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1596B - 變焦鏡頭結構及其攝像裝置 - Google Patents

變焦鏡頭結構及其攝像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1596B
TWI471596B TW101104194A TW101104194A TWI471596B TW I471596 B TWI471596 B TW I471596B TW 101104194 A TW101104194 A TW 101104194A TW 101104194 A TW101104194 A TW 101104194A TW I471596 B TWI471596 B TW I47159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zoom
frame
focus
driving
focu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41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33526A (zh
Inventor
Chia Chan Lee
Yi Yuan Tsai
Original Assignee
Al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tek Corp filed Critical Altek Corp
Priority to TW1011041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7159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333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35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1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1596B/zh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Description

變焦鏡頭結構及其攝像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變焦鏡頭結構及其攝像裝置,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潛望式鏡頭利用一驅動單元驅動一驅動軸進行旋轉,以帶動變焦鏡頭結構進行變焦或對焦之變焦鏡頭結構及其攝像裝置。
目前,主要的攝像裝置,諸如:數位相機手機、數位相機、數位攝影機、數位單眼相機或立體攝像相機等等,大多具有擷取靜態影像的功能,可以提供使用者隨時隨地將所需要的影像給記錄下來,因此成為當今影像擷取裝置中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功能。
而市面上大部份的相機皆具有變焦及對焦的功能,其中相機之變焦功能可使用者於同一位置時,因應其需求而調整其構圖的視角範圍,以克服更多的環境因素而達到使用者所欲之視角範圍,因而使得市面上的相機之光學變焦鏡頭日益成為主流。然而,目前之變焦方式大多分為沈胴式(外變焦式)或潛望式(內變焦)二種,其中外變焦式鏡頭可伸縮移動而伸出至機身外側,但在高倍率的鏡頭,開機時要伸出機身很長一段距離,因此開機時極易發生碰撞而損壞鏡頭,且在使用過程中鏡頭組亦需伸出機身以做頻繁的變焦伸縮,容易由於意外碰撞而發生故障。潛望式鏡頭大多 於機身內部進行變焦及對焦動作,以使鏡頭不須伸出於機身外側,因此,不僅可使得機身的尺寸更加小巧,從而得以減小產品體積。
再者,以習知技術之變焦及對焦方式來說,鏡頭大多是分別利用二顆馬達來進行驅動控制以進行變焦及對焦,而於利用二顆馬達之同時,攝像裝置大多需要兩組控制電路以分別進行計算及驅動馬達,因此攝像裝置的建構成本較高,且佔有相當之元件配置空間;此情形,對目前產品日漸小型化或薄型化的今日而言,使用二顆馬達進行變焦及對焦之設計無疑為一大障礙。況且,馬達對鏡頭的整體而言,可以算是價格最為昂貴之元件,尤其是潛望式鏡頭常用之微型馬達,也因此造潛望式鏡頭之成本居高不下。
綜觀前所述,本發明之發明人思索並設計一種變焦鏡頭結構及其攝像裝置,以適用於潛望式鏡頭,並針對現有技術之缺失加以改善,進而增進產業上之實施利用。
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藝之問題,本發明之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種變焦鏡頭結構及其攝像裝置,以解決習知技術之潛望式鏡頭不易小型化、薄型化或材料成本過高之問題。
根據本發明之目的,提出一種變焦鏡頭結構,其包含:一驅動軸、一變焦鏡架、一對焦鏡架以及複數個導桿。驅動軸具有一驅動部、一對焦驅動部及一變焦驅動部。驅動部設置於驅動軸之一端;對焦驅動部設置於驅動軸之另一端;變焦驅動部設置於驅動部與對焦驅動部間。變焦鏡架位於驅動軸之一側,並具有至少一第 一通孔。變焦鏡架向變焦驅動部延伸設有一變焦引導部,且變焦引導部嵌入變焦驅動部。對焦鏡架位於驅動軸之該側,並具有至少一第二通孔。對焦鏡架向對焦驅動部延伸設有一對焦引導部,且對焦引導部承靠於對焦驅動部。複數個導桿分別對應至少一第一通孔與至少一第二通孔,且分別穿過至少一第一通孔及至少一第二通孔。當驅動軸旋轉時,變焦鏡架及對焦鏡架沿著驅動軸分別進行軸向位移,以進行變焦或對焦。
其中,變焦驅動部可為一水平溝槽連接一斜向溝槽,再連接一水平溝槽。
其中,當變焦引導部沿著水平溝槽位移時,變焦鏡架不產生軸向位移。
其中,當變焦引導部沿著斜向溝槽位移時,變焦鏡架產生軸向位移。
其中,對焦驅動部可包含一斜面,當對焦引導部沿著斜面位移時,對焦鏡架產生軸向位移。
其中,變焦鏡頭結構更可包含一殼體、至少一第一彈性元件及至少一第二彈性元件。殼體具有一容置空間,且容置空間之一側壁與驅動軸之該端及複數個導桿之一端連接。至少一第一彈性元件及至少一第二彈性元件套設於複數個導桿之桿體;至少一第一彈性元件位於該側壁與變焦鏡架間;至少一第二彈性元件位於該側壁與對焦鏡架間。
其中,至少一第一彈性元件未伸縮之長度大於該側壁與變焦鏡架間之最大距離;至少一第二彈性元件未伸縮之長度大於該側壁與 對焦鏡架間之最大距離。
其中,當驅動軸旋轉時,藉由複數個導桿分別穿過至少一第一通孔及至少一第二通孔,致使變焦鏡架及對焦鏡架被複數個導桿引導,以進行軸向位移。
此外,根據本發明之目的,再提出一種攝像裝置,其包含:一殼體、一驅動軸、一變焦鏡架、一對焦鏡架以及複數個導桿。殼體具有一容置空間。驅動軸設置於容置空間中,並具有一驅動部、一對焦驅動部及一變焦驅動部。驅動部設置於驅動軸之一端。對焦驅動部設置於驅動軸之另一端。變焦驅動部設置於驅動部與對焦驅動部間。變焦鏡架設置於容置空間中,並位於驅動軸之一側。變焦鏡架具有至少一第一通孔。變焦鏡架向變焦驅動部延伸設有一變焦引導部;變焦引導部嵌入變焦驅動部。對焦鏡架設置於容置空間中,並位於驅動軸之該側。對焦鏡架具有至少一第二通孔。對焦鏡架向對焦驅動部延伸設有一對焦引導部,且對焦引導部承靠於對焦驅動部。複數個導桿分別對應至少一第一通孔與至少一第二通孔,且分別穿過至少一第一通孔及至少一第二通孔。複數個導桿之一端連接容置空間鄰近驅動部之一側壁。驅動單元位於驅動軸之該端,且驅動單元嵌合於驅動部。藉由驅動單元驅動該驅動軸旋轉時,變焦鏡架及對焦鏡架沿著驅動軸分別進行軸向位移,以進行變焦或對焦。
其中,變焦驅動部可為一水平溝槽連接一斜向溝槽,再連接一水平溝槽。
其中,當變焦引導部沿著水平溝槽位移時,變焦鏡架不產生軸向 位移。
其中,當變焦引導部沿著斜向溝槽位移時,變焦鏡架產生軸向位移。
其中,對焦驅動部可包含一斜面,當對焦引導部沿著斜面位移時,對焦鏡架產生軸向位移。
其中,攝像裝置更包含至少一第一彈性元件及至少一第二彈性元件。至少一第一彈性元件及至少一第二彈性元件套設於複數個導桿之桿體;至少一第一彈性元件位於該側壁與變焦鏡架間;至少一第二彈性元件位於該側壁與對焦鏡架間。
其中,至少一第一彈性元件未伸縮之長度大於該側壁與變焦鏡架間之最大距離,至少一第二彈性元件未伸縮之長度大於該側壁與對焦鏡架間之最大距離。
承上所述,依本發明之變焦鏡頭結構及其攝像裝置,其可具有一或多個下述優點:
(1)此變焦鏡頭結構及其攝像裝置可藉由驅動桿之變焦驅動部及對焦驅動部,以使變焦鏡頭結構利用單一驅動單元進行變焦或對焦,藉此降低驅動單元的使用數量,進而達到產品小型化、薄型化。
(2)此變焦鏡頭結構及其攝像裝置可藉由使用單一驅動單元,以使變焦鏡頭結構進行變焦或對焦,藉此達到材料成本之降低。
1‧‧‧變焦鏡頭結構
10‧‧‧殼體
101‧‧‧容置空間
1011‧‧‧容置空間之一側壁
102‧‧‧第一變焦鏡群
11‧‧‧驅動軸
111‧‧‧驅動部
112‧‧‧對焦驅動部
113‧‧‧變焦驅動部
12‧‧‧變焦鏡架
121‧‧‧第一通孔
122‧‧‧第二變焦鏡群
123‧‧‧變焦引導部
13‧‧‧對焦鏡架
131‧‧‧第二通孔
132‧‧‧對焦鏡群
133‧‧‧對焦引導部
14‧‧‧導桿
15‧‧‧反射鏡
16‧‧‧驅動單元
17‧‧‧第一彈性元件
18‧‧‧第二彈性元件
2‧‧‧攝像裝置
20‧‧‧影像感測元件
21‧‧‧快門鈕
22‧‧‧控制單元
第1圖係為本發明之變焦鏡頭結構之一實施例爆炸圖;第2圖係為本發明之變焦鏡頭結構之一實施例組合圖;第3圖係為本發明之變焦鏡頭結構之一實施例示意圖;第4圖係為本發明之變焦鏡頭結構之另一實施例第一示意圖;以及第5圖係為本發明之變焦鏡頭結構之另一實施例第二示意圖。
為利貴審查員瞭解本發明之技術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之功效,茲將本發明配合附圖,並以實施例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未必為本發明實施後之真實比例與精準配置,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發明於實際實施上的權利範圍,合先敘明。
本發明之變焦鏡頭結構及其攝像裝置,主要是可利用一驅動單元驅動一驅動軸進行變焦或對焦,其可適用於數位相機、智慧型照相手機、類單眼相機、立體相機等攝像裝置或可換鏡頭式相機之攝像鏡頭,但實際可運用之範疇仍不僅以此所限制。
請參閱第1圖及第2圖,第1圖係為本發明之變焦鏡頭結構之一實施例爆炸圖;第2圖係為本發明之變焦鏡頭結構之一實施例組合圖。如圖所示,本發明之變焦鏡頭結構1可應用於一種潛望式攝像鏡頭,其包含:一殼體10、一驅動軸11、一變焦鏡架12、一對焦鏡架13、複數個導桿14、一反射鏡15及一驅動單元16。殼體10包含複數個板體,藉由該些板體搭配鎖固元件(圖中未繪示)組合而成。殼體10具有一容置空間101,且於該容置空間101之一側 壁1011上嵌有一第一變焦鏡群102。驅動軸11設置於殼體10之容置空間101內部,並具有一驅動部111、一對焦驅動部112及一變焦驅動部113。驅動部111設置於驅動軸11之一端,且該端鄰近於第一變焦鏡群102。對焦驅動部112設置於驅動軸之另一端。變焦驅動部113設置於驅動部111與對焦驅動部112間之軸體上。變焦鏡架12位驅動軸11之一側,並具有至少一第一通孔121及一第二變焦鏡群122。變焦鏡架12向變焦驅動部113延伸設有一變焦引導部123,且變焦引導部123嵌入變焦驅動部113。對焦鏡架13與變焦鏡架12位於驅動軸11之同側,並具有至少一第二通孔131及一對焦鏡群132。對焦鏡架13向對焦驅動部112延伸設有一對焦引導部133,且對焦引導部133承靠於對焦驅動部112。複數個導桿14分別對應至少一第一通孔121與至少一第二通孔131之數量,且分別穿過至少一第一通孔121及至少一第二通孔131。複數個導桿14之二端可與容置空間101之一側壁1011及另一側壁連接。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變焦鏡群102、第二變焦鏡群122及對焦鏡群132位於同一光軸上,且驅動軸11之軸心可與光軸平行,以藉由第一變焦鏡群102與第二變焦鏡群122之相對移動,而達到變焦之目的;另藉由對焦鏡群132與變焦鏡群組(第一變焦鏡群102與第二變焦鏡群122)之相對移動,而達到對焦之目的。
反射鏡15設置於殼體10外,且鄰近於第一變焦透鏡群102。反射鏡15可與光軸呈45度角之夾角,且反射鏡15可為一具平坦面之透鏡,以使得被攝物之影像光線可經由反射鏡15之反射,以進入第一變焦鏡群102。再透過第一變焦鏡群102、第二變焦鏡群122及對焦鏡群132之位移變化而成像。驅動單元16鄰近於驅動部111及 反射鏡15,且與驅動部111相嚙合;其中驅動單元16與驅動部111相嚙合可為一種相互正交之斜齒輪或一般正齒輪搭配斜齒輪等方式,其係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明瞭,故在此不再贅述。當驅動單元16驅動該驅動軸11旋轉時,變焦鏡架12沿著驅動軸11進行軸向位移,致使第一變焦鏡群102與第二變焦鏡群122產生相對移動,以達到變焦之目的。同樣地,對焦鏡架13沿著驅動軸11進行軸向位移,致使對焦鏡群132與變焦鏡群組(第一變焦鏡群102與第二變焦鏡群122)產生相對移動,以達到對焦之目的。
請一併參閱第3圖,其係為本發明之變焦鏡頭結構之一實施例示意圖。如圖所示,變焦驅動部113為一水平溝槽連接一斜向溝槽,再連接一水平溝槽。當驅動單元16驅動該驅動軸11旋轉時,當變焦鏡架12之變焦引導部123沿著斜向溝槽位移時,藉由斜向溝槽之引導,而使變焦鏡架12產生軸向位移,以連動第二變焦鏡群122產生軸向位移。因此可由驅動軸11旋轉,以調整第一變焦鏡群102與第二變焦鏡群122至適當之相對距離,即可完成變焦動作。於本實施例中,係以變焦引導部123由水平溝槽進入斜向溝槽後,再進入另一水平溝槽,此時變焦鏡架12所產生的軸向位移量,為完成變焦動作之適當相對距離作為示範態樣,但應不以此為限。其中當變焦鏡架12之變焦引導部123沿著水平溝槽位移時,因水平溝槽垂直於光軸或驅動軸11之軸心,故變焦鏡架12不產生軸向位移。於此時,對焦鏡架13之對焦引導部133承靠驅動軸11之對焦驅動部112之斜面,且沿著斜面位移,使對焦鏡架13產生軸向位移,進而帶動對焦鏡群132與變焦鏡群組(第一變焦鏡群 102與第二變焦鏡群122)產生相對位移,以完成對焦之動作。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之變焦作動可表示為一段變焦功能,若欲增加其變焦之段數,可於另一水平溝槽後再連接另一斜向溝槽,並再連接水平溝槽,即可完成二段變焦之功能。而於各水平溝槽之部份皆可作為對焦作動之作動區間。於本實施例中,係以二段變焦作為示範態樣,但應不以此為限。
簡單的說,當變焦鏡架12之變焦引導部123沿著斜向溝槽位移時,即為進行變焦之動作;當變焦鏡架12之變焦引導部123沿著水平溝槽位移時,變焦鏡架12與對焦鏡架13中,僅只有對焦鏡架13進行軸向位移,故,於此時可進行對焦之動作。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變焦鏡架12及對焦鏡架13可藉由複數個導桿14分別穿過第一通孔121及第二通孔131,致使變焦鏡架12及對焦鏡架13進行軸向位移時,進一步地被複數個導桿14所引導,而可更順利地進行軸向位移,以完成變焦或對焦等動作。
請參閱第4圖及第5圖,第4圖係為本發明之變焦鏡頭結構之另一實施例第一示意圖;第5圖係為本發明之變焦鏡頭結構之另一實施例第二示意圖。於本實施例中,變焦鏡頭結構1之相關連接或作動關係,與上述類似,在此為了簡略說明便不再敘述。在如圖所示,本發明之變焦鏡頭結構1可應用於一種具潛望式攝像鏡頭之攝像裝置,其中攝像裝置2包含:一殼體10、一驅動軸11、一變焦鏡架12、一對焦鏡架13、複數個導桿14、一反射鏡15、一驅動單元16、影像感測元件20。其中,影像感測元件20係設置殼體10內部,其可為互補式金氧半導體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或電荷耦合元件( Charge-Coupled-Device,CCD)、類比/數位電路、影像處理器等。當被攝物之影像光線由反射鏡15進入時,經由反射鏡15之反射,而使得影像光線轉而被第一變焦鏡群102接收,之後再經由第二變焦鏡群122及對焦鏡群132之位移變化,以使影像光線適當的成像於影像感測元件20。
詳細的說,當使用者壓按攝像裝置2之一快門鈕21時,攝像裝置2之一控制單元22接收指令訊號,並根據指令訊號以控制驅動單元16,使驅動單元16驅動該驅動軸11進行順向旋轉。當驅動軸11進行順向旋轉時,變焦鏡架12之變焦引導部123沿著變焦驅動部113之斜向溝槽位移,以使得變焦鏡架12進行軸向位移,進而帶動第二變焦鏡群122作動。當第一變焦鏡群102與第二變焦鏡群122調整至適當之相對距離時,以完成變焦。於本實施例中,係以變焦引導部123由水平溝槽進入斜向溝槽後,再進入另一水平溝槽,變焦鏡架12所產生的軸向位移量作為適當相對距離。當變焦動作完成時,控制單元22控制驅動單元16驅動該驅動軸11進行順向或逆向旋轉,此時對焦鏡架13之對焦引導部133沿著對焦驅動部112之斜面位移,以使得對焦鏡架13進行軸向位移,進而調整出對焦鏡群132與變焦鏡群組(第一變焦鏡群102與第二變焦鏡群122)間之適當距離,以完成對焦動作。
其中,可利用一第一彈性元件17套設於容置空間101之一側壁1011與變焦鏡架12間之導桿14桿體上,且可使第一彈性元件17未伸縮之長度大於該側壁1011與變焦鏡架12之最大距離,以利用第一彈性元件17之彈性恢復力使變焦鏡架12之變焦引導部123緊靠於變焦驅動部113之一側,以使變焦引導部123更確實的沿著變焦 驅動部113之斜向溝槽位移。上述中,側壁1011與變焦鏡架12之最大距離可為變焦鏡架12之變焦引導部123位於鄰近於影像感測元件21之變焦驅動部113之水平溝槽時,其與側壁1011之距離為最大。同樣地,容置空間101之一側壁1011與變焦鏡架12間之導桿14桿體上可套設一第二彈性元件18,以藉由第二彈性元件18之彈性恢復力,以使對焦引導部133更確實的沿著對焦驅動部112之斜面位移。而側壁1011與對焦鏡架13間之最大距離可為對焦鏡架13之對焦引導部133位於鄰近於影像感測元件21之對焦驅動部113之斜面處時,其與側壁1011之距離為最大。
綜上所述,本發明所提出之變焦鏡頭結構及其攝像裝置可藉由驅動桿之變焦驅動部的特殊溝槽設計,搭配驅動桿之對焦驅動部之特殊斜面設計,使得變焦鏡頭結構及其攝像裝置可僅使用單一驅動單元,以完成驅動變焦或對焦之動作,藉此可降低產品所需的空間配置,進而達到小型化、薄型化之目的。再者,經由驅動單元之數量減少,可進一步地降低產品材料之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變焦鏡頭結構
10‧‧‧殼體
101‧‧‧容置空間
1011‧‧‧容置空間之一側壁
102‧‧‧第一變焦鏡群
11‧‧‧驅動軸
111‧‧‧驅動部
112‧‧‧對焦驅動部
113‧‧‧變焦驅動部
12‧‧‧變焦鏡架
121‧‧‧第一通孔
122‧‧‧第二變焦鏡群
123‧‧‧變焦引導部
13‧‧‧對焦鏡架
131‧‧‧第二通孔
132‧‧‧對焦鏡群
133‧‧‧對焦引導部
14‧‧‧導桿
15‧‧‧反射鏡
16‧‧‧驅動單元

Claims (14)

  1. 一種變焦鏡頭結構,其包含:一驅動軸,係具有一驅動部、一對焦驅動部及一變焦驅動部,該驅動部設於該驅動軸之一端,該對焦驅動部設於該驅動軸之另一端,而該變焦驅動部設於該驅動部與該對焦驅動部間;一變焦鏡架,係位於該驅動軸之一側,並具有至少一第一通孔,該變焦鏡架向該變焦驅動部延伸設有一變焦引導部,且該變焦引導部嵌入該變焦驅動部;一對焦鏡架,係位於該驅動軸之該側,並具有至少一第二通孔,該對焦鏡架向該對焦驅動部延伸設有一對焦引導部,且該對焦引導部承靠於該對焦驅動部;以及複數個導桿,係分別對應該至少一第一通孔與該至少一第二通孔,且分別穿過該至少一第一通孔及該至少一第二通孔,當該驅動軸旋轉時,該變焦鏡架及該對焦鏡架沿著該驅動軸分別進行軸向位移,以進行變焦或對焦;其中該變焦驅動部係為一水平溝槽連接一斜向溝槽,再連接一水平溝槽。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變焦鏡頭結構,其中當該變焦引導部沿著該水平溝槽位移時,該變焦鏡架不產生軸向位移。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變焦鏡頭結構,其中當該變焦引導部沿著該斜向溝槽位移時,該變焦鏡架產生軸向位移。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變焦鏡頭結構,其中該對焦驅動部 係包含一斜面,當該對焦引導部沿著該斜面位移時,該對焦鏡架產生軸向位移。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變焦鏡頭結構,其更包含一殼體、至少一第一彈性元件及至少一第二彈性元件,該殼體係具有一容置空間,且該容置空間之一側壁與該驅動軸之該端及該複數個導桿之一端連接,該至少一第一彈性元件及該至少一第二彈性元件套設於該複數個導桿之桿體,且該至少一第一彈性元件位於該側壁與該變焦鏡架間,該至少一第二彈性元件位於該側壁與該對焦鏡架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變焦鏡頭結構,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彈性元件未伸縮之長度大於該側壁與該變焦鏡架間之最大距離,該至少一第二彈性元件未伸縮之長度大於該側壁與該對焦鏡架間之最大距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變焦鏡頭結構,其中當該驅動軸旋轉時,藉由該複數個導桿分別穿過該至少一第一通孔及該至少一第二通孔,致使該變焦鏡架及該對焦鏡架被該複數個導桿引導,以進行軸向位移。
  8. 一種攝像裝置,其包含:一殼體,係具有一容置空間;一驅動軸,係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並具有一驅動部、一對焦驅動部及一變焦驅動部,該驅動部設於該驅動軸之一端,該對焦驅動部設於該驅動軸之另一端,而該變焦驅動部設於該驅動部與該對焦驅動部間;一變焦鏡架,係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並位於該驅動軸之一側,該變焦鏡架具有至少一第一通孔,該變焦鏡架向該變焦驅動部延伸 設有一變焦引導部,且該變焦引導部嵌入該變焦驅動部;一對焦鏡架,係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並位於該驅動軸之該側,該對焦鏡架具有至少一第二通孔,該對焦鏡架向該對焦驅動部延伸設有一對焦引導部,且該對焦引導部承靠於該對焦驅動部;複數個導桿,係分別對應該至少一第一通孔與該至少一第二通孔,且分別穿過該至少一第一通孔及該至少一第二通孔,該複數個導桿之一端連接該容置空間鄰近該驅動部之一側壁;以及一驅動單元,係位於該驅動軸之該端,且該驅動單元嵌合於該驅動部,藉由該驅動單元驅動該驅動軸旋轉時,該變焦鏡架及該對焦鏡架沿著該驅動軸分別進行軸向位移,以進行變焦或對焦;其中該變焦驅動部係為一水平溝槽連接一斜向溝槽,再連接一水平溝槽。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攝像裝置,其中當該變焦引導部沿著該水平溝槽位移時,該變焦鏡架不產生軸向位移。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攝像裝置,其中當該變焦引導部沿著該斜向溝槽位移時,該變焦鏡架產生軸向位移。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攝像裝置,其中該對焦驅動部係包含一斜面,當該對焦引導部沿著該斜面位移時,該對焦鏡架產生軸向位移。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攝像裝置,其更包含至少一第一彈性元件及至少一第二彈性元件,該至少一第一彈性元件及該至少一第二彈性元件套設於該複數個導桿之桿體,且該至少一第一彈性元件位於該側壁與該變焦鏡架間,該至少一第二彈性元件位於該側壁與該對焦鏡架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攝像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彈性 元件未伸縮之長度大於該側壁與該變焦鏡架間之最大距離,該至少一第二彈性元件未伸縮之長度大於該側壁與該對焦鏡架間之最大距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攝像裝置,其中當該驅動軸旋轉時,藉由該複數個導桿分別穿過該至少一第一通孔及該至少一第二通孔,致使該變焦鏡架及該對焦鏡架被該複數個導桿引導,以進行軸向位移。
TW101104194A 2012-02-09 2012-02-09 變焦鏡頭結構及其攝像裝置 TWI4715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04194A TWI471596B (zh) 2012-02-09 2012-02-09 變焦鏡頭結構及其攝像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04194A TWI471596B (zh) 2012-02-09 2012-02-09 變焦鏡頭結構及其攝像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3526A TW201333526A (zh) 2013-08-16
TWI471596B true TWI471596B (zh) 2015-02-01

Family

ID=49479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4194A TWI471596B (zh) 2012-02-09 2012-02-09 變焦鏡頭結構及其攝像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715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27790B1 (ko) * 2018-01-30 2023-04-2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64953A (ja) * 1991-12-12 1993-06-29 Canon Inc ズーム系光学ブロック
TW200712721A (en) * 2005-09-08 2007-04-01 Flextronics Ap Llc Auto-focus and zoom module
US20090153981A1 (en) * 2007-12-13 2009-06-18 Samsung Techwin Co., Ltd. Device for transferring lens
JP2009139571A (ja) * 2007-12-05 2009-06-25 Fujinon Corp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CN101539652A (zh) * 2008-03-21 2009-09-23 株式会社腾龙 透镜保持框架、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64953A (ja) * 1991-12-12 1993-06-29 Canon Inc ズーム系光学ブロック
TW200712721A (en) * 2005-09-08 2007-04-01 Flextronics Ap Llc Auto-focus and zoom module
JP2009139571A (ja) * 2007-12-05 2009-06-25 Fujinon Corp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US20090153981A1 (en) * 2007-12-13 2009-06-18 Samsung Techwin Co., Ltd. Device for transferring lens
CN101539652A (zh) * 2008-03-21 2009-09-23 株式会社腾龙 透镜保持框架、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3526A (zh) 2013-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38326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カム機構
JP2012083708A (ja) レンズ鏡筒
US9164255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5765957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US9348110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5094485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影装置
JP2014077878A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5868074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2004145028A (ja) 光学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JP5566163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CN210807351U (zh) 移动终端
TWI471596B (zh) 變焦鏡頭結構及其攝像裝置
JP2008046200A (ja) 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像装置
TWI448769B (zh) 變焦鏡頭機構及其攝像裝置
US8289627B2 (en) Lens barrel that realizes miniaturization,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2009217014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影装置
TWI459068B (zh) 變焦及對焦機構
TWI459031B (zh) 鏡頭變焦結構及其影像擷取裝置
JP2007121494A (ja) 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像装置
TWI424245B (zh) 變焦及對焦機構及其影像擷取裝置
TWI424244B (zh) 鏡頭前蓋模組及其攝像裝置
TWI440888B (zh) 變焦及對焦機構及其影像擷取裝置
JP2011043676A (ja) レンズ鏡胴および撮影装置
TWI448771B (zh) 變焦機構及其攝像裝置
JP2013174767A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