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1917B - 鏈帶及拉鏈 - Google Patents

鏈帶及拉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1917B
TWI631917B TW105132707A TW105132707A TWI631917B TW I631917 B TWI631917 B TW I631917B TW 105132707 A TW105132707 A TW 105132707A TW 105132707 A TW105132707 A TW 105132707A TW I631917 B TWI631917 B TW I63191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zipper
chain cloth
fastener
fastener el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27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4548A (zh
Inventor
小島昌芳
佐藤秀樹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4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45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19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191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4Stringer tapes; Flaps secured to stringers for covering the interlocking mem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02Slide fasteners with a series of separate interlocking members secured to each stringer tape
    • A44B19/04Stringers arranged edge-to-edge when fastened, e.g. abutting stringers
    • A44B19/06Stringers arranged edge-to-edge when fastened, e.g. abutting stringers with substantially rectangular members having interlocking projections and pie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鏈帶(300)具備:拉鏈鏈布(100),其具有第1鏈布面(101)及第2鏈布面(102);及複數個拉鏈鏈齒(200),其等係對於拉鏈鏈布(100)之側緣部(110)安裝。拉鏈鏈齒(200)包括:基部(210),其係將拉鏈鏈布(100)之側緣部(110)之芯繩(120)夾著;及突出部(220),其係自基部(210)突出至拉鏈鏈布外側。突出部(220)包括非嚙合部(250)、及嚙合部(260)。嚙合部(260)包括頸部(230)、及頭部(240)。滿足0.5<W1/L1<0.6。L1表示拉鏈鏈布寬度方向之基部(210)及突出部(220)之總長度,W1表示拉鏈鏈布長度方向之基部(210)之寬度。

Description

鏈帶及拉鏈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鏈帶及拉鏈。
專利文獻1中揭示了一種改良為類似金屬製拉鏈鏈齒之樹脂製拉鏈鏈齒。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0/082294號(專利第5404650號公報)
專利文獻1揭示了一種拉鏈鏈齒10、10'、30、40,該拉鏈鏈齒10、10'、30、40具備包含尖細形狀之頭部13、13'、33、43之鏈齒上半部11、31、41、及包含頸部23及頭部24之鏈齒下半部21。與未包含尖細形狀之頭部13、13'、33、43之普通拉鏈鏈齒相比,專利文獻1中揭示之拉鏈鏈齒具有被減少之鏈布長度方向之寬度。再者,尖細形狀之頭部被認為能夠採取其他替代之形狀。
為提供更小尺寸之拉鏈,而要求拉鏈鏈齒亦小型化。通常係將相對大尺寸之拉鏈鏈齒等倍縮小,決定小尺寸之拉鏈鏈齒之形狀。然而,本申請發明人重新發現如下課題,即,就上述專利文獻1之拉鏈鏈齒中例示之具有被減少之鏈布長度方向之寬度之拉鏈鏈齒而言,即便採用通常之等倍縮小 之方法,亦不易確保拉鏈鏈齒成型用之模具之充分之機械性強度。再者,於本申請說明書中,將基於等倍縮小之實施例稱作等倍縮小例。
本發明一形態之鏈帶係一種鏈帶300,該鏈帶300具備:拉鏈鏈布100,其具有第1鏈布面101及第2鏈布面102;及複數個拉鏈鏈齒200,其係安裝於上述拉鏈鏈布100之側緣部110;上述拉鏈鏈齒200包括將上述拉鏈鏈布100之側緣部110之芯繩120夾著之基部210、及自上述基部210突出至拉鏈鏈布外側之突出部220, 上述突出部220包括上述第1鏈布面101側之非嚙合部250、及上述第2鏈布面102側之嚙合部260,上述嚙合部260包括頸部230、及相較於上述頸部230具有更大之沿著拉鏈鏈布長度方向之寬度之頭部240,且滿足0.5<W1/L1<0.6,此處,L1表示拉鏈鏈布寬度方向之上述基部210及突出部220之總長度,W1表示拉鏈鏈布長度方向之上述基部210之寬度。
於若干情形時,於藉由使相對於上述拉鏈鏈布100之第1或第2鏈布面101、102垂直且相對於上述芯繩120平行之平面P1朝向拉鏈鏈布外側移動直至與上述芯繩120之外周相切所得之平面P3,將上述基部210與上述突出部220劃分時,滿足0.4<L2/L1<0.5,此處,L1表示拉鏈鏈布寬度方向之上述基部210及突出部220之總長度,L2表示拉鏈鏈布寬度方向之上述基部210之長度。
於若干情形時,滿足0.55<W1/L1<0.6。
於若干情形時,滿足1.8mm-0.2mm≦W1≦1.8mm+0.2mm、及3.1mm-0.2mm≦L1≦3.1mm+0.2mm。
於若干情形時,上述非嚙合部250之沿著拉鏈鏈布長度方向之寬度W250係隨著上述非嚙合部250於自上述基部210遠離之方向上於上述頸部230及上述頭部240上延伸而逐漸地變小。
於若干情形時,上述非嚙合部250具有隨著自上述基部210遠離而接近上述頸部230側,且繼續接近上述頭部240側之傾斜面252。
於若干情形時,上述拉鏈鏈齒200具有與沿著上述拉鏈鏈布100之側緣部110之芯繩120相鄰之拉鏈鏈齒200對向之對向側面201,上述拉鏈鏈齒200於上述對向側面201具有設置於上述芯繩120之外周之外周緣270,上述拉鏈鏈齒200於上述對向側面201具有朝向上述外周緣270延伸之分模線280,上述分模線280於上述對向側面201至少具有為了與上述外周緣270一同地繪出凸狀起伏290而相對於上述拉鏈鏈布100所存在之平面CP傾斜之傾斜線284。
本發明之其他態樣之拉鏈包含如上所述之一對鏈帶300、及用以將上述一對鏈帶開合之拉鏈拉頭。
根據本發明一形態,可確保拉鏈鏈齒成型用之模具之更充分之機械性強度。
100‧‧‧鏈布
101‧‧‧鏈布上表面(第1鏈布面)
102‧‧‧鏈布下表面(第2鏈布面)
105‧‧‧鏈布主體部
110‧‧‧對向側緣部(側緣部)
120‧‧‧芯繩
121‧‧‧上部芯繩
200‧‧‧拉鏈鏈齒
201‧‧‧對向側面
210‧‧‧基部
210m、210n‧‧‧一對對向側面
210r‧‧‧連接面
211‧‧‧上部基部
211m、211n‧‧‧一對對向側面
212‧‧‧下部基部
220‧‧‧突出部
230‧‧‧頸部
240‧‧‧頭部
250‧‧‧非嚙合部
250m、250n‧‧‧一對對向側面
252‧‧‧傾斜面
258‧‧‧包覆部
258m‧‧‧側面
260‧‧‧嚙合部
270‧‧‧外周緣
280‧‧‧分模線
281‧‧‧第1平坦線
282‧‧‧第2平坦線
284‧‧‧傾斜線
286‧‧‧L字狀線
290‧‧‧凸狀起伏
300‧‧‧拉鏈鏈帶
400‧‧‧上模
401‧‧‧第1對向面
402‧‧‧第2對向面
403‧‧‧上表面
404‧‧‧外周側面
405‧‧‧外周側面
410‧‧‧上部成型模腔
420‧‧‧上部芯繩保持槽
430‧‧‧嵌合凹部
499‧‧‧壁部
500‧‧‧下模
501‧‧‧第1對向面
502‧‧‧第2對向面
503‧‧‧下表面
504‧‧‧外周側面
505‧‧‧外周側面
510‧‧‧下部成型模腔
520‧‧‧下部芯繩保持槽
530‧‧‧嵌合凸部
599‧‧‧壁部
CA200‧‧‧中心線
CP‧‧‧平面
E1‧‧‧壁部499、599之厚度
H211‧‧‧上部基部211之高度
H212‧‧‧下部基部212之高度
L1‧‧‧鏈布寬度方向之基部210及突出部220之總長度
L2‧‧‧鏈布寬度方向之基部(210)之長度
L3‧‧‧鏈布寬度方向之突出部220之長度
M1、N1‧‧‧平面
SP10‧‧‧收容空間
P1、P2、P3‧‧‧平面
W1‧‧‧鏈布長度方向之基部210之寬度
W2‧‧‧拉鏈鏈齒200之寬度
W5‧‧‧配置間隔
W6‧‧‧間隔
W250‧‧‧鏈布長度方向之非嚙合部250之寬度
W252‧‧‧鏈布長度方向之下傾面252之寬度
圖1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拉鏈中所含之左右一對鏈帶之概略性立 體圖,且自上側透視各拉鏈鏈齒。於各鏈帶中僅例示性圖示4個拉鏈鏈齒。
圖2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拉鏈中所含之左右一對鏈帶之概略性立體圖,且自下側透視各拉鏈鏈齒。於各鏈帶中僅例示性圖示4個拉鏈鏈齒。
圖3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已閉合之拉鏈中嚙合狀態之左右拉鏈鏈齒之概略性俯視圖,且於虛線中模式性表示頭部。
圖4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已閉合之拉鏈中嚙合狀態之左右拉鏈鏈齒之概略性仰視圖。
圖5係圖3之沿V-V之概略性端面模式圖,且模式性表示左右之拉鏈鏈齒之嚙合狀態。
圖6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拉鏈鏈齒之概略性俯視圖及側視圖。俯視圖係表示於圖式上側,側視圖係表示於圖式下側。於俯視圖中,以虛線圖示拉鏈鏈齒之頸部。於側視圖中,將拉鏈鏈布之圖示省略。
圖7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拉鏈鏈齒之概略性側視圖,且以正視表示拉鏈鏈齒之對向側面。
圖8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拉鏈鏈齒之概略性側視圖,且以正視表示拉鏈鏈齒之前端側面。圖示有尖細之傾斜面。
圖9係表示將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與等倍縮小例進行比較地表示之俯視圖,且於圖式左側表示實施形態例之拉鏈鏈齒,於圖式右側表示等倍縮小例之拉鏈鏈齒。
圖10係表示將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與等倍縮小例進行比較地表示之仰視圖,且於圖式左側表示實施形態例之拉鏈鏈齒,於圖式右側表示等倍縮小例之拉鏈鏈齒。
圖11係表示將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與等倍縮小例進行比較地表示之 俯視圖,且於圖式上側表示實施形態例之相鄰拉鏈鏈齒,於圖式下側表示等倍縮小例之相鄰拉鏈鏈齒。
圖12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成型用之一對模具之概略性立體圖。
圖13係表示將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成型用之模具排列於鏈布長度方向上所得之狀態之概略性俯視圖。於圖式左側表示實施形態例之2個下模之排列,且於圖式右側表示等倍縮小例之2個下模之排列。
以下,一邊參照圖1至圖13,一邊對本發明之非限定例示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揭示之1個以上實施形態及實施形態中所包含之各特徵並非各自獨立。業者無需過度說明,便能將各實施形態及/或各特徵進行組合,而且,亦能理解該組合之協同效應。實施形態間之重複說明原則上進行省略。參照圖式係以發明之描述為主要目的,且存在為便於製圖而進行簡化之情形。
參照圖1至圖13進行說明之本發明一態樣之鏈帶300具備:具有第1及第2鏈布面101、102之拉鏈鏈布100、及對於拉鏈鏈布100之側緣部110安裝之複數個拉鏈鏈齒200。各拉鏈鏈齒200包含:將拉鏈鏈布100之側緣部110之芯繩120夾著之基部210、及自基部210突出至拉鏈鏈布外側之突出部220。突出部220包含第1鏈布面101側之非嚙合部250、及第2鏈布面102側之嚙合部260。嚙合部260包含頸部230、及具有大於頸部230且沿著拉鏈鏈布長度方向之寬度之頭部240。當L1表示拉鏈鏈布寬度方向之拉鏈鏈齒200之基部210與突出部220之總長度,且W1表示沿著拉鏈鏈布長度方向之拉鏈鏈齒200之基部210之寬度時,滿足0.5<W1/L1<0.6。
根據如此之鏈帶,可確保拉鏈鏈齒成型用模具之更充分之機械性強度。具體而言,可更大地確保於拉鏈鏈布長度方向上相鄰配置模具時與相 鄰之模具接觸之模具之壁部之拉鏈鏈布長度方向之厚度。藉此,便可避免或抑制模具壁部之缺口。進而,根據如此之鏈帶,亦可確保拉鏈鏈齒對於拉鏈鏈布之更大之安裝強度。
於提供更小尺寸之拉鏈時,拉鏈拉頭、或拉鏈鏈齒亦被小型化。業者通常將相對大尺寸之拉鏈鏈齒等倍縮小,決定小尺寸之拉鏈鏈齒之形狀。尤其就專利文獻1之拉鏈鏈齒中例示之具有被減小之拉鏈鏈布長度方向之寬度之拉鏈鏈齒而言,為使其金屬鏈齒風格之外觀優先,重要的是,相對於被縮小之沿著拉鏈鏈布寬度方向之拉鏈鏈齒之長度,將沿著拉鏈鏈布長度方向之拉鏈鏈齒之寬度縮小。不將沿著拉鏈鏈布長度方向之拉鏈鏈齒之寬度等倍縮小存在不易使拉鏈鏈齒之外觀看起來像金屬鏈齒之可能性。即,不將沿著拉鏈鏈布長度方向之拉鏈鏈齒之寬度等倍縮小存在一種阻礙因素。
本申請發明人發現了無論上述阻礙因素如何,即便付出伴隨放棄等倍縮小之上述犧牲亦仍然呈現價值之益處。簡潔明瞭而言,於本申請中揭示之形態中,可確保沿拉鏈鏈布長度方向排列之2個以上模具各自之更充分之機械性強度。拉鏈鏈布係鏈布長度大於鏈布寬度。於對如此之拉鏈鏈布,藉由注塑成型而更一體地設置2個以上拉鏈鏈齒之情形時,於拉鏈鏈布長度方向上相鄰地設置2個以上之成型用模具。模具具有與相鄰之模具接觸之壁部。該壁部具有沿著拉鏈鏈布長度方向之厚度。該壁部之厚度係與相鄰之拉鏈鏈齒成型模腔之間隔之1/2一致。於將拉鏈鏈齒等倍縮小之情形時,與之相應地,拉鏈鏈齒間隔亦變小。拉鏈鏈齒成型模腔之間隔之1/2之壁部之厚度相應於拉鏈鏈齒之等倍縮小而極其變小。因模具設置時施加之外力、或注塑成型時模具之熱收縮等而對模具之壁部賦予機械性應力。模具之壁 部之局部破損對進行注塑成型之拉鏈鏈齒之形狀造成影響。
於揭示之實施形態中,滿足0.5<W1/L1<0.6,此處,L1表示拉鏈鏈布寬度方向之拉鏈鏈齒200之基部210與突出部220之總長度,W1表示沿著拉鏈鏈布長度方向之拉鏈鏈齒200之基部210之寬度。
若將專利文獻1中揭示之實施形態例之拉鏈鏈齒等倍縮小為作為目標之拉鏈鏈齒長度,則可確認成為W1/L1<0.5。於此情形時,沿著拉鏈鏈布長度方向之拉鏈鏈齒之基部之寬度W1較窄,故可使拉鏈鏈齒更近似於金屬鏈齒。然而,於此情形時,如上所述地導致模具之壁部之厚度變得過小。進而,甚至存在無法確保拉鏈鏈齒對於拉鏈鏈布之充分安裝強度之可能性。
於揭示之實施形態中,滿足0.5<W1/L1<0.6。因此,即便付出拉鏈鏈齒之外觀犧牲,亦能更大地確保模具之壁部之厚度,而且,亦能確保拉鏈鏈齒對於拉鏈鏈布之更充分安裝強度。
再者,上述說明可於更好地理解本申請中揭示之發明之技術性思想之後進行參照。然而,上述說明並未對技術方案中確定之發明進行任何限定。即,只要未於技術方案中明確地確定製法或設計方法,則可宣稱本申請中揭示之製法或設計方法對於由本申請之技術方案確定之發明不起任何限定作用。
以下,對本發明之1個以上之非限定實施形態及1個以上之特徵更詳細地進行說明。再者,前後方向係與拉鏈拉頭之移動方向一致。前後方向等於拉鏈鏈布之長度方向。將拉鏈鏈布之長度方向簡稱為鏈布長度方向。前後方向係與拉鏈鏈齒之排列方向一致。左右方向係與拉鏈鏈布之寬度方向一致。將拉鏈鏈布之寬度方向簡稱為鏈布寬度方向。左右方向係與拉鏈鏈齒之長度方向/延長方向/突出方向一致。上下方向係與前後方向及左右方 向正交之方向。
如圖1至圖4所示,拉鏈包含左右並排之左右一對鏈帶300。拉鏈具有未圖示之拉頭,且藉由拉頭之前後移動而將左右之鏈帶300拉開及閉合。再者,藉由拉頭前進而將左右之鏈帶300閉合。藉由拉頭後退而將左右之鏈帶300拉開。於左右鏈帶300被閉合時,左右各個鏈帶300之拉鏈鏈齒200處於嚙合狀態。於左右之鏈帶300被拉開時,左右各個鏈帶300之拉鏈鏈齒200處於非嚙合狀態。
拉鏈鏈布100係鏈布長度大於鏈布寬度之長條體。鏈布長度對鏈布寬度之比為例如1:2、1:10、1:100、1:1000、或1:10000。該等比係例示,並無限定。
拉鏈鏈布100具有具備鏈布上表面101與鏈布下表面102之柔性之鏈布主體部105、及設置於對向側緣部110之柔軟之芯繩120。拉鏈鏈布100之對向側緣部110係與結合對象之鏈帶300之拉鏈鏈布100之側緣部對向之側緣部。可將鏈布上表面101稱作第1鏈布面,且將鏈布下表面102稱作第2鏈布面。第1鏈布面表示鏈布上表面及下表面中之一表面,第2鏈布面表示鏈布上表面及下表面中之另一表面。
芯繩120係於拉鏈鏈布100之對向側緣部110沿著鏈布長度方向直線狀地延伸。鏈布主體部105係機織物或針織物。芯繩120包含將複數個紗套結而成之結構,且縫合於鏈布主體部105,或與鏈布主體部105一體地構成。芯繩120係厚度大於鏈布主體部105,且具有大致圓形形狀之剖面形狀。芯繩120具有鏈布主體部105之鏈布上表面101側之上部芯繩121、與鏈布主體部106之鏈布下表面102側之下部芯繩122。
拉鏈鏈齒200係對於拉鏈鏈布100之側緣部110及芯繩120以固定之鏈 齒配置間隔安裝,且對於拉鏈鏈布100之側緣部110及芯繩120以固定之鏈齒配置間隔固定。如圖3及圖4所示,鏈布長度方向上相鄰之拉鏈鏈齒200之中心線CA200係實質上平行。再者,拉鏈鏈齒200之中心線CA200係配設於與鏈布長度方向上相鄰之拉鏈鏈齒200對向之拉鏈鏈齒200之一對對向側面201之中間。
拉鏈鏈齒200係樹脂鏈齒,且經由將拉鏈鏈布100配設於一對模具間之狀態下所進行之注塑成型步驟而成型。拉鏈鏈齒200之材料係例如聚醯胺、聚縮醛、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等。於若干情形時,拉鏈鏈齒200相較金屬製鏈齒更輕量。
拉鏈鏈齒200包含將芯繩120夾住之基部210、及自基部210突出至拉鏈鏈布外側之突出部220。所謂拉鏈鏈布外側係自拉鏈鏈布100之鏈布主體部105之鏈布上表面或下表面上之位置或點,朝向拉鏈鏈布100之鏈布主體部105之鏈布上表面或下表面外之位置或點之方向。簡言之,拉鏈鏈布外側係自拉鏈鏈布100之鏈布上表面或下表面上之位置或點橫穿芯繩120,朝向拉鏈鏈布100之鏈布上表面或下表面外之位置或點之方向。拉鏈鏈布內側朝向與拉鏈鏈布外側相反之方向。
基部210包含以拉鏈鏈布100為界線劃分所得之上部基部211與下部基部212。上部基部211係設置於鏈布主體部105之鏈布上表面101側,且接觸於上部芯繩121與鏈布上表面101。下部基部212係設置於鏈布主體部105之鏈布下表面102側,且接觸於下部芯繩122與鏈布下表面102。自鏈布主體部105之鏈布上表面101起上部基部211之高度H211與自鏈布主體部105之鏈布下表面102起下部基部212之高度H212大致一致。
突出部220包含設置於鏈布上表面101側之非嚙合部250、及設置於鏈 布下表面102側之嚙合部260。嚙合部260包含頸部230、及頭部240。嚙合部260係與嚙合對象之拉鏈鏈齒200之嚙合部260嚙合。非嚙合部250不與嚙合對象之拉鏈鏈齒200嚙合。再者,非嚙合部250亦可接觸於嚙合對象之拉鏈鏈齒200。頭部240係經由頸部230連結於下部基部212。
鏈布長度方向之頸部230之寬度係於鏈布寬度方向上隨著頸部230自下部基部212遠離而減少,且隨後増加。鏈布長度方向之頭部240之寬度係於鏈布寬度方向上隨著頭部240自下部基部212遠離而増加,且隨後減少。鏈布長度方向之頸部230之最小寬度小於鏈布長度方向之頭部240之最大寬度。
於鏈布寬度方向上,於頭部240與下部基部212之間設置有收容空間SP10,且該收容空間SP10部分地收容嚙合對象之拉鏈鏈齒200之頭部240。存在將收容空間SP10簡稱為空間之情形。就左右之其中一鏈帶300而言,於鏈布長度方向上相鄰之拉鏈鏈齒200之頸部230之間,可配置及可插入左右之另一鏈帶300之拉鏈鏈齒200之頭部240。當將左右之鏈帶300分別向左右外側牽拉時,左右之頭部240彼此碰撞,從而維持左右鏈帶300之閉合狀態。
非嚙合部250具有沿著鏈布長度方向之寬度W250,該寬度W250係隨著非嚙合部250沿著自上部基部211遠離之方向於頸部230及頭部240上延伸而逐漸地變小。亦可將非嚙合部250稱為錐形部。非嚙合部250係結合於上部基部211、頸部230及頭部240。非嚙合部250之寬度W250係隨著自基部210遠離而逐漸地變小,而並非如同頸部230及頭部240隨著自基部210遠離而增減。因此,於左右之拉鏈鏈齒200為嚙合狀態時,左右之非嚙合部250彼此並未嚙合,而僅為卡合或接觸。左右之鏈帶300之閉合狀態並非藉 由左右之非嚙合部250之卡合或接觸來維持。為維持左右之鏈帶300之閉合狀態,而要求上述左右之拉鏈鏈齒200之嚙合部260彼此嚙合。
非嚙合部250具有隨著自上部基部211遠離而接近頸部230側,接著接近頭部240側之下傾面252。下傾面252係相對於存在有拉鏈鏈布100之平面CP呈現10°~60°、15°~55°、或20°~50°之角度。圖7圖示了存在於鏈布主體部105之鏈布上表面101與鏈布下表面102之中間之平面CP。如圖8所示,下傾面252具有隨著朝向非嚙合部250之前端側向拉鏈鏈布外側延伸而變窄之鏈布長度方向之寬度W252。下傾面252亦可簡稱為傾斜面252。非嚙合部250之形狀不限於揭示之形狀。
非嚙合部250包括自上方至少將下部基部212與頭部240之間之收容空間SP10局部地覆蓋之一對包覆部258。當於非嚙合部250設置包覆部258之情形時,嚙合狀態之頭部240之移位受到包覆部258限制,從而可確保左右之鏈帶300之更牢固之結合。再者,各包覆部258具有隨著於自上部基部211遠離之方向上延伸而接近拉鏈鏈齒200之中心線CA200之側面258m。
如圖3及圖6所示,拉鏈鏈齒200具有與沿著拉鏈鏈布100之側緣部110之芯繩120相鄰之拉鏈鏈齒200對應之對向側面201。拉鏈鏈齒200之基部210具有與鏈布長度方向上相鄰之拉鏈鏈齒200之基部210對向之一對對向側面210m、210n。一對對向側面210m、210n係相互實質上平行地定向。
拉鏈鏈齒200具有沿著鏈布長度方向之拉鏈鏈齒200之基部210之寬度W1。基部210之寬度W1係與對應於一對對向側面210m、210n而規定之一對平面M1及N1之間隔一致。平面M1處於相對拉鏈鏈布100之芯繩120及鏈布長度方向正交且與一對對向側面210m、210n之一對向側面210m接觸之形態。平面N1處於相對拉鏈鏈布100之芯繩120及鏈布長度方向正交且與一 對對向側面210m、210n之另一對向側面210n接觸之形態。
拉鏈鏈齒200之基部210之寬度W1係與上部基部211及下部基部212於之至少一個基部之寬度一致。於若干情形時,鏈布長度方向上之上部基部211之寬度小於鏈布長度方向上之下部基部212之寬度。於若干情形時,鏈布長度方向上之上部基部211之寬度大於鏈布長度方向上之下部基部212之寬度。鏈布長度方向上之最大寬度之基部210之部分係作為基部210之寬度W1被參照。於若干情形時,基部210之寬度W1係與一對對向側面210m、210n之最大間隔一致。
於圖示例中,如根據圖8所理解,拉鏈鏈齒200之上部基部211於鏈布長度方向上具有一對對向側面211m、211n。同樣地,拉鏈鏈齒200之非嚙合部250於鏈布長度方向上具有一對對向側面250m、250n。各對向側面211m、250m係以隨著自拉鏈鏈布100之鏈布上表面101遠離而接近另一對向側面211n、250n之方式緩慢地傾斜。各對向側面211n、250n係以隨著自拉鏈鏈布100之鏈布上表面101遠離而接近另一對向側面211m、250m之方式緩慢地傾斜。於若干實施形態中,鏈布長度方向上之上部基部211及非嚙合部250之寬度以此方式變動。此方面對於下部基部212及嚙合部260亦情況相同。
拉鏈鏈齒200可具有相較圖示及如上所述之基部210之寬度W1更大之寬度W2。例如,圖6所示之寬度W2大於寬度W1。寬度W2係與非嚙合部250之最大寬度一致。
拉鏈鏈齒200具有沿著鏈布寬度方向之長度L1。拉鏈鏈齒200之長度L1等於拉鏈鏈齒200之基部210與突出部220之總長度。拉鏈鏈齒200之長度L1大於拉鏈鏈齒200之基部210之寬度W1。即,滿足L1>M1。本實施形態 例之拉鏈鏈齒200之基部210之寬度W1係如下上述大於等倍縮小例之拉鏈鏈齒200之基部210之寬度W1。因此,本實施形態例之W1/L1之值變得大於等倍縮小例之W1/L1之值。
亦可將拉鏈鏈齒200之長度L1理解為平面P1與平面P2之間隔。平面P1係相對拉鏈鏈布100之第1或第2鏈布面101、102垂直且相對芯繩120平行之平面。平面P1接觸於拉鏈鏈齒200之基部210。平面P1係與將拉鏈鏈齒200之基部210之對向側面210m、210n連接之連接面210r接觸。平面P2係將平面P1平行移動至拉鏈鏈布外側所得之平面,且與拉鏈鏈齒200之突出部220之前端部接觸。
再者,於平面P1與平面P2之間存在平面P3。平面P3係將平面P1平行移動至拉鏈鏈布外側所得之平面,且與芯繩120之外周接觸。於本申請中,以該平面P3為界線,劃分拉鏈鏈齒200之基部210與突出部220。於利用平面P3劃分基部210與突出部220時,基部210於鏈布寬度方向上具有長度L2,突出部220於鏈布寬度方向上具有長度L3。L1=L2+L3之關係成立。
於若干實施形態中,滿足0.5<W1/L1<0.6。於若干實施形態中,滿足0.55<W1/L1<0.6。即便付出拉鏈鏈齒之外觀犧牲亦能夠更大地確保模具之壁部之厚度,而且,亦能夠確保拉鏈鏈齒對於拉鏈鏈布更充分之安裝強度。
於若干實施形態中,滿足0.4<L2/L1<0.5。可確保基部210之充分之大小、進而拉鏈鏈齒200對拉鏈鏈布100充分之安裝力。再者,於等倍縮小例中為L2/L1<0.4。
於滿足0.5<W1/L1<0.6及0.4<L2/L1<0.5之情形時,可確保基部210對於拉鏈鏈布100之充分接觸面積,從而可確保拉鏈鏈齒200對拉鏈鏈 布100更充分之安裝力。
於若干實施形態中,滿足1.8mm-0.2mm≦W1≦1.8mm+0.2mm、及3.1mm-0.2mm≦L1≦3.1mm+0.2mm。藉此,即便付出拉鏈鏈齒之外觀犧牲,亦能夠更大地確保模具之壁部之厚度,而且,亦能夠確保拉鏈鏈齒對拉鏈鏈布更充分之安裝強度。
如圖3、圖6及圖7中所圖示,拉鏈鏈齒200於對向側面201具有設置於芯繩120之外周之外周緣270。拉鏈鏈齒200於對向側面201具有朝向外周緣270延伸之分模線280。分模線280於對向側面201至少具有為與外周緣270一同地繪出凸狀起伏290而相對於存在有上述拉鏈鏈布100之平面CP傾斜之傾斜線284。
非嚙合部250與嚙合部260之界線係由分模線280規定。分模線280係表示用以將拉鏈鏈齒200之上部成型之上部成型模腔、與用以將拉鏈鏈齒200之下部成型之下部成型模腔之界線。分模線280具有規定頭部240之上限位置之第1平坦線281、與規定頸部230之上限之第2平坦線282。如根據圖7所理解,第1平坦線281及第2平坦線282相較存在於拉鏈鏈布100之鏈布上表面101與鏈布下表面102之中間之平面CP位於更上方。可伴隨頭部240之厚度增加,而使左右嚙合部260之嚙合變得更強。
即便第1平坦線281與第2平坦線282於上方與平面CP隔開,亦可於第2平坦線282與外周緣270之間設置傾斜線284,且藉由傾斜線284與外周緣270繪出平緩之凸狀起伏290。
於取代傾斜線284而形成圖7中以虛線表示之L字狀線286之情形時,於拉鏈鏈齒200之成型用之上模及下模形成鏈布寬度方向上相鄰之突起。如此之突起具有於注塑成型過程中破損之可能性,從而導致模具之壽命下 降。於省略傾斜線284,而將第2平坦線282延伸至外周緣270為止之情形時,存在導致拉鏈鏈齒200之成型用之上模之芯繩保持槽對芯繩120之保持力降低之可能性。
於圖示例中,利用傾斜線284與外周緣270繪出平緩之凸狀起伏290。於此情形時,模具之芯繩保持槽對芯繩120之捕捉得以確保,從而可避免或減少產生模具之突起之局部破損之問題。該特徵可與本申請說明書中描述之模具之壁部厚之確保協同地理解。再者,存在將第1平坦線與第2平坦線簡單地總稱為平坦面之情形。
以下,一面參照圖9至圖13,一面將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與等倍縮小例進行比較。圖9係於圖式左側表示實施形態例之拉鏈鏈齒,且於圖式右側表示等倍縮小例之拉鏈鏈齒。圖10係於圖式左側表示實施形態例之拉鏈鏈齒,且於圖式右側表示等倍縮小例之拉鏈鏈齒。圖11係於圖式上側表示實施形態例之相鄰之拉鏈鏈齒,且於圖式下側表示等倍縮小例之相鄰之拉鏈鏈齒。圖13係於圖式左側模式性表示實施形態例之2個模具之排列,且於圖式右側模式性表示等倍縮小例之2個模具之排列。
如根據圖9至圖11所理解,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與等倍縮小例任一例中,均以拉鏈鏈齒200之長度L1達到目標值之方式構成。換言之,實施形態例之拉鏈鏈齒200之長度L1等於等倍縮小例之拉鏈鏈齒200之長度L1。拉鏈鏈齒200之長度L1取被小尺寸之拉鏈中所含小尺寸之拉頭制約之寬度內之值。拉鏈鏈齒200之長度L1取根據拉鏈之尺寸而決定之值,且其可變更幅度較窄。
本實施形態例之拉鏈鏈齒200之基部210之寬度W1大於等倍縮小例之拉鏈鏈齒200之基部210之寬度W1。如文章開頭上述,使拉鏈鏈齒200之基 部210之寬度W1變小係於使拉鏈鏈齒之外觀看起來近似金屬鏈齒之方面較為重要,可謂不使拉鏈鏈齒之寬度等倍縮小存在一種阻礙因素。然而,本申請發明人不受該阻礙因素影響而採用已増加之拉鏈鏈齒200之基部210之寬度W1。藉此,即便付出拉鏈鏈齒之外觀犧牲,亦能夠更大地確保模具之壁部之厚度,而且,亦能夠確保拉鏈鏈齒對拉鏈鏈布更充分之安裝強度。
實施形態例之拉鏈鏈齒200係取如下值。沿著鏈布長度方向之拉鏈鏈齒200之長度L1=3.10~3.30mm。鏈布寬度方向之拉鏈鏈齒200之基部210之寬度W1=1.80~1.90mm。沿著鏈布長度方向之拉鏈鏈齒200之配置間隔W5=2.3~2.5mm。相鄰之拉鏈鏈齒200之基部210之對向側面彼此之間隔W6=0.5~0.6mm。作為一例,L1=3.10mm;W1=1.80mm;W5=2.4mm;W6=0.55mm。再者,如圖4所示,左右之鏈帶閉鎖時之嚙合拉鏈鏈齒列之左右寬度為4.6~5.0mm。
對於等倍縮小例之拉鏈鏈齒200而言,L1=3.10mm;W1=1.50mm;W5=1.95mm;W6=0.40mm。於等倍縮小例中,W1之值較小,與之相應地W6之值亦變小。伴隨W6較小之值,鏈布長度方向上相鄰之各模具之壁部之厚度亦變小。於此情形時,存在模具之機械性強度下降之可能性。
圖12中表示用以將實施形態例之拉鏈鏈齒200注塑成型之模具。如圖12所示,模具包含上模400與下模500。上模400具有與下模500對向之第1對向面401及第2對向面402。於第1對向面401與第2對向面402之間,配設有一列之上部成型模腔410。於相鄰之上部成型模腔410之間,配設有上部芯繩保持槽420及嵌合凹部430。上部芯繩保持槽420係配設於第1對向面401側。嵌合凹部430係配設於第2對向面402側。上部成型模腔410之深度大於上部芯繩保持槽420及嵌合凹部430之深度。上部芯繩保持槽420之深 度大於嵌合凹部430之深度。
下模500具有與上模400對向之第1對向面501及第2對向面502。於第1對向面501與第2對向面502之間,配設有一列之下部成型模腔510。於相鄰之下部成型模腔510之間,配設有下部芯繩保持槽520及嵌合凸部530。下部芯繩保持槽520係配設於第1對向面501側。嵌合凸部530係配設於第2對向面502側。下部成型模腔510之深度大於下部芯繩保持槽520之深度及嵌合凸部530之突出高度。下部芯繩保持槽520之深度大於嵌合凸部530之突出高度。
於將上模400與下模500配模時,於上模400之第1對向面401與下模500之第1對向面501之間,形成與鏈布主體部105之厚度相應之間隙。於拉鏈鏈齒200注塑成型時,於上模400與下模500之間配設拉鏈鏈布100。因此,於注塑成型時,上模400之第1對向面401接觸於拉鏈鏈布100之鏈布主體部105之鏈布上表面101。同樣地,下模500之第1對向面501接觸於拉鏈鏈布100之鏈布主體部105之鏈布下表面102。
於將上模400與下模500配模時,上部成型模腔410與下部成型模腔510構成一個成型模腔,藉由該構成所得之成型模腔而將拉鏈鏈齒200成型。再者,於上部成型模腔410及下部成型模腔510之至少一者中連接有未圖示之澆口。經由設置於模具之未圖示之流道及澆口,對各成型模腔供給熔融材料。
於將上模400與下模500配模時,上模400之第2對向面402接觸於下模500之第2對向面502。於將上模400與下模500配模時,上模400之嵌合凹部430與下模500之嵌合凸部530嵌合。於將上模400與下模500配模時,上模400之上部芯繩保持槽420與下模500之下部芯繩保持槽520構成沿著鏈布 長度方向環狀地閉合之芯繩保持槽,藉此,保持拉鏈鏈布之芯繩。
上部成型模腔410係於上模400之第1對向面401及第2對向面402之間凹狀設置。上部芯繩保持槽420亦於上模400之第1對向面401及第2對向面402之間凹狀設置。上部芯繩保持槽420具有大致半圓狀之剖面輪廓。上部芯繩保持槽420設置於鏈布長度方向上相鄰之上部成型模腔410之間,且使兩者空間上連通。嵌合凹部430係於上模400之第1對向面401及第2對向面402之間凹狀設置。嵌合凹部430設置於鏈布長度方向上相鄰之上部成型模腔410之間,且使兩者空間上連通。嵌合凹部430係於相鄰之上部成型模腔410之間,與上部芯繩保持槽420相鄰地設置。
下部成型模腔510係於下模500之第1對向面501及第2對向面502之間凹狀設置。下部芯繩保持槽520亦於下模500之第1對向面501及第2對向面502之間凹狀設置。下部芯繩保持槽520具有大致半圓狀之剖面輪廓。下部芯繩保持槽520設置於鏈布長度方向上相鄰之下部成型模腔510之間,且使兩者空間上連通。嵌合凸部530設置於鏈布長度方向上相鄰之下部成型模腔510之間。嵌合凸部530係於相鄰之下部成型模腔510之間,與下部芯繩保持槽520相鄰地設置。
上模400具有:上表面403、與上部成型模腔410之排列方向正交地設置之2個外周側面404、及與上部成型模腔410之排列方向平行地設置之2個外周側面405。於外周側面404與上部成型模腔410之間設置有厚度薄之壁部499。壁部499包括上部成型模腔410之側面與上模400之外周側面404之間之部分。
下模500具有:下表面503、與下部成型模腔510之排列方向正交地設置之2個外周側面504、及與下部成型模腔510之排列方向平行地設置之2個 外周側面505。於外周側面504與下部成型模腔510之間設置有厚度薄之壁部599。壁部599包括下部成型模腔510之側面與下模500之外周側面504之間之部分。
於對長條之拉鏈鏈布100注塑成型大量之拉鏈鏈齒200時,僅一組上模及下模則成型模腔之個數不足,故使用多組上模及下模。
圖13係於圖式左側模式性表示實施形態例之2個模具之排列,且於圖式右側模式性表示等倍縮小例之2個模具之排列。實施形態例之拉鏈鏈齒200之基部210之寬度W1大於等倍縮小例之拉鏈鏈齒200之基部210之寬度W1。因此,實施形態例之拉鏈鏈齒200之配置間隔W5變得大於等倍縮小例之拉鏈鏈齒200之配置間隔W5。因此,實施形態例之模具之壁部499、599之厚度大於等倍縮小例之模具之壁部499、599之厚度。圖13係簡潔明瞭地表示壁部599之厚度E1之大小關係。
鏈帶300之使用模具之製造方法係如下上述。首先,準備上模400與下模500。對上模400與下模500之間提供拉鏈鏈布100。將上模400與下模500進行配模。對由上模400之成型模腔與下模500之成型模腔劃定之成型模腔供給熔融材料。藉由將模具冷卻而將模具內之熔融材料硬化。將拉鏈鏈布100之側緣部110中固定之拉鏈鏈齒200成型。將上模400與下模500開模,自該等上模400與下模500之間將鏈帶300取出。
於若干情形時,於下模500配置拉鏈鏈布100,且於下模500之下部芯繩保持槽520配設拉鏈鏈布100之芯繩120。使上模400相對於下模500下降,於此過程中藉由上模400之上部芯繩保持槽420捕捉芯繩120。亦可設想使下模相對於上模移動,或者,使上模與下模兩者移動之形態。
各種製造條件、工藝流程溫度、及工藝流程時間等由業者適當地決定。
根據上述之知識,就業者而言,可對各實施形態追加各種變更。載入權利要求書中之符號係用以參考,而並非以限定解釋權利要求書為目的進行參照。

Claims (10)

  1. 一種鏈帶,其係鏈帶(300),該鏈帶(300)具備:拉鏈鏈布(100),其具有第1鏈布面(101)及第2鏈布面(102);及複數個拉鏈鏈齒(200),其等係安裝於上述拉鏈鏈布(100)之側緣部(110);上述拉鏈鏈齒(200)包括將上述拉鏈鏈布(100)之側緣部(110)之芯繩(120)夾著之基部(210)、及自上述基部(210)突出至拉鏈鏈布外側之突出部(220),上述突出部(220)包括上述第1鏈布面(101)側之非嚙合部(250)、及上述第2鏈布面(102)側之嚙合部(260),上述嚙合部(260)包括頸部(230)、及相較於上述頸部(230)具有更大之沿著拉鏈鏈布長度方向之寬度之頭部(240),且滿足0.5<W1/L1<0.6,此處,L1表示拉鏈鏈布寬度方向之上述基部(210)及突出部(220)之總長度,W1表示拉鏈鏈布長度方向之上述基部(210)之寬度。
  2. 如請求項1之鏈帶,其中於藉由使相對於上述拉鏈鏈布(100)之第1或第2鏈布面(101、102)垂直且相對於上述芯繩(120)平行之平面(P1)朝向拉鏈鏈布外側移動直至與上述芯繩(120)之外周相切所得之平面(P3),將上述基部(210)與上述突出部(220)劃分時,滿足0.4<L2/L1<0.5,此處,L1表示拉鏈鏈布寬度方向之上述基部(210)及突出部(220)之總長度,L2表示拉鏈鏈布寬度方向之上述基部(210)之長度。
  3. 如請求項1之鏈帶,其中滿足0.55<W1/L1<0.6。
  4. 如請求項2之鏈帶,其中滿足0.55<W1/L1<0.6。
  5. 如請求項3之鏈帶,其中滿足1.8mm-0.2mm≦W1≦1.8mm+0.2mm、及3.1mm-0.2mm≦L1≦3.1mm+0.2mm。
  6. 如請求項4之鏈帶,其中滿足1.8mm-0.2mm≦W1≦1.8mm+0.2mm、及3.1mm-0.2mm≦L1≦3.1mm+0.2mm。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鏈帶,其中上述非嚙合部(250)之沿著拉鏈鏈布長度方向之寬度(W250)係隨著上述非嚙合部(250)於自上述基部(210)遠離之方向上於上述頸部(230)及上述頭部(240)上延伸而逐漸地變小。
  8.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鏈帶,其中上述非嚙合部(250)具有隨著自上述基部(210)遠離而接近上述頸部(230)側,繼而接近上述頭部(240)側之傾斜面(252)。
  9.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鏈帶,其中上述拉鏈鏈齒(200)具有與沿著上述拉鏈鏈布(100)之側緣部(110)之芯繩(120)相鄰之拉鏈鏈齒(200)對向之對向側面(201),上述拉鏈鏈齒(200)於上述對向側面(201)具有設置於上述芯繩(120)之外周之外周緣(270),上述拉鏈鏈齒(200)於上述對向側面(201)具有朝向上述外周緣(270)延伸之分模線(280),上述分模線(280)於上述對向側面(201)至少具有為了與上述外周緣(270)一同地繪出凸狀起伏(290)而相對於上述拉鏈鏈布(100)所存在之平面(CP)傾斜之傾斜線(284)。
  10. 一種拉鏈,其包括: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一對鏈帶(300)、及用以將上述一對鏈帶開合之拉鏈拉頭。
TW105132707A 2015-10-29 2016-10-11 鏈帶及拉鏈 TWI6319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80623 WO2017072926A1 (ja) 2015-10-29 2015-10-29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CT/JP2015/080623 2015-10-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4548A TW201714548A (zh) 2017-05-01
TWI631917B true TWI631917B (zh) 2018-08-11

Family

ID=58629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2707A TWI631917B (zh) 2015-10-29 2016-10-11 鏈帶及拉鏈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2) CN106820474B (zh)
TW (1) TWI631917B (zh)
WO (1) WO20170729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72926A1 (ja) * 2015-10-29 2017-05-04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7190573B2 (ja) 2019-07-04 2022-12-15 Ykk株式会社 エレメント部材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
CN111109774B (zh) * 2020-01-14 2022-09-20 开易(广东)服装配件有限公司 薄翼一体型拉链
CN114521725B (zh) * 2022-01-25 2023-03-14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38894A (en) * 2004-12-16 2006-11-16 Ykk Corp Slide fastener
CN102984966A (zh) * 2010-07-07 2013-03-20 Ykk株式会社 连接构件和拉链
CN103997926A (zh) * 2011-12-15 2014-08-20 Ykk株式会社 链齿及链齿的制造方法、以及模具及注射成型装置
TW201517835A (zh) * 2013-10-24 2015-05-16 Ykk Corp 拉鍊鍊條組合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08046B2 (ja) * 2001-12-13 2005-10-19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6177336B2 (ja) * 2013-09-30 2017-08-09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チェーン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WO2017072926A1 (ja) * 2015-10-29 2017-05-04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38894A (en) * 2004-12-16 2006-11-16 Ykk Corp Slide fastener
CN102984966A (zh) * 2010-07-07 2013-03-20 Ykk株式会社 连接构件和拉链
CN103997926A (zh) * 2011-12-15 2014-08-20 Ykk株式会社 链齿及链齿的制造方法、以及模具及注射成型装置
TW201517835A (zh) * 2013-10-24 2015-05-16 Ykk Corp 拉鍊鍊條組合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20474A (zh) 2017-06-13
WO2017072926A1 (ja) 2017-05-04
CN106820474B (zh) 2020-02-14
CN206659298U (zh) 2017-11-24
TW201714548A (zh) 2017-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1917B (zh) 鏈帶及拉鏈
TWI478677B (zh) Chain belt
US9003613B2 (en) Slide fastener
TWI468125B (zh) 滑件總成及上止擋
JP6220080B2 (ja) ファスナーエレメント、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US9480311B2 (en) Slide fastener with simple locking mechanism
TWI617255B (zh) Chain belt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old
CN102469860B (zh) 拉链
CN109310185B (zh) 拉链用金属单件式滑件和拉件
US9307810B2 (en) Decorated slide fastener
CN109717555B (zh) 拉链用拉头和拉链
CN107752237B (zh) 链牙、链带及拉链
TWI621413B (zh) Zipper with stop
TWI543720B (zh) Zipper, mold device, and zipper slide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531332B (zh) Zipper chain with the chain of teeth, and zipper chain
TW201526819A (zh) 拉鏈鏈條及拉鏈
TW201438619A (zh) 拉鏈用滑件及拉鏈
TWI526167B (zh) The opening of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zipper, and th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open tail
TWI627919B (zh) zipper
CN218219380U (zh) 一种i型牙拉链
JP2006149707A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チエン
CN107280147A (zh) 一种安全带锁舌
TW201424616A (zh) 拉鍊
CN118338811A (zh) 链带、止挡件及拉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