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9239B - The zipper is used to separate the insert - Google Patents

The zipper is used to separate the inser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9239B
TWI439239B TW100107977A TW100107977A TWI439239B TW I439239 B TWI439239 B TW I439239B TW 100107977 A TW100107977 A TW 100107977A TW 100107977 A TW100107977 A TW 100107977A TW I439239 B TWI439239 B TW I4392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n
insert
cylinder
wall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7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2849A (en
Inventor
Kazuhisa Seki
Shunji Akashi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12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28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92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923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6Means for permanently uniting the stringers at the end; Means for stopping movement of slider at the end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 Slide Fasteners (AREA)

Description

拉鏈用之分離嵌插件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拉鏈用分離嵌插件,更詳細而言係關於一種將左右一對鏈帶之任一者自開尾筒分離自如之拉鏈用分離嵌插件。
先前,已知有如下之分離嵌插件:用以於使拉鏈之滑件滑動至最下部為止之後,使左右之鏈帶間分離。分離嵌插件構成為例如於正面觀察時,於右側之鏈帶下端,筒銷與開尾筒設置成一體,安裝於左側之鏈帶下端之插銷相對於開尾筒自如插拔。於包含該分離嵌插件之拉鏈中,在使左右之鏈帶間分離時,以保持右側之鏈帶之狀態,將左側之鏈帶向上方提拉。又,於使左右之鏈帶間結合時,以保持右側之鏈帶之狀態,將安裝於左側之鏈帶下端之插銷插入至滑件及開尾筒。
於此種拉鏈被用於兩面服之情形時,存在如下之情形:若於表側或背側操作衣服,則對鏈帶進行分離結合時之操作相反,拉鏈之操作性降低。又,於監護者在面對孩子等被監護者之狀態下輔助穿脫衣服之情形時,亦存在成為與通常相反之操作,從而變得難以操作之情形。進而,根據各國之習慣,相對於開尾筒固定之筒銷與進行插拔之插銷左右不同,不得不根據各國之規格製造2種拉鏈。
為了應對此種問題,已知有構成為將左右一對銷構件之任一者自如卡合於分離嵌插件之開尾筒之拉鏈(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該專利文獻1之拉鏈包含:第1銷構件及第2銷構件,其係構成為分別包含鎖爪,相對於開尾筒自如插拔;及可動式銷拔出阻止機構,其設置於開尾筒,藉由與鎖爪卡合而阻止第1及第2銷構件之兩者之同時拔出。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9-95411號公報
然而,於專利文獻1之拉鏈中,揭示有與插拔第1銷構件及第2銷構件的同時使可動式銷拔出阻止機構移動之構造,但開尾筒中之構造複雜,故小型化較為困難。又,揭示有於開尾筒之正面或背面配置對銷拔出阻止機構進行操作之操作部,但操作部僅配置於開尾筒之正面或背面中任一者,故使用者難以把握操作部之位置,操作性並非一定良好。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情況而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拉鏈用分離嵌插件,該拉鏈用分離嵌插件係簡化將左右一對銷構件之任一者相對於開尾筒自如卡合之構造,能夠將可對應於左右規格之分離嵌插件小型化,並且可提高操作部之操作性。
本發明之上述目的係藉由下述之構成而達成。
(1)一種拉鏈用分離嵌插件,其特徵在於具備:第1銷構件及第2銷構件,該等係相對向且固著於在一側緣相對向且固著有鏈齒排之左右一對鏈帶之鏈齒排之一端部;及開尾筒,其與鏈帶形成為分體,具有由左壁、右壁、前壁、後壁及底壁所包圍之空間部,且供第1及第2銷構件插拔自如;第1銷構件及第2銷構件分別包含鎖爪;開尾筒之底壁具有貫通空間部之軸承部;且該拉鏈用分離嵌插件具備旋動自如地嵌合於軸承部之旋動構件,該旋動構件包含:銷拔出阻止機構,其配置於空間部之中央,藉由與鎖爪卡合而阻止第1及第2銷構件之兩者之同時拔出;及操作部,其配置於開尾筒之底面側,自如旋動操作銷拔出阻止機構。
(2)如(1)之拉鏈用分離嵌插件,其中旋動構件具備柱部,其係自配置於開尾筒之底面側之操作部向空間部延設,且旋動自如地嵌合於軸承部;銷拔出阻止機構形成於柱部。
(3)如(1)或(2)之拉鏈用分離嵌插件,其中銷拔出阻止機構係為形成於柱部之前端、且自柱部之軸中心於半徑方向外側膨出之膨出部。
(4)如(1)至(3)中任一項之拉鏈用分離嵌插件,其具備將旋動構件相對於開尾筒之旋轉位置卡止於特定位置之軸卡止部。
(5)如(4)之拉鏈用分離嵌插件,其中軸卡止部包含:卡止部,其形成於與開尾筒之底面對向之操作部之對向面;及被卡止部,其形成於開尾筒之底面,且與卡止部卡合。
(6)如(4)之拉鏈用分離嵌插件,其中軸卡止部具備滑動構件,其係滑動自如地安裝於開尾筒之外表面,且自如切換與操作部卡合而限制旋動構件之旋動之第1位置、與解除與操作部之卡合而容許旋動構件之旋動之第2位置。
(7)如(6)之拉鏈用分離嵌插件,其中滑動構件係被彈性構件向第1位置之方向彈壓。
根據本發明之拉鏈用分離嵌插件,其中第1銷構件及第2銷構件分別具有鎖爪;開尾筒之底壁具有貫通空間部之軸承部;且該拉鏈用分離嵌插件具備旋動自如地嵌合於軸承部之旋動構件,該旋動構件包含:銷拔出阻止機構,其配置於空間部之中央,藉由與鎖爪卡合而阻止第1及第2銷構件之兩者之同時拔出;及操作部,其配置於開尾筒之底面側,自如旋動操作銷拔出阻止機構,因此可簡化將左右一對銷構件之任一者對開尾筒自如卡合之構造,藉此能夠將可對應於左右規格之分離嵌插件小型化。又,由於操作部配置於開尾筒之底面側,故可提高操作部之操作性。
以下,根據圖式對本發明之拉鏈用分離嵌插件之各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再者,於以後之說明中,對於鏈布,表側指相對於圖1之紙面近前側(於後述之滑件之上側包含拉片之側),背側指相對於圖1之紙面裏側(於後述之滑件之下側不包含拉片之側),前側指相對於圖1之紙面上側(以使後述之鏈齒排咬合之方式移動滑件之方向側),後側指相對於圖1之紙面下側(以使後述之鏈齒排分離之方式移動滑件之方向側),左側指相對於圖1之紙面左側,右側指相對於圖1之紙面右側,對於分離嵌插件,前側指相對於圖1之紙面近前側,後側指相對於圖1之紙面裏側,上側指相對於圖1之紙面上側,下側指相對於圖1之紙面下側,左側指相對於圖1之紙面左側,右側指相對於圖1之紙面右側。又,鏈布及分離嵌插件之左右方向亦指寬度方向。又,鏈布之前後方向亦指長度方向。再者,於圖2、圖6、圖10、圖11、圖16、圖17、圖18、圖19中,為了使圖式之理解容易,省略鏈布。
(第1實施形態)
首先,參照圖1~圖9對本發明之拉鏈用分離嵌插件之第1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本發明之上方向、下方向係指滑件之滑動方向,將鏈齒間咬合之方向作為上方向,將鏈齒間之咬合被解除之方向作為下方向。又,左右方向係指鏈布之寬度方向,所謂前後方向係指鏈布之正面背面方向。
本實施形態之拉鏈1包含:左右一對鏈帶4,其係於左右一對鏈布2之一側緣2a上相對向地固著有鏈齒排3;滑件5,其使左右之鏈齒排3咬合‧分離;左右一對上止擋部7,其係覆蓋左右各個鏈齒排3之前側端部之鏈齒6而射出成形;分離嵌插件10,其安裝於兩鏈齒排3之後側端部之鏈齒6。而且,對拉片5a進行操作使滑件5於前後方向上移動,藉此左右之鏈齒排3咬合‧分離。
左右一對鏈布2為於長度方向上連續、且於左右方向上平行地配置之左右一對布構件,例如織製在衣服、包等未圖示之被接著體而成。織物組織就美觀方面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平坦,1-1之平織、或2-2之平織、或斜文織等相同之組織幾乎遍及布寬整體織製而成者較佳。又,鏈布2亦可為編製者。
複數個鏈齒6係例如使用聚醯胺、聚縮醛、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合成樹脂,與鏈布2之一側緣2a射出成形為一體,藉此構成一排之鏈齒排3。
如圖2所示,分離嵌插件10包含第1銷構件11、第2銷構件12、開尾筒13,且於開尾筒13中包含旋動構件14。
第1銷構件11及第2銷構件12係例如藉由上述合成樹脂之射出成形而形成,分別相對向地固著於左右一對鏈帶4之鏈齒排3之後側端部。第1銷構件11及第2銷構件12具有:內側面,其連結前表面、後表面及前後表面,與相對之鏈布2對向;及外側面,其與內側面為相反側,且鏈布2露出,並且第1銷構件11及第2銷構件12具有:插入部21,其向後述之開尾筒13之空間部20進行插拔;及基部22,其連續形成於插入部21之上部,於將插入部21插入至開尾筒13之空間部20時,自空間部20向上方突出。又,於各插入部21之內側面21a側,分別形成有貫通於前後表面之凹槽狀之鎖爪23。再者,鎖爪23於第1銷構件11及第2銷構件12上形成為相同之形狀。又,插入部21之前端部形成為錐狀,從而向開尾筒13之空間部20之插入變得容易。
於第1銷構件11之基部22之內側面上端側,形成有可與第2銷構件12側之鏈齒6之頭部咬合之導齒部11a。又,於基部22之內側面之前後方向中央,自導齒部11a之下表面向第1銷構件11之插入部21延設有凸條部11b。又,於第2銷構件12之基部22之內側面,沿前後方向中央線設置有凹條部12a。而且,於開尾筒13中插入有第1銷構件11及第2銷構件12時,第1銷構件11之凸條部11b收納於第2銷構件12之凹條部12a內。
如圖2~圖4所示,開尾筒13形成為可與第1銷構件11及第2銷構件12分離成分體,且包含:於前後方向上並列配置之前壁17及後壁18,於前壁17及後壁18之間、且於左右方向兩側並列配置之左壁15及右壁16、及連結於前壁17、後壁18、左壁15及右壁16之下端側而形成之底壁19,並且具有由開尾筒13之各壁所包圍之供第1及第2銷構件11、12之插拔自如之空間部20。左壁15及右壁16於前後方向中央藉由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之狹縫24分割成前後,可插入鏈布2。
又,前壁17及後壁18藉由設置於左右方向中央之上側部之隔板25而於前後方向上連結。藉此,空間部20被分離為供第1銷構件11插拔之第1銷收容室26、及供第2銷構件12插拔之第2銷收容室27。即,第1銷收容室26藉由左壁15、前壁17、後壁18及底壁19之左側部分、及隔板25而劃分,第2銷收容室27藉由右壁16、前壁17、後壁18及底壁19之右側部分、與隔板25而劃分。
又,於底壁19之中央、即底壁19之第1銷收容室26與第2銷收容室27之邊界線上,形成有作為自底面19a而貫通空間部20之貫通孔的圓形狀之軸承部28。底面19a之軸承部28之外周面形成為圓形狀之平坦面,後述之碟形彈簧40及操作部30之上表面與平坦面對向而配置。進而,於底壁19之底面19a,在挾持軸承部28而左右對稱之位置上分別形成有作為被卡止部之卡止凹部29。
旋動構件14例如為鋅、鋅合金、銅、銅合金、鋁合金等金屬製,且如圖2及圖5所示,包含:圓柱狀之圓形部30a,其具有圓形之上表面、圓形之下表面、及連結上下表面之外周面;操作部30,其具有分別自圓形部30a之外周面向左右方向外側延伸之延伸部30b;柱部31,其自操作部30之圓形部30a之中心向上方延設;及銷拔出阻止機構32,其形成於柱部31之前端。又,於操作部30之與底壁19之底面19a對向之上表面,作為與開尾筒13之卡止凹部29卡合而限制旋動構件14之旋動之卡止部的卡止凸部33,分別形成於沿延伸部30b所延伸之左右方向而挾持柱部31之位置。又,於操作部30之下表面,形成有用以使圓片(coin)等卡合而使旋動構件14旋動之圓弧槽34、及用以確認旋動構件14之旋轉位置之凸部35。
而且,卡止凹部29及卡止凸部33每當旋動構件14相對於開尾筒13旋轉180°時彼此卡合,構成對旋動構件14之旋轉位置進行卡止之軸卡止部36(參照圖6)。又,於開尾筒13之底面19a與操作部30之上表面之間,介設有將旋動構件14向下方彈壓之碟形彈簧40。再者,於本實施例中,對具有碟形彈簧40之類型進行了說明,但碟形彈簧40可有可無。
如圖5所示,柱部31具有:圓柱狀之立起部31a,其具有稍小於開尾筒13之軸承部28之內徑D1(參照圖4)之外徑D2;圓錐狀之中間部31b,其以外徑D自立起部31a向前端逐漸變小之方式形成;及圓柱狀之前端部31c,其自中間部31b朝向前端且具有稍小於外徑D2之外徑D3,且上述柱部31旋動自如地插入於軸承部28。此處,立起部31a成為與軸承部28之內周壁對向之位置,中間部31b及前端部31c插入於開尾筒13之空間部20,具體而言插入於第1銷收容室26與第2銷收容室27之邊界上。此處,柱部31之中間部31b及前端部31c於第1及第2銷構件11、12插入於開尾筒13時,收納於形成在第1及第2銷構件11、12之插入部21、21間之柱收納部37,故柱部31可於開尾筒13內旋動。
銷拔出阻止機構32為形成於柱部31之前端且自柱部31之軸中心C向半徑方向外側膨出之膨出部。再者,銷拔出阻止機構32之半徑R至少小於柱部31之半徑(D2/2)。藉此,旋動構件14之柱部31及銷拔出阻止機構32可自下側插入至開尾筒13之軸承部28而組裝。
銷拔出阻止機構32根據旋動構件14之旋轉位置,卡合於第1銷構件11或第2銷構件12之鎖爪23,以阻止第1銷構件11或第2銷構件12自開尾筒13拔出。
於如上所述般構成之分離嵌插件10中,於開尾筒13內插入有第1銷構件11及第2銷構件12之兩者之狀態下,若如圖6及圖7所示般對操作部30進行旋動操作而使銷拔出阻止機構32朝向第2銷收容室27側,則銷拔出阻止機構32與第2銷構件12之鎖爪23卡合,阻止第2銷構件12自開尾筒13拔出,從而第2銷構件12與開尾筒13實質上成為一體。而且,可對第1銷收容室26自由地插拔第1銷構件11。又,此時如圖9所示,操作部30之卡止凸部33卡合於開尾筒13之卡止凹部29,因而旋動構件14之旋轉位置被限制於特定之位置。
又,同樣地,若如圖8所示般對操作部30進行旋動操作而使銷拔出阻止機構32朝向第1銷收容室26側,則銷拔出阻止機構32與第1銷構件11之鎖爪23卡合,阻止第1銷構件11自開尾筒13拔出,從而第1銷構件11與開尾筒13實質上成為一體。而且,可對第2銷收容室27自由地插拔第2銷構件12。又,此時與上述同樣地,操作部30之卡止凸部33卡合於開尾筒13之卡止凹部29,故旋動構件14之旋轉位置被限制於特定之位置。
又,每當操作部30旋轉180°時,作為軸卡止部36之操作部30之卡止凸部33與開尾筒13之卡止凹部29卡合,因而可確認旋動構件14之旋轉位置,藉此防止誤操作。又,藉由碟形彈簧40對旋動構件14賦予彈壓力,故消除開尾筒13與旋動構件14之間之咔噠聲,實現操作性之提高。
如以上說明,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拉鏈用分離嵌插件10,第1銷構件11及第2銷構件12分別具有鎖爪23,開尾筒13之底壁19具有貫通空間部20之軸承部28,且具有旋動自如地嵌合於軸承部28之旋動構件14,該旋動構件14具有:配置於空間部20之中央、且藉由與鎖爪23卡合而阻止第1及第2銷構件11、12之兩者之同時拔出之銷拔出阻止機構32,及配置於開尾筒13之底面19a側、且自如旋動操作銷拔出阻止機構32之操作部30,因而可簡化將第1及第2銷構件11、12之任一者相對於開尾筒13自如卡合之構造,藉此能夠將可對應於左右規格之分離嵌插件10小型化。又,操作部30配置於開尾筒13之底面19a側,故可提高操作部30之操作性。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拉鏈用分離嵌插件10,旋動構件14包含柱部31,該柱部31係自配置於開尾筒13之底面19a側之操作部30向空間部20延設且旋動自如地嵌合於軸承部28,銷拔出阻止機構32形成於柱部31,因而可容易地目視確認操作部30,從而可進一步提高操作部30之操作性。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拉鏈用分離嵌插件10,銷拔出阻止機構32為形成於柱部31之前端且自柱部31之軸中心C向半徑方向外側膨出之膨出部,故可藉由簡單之構造構成銷拔出阻止機構32,從而可進一步將分離嵌插件10小型化。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拉鏈用分離嵌插件10,具有將旋動構件14相對於開尾筒13之旋轉位置卡止於特定位置之軸卡止部36,故可防止旋動構件14之不當之旋動,從而可提高操作性。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拉鏈用分離嵌插件10,軸卡止部36包含形成於與開尾筒13之底面19a對向之操作部30之對向面之卡止凸部33、及形成於開尾筒13之底面19a且與卡止凸部33卡合之卡止凹部29,故可藉由簡單之構造構成軸卡止部36,從而可進一步將分離嵌插件10小型化。
(第2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圖10~圖15對拉鏈用分離嵌插件之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對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或等同之部分,於圖式中附加相同之符號並省略或簡化其說明。
如圖10~圖12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分離嵌插件10A更包含滑動式軸卡止部50。該軸卡止部50包含:凹狀之導引凹部51,其形成於開尾筒13之前壁17及後壁18之右端部之外表面,於上下方向上延伸;剖面大致呈字狀之滑動構件52,其安裝成相對於導引凹部51於上下方向上自如滑動;及螺旋彈簧(彈性構件)53,其收容於導引凹部51內,且對滑動構件52向下方彈壓。再者,螺旋彈簧53亦可僅包含於導引凹部51中之任一者。
滑動構件52具有:設置於開尾筒13之前壁17之外側之前板54,設置於開尾筒13之後壁18之外側之後板55,及將前板54及後板55於前後方向上連結之側板56,且形成為剖面大致呈字狀。又,如圖13及圖14所示,於前板54及後板55之內側面,突出形成有導引凸部57,該導引凸部57係滑動自如地嵌合於導引凹部51且接收螺旋彈簧53之彈壓力。又,如圖10及圖11所示,於側板56上,在與右壁16之狹縫24對應之位置形成有狹縫58,從而可插入鏈布2。
螺旋彈簧53配置於導引凹部51之上端內面與滑動構件52之導引凸部57之上表面之間,藉由螺旋彈簧53之彈壓力,始終對滑動構件52向下方彈壓。藉此,滑動構件52向下方滑動,導引凸部57之下表面抵接於導引凹部51之下端內面,從而滑動構件52之其以上之滑動受到限制。
如圖13所示,於如上所述般構成之分離嵌插件10A中,在旋動構件14之延伸部30b沿左右方向而定位時,滑動構件52藉由螺旋彈簧53之彈壓力向下側位置滑動,藉此前板54及後板55與操作部30之延伸部30b卡合,因而操作部30之旋動受到限制(參照圖12之實線之操作部30)。即,滑動構件52位於限制旋動構件14之旋動之第1位置。又,如圖14所示,抵抗螺旋彈簧53之彈壓力,藉由手等之外力使滑動構件52滑動至上側位置,藉此前板54及後板55與延伸部30b之卡合被解除,故容許操作部30之旋動(參照圖12之二點鏈線之操作部30)。即,滑動構件52位於容許旋動構件14之旋動之第2位置。
因此,藉由使滑動構件52於上下方向上滑動,可對滑動構件52與操作部30卡合以限制旋動構件14之旋動之第1位置、與滑動構件52與操作部30之卡合被解除以容許旋動構件14之旋動之第2位置進行切換。
如以上說明,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拉鏈用分離嵌插件10A,軸卡止部50包含滑動構件52,該滑動構件52係滑動自如地安裝於開尾筒13之右壁16側之外表面,且自如切換與操作部30卡合而限制旋動構件14之旋動之第1位置、及解除與操作部30之卡合而容許旋動構件14之旋動之第2位置,故可防止旋動構件14之不當之旋動,從而可進一步提高操作性。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拉鏈用分離嵌插件10A,滑動構件52藉由螺旋彈簧53而向第1位置之方向彈壓,故若停止滑動構件52之操作則自動恢復至第1位置,因此可提高操作性。又,因只要不操作滑動構件52則無法使旋動構件14旋動,故可防止未意圖之旋動構件14之旋動。
對於其他構成及作用效果,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
(變形例)
再者,作為本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亦可如圖15所示般不使用螺旋彈簧53,而藉由凹凸嵌合來切換滑動構件52之第1位置及第2位置。具體而言,於開尾筒13之導引凹部51之底面,形成有將滑動構件52保持於第1位置之第1卡合凸部51a、及將滑動構件52保持於第2位置之第2卡合凸部51b,並且於滑動構件52之導引凸部57之後表面,形成有與第1卡合凸部51a卡合之第1卡合凹部57a、及與第2卡合凸部51b卡合之第2卡合凹部57b。又,第1及第2卡合凸部51a、51b、及第1及第2卡合凹部57a、57b分別形成為剖面為半圓形狀。
因此,於本變形例中,將滑動構件52向下方滑動,使第1卡合凸部51a與第1卡合凹部57a卡合,藉此滑動構件52保持於第1位置,將滑動構件52向上方滑動,使第2卡合凸部51b與第2卡合凹部57b卡合,藉此滑動構件52保持於第2位置。
(第3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圖16~圖20對拉鏈用分離嵌插件之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對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或等同之部分,於圖式中附加相同之符號並省略或簡化其說明。
如圖16~圖19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分離嵌插件10B更包含軸卡止部60。該軸卡止部60包含:第1卡合孔61及第2卡合孔62,其係挾持軸承部28而左右對稱形成於開尾筒13之底壁19;卡合銷63,其於上下方向上進退自如地設置於旋動構件14之操作部30,且與第1卡合孔61或第2卡合孔62卡合;及突起部64,其分別自第1及第2銷構件11、12之下端部向下方而突設,將卡合銷63下壓以使其後退。
第1卡合孔61為自底面19a向第1銷收容室26上下貫通底壁19之貫通孔,於第1銷構件11插入時,供第1銷構件11之突起部64插入。又,第2卡合孔62為自底面19a向第2銷收容室27上下貫通底壁19之貫通孔,於第2銷構件12插入時,供第2銷構件12之突起部64插入。而藉由第1及第2銷構件11、12之突起部64插入至第1及第2卡合孔61、62,藉此使與第1卡合孔61或第2卡合孔62卡合之卡合銷63被下壓,從而解除該卡合。藉此容許旋動構件14之旋動。
卡合銷63係於上下方向上進退自如地嵌合於有底之銷收容孔65,該銷收容孔65係形成於與旋動構件14之操作部30之上表面之與第1及第2卡合孔61、62對應之位置。又,如圖20所示,於卡合銷63與銷收容孔65之底面之間設置有螺旋彈簧66,藉由該螺旋彈簧66之彈壓力,將卡合銷63向上方彈壓。又,螺旋彈簧66中,其上端卡止於卡合銷63之頂面,其下端卡止於銷收容孔65之底面,故限制卡合銷63自銷收容孔65之脫落。
又,於碟形彈簧40中,在與第1及第2卡合孔61、62對應之位置分別形成有用以使卡合銷63插通之貫通孔40a。
如圖16所示,於如上所述般構成之分離嵌插件10B中,在第2銷構件12與旋動構件14之銷拔出阻止機構32卡合、且第1銷構件11自第1銷收容室26拔出之狀態下,卡合銷63藉由螺旋彈簧66之彈壓力而於上方進出,經由碟形彈簧40之貫通孔40a而插入‧卡合於第1卡合孔61。藉此,旋動構件14之旋動受到限制。
此處,如圖17所示,若第1銷構件11插入至第1銷收容室26,則第1銷構件11之突起部64會抵抗螺旋彈簧66之彈壓力而將卡合銷63下壓。藉此,卡合銷63向下方後退,卡合銷63與第1卡合孔61之卡合被解除,從而容許旋動構件14之旋動。
繼而,若旋動構件14自該狀態被旋轉180°,則如圖18所示般第1銷構件11與旋動構件14之銷拔出阻止機構32卡合,並且卡合銷63向第2卡合孔62之下方移動,藉由第2銷構件12之突起部64而繼續將卡合銷63下壓。因此,尚可容許旋動構件14之旋動。
然後,如圖19所示,若第2銷構件12自第2銷收容室27被拔出,則卡合銷63藉由螺旋彈簧66之彈壓力而於上方進出,經由碟形彈簧40之貫通孔40a而插入‧卡合於第2卡合孔62。藉此,旋動構件14之旋動受到限制。
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僅於第1及第2銷構件11、12之兩者插入於開尾筒13之狀態時,容許旋動構件14之旋動(第2位置),於拔出第1及第2銷構件11、12之任一者之狀態下,限制旋動構件14之旋動(第1位置)。再者,藉由本實施形態之卡止凸部33及卡止凹部29之卡止的旋動構件14之卡止,係於在以如圖18所示之狀態藉由滑件5拉合拉鏈1之狀態下使用時,用以使操作部30不會隨意旋動者。
如以上說明,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拉鏈用分離嵌插件10B,軸卡止部60由於具備卡合銷63,該卡合銷63係於上下方向上進退自如地設置於旋動構件14之操作部30,且自如切換與開尾筒13卡合而限制旋動構件14之旋動之第1位置、及解除與開尾筒13之卡合而容許旋動構件14之旋動之第2位置,故可防止旋動構件14之不當之旋動,從而可進一步提高操作性。
關於其他構成及作用效果,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之說明中,將銷拔出阻止機構32作為膨出成半圓錐形狀之膨出部進行了說明,但並非必需限定為半圓錐形狀。膨出部只要僅於自柱部31之前端側至半徑方向之範圍即0°至180°之間之範圍內膨出即可,且亦可為圓盤狀,亦可延設有矩形狀之突起。
又,於第2實施形態中,作為設置於開尾筒13之右壁16側之滑動構件52進行了說明,但只要可滑動地設置於開尾筒13之外周面之任一處即可,且只要形成於一方即可,且亦可為左壁15、前壁17、後壁18。又,亦無需一定為一個,例如於第2實施形態中,亦可於左壁15上包含相同之滑動構件52。
1...拉鏈
2...鏈布
2a...一側緣
3...鏈齒排
4...鏈帶
5...滑件
5a...拉片
6...鏈齒
7...上止擋部
10、10A、10B...分離嵌插件
11...第1銷構件
11a...導齒部
11b...凸條部
12...第2銷構件
12a...凹條部
13...開尾筒
14...旋動構件
15...左壁
16...右壁
17...前壁
18...後壁
19...底壁
19a...底面
20...空間部
21...插入部
21a...內側面
22...基部
23...鎖爪
24、58...狹縫
25...隔板
26...第1銷收容室
27...第2銷收容室
28...軸承部
29...卡止凹部(被卡止部)
30...操作部
30a...圓形部
30b...延伸部
31...柱部
31a...立起部
31b...中間部
31c...前端部
32...銷拔出阻止機構(膨出部)
33...卡止凸部(卡止部)
34...圓弧槽
35...凸部
36、50、60...軸卡止部
37...柱收納部
40...碟形彈簧
40a...貫通孔
51...導引凹部
51a...第1卡合凸部
51b...第2卡合凸部
52...滑動構件
53...螺旋彈簧(彈性構件)
54...前板
55...後板
56...側板
57...導引凸部
57a...第1卡合凹部
57b...第2卡合凹部
61...第1卡合孔
62...第2卡合孔
63...卡合銷
64...突起部
65...銷收容孔
66...螺旋彈簧
A-A、B-B、C-C、D-D...線
C...軸中心
D1...軸承部28之內徑
D2...立起部31a之外徑
D3...前端部31c之外徑
R...銷拔出阻止機構32之半徑
圖1係說明採用本發明之拉鏈用分離嵌插件之第1實施形態之拉鏈的表面圖;
圖2係說明圖1所示之分離嵌插件之分解立體圖;
圖3係圖2所示之開尾筒之上表面圖;
圖4係圖3之A-A線剖面圖;
圖5係圖2所示之旋動構件之縱剖面圖;
圖6係拉鏈用分離嵌插件之剖面立體圖;
圖7係表示插入於開尾筒之第2銷構件與旋動構件之銷拔出阻止機構卡合之狀態之剖面圖;
圖8係表示插入於開尾筒之第1銷構件與旋動構件之銷拔出阻止機構卡合之狀態之剖面圖;
圖9係圖8之B-B線剖面圖;
圖10係說明本發明之拉鏈用分離嵌插件之第2實施形態之立體圖;
圖11係圖10所示之分離嵌插件之分解立體圖;
圖12係表示滑動構件與操作部卡合而旋動構件之旋動受到限制之狀態之下表面圖;
圖13係表示滑動構件與操作部卡合之狀態之圖12之C-C線剖面圖,圖中之一點鏈線表示左右對稱(線對稱);
圖14係表示滑動構件與操作部之卡合被解除之狀態之圖12之C-C線剖面圖,圖中之一點鏈線表示左右對稱(線對稱);
圖15係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拉鏈用分離嵌插件之變形例之主要部分剖面圖,圖中之一點鏈線表示左右對稱(線對稱);
圖16係說明本發明之拉鏈用分離嵌插件之第3實施形態之圖,且係表示卡合銷卡合於開尾筒之第1卡合孔之狀態之剖面圖;
圖17係表示卡合銷藉由第1銷構件而下壓之狀態之剖面圖;
圖18係表示卡合銷藉由第2銷構件而下壓之狀態之剖面圖;
圖19係表示卡合銷卡合於開尾筒之第2卡合孔之狀態之剖面圖;及
圖20係圖16之D-D線剖面圖。
10...分離嵌插件
11...第1銷構件
11a...齒部
11b...條部
12...第2銷構件
12a...條部
13...開尾筒
14...旋動構件
15...左壁
16...右壁
19...底壁
23...鎖爪
24...狹縫
25...隔板
26...第1銷收容室
27...第2銷收容室
28...軸承部
29...卡止凹部(被卡止部)
30...操作部
30a...圓形部
30b...延伸部
31...柱部
32...銷拔出阻止機構(膨出部)
33...卡止凸部(卡止部)
34...圓弧槽
35...凸部
36...軸卡止部
40...碟形彈簧

Claims (7)

  1. 一種拉鏈用分離嵌插件,其特徵在於:其係包括第1銷構件(11)及第2銷構件(12)、以及開尾筒(13)之拉鏈用分離嵌插件(10、10A、10B);上述第1銷構件(11)及第2銷構件(12)係相對向且固著於在一側緣(2a)相對向地固著有鏈齒排(3)之左右一對鏈帶(4)之上述鏈齒排之一端部;上述開尾筒(13)與上述鏈帶形成為分體,具有由左壁(15)、右壁(16)、前壁(17)、後壁(18)及底壁(19)所包圍之空間部(20),且供上述第1及第2銷構件插拔自如;且上述第1銷構件及上述第2銷構件分別包含鎖爪(23);上述開尾筒之上述底壁具有貫通上述空間部之軸承部(28);且該拉鏈用分離嵌插件具備旋動自如地嵌合於上述軸承部之旋動構件(14),其包含:銷拔出阻止機構(32),其配置於上述空間部之中央,藉由與上述鎖爪卡合而阻止上述第1及第2銷構件之兩者之同時拔出;及操作部(30),其配置於上述開尾筒之底面(19a)側,自如旋動操作上述銷拔出阻止機構;上述旋動構件(14)具備柱部(31),其係自配置於上述開尾筒(13)之底面(19a)側之上述操作部(30)向上述空間部(20)延設,且旋動自如地嵌合於上述軸承部(28);上述銷拔出阻止機構(32)形成於上述柱部。
  2. 如請求項1之拉鏈用分離嵌插件(10、10A、10B),其中上述銷拔出阻止機構(32)係為形成於上述柱部(31)之 前端、且自上述柱部之軸中心(C)於半徑方向外側膨出之膨出部。
  3. 如請求項1之拉鏈用分離嵌插件(10、10A、10B),其中上述銷拔出阻止機構(32)係為形成於上述柱部(31)之前端、且自上述柱部之軸中心(C)向半徑方向外側膨出之膨出部。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拉鏈用分離嵌插件(10、10A、10B),其具備將上述旋動構件(14)相對於上述開尾筒(13)之旋轉位置卡止於特定位置之軸卡止部(36、50、60)。
  5. 如請求項4之拉鏈用分離嵌插件(10),其中上述軸卡止部(36)包含:卡止部(33),其形成於與上述開尾筒(13)之底面(19a)對向之上述操作部(30)之對向面;及被卡止部(29),其形成於上述開尾筒之底面,且與上述卡止部卡合。
  6. 如請求項4之拉鏈用分離嵌插件(10A),其中上述軸卡止部(50)具備滑動構件(52),其係滑動自如地安裝於上述開尾筒(13)之外表面,且自如切換與上述操作部(30)卡合而限制上述旋動構件(14)之旋動之第1位置、與解除與上述操作部之卡合而容許上述旋動構件之旋動之第2位置。
  7. 如請求項6之拉鏈用分離嵌插件(10A),其中上述滑動構件(52)係被彈性構件(53)向上述第1位置之方向彈壓。
TW100107977A 2010-09-30 2011-03-09 The zipper is used to separate the insert TWI4392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67183 WO2012042656A1 (ja) 2010-09-30 2010-09-30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開離嵌挿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2849A TW201212849A (en) 2012-04-01
TWI439239B true TWI439239B (zh) 2014-06-01

Family

ID=45892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7977A TWI439239B (zh) 2010-09-30 2011-03-09 The zipper is used to separate the insert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52336B (zh)
TW (1) TWI439239B (zh)
WO (1) WO201204265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414062A (zh) * 1935-02-27
US2395677A (en) * 1943-04-16 1946-02-26 Louis H Morin Two-way separable coupling fastener stringers
JP2774218B2 (ja) * 1992-07-31 1998-07-09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開離嵌挿具および開離嵌挿方法
DE10138815A1 (de) * 2001-05-18 2003-04-03 Georg Oswald Lange Reißverschluss
DE10124704A1 (de) * 2001-05-18 2002-12-05 Georg Oswald Lange Reißverschluß
JP5101233B2 (ja) * 2007-10-15 2012-12-19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開離嵌挿具と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02106630B (zh) * 2009-12-24 2013-04-10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闭口拉链下止及使用该下止的闭口拉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52336A (zh) 2013-04-17
TW201212849A (en) 2012-04-01
WO2012042656A1 (ja) 2012-04-05
CN103052336B (zh) 2015-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1041B (zh) Reverse open zipper
CN108158138B (zh) 绳索锁定具
TWI384958B (zh) zipper
ES2644079T3 (es) Maleta de equipaje
US6799446B1 (en) Combination lock changeable in combination
TWI449505B (zh) zipper
US7331088B2 (en) Buckle assembly
US20150014109A1 (en) Luggage Case with Double Lock
US9173457B2 (en) Zipper assembly
TW201212840A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s with attached automatic stopping device
TWI488594B (zh) Zippers and the use of its products
US20090119890A1 (en) Connector, housing and belt
TWI552696B (zh) The slide fastener with
TWI439239B (zh) The zipper is used to separate the insert
TWI439238B (zh) The zipper is used to separate the insert
US9266205B2 (en) Piping slider
TWI669082B (zh) 滑件及具備其之拉鏈
TW200939988A (en) Separable bottom stop assembly of slide fastener and slide fastener
WO2013011591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US10798998B2 (en) Zip fastener
TWI655916B (zh) zipper
ES1287394U (es) Dispositivo de enclavamiento de seguridad, en particular para un elemento de equipaje
JP3102032U (ja) ダブルロッキングディバイス及びラッチロック構造体
EP1522230B1 (en) Buckle for belts
EP3777597B1 (en) Slider and slide fastener with s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