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3217B - 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光學板片貼合裝置以及用於該裝置之程式與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光學板片貼合裝置以及用於該裝置之程式與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3217B
TWI463217B TW100115711A TW100115711A TWI463217B TW I463217 B TWI463217 B TW I463217B TW 100115711 A TW100115711 A TW 100115711A TW 100115711 A TW100115711 A TW 100115711A TW I463217 B TWI463217 B TW I46321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sheet
optical element
optical sheet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5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3962A (en
Inventor
Tsutomu Hiroya
Koji Shigemura
Original Assignee
Nlt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lt Technologies Ltd filed Critical Nlt Technologies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13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39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32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321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5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arranged along a single direction only, e.g. lenticula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8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 B32B38/1825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evices for tensioning, stretching or registration
    • B32B38/1833Positioning, e.g. registration or centering
    • B32B38/1841Positioning, e.g. registration or centering during laying u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41/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lamination processes; Safety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12Arr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41/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lamination processes; Safety arrangements
    • B32B2041/04Detecting wrong registration, misalignment, deviation, fail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802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Description

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光學板片貼合裝置以及用於該裝置之程式與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光學板片貼合裝置以及用於該裝置之顯示裝置等等。
由於新一代顯示器高度複雜的功能性需求,已經開始出現藉由將光學板片,如雙凸透鏡板片、菱鏡板片或散光板片等等與一使用了光電元件,如液晶等等的顯示面板進行貼合,而具有呈現立體影像、視角控制等等能力的顯示器。
以下將說明這種顯示器的例子之一,其使用了一個雙凸透鏡板片。第21A圖顯示了一雙凸透鏡板片之透視圖,而第21B圖顯示了一使用雙凸透鏡板片之立體影像顯示器。
如第21A圖所示,雙凸透鏡板片110在其一的表面上具有一平坦面,而在另一個表面上包括多個重複平行排列、具有圓柱面及半圓剖面形之圓筒鏡111。如第21B圖所示,左眼像素115a及右眼像素115b以交替的方式排列在顯示面板114上,且相對於每一個圓筒鏡111之聚焦點。當左眼像素115a及右眼像素115b被一驅動電路(圖未顯示)所驅動時,依據預定的信號,圓筒鏡111會將左眼影像形成於一左眼區域120a中,而將右眼影像形成在一右眼區域120b中,使得觀看者可以感受到一個立體影像。當然,一正常的二維平面影像也可以經由使用相同的信號來驅動左眼像素115a及右眼像素115b而被顯示出來。
此外,在使用雙凸透鏡板片之顯示器中,也有能夠同時顯示多個影像之多影像同時顯示器。這種顯示器使用了與立體影像顯示器相同的方法,藉此,不同的影像可以經由圓筒鏡將影像分佈到不同方向上的不同觀看者而被顯示出來。
對於這種使用了微鏡頭陣列及雙凸透鏡板片之顯示器來說,必需將雙凸透鏡板片等等非常精確地安裝於顯示面板上,以取得高品質的立體影像或是多影像同時顯示的效果。尤其是,對於裝載至新一代終端裝置等等的高畫質影像顯示器來說,必需以前所未有的精確程度來完成貼合的動作,這種貼合的精確度是以微米來計算的。
為了能非常精確地將光學板片,如雙凸透鏡板片貼合於顯示面板,在每一個光學板片及顯示面板上必需有位置對準記號,並經由讀取該些記號進行對準動作來完成貼合。這種技術在此處稱之為「相關技術1」。
在相關技術1中,在光學板片及顯示面板上的每一個對準記號之精確度必需在微米之內,以能夠使貼合的精確度也落在微米之內。舉例來說,在雙凸透鏡板片上自圓筒鏡頂點起算的記號距離之精確度必需在微米級上。但是,一般來說,很難在使用機械進行光學板片之製造中達到記號之製作精確度在微米級上。此外,在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案2009-223193中揭露了另一種鏡頭記號讀取方法(專利文件1:請參閱第3圖及第8圖)。在此,這種技術將被稱為「相關技術2」。在相關技術2中,在雙凸透鏡板片上不會形成任何特別的記號,但光線會被照射至雙凸透鏡板片上,而圓筒鏡位置資訊是自依鏡頭成像表現來決定的透射光亮度分佈狀態而被讀取。至於顯示面板,其面板記號則是經由圓筒鏡來擷取,並依此而進行位置的對準。
再者,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案2009-222903(專利文件2:請參閱第39圖)揭露了使用彎曲形光學元件夾持頭將一光學元件陣列板貼合至一顯示面板的步驟。
但是,在相關技術1中有下列的問題。光學板片記號是位於光學板片的表面上,顯示面板記號是位於顯示面板的表面上。舉例來說,在兩者上的記號相互疊加、其影像由一相機來擷取、且每一個記號是自該影像來讀取時,就很難同時將兩個記號與聚焦點對準,因為這兩個記號與相機的距離是不同的。這會在讀取記號時發生問題。
以液晶顯示器為例,如第22A圖所示,面板記號132會形成於一驅動基板152或一相對基板153上,而光學板片記號150則形成於一光學板片151上。因此,當使用同一台相機來擷取其影像時,必需分別地進行聚焦點與光學板片記號150及面板記號153的對準,這是因為在其間存有相對基板153、極化板154及光學板片151。意即,兩個記號的讀取精確度會由相機聚焦點方向之回饋精確度來決定。再者,由於聚焦點的對準必需花費較多的時間,在策略上是不利的。
此外,由於經由光學板片151來讀取面板記號132之架構,面板記號132之位置會因光學板片151的折射效應而改變。因此,必需執行校正動作。再者,經由將光線照射至光學板片151而取得之透射光亮度分佈絕大部份取決於圓筒鏡的成像表現。但是,舉例來說,若每一個鏡頭曲度半徑的變異很大,或是在光學板片151本身中就產生了失真時,在表面中的亮度分佈就會不平均地變化。這會導致記號讀取精確度的降低。
另外,為了將光學板片記號150與面板記號132相互疊加,面板記號132會直接設置在光學板片151之下。舉例來說,在液晶顯示器中,如第22B圖所示,光學板片151的外形會小於顯示面板131及極化板154的外形。因此,所謂「面板記號132直接位於光學板片151下方」的意思是,面板記號132是設置在靠近顯示面板131一顯示區域155處。尤其是對無影像時呈現白色液晶顯示器來說,在顯示區域155附近的面板記號132會導致漏光的產生。因此,這對於顯示品質的影響很大。
相關技術1除了具有上述的問題之外,本案之申請人經由研究,還新發現了一個與高精確、高可靠性鏡頭及顯示面板貼合步驟上有關的問題。舉例來說,當雙凸透鏡板片做為光學板片使用時,可能會發生如第23圖所示之表面中鏡頭間隔寬度不一致之情況,這主要是因為雙凸透鏡板片製程的問題。舉例來說,鏡頭間隔寬度不一致的情況有好幾種型態,例如第23A圖所示,鏡頭間隔寬度向上方一側越來越大,或是如第23B圖所示,鏡頭間隔寬度向中間越來越大,又或是如23C圖所示,鏡頭間隔寬度向中間越來越小。這種鏡頭間隔寬度不一致的情形會在立體影像顯示器中嚴重影響立體視場最大時之視覺可辨識距離以及立體視場之大小本身。因此,在貼合光學板片時必需減輕鏡頭間隔寬度變動之影響。
此外,當使用一板片夾持頭來夾持住光學板片之光學元件形成面時,由於光學元件形成面具有細微的凹凸,所以在光學板片與板片夾持頭間實質的接觸區域會變小。因此,會產生夾持光學板片之力量減低的問題。同時,在相關技術1中,光學板片記號之位置資訊是使用穿透過光學板片之光線的存在來讀取,而在相關技術2中,鏡頭的位置資訊是使用穿透過光學板片之光線亮度分佈來讀取。意即,相關技術2與相關技術1同樣地都使用了穿透光學板片的光線來讀取位置資訊,使得兩者會面臨相同的問題。再者,相關技術2之板片夾持頭(夾持住圓筒鏡板片之一種夾持架)是由具有光穿透性的材料所形成,以避免對成像部件的成像動作造成干擾(請參閱專利文件2之第0022段落)。因此,用來形成相關技術2之板片夾持頭的材料被限制在易碎的玻璃、塑膠等等,而使得堅硬的金屬、陶瓷等等不可以使用。
本發明之設計即是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本發明之目的之一即是提供一種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及使用此法之貼合裝置,可以將一光學板片以高良率、高精確度的方法與顯示面板貼合,也提供一種使用此種貼合方法所製造之高品質顯示器。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光學板片貼合方法,使用一板片夾持頭將一光學板片與一顯示面板貼合,該光學板具有兩側,其中一側為形成有複數光學元件之一光學元件面,而另一側為不具有該些光學元件之一無光學元件面,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使該光學元件面或無光學元件面之一與該板片夾持頭接觸;將光線自該光學元件面/無光學元件面照射至該無光學元件面/光學元件面與該板片夾持頭之複數接觸區域;自該些接觸區域之反射光之一分佈狀態讀取該些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以及依該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對準該光學板片及該顯示面板之位置,並使該光學板片與該顯示面板貼合。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學板片貼合裝置,使用一板片夾持頭將一光學板片與一顯示面板貼合,該光學板具有兩側,其中一側為形成有複數光學元件之一光學元件面,而另一側為不具有該些光學元件之一無光學元件面,該裝置包括:一板片夾持頭,藉由與該光學元件面或無光學元件面之一接觸而夾持住該光學板片;一第一成像部件,將光線自該光學元件面/無光學元件面照射至該無光學元件面/光學元件面與該板片夾持頭之複數接觸區域,並取得該無光學元件面/光學元件面之一反射光之一分佈狀態影像;一第二成像部件,取得該顯示面板上額外增加之一面板記號之一影像;一移動機械單元,在一座標空間上移動該光學板片或該顯示面板之一;以及一控制單元,自該第一成像部件所取得之該影像讀取該些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亦自該第二成像部件所取得之該影像讀取該面板記號之位置資訊,並依據該些接觸區域及該面板記號之位置資訊控制該移動機械單元,使該光學板片及該顯示面板對準及貼合。
本發明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了經由本發明上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而與光學板片貼合之顯示面板。
為使本發明之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以下將介紹根據本發明所述之較佳實施例。必須說明的是,本發明提供了許多可應用之發明概念,所揭露之特定實施例僅是說明達成以及使用本發明之特定方式,不可用以限制本發明之範圍。
(第一實施例)
在第一實施例中,將說明使用一形成有多個圓筒鏡之雙凸透鏡板片做為光學板片之例子。雖然本例中之說明係侷限於使用雙凸透鏡板片做為光學板片,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光學元件陣列,包括其上形成有預定排列模式之菱形鏡板片、反射鏡板片、散光鏡板片等等都可以使用。
第1圖顯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之貼合方法,而第2圖則顯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貼合方法之步驟。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係使用一板片夾持頭20將一光學板片10貼合至一顯示面板30上。光學板片10係一雙凸透鏡板片,形成有多個圓筒鏡11以做為光學元件,且光學板片10包括一光學元件面12以及一無光學元件面13,其中,光學元件面12上形成有多個圓筒鏡11,而無光學元件面13上沒有任何圓筒鏡11。意即,光學元件面12是一個凹凸面,而無光學元件面13則是一平坦面。此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之貼合方法的步驟將說明如下。
步驟101-103(第1A圖及1B圖):光學元件面12會與板片夾持頭20接觸(步驟101),光線41會自無光學元件面13照射至光學元件面12與板片夾持頭20間之接觸區域14(步驟102),接觸區域14之位置資訊則會自其反射光42之分佈狀態來讀取。舉例來說,在步驟102及103中,會使用一具有光源43及相機44之第一成像部件40。步驟101-103可以以任何順序來進行,只要接觸區域14之位置資訊能夠被讀取即可。舉例來說,步驟101-103可以同時一起進行。此外,也可以將無光學元件面13與板片夾持頭20接觸,將光線41自光學元件面12照射至無光學元件面13與板片夾持頭20間的接觸區域,然後自反射光42之分佈狀態讀取位置資訊。
步驟104(第1C圖):一設置在顯示面板30上之面板記號31的位置資訊被讀取。舉例來說,在步驟104中,使用了具有一光源53及相機54之第二成像部件50。舉例來說,成像部件50會將光線51照射至顯示面板30上之面板記號31,而面板記號31之位置資訊是經由其透射光52來讀取。步驟104可以在步驟101-103之前或之後進行。若面板記號31之位置資訊是已知的,步驟104即可省略。
步驟105(第1D圖):光學板片10及顯示面板30之位置會依據接觸區域14及面板記號31之位置資訊來對準。此處的對準動作可以使用一般的對準方式來完成。
步驟106(第1D圖):光學板片10及顯示面板30進行貼合。舉例來說,光學板片10及顯示面板30是藉由使光學板片10與顯示面板30間發生相對位移並保持兩者接觸而進行貼合的。為了使用光學板片10及顯示面板30發生相對位移,至少要移動光學板片10或顯示面板30之一。此處的貼合可以使用一般的貼合方法。
在第一實施例中,不僅使用到透射光,也使用了反射光42來讀取光學板片10之位置資訊。因此,使用透射光所造成的多種問題就被一次克服了,使得光學板片10位置資訊讀取的精確度可以被提高。這便可以在光學板片貼合步驟中提高其精確度與良率。
第3圖顯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貼合裝置。第4A圖顯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貼合裝置方塊圖;第4B圖顯示了第4A圖中控制單元之一例;第5圖顯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貼合裝置之對準動作。以下將配合第3、第4及第5圖進行說明。
第一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貼合裝置60係使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光學板片貼合方法來進行光學板片10與顯示面板30之貼合,而裝置60包括了板片夾持頭20、第一成像部件40、第二成像部件50、移動機械單元70及一控制單元80。板片夾持頭20會藉由與光學元件面12接觸而夾持住光學板片10。成像部件40會將光線41自無光學元件面13照射至板片夾持頭20與光學元件面12間之接觸區域,並取得其反射光42之分佈狀態影像45。成像部件50會取得在顯示面板30上之面板記號31的影像55。移動機械單元70會將光學板片10及顯示面板30在一座標空間中移動。控制單元80則自成像部件40所取得之影像45讀取接觸區域14之位置資訊,以及自成像部件50所取得之影像55讀取面板記號31之位置資訊,並依據接觸區域14及面板記號31之位置資訊控制移動機械單元70,而使光學板片10及顯示面板30進行對準及貼合。
移動機械單元70包括一光學板片側機械71及一顯示面板側機械74。舉例來說,光學板片側機械71是由一線性馬達機械(或一步進馬達及一螺桿饋進機械)、一施轉機械等等所構成。可以分成一固定主體72及一夾頭平台73,夾頭平台73可以相對於主體72移動。夾頭平檯73可以以線性的方式將板片夾持頭20分別在X、Y、Z軸方向上進行移動,且相對於Z軸在θ方向上旋轉。舉例來說,顯示面板側機械74是由一線性馬達機械(或一步進馬達及一螺桿饋進機械)等等所構成,它可以被分成一固定主體75及一面板平台76,面板平台76可以相對於主體75移動。面板平台76可以承載顯示面板30並以線性的方式使其在X、Y、Z軸方向上移動。夾頭平台73及面板平台76只需要能發生相對移動。因此,舉例來說,在Z軸方向上的移動及θ方向上的旋轉可以分配給面板平台76,而在Y軸上的移動可以只分配給夾頭平台73或面板平台76之一。此外,移動機械單元70可以在座標空間中移動光學板片10或顯示面板30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光學板片側機械71或顯示面板側機械74之一可以被省略。
舉例來說,控制單元80包括一傳統由中央處理器81、唯讀記憶體82、隨機存取記憶體83及輸出入介面84等等所構成之電腦,並依據一電腦程式和資料進行操作。控制單元80會自成像部件40及50接收影像45及55,並藉由影像處理程式等等讀取接觸區域14及面板記號31之位置資訊,再依據資訊輸出控制信號85、86及87至板片夾持頭20、光學板片側機械71及顯示面板側機械74。控制信號85包括了指示板片夾持頭20開始或結束光學板片10夾持動作之信號。控制信號86包括了移動夾頭平台73(意即光學板片10)至預定座標之信號。控制信號87包括了移動顯示面板側機械74(意即顯示面板30)至一預定座標之信號。控制單元80所使用之電腦程式可以是會使電腦執行自成像部件40所取得影像45讀取接觸區域14位置資訊之程序、自成像部件50所取得影像55讀取面板記號31位置資訊之程序、以及依面板記號31及接觸區域14位置資訊控制移動機械單元70以進行光學板片10與顯示面板30位置對準及貼合之程序。以下將說明貼合裝置60所執行之對準動作之一例。
首先,調整相機44及54之位置、放大倍率等等以使相機44及54之像素以一對一之方式與XY平面上的座標相對應。再者,如第5圖所示,假設接觸區域14之位置資訊Ma1(xa1,ya1)、Ma2(xa2,ya2)被取得,而面板記號31之位置資訊Mb1(xb1,yb1)、Mb2(xb2,yb2)被取得。Ma1及Ma2被定義為某特定單一圓筒鏡11兩端頂點之座標。Mb1及Mb2被定義為兩個十字形面板記號31之座標。此時,移動機械單元70會被控制以使連接點Ma1及Ma2之直線Ma的中點Mao以及連接點Mb1及Mb2之直線Mb的中點Mbo相互匹配,且直線Ma及Mb之斜率也相互匹配(意即角度θa=0)。
接著,以下將更詳細說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
以圓筒鏡板片形成的光學板片10被用於一可提供朝向不同視點之影像顯示功能之顯示裝置中。光學板片10緊靠著顯示面板30之顯示面,並傳輸至少波長為可見光範圍之一部份光線。光學板片10之材料並沒有特別限制,且無論是非有機材料或有機材料都可以使用,只要它可以傳輸至少一部份波長在400nm至800nm範圍的光線。玻璃等等的非有機材料以及塑膠等等的有機材料都可以使用。但是,一般來說,最常用的是塑膠。在塑膠材料上,工程塑膠,如壓克力(PMMA)、環烯烴聚合物(COP)、聚碳酸脂(PC)等等都可以使用。光學板片10之厚度也沒有特別限制。但是,為了實際上的使用,最好是在0.05mm至0.5mm之間。
第1圖顯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光學板片貼合步驟之例子。首先,如第1A圖所示,使用板片夾持頭20將光學板片夾持住。然後,如第1B圖所示,光線41自光源43朝向接觸區域14照射光線41,相機44擷取反射光42之分佈狀態,而光學板片10之位置資訊則使用所擷取之影像45來讀取。同時間,如第1C圖所示,在顯示面板30上之面板記號31(請參閱第20圖)之位置資訊是使用相機54來讀取。之後,如第1D圖所示,會依據上述兩項位置資訊執行對準動作,以對準夾持住光學板片10之板片夾持頭20與用以將顯示面板30固定至預定位置之面板平台76(請參閱第3圖),並將光學板片10及顯示面板30進行貼合。
雖然面板記號31(亦請參閱第20圖)是依據透射光52來讀取,當組成面板記號之材料具有預定的反射性時,它也可以經由反射光來讀取。再者,對準動作也可以經由不同的方式來進行。舉例來說,板片夾持頭20是可移動至任何位置的,而面板平台76(請參閱第3圖)是固定的;面板平台76是可以移動至任何位置而板片夾持頭20是固定的;板片夾持頭20及面板平台76都是可以移動至任何位置的等等。
第6圖顯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光學板片之光學元件面及板片夾持頭間接觸區域之側視圖及影像。第7A顯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板片夾持頭與光學板片之光學元件面間接觸區域之另一影像及側視圖例。第7B圖則顯示了板片夾持頭與光學板片之無光學元件面相互接觸之情形。以下將配合第1、6及7圖進行說明。
第6圖顯示了當使用反射光42擷取光學板片(雙凸透鏡板片)10之光學元件面(鏡頭面)12與板片夾持頭20間接觸區域時的影像45。形成雙凸透鏡板片之圓筒鏡11之頂點及板片夾持頭20是以線性的方式接觸,且多個接觸區域係依圓筒鏡11之出現週期而週期性地形成。當光線41被照射至這些接觸區域14時,在接觸區域14的光線會強烈地被反射。因此,與那些在相關技術2(請參閱專利文件1之第8圖)中藉由透射光來擷取雙凸透鏡板片的例子比較下,影像45之對比可以更高,如第6圖所示。
此時,如第7A圖所示,藉由讀取沿圓筒鏡11之縱長方向上至少兩個點(例如點Ma1及Ma2)之位置資訊並使用連接該兩點之線性函式找出位置及斜率,就可以取得光學板片10及顯示面板30間對準動作所需之位置資訊。為了增加讀取的精確度,也可以讀取三個或三個以上的點,在此三點上使用最小平方法來取得一函式,然後使用該函式找到位置及斜率。雖然上述的兩點(點Ma1及Ma2)為了方便起見,是位於相對於光學板片10鏡頭間隔寬度方向之遠端部(第7A圖中的右端),但這些點並不被限制於這些位置上。也可以使用位於內側而非遠端部之點。
第7B圖顯示了光學板片10之無光學元件面13與板片夾持頭20接觸之情形。在這個情況下,依鏡頭成像表現所產生的分佈狀態會在由反射光所擷取到的影像中取得。
對光源43來說,很多不同的光源如LED光源、螢光光源等等都可以使用,其波長可以依相機44中CCD的光譜敏感度來任意決定。對光源53來說也是一樣的。
如第1A圖所示,為了使用板片夾持頭20來抓起光學板片10,如真空吸引、靜電吸引及黏著等技術都可以使用。第一實施例中,是使用反射光42來讀取圓筒鏡11之位置資訊,因此板片夾持頭20之材料並沒有設限。舉例來說,在使用真空吸引技術時,可以使用最有利於形成吸引孔之材料、多孔隙材料、可減低對光學板片10造成損傷之低表面硬度材料等等。若使用黏著技術,則可以使用由橡膠或合成樹脂構成之彈性體。不管是何種情形,都不一定要使用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因此,與使用透射光的情況來比較,板片夾持頭20具有低成本及高功能性之特色。
特別一提的是,板片夾持頭20與光學板片10接觸之夾持面21是被彈性體包覆的,它可以藉由彈性體之黏性而成為一個鏡頭夾器,且對光學板片10及顯示面板30之貼合來說,這是一種很好的技術。使用具黏性彈性體來進行貼合可以使貼合時施加在光學板片10上整個板片表面之壓力均勻。再者,它具有抑制因所施加壓力而造成圓筒鏡變形的效果。
此時,若彈性體的黏性太弱,光學板片10就無法被夾持住,而若彈性體的黏性太強,光學板片10就很難自彈性體脫開。因此,必需使用其黏性在一可適當夾持住光學板片10之範圍中的彈性體。黏性的程度大多取決於光學元件及彈性體間的接觸區域,因此必需使黏性與接觸區域之大小相互配合。舉例來說,若接觸區域14是點接觸,如同複眼鏡板片或荾形鏡板片之例子時,必需使用黏性在1.0/N/20mm至500N/20mm範圍之間的彈性體。若接觸區域14是線接觸,如同雙凸透鏡板片之例子時,必需使用黏性在0.1/N/20mm至100N/20mm範圍之間的彈性體。
再者,當貼合時的壓力過小時,氣泡會在光學板片10及顯示面板30間接觸區域中形成,但若貼合時的壓力過大時,光學板片10會變形及受損、顯示面板30也會受損。因此,必需在一適當壓力範圍下進行貼合。壓力的程度也大多取決於光學板片10及顯示面板30之堅硬度,因此必需依堅硬度來決定壓力。舉例來說,若光學板片是塑膠製成的雙凸透鏡板片,其厚度為0.2mm,將與一液晶顯示面板貼合而形成總厚度為1.0mm,此時就必需將壓力設定在0.01MPa至1.0Mpa之間。
如第8A圖所示之例子,在讀取由板片夾持頭20夾持住之光學板片10的位置資訊步驟中,有多個相機44a及44b(也必需使用多個光源43a及43b)會沿鏡頭間隔寬度方向上設置,以更精確地讀取在光學板片10中圓筒鏡11之位置資訊。這麼做的原因是上述之線性函式的精確度可以增加,且自間隔寬度方向之距離的精確度可以不僅使用單一圓筒鏡11之位置資訊來計算,而是可以使用多個圓筒鏡11之位置資訊來計算。如第1B圖所示,若藉由單一個相機44要達成同樣的效果,就必需將相機44或板片夾持頭20移動,以讀取多個圓筒鏡11之位置資訊。同時,在使用多個相機44a及44b時,並不需要去移動相機,而使得貼合步驟可以縮短。此外,若使用多個相機44a及44b,最好儘可能讀取位在鏡頭間隔寬度方向上兩端圓筒鏡11之位置資訊。這是因為被讀取的鏡頭間隔寬度變動量會隨間隔寬度方向上獨立距離變大而改善。
經由平行地讀取第1B圖所示之光學板片10的位置資訊以及第1C圖所示之面板記號31之位置資訊,貼合步驟所花費的時間就可以縮短。在進行第1D圖所示之貼合動作時,最好能如第8B圖所示,藉由使板片夾持頭20相對於顯示面板30傾斜之方式來進行貼合,使得氣泡不會在光學板片10及顯示面板30間形成。
在光學板片10與顯示面板30貼合之黏性材料上,可以使用熱固黏膠、紫外線固化黏膠、可見光固化黏膠等等。但是,最好能使用在固化時具有低熱載特性的紫外線或可見光固化黏膠。此外,除了黏膠之外,具有黏性的雙面透明黏膠膜也可以使用。雙面透明黏膠膜的優點是,沒有熱載,也不會出現自鏡頭末端面強迫壓出的黏膠。
在如第8C圖所示之情況中,板片夾持頭20是設置在顯示面板30之下側。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使用第1圖所示之方式將光學板片10與顯示面板30進行貼合。
藉由不僅使用透射光,也使用反射光來讀取光學板片之位置資訊,本發明一次解決了僅使用透射光情況下所產生的問題,因此可以改善光學板片位置資訊之讀取精確度。因此,也提高了光學板片貼合步驟中的精確度與良率。
(第二實施例)
第9圖顯示了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一板片夾持頭,其中,其中第9A圖係一透視圖,而第9B及9C圖則顯示了位置資訊讀取之動作。以下將配合第9圖進行說明。
第二實施例之特點之一是,板片夾持頭20a之夾持面21a是曲面形的。第9A圖顯示了曲面形夾持面21a的例子。在板片夾持頭20a中,用以夾持光學板片10之夾持面21a係呈弧形,而具有一曲率。在此需注意最好能使用多個相機44a及44b(必要時也需使用光源43a及43b)。
雖然在第二實施例中,板片夾持頭20之夾持面21a是呈弧形,但其他任何的形狀都可以使用,只要夾持光學板片10之表面是彎曲面。但是,在使用弧形時,不論旋轉角度為何,半徑曲率會變成固定的。因此,弧形具有的優點是很容易設定相機的位置,以讀取雙凸透鏡板片之位置資訊、控制讀取動作、設定貼合旋轉軸、控制貼合動作等等。
如第9B及9C圖所示,可以在不移動相機44的情況下,經由旋轉具有弧形夾持面21a的板片夾持頭20a來取得光學板片10之多個片段的位置資訊。再者,在第二實施例中,旋轉機械77是設置在板片夾持頭20a及夾頭平台73(第3圖)之間。旋轉機械77是由一馬達、減速齒輪等等所組成,並相對於一旋轉軸78旋轉板片夾持頭20a。旋轉機械77也依據來自控制單元80之指令進行運作。
第10圖顯示了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貼合步驟,其中是依第10A、10B、10C圖之順序進行。以下將配合第10圖進行說明。
如第10圖所示,使用板片夾持頭20a夾持住的光學板片10會與顯示面板30接觸,板片夾持頭20a之旋轉軸78會被旋轉,然後藉由與旋轉動作的同步,顯示面板30或旋轉軸78本身會發生相對移動。因此,光學板片10可以自光學板片10之末端朝向相反側的末端持續地被貼合至顯示面板30。
此時,如第10A圖所示,最好能保持夾持住光學板片10之部份遠離顯示面板30,以避免在板片夾持頭20a被旋轉之前就先發生接觸,並旋轉板片夾持頭20a以開始貼合光學板片10,如第10B圖所示。若光學板片10及顯示面板30在旋轉板片夾持頭20a之前就接觸,會因旋轉前後施加壓力的些許差異所產生之形變,而在用以貼合接觸面之黏膠中形成氣泡。此外,在貼合動作的最後,最好能一直旋轉板片夾持頭20a,直到光學板片10及顯示面板30經由整個表面貼合後,板片夾持頭20a完全地與光學板片10分離,如第10C圖所示。這也可以產生減少氣泡產生的效果,如同貼合動作開始的情況。
第11圖顯示了本發明第二實施例貼合步驟之部份透視圖;其中第11A圖顯示了板片夾持頭及光學板片間接觸區域是與板片夾持頭弧形切線方向平行之例子,而第11B圖顯示了板片夾持頭及光學板片間接觸區域是與板片夾持頭弧形切線方向垂直之例子。以下將配合第11圖進行說明。
在使用板片夾持頭20a來夾持光學板片10時,最好能將鏡頭間隔寬度縱長方向與弧形切線方向設定為相互平行。在這個情況下,當進行光學板片10及顯示面板30之貼合時,如第11A圖所示,在板片夾持頭20a與光學板片10之間就會一直存有接觸區域14。因此,鏡頭夾持力量就可以穩定。同時,若鏡頭間隔寬度縱長方向及切線方向相互垂直,如第11B圖所示,進行光學板片10與顯示面板30之貼合時,在板片夾持頭20a及光學板片10之間的接觸區域14就會與弧形切線方向(意即貼合方向)垂直。當板片夾持頭20a在貼合時進行旋轉,就會隨鏡頭間隔寬度的週期,在光學板片10與板片夾持頭20a間產生沒有接觸的區域。因此,施加的壓力就會變得不一致,而可能造成氣泡的形成。再者,應力的集中也會在圓筒鏡11的筒口區段發生,最嚴重的情況下,可能在圓筒鏡11中產生裂痕。
在第二實施例中,在光學板片10及顯示面板30間的線形氣泡可以經由使用板片夾持頭20a進行貼合而大大地減少。板片夾持頭20a會以彎曲的狀態夾持住光學板片10,因而不可能採用會將顯示面板30之面板記號31進行疊加的貼合方法。因此,各別地擷取本發明中光學板片10及面板記號31之位置資訊是非常有必要的。
若板片夾持頭20a之半徑曲率過小,會使光學板片10堅硬度所提供之夾持力量被減弱,但若過大時,又會使減少線形氣泡之效果降低。因此,板片夾持頭20a之半徑曲率必需在50mm至500mm之間。然而,在將自旋轉軸78至板片夾持頭20a尖端之距離視為決定貼合裝置高度之因素下,半徑曲率最好能在50mm至200mm的範圍內。
第12圖顯示了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板片夾持頭設置於顯示面板下側之情形。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光學板片10也可以與顯示面板30以上述之方式進行貼合。
(第三實施例)
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顯示了一種貼合方法,會讀取被夾持在弧形夾持頭上之光學板片至少兩個區域的間隔寬度精確度,並依讀取的結果校正間隔寬度精確度。
第13圖顯示了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在貼合之前及之後,貼合壓力與鏡頭間隔寬度變化量間的關係。在本例中,貼合壓力及鏡頭間隔寬度變動量大約成線性關係。然而,在貼合壓力及鏡頭間隔寬度變化量間的關係也取決於一些機構上的規格,如雙凸透鏡板片之厚度、彈性係數、板片夾持頭的結構、材料的貼合方法等等。因此,舉例來說,此關係將會預先被得知,如第13圖所示。此處,鏡頭間隔寬度變化量是以「△L」來表示。
首先,在雙凸透鏡板片貼合步驟之前,板片夾持頭所夾持之雙凸透鏡板片的位置資訊先被讀取,意即,在一相對於鏡頭縱長方向之末端部位中貼合開始的部位(部位AA)中之鏡頭間隔寬度L1,以及一相對於另一末端部位中貼合結束的部位(部位BB)中之鏡頭間隔寬度L2,如第14A圖所示。接著,相對於原始鏡頭間隔寬度L0之L1與L2之差值,意即,△L1=L1-L0、△L2=L2-L0被計算出來。此處,假設△L1=-20ppm、△L2=-60ppm。然後,請參閱第14B圖,貼合壓力會依據板片夾持頭之旋轉角度來設定,使P1成為修正0ppm所需之貼合壓力,而P2成為修正60ppm所需之貼合壓力。然後,如第14C圖所示,依據設定之貼合壓力會自點AA向點BB施加,以在貼合完成後使鏡頭間隔寬度回到適當值。
鏡頭間隔寬度讀取點並不限於僅能是貼合開始與結束之點,也可以是三個點或三個點以上。特別一提的是,在第15A圖所示的例子中,鏡頭間隔寬度是不一致的,在鏡頭縱長方向的中間處有一點CC也可以被讀取。因此可以藉由將第15B圖所示之點CC做為一彎曲點使用而進行施加壓力的控制,使得修正鏡頭間隔寬度之效果進一步提高。如同在第一實施例中所述,很自然地可以使用依最小平方法所得到的函式來進行間隔寬度修正(第15C圖)。
對於改變施加壓力的方法來說,最好能藉由改變板片夾持頭的推入量來設定壓力(使用夾頭平台73於第3圖結構中在Z軸方向上的移動)。在此例中,推入量與作用於面板上之壓力間的關係改變是取決於其方法,如上述之吸引及黏著、以及組成板片夾持頭之材料。因此,最好能預先掌握此關係。再者,也可以使用壓力調變裝置,例如氣壓柱。然而,使用壓力調變裝置可能會發生因壓力調整而造成貼合速度的延遲,因此使用推入變動量就可以進行簡單的壓力控制。
在第三實施例中,具有不均鏡頭間隔寬度之雙凸透鏡板片可以在高精確度下進行貼合。因此第三實施例不僅能夠提供高精確度的貼合方法,同時也因為在鏡頭製造時,間隔寬度的誤差容許量被提高,藉由良率的改善也能夠對於降低成本有所助益。
(第四實施例)
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顯示了一種在被板片夾持頭夾持住的雙凸透鏡板片上特定位置進行間隔寬度精確度讀取的方法。
第16B圖顯示了用於第四實施例中光學板片10a(雙凸透鏡板片)之例子。沿鏡頭間隔寬度方向上的末端部位中,至少設置有其圓筒鏡11之週期會變化之非週期性區段15,以做為讀取光學板片10a位置資訊之記號。意即,有多個其圓筒鏡11之週期會變化之區域(兩個非週期性區段15)是至少設置在光學板片10a的兩端。第16A圖顯示了藉由將光線照射至光學板片10a與板片夾持頭20間接觸區域並擷取其反射光而取得之影像的例子。在第一至第三實施例中,隨意選擇的一個圓筒鏡11之接觸區域會被讀取。但在第四實施例中,光學板片10a某特定位置之間隔寬度會使用明確特定的位置來讀取,意即非週期性區段15。在第四實施例中,非週期性區段15之剖面圖可以是任何形狀,而不一定是平坦狀,只要可以低於圓筒鏡11的高度,以讀取接觸區域14。
此外,第17A圖顯示了一個變化的例子,係一光學板片(雙凸透鏡板片)10b。為了形成讀取光學板片10b位置資訊之記號,在光學板片10b的一個轉角上至少有一個刻痕16。第17B圖顯示了藉由將光線照射至光學板片10b及板片夾持頭20間接觸區域14並擷取其反射光而取得影像之例子。在圓筒鏡11的一個轉角上具有刻痕16,以做為讀取光學板片10b位置資訊之記號用。這使得光學板片10b的位置資訊可以藉由讀取特定位置之間隔寬度來獲取。
在有關第一實施例之第7圖中,顯示了圓筒鏡11的兩個點Ma1及Ma2不一定必需是在光學板片10的遠端部。這是因為在光學板片10及板片夾持頭20間的接觸區域14可能會形成如第18B圖所示之狀態。如第18A圖所示,若使用模切製程來形成雙凸透鏡板片之外部形狀,在與圓筒鏡11之縱長方向平行的切割線中可能會產生些微的旋轉偏移。尤其是對具有間隔寬度為200nm或更小寬度的高度精細的雙凸透鏡板片來說,很可能會無法達到預定的鏡頭數量,此數量是取決於間隔寬度的。因此,由於鏡頭有可能產生部份的減損,必需使用位於內側、在任一間隔寬度方向上的任一個圓筒鏡11之接觸區域14的影像,而不是遠端部位。
然而,在此影像中,只有特定重複出現週期的接觸區域,因此很難依雙凸透鏡板片之外形來找出讀取位置。因此,必需增加一些數量較因切割而減損鏡頭數量為多的虛圓筒鏡。在這種不確定的讀取狀態中,必需使用相當數量的虛圓筒鏡。因此,雙凸透鏡板片之外形會較顯示面板大不少。
同時,在第四實施例中,雙凸透鏡板片的特定位置是已知的。因此,只需使用在切割中減損的虛鏡頭數量,所以雙凸透鏡板片的外形只會變得稍微比顯示面板大一點。這有助於減少使用此法製成的顯示器之寬度。
(第五實施例)
第19A圖顯示了一行動終端裝置,其上載有使用本發明進行光學板片與顯示面板貼合之顯示裝置;第19B圖顯示了使用一複眼鏡做為光學板片之透視圖。如第19A圖所示,顯示裝置91係載於行動終端裝置90(如行動電話)上。
雖然在第一至第四實施例中都是使用雙凸透鏡板片,但複眼鏡17(第19B圖)、菱形鏡板片等等也都可以使用。在使用這些鏡頭的情況中,也會產生上述各實施例中所產生的效果。
雖然本發明已配合上述的各實施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之各實施例。熟知此技術之人可以對本發明之結構及細節施加各種不同的修正與變化。再者,本發明也可以包括上述各實施例之結構全部或部份之適當組合。以下,將總結說明本發明。本發明之薄膜貼合方法係一光學板片貼合方法,使用一板片夾持頭將一載有光學元件的光學板片與一載有光電元件之顯示面板貼合,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第一讀取步驟,使該光學元件面與該板片夾持頭接觸,並將光線自該無光學元件面照射至該光學元件面與該板片夾持頭之多個接觸區域,再使用一第一成像裝置,依據反射光之一分佈狀態讀取該些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一對準步驟,依上述第一讀取步驟,對準該光學板片及該顯示面板之位置,並移動板片夾持頭至一預定位置;以及一貼合步驟,經由在使光學板片與顯示面板接觸後相對移動板片夾持頭與顯示面板而使該光學板片與該顯示面板貼合。藉此,板片夾持頭不需要具有光穿透性,而使夾持頭的材料沒有特別限制。舉例來說,在立體影像顯示器的例子中,使用了雙凸透鏡板片,在雙凸透鏡板片之鏡頭面頂點與顯示面板像素間的位置關係是很重要的。如本發明所述,經由讀取光學板片與板片夾持頭間之接觸區域,鏡頭面的頂點區域可以被可靠地識別出來。因此,貼合光學板片時所需的光學板片位置資訊讀取精確度可以被提高。再者,即使每一個鏡頭的半徑曲率變化很大或是鏡頭薄膜本身就有變形時,由於雙凸透鏡板片的鏡頭面頂點區域仍然與板片夾持頭接觸,因此讀取精確度不會受影響。
本發明之薄膜貼合方法是一種光學板片貼合方法,使用一板片夾持頭將一載有光學元件的光學板片與一載有光電元件之顯示面板貼合,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第一讀取步驟,使該無光學元件面與該板片夾持頭接觸,並將光線自該光學元件面照射至該無光學元件面與該板片夾持頭之多個接觸區域,再使用一第一成像裝置,依據反射光之一分佈狀態讀取該些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一對準步驟,依上述第一讀取步驟,對準該光學板片及該顯示面板之位置,並移動板片夾持頭至一預定位置;以及一貼合步驟,經由在使光學板片與顯示面板接觸後相對移動板片夾持頭與顯示面板而使該光學板片與該顯示面板貼合。
上述之光學元件可以是凸透鏡之圓筒鏡,具有一圓柱表面,而光學板片可以是雙凸透鏡板片薄膜,其上具有多個以相同鏡頭間隔寬度排列的圓筒鏡。再者,光學元件也可以是具有圓柱表面的凸透鏡組成之複眼鏡,而光學板片可以是一個複眼鏡薄膜,其上具有在一第一方向及與第一方向垂直之第二方向上以各別鏡頭間隔寬度排列的多個複眼鏡。
板片夾持頭可以具有某一曲率的弧形,而夾持住光學板片之一面可以是曲面。經由使用弧形板片夾持頭來進行貼合,可以抑制在光學板片與顯示面板間線形氣泡的形成。此時,雙凸透鏡板片之鏡頭縱長方向與使用板片夾持頭來貼合雙凸透鏡板片所使用的相對移動方向是平行的。此外,弧形板片夾持頭之弧形切線方向也可以與雙凸透鏡板片之鏡頭縱長方向平行,而使用弧形板片夾持頭來貼合雙凸透鏡板片之相對移動方向也可以是平行的。
在雙凸透鏡板片及板片夾持頭之間的接觸面中,組成雙凸透鏡板片的圓筒鏡之鏡頭頂點與板片夾持頭是以週期性線條狀的方式進行線形的接觸。第11圖顯示了在弧形板片夾持頭20a及雙凸透鏡板片間的接觸區域14。若鏡頭縱長方向及貼合方向是平行的(第11A圖),在貼合過程中始終存有一接觸區域,使得貼合可以在一穩定的夾持力量下進行。若鏡頭縱長方向及貼合方向是垂直的(第11B圖),就會在貼合過程中週期性地出現雙凸透鏡板片與板片夾持頭沒有接觸的區段。因此,就無法獲得穩定的夾持力量,而使得在某些情況下會產生氣泡。
在光學板片與顯示面板的貼合步驟中,施加於板片夾持頭的貼合壓力在進行貼合時發生相對移動的中間是無法保持固定的。此外,在讀取光學元件及板片夾持頭間接觸區域之第一讀取步驟中,在貼合光學板片與顯示面板之貼合步驟中對板片夾持頭施加之貼合壓力可以依自鏡頭薄膜之鏡頭間隔寬度設計值計算出來的偏移量計算結果進行設定。施加於板片夾持頭之貼合壓力可以依板片夾持頭朝向顯示面板的推入量來設定。在這些情況下,即使雙凸透鏡板片的鏡頭間隔寬度在貼合之前是會變化的,也可以在貼合之後,藉由調整貼合壓力而將其改變至適當值。
為了做為薄膜記號來使用,在光學板片某個方向的兩端或至少一側可以有一個區段,在此區段中光學元件的週期是有變化的。此外,也可以在光學板片的一個轉角設置一刻痕。在這些情況下,經由在光學板片之一部設置具有不同週期之區段,就可以在光學板片與板片夾持頭間的接觸區域中設置一局部特徵區域。
在本發明中,第一成像裝置是至少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機來組成,且在進行第一讀取步驟時,至少取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影像,以使用這些影像來進行對準步驟。為了讀取光學板片的位置資訊,必需取得至少兩個點或兩個點以上的位置資訊,經由單一攝像就可以取得必要的位置資訊。
本發明之板片夾持頭可以經由夾持包含了在第一讀取步驟中所使用的接觸區域之整個表面來夾持光學板片。板片夾持頭的表面可以覆蓋有黏性的彈性體,而光學板片可以被此彈性體之黏著力夾持住。藉由在板片夾持頭的表面提供有黏性的彈性體,在貼合時的壓力就可以被均勻化。此外,雙凸透鏡板片在貼合時所發生的變形也會被減小。
本發明之薄膜貼合方法是適用於具有用以進行位置對準之面板記號之顯示面板,且此方法之特徵包括:一第二讀取步驟,使用一第二成像部件讀取位置對準之用的顯示面板之面板記號;一對準步驟,依第一及第二讀取步驟進行光學板片與顯示面板之位置對準;一貼合步驟,藉由在將光學板片與顯示面板相互接觸後,相對地移動板片夾持頭與顯示面板而將光學板片與顯示面板貼合。藉由使用不同的部件來讀取顯示面板及光學板片之位置資訊,面板記號的位置就沒有特別的規定。舉例來說,在液晶顯示面板中,如第20圖所示,面板記號31可以位在顯示面板30遠離光學板片10之邊框附近,以使其對顯示品質的影響減低。
接著,以下將說明本發明之效果。藉由本發明,光學板片之位置資訊的讀取精確度可以提高。因此,可以藉由本發明而提供高精確度的光學板片貼合步驟,並改善貼合步驟的良率。即使當光學板片上光學元件的間隔寬度發生不均勻的變化時,也可以提供高精確度的光學板片貼合步驟並經由執行可取得適當光學元件間隔寬度之貼合動作而改善貼合步驟的良率。由於光學板片及顯示面板間所產生的線型氣泡是可以避免的,光學板片貼合步驟的良率也因此被改善。若使用雙凸透鏡板片做為光學板片時,經由板片夾持頭的使用並使用考量了鏡頭間隔寬度方向之貼合方向,就可以產生高精確度及低負載的貼合步驟。由於在此種高精確度貼合中,面板記號之位置是沒有特別規定的,顯示的品質就可以被改善。
以下說明了本發明實施例之全部或一部。但特別一提的是,本發明並不僅限於以下的結構。
(補充註解1)
一種光學板片貼合方法,使用一板片夾持頭將一光學板片與一顯示面板貼合,該光學板具有兩側,其中一側為形成有多個光學元件之一光學元件面,而另一側為不具有該些光學元件之一無光學元件面,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一第一讀取步驟,使該光學元件面與該板片夾持頭接觸,將光線自該無光學元件面照射至該光學元件面與該板片夾持頭之多個接觸區域,再使用一第一成像部件依該些接觸區域之反射光之一分佈狀態讀取該些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一對準步驟,依第一讀取步驟中該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對準該光學板片及該顯示面板之位置。
(補充註解2)
一種光學板片貼合方法,使用一板片夾持頭將一光學板片與一顯示面板貼合,該光學板具有兩側,其中一側為形成有多個光學元件之一光學元件面,而另一側為不具有該些光學元件之一無光學元件面,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一第一讀取步驟,使該無光學元件面與該板片夾持頭接觸,將光線自該光學元件面照射至該無光學元件面與該板片夾持頭之多個接觸區域,再使用一第一成像部件依該些接觸區域之反射光之一分佈狀態讀取該些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一對準步驟,依第一讀取步驟中該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對準該光學板片及該顯示面板之位置。
(補充註解3)
一種光學板片貼合方法,使用一板片夾持頭將一光學板片與一顯示面板貼合,該光學板具有兩側,其中一側為形成有多個光學元件之一光學元件面,而另一側為不具有該些光學元件之一無光學元件面,而該顯示面板則具有一面板記號,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一第一讀取步驟,使該光學元件面與該板片夾持頭接觸,將光線自該無光學元件面照射至該光學元件面與該板片夾持頭之多個接觸區域,再使用一第一成像部件依該些接觸區域之反射光之一分佈狀態讀取該些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一第二讀取步驟,使用一第二成像部件讀取該面板記號之位置資訊;一對準步驟,依第一及第二讀取步驟中該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移動該板片夾持頭至一預定位置而使該光學板片及該顯示面板之位置對準;以及一貼合步驟,藉由在保持光學板片及顯示面板相互接觸的情況下,相對地移動板片夾持頭及顯示面板而進行光學板片與顯示面板之貼合。
(補充註解4)
一種光學板片貼合方法,使用一板片夾持頭將一光學板片與一顯示面板貼合,該光學板具有兩側,其中一側為形成有多個光學元件之一光學元件面,而另一側為不具有該些光學元件之一無光學元件面,而該顯示面板則具有一面板記號,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一第一讀取步驟,使該無光學元件面與該板片夾持頭接觸,將光線自該光學元件面照射至該無光學元件面與該板片夾持頭之多個接觸區域,再使用一第一成像部件依該些接觸區域之反射光之一分佈狀態讀取該些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一第二讀取步驟,使用一第二成像部件讀取該面板記號之位置資訊;一對準步驟,依第一及第二讀取步驟中該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移動該板片夾持頭至一預定位置而使該光學板片及該顯示面板之位置對準;以及一貼合步驟,藉由在保持光學板片及顯示面板相互接觸的情況下,相對地移動板片夾持頭及顯示面板而進行光學板片與顯示面板之貼合。
(補充註解5)
如補充註解3或4中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該光學元件係一圓筒鏡,由一具有圓柱表面之一凸面鏡所形成,且該光學板片係一雙凸透鏡薄膜,其上具有複數以預定鏡頭間隔寬度排列之圓筒鏡。
(補充註解6)
如補充註解3或4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該光學元件係一複眼鏡,由具有一圓柱表面之凸透鏡所形成,且該光學板片係一複眼鏡薄膜,具有一鏡頭面,該鏡頭面上具有複數在一第一方向及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上、以相對之鏡頭間隔寬度排列之複眼鏡。
(補充註解7)
如補充註解5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用以夾持該光學板片之該板片夾持頭之一表面為弧形彎曲面。
(補充註解8)
如補充註解7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該弧形之一切線方向係與該雙凸透鏡薄膜之一鏡頭縱長方向平行。
(補充註解9)
如補充註解8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該相對移動之一方向係與該雙凸透鏡薄膜之該鏡頭縱長方向平行。
(補充註解10)
如補充註解9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在貼合步驟中,當該板片夾持頭與該顯示面板發生相對位移時,在該相對移動之中間,改變施加於該光學板片之一壓力。
(補充註解11)
如補充註解10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在貼合步驟中,依該些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自該間隔寬度之一設計值取得一偏移量,並在該光學板片上施加一壓力使該偏移量減小。
(補充註解12)
如補充註解11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在貼合步驟中,依據該板片夾持頭向該顯示面板之一推入量來設定施加於該光學板片之該壓力。
(補充註解13)
如補充註解1至12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在該光學板片至少一側面上,具有一區段,在該區段中該些光學元件之一週期是不同的。
(補充註解14)
如補充註解1至12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在該光學板片至少一方向之兩端上,具有一區段,在該區段中該些光學元件之一週期是不同的。
(補充註解15)
如補充註解1至12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在該光學板片至少一個轉角處具有一凹痕。
(補充註解16)
如補充註解1至15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該反射光之分佈狀態之複數影像係使用多個相機進行該些接觸區域位置資訊之讀取而取得。
(補充註解17)
如補充註解1至16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該板片夾持頭夾持住該光學板片一整個區域,該區域包括該些接觸區域。
(補充註解18)
如補充註解1至17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該板片夾持頭之一表面係被一具黏性之彈性體所覆蓋,且該光學板片係藉由該彈性體之一黏著力量而被夾持住。
(補充註解19)
如補充註解1至18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該顯示面板係一液晶顯示面板。
(補充註解20)
一種顯示裝置,使用如補充註解1至19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
(補充註解21)
一種顯示裝置,使用如補充註解1至19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所製造而成。
(補充註解22)
一種光學板片貼合方法,使用一板片夾持頭將一光學板片與一顯示面板貼合,該光學板具有兩側,其中一側為形成有複數光學元件之一光學元件面,而另一側為不具有該些光學元件之一無光學元件面,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使該光學元件面或無光學元件面之一與該板片夾持頭接觸;將光線自該光學元件面/無光學元件面照射至該無光學元件面/光學元件面與該板片夾持頭之複數接觸區域;自該些接觸區域之反射光之一分佈狀態讀取該些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以及依該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對準該光學板片及該顯示面板之位置,並使該光學板片與該顯示面板貼合。
(補充註解23)
如補充註解22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驟:讀取該顯示面板上額外增加之一面板記號之位置資訊;依該接觸區域及該面板記號之位置資訊對準該光學板片及該顯示面板之位置;以及在保持該光學板片與該顯示面板接觸之情況下,使該板片夾持頭及該顯示面板發生相對位移而將該光學板片與該顯示面板進行貼合。
(補充註解24)
如補充註解22或23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該光學元件係一圓筒鏡,由一具有圓柱表面之一凸面鏡所形成,且該光學板片係一雙凸透鏡薄膜,其上具有複數以預定鏡頭間隔寬度排列之圓筒鏡。
(補充註解25)
如補充註解22或23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該光學元件係一複眼鏡,由具有一圓柱表面之凸透鏡所形成,且該光學板片係一複眼鏡薄膜,具有一鏡頭面,該鏡頭面上具有複數在一第一方向及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上、以相對之鏡頭間隔寬度排列之複眼鏡。
(補充註解26)
如補充註解24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用以夾持該光學板片之該板片夾持頭之一表面為弧形彎曲面。
(補充註解27)
如補充註解26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該弧形之一切線方向係與該雙凸透鏡薄膜之一鏡頭縱長方向平行。
(補充註解28)
如補充註解27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該相對移動之一方向係與該雙凸透鏡薄膜之該鏡頭縱長方向平行。
(補充註解29)
如補充註解28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驟:當該板片夾持頭與該顯示面板發生相對位移時,在該相對移動之中間,改變施加於該光學板片之一壓力。
(補充註解30)
如補充註解29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驟:依該些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自該間隔寬度之一設計值取得一偏移量,並在該光學板片上施加一壓力使該偏移量減小。
(補充註解31)
如補充註解30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驟:依據該板片夾持頭向該顯示面板之一推入量來設定施加於該光學板片之該壓力。
(補充註解32)
如補充註解24至31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在該光學板片至少一側面上,具有一區段,在該區段中該些光學元件之一週期是不同的。
(補充註解33)
如補充註解22至31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在該光學板片至少一方向之兩端上,具有一區段,在該區段中該些光學元件之一週期是不同的。
(補充註解34)
如補充註解22至31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在該光學板片至少一個轉角處具有一凹痕。
(補充註解35)
如補充註解22至34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該反射光之分佈狀態之複數影像係使用複數相機進行該些接觸區域位置資訊之讀取而取得。
(補充註解36)
如補充註解22至35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該板片夾持頭夾持住該光學板片一整個區域,該區域包括該些接觸區域。
(補充註解37)
如補充註解22至36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該板片夾持頭之一表面係被一具黏性之彈性體所覆蓋,且該光學板片係藉由該彈性體之一黏著力量而被夾持住。
(補充註解38)
如補充註解22至37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該顯示面板係一液晶顯示面板。
(補充註解39)
一種光學板片貼合裝置,使用一板片夾持頭將一光學板片與一顯示面板貼合,該光學板具有兩側,其中一側為形成有複數光學元件之一光學元件面,而另一側為不具有該些光學元件之一無光學元件面,該裝置包括:一板片夾持頭,藉由與該光學元件面或無光學元件面之一接觸而夾持住該光學板片;一第一成像部件,將光線自該光學元件面/無光學元件面照射至該無光學元件面/光學元件面與該板片夾持頭之複數接觸區域,並取得該無光學元件面/光學元件面之一反射光之一分佈狀態影像;一第二成像部件,取得該顯示面板上額外增加之一面板記號之一影像;一移動機械單元,在一座標空間上移動該光學板片或該顯示面板之一;以及一控制單元,自該第一成像部件所取得之該影像讀取該些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亦自該第二成像部件所取得之該影像讀取該面板記號之位置資訊,並依據該些接觸區域及該面板記號之位置資訊控制該移動機械單元,使該光學板片及該顯示面板對準及貼合。
(補充註解40)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藉由如補充註解22至38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而與該光學板片貼合之該顯示面板。
(補充註解41)
一種程式,用於一光學板片貼合裝置中,該光學板片貼合裝置使用一板片夾持頭將一光學板片與一顯示面板貼合,該光學板具有兩側,其中一側為形成有複數光學元件之一光學元件面,而另一側為不具有該些光學元件之一無光學元件面,該裝置包括一板片夾持頭、一第一成像部件、一第二成像部件、一移動機械單元以及一控制單元,其中該板片夾持頭藉由與該光學元件面或無光學元件面之一接觸而夾持住該光學板片,該第一成像部件將光線自該光學元件面/無光學元件面照射至該無光學元件面/光學元件面與該板片夾持頭之複數接觸區域,並取得該無光學元件面/光學元件面之一反射光之一分佈狀態影像,該第二成像部件取得該顯示面板上額外增加之一面板記號之一影像,該移動機械單元在一座標空間上移動該光學板片或該顯示面板之一,該控制單元包括一電腦,該程式可使該電腦執行以下程序:自該第一成像部件所取得之該影像讀取該些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自該第二成像部件所取得之該影像讀取該面板記號之位置資訊;以及依據該些接觸區域及該面板記號之位置資訊控制該移動機械單元,使該光學板片及該顯示面板對準及貼合。
工業實用性
本發明可以用於能夠顯示立體影像、具有視角控制功能等等之顯示器中,以及用於該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中。
10、151...光學板片
11、111...圓筒鏡
12...光學元件面
13...無光學元件面
14...接觸區域
15...非週期性區段
16...刻痕
20...板片夾持頭
21...夾持面
30、114、131...顯示面板
31、132...面板記號
40、50...成像部件
41、51...光線
42...反射光
43、53...光源
44、54...相機
45、55...影像
52...透射光
60...光學板片貼合裝置
70...移動機械單元
80...控制單元
71...光學板片側機械
74...顯示面板側機械
72、75...固定主體
73...夾頭平台
76...面板平台
77...旋轉機械
78...旋轉軸
81...中央處理器
82...唯讀記憶體
83...隨機存取記憶體
84...輸出入介面
85、86、87...控制信號
91...顯示裝置
90...行動終端裝置
110...雙凸透鏡板片
115a...左眼像素
115b...右眼像素
120a...左眼區域
120b...右眼區域
152...驅動基板
153...相對基板
154...極化板
155...顯示區域
第1A-1D圖顯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之貼合方法;
第2圖顯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貼合方法流程步驟;
第3圖顯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貼合裝置;
第4A圖顯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貼合裝置方塊圖;第4B圖顯示了第4A圖中控制單元之一例;
第5圖顯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貼合裝置之對準動作;
第6圖顯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板片夾持頭與光學板片之光學元件面間接觸區域之影像及側視圖;
第7A顯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板片夾持頭與光學板片之光學元件面間接觸區域之另一影像及側視圖例;第7B圖則顯示了板片夾持頭與光學板片之無光學元件面相互接觸之情形;
第8A-8C圖顯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另一例,其中第8A圖顯示了使用多個相機來讀取光學板片位置資訊之情形;第8B圖顯示了在貼合光學板片時之板片夾持頭;第8C圖顯示了板片夾持頭設置於顯示面板下側之情形;
第9A-9C顯示了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之板片夾持頭,其中第9A圖係一透視圖;第9B及9C圖顯示了位置資訊讀取之動作;
第10A-10C圖顯示了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貼合步驟;其中是依第10A、10B、10C圖之順序進行;
第11A及11B圖顯示了本發明第二實施例貼合步驟之部份透視圖;其中第11A圖顯示了板片夾持頭及光學板片間接觸區域是與板片夾持頭弧形切線方向平行之例子,而第11B圖顯示了板片夾持頭及光學板片間接觸區域是與板片夾持頭弧形切線方向垂直之例子;
第12圖顯示了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板片夾持頭設置於顯示面板下側之情形;
第13圖顯示了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在貼合之前及之後,貼合壓力與鏡頭間隔寬度寬度變化量間的關係;
第14A圖顯示了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鏡頭間隔寬度寬度不均之雙凸透鏡的平面圖;第14B圖顯示了貼合壓力與鏡頭間隔寬度寬度變化量間的關係圖;第14C圖顯示了貼合壓力被設定在一適當值的情形;
第15A圖顯示了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鏡頭間隔寬度寬度不均之雙凸透鏡的另一例;第15B圖顯示了第一種貼合壓力被設定在一適當值的情形;第15C圖顯示了第二種貼合壓力被設定在一適當值的情形;
第16A圖顯示了第16B圖中光學板片之光學元件面與板片夾持頭間接觸區域之影像及側視圖;第16B顯示了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中一第一光學板片之透視圖;
第17A圖顯示了第17B圖中光學板片之光學元件面與板片夾持頭間接觸區域之影像及側視圖;第17B顯示了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中一第二光學板片之透視圖;
第18A圖顯示了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中第三光學板片之平面圖;第18B圖顯示了在第18A圖中光學板片之光學元件面與板片夾持頭間接觸區域之影像;
第19A圖顯示了一行動終端裝置,其上載有使用本發明進行光學板片與顯示面板貼合之顯示裝置;第19B圖顯示了使用一複眼鏡做為光學板片之透視圖;
第20圖顯示了本發明中之顯示面板及面板記號;
第21A圖顯示一雙凸透鏡板片之透視圖;第21B圖顯示了使用此雙凸透鏡板片之立體影像顯示方法;
第22A圖顯示了一液晶顯示器之側視圖;第22B圖顯示了液晶顯示器之平面圖;及
第23A-23C圖顯示了在一雙凸透鏡板片之表面中鏡頭間隔寬度寬度變成不一致之情況,其中第23A圖顯示了鏡頭間隔寬度寬度向上側越來越大之情況,第23B圖顯示了鏡頭間隔寬度向中間越來越大的情況,第23C圖顯示了鏡頭間隔寬度向中間越來越小的情況。
10...光學板片
11...圓筒鏡
12...光學元件面
13...無光學元件面
14...接觸區域
20...板片夾持頭
21...夾持面
30...顯示面板
31...面板記號
40、50...成像部件
41、51...光線
42...反射光
43、53...光源
44、54...相機
52...透射光

Claims (22)

  1. 一種光學板片貼合方法,使用一板片夾持頭將一光學板片與一顯示面板貼合,該光學板片具有兩側,其中一側為形成有複數光學元件之一光學元件面,而另一側為不具有該些光學元件之一無光學元件面,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使該光學元件面或無光學元件面之一與該板片夾持頭接觸;將光線自該光學元件面/無光學元件面照射至該無光學元件面/光學元件面與該板片夾持頭之複數接觸區域;自該些接觸區域之反射光之一分佈狀態讀取該些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以及依該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對準該光學板片及該顯示面板之位置,並使該光學板片與該顯示面板貼合;其中該光學元件係一圓筒鏡,由一具有圓柱表面之一凸面鏡所形成;該光學板片係一雙凸透鏡薄膜(lenticular lens),其上具有複數以預定鏡頭間隔寬度排列之圓筒鏡;因該光學元件面/無光學元件面與板片夾持頭之間的接觸,該接觸區域為光線會強烈地被反射而呈現直線(linear fashion)的部分。
  2. 一種光學板片貼合方法,使用一板片夾持頭將一光學板片與一顯示面板貼合,該光學板片具有兩側,其中一側為形成有複數光學元件之一光學元件面,而另一側為不 具有該些光學元件之一無光學元件面,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使該光學元件面或無光學元件面之一與該板片夾持頭接觸;將光線自該光學元件面/無光學元件面照射至該無光學元件面/光學元件面與該板片夾持頭之複數接觸區域;自該些接觸區域之反射光之一分佈狀態讀取該些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以及依該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對準該光學板片及該顯示面板之位置,並使該光學板片與該顯示面板貼合;其中該光學元件係一複眼鏡,由具有一圓柱表面之凸透鏡所形成;該光學板片係一複眼鏡薄膜,具有一鏡頭面,該鏡頭面上具有複數在一第一方向及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上、以相對之鏡頭間隔寬度排列之複眼鏡;因該光學元件面/無光學元件面與板片夾持頭之間的接觸,該接觸區域為光線會強烈地被反射而呈現短折線(dashed-line fashion)的部分。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驟:讀取該顯示面板上額外增加之一面板記號之位置資訊;依該接觸區域及該面板記號之位置資訊對準該光學板片及該顯示面板之位置;以及 在保持該光學板片與該顯示面板接觸之情況下,使該板片夾持頭及該顯示面板發生相對位移而將該光學板片與該顯示面板進行貼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用以夾持該光學板片之該板片夾持頭之一表面為弧形彎曲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該弧形之一切線方向係與該雙凸透鏡薄膜之一鏡頭縱長方向平行。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該相對移動之一方向係與該雙凸透鏡薄膜之該鏡頭縱長方向平行。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驟:當該板片夾持頭與該顯示面板發生相對位移時,在該相對移動之中間,改變施加於該光學板片之一壓力。
  8. 一種光學板片貼合方法,使用一板片夾持頭將一光學板片與一顯示面板貼合,該光學板片具有兩側,其中一側為形成有複數光學元件之一光學元件面,而另一側為不具有該些光學元件之一無光學元件面,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使該光學元件面或無光學元件面之一與該板片夾持頭接觸;將光線自該光學元件面/無光學元件面照射至該無光 學元件面/光學元件面與該板片夾持頭之複數接觸區域;自該些接觸區域之反射光之一分佈狀態讀取該些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以及依該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對準該光學板片及該顯示面板之位置,並使該光學板片與該顯示面板貼合;其中該光學元件係一圓筒鏡,由一具有圓柱表面之一凸面鏡所形成;該光學板片係一雙凸透鏡薄膜,其上具有複數以預定鏡頭間隔寬度排列之圓筒鏡;其中用以夾持該光學板片之該板片夾持頭之一表面為弧形彎曲面;其中該相對移動之一方向係與該雙凸透鏡薄膜之該鏡頭縱長方向平行;當該板片夾持頭與該顯示面板發生相對位移時,在該相對移動之中間,改變施加於該光學板片之一壓力;依該些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自該間隔寬度之一設計值取得一偏移量,並在該光學板片上施加一壓力使該偏移量減小。
  9. 一種光學板片貼合方法,使用一板片夾持頭將一光學板片與一顯示面板貼合,該光學板片具有兩側,其中一側為形成有複數光學元件之一光學元件面,而另一側為不具有該些光學元件之一無光學元件面,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使該光學元件面或無光學元件面之一與該板片夾持頭 接觸;將光線自該光學元件面/無光學元件面照射至該無光學元件面/光學元件面與該板片夾持頭之複數接觸區域;自該些接觸區域之反射光之一分佈狀態讀取該些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以及依該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對準該光學板片及該顯示面板之位置,並使該光學板片與該顯示面板貼合;其中該光學元件係一複眼鏡,由具有一圓柱表面之凸透鏡所形成;該光學板片係一複眼鏡薄膜,具有一鏡頭面,該鏡頭面上具有複數在一第一方向及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上、以相對之鏡頭間隔寬度排列之複眼鏡;其中用以夾持該光學板片之該板片夾持頭之一表面為弧形彎曲面;當該板片夾持頭與該顯示面板發生相對位移時,在該相對移動之中間,改變施加於該光學板片之一壓力;依該些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自該間隔寬度之一設計值取得一偏移量,並在該光學板片上施加一壓力使該偏移量減小。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9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驟:依據該板片夾持頭向該顯示面板之一推入量來設定施加於該光學板片之該壓力。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 法,其中在該光學板片至少一側面上,具有一區段,在該區段中該些光學元件之一週期是不同的。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在該光學板片至少一方向之兩端上,具有一區段,在該區段中該些光學元件之一週期是不同的。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在該光學板片至少一個轉角處具有一凹痕。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該反射光之分佈狀態之複數影像係使用複數相機進行該些接觸區域位置資訊之讀取而取得。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該板片夾持頭夾持住該光學板片一整個區域,該區域包括該些接觸區域。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該板片夾持頭之一表面係被一具黏性之彈性體所覆蓋,且該光學板片係藉由該彈性體之一黏著力量而被夾持住。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其中該顯示面板係一液晶顯示面板。
  18. 一種光學板片貼合裝置,使用一板片夾持頭將一光學板片與一顯示面板貼合,該光學板片具有兩側,其中一側為形成有複數光學元件之一光學元件面,而另一側為不具有該些光學元件之一無光學元件面,該裝置包括:一板片夾持頭,藉由與該光學元件面或無光學元件面 之一接觸而夾持住該光學板片;一第一成像部件,將光線自該光學元件面/無光學元件面照射至該無光學元件面/光學元件面與該板片夾持頭之複數接觸區域,並取得該無光學元件面/光學元件面之一反射光之一分佈狀態影像;一第二成像部件,取得該顯示面板上額外增加之一面板記號之一影像;一移動機械單元,在一座標空間上移動該光學板片或該顯示面板之一;以及一控制單元,自該第一成像部件所取得之該影像讀取該些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亦自該第二成像部件所取得之該影像讀取該面板記號之位置資訊,並依據該些接觸區域及該面板記號之位置資訊控制該移動機械單元,使該光學板片及該顯示面板對準及貼合;其中該光學元件係一圓筒鏡,由一具有圓柱表面之一凸面鏡所形成;該光學板片係一雙凸透鏡薄膜,其上具有複數以預定鏡頭間隔寬度排列之圓筒鏡;因該光學元件面/無光學元件面與板片夾持頭之間的接觸,該接觸區域為光線會強烈地被反射而呈現直線的部分。
  19.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藉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貼合方法而與該光學板片貼合之該顯示面板。
  20. 一種程式,用於一光學板片貼合裝置中,該光學板片貼合裝置使用一板片夾持頭將一光學板片與一顯示面板貼合,該光學板片具有兩側,其中一側為形成有複數光學元件之一光學元件面,而另一側為不具有該些光學元件之一無光學元件面,該裝置包括一板片夾持頭、一第一成像部件、一第二成像部件、一移動機械單元以及一控制單元,其中該板片夾持頭藉由與該光學元件面或無光學元件面之一接觸而夾持住該光學板片,該第一成像部件將光線自該光學元件面/無光學元件面照射至該無光學元件面/光學元件面與該板片夾持頭之複數接觸區域,並取得該無光學元件面/光學元件面之一反射光之一分佈狀態影像,該第二成像部件取得該顯示面板上額外增加之一面板記號之一影像,該移動機械單元在一座標空間上移動該光學板片或該顯示面板之一,該控制單元包括一電腦;其中該光學元件係一圓筒鏡,由一具有圓柱表面之一凸面鏡所形成;該光學板片係一雙凸透鏡薄膜,其上具有複數以預定鏡頭間隔寬度排列之圓筒鏡;因該光學元件面/無光學元件面與板片夾持頭之間的接觸,該接觸區域為光線會強烈地被反射而呈現直線的部分;該程式可使該電腦執行以下程序:自該第一成像部件所取得之該影像讀取該些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 自該第二成像部件所取得之該影像讀取該面板記號之位置資訊;以及依據該些接觸區域及該面板記號之位置資訊控制該移動機械單元,使該光學板片及該顯示面板對準及貼合。
  21. 一種光學板片貼合裝置,使用一板片夾持頭將一光學板片與一顯示面板貼合,該光學板片具有兩側,其中一側為形成有複數光學元件之一光學元件面,而另一側為不具有該些光學元件之一無光學元件面,該裝置包括:一板片夾持頭,藉由與該光學元件面或無光學元件面之一接觸而夾持住該光學板片;一第一成像部件,將光線自該光學元件面/無光學元件面照射至該無光學元件面/光學元件面與該板片夾持頭之複數接觸區域,並取得該無光學元件面/光學元件面之一反射光之一分佈狀態影像;一第二成像部件,取得該顯示面板上額外增加之一面板記號之一影像;一移動機械單元,在一座標空間上移動該光學板片或該顯示面板之一;以及一控制單元,自該第一成像部件所取得之該影像讀取該些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亦自該第二成像部件所取得之該影像讀取該面板記號之位置資訊,並依據該些接觸區域及該面板記號之位置資訊控制該移動機械單元,使該光學板片及該顯示面板對準及貼合;其中該光學元件係一複眼鏡,由具有一圓柱表面之凸 透鏡所形成;該光學板片係一複眼鏡薄膜,具有一鏡頭面,該鏡頭面上具有複數在一第一方向及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上、以相對之鏡頭間隔寬度排列之複眼鏡;因該光學元件面/無光學元件面與板片夾持頭之間的接觸,該接觸區域為光線會強烈地被反射而呈現短折線的部分。
  22. 一種程式,用於一光學板片貼合裝置中,該光學板片貼合裝置使用一板片夾持頭將一光學板片與一顯示面板貼合,該光學板片具有兩側,其中一側為形成有複數光學元件之一光學元件面,而另一側為不具有該些光學元件之一無光學元件面,該裝置包括一板片夾持頭、一第一成像部件、一第二成像部件、一移動機械單元以及一控制單元,其中該板片夾持頭藉由與該光學元件面或無光學元件面之一接觸而夾持住該光學板片,該第一成像部件將光線自該光學元件面/無光學元件面照射至該無光學元件面/光學元件面與該板片夾持頭之複數接觸區域,並取得該無光學元件面/光學元件面之一反射光之一分佈狀態影像,該第二成像部件取得該顯示面板上額外增加之一面板記號之一影像,該移動機械單元在一座標空間上移動該光學板片或該顯示面板之一,該控制單元包括一電腦;其中該光學元件係一複眼鏡,由具有一圓柱表面之凸透鏡所形成;該光學板片係一複眼鏡薄膜,具有一鏡頭面,該鏡頭 面上具有複數在一第一方向及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上、以相對之鏡頭間隔寬度排列之複眼鏡;因該光學元件面/無光學元件面與板片夾持頭之間的接觸,該接觸區域為光線會強烈地被反射而呈現短折線的部分;該程式可使該電腦執行以下程序:自該第一成像部件所取得之該影像讀取該些接觸區域之位置資訊;自該第二成像部件所取得之該影像讀取該面板記號之位置資訊;以及依據該些接觸區域及該面板記號之位置資訊控制該移動機械單元,使該光學板片及該顯示面板對準及貼合。
TW100115711A 2010-06-30 2011-05-05 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光學板片貼合裝置以及用於該裝置之程式與顯示裝置 TWI4632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50067A JP5737647B2 (ja) 2010-06-30 2010-06-30 光学シートの貼り合せ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3962A TW201213962A (en) 2012-04-01
TWI463217B true TWI463217B (zh) 2014-12-01

Family

ID=45399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5711A TWI463217B (zh) 2010-06-30 2011-05-05 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光學板片貼合裝置以及用於該裝置之程式與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68499B2 (zh)
JP (1) JP5737647B2 (zh)
KR (1) KR101240221B1 (zh)
CN (1) CN102313913B (zh)
TW (1) TWI4632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03772B1 (de) * 2012-08-28 2015-05-20 Texmag GmbH Vertriebsgesellschaft Sensor zum Erfassen einer laufenden Warenbahn
MY181577A (en) * 2013-02-05 2020-12-29 Oatly Ab Liquid oat base
JP5943354B2 (ja) * 2013-07-23 2016-07-0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
JP6311967B2 (ja) * 2014-03-06 2018-04-18 Tianma Japan株式会社 基板貼り合せ装置及び基板貼り合せ方法
JP6372848B2 (ja) 2014-03-28 2018-08-15 Tianma Japan株式会社 Tftイオンセンサ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測定方法及びtftイオンセンサ機器
JP6403456B2 (ja) * 2014-06-27 2018-10-1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貼合装置、貼合方法、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および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方法
CN104363441B (zh) * 2014-11-18 2016-08-1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光栅与显示面板对位贴合方法及装置
JP6124265B2 (ja) * 2015-02-17 2017-05-10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の貼り合せ方法、光学シートの貼り合せ装置及び当該装置に用いるプログラム
CN105357456A (zh) * 2015-11-09 2016-02-24 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设置有立体标签的液晶电视
JP6173527B2 (ja) * 2016-05-30 2017-08-02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DE112018007512T5 (de) * 2018-04-24 2021-03-11 Disco Hi-Tec Europe Gmbh Ausrichtungsvorrichtung und Ausrichtungsverfahren
US11036321B2 (en) * 2018-07-27 2021-06-15 Lg Display Co., Ltd. Light control film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20200102778A (ko) * 2019-02-22 2020-09-0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패널의 위치 정렬 장치
KR102135253B1 (ko) 2019-11-22 2020-07-17 주식회사 한송네오텍 평판 디스플레이 글라스용 부분 틸팅형 보호필름 라미네이터
KR20220088542A (ko) * 2020-12-18 2022-06-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TWI796704B (zh) * 2021-06-08 2023-03-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立體顯示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6158B1 (en) * 2000-04-19 2002-02-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lignment of lenticular sheets
US20090231715A1 (en) * 2008-03-14 2009-09-17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Optical element array sheet,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for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04532B2 (ja) * 1994-04-22 2000-01-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用フィルムの貼付装置
JPH095020A (ja) * 1995-06-16 1997-01-10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蛇行修正装置及びこれを組み合わせたラミネート装置
JPH10300933A (ja) * 1997-04-22 1998-11-1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拡散ホログラム光学素子
JP2003084230A (ja) 2001-09-07 2003-03-19 Canon Inc 表示装置
DE10252830B3 (de) 2002-11-13 2004-05-27 Albert Maly-Motta Autostereoskopischer Adapter
US7420322B2 (en) 2003-06-27 2008-09-02 Casio Computer Co., Lt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flat panel display panel
GB2403842A (en) * 2003-07-10 2005-01-12 Ocuity Ltd Alignment of elements of a display apparatus
JP2007187960A (ja) * 2006-01-16 2007-07-26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フィルム貼付装置及び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863112B2 (ja) * 2006-09-15 2012-01-25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アレイ、表示装置、ならびに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980039B2 (ja) * 2006-12-19 2012-07-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ワークの貼り合わせ装置
DE102007026628B3 (de) 2007-06-07 2008-08-14 Visumotion Gmbh Verfahren zur Ausrichtung eines Parallaxenbarriereschirms auf einem Bildschirm
KR101364630B1 (ko) * 2007-07-11 2014-02-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의 렌티큘라 렌즈시트 부착 장비 및 그 부착 방법
JP5015824B2 (ja) * 2008-02-29 2012-08-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フィルム位置検出器および粘着フィルム貼付装置
JP5106192B2 (ja) * 2008-03-18 2012-12-26 株式会社東芝 三次元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装置、三次元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レンズ板
JP2009300816A (ja) 2008-06-16 2009-12-24 Seiko Epson Corp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4753192B2 (ja) 2008-06-27 2011-08-24 Nec液晶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位置合わせ用マーカ、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476219B1 (ko) * 2008-08-01 2014-12-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의 제조장치
US20100142856A1 (en) 2008-12-10 2010-06-10 Shin Takeuchi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reading method
KR20100087452A (ko) 2009-01-28 2010-08-05 현대제철 주식회사 조립형 열전대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연속주조용 주형의 온도 측정장치
JP5581304B2 (ja) 2011-12-20 2014-08-27 日信工業株式会社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ブレーキ制御装置
CN104115209B (zh) * 2012-02-29 2018-04-2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6158B1 (en) * 2000-04-19 2002-02-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lignment of lenticular sheets
US20090231715A1 (en) * 2008-03-14 2009-09-17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Optical element array sheet,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for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3913B (zh) 2015-03-25
KR101240221B1 (ko) 2013-03-11
JP2012013933A (ja) 2012-01-19
US8968499B2 (en) 2015-03-03
US20120003434A1 (en) 2012-01-05
TW201213962A (en) 2012-04-01
CN102313913A (zh) 2012-01-11
JP5737647B2 (ja) 2015-06-17
KR20120002470A (ko) 2012-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3217B (zh) 光學板片貼合方法、光學板片貼合裝置以及用於該裝置之程式與顯示裝置
JP4863112B2 (ja) 光学素子アレイ、表示装置、ならびに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6716486B (zh) 用于包括若干光学通道的多孔径光学器件相对于图像传感器的相对定位的设备和方法
US5125733A (en) Stereoscopic projector and method for driving projecting lenses
JP2017003981A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動作方法
JP5272122B2 (ja) 光学素子アレイシート、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US20190082166A1 (en) Aligning method for dual camera module
TW201608345A (zh) 描繪裝置
CN104460047A (zh) 获取和测量适用于眼镜架的演示镜片的几何数据的方法
KR20190125618A (ko) 롤투롤 패턴 형성 방법
CN107991782B (zh) 裸眼3d显示装置
CN111413755A (zh) 基于uv打印的柱状光栅材料
JP2007313633A (ja) 眼鏡レンズの製造システム及びマーク検出装置
JP6124265B2 (ja) 光学シートの貼り合せ方法、光学シートの貼り合せ装置及び当該装置に用いるプログラム
CN103941411B (zh) 一种透镜式3d显示器的对位组立装置及方法
EP3029659B1 (en) Display provided with partial optical element array
CN106292188B (zh) 曝光装置
CN100451758C (zh) 成像系统
US1141877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panel bond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5037623A (ja) 微細構造素子の製造方法、この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微細構造素子、空間光変調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12042436A (ja) Fpdモジュールの位置決めマーク認識装置及びfpdモジュールの組立装置
US20220357503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et of optical guide microstructures
JPH0562810B2 (zh)
CN111413756A (zh) 基于uv打印的斜纹光栅材料
KR101774019B1 (ko) 영상굴절렌즈를 구비하는 본딩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