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1731B - 通信裝置,通信方法,電腦程式及通信系統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裝置,通信方法,電腦程式及通信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1731B
TWI451731B TW099138249A TW99138249A TWI451731B TW I451731 B TWI451731 B TW I451731B TW 099138249 A TW099138249 A TW 099138249A TW 99138249 A TW99138249 A TW 99138249A TW I451731 B TWI451731 B TW I45173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frames
user
space
leng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8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25328A (en
Inventor
Ryota Kimura
Yuichi Moriok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25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53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1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173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Description

通信裝置,通信方法,電腦程式及通信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通信裝置及一種應用其中由複數個使用者共享空間軸上之無線資源之空間劃分多重存取(SDMA)之通信方法、一種電腦程式及一種通信系統,且特定而言,係關於一種通信裝置及一種藉由同時多工定址至複數個使用者之呈一可變長度訊框格式之訊框來傳輸該等訊框之通信方法、一種電腦程式及一種通信系統。
現今,無線區域網路(WLAN)正迅速廣泛使用起來,從而使辦公室及家庭中之網路環境無線化。舉例而言,IEEE802.11a/g(其係電氣及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之一標準)藉由對一2.4 GHz頻帶或5 GHz頻帶中之頻率使用正交分頻多工(OFDM)來實現最大54 Mbps之一實體層資料速率。在目前處於開發中之IEEE802.11n中,將藉由透過一多輸入多輸出(MIMO)頻道進一步使用分空間多工(SDM)來實現超過100 Mbps之高輸送量(HT)。
MIMO係一種用以藉由在傳輸器及接收器側(習知)中之每一者上提供複數個天線元件來實現一空間多工串流之通信方法。在一傳輸側上,將複數件傳輸資料進行空間/時間編碼及多工且然後在傳輸至一頻道之前分佈於複數個傳輸天線上。相比之下,在一接收側上,將由複數個接收天線經由該頻道接收之接收信號進行空間/時間解碼且解多工為該複數件傳輸資料以使得可在串流之間沒有串擾之情況下獲得原始資料。根據MIMO技術,舉例而言,對於欲藉由增加通信設備之天線之數目來空間地多工之遞增數目個串流,可在維持向下相容性之同時改良每使用者之輸送量。然而,未來將需要進一步在整體上改良複數個使用者之輸送量。
IEEE802.11ac工作組旨在藉由使用6 GHz或低於6 GHz之一頻率帶來開發其資料傳輸速度超過1 Gbps之一無線LAN標準,且為實現該標準,認為如同在複數個使用者中間共享空間軸上之無線資源(亦即,沿空間軸之方向同時多工定址至複數個使用者之訊框)之多使用者MIMO(MU-MIMO)及SDMA之一通信方法係有希望的。
當前,SDMA作為基於時間劃分多重存取(TDMA)(諸如,PHS(個人手持式電話系統)及LTE(長期演化))之下一代行動電話系統之一基本技術正處於研究中。雖然正對無線LAN領域中之一對多通信給出注意(如上所述),但幾乎沒有其之應用實例。可認為此亦係基於難以在封包通信中高效地多工複數個使用者之事實。
在將SDMA應用於無線LAN時,可考量其中將可變長度訊框多工於同一時間軸上之一情形。此在針對該複數個使用者中之每一者之傳輸資料長度皆具有相同大小時不會造成問題,但若欲多工之訊框長度因傳輸資料長度之差而不同,則總傳輸功率隨一傳輸週期中之訊框之多工數目之一增加/減小而突然改變。若多工且不改變地傳輸具有不同長度之訊框,則問題可自各種角度出現,舉例而言,接收功率在接收側上隨訊框之多工數目之一增加/減小而突然改變,從而在自動增益控制(AGC)方面誘導一不穩定操作,且關於由IEEE802.11標準化之RCPI(接收頻道功率指示符)之一訊框內之功率分佈變成不固定。因此,即使針對每一使用者之原始傳輸資料長度不同,亦需要在結束時在相同訊框長度之情況下傳輸同時多工之訊框。
舉例而言,在如同一習用蜂巢式系統之固定訊框格式之一系統中,可藉由插入多樣性資料(舉例而言,參見專利文獻1)、排程所指派時間(舉例而言,參見專利文獻2)、可變資料速率(舉例而言,參見專利文獻3及4)或可變頻道組態(舉例而言,參見專利文獻5)來填充訊框。相反,由於可變長度訊框格式(諸如,無線LAN)之一系統具有一基本上不同之結構,因此難以將此等習用技術應用於可變長度訊框格式之一系統。
在一WLAN系統中,出於改良訊框效率之目的而採用沿時間方向接連地傳輸複數個訊框之「叢發(burst)」技術。為實施該叢發,在連續訊框之間提供一空間(訊框間空間:IFS)。雖然在針對緊鄰傳輸使用相同傳輸功率之連續訊框之間使用一零IFS(ZIFS),但當傳輸功率在訊框之間改變時使用一經減小IFS(RIFS)。該RIFS在與其他訊框間空間(諸如,短IFS(SIFS))相比較時較短且因此一通信台可繼續控制頻道。在IEEE802.11n中,舉例而言,界定稱作RIFS之2μs之訊框間空間。考量訊框效率,該訊框間空間較佳係較短。
引用清單 專利文獻
PTL1:日本專利申請特許公開案第2001-148646號
PTL2:日本專利申請國家公開案第2009-506679號
PTL3:日本專利申請特許公開案第2008-236065號
PTL4:日本專利第2855172號
PTL5:日本專利申請特許公開案第2007-89113號
根據某些實施例,一種用以在一網路中傳輸複數個訊框之通信裝置包含一資料處理單元及一傳輸器,其中每一訊框包含具有一符號長度之一個或多個符號。該資料處理單元獲取來自該複數個訊框之兩個連續訊框之間的一訊框間空間。該資料處理單元在確定該訊框間空間非係該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時調整該兩個連續訊框之間的該訊框間空間。該傳輸器單元傳輸經調整之連續訊框。
根據某些實施例,一種通信系統包含一傳輸器及一接收器。該傳輸器獲取來自複數個訊框之兩個連續訊框之間的一訊框間空間,其中每一訊框包含具有一符號長度之一個或多個符號。該傳輸器在確定該訊框間空間非係該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時進一步調整該兩個連續訊框之間的該訊框間空間。該傳輸器亦傳輸經調整之連續訊框。該接收器接收經調整之連續訊框。
根據某些實施例,一種用於傳輸複數個訊框之方法包含獲取來自該複數個訊框之兩個連續訊框之間的一訊框間空間,其中每一訊框包含具有一符號長度之一個或多個符號。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在確定該訊框間空間非係該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時調整該兩個連續訊框之間的該訊框間空間。該方法亦包含傳輸經調整之連續訊框。
根據某些實施例,一種上面儲存有指令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該等指令在由一通信裝置中之一處理器執行時致使該處理器獲取兩個連續訊框之間的一訊框間空間,其中每一訊框包含具有一符號長度之一個或多個符號。該等指令進一步致使該處理器在確定該訊框間空間非係該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時調整該兩個連續訊框之間的該訊框間空間。該等指令亦致使該處理器傳輸經調整之連續訊框。
若如同SDMA,同時多工複數個訊框,則鑒於對接收側上之複數個接收信號之解調變,符號時序較佳在經空間多工之訊框中間相互對準。然而,在上述之IEEE802.11n中,當符號長度係4μs時,RIFS係2μs。亦即,若在訊框間空間與符號長度不同時簡單地使用RIFS來實施叢發,則經多工訊框中間的符號時序係不對準,從而對接收器側造成不便。
舉OFDM調變方法作為一實例,藉由在相同符號時序同步中開啟之一FFT窗截斷每一天線之一接收信號並對其進行OFDM解調變,且然後,進行空間/時間解碼並解多工為複數件傳輸資料。由於在其符號時序不匹配之接收訊框中之符號之間發生干擾,因此即使對接收信號進行空間/時間解碼亦難以正確地解多工該等接收信號。
總而言之,當在多重存取通信中沿時間方向接連地傳輸欲同時多工之任一訊框時,需要充分地考量欲多工之複數個訊框中間的相互符號時序以確保接收器側上之解碼效能。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優良通信裝置及一種能夠藉由應用其中由複數個使用者共享空間軸上之無線資源之分空間多工來執行一適合通信操作之通信方法、一種電腦程式及一種通信系統。
本發明進一步旨在提供一種優良通信裝置及一種能夠同時多工定址至複數個使用者之呈一可變長度訊框格式之訊框且適合地傳輸該等訊框之通信方法、一種電腦程式及一種通信系統。
本發明進一步旨在提供一種優良通信裝置及一種能夠同時多工複數個可變長度訊框且在應用沿時間方向接連地傳輸複數個訊框之「叢發」之同時適合地傳輸該等訊框之通信方法、一種電腦程式及一種通信系統。
本發明進一步旨在提供一種優良通信裝置及一種能夠藉由在考量欲同時多工之訊框中間的符號時序之同時應用叢發來改良訊框效率之通信方法、一種電腦程式及一種通信系統。
如上所述,可提供一種優良通信裝置及一種能夠同時多工複數個可變長度訊框且在應用沿時間方向接連地傳輸複數個訊框之「叢發」之同時適合地傳輸該等訊框之通信方法、一種電腦程式及一種通信系統。
此外,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優良通信裝置及一種能夠藉由在考量欲同時多工之訊框中間的符號時序之匹配之同時應用叢發來改良訊框效率之通信方法、一種電腦程式及一種通信系統。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在傳輸器側上,欲藉由應用叢發來沿時間方向接連地傳輸之訊框之符號時序可與欲同時多工之其他訊框之符號時序對準。因此,在接收器側上,可在避免符號之間的干擾之同時適合地解多工經多工之訊框以使得可簡化信號解碼處理。
根據本發明之又一態樣,在傳輸器側上之最後輸出之階段中使欲同時多工之訊框之訊框長度一致且因此可消除接收器側上之AGC之操作之不穩定性。此外,欲藉由應用叢發來沿時間方向接連地傳輸之訊框之符號時序可與欲同時多工之其他訊框之符號時序對準。因此,在接收器側上,可在避免符號之間的干擾之同時適合地解多工經多工之訊框以使得可簡化信號解碼處理。
根據本發明之又一態樣,可藉由針對欲填充之一間隔及欲填充之一整個訊框使用相同平均功率來減輕接收器側上之AGC之操作之不穩定性。此外,可使一訊框內之功率分佈恆定以使得當接收器側量測整個訊框中之一信號之接收功率時,量測之精確性得到改良。
根據本發明之又一態樣,根據本發明之技術方案12及32,可藉由針對由除空(null)以外之一型樣組成之一訊框間空間及訊框中之在該訊框間空間之前與之後的至少一個訊框(作為一整體)使用相同平均功率來減輕接收器側上之AGC之操作之不穩定性。此外,可使一訊框內之功率分佈恆定以使得當接收器側量測整個訊框中之一信號之接收功率時,量測之精確性得到改良。
根據下文所述之本發明之實施例及基於附圖之一更詳細說明將明瞭本發明之又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
下文中,將參考附圖詳細地闡述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注意,在此說明書及附圖中,相同參考編號指示大致具有相同功能及結構之結構元件,且省略對此等結構元件之重複闡釋。
圖1示意性地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通信系統之組態。所圖解說明之通信系統由操作為一存取點(AP)之一通信台STA0及操作為終端台(用戶端器件)(MT)之複數個通信台STA1、STA2及STA3構成。
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中之每一者皆在一各別通信範圍內容納通信台STA0且每一通信台皆可直接與STA0通信(換言之,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中之每一者皆係在作為一存取點之STA0之命令下放置以構成BSS(基本服務集))。然而,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中之每一者作為一終端台不必存在於彼此之通信範圍內且下文將不提及終端台之間的直接通信。
STA0作為一存取點不僅可個別地執行與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中之每一者之一對一訊框通信,而且可藉由應用多重存取來執行與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中之每一者之一對多訊框通信。在後一情形下,無線資源將藉由沿空間軸方向、時間軸方向、頻率軸方向或碼軸方向多工定址至該複數個使用者之訊框來在複數個使用者中間共享。
STA0作為一存取點係執行符合諸如IEEE802.11ac之一通信標準之一對多訊框通信之一通信裝置。亦即,該通信裝置包含複數個天線、藉助一自適應陣列天線來應用分空間多工以及藉由由兩個或兩個以上通信台同時對定址至不同通信台之兩個或兩個以上訊框進行多工且將在同時多工之後傳輸且定址至本端台之訊框解多工為每一源之訊框來執行一對多訊框通信。在此情形下,STA0可藉由提供更多天線來增加多重存取達成之終端台之數目。
另一方面,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作為終端台包含複數個天線且由藉助一自適應陣列天線來執行分空間多工之通信裝置組成。通信台STA1、STA2及STA3執行使用者解多工以僅用於接收且並非執行使用者解多工以用於傳輸(亦即,傳輸訊框之多工)且因此不必包含如存取點一樣多之天線。
自存取點STA0至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中之每一者之通信將稱作一「下行鏈路(downlink)」且自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中之每一者至存取點STA0之通信將稱作一「上行鏈路(uplink)」。
圖2顯示一通信裝置之應用分空間多工之一組態實例。假定,在圖1中所示之通信系統中操作為一存取點之通信台STA0具有圖2中所示之組態。
所圖解說明之通信裝置包含複數個(在所圖解說明之實例中係四個)天線元件21-1、21-2、...、一RF處理單元22、由功能塊23至28組成之一接收處理單元、一資料處理單元29及由功能塊30至35組成之傳輸分支。通信台STA0作為一存取點藉助一自適應陣列天線來執行分空間多工且可藉由包含更多天線元件來增大可透過多重存取容納之通信台之數目。
資料處理單元29回應於來自一上部層應用程式(未顯示)之一傳輸請求而產生傳輸訊框。在本實施例中,可將空間劃分或類似劃分之多重存取(亦即,同時多工)訊框或欲叢發(亦即,欲沿時間方向接連地傳輸)之訊框之一傳輸請求遞送至資料處理單元29。資料處理單元29執行用以在叢發訊框之前調整連續訊框中間的長度之處理且稍後將闡述其之細節。
一映射器35順序地將一傳輸資料系列映射至由資料處理單元29所指令之信號空間。此處映射對應於將一2n-位元符號(n係一整數0或更大)映射至一信號空間中之一信號點之主要調變(諸如,PSK(相移鍵控)及QAM(正交振幅調變))。資料處理單元29藉由適應於用於每一使用者之頻道之通信品質來決定調變方法且映射器35切換用於定址至每一使用者且欲根據來自資料處理單元29之指令進行多工之訊框之調變方法。
一頻率分配單元34根據來自資料處理單元29之指令將經映射之傳輸資料系列順序地分配至頻率軸上之每一副載波。然後,一傳輸權重倍增單元33根據來自資料處理單元29之指令而藉由以一傳輸權重乘該傳輸資料系列來執行使用者解多工以將該傳輸資料系列分佈於針對天線元件21-1、21-2、...中之每一者之傳輸分支上。
一IFFT(逆快速傅立葉變換)單元32將針對配置於頻率區中之每一傳輸分支之副載波轉換成一時間軸信號且進一步透過一GI(防護間隔)插入單元31將一防護間隔附加至其。然後,在其頻帶受限於由一FIR(有限脈衝回應)濾波器或類似物組成之一傳輸數位濾波器30之後,IFFT單元32將該時間軸信號轉換成一類比傳輸基頻信號。
RF處理單元22藉由一類比LPF來移除除一所期望頻帶之彼等信號組分以外之信號組分、將中心頻率增頻轉換至一所期望RF(射頻)頻率帶且進一步藉由功率放大來放大信號振幅。然後,將針對每一傳輸分支之一RF傳輸信號釋放至來自天線元件21-1、21-2、...中之每一者之空間中。
RF處理單元22亦在低雜訊放大之後將來自天線元件21-1、21-2、...中之每一者之一接收信號降頻轉換成一類比基頻信號且進一步轉換成一數位接收基頻信號。
一接收數位濾波器23由一FIR濾波器或類似物組成且將頻帶限制強加於該數位接收信號上。一同步及GI移除單元24自將頻率限制強加於其之該數位接收信號獲取同步時序、進一步進行一頻率位移校正、估計雜訊且亦移除附加至一資料傳輸間隔之前端之防護間隔。然後,每一FFT(快速傅立葉變換)單元25以與同步及GI移除單元24所獲取之符號時序相同之符號時序中開啟之一FFT窗截斷針對每一接收分支之一時間軸信號且藉由OFDM解調變透過傅立葉變換來將該時間軸信號轉換成一頻率軸信號。
一接收權重倍增單元26根據來自資料處理單元29之指令而在OFDM解調變之後以一接收權重乘針對每一接收分支之一接收信號以執行空間解多工。此處,假定用於接收之「空間解多工」既具有針對每一使用者解多工經同時多工之訊框之使用者解多工之意義又具有將一經空間多工之MIMO頻道解多工為複數個原始串流之頻道解多工之意義。
一頻率解多工單元27根據來自資料處理單元29之指令而解多工來自頻率軸上之每一副載波之一接收資料系列。一解映射器28根據來自資料處理單元29之指令而解映射來自經解多工接收資料系列之信號空間中之信號點以複製該原始傳輸資料系列。資料處理單元29將所複製之傳輸資料遞送至上部層應用程式(未顯示)。
圖3顯示通信裝置之應用分空間多工之另一組態實例。假定,在圖1中所示之通信系統中操作為終端台之通信台STA1、STA2及STA3具有圖3中所示之組態。
所圖解說明之通信裝置包含用以實現一自適應陣列天線功能之複數個(在所圖解說明之實例中係兩個)天線元件41-1及41-2、一RF處理單元42、由功能塊43至48組成之一接收處理單元、一資料處理單元49及由功能塊50至55組成之傳輸分支。
資料處理單元49回應於來自上部層應用程式(未顯示)之一傳輸請求而產生傳輸資料。在本實施例中,可將欲叢發(亦即,欲沿時間方向接連地傳輸)之訊框之一傳輸請求遞送至資料處理單元49。資料處理單元49執行用以在叢發訊框之前調整連續訊框中間的長度之處理且稍後將闡述其之細節。
一映射器55根據來自資料處理單元49之指令而執行一傳輸資料系列之主要調變,亦即,將一傳輸資料系列映射至信號空間。一頻率分配單元54根據來自資料處理單元49之指令而將經映射之傳輸資料系列順序地分配至頻率軸上之每一副載波。一訓練信號附加單元53根據來自資料處理單元49之指令而不僅將該傳輸資料系列分配至針對天線元件41-1及41-2中之每一者之傳輸分支而且附加用以得知傳輸目的地處之一自適應陣列天線之權重之一訓練信號。舉例而言,該訓練信號由終端台STA1至STA3中之每一者所特有之一習知序列組成。
一IFFT單元52將針對配置於頻率區中之每一傳輸分支之副載波轉換成一時間軸信號且進一步透過一防護插入單元51將一防護間隔附加至其。然後,在其頻帶受限於由一傳輸數位濾波器50之後,IFFT單元52將該時間軸信號轉換成一類比傳輸基頻信號。
RF處理單元42藉由該類比LPF來移除除一所期望頻帶之彼等信號組分以外之信號組分、將中心頻率增頻轉換至一所期望RF頻率帶且進一步藉由功率放大來放大信號振幅。然後,將針對每一傳輸分支之一RF傳輸信號釋放至來自天線元件41-1及41-2中之每一者之空間中。
RF處理單元42亦在低雜訊放大之後將來自天線元件41-1及41-2中之每一者之一接收信號降頻轉換成一類比基頻信號且進一步轉換成一數位接收基頻信號。
一接收數位濾波器43將頻帶限制強加於該數位接收信號上。一同步及GI移除單元44自將頻率限制強加於其之該數位接收信號獲取同步時序、進一步進行一頻率位移校正、估計雜訊且亦移除附加至該資料傳輸間隔之前端之防護間隔。然後,每一FFT單元45以與同步及GI移除單元44所獲取之符號時序相同之符號時序中開啟之FFT窗截斷針對每一接收分支之一時間軸信號且藉由OFDM解調變透過傅立葉變換來將該時間軸信號轉換成一頻率軸信號。
一接收權重倍增單元46根據來自資料處理單元49之指令而在OFDM解調變之後以一接收權重乘針對每一接收分支之一接收信號以執行空間解多工。此處,假定用於接收之「空間解多工」既具有針對每一使用者解多工經同時多工之訊框之使用者解多工之意義又具有將一經空間多工之MIMO頻道解多工為複數個原始串流之頻道解多工之意義。
一頻率解多工單元47根據來自資料處理單元49之指令而解多工來自頻率軸上之每一副載波之一接收資料系列。一解映射器48根據來自資料處理單元49之指令而解映射來自經解多工接收資料系列之信號空間中之信號點以複製該原始傳輸資料系列。資料處理單元49將所複製之傳輸資料遞送至上部層應用程式(未顯示)。
根據某些實施例,資料處理單元29或49將兩個連續訊框之間的一訊框間空間調整至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在另外實施例中,資料處理單元29或49藉由在兩個連續訊框之間插入填充資訊來調整該兩個連續訊框之間的訊框間空間以在該填充資訊之間形成一經減小訊框間空間,其中該兩個連續訊框中之一訊框不包含該填充資訊,該填充資訊及經減小訊框間空間之一長度等於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根據另外實施例,資料處理單元29或49藉由在兩個連續訊框之間插入填充資訊來調整訊框間空間,該填充資訊具有等於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之一長度。
根據實施例,資料處理單元29操作為一傳輸器,且資料處理單元49操作為一接收器。在另外實施例中,資料處理單元29操作為一接收器,且資料處理單元49操作為一傳輸器。
在圖1中所示之通信系統中,STA0作為一存取點藉由在具備本端台之自適應陣列天線中所含有之每一天線元件與具備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之一天線元件之間獲取一轉移函數來得知一自適應陣列天線之權重。另一選擇係,STA0可藉由將一預定適應性演算法(諸如,RLS(遞迴最小平方))應用於由自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中之每一者所接收之一習知序列組成之一訓練信號來得知該自適應陣列天線之該權重。然後,STA0基於藉由以上方法中之一者所得知之自適應陣列天線之權重而相對於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中之每一者形成定向性。因此,STA0可空間地解多工欲同時多工且定址至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中之每一者之傳輸訊框或同時多工且定址自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中之每一者之接收訊框以使得可實現其中在複數個使用者中間共享空間軸上之無線資源之分空間多工。
STA0作為一存取點可藉由使用(舉例而言)與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並行實施之一RTS/CTS握手來得知該自適應陣列天線之權重。舉例而言,轉移給本申請者之第2009-113866號日本專利申請案之規範(圖4至6)中闡述每一訊框RTS(傳輸請求)、CTS(接收準備)及ACK(回應)。
每一使用者期望傳遞之訊務之量可不總是一致。因此,當採用可變長度訊框格式時,訊框之長度將根據使用者不同而不同。當定址至複數個使用者之訊框在同時多工之後同時傳輸時,總傳輸功率在訊框長度不同之情況下突然改變,從而造成諸如誘導AGC隨接收器側(上文所述)上之接收功率之一突然改變而出現一不穩定操作等問題。因此,即使定址至每一使用者之原始傳輸資料長度不同,亦需要在結束時在訊框具有相同訊框長度時傳輸同時多工之訊框。
在一WLAN系統中,習知出於改良訊框效率之目的而沿時間方向接連地傳輸複數個訊框之叢發技術。當沿時間方向接連地傳輸欲同時多工之任一訊框時,需要充分地考量欲多工之複數個訊框中間的相互符號時序以確保接收器側(上文所述)上之解碼效能。
首先,將闡述當不同時多工複數個資料訊框時之一情形。圖4例示當藉由使用叢發來傳輸資料訊框時之一訊框序列。然而,在所圖解說明之實例中,假定透過自一存取點(AP)至一個終端台(STA)之一下行鏈路傳輸資料訊框。
該AP藉由預先執行一實體載波感測來確信一媒體係清除的,且在進一步緩和之後,傳輸定址至終端台STA之一傳輸請求訊框(請求發送:RTS)。若對STA隱藏之任一終端(未顯示)接收其位址不包含本端台之一RTS訊框,則該終端機基於在該訊框(已知)內之持續時間中所闡述之資訊而設定計數器值NAV且取消一傳輸操作。
若終端台STA辨識所接收RTS訊框係定址至本端台,則在一預定訊框間空間(SIFS)(在完成訊框之接收之後)過去之後,終端台STA傳回定址至AP(其係RTS訊框之發送者)之一接收準備訊框(清除發送:CTS)。若隱藏於該STA之任一終端(未顯示)接收其位址不包含本端台之一CTS訊框,則該終端基於在該持續時間中闡述於該訊框(已知)內部之資訊而設定計數器值NAV且取消一傳輸操作。
在完成RTS訊框之傳輸之後,該AP等待接收CTS訊框。然後,在該預定訊框間空間(SIFS)(在完成自終端台STA接收CTS訊框之後)過去之後,該AP傳輸定址至終端台STA之DATA訊框。在所圖解說明之實例中,DATA訊框係對其應用叢發技術之訊框,且在訊框之間夾有一預定長度之一訊框間空間之情況下,沿時間方向接連地傳輸複數個訊框1至K。假定訊框1至K中之每一者皆具有一可變長度訊框格式。回應於其,當完成DATA訊框之接收時,終端台STA在預定訊框間空間(SIFS)過去之後傳輸一接收確認訊框(ACK)。
附帶而言,圖4中所示之訊框序列實例不限制傳輸/接收RTS、CTS及ACK之每一訊框之方法。
作為其中在訊框之間夾有一預定長度之一訊框間空間之複數個訊框1至K,沿時間方向接連地傳輸對其應用叢發技術之DATA訊框。若考量訊框效率,則該訊框間空間較佳係較短。然而,若該訊框間空間與一訊框內部之符號長度不同,則接收器側必需藉由符合於該訊框間空間與該符號長度之間的一差來調整接收處理之時序以避免符號之間的干擾。
在IEEE802.11n中,當符號長度係4μs時,藉由叢發插入於沿時間方向之連續訊框之間的經減小IFS(RIFS)係2μs且因此必需調整接收處理之時序。
接下來,將參考圖5A至5C闡述調整沿時間方向之連續訊框之接收處理之時序之一方法。此等圖中之一訊框1及一訊框2中之每一者皆由一預定符號長度之一個或多個符 號組成。亦在此等圖中所示之實例中假定,一經界定之訊框間空間短於該符號長度。
圖5A圖解說明其中在沿時間方向之兩個連續訊框1與訊框2之間簡單地插入僅一訊框間空間之一情形。雖然在IEEE802.11中在針對緊鄰傳輸(未顯示)使用相同傳輸功率之連續訊框之間使用一零IFS(ZIFS),但當傳輸功率在連續訊框之間改變時使用一經減小IFS(RIFS)。由於在IEEE802.11n中符號長度係4μs,而RIFS係2μs,因此該訊框間空間保持不同於該符號長度。
在圖5B及5C中,相比之下,藉由在沿時間方向接連地傳輸之兩個訊框之間添加填充來調整後續訊框之接收處理之時序。
圖5B顯示如何將填充添加至接連地傳輸之訊框中之一先前訊框(圖5B中之訊框1)之一向後部分。藉由將填充添加至先前訊框之向後部分,可將訊框1之後端與訊框2之前面之間的間隔調整至填充+訊框間空間之長度。圖5B係其中填充之長度經調整以使得訊框1之後端與訊框2之前面之間的間隔變成等於符號長度之一實例。因此,甚至在執行叢發之後,亦可使訊框之間的符號時序維持對準。
與圖5B相反,圖5C顯示如何將填充添加至接連地傳輸之訊框中之一後續訊框(圖5C中之訊框2)之一向前部分。藉由將填充添加至後續訊框之向前部分,如同圖5B中,可將訊框1之後端與訊框2之前面之間的間隔調整至填充+訊框間空間之長度。圖5C係其中填充之長度經調整以使得訊框1之後端與訊框2之前面之間的間隔變成等於符號長度之一實例。因此,甚至在執行叢發之後,亦可使暫時接連地傳輸之訊框之間的符號時序維持對準。
以填充+訊框間空間之長度變成等於符號長度或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之此一方式來理想地調整藉由填充進行之訊框接收處理之時序。此乃因,如自圖5B及5C明顯看出,可藉此使暫時接連地傳輸之訊框之間的符號時序維持對準。
此外,如自圖5B及5C明顯看出,填充之位置較佳係鄰接於插入於暫時接連訊框之間的訊框間空間之一位置。此乃因,在其他位置處,將添加過量填充以使符號時序對準。
根據實施例,插入於兩個連續訊框之間的填充資訊係一預定型樣。作為一實例,可使用傳輸與接收之間的一預定型樣作為用於填充之一型樣或用於訊框間空間之一型樣。若使用此等領域中習知之一型樣,藉由使用該型樣作為用於執行訊框之接收處理之一導頻,則可將該型樣再用作一接收操作(諸如,頻率錯誤估計、時序錯誤估計及頻道估計)之一輔助物。
在包含IEEE802.11之系統之一現存WLAN系統中,一訊框間空間係無信號(空)之一間隔。在此一情形下,亦可將一空型樣用於填充。
圖5A至5C中之訊框序列實例繪製得似乎一訊框間空間係無信號。相比之下,亦可使用一預定型樣(其非係無信號)之一信號作為一訊框間空間。在此一情形下,可使用不同於填充之型樣之一型樣或可使用與該填充之型樣相同之型樣。
可藉由與訊框間空間相關聯來決定用於填充之型樣。替代針對訊框間空間及填充中之每一者提供單獨之型樣,可提供參考符號長度之另一符號型樣以取代訊框間空間+填充之間隔。
舉例而言,在應用OFDM調變方法之IEEE802.11n之情形下,該OFDM符號長度係4μs(包含防護間隔)。若相比之下,將2μs之經減小IFS(RIFS)用於叢發,則需要2μs之填充以使訊框間空間+填充與符號長度匹配。替代單獨地提供訊框間空間及填充,如圖6A中所示,可使用參考一個OFDM符號之一型樣作為訊框間空間+填充之間隔之一替代物。參考所圖解說明之OFDM符號之型樣之一替代型樣可係一空型樣。
一種調整一訊框間空間之長度本身之方法可被認為係在沿時間方向接連地傳輸複數個訊框時調整訊框中間的長度之又一方法。圖6B顯示如何在沿時間方向接連地傳輸訊框1及2時插入長度調整之前(亦即,如由IEEE802.11n所界定之長度之RIFS)的一訊框間空間。相比之下,圖6C顯示如何在沿時間方向接連地傳輸訊框1及2時調整訊框間空間之長度。在圖6C中,訊框間空間之長度經調整以使得訊框1之後端與訊框2之前面之間的間隔變成等於符號長度之長度。因此,如同圖5B、5C及6A中所示之實例,甚至在執 行叢發之後,亦可使訊框之間的符號時序維持對準。
以訊框間空間之長度變成等於符號長度或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之此一方式來理想地調整藉由訊框間空間進行之訊框接收處理之時序,如圖6C中所示。此乃因,如自圖6C明顯看出,可藉此使暫時接連地傳輸之訊框之間的符號時序維持對準。
此處,將提及稱作本文中所述「符號」且用作訊框之間的插入物之指示物之單元。此前,為方便起見,已將稱作「符號」之單元(如同OFDM)闡述為其中調變複數個子載波之一OFDM符號區塊單元,但本發明之標的物並不限於此。舉例而言,假定包含藉由調變(主要調變)產生之諸如複數個區塊單元(如同一單載波FDMA(SC-FDMA))中的PSK及QAM以及PSK或QAM符號等符號。對於諸如OFDM及SC-FDMA等區塊而言,亦可考量計數專用於諸如一防護間隔及循環前綴一起作為符號之調變方法之一額外信號。因此,即使(舉例而言)如同IEEE802.11n存在0.8μs及0.4μs之複數個防護間隔模式,亦可藉由使包含防護間隔長度之OFDM符號長度對準來簡化接收方法。總而言之,該符號係構成一訊框之一可選基本單元。
在沿時間方向接連地傳輸複數個訊框時藉由上述填充及訊框間空間來調整訊框中間的長度具有使訊框之間的符號時序對準之相同目的。此後,本說明將通過以藉由填充進行調整作為一實例來繼續。
圖5B及5C顯示其中在沿時間方向接連地傳輸複數個訊 框時將填充添加至定址至一單個使用者之該等訊框之實例。接下來,將參考圖7A至7C闡述在同時多工定址至複數個使用者之訊框且在時間軸上接連地傳輸複數個訊框時填充至訊框。然而,為便於說明,在圖7A至7C中之每一者中假定欲同時多工之訊框之數目(亦即,欲多工之使用者之總數目)係兩個,且在將不使用叢發之一單個訊框1傳輸至一個使用者1(或藉由使用ZIFS來沿時間方向接連地傳輸複數個訊框)時,藉由使用叢發來在時間軸上將複數個訊框2及3接連地傳輸至另一使用者2。訊框1至3中之每一者由具有一預定符號長度之一個或多個資料符號組成。亦假定,經界定之訊框間空間短於該符號長度。
圖7A圖解說明其中在叢發針對另一使用者2之複數個訊框2及3時在沿時間方向之兩個連續訊框之間簡單地插入僅一訊框間空間之一情形。在此情形下,在IEEE802.11n中符號長度係4μs,而RIFS係2μs且因此該訊框間空間保持不同於該符號長度。此外,符號時序在同時多工之訊框1與訊框3之間移位。因此,將在接收器側上發生符號之間的干擾以使得只要不在接收器側上使用特殊解調變方法,即難以維持極佳接收品質。
根據實施例,當兩個連續訊框與一第一使用者相關聯且該兩個連續訊框經多工而具有與一第二使用者相關聯之一訊框時,該兩個連續訊框、該第一使用者填充資訊及該經減小訊框間空間之長度一總和等於與該第二使用相關聯之該訊框之一長度。舉例而言,在圖7B及7C中,藉由在叢發針對另一使用者2之複數個訊框2及3時在沿時間方向接連地傳輸之兩個訊框2與訊框3之間添加填充來調整後續訊框之接收處理之時序以使得符號時序在同時多工之訊框中間對準。
圖7B顯示如何在叢發針對另一使用者2之複數個訊框2及3時將填充添加至接連地傳輸之訊框中之先前訊框2之向後部分。藉由將填充添加至先前訊框2之向後部分,將自訊框2之後端至緊鄰其後的訊框3之前面之間隔調整至填充+訊框間空間之長度。若填充+訊框間空間之長度與符號長度對準,則符號時序在同時多工之訊框1與訊框3之間對準。因此,在接收器側上不發生符號之間的干擾之情況下,可在接收器側上維持極佳接收品質。
與圖7B相反,圖7C顯示如何在叢發針對另一使用者之複數個訊框時將填充添加至接連地傳輸之訊框中之後續訊框(圖7C中之訊框3)之向前部分。藉由將填充添加至後續訊框之向前部分,可將自訊框2之後端至訊框3之前面之間隔調整至填充+訊框間空間之長度。若填充+訊框間空間之長度與符號長度對準,則符號時序在同時多工之訊框1與訊框3之間對準。因此,在接收器側上不發生符號之間的干擾之情況下,可在接收器側上維持極佳接收品質。
此外,當同時多工定址至複數個使用者之訊框時,如同圖5B及5C中所示之實例,需要做出在叢發複數個訊框時藉由填充進行之調整以使得訊框間空間+填充之長度變成等於符號長度或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此外,如自圖7B及7C明顯看出,需要填充之位置係鄰接於插入於訊框之間的訊框間空間之一位置。此乃因,在其他位置處,將添加過量填充以使符號時序對準。
此外,當同時多工定址至複數個使用者之訊框時,如同圖5B及5C中所示之實例,可使用傳輸與接收之間的一預決定型樣作為用於填充之一型樣或用於訊框間空間之一型樣。在一WLAN系統中,訊框間空間係無信號(空)之一間隔。在此一情形下,亦可將一空型樣用於填充。
亦可使用一預定型樣(其非係空信號)之一信號作為一訊框間空間。在此一情形下,可使用不同於填充之型樣之一型樣或可使用與該填充之型樣相同之型樣。亦即,可藉由與訊框間空間相關聯來決定用於填充之型樣。替代針對訊框間空間及填充中之每一者提供單獨之型樣,可提供參考符號長度之另一符號型樣以取代訊框間空間+填充之間隔。該替代符號型樣可係一空型樣。
若將除一空型樣以外之型樣用於訊框間空間及填充,則可在整個一訊框內將功率維持在一固定位準處。當藉由在接收器側上使用一整個訊框來量測接收功率時,此將係有用。
圖8圖解說明當(如圖7B中所示)在藉由叢發接連地傳輸之訊框2與訊框3之間插入填充時訊框與填充之功率之間的一關係。
在圖7B中所示之實例中,當叢發訊框2及3時,將填充添加至接連地傳輸之訊框中之先前訊框2之向後部分。對於向其添加填充之訊框而言,如圖8B中所示,期望其中添加填充之間隔中之平均功率與向其添加填充之一訊框本體之間隔中之平均功率相同。藉由使用相同平均功率,減輕接收器側上之AGC之操作之不穩定性變成可能。此外,藉由使用相同平均功率,當接收器側量測整個訊框中之一信號之接收功率時,量測之精確性得到改良。不存在對不同訊框之間的功率之限制。
當叢發訊框2及3時,如圖7C中所示,雖然圖8中省略對其之一圖解說明,但類似地期望(此外)當將填充添加至接連地傳輸之訊框中之後續訊框3之向前部分時,其中添加填充之間隔中的平均功率與向其添加填充之一訊框本體之間隔中之平均功率相同。
在將非空之一型樣用於在叢發期間插入於連續訊框之間的一訊框間空間時,此亦適用,但省略對其之一圖解說明。亦即,可藉由針對由除空(null)以外之一型樣組成之一訊框間空間及訊框中之在該訊框間空間之前與之後的至少一個訊框(作為一整體)使用相同平均功率來在接收器側上減輕AGC之操作之不穩定性。此外,當接收器側量測整個訊框中之一信號之接收功率時,藉由使用相同平均功率來改良量測之精確性。
如[先前技術]中所述,即使在其中同時多工複數個訊框且將其傳輸之一無線電通信系統中,欲多工之每一訊框(亦即,針對每一使用者)之原始傳輸資料長度不同,亦必需在結束時在相同訊框長度之情況下傳輸該等訊框。雖然此前未論述欲多工之每一訊框之長度,但當藉由叢發來沿時間方向接連地傳輸複數個訊框時,(如同當使沿時間方向之連續訊框中間的長度對準時,如上所述)必需在結束時在相同訊框長度之情況下傳輸該等訊框。
將參考圖9闡述一種使欲同時多工之每一訊框(亦即,針對每一使用者)之訊框長度相等且使沿時間方向之連續訊框中間的長度與符號長度對準之方法。雖然在本實施例中藉由分空間多工來同時多工複數個訊框,但可使用分空間多工、分碼多工、分頻多工及正交分頻多工或者其之兩者或多者之一組合中之一者來同時多工複數個訊框。
此處,如圖9A中所示,假定欲同時多工之訊框之數目(亦即,欲多工之使用者之總數目)係兩個且在將不使用叢發之一單個訊框1傳輸至一個使用者1(或藉由使用ZIFS來沿時間方向接連地傳輸複數個訊框)時,藉由使用叢發來在時間軸上將複數個訊框2、3及4接連地傳輸至另一使用者2。亦假定,經界定之訊框間空間短於該符號長度。
在圖9A中所示之實例中,在針對另一使用者2叢發複數個訊框2、3及4之後的整個訊框長度長於欲傳輸至一個使用者1之訊框1之訊框長度。因此,存在諸如當在接收器側上接收訊框4時誘導伴隨接收功率之一突然改變之AGC之一不穩定操作等問題。
此外,在圖9A中所示之實例中,當針對另一使用者2叢發複數個訊框2、3及4時在沿時間方向之兩個連續訊框之間簡單地插入一訊框間空間。在此情形下,在IEEE802.11n中符號長度係4μs,而經減小IFS(RIFS)係2μs且因此該訊框間空間保持不同於該符號長度。此外,符號時序在同時多工之訊框1與訊框3之間移位。因此,將在接收器側上發生符號之間的干擾以使得只要不在接收器側上使用特殊解調變方法,即難以維持極佳接收品質。
根據實施例,當複數個訊框包含與一第一使用者相關聯之一組訊框及與一第二使用者相關聯之一訊框時,資料處理單元29或49在包含於該組訊框中之每一連續訊框之間添加第一使用者填充資訊以在該第一使用者填充資訊與來自不包含該第一使用者填充資訊之該等連續訊框中之每一者之一訊框之間形成一經減小訊框間空間。此外,資料處理單元29或49將第二使用者填充資訊添加至與該第二使用者相關聯之該訊框以使得與該第二使用者相關聯之該訊框及該第二使用者填充資訊之長度之一總和等於包含於與該第一使用者相關聯之該組訊框中之每一訊框、每一對應第一使用者填充資訊及每一對應經減小訊框間空間之長度之一總和。
在圖9B中所示之實例中,當叢發針對另一使用者2之複數個訊框2、3及4時,將填充添加至接連地傳輸之訊框2及3中之先前訊框2之向後部分且將填充添加至接連地傳輸之訊框3及4中之先前訊框3之向後部分。若藉由將填充添加至先前訊框之向後部分來將自向前訊框之後端至緊鄰其後的訊框之前面之間隔調整至填充+訊框間空間之長度以與符號長度對準,則符號時序在相同時序中多工之訊框1與訊框3之間且在相同時序中多工之訊框1與訊框4之間對準。因此,在接收器側上不發生符號之間的干擾之情況下,可在接收器側上維持極佳接收品質。
雖然省略一圖解說明,但若將填充添加至後續訊框之向前部分而非將填充添加至先前訊框之向後部分,則可藉由將自向前訊框之後端至緊鄰其後的訊框之前面之間隔調整至填充+訊框間空間之長度以與符號長度對準來使符號時序在欲同時多工之訊框中間對準。
此外,在圖9B中所示之實例中,藉由將填充添加至傳輸至一個使用者1之訊框1之向後部分,使針對另一使用者2之複數個訊框2、3及4等於整個叢發訊框長度。因此,接收功率將不在接收經多工訊框之側上突然改變以使得可消除AGC之不穩定性。
總而言之,根據圖9B中所示之方法,在使符號時序在同時多工之訊框之間對準時,可使整個訊框之在叢發之後的功率維持恆定。因此,可以更適合之形式在接收器側上接收訊框。
在圖9B中假定,舉例而言,同時多工之複數個訊框包含透過一下行鏈路自一存取點多傳輸至複數個終端台中之每一者之複數個訊框及自該複數個終端台中之每一者多傳輸至該存取點之複數個訊框兩者。舉例而言,可提及一種將填充添加至一資料區段之向前部分之方法(如圖15A中所示)、一種藉由精細地劃分一填充區域來在整個資料區段內均勻地分佈及配置填充之方法(如圖15B中所示)及一種藉由精細地劃分該填充區域來在整個資料區段內非均勻地分佈及配置填充之方法(如圖15C中所示)。對於每一填充方法之優點,參見(舉例而言)轉移給本申請者之第2009-113868號日本專利申請案之規範。
圖9B中之實例顯示填充至訊框之向後部分以調整訊框長度,但本發明之標的物並不限於此。
圖10顯示其中同時多工自一存取點至複數個終端台之一下行鏈路之資料訊框之一訊框序列實例。此處,將圖1中所示之通信系統假定如下:操作為一存取點之通信台STA0變成一資料源,通信台STA1至STA3中之操作為一終端台之每一者變成一資料目的地,且STA0同時多工定址至通信台STA1至STA3中之每一者之資料訊框。
STA0藉由預先執行一實體載波感測來確信一媒體係清除的,且在進一步緩和之後,藉由使用一自適應陣列天線之權重來同時多工並傳輸定址至通信台STA1至STA3中之每一者之複數個RTS訊框(RTS0-1、RTS0-2及RTS0-3)。
若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中之每一者辨識出所接收RTS訊框係定址至本端台,則當一預定訊框間空間(SIFS)過去(在該等訊框之接收完成之後)時,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中之每一者同時多工定址至STA0(一RTS源)之CTS訊框(CTS1-0、CTS2-0及CTS3-0)以傳輸該等CTS訊框。
在RTS訊框之傳輸完成之後,STA0等待接收自該等RTS訊框之經定址台中之每一者傳回之CTS訊框。然後,當預定訊框間空間(SIFS)過去(在來自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中之每一者之CTS訊框之接收完成之後)時,STA0同時多工並傳輸定址至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中之每一者之資料訊框(DATA1-0、DATA2-0及DATA3-0)。因此,針對複數個使用者,輸送量可在整體上得到改良。
若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中之每一者完成定址至本端台之資料訊框(DATA1-0、DATA2-0或DATA3-0)之接收,則在預定訊框間空間(SIFS)過去之後,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中之每一者同時多工ACK訊框(ACK0-1、ACK0-2及ACK0-3)以傳輸該等ACK訊框。
然後,在接收來自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中之每一者之每一ACK訊框之情況下,STA0成功地完成自STA0之下行鏈路之一資料傳輸序列。
在圖10中所示之訊框序列實例中,STA0可藉由對同時多工之複數個資料訊框(DATA1-0、DATA2-0及DATA3-0)之至少一部分應用叢發來改良訊框效率。當使用叢發時,在適當時在沿時間方向之連續訊框之間插入填充從而夾有一經減小IFS(RIFS)以使得符號時序在同時多工之訊框中間對準。STA0亦將填充添加至每一訊框以使得同時多工之訊框之訊框長度變成相等。因此,可在通信台STA1至STA3中之每一者之側上消除AGC之操作之不穩定性且此外可藉由一簡單解調變方法來接收同時多工之訊框。
圖11顯示其中同時多工自複數個終端台至存取點之一上行鏈路之資料訊框之一訊框序列實例。此處,將圖1中所示之通信系統假定如下:通信台STA1至STA3中之操作為一終端台之每一者變成一資料源,操作為一存取點之通信台STA0變成一資料目的地,且通信台STA1至STA3中之每一者同時多工定址至STA0之資料訊框。
通信台STA1至STA3中之每一者藉由預先執行一實體載波感測來確信一媒體係清除的,且在進一步緩和之後,同時多工並傳輸定址至STA0之RTS訊框(RTS1-0、RTS2-0及RTS3-0)。
若STA0辨識出每一所接收RTS訊框皆係定址至本端台,則當預定訊框間空間(SIFS)過去(在該等訊框之接收完成之後)時,STA0分別多工定址至通信台STA1至STA3之複數個CTS訊框(CTS0-1、CTS0-2及CTS0-3)以傳輸該等CTS訊框。
在RTS訊框之傳輸完成之後,通信台STA1至STA3中之每一者皆等待接收自STA0(其係該等RTS訊框之經定址台)傳回之CTS訊框。然後,回應於來自STA0之CTS訊框之接收,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中之每一者同時多工定址至STA0之資料訊框(DATA1-0、DATA2-0及DATA3-0)以傳輸該等資料訊框。因此,針對複數個使用者,輸送量可在整體上得到改良。
當預定訊框間空間(SIFS)過去(在來自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中之每一者之資料訊框(DATA1-0、DATA2-0及DATA3-0)之接收完成之後)時,STA0分別多工定址至通信台STA1至STA3之複數個ACK訊框(ACK0-1、ACK0-2及ACK0-3)以傳輸該等ACK訊框。
然後,在接收來自STA0之ACK訊框之情況下,通信台STA1、STA2及STA3成功地完成至STA0之上行鏈路之一資料傳輸序列。
在圖11中所示之訊框序列實例中,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中之每一者可藉由對相互同時多工之其資料訊框(DATA1-0、DATA2-0及DATA3-0)應用叢發來改良訊框效率。當使用叢發時,在適當時在沿時間方向之連續訊框之間插入填充從而夾有一經減小IFS(RIFS)以使得符號時序在同時多工之訊框中間對準。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中之每一者亦在適當時將填充添加至其訊框以使得相互同時多工之訊框之訊框長度變成相等。因此,可在接收此等資料訊框之存取點STA0之側上消除AGC之操作之不穩定性且此外可藉由一簡單解調變方法來接收同時多工之訊框。
附帶而言,在圖11中所示之訊框序列實例中,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中之每一者必需在傳輸每一資料訊框(DATA1-0、DATA2-0及DATA3-0)之前相互知曉最後訊框長度之訊框。為此,方法包含一種使得存取點STA0在互換一傳輸請求(RTS)訊框與一接收準備(CTS)訊框時規定訊框長度之方法及一種在一系統僅在傳輸至存取點STA0之方向上時選用一固定訊框長度之方法。
當存取點STA0針對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中之每一者規定訊框長度時,考量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中之每一者所請求之傳輸資料之量,期望規定適於傳輸最大量之傳輸資料之訊框長度。
附帶而言,圖10及11中所示之訊框序列實例並非限制RTS、CTS及ACK之每一訊框之傳輸/接收方法。
期望,在傳輸側與接收側之間預配置其中將填充添加至沿時間方向接連地傳輸之訊框或同時多工之訊框之填充位置。若該填充位置在整個系統內非係固定的,則對於一通信裝置而言,接收經填充訊框以辨識每一訊框時間之填充位置變成必需的。在此一情形下,一個解決方案係將關於來自傳輸訊框之通信裝置之填充位置之資訊通知給目的地通信裝置。
作為一通知方法,將關於填充位置之資訊插入至添加至在結束時傳輸之一訊框之一前置碼中或插入至能夠進行一通知之標頭中。
若將填充添加至一訊框之向前部分或向後部分,則該填充位置被製成為可藉由進行填充之前的訊框長度及填充之後的訊框長度之一通知來識別。
圖12以一流程圖之形式顯示用於在通信裝置同時多工定址至複數個使用者之訊框時將填充添加至訊框之一處理程序。在圖10中所示之訊框序列實例中,舉例而言,操作為一存取點之STA0執行此處理程序以同時多工定址至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中之每一者之資料訊框。
舉例而言,通過由圖2中所示之通信裝置之資料處理單元29自通信協定之一上部層接收一訊框傳輸請求來啟動該處理程序。舉例而言,所接收之傳輸訊框暫時儲存於資料處理單元29內部之一緩衝器(未顯示)中。
首先,檢查儲存於緩衝器中之傳輸請求訊框中間是否存在欲叢發(亦即,欲沿時間方向接連地傳輸)之訊框(步驟S1)。通過藉由叢發沿時間方向接連地傳輸複數個訊框來改良訊框效率。然而,用於確定是否叢發訊框之準則並非直接與本發明之標的物有關且因此省略對其之一說明。
若請求傳輸之訊框含有欲叢發之彼等訊框(步驟S1中之是(Yes)),則將欲叢發之訊框之總數目指派至一可變Nb(步驟S2)且此外在自緩衝器取出對應於用以計數經處理訊框之數目之一可變J之一未經處理訊框之前,將可變J設定至一初始值2(步驟S3)。
接下來,檢查因叢發而欲插入於沿時間方向之連續訊框之間的訊框間空間是否係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步驟S4)。
在IEEE802.11n中,舉例而言,當符號長度係4μs時,因叢發而欲插入於沿時間方向之連續訊框之間的經減小IFS(RIFS)係2μs,其非係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若訊框間空間非係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步驟S4中之否(No)),則將一適當長度之填充(舉例而言,參見圖5B及5C)添加至欲叢發之訊框之向前部分或向後部分以使得填充+訊框間空間之長度與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對準(步驟S14)。
接下來,檢查J是否已達到Nb,亦即,是否針對欲叢發之所有訊框完成用以調整填充+訊框間空間之長度之處理(步驟S5)。
若J未達到Nb,亦即,欲叢發之一未經處理訊框留下(步驟S5中之否),則在返回至步驟S4以重複地執行用以調整填充+訊框間空間之長度之處理之前,藉由自緩衝器取出下一未經處理訊框來使J遞增1(步驟S13)。
若J已達到Nb,亦即,針對欲叢發之所有訊框完成用以調整填充+訊框間空間之長度之處理(步驟S5中之是)或請求傳輸之訊框不含有欲叢發之任一訊框(步驟S1中之否),則隨後檢查是否同時多工請求傳輸之訊框(步驟S6)。
若應同時多工請求傳輸之訊框(步驟S6中之是),則將欲同時多工之訊框之數目(或空間多工數目)指派至一可變Ns(步驟S7)且此外在自緩衝器取出對應於用以計數經處理訊框之數目之一可變I之一未經處理訊框之前,將可變I設定至一初始值2(步驟S8)。
接下來,檢查欲處理之訊框之訊框長度是否等於預先規定之一長度(步驟S9)。若長度係不相同(步驟S9中之否),則將填充添加至訊框以調整訊框長度以使得長度變成等於所規定之長度(步驟S16)。
接下來,檢查I是否已達到Ns,亦即,是否針對欲同時多工之所有訊框完成用以調整訊框長度之處理(步驟S10)。
若I未達到Ns,亦即,欲同時多工之一未經處理訊框留下(步驟S10中之否),則在返回至步驟S9以重複地執行用以調整欲同時多工之訊框中間的訊框長度之處理之前,藉由自緩衝器取出下一未經處理訊框來使I遞增1(步驟S15)。
然後,當I達到Ns,亦即,針對欲同時多工之所有訊框完成用以調整訊框長度之處理(步驟S10中之是),或將不多工請求傳輸之訊框(步驟S6中之否)時,添加一前置碼及一標頭(步驟S11)以在啟動訊框之傳輸處理之前完成該訊框(步驟S12)。
圖13以一流程圖之形式顯示用於在通信裝置同時多工定址至複數個使用者之訊框時將填充添加至訊框之處理程序之另一實例。所圖解說明之處理程序不同於圖12中所示之處理程序,此乃因是否同時多工訊框之確定與是否執行叢發之確定之次序被互換。在圖10中所示之訊框序列實例中,舉例而言,操作為一存取點之STA0執行此處理程序以同時多工定址至通信台STA1、STA2及STA3中之每一者之資料訊框。
舉例而言,通過由圖2中所示之通信裝置之資料處理單元29自通信協定之上部層接收一訊框傳輸請求來啟動該處理程序。舉例而言,所接收之傳輸訊框暫時儲存於資料處理單元29內部之緩衝器(未顯示)中。
首先,檢查是否同時多工請求傳輸之訊框(步驟S21)。
若應同時多工請求傳輸之訊框(步驟S21中之是),則將欲同時多工之訊框之數目(或空間多工數目)指派至可變Ns(步驟S22)且此外在自緩衝器取出對應於用以計數經處理訊框之數目之可變I之一未經處理訊框之前,將可變I設定至初始值2(步驟S23)。
接下來,檢查是否在相同空間軸上叢發(亦即,沿時間方向接連地傳輸)欲處理之訊框連同一個或多個訊框(步驟S24)。
若應叢發欲處理之訊框(步驟S24中之是),則將欲叢發之訊框之總數目指派至可變Nb(步驟S25)且此外在自緩衝器取出對應於用以計數經處理訊框之數目之可變J之一未經處理訊框之前,將可變J設定至初始值2(步驟S26)。
然後,檢查因叢發而欲插入於沿時間方向之連續訊框之間的訊框間空間是否係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步驟S27)。若訊框間空間非係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步驟S27中之否),則將一適當長度之填充(舉例而言,參見圖5B及5C)添加至欲叢發之訊框之向前部分或向後部分以使得填充+訊框間空間之長度與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對準(步驟S35)。
接下來,檢查J是否已達到Nb,亦即,是否針對欲處理之所有訊框及欲叢發之彼等訊框完成用以調整填充+訊框間空間之長度之處理(步驟S28)。
若J未達到Nb,亦即,欲叢發之一未經處理訊框留下(步驟S28中之否),則在返回至步驟S27以重複地執行用以調整填充+訊框間空間之長度之處理之前,藉由自緩衝器取出下一未經處理訊框來使J遞增1(步驟S33)。
另一方面,若J已達到Nb,亦即,針對欲叢發之所有訊框完成用以調整填充+訊框間空間之長度之處理(步驟S28中之是)或請求傳輸之訊框不含有欲叢發之任一訊框(步驟S24中之否),則隨後檢查欲處理之訊框(亦即,步驟S23中自緩衝器取出之訊框)之訊框長度是否等於預先規定之一長度(步驟S29)。
若該訊框長度不等於所規定之長度(步驟S29中之否),則藉由將填充添加至該訊框來調整該訊框長度以使得該訊框長度變成等於所規定之長度(步驟S36)。
接下來,檢查I是否已達到Ns,亦即,是否針對欲同時多工之所有訊框完成用以調整訊框長度之處理(步驟S30)。
若I未達到Ns,亦即,欲同時多工之一未經處理訊框留下(步驟S30中之否),則在返回至步驟S24以重複地執行用以調整沿時間方向之兩個連續訊框之間的填充+訊框間空間之長度之處理及用以調整欲同時多工之訊框中間的訊框長度之處理之前,藉由自緩衝器取出下一未經處理訊框來使I遞增1(步驟S34)。
然後,當I達到Ns,亦即,針對欲同時多工之所有訊框完成用以調整訊框長度之處理(步驟S30中之是),或將不多工請求傳輸之訊框(步驟S21中之否)時,添加一前置碼及一標頭(步驟S31)以在啟動訊框之傳輸處理之前完成該訊框(步驟S32)。
圖14以一流程圖之形式顯示用於在通信裝置連同另一通信裝置同時多工定址至一具體使用者之訊框時將填充添加至訊框之一處理程序。在圖11中所示之訊框序列實例中,舉例而言,操作為通信台STA1、STA2或STA3之通信裝置執行此處置程序。
舉例而言,通過由圖3中所示之通信裝置之資料處理單元49自通信協定之上部層接收一訊框傳輸請求來啟動該處理程序。舉例而言,所接收之傳輸訊框暫時儲存於資料處理單元49內部之一緩衝器(未顯示)中。
首先,檢查是否叢發(亦即,沿時間方向接連地傳輸)請求傳輸之訊框(步驟S41)。若應叢發請求傳輸之訊框(步驟S41中之是),則將欲叢發之訊框之總數目指派至可變Nb(步驟S42)且此外在自緩衝器取出對應於用以計數經處理訊框之數目之可變J之一未經處理訊框之前,將可變J設定至初始值2(步驟S43)。
接下來,檢查叢發之後的訊框長度是否短於一預定訊框長度(步驟S44)。此處,該預定訊框長度係經預配置以用於連同另一通信裝置同時多工之一訊框長度。
若叢發之後的訊框長度等於或長於該預定訊框長度(步驟S44中之否),則決定不叢發該訊框(步驟S53)。
另一方面,若叢發之後的訊框長度短於該預定訊框長度(步驟S44中之是),則隨後檢查因叢發而欲插入於沿時間方向之連續訊框之間的訊框間空間是否係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步驟S45)。
若訊框間空間非係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步驟S45中之否),則將一適當長度之填充(舉例而言,參見圖5B及5C)添加至欲叢發之訊框之向前部分或向後部分以使得填充+訊框間空間之長度與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對準(步驟S51)。
接下來,檢查J是否已達到Nb,亦即,是否針對欲叢發之所有訊框完成用以調整填充+訊框間空間之長度之處理(步驟S46)。
若J未達到Nb,亦即,欲叢發之一未經處理訊框留下(步驟S46中之否),則在返回至步驟S44以重複地執行用以調整填充+訊框間空間之長度之處理之前,藉由自緩衝器取出下一未經處理訊框來使J遞增1(步驟S50)。
若J已達到Nb,亦即,針對欲叢發之所有訊框完成填充+訊框間空間之長度之處理(步驟S46中之是)或不應叢發請求傳輸之訊框(步驟S41中之否)或決定不叢發請求傳輸之訊框(步驟S53),則隨後檢查訊框之長度是否短於一預定訊框長度(步驟S47)。若訊框長度不短於預定訊框長度(步驟S47中之否),則執行用以使訊框長度對準之添加(步驟S52)。
然後,添加一前置碼及一標頭(步驟S48)以在啟動訊框之傳輸處理之前完成該訊框(步驟S49)。
藉由在資料訊框之傳輸側上在一通信裝置中執行圖12至14中所示之處理程序,可使藉由應用叢發沿時間方向接連地傳輸之訊框之符號時序與同時多工之其他訊框對準。因此,在接收器側上,可在避免符號之間的干擾之同時適合地解多工經多工之訊框以使得可簡化信號解碼處理。此外,在最後輸出之階段中使欲同時多工之訊框之訊框長度一致且因此可消除接收器側上之AGC之操作之不穩定性。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可端視設計需求及其他因素而做出各種修改、組合、子組合及變更,只要其等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形式之範疇內即可。
舉例而言,雖然本文中之說明已集中於適用於新無線LAN標準之實施例,諸如旨在實現1 Gbps之超高輸送量之IEEE802.11ac,但本發明之標的物並不限於此。類似地,舉例而言,本發明可適用於其他無線LAN系統,其中複數個使用者或除LAN以外之各種無線電系統共享空間軸上之無線資源。
此外,雖然本文中之說明已集中於其中使沿時間方向接連地傳輸之訊框之符號時序在欲多工之複數個訊框中間對準之方法適用於SDMA之實施例,但本發明之標的物並不限於此。舉例而言,本發明可適用於其他多工/多重存取方法,其沿碼軸方向、頻率軸方向或時間軸方向多工碼劃分多重存取(CDMA)、頻率劃分多重存取(FDMA)及正交頻率劃分多重存取(OFDMA)及時間劃分多重存取(TDMA)或類似多重存取之複數個訊框。
本發明之範疇並不限於基於可變長度訊框格式之系統且本發明可適用於需要調整訊框長度之其他各種通信系統,諸如應用叢發技術之一系統。
總而言之,已以圖解說明之方式對本發明進行了揭示且不應過於限制性地來理解本文中之內容。為判斷本發明之標的物,應考量隨附申請專利範圍。
21-1...天線元件
21-2...天線元件
21-3...天線元件
21-4...天線元件
22...射頻處理單元
23...接收數位濾波器
24...同步及防護間隔移除單元
25...快速傅立葉變換單元
26...接收權重倍增單元
27...頻率解多工單元
28...解映射器
29...資料處理單元
30...傳輸數位濾波器
31...防護間隔插入單元
32...逆快速傅立葉變換單元
33...傳輸權重倍增單元
34...頻率分配單元
35...映射器
41-1...天線元件
41-2...天線元件
42...射頻處理單元
43...接收數位濾波器
44...同步及防護間隔移除單元
45...快速傅立葉變換單元
46...接收權重倍增單元
47...頻率解多工單元
48...解映射器
49...資料處理單元
50...傳輸數位濾波器
51...防護間隔插入單元
52...逆快速傅立葉變換單元
53...訓練信號附加單元
54...頻率分配單元
55...映射器
STA0...通信台/存取點
STA1...通信台/終端台
STA2...通信台/終端台
STA3...通信台/終端台
圖1係示意性地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通信系統之組態之一圖;
圖2係顯示一通信裝置之應用分空間多工之一組態實例之一圖;
圖3係顯示通信裝置之應用分空間多工之另一組態實例之一圖;
圖4係例示當藉由使用叢發來傳輸資料訊框時之一訊框序列之一圖;
圖5A係圖解說明其中在沿一時間方向之兩個連續訊框之間簡單地插入僅一訊框間空間之一情形之一圖;
圖5B係顯示如何將填充添加至接連地傳輸之訊框中之一先前訊框之一向後部分之一圖;
圖5C係顯示如何將填充添加至接連地傳輸之訊框中之一後續訊框之一向前部分之一圖;
圖6A係顯示如何在使用叢發時使用一個OFDM符號作為一訊框間空間+填充之一間隔之一替代物之一圖;
圖6B係圖解說明在使用叢發時調整插入於連續訊框之間的訊框間空間之長度本身之一方法之一圖;
圖6C係圖解說明在使用叢發時調整插入於連續訊框之間之訊框間空間之長度本身之一方法之一圖;
圖7A係圖解說明其中在叢發針對另一使用者之複數個訊框時在沿時間方向之兩個連續訊框之間簡單地插入僅訊框間空間之一情形之一圖;
圖7B係顯示如何在叢發針對另一使用者之複數個訊框時將填充添加至接連地傳輸之訊框中之先前訊框之向後部分之一圖;
圖7C係顯示如何在叢發針對另一使用者之複數個訊框時將填充添加至接連地傳輸之訊框中之後續訊框之向前部分之一圖;
圖8係圖解說明當在藉由叢發接連地傳輸之訊框之間插入填充時訊框與填充之功率之間的一關係之一圖;
圖9A係圖解說明使同時多工之每一訊框之訊框長度相等且使沿時間方向之連續訊框中間的長度與符號長度對準之方法之一圖;
圖9B係圖解說明使同時多工之每一訊框之訊框長度相等且使沿時間方向之連續訊框中間的長度與符號長度對準之方法之一圖;
圖10係顯示其中同時多工自一存取點至複數個終端台之一下行鏈路之資料訊框之一訊框序列實例之一圖;
圖11係顯示其中同時多工自複數個終端台至存取點之一上行鏈路之資料訊框之一訊框序列實例之一圖;
圖12係顯示在通信裝置同時多工定址至複數個使用者之訊框時之一處理程序之一流程圖;
圖13係顯示在通信裝置同時多工定址至複數個使用者之訊框時之另一處理程序之一流程圖;
圖14係顯示在通信裝置連同另一個通信裝置或更多通信裝置同時多工定址至一具體使用者之訊框時之處理程序之一流程圖;
圖15A係顯示用於在一訊框內添加填充之一配置實例之一圖,且更具體而言,係顯示如何將一填充區域一起配置於一資料區段之一前面部分中之一圖;
圖15B係顯示用於在一訊框內添加填充之一配置實例之一圖,且更具體而言,係顯示如何藉由精細地劃分一填充區域來在整個資料區段內均勻地分佈及配置一填充區域之一圖;及
圖15C係顯示用於在一訊框內添加填充之一配置實例之一圖,且更具體而言,係顯示如何藉由精細地劃分一填充區域來在整個資料區段內非均勻地分佈及配置該填充區域之一圖。
(無元件符號說明)

Claims (20)

  1. 一種用以在一網路中傳輸複數個訊框之通信裝置,每一訊框包含具有一符號長度之一個或多個符號,該裝置包括:一資料處理單元,其用以:獲取來自該複數個訊框之兩個連續訊框之間的一訊框間空間,及在確定該訊框間空間並非係該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時調整該兩個連續訊框之間的該訊框間空間;及一傳輸器單元,其用以傳輸該等經調整之連續訊框。
  2. 如請求項1之通信裝置,其中該資料處理單元將該訊框間空間調整至該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
  3. 如請求項1之通信裝置,其中該資料處理單元藉由在該兩個連續訊框之間插入填充資訊來調整該訊框間空間以在該填充資訊與該兩個連續訊框中之不包含該填充資訊之一訊框之間形成一經減小訊框間空間,該填充資訊及經減小訊框間空間之一長度等於該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
  4. 如請求項3之通信裝置,其中該填充資訊係一預定型樣。
  5. 如請求項1之通信裝置,其中該資料處理單元藉由在該兩個連續訊框之間插入填充資訊來調整該訊框間空間,該填充資訊具有等於該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之一長度。
  6. 如請求項3之通信裝置,其中 該兩個連續訊框與一第一使用者相關聯,該兩個連續訊框係與和一第二使用者相關聯之一訊框加以多工,且該兩個連續訊框、第一使用者填充資訊及該經減小訊框間空間之長度之一總和等於與該第二使用者相關聯之該訊框之一長度。
  7. 如請求項1之通信裝置,其中該複數個訊框包含與一第一使用者相關聯之一組訊框及與一第二使用者相關聯之一訊框,該資料處理單元在包含於該組訊框中之每一連續訊框之間添加第一使用者填充資訊以在該第一使用者填充資訊與來自該等連續訊框中之每一者之不包含該第一使用者填充資訊之一訊框之間形成一經減小訊框間空間,且該資料處理單元將第二使用者填充資訊添加至與該第二使用者相關聯之該訊框以使得與該第二使用者相關聯之該訊框及該第二使用者填充資訊之長度之一總和等於包含於與該第一使用者相關聯之該組訊框中之每一訊框、每一對應第一使用者填充資訊及每一對應經減小訊框間空間之長度之一總和。
  8. 一種通信系統,其包括:一傳輸器,其用以:獲取來自複數個訊框之兩個連續訊框之間的一訊框間空間,每一訊框包含具有一符號長度之一個或多個符號, 在確定該訊框間空間並非係該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時調整該兩個連續訊框之間的該訊框間空間,及傳輸該等經調整之連續訊框;及一接收器,其用以接收該等經調整之連續訊框。
  9. 如請求項8之通信系統,其中該傳輸器將該訊框間空間調整至該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
  10. 如請求項8之通信系統,其中該傳輸器藉由在該兩個連續訊框之間插入填充資訊來調整該訊框間空間以在該填充資訊與該兩個連續訊框中之不包含該填充資訊之一訊框之間形成一經減小訊框間空間,該填充資訊及經減小訊框間空間之一長度等於該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
  11. 如請求項8之通信系統,其中該傳輸器藉由在該兩個連續訊框之間插入填充資訊來調整該訊框間空間,該填充資訊具有等於該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之一長度。
  12. 如請求項10之通信系統,其中該兩個連續訊框與一第一使用者接收器相關聯,該兩個連續訊框係與和一第二使用者接收器相關聯之一訊框加以多工,且該兩個連續訊框、該填充資訊及該經減小訊框間空間之長度之一總和等於與該第二使用者接收器相關聯之該訊框之一長度。
  13. 如請求項8之通信系統,其中該複數個訊框包含與一第一使用者接收器相關聯之一組訊框及與一第二使用者接收器相關聯之一訊框, 該傳輸器在包含於該組訊框中之每一連續訊框之間添加第一使用者填充資訊以在該第一使用者填充資訊與來自該等連續訊框中之每一者之不包含該第一使用者填充資訊之一訊框之間形成一經減小訊框間空間,且該傳輸器將第二使用者填充資訊添加至與該第二使用者接收器相關聯之該訊框以使得與該第二使用者接收器相關聯之該訊框及該第二使用者填充資訊之長度之一總和等於包含於與該第一使用者接收器相關聯之該組訊框中之每一訊框、每一對應第一使用者填充資訊及每一對應經減小訊框間空間之長度之一總和。
  14. 一種用於傳輸複數個訊框之方法,每一訊框包含具有一符號長度之一個或多個符號,該方法包括:獲取來自該複數個訊框之兩個連續訊框之間的一訊框間空間;在確定該訊框間空間並非係該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時調整該兩個連續訊框之間的該訊框間空間;及傳輸該等經調整之連續訊框。
  15.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將該訊框間空間調整至該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
  16.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該調整該訊框間空間之步驟進一步包括:在該兩個連續訊框之間插入填充資訊以在該填充資訊與該兩個連續訊框中之不包含該填充資訊之一訊框之間形成一經減小訊框間空間,該填充資訊及經減小訊框間 空間之一長度等於該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
  17.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該調整該訊框間空間之步驟進一步包括:在該兩個連續訊框之間插入填充資訊,該填充資訊具有等於該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之一長度。
  18. 如請求項16之方法,其中該兩個連續訊框與一第一使用者相關聯,該兩個連續訊框係與和一第二使用者相關聯之一訊框加以多工,且該兩個連續訊框、該填充資訊及該經減小訊框間空間之長度之一總和等於與該第二使用者相關聯之該訊框之一長度。
  19.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該複數個訊框包含與一第一使用者相關聯之一組訊框及與一第二使用者相關聯之一訊框,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在包含於該組訊框中之每一連續訊框之間添加第一使用者填充資訊以在該第一使用者填充資訊與來自該等連續訊框中之每一者之不包含該第一使用者填充資訊之一訊框之間形成一經減小訊框間空間,及將第二使用者填充資訊添加至與該第二使用者相關聯之該訊框以使得與該第二使用者相關聯之該訊框及該第二使用者填充資訊之長度之一總和等於包含於與該第一使用者相關聯之該組訊框中之每一訊框、每一對應第一使用者填充資訊及每一對應經減小訊框間空間之長度之 一總和。
  20. 一種上面儲存有指令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該等指令在由一通信裝置中之一處理器執行時致使該處理器執行以下操作:獲取兩個連續訊框之間的一訊框間空間,每一訊框包含具有一符號長度之一個或多個符號;在確定該訊框間空間並非係該符號長度之一整數倍時調整該兩個連續訊框之間的該訊框間空間;及傳輸該等經調整之連續訊框。
TW099138249A 2009-11-13 2010-11-05 通信裝置,通信方法,電腦程式及通信系統 TWI4517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59536A JP2011109205A (ja) 2009-11-13 2009-11-13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5328A TW201125328A (en) 2011-07-16
TWI451731B true TWI451731B (zh) 2014-09-01

Family

ID=43991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8249A TWI451731B (zh) 2009-11-13 2010-11-05 通信裝置,通信方法,電腦程式及通信系統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9001757B2 (zh)
EP (2) EP3373646B1 (zh)
JP (1) JP2011109205A (zh)
KR (1) KR101646818B1 (zh)
CN (1) CN102668428B (zh)
BR (1) BR112012010690A2 (zh)
RU (1) RU2556032C2 (zh)
TW (1) TWI451731B (zh)
WO (1) WO20110587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09205A (ja) * 2009-11-13 2011-06-02 Sony Corp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JP2011188106A (ja) 2010-03-05 2011-09-22 Sony Corp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164630B2 (ja) * 2013-01-10 2017-07-19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無線送信機、無線受信機、無線送信方法および無線受信方法
US9699086B2 (en) 2013-08-28 2017-07-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user uplink
EP3678440B1 (en) * 2014-10-28 2022-06-29 Sony Group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7736058B (zh) * 2015-07-06 2021-07-13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8702714B (zh) * 2016-02-17 2021-06-0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为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提供保护间隔的系统和方法
JP7015648B2 (ja) * 2017-06-16 2022-02-03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0061802A (zh) * 2018-01-17 2019-07-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数据传输设备
US10644744B2 (en) * 2018-08-21 2020-05-05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ltra wideband multiuser interference reduction
US11616594B2 (en) * 2021-05-04 2023-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tilizing padding duration at start of a half subfram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18695A1 (en) * 2003-02-19 2004-11-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gital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US20070171876A1 (en) * 2004-03-08 2007-07-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for reducing medium access overhead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070223608A1 (en) * 2006-03-22 2007-09-27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20090196364A1 (en) * 2007-12-28 2009-08-0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55172B2 (ja) 1995-02-23 1999-02-10 エヌ・ティ・ティ移動通信網株式会社 可変レート伝送方法、および同方法を用いた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GB9722711D0 (en) 1997-10-29 1997-12-24 Mcgill Shane R Food blending apparatus
JP2001148646A (ja) 1999-11-19 2001-05-29 Sony Corp アンテナダイバーシティ方法とアンテナダイバーシティ装置
CN1739274A (zh) * 2003-02-19 2006-02-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数字多载波传输的接收设备和方法
US7551581B2 (en) * 2003-09-30 2009-06-23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closely-spaced packets in WLAN devices and systems
US7606213B2 (en) * 2004-08-12 2009-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MAC layer throughput improvements
KR100586886B1 (ko) * 2004-08-13 2006-06-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7474676B2 (en) * 2004-09-10 2009-01-06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Frame aggreg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JP4869724B2 (ja) 2005-06-14 2012-02-0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RU2407179C2 (ru) 2005-08-24 2010-12-20 Квэлкомм Инкорпорейтед Переменные интервалы времени передачи для системы радиосвязи
JP2007166120A (ja) * 2005-12-12 2007-06-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端末装置
US7688847B2 (en) * 2006-10-31 2010-03-3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xpected channel occupancy time as a wireless link metric
WO2008070738A1 (en) * 2006-12-05 2008-06-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management frame aggreg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JP4382107B2 (ja) 2007-03-16 2009-12-0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無線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受信方法
US8660144B2 (en) * 2008-03-11 2014-02-25 Intel Corporation Multi-receiver frame aggregation
JP2009113868A (ja) 2008-12-25 2009-05-28 Takazono Sangyo Co Ltd 薬剤包装装置
US8711771B2 (en) * 2009-03-03 2014-04-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alable header extension
MX2012002360A (es) * 2009-08-26 2012-07-23 Lg Electronics Inc Método y aparato para transmisión de marcos múltiples para compatibilidad con multiples usuarios-múltiples entradas-múltiples salidas (mu-mimo).
JP2011109205A (ja) * 2009-11-13 2011-06-02 Sony Corp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18695A1 (en) * 2003-02-19 2004-11-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gital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US20070171876A1 (en) * 2004-03-08 2007-07-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for reducing medium access overhead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070223608A1 (en) * 2006-03-22 2007-09-27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20090196364A1 (en) * 2007-12-28 2009-08-0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8428A (zh) 2012-09-12
EP3373646A1 (en) 2018-09-12
JP2011109205A (ja) 2011-06-02
KR20120114223A (ko) 2012-10-16
TW201125328A (en) 2011-07-16
EP2499766A4 (en) 2016-03-02
US9001757B2 (en) 2015-04-07
EP3373646B1 (en) 2021-09-01
RU2012118710A (ru) 2013-11-10
US20120224534A1 (en) 2012-09-06
CN102668428B (zh) 2015-03-18
BR112012010690A2 (pt) 2017-12-05
EP2499766A1 (en) 2012-09-19
WO2011058716A1 (en) 2011-05-19
RU2556032C2 (ru) 2015-07-10
KR101646818B1 (ko) 2016-08-08
EP2499766B1 (en) 2018-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1731B (zh) 通信裝置,通信方法,電腦程式及通信系統
KR102617174B1 (ko) 밀리미터파(mmW) 시스템을 위한 다중 채널 설정 메커니즘 및 파형 설계
US11096132B2 (en) Joint sounding for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in multi-AP WLAN
CN104937873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节点
US9237538B1 (en) Simultaneous uplin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5493459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1023124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resource unit on basis of container in wireless LAN
US1068647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transmission
JP2016535953A (ja) 無線lanにおけるマルチユーザアップリンク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WO2018123468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20160366688A1 (en) Optimizing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s
CN115004583A (zh) 基于发射机的链路适配
CN115004584A (zh) 无线局域网(wlan)中的链路适配协议
TW202040952A (zh) 用於波束成形之基於零空間投影的通道分解
CN114762275A (zh) 使用链路质量估计序列的链路适配
JP5888376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JP5790810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