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9505B - zipper - Google Patents
zipper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49505B TWI449505B TW098105824A TW98105824A TWI449505B TW I449505 B TWI449505 B TW I449505B TW 098105824 A TW098105824 A TW 098105824A TW 98105824 A TW98105824 A TW 98105824A TW I449505 B TWI449505 B TW I44950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le
- slider
- zipper
- sliders
- stat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262—Pull members; Ornamental attachments for slider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以第1及第2滑塊(slider)使彼此後開口相對向之朝向而插通於鏈帶(fastener stringer)之元件(element)列之可逆向開啟啟之拉鏈,尤有關於一種可將插銷順暢地插進第1及第2滑塊,而且,可易於使第1及第2滑塊同時滑動之拉鏈。
自以往以來,為了開閉衣服之左右前身,大多係使用在元件列之下端部具備有開離嵌插具之拉鏈或可逆向開啟啟之拉鏈等。
此種使用在衣服之可逆向開啟啟之拉鏈,一般係以可從兩端部將元件列開放之方式構成。例如,此形態之拉鏈,係在左右一對鏈布(fastener tape)之各元件安裝部配置有元件列而形成鏈帶,而在該鏈帶中之左側之元件列與右側之元件列之一端,係以插銷與筒銷與元件列相連且相對向之方式一體化成形。
此外,在鏈帶之元件列,係以彼此之後開口相對向之朝向而插通有2個第1及第2滑塊。另外,在此,係將第2滑塊配置於較第1滑塊更靠插銷及筒銷側,且藉由第2滑塊、筒銷、及插銷而構成逆向開啟啟開離嵌插具。
在此種可逆向開啟啟之拉鏈中,在使分離之左右之元件列咬合而閉鎖拉鏈之情形下,係沿著配置有筒銷之元件列,而使第2滑塊與第1滑塊移動至筒銷側端部。接下來,在使第1滑塊之後開口側端緣與第2滑塊之後開口側端緣相對而接觸或接近之狀態下,從第1滑塊之肩口朝向第2滑塊插進插銷。將插銷完全插進至特定之位置而進行左右之元件列之對位之後,使第1滑塊元件咬合方向滑動,藉此而使拉鏈閉鎖。
然而,在可逆向開啟啟之拉鏈所使用之第1滑塊及第2滑塊,與通常之拉鏈所使用之滑塊同樣,在滑塊內所形成之元件引導路係具有大略Y字形。
此情形下,例如圖20所示,在為了閉鎖拉鏈101而使第2滑塊112與第1滑塊111沿著右側之鏈帶102之元件列103而移動至筒銷側端部時,由於在第1滑塊111之Y字狀之元件引導路111a內導入筒銷104之一部分與元件列103,因此第1滑塊111從右側之元件列103受到作用,而使該第1滑塊111之姿勢從正面觀看時朝逆時針方向傾斜。
其結果,第1滑塊111與第2滑塊112未對稱性配置,而使第1及第2滑塊111、112之相對性位置偏移。其結果,如前述所示在從第1滑塊111之肩口插進插銷105之際,插銷105會與筒銷104或第1及第2滑塊111、112干擾,而有無法將插銷105充分插入第1及第2滑塊111、112之元件引導路111a、112a內之問題。
因此,在例如日本實公昭54-18325號公報(專利文獻1)中,係揭示有一種拉鏈,藉由形成可彼此嵌設在第1及第2滑塊之缺口溝與舌片,而可在使第2滑塊與第1滑塊移動至元件列之筒銷側端部之際可進行滑塊之定位。
茲具體說明,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可逆向開啟啟之拉鏈120,如圖21所示,係具有:具有元件列122之左右之鏈帶121;在左側之鏈帶121之下端部以從元件列122相連之方式配置之插銷123;在右側之鏈帶121之下端部以從元件列122相連之方式配置之筒銷124;及插通在左右之元件列122之第1及第2滑塊131、132,而第2滑塊132係配置於較第1滑塊131更靠插銷123及筒銷124側。
在該拉鏈120中,於第1滑塊131之上下翼板之內面,係從後開口側端緣朝向內側設有缺口溝131a。此外,在第2滑塊132中之上下翼板中,係從上下翼板之後開口側端緣延設有可嵌設於第1滑塊131之缺口溝131a之舌片132a。
依據以此方式構成之專利文獻1之拉鏈120,即可在使第2滑塊132與第1滑塊131移動至元件列122之筒銷側端部之後,於將插銷123插進第1及第2滑塊131、132之際,將形成於第2滑塊132之各舌片132a,嵌設在形成於第1滑塊131之缺口溝131a,藉此而對準第1滑塊131相對於第2滑塊132之相對性位置,且將第1及第2滑塊131、132保持在該等後開口彼此筆直相對之適當之姿勢。藉此,即可防止在插進插銷123之際插銷123與筒銷124或第1及第2滑塊131、132干擾,而可順暢地進行插銷123之插入,因此可提升拉鏈120之操作性。
專利文獻1:日本實公昭54-18325號公報
前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可逆向開啟啟之拉鏈120,如前所述,係藉由將形成於第2滑塊132之舌片132a,嵌設在形成於第1滑塊131之缺口溝131a,而進行第1及第2滑塊131、132之相對性之對位。
然而,在該拉鏈120之情形下,僅靠使用者將第2滑塊132與第1滑塊131移動至元件列122之筒銷側端部,未必可將第2滑塊132之舌片132a嵌設於第1滑塊131之缺口溝131a。因此,在使第1及第2滑塊131、132移動至元件列122之筒銷側端部之後,若未每次都確認第2滑塊132之舌片132a嵌設在第1滑塊131之缺口溝131a,則會有無法將插銷123順暢地插入於第1及第2滑塊131、132內之問題。
此外,專利文獻1之拉鏈120,在欲將左右之元件列122閉鎖之情形下,若未使第1滑塊131與第2滑塊132各自個別滑動,則無法使兩滑塊移動至元件列122之筒銷側端部。因此,在閉鎖拉鏈120之際,在進行插銷123之插入操作之前,係需分別進行第2滑塊132之滑動操作與第1滑塊131之滑動操作,故自以往以來,乃期望改善其操作性而使拉鏈120之使用容易度進一步提升。
再者,在該拉鏈120中,係在使第1及第2滑塊131、132移動至元件列122之筒銷側端部時,會有因為使用者之不注意等,未使第1滑塊131充分移動至與第2滑塊132抵接,而在第1滑塊131之後開口與第2滑塊132之後開口未相對之狀態(未彼此對面之狀態)下將插銷123插入於該滑塊之情形。此種情形,亦會有無法將插銷123充分插進第1及第2滑塊131、132內,而無法穩定咬合左右之元件列122之問題。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習知之問題而完成者,其具體之目的係在於可逆向開啟啟之拉鏈,提供一種在使左右之元件列咬合之際,可確實地進行第1滑塊與第2滑塊之相對性定位,且順暢地進行插銷之插進,並可改善使左右元件列咬合或分離之際之操作性之拉鏈。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由本發明所提供之拉鏈,作為基本之構成,最主要之特徵係具有:鏈帶,其係在左右一對鏈布之元件安裝部配置有元件列;插銷,其係一體化成形在一方之前述鏈帶之前述元件列之一端;筒銷,其係一體化成形在另一方之前述鏈帶之前述元件列之一端;及第1滑塊及第2滑塊,其係彼此之後開口以相對之朝向由前述元件列所插通;前述第1滑塊具備:第1滑塊胴體、及相對於該第1滑塊胴體朝滑塊滑動方向可轉動地配置之第1拉柄;前述第2滑塊配置在較前述第1滑塊更前述筒銷側,並且具備第2滑塊胴體、及相對於該第2滑塊胴體朝滑塊滑動方向可轉動地配置之第2拉柄而成;且前述第1拉柄經由第1連接部而可轉動地保持在前述第1滑塊胴體;前述第1拉柄及前述第2拉柄具有卡住結構,其係使該拉柄彼此重合而卡住,且使前述第1及第2滑塊保持在前述後開口彼此相對之狀態;藉由前述卡住結構之前述第1及第2拉柄之卡住狀態,係保持在該第1及第2拉柄從相對於前述第1及第2滑塊胴體起立之狀態至倒伏在前述第2滑塊側之狀態之間。
在本發明之拉鏈中,前述卡住結構最好藉由在前述第1拉柄與前述第2拉柄,對應設置選自凸部與可插入該凸部之貫通孔部、凸部與可嵌入該凸部之凹部、1組磁鐵、及可按扣卡合之公形卡合部與母形卡合部之中之至少1個組合所構成。
此情形下,前述卡住結構最好以在使前述第1拉柄與前述第2拉柄卡住時,限制一方之拉柄相對於另一方之拉柄朝拉柄寬度方向相對移動之方式構成;此外,前述卡住結構最好以在使前述第1拉柄與前述第2拉柄卡住時,一方之拉柄相對於另一方之拉柄可朝拉柄長度方向相對移動之方式構成。
此外,在本發明之拉鏈中,前述第1滑塊最好以在使前述第1拉柄及前述第2拉柄保持彼此卡住之狀態下,從相對於前述第1及第2滑塊胴體倒伏之狀態起立時,朝離開前述第2滑塊之方向被推出之方式構成。
再者,在本發明之拉鏈中,前述第1及第2滑塊胴體最好具有:上下翼板、連結該上下翼板間之前端部之引導柱、及在前述上翼板之上表面於滑塊滑動方向延伸之拉柄安裝部;在前述第1拉柄與前述第2拉柄藉由前述卡住結構卡住時,為使前述第1拉柄及前述第1連接部不與前述第2滑塊之前述拉柄安裝部干擾,在前述第1拉柄及/或前述第1連接部形成彎曲部或屈曲部,或是前述第1拉柄之第1連接部側端部及/或前述第1連接部之第1拉柄側端部分支為雙叉狀。
此外,在本發明中,前述第2拉柄可直接可轉動地保持在前述第2滑塊胴體,或者亦可經由第2連接部而可轉動地保持在前述第2滑塊胴體。
本發明之可逆向開啟啟之拉鏈,係第1滑塊之第1拉柄經由第1連接部可轉動地保持在第1滑塊胴體,此外,在第1拉柄與第2拉柄,係設有將拉柄彼此重合並卡住,且將第1及第2滑塊保持在該等後開口彼此相對之狀態之卡住結構。
依據此種本發明之拉鏈,即可以卡住結構使第1拉柄與第2拉柄卡住,藉此而將第1滑塊與第2滑塊保持在後開口彼此相對(對面)之狀態,而進行第1滑塊與第2滑塊之相對性之對位,因此在將插銷插入於第1及第2滑塊之際,不會使該插銷與筒銷或滑塊干擾,而可順暢地且充分地插進第1及第2滑塊內。因此,其後,藉由使第1滑塊朝元件列咬合方向滑動,即可使左右之元件列穩定咬合。
此外,在本發明之拉鏈中,第1拉柄係經由第1連接部而可轉動地保持在第1滑塊胴體,藉此而可將藉由卡住結構之前述第1及第2拉柄之卡住狀態,保持在從該第1及第2拉柄相對於第1及第2滑塊胴體起立之狀態至倒伏在第2滑塊側之狀態之間。
藉此,為了使左右之元件列咬合或分離而使第1及第2滑塊沿著元件列移動至筒銷側端部之際,可使第1及第2拉柄彼此卡住,再者,使該第1及第2拉柄相對於滑塊胴體起立,或是,在斜向傾斜之狀態下以手指等抓住拉下,藉此,即可使第1及第2滑塊易於朝向筒銷側端部同時移動。
除此之外,該拉鏈係如上所述在使拉柄卡住之狀態下使第1及第2滑塊移動至筒銷側端部,藉此即使使用者對於第1及第2滑塊之姿勢未加特別注意,仍可使第1滑塊之後開口與第2滑塊之後開口確實相對。
因此,其後在將插銷插進第1及第2滑塊之際,或從第1及第2滑塊拔出插銷之際,可順暢地穩定進行插銷之插進操作或插銷之拔出操作。亦即,依據本發明之拉鏈,即可較習知更為簡便且確實地進行使左右之元件列咬合或分離之操作,而可大幅提升拉鏈之操作性。
另外,在本發明中,所謂拉柄相對於滑塊胴體起立之狀態,係指例如使用者為了滑動操作滑塊而以手指抓住拉柄,且該拉柄保持在相對於滑塊胴體之上表面(上翼板上表面)大略正交之角度之狀態。此外,所謂拉柄倒伏之狀態,係指使用者放開拉柄,且以該拉柄成為與滑塊胴體大略平行之方式完全倒下之狀態。
在本發明之拉鏈中,前述拉柄之卡住結構係藉由在前述第1拉柄與前述第2拉柄,對應設置凸部與可插入該凸部之貫通孔部、凸部與可嵌入該凸部之凹部、1組磁鐵、及選自可扣上卡合之公形卡合部與母形卡合部之中之至少1個組合所構成。藉此,藉由將第1拉柄與第2拉柄重合,即可使此等拉柄進行面接觸而確實使之卡住。
此情形下,前述卡住結構,係以在使前述第1拉柄與前述第2拉柄卡住時,限制一方之拉柄相對於另一方之拉柄朝拉柄寬度方向相對性移動之方式構成。藉此,即可在將第1拉柄與第2拉柄卡住時,在該等後開口彼此相對之狀態下穩定地保持第1滑塊與第2滑塊。
此外,前述卡住結構係以在使前述第1拉柄與前述第2拉柄卡住時,以一方之拉柄相對於另一方之拉柄可朝拉柄長度方向相對性移動之方式構成。藉此,即可將第1拉柄與第2拉柄彼此卡住之狀態,穩定地保持在從第1及第2拉柄相對於滑塊胴體起立之狀態,至倒伏在第2滑塊之前端部側之狀態之間。
在本發明之拉鏈中,前述第1滑塊係以在使前述第1拉柄及第2拉柄彼此卡住之狀態下,直接從相對於前述第1及第2滑塊胴體倒伏之狀態起立時,以朝從前述第2滑塊離間之方向推出之方式構成。
由於本發明之拉鏈係具有此種構成,因此例如在將拉鏈閉鎖之情形下於將插銷插進第1及第2滑塊之後,使第1滑塊朝向元件列之咬合方向滑動之前,在使第1及第2拉柄卡住之狀態下起立,藉此而可與使該拉柄起立之操作連動而使第1滑塊自動地朝元件列咬合方向移動相當於特定距離。藉此,即可在滑動操作第1滑塊之前使左右之元件列中之插銷及筒銷側端部彼此(例如配置在插銷之鈎部與配置在筒銷側之元件列端部之第1鏈扣元件)卡合,因此其後在使該第1滑塊朝元件列之咬合方向滑動時,可減小第1滑塊之滑動操作開始時之阻力,而可使該第1滑塊順暢地滑動。
再者,在本發明中,在前述第1拉柄及/或前述第1連接部形成彎曲部或屈曲部,或是,前述第1拉柄之第1連接部側端部及/或前述第1連接部之第1拉柄側端部分歧為雙叉狀。藉此,即可確實防止在使第1拉柄與第2拉柄卡住而在第2滑塊之前端部側倒伏時,第1拉柄及第1連接部、及第2滑塊之拉柄安裝部會彼此干擾。
再者此外,在本發明中,第2拉柄亦可直接與第2滑塊胴體連結,此外,亦可經由第2連接部而可轉動地與滑塊胴體連結。例如,只要第2拉柄直接與第2滑塊胴體連結,則可以簡單之結構來構成第2滑塊,而可容易進行組裝,且可謀求拉鏈之成本削減。
另一方面,只要第2拉柄經由第2連接部可轉動地與第2滑塊胴體連結,則可在使第1及第2滑塊之拉柄彼此卡住時,使第1拉柄之旋轉軸(第1拉柄與第1連接部之連結部)之位置與第2拉柄之旋轉軸(第2拉柄與第2連接部之連結部)之位置接近。
藉此,即可例如在第1及第2拉柄卡住之狀態下使該拉柄倒伏在第2滑塊之前端部側時,使第1滑塊之後開口側端緣與第2滑塊之後開口側端緣接觸,而且,在第1及第2拉柄卡住之狀態下相對於第1及第2滑塊胴體起立時,維持第1滑塊之後開口側端緣與第2滑塊之後開口側端緣接近之狀態。
因此,在例如將插銷插進第1及第2滑塊之際,或從第1及第2滑塊拔出之際,即使例如第1及第2拉柄在彼此卡住之狀態下相對於第1及第2滑塊胴體起立,或斜向傾斜,亦可防止插銷與筒銷或第1及第2滑塊干擾,而可順暢地進行該插銷之插進操作或拔出操作。
以下列舉實施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茲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1之拉鏈。在此,圖1係為表示本實施例1之拉鏈中拉柄卡住之狀態之第1及第2滑塊之正面圖。圖2係為拉柄未卡住之狀態之第1及第2滑塊之立體圖,圖3係為拉柄未卡住之狀態之第1及第2滑塊之側視圖。
此外,圖4至圖7係為表示拉柄卡住之狀態之第1及第2滑塊之立體圖或側視圖。再者,圖8至圖10係為說明將插銷插進第1及第2滑塊而使左右之元件列咬合之操作之剖面圖。
另外,在以下之實施例之說明中,將左右之元件列咬合之狀態中之拉鏈之帶寬度方向規定為左右方向,且將滑塊滑動之方向規定為上下方向。另一方面,關於滑塊,係依每滑塊,將配置有後述之連結柱之側規定為前方、配置有後開口之側規定為後方、與前後方向正交而且與上下翼板平行之方向規定為左右方向、與上下翼板正交之方向規定為上下方向。
本實施例1之拉鏈1,如圖8等所示,係具有:左右一對鏈帶2,配置有元件列6;插銷3,一體化成形在左側之鏈帶2中之元件列6之後端側;筒銷4,一體化成形在右側之鏈帶2中之元件列6之後端側;及第1滑塊10及第2滑塊20,以彼此之後開口相對向之朝向而可滑動地方插通於元件列6。
另外,在本發明中,第1滑塊10及第2滑塊20之中,配置在從插銷3及筒銷4離開之側之第1滑塊10,係藉由朝上方(元件列咬合方向)滑動而成為咬合左右之元件列6之上滑塊,而配置在較第1滑塊10更靠插銷3及筒銷4側之第2滑塊20,係藉由朝上方滑動而成為將左右之元件列6分離之下滑塊(逆向開啟啟用滑塊)。
本實施例1中之左右之前述鏈帶2,係各自具有鏈布5;元件列6,配置在與該鏈布5中之對方之鏈布相對向之側之帶側緣部;及未圖示之擋止具,固設在該元件列6之前端。此情形下,左右之鏈布5,係在相對向之帶側緣具有芯繩帶部5a。此外,沿著包含此等鏈布5之芯繩帶部5a之元件安裝部而使複數個鏈扣元件7隔以一定之間隔而射出成形,而形成前述元件列6。
構成前述元件列6之各鏈扣元件7,係具有:胴部7a,固定在鏈布5;首部7b,從胴部7a朝向帶外方伸出;咬合頭部7c,設在首部7b之前端;及翼狀之肩部7d,跨越首部7b與胴部7a之間延設。此種鏈扣元件7,係例如藉由將以往以來一般所使用之聚縮醛(polyacetal)等之合成樹脂材料予以射出成形為特定之形狀,而列設在鏈布5之元件安裝部。
配置在左側之鏈帶2之插銷3,係藉由射出成形而形成,且以從元件列6之後端相連之方式,跨越鏈布5之帶表背面而固設。此插銷3係具有:插銷本體部3a;缺口部3b,在該插銷本體部3a之前端側上表面從筒銷對向側緣部朝向內側形成缺口;及鈎部3c,配置在前述插銷本體部3a之前端緣,且可與咬合對方側之鏈扣元件7卡住。
配置在右側之鏈帶2之筒銷4亦係藉由射出成形而形成,且以從元件列6之後端相連之方式,跨越鏈布5之帶表背面而固設。此筒銷4係具有:筒銷本體部4a;嵌入部4b,從該筒銷本體部4a之筒銷對向側緣部延設於插銷3側,且可嵌入於前述插銷3之缺口部3b;及未圖示之擋止部,用以防止第2滑塊20從元件列6脫開。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筒銷本體部4a係以沿著第2滑塊20之後述之元件引導路21f之形狀之方式,而使其後端側之一部分屈曲而形成。
本實施例1中之前述第1滑塊10(上滑塊)係具有:第1滑塊胴體11;第1拉柄12;及第1連接部13,用以連結第1滑塊胴體11與第1拉柄12。前述第1滑塊胴體11係具有:上翼板11a;下翼板11b;上下之凸緣(flange)11c,沿著上下翼板11a、11b之左右側端緣設置;引導柱11d,用以連結上翼板11a之前端側中央部與下翼板11b之前端側中央部;及拉柄安裝部11e,在上翼板11a之上表面沿著滑塊滑動方向設成門型。另外,在拉柄安裝部11e中係形成有可轉動地收容後述之第1連接部13之第1支撐桿13c之收容空間。
此外,在該第1滑塊胴體11之後端側係配置有後開口,並且在該第1滑塊胴體11之前端側係於引導柱11d之左右兩側配置有肩口。再者,在此第1滑塊胴體11之內部,係形成有由上下翼板11a、11b與上下之凸緣11c所包圍之元件引導路11f,而此元件引導路11f係藉由引導柱11d,從第1滑塊胴體11之後開口朝向肩口分歧為2股,而將第1滑塊胴體11內貫穿成Y字狀。
另外,在本發明中,第1滑塊胴體11係可為例如在上翼板11a及下翼板11b之中之任一方之左右兩側端緣設有凸緣。此外,在本實施例1中之第1滑塊胴體11中,雖未設有可在元件列6上之停止之位置保持第1滑塊10之停止機構(例如停止爪等),惟在本發明中,亦可視需要設置此種停止機構在第1滑塊10及第2滑塊20。
該第1滑塊10之前述第1連接部13,如圖1至圖7所示,係具有:左右一對臂部13a;連結桿13b,用以連結該臂部13a間;支撐桿13c,用以連結前述臂部13a之滑塊胴體側端部,並且收容在第1滑塊胴體11之拉柄安裝部11e;及左右之軸支部13d,配置在前述臂部13a之第1拉柄12側端部,且可轉動地保持第1拉柄12。
此第1連接部13係藉由將支撐桿13c收容在拉柄安裝部11e,而相對於第1滑塊胴體11朝滑塊滑動方向可轉動地配置。此外,左右之軸支部13d,係在從滑塊側面側觀看時之大略中央部,各自具有用以可轉動地嵌設第1拉柄12之後述之軸部12c之圓形狀之嵌設孔。
該第1滑塊10之前述第1拉柄12係具有:圓形狀之第1拉柄本體12a,藉由使用者所把持;矩形狀之基端部12b,從該第1拉柄本體12a延設;及軸部12c,從該基端部12b之端緣部朝左右突設,且保持在第1連接部13之左右之軸支部13d。
左右之前述軸部12c,係以可嵌入於第1連接部13之各軸支部13d所配置之嵌設孔之方式形成為圓形狀,且藉由該軸部12c嵌入於該嵌設孔而軸設在軸支部13d,而使第1拉柄12以左右之軸部12c為轉動軸,朝滑塊滑動方向可轉動地保持在第1連接部13。
此外,在第1拉柄本體12a之大略中央部,係設有可嵌入形成在後述之第2拉柄22之凸部22d之貫通孔部12d,且此貫通孔部12d係在拉柄長度方向形成為較長之橢圓形狀。
再者,該第1拉柄本體12a係於從左右側面側觀看時,在第1拉柄本體12a與基端部12b之間,設有以朝重合第2拉柄22之面側突出之方式屈曲(或彎曲)之屈曲部12e(或彎曲部),且於第1拉柄12與後述之第2拉柄22卡住時,以第1拉柄12及第1連接部13與第2滑塊20之後述之拉柄安裝部21e不干擾之方式形成。此外,第1拉柄本體12a本身,係以使用者易於以手指抓住之方式,從左右側面側觀看時,以在上表面側成為凸狀之方式彎曲而形成。
本實施例1中之前述第2滑塊20(下滑塊),係具有:第2滑塊胴體21;及第2拉柄22,可轉動地取設於第2滑塊胴體21。此情形下,第2滑塊胴體21係除在前述第1滑塊10之第1滑塊胴體11與元件列6所插通之朝向相反之外,具有實質上相同之構成。
亦即,第2滑塊胴體21係具有:上翼板21a;下翼板21b;上下之凸緣21c,沿著上下翼板21a、21b之左右側端緣所設;引導柱21d,用以連結上翼板21a之前端側中央部與下翼板21b之前端側中央部;及拉柄安裝部21e,在上翼板21a之上表面設成門型。此外,在第2滑塊胴體21之內部,係形成有用以連通後開口與左右之肩口之Y字狀之元件引導路21f。
該第2滑塊20之前述第2拉柄22係具有:圓形狀之第2拉柄本體22a,由使用者所把持;左右之臂部22b,從該第2拉柄本體22a延設;及支撐桿22c,用以連結臂部22b之滑塊胴體側端部,並且收容在第2滑塊胴體21之拉柄安裝部21e。
此第2拉柄22係藉由將該支撐桿22c收容在第2滑塊胴體21之拉柄安裝部21e,以該支撐桿22c為轉動軸,相對於第2滑塊胴體21朝滑塊滑動方向可轉動地配置。此外,在該第2拉柄22之第2拉柄本體22a之大略中央部,係形成有可嵌入於前述第1拉柄12之貫通孔部12d之圓形狀之凸部22d。再者,第2拉柄本體22a本身係與前述第1拉柄本體12a同樣地以使用者易於以手指抓住之方式,從左右側面側觀看時,在上表面側成為凸狀之方式彎曲而形成。
此外,在本實施例1之拉鏈1中,係藉由在第1滑塊10之第1拉柄12所形成之前述貫通孔部12d、及在第2滑塊20之第2拉柄22所形成之前述凸部22d,而構成有將拉柄12、22彼此予以整體重合時,可使該第1及第2拉柄12、22進行面接觸而彼此卡住之卡住結構。
依據此種本實施例1之卡住結構,即可使第1拉柄12與第2拉柄22容易且確實地卡住。再者在此情形下,藉由將文字商標(logo mark)或模樣等附在第2拉柄22之凸部22d之上表面,即可使凸部22d之位置易於以視覺掌握,且可更確實地進行拉柄12、22彼此之卡住。
除此之外,本實施例1之卡住結構,係在第1拉柄12於拉柄長度方向形成有較長之橢圓形狀之貫通孔部12d,且於第2拉柄22,係形成有具有與貫通孔部12d之短徑長度大略相等之直徑之圓形狀之凸部22d而構成。因此,可在第1拉柄12與第2拉柄22卡住時,限制第1及第2拉柄12、22彼此朝拉柄寬度方向(帶寬度方向)相對性移動,且可在該等後開口彼此相對而對面之位置關係下保持第1滑塊胴體11與第2滑塊胴體21。
此外,該卡住結構係設為可限制第1及第2拉柄12、22朝拉柄寬度方向相對性移動,另一方面維持第1及第2拉柄12、22之卡住狀態之狀態下,直接使第1拉柄12相對於第2拉柄22朝拉柄長度方向相對性移動。
接著就具有上述之構成之本實施例之拉鏈1,說明從左右之元件列6分離而使拉鏈1打開之狀態,至使左右之元件列6咬合而將拉鏈1閉鎖時之操作。
首先,使第1及第2滑塊10、20沿著配置有筒銷4之右側鏈帶2之元件列6而滑動至該元件列6之筒銷側端部。此時,在藉由前述卡住結構使第1滑塊10之第1拉柄12與第2滑塊20之第2拉柄22重合而彼此卡住,且使第1及第2拉柄12、22如圖6及圖7所示相對於第1及第2滑塊胴體11、21起立之狀態或斜向傾斜於第2滑塊胴體21側之狀態下,使第1及第2滑塊10、20滑動。藉此,即可使第1滑塊胴體11之後開口與第2滑塊胴體21之後開口彼此相對而對面,並且可使該第1及第2滑塊10、20同時移動至筒銷側端部。
另外,在本實施例1之拉鏈1中,如上所述,第1滑塊10之第1拉柄12係經由第1連接部13而與第1滑塊胴體11連結,而且,第1及第2拉柄12、22之卡住結構,係以維持拉柄12、22彼此之卡住狀態之狀態下直接以第1拉柄12相對於第2拉柄22朝拉柄長度方向可相對性移動之方式構成。
因此,在該拉鏈1中,係在使第1拉柄12與第2拉柄22彼此卡住之狀態下,均可直接容易進行相對於第1及第2滑塊胴體11、21起立、斜向傾斜於第2滑塊胴體21側、甚且,完全倒伏在第2滑塊胴體21側。因此,在本實施例1中,係可容易進行抓住彼此卡住之第1及第2拉柄12、22,而使第1滑塊10與第2滑塊20同時移動至筒銷側端部。
接下來,在使第1及第2滑塊10、20移動至元件列6之筒銷側端部之後,在此第1及第2拉柄12、22彼此卡住之狀態下,直接使第1及第2拉柄12、22如圖4及圖5所示倒伏在第2滑塊胴體21側。
藉此,即可使第1滑塊胴體11之後開口與第2滑塊胴體21之後開口彼此相對而保持第1及第2滑塊10、20之姿勢適當調整之狀態,並且使第1滑塊胴體11之後開口側端緣與第2滑塊胴體21之後開口側端緣接觸,而容易且確實地進行第1滑塊10與第2滑塊20之相對性之對位。
接著,如圖8所示,將配置在左側之鏈帶2之插銷3,從第1滑塊10之左側肩口插入,且插進至第2滑塊20之元件引導路21f。
此時,由於第1滑塊胴體11與第2滑塊胴體21係後開口彼此相對,並且後開口側端緣彼此接觸,因此可穩定確保插銷3插通於第1及第2滑塊10、20內之元件引導路11f、21f之空間,且不會使插銷3與筒銷4或第1及第2滑塊10、20干擾,而可順暢地插進第1及第2滑塊10、20之元件引導路11f、21f。
再者,如圖9所示,藉由將該插銷3插進第1及第2滑塊胴體11、21之元件引導路11f、21f,直到插銷3中之鈎部3c之下端緣與筒銷4中之嵌入部4b之上端緣接觸而使筒銷4之嵌入部4b完全嵌入於插銷3之缺口部3b,而完成插銷3之插進操作。
接著,在使第1及第2拉柄12、22彼此卡住之狀態下,直接使該第1及第2拉柄12、22從相對於第1及第2滑塊胴體11、21倒伏之狀態起立。藉此,如圖7所示,使第1拉柄12與第2拉柄22各自轉動立起,並且藉由該第1及第2拉柄12、22之轉動,而使第1拉柄12與第1連接部13之連結部14,朝第2滑塊20之後開口側推出。
其結果,如圖10所示,第1滑塊10係從第2滑塊20離間而朝元件列咬合方向僅移動相當於特定之距離d,且進一步藉由此第1滑塊10朝元件列咬合方向移動,即可使插銷3之鈎部3c、與配置在右側之鏈帶2中之最靠筒銷4側之第1鏈扣元件7卡合。
再者,其後,在將左右之元件列6咬合之情形下,係將藉由卡住結構之第1拉柄12與第2拉柄22之卡住狀態解除,並僅使第1滑塊10朝向元件列咬合方向(上下)滑動。此時,第1滑塊10係如上所述藉由使第1及第2拉柄12、22起立而朝元件列咬合方向推出,而使插銷3之鈎部3c與右側之鏈帶2之第1鏈扣元件7卡合。因此,該第1滑塊10之滑動開始時之滑動阻力變小,且可以較輕之力使第1滑塊10容易朝向元件列咬合方向滑動。
另一方面,在進行插銷3之插進操作之後,使第1滑塊10與第2滑塊20滑動而將左右之元件列6朝反方向分離之情形下,藉由在使第1拉柄12與第2拉柄22卡住之狀態下直接以手指抓住而拉起,即可使第1及第2滑塊10、20朝向上方同時滑動。藉此,使用者藉由進行一次之滑塊滑動操作,可容易將左右之元件列6朝反方向分離。
再者,在本實施例1之拉鏈1中,係可在從左右之元件列6咬合之狀態,將該元件列6分離而將插銷3從第1及第2滑塊10、20拔出之情形下,順暢地進行該插銷3之拔出操作。
亦即,在將插銷3從第1及第2滑塊10、20拔出之際,首先,係在使第1滑塊10與第2滑塊20滑動至元件列6之筒銷側端部之後,藉由貫通孔部12d與凸部22d之卡住結構使第1拉柄12與第2拉柄22彼此卡住,或是,在藉由卡住結構使第1拉柄12與第2拉柄22卡住之後,使第1滑塊10與第2滑塊20同時滑動至元件列6之筒銷側端部。
接著,藉由使彼此卡住之第1及第2拉柄12、22倒伏在第2滑塊胴體21側,使第1滑塊10及第2滑塊20之後開口彼此相對,並且使後開口側端緣彼此接觸,而進行第1滑塊10與第2滑塊20之相對性之對位。其後,藉由將插銷3從第1及第2滑塊10、20之元件引導路11f、21f拔出,即可使該插銷3不會與筒銷4或第1及第2滑塊10、20干擾,而順暢地拔出。
如上所述,本實施例1之拉鏈1,係使用由第1拉柄12之貫通孔部12d與第2拉柄22之凸部22d所構成之卡住結構而使第1拉柄12與第2拉柄22卡住,藉此即可使第1及第2滑塊10、20朝元件列6之筒銷側端部同時滑動。因此,可在使第1滑塊10與第2滑塊20滑動之際,簡便進行該滑動操作。
此外,在使第1拉柄12與第2拉柄22卡住之狀態下將插銷3插進第1及第2滑塊10、20,藉此即可順暢且確實地進行插銷3之插進操作。因此,依據本實施例1之拉鏈1,即可使將左右之元件列6咬合或分離之際之拉鏈之操作次數減少,而簡便且確實地咬合左右之元件列6,因此可較習知大幅提升拉鏈1之操作性。
接著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2之拉鏈。在此,圖11至圖14係為表示本實施例2之拉鏈中拉柄卡住之狀態之第1及第2滑塊之立體圖或側視圖。
本實施例2之拉鏈41,係除第2滑塊50之第2拉柄52經由第2連接部53而與第2滑塊胴體51連結之外,均與前述實施例1之拉鏈1之構成實質相同。因此,在本實施例2中,關於具有與前述實施例1之拉鏈1同樣之構成之零件及構件係使用相同符號予以表示,藉此而省略該等之零件及構件之說明。
再者,在前述實施例1之說明所參照之圖8及圖9中,係以括弧記號顯示該符號來表示與本實施例2之拉鏈對應之構件,藉此在本實施例2之拉鏈之說明中亦可參照圖8及圖9。
本實施例2之第2滑塊50(下滑塊),係具有第2滑塊胴體51、第2拉柄52、及用以連結第2滑塊胴體51與第2拉柄52之第2連接部53。
此第2滑塊50之第2滑塊胴體51係具有與前述實施例1之第2滑塊20之第2滑塊胴體21相同之構成。
該第2滑塊50之第2連接部53係具有:左右之臂部53a;連結桿53b,用以連結該臂部53a之一端部間;支撐桿53c,用以連結前述臂部53a之中間部,並且收容在第2滑塊胴體51之拉柄安裝部21e;及左右之軸支部53d,配置在前述臂部53a之另一端部,且可轉動地保持第2拉柄52,而前述軸支部53d係在從滑塊側面側觀看時之大略中央部具有圓形狀之嵌設孔。
此外,該第2滑塊50之第2拉柄52,係具有:圓形狀之第2拉柄本體52a;矩形狀之基端部52b,從該第2拉柄本體52a延設;及軸部52c,從該基端部52b之端緣部朝左右突設,且保持在第2連接部53之軸支部53d。
前述軸部52c係以可嵌入於第2連接部53之各軸支部53d所配置之嵌設孔之方式形成為圓柱狀,且藉由該軸部52c嵌入於軸支部53d之嵌設孔而軸設在軸支部53d,而使第2拉柄52以軸部52c為轉動軸而可轉動地保持在第2連接部53。
再者,在第2拉柄本體52a之大略中央部,係形成有可嵌入於第1拉柄12之貫通孔部12d之圓形狀之凸部52d,藉由在第1滑塊10之第1拉柄12所形成之貫通孔部12d、及在第2滑塊50之第2拉柄52所形成之凸部52d,構成可使第1及第2拉柄12、52重合而卡住之卡住結構。
即使是具有此種第2滑塊50之本實施例2之拉鏈41,亦可獲得與前述實施例1之拉鏈1同樣之效果。
亦即,在本實施例2之拉鏈41中,於使左右之元件列6咬合之情形下,藉由以前述卡住結構使第1滑塊10之第1拉柄12與第2滑塊50之第2拉柄52卡住,即可在使第1滑塊胴體11之後開口與第2滑塊胴體51之後開口相對之狀態下,以1次滑動操作使第1及第2滑塊10、50同時移動至元件列6之筒銷側端部。
再者,在使第1及第2滑塊10、50滑動至元件列6之筒銷側端部之後,於使第1及第2拉柄12、52卡住之狀態下倒伏在第2滑塊胴體51側,藉此即可使第1滑塊胴體11之後開口與第2滑塊胴體51之後開口彼此相對而保持第1及第2滑塊10、50之姿勢適當調整之狀態,並且使第1滑塊胴體11之後開口側端緣與第2滑塊胴體51之後開口側端緣接觸,而進行第1滑塊10與第2滑塊50之相對性之對位。
如此在第1及第2拉柄12、52彼此卡住而倒伏在第2滑塊胴體51側之狀態下,藉由將插銷3插進第1及第2滑塊10、50,即可與前述實施例1同樣,順暢且確實地進行插銷3之插進操作。因此,本實施例2之拉鏈41,亦可簡便且確實地咬合左右之元件列6,而可使拉鏈41之操作性大幅提升。
再者,在本實施例2之拉鏈41中,第2滑塊50之第2拉柄52係經由第2連接部53而與第2滑塊胴體51連結。因此,在使第1拉柄12與第2拉柄52卡住時,係將第2連接部53之軸支部53d,配置在較該第2連接部53之支撐桿53c更靠第2滑塊50之後開口側,且較該支撐桿53c更靠上方側。
因此,在使第1拉柄12與第2拉柄52卡住時,如圖12及圖14所示,係可將作為第1拉柄12之轉動軸之軸部12c與作為第2拉柄52之轉動軸之軸部52c之間隔,比實施例1之拉鏈1中之第1拉柄12之軸部12c與第2拉柄22之支撐桿22c之間隔更為縮小,而使第1拉柄12之軸部12c(轉動軸)與第2拉柄52之軸部52c(轉動軸)成為接近之狀態。
如此在本實施例2中,於第1及第2拉柄12、52之卡住時可將第1拉柄12之軸部12c與第2拉柄52之軸部52c配置為較前述實施例1更近,因此例如圖13及圖14所示,於第1及第2拉柄12、52起立之狀態時,可將第1滑塊胴體11之後開口側端緣與第2滑塊胴體51之後開口側端緣之間之距離d之大小縮小。
因此,在例如使第1及第2滑塊10、50滑動至元件列6之筒銷側端部,而進行將插銷3插進第1及第2滑塊10、50之操作時、或是進行將插銷3從第1及第2滑塊10、50拔出之操作時,即使彼此卡住之第1及第2拉柄12、52保持在例如起立之狀態或斜向傾斜於第2滑塊胴體51側之狀態而非倒伏之狀態,亦使第1滑塊10與第2滑塊50之後開口彼此相對而對面,並且使第1滑塊10與第2滑塊50之間之間隔(距離d)變小。
藉此,即可防止在將插銷3插進該第1及第2滑塊10、50之際,或從該第1及第2滑塊10、50拔出插銷3之際,插銷3與筒銷4或第1及第2滑塊10、50干擾,而可順暢地進行插銷3之插進操作或拔出操作。
另外,在以上所說明之實施例1及實施例2中,使第1拉柄12與第2拉柄22、52卡住之卡住結構,係藉由形成於第1拉柄12之貫通孔部12d、及形成於第2拉柄22、52之凸部22d、52d所構成。
然而,本發明之拉柄之卡住結構並不限定於此,只要是可使第1拉柄與第2拉柄彼此卡住,限制該拉柄朝拉柄寬度方向相對性移動而進行第1滑塊與第2滑塊之相對性之對位,即可採用其他態樣之卡住結構。
例如在本發明中,如圖15所示,係可藉由將磁鐵63以各自彼此吸引之朝向埋設在第1拉柄61與第2拉柄62,而構成拉柄之卡住結構。使用此種磁鐵63而構成拉柄之卡住結構,藉此即可以磁力而使第1拉柄61與第2拉柄62確實卡住,且可容易進行第1滑塊與第2滑塊之相對性之對位。
尤其此情形下,為了要使確實限制第1及第2拉柄61、62朝拉柄寬度方向相對性移動,並且可使第1拉柄61相對於第2拉柄62朝拉柄長度方向相對性移動,係以在第1拉柄61之背面側沿著拉柄長度方向形成凹溝部或突條部,而且,在第2拉柄62之表面側,形成第1拉柄12之凹溝部或可與突條部卡住之突條部或凹溝部為較佳。
此外,以該其他拉柄之卡住結構之形態而言,如圖16所示,係可採用在第1拉柄71之背面形成母形卡合部73,並且使可與前述母形卡合部73扣上卡合之公形卡合部74對應形成在第2拉柄72之表面所構成之卡住結構。此外,如圖17所示,亦可採用在第1拉柄81之背面形成凹部83,並且使可嵌入於前述凹部83之凸部84對應形成在第2拉柄82之表面所構成之卡住結構。
另外,採用如圖16及圖17所示之卡住結構之情形下,藉由將形成於第1拉柄71之母形卡合部73(參照圖16)、及形成於第1拉柄81之凹部83(參照圖17)之拉柄長度方向之尺寸,設定為較形成於第2拉柄72之公形卡合部74、及形成於第2拉柄82之凸部84更大,即可在第1拉柄71、81與第2拉柄72、82卡住之狀態下,使該第1拉柄71、81相對於第2拉柄72、82朝拉柄長度方向相對性移動。
再者,在前述實施例1及實施例2之卡住結構中,雖係在第1拉柄12形成有貫通孔部12d,且於第2拉柄22、52形成有凸部22d、52d,惟在本發明中,如圖18所示,亦可在第1拉柄91形成凸部93並且在第2拉柄92形成貫通孔部94,亦即,前述實施例1及實施例2,亦可將貫通孔部與凸部之配置,在第1拉柄與第2拉柄之間設為相反來構成卡住結構。
此外同樣地,採用圖16所示之卡住結構之情形下,係可將母形卡合部73與公形卡合部74之配置在第1拉柄71與第2拉柄72之間設為相反來構成卡住結構,再者,採用圖17所示之卡住結構之情形下,亦可將凹部83與凸部84之配置在第1拉柄81與第2拉柄82之間設為相反來構成卡住結構。
再者,在前述實施例1及實施例2之拉鏈1、41中,係在使第1拉柄12與第2拉柄22、52彼此卡住之狀態下倒伏在第2滑塊胴體21、51側時,以第1拉柄12及第1連接部13不會與第2滑塊20、50之拉柄安裝部21e干擾之方式,在第1拉柄12中之第1拉柄本體12a與基端部52b之間設有屈曲部12e(參照圖3等)。
然而,在本發明中,以防止第1拉柄及第1連接部與第2滑塊之拉柄安裝部干擾之結構而言,並不限定於如上所述將屈曲部12e設在第1拉柄12,亦可例如圖19所示構成第1滑塊10'之第1連接部13'及第1拉柄12'。
亦即,此圖19所示之第1連接部13',係具有:左右一對臂部13a';連結桿13b',用以連結該臂部13a'間;支撐桿13c',用以連結前述臂部13a'之滑塊胴體側端部,並且收容在第1滑塊胴體11之拉柄安裝部11e;及軸支部13d',配置在各臂部13a'之第1拉柄側端部,且可轉動地保持第1拉柄12'。
此外,第1拉柄12'係具有圓形狀之第1拉柄本體12a';股部12b',從該第1拉柄本體12a'分歧為雙叉而延設;及軸部12c',設於該股部12b'之前端部,且保持在第1連接部13'之軸支部13d'。
如此一來,藉由構成第1滑塊10'之第1連接部13'及第1拉柄12',即可迂迴於第2滑塊20之拉柄安裝部21e而將該第1連接部13'與第1拉柄12'連結。因此,在圖19所示之第1及第2滑塊10'、20中,即使在使第1拉柄12'與第2拉柄22卡住之狀態下倒伏在第2滑塊胴體21側,亦可確實防止第1拉柄12'及第1連接部13'與第2滑塊20之拉柄安裝部21e干擾。
1...拉鏈
2...鏈帶
3...插銷
3a...插銷本體部
3b...缺口部
3c...鈎部
4...筒銷
4a...筒銷本體部
4b...嵌入部
5...鏈布
5a...芯繩帶部
6...元件列
7...鏈扣元件
7a...胴部
7b...首部
7c...咬合頭部
7d...肩部
10,10'...第1滑塊
11...第1滑塊胴體
11a...上翼板
11b...下翼板
11c...凸緣
11d...引導柱
11e...拉柄安裝部
11f...元件引導路
12,12'...第1拉柄
12a,12a'...第1拉柄本體
12b...基端部
12b'...股部
12c,12c'...軸部
12d...貫通孔部
12e...屈曲部
13,13'...第1連接部
13a,13a'...臂部
13b,13b'...連結桿
13c,13c'...支撐桿
13d,13d'...軸支部
14...連結部
20...第2滑塊
21...第2滑塊胴體
21a...上翼板
21b...下翼板
21c...凸緣
21d...引導柱
21e...拉柄安裝部
21f...元件引導路
22...第2拉柄
22a...第2拉柄本體
22b...臂部
22c...支撐桿
22d...凸部
41...拉鏈
50...第2滑塊
51...第2滑塊胴體
52...第2拉柄
52a...第2拉柄本體
52b...基端部
52c...軸部
52d...凸部
53...第2連接部
53a...臂部
53b...連結桿
53c...支撐桿
53d...軸支部
61...第1拉柄
62...第2拉柄
63...磁鐵
71...第1拉柄
72...第2拉柄
73...公形卡合部
74...母形卡合部
81...第1拉柄
82...第2拉柄
83...凹部
84...凸部
91...第1拉柄
92...第2拉柄
93...凸部
94...貫通孔部
圖1係為表示在實施例1之拉鏈中拉柄卡住之狀態之第1及第2滑塊之正面圖;
圖2係為表示拉柄未卡住之狀態之第1及第2滑塊之立體圖;
圖3係為表示拉柄未卡住之狀態之第1及第2滑塊之側視圖;
圖4係為在拉柄卡住之狀態下倒伏時之第1及第2滑塊之立體圖;
圖5係為表示在拉柄卡住之狀態下倒伏時之第1及第2滑塊之側視圖;
圖6係為表示在拉柄卡住之狀態下起立時之第1及第2滑塊之立體圖;
圖7係為表示在拉柄之狀態下起立時之第1及第2滑塊之側視圖;
圖8係為表示插銷插進至第1及第2滑塊之途中之狀態之剖面圖;
圖9係為表示插銷完全插進第1及第2滑塊之狀態之剖面圖;
圖10係為表示藉由使拉柄起立使第1滑塊朝元件列咬合方向移動時之狀態之剖面圖;
圖11係為表示在實施例2之拉鏈中拉柄卡住之狀態下倒伏時之第1及第2滑塊之立體圖;
圖12係為在拉柄卡住之狀態下倒伏時之第1及第2滑塊之側視圖;
圖13係為在拉柄卡住之狀態下起立時之第1及第2滑塊之立體圖;
圖14係為在拉柄卡住之狀態下起立時之第1及第2滑塊之側視圖;
圖15係為表示拉柄之卡住結構之變形例之剖面圖;
圖16係為表示拉柄之卡住結構之另一變形例之剖面圖;
圖17係為表示拉柄之卡住結構之再另一變形例之剖面圖;
圖18係為表示拉柄之卡住結構之再另一變形例之剖面圖;
圖19係為表示第1滑塊中之第1連接部及第1拉柄之變形例之正面圖;
圖20係為表示習知之拉鏈中第1滑塊之姿勢傾斜之狀態之剖面圖;及
圖21係為表示習知之拉鏈之立體圖。
10...第1滑塊
11...第1滑塊胴體
11a...上翼板
11e...拉柄安裝部
12...第1拉柄
12a...第1拉柄本體
12b...基端部
12c...軸部
12d...貫通孔部
13...第1連接部
13a...臂部
13b...連結桿
13c...支撐桿
13d...軸支部
20...第2滑塊
21...第2滑塊胴體
21a...上翼板
21e...拉柄安裝部
22...第2拉柄
22d...凸部
Claims (7)
- 一種拉鏈,其特徵在於:其係可逆向開啟之拉鏈(1,41),其具有:鏈帶(2),其係在左右一對鏈布(5)之元件安裝部配置有元件列(6);插銷(3),其係一體化成形在一方之前述鏈帶(2)之前述元件列(6)之一端;筒銷(4),其係一體化成形在另一方之前述鏈帶(2)之前述元件列(6)之一端;及第1滑塊(10,10')及第2滑塊(20,50),其係彼此之後開口以相對之朝向由前述元件列(6)所插通;前述第1滑塊(10,10')具備:第1滑塊胴體(11)、及相對於該第1滑塊胴體(11)可朝滑塊滑動方向轉動地配置之第1拉柄(12,12',61,71,81,91);前述第2滑塊(20,50)配置在較前述第1滑塊(10,10')更為前述筒銷(4)側,並且具備第2滑塊胴體(21,51)、及相對於該第2滑塊胴體(21,51)可朝滑塊滑動方向轉動地配置之第2拉柄(22,52,62,72,82,92)而成;且前述第1拉柄(12,12',61,71,81,91)經由第1連接部(13,13')而可轉動地保持在前述第1滑塊胴體(11);前述第1拉柄(12,12',61,71,81,91)及前述第2拉柄(22,52,62,72,82,92)具有卡住結構,其係使該拉柄(12,12',22,52,61,62,71,72,81,82,91,92)彼此重合而卡住,且使前述第1及第2滑塊(10,10',20,50)保持在前述後開口彼此相對之狀態;藉由前述卡住結構之前述第1及第2拉柄(12,12',22,52,61,62,71,72,81,82,91,92)之卡住狀態,係保持 在該第1及第2拉柄(12,12',22,52,61,62,71,72,81,82,91,92)從相對於前述第1及第2滑塊胴體(11,21,51)起立之狀態至倒伏在前述第2滑塊(20,50)側之狀態之間;在前述第1拉柄(12,12',61,71,81,91)與前述第2拉柄(22,52,62,72,82,92)藉由前述卡住結構卡住時,為使前述第1拉柄(12,12',61,71,81,91)及前述第1連接部(13,13')不與前述第2滑塊(20,50)之拉柄安裝部(21e)發生干涉,在前述第1拉柄(12,12',61,71,81,91)及/或前述第1連接部(13,13')形成彎曲部或屈曲部(12e),或是前述第1拉柄(12,12',61,71,81,91)之第1連接部側端部及/或前述第1連接部(13,13')之第1拉柄側端部分支為雙叉狀。
- 如請求項1之拉鏈,其中前述卡住結構係藉由在前述第1拉柄(12,12',61,71,81,91)與前述第2拉柄(22,52,62,72,82,92),對應設置選自凸部(22d,52d)與可插入該凸部(22d,52d)之貫通孔部(12d)、凸部(84)與可嵌入該凸部(84)之凹部(83)、1組磁鐡(63)、及可按扣卡合之公形卡合部(74)與母形卡合部(73)之中之至少1個組合所構成。
- 如請求項2之拉鏈,其中前述卡住結構係以在使前述第1拉柄(12,12',61,71,81,91)與前述第2拉柄(22,52,62,72,82,92)卡住時,限制一方之拉柄(12,12',61,71,81,91)相對於另一方之拉柄(22,52,62,72,82,92)朝拉柄寬度方向相對移動之方式構成。
- 如請求項2之拉鏈,其中前述卡住結構係以在使前述第1拉柄(12,12',61,71,81,91)與前述第2拉柄(22,52,62,72,82,92)卡住時,一方之拉柄(12,12',61,71,81,91)相對於另一方之拉柄(22,52,62,72,82,92)可朝拉柄長度方向相對移動之方式構成。
- 如請求項1之拉鏈,其中前述第1滑塊(10,10')係以在使前述第1拉柄(12,12',61,71,81,91)及前述第2拉柄(22,52,62,72,82,92)保持彼此卡住之狀態下,從相對於前述第1及第2滑塊胴體(11,21,51)倒伏之狀態起立時,朝離開前述第2滑塊(20,50)之方向被推出之方式構成。
-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拉鏈,其中前述第2拉柄(22)係可轉動地直接被保持在前述第2滑塊胴體(21)。
-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拉鏈,其中前述第2拉柄(52)係經由第2連接部(53)而可轉動地保持在前述第2滑塊胴體(51)。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08/072950 WO2010070743A1 (ja) | 2008-12-17 | 2008-12-17 |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023787A TW201023787A (en) | 2010-07-01 |
TWI449505B true TWI449505B (zh) | 2014-08-21 |
Family
ID=42268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8105824A TWI449505B (zh) | 2008-12-17 | 2009-02-24 | zipper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076240B (zh) |
TW (1) | TWI449505B (zh) |
WO (1) | WO201007074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13342A (zh) * | 2011-06-10 | 2012-12-12 | 张学荣 | 一种套接拉链头拉链 |
EP2710915B1 (en) * | 2012-09-07 | 2018-01-31 | Mrm Hk Limited | Zip fastener and luggage |
CN103689877A (zh) * | 2014-01-13 | 2014-04-02 | 青州市坦博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 拉链 |
WO2016046921A1 (ja) * | 2014-09-24 | 2016-03-31 | Ykk株式会社 |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用スライダと一対のスライドファスナ |
CN107252161B (zh) * | 2017-07-04 | 2023-07-18 | 浙江多凌线带有限公司 | 一种防盗拉链及包 |
CN107373916A (zh) * | 2017-07-07 | 2017-11-24 | 浙江恒威拉链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防盗功能的拉链 |
CN107373915A (zh) * | 2017-07-07 | 2017-11-24 | 浙江恒威拉链有限公司 | 一种双拉头的防开拉链 |
WO2019116514A1 (ja) * | 2017-12-14 | 2019-06-20 | Ykk株式会社 |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
CN107898068B (zh) * | 2017-12-15 | 2020-10-16 | 福建晋江浔兴拉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拉片的对扣结构 |
WO2019211914A1 (ja) * | 2018-05-02 | 2019-11-07 | Ykk株式会社 |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
CN110710764A (zh) * | 2018-07-12 | 2020-01-21 | 吉田拉链(深圳)有限公司 | 拉链 |
WO2020217412A1 (ja) * | 2019-04-25 | 2020-10-29 | Ykk株式会社 |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
CN110495687A (zh) * | 2019-08-09 | 2019-11-26 |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盗拉片、拉头、拉链及带拉链的产品 |
CN210901682U (zh) * | 2019-11-15 | 2020-07-03 | 深圳市乐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拉链 |
CN114786524A (zh) * | 2020-02-27 | 2022-07-22 | Ykk株式会社 | 拉链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401619A (en) * | 2002-07-19 | 2004-02-01 | Y K K Corp | Slider assembly for slide fastener |
TWI276408B (en) * | 2004-10-07 | 2007-03-21 | Ykk Corp |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provid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device |
US7200901B2 (en) * | 2004-05-18 | 2007-04-10 | Quiksilver, Inc. | Zipper securing devices |
TW200836661A (en) * | 2006-10-20 | 2008-09-16 | Ykk Corp | Reverse opening type separable end stop of slide fasten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621387A (en) * | 1946-02-01 | 1952-12-16 | Harvey L Williams | Slide fastener |
JPS5418325Y2 (zh) * | 1973-04-20 | 1979-07-11 | ||
US4081882A (en) * | 1976-11-01 | 1978-04-04 | Coats & Clark, Inc. | Locking zipper slider, and zipper incorporating said slider |
DE202004006114U1 (de) * | 2004-04-15 | 2004-08-12 | Ortlieb, Hartmut | Wasserdichter Reißverschluss mit zwei Schiebern |
-
2008
- 2008-12-17 WO PCT/JP2008/072950 patent/WO201007074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12-17 CN CN2008801301456A patent/CN102076240B/zh active Active
-
2009
- 2009-02-24 TW TW098105824A patent/TWI449505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401619A (en) * | 2002-07-19 | 2004-02-01 | Y K K Corp | Slider assembly for slide fastener |
US7200901B2 (en) * | 2004-05-18 | 2007-04-10 | Quiksilver, Inc. | Zipper securing devices |
TWI276408B (en) * | 2004-10-07 | 2007-03-21 | Ykk Corp |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provid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device |
TW200836661A (en) * | 2006-10-20 | 2008-09-16 | Ykk Corp | Reverse opening type separable end stop of slide fasten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76240A (zh) | 2011-05-25 |
TW201023787A (en) | 2010-07-01 |
CN102076240B (zh) | 2012-05-16 |
WO2010070743A1 (ja) | 2010-06-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49505B (zh) | zipper | |
CA2785375C (en) | Reverse opening slide fastener | |
US7882602B2 (en) | Slide fastener with separable bottom end stop | |
EP1941810B1 (en) | Device for article, used for changing string-end securing portion | |
TWI384958B (zh) | zipper | |
TWI274562B (en) | Slider for concealed type slide fastener and concealed type slide fastener | |
TWI374713B (zh) | ||
CA2017863C (en) | Slide fastener | |
TW200939987A (en) | Slide fastener | |
TWI391104B (zh) | Invisible zipper | |
TWI378783B (zh) | ||
TW201206362A (en) | Slide fastener | |
EP2961293B1 (en) | Zip slider | |
WO2014110868A1 (zh) | 一种快脱拉链的下止组件 | |
JP5378608B2 (ja) | 開離嵌挿具付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 |
TW201225872A (en) | Slide fastener | |
US10537142B2 (en) | Garment extender | |
TW200522888A (en) | Top end stop of slide fastener | |
WO2019211914A1 (ja) |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 |
US20230145192A1 (en) | Anti-pinch zipper | |
TWI655916B (zh) | zipper | |
KR102712174B1 (ko) | 스트링 결합구조를 갖는 지퍼 슬라이더 | |
CN221179574U (zh) | 一种双开拉链 | |
JP6876314B1 (ja) | 装身具の止め具 | |
CA3058570C (en) | Garment exten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