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1439B - Al - based alloy sputtering target and Cu - based alloy sputtering target - Google Patents

Al - based alloy sputtering target and Cu - based alloy sputtering targe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1439B
TWI471439B TW101103243A TW101103243A TWI471439B TW I471439 B TWI471439 B TW I471439B TW 101103243 A TW101103243 A TW 101103243A TW 101103243 A TW101103243 A TW 101103243A TW I471439 B TWI471439 B TW I4714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puttering target
based alloy
area ratio
sputtering
ratio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3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37195A (en
Inventor
Katsushi Matsumoto
Junichi Nakai
Toshiaki Takagi
Original Assignee
Kobe Steel Ltd
Kobelco Res Ins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 Steel Ltd, Kobelco Res Inst Inc filed Critical Kobe Steel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37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71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14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143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34Sputte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1/00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 C22C1/02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by mel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34Sputtering
    • C23C14/3407Cathode assembly for sputtering apparatus, e.g. Targe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1/0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9/00Alloys based on copp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34Sputtering
    • C23C14/3407Cathode assembly for sputtering apparatus, e.g. Target
    • C23C14/3414Metallurgical or chemical aspects of target preparation, e.g. 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28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8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28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8
    • H01L21/283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 H01L21/285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gas or vapour, e.g. condens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Electrodes Of Semiconductors (AREA)

Description

Al基合金濺鍍靶及Cu基合金濺鍍靶
本發明係關於Al基合金濺鍍靶及Cu基合金濺鍍靶。詳而言之,係關於濺擊面法線方向的結晶方位受控制之Al基合金濺鍍靶及Cu基合金濺鍍靶。
Al基合金、Cu基合金,基於電阻率低、加工容易等的理由,汎用於液晶顯示器(LCD)、電漿顯示器面板(PDP)、電致發光顯示器(ELD)、場致發射顯示器(FED)等的平面顯示器(FPD)的領域。具體而言,Al基合金、Cu基合金是應用於配線膜、電極膜、反射電極膜等的材料。
例如,主動矩陣型的液晶顯示器係具備TFT基板,該TFT基板具有:作為開關元件之薄膜電晶體(TFT)、導電性氧化膜所構成之像素電極、以及包含掃描線及訊號線之配線。掃描線、訊號線是電氣連接於像素電極。構成掃描線、訊號線之配線材料,一般是使用純Al薄膜、Al-Nd合金等的各種Al基合金薄膜,或是純Cu薄膜、Cu-Mn合金等的各種Cu基合金薄膜。
為了形成Al基合金薄膜、Cu基合金薄膜,一般是採用使用濺鍍靶之濺鍍法。濺鍍法,首先是在基板和與薄膜材料相同組成的材料所構成之濺鍍靶(靶材)之間形成電漿放電。讓藉由電漿放電離子化後的氣體撞擊靶材而將靶材的原子擊出,使其堆積在基板上而形成薄膜。濺鍍法,不 同於真空蒸鍍法、電弧離子鍍法,係具有可形成與靶材相同組成的薄膜之優點。特別是藉由濺鍍法所形成之Al基合金薄膜、Cu基合金薄膜,能讓在平衡狀態無法固溶的合金元素進行固溶,而以薄膜的形態發揮優異的性能。因此,是屬於工業上有效的薄膜製作方法,作為其原料之濺鍍靶的開發頗有進展。
近年來,對應於FPD生產性提昇等,濺鍍製程時的成膜速度有比以往更高速化的傾向。為了加快成膜速度,將濺鍍功率增大是最簡便的。然而,若濺鍍功率增加,會發生飛濺物(微細的熔融粒子)等之濺鍍不良而使配線薄膜等產生缺陷,因此會導致FPD的良率、動作性能降低等的問題。
於是,為了防止濺鍍不良的發生,例如專利文獻1~4所記載的方法被提出。其中,專利文獻1~3都是根據飛濺物的發生原因是起因於靶材組織的微細空隙之觀點而開發完成的。藉由控制Al基質中的Al和稀土類元素的化合物粒子之分散狀態(專利文獻1)、控制Al基質中的Al和過渡元素的化合物之分散狀態(專利文獻2)、控制靶中的添加元素和Al之金屬間化合物的分散狀態(專利文獻3),以防止飛濺物產生。此外,專利文獻4揭示的技術,是將濺擊面的硬度予以調整後,藉由進行精機械加工,以抑制伴隨機械加工之表面缺陷的發生,藉此減少濺鍍時產生的發弧。
再者,專利文獻5記載的方法,是藉由控制濺鍍靶的 濺擊面之結晶方位的比率,而以較快的成膜速度進行濺鍍。在此記載著,若濺擊面以X線繞射法測定時之<111>結晶方位的含有率提高到20%以上,由於朝與濺擊面垂直的方向飛翔之靶物質的比率增加,薄膜形成速度會增加。在實施例的欄中記載著,使用含有Si:1質量%、Cu:0.5質量%的Al基合金靶之結果。
此外,在專利文獻6,關於成膜速度雖然沒有直接記載,但有提到,為了延長配線的電子遷移壽命而提高配線的可靠性,可將以X線繞射法測定濺擊面時的<200>結晶方位的含有率提高到20%以上。在實施例的欄中記載著,使用含有Si:1質量%、Cu:0.5質量%之Al基合金靶的結果。
另一方面,本案申請人主要提出,在將成膜速度加快的情況造成問題的發弧之抑制技術(專利文獻7)。專利文獻7提出,以Al-Ni-稀土類元素合金濺鍍靶為對象,藉由控制特定的結晶方位之面積率可充分地抑制發弧。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0-14786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10-199830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11-293454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1-279433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平6-128737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平6-81141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特開2008-127623號公報
如前述般,飛濺物等的濺鍍不良會導致FPD之良率及生產性降低,特別是在想要將濺鍍時的成膜速度加快的情況,會造成嚴重的問題。迄今為止為了改善濺鍍不良、提高成膜速度雖有各種技術被提出,但仍要求更進一步的改善。
Al基合金、Cu基合金濺鍍靶,必須進行將靶表面所附著的雜質除去等(預濺鍍),確認形成了具有期望比率的成分組成之薄膜之後,才開始進行薄膜的生產。然而,為了讓膜組成穩定必須進行長時間的預濺鍍,會對薄膜的生產成本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要求進一步縮短預濺鍍時間的濺鍍靶。
本發明是有鑑於上述事情而開發完成的,其目的為了提供一種技術,在使用Al基合金濺鍍靶或Cu基合金濺鍍靶進行預濺鍍時、以及接下來進行之朝向基板等的濺鍍時,可提高成膜速度,而且可抑制飛濺物等的濺鍍不良。
能夠解決上述課題之本發明的濺鍍靶,係Al基合金或Cu基合金濺鍍靶,其特徵在於, 藉由背向散射電子繞射圖像法觀察離前述濺鍍靶的最表面1mm以內的深度之濺擊面法線方向結晶方位<001>、<011>、<111>、<112>及<012>,當<001>±15°、<011>±15°、<111>±15°、<112>±15°、<012>±15°之合計面積率為P值時,滿足下述(1)及/或(2)的要件。
(1)相對於前述P值,<011>±15°的面積率PA:40%以 下,
(2)相對於前述P值,<001>±15°和<111>±15°的合計面積率PB:20%以上。
在較佳的實施態樣,是在前述Al基合金或Cu基合金濺鍍靶中,藉由背向散射電子繞射圖像法觀察離前述濺鍍靶的表面(1/4)×t(板厚)部的深度之濺擊面法線方向之結晶方位<001>、<011>、<111>、<112>及<012>,當<001>±15°、<011>±15°、<111>±15°、<112>±15°、<012>±15°之合計面積率為Q值時,滿足下述(3)及/或(4)的要件。
(3)離前述最表面1mm以內的深度之<011>±15°的面積率PA、與相對於前述Q值之(1/4)×t部的深度之<011>±15°的面積率QA之比率:0.8≧PA/QA,
(4)離前述最表面1mm以內的深度之<001>±15°和<111>±15°之合計面積率PB、與相對於前述Q值之(1/4)×t部的深度之<001>±15°和<111>±15°之合計面積率QB的比率:1.2≦PB/QB。
又作為較佳的實施態樣,前述Al基合金是含有Fe:0.0001~1.0質量%及Si:0.0001~1.0質量%。
作為更佳的實施態樣,前述Al基合金進一步含有選自Mn、Cr、Mo、Nb、Ti及Ta所構成的群中至少一種0.0001~0.5質量%。
此外,作為較佳的實施態樣,前述Cu基合金係含有:氧0.00001~0.04質量%、氫0.00001~0.003質量%以及不可避免的雜質0.01質量%以下。
本發明之Al基合金濺鍍靶及Cu基合金濺鍍靶,特別是將預濺鍍時所消耗之濺鍍靶表面附近的濺擊面法線方向之結晶方位予以適當地控制,可獲得更快的成膜速度。此外,藉由使濺鍍靶內部的結晶方位與其表面附近不同,也能在濺鍍時獲得更快的成膜速度。因此依據本發明,在預濺鍍製程不須像以往那樣讓濺鍍功率增加,可顯著提高生產性。再者依據本發明,在預濺鍍後接下來進行之朝基板等之濺鍍時的成膜速度也能提高,而且能更加抑制濺鍍不良(飛濺物)的發生。
本發明人等,針對適用於作為配線膜材料之Al基合金薄膜形成所使用的Al基合金濺鍍靶、以及Cu基合金薄膜形成所使用的Cu基合金濺鍍靶,為了提供一種特別是在將預濺鍍時、及濺鍍時的成膜速度加快的狀態下,仍能抑制濺鍍不良(飛濺物)的發生之技術,進行深入探討。結果得知,只要將Al基合金濺鍍靶及Cu基合金濺鍍靶之濺擊面法線方向的結晶方位予以適當控制,即可達成所期望的目的而完成本發明。
本說明書中,「可抑制(減少)飛濺物的發生」是指,依後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條件設定對應於成膜速度之濺鍍功率,進行濺鍍時所發生的飛濺物產生數(濺鍍靶的表層部、(1/4)×t部、(1/2)×t部這3處的平均值)為21個/cm2 以下(較佳為11個/cm2 以下、更佳為7個/cm2 以下)。又 在本發明,飛濺物的發生傾向是在濺鍍靶的厚度(t)方向進行評價這點,對比於不是評價在厚度方向之飛濺物的發生之上述專利文獻2~7的技術,評價基準截然不同。
Al基合金濺鍍靶,是指以純Al及含有合金元素之Al為主體的濺鍍靶。本發明特別適用於,作為合金成分是含有Fe及Si之Al-Fe-Si基合金濺鍍靶。
又Cu基合金濺鍍靶是指以純Cu為主體之濺鍍靶,是以JIS H 3100所規定之無氧銅(合金編號C1020)、韌煉銅(合金編號C1100)、磷脫氧銅(合金編號C1201、C1220、C1221)為對象。本發明特別適用於,含有氧及氫、作為不可避免的雜質是含有JIS H 3100所記載之氧及氫以外的化學成分之Cu基合金濺鍍靶。
首先,參照第1圖來說明,對本發明的Al基合金濺鍍靶(及Cu基合金濺鍍靶)賦予特徵之結晶方位。Al和Cu的結晶構造屬於面心立方晶格(FCC:Face Centered Cubic lattice)。特別是本發明所規定的成分系之Al基合金濺鍍靶和Cu基合金濺鍍靶,由於濺鍍時的舉動相同,將兩者合在一起說明。因此在本說明書如果沒有特別說明的話,Al基合金的記載可適當地置換成Cu基合金,而會有以「Al(Cu)基合金」表記的情況。
第1圖係顯示面心立方晶格之代表性的結晶構造和結晶方位。結晶方位的表示方法是採用一般的方法。例如[001]、[010]及[100]是等價的結晶方位,將這3方位合在一起以<001>表示。
Al(Cu)如第1圖所示般,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的結晶構造,作為濺鍍靶的濺擊面法線方向[朝向相對向的基板之方向(ND)]的結晶方位,已知主要包含<011>、<001>、<111>、<012>及<112>共5種結晶方位。原子數密度最高的方位(最密方位)為<011>,其次依序為<001>、<112>、<111>、<012>。
為了將成膜速度加快,一般而言,可將多結晶組織所組成的濺鍍靶之構成原子的數密度較高的結晶方位,儘量控制成朝向用來形成薄膜的基板(例如上述專利文獻5)。在濺鍍時,構成濺鍍靶的原子,經由與Ar離子的撞擊而被往外推出。其機制包含:(a)撞擊後的Ar離子擠入濺鍍靶的原子間,讓周圍的原子激烈地振動;(b)振動特別是朝互相接觸之原子數密度高的方向傳遞而傳到表面;(c)結果,位於具有高原子數密度的方向之表面的原子被往外推出。因此,構成濺鍍靶之一個一個原子的最密方向,若朝向相對向的基板,則能進行效率良好的濺鍍而使成膜速度提高。
此外,一般而言,在濺鍍靶之同一濺擊面內,在具有不同結晶方位之結晶粒間濺蝕的進展程度不同,因此在結晶粒間會形成微小的段差。該段差,當濺擊面內發生結晶方位分布不均一的情況,特別容易形成。
然而,從濺鍍靶表面朝空間釋出之構成濺鍍靶的原子,不一定僅堆積在相對向之基板上,也會附著在周圍的濺鍍靶表面上,而有形成堆積物的情況。該附著及堆積容 易發生在前述結晶粒間的段差處,該堆積物成為飛濺物的起點而容易發生飛濺物。結果造成濺鍍製程的效率及濺鍍靶的良率顯著降低。
在習知技術也已針對成膜速度和結晶方位的關係進行探討,例如在上述專利文獻5,當以含有Si之Al基濺鍍靶為對象的情況,若將<111>結晶方位的比率提高則成膜速度變快,因此將<111>結晶方位的含有比率提高。然而將<111>結晶方位的比率降低之技術也是存在著(專利文獻6、專利文獻7等),因此結晶方位和成膜速度的關係仍存在有許多不明瞭的部分。像這樣看起來矛盾的見解,是基於結晶方位的評價手法不同等各種的原因,因此具體而言濺鍍靶之表面性狀和成膜速度的關係仍不是很清楚。
於是經本發明人等探討的結果得知,Al(Cu)基合金濺鍍靶的組織,在濺擊面內及濺鍍靶板厚方向,若成為不均一的結晶方位分布,則濺鍍靶固有的成膜速度無法均一,因此在濺鍍靶固有的成膜速度較快的部位容易發生飛濺物。另一方面,在濺鍍靶固有的成膜速度較慢的部位成膜速度降低,而有生產性顯著降低之虞。
再者本發明人等,針對濺鍍後(使用後)之濺鍍靶的表面性狀和結晶粒方位的關係,使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SEM:Scanning Electron Micorscope)、背向散射電子繞射圖像法(EBSP: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 Pattern)直接觀察並進行詳細的探討。結果得知,在Al(Cu)基合金濺鍍靶表面存在凹凸,凸部之濺擊面法線方向的結晶方 位主要是由<011>方位所形成。另一方面,凹部主要是由<001>和<111>方位所形成。又形成凸部的<011>方位不容易被濺擊;另一方面,形成凹部之<001>和<111>方位容易被濺擊,而完成本發明。
在本說明書,如以下般是使用EBSP法測定Al(Cu)基合金的結晶方位。
首先,當Al(Cu)基合金濺鍍靶的厚度為t的情況,關於朝向濺鍍靶的板厚方向之表層部(離最表面1mm)、(1/4)×t部,以測定面(與濺擊面平行的面)可確保縱10mm以上×橫10mm以上的面積之方式切割成EBSP測定用試料。接著為了使測定面變平滑,藉由砂紙研磨或膠體二氧化矽懸濁液等進行研磨。然後,使用過氯酸和乙醇的混合液進行電解研磨。接著使用下述裝置及軟體測定上述濺鍍靶的結晶方位。
裝置:EDAX/TSL公司製之背向散射電子繞射圖像裝置
「Orientation Imaging MicroscopyTM(OIMTM)」
測定軟體:OIM Data Collection ver.5
解析軟體:OIM Analysis ver.5
測定區域:面積1200μm×1200μm×深度50nm
步進尺寸(step size):8μm
測定視野數:在同一測定面內3視野
解析時的結晶方位差:±15°
在此,「解析時的結晶方位差:±15°」是指,例如在 解析<001>結晶方位時,如果在<001>±15°的範圍內視為許容範圍,則判斷屬於<001>結晶方位。如果在上述許容範圍內,從結晶學來看可視為同一方位。如以下所示般,在本發明,全都在±15°的許容範圍內算出各結晶方位。而且,結晶方位<uvw>±15°之配分(Partition Fraction)是以面積率的形式求出。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各濺鍍靶之構成要件。
首先,作為本發明的構成要件(1)及/或(2)之前提,是對離濺鍍靶的最表面1mm以內的深度之濺擊面法線方向的結晶方位<001>、<011>、<111>、<112>、及<012>,藉由EBSP法進行觀察。將<001>±15°、<011>±15°、<111>±15°、<112>±15°、<012>±15°之合計面積率設定為P值。這5個結晶方位,是會影響成膜速度之濺鍍靶面法線方位方向所存在的結晶方位。
在本發明,將測定位置設定為離濺鍍靶的最表面沿深度方向(靶厚度方向)1mm以內的位置,是因為該區域屬於影響預濺鍍時的濺擊性(濺擊容易度)的區域。亦即,為了改善該區域之濺擊性,控制離濺鍍靶最表面1mm以內的深度位置之結晶方位是有效的。本發明只要滿足下述(1)、(2)至少一方即可,如此可獲得期望的特性。
(1)相對於P值,<011>±15°的面積率PA:40%以下
濺鍍初期,濺鍍靶表面呈平滑狀態。因此,容易受相對於濺擊面之面方位的影響,將不容易濺擊的結晶方位予以減少是有效的。原子數密度高而不容易濺擊的結晶方位 <011>,在離濺鍍靶最表面1mm以內的深度區域,若大多是朝濺擊面法線方向配向,濺鍍時無法獲得高成膜速度。因此,相對於P值,將<011>±15°的面積率PA設定成40%以下,較佳為20%以下(PA是與P值測定面相同平面上的面積率)。又其下限沒有特別的限定,雖也能包含0%,但實際作業上可控制的最小比率大致為1%。
(2)相對於前述P值,<001>±15°和<111>±15°之合計面積率PB:20%以上
如上述般在濺鍍初期,濺鍍靶表面呈平滑狀態。因此,容易受相對於濺擊面之面方位的影響,將容易濺擊的結晶方位予以增多是有效的。因此,原子數密度低而容易濺擊的結晶方位<111>及<001>比例越大越好。相對於前述P值,將<001>±15°和<111>±15°之合計面積率PB設定成20%以上,較佳為30%以上(PB是與P值測定面相同平面上的面積率)。又其上限沒有特別的限定,雖也能包含100%,但實際作業上可控制的最大比率大致為95%左右。
在本發明,除了上述構成要件(1)及/或(2),將離濺鍍靶表面(1/4)×t部(t為板厚)的深度之濺擊面法線方向的結晶方位<001>、<011>、<111>、<112>及<012>藉由EBSP法觀察,當<001>±15°、<011>±15°、<111>±15°、<112>±15°、<012>±15°之合計面積率為Q值時,滿足下述(3)及/或(4)的要件為較佳的實施態樣。在本發明,只要滿足(3)、(4)至少一方即可。
(3)離前述最表面1mm以內的深度之<011>±15°的面積率PA、與相對於前述Q值之(1/4)×t部的深度之<011>±15°的面積率QA之比率:0.8≧PA/QA
(4)離前述最表面1mm以內的深度之<001>±15°和<111>±15°之合計面積率PB、與相對於前述Q值之(1/4)×t部的深度之<001>±15°和<111>±15°之合計面積率QB的比率:1.2≦PB/QB
隨著濺鍍進展而使濺鍍靶從使用前最表面起算消耗超過1mm時,濺擊面的一部分可能會發生傾斜,或產生具有較大曲面之凹凸。這是因為,濺鍍靶不一定會被均一地消耗,而在局部有不同的消耗速度。然而,若成為濺鍍靶表面產生凹凸的狀態時,與上述離濺鍍靶最表面1mm以內的深度之結晶方位不同的結晶方位,會影響成膜速度。又濺鍍中的濺鍍靶之表面性狀會因濺鍍而異。因此,特定結晶方位不一定會成為有助於成膜速度提高之結晶方位,在濺鍍靶內部(離最表面超過1mm之深度方向)的結晶方位,越無規則(random)越好。
基於上述觀點,為了將接續於預濺鍍之濺鍍時的成膜速度提高,宜將在上述(1)減少後的<011>面積率,在濺鍍靶內部提高。於是,如上述(3)所規定般,離濺鍍靶最表面1mm以內的深度之<011>面積率PA、與(1/4)×t部之<011>面積率QA的比率(PA/QA)較佳為0.8以下,更佳為0.7以下,特佳為0.6以下。下限沒有特別的限定,但當(1/4)×t部之<011>面積率QA的比率過大時,如上述般 <011>本身為不容易濺擊的結晶方位而使成膜速度降低,因此較佳為0.1以上,更佳為0.2以上。
同樣的,由於在上述(2)讓離濺鍍靶最表面1mm以內的深度之<111>和<001>的合計面積率PB增加,宜在濺鍍靶內部讓<111>和<001>之合計面積率QB減少。因此,如上述(4)所規定般,離濺鍍靶最表面1mm以內的深度之<111>和<001>的合計面積率PB、與(1/4)×t部之<111>和<001>的合計面積率QB之比率(PB/QB)較佳為1.2以上,較佳為1.5以上,特佳為2.0以上。上限沒有特別的限定,但當內部的<111>和<001>之合計面積率QB過小時,比<111>和<001>更不容易濺擊的結晶方位變多而使成膜速度降低,因此較佳為10.0以下,更佳為8.0以下。
又在本發明,上述以外的結晶方位之面積比率沒有特別的限定。為了提高成膜速度、減少濺鍍不良,只要如上述般規定結晶方位即可,其他結晶方位所造成的影響幾乎不太需要考慮,這點業已經由實驗確認。
以上是說明對本發明賦予特徵之結晶方位。
接下來說明在本發明作為對象之Al基合金。
在本發明,作為Al基合金宜為Al-Fe-Si基合金。含有Fe、Si之Al基合金濺鍍靶,具有低電阻率,且形成配線膜時所要求之抗凸點性(hillock resistance)及乾蝕刻特性優異,因此較理想。
Fe含量較佳為0.0001質量%以上、1.0質量%以下。未達0.0001質量%時對於上述特性(抗凸點性、乾蝕刻特 性)不具效果,另一方面,超過1.0質量%時,要降低電阻率變困難。更佳的Fe含量為0.0005質量%以上、0.5質量%以下,特佳為0.001質量%以上、0.1質量%以下。
Si,是讓上述Fe添加效果進一步提昇的元素。特別是將Fe和Si一起複合添加的Al基合金,可實現低電阻率。Si含量較佳為0.0001質量%以上、1.0質量%以下。未達0.0001質量%時添加效果不佳。另一方面,超過1.0質量%時要降低電阻率變困難。更佳含量為0.001質量%以上、0.5質量%以下。
在本發明,進一步含有選自Mn、Cr、Mo、Nb、Ti及Ta所構成群中至少一種的Al基合金(較佳為Al-Fe-Si基合金)也構成對象。該等元素,為了讓使用本發明的Al基合金濺鍍靶所形成之Al基合金膜的耐熱性提昇是有效的元素,又對於成膜速度提昇也是有效的。
為了發揮上述作用,選自Mn、Cr、Mo、Nb、Ti及Ta所構成群中至少一種較佳為含有0.0001質量%以上(單獨的情況為單獨的量,複數的情況為合計量,以下相同)。更佳為0.001質量%以上,特佳為0.01質量%以上。另一方面,若含量過多,Al基合金膜的電阻率會變高,因此較佳為0.5質量%以下,更佳為0.1質量%以下。
在本發明,作為上述合金元素的添加方法,可採用通常使用的方法。作為其代表,例如以結晶粒微細化劑的形式添加於熔融液中。結晶粒微細化劑的組成,只要可獲得期望的Al基合金濺鍍靶者即可,並沒有特別的限定,也 能使用市售品。
本發明所使用的Al基合金的成分,較佳為含有合金元素,剩餘部分為Al及不可避免的雜質。更佳為含有Fe及Si,剩餘部分為Al及不可避免的雜質。同樣的,更佳為含有選自Mn、Cr、Mo、Nb、Ti及Ta所構成群中至少一種,剩餘部分為Al及不可避免的雜質。特佳為含有選自Mn、Cr、Mo、Nb、Ti及Ta所構成群中至少一種、Fe、Si,剩餘部分為Al及不可避免的雜質。作為不可避免的雜質,可列舉在製造過程等不可避免地混入之元素,例如C、O、N等,其含量較佳為各0.001質量%以下。
以上是說明在本發明作為對象之Al基合金。
接下來說明在本發明作為對象之Cu基合金。
本發明,作為Cu基合金,宜為純Cu濺鍍靶(本發明的Cu基合金包含純Cu)。純Cu濺鍍靶,具有低電阻率,且形成配線膜時所要求之抗凸點性及乾蝕刻特性優異,因此較理想。當然,使用純Cu濺鍍靶進行成膜時,Cu會被氧化成氧化銅,氧含量增多時Cu基合金膜的電阻率變高,又會對膜的表面形態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氧含量較佳為0.04質量%以下。此外,下限雖沒有限定,較佳為實際的檢出界限之0.00001質量%以上。又氧含量測定,是使用非活性氣體熔解紅外線吸收法來進行。
以上是說明在本發明作為對象之Cu基合金。
(濺鍍靶之製造方法)
接下來說明上述Al(Cu)基合金濺鍍靶之製造方法。
在本發明,宜根據熔煉鑄造法來製造Al(Cu)基合金濺鍍靶。特別是在本發明,為了製造結晶方位分布被適當控制之Al(Cu)基合金濺鍍靶,是在熔煉鑄造→(按照需要之均熱)→熱軋→退火之製程中,將均熱條件(均熱溫度、均熱時間等)、熱軋條件(例如輥軋開始溫度、輥軋結束溫度、1道次的最大減縮率、總減縮率等)、退火條件(退火溫度、退火時間等)之至少任一者予以適當地控制,且在上述製程後按照需要進行冷軋→退火。
當然,按照Al(Cu)基合金的種類,可適用的結晶方位分布、結晶粒徑控制手段及硬度調整手段會有不同。因此,按照Al(Cu)基合金的種類,例如將上述手段予以單獨或組合等而採用適當的手段即可。以下針對本發明之上述Al(Cu)基合金靶之較佳製造方法,依製程詳細地說明。又藉由將Al基合金置換成Cu基合金可同樣地製造出Cu基合金靶,因此除了特別提到的地方以外,為了避免重複說明而予以省略。
(熔煉鑄造)
熔煉鑄造製程沒有特別的限定,可適當地採用製造濺鍍靶通常使用的製程,只要能將Al(Cu)基合金鑄塊予以造塊即可。例如作為鑄造方法,可代表性地列舉DC(半連續)鑄造、薄板連續鑄造(雙輥式、帶狀鑄造式、柏普茲(properzi)式、塊狀鑄造式等)等。
(按照需要,均熱)
如上述般將Al(Cu)基合金鑄塊予以造塊後,進行熱軋,可按照需要在熱軋前進行均熱。為了控制結晶方位分布,較佳為將均熱溫度控制在約300~600℃左右,均熱時間控制在約1~8小時左右。
(熱軋)
按照需要進行上述均熱後,進行熱軋。特別是在本發明,藉由控制熱軋條件,能將兩者的關係控制成滿足上述(1)~(4)的規定。亦即,控制離濺鍍靶最表面1mm以內的深度之面方向的結晶方位分布,並控制內部(離最表面在深度方向超過1mm的區域,特別是(1/4)×t部)之結晶方位分布。特別是為了實現可滿足上述(1)、(2)的規定之控制,可將熱軋時的輥軋條件(特別是每1道次的最大減縮率)適當地控制而在離最表面1~3mm以內的深度之區域導入剪切應變,以剪切集合組織的形式導入<111>、<001>面方位而使其等的面積率PB增加,藉此將容易以輥軋集合組織的形式發展之<011>面方位的面積率PA減少。
再者,為了實現上述(3)、(4)所規定的控制,必須進一步控制離靶表面超過1mm(較佳為(1/4)×t部,以下相同)的深度之集合組織。因此,藉由適當地控制熱軋製程的總減縮率,相對於將<011>面方位的面積率PA積極地減少之靶表面附近,能使離靶表面超過1mm的深度之<011>面 方位的面積率QA相對地增大。此外,相對於將<001>面方位和<111>面方位的面積率PB之合計積極地增大之靶表面附近,在離靶表面超過1mm的深度,使<001>面方位和<111>面方位之面積率QB的合計相對地減少。如此,在離靶表面超過1mm的深度,將集合組織予以無規地控制,可提高隨著濺鍍進展而使濺鍍靶從使用前的最表面起算消耗超過1mm時的成膜速度。
當然,上述(1)~(4)的各集合組織,並不僅根據熱軋時的上述輥軋條件而決定,也會受到其他各種要因(例如熱軋後的退火、冷軋後的退火等)的影響,為了獲得期望的集合組織宜適當地調整熱軋條件等。
在本發明,宜將熱軋開始溫度予以適當地控制。若熱軋開始溫度過低,變形阻力變高,會有輥軋無法繼續進行到期望板厚為止的情況。Al基合金的情況之較佳熱軋開始溫度為250℃以上,更佳為300℃以上,特佳為350℃以上。Cu基合金的情況之較佳熱軋開始溫度為300℃以上,更佳為400℃以上,特佳為500℃以上。另一方面,若熱軋開始溫度過高,濺擊面法線方向之結晶方位的分布會發生偏差等,而有飛濺物的產生數變多的情況。Al基合金的情況之較佳熱軋開始溫度為600℃以下,更佳為550℃以下,特佳為500℃以下。Cu基合金的情況之較佳熱軋開始溫度為800℃以下,更佳為750℃以下,特佳為700℃以下。
熱軋時1道次的最大減縮率越低越容易獲得期望的集 合組織。然而,熱軋時之輥軋道次若過度增加,生產性會顯著降低而就工業上而言並不符實際。1道次的最大減縮率較佳為5%以上,更佳為10%以上,特佳為15%以上。另一方面,若1道次的最大減縮率過高,不容易在表面附近1mm的區域導入剪切應變,離最表面1mm以內的深度區域之組織無法成為期望狀態,會有無法獲得上述(1)及/或(2)的組織的情況。1道次的最大減縮率較佳為35%以下,更佳為30%以下,特佳為25%以下,最佳為20%以下。
若總減縮率過低,離表面超過1mm(特別是(1/4)×t部)的區域之集合組織無法適當地控制,會有無法獲得上述(3)及/或(4)的組織的情況。總減縮率較佳為40%以上,更佳為50%以上,特佳為70%以上。另一方面,若總減縮率過高,變形阻力變高,會有輥軋無法繼續進行到期望板厚為止的情況。總減縮率較佳為95%以下,更佳為92%以下,特佳為90%以下。
在此,每1道次的減縮率及總減縮率分別以下式表示。
每1道次的減縮率(%)={(輥軋1道次前的厚度)-(輥軋1道次後的厚度)}/(輥軋1道次前的厚度)×100
總減縮率(%)={(輥軋開始前的厚度)-(輥軋結束後的厚度)}/(輥軋開始前的厚度)×100
(退火)
如上述般進行熱軋後,宜實施退火。為了控制結晶方位分布及結晶粒徑,若退火溫度昇高,由於結晶粒有粗大化的傾向,宜控制在450℃以下。另一方面,退火溫度的下限沒有特別的限定,就算不進行退火亦可。當然退火溫度過低時,當上述熱軋等未適當處理的情況,可能無法獲得期望的結晶方位、或結晶粒無法微細化而殘留有粗大結晶粒。因此在進行退火的情況,較佳為在150℃以上,更佳為在180℃以上,特佳為在250℃以上。退火時間較佳為控制在約1~10小時左右。
(按照需要,冷軋→退火)
依據上述製法雖能控制濺鍍靶的結晶方位分布,但之後進一步進行冷軋→退火(第2次的輥軋、退火)亦可。基於適當控制結晶方位分布及結晶粒徑的觀點,較佳為控制退火條件。例如宜控制在退火溫度150~250℃、退火時間1~5小時的範圍。
在冷軋時,若輥軋率過高,變形阻力變高,會有輥軋無法繼續進行到期望板厚為止的情況。此外,由於冷軋的溫度低,受到材料強度高、輥軋時所使用的潤滑油的影響,不容易在表層部導入剪切應變,容易脫離(1)~(4)所規定的範圍。因此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25%以下。
此外,從該等輥軋板機械加工成濺鍍靶時,輥軋表層部通常進行約0.3mm~1.5mm左右的研削而成為濺擊表面。上述(1)~(4)的組織乃是此機械加工後的組織,上述控 制條件是假想此機械加工而進行設定。
[實施例]
以下,列舉實施例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下述實施例,在符合本發明趣旨的範圍內可適當地變更而實施。變更的實施方式都包含於本發明的技術範圍。
(實施例1)
準備表1所示之各種組成所構成的Al基合金,將鑄塊藉由DC鑄造法進行造塊。然後,依表1所記載的條件進行熱軋及退火而製作輥軋板。將輥軋板放置冷卻至室溫後,依表1記載的減縮率進行適當的冷軋。然後,進行適當的退火而製作輥軋板。
接著進行機械加工(切削加工及車床加工),將1片輥軋板,朝向輥軋板的厚度(t)方向進行研削直到離表層部0.5mm。以該研削後的面成為濺擊面的方式,製造出厚度經由車床加工調整後之Al基合金濺鍍靶(尺寸:直徑4吋×厚度8mm)。
作為參考例,製造出純Al(純度4N)濺鍍靶。又熱軋開始溫度為610℃,每1道次的最大減縮率為50%,冷軋率為50%。
(結晶方位)
使用上述濺鍍靶,根據前述EBSP法測定濺擊面法線方向的結晶方位,經由解析而求出P、PA、PB、Q、QA、QB值。接著算出:(1)表層部的面積率PA[(PA/P)×100]、(2)表層部的面積率PB[(PB/P)×100]、(3)表層部的面積率PA與(1/4)×t部的面積率QA之比率[PA/QA]、(4)表層部的面積率PB與(1/4)×t部的面積率QB之比率[PB/QB]。
使用上述各濺鍍靶,測定濺鍍時的成膜速度及飛濺物產生數。
(成膜速度的測定)
使用上述濺鍍靶,測定離表層部1mm的濺鍍時、(1/4)×t部的濺鍍時之成膜速度。
依下述條件進行濺鍍,玻璃基板上以膜厚成為約600nm的方式形成薄膜。成膜速度是依下式算出。又實際膜厚,是從薄膜表面的中心部分朝任意的平面方向以5mm間隔取3點的膜厚,藉由觸針式段差計進行測定,取其平均值為膜厚。
濺鍍裝置:株式會社島津製作所製HSR-542S
濺鍍條件:背壓:3.0×10-6 Torr以下、Ar氣壓:2.25×10-3 Torr、Ar氣體流量:30sccm、濺鍍功率:DC260W、電極間距離:52mm、 基板溫度:室溫、濺鍍時間:120秒、玻璃基板:CORNING公司製#1737(直徑50.8mm、厚度0.7mm)、觸針式膜厚計:TENCOR INSTRUMENTS製alpha-step 250
成膜速度=平均膜厚(nm)/濺鍍時間(s)
各濺鍍靶的成膜速度,與作為參考而製作之純Al(純度4N)濺鍍靶的成膜速度作比對,將1.05倍以上的情況評價為成膜速度優異。
(飛濺物產生數的測定)
在本實施例,是測定在高濺鍍功率的條件下容易發生之飛濺物產生數,藉此進行飛濺物產生的評價。
首先,關於表1所示的No.1濺鍍靶之表層部,以2.74nm/s的成膜速度形成薄膜。在此,成膜速度與濺鍍功率的乘積Y值如下所示。
Y值=成膜速度(2.74nm/s)×濺鍍功率(260W)=713
接著,關於表1所示的濺鍍靶,根據前述Y值(一定),設定與併記於表1的成膜速度對應之濺鍍功率DC而進行濺鍍。
例如No.2濺鍍靶之表層部的濺鍍條件如下所示。
成膜速度:2.79nm/s
根據下式將濺鍍功率設定成255W
濺鍍功率=Y值(713)/成膜速度(2.79)≒255W
如此,一邊替換玻璃基板一邊連續地進行上述濺鍍製程,對於每一個濺鍍靶形成16片薄膜。因此,濺鍍是進行120(秒)×16(片)=1920秒。
接著,使用粒子計數器(株式會社TOPCON製:晶圓表面檢査裝置WM-3),計算能在上述薄膜表面看到的粒子之位置座標、尺寸(平均粒徑)及個數。在此,將尺寸3μm以上者視為粒子。然後,將該薄膜表面藉由光學顯微鏡觀察(倍率:1000倍),將形狀半球形者視為飛濺物,計算每單位面積的飛濺物個數。
關於上述16片薄膜,在濺鍍靶的表層部、(1/4)×t部、(1/2)×t部這3處進行與上述飛濺物個數的計測相同的計測,以所計測之3測定處的飛濺物個數的平均值作為「飛濺物產生數」。在本實施例,將如此般獲得的飛濺物產生數為7個/cm2 以下者評價為◎,將8~11個/cm2 者評價為○,將12~21個/cm2 者評價為△,將22個/cm2 以上者評價為×。在本實施例,飛濺物產生數21個/cm2 以下(評價:◎、○、△)的情況,評價為具有抑制飛濺物產生的效果(合格)。
(電阻率的測定)
薄膜的電阻率測定用試樣,是依以下順序製作。在上 述薄膜表面上,藉由光微影形成正型光阻(酚醛系樹脂:東京應化工業製TSMR-8900,厚度1.0μm、線寬100μm)的條紋圖案。藉由濕蝕刻加工成線寬100μm、線長10mm之電阻率測定用圖案形狀。濕蝕刻是使用H3 PO4 :HNO3 :H2 O=75:5:20的混合液。為了賦予熱經歷,在前述蝕刻處理後使用CVD裝置內的減壓氮氣氛圍(壓力:1Pa)於250℃保持30分鐘而進行氛圍熱處理。然後,藉由四探針法在室溫測定電阻率。將3.7μΩcm以下者評價為良好(○),將超過3.7μΩcm者評價為不良(×)。
其等的試驗結果記載於表2。
根據表1、2可進行以下的考察。
首先,No.1~7是合金組成、及結晶方位分布滿足本發明的要件的例子,即使將成膜速度加快也具有抑制飛濺物產生的效果。
No.1、No.2,表層部與內部的比率(表2中,(3)、(4))雖不是最佳,但將表層部的面積比例(表2中,(1)、(2))予以適當地控制,因此在濺鍍靶內部作為濺鍍速度降低因子之<011>減少,又<001>、<111>增多。因此,雖然在濺鍍靶表層部成膜速度加快,在內部成膜速度降低,但仍能確保充分的成膜速度(僅滿足(1)PA及(2)PB的例子)。
No.3、4,由於未將表層部的集合組織當中一方的面積比例(表2中,(1)、(2))予以適當地控制,表層部的成膜速度比同時滿足(1)、(2)集合組織的例子(No.1、2、5~7)低,但仍能確保充分的成膜速度(滿足(1)PA或(2)PB,進一步滿足(3)PA/QA及(4)PB/QB的例子)。
No.5~7是集合組織(表2中,(1)~(4))滿足本發明的全部要件的例子,成膜速度、配線電阻、飛濺物所有的特性均優異(滿足(1)PA、(2)PB、(3)PA/QA及(4)PB/QB的例子)。
No.8~12是(1)PA、(2)PB、(3)PA/QA及(4)PB/QB全都無法滿足的例子,成膜速度、配線電阻、飛濺物等的特性差。
No.8是熱軋時每1道的最大減縮率高、總減縮率低的例子。在本例,表層部、表層部與內部的比率偏離本發 明的規定,無法獲得期望的成膜速度比。
No.9是熱軋時每1道次的最大減縮率和冷軋率高的例子。在本例,表層部、表層部與內部的比率偏離本發明的規定。無法獲得期望的成膜速度比及配線電阻。
No.10是Si含量高、熱軋時每1道次的最大減縮率高、總減縮率低的例子。在本例,無法獲得期望的集合組織,成膜速度及配線電阻差,且會發生飛濺物。
No.11是Fe含量多、熱軋時每1道次的最大減縮率高、總減縮率低的例子。在本例,表層部、表層部與內部的比率偏離本發明的規定,無法獲得期望的成膜速度比及配線電阻,又會發生飛濺物。
No.12是Mn含量多、熱軋時每1道次的最大減縮率與冷軋率高的例子。在本例,表層部、表層部與內部的比率偏離本發明的規定,無法獲得期望的成膜速度比、配線電阻。
第1圖,係針對面心立方晶格,將其代表性的的結晶方位一起表示。

Claims (7)

  1. 一種濺鍍靶,係Al基合金濺鍍靶,其特徵在於,藉由背向散射電子繞射圖像法觀察離前述濺鍍靶的最表面1mm以內的深度之濺擊面法線方向的結晶方位<001>、<011>、<111>、<112>及<012>,當<001>±15°、<011>±15°、<111>±15°、<112>±15°、<012>±15°之合計面積率為P值時,滿足下述(1)及/或(2)的要件:(1)相對於前述P值,<011>±15°的面積率PA:40%以下,(2)相對於前述P值,<001>±15°和<111>±15°的合計面積率PB:20%以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濺鍍靶,在前述Al基合金濺鍍靶中,藉由背向散射電子繞射圖像法觀察離前述濺鍍靶的表面(1/4)×t(板厚)部的深度之濺擊面法線方向的結晶方位<001>、<011>、<111>、<112>及<012>,當<001>±15°、<011>±15°、<111>±15°、<112>±15°、<012>±15°之合計面積率為Q值時,滿足下述(3)及/或(4)的要件:(3)離前述最表面1mm以內的深度之<011>±15°的面積率PA、與相對於前述Q值之(1/4)×t部的深度之<011>±15°的面積率QA之比率:0.8≧PA/QA,(4)離前述最表面1mm以內的深度之<001>±15°和<111>±15°之合計面積率PB、與相對於前述Q值之(1/4)×t部的深度之<001>±15°和<111>±15°的合計面積率QB之比 率:1.2≦PB/QB。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濺鍍靶,其中,前述Al基合金含有Fe:0.0001~1.0質量%、及Si:0.0001~1.0質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濺鍍靶,其中,前述Al基合金進一步含有:選自Mn、Cr、MoNb、Ti及Ta所構成群中之至少一種0.0001~0.5質量%。
  5. 一種濺鍍靶,係Cu基合金濺鍍靶,其特徵在於,藉由背向散射電子繞射圖像法觀察離前述濺鍍靶的最表面1mm以內的深度之濺擊面法線方向的結晶方位<001>、<011>、<111>、<112>及<012>,當<001>±15°、<011>±15°、<111>±15°、<112>±15°、<012>±15°之合計面積率為P值時,滿足下述(1)及/或(2)的要件:(1)相對於前述P值,<011>±15°的面積率PA:40%以下,(2)相對於前述P值,<001>±15°和<111>±15°的合計面積率PB:20%以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濺鍍靶,在前述Cu基合金濺鍍靶中,藉由背向散射電子繞射圖像法觀察離前述濺鍍靶的表面(1/4)×t(板厚)部的深度之濺擊面法線方向的結晶方位<001>、<011>、<111>、<112>及<012>,當<001>±15°、<011>±15°、<111>±15°、<112>±15°、<012>±15°之合計面 積率為Q值時,滿足下述(3)及/或(4)的要件:(3)離前述最表面1mm以內的深度之<011>±15°的面積率PA、與相對於前述Q值之(1/4)×t部的深度之<011>±15°的面積率QA之比率:0.8≧PA/QA,(4)離前述最表面1mm以內的深度之<001>±15°和<111>±15°之合計面積率PB、與相對於前述Q值之(1/4)×t部的深度之<001>±15°和<111>±15°的合計面積率QB之比率:12≦PB/QB。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6項所述之濺鍍靶,其中,前述Cu基合金含有氧0.00001~0.04質量%、氫0.00001~0.003質量%、及不可避免的雜質0.01質量%以下。
TW101103243A 2011-02-04 2012-02-01 Al - based alloy sputtering target and Cu - based alloy sputtering target TWI4714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23224A JP5723171B2 (ja) 2011-02-04 2011-02-04 Al基合金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7195A TW201237195A (en) 2012-09-16
TWI471439B true TWI471439B (zh) 2015-02-01

Family

ID=46602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3243A TWI471439B (zh) 2011-02-04 2012-02-01 Al - based alloy sputtering target and Cu - based alloy sputtering target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551065B2 (zh)
JP (1) JP5723171B2 (zh)
KR (1) KR20130122965A (zh)
CN (1) CN103348036B (zh)
TW (1) TWI471439B (zh)
WO (1) WO20121051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59850B2 (en) 2012-04-25 2015-10-13 Guardian Industries Corp. Back contact having selenium blocking layer for photovoltaic devices such as copper—indium-diselenide solar cells
JP5783293B1 (ja) 2014-04-22 2015-09-24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円筒型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用素材
JP6377021B2 (ja) * 2015-06-05 2018-08-22 株式会社コベルコ科研 Al合金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KR102001028B1 (ko) * 2016-12-23 2019-07-17 엘티메탈 주식회사 스퍼터링 타켓의 속도지수를 이용한 증착속도 예측방법
WO2018117717A1 (ko) * 2016-12-23 2018-06-28 희성금속 주식회사 스퍼터링 타겟의 증착속도 예측방법, 이에 따라 증착속도가 제어된 스퍼터링 타겟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491201B1 (ko) * 2017-12-19 2023-01-25 엘티메탈 주식회사 증착속도가 제어된 스퍼터링 타겟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8204059A (ja) * 2017-05-31 2018-12-27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フレキシブル表示装置用Al合金膜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表示装置
KR102549051B1 (ko) * 2017-06-22 2023-06-30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에이씨제이 스퍼터링 타깃재, 스퍼터링 타깃, 스퍼터링 타깃용 알루미늄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677079B1 (ko) * 2019-12-13 2024-06-21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아루박 알루미늄 합금 타겟, 알루미늄 합금 배선막, 및 알루미늄 합금 배선막의 제조 방법
JP2023124653A (ja) * 2022-02-25 2023-09-06 Jx金属株式会社 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21401A (en) * 2006-10-03 2008-05-16 Nippon Mining & Amp Metals Co Ltd Cu-Mn alloy sputtering target and semiconductor wiring
TW200902738A (en) * 2006-11-20 2009-01-16 Kobe Steel Ltd AI-based alloy sputtering target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W201026869A (en) * 2008-09-30 2010-07-16 Nippon Mining Co High-purity copper or high-purity copper alloy sputtering target,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puttering target, and high-purity copper or high-purity copper alloy sputtered fil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81141A (ja) 1992-08-31 1994-03-22 Mitsubishi Kasei Corp 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JPH06128737A (ja) 1992-10-20 1994-05-10 Mitsubishi Kasei Corp 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JP3212024B2 (ja) 1996-11-14 2001-09-25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Al系スパッタリング用タ−ゲット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147860A (ja) 1996-11-15 1998-06-02 Hitachi Metals Ltd Al系スパッタリング用タ−ゲット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R2756572B1 (fr) 1996-12-04 1999-01-08 Pechiney Aluminium Alliages d'aluminium a temperature de recristallisation elevee utilisee dans les cibles de pulverisation cathodiques
JPH11293454A (ja) 1998-04-14 1999-10-26 Hitachi Metals Ltd Al系スパッタリング用ターゲット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279433A (ja) 2000-03-31 2001-10-10 Hitachi Metals Ltd 異常放電発生数が少ない純Alターゲットの製造方法
US20050112019A1 (en) * 2003-10-30 2005-05-26 Kabushiki Kaisha Kobe Seiko Sho(Kobe Steel, Ltd.) Aluminum-alloy reflection film for optical information-recording, optical information-recording medium, and aluminum-alloy sputtering target for formation of the aluminum-alloy reflection film for optical information-recording
EP1865090B1 (en) * 2005-03-28 2010-04-07 Nippon Mining & Metals Co., Ltd. Deep-pot-shaped copper sputtering target
JP2007063621A (ja) * 2005-08-31 2007-03-15 Showa Denko Kk 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材、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材用アルミニウム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材用アルミニウム材
JP5092939B2 (ja) * 2008-07-01 2012-12-05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Tft用平板型銅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材及びスパッタリング方法
JP2010070857A (ja) * 2009-12-15 2010-04-02 Kobelco Kaken:Kk Al基合金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81368B2 (ja) * 2010-02-26 2015-03-04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Al基合金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21401A (en) * 2006-10-03 2008-05-16 Nippon Mining & Amp Metals Co Ltd Cu-Mn alloy sputtering target and semiconductor wiring
TW200902738A (en) * 2006-11-20 2009-01-16 Kobe Steel Ltd AI-based alloy sputtering target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W201026869A (en) * 2008-09-30 2010-07-16 Nippon Mining Co High-purity copper or high-purity copper alloy sputtering target,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puttering target, and high-purity copper or high-purity copper alloy sputtered fil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122965A (ko) 2013-11-11
US9551065B2 (en) 2017-01-24
TW201237195A (en) 2012-09-16
WO2012105136A1 (ja) 2012-08-09
US20130306468A1 (en) 2013-11-21
CN103348036A (zh) 2013-10-09
JP5723171B2 (ja) 2015-05-27
CN103348036B (zh) 2015-09-23
JP2012162768A (ja) 201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1439B (zh) Al - based alloy sputtering target and Cu - based alloy sputtering target
TWI444492B (zh) Aluminum alloy sputtering target
EP2803754B1 (en) Silver-alloy sputtering target for conductive-film forma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TWI444491B (zh) Pure aluminum or aluminum alloy sputtering target
KR101854009B1 (ko) 도전성 막 형성용 은 합금 스퍼터링 타겟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525207B (zh) Cu alloy thin film forming sputtering target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JP6043413B1 (ja) アルミニウム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JP5547574B2 (ja) Al基合金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TW201627505A (zh) 濺鍍靶及層合膜
TWI585214B (zh) Aluminum alloy sputtering target
JP5406753B2 (ja) Al基合金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470100B (zh) Aluminum alloy sputtering target
CN110709532B (zh) 溅射靶材、溅射靶、溅射靶用铝板及其制造方法
JP2017048446A (ja) ターゲット材及び配線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