專利範圍第2、3或4項的構成之上,該阻止脫開部形成為從該可動接觸子側緣向外突出的形狀,該防止脫開片形成為將該側板前緣部向內彎折的形狀,並藉由將該接觸件固定於該絕緣性外殼而利用該防止脫開片封閉該端子收容部之開口外側部。
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發明,其特徵在於,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的構成之上,該可動接觸子將帶狀金屬板材彎折而於頂面側形成有朝向前方下側傾斜的傾斜部。
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發明,其特徵在於,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的構成之上,該可動接觸子將帶狀金屬板材彎折而形成有U字形的可動接觸子本體部。
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發明,其特徵在於,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的構成之上,該可動接觸子將該帶狀金屬板材的一端部彎折而於後端形成彈簧承接部,且使該推出彈簧前端抵接於該彈簧承接部。
本發明之壓接型連接器如上所述,包含:絕緣性外殼,具有前端開口的端子收容部;可動接觸子,以可朝前後方向滑動的方式收容於該端子收容部內;推出彈簧,收容於該端子收容部內,且於封閉該絕緣性外殼後端之後端板部取得反作用力而在使該可動接觸子從該前端面突出的方向上施力;以及接觸件,以固定於該絕緣性外殼外側的導電性金屬板材所形成;該接觸件一體性包含:防止脫開片,抵止住該可動接觸子上形成的阻止脫開部而防止該可動接觸子從絕緣性外殼脫開;接觸彈簧部,插入至該端子收容部內並與該可動接觸子彈性接觸;以及基板連接端子部,連接於連接基板;在將該推出彈簧與可動接觸子插入至該絕緣性外殼的端子收容部內之狀態下,將該接觸件固定於該絕緣性外殼,藉以致使該防止脫開片對於可動接觸子進行阻止脫開,且該接觸彈簧部恆常彈性接觸於可動接觸子,藉而使絕緣性外殼兼發揮上述習知技術之中的圓柱之功能,而能小型化。
又,本發明之中,該接觸件包含:平板狀頂板;以及側板,係從該頂板側緣向下彎折的形狀,並覆蓋該絕緣性外殼側面;該接觸彈簧部係將該頂板的一部分朝向該端子收容部側切開折起而形成,該側板具有卡合孔,係與突出設置於該絕緣性外殼側面部的卡合突出部互相卡合,藉由該卡合突出部與卡合孔之間的卡合,將該接觸件在絕緣性外殼固定成上下方向無法移動,藉而能容易地組裝,且使接觸彈簧部以恆常穩定的狀態來壓接於可動接觸子。
又,本發明之中,該接觸件具有後端板,係從該側板後緣向內側彎折的形狀,該後端板內側緣具有卡合突出片,係與突出於絕緣性外殼後面之突出軌部外側緣上形成的卡合部相卡合,藉而能將接觸件確實地固定至絕緣性外殼。
再者,該基板連接端子部形成於該側板下緣部,藉而獲得對於作用在從基板剝除之方向之力而言的高剛性,又,能縮短連接器的前後方向長度。
又,本發明之中,該阻止脫開部形成為從該可動接觸子側緣向外突出的形狀,該防止脫開片形成從該側板前緣部向內彎折的形狀,並藉由將該接觸件固定於該絕緣性外殼而利用該防止脫開片封閉該端子收容部之開口外側部,藉而能利用簡易的構造對於可動接觸子進行阻止脫開並且能容易地組裝。
再者,本發明之中,該可動接觸子將帶狀金屬板材彎折而於頂面側形成有朝向前方下側傾斜的傾斜部,藉而能利用以板材作為材料的衝壓加工來進行製造,所以能削減製造成本。另一方面,利用傾斜部來引導電池等對方側的連接端子部,能使該連接端子部與可動接觸子確實地接觸,並且能防止作用在可動接觸子頂面的剪力所致之連接器損壞。
又,本發明之中,該可動接觸子將帶狀金屬板材彎折而形成有U字形的可動接觸子本體部,藉而能利用以板材作為材料的衝壓加工來進行製造,所以能削減製造成本。
再者本發明之中,該可動接觸子將該帶狀金屬板材的一端部彎折而於後端形成彈簧承接部,且使該推出彈簧前端抵接於該彈簧承接部,藉而縮短了由線圈彈簧等所構成的推出彈簧之長度,所以能伴隨著推出彈簧的成本削減而達到連接器之低廉化,並且能藉由適當而正確地將推出彈簧的彈性力施加於可動接觸子,達成可動接觸子之滑移動作之穩定化。(因為不一定要限定在連接器全體前後方向之小型化)
(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其次依據圖1~圖4所示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之壓接型連接器的實施態樣。另,圖中元件符號10係壓接型連接器。
此壓接型連接器10包含:可動接觸子12,以可進出的方式收容於絕緣性外殼11;以及接觸件13,與此可動接觸子12處於恆常接觸狀態;並且,使可動接觸子12壓接於電池等之接觸端子部,藉而經由連接於連接基板的接觸件13令電池與連接基板電性連接。
絕緣性外殼11係以絕緣性樹脂材模造成形,並形成有前端開口的端子收容部14。此絕緣性外殼11藉由將可動接觸子12以可進出的方式收容於端子收容部14內而負責作為上述習知技術中的圓柱之功能。另,在此將前後定為以可動接觸子12的突出側為前,上下方向意指連接器的高度方向。
此端子收容部14係由絕緣性外殼11之頂板部11a、底板部11b及左右側板部11c、11d所圍起而形成朝向前後方向的方孔狀,後端係由絕緣性外殼11之後端板部11e所封閉。
又,端子收容部14的左右內側部,以上下留有間隔的方式形成有在絕緣性外殼11前端開口之朝向前後方向的滑槽15,此滑槽15插入有延伸至可動接觸子12側部的滑動片16,此滑動片16受到滑槽15引導,成為可從前端開口側將可動接觸子12插入至端子收容部14內,並且可動接觸子12能在無法旋轉的狀態下在端子收容部14內於前後方向移動。
可動接觸子12係利用導電性金屬性板材進行衝型及彎折加工而形成,令帶狀的板狀材彎曲成U字形而形成接觸端子本體部17,該U字形返折彎曲的半圓形部分成為加壓接觸面17a。
又,在U字形之彼此相向配置的平行片部18a、18b的各後端部兩側緣具有平行板狀的滑動片16、16,形成為向外延伸的形狀。
再者,一邊的平行片部18a之後端形成有彈簧承接部19,係朝向另一邊平行片部18b側直角彎折的形狀,利用線圈彈簧等推出彈簧20來推壓此彈簧承接部19,對於可動接觸子12朝向推出方向施力。
推出彈簧20在使後端部抵接於絕緣性外殼11的後端板部11e且使前端抵接於彈簧承接部19的狀態之下,被收容至端子收容部14內,並藉此對於可動接觸子12朝向推出方向施力。
另一方面,絕緣性外殼11的頂板部11a在其中央部形成有外露槽21,朝向前後方向且貫穿頂板部11a之厚度方向,接觸件13的接觸彈簧部30穿過此外露槽21而插入至端子收容部14內。
接觸件13係利用導電性金屬性板材進行衝型及彎折加工而形成,一體性具有:平板狀的頂板13a;以及從頂板13a側緣向下彎折的形狀之側板13b、13b;並成為底面開口的中空箱狀。
接觸彈簧部30係藉由將平板狀的頂板13a的一部分切開折起,並將其向內側,即向端子收容部14側彎折而形成,在從折痕部30a朝向前方下側(前方內側)傾斜的彈性片30b的前端形成有接點部30c。
此接點部30c係藉由將彈性片30b前端部向上彎折而形成,並將接觸件13在絕緣性外殼11固定成上下方向無法移動,藉以恆常壓接於可動接觸子12的頂面部。
接觸件13對於絕緣性外殼11的固定,係藉由使形成於側板13b的卡合孔31之下側內緣部,與從絕緣性外殼11之側面突出的卡合突出部32之底面互相卡合。
卡合突出部32上部具有向上方內側傾斜的推拔部32a,在將接觸件13嵌進絕緣性外殼11而固定時,側板13b、13b可受到推拔部32a嚮導而往外側撐開並在上下方向移動,且在既定的固定位置使得卡合孔31與卡合突出部32互相卡合。
又,側板13b形成有後端板33、33,係從後緣向內側彎折的形狀,此後端板33內側緣形成有卡合突出片33a,其係卡合於絕緣性外殼11後面突出的突出軌部34之外側緣上形成的卡合部34a下緣。
另一方面,側板13b的前緣部形成有防止脫開片35、35,係從前緣向內側彎折的形狀,此防止脫開片35將端子收容部14的開口外側部,亦即將滑槽15、15...的前端開口部封閉。
藉此,可動接觸子12之作為阻止脫開部的滑動片16、16抵止於防止脫開片35的內面,受到推出彈簧20施力的可動接觸子12將前端側以可進出的方式從絕緣性外殼11的前端突出,且無法整個拔出。
又,側板13b、13b下緣具有連接端子部40、40,係以前後留有間隔的方式形成為向下突出的形狀,其係藉由軟銲而連接於連接基板上形成的連接圖案。
藉由將此連接端子部40利用軟銲而連接於連接基板之連接圖案,連接器10全體藉由接觸件13固接於基板側,而能獲得對於作用在剝離方向之力而言的高剛性。
如此構成的壓接型連接器10,在將推出彈簧20與可動接觸子12插入至絕緣性外殼11之端子收容部14內的狀態下,從上方將接觸件13嵌進絕緣性外殼11,藉此,接觸件側板13b、13b的卡合孔31與絕緣性外殼11的卡合突出部32相卡合,後端板33的卡合突出片33a係與突出軌部34的卡合部34a相卡合,而將接觸件13固定於絕緣性外殼11。
藉此,防止脫開片35、35封閉端子收容部14的前端開口外側部,亦即封閉滑槽15、15的前端開口而成為防止脫開片35對於可動接觸子12進行阻止脫開,另一方面,接觸彈簧部30穿過外露槽21而插入至端子收容部14內並恆常彈性接觸於可動接觸子12。
另,上述實施例中已說明將可動接觸子12加工成U字形彎折的形狀,但可動接觸子50亦可如圖5所示,在頂面側形成具有向前方下側傾斜之傾斜部51的形狀。另,與上述實施例相同構成者標註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
此可動接觸子50包含:上側平行片部52a,利用導電性帶狀板材彎折加工形成從傾斜部51上端向後彎折的形狀;以及下側平行片部52b,係從傾斜部51下緣向後彎折的形狀;又,形成有彈簧承接部53,其係從下側平行片部52b後端朝向上側平行片部52a側,即向上彎折的形狀。
再者,上下側兩平行片部52a、52b的後端部兩側緣形成有向外延伸形狀之滑動片54、54,與上述實施例一樣,此滑動片54受到滑槽15、15引導,作為抵止於防止脫開片35之阻止脫開部而發揮其功能。
此可動接觸子50,在將電池等裝設到裝有此壓接型連接器10的機器時,即使電池的背面抵接於傾斜部51的表面,也能藉由傾斜部51將承受自電池的背面之反作用力分散至將可動接觸子50壓入的方向,藉此而能確實地將可動接觸子50壓入,並且能防止可動接觸子50的頂面側接觸至電池背面而產生的剪力所致之損壞。
又,上述的實施例中已說明將阻止脫開部形成為從可動接觸子的後端部兩側緣向外延伸的形狀,並將防止脫開片形成為從接觸件的側板13b前緣向內側彎折的形狀之例,但兩者並不拘泥於此種構成,其構成只要令形成於可動接觸子的阻止脫開部抵止於防止脫開片即可。
例如,也能在可動接觸子的頂面部形成朝向前後的長孔,並且形成從接觸件頂板前緣部向下突出形狀的防止脫開片,將此防止脫開片插入至長孔,以此長孔的後端內緣作為阻止脫開部而使其抵止於防止脫開片,藉以使可動接觸子無法從絕緣性外殼拔出。
1...圓柱
2...線圈彈簧
3...可動接觸子
3a...壓接針腳部
4...偏壓截止面
5...彈性接觸片
10...壓接型連接器
11...絕緣性外殼
11a...頂板部
11b...底板部
11c、11d...左右側板部
11e...後端板部
12...可動接觸子
13...接觸件
13a...頂板
13b...側板
14...端子收容部
15...滑槽
16...滑動片
17...接觸端子本體部
17a...加壓接觸面
18a、18b...平行片部
19...彈簧承接部
20...推出彈簧
21...外露槽
30...接觸彈簧部
30a...折痕部
30b...彈性片
30c...接點部
31...卡合孔
32...卡合突出部
32a...推拔部
33...後端板
33a...卡合突出片
34...突出軌部
34a...卡合部
35...防止脫開片
40...連接端子部
50...可動接觸子
51...傾斜部
52a...上側平行片部
52b...下側平行片部
53...彈簧承接部
54...滑動片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壓接型連接器的一例之立體圖。
圖2係從下側觀察圖1之例的立體圖。
圖3係圖1之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4係圖1之例的縱剖面圖。
圖5係顯示本發明之壓接型連接器的一其他例之縱剖面圖。
圖6係顯示習知壓接型連接器的一例之縱剖面圖。
圖7係顯示習知壓接型連接器的一其他例之縱剖面圖。
10...壓接型連接器
11...絕緣性外殼
11a...頂板部
11b...底板部
11e...後端板部
13a...頂板
14...端子收容部
15...滑槽
16...滑動片
17...接觸端子本體部
17a...加壓接觸面
18a、18b...平行片部
19...彈簧承接部
20...推出彈簧
21...外露槽
30a...折痕部
30b...彈性片
30c...接點部
35...防止脫開片
40...連接端子部

Claims (8)

  1. 一種壓接型連接器,包含:絕緣性外殼,具有前端開口的端子收容部;可動接觸子,以可朝前後方向滑動的方式收容於該端子收容部內;推出彈簧,收容於該端子收容部內,且於封閉該絕緣性外殼後端之後端板部取得反作用力而朝向使該可動接觸子從該前端突出的方向上施力;以及接觸件,以固定於該絕緣性外殼外側的導電性金屬板材所形成;該接觸件成一體地包含:防止脫開片,抵止住該可動接觸子上形成的阻止脫開部而防止該可動接觸子從絕緣性外殼脫開;接觸彈簧部,插入至該端子收容部內並與該可動接觸子彈性接觸;以及基板連接端子部,連接於連接基板;在將該推出彈簧與可動接觸子插入至該絕緣性外殼的端子收容部內之狀態下,將該接觸件固定於該絕緣性外殼,藉以利用該防止脫開片阻止該可動接觸子脫開,並使該接觸彈簧部恆常彈性接觸於可動接觸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壓接型連接器,其中,該接觸件包含:平板狀頂板;以及側板,係從該頂板側緣向下彎折的形狀,並覆蓋該絕緣性外殼側面;該接觸彈簧部係將該頂板的一部分朝向該端子收容部側切開折起而形成,該側板具有卡合孔,係與突出設置於該絕緣性外殼側面部的卡合突出部互相卡合,藉由該卡合突出部與卡合孔之間的卡合,將該接觸件固定成無法沿絕緣性外殼之上下方向移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壓接型連接器,其中,該接觸件具有後端板,係從該側板後緣向內側彎折的形狀,該後端板內側緣具有卡合突出片,係與突出於絕緣性外殼後面之突出軌部外側緣上形成的卡合部相卡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壓接型連接器,其中,該基板連接端子部形成於該側板下緣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或4項之壓接型連接器,其中,該阻止脫開部形成為從該可動接觸子側緣向外突出的形狀,該防止脫 開片形成為將該側板前緣部向內彎折的形狀,並藉由將該接觸件固定於該絕緣性外殼而利用該防止脫開片封閉該端子收容部之開口外側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之壓接型連接器,其中,該可動接觸子中係將帶狀金屬板材彎折而於頂面側形成有朝向前方下側傾斜的傾斜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之壓接型連接器,其中,該可動接觸子中係將帶狀金屬板材彎折而形成有U字形的可動接觸子本體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壓接型連接器,其中,該可動接觸子中係將該帶狀金屬板材的一端部彎折而於後端形成彈簧承接部,且使該推出彈簧前端抵接於該彈簧承接部。
TW101104558A 2011-05-11 2012-02-13 壓接型連接器 TWI4770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05799A JP5316821B2 (ja) 2011-05-11 2011-05-11 圧接型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6730A TW201246730A (en) 2012-11-16
TWI477011B true TWI477011B (zh) 2015-03-11

Family

ID=47124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4558A TWI477011B (zh) 2011-05-11 2012-02-13 壓接型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316821B2 (zh)
KR (1) KR101412485B1 (zh)
CN (1) CN102780111B (zh)
TW (1) TWI4770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09541A (ja) * 2014-06-23 2016-01-18 京セラコネクタ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用コネクタ
CN104092035B (zh) * 2014-06-30 2016-05-04 无锡市崇安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一种电器连接端子
CN104134886B (zh) * 2014-08-21 2016-09-14 绵阳天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的接触件对结构
CN105742859A (zh) * 2016-04-08 2016-07-06 黄永怀 一种柱型电连接器
JP6766752B2 (ja) * 2017-05-26 2020-10-1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モジュール
CN108258487A (zh) * 2017-12-01 2018-07-06 广州市恒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弯式矩形插头的尾部封装结构
CN114188885B (zh) * 2021-12-13 2023-09-22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玉林供电局 预绞丝缠绕工具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56908U (en) * 2008-12-15 2009-05-11 Cheng Uei Prec Ind Co Ltd Pogo pin connector
US20110104959A1 (en) * 2009-11-02 2011-05-05 Smk Corporation Press-contact pogo pin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19750A (ko) * 2002-06-18 2005-03-03 오므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기 접속 장치 및 전기 접속 장치를 구비한 전자 기기
CN2575871Y (zh) * 2002-09-28 2003-09-24 鸿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电池连接器
US6814626B2 (en) * 2002-10-21 2004-11-09 L & K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hargeable battery
JP4224389B2 (ja) * 2003-12-16 2009-02-12 株式会社ヨコオ スプリングコネクタ
KR100931774B1 (ko) * 2007-08-20 2009-12-14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차단기의 접속단자용 커넥터 결합체
CN101169455B (zh) * 2007-10-09 2010-10-06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探针
CN201374432Y (zh) * 2008-12-12 2009-12-30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探针连接器
JP2011040354A (ja) * 2009-08-10 2011-02-24 Ace Five:Kk スプリング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56908U (en) * 2008-12-15 2009-05-11 Cheng Uei Prec Ind Co Ltd Pogo pin connector
US20110104959A1 (en) * 2009-11-02 2011-05-05 Smk Corporation Press-contact pogo pin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412485B1 (ko) 2014-07-01
KR20120127167A (ko) 2012-11-21
CN102780111B (zh) 2014-08-20
JP5316821B2 (ja) 2013-10-16
CN102780111A (zh) 2012-11-14
JP2012238435A (ja) 2012-12-06
TW201246730A (en) 2012-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7011B (zh) 壓接型連接器
KR101368118B1 (ko) 전기 접속 단자용 작동 장치
JP6342608B2 (ja) 雌端子
EP2568539B1 (en) Conductor connection tool and relay unit comprising the same
JP4885320B1 (ja) 電線対基板コネクタ
US10374337B2 (en) Terminal block
EP3591766B1 (en) Metal leaf spring protection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 terminal
WO2015037729A1 (ja) 短絡端子付きコネクタ
KR20110056450A (ko) 기판접속용 커넥터
JP4910201B2 (ja) コネクタロック装置
WO2014175176A1 (ja) コネクタ
JP5761510B2 (ja) 圧接型コネクタ
US737112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osition means
JP2007287438A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2011086495A (ja) コネクタ
JP4195438B2 (ja) コネクタ
SG188682A1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JP2013145659A (ja) コネクタ
WO2013168335A1 (ja) 端子装置
JP2013149358A (ja) 圧接型コネクタ
JP2012069469A (ja) コネクタ
CN111082244A (zh) 连接器
JP2020068060A (ja) コネクタ
JP7495671B2 (ja) 端子ユニット,雌端子,雄端子
JP6010863B2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