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40952A - 用於波束成形之基於零空間投影的通道分解 - Google Patents

用於波束成形之基於零空間投影的通道分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40952A
TW202040952A TW109106113A TW109106113A TW202040952A TW 202040952 A TW202040952 A TW 202040952A TW 109106113 A TW109106113 A TW 109106113A TW 109106113 A TW109106113 A TW 109106113A TW 202040952 A TW202040952 A TW 20204095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feedbac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6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亞許萬斯 曼都拉
哥帕拉 克里許納 墨西 維穆拉
蘇瑞許 強卓斯卡拉
亞蘇托許 廸帕克 戈爾
史瓦洛普 文卡泰許
洛威 傑洛爾
阿瑪德 艾博都拉曼 默漢麥德
李彥峰
和塞尼 沛德倫 沛沙爾維
蘇奇霖
有韓 金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高通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高通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高通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09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095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4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 H04L25/0242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using matrix methods
    • H04L25/0248Eigen-space metho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 H04L25/03898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 H04L25/0391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construction details of matr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4Network layer protocols, e.g. mobile IP [Internet Protoc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用於獲得及提供通道回饋之方法、器件及系統。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一波束成形接收端將通道回饋提供至一波束成形發送端,該通道回饋使該波束成形發送端能夠建構及獨立地預寫碼兩個或多於兩個不同組空間串流以供傳輸至該波束成形接收端。該等不同組空間串流之該獨立預寫碼確保該等不同組空間串流之解碼可在該波束成形接收端處彼此解耦。為提供該通道回饋,該波束成形接收端在執行一通道分解之前將一通道估計分割成兩個或多於兩個子估計。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波束成形接收端在執行該通道分解之前判定該等子估計之基於零空間之投影。該等基於零空間之投影之該判定使該波束成形接收端能夠執行該多個通道子估計之獨立分解以判定多個各別回饋矩陣,該等回饋矩陣接著經組裝以將該通道回饋提供至該波束成形發送端。該通道回饋接著由該波束成形發送端重建構及拆卸以執行該等不同組空間串流之該獨立預寫碼。

Description

用於波束成形之基於零空間投影的通道分解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用於無線通信之波束成形技術,且更特定言之,係關於用於獲得及提供通道回饋之技術。
無線區域網路(WLAN)可由一或多個存取點(AP)形成,該一或多個存取點(AP)提供共用無線通信媒體以供亦被稱作站台(station;STA)之數個用戶端器件使用。符合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 802.11標準家族之WLAN之基本構建塊為基本服務集(BSS),其由AP管理。每一BSS由一基本服務集識別符(BSSID)識別,該基本服務集識別符(BSSID)由AP公告。AP週期性地廣播信標訊框以使在AP之無線範圍內之任何STA能夠與WLAN建立或維持通信鏈路。
包括多個天線之AP及STA可支援波束成形。波束成形係指在目標接收器之方向上的傳輸之能量之聚焦。波束成形可用於以下兩者中:單使用者上下文,例如用以改良信雜比(SNR);以及多使用者(MU)上下文,例如用以使能夠進行MU多輸入多輸出(MIMO) (MU-MIMO)傳輸。為執行波束成形,被稱作波束成形發送端(beamformer)之傳輸器件自多個天線中之每一者傳輸一信號。波束成形發送端組態自不同天線傳輸之信號之間的振幅及相移,使得該等信號沿著朝向預期接收器之特定方向相長地相加,該等預期接收器被稱作波束成形接收端(beamformee)。波束成形發送端組態振幅及相移的方式取決於與波束成形發送端意欲與波束成形接收端通信所經由之無線通道相關聯之通道狀態資訊(CSI)。
本發明之系統、方法及器件各自具有若干創新態樣,該等創新態樣中無單一者單獨地負責本文中所揭示之合意屬性。
本發明中所描述之主題之一個創新態樣可實施於一種用於由一第一無線通信器件進行之無線通信之方法中。該方法包括自一第二無線通信器件接收一探測信號,及基於該探測信號產生一通道估計矩陣H 。該方法亦包括將該通道估計矩陣H 分割成一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及一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基於該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判定一第一投影矩陣P 1 ,並基於該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判定一第二投影矩陣P 2 。該方法另外包括基於該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及該第一投影矩陣P 1 判定一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並基於該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及該第二投影矩陣P 2 判定一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基於該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及該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判定一經組合回饋矩陣Z ,及基於該經組合回饋矩陣Z 輸出通道回饋資訊以供傳輸至該第二無線通信器件。
本發明中所描述之主題之另一創新態樣可實施於一種第一無線通信器件中。該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及至少一個記憶體,其與該至少一個處理器以通信方式耦接並儲存處理器可讀程式碼,該處理器可讀程式碼在由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時促使該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執行操作。該等操作包括自一第二無線通信器件接收一探測信號,及基於該探測信號產生一通道估計矩陣H 。該等操作亦包括將該通道估計矩陣H 分割成一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及一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基於該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判定一第一投影矩陣P 1 ,並基於該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判定一第二投影矩陣P 2 。該等操作另外包括基於該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及該第一投影矩陣P 1 判定一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並基於該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及該第二投影矩陣P 2 判定一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該等操作進一步包括基於該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及該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判定一經組合回饋矩陣Z ,及基於該經組合回饋矩陣Z 輸出通道回饋資訊以供傳輸至該第二無線通信器件。
在上文之該方法及該第一無線通信器件之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一投影矩陣P 1 之該判定包含自該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之零空間判定該第一投影矩陣P 1 ,且該第二投影矩陣P 2 之該判定包含自該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之零空間判定該第二投影矩陣P 2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基於該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及該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的該經組合回饋矩陣Z 之該判定包含基於該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判定一第一中間矩陣V 1 ,並基於該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判定一第二中間矩陣V 2 。該經組合回饋矩陣Z 之該判定係基於該第一中間矩陣V 1 及該第二中間矩陣V 2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基於該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的該第一中間矩陣V 1 之該判定包含對該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執行一第一因式分解操作,且基於該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的該第二中間矩陣V 2 之該判定包含對該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執行一第二因式分解操作。在一些此類實施方案中,對該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進行的該第一因式分解操作之該執行包含對該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執行一第一奇異值分解(SVD)操作,且對該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進行的該第二因式分解操作之該執行包含對該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執行一第二SVD操作。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經組合回饋矩陣Z 之該判定包含基於該第一中間矩陣V 1 及該第一投影矩陣P 1 判定一第一回饋矩陣Z 1 ,基於該第二中間矩陣V 2 及該第二投影矩陣P 2 判定一第二回饋矩陣Z 2 ,及基於該第一回饋矩陣Z 1 及該第二回饋矩陣Z 2 判定該經組合回饋矩陣Z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經組合回饋矩陣Z 為一正規正交區塊對角矩陣,且該正規正交區塊對角導引矩陣Z 之該判定包含將該第一回饋矩陣Z 1 與該第二回饋矩陣Z 2 堆疊,使得該第一預寫碼矩陣及該第二預寫碼矩陣不共用該經組合回饋矩陣Z 中之任何列或行。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包含經組態以接收封包之NRx 個天線或與該等天線耦接,該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包含經組態以傳輸封包之NTx 個天線或與該等天線耦接,該通道估計矩陣H 包含一NRx ×NTx 矩陣,該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由該通道估計矩陣HNSS 1 個列及NTx 個行組成,該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由該通道估計矩陣HNSS 2 個列及NTx 個行組成,其中該NSS 1 個列不同於該NSS 2 個列。在一些此類實施方案中,該通道回饋資訊包括NSS 1 之一指示或NSS 2 之一指示中的至少一者。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方法及該等操作亦包括基於該通道回饋資訊接收至少一個經波束成形傳輸,其中該至少一個經波束成形傳輸包含經由數目NSS 個空間串流接收之至少一個封包。在一些此類實施方案中,該方法及該等操作另外包括將該等空間串流分割成一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及一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其中NSS 1 +NSS 2 =NSS 。在一些此類實施方案中,該方法及該等操作進一步包括基於該經波束成形傳輸產生一通道估計矩陣HB ,將該通道估計矩陣分割成一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B 1 及一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B 2 ,基於該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B 1 及該第一回饋矩陣Z 1 解碼該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及基於該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B 2 及該第二回饋矩陣Z 2 解碼該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在一些此類實施方案中,基於該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B 1 及該第一回饋矩陣Z 1 的該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之該解碼包含基於該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B 1 及該第一回饋矩陣Z 1 對該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執行一第一最大似然(ML)等化操作以產生一第一序列之複數,在一每位元位置、每副載波、每空間串流之基礎上基於該第一序列之複數判定一第一組對數似然比(LLR)值,及基於該第一組LLR值解碼用於該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之資訊位元。相似地,基於該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B 2 及該第二回饋矩陣Z 2 的該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之該解碼包含基於該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B 2 及該第二回饋矩陣Z 2 對該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執行一第二ML等化操作以產生一第二序列之複數,在一每位元位置、每副載波、每空間串流之基礎上基於該第二序列之複數判定一第二組LLR值,及基於該第二組LLR值解碼用於該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之資訊位元。
本發明中所描述之主題之另一創新態樣可實施於用於由一第一無線通信器件進行之無線通信之方法中。該方法包括輸出一探測信號以供傳輸至一第二無線通信器件。該方法亦包括基於該探測信號自該第二無線器件接收通道回饋資訊,及基於該通道回饋資訊判定一第一預寫碼矩陣Z 1 及一第二預寫碼矩陣Z 2 。該方法另外包括產生包括用於該第二無線通信器件之資料之至少一個實體層聚合協定(PLCP)協定資料單元(PPDU),及將該至少一個PPDU分割成一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及一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將該第一預寫碼矩陣Z 1 應用於該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以產生一第一組經預寫碼串流,並將該第二預寫碼矩陣Z 2 應用於該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以產生一第二組經預寫碼串流。該方法進一步包括輸出該第一組經預寫碼串流及該第二組經預寫碼串流以供傳輸至該第二無線通信器件。
本發明中所描述之主題之另一創新態樣可實施於一種第一無線通信器件中。該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及至少一個記憶體,其與該至少一個處理器以通信方式耦接並儲存處理器可讀程式碼,該處理器可讀程式碼在由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時促使該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執行操作。該等操作包括輸出一探測信號以供傳輸至一第二無線通信器件。該等操作亦包括基於該探測信號自該第二無線器件接收通道回饋資訊,及基於該通道回饋資訊判定一第一預寫碼矩陣Z 1 及一第二預寫碼矩陣Z 2 。該等操作另外包括產生包括用於該第二無線通信器件之資料之至少一個實體層聚合協定(PLCP)協定資料單元(PPDU),及將該至少一個PPDU分割成一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及一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該等操作進一步包括將該第一預寫碼矩陣Z 1 應用於該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以產生一第一組經預寫碼串流,並將該第二預寫碼矩陣Z 2 應用於該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以產生一第二組經預寫碼串流。該等操作進一步包括輸出該第一組經預寫碼串流及該第二組經預寫碼串流以供傳輸至該第二無線通信器件。
在上文之該方法及該第一無線通信器件之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一預寫碼矩陣Z 1 及該第二預寫碼矩陣Z 2 之該等判定包含基於該通道回饋資訊產生一導引矩陣Z ,其中該第一預寫碼矩陣Z 1 及該第二預寫碼矩陣Z 2 之該等判定係基於該導引矩陣之元素。在該方法及該第一無線通信器件之一些實施方案中,該通道回饋資訊包括NSS 1 之一指示或NSS 2 之一指示中的至少一者。
下文在隨附圖式及實施方式中闡述本發明中所描述之主題之一或多個實施方案之細節。其他特徵、態樣及優勢將自實施方式、圖式及申請專利範圍變得顯而易見。應注意,以下各圖之相對尺寸可能未按比例繪製。
優先權資訊
本專利申請案主張2019年2月27日申請之名為「用於波束成形之基於零空間投影的通道分解(Null-Space-Projection-Based Channel Decomposition for Beamforming)」之印度臨時專利申請案第201941007678號及2020年2月5日申請之名為「用於波束成形之基於零空間投影的通道分解(Null-Space-Projection-Based Channel Decomposition for Beamforming)」之美國非臨時專利申請案第16/782,709號的優先權。
出於描述本發明之創新態樣的目的,以下描述係關於某些實施方案。然而,一般技術者將容易認識到,可以眾多不同方式來應用本文中之教示。所描述之實施方案可實施於能夠根據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 802.11標準、IEEE 802.15標準、如由藍芽特殊利益團體(SIG)所定義之Bluetooth®標準或長期演進(LTE)、3G、4G或5G標準等等中之一或多者傳輸及接收射頻(RF)信號的任何器件、系統或網路中。所描述之實施方案可實施於能夠根據以下科技或技術中之一或多者傳輸及接收RF信號的任何器件、系統或網路中:分碼多重存取(CDMA)、分時多重存取(TDMA)、分頻多重存取(FDMA)、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FDMA)、單使用者(SU)多輸入多輸出(MIMO)及多使用者(MU) MIMO。所描述之實施方案亦可使用適合用於無線個人區域網路(WPAN)、無線區域網路(WLAN)、無線廣域網路(WWAN)或物聯網(IOT)網路中之一或多者中的其他無線通信協定或RF信號來實施。
各個實施方案大體上係關於用於無線通信之波束成形技術,且更特定言之,係關於用於獲得及提供通道回饋之技術。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波束成形接收端將通道回饋提供至波束成形發送端,通道回饋使波束成形發送端能夠建構及獨立地預寫碼兩個或多於兩個不同組空間串流以供傳輸至波束成形接收端。不同組空間串流之獨立預寫碼確保不同組空間串流之解碼可在波束成形接收端處彼此解耦。為提供通道回饋,波束成形接收端在執行通道分解之前將通道估計分割成兩個或多於兩個子估計。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波束成形接收端在執行通道分解之前判定子估計之基於零空間之投影。基於零空間之投影之判定使波束成形接收端能夠執行多個通道子估計之獨立分解以判定多個各別回饋矩陣,回饋矩陣接著經組裝以將通道回饋提供至波束成形發送端。通道回饋接著由波束成形發送端重建構及拆卸以執行不同組空間串流之獨立預寫碼。
可實施本發明中所描述之主題之特定實施方案以實現以下潛在優勢中之一或多者。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所描述之技術可用以藉由增加可用於波束成形之空間串流之數目NSS 而針對給定範圍增加輸貫量,或針對給定輸貫量實現較大範圍。
圖1展示實例無線通信網路100之方塊圖。根據一些態樣,無線通信網路100可為諸如Wi-Fi網路之無線區域網路(WLAN)之實例(並將在下文中被稱作WLAN 100)。舉例而言,WLAN 100可為實施IEEE 802.11標準家族中之至少一者(諸如由IEEE 802.11-2016規範或其修正所定義之標準,包括但不限於802.11ah、802.11ad、802.11ay、802.11ax、802.11az、802.11ba及802.11be)的網路。WLAN 100可包括諸如存取點(AP) 102及多個站台(STA) 104之眾多無線通信器件。雖然展示了僅一個AP 102,但WLAN網路100亦可包括多個AP 102。
STA 104中之每一者亦可被稱作行動台(MS)、行動器件、行動手機、無線手機、存取終端機(AT)、使用者設備(UE)、用戶台(SS)或用戶單元,以及其他可能性。STA 104可表示諸如以下各者之各種器件: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其他手持型器件、迷你筆記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膝上型電腦、顯示器件(例如TV、電腦監視器、導航系統等等)、音樂或其他音訊或立體聲器件、遙控器件(「遙控器」)、印表機、廚房或其他家用電器、遙控鑰匙(例如用於被動式免鑰入車啟動(PKES)系統),以及其他可能性。
單一AP 102及相關聯的一組STA 104可被稱作基本服務集(BSS),其由各別AP 102管理。圖1另外展示AP 102之實例涵蓋範圍區域106,其可表示WLAN 100之基本服務區域(BSA)。BSS可由服務集識別符(SSID)識別給使用者,以及由基本服務集識別符(BSSID)識別給其他器件,該等識別符可為AP 102之媒體存取控制(MAC)位址。AP 102週期性地廣播包括BSSID之信標訊框(「信標」)以使在AP 102之無線範圍內之任何STA 104能夠與AP 102「相關聯」或重新相關聯,以與AP 102建立各別通信鏈路108 (在下文中亦被稱作「Wi-Fi鏈路」)或與AP 102維持通信鏈路108。舉例而言,信標可包括由各別AP 102使用之主要通道之識別,以及用於與AP 102建立或維持定時同步之定時同步功能。AP 102可經由各別通信鏈路108將對外部網路之存取提供至WLAN中之各個STA 104。
為與AP 102建立通信鏈路108,STA 104中之每一者經組態以對一或多個頻帶(例如2.4 GHz、5 GHz、6 GHz或60 GHz頻帶)中之頻道執行被動或主動掃描操作(「掃描」)。為執行被動掃描,STA 104接聽信標,該等信標係由各別AP 102以被稱作目標信標傳輸時間(TBTT)之週期性時間間隔傳輸(按時間單位(TU)量測,其中一個TU可等於1024微秒(s))。為執行主動掃描,STA 104在待掃描之每一通道上產生及循序地傳輸探查請求,並自AP 102接聽探查回應。每一STA 104可經組態以基於經由被動或主動掃描獲得之掃描資訊識別或選擇將要相關聯之AP 102,並執行鑑認及關聯操作以與所選擇AP 102建立通信鏈路108。AP 102在關聯操作結束時將關聯識別符(AID)指派至STA 104,AP 102使用該關聯識別符(AID)來追蹤STA 104。
由於無線網路愈來愈普遍存在,故STA 104可能有機會在STA之範圍內選擇許多BSS中之一者,或在一起形成包括多個經連接BSS之擴展服務集(ESS)的多個AP 102中進行選擇。與WLAN 100相關聯之延伸網路站台可連接至可允許多個AP 102在此類ESS中連接之有線或無線分佈系統。因而,STA 104可由多於一個AP 102涵蓋,並可針對不同傳輸在不同時間與不同AP 102相關聯。另外,在與AP 102相關聯之後,STA 104亦可經組態以週期性地掃描其環境以找到將要相關聯之更合適的AP 102。舉例而言,相對於相關聯AP 102移動之STA 104可執行「漫遊」掃描以找到具有更合意之網路特性的另一AP 102,該等網路特性係諸如較大接收信號強度指示符(RSSI)或經縮減訊務負載。
在一些狀況下,STA 104可在無AP 102或除了STA 104自身以外之其他設備的情況下形成網路。此類網路之一個實例為特用網路(或無線特用網路)。特用網路可替代地被稱作網狀網路或同級間(P2P)網路。在一些狀況下,特用網路可實施於諸如WLAN 100之較大無線網路內。在此類實施方案中,雖然STA 104可能能夠經由AP 102使用通信鏈路108彼此通信,但STA 104亦可經由直接無線鏈路110彼此直接通信。另外,兩個STA 104可經由直接通信鏈路110通信,而不管STA 104兩者是否與同一AP 102相關聯並由該同一AP伺服。在此類特用系統中,STA 104中之一或多者可承擔在BSS中由AP 102擔任之角色。此類STA 104可被稱作群組擁有者(GO),並可協調特用網路內之傳輸。直接無線鏈路110之實例包括Wi-Fi直接連接、藉由使用Wi-Fi穿隧直接鏈路設置(TDLS)鏈路建立之連接,及其他P2P群組連接。
AP 102及STA 104可根據IEEE 802.11標準家族(諸如由IEEE 802.11-2016規範或其修正所定義之標準,包括但不限於802.11ah、802.11ad、802.11ay、802.11ax、802.11az、802.11ba及802.11be)而運行及通信(經由各別通信鏈路108)。此等標準定義用於PHY及媒體存取控制(MAC)層之WLAN無線電及基頻協定。AP 102及STA 104以實體層聚合協定(PLCP)協定資料單元(PPDU)之形式向彼此傳輸及自彼此接收無線通信(在下文中亦被稱作「Wi-Fi通信」)。WLAN 100中之AP 102及STA 104可經由無使用權頻譜傳輸PPDU,該無使用權頻譜可為包括傳統上由Wi-Fi科技使用之頻帶的頻譜部分,諸如2.4 GHz頻帶、5 GHz頻帶、60 GHz頻帶、3.6 GHz頻帶及900 MHz頻帶。本文中所描述之AP 102及STA 104之一些實施方案亦可在諸如6 GHz頻帶之其他頻帶中通信,該等頻帶可支援有使用權通信及無使用權通信兩者。AP 102及STA 104亦可經組態以經由諸如共用有使用權頻帶之其他頻帶而通信,其中多個業者可具有在一或多個相同或重疊頻帶中操作之使用權。
該等頻帶中之每一者可包括多個子頻帶或頻道。舉例而言,符合IEEE 802.11n、802.11ac及802.11ax標準修正之PPDU可經由2.4 GHz及5 GHz頻帶傳輸,該等頻帶中之每一者被劃分成多個20 MHz通道。因而,此等PPDU經由具有20 MHz之最小頻寬之實體通道傳輸。但可經由通道接合來形成較大通道。舉例而言,PPDU可經由具有40 MHz、80 MHz、160 MHz或320 MHz之頻寬之實體通道藉由將多個20 MHz通道接合在一起而傳輸。
每一PPDU為包括PHY前置碼及PLCP服務資料單元(PSDU)之複合結構。前置碼中所提供之資訊可由接收器件使用以解碼PSDU中之後續資料。前置碼之舊版部分可包括舊版短訓練欄位(STF) (L-STF)、舊版長訓練欄位(LTF) (L-LTF),及舊版傳信欄位(L-SIG)。舊版前置碼可用於封包偵測、自動增益控制及通道估計,以及其他用途。舊版前置碼亦可用以維持與舊版器件之相容性。在PPDU經由接合通道傳輸的例項中,L-STF、L-LTF及L-SIG欄位可在多個分量通道中之每一者中複製及傳輸。舉例而言,在IEEE 802.11n、802.11ac或802.11ax實施方案中,L-STF、L-LTF及L-SIG欄位可在分量20 MHz通道中之每一者中複製及傳輸。前置碼之非舊版部分之格式、該非舊版部分之寫碼及該非舊版部分中所提供之資訊係基於特定IEEE 802.11協定。
圖2A展示可用於AP 102與數個STA 104中之每一者之間的通信之實例PHY前置碼200。前置碼200包括舊版部分202及非舊版部分204。舊版部分202包括L-STF 206、L-LTF 208及L-SIG 210。非舊版前置碼部分204根據IEEE 802.11標準之IEEE 802.11ac修正經格式化為極高輸貫量(VHT)前置碼。非舊版前置碼部分204包括第一VHT傳信欄位(VHT-SIG-A) 212、VHT短訓練欄位(VHT-STF) 214、一或多個VHT長訓練欄位(VHT-LTF) 216,及與VHT-SIG-A欄位212分離地編碼之第二VHT傳信欄位(VHT-SIG-B) 218。類似於L-STF 206、L-LTF 208及L-SIG 210,在涉及接合通道之使用的例項中,VHT-SIG-A欄位212中之資訊可在分量20 MHz通道中之每一者中複製及傳輸。
VHT-STF 214用以改良MIMO傳輸中之自動增益控制估計。VHT-LTF 216用於MIMO通道估計及導頻副載波追蹤。前置碼200針對由所選擇MCS指示之每一空間串流包括一個VHT-LTF 216。VHT-SIG-A欄位212可向802.11ac相容AP 102及STA 104指示PPDU為VHT PPDU。VHT-SIG-A欄位212包括可由STA 104使用以解碼VHT-SIG-B欄位218之傳信資訊及其他資訊。VHT-SIG-A欄位212可指示封包之頻寬(BW)、時空區塊寫碼(STBC)之存在、每使用者的時空串流之數目NSTS 、指示指派至STA之群組及使用者位置之群組ID、可將AID與BSSID組合之部分關聯識別符、短保護區間(GI)指示、指示使用迴旋寫碼抑或LDPC寫碼之單使用者/多使用者(SU/MU)寫碼、調變及寫碼方案(MCS)、波束成形矩陣是否已應用於傳輸之指示、循環冗餘檢查(CRC)及尾端。VHT-SIG-B欄位218用於MU傳輸,並含有用於多個STA 104中之每一者之實際資料速率及A-MPDU長度值,以及可由STA 104使用以解碼PPDU之酬載部分中所接收之資料之傳信資訊,包括例如MCS及波束成形資訊。
圖2B展示可用於AP 102與數個站台104中之每一者之間的通信之另一實例PHY前置碼220。前置碼220可用於MU-OFDMA或MU-MIMO傳輸。前置碼220包括舊版部分222及非舊版部分224。舊版部分222包括L-STF 226、L-LTF 228及L-SIG 230。非舊版前置碼部分204根據IEEE 802.11標準之IEEE 802.11ax修正經格式化為高效率(HE)訊框。非舊版前置碼部分224包括重複舊版傳信欄位(RL-SIG) 232、第一HE傳信欄位(HE-SIG-A) 234、與HE-SIG-A欄位234分離地編碼之第二HE傳信欄位(HE-SIG-B) 236、HE短訓練欄位(HE-STF) 238,及HE長訓練欄位(HE-LTF) 240。類似於L-STF 226、L-LTF 228及L-SIG 230,在涉及接合通道之使用的例項中,RL-SIG欄位232及HE-SIG-A欄位234中之資訊可在分量20 MHz通道中之每一者中複製及傳輸。
RL-SIG欄位232可向HE相容STA 104指示PPDU為HE PPDU。AP 102可使用HE-SIG-A欄位234以向多個所識別STA 104指示AP已排程UL或DL資源。HE-SIG-A欄位234可由AP 102所伺服之每一HE相容STA 104解碼。HE-SIG-A欄位234包括可由所識別STA 104使用以解碼相關聯HE-SIG-B欄位236之資訊。舉例而言,HE-SIG-A欄位234可指示訊框格式,包括HE-SIG-B欄位236之位置及長度、可用通道頻寬、調變及寫碼方案(MCS),以及其他可能性。HE-SIG-A欄位234亦可包括可由除了數個所識別STA 104以外之STA 104使使用之HE WLAN傳信資訊。
HE-SIG-B欄位236攜載STA特定排程資訊,諸如每使用者MCS值及每使用者RU分配資訊。在DL MU-OFDMA之上下文中,此類資訊使各別STA 104能夠識別及解碼相關聯資料欄位中之對應RU。每一HE-SIG-B欄位236包括共同欄位及至少一個STA特定(「使用者特定」)欄位。共同欄位可向多個STA 104指示RU分佈,指示頻域中之RU指派,指示哪些RU經分配用於MU-MIMO傳輸及哪些RU對應於MU-OFDMA傳輸、分配中之使用者數目,以及其他可能性。共同欄位可運用共同位元、循環冗餘檢查(CRC)位元及尾端位元被編碼。使用者特定欄位經指派至特定STA 104且用以排程特定RU,並向其他WLAN器件指示排程。每一使用者特定欄位可包括多個使用者區塊欄位(在其之後可為填補)。每一使用者區塊欄位可包括兩個使用者欄位,其含有用於使兩個STA解碼其各別RU酬載之資訊。
包括多個天線之AP及STA可支援各種分集方案。舉例而言,空間分集可由傳輸器件或接收器件中之一者或兩者使用以增加傳輸之穩固性。舉例而言,為實施傳輸分集方案,傳輸器件可經由兩個或多於兩個天線冗餘地傳輸相同資料。包括多個天線之AP及STA亦可支援時空區塊寫碼(STBC)。在運用STBC之情況下,傳輸器件亦橫越數個天線傳輸資料串流之多個複本,以採用資料之各種所接收版本來增加解碼正確資料之似然。更具體言之,待傳輸之資料串流係以區塊被編碼,該等區塊在間隔開的天線當中並橫越時間而分佈。通常,當傳輸天線之數目NTx 超過空間串流之數目NSS (下文所描述)時,可使用STBC。NSS 個空間串流可映射至數目NSTS 個時空串流,該等時空串流接著映射至NTx 個傳輸鏈。
包括多個天線之AP及STA亦可支援空間多工,其可用以增加傳輸之頻譜效率及所得輸貫量。為實施空間多工,傳輸器件將資料串流劃分成數目NSS 個分離的、獨立空間串流。空間串流接著被分離地編碼,並經由多個NTx 個傳輸天線並行地傳輸。若傳輸器件包括NTx 個傳輸天線且接收器件包括NRx 個接收天線,則傳輸器件可向接收器件同時傳輸的空間串流之最大數目NSS 受到NTx NRx 中之較小者限制。在一些實施方案中,AP 102及STA 104可能能夠實施傳輸分集以及空間多工兩者。舉例而言,在空間串流之數目NSS 小於傳輸天線之數目NTx 的例項中,空間串流可乘以空間展開矩陣以獲得傳輸分集。
包括多個天線之AP及STA亦可支援波束成形。波束成形係指在目標接收器之方向上的傳輸之能量之聚焦。波束成形可用於以下兩者中:單使用者上下文,例如用以改良信雜比(SNR);以及多使用者(MU)上下文,例如用以使能夠進行MU多輸入多輸出(MIMO) (MU-MIMO)傳輸。為執行波束成形,被稱作波束成形發送端之傳輸器件自多個天線中之每一者傳輸一信號。波束成形發送端組態自不同天線傳輸之信號之間的振幅及相移,使得該等信號沿著朝向預期接收器之特定方向相長地相加,該等預期接收器被稱作波束成形接收端。波束成形發送端組態振幅及相移的方式取決於與波束成形發送端意欲與波束成形接收端通信所經由之無線通道相關聯之通道狀態資訊(CSI)。
為獲得波束成形所必要之CSI,波束成形發送端可運用波束成形接收端執行通道探測程序。舉例而言,波束成形發送端可將一或多個探測信號(例如空值資料封包(NDP))傳輸至波束成形接收端。波束成形接收端接著可基於探測信號針對對應於傳輸天線及接收天線對中之全部的NTx ×NRx 子通道中之每一者執行量測。波束成形接收端基於通道量測產生回饋矩陣,並通常在將回饋傳輸至波束成形發送端之前壓縮回饋矩陣。波束成形發送端接著可基於回饋產生用於波束成形接收端之預寫碼(或「導引」)矩陣,並使用導引矩陣來預寫碼資料串流以組態振幅及相移以供隨後傳輸至波束成形接收端。
如上文所描述,傳輸器件可支援分集方案之使用。當執行波束成形時,傳輸波束成形陣列增益與NTx NSS 之比率成對數比例。因而,在其他約束內通常需要在執行波束成形時增加傳輸天線之數目NTx 以增加增益。亦有可能藉由增加傳輸天線之數目來更準確地引導傳輸。此在特別重要的是縮減使用者間干擾的MU傳輸上下文中尤其有利。
如上文所描述,AP 102及STA 104可支援多使用者(MU)通信;亦即,自一個器件至多個器件中之每一者之並行傳輸(例如自AP 102至對應STA 104之多個同時下行鏈路(DL)通信),或自多個器件至單一器件之並行傳輸(例如自對應STA 104至AP 102之多個同時上行鏈路(UL)傳輸)。為支援MU傳輸,AP 102及STA 104可利用多使用者多輸入多輸出(MU-MIMO)及多使用者正交分頻多重存取(MU-OFDMA)技術。
在MU-OFDMA方案中,無線通道之可用頻譜可劃分成各自包括數個不同頻率副載波(「載頻調」)之多個資源單元(RU)。不同RU可由AP 102在特定時間分配或指派至不同STA 104。RU之大小及分佈可被稱作RU分配。在一些實施方案中,RU可按2 MHz間隔分配,且因而,最小RU可包括由24個資料載頻調及2個導頻載頻調組成之26個載頻調。因此,在20 MHz通道中,可分配高達9個RU (諸如2 MHz、26載頻調RU) (因為一些載頻調出於其他目的而保留)。相似地,在160 MHz通道中,可分配高達74個RU。亦可分配較大52載頻調、106載頻調、242載頻調、484載頻調及996載頻調RU。鄰近RU可由空值副載波(諸如DC副載波)分離,例如以縮減鄰近RU之間的干擾,縮減接收器DC偏移,並避免傳輸中心頻率洩漏。
對於UL MU傳輸,AP 102可傳輸觸發訊框以起始自多個STA 104至AP 102之UL MU-OFDMA或UL MU-MIMO傳輸並使其同步。此類觸發訊框可因此使多個STA 104能夠在時間上並行地將UL訊務發送至AP 102。觸發訊框可經由各別關聯識別符(AID)定址一或多個STA 104,並可向每一AID (並因此向每一STA 104)指派可用以將UL訊務發送至AP 102之一或多個RU。AP亦可指定未經排程STA 104可爭用之一或多個隨機存取(RA) RU。
圖3展示實例無線通信器件300之方塊圖。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器件300可為用於諸如上文參考圖1所描述之STA 104中之一者的STA之器件之實例。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器件300可為用於諸如上文參考圖1所描述之AP 102的AP之器件之實例。無線通信器件300能夠輸出及接收無線通信(例如呈無線封包之形式)。舉例而言,無線通信器件可經組態以輸出及接收呈符合IEEE 802.11標準之實體層聚合協定(PLCP)協定資料單元(PPDU)及媒體存取控制(MAC)協定資料單元(MPDU)之形式的封包,該標準係諸如由IEEE 802.11-2016規範或其修正所定義之標準,包括但不限於802.11ah、802.11ad、802.11ay、802.11ax、802.11az、802.11ba及802.11be。
無線通信器件300可為或可包括晶片、系統單晶片(SoC)或晶片組,其包括一或多個數據機302,例如Wi-Fi (IEEE 802.11相容)數據機。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一或多個數據機302 (統稱為「數據機302」)另外包括WWAN數據機(例如3GPP 4G LTE或5G相容數據機)。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器件300亦包括一或多個無線電304 (統稱為「無線電304」)。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器件306進一步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處理區塊或處理元件306 (統稱為「處理器306」)及一或多個記憶體區塊或元件308 (統稱為「記憶體308」)。
數據機302可包括智慧型硬體區塊或器件,諸如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以及其他可能性。數據機302通常經組態以實施PHY層。舉例而言,數據機302經組態以調變封包,並將經調變封包提供至無線電304以供經由無線媒體傳輸。數據機302相似地經組態以獲得由無線電304接收之經調變封包,並解調變該等封包以提供經解調變封包。除了調變器及解調變器以外,數據機302亦可進一步包括數位信號處理(DSP)電路系統、自動增益控制(AGC)、寫碼器、解碼器、多工器及解多工器。舉例而言,當處於傳輸模式中時,自處理器306獲得之資料經提供至寫碼器,該寫碼器編碼該資料以提供經編碼位元。經編碼位元接著經映射至調變群集中之點(使用所選擇MCS)以提供經調變符號。經調變符號接著可映射至數目NSS 個空間串流或數目NSTS 個時空串流。各別空間或時空串流中之經調變符號接著可被多工,經由快速傅立葉反變換(IFFT)區塊被變換,並隨後提供至DSP電路系統以用於Tx開視窗及濾波。數位信號接著可提供至數位至類比轉換器(DAC)。所得類比信號接著可提供至增頻轉換器,並最終提供至無線電304。在涉及波束成形之實施方案中,各別空間串流中之經調變符號在其提供至IFFT區塊之前經由導引矩陣被預寫碼。
當處於接收模式中時,自無線電304接收之數位信號被提供至DSP電路系統,該DSP電路系統經組態以例如藉由偵測所接收信號之存在並估計初始時序及頻率偏移來獲取該信號。DSP電路系統經進一步組態以例如使用通道(窄帶)濾波、類比損害調節(諸如校正I/Q不平衡)並應用數位增益來最終獲得窄頻信號而以數位方式調節數位信號。DSP電路系統之輸出接著可饋送至AGC,該AGC經組態以使用自數位信號提取之資訊,例如在一或多個所接收訓練欄位中,以判定適當增益。DSP電路系統之輸出亦與解調變器耦接,該解調變器經組態以自信號提取經調變符號,並例如針對每一空間串流中之每一副載波之每一位元位置計算對數似然比(LLR)。解調變器與解碼器耦接,該解碼器可經組態以處理LLR以提供經解碼位元。來自全部空間串流之經解碼位元接著饋送至解多工器以供解多工。經解多工位元接著可被解擾碼,並經提供至MAC層(處理器306)以供處理、評估或解譯。
無線電304通常包括至少一個射頻(RF)傳輸器(或「傳輸器鏈」)及至少一個RF接收器(或「接收器鏈」),其可組合為一或多個收發器。舉例而言,RF傳輸器及接收器可包括各種DSP電路系統,分別包括至少一個功率放大器(PA)及至少一個低雜訊放大器(LNA)。RF傳輸器及接收器又耦接至一或多個天線。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器件300可包括多個傳輸天線(各自具有一對應傳輸鏈)及多個接收天線(各自具有一對應接收鏈),或與其耦接。自數據機302輸出之符號被提供至無線電304,該無線電接著經由經耦接天線傳輸該等符號。相似地,經由天線接收之符號由無線電304獲得,該無線電接著將該等符號提供至數據機302。
處理器306可包括智慧型硬體區塊或器件,諸如處理核心、處理區塊、中央處理單元(CPU)、微控制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或諸如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之可程式化邏輯器件(PLD),以及其他可能性。處理器306處理經由無線電304及數據機302接收之資訊,並處理待經由數據機302及無線電304輸出之資訊以供經由無線媒體傳輸。舉例而言,處理器306可實施控制平面及MAC層,其經組態以執行與MPDU、訊框或封包之產生及傳輸相關的各種操作。MAC層經組態以執行或促進訊框之寫碼及解碼、空間多工、時空區塊寫碼(STBC)、波束成形及OFDMA資源分配,以及其他操作或技術。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處理器306通常可控制數據機302以促使數據機執行上文所描述之各種操作。
記憶體304可包括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及唯讀記憶體(ROM)。記憶體304亦可儲存含有指令之處理器或電腦可執行軟體(SW)程式碼,該等指令在由處理器306執行時促使該處理器執行本文中針對無線通信所描述之各種操作,包括MPDU、訊框或封包之產生、傳輸、接收及解譯。
圖4A展示實例AP 402之方塊圖。舉例而言,AP 402可為參考圖1所描述之AP 102之實例實施方案。AP 402包括無線通信器件(WCD) 410。舉例而言,無線通信器件410可為參考圖3所描述之無線通信器件300之實例實施方案。AP 402亦包括與無線通信器件410耦接以傳輸及接收無線通信之多個天線420。在一些實施方案中,AP 402另外包括與無線通信器件410耦接之應用程式處理器430,及與應用程式處理器430耦接之記憶體440。AP 402進一步包括使AP 402能夠與核心網路或回程網路通信以取得對包括網際網路之外部網路之存取的至少一個外部網路介面450。舉例而言,外部網路介面350可包括有線(例如乙太網路)網路介面及無線網路介面(諸如WWAN介面)中之一者或兩者。上述組件中之一些組件可經由至少一個匯流排直接或間接與該等組件中之其他組件通信。
圖4B展示實例STA 404之方塊圖。舉例而言,STA 404可為參考圖1所描述之STA 104之實例實施方案。STA 404包括無線通信器件415。舉例而言,無線通信器件415可為參考圖3所描述之無線通信器件300之實例實施方案。STA 404亦包括與無線通信器件415耦接以傳輸及接收無線通信之一或多個天線425。STA 404另外包括與無線通信器件415耦接之應用程式處理器435,及與應用程式處理器435耦接之記憶體445。在一些實施方案中,STA 404進一步包括使用者介面(UI) 455 (諸如觸控螢幕或小鍵盤)及顯示器465,該顯示器可與UI 455整合以形成觸控螢幕顯示器。在一些實施方案中,STA 404可進一步包括一或多個感測器475,諸如一或多個慣性感測器、加速計、溫度感測器、壓力感測器或海拔感測器。上述組件中之一些組件可經由至少一個匯流排直接或間接與該等組件中之其他組件通信。
如上文所描述,為針對給定範圍增加輸貫量,或針對給定輸貫量實現較大範圍,可能需要增加在執行波束成形時使用以將資料傳輸至另一無線通信器件之空間串流之數目NSS 。然而,一些無線通信器件可能不能夠與其具有天線之情況下傳輸同樣多的空間串流。舉例而言,假設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具有NTx = 8個天線可用於傳輸,且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具有NRx = 8個天線可用於接收。在此類實例中,理論上有可能使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將NSS = NTx = NRx = 8個空間串流傳輸至第二無線通信器件,並使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分解及處理所有空間串流。然而,在實際實施方案中,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可具有能夠在儘管其具有NRx = 8個天線並可判定NTx ×NRx (8×8)通道估計的情況下仍僅處理有限數目NSS 個空間串流(例如NSS = 4個空間串流)之硬體、韌體或軟體。舉例而言,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可能能夠執行僅有限數目NSS = 4個空間串流之通道分解。因而,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可例如在關聯操作期間向第一無線通信器件指示其僅支援有限數目NSS 個空間串流。因此,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在向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傳輸時將不使用多於此有限數目NSS 個空間串流。在前一實例中,此限制表示NTx ×NRx (8 × 8) MIMO通道之可用尺寸中之四者利用不足。
各個實施方案大體上係關於波束成形技術,且更特定言之,係關於用於獲得及提供通道回饋之技術。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波束成形接收端將通道回饋提供至波束成形發送端,通道回饋使波束成形發送端能夠建構及獨立地預寫碼兩個或多於兩個不同組空間串流以供傳輸至波束成形接收端。不同組空間串流之獨立預寫碼確保不同組空間串流之解碼可在波束成形接收端處彼此解耦。為提供通道回饋,波束成形接收端在執行通道分解之前將通道估計分割成兩個或多於兩個子估計。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波束成形接收端在執行通道分解之前判定子估計之基於零空間之投影。基於零空間之投影之判定使波束成形接收端能夠執行多個通道子估計之獨立分解以判定多個各別回饋矩陣,回饋矩陣接著經組裝以將通道回饋提供至波束成形發送端。通道回饋接著由波束成形發送端重建構及拆卸以執行不同組空間串流之獨立預寫碼。
可實施本發明中所描述之主題之特定實施方案以實現以下潛在優勢中之一或多者。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所描述之技術可用以藉由增加可用於波束成形之空間串流之數目NSS 而針對給定範圍增加輸貫量,或針對給定輸貫量實現較大範圍。
圖5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繪示用於使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將通道回饋資訊提供至第二無線通信器件之實例程序500之流程圖。舉例而言,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經組態為波束成形接收端,且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可經組態為波束成形發送端。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程序500可由諸如上文參考圖3所描述之無線通信器件300的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執行。在一些此類實施方案中,程序500可由在AP內操作之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執行,該AP係諸如上文參考圖1及圖4A分別所描述之AP 102及402中之一者。在一些其他此類實施方案中,程序可由在STA內操作之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執行,該STA係諸如上文參考圖1及圖4B分別所描述之STA 104及404中之一者。舉例而言,在一些情境中,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作為第一AP操作或在第一AP內操作,且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可作為不同的第二AP操作或在不同的第二AP內操作。舉例而言,第一AP可充當至第二AP之回程或用於第二AP之中繼器。在一些其他情境中,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作為第一STA操作或在第一STA內操作,且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可作為相關聯AP操作或在相關聯AP內操作。
程序500在區塊502中開始,其中自第二無線通信器件接收探測信號。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探測信號係作為空值資料封包(NDP)而傳輸。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可使用NTx 個天線傳輸探測信號,且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在區塊502中使用NRx 個天線接收探測信號。探測信號通常包括多個長訓練欄位(LTF),其中LTF之數目係基於NTx 。在區塊504中,程序500繼續基於探測信號且更特定言之基於LTF產生通道估計H 。因為探測信號係經由NTx 個天線而傳輸並經由NRx 個天線而接收,所以第一無線通信器件產生NRx ×NTx 通道估計矩陣H ,如下文在方程式(1)中所展示,其中,出於教授目的,NTx = 8且NRx = 8。雖然該實例係出於教授目的而描述,但預期到,本文中所揭示之技術可應用於使用任何數目個傳輸天線及任何數目個接收天線的實施方案及情境中。
Figure 02_image001
在區塊506中,程序500繼續將通道估計矩陣H 分割成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及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在自第二無線通信器件接收後續經波束成形傳輸時將僅接收NSS 個空間串流。在此類例項中,在區塊506中,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僅將通道估計矩陣H 之前NSS 個列分割成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及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舉例而言,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將通道估計矩陣分割成第一組NSS 1 個列及第二組NSS 2 個列,其中第一組NSS 1 個列界定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其中第二組NSS 2 個列界定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且其中NSS 1 +NSS 2 =NSS ,如下文在方程式(2)及(3)中所展示。
Figure 02_image003
在上文所展示之方程式(2)及(3)中,NSS 1 = 4且NSS 2 = 4。然而,雖然在此實例中NSS 1 =NSS 2 ,但預期到,本文中所揭示之技術可應用於NSS 1NSS 2 的實施方案及情境中。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先驗地判定針對給定總數目個空間串流NSS NSS 1NSS 2 之最佳值。舉例而言,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針對其支援之每數目NSS 個空間串流判定NSS 1NSS 2 之最佳值,並在關聯操作期間將該等最佳值傳達至第二無線通信器件。作為另一實例,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可針對其支援之每數目個空間串流判定NSS 1NSS 2 之值,並在關聯操作期間將該等值傳達至第一無線通信器件。作為另一實例,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及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兩者可判定NSS 1NSS 2 之值,彼此交換該等值,並協商以判定NSS 1NSS 2 之最終的一組值。在一些實施方案中,NSS 1NSS 2 之值可儲存於第一無線通信器件之記憶體中之查找表(LUT)中。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基於待由第二無線器件隨後用於將經波束成形通信傳輸至第一無線通信器件之空間串流之數目NSS 查詢LUT。第二無線器件與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包括相同的LUT。
在區塊508及510中,程序500繼續分別基於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判定第一投影矩陣P 1 並基於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判定第二投影矩陣P 2 。第一投影矩陣P 1 及第二投影矩陣P 2 用以將第一通道估計H 1 及第二通道估計H 2 解耦。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在區塊508中自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之零空間判定第一投影矩陣P 1 ,如下文在方程式(4)中所展示。相似地,在此類實施方案中,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在區塊510中自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之零空間判定第二投影矩陣P 2 ,如下文在方程式(5)中所展示。繼續上文之實例,所得投影矩陣P 1NTx = 8個列及NTx -NSS 2 = 4個行組成。相似地,所得投影矩陣P 2NTx = 8個列及NTx -NSS 1 = 4個行組成。
Figure 02_image005
在區塊512及514中,程序500繼續分別基於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及第一投影矩陣P 1 判定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並基於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及第二投影矩陣P 2 判定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在區塊512中藉由將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與第一投影矩陣P 1 相乘來判定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如下文在方程式(6)中所展示,並藉由將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與第二投影矩陣P 2 相乘來判定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如下文在方程式(7)中所展示。繼續上文之實例,第一有效通道估計HEff 1NSS 1 = 4個列及NTx -NSS 2 = 4個行組成,且第二有效通道估計HEff 2NSS 2 = 4個列及NTx -NSS 1 = 4個行組成。
Figure 02_image007
在區塊516中,程序500繼續基於第一有效通道估計HEff 1 及第二有效通道估計HEff 2 判定經組合回饋矩陣Z (例如如參考圖6之程序600所描述)。
在區塊518中,程序500繼續基於經組合回饋矩陣Z 輸出通道回饋資訊以供傳輸至第二無線通信器件。舉例而言,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輸出通道回饋資訊以供經由無線電及一或多個經耦接天線傳輸至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無線通信器件經組態以在區塊518中首先壓縮經組合回饋矩陣Z 以產生經壓縮回饋,之後輸出經壓縮回饋作為通道回饋資訊。舉例而言,為在區塊518中壓縮經組合回饋矩陣Z ,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經組態以對經組合回饋矩陣Z 之元素執行吉文斯(Givens)旋轉操作以產生表示經組合回饋矩陣Z 之經量化角度。通道回饋資訊可包括經量化角度。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在區塊518中,在包括高效率(HE)經壓縮波束成形/通道品質指示(CQI)訊框之回饋封包中輸出通道回饋資訊,該高效率(HE)經壓縮波束成形/通道品質指示(CQI)訊框包括經壓縮波束成形(CBF)報告欄位,該經壓縮波束成形(CBF)報告欄位包括經量化角度。在一些實施方案中,HE經壓縮波束成形/CQI訊框進一步包含每一空間串流之平均信雜比(SNR)。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通道回饋資訊另外包括NSS 1 之指示或NSS 2 之指示中的至少一者,例如使得第二無線通信器件意識到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如何分割通道估計以獲得經壓縮回饋。在一些實施方案中,NSS 1NSS 2 之指示可包括於回饋封包之MIMO控制欄位內。舉例而言,MIMO控制欄位可經產生以包括指示NSS 1NSS 2 之值的數個可能位元序列中之一者。在實施如由IEEE 802.11-2016規範所定義之極高輸貫量(VHT)通信的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基於通道估計矩陣H 是否及如何被分割而選擇四個2位元序列中之一者以包括於MIMO控制欄位中。下文之表(1)展示針對NSS 之各個值界定NSS 1NSS 2 之值的實例。舉例而言,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產生MIMO控制欄位以包括位元序列「00」,以指示其並不分割通道估計。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在其確實相對於空間串流之總數目NSS 分割通道估計H 以指示NSS 1NSS 2 之值的例項中產生MIMO控制欄位以包括位元序列「01」、「10」或「11」。舉例而言,若識別位元序列「01」,且使用6個空間串流,則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將知道NSS 1 = 4且NSS 2 = 2。
大序列 針對NSS = 5之(NSS 1 ,NSS 2 ) 針對NSS = 6之(NSS 1 ,NSS 2 ) 針對NSS = 7之(NSS 1 ,NSS 2 ) 針對NSS = 8之(NSS 1 ,NSS 2 )
00 N/A N/A N/A N/A
01 (4, 1) (4, 2) (4, 3) (4, 4)
10 (3, 2) (3, 3) (3, 4) N/A
11 (2, 3) (2, 4) N/A N/A
表(1)
作為另一實例,在實施如由IEEE 802.11ax修正所定義之高效率(HE)通信的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基於通道估計矩陣H 是否及如何被分割而選擇多個4位元序列中之一者以包括於MIMO控制欄位中。下文之表(2)展示針對各個4位元序列界定NSS 1NSS 2 之值的實例。舉例而言,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產生MIMO控制欄位以包括位元序列「0111」,以指示NSS 1 = 2且NSS 2 = 4。作為另一實例,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產生MIMO控制欄位以包括位元序列「1111」,以指示NSS 1 = 4且NSS 2 = 4。
位元序列 NSS 1 NSS 2
0011 1 4
0110 2 3
0111 2 4
1001 3 2
1010 3 3
1011 3 4
1100 4 1
1101 4 2
1110 4 3
1111 4 4
表(2)
雖然未被描述為程序500之一部分,但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在接收探測信號之前,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將指示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包括支援程序500之操作之能力的指示傳輸至第二無線通信器件。舉例而言,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在第一無線通信器件與第二無線器件相關聯的關聯操作期間傳信其對程序500之支援。
圖6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繪示用於判定經組合回饋矩陣之實例程序600之流程圖。舉例而言,程序600可由參考圖5所描述之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實施以在程序500之區塊516中判定經組合回饋矩陣Z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在執行程序500之區塊512及514之後,程序600在區塊602及604中開始,其中分別對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執行第一因式分解操作以判定第一中間矩陣V 1 ,並對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執行第二因式分解操作以判定第二中間矩陣V 2
在一些此類實施方案中,在區塊602及604中執行之因式分解操作為奇異值分解(SVD)操作。舉例而言,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經組態以分別在區塊602中對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執行第一SVD操作以產生第一中間矩陣V 1 (單式矩陣),並在區塊604中對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執行第二SVD操作以產生第二中間矩陣V 2 (單式矩陣),如下文在方程式(8)及(9)中所展示。繼續上文之實例,第一回饋矩陣V 1NTx -NSS 2 = 4個列及NSS 1 = 4個行組成,且第二回饋矩陣V 2NTx -NSS 1 = 4個列及NSS 2 = 4個行組成。
Figure 02_image009
在區塊606中,程序600繼續例如藉由將第一投影矩陣P 1 與第一中間矩陣V 1 相乘而基於第一投影矩陣P 1 及第一中間矩陣V 1 判定第一回饋矩陣Z 1 ,如下文在方程式(10)中所展示(其中所得的第一回饋矩陣Z 1 包括NTx 個列及NSS 1 個行)。相似地,在區塊608中,程序600繼續例如藉由將第二投影矩陣P 2 與第二中間矩陣V 2 相乘而基於第二投影矩陣P 2 及第二中間矩陣V 2 判定第二回饋矩陣Z 2 ,如下文在方程式(11)中所展示(其中所得的第二預寫碼矩陣Z 2 包括NTx 個列及NSS 2 個行)。
Figure 02_image011
第一無線通信器件接著可在區塊610中基於第一回饋矩陣Z 1 及第二回饋矩陣Z 2 產生經組合回饋矩陣Z 。可能需要使經組合回饋矩陣Z 為正規正交區塊對角矩陣,使得第一回饋矩陣Z 1 及第二回饋矩陣Z 2 可由第二無線通信器件解耦及重建構。為產生正規正交區塊對角回饋矩陣Z ,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經組態以將第一回饋矩陣Z 1 與第二回饋矩陣Z 2 堆疊以產生高正規正交矩陣,使得第一回饋矩陣及第二回饋矩陣不共用所得經組合回饋矩陣Z 中之任何列或行,如下文在方程式(12)所展示(其中所得導引矩陣Z 包括2NTx 個列及NSS 個行)。
Figure 02_image013
圖7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繪示用於使第一無線通信器件解碼自第二無線通信器件接收之經波束成形傳輸之實例程序700之流程圖。舉例而言,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經組態為波束成形接收端,且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可經組態為波束成形發送端。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程序700可由諸如上文參考圖3所描述之無線通信器件300的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執行。在一些此類實施方案中,程序700可由在AP內操作之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執行,該AP係諸如上文參考圖1及圖4A分別所描述之AP 102及402中之一者。在一些其他此類實施方案中,程序可由在STA內操作之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執行,該STA係諸如上文參考圖1及圖4B分別所描述之STA 104及404中之一者。舉例而言,在一些情境中,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作為第一AP操作或在第一AP內操作,且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可作為不同的第二AP操作或在不同的第二AP內操作。舉例而言,第一AP可充當至第二AP之回程或用於第二AP之中繼器。在一些其他情境中,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作為第一STA操作或在第一STA內操作,且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可作為相關聯AP操作或在相關聯AP內操作。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程序700在參考圖5所描述之程序500結束之後開始。舉例而言,在通道回饋資訊被傳輸至第二無線通信器件之後,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準備自第二無線通信器件接收經波束成形傳輸。因而,在下文所描述之實例中,程序700在區塊702中開始,其中自第二無線通信器件接收經波束成形傳輸。經波束成形傳輸包括經由NSS 個空間串流接收之至少一個封包。在區塊704中,程序700繼續基於在區塊702中接收之經波束成形傳輸產生通道估計HB 。在區塊706中,程序700繼續將通道估計矩陣HB 分割成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B 1 及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B 2 。舉例而言,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將通道估計矩陣分割成第一組NSS 1 個列及第二組NSS 2 個列,其中第一組NSS 1 個列界定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B 1 ,其中第二組NSS 2 個列界定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B 2 ,且其中NSS 1 +NSS 2 =NSS
在區塊708中,程序700繼續將空間串流分割成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及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其中NSS 1 +NSS 2 =NSS 。經組合回饋矩陣Z 之設計及其至第二無線通信器件之提供使第二無線通信器件能夠預寫碼第一組空間串流及第二組空間串流,使得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之解碼可自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之解碼解耦。在區塊710及712中,程序700繼續分別基於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B 1 及第一回饋矩陣Z 1 解碼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並基於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B 2 及第二回饋矩陣Z 2 解碼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無線通信器件接著可對來自所有NSS 個空間串流之經解碼位元進行空間解多工(組合),將該等經組合位元解擾碼,並將經解擾碼位元提供至MAC層以供進一步處理。
圖8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繪示用於解碼多組空間串流之實例程序800之流程圖。舉例而言,程序800可由參考圖7所描述之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實施以在程序700之區塊710及712中解碼第一組空間串流及第二組空間串流。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在空間串流被分割成第一組空間串流及第二組空間串流之後,程序800開始至區塊802及804。舉例而言,在區塊802中,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基於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B 1 (在程序700之區塊706中獲得)及第一回饋矩陣Z 1 (在程序600之區塊606中獲得)對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執行第一ML等化操作以產生第一序列之複數。相似地,在區塊804中,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基於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B 2 (在程序700之區塊706中獲得)及第二回饋矩陣Z 2 (在程序600之區塊608中獲得)對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執行第二ML等化操作以產生第二序列之複數。
執行兩個獨立ML等化操作之能力係至少部分地基於以下事實:第一投影矩陣P 1 係在程序500之區塊508中自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之零空間獲得,且第二投影矩陣P 2 係在程序500之區塊510中自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之零空間獲得。舉例而言,下文之方程式(13)展示接收向量y 隨通道估計HB 1HB 2 、回饋矩陣Z 1Z 2 、自第二無線通信器件輸出之傳輸向量xn 以及雜訊向量nn 而變。
Figure 02_image015
因為HB 1 P 2 被假定為0 (因為在程序700之區塊706中獲得之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B 1 被假定為與在程序500之區塊506中獲得之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大致相同,且因為第二投影矩陣P 2 係自在區塊506中獲得之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之零空間獲得),且因為HB 2 P 1 被假定為0 (因為在程序700之區塊706中獲得之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B 2 被假定為與在程序500之區塊506中獲得之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大致相同,且因為第一投影矩陣P 1 係自在區塊506中獲得之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之零空間獲得),所以接收分量向量可被表示為下文之方程式(14)及(15),其中x 1 表示用於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之傳輸子向量,且x 2 表示用於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之傳輸子向量。
Figure 02_image017
因而,可在區塊802中基於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B 1 及第一回饋矩陣Z 1 對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執行第一ML等化操作以產生第一序列之複數,且可在區塊804中基於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B 2 及第二回饋矩陣Z 2 對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執行第二單獨ML等化操作以產生第二序列之複數。
在區塊802中執行第一ML等化操作之後,程序800可在區塊806中繼續例如在每位元位置、每副載波、每串流之基礎上基於第一序列之複數判定第一組對數似然比(LLR)值。相似地,在區塊804中執行第二ML等化操作之後,程序800可在區塊808中繼續在每位元位置、每副載波、每串流之基礎上基於第二序列之複數判定第二組LLR值。在區塊810及812中,程序800接著繼續分別基於第一組LLR值解碼用於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之資訊位元,並基於第二組LLR值解碼用於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之資訊位元。
圖9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繪示用於使第一無線通信器件針對第二無線通信器件產生經波束成形傳輸之實例程序900之流程圖。舉例而言,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經組態為波束成形發送端,且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可經組態為波束成形接收端。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程序900可由諸如上文參考圖3所描述之無線通信器件300的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執行。在一些此類實施方案中,程序900可由在AP內操作之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執行,該AP係諸如上文參考圖1及圖4A分別所描述之AP 102及402中之一者。舉例而言,在一些情境中,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作為第一AP操作或在第一AP內操作,且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可作為不同的第二AP操作或在不同的第二AP內操作。舉例而言,第二AP可充當至第一AP之回程或用於第一AP之中繼器。在一些其他情境中,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作為AP操作或在AP內操作,且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可作為STA操作或在STA內操作。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程序900在區塊902中開始,其中輸出探測信號以供傳輸至第二無線通信器件。舉例而言,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輸出探測信號以供經由NTx 個經耦接天線傳輸至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探測信號係作為NDP產生及傳輸。探測信號通常包括多個LTF,其中LTF之數目係基於NTx
在區塊902中傳輸探測信號之後,第一無線通信器件等待來自第二無線通信器件之通道回饋。在區塊904中,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基於探測信號接收通道回饋資訊。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通道回饋資訊包括呈例如經由吉文斯旋轉操作獲得之經量化角度之形式的經壓縮回饋。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在區塊904中,在包括HE經壓縮波束成形/CQI訊框之回饋封包中接收通道回饋資訊,該HE經壓縮波束成形/CQI訊框包括CBF報告欄位,該CBF報告欄位包括經量化角度。在一些實施方案中,HE經壓縮波束成形/CQI訊框進一步針對每一空間串流包含一平均SNR。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通道回饋資訊另外包括NSS 1 之指示或NSS 2 之指示中的至少一者,例如使得第一無線通信器件意識到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如何分割通道估計以獲得經壓縮回饋。在一些此類實施方案中,NSS 1NSS 2 之指示可包括於回饋封包之MIMO控制欄位內。舉例而言,MIMO控制欄位可包括由第二無線通信器件選擇之多個可能位元序列中之一者,如上文參考表(1)及(2)所描述。
在區塊906及908中,程序900繼續基於通道回饋資訊分別判定用於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之第一預寫碼矩陣Z 1 及用於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之第二預寫碼矩陣Z 2 。舉例而言,區塊906及908可包括將在區塊904中接收之經壓縮回饋解壓縮以產生導引矩陣Z ,及將導引矩陣Z 分割以分別判定第一預寫碼矩陣Z 1 及第二預寫碼矩陣Z 2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導引矩陣為列堆疊矩陣,如下文在方程式(16)中所展示。
Figure 02_image019
在區塊910中,程序900繼續產生包括用於第二無線通信器件之資料之至少一個PPDU。舉例而言,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產生包括該資料之A-MPDU,並將A-MPDU囊封於PPDU中以供傳輸至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在區塊912中,程序900繼續將至少一個PPDU分割成NSS 個空間串流,且更特定言之,分割成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及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導引矩陣Z 之設計使第一無線通信器件能夠分離地預寫碼第一組空間串流及第二組空間串流,使得在第二無線通信器件處,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之解碼可自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之解碼解耦。在區塊914及916中,程序900繼續分別將第一預寫碼矩陣Z 1 應用於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以預寫碼相關聯符號以產生第一組經預寫碼串流,並將第二預寫碼矩陣Z 2 應用於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以預寫碼相關聯符號以產生第二組經預寫碼串流。
在區塊918中,第一無線通信器件輸出第一組經預寫碼串流及第二組經預寫碼串流以供傳輸至第二無線通信器件。為輸出第一組經預寫碼串流及第二組經預寫碼串流,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可經組態以首先對第一組經預寫碼串流及第二組經預寫碼串流進行多工以產生經多工串流,經由IFFT變換經多工串流中之經調變符號,並應用各種數位信號處理、數位至類比轉換及增頻轉換。第一無線通信器件接著可將所得類比信號提供至無線電,該無線電接著可放大、以其他方式處理及輸出類比信號以供經由例如NTx 個經耦接天線傳輸至第二無線通信器件。
雖然未被描述為程序900之一部分,但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在產生及傳輸探測信號之前,第一無線通信器件自第二無線通信器件接收指示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包括支援參考圖5至圖9分別所描述之程序500、600、700、800及900中之一或多者之操作之能力的指示。舉例而言,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可在第二無線通信器件與第二無線器件相關聯的關聯操作期間傳信其支援。
圖10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用於無線通信之實例無線通信器件1000之方塊圖。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器件1000經組態以將通道回饋資訊提供至第二無線通信器件。舉例而言,無線通信器件1000可經組態為波束成形接收端,且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可經組態為波束成形發送端。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器件1000經組態以執行上文參考圖5及圖6分別所描述之程序500或600。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器件1000經進一步組態以執行上文參考圖7及圖8分別所描述之程序700或800。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器件1000可為上文參考圖3所描述之無線通信器件300之實例實施方案。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器件1000可經組態以在諸如上文參考圖1及圖4A分別所描述之AP 102及402中之一者的AP內操作。在一些其他此類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器件1000可經組態以在諸如上文參考圖1及圖4B分別所描述之STA 104及404中之一者的STA內操作。舉例而言,在一些情境中,無線通信器件1000可作為第一AP操作或在第一AP內操作,且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可作為不同的第二AP操作或在不同的第二AP內操作。舉例而言,第一AP可充當至第二AP之回程或用於第二AP之中繼器。在一些其他情境中,無線通信器件1000可作為STA操作或在STA內操作,且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可作為相關聯AP操作或在相關聯AP內操作。舉例而言,無線通信器件1000可為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及至少一個數據機(例如Wi-Fi (IEEE 802.11)數據機或蜂巢式數據機)之晶片、SoC、晶片組、封裝或器件。在其他例項中,無線通信器件1000可為包括此類晶片、SoC、晶片組、封裝或器件之STA或AP,以及至少一個傳輸器、至少一個接收器及至少一個天線。
無線通信器件1000包括通信模組1002、通道估計模組1004、分解模組1006及回饋模組1008。模組1002、1004、1006及1008中之一或多者之部分可至少部分地以硬體或韌體實施。舉例而言,通信模組1002及通道估計模組1004分別可至少部分地由一或多個數據機(諸如數據機302)實施。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模組1002、1004、1006及1008中之至少一些被至少部分地實施為儲存於記憶體(諸如記憶體308)中之軟體。舉例而言,模組902、904、906及908中之一或多者之部分可被實施為可由至少一個處理器(諸如處理器306)執行以執行各別模組之功能或操作的非暫時性指令(或「程式碼」)。舉例而言,程式碼可使處理器306能夠實施MAC層,該MAC層又實施模組1002、1004、1006或1008中之一或多者之部分或控制該一或多者。
通信模組1002包括經組態以接收由多個經耦接天線及無線電經由無線媒體獲得之無線封包之接收子模組。舉例而言,通信模組1002經組態以自第二無線通信器件接收探測信號,諸如NDP。通信模組1002經進一步組態以自第二無線通信器件接收SU或MU經波束成形傳輸。通信模組1002亦包括經組態以輸出無線封包以供由經耦接無線電及多個天線經由無線媒體傳輸之傳輸子模組。舉例而言,通信模組1002經組態以輸出包括通道回饋資訊以供傳輸至第二無線通信器件之無線封包。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在包括HE經壓縮波束成形/CQI訊框之回饋封包中輸出通道回饋資訊,該HE經壓縮波束成形/CQI訊框包括CBF報告欄位,該CBF報告欄位包括通道回饋資訊。
通道估計模組1004經組態以基於由通信模組1002接收之封包產生通道估計矩陣H 。舉例而言,封包可為探測信號或經波束成形傳輸。通道估計模組經進一步組態以將通道估計矩陣H 分割成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及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通信模組1002在自第二無線通信器件接收經波束成形傳輸時將僅接收NSS 個空間串流。在此類例項中,通道估計模組1004可僅將通道估計矩陣H 之前NSS 個列分割成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及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舉例而言,通道估計模組1004可將通道估計矩陣分割成第一組NSS 1 個列及第二組NSS 2 個列,其中第一組NSS 1 個列界定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其中第二組NSS 2 個列界定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且其中NSS 1 +NSS 2 =NSS
如上文所描述,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先驗地判定針對給定總數目個空間串流NSS NSS 1NSS 2 之最佳值。舉例而言,通道估計模組1004可針對無線通信器件1000支援之每數目NSS 個空間串流判定NSS 1NSS 2 之最佳值,並在關聯操作期間提供該等最佳值以供傳輸至第二無線通信器件。作為另一實例,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可針對其支援之每數目個空間串流判定NSS 1NSS 2 之值,並在關聯操作期間將該等值傳達至無線通信器件1000。作為另一實例,通道估計模組1004及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兩者可判定NSS 1NSS 2 之值,彼此交換該等值,並協商以判定NSS 1NSS 2 之最終的一組值。在一些實施方案中,NSS 1NSS 2 之值可儲存於無線通信器件1000之記憶體中之LUT中。通道估計模組1004可基於待由第二無線器件隨後用於將經波束成形通信傳輸至無線通信器件1000之空間串流之數目NSS 查詢LUT。第二無線器件與無線通信器件1000可包括相同的LUT。
通道估計模組1004另外經組態以基於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判定第一投影矩陣P 1 ,並基於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判定第二投影矩陣P 2 。如上文所描述,第一投影矩陣P 1 及第二投影矩陣P 2 用以將第一通道估計H 1 及第二通道估計H 2 解耦。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通道估計模組1004自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之零空間判定第一投影矩陣P 1 。相似地,在此類實施方案中,通道估計模組1004可自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之零空間判定第二投影矩陣P 2
通道估計模組1004經進一步組態以基於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及第一投影矩陣P 1 判定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相似地,通道估計模組1004經組態以基於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及第二投影矩陣P 2 判定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通道估計模組1004藉由將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與第一投影矩陣P 1 相乘來判定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並藉由將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與第二投影矩陣P 2 相乘來判定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分解模組1006經組態以對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及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執行分解操作。舉例而言,分解模組1006經組態以基於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判定第一中間矩陣V 1 ,並基於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判定第二中間矩陣V 2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為判定第一中間矩陣V 1 ,分解模組1006經組態以對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執行因式分解操作。相似地,為判定第二中間矩陣V 2 ,分解模組1006經組態以對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執行因式分解操作。在一些此類實施方案中,分解模組1006經組態以執行呈SVD操作之形式的因式分解操作。舉例而言,分解模組1006可經組態以對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執行第一SVD操作以產生第一中間矩陣V 1 (單式矩陣),並對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執行第二SVD操作以產生第二中間矩陣V 2 (單式矩陣)。
回饋模組1008經組態以基於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及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產生回饋資訊。舉例而言,回饋模組1008可經組態以基於由分解模組1006執行之因式分解操作產生回饋資訊。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回饋模組1008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中間矩陣V 1 及第二中間矩陣V 2 產生經組合回饋矩陣Z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為判定經組合回饋矩陣Z ,回饋模組1008經組態以基於第一投影矩陣P 1 及第一中間矩陣V 1 例如藉由將第一投影矩陣P 1 與第一中間矩陣V 1 相乘來判定第一回饋矩陣Z 1 。相似地,回饋模組1008經組態以基於第二投影矩陣P 2 及第二中間矩陣V 2 例如藉由將第二投影矩陣P 2 與第二中間矩陣V 2 相乘來判定第二回饋矩陣Z 2
回饋模組1008接著可基於第一回饋矩陣Z 1 及第二回饋矩陣Z 2 產生經組合回饋矩陣Z 。如上文所描述,可能需要使經組合回饋矩陣Z 為正規正交區塊對角矩陣,使得第一回饋矩陣Z 1 及第二回饋矩陣Z 2 可由第二無線通信器件解耦及重建構。為產生正規正交區塊對角回饋矩陣Z ,回饋模組1008可經組態以將第一回饋矩陣Z 1 與第二回饋矩陣Z 2 堆疊以產生高正規正交矩陣,使得第一回饋矩陣及第二回饋矩陣不共用所得經組合回饋矩陣Z 中之任何列或行。
回饋模組1008經進一步組態以將通道回饋資訊提供至通信模組1002以供隨後傳輸至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回饋模組1008經組態以首先壓縮經組合回饋矩陣Z 以產生經壓縮回饋,之後輸出經壓縮回饋作為通道回饋資訊。舉例而言,為壓縮經組合回饋矩陣Z ,回饋模組1008可經組態以對經組合回饋矩陣Z 之元素執行吉文斯旋轉操作以產生表示經組合回饋矩陣Z之經量化角度。通道回饋資訊可包括經量化角度。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通道回饋資訊另外包括NSS 1 之指示或NSS 2 之指示中的至少一者,例如使得第二無線通信器件意識到通道估計模組1004如何分割通道估計以獲得經壓縮回饋。在一些實施方案中,NSS 1NSS 2 之指示可包括於由通信模組1002輸出之回饋封包之MIMO控制欄位內。舉例而言,MIMO控制欄位可經產生以包括指示NSS 1NSS 2 之值的數個可能位元序列中之一者。在實施如由IEEE 802.11-2016規範所定義之VHT通信的一些實施方案中,回饋模組908可基於通道估計矩陣H 是否及如何被分割而選擇四個2位元序列中之一者以包括於MIMO控制欄位中。上文之表(1)展示針對NSS 之各個值界定NSS 1NSS 2 之值的實例。作為另一實例,在實施如由IEEE 802.11ax修正所定義之HE通信的一些實施方案中,回饋模組908可基於通道估計矩陣H 是否及如何被分割而選擇多個4位元序列中之一者以包括於MIMO控制欄位中。上文之表(2)展示針對各個4位元序列界定NSS 1NSS 2 之值的實例。
圖11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用於無線通信之實例無線通信器件1100之方塊圖。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器件1100經組態以解碼自第二無線通信器件接收之經波束成形傳輸。舉例而言,無線通信器件1100可經組態為波束成形接收端,且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可經組態為波束成形發送端。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器件1100經組態以執行上文參考圖7及圖8分別所描述之程序700或800。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器件1100經進一步組態以執行上文參考圖5及圖6分別所描述之程序500或600。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器件1100可為上文參考圖3所描述之無線通信器件300之實例實施方案。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器件1100可經組態以在諸如上文參考圖1及圖4A分別所描述之AP 102及402中之一者的AP內操作。在一些其他此類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器件1100可經組態以在諸如上文參考圖1及圖4B分別所描述之STA 104及404中之一者的STA內操作。舉例而言,在一些情境中,無線通信器件1100可作為第一AP操作或在第一AP內操作,且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可作為不同的第二AP操作或在不同的第二AP內操作。舉例而言,第一AP可充當至第二AP之回程或用於第二AP之中繼器。在一些其他情境中,無線通信器件1100可作為STA操作或在STA內操作,且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可作為相關聯AP操作或在相關聯AP內操作。舉例而言,無線通信器件1100可為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及至少一個數據機(例如Wi-Fi (IEEE 802.11)數據機或蜂巢式數據機)之晶片、SoC、晶片組、封裝或器件。在其他例項中,無線通信器件1100可為包括此類晶片、SoC、晶片組、封裝或器件之STA或AP,以及至少一個傳輸器、至少一個接收器及至少一個天線。
無線通信器件1100包括通信模組1102、通道估計模組1104、空間串流處理模組1106,及解碼模組1108。模組1102、1104、1106及1108中之一或多者之部分可至少部分地以硬體或韌體實施。舉例而言,通信模組1102、通道估計模組1104及空間串流處理模組1106分別可至少部分地由一或多個數據機(諸如數據機302)實施。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模組1102、1104、1106及1108中之至少一些被至少部分地實施為儲存於記憶體(諸如記憶體308)中之軟體。舉例而言,模組1102、1104、1106及1108中之一或多者之部分可被實施為可由至少一個處理器(諸如處理器306)執行以執行各別模組之功能或操作的非暫時性指令(或「程式碼」)。無線通信器件1100亦可包括上文參考無線通信器件1000所描述之模組。同樣地,無線通信器件1000亦可包括下文參考無線通信器件1100所描述之模組。
通信模組1102包括經組態以接收由多個經耦接天線及無線電經由無線媒體獲得之無線封包之接收子模組。舉例而言,通信模組1102可經組態以自第二無線通信器件接收SU及MU經波束成形傳輸。通道估計模組1104經組態以基於由通信模組1102接收之封包產生通道估計矩陣H 。通道估計模組1104經進一步組態以將通道估計矩陣H 分割成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及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舉例而言,通道估計模組1104可將通道估計矩陣分割成第一組NSS 1 個列及第二組NSS 2 個列,其中第一組NSS 1 個列界定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其中第二組NSS 2 個列界定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且其中NSS 1 +NSS 2 =NSS
空間串流處理模組1106經組態以將空間串流分割成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及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用以預寫碼空間串流之導引矩陣之設計使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之後續解碼能夠自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之解碼解耦。解碼模組1108經組態以解碼經分割空間串流。舉例而言,解碼模組1108可基於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由通道估計模組1104獲得)及第一回饋矩陣Z 1 (由回饋模組1008獲得)對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執行第一ML等化操作以產生第一序列之複數。相似地,解碼模組1108可基於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由通道估計模組1104獲得)及第二回饋矩陣Z 2 (由回饋模組1008獲得)對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執行第二ML等化操作以產生第二序列之複數。
解碼模組1108可經進一步組態以在每位元位置、每副載波、每串流之基礎上基於第一序列之複數判定第一組LLR值。相似地,解碼模組1108可經進一步組態以在每位元位置、每副載波、每串流之基礎上基於第二序列之複數判定第二組LLR值。解碼模組1108接著可基於第一組LLR值解碼用於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之資訊位元,並基於第二組LLR值解碼用於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之資訊位元。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解碼模組1108經進一步組態以對來自所有NSS 個空間串流之經解碼位元進行空間解多工(組合),將該等經組合位元解擾碼,並將經解擾碼位元提供至MAC層以供進一步處理、評估或解譯。
圖12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用於無線通信之實例無線通信器件1200之方塊圖。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器件1200經組態以產生用於第二無線通信器件之經波束成形傳輸。舉例而言,無線通信器件1200可經組態為波束成形發送端,且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可經組態為波束成形接收端。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器件1200經組態以執行上文參考圖9所描述之程序900。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器件1200可為上文參考圖3所描述之無線通信器件300之實例實施方案。在一些此類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器件1200可為用於諸如上文參考圖1及圖4A分別所描述之AP 102及402中之一者的AP的器件。舉例而言,無線通信器件1200可為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及至少一個數據機(例如Wi-Fi (IEEE 802.11)數據機或蜂巢式數據機)之晶片、SoC、晶片組、封裝或器件。在其他例項中,無線通信器件1200可為包括此類晶片、SoC、晶片組、封裝或器件之AP,以及至少一個傳輸器、至少一個接收器及至少一個天線。
無線通信器件1200包括通信模組1202、空間處理模組1204、預寫碼模組1206及封包產生模組1208。模組1202、1204及1206中之一或多者之部分可至少部分地以硬體或韌體實施。舉例而言,模組1202、1204及1206中之一或多者之部分可至少部分地由一或多個數據機(諸如數據機302)實施。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模組1202、1204、1206及1208中之至少一些被至少部分地實施為儲存於記憶體(諸如記憶體308)中之軟體。舉例而言,模組1202、1204、1206及1208中之一或多者之部分可被實施為可由至少一個處理器(諸如處理器306)執行以執行各別模組之功能或操作的非暫時性指令(或「程式碼」)。
通信模組1202包括經組態以輸出無線封包以供由經耦接無線電及多個天線經由無線媒體傳輸之傳輸子模組。舉例而言,通信模組1102可輸出探測信號以供經由NTx 個經耦接天線傳輸至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每一探測信號係作為NDP產生及傳輸。每一探測信號通常包括多個LTF,其中LTF之數目係基於NTx
通信模組1202經進一步組態以輸出自預寫碼模組1206接收之經預寫碼串流以供傳輸至第二無線通信器件。舉例而言,通信模組1202經組態以輸出第一組經預寫碼串流及第二組經預寫碼串流兩者以供傳輸至第二無線通信器件。為輸出第一組經預寫碼串流及第二組經預寫碼串流,通信模組1202可經組態以首先對第一組經預寫碼串流及第二組經預寫碼串流進行多工以產生經多工串流,經由IFFT變換經多工串流中之經調變符號,並應用各種數位信號處理、數位至類比轉換及增頻轉換。通信模組1202接著可將所得類比信號提供至無線電,該無線電接著可放大、以其他方式處理及輸出類比信號以供經由例如NTx 個經耦接天線傳輸至第二無線通信器件。
通信模組1202亦包括經組態以接收由多個經耦接天線及無線電經由無線媒體獲得之無線封包之接收子模組。舉例而言,通信模組1202可經組態以基於所傳輸探測信號接收通道回饋資訊。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通道回饋資訊包括呈例如經由吉文斯旋轉操作獲得之經量化角度之形式的經壓縮回饋。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在包括HE經壓縮波束成形/CQI訊框之回饋封包中接收通道回饋資訊,該HE經壓縮波束成形/CQI訊框包括CBF報告欄位,該CBF報告欄位包括經量化角度。在一些實施方案中,HE經壓縮波束成形/CQI訊框進一步針對每一空間串流包含一平均SNR。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通道回饋資訊另外包括待用以產生第一組經預寫碼串流之空間串流之數目NSS 1 之指示或待用以產生第二組經預寫碼串流之空間串流之數目NSS 2 之指示中的至少一者,例如使得空間處理模組1204意識到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如何分割通道估計以獲得經壓縮回饋。在一些此類實施方案中,NSS 1NSS 2 之指示可包括於回饋封包之MIMO控制欄位內。舉例而言,MIMO控制欄位可包括由第二無線通信器件選擇之多個可能位元序列中之一者,如上文參考表(1)及(2)所描述。
封包產生模組1208經組態產生包括待傳輸至包括第二無線通信器件之其他無線通信器件之資料的PPDU。舉例而言,封包產生模組1208可產生包括用於第二無線通信器件之資料的A-MPDU,並將A-MPDU囊封於PPDU中以供傳輸至第二無線通信器件。空間處理模組1204經組態以將由封包產生模組產生之PPDU分割成數目NSS 個空間串流。舉例而言,空間處理模組1204可將用於第二無線通信器件之PPDU分割成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及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
預寫碼模組1206經組態以基於通道回饋資訊判定用於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之第一預寫碼矩陣Z 1 及用於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之第二預寫碼矩陣Z 2 。舉例而言,預寫碼模組1206可經組態以將由通信模組1202接收之經壓縮回饋解壓縮以產生導引矩陣Z 。預寫碼模組1206接著可分割導引矩陣Z 以分別判定第一預寫碼矩陣Z 1 及第二預寫碼矩陣Z 2 。導引矩陣Z 之設計使第一無線通信器件能夠分離地預寫碼第一組空間串流及第二組空間串流,使得在第二無線通信器件處,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之解碼可自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之解碼解耦。預寫碼模組1206將第一預寫碼矩陣Z 1 應用於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以預寫碼相關聯符號以產生第一組經預寫碼串流。相似地,預寫碼模組1206將第二預寫碼矩陣Z 2 應用於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以預寫碼相關聯符號以產生第二組經預寫碼串流。
如本文中所使用,提及項目清單「中之至少一者」或「中之一或多者」的片語係指彼等項目之任何組合,包括單成員。舉例而言,「a、b或c中之至少一者」意欲涵蓋以下可能性:僅a,僅b,僅c,a及b之組合,a及c之組合,b及c之組合,及a及b及c之組合。
結合本文中所揭示之實施方案而描述之各種說明性組件、邏輯、邏輯區塊、模組、電路、操作及演算法程序可被實施為電子硬體、韌體、軟體,或硬體、韌體或軟體之組合,包括本說明書中所揭示之結構及其結構等效物。硬體、韌體及軟體之互換性已大體上在功能性方面加以描述,並在上文所描述之各種說明性組件、區塊、模組、電路及程序中加以說明。此類功能性係以硬體、韌體抑或軟體實施取決於特定應用及強加於整個系統上之設計約束。
用以實施結合本文中所揭示之態樣而描述之各種說明性組件、邏輯、邏輯區塊、模組及電路之硬體及資料處理裝置可運用經設計以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功能的以下各者來實施或執行:通用單晶片或多晶片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或其他可程式化邏輯器件(PLD)、離散閘或電晶體邏輯、離散硬體組件,或其任何組合。通用處理器可為微處理器,或任何習知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處理器亦可被實施為計算器件之組合,例如DSP與微處理器之組合、多個微處理器、一或多個微處理器結合DSP核心,或任何其他此類組態。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特定程序、操作及方法可由特定於給定功能之電路系統執行。
如上文所描述,在一些態樣中,本說明書中所描述之主題之實施方案可被實施為軟體。舉例而言,本文中所揭示之組件之各種功能或本文中所揭示之方法、操作、程序或演算法之各種區塊或步驟可被實施為一或多個電腦程式之一或多個模組。此類電腦程式可包括經編碼於一或多個有形處理器或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上之非暫時性處理器或電腦可執行指令,以供包括本文中所描述之器件之組件之資料處理裝置執行或控制該資料處理裝置之操作。作為實例而非限制,此類儲存媒體可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碟儲存、磁碟儲存或其他磁性儲存器件,或可用以儲存呈指令或資料結構之形式之程式碼的任何其他媒體 以上各者之組合亦應包括於儲存媒體之範疇內。
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或範疇的情況下,對本發明中所描述之實施方案之各種修改對於一般技術者而言可易於顯而易見,且本文中所定義之一般原理可應用於其他實施方案。因此,申請專利範圍並不意欲限於本文中所展示之實施方案,而是應符合與本文中所揭示之本發明、原理及新穎特徵相一致的最廣泛範疇。
另外,本說明書中在單獨實施方案之上下文中所描述之各種特徵亦可在單一實施方案中以組合形式實施。相反地,在單一實施方案之上下文中所描述之各種特徵亦可在多個實施方案中單獨地或以任何合適子組合形式實施。因而,儘管上文可將特徵描述為以特定組合形式起作用且甚至最初按此來主張,但來自所主張之組合之一或多個特徵在一些狀況下可自該組合刪除,且所主張之組合可有關於子組合或子組合之變化。
相似地,雖然在圖式中以特定次序來描繪操作,但不應將此理解為要求以所展示之特定次序或以循序次序執行此類操作,或要求執行所有所說明操作,以達成合意結果。此外,圖式可以流程圖或流圖之形式示意性地描繪一或多個實例程序。然而,未描繪之其他操作可併入於示意性地所說明之實例程序中。舉例而言,可在所說明之操作中之任一者之前、之後、同時地或之間執行一或多個額外操作。在一些情況下,多任務及並行處理可為有利的。此外,不應將上文所描述之實施方案中之各種系統組件的分離理解為在所有實施方案中皆需要此類分離,且應理解,所描述之程式組件及系統通常可一起整合於單一軟體產品中或封裝至多個軟體產品中。
100:無線通信網路 102:存取點(AP) 104:站台(STA) 106:涵蓋範圍區域 108:通信鏈路 110:直接無線鏈路 200:實體層(PHY)前置碼 202:舊版部分 204:非舊版部分 206:舊版短訓練欄位(STF) (L-STF) 208:舊版長訓練欄位(LTF) (L-LTF) 210:舊版傳信欄位(L-SIG) 212:第一極高輸貫量(VHT)傳信欄位(VHT-SIG-A) 214:極高輸貫量(VHT)短訓練欄位(VHT-STF) 216:極高輸貫量(VHT)長訓練欄位(VHT-LTF) 218:第二極高輸貫量(VHT)傳信欄位(VHT-SIG-B) 220:實體層(PHY)前置碼 222:舊版部分 224:非舊版部分 226:舊版短訓練欄位(STF) (L-STF) 228:舊版長訓練欄位(LTF) (L-LTF) 230:舊版傳信欄位(L-SIG) 232:重複舊版傳信欄位(RL-SIG) 234:第一高效率(HE)傳信欄位(HE-SIG-A) 236:第二高效率(HE)傳信欄位(HE-SIG-B) 238:高效率(HE)短訓練欄位(HE-STF) 240:高效率(HE)長訓練欄位(HE-LTF) 300:無線通信器件 302:數據機 304:無線電 306:處理器 308:記憶體 402:存取點(AP) 404:站台(STA) 410:無線通信器件(WCD) 415:無線通信器件 420:天線 425:天線 430:應用程式處理器 435:應用程式處理器 440:記憶體 445:記憶體 450:外部網路介面 455:使用者介面(UI) 465:顯示器 475:感測器 500:程序 502:區塊 504:區塊 506:區塊 508:區塊 510:區塊 512:區塊 514:區塊 516:區塊 518:區塊 600:程序 602:區塊 604:區塊 606:區塊 608:區塊 610:區塊 700:程序 702:區塊 704:區塊 706:區塊 708:區塊 710:區塊 712:區塊 714:區塊 800:程序 802:區塊 804:區塊 806:區塊 808:區塊 810:區塊 812:區塊 900:程序 902:區塊 904:區塊 906:區塊 908:區塊 910:區塊 912:區塊 914:區塊 916:區塊 918:區塊 920:區塊 1000:無線通信器件 1002:通信模組 1004:通道估計模組 1006:分解模組 1008:回饋模組 1100:無線通信器件 1102:通信模組 1104:通道估計模組 1106:空間串流處理模組 1108:解碼模組 1200:無線通信器件 1202:通信模組 1204:空間處理模組 1206:預寫碼模組 1208:封包產生模組
圖1展示實例無線通信網路之立體簡圖。
圖2A展示可用於存取點(AP)與數個站台(STA)之間的通信之實例實體層(PHY)前置碼。
圖2B展示可用於AP與數個STA之間的通信之另一實例PHY前置碼。
圖3展示實例無線通信器件之方塊圖。
圖4A展示實例存取點(AP)之方塊圖。
圖4B展示實例站台(STA)之方塊圖。
圖5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繪示用於使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將通道回饋資訊提供至第二無線通信器件之實例程序之流程圖。
圖6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繪示用於判定經組合回饋矩陣之實例程序之流程圖。
圖7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繪示用於使第一無線通信器件解碼自第二無線通信器件接收之經波束成形傳輸之實例程序之流程圖。
圖8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繪示用於解碼多組空間串流之實例程序之流程圖。
圖9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繪示用於使第一無線通信器件針對第二無線通信器件產生經波束成形傳輸之實例程序之流程圖。
圖10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用於無線通信之實例無線通信器件之方塊圖。
圖11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用於無線通信之實例無線通信器件之方塊圖。
圖12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用於無線通信之實例無線通信器件之方塊圖。
各個圖式中之相同參考數字及名稱指示相同元件。
500:程序
502:區塊
504:區塊
506:區塊
508:區塊
510:區塊
512:區塊
514:區塊
516:區塊
518:區塊

Claims (31)

  1. 一種用於由一第一無線通信器件進行之無線通信之方法,其包含: 自一第二無線通信器件接收一探測信號; 基於該探測信號產生一通道估計矩陣H ; 將該通道估計矩陣H 分割成一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及一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 基於該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判定一第一投影矩陣P 1 ,並基於該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判定一第二投影矩陣P 2 ; 基於該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及該第一投影矩陣P 1 判定一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並基於該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及該第二投影矩陣P 2 判定一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 基於該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及該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判定一經組合回饋矩陣Z ;及 基於該經組合回饋矩陣Z 輸出通道回饋資訊以供傳輸至該第二無線通信器件。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投影矩陣P 1 之該判定包含自該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之零空間判定該第一投影矩陣P 1 ,且其中該第二投影矩陣P 2 之該判定包含自該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之零空間判定該第二投影矩陣P 2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基於該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及該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的該經組合回饋矩陣Z 之該判定包含基於該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判定一第一中間矩陣V 1 ,並基於該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判定一第二中間矩陣V 2 ,其中該經組合回饋矩陣Z 之該判定係基於該第一中間矩陣V 1 及該第二中間矩陣V 2
  4. 如請求項3之方法,其中: 基於該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的該第一中間矩陣V 1 之該判定包含對該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執行一第一因式分解操作;且 基於該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的該第二中間矩陣V 2 之該判定包含對該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執行一第二因式分解操作。
  5.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 對該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進行的該第一因式分解操作之該執行包含對該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執行一第一奇異值分解(SVD)操作;且 對該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進行的該第二因式分解操作之該執行包含對該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執行一第二SVD操作。
  6. 如請求項3之方法,其中該經組合回饋矩陣Z 之該判定包含: 基於該第一中間矩陣V 1 及該第一投影矩陣P 1 判定一第一回饋矩陣Z 1 ; 基於該第二中間矩陣V 2 及該第二投影矩陣P 2 判定一第二回饋矩陣Z 2 ;及 基於該第一回饋矩陣Z 1 及該第二回饋矩陣Z 2 判定該經組合回饋矩陣Z
  7. 如請求項6之方法,其中該經組合回饋矩陣Z 為一正規正交區塊對角矩陣,且其中該正規正交區塊對角導引矩陣Z 之該判定包含將該第一回饋矩陣Z 1 與該第二回饋矩陣Z 2 堆疊,使得該第一預寫碼矩陣及該第二預寫碼矩陣不共用該經組合回饋矩陣Z 中之任何列或行。
  8. 如請求項6之方法,其中: 該第一無線通信器件包含經組態以接收封包之NRx 個天線或與該等天線耦接; 該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包含經組態以傳輸封包之NTx 個天線或與該等天線耦接; 該通道估計矩陣H 包含一NRx ×NTx 矩陣; 該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由該通道估計矩陣HNSS 1 個列及NTx 個行組成; 該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由該通道估計矩陣HNSS 2 個列及NTx 個行組成,其中該NSS 1 個列不同於該NSS 2 個列。
  9.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該通道回饋資訊包括NSS 1 之一指示或NSS 2 之一指示中的至少一者。
  10.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基於該通道回饋資訊接收至少一個經波束成形傳輸,其中該至少一個經波束成形傳輸包含經由數目NSS 個空間串流接收之至少一個封包;及 將該等空間串流分割成一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及一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其中NSS 1 +NSS 2 =NSS
  11.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基於該經波束成形傳輸產生一通道估計矩陣HB ; 將該通道估計矩陣分割成一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B 1 及一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B 2 ; 基於該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B 1 及該第一回饋矩陣Z 1 解碼該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及 基於該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B 2 及該第二回饋矩陣Z 2 解碼該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
  12.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中: 基於該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B 1 及該第一回饋矩陣Z 1 的該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之該解碼包含: 基於該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B 1 及該第一回饋矩陣Z 1 對該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執行一第一最大似然(ML)等化操作以產生一第一序列之複數, 在一每位元位置、每副載波、每空間串流之基礎上基於該第一序列之複數判定一第一組對數似然比(LLR)值,及 基於該第一組LLR值解碼用於該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之資訊位元;且 基於該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B 2 及該第二回饋矩陣Z 2 的該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之該解碼包含: 基於該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B 2 及該第二回饋矩陣Z 2 對該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執行一第二ML等化操作以產生一第二序列之複數, 在一每位元位置、每副載波、每空間串流之基礎上基於該第二序列之複數判定一第二組LLR值,及 基於該第二組LLR值解碼用於該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之資訊位元。
  13. 一種行動台,其包含: 請求項1之無線通信器件; 一或多個收發器,其耦接至該無線通信器件; 一或多個天線,其耦接至該一或多個收發器;及 一殼體,其包圍該無線通信器件、該一或多個收發器,及該一或多個天線之至少一部分。
  14. 一種用於由一第一無線通信器件進行之無線通信之方法,其包含: 輸出一探測信號以供傳輸至一第二無線通信器件; 基於該探測信號自該第二無線器件接收通道回饋資訊; 基於該通道回饋資訊判定一第一預寫碼矩陣Z 1 及一第二預寫碼矩陣Z 2 ; 產生包括用於該第二無線通信器件之資料之至少一個實體層聚合協定(PLCP)協定資料單元(PPDU); 將該至少一個PPDU分割成一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及一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 將該第一預寫碼矩陣Z 1 應用於該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以產生一第一組經預寫碼串流,並將該第二預寫碼矩陣Z 2 應用於該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以產生一第二組經預寫碼串流;及 輸出該第一組經預寫碼串流及該第二組經預寫碼串流以供傳輸至該第二無線通信器件。
  15.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預寫碼矩陣Z 1 及該第二預寫碼矩陣Z 2 之該等判定包含基於該通道回饋資訊產生一導引矩陣Z ,其中該第一預寫碼矩陣Z 1 及該第二預寫碼矩陣Z 2 之該等判定係基於該導引矩陣之元素。
  16.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該通道回饋資訊包括NSS 1 之一指示或NSS 2 之一指示中的至少一者。
  17. 一種無線通信器件,其包含: 至少一個數據機; 至少一個處理器;及 至少一個記憶體,其與該至少一個處理器以通信方式耦接並儲存處理器可讀程式碼,該處理器可讀程式碼在由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時促使該無線通信器件進行以下操作: 自一第二無線通信器件接收一探測信號; 基於該探測信號產生一通道估計矩陣H ; 將該通道估計矩陣H 分割成一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及一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 基於該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判定一第一投影矩陣P 1 ,並基於該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判定一第二投影矩陣P 2 ; 基於該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及該第一投影矩陣P 1 判定一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並基於該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及該第二投影矩陣P 2 判定一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 基於該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及該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判定一經組合回饋矩陣Z ;及 基於該經組合回饋矩陣Z輸出通道回饋資訊以供傳輸至該第二無線通信器件。
  18. 如請求項17之無線通信器件,其中該第一投影矩陣P 1 之該判定包含自該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之零空間判定該第一投影矩陣P 1 ,且其中該第二投影矩陣P 2 之該判定包含自該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之零空間判定該第二投影矩陣P 2
  19. 如請求項16之無線通信器件,其中基於該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及該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的該經組合回饋矩陣Z之該判定包含基於該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判定一第一中間矩陣V 1 ,並基於該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判定一第二中間矩陣V 2 ,其中該經組合回饋矩陣Z之該判定係基於該第一中間矩陣V 1 及該第二中間矩陣V 2
  20. 如請求項19之無線通信器件,其中: 基於該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的該第一中間矩陣V 1 之該判定包含對該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執行一第一因式分解操作;且 基於該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的該第二中間矩陣V 2 之該判定包含對該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執行一第二因式分解操作。
  21. 如請求項20之無線通信器件,其中: 對該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進行的該第一因式分解操作之該執行包含對該第一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1 執行一第一奇異值分解(SVD)操作;且 對該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進行的該第二因式分解操作之該執行包含對該第二有效通道估計矩陣HEff 2 執行一第二SVD操作。
  22. 如請求項19之無線通信器件,其中該經組合回饋矩陣Z 之該判定包含: 基於該第一中間矩陣V 1 及該第一投影矩陣P 1 判定一第一回饋矩陣Z 1 ; 基於該第二中間矩陣V 2 及該第二投影矩陣P 2 判定一第二回饋矩陣Z 2 ;及 基於該第一回饋矩陣Z 1 及該第二回饋矩陣Z 2 判定該經組合回饋矩陣Z
  23. 如請求項22之無線通信器件,其中該經組合回饋矩陣Z 為一正規正交區塊對角矩陣,且其中該正規正交區塊對角導引矩陣Z 之該判定包含將該第一回饋矩陣Z 1 與該第二回饋矩陣Z 2 堆疊,使得該第一預寫碼矩陣及該第二預寫碼矩陣不共用該經組合回饋矩陣Z 中之任何列或行。
  24. 如請求項22之無線通信器件,其中: 該無線通信器件包含經組態以接收封包之NRx 個天線或與該等天線耦接; 該第二無線通信器件包含經組態以傳輸封包之NTx 個天線或與該等天線耦接; 該通道估計矩陣H 包含一NRx ×NTx 矩陣; 該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 1 由該通道估計矩陣HNSS 1 個列及NTx 個行組成; 該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 2 由該通道估計矩陣HNSS 2 個列及NTx 個行組成,其中該NSS 1 個列不同於該NSS 2 個列。
  25. 如請求項24之無線通信器件,其中該通道回饋資訊包括NSS 1 之一指示或NSS 2 之一指示中的至少一者。
  26. 如請求項24之無線通信器件,其中該程式碼經進一步組態以在由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時促使該無線通信器件進行以下操作: 基於該通道回饋資訊接收至少一個經波束成形傳輸,其中該至少一個經波束成形傳輸包含經由數目NSS 個空間串流接收之至少一個封包;及 將該等空間串流分割成一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及一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其中NSS 1 +NSS 2 =NSS
  27. 如請求項26之無線通信器件,其中該程式碼經進一步組態以在由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時促使該無線通信進行以下操作: 基於該經波束成形傳輸產生一通道估計矩陣HB ; 將該通道估計矩陣分割成一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B 1 及一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B 2 ; 基於該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B 1 及該第一回饋矩陣Z 1 解碼該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及 基於該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B 2 及該第二回饋矩陣Z 2 解碼該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
  28. 如請求項27之無線通信器件,其中: 基於該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B 1 及該第一回饋矩陣Z 1 的該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之該解碼包含: 基於該第一通道估計矩陣HB 1 及該第一回饋矩陣Z 1 對該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執行一第一最大似然(ML)等化操作以產生一第一序列之複數, 在一每位元位置、每副載波、每空間串流之基礎上基於該第一序列之複數判定一第一組對數似然比(LLR)值,及 基於該第一組LLR值解碼用於該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之資訊位元;且 基於該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B 2 及該第二回饋矩陣Z 2 的該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之該解碼包含: 基於該第二通道估計矩陣HB 2 及該第二回饋矩陣Z 2 對該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執行一第二ML等化操作以產生一第二序列之複數, 在一每位元位置、每副載波、每空間串流之基礎上基於該第二序列之複數判定一第二組LLR值,及 基於該第二組LLR值解碼用於該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之資訊位元。
  29. 一種無線通信器件,其包含: 至少一個數據機; 至少一個處理器;及 至少一個記憶體,其與該至少一個處理器以通信方式耦接並儲存處理器可讀程式碼,該處理器可讀程式碼在由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時促使該無線通信器件進行以下操作: 輸出一探測信號以供傳輸至一第二無線通信器件; 基於該探測信號自該第二無線器件接收通道回饋資訊; 基於該通道回饋資訊判定一第一預寫碼矩陣Z 1 及一第二預寫碼矩陣Z 2 ; 產生包括用於該第二無線通信器件之資料之至少一個實體層聚合協定(PLCP)協定資料單元(PPDU); 將該至少一個PPDU分割成一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及一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 將該第一預寫碼矩陣Z 1 應用於該第一組NSS 1 個空間串流以產生一第一組經預寫碼串流,並將該第二預寫碼矩陣Z 2 應用於該第二組NSS 2 個空間串流以產生一第二組經預寫碼串流;及 輸出該第一組經預寫碼串流及該第二組經預寫碼串流以供傳輸至該第二無線通信器件。
  30. 如請求項29之無線通信器件,其中該第一預寫碼矩陣Z 1 及該第二預寫碼矩陣Z 2 之該等判定包含基於該通道回饋資訊產生一導引矩陣Z,其中該第一預寫碼矩陣Z 1 及該第二預寫碼矩陣Z 2 之該等判定係基於該導引矩陣之元素。
  31. 如請求項29之無線通信器件,其中該通道回饋資訊包括NSS 1 之一指示或NSS 2 之一指示中的至少一者。
TW109106113A 2019-02-27 2020-02-25 用於波束成形之基於零空間投影的通道分解 TW2020409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N201941007678 2019-02-27
IN201941007678 2019-02-27
US16/782,709 2020-02-05
US16/782,709 US20200274592A1 (en) 2019-02-27 2020-02-05 Null-space-projection-based channel decompostion for beamformi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0952A true TW202040952A (zh) 2020-11-01

Family

ID=72142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6113A TW202040952A (zh) 2019-02-27 2020-02-25 用於波束成形之基於零空間投影的通道分解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274592A1 (zh)
TW (1) TW202040952A (zh)
WO (1) WO202017641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8770B (zh) * 2021-03-16 2022-06-2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通訊裝置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93972A1 (en) * 2021-11-23 2023-06-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figuration of a user equipment for single-port transmiss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48631B2 (en) * 2008-09-22 2014-09-3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8964871B2 (en) * 2012-05-14 2015-02-24 Blackberry Limited Codebook based downlink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lignment scheme
WO2017116292A1 (en) * 2015-12-29 2017-07-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receiving node for detect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multiple users
US20180070361A1 (en) * 2016-09-02 2018-03-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via subspace projectio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8770B (zh) * 2021-03-16 2022-06-2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通訊裝置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76413A1 (en) 2020-09-03
US20200274592A1 (en) 2020-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12464B2 (en) Physical layer preamble and signal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1190385B2 (en) Signal phase rotation
KR20220154684A (ko) Psd(power spectral density) 제한들을 위한 phy(physical layer) 패킷 설계
US20210297209A1 (en) Multi-generation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US11805431B2 (en) Transmitter-based link adaptation
US11882471B2 (en) Sensing coordin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240022454A1 (en) Sounding for radio-frequency (rf) sensing
US11870578B2 (en) Forward-compatible puncturing indications
US20240048205A1 (en) Sounding operations for radio-frequency (rf) sensing
US20210410188A1 (en) Scrambling sequences for request-to-send (rts) and clear-to-send (cts) frames
TW202040952A (zh) 用於波束成形之基於零空間投影的通道分解
US11171814B2 (en) Correlation-based channel feedback
JP2024521732A (ja) 前方互換パンクチャリン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