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5208B - A fastener element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 mold and an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A fastener element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 mold and an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5208B
TWI465208B TW101143568A TW101143568A TWI465208B TW I465208 B TWI465208 B TW I465208B TW 101143568 A TW101143568 A TW 101143568A TW 101143568 A TW101143568 A TW 101143568A TW I465208 B TWI465208 B TW I46520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gate
fastener element
cavity
co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3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0905A (zh
Inventor
Hiroshi Kihara
Masamichi Hasegawa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40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09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52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520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02Slide fasteners with a series of separate interlocking members secured to each stringer tape
    • A44B19/04Stringers arranged edge-to-edge when fastened, e.g. abutting string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549Coating rod-like, wire-like or belt-like articles
    • B29C45/14565Coating rod-like, wire-like or belt-like articles at spaced locations, e.g. coaxial-cable wires
    • B29C45/14573Coating the edge of the article, e.g. for slide-faste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7Sprue channels ; Runner channels or runner nozzles
    • B29C45/2701Details not specific to hot or cold runner channels
    • B29C45/2708G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5/00Producing elements of slide fasteners; Combined making and attaching of elements of slide fasteners
    • B29D5/02Producing elements of slide fasteners; Combined making and attaching of elements of slide fasteners the fasteners having separate interlocking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7Sprue channels ; Runner channels or runner nozzles
    • B29C45/2725Manifo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38Cutting-off equipment for sprues or ing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lide Fastener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Gears, Cams (AREA)

Description

鏈齒及其製造方法、以及模具及射出成型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鏈齒及其製造方法、以及模具及射出成型裝置。
自先前以來藉由各種製法製造有拉鏈。作為拉鏈之主要構成零件之鏈帶係藉由利用射出成型裝置於鏈布之側邊形成鏈齒排而製造。
專利文獻1之圖2表示可動模12相對於固定模11下降,芯13被頂向上方之狀態。如該圖所示,於固定模11中,設置有注入孔17、軌道槽18、收容芯13之凹槽19a、收容鏈布之凹槽20a、澆口槽21、及嚙合齒3之成形用之成形部22a。於可動模12、芯13、及固定模11層疊時,樹脂經由注入孔17、軌道槽18、及澆口槽21向成形部22a供給。再者,該文獻之圖3表示自芯13拔出成型之構造體之過程。該圖之步驟後,於澆口切斷步驟中,將殘留於注入孔17、軌道槽18、及澆口槽21之不需要部分自鏈帶本體去除。
專利文獻2係如該文獻之圖3及圖4所示,表示狹縫形成部17向齒模9之內部空間突出之構成。該構成係與專利文獻1為相同之構成。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3-182202號公報
專利文獻2:美國專利5,529,482號
如專利文獻1中所揭示般製造鏈帶之情形時,要求將填充於流道及澆口中並固化之不需要部分自鏈帶本體切除。此情形時,作為一種方法考慮藉由旋轉刀等任意之切斷設備,自鏈齒部(鏈齒部為切斷後成為鏈齒之部分)將澆口部(澆口部為殘留於澆口之填充材料固化而成之部分)個別地切斷。然而,於實際之製造過程中,自鏈齒部切斷澆口部時,可能有無法自澆口部之根部切斷,而於鏈齒之表面殘留澆口痕(例如澆口突起)之情形。例如,於專利文獻1之情形時,如該文獻之圖3中所記載般係將鏈布向箭頭P方向拉拽,因此鏈齒之配置產生偏差,結果有澆口部之切除之精度劣化之虞。雖上述澆口痕為微小者,但就與鏈齒之表面相比為非平坦之方面而言無法忽視。例如,有因接觸等而對穿著安裝有拉鏈之衣服之人(例如兒童、女性等)造成不適感之虞。
如由上述說明而明確般,期望抑制設置於鏈齒之澆口痕所造成之不良影響。再者,上述課題說明為例示者,並不容許以此為依據限定解釋本案發明。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鏈齒之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模接合步驟,其係使於模接合面設置有複數個模穴之第1模具、於模接合面設置有複數個模穴之第2模具、及向上述第1及第2模具各自之上述模穴相對向而產生之鏈齒形成模 穴內突出之芯部進行模接合,且於上述芯部中,設置有連接於共用之流道並且向複數個上述鏈齒形成模穴供給填充材料之複數個澆口,設置於上述芯部之上述澆口之流出口係設置於在上述鏈齒形成模穴內露出之上述芯部之露出面;及於藉由上述模接合步驟使上述共用之流道經由複數個上述澆口而連接於複數個上述鏈齒形成模穴之狀態下,經由上述流道及上述澆口向上述鏈齒形成模穴供給填充材料。
根據該製造方法,於藉由鏈齒形成模穴而形成之鏈齒部,對應於芯部之凸部而形成有槽部,又,於該槽部之面上,連接有藉由澆口而產生之澆口部。藉此,自鏈齒部分斷澆口部後,即便殘留有澆口痕,亦可抑制澆口痕本身與外部接觸。又,即便於進而後續步驟中將澆口痕去除之情形時,亦可降低澆口痕仍然殘留而成為問題之可能性。再者,設置於構成模具之一部分之芯部中的澆口之具體構成為任意,例示而言為凹部、貫通孔等。
較佳為進而包括如下步驟:將至少於上述鏈齒形成模穴及上述澆口中上述填充材料固化而產生之構造體於上述鏈齒形成模穴與上述澆口之邊界處分斷。
較佳為包括如下步驟:使上述第1及上述第2模具中之至少一者與上述芯部相互分離,且分斷於上述鏈齒形成模穴與上述澆口之間連續之構造體。
較佳為包括如下步驟:使上述構造體之於流道及澆口中成型之部分自上述芯部離開,且分斷於上述鏈齒形成模穴 與上述澆口之間連續之構造體。
較佳為設置有上述澆口之上述流出口之上述露出面相對於上述第1或第2模具之上述模穴之底面而相對向。
較佳為經由上述芯部之上述澆口向上述鏈齒形成模穴供給上述填充材料之上述步驟係於如下狀態下進行:應安裝上述鏈齒之鏈布藉由上述第1及第2模具各自之上述模接合面夾隔,且上述鏈布之芯繩配置於上述鏈齒形成模穴內。
一種鏈齒,其係藉由上述任一者之鏈齒之製造方法而製造者,該鏈齒包括:主體部;頸部,其自上述主體部延伸,且寬度較上述主體部窄;頭部,其自上述頸部延伸,且寬度較上述頸部寬;及一組肩部,其自上述主體部延伸,且以夾隔上述頸部之態樣設置;於上述頭部之前端面,設置有沿一組上述肩部之配置方向延伸之槽部,於該槽部設置有澆口痕。
較佳為設置於槽部之澆口痕於鏈齒之高度方向上較槽部之高度方向中心偏向一側而設置。
較佳為上述澆口痕位於上述槽部之延伸方向之中央。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鏈齒包括:主體部;頸部,其自上述主體部延伸,且寬度較上述主體部窄;頭部,其自上述頸部延伸,且寬度較上述頸部寬;及一組肩部,其自上述主體部延伸,且以夾隔上述頸部之態樣設置;於上述頭部設置有沿一組上述肩部之配置方向延伸之槽部,於上述槽部設置有澆口痕。
較佳為上述澆口痕局部地形成於上述槽部。
較佳為上述澆口痕位於上述槽部之延伸方向之中央。
較佳為上述澆口痕與上述槽部之內面相比為非平坦。
較佳為上述澆口痕自頭部之前端面之緣部之一部分連續而存在於槽部內側。
較佳為上述澆口痕自頭部之前端面之緣部離開而存在。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模具包括:第1模具,其於模接合面設置有複數個模穴;第2模具,其於模接合面設置有複數個模穴;及芯部,其向上述第1及第2模具各自之上述模穴相對向而產生之鏈齒形成模穴內突出;於上述芯部中,設置有連接於共用之流道並且向複數個上述鏈齒形成模穴供給填充材料之複數個澆口;且設置於上述芯部之上述澆口之流出口係設置於在上述鏈齒形成模穴內露出之上述芯部之露出面。
較佳為上述露出面與上述第1模具或上述第2模具之上述模穴之底面相對向。
較佳為上述澆口為形成於上述芯部之流道側之表面之凹部。
較佳為上述澆口為形成於上述芯部之貫通孔。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射出成型裝置包括上述之模具。
根據本發明,可抑制形成於鏈齒之澆口痕所造成之不良影響。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 明。各實施形態並非各自獨立,毋庸贅言,只要為本領域之技術人員便可適當組合,亦可掌握該組合之協同效應。實施形態間之重複說明原則上予以省略。
參照圖式係以說明發明為主要目的,因而適當簡化。表示方向之用語(上下左右等)原則上以正面觀察圖式為前提。圖1所示之軸AX10係與滑件之移動方向、鏈布之長度方向、鏈齒之排列方向一致,但並不限定於此。於正面觀察圖1時,有將接近軸線AX10之方向稱為內側,將遠離軸AX10之方向稱為外側之情形。
於本案之圖中,有設定各軸相互處於正交關係之xyz座標之情形。x軸例如對應於鏈齒之深度(深度方向),亦為拉鏈之左右方向(與鏈布水平且與滑件滑動之方向正交之方向)。y軸例如對應於鏈齒之縱寬/高度(縱寬/高度方向),亦為拉鏈之正反方向(垂直於與鏈布水平之面之方向)。z軸例如對應於鏈齒之橫寬(橫寬方向),亦為拉鏈之前後方向(與鏈布水平且為滑件滑動之方向)。再者,z軸係與圖1所示之軸AX10或相對於其平行之任意之軸線一致。又,於以下之說明中,在模具之說明中亦有基於上述之鏈齒之xyz座標進行說明之情況。然而,此處所述之xyz座標之定義為例示,可根據詳細說明及圖之揭示進行適當變更。
<第1實施形態>
參照圖1至圖15對第1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1係拉鏈之概略前視圖。圖2係鏈齒之概略側視圖及俯視圖。圖3係鏈齒之概略側視圖及前視圖。圖4係拉鏈之概略局部放大模 式圖。圖5係圖4之拉鏈之沿二點鏈線之概略端視圖。圖6係射出成型裝置之概略圖。圖7係自上模具觀察下模具及芯部之概略模式圖。圖8係表示閉合狀態之模具之剖面構成之概略模式圖,且係沿圖7之X8-X8之概略剖面。圖9係表示閉合狀態之模具之剖面構成之概略模式圖,且係沿圖7之X9-X9之概略剖面。圖10係表示模接合後之狀態之步驟圖。圖11係表示填充材料填充至模具中之狀態之步驟圖。圖12係表示模具開模之狀態之步驟圖。圖13係表示自模具之芯部推出不需要之固化部分之狀態之步驟圖。圖14係斜向觀察連接有澆口部之狀態之鏈齒之概略模式圖。圖15係表示模具之變化例之模式圖。
如圖1所示,拉鏈(slide fastener)(以下有時簡稱為拉鏈(fastener))110包括一組鏈帶101(左側鏈帶101a、右側鏈帶101b)及滑件10。藉由滑件10之上下移動,進行拉鏈110之開閉。藉由上拉滑件10使其向上方滑動,一組鏈帶101a、101b之各鏈齒30成為嚙合之狀態。藉由下拉滑件10使其向下方滑動,一組鏈帶101a、101b之各鏈齒30之嚙合被解除。
如圖1所示,鏈帶101a包括沿軸AX10延伸之長條之鏈布20a、及具有沿鏈布20a之內側邊(於左右之鏈布20a平行地排列之狀態下相互接近之邊)以固定間隔排列之複數個鏈齒30之鏈齒排。又,關於右側之鏈帶101b之構成,概略而言係將左側之鏈帶101a之構成翻轉並沿軸AX10偏移。再者,包括分別設置於左右之鏈齒排之各上端之上止擋部 30p、30q;及分別設置於左右之鏈齒排之下端之開合件。而且,開合件包括形成於右側之鏈齒排之下端部之筒銷及開尾筒30n、及形成於左側之鏈齒排之下端部且可插入上述開尾筒中之插銷30m。再者,開合件亦可為未左右分離之下止擋部。
於圖1所示之狀態時,在鏈齒30a與鏈齒30c之間藉由嚙合而保持有鏈齒30b。該具體態樣將由下述之說明而變得具體,毋庸贅言,對於本領域之技術人員而言為周知。再者,如圖1所示,滑件10包括滑件本體11、拉片安裝部12、拉片13等。滑件10之構成對於本領域之技術人員而言為周知,故而省略贅述。鏈布係將聚酯等纖維編織製造而成者,於其內側邊織入或編入有芯繩(芯部)22,藉由芯繩22而使作為片狀構件之鏈布20由平板部21與形成其內側邊之芯繩(芯部)22構成,且其內側邊與平部板21相比呈膨大狀。該構成及製法為任意。
圖2之上部分表示固著於鏈布20之一個鏈齒30之側視圖(為方便起見,剖面觀察鏈布20)。圖2之下部分表示自箭頭P3方向觀察該圖之上部分之包含二點鏈線之xz平面之概略模式圖(此處,限定於鏈齒之頭部添加有影線,且自上方可觀察到存在於槽35之側面35b之澆口痕36)。圖3之左部分表示等同於圖2之上部分之鏈齒30之側視圖。圖3之右部分表示自該圖之左部分所示之箭頭觀察鏈齒30之概略前視圖。再者,於圖2及圖3中,有將表示x軸之箭頭所指之方向記載為前方/前側,將其相反方向記載為後方/後側之情 形。
如圖2及圖3所示,鏈齒30使芯繩22存在於內部,且係射出成型於鏈布20之正反面。
如圖2及圖3所示,鏈齒30包括:主體部32,其安裝於鏈布20之內側邊之正反兩面;頭部31,其自主體部32向對方側之鏈布20延伸設置且與對向之鏈齒30嚙合;頸部33,其形成於主體部32與頭部31之間,且寬度較頭部31窄;一組肩部34(34a、34b),其以夾隔頸部33之方式配置;及槽部35,其形成於頭部31之前端部,且供對方側之鏈齒30之肩部34嵌入。更詳細而言,頸部33係自主體部32之橫寬(z軸方向之寬度)之中心區域向前方延伸,頭部31係自頸部33之橫寬整個區域向前方延伸,且大於頸部33之橫寬。肩部34a係自主體部32之高度方向寬度(y軸方向之寬度)之中心區域向前方(自主體部朝向頭部之方向)延伸。再者,如圖2之下部分所示,於頭部31與主體部32之間設置有凹陷,藉此,形成上述之寬度較窄之頸部33,並且,藉由在拉鏈之閉合時供對方側之鏈齒30之頭部進入而使鏈齒嚙合。又,於該凹陷處設置有肩部34a、34b。
如圖2及圖3所示,於頭部31之前端面(於深度方向上與主體部32為相反側之端面(前端面、內側面))31c,設置有沿鏈齒30之橫寬方向(z軸方向)延伸且其兩端未閉合/開放之槽(亦有時將槽稱為槽部)35。藉由槽35,而使頭部31之前端部分成為凹狀,且設置有夾隔槽35之平行配置之凸部31a、31b。槽35之深度遍及其延伸方向之整個區域為均 勻。如圖2之上部分所示,槽35係自頭部之前端側沿深度方向凹入,該槽之面包括:與鏈布水平且相互對向之一組側面35a、35b;及將該等側面彼此相連且與鏈布垂直之底面35c。側面35a、35b為相對於x軸大致平行之平坦面,底面35c為相對於x軸大致垂直(大致平行於y軸)之平坦面。槽35之縱寬H35寬於肩部34之縱寬H34。規定鏈齒30之高度方向中心之線(二點鏈線)係處於自鏈齒30之縱寬H30之上端位置向下方降低相當於縱寬H30之一半寬度H15之位置。該線亦與肩部34之縱寬中心一致,且與槽35之縱寬中心一致。再者,槽35之面亦可設為側面及底面於圖2所示之圖中,各面呈圓弧狀相連之面。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槽35之側面35b形成有澆口痕36。藉此,例如可獲得將由下述之說明而變得明確之利益。澆口痕36較側面35b而為非平坦,例如為突起、凹陷、粗糙面等。此處,例示性地將澆口痕36圖示為凸狀部分。澆口痕36之具體態樣會根據製造步驟而變動,且根據情況藉由附加步驟而平坦化。
如圖2所示,澆口痕36處於自側面35b與前端面31c之間之緣36m(亦稱為緣部。參照圖2之下部分)離開之位置上,且配置於較該緣36m更靠近底面35c之位置上。即,澆口痕36係於鏈齒之高度方向上較槽部35之高度方向中心偏向一側而設置。此情形時,即便澆口痕36為突起狀之情形時,亦可儘量抑制其自槽35內向前方飛出至超出頭部31之前端面31c。再者,側面35b中之x軸方向之澆口痕36之位置為 任意,不應限定於圖2之揭示。例如,亦可以跨越側面35b與底面35c之方式設置澆口痕36。又,亦可將澆口痕36設置於圖2之上部分中之上側之側面35a而非該圖中之下側之側面35b。亦可以跨越側面35a與底面35c之方式設置澆口痕36。其中,該等澆口痕36較佳為於各鏈齒中形成於大致相同之位置上。
如圖2之下部分所示,澆口痕36可設置於側面35b之橫寬之中央。藉此,可儘量抑制由圖2所示之鏈齒30之槽35所收容之其他鏈齒之肩部與圖2所示之鏈齒30之澆口痕36相接觸(同時參照圖4)。
如圖2之下部分所示,滿足主體部32之橫寬W32a>頭部31之最大橫寬(槽35之長度/橫寬)W31a>頸部33之最小橫寬W33a>澆口痕36之最大橫寬W36a之關係。滿足槽35之深度方向寬度W35>肩部34之深度方向寬度W34b>澆口痕36之深度方向寬度W36b之關係。滿足澆口痕36之深度方向寬度W36b<側面35b之x軸方向寬度(該寬度與寬度W35一致)之關係。滿足澆口痕36之橫寬W36a<側面35b之z軸方向寬度(該寬度與寬度W31a一致)之關係。
圖4係模式性地表示俯視觀察鏈帶101a與鏈帶101b之各鏈齒排相嚙合之狀態者。如圖4所示,成為於左側之鏈齒30a與鄰接於該鏈齒之鏈齒30c之間嚙合有右側之鏈齒30b之狀態。例示而言,於圖4中,左側之鏈齒30c之肩部34a(於圖4中位於上側之肩部)由右側之鏈齒30b之槽35收容,又,左側之鏈齒30a之肩部34b(於圖4中位於下側之肩 部)由右側之鏈齒30b之槽35收容。依據相同之邏輯,鏈齒30b之上側之肩部34a(於圖4中位於上側之肩部)由鏈齒30a之槽35收容,又,右側之鏈齒30d之肩部34b(於圖4中位於下側之肩部)由左側之鏈齒30a之槽35收容。
若以不對拉鏈110作用外力之狀態為前提,則如圖4所示,於鏈齒30a之澆口痕36與鏈齒30d之肩部34b之間,沿z軸方向設有寬度W91之間隙(間隔)。同樣地,於鏈齒30a之澆口痕36與鏈齒30b之肩部34a之間,沿z軸方向設有寬度W92之間隙。即,於z軸方向之兩側,於澆口痕36與肩部34之間設有間隙。藉此,可抑制設置於槽35之側面之突起狀之澆口痕36與鄰接之鏈齒30之肩部34之間的接觸。
圖5係模式性地表示圖4之包含二點鏈線之xz平面之概略剖面構成。若以不對拉鏈110作用外力之狀態為前提,則如圖5所示,於槽35之側面35a(於圖5中位於上側之側面)與肩部34之側面34m(於圖5中位於上側之側面)之間,設有y軸方向寬度W94之間隙。槽35之側面35b(於圖5中位於下側之側面)與肩部34之側面34n(於圖5中位於下側之側面)亦相同。於設置於槽35之側面35b之澆口痕36之頂點與肩部34之側面34n(於圖5中位於下側之側面)之間,設有y軸方向寬度W93之間隔。再者,肩部34之前端面34p與槽部35之底面35c係隔開特定間隔而相互對向。再者,即便肩部34偏向上下之一方,亦藉由上述y軸方向寬度W93及W94而形成充分之間隔。此處,自槽35之側面35b突出之澆口痕36之頂點之尺寸成為槽35之縱寬H35減去肩部34之縱寬H34與 上述y軸方向寬度W93及W94之尺寸之和所得者,該澆口痕之突出之尺寸較佳為不超過槽35之縱寬H35減去肩部34之縱寬H34所得之尺寸之一半者。
以下,參照圖6至圖12,對上述鏈帶之製造方法之一具體例進行說明。鏈帶係使用例如圖6所示之射出成型裝置200而製造。如圖6所示,射出成型裝置200構成為包括固定有下模具50(亦稱為第1模具)之平台201、及固定有上模具70(亦稱為第2模具)之平台202,且可調整平台201與平台202之間隔。射出成型裝置200例如包含電腦,且根據來自感測元件(例如光感測器、壓力感測器等)之反饋信號,高精度地對平台進行移動控制。於平台201與平台202之間,配置有平面地展開之狀態之鏈布20。因此,例如藉由使平台202向鏈布20側移動,且與此同步地使平台201向鏈布20側移動,而可將鏈布20夾入下模具與上模具之間。藉由射出成型部206使經由料斗207投入之注入填充材料熔融,並供給至以上述方式層疊之上模具及下模具之模穴中,而於鏈布20上射出成型鏈齒,從而製造鏈帶。
於圖7中,表示自上模具70側即上方觀察下模具50之模式圖。於圖8中,表示沿圖7之二點鏈線X8-X8之模具整體之概略剖面圖。於圖9中,表示沿圖7之二點鏈線X9-X9之模具整體之概略剖面圖。如圖7所示,於下模具50之平坦之模接合面50z,設置有與設置於鏈帶101a之鏈齒排對應之模穴排51m、及與設置於鏈帶101b之鏈齒排對應之模穴排51n。於模穴排51m與模穴排51n之間,設置有收容芯部 60之空間51r。模穴排51m係複數個模穴51沿z軸方向以固定間隔排列而成者。構成模穴排51m之相互鄰接之模穴係藉由收容鏈布20之芯繩22之一半之槽52而連接。再者,於下模具50中,亦形成有收容鏈布20之平板部21之槽(參照圖8及圖9)。模穴係自模接合面凹入之凹部,且由底面與側面而規定。
於下模具50之空間51r中配置有芯部60。芯部60與下模具50為不同個體。於與上模具70之對比中,亦可將芯部60理解為下模具之一部分。芯部60係沿z軸方向呈帶狀延伸,且收容於空間51r中,設置有可上下滑動移動之支持部、及於該支持部之上端向支持部之左右方向(朝向鏈齒形成模穴之方向)突出之凸部66,且其剖視形狀為T字狀(參照圖8及圖9)。如圖7所示,於芯部60中,設置有與左側之模穴排51m對應之澆口排61m、及與右側之模穴排51n對應之澆口排61n。各澆口61係與各模穴51相對應地設置。例如,於圖7中,澆口61p連接於位於其左側之模穴51p,澆口61q連接於位於其左側之模穴51q。其他澆口亦以同樣之方式連接於位於澆口之旁側之模穴。於芯部60中,作為推出設備之一例,沿z軸方向以固定間隔設置有配置於芯部60之貫通孔內之推出銷(推出設備)62。於圖7所示之情形時,將在x軸方向上相鄰之模穴設為一組時,對應於2組模穴組而設置有一個推出銷62。再者,於下模具50上層疊有上模具70時,圖7所示之沿z軸方向延伸之帶狀之芯部60之上表面60a成為規定流道之面。
上模之模穴71包括形成鏈齒30之頭部31、主體部32、頸部33、肩部34之高度方向之一半(較鏈布20之正反方向中心為上側之一半)之頭部形成部、主體部形成部、頸部形成部、肩部形成部。下模之模穴51包括形成鏈齒30之頭部31、主體部32、頸部33、肩部34之高度方向之一半(較鏈布20之正反方向中心為下側之一半)之頭部形成部、主體部形成部、頸部形成部、肩部形成部。上模及下模之模穴51、71包括形成鏈齒30之表面之底部、及自該底部之四邊上升之側部,且於相鄰之模穴側之側面,形成有供鏈布20之芯繩22進入之槽52。芯部60包括位於上模、下模之間且向上模及下模各者之模穴相對向而產生之鏈齒形成模穴內突出之凸部66。於凸部66中具有在頭部形成槽35之露出面67a、67c。露出面為凸部66之一部分,且為於上模及下模之模穴51、71中夾隔有凸部66時,較形成模穴51、71之側部(尤其為形成頭部之部分之側部)更位於模穴內側之部分。於使芯部60之凸部位於中間之狀態下將該等上模及下模進行模接合,並供給填充材料,藉此於鏈布之緣部射出成型鏈齒部。而且,藉由凸部66(其露出面)而於鏈齒之頭部之前端側形成槽部35。
首先,如圖8所示,於下模具50中配置有芯部60之狀態下,以夾隔鏈布20之態樣使下模具50與上模具70進行模接合。例如參照圖6所說明般,藉由使平台201、202相對於鏈布20同步地接近,而形成圖8之狀態。於圖8所示之情形時,使形成於下模具50之模接合面之模穴51與形成於上模 具70之模接合面之模穴71相對向,藉此,形成鏈齒形成模穴85。再者,此處表示同時製造兩條鏈帶之情形,於此對應地將位於左側之鏈齒形成模穴設為鏈齒形成模穴85a,將位於右側之鏈齒形成模穴圖示為鏈齒形成模穴85b。經由共用之流路對各鏈齒形成模穴85a、85b供給填充材料,例如熱塑性樹脂。再者,設為可適當確保模接合時之空氣之逸出等者。
如圖8所示,於上模具70中,設置有將自噴嘴204排出之熱塑性樹脂向模具500內導入之澆道81,又,設置有將自澆道81供給之熱塑性樹脂向鏈齒之排列方向(鏈布20之長度方向)引導之流道82。流道82係沿z軸方向連續而形成。再者,就鏈齒形成模穴85而言,熱塑性樹脂之流路係由澆道81、流道82、澆口61連續而成之空間構成。再者,如圖9所示,流道82係劃分為梯形狀。又,推出銷62係配置於芯部60之貫通口(推出銷收容孔)內。
再者,如圖10所示,模接合後,芯部60之凸部66以向鏈齒形成模穴85內突出之方式配置。此處,鏈齒形成模穴85係形成鏈齒30之頭部31、主體部32、頸部33、肩部34之部分,且成為藉由芯部60之凸部66於該鏈齒形成模穴內之形成頭部31之部分以與模接合面呈水平地突出,而於射出成型後在鏈齒30之頭部31形成槽35之部分。此處,表示同時製造兩條鏈帶之情形,與此對應地將位於左側之凸部設為凸部66a,將位於右側之凸部圖示為凸部66b。凸部66a具有於鏈齒形成模穴85內自模穴之側面露出(位於內側)之露 出面。該露出面具有上表面(側面)67a、前端面67b、及下表面(側面)67c。該上表面67a為芯部60之上表面60a之一部分,與模接合面水平且與上模具之模穴之底面相對向。下表面67c為芯部60之凸部66之下表面66c之一部分,與模接合面水平且與下模具之模穴之底面相對向。前端面67b為將上述上表面67a與下表面67c之間於y軸方向(與模接合面垂直之方向)上相連之面,且與鏈布20之芯繩相對向。澆口61為貫通芯部60之貫通孔,其流入口61a設置於與流道82之底面一致之芯部60之上表面60a,其排出口61b設置於芯部60之凸部66之下表面66c且露出面之下表面67c(參照圖8)。於射出成型時,熔融之樹脂係自該流入口61a進入澆口61內,自排出口61b流出至澆口61外,而對鏈齒形成模穴內供給熔融之樹脂。而且,該澆口61係向外側下方(芯部60之凸部66突出之方向且自上模具朝向下模具之方向)呈斜線狀延伸。再者,於圖10中,澆口61係向外側下方呈斜線狀延伸,但澆口61之延伸態樣為任意,不應限定於此。例如,亦可使其自芯部之上表面60a朝向露出面之前端面67b貫通。關於左側之凸部66a所作之上述說明對於右側之凸部66b亦適合。
如圖8至圖10所示般進行模接合後,向模具500內供給熱塑性樹脂,如圖11所示,模具500內之空間由熱塑性樹脂填充。其後,冷卻模具500,使熱塑性樹脂固化。藉此,於模具500內配置有與澆道81對應之固化部分(以下稱為澆道部)91、與流道82對應之固化部分(以下稱為流道部)92、 與澆口61對應之固化部分(以下稱為澆口部)93、及與鏈齒形成模穴85對應之固化部分(以下稱為鏈齒部)94連續而成之構造體。
其後,如圖12所示般開模,例如使下模具50、上模具70、鏈布20彼此分開。繼而,如圖13所示,藉由任意之設備例如空氣缸、油壓缸、活用馬達等之動力之進給機構或活用彈力之施力機構,將推出銷62向上方上推。藉此,利用推出銷62之前端面將流道部92之底面向上方推壓,使流道部92自芯部60分離。於該過程中,對澆口部93賦予有將流道部92向上方推壓之力。於是,澆口部93於澆口部93與鏈齒部94之連接部分/邊界部分被切離。其原因例如在於澆口61之排出口之直徑較澆口61之導入口之直徑小,但並不限定於此。如此,藉由模具成形而對鏈布設置鏈齒排,又,於該步驟中,於模具上進行有澆口切斷。其後,將鏈帶向切削澆口痕之任意之後續步驟輸送,但為提高生產效率,亦可省略該步驟。如上所述,澆口痕36並非位於鏈齒30之外部表面,而位於構成其頭部31之槽35之面(此處為其側面)。因此,特意將澆口痕36去除之必要性相對較低。
於圖14中,表示澆口部93連接於鏈齒部94之狀態。若如參照圖13所說明般將推出銷62上推,則澆口部93向圖14之箭頭所示之方向(形成有澆口61之方向)被拉拽,而於澆口部93與鏈齒部94之連接部分/邊界部分產生「剪力」。藉由該剪力,將澆口部93自鏈齒部94之槽35之側面拉離。假定 上述情況係於澆口部93之根部發生龜裂,藉此,分斷澆口部93之根部部分,將澆口部93自鏈齒部94之槽35之側面拉斷。再者,不應藉由該原理說明本身或其妥當性之影響,而限定解釋本案發明(於以下之說明中亦相同)。
參照圖15對本實施形態之變化例進行說明。於上述之實施形態中係藉由共用之模具同時製造一組鏈帶,但由圖15可知,亦可自一個模具製造一組鏈帶中之僅一者。本實施形態亦可進行其他各種變化,例如,亦可將圖10所示之澆口61之流出口設置於上表面67a或前端面67b。澆口61未必為直線狀,亦可為彎曲狀。芯部60完全無需為T字狀。構成模具裝置之上模、下模等之構成模具之數量為任意。製造條件應取決於使用之材料而適當調整。
<第2實施形態>
參照圖16至圖25對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16係鏈齒之概略側視圖及俯視圖。圖17係自上模具觀察下模具及芯部之概略模式圖。圖18係表示閉合狀態之模具之剖面構成之概略模式圖,且表示沿圖17之X18-X18之概略剖面。圖19係表示閉合狀態之模具之剖面構成之概略模式圖,且表示沿圖17之X19-X19之概略剖面。圖20係表示模具接合之狀態之步驟圖。圖21係表示填充材料填充至模具中之狀態之步驟圖。圖22係表示移動模具單元之狀態之步驟圖。圖23係表示模具之開模狀態之步驟圖。圖24係表示連接有澆口部之狀態之鏈齒之剖面構成之概略模式圖。圖25係自箭頭方向沿圖24之虛線觀察之概略模式圖。
於本實施形態中,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地,於樹脂填充後藉由模具單元之移動而進行澆口切斷(參照圖22)。於此種情形時,亦可預估到獲得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以下,對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之方面進行說明,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方面係附上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參照編號,並且其說明亦相同,關於相同之參照編號之說明予以省略,視需要,設為參照第1實施形態者。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基本上亦可獲得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以下之第3實施形態、第4實施形態亦設為相同。
如圖16所示,鏈齒30包括:主體部32,其安裝於鏈布20之內側邊之正反兩面;頭部31,其自主體部32向對方側之鏈布20延伸設置且與對向之鏈齒30嚙合;頸部33,其形成於主體部32與頭部31之間,且寬度較頭部31窄;一組肩部34(34a、34b),其以夾隔頸部33之方式配置;及槽部35,其形成於頭部31之前端部,且供對方側之鏈齒30之肩部34嵌入。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澆口痕36係設置於槽部35之y軸上側之側面35a而非槽部35之y軸下側之側面35b。澆口痕36較側面35b而為非平坦,例如突起、凹陷、粗糙面等。此處,例示性地將澆口痕36圖示為凸狀部分。澆口痕36之具體態樣會根據製造步驟而變動,且根據情況藉由附加步驟而平坦化。
如圖16所示,澆口痕36位於側面35a與前端面31c之間之緣36m(參照圖16之下部分),且自該緣36m朝向槽35之底面35c延伸配置。此情形時,即便於澆口痕36為突起狀之情 形時,亦由於係自槽35之側面35a朝向對向之側面35b成為突起狀,故而可儘量抑制其自槽35內向前方飛出至超出頭部31之前端面31c。
如圖17及圖18所示,模接合後,芯部60之凸部66以向鏈齒形成模穴85內突出之方式配置,且凸部66a具有於鏈齒形成模穴85內自上模具70及下模具50露出之上表面(側面)67a、前端面67b、及下表面(側面)67c,上述方面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而澆口61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其並非貫通孔,而為芯部60之上表面60a切削而成之梯形狀(自芯部之左右方向之中心朝向外側而前端變細之梯形狀)之凹部。如圖18及圖19所示,上模具70係分割成上模具70a~70c。再者,各上模具70a及上模具70b對應於模穴排,設為左側上模具70a與右側上模具70b。上模具70c對應於流道82,配置於左側上模具70a與右側上模具70b之間,設為中央上模具70c。又,下模具50亦對應於模穴排,設為左側下模具50a與右側下模具50b,且分別配置於芯部60之左右。如藉由圖20之虛線環放大觀察之部分所示,澆口61係藉由設置於芯部60之上表面60a之凹部(該凹部係由斜面61d、底面61e、斜面61f規定)以及位於該凹部上之上模具70a、70c之各下端70a1、70c1而劃分,且如圖18所示,形成有流入口61a與排出口61b。藉此,流入口61a設置於與流道82之底面一致之芯部60之上表面60a,排出口61b設置於鏈齒形成模穴內。
製造步驟係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首先將各模具進行 模接合,形成圖20所示之狀態。繼而,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對模具500內供給樹脂,並冷卻模具。藉此,如圖21所示,於模具500內,成形有熱塑性樹脂固化而成之構造體。
繼而,如圖22所示,一面保持上模具與下模具模接合之狀態,一面將模具單元U10~U30於平面內(與模接合面水平之面)相互分離。再者,模具單元U10(第1單元)為層疊有左側下模具50a及左側上模具70a之單元。模具單元U20(第2單元)為層疊有芯部60及中央上模具70c之單元。模具單元U30(第3單元)為層疊有下模具50b及上模具70b之單元。
例示而言,相對於固定狀態之模具單元U30使模具U10向左側分離,繼而,相對於固定狀態之模具單元U30使模具U20向右側分離。藉由該單元移動,對澆口部93與鏈齒部94之連接部分/邊界部分施加剪力,使澆口部93自鏈齒部94分斷。繼而,如圖23所示,進行開模。如此,藉由模具成形而對鏈布設置鏈齒排,又,於該步驟中,於模具上進行有澆口切斷。藉由移動模具之簡單之操作而進行澆口切斷。藉此,可預估到鏈帶、進而拉鏈之生產效率之提高。又,於開模狀態下取出鏈帶。作為取出之方法,例如可藉由如下方法取出:將鏈布20上推;或於分斷後暫時使各模具單元U10、U20、U30恢復至射出成型時之狀態,於該狀態下使上模具70與下模具50沿上下方向分開而開模,其後使芯部60上升。
於圖24及圖25中,表示澆口部93連接於鏈齒部94之狀態。若如參照圖23所說明般移動模具單元,則例如鏈齒部94向圖24之虛線箭頭所示之方向被拉拽,而於鏈齒部94與澆口部93之連接部分產生「剪力」。藉由該剪力,將澆口部93自鏈齒部94之槽35之側面拉離。假定上述情況係藉由上述模具單元之移動,澆口部93與鏈齒部94之連接部分/邊界部分由左側上模具70a之下端70a1與芯部60之上表面60a夾隔,而於澆口部93之根部發生龜裂,藉此,分斷澆口部93之根部部分,從而將澆口部93自鏈齒部94之槽35之側面拉斷。
<第3實施形態>
參照圖26及圖27對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26係表示填充材料填充至模具中之狀態之步驟圖。圖27係表示移動模具單元之狀態之步驟圖,且表示圖26之僅左側一半。
於本實施形態中,採用第1實施形態之具有傾斜貫通孔之澆口61之芯部60,又,採用第2實施形態之藉由模具單元(第1~第3單元)之移動而進行之澆口切斷。於此情形時,亦可獲得與第1及第2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如圖26所示,於各模具模接合之狀態下,向模具500中填充樹脂,冷卻模具500而使填充樹脂固化。繼而,如圖27所示,使模具單元U10自模具單元U30分離。雖未圖示,但亦使模具單元U20自模具單元U30分離。其後,打開模具,取出鏈帶。可預想到澆口痕36之形狀等與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微妙地不同。
<第4實施形態>
參照圖28至圖31對第4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28係表示鏈齒之概略上表面及剖面構成之模式圖。圖29係表示模具接合之狀態之步驟圖。圖30係表示填充材料填充至模具中之狀態之步驟圖。圖31係表示移動模具單元之狀態之步驟圖。
於本實施形態中,與上述之實施形態(尤其是第2實施形態)不同地,製造/提供具有防水性之拉鏈110。對應於拉鏈類型之差異,鏈齒30、模具等之構成不同。於此種情形時,亦可獲得與上述之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
如圖28所示,與上述之實施形態同樣地,鏈齒30係對於鏈布20安裝。與上述之實施形態不同地,鏈布20之內側邊20d較鏈齒30之肩部34更位於內側(鏈齒之頭部31之前端側),且自槽35之底面35c向內側突出。藉由該突出之內側邊20d,於拉鏈閉合時,左右之內側邊20d相互密接,而發揮防水性。於主體部32之後端,設置有藉由劃分胯部之凹陷而分隔開之一組腳部37(37a、37b)。如圖28之下部分所示,鏈布20為藉由防水層21a被覆片狀之芯層21b而成之薄片構件。芯層21b為編織製造而成之鏈布,防水層21a為包含熱塑性彈性體之合成樹脂或橡膠等。再者,該構成係揭示於國際公開說明書WO2011/077570(申請編號PCT/JP2009/071679)中,並將該揭示之整體以參照之方式併入於此。
如圖29所示,於芯部60之凸部66a之前端面67b,設置有 收容鏈布20之內側端部之凹部。如圖29所示般使各模具模接合後,與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如圖30所示般於模具500中填充樹脂,冷卻模具500而使填充樹脂固化。繼而,如圖31所示,同時或依序使模具單元U10、U20自模具單元U30分離。認為澆口痕36之形狀等與第2實施形態中者相同。
<第5實施形態>
參照圖32及圖33對第5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32係表示模具接合之狀態之步驟圖。圖33係表示填充材料填充至模具中之狀態之步驟圖。於本實施形態中,與上述之第4實施形態不同地,使用與第1實施形態所示者相當之模具。於此種情形時,亦可獲得與上述之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
如圖32所示般使各模具模接合後,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如圖33所示般於模具500中填充樹脂,冷卻模具500而使填充樹脂固化。繼而,如第1實施形態之圖13所示般將推出銷推出。或者,代替此,如第2至第4實施形態所示般移動模具單元而進行澆口切斷。
若依據上述教導,則只要為本領域之技術人員便可對各實施形態施加各種變更。設置於上模具及下模具之模穴之數量為任意之複數個(N個),N為2以上之自然數,即,模穴之數量為2個以上。而且,上模具及下模具之模穴相對向而產生之鏈齒形成模穴之數量與向該鏈齒形成模穴個別地供給填充材料之澆口之數量為相同數量,各澆口連結於共用之流道,於射出成型時,填充樹脂經過流道內,自各 澆口供給至鏈齒形成模穴內,從而射出成型鏈齒。
拉鏈之鏈齒之類型及鏈布之類型為任意,亦可具有防水性、氣密性等密封性。填充材料亦可為熱塑性樹脂以外之填充材料(例如能量線硬化性樹脂、金屬等)。熱塑性樹脂之具體例為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鐵氟龍(Teflon)(註冊商標)、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AS(Acrylonitrile-Styrene,丙烯腈-苯乙烯)樹脂、丙烯酸系樹脂等。於模具內使填充材料固化之方法為任意。模接合之步驟應廣義地進行理解,而不應理解為僅指使平板狀之模具層疊。到達澆口之填充材料之流路之具體構成為任意。申請專利範圍中所添加之符號係用於參考,不應以限定解釋申請專利範圍之目的進行參照。再者,為判別是否為上述說明中之澆口痕,可目測射出成型之鏈齒,根據於上述槽之內側面以外或側面以外,有無與內側面或側面相比為非平坦(例如突起、凹陷、粗糙面等)之部位而進行判別。即,於槽之內側面以外無非平坦之部位,或於側面有非平坦之部位而其以外無非平坦之部位之情形時,明確於射出成型時在槽之內側面或側面之上述部位形成有澆口痕。又,於藉由附加步驟以將澆口痕之痕跡削除之方式進行平坦化之情形時,亦由於存在澆口痕之部位與其他部位於表面狀態上,表面粗糙度不同,故而可將此種部位特定為形成有澆口痕之部位。再者,就此種方面而言,澆口痕亦包含經平坦化之情形。再者,除目測以外,亦可藉由測 定表面粗糙度,將澆口痕之部位與其以外之部位加以比較而進行判別。
芯部60之凸部66係支持部與凸部一體地呈剖面T字狀,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為其他。於上模及下模中,除包括用以形成鏈齒之模穴以外,亦可包括用以成型可分離式嵌插件或上止擋、下止擋等之模穴。
10‧‧‧滑件
11‧‧‧滑件主體
12‧‧‧拉片安裝部
13‧‧‧拉片
20‧‧‧鏈布
20a‧‧‧鏈布
20d‧‧‧內側邊
21‧‧‧平板部
21a‧‧‧防水層
21b‧‧‧芯層
22‧‧‧芯繩
30‧‧‧鏈齒
30a‧‧‧鏈齒
30b‧‧‧鏈齒
30c‧‧‧鏈齒
30d‧‧‧鏈齒
30m‧‧‧插銷
30n‧‧‧開尾筒
30p、30q‧‧‧上止擋部
31‧‧‧頭部
31a、31b‧‧‧凸部
31c‧‧‧頭部之前端面
32‧‧‧主體部
33‧‧‧頸部
34、34a、34b‧‧‧肩部
34m‧‧‧肩部之側面
34n‧‧‧肩部之側面
34p‧‧‧肩部之前端面
35‧‧‧槽
35a、35b‧‧‧槽之側面
35c‧‧‧槽之底面
36‧‧‧澆口痕
36m‧‧‧緣
37、37a、37b‧‧‧腳部
50‧‧‧下模具
50a‧‧‧左側下模具
50b‧‧‧右側下模具
50z‧‧‧模接合面
51‧‧‧模穴
51m‧‧‧模穴排
51n‧‧‧模穴排
51p‧‧‧模穴
51q‧‧‧模穴
51r‧‧‧空間
52‧‧‧槽
60‧‧‧芯部
60a‧‧‧芯部之上表面
61‧‧‧澆口
61a‧‧‧流入口
61b‧‧‧排出口
61d‧‧‧斜面
61e‧‧‧底面
61f‧‧‧斜面
61m‧‧‧澆口排
61n‧‧‧澆口排
61p‧‧‧澆口
61q‧‧‧澆口
62‧‧‧推出銷
66‧‧‧凸部
66a‧‧‧凸部
66b‧‧‧凸部
66c‧‧‧凸部之下表面
67a‧‧‧露出面之上表面(側面)
67b‧‧‧露出面之前端面
67c‧‧‧露出面之下表面(側面)
70‧‧‧上模具
70a‧‧‧左側上模具
70a1‧‧‧左側上模具之下端
70b‧‧‧右側上模具
70c‧‧‧中央上模具
70c1‧‧‧中央上模具之下端
71‧‧‧模穴
81‧‧‧澆道
82‧‧‧流道
85‧‧‧鏈齒形成模穴
85a‧‧‧鏈齒形成模穴
85b‧‧‧鏈齒形成模穴
91‧‧‧澆道部
92‧‧‧流道部
93‧‧‧澆口部
94‧‧‧鏈齒部
101‧‧‧鏈帶
101a‧‧‧左側鏈帶
101b‧‧‧右側鏈帶
110‧‧‧拉鏈
200‧‧‧射出成型裝置
201‧‧‧平台
202‧‧‧平台
204‧‧‧噴嘴
206‧‧‧射出成型部
207‧‧‧料斗
500‧‧‧模具
AX10‧‧‧軸
H15‧‧‧鏈齒之縱寬之一半寬度
H30‧‧‧鏈齒之縱寬
H34‧‧‧肩部之縱寬
H35‧‧‧槽之縱寬
U10‧‧‧模具單元
U20‧‧‧模具單元
U30‧‧‧模具單元
W31a‧‧‧頭部之最大橫寬
W32a‧‧‧主體部之橫寬
W33a‧‧‧頸部之最小橫寬
W34b‧‧‧肩部之深度方向寬度
W35‧‧‧槽之深度方向寬度
W36a‧‧‧澆口痕之最大橫寬
W36b‧‧‧澆口痕之深度方向寬度
W91‧‧‧寬度
W92‧‧‧寬度
W93‧‧‧寬度
W94‧‧‧寬度
圖1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拉鏈之概略前視圖。
圖2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鏈齒之概略側視圖及俯視圖。
圖3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鏈齒之概略側視圖及前視圖。
圖4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拉鏈之概略局部放大模式圖。
圖5係圖4之拉鏈之沿二點鏈線之概略端視圖。
圖6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射出成型裝置之概略圖。
圖7係自上模具觀察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下模具及芯部之概略模式圖。
圖8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閉合狀態之模具之剖面構成之概略模式圖,且表示沿圖7之X8-X8之概略剖面。
圖9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閉合狀態之模具之剖面構成之概略模式圖,且表示沿圖7之X9-X9之概略剖面。
圖10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模接合後之狀態之步驟圖。
圖1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填充材料填充至模具中之狀態之步驟圖。
圖12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模具開模之狀態之步驟圖。
圖13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自模具之芯部推出不需要之固化部分之狀態之步驟圖。
圖14係斜向觀察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連接有澆口部之狀態之鏈齒之概略模式圖。
圖15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模具之變化例之模式圖。
圖16係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鏈齒之概略側視圖及俯視圖。
圖17係自上模具觀察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下模具及芯部之概略模式圖。
圖18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閉合狀態之模具之剖面構成之概略模式圖,且表示沿圖17之X18-X18之概略剖面。
圖19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閉合狀態之模具之剖面構成之概略模式圖,且表示沿圖17之X19-X19之概略剖面。
圖20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模具接合之狀態之步驟圖。
圖2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填充材料填充至模具中之狀態之步驟圖。
圖22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移動模具單元之狀態之步驟圖。
圖23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模具之開模狀態之步驟圖。
圖24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連接有澆口部之狀態之鏈齒之剖面構成之概略模式圖。
圖25係沿圖24之虛線自箭頭方向觀察之概略模式圖。
圖26係表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填充材料填充至模具中之狀態之步驟圖。
圖27係表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移動模具單元之狀態之步驟圖,且僅表示圖26之左側一半。
圖28係表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鏈齒之概略上表面及剖面構成的模式圖。
圖29係表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模具接合之狀態之步驟圖。
圖30係表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填充材料填充至模具中之狀態之步驟圖。
圖3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移動模具單元之狀態之步驟圖。
圖32係表示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模具接合之狀態之步驟圖。
圖33係表示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填充材料填充至模具中之狀態之步驟圖。
20‧‧‧鏈布
50‧‧‧下模具
60‧‧‧芯部
61‧‧‧澆口
66‧‧‧凸部
66a‧‧‧凸部
66b‧‧‧凸部
66c‧‧‧凸部之下表面
67a‧‧‧露出面之上表面(側面)
67b‧‧‧露出面之前端面
67c‧‧‧露出面之下表面(側面)
70‧‧‧上模具
81‧‧‧澆道
82‧‧‧流道
85‧‧‧鏈齒形成模穴
85a‧‧‧鏈齒形成模穴
85b‧‧‧鏈齒形成模穴
500‧‧‧模具

Claims (20)

  1. 一種鏈齒之製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模接合步驟,其係使於模接合面設置有複數個模穴(51)之第1模具(50)、於模接合面設置有複數個模穴(71)之第2模具(70)、及向上述第1及第2模具(50、70)各自之上述模穴(51、71)相對向而產生之鏈齒形成模穴(85)內突出之芯部(60)進行模接合,且於上述芯部(60)中,設置有連接於共用之流道(82)並且向複數個上述鏈齒形成模穴(85)供給填充材料之複數個澆口(61),設置於上述芯部(60)之上述澆口(61)之流出口(61b)係設置於在上述鏈齒形成模穴(85)內露出之上述芯部(60)之露出面(67a、67c);及於藉由上述模接合步驟使上述共用之流道(82)經由複數個上述澆口(61)而連接於複數個上述鏈齒形成模穴(85)之狀態下,經由上述流道(82)及上述澆口(61)向上述鏈齒形成模穴(85)供給填充材料。
  2. 如請求項1之鏈齒之製造方法,其進而包括如下步驟:將至少於上述鏈齒形成模穴(85)及上述澆口(61)中上述填充材料固化而產生之構造體於上述鏈齒形成模穴(85)與上述澆口(61)之邊界處分斷。
  3. 如請求項2之鏈齒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使上述第1及上述第2模具(50、70)中之至少一者與上述芯部(60)相互分離,且分斷於上述鏈齒形成模穴(85)與上述澆口(61)之間連續之構造體。
  4. 如請求項2之鏈齒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使上述構造體之於流道(82)及澆口(61)中成型之部分自上述芯部(60)離開,且分斷於上述鏈齒形成模穴(85)與上述澆口(61)之間連續之構造體。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鏈齒之製造方法,其中設置有上述澆口(61)之上述流出口(61b)之上述露出面(67a、67c)係相對於上述第1或第2模具(50、70)之上述模穴(51、71)之底面而相對向。
  6. 如請求項2至4中任一項之鏈齒之製造方法,其中經由上述芯部(60)之上述澆口(61)向上述鏈齒形成模穴(85)供給上述填充材料之上述步驟係於如下狀態下進行:將欲安裝上述鏈齒之鏈布(20)藉由上述第1及第2模具(50、70)各自之上述模接合面夾隔,且上述鏈布(20)之芯繩(22)配置於上述鏈齒形成模穴(85)內。
  7. 一種鏈齒,其係藉由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鏈齒之製造方法而製造者,該鏈齒(30)包括:主體部(32);頸部(33),其自上述主體部(32)延伸,且寬度較上述主體部(32)窄;頭部(31),其自上述頸部(33)延伸,且寬度較上述頸部(33)寬;及一組肩部(34),其自上述主體部(32)延伸,且以夾隔上述頸部(33)之態樣設置; 於上述頭部(31)之前端面(31c),設置有沿一組上述肩部(34)之配置方向延伸之槽部(35),於該槽部(35)設置有澆口痕(36)。
  8. 如請求項7之鏈齒,其中設置於槽部(35)之澆口痕(36)係於鏈齒之高度方向上較槽部(35)之高度方向中心偏向一側而設置。
  9. 如請求項7或8之鏈齒(30),其中上述澆口痕(36)位於上述槽部(35)之延伸方向之中央。
  10. 一種鏈齒,其包括:主體部(32);頸部(33),其自上述主體部(32)延伸,且寬度較上述主體部(32)窄;頭部(31),其自上述頸部(33)延伸,且寬度較上述頸部(33)寬;及一組肩部(34),其自上述主體部(32)延伸,且以夾隔上述頸部(33)之態樣設置;於上述頭部(31)設置有沿一組上述肩部(34)之配置方向延伸之槽部(35),於上述槽部(35)設置有澆口痕(36)。
  11. 如請求項10之鏈齒,其中上述澆口痕(36)係局部地形成於上述槽部(35)。
  12. 如請求項10之鏈齒,其中上述澆口痕(36)位於上述槽部(35)之延伸方向之中央。
  13. 如請求項10至12中任一項之鏈齒,其中上述澆口痕(36)與上述槽部(35)之內面(35a、35b)相比為非平坦。
  14. 如請求項10至12中任一項之鏈齒,其中上述澆口痕(36)係自頭部之前端面(31c)之緣部之一部分連續而存在於槽部(35)內側。
  15. 如請求項10至12中任一項之鏈齒,其中上述澆口痕(36)係自頭部之前端面(31c)之緣部離開而存在。
  16. 一種模具,其包括:第1模具(50),其於模接合面設置有複數個模穴(51);第2模具(70),其於模接合面設置有複數個模穴(71);芯部(60),其向上述第1及第2模具(50、70)各自之上述模穴(51、71)相對向而產生之鏈齒形成模穴(85)內突出;於上述芯部(60)中,設置有連接於共用之流道(82)並且向複數個上述鏈齒形成模穴(85)供給填充材料之複數個澆口(61);且設置於上述芯部(60)之上述澆口(61)之流出口(61b)係設置於在上述鏈齒形成模穴(85)內露出之上述芯部(60)之露出面(67a、67c)。
  17. 如請求項16之模具,其中上述露出面(67a、67c)係與上述第1模具或上述第2模具(50、70)之上述模穴(51、71)之底面相對向。
  18. 如請求項17之模具,其中上述澆口(61)為形成於上述芯部(60)之流道側之表面之凹部。
  19. 如請求項17之模具,其中上述澆口(61)為形成於上述芯部(60)之貫通孔。
  20. 一種射出成型裝置,其包括如請求項16至19中任一項之模具。
TW101143568A 2011-12-15 2012-11-21 A fastener element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 mold and an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 TWI4652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79090 WO2013088561A1 (ja) 2011-12-15 2011-12-15 ファスナーエレメ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金型及び射出成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0905A TW201340905A (zh) 2013-10-16
TWI465208B true TWI465208B (zh) 2014-12-21

Family

ID=48612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3568A TWI465208B (zh) 2011-12-15 2012-11-21 A fastener element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 mold and an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97926B (zh)
TW (1) TWI465208B (zh)
WO (1) WO201308856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7255B (zh) * 2015-10-29 2018-03-11 Ykk Corp Chain belt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ol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72926A1 (ja) * 2015-10-29 2017-05-04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05768400A (zh) * 2016-04-08 2016-07-20 深圳市华圣达拉链有限公司 塑钢条装拉链机
TWI631916B (zh) * 2017-05-24 2018-08-11 中傳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梢狀組件
GB2576329B (en) * 2018-08-14 2022-08-03 Ykk Corp Slide fastener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07970A (en) * 1951-09-08 1957-10-01 Talon Inc Die insert for molding slide fastener stringer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TWI251477B (en) * 2004-02-25 2006-03-21 Ykk Corp Waterproof slide fastener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9331B2 (ja) * 1976-02-21 1984-03-01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長尺のスライドフアスナ−ストリングガ−を製造する方法
JPS6127704Y2 (zh) * 1979-06-29 1986-08-18
JPS602203A (ja) * 1983-06-20 1985-01-08 株式会社トヤマゴ−ルドウイン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の成形取付け方法
JPH0630011Y2 (ja) * 1989-02-16 1994-08-17 吉田工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下止め部
CN2556968Y (zh) * 2002-06-24 2003-06-25 吴明儒 尼龙开口拉链的上止
JP2006320642A (ja) * 2005-05-20 2006-11-30 Ykk Corp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チエン
JP2007267935A (ja) * 2006-03-31 2007-10-18 Ykk Corp 防水性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07970A (en) * 1951-09-08 1957-10-01 Talon Inc Die insert for molding slide fastener stringer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TWI251477B (en) * 2004-02-25 2006-03-21 Ykk Corp Waterproof slide fastener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7255B (zh) * 2015-10-29 2018-03-11 Ykk Corp Chain belt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ol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7926A (zh) 2014-08-20
CN103997926B (zh) 2016-03-30
WO2013088561A1 (ja) 2013-06-20
TW201340905A (zh) 2013-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5208B (zh) A fastener element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 mold and an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
CN109380821B (zh) 防水拉链布及其防水拉链
JP4046701B2 (ja) 防水性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とその製造装置
CN102639022B (zh) 液密拉链及其制造方法
US9622551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ortion of slide fastener
JP2004001424A (ja) 射出成形方法及び射出成形用金型及び樹脂成形品及びインサート樹脂部品
JP2008206986A (ja) ジップファスナー用止具
TWI666996B (zh) zipper
TWI631917B (zh) 鏈帶及拉鏈
TWI444154B (zh) zipper
CN203092913U (zh) 除外观结合线软胶包硬胶结构
TWI526167B (zh) The opening of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zipper, and th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open tail
US20230397701A1 (en) Waterproof slide fasten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04585980B (zh) 液密拉链
CN212147433U (zh) 一种拉链注塑模具
TWI543720B (zh) Zipper, mold device, and zipper slide manufacturing method
EP3925479B1 (en) Molded hook-and-loop fasten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olded hook-and-loop fastener
CN207290718U (zh) 射出成形装置
TWM551008U (zh) 射出成形裝置
CN214230146U (zh) 一种多色注塑链牙及拉链及拉链注塑模具
WO2023166685A1 (ja) レールファス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77720B2 (ja) 合成樹脂成形品及び射出成形金型
CN113059755B (zh) 一种快速调节码装条装的拉链排咪模
TWM550681U (zh) 射出成型裝置
WO2021038843A1 (ja) 面ファスナー及び面ファスナー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