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8278B - 針對病毒之細胞允許因子及彼之用途 - Google Patents

針對病毒之細胞允許因子及彼之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8278B
TWI438278B TW100121989A TW100121989A TWI438278B TW I438278 B TWI438278 B TW I438278B TW 100121989 A TW100121989 A TW 100121989A TW 100121989 A TW100121989 A TW 100121989A TW I438278 B TWI438278 B TW I43827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peptide
seq
cells
virus
polynucleot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1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34944A (en
Inventor
Jay Gregory Calvert
Shelly Lynn Shields
David Ewell Slade
Welch Siao-Kun Wan
Original Assignee
Zoetis P & U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etis P & U Llc filed Critical Zoetis P & U Llc
Publication of TW201134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349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82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827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7/00Viruses; Bacteriophag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12Viral antige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435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C07K14/705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4/70596Molecules with a "CD"-designation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5/00Undifferentiated human, animal or plant cells, e.g. cell lines; Tissues; Cultivation or maintenance thereof;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5/06Animal cells or tissues; Human cells or tissues
    • C12N5/0602Vertebrate cells
    • C12N5/0684Cells of the urinary tract or kidneys
    • C12N5/0686Kidney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5/00Undifferentiated human, animal or plant cells, e.g. cell lines; Tissues; Cultivation or maintenance thereof;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5/06Animal cells or tissues; Human cells or tissues
    • C12N5/0602Vertebrate cells
    • C12N5/0688Cells from the lungs or the respiratory tra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whole cells, viruses or DNA/RNA
    • A61K2039/525Virus
    • A61K2039/5252Virus inactivated (kill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whole cells, viruses or DNA/RNA
    • A61K2039/525Virus
    • A61K2039/5254Virus avirulent or attenu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10/00Genetically modified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10/00Genetically modified cells
    • C12N2510/02Cells for produ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710/00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dsDNA viruses
    • C12N2710/00011Details
    • C12N2710/12011Asfarviridae
    • C12N2710/12051Methods of production or purification of viral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770/00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ssRNA viruses positive-sense
    • C12N2770/00011Details
    • C12N2770/10011Arteriviridae
    • C12N2770/10051Methods of production or purification of viral materia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Zo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nc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Description

針對病毒之細胞允許因子及彼之用途
本發明提供與產生可允許非洲豬瘟病毒科和披衣病毒科之病毒生長的宿主細胞有關的方法和組成物。
非洲豬瘟病毒科
非洲豬瘟病毒為一族二十面體,經外套包覆的病毒,其基因組係由一種線性雙股DNA的單一分子所組成,長約150000-190000個核苷酸。此族之名稱係從非洲豬瘟及相關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And Related Viruses)衍生得來。非洲豬瘟病毒(ASFV)為非洲豬瘟病毒(Asfivirus)屬的型種,且為該族的唯一成員。最近,豬CD163多肽被推測可能與非洲豬瘟病毒(ASFV)之細胞報告者有關(Sanchez-Torres et al.,2003)。
披衣病毒科
披衣病毒科一族之病毒包括馬動脈炎病毒(EAV)、乳酸脫氫酶-提升病毒(LDV)和猴子出血熱病毒(SHFV)。經濟上最重要之披衣病毒為豬生殖和呼吸症候群病毒(PRRSV)。
PRRSV
豬生殖和呼吸症候群(PRRS)為一種經濟上最重要之豬的疾病。此症候群在1980年代後期幾乎同時出現在北美和西歐,並且,已在歐洲、亞洲和美洲之主要豬生產國中散佈成為地方性疾病。PRRS之病原為命名為PRRS病毒或PRRSV之病毒。歐洲和北美之PRRS的疾病特徵為母豬和小雌豬無生育力(晚期流產、死產及乾屍)、幼豬之死亡率高,且在所有年齡之豬群中引起呼吸道疾病。此疾病已成為最近評論的主題(Mengeling and Lager,2000;Murtaugh et al.,2002;Nodelijk,2002;Plagemann,2003)。
在豬群中,PRRSV感染係限於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系之細胞分支。完全分化之豬肺泡巨噬細胞(PAM)為病毒複製之主要靶的細胞(Duan et al.,1997a;Duan et al.,1997b)。將PAM細胞永生化在技術上頗具挑戰性,當成功時可產生不允許PRRS病毒生長的細胞株(Weingartl et al.,2002)。PRRS病毒體與巨噬細胞特異結合,並可藉由細胞內攝作用內化在由籠形蛋白(clathrin)包覆之凹陷內。從內攝囊泡中釋出時需要在酸性pH值下(Nauwynck et al.,1999)。病毒體之起始結合係經由病毒基質蛋白質與硫酸肝素葡糖胺聚醣之交互作用傳介(Delputte et al.,2002)。內化作用可藉由一種210或220 kDa之膜糖蛋白協助進行,因為當將PAM細胞與對抗此多肽之單株抗體一起培育時可阻斷PRRS病毒之感染(Duan et al.,1998;Wissink et al.,2003)。最近,210kDa糖蛋白被鑑定為涎酸黏附素(sialoadhesin)(此為涎酸結合性免疫球蛋白樣外源凝集素的涎酸結合性免疫球蛋白樣凝集素族的一員(Pensaert et al.,2003)。以豬涎酸黏附素轉染非許可性之PK-15(豬腎)細胞株可提供其內化PRRSV粒子的能力,但在未包覆之階段仍有明顯障礙,這是因為病毒體進入細胞囊泡,但並未發生核液分解和囊泡膜融合之現象。病毒基因未表現出,而經轉染之PK-15細胞並未成為對PRRS病毒許可的細胞(Vanderheijden et al.,2003)。就吾人所知,以涎酸黏附素轉染並未顯示出足夠將任何PRRSV非許可性細胞株轉化成PRRSV-許可表型。
除了原始豬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系的細胞外,其它已知可允許PRRSV在細胞培養物中生長的唯一細胞類型為永生化之猴腎細胞株MA-104(Chladek et al.,1998)及其衍生物,如:MARC-145(Kim et al.,1993)和CL-2621。為何此一特殊之細胞株可允許病毒生長,但其它哺乳動物細胞株則否的原因仍未知。PRRS病毒特異結合多種不同類型之細胞,但不會引起感染(Kreutz,1998;Therrien et al.,2000)。在MARC-145細胞中,藉由內攝作用來將病毒內化,及接下去在低pH值下將囊泡去除包覆的過程似乎是模擬PAM細胞中之類似過程(Kreutz and Ackermann,1996)。然而,許多結合豬涎酸黏附素之單株抗體無法偵測在MARC-145細胞表面上之同源蛋白質(Duan et al.,1998;Wissink et al.,2003),這表示MARC-145細胞可能係利用相同蛋白質族群之不同成員,或完全不同的受體。
目前,PRRSV疫苗係在猴細胞株上增殖,此為潛在的危險活性。使用猴細胞株來產製疫苗具有將重要之靈長類病毒引入欲用於異種移植之豬細胞株的可能。由於豬成為人類異種移植器官來源的情形逐漸增加,因此,將靈長類細胞株引入豬群中最後可能成為接受異種移植器官之人類的風險。因此,在豬疫苗製劑中最好避免使用猴細胞株。因而,鑑定或產生能支援PRRSV複製之非-猴細胞或細胞株是有需要的。為了達成此目標,必須鑑定可負責提供允許PRRSV複製(如同在某些猴細胞株,以及PAM細胞中所見者)之性質的基因產物。一旦鑑定出這類基因產物,可藉由將此必須基因轉染入非許可細胞中而使其成為許可細胞,以產生較寬之疫苗的生產株陣列。
一實驗室曾報導當將來自MARC-145細胞之四史潘寧(tetraspanin)蛋白質CD151轉染入非許可之BHK-21細胞時,其可對PRRS病毒提供許可性(Kapil and Shanmukhappa,2003;Shanmukhappa and Kapil,2001)。此觀察尚未由另一獨立實驗室確認。
此文中吾人將說明一種未曾被提及過之多肽,當將其轉染入非許可性細胞時,其可對PRRS病毒提供許可性。
引用之參考資料
Chladek,D. W.,Harris,L. L.,and Gorcyca,D. E. Method of growing and attenuating a viral agent associated with mystery swine disease. Boehringer Ingelheim Animal Health,Inc. 677,585[US 5,840,563],1-24.11-24-1998. USA. 7-9-1996. Ref Type: Patent
Dea,S.,Gagnon,C.A.,Mardassi,H.,Pirzadeh,B.,and Rogan,D. (2000). Current knowledge on the structural proteins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 virus: comparison of the North American and European isolates[Review].Arch. Virol.145 ,659-688.
Delputte,P.L.,Vanderheijden,N.,Nauwynck,H.J.,and Pensaert,M.B.(2002). Involvement of the matrix protein in attachment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to a heparinlike receptor on 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s. J. Virol.76 ,4312-4320.
Duan,X.,Nauwynck,H.J.,and Pensaert,M.B.(1997a). Effects of origin and state of differentiation and activation of monocytes/macrophages on their susceptibility to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 Arch. Virol.142 ,2483-2497.
Duan,X.,Nauwynck,H.J.,and Pensaert,M.B.(1997b). Virus quant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ellular targets in the lungs and lymphoid tissues of pigs at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after inoculation with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 Vet. Microbiol.56 ,9-19.
Duan,X.B.,Nauwynck,H.J.,Favoreel,H.W.,and Pensaert,M.B.(1998). Identification of a putative receptor for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on 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s. J. Virol.72 ,4520-4523.
Graversen,J.H.,Madsen,M.,and Moestrup,S.K.(2002). CD163: a signal receptor scavenging haptoglobin-hemoglobin complexes from plasma. [Review][19 ref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 Cell Biology34 ,309-314.
Gronlund J. Vitved L. Lausen M. Skjodt K. Holmskov U. Cloning of a novel scavenger receptor cysteine-rich type I transmembrane molecule(M160) expressed by human macrophages. Journal of Immunology 165(11):6406-6415,2000.
Kapil,S. and Shanmukhappa,K. Host susceptibility factor(s) for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and uses in swine breeding,as a target for antiviral compounds, and development of a non-simian recombinant cell line for propagation of the virus. none. US 2003/0186236 A1,1-45. 10-2-2003. USA. 1-28-2002. Ref Type: Patent
Kim,H.S.,Kwang,J.,Yoon,I.J.,Joo,H.S.,and Frey,M.L.(1993). Enhanced replication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 virus in a homogenous subpopulation of MA-104 cell line. Arch. Virol.133 ,477-483.
Kreutz,L.C.(1998). Cellular membrane factors are the major determinants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tropism. Virus Res.53 ,121-128.
Kreutz,L.C. and Ackermann,M.R.(1996).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enters cells through a low pH-dependent endocytic pathway. Virus Res.42 ,137-147.
Mengeling,W.L. and Lager,K.M.(2000). A brief review of procedures and potential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diagnosis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eterinary Research31 ,61-69.
Meulenberg,J.J.M.(2000). PRRSV,the virus. Veterinary Research31 ,11-21.
Murtaugh,M.P.,Xiao,Z.G.,and Zuckermann,F.(2002). Immunological responses of swine to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infection[Review]. Viral Immunology15 ,533-547.
Nauwynck,H.J.,Duan,X.,Favoreel,H.W.,Van Oostveldt,p.,and Pensaert,M.B.(1999). Entry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into 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s via 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 J. Gen. Virol.80 ,297-305.
Nodelijk,G.(2002).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linical aspects and diagnosis-A review[Review]. Vet. Quart.24 ,95-100.
Pensaert,M.,Nauwynck,H.,and Vanderheijden,N. Nucleic acid encoding polypeptide involved in cellular entrance of the PRRS virus. Akzo Nobel N.V. and Universiteit Gent. WO 03/010200 A2,1-24. 2-6-2003. 7-18-2002.Ref Type: Patent
Philippidis,P.,Mason,J.C.,Evans,B.J.,Nadra,I.,Taylor,K.M.,Haskard,D.O.,and Landis,R.C.(2004). Hemoglobin scavenger receptor CD163 mediates interleukin-10 release and heme oxygenase-1 synthesis-Antiinflammatory monocyte-macrophage responses in vitro,in resolving skin blisters in vivo,and aft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 surgery. Circulation Research94 ,119-126.
Plagemann,P.G.W.(2003).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Origin hypothesis.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9 ,903-908.
Ritter,M.,Buechler,C.,Langmann,T.,and Schmitz,G.(1999). Genomic organization and chromosomal localization of the human CD163(M130) gene: a member of the scavenger receptor cysteine-rich superfamily. Biochemical &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60 ,466-474.
Sanchez-Torres,C.,Gomez-Puertas,P.,Gomez-del-Moral,M.,Alonso,F.,Escribano,J.M.,Ezquerra,A.,and Dominguez,J.(2003). Expression of porcine CD163 on monocytes/macrophages correlates with permissiveness to African swine fever infection. Arch. Virol.148 ,2307-2323.
Shanmukhappa,K. and Kapil,S.(2001). Clo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MARC-145 cell proteins binding to 3'UTR and partial nucleoprotein gene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Adv. Exp. Med. Biol.494 ,641-646.
Snijder,E.J. and Meulenberg,J.J.M.(2001). Arteriviruses. In Fields Virology,D.M.Knipe,P.M.Howley,D.E.Griffin,M.A.Martin,R.A.Lamb,B.Roizman,and S.E.Straus,eds.(Philadelphi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pp. 1205-1220.
Therrien,D.,St Pierre,Y.,and Dea,S.(2000). Preliminary characterization of protein binding factor for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on the surface of permissive and non-permissive cells. Arch. Virol.145 ,1099-1116.
Vanderheijden,N.,Delputte,P.L.,Favoreel,H.W.,Vandekerckhove,J.,Van Damme,J.,van Woensel,P.A.,and Nauwynck,H.J.(2003). Involvement of sialoadhesin in entry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into 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s. J. Virol.77 ,8207-8215.
Weingartl,H.M.,Sabara,M.,Pasick,J.,van Moorlehem,E.,and Babiuk,L.(2002).Continuous porcine cell lines developed from alveolar macrophages-Partial characterization and virus susceptibility. J. Virol. Methods104 ,203-216.
Wissink,E.H.J.,van Wijk,H.A.R.,Pol,J.M.A.,Godeke,G.J.,van Rijn,P.A.,Rottier,P.J.M.,and Meulenberg,J.J.M.(2003). Identification of 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 glycoproteins involved in infection of porcine respiratory and reproductive syndrome virus. Arch. Virol.148 ,177-187.
本發明包括一種幫助選自非洲豬瘟病毒科和披衣病毒科之病毒感染一或多種細胞的方法,其包含指導在該細胞內之CD163多肽增加表現的步驟。在一種實施態樣中,該CD163與膜結合。在一種實施態樣中,該病毒係選自由披衣病毒科所組成之群體。在一種較佳之實施態樣中,該病毒為PRRSV。在另一種實施態樣中,該病毒為馬動脈炎病毒(EAV)。而在另一種實施態樣中,該病毒為非洲豬瘟病毒(ASFV)。
增加CD163多肽之表現可經由引入編碼CD163多肽之外源性核酸的這類方法來達成,這類方法包括,但不限於:以含有編碼CD163多肽之多核苷酸的載體來進行轉染、電穿孔,和融合。亦可經由化學處理來誘導內生性CD163表現,以達到增加表現。
此方法可使先前之非PRRSV-許可性細胞成為PRRS許可性細胞。此方法亦包括使一或更多種先前不會表現CD163多肽之細胞成為可經過誘導來表現CD163多肽。
在較佳之實施態樣中,該細胞為動物細胞。其可為脊椎動物或非脊椎動物細胞。該細胞可為哺乳動物細胞。該細胞或細胞株可為昆蟲細胞株。該細胞可為BHK21細胞。該細胞可衍生自豬腎細胞。該細胞或細胞株可衍生自貓腎細胞。該細胞或細胞株可為,但不限於:BHK-21、NLST-1、NLFK-1、Vero或RL細胞。PRRSV可為歐洲基因型或北美基因型。
如上述,增加CD163多肽之表現可藉由包括,但不限於下列方法來達成:以含有編碼CD163多肽之多核苷酸的載體進行轉染、電穿孔,和融合。任何CD163多肽均可考慮。那些含有跨膜區者較佳。示範性之CD163多肽係選自下列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2具有至少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之一致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2相差不超過20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2相差不超過10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包含SEQ ID NO:2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具有SEQ ID NO:1所列之序列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14中所列之多肽具有至少99%之一致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 14相差不超過15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 14相差不超過10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具有編碼包含SEQ ID NO: 14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SEQ ID NO: 13所列之序列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 24相差不超過2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含有SEQ ID NO: 24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具有SEQ ID NO: 23所列之序列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 27中所列之多肽具有至少96%、97%、98%或99%之一致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 27相差不超過20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 27相差不超過10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含有SEQ ID NO: 27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具有SEQ ID NO: 26所列之序列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32中所列之多肽具有至少98%、99%之一致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32相差不超過15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32相差不超過10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含有SEQ ID NO:32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具有SEQ ID NO:31所列之序列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34中所列之多肽具有至少95%、96%、97%、98%、99%之一致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34相差不超過15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34相差不超過10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含有SEQ ID NO:34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具有SEQ ID NO:33所列之序列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36中所列之多肽具有至少95%、96%、97%、98%、99%之一致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36相差不超過15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36相差不超過10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含有SEQ ID NO:36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具有SEQ ID NO:35所列之序列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42中所列之多肽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之一致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42相差不超過15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42相差不超過10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含有SEQ ID NO:42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具有SEQ ID NO:41所列之序列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44中所列之多肽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之一致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44相差不超過15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44相差不超過10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含有SEQ ID NO:44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具有SEQ ID NO:43所列之序列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46中所列之多肽具有至少95%、96%、97%、98%、99%之一致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46相差不超過15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46相差不超過10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含有SEQ ID NO:46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具有SEQ ID NO:45所列之序列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48中所列之多肽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之一致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48相差不超過15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與SEQ ID NO:48相差不超過10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編碼含有SEQ ID NO:48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一種這類多核苷酸係包含具有SEQ ID NO:47所列之序列的多核苷酸。
幫助上述感染之方法還可包含製造病毒之培養物的步驟。
本發明還包含藉由上述方法分離出之培養物。
上述之任何方法還可包含產製PRRS或其它病毒疫苖的步驟。該疫苖可為已死型或存活之減毒型。
本發明亦包含一種細胞或細胞株,其中該一或更多個細胞被選自披衣病毒科和非洲豬瘟病毒科之病毒感染的的能力已藉由指導該細胞內之CD163多肽增加表現來修改。
在一種較佳之實施態樣中,該CD163多肽含有一跨膜區。在一種實施態樣中,該病毒係選自披衣病毒科之群體。在一種較佳之實施態樣中,該病毒為PRRSV。在另一種實施態樣中,該病毒為馬動脈炎病毒(EAV)。而在另一種實施態樣中,該病毒為非洲豬瘟病毒(ASFV)。
本發明之細胞或細胞株可能先前曾為非PRRSV-許可性,但經由指導增加該細胞或細胞株內之CD163多肽的表現而成為對PRRSV許可。
本發明之細胞或細胞株包括之前不表現CD163多肽,但被誘導表現CD163之細胞或細胞株。
在較佳之實施態樣中,該細胞為動物細胞。其可為脊椎動物或非脊椎動物細胞。該細胞可為哺乳動物細胞。該細胞或細胞株可為昆蟲細胞株。該細胞可為BHK21細胞。該細胞可衍生自豬腎細胞。該細胞或細胞株可衍生自猫腎細胞。該細胞或細胞株可為,但不限於:BHK-21、NLST-1、NLFK-1、Vero或RL細胞。PRRSV可為北美型或歐洲型。
本發明包括用於測量測試細胞或細胞株允許選自披衣病毒科和非洲豬瘟病毒科之病毒感染的傾向的方法,其包含:
a)提供含有來自該測試細胞或細胞株之核酸的樣本;
b)測定該樣本中編碼CD163多肽或其互補體之多核苷酸的量;
其中編碼CD163多肽之多核苷酸相對於自已知不會支援該病毒生長的對照組細胞株所衍生之對照組樣本所增加的量表示該測試細胞或細胞株支援該病毒複製的傾向。
在一種實施態樣中,該病毒係選自披衣病毒科。在一種較佳之實施態樣中,該病毒為PRRSV。在另一種實施態樣中,該病毒為馬動脈炎病毒(EAV)。而在另一種實施態樣中,該病毒為非洲豬瘟病毒(ASFV)。
編碼CD163多肽之多核苷酸的量可藉由雜合來測定。
編碼CD163多肽之多核苷酸的量可藉由pCR來測定。
本發明亦包括用於測量測試細胞或細胞株允許選自披衣病毒科和非洲豬瘟病毒科之病毒感染的傾向的方法,其包含:
a)提供含有來自該測試細胞或細胞株之多肽的樣本;
b)測定該樣本中之CD163多肽的量;
其中CD163多肽相對於自已知不會支援該病毒生長的對照組細胞株所衍生之對照組樣本所增加的量表示該測試細胞或細胞株支援該病毒複製的傾向。
在一種實施態樣中,該病毒係選自披衣病毒科。在一種較佳之實施態樣中,該病毒為PRRSV。在另一種實施態樣中,該病毒為馬動脈炎病毒(EAV)。而在另一種實施態樣中,該病毒為非洲豬瘟病毒(ASFV)。
在一種實施態樣中,測定過程係經由在其中特異於CD163之抗體可與CD163多肽結合的條件下,將CD163多肽與該抗體進行接觸來完成。
本發明包括用於測量豬被選自披衣病毒科和非洲豬瘟病毒科之病毒感染的傾向的方法,其包含:
a)提供含有來自欲測試之豬的核酸的樣本;
b)測定該樣本中編碼CD163多肽或其互補體之多核苷酸的量;
其中編碼CD163多肽之多核苷酸相對於自已知可抵抗該病毒感染之豬衍生出之對照組樣本所增加的量表示該欲測試之豬被該病毒感染的傾向。
在一種實施態樣中,該病毒係選自披衣病毒科。在一種較佳之實施態樣中,該病毒為PRRSV。在另一種實施態樣中,該病毒為馬動脈炎病毒(EAV)。而在另一種實施態樣中,該病毒為非洲豬瘟病毒(ASFV)。
在一種實施態樣中,可藉由雜合來完成測定。在另一種實施態樣中,可藉由PCR來完成測定。
本發明亦包括用於測量豬被選自披衣病毒科和非洲豬瘟病毒科之病毒感染的傾向的方法,其包含:
a)提供含有來自欲測試之豬的多肽的樣本;
b)測定該樣本中之CD163多肽的量;
其中CD163多肽相對於自已知可抵抗該病毒感染之豬衍生出之對照組樣本所增加的量表示該欲測試之豬被該病毒感染的傾向。
在一種實施態樣中,該病毒係選自披衣病毒科。在一種較佳之實施態樣中,該病毒為PRRSV。在另一種實施態樣中,該病毒為馬動脈炎病毒(EAV)。而在另一種實施態樣中,該病毒為非洲豬瘟病毒(ASFV)。
在一種實施態樣中測定過程係經由在其中特異於CD163之抗體可與CD163多肽結合的條件下,將CD163多肽與該抗體進行接觸來完成。
本發明亦包括一種分離出之多肽,其中該多肽係選自下列多肽:
因此,本發明亦包括一種分離出之多肽,其與SEQ ID NO:2具有至少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之一致性。
一種這類多肽係與SEQ ID NO:2相差不超過20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
一種這類多肽係與SEQ ID NO:2相差不超過10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
一種這類多肽係包含SEQ ID NO:2。
因此,本發明亦包括一種分離出之多肽,其與SEQ ID NO:14中所列之多肽具有至少99%之一致性。
一種這類多肽係與SEQ ID NO:14相差不超過15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
一種這類多肽係與SEQ ID NO:14相差不超過10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
一種這類多肽係包含SEQ ID NO:14。
因此,本發明亦包括一種分離出之多肽,其係與SEQ ID NO:24相差不超過2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
一種這類多肽係包含SEQ ID NO:24。
因此,本發明亦包括一種分離出之多肽,其與SEQ ID NO:27中所列之多肽具有至少96%、97%、98%或99%之一致性。
一種這類多肽係與SEQ ID NO:27相差不超過20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
一種這類多肽係與SEQ ID NO:27相差不超過10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
一種這類多肽係包含SEQ ID NO:27之多肽。
因此,本發明亦包括一種分離出之多肽,其與SEQ ID NO:32中所列之多肽具有至少98%、99%之一致性。
一種這類多肽係與SEQ ID NO:32相差不超過15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
一種這類多肽係與SEQ ID NO:32相差不超過10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
一種這類多肽係包含SEQ ID NO:32之多肽。
因此,本發明亦包括一種分離出之多肽,其與SEQ ID NO:34中所列之多肽具有至少95%、96%、97%、98%、99%之一致性。
一種這類多肽係與SEQ ID NO:34相差不超過15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
一種這類多肽係與SEQ ID NO:34相差不超過10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
一種這類多肽係包含SEQ ID NO:34之多肽。
因此,本發明亦包括一種分離出之多肽,其與SEQ ID NO:36中所列之多肽具有至少95%、96%、97%、98%、99%之一致性。
一種這類多肽係與SEQ ID NO:36相差不超過15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
一種這類多肽係與SEQ ID NO:36相差不超過10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
一種這類多肽係包含SEQ ID NO:36之多肽。
因此,本發明亦包括一種分離出之多肽,其與SEQ ID NO:38中所列之多肽具有至少95%、96%、97%、98%、99%之一致性。
一種這類多肽係與SEQ ID NO:38相差不超過15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
一種這類多肽係與SEQ ID NO:38相差不超過10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
一種這類多肽係包含SEQ ID NO:38之多肽。
因此,本發明亦包括一種分離出之多肽,其與SEQ ID NO:40中所列之多肽具有至少95%、96%、97%、98%、99%之一致性。
一種這類多肽係與SEQ ID NO:40相差不超過15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
一種這類多肽係與SEQ ID NO:40相差不超過10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
一種這類多肽係包含SEQ ID NO:40之多肽。
因此,本發明亦包括一種分離出之多肽,其與SEQ ID NO:42中所列之多肽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之一致性。
一種這類多肽係與SEQ ID NO:42相差不超過15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
一種這類多肽係與SEQ ID NO:42相差不超過10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
一種這類多肽係包含SEQ ID NO:42之多肽。
因此,本發明亦包括一種分離出之多肽,其與SEQ ID NO:44中所列之多肽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之一致性。
一種這類多肽係與SEQ ID NO:44相差不超過15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
一種這類多肽係與SEQ ID NO:44相差不超過10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
一種這類多肽係包含SEQ ID NO:44之多肽。
因此,本發明亦包括一種分離出之多肽,其與SEQ ID NO:46中所列之多肽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之一致性。
一種這類多肽係與SEQ ID NO:46相差不超過15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
一種這類多肽係與SEQ ID NO:46相差不超過10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
一種這類多肽係包含SEQ ID NO:46之多肽。
因此,本發明亦包括一種分離出之多肽,其與SEQ ID NO:48中所列之多肽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之一致性。
一種這類多肽係與SEQ ID NO:48相差不超過15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
一種這類多肽係與SEQ ID NO:48相差不超過10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之多肽。
一種這類多肽係包含SEQ ID NO:48之多肽。
本發明亦包括分離出之CD163多核苷酸,其包含:
(a)SEQ ID NO:1或5中所列出之多核苷酸序列,
(b)編碼與SEQ ID NO:2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之一致性或類似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
(c)編碼SEQ ID NO:2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d)為(a)、(b)或(c)之任一項的互補體的多核苷酸。
因此,本發明亦包括含有下列之分離出的多核苷酸:
(a)SEQ ID NO:12或13中所列出之多核苷酸序列,
(b)編碼與SEQ ID NO:14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9%之一致性或類似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
(c)編碼SEQ ID NO:14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d)為(a)、(b)或(c)之任一項的互補體的多核苷酸。
因此,本發明亦包括含有下列之多核苷酸:
(a)SEQ ID NO:22或23中所列出之多核苷酸序列,
(b)編碼SEQ ID NO:24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c)為(a)或(b)之任一項的互補體的多核苷酸。
因此,本發明亦包括含有下列之分離出的多核苷酸:
(a)SEQ ID NO:25或26中所列出之多核苷酸序列,
(b)編碼與SEQ ID NO:27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6%、97%、98%、99%之一致性或類似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
(c)編碼SEQ ID NO:27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d)為(a)、(b)或(c)之任一項的互補體的多核苷酸。
因此,本發明亦包括含有下列之分離出的多核苷酸:
(a)SEQ ID NO:30或31中所列出之多核苷酸序列,
(b)編碼與SEQ ID NO:32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8%或99%之一致性或類似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
(c)編碼SEQ ID NO:32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d)為(a)、(b)或(c)之任一項的互補體的多核苷酸。
因此,本發明亦包括含有下列之分離出的多核苷酸:
(a)SEQ ID NO:33中所列出之多核苷酸序列,
(b)編碼與SEQ ID NO:34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5%、96%、97%、98%或99%之一致性或類似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
(c)編碼SEQ ID NO:34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d)為(a)、(b)或(c)之任一項的互補體的多核苷酸。
因此,本發明亦包括含有下列之分離出的多核苷酸:
(a)SEQ ID NO:35所列出之多核苷酸序列,
(b)編碼與SEQ ID NO:36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5%、96%、97%、98%或99%之一致性或類似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
(c)編碼SEQ ID NO:36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d)為(a)、(b)或(c)之任一項的互補體的多核苷酸。
因此,本發明亦包括含有下列之分離出的多核苷酸:
(a)SEQ ID NO:37所列出之多核苷酸序列,
(b)編碼與SEQ ID NO:38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5%、96%、97%、98%或99%之一致性或類似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
(c)編碼SEQ ID NO:38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d)為(a)、(b)或(c)之任一項的互補體的多核苷酸。
因此,本發明亦包括含有下列之分離出的多核苷酸:
(a)SEQ ID NO:39中列出之多核苷酸序列,
(b)編碼與SEQ ID NO:40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5%、96%、97%、98%或99%之一致性或類似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
(c)編碼SEQ ID NO:40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d)為(a)、(b)或(c)之任一項的互補體的多核苷酸。
因此,本發明亦包括含有下列之分離出的多核苷酸:
(a)SEQ ID NO:41中所列出之多核苷酸序列,
(b)編碼與SEQ ID NO:42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5%、96%、97%、98%或99%之一致性或類似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
(c)編碼SEQ ID NO:42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d)為(a)、(b)或(c)之任一項的互補體的多核苷酸。
因此,本發明亦包括含有下列之分離出的多核苷酸:
(a)SEQ ID NO:43中所列出之多核苷酸序列,
(b)編碼與SEQ ID NO:44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5%、96%、97%、98%或99%之一致性或類似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
(c)編碼SEQ ID NO:44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d)為(a)、(b)或(c)之任一項的互補體的多核苷酸。
因此,本發明亦包括含有下列之分離出的多核苷酸:
(a)SEQ ID NO:45中所列出之多核苷酸序列,
(b)編碼與SEQ ID NO:46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之一致性或類似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
(c)編碼SEQ ID NO:46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d)為(a)、(b)或(c)之任一項的互補體的多核苷酸。
因此,本發明亦包括含有下列之分離出的多核苷酸:
(a)SEQ ID NO:47中所列出之多核苷酸序列,
(b)編碼與SEQ ID NO:48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之一致性或類似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
(c)編碼SEQ ID NO:49之多肽的多核苷酸,
(d)為(a)、(b)或(c)之任一項的互補體的多核苷酸。
因此,本發明亦包括其中該跨膜區被删除之CD163多肽。
因此,本發明亦包括編碼其中該跨膜區被删除之CD163多肽的多核苷酸。
除了前述者外,本發明另一觀點包括所有在任一方面之範圍較前述中具體指出之變化小的本發明的實施態樣。
序列表之簡單說明
SEQ ID NO:1---編碼豬susCD163v1的cDNA序列
SEQ ID NO:2---預測之豬susCD163v1的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3---cDNA序列,Genbank編號AJ311716
SEQ ID NO:4---預測之從Genbank編號AJ311716衍生的胺基酸SEQ ID NO:5---含側翼(非編碼)序列之sus CD163的cDNA序列
SEQ ID NO:6-11---引物序列
SEQ ID NO:12---編碼含側翼(非編碼)序列之豬sus CD163的cDNA序列
SEQ ID NO:13---編碼豬susCD163v2的cDNA序列
SEQ ID NO:14---預測之豬susCD163v2的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15-16---引物序列
SEQ ID NO:17---含編碼側翼(非編碼)序列之人類CD163v2的cDNA序列
SEQ ID NO:18---編碼人類CD163v2的cDNA序列
SEQ ID NO:19---預測之人類CD163v2的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20-21---引物序列
SEQ ID NO:22---編碼含側翼(非編碼)序列之老鼠CD163v2的cDNA序列
SEQ ID NO:23---編碼老鼠CD163v2的cDNA序列
SEQ ID NO:24---預測之老鼠CD163v2的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25---編碼含側翼(非編碼)序列之老鼠CD163v2的cDNA序列
SEQ ID NO:26---編碼老鼠CD163v3的cDNA序列
SEQ ID NO:27---預測之老鼠CD163v3的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28-29---引物序列
SEQ ID NO:30---編碼含側翼(非編碼)序列之MARC-145 CD163v3的cDNA序列
SEQ ID NO:31---編碼MARC-145 CD163v3的cDNA序列
SEQ ID NO:32---預測之MARC-145 CD163v3的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33---編碼Vero細胞CD163v2轉錄子的cDNA序列
SEQ ID NO:34---預測之Vero細胞CD163v2的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35---編碼Vero細胞CD163v3轉錄子的cDNA序列
SEQ ID NO:36---預測之Vero細胞CD163v3的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37---編碼Vero細胞CD163v4轉錄子的cDNA序列
SEQ ID NO:38---預測之Vero細胞CD163v4的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39---編碼Vero細胞CD163v5轉錄子的cDNA序列
SEQ ID NO:40---預測之Vero細胞CD163v5的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41---編碼Vero細胞CD163v6轉錄子的cDNA序列
SEQ ID NO:42---預測之Vero細胞CD163v6的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43---編碼Vero細胞CD163v7轉錄子的cDNA序列
SEQ ID NO:44---預測之Vero細胞CD163v7的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45---編碼狗CD163v2轉錄子的cDNA序列
SEQ ID NO:46---預測之狗CD163v2的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47---編碼狗CD163v3轉錄子的cDNA序列
SEQ ID NO:48---預測之狗CD163v3的胺基酸序列
發明之詳細說明 一般定義
細胞和細胞株可為"病毒許可性"或"病毒非-許可性"。例如:為病毒許可性細胞或細胞株可允許病毒感染,接著複製並製造病毒。為病毒非-許可性細胞或細胞株不允許病毒感染,接著複製並製造病毒。已為些微許可性之細胞株可藉由本發明之方法而成為更具許可性的細胞株。
披衣病毒科係指一族屬於冠狀病毒目之有外套包覆,正股的RNA病毒。此族包括小鼠之乳酸脫氫酶-提升病毒(LDV)、馬動脈炎病毒(EAV)、猴子出血熱病毒(SHFV)和PRRSV。
非洲豬瘟病毒為一族二十面體,有外套包覆的病毒,其基因組係由線性雙股DNA的單一分子所組成,長約150000-190000個核苷酸。此族之名稱係從非洲豬瘟及相關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And Related Viruses)衍生得來。非洲豬瘟病毒(ASFV)為非洲豬瘟病毒屬(Asfivirus)的模式種,且為該族的唯一成員。
"PRRSV"或PRRS病毒係指歐洲和北美PRRS病毒二種基因型。在各基因型內,分離物通常共有85%或更高之核苷酸一致性。然而,基因型之間,序列一致性之水準僅約60%。
PRRSV為非洲豬瘟病毒科之一員。非洲豬瘟病毒之基因組為長度介於12和16kb間之正極性單股RNA,其在5'端加帽,在3'端聚腺苷酸化。超過三分之二的基因組構成開放閱讀框構(ORFs)1a和1b,此開放閱讀框構編碼病毒之非-構造性功能。ORF 1b為ORF 1a之延伸,且係核糖體移碼所造成。ORFs 1a和1b係從基因組RNA直接轉譯。這些大型多肽產物可被病毒蛋白酶裂解成12或13個不連續的較小多肽。剩餘的ORFs(其編碼病毒之構造性蛋白質)係從一系列3'同末端亞基因組RNAs(sgRNAs)表現出。sgRNAs係由負股RNA之不連續轉錄產生,如此,共有之5'領導序列將融合至各轉錄子。主要的構造性蛋白質為核酸殼體(N,由ORF7編碼),母質蛋白質(M,由ORF6編碼)及主要之外套糖蛋白(GP5,由ORF5編碼)。剩餘蛋白質,GP4(ORF4)、GP3(ORF3)、GP2(ORF2a)和E(ORF2b)為病毒體之次要構造成分,其功能尚未明瞭。PRRSV之分子生物學已成為最近評論的主題(Dea et al.,2000;Meulenberg,2000;Snijder and Meulenberg,2001)。
此文中所使用之"CD163多肽"一詞意指由哺乳動物CD163基因所編碼之蛋白質,包括含有保留性或非保留性變化之對偶基因變異體。編碼豬CD163多肽之cDNA序列已有報告(Genebank編號AJ311716)。老鼠CD163多肽(Genebank編號AF274883),以及Genebank編號AAH51281和CAA80543所示範之多種人類變異體亦已有報告。此文中吾人報導編碼豬、人類、老鼠、狗和非洲綠猴CD163多肽之多核苷酸,這些包含在SEQ ID NO:1、5、12、13、17、18、22、23、25、26、30、31、33、35、37、39、41、42、43、45和47中所列出之序列。"CD163多肽"為跨膜糖蛋白質之清道夫受體富半胱胺酸(SRCR)一族的成員,且被認為主要係表現在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上。一種已鑑定出之CD163的角色為抑制氧化性組織受損,再接著由細胞內攝作用消耗血色素:血色素結合素複合物造成溶血。接下去之釋出間白素-10及合成血紅素氧化酶-1的過程可產生抗發炎和細胞保護效果(philippidis et al.,2004;Grabersen et al.,2002)。人類CD163基因在染色體12上展延35kb,且由17個外顯子和16個內插子所組成。多種CD163多肽之同質體,包括:與膜結合型、胞質型和分泌型已知係經由交替之DNA剪接來產生(Ritter et al.,1999)。含有跨膜結構區之同質體為較佳者。
跨膜結構區係由暴露在膜二側之較大序列的多肽節段來表現其特徵。胞質和胞外結構區係由至少一橫越脂質雙層膜之疏水區的跨膜節段(membrane-spanning segment)分隔開。跨膜節段含有具非極性側鏈之胺基酸殘質,通常為a螺旋型。含有約20-30個疏水性殘質之節段長度足夠以α螺旋型式橫跨細胞膜,且其通常可藉由水療法繪圖來鑑定。在本專利說明書中,SEQ ID NOS:2和14之預測的跨膜結構區係以黑體指示。藉由檢查序列或水療法繪圖可佷容易地測定出其它CD163序列是否含有類似之序列特性。SEQ ID NO:37-40為不含跨膜結構區及其編碼核酸之變異體CD163蛋白質的代表。
以下所使用之"多核苷酸"通常係指任何多核糖核苷酸或多去氧核糖核苷酸,其可為未修改之RNA或DNA,或修改之RNA或DNA。"多核苷酸"包括,但不限於:單股和雙股DNA,為單股和雙股區之混合物的DNA,單股和雙股RNA,為單股和雙股區之混合物的RNA,以及可為單股,或更常為雙股,或單股和雙股區之混合物的包含DNA和RNA的雜種分子。另外,"多核苷酸"係指含有RNA或DNA或RNA和DNA二者之三股區。"多核苷酸"一詞亦包括含有一或更多個修改之鹼基的DNAs或RNAs,以及具有為了穩定性或其它理由而修改之骨架的DNAs或RNAs。"修改之"鹼基包括,如:三苯甲基化鹼基和不常見之鹼基,如:肌核苷。DNA和RNA可做多種不同之修改;因此,"多核苷酸''包含通常自然中可發現之化學上、酶上或代謝上經修改之多核苷酸型,以及顯示病毒和細胞特性的RNA或DNA的化學型式。"多核苷酸"亦包含相當短之多核苷酸,通常稱為寡核苷酸。
以下所使用之"多肽"係指任何含有藉由肽鍵或修改之肽鍵而彼此連接的胺基酸的肽或蛋白質。"多肽"係指短鏈(通常稱為肽、寡肽或寡聚物)和較長鏈(通常稱為蛋白質)二者。多肽可包含除了該20個經基因編碼之胺基酸以外的胺基酸。"多肽"包括藉由天然過程(如:轉譯後之處理)或本技藝所熟知之化學修改技術所修改的胺基酸序列。這類修改方法詳述於基礎教科書和更詳細之專題論文,以及大部的研究文獻中。多肽中之任何地方均可發生修改,包括肽之骨架、胺基酸側鏈及胺基或羧基端。吾人可感知在指定之多肽的數個位置處均可出現相同或不同程度之相同型態的修改。再者,指定之多肽可含有多種型態的修改。多肽可經由泛素化作用而成為支鏈型,且其可為具有或不具有支鏈之環型。多肽成為支鏈型,且其可為具有或不具有支鏈之環形。環形的、支鏈型的和具有支鏈之環形多肽可從後-轉譯自然過程產生,或可藉由合成方法製出。修改作用或修改之型式包括:乙醯化、醯化、ADP-核糖基化、醯胺化、黃素之共價連接、血色素部分之共價連接、核苷酸或核苷酸衍生物之共價連接、脂質或脂質衍生物之共價連接、磷脂醯肌醇之共價連接、交聯、環化、形成二硫鍵、去甲基化、形成共價交聯、形成胱胺酸、形成焦麩胺酸酯、甲醯基化、γ-羧基化、糖基化、形成GPI錨、羥基化、碘化、甲基化、肉豆蔻醯化、氧化、蛋白質水解處理、磷酸化、異戊[間]二烯基化、外消旋化、硒醯基化、硫酸化、由轉移-RNA傳介之在蛋白質上加入胺基酸,如:精胺醯化和泛素化(見,如:Proteins-Structure and Molecular Properties,2nd Ed.,T.E.Creighton,W.H.Freeman and Company,New York,1993;Wold,F.,Post-translational Protein Modifications;Perspectives and Prospects,pgs.1-12in Postranslational Cobalent Modification of Proteins,B.C.Johnson,Ed.,Academic Press,New York,1983;Seifter et al.,〝Analysis for protein modifications and nonprotein cofactors〞,Meth Enzymol(1990)182: 626-646and Rattan et al.,〝Protein Synthesis: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and Aging,Ann NY Acad sci(1992)663: 4842)。
以下所使用之"分離出的"意指藉由人類之手將其從自然狀態改變。若"分離出的"組成物或物質為天然產生,則其已從其原始環境中改變或移出,或為此二種情況。例如:此文中,天然存在於存活動物中之多核苷酸或多肽並非"分離出的",但那些與其在天然狀態中所共同存在之物質分開的相同多核苷酸或多肽則為"分離出的"。因此,此文中所使用及本技藝中所理解的"分離出的"一詞不論係指"分離出的"多核苷酸或多肽,其意指與該多肽或核酸被發現之正常的原始細胞環境分開。因此,例如:此文所使用之基因轉殖動物或以本發明之多核苷酸建構的重組細胞株係使用"分離出的"核酸。被特別排除在本發明所定義之分離出的多核苷酸的範圍外者為來自天然宿主細胞(其為該多核苷酸之原始衍生來源)的整個分離出的染色體。
在以下之揭示內容中,在多肽之胺基酸序列之應用上會經常使用"一致性"或"類似性"一詞。本文中關於多肽之胺基酸序列的"一致性"百分比的定義為:當將候選序列與靶的序列進行序列比對,並引入空隙(若需要時)以取得最大之序列一致性百分比,且不考慮任何保留性取代作為序列一致性之一部分時,在候選序列中之與靶的序列中之殘質相一致的胺基酸殘質的百分比。序列一致性百分比可藉由習知方法測定。例如:BLASTP 2.2.6[Tatusova TA and TL Madden,〝BLAST 2 sequences-a new tool for comparing protein and nucleotide sequences.〞(1999) FEMS Microbiol Lett.174: 247-250]。
簡單地說,如上述,利用空隙開放懲罰為10、空隙延伸懲罰為0.1,以及漢尼可夫和漢尼可夫之"blosum62"記分矩陣("blosum62" scoring matrix of Henikoff and Henikoff)(Proc.Nat.Acad.Sei.USA 89: 10915-10919.1992),將二種胺基酸序列進行比對,以將比對記分最優化。
然後,依下式計算一致性百分比:
本文中關於本發明之多肽的序列"類似性"(通常稱為"同質性")百分比的定義為:當將候選序列與靶的序列進行序列比對,並引入空隙(若需要時)以取得最大之序列一致性百分比(如上述),且亦考慮任何保留性取代作為序列一致性之一部分時,該在候選序列中之與靶的序列中的胺基酸殘質相一致的胺基酸殘質的百分比。
胺基酸可根據生理性質來歸類,並構成二級和三級蛋白質構造。本技藝中,保留性取代被視為以一種胺基酸取代另一種具類似性質之胺基酸。
示範性之保留性取代列於下列表1、2和3中。
或者,如下列表2中所列者,保留性胺基酸可依藍寧(Lehninger)[Biochemistry,second Edition;Worth Publishers,Inc.NY: NY(1975),pp.71-77]之描述分類。
另一種替換之示範性的保留性取代列於下列表3中。
針對產製本發明之病毒和宿主細胞的方法
本發明提供在細胞中產製為披衣病毒科和非洲豬瘟病毒科之成員的病毒的修改方法,其包含指導該細胞表現CD163多肽的步驟。此步驟可包括使一病毒非許可細胞成為病毒許可細胞,或可涉及使細胞對病毒更為許可。
在一種實施態樣中,該為披衣病毒科或非洲豬瘟病毒科之成員的病毒係選自小鼠之LDV、馬動脈炎病毒(EAV)、猴子出血熱病毒(SHFV)、豬之PRRSV和豬之ASFV。
在一種較佳之實施態樣中,該病毒為PRRSV。
本發明還提供製備為披衣病毒科或非洲豬瘟病毒科之成員的病毒的培養物,其包含下列步驟:提供一細胞株;指導該細胞株表現CD163多肽;以病毒感染該細胞株;使該細胞株產製病毒子代。
在一種實施態樣中,該為披衣病毒科一族之成員的病毒係選自小鼠之LDV、馬動脈炎病毒(EAV)、猴子出血熱病毒(SHFV)、豬之PRRSV和豬之ASFV。
在一種較佳之實施態樣中,該病毒為PRRSV。
所有上述方法係利用表現CD163多肽之細胞和細胞株。藉由涉及將外源性核酸引入該細胞中的方法可幫助或增加CD163。這類細胞所含有之多核苷酸或載體可允許所編碼之CD163多肽表現。
編碼CD163之多核苷酸可以環形質體之一部分的型式,或以含有一分離出之蛋白質-編碼區的線形DNA型式,或在病毒載體中引入宿主細胞中。用於將外源性核酸引入宿主細胞中的方法為本技藝所熟知,且例行使用之,包括:轉形、轉染、電穿孔、細胞核注射,或與載體(如:脂粒、微團、空細胞和原質體)融合。本發明之宿主細胞系統包括非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細胞系統。宿主可包括,但不限於下列:昆蟲細胞、豬腎(PK)細胞、貓腎(FK)細胞、豬睪丸(ST)細胞、非洲綠猴腎細胞(MA-104、MARC-145、VERO和COS細胞)、中國大頰鼠卵巢(CHO)細胞、幼大頰鼠腎細胞、人類293細胞和老鼠3T3纖維母細胞。昆蟲宿主細胞培養系統亦可用來表現CD163多肽。在另一種實施態樣中,該CD163多肽係利用果蠅表現系統表現。
用於表現CD163多肽之合適的表現載體當然係根據欲使用之特殊宿主細胞來選擇,且係在本技藝之一般技術人士的技術範圍內。合適之表現載體的實例包括pSport和pcDNA3(因維特金(Invitrogen))、pCMV-Script(史特塔金(Stratagene)),和pSVL(法馬西亞生物技術(Pharmacia Biotech))。用於哺乳動物宿主細胞中之表現載體可包括從病毒基因組衍生之轉錄和轉譯控制序列。可用於本發明之常用的啓動因子序列和變更因子序列包括,但不限於那些從人類巨細胞病毒(CMV)、Rous肉瘤病毒(RSV)、腺病毒2、多瘤病毒和猴病毒40(Simian virus 40)(SV40)所衍生者。用於建構哺乳動物之表現載體的方法揭示於,如:Okayama and Berg(Mol.Cell.Biol.3 : 280(1983));Cosmanet al .,.(Mol.Immunol.23 : 935(1986));Cosmanet al.,(Nature 312 : 768(1984));EP-A-0367566;and WO 91/18982中。
由於已知CD163序列存在於來自多種不同物種之細胞中,因此可將內生性基因加以修改以允許,或增加CD163多肽之表現。細胞可經由以全部或部分之異質啓動因子來替代全部或部分之天然CD163啓動因子來加以修改(如:經由同源重組),以使細胞表現較高水準之CD163多肽。異質啓動因子的插入方式為有效連接至內生性CD163編碼序列。[見,如:PCT國際刋物第WO 94/12650、PCT國際刋物第WO 92/20808,和PCT國際刋物第WO 91/09955]。除了異質啓動因子DNA外,亦可考慮將可增數之標記DNA(如:adadhfr ,及多功能性cad 基因,其編碼胺甲醯基磷酸合成酶、天門冬胺酸轉胺甲醯基酶和二氫乳清酸酶),及/或內插子DNA與異質啓動因子DNA一起插入。若標記DNA係連接著CD163編碼序列,則藉由標準選擇方法將標誌DNA增數時可將細胞中之CD163編碼序列共同增數。
CD163之表現亦可經由化學處理來誘導。佛波醇(Phorbol)酯,尤其是佛波醇肉豆蔻基醋酸酯(PMA),可活化一或更多種到處存在之細胞膜受體的同功酶、蛋白質激酶C(PKC),且為增加CD163表現之特佳方法。其它代謝胞內鈣的方法亦可考慮。
疫苗之產製方法
上述方法可用來產製為披衣病毒科或非洲豬瘟病毒科之成員的任何病毒,以用來製造疫苖或診斷劑。
在一種實施態樣中,該為披衣病毒科一族之成員的病毒係選自小鼠之LDV、馬動脈炎病毒(EAV)、猴子出血熱病毒(SHFV),和豬之PRRSV。
在一種較佳之實施態樣中,該病毒為PRRSV。
疫苗之產製方法
上述方法可用來產製用來製造疫苖或診斷劑之病毒。
可產製已死型(去活化)或存活之減毒型疫苖。因此,可將病毒分離物,或其減毒或突變的變異體生長在細胞培養中,以製造存活之減毒型疫苗。根據本技藝所熟知之方法收成病毒。然後,將病毒濃縮、冷凍並貯存在-70℃,或凍乾後貯存在4℃。在接種疫苖前,將合適服用量(其為每毫升從約103 至108 之組織培養感染劑量(TCID50 /毫升))之病毒與藥學上可接受之載體(如:生理食鹽水溶液)和隨意地一種佐劑加以混合。
產製之疫苖亦可包含一種含有藉由本發明方法生長之病毒的去活化或已死疫苖。去活化之疫苖係藉由本技藝所熟知之方法製造。例如:一旦將病毒繁殖至高滴定度時,本技藝之技術熟習人士可很容易地察知該病毒抗原物質可藉由本技藝所熟知之方法取得。例如:病毒抗原物質可藉由稀釋、濃縮或萃取來取得。所有這些方法均可用來取得合適之病毒抗原物質,以用來產製疫苖。然後,以福馬林、β-丙內酯(BPL)、二元次乙基亞胺(BEI),或其它本技藝之技術熟習人士之已知方法將病毒去活化。然後,將去活化病毒與藥學上可接受之載體(如:生理食鹽水溶液)和隨意地一種佐劑混合。佐劑之實劇包括,但不限於:氫化鋁鋰、油-中-水和水-中-油乳劑、AMPHIGEN、皂角苷(如:Quil A)和多肽佐劑,包括:介白素、干擾素和其它細胞活素。
藉由福馬林去活化之作用係經由下述方法進行:將病毒懸浮液與37%甲醛混合,使甲醛之最終濃度為0.05%。將病毒-甲醛之混合物係藉由在室温下不停攪拌約24小時以混合之。然後,藉由分析去活化之病毒混合物在合適之細胞株上的生長情況來測試殘餘的存活病毒。
藉由BEI去活化之作用係經由下述方法進行:將本發明之病毒懸浮液與0.1M BEI(在0.175N NaOH中之2-溴-乙胺)混合,使BEI之最終濃度為1mM。將病毒-BEI之混合物在室温下不停攪拌約48小時以混合之,接著,再加入1.0M硫代硫酸鈉,使其最終濃度成為0.1mM。再攪拌2小時。然後,藉由分析去活化之病毒混合物在合適之細胞株上的生長情況來測試殘餘的存活病毒。
亦可使用經過指導以表現CD163的病毒許可細胞來定量存活之病毒。斑塊分析和限制性稀釋分析為二種本技藝之技術熟習人士所熟知的常用方法。
本發明之CD163-表現細胞株可用來生長病毒,以用來產製用於診斷套組的病毒抗原。例如:可將來自受感染之細胞的溶解產物(可隨意地純化病毒顆粒或萃取選定之病毒蛋白質)塗覆在ELISA盤上,以偵測並定量在豬血清中之抗病毒抗體。
在CD163-表現細胞中生長之存活或去活化的病毒可在隨意地分離出病毒蛋白質後用來免疫接種動物,以產生多株、單特異性或單株抗體。這些可再作為用來偵測並定量在豬血清和其它生物樣本中之病毒的診斷分析的基本成分。
本發明之分析
本發明提供用於測定動物被為披衣病毒科和非洲豬瘟病毒科之成員的病毒感染之傾向,或細胞株支援為披衣病毒科和非洲豬瘟病毒科之成員的病毒複製之傾向的方法。從前述任一來源取得樣本,並分析CD163之表現。CD163基因表現之水準可與已知不會支援該病毒複製之對照組的水準相比較。
在動物的情況中,樣本可為任何含有試樣核酸分子或蛋白質的樣本,且可從任何表現CD163的身體組織取得,包括,但不限於:肺泡巨噬細胞、培養之細胞、活體組織切片或其它組織製品。可在所產生之傳訊者RNA或蛋白質的層級評估表現水準。在一種較佳之實施態樣中,該為披衣病毒科或非洲豬瘟病毒科一族之成員的病毒係選自小鼠之LDV、馬動脈炎病毒(EAV)、猴子出血熱病毒(SHFV)、豬之PRRSV和豬之ASFV。
以核酸為基礎之分析
如上述,測定CD163水準之方法可以核酸為基礎。從CD163衍生之核酸可在溶液中,或在固體支撐物上。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其可單獨作為微矩陣中之陣列要素或與其它陣列要素分子組合。以核酸為基礎之方法通常需要將DNA或RNA從樣本中分離出來,接著進行雜合或PCR增數,此係利用從本技藝已知之任何CD163編碼序列,或特別揭示為SEQ ID NO:1、3、5、12、13、17、18、22、23、25、26、30、31、33、35、37、39、41、43、45和47之序列衍生得來的特殊引物。DNA或RNA可根據任何數目之本技藝的技術熟習人士所熟知的方法從樣本中分離出來。例如:核酸之純化方法描述於Tijssen,P.(1993) Laboratory Trchniques in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Hybridization With Nucleic Acid Probes,Part I.Theory and Nucleic Acid Preparation,Elsevier,New York,N.Y.中。在一種較佳之實施態樣中,總RNA係利用TRIZOL總RNA分離試劑(生命技術公司(Life Technologies,Inc.)馬利蘭州蓋茲堡)分離出,並利用寡d(T)管柱色層分析法或玻璃珠來分離出mRNA。當將樣本核酸分子增數時,最好將樣本核酸分子增數,但仍維持原始樣本之相對豐度,包括低豐度轉錄子。RNA可在玻管內、原位或活體內增數(見艾伯温(Eberwine),美國專利第5,514,545號)。
在樣本中最好亦包括對照組,以確保增數和標示程序不會改變樣本中之核酸分子的真正分佈情況。為了達到此目的,將預定量之對照組核酸分子摻入樣本中,以在該樣本與其互補之陣列核酸分子雜合時可偵測到,而該核酸分子之組成物包括與該對照組陣列核酸分子特異雜合的參考核酸分子。在雜合和處理之後,所取得之雜合訊號應正確反應出加入樣本中之陣列對照組核酸分子的量。
在雜合前,最好將樣本核酸分子切成碎片。切成碎片可藉由將二級構造,及與樣本中之其它樣本核酸分子或非互補核酸分子的交叉-雜合減至最少來改良雜合。切成碎片之程序可藉由機械或化學方式。
標示
樣本核酸分子或探針可以一或更多種標示部分來進行標示,以使偵測雜合之陣列/樣本核酸分子複合物的工作可行。標示部分可包括那些可藉由分光鏡、光化學、生化、生物電子、免疫化學、電、光學或化學方法偵測之組成物。標示部分包括放射同位素,如:(32)P、(33)P或(35)S、化學發光化合物、經標示之結合蛋白質、重金屬原子、分光鏡標記,如:螢光標記和染料,磁性標示、連接之酶、質譜儀標籤、旋轉標示、電子轉移供給者和接受者,等。較佳之螢光標記包括Cy3和Cy5螢光團(艾默森法馬西亞生物技術(Amersham Pharmacia Biotech),紐澤西州匹玆凱特威市)。
雜合
SEQ ID NO:1、3、5、12、13、17、18、22、23、25、26、30、31、33、35、37、39、41、43、45和47之核酸分子序列或本技藝中之其它CD163編碼序列及其片段可用於不同目的之不同雜合技術中。雜合探針可經過設計或從任何哺乳動物CD163序列衍生而來,但可利用那些SEQ ID NO:1、3、5、12、13、17、18、22、23、25、26、30、31、33、35、37、39、41、43、45和47中所揭示之序列。這類探針可從高特異性區域或從保留之再現單位製作,並用於議定之實驗計劃中以定量CD163之訊息、對偶基因變異體或相關序列。本發明之雜合探針可為DNA或RNA,且可從任何本技藝所已知之哺乳動物CD163序列,或那些本文中揭示為SEQ ID NO:1、3、5、12、13、17、18、22、23、25、26、30之序列,或從包含該哺乳動物基因之啓動因子、增強子和內插子的基因組序列衍生得來。雜合或PCR探針可在經過標示之核苷酸的存在下,利用寡標示、刻痕轉譯、末端-標示或PCR增數來製造。可使用含有核酸序列之載體,在玻管中,經由加入RNA聚合酶和標示之核酸分子來製造mRNA。這些程序可利用市售之套組(如:艾默森法馬西亞生物技術公司所提供者)來進行。
雜合之嚴格性係由探針之G+C含量、鹽濃度和温度來決定。尤其是,嚴格性可藉由降低鹽之濃度,或提高雜合溫度來增加。在用於一些以膜為基礎之雜合作用的溶液中加入有機溶劑(如:甲醯胺)可使反應能在較低之温度下進行。雜合作用可在低嚴格性下,使用緩衝劑,如:5xSSC,加1%十二烷基硫酸鈉,在60℃下進行,其可使含有一些配對錯誤的核苷酸序列間形成雜合複合物。接下去之清洗程序係在較高之嚴格性下,使用緩衝劑,如:0.2xSSC,加0.1%SDS,在45℃(中度嚴格性)或68℃(高度嚴格性)下進行。在高度嚴格性下,雜合複合物僅在其中該核酸序列幾乎完全互補的情形下維持穩定。在一些以膜為基礎之雜合作用中可在雜合溶液中加入甲醯胺(宜為35%,或以50%最佳)以降低進行雜合之溫度,並可經由使用其它清潔劑(如:N-十二烷基肌胺酸鈉(sarkosyl)或三通X-100(Triton X-100))和阻斷劑(如:鮭魚精子DNA)來降低背景訊號。如何選擇雜合成分和條件為本技藝技術熟習人士所熟知,並可參考Ausubel如上述和Sambrook et al.,(1989)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Cold Spring Harbor Press,Plainview N.Y。
示範性之高度嚴格雜合條件如下:在42℃下,於含有50%甲醯胺,1%SDS,1M NaCl,10%硫酸葡聚糖之雜合溶液中進行雜合,並在60℃下,於含0.1xSSC和1%SDS之清洗溶液中清洗二次,各30分鐘。本技藝之人士了解可依Ausubel,et al.,(Eds.),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John Wiley & Sons(1994),pp.6.03 to 6.4.10之描述,透過改變温度和緩衝劑,或鹽之濃度來取得具相等嚴格性之條件。修改雜合條件可憑經驗決定或根據探針之鳥嘌呤核苷/胞嘧啶(GC)鹼基配對之長度和百分比來精確計算。雜合條件可依Sambrook,et al.,(Eds.),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Cold Spring Harbor,New York(1989),pp.9.47 to 9.51之描述來計算。
雜合特異性可經由比較雜合之特異性-控制的核酸分子和加入樣本中之已知量的特異性-控制樣本核酸分子來進行評估。與相對應之列陣的核酸分子相較下,特異性-控制之列陣的核酸分子可能具有一或更多之序列配對錯誤。以此方式,可測定是否僅有互補之列陣的核酸分子與樣本核酸分子雜合,或者,可測定是否形成配對錯誤之雜種雙股。
雜合反應可在絕對或差別雜合版式中進行。在絕對雜合版式中,將來自一種樣本之核酸與微矩陣版式中之分子雜合,在形成雜合複合物後所偵測到之訊號與樣本中之核酸分子的水準相關。在差別雜合版式中,分析在二種生物樣本中之一組基因的差別表現。在差別雜合反應方面,製備來自二種生物樣本之核酸分子,並以不同之標示部分標示之。將二種標示之核酸分子的混合物加入微矩陣中。然後,在其中可個別偵測出來自二種不同標示之發射的條件下檢查微矩陣。在微矩陣中可與大體上等量之從二種生物樣本衍生而來之核酸分子雜合的分子可產生明顯的合倂螢光(Shalon et al.;PCT publication WO95/35505)。在一種較佳之實施態樣中,該標示為具有可區別之發射光譜的螢光標記,如:Cy3和Cy5螢光團。
雜合後,清洗微矩陣以去除未雜合之核酸分子,並偵測由可雜合之陣列成分和核酸分子形成之複合物。用於偵測形成之複合物的方法為本技藝之技術熟習人士所熟知。在一種較佳之實施態樣中,以螢光標記來標示核酸分子,並藉由螢光顯微分析(宜為共焦螢光顯微分析)來測量形成之複合物的螢光指示的水準和樣式。
在差別雜合實驗中,以二或更多種具有不同發射波長之不同的螢光標記標示來自二或更多種不同之生物樣本的核酸分子。以不同之光電倍增組分別偵測螢光訊號,以偵測特殊波長。結果可取得在二或更多種樣本中之核酸分子的相對豐度/表現水準。
通常,可將微矩陣之螢光強度標準化,以將在類似之測試條件下使用超過一個微矩陣時的雜合強度變化列入考量。在一種較佳之實施態樣中,個別之列陣樣本核酸分子複合物的雜合強度係利用從各微矩陣中所包含之內在標準化對照組所衍生得來之強度標準化。
以多肽為基礎之分析
本發明提供用於偵測和定量CD163多肽的方法和試劑。這些方法包括分析生化法,如:電泳、質譜分析、色層分析法,等,或不同之免疫學方法,如:放射免疫分析(RIA)、酶-連接之免疫收附分析(ELISAs)、免疫螢光分析、西方點墨法、親和力捕捉質譜分析、生物活性及其它下述方法,且本技藝之技術熟習人士在查閱本揭示內容時可明白察知這些方法。
免疫分析
本發明亦提供使用一或更多種抗-CD163抗體試劑來偵測CD163多肽的方法(也就是免疫分析)。此文所使用之免疫分析為使用特異結合CD163多肽或抗原決定部位之抗體(此文中廣泛定義,特別是包括片段、嵌合體及其它結合劑)分析。
已知有多種適合用來執行本發明之完善設立的免疫結合分析版式(見,如:美國專利第4,366,241;4,376,110;4,517,288;和4,837,168號)。見,如:Methods in Cell Biology Volume 37: Antibodies in Cell Biology,Asia,et.Academic Press,Inc.New York(1993);Basicand Clinical Immunology 7th Edition,stites & Terr,eds.(1991);Harlow and Lane,如上述[如,第14章],和Ausubel et al.,如上述[如,第11章]。通常,免疫結合分析(或免疫分析)係利用"捕捉劑"來特異結合分析物,且通常係將該分析物固定在一固相上。在一種實施態樣中,該捕捉劑為一種特異結合CD163多肽或子序列的部分,如:抗-CD163抗體。
通常,所分析之CD163基因產物係利用可偵測之標示來直接或間接偵測。本分析中所使用之特殊標示或可偵測之群體通常不是本發明之關鍵觀點,只要其不會明顯干擾本分析中所使用之抗體的特異結合。該標示可共價連接捕捉劑(如:抗CD163抗體),或可連接特異結合CD163多肽之第三種部分,如:另一種抗體。
本發明提供用於偵測CD163多肽之競爭性和非競爭性免疫分析的方法和試劑。非競爭性免疫分析為其中直接測量被捕捉之分析物(此處為CD163)的量的分析方法。一種這類分析為二-部位,以單株抗體為基礎之免疫分析,其係利用對CD163多肽上之二種非干擾性抗原決定部位反應的單株抗體來進行。背景資訊見,如:Maddox et al.,1983,J. Exp. Med.,158: 1211。在一種"三明治"分析中,該捕捉劑(如:抗CD163抗體)係直接結合在固態基質上(其係固定於上)。然後,這些已固定之抗體可捕捉任何存在於測試樣本中的CD163多肽。然後,可將以此方法固定之CD163多肽加以標示,即,藉著結合至帶有標示之第二種抗-CD163抗體。或者,該第二種CD163抗體可能缺乏標示,但可藉由已標示之特異於該衍生出第二種抗體之物種的第三種抗體來結合。或者,可以一種能與第三種已標示之分子(如:經酶標示之抗生蛋白鏈菌素)特異結合的可偵測之部分(如:生物素)來修改該第二種抗體。
在競爭性分析中,測試樣本中所存在之CD163多肽的量係藉由測量那些加入(外源的)捕捉劑(如:CD163抗體)中之CD163多肽被存在於測試樣本中之CD163多肽所取代(或競爭驅逐)的量來間接測量。半抗原抑制分析為另一種競爭性分析的實例。在此分析中係將CD163多肽固定在固態基質上,然後,將樣本與固定之CD163多肽接觸。在此方法中,結合至固定之CD163多肽的抗-CD163抗體量與存在於樣本中之CD163多肽的量成反比。固定之抗體的量可經由偵測固定之抗體的部分或留存在溶液中之抗體的部分來測得。在此觀點中,當抗體經過標示時可直接進行偵測,或者,當抗體係如上述般結合在與抗體特異結合的分子上時則可間接偵測。
其它以抗體為基礎之分析版式
本發明亦提供利用免疫點墨(西方點墨)版式來偵測和定量存在於樣本中之CD163多肽的試劑和方法。另一種免疫分析係稱為"側流色層分析法"。在側流色層分析法之非競爭性變化形式中,樣本藉由,如:毛細作用通過基質,並遭遇與分析物結合而形成結合物之可動的標示抗體。然後,結合物穿越基質,並遭遇與分析物結合之固定的第二種抗體。如此,再經由偵測該經標示之抗體來偵測固定之分析物。在側流色層分析法之競爭性變化形式中,分析物之已標示的變化形式通過載體,並與未標示之分析物競爭與固定之抗體結合。樣本中之分析物的量愈多,已標示之分析物的結合量愈少,因此,訊號亦越弱,見,如:May et al.,U.S.Pat.No.5,622,871 and Rosenstein,U.S.Pat. No. 5,591,645。
根據該分析,不同成分,包括:抗原、靶的抗體,或抗-組織蛋白酶S抗體可結合至固態表面或支持物(即基質、膜或濾紙)。本技藝中已知多種可用來將生物分子固定在多種固態表面上的方法。例如:固態表面可為膜(如:硝基纖維素)、微量滴定盤(如:PVC、聚丙烯或聚苯乙烯)、試管(玻璃或塑膠)、量油計(如:玻璃、PVC、聚丙烯、聚苯乙烯、乳膠,等)、微量離心管,或玻璃或塑膠珠。所需之成分可透過非特異性結合來共價結合,或以非共價方式連接。
多種有機和無機聚合物(包括:天然和合成者)可用來作為固態表面之物質。說明性之聚合物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4-甲基丁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乙烯對酞酸酯)、嫘縈、尼龍、聚(丁酸乙烯酯)、聚偏二氟乙烯(PVDF)、矽酮、聚甲醛、纖維素、醋酸纖維素、硝基纖維素,等。其它可使用之物質包括紙、玻璃、陶瓷、金屬、類金屬、半導體物質、接合劑,等。另外,可使用形成凝膠,如:蛋白質(如:明膠)、脂多醣、矽酸酯、瓊脂糖和聚丙烯醯胺之物質。可形成數種水相之聚合物,如:葡聚糖、聚烷二醇,或界面活性劑,如:磷脂質、長鏈(12-24個碳原子)烷基銨鹽,等亦合適。當該固態表面為多孔性時可根據系統性質來使用不同的孔洞尺寸。
質譜分析
分子之質量通常可用來作為分子之鑑定物。因此,可使用質譜分析之方法來鑑定蛋白質分析物。質譜儀可藉由測定離子化分析物流下飛行導管和由離子偵測器偵測所需之時間來測量質量。一種用於蛋白質之質譜分析的方法為基質輔助之雷射解吸電離質譜分析("MALDI")。在M ALDI中,將該分析物與可吸收雷射波長之能量的能量吸附基質混合,並置於探針之表面上。當以雷射碰撞母質時,分析物從探針表面解吸、電離,並藉由離子偵測器偵測。見,如:Hillenkamp,等,美國專利第5,118,937號。
其它用於蛋白質之質譜分析方法描述於Hutchens和Yip,美國專利第5,719,060號中。在一種稱為增強表面以供親和力捕捉("SEAC")的方法中係使用特異或非特異結合分析物之固態親和性試劑(如:抗體或金屬離子)來將分析物從樣本中的其它物質分開。然後,藉由,如:雷射能將分析物從固相去吸附,離子化,再藉由偵測器偵測。
本發明之核酸
實例中揭示數種吾人發現之新穎CD163多核苷酸。本發明包括這些新穎之CD163多核苷酸。本發明提供數種編碼新穎之CD163多肽的分離出的新穎CD163多核苷酸(如:DNA序列和RNA轉錄子,意義和互補反義股二者,單股和雙股二者,包括其DNA剪接變異體)。此文中,吾人報導編碼豬、老鼠、人類、狗和非洲綠猴之CD163多肽的分離出的新穎CD163多核苷酸,其包含SEQ ID NO:1、5、12、13、22、23、25、26、30、31、33、35、37、39、41、43、45和47中所列出之序列。
需了解的是:揭示SEQ ID NO:1、5、12、13、22、23、25、26、30、31、33、35、37、39、41、43、45後,其提供本技藝之技術熟習人士多種取得這些序列的方法。例如:從SEQ ID NO:1、5、12、13、22、23、25、26、30、31、33、35、37、39、41、43、45中所揭示之序列可產生探針,並篩選豬、老鼠、人類、狗和非洲綠猴cDNA或基因組庫,以藉此取得全部之SEQ ID NO:1、3、5、12、13、17、18、22、23、25、26、30、31、33、35、37、39、41、43、45和47,或其基因組同等物。Sambrook,et al.,(Eds.),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Cold Spring Harbor,New York(1989)。另一實例為,本技藝之技術熟習人士可立即察知:已知之SEQ ID NO: 5、12、13、22、23、25、26、30、31、33、35、37、39、41、43、45和47中所揭示的序列可用來產生用於PCR增數之合適引物,以取得這些序列所代表之全部序列。(見,如:PCR Technology,H.A.Erlich,ed.,stockton Press,New York,1989;PCR protocols: A Guide to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M.A. Innis,David H.Gelfand,John J.Sninsky,and Thomas J.White,eds.Academic Press,Inc.,New York,1990)。
本發明之DNA多核苷酸包括cDNA,及曾以化學方法合成之全部或部分DNA,且亦包括其對偶基因變異體。對偶基因變異體為野生型基因序列之修改型,此修改係在染色體分離期間由重組作用產生,或由暴露於可造成基因重組之情況產生。如同野生型基因般,對偶基因變異體為天然產生之序列(與從玻管內操作所產生之非天然變異體相反)。
編碼新穎之CD163多肽的DNA序列列於SEQ ID NO:5、12、13、22、23、25、26、30、31、33、35、37、39、41、43、45和47中。本技藝之技術熟習人士可很容易地感知本發明之DNA含有雙股分子,例如:該具有SEQ ID NO:5、12、13、22、23、25、26、30、31、33、35、37、39、41、43、45和47中所列出之序列的分子,以及互補分子(該"非-編碼股"或"互補體")具有根據瓦特森-克里克(Watson-Crick)之DNA鹼基配對定律從SEQ ID NO:5、12、13、22、23、25、26、30、31、33、35、37、39、41、43、45和47之序列所導出的序列。本發明亦考量其它編碼SEQ ID NO:2、14、24、27和32、34、36、38、40、42、44、46、48之豬、老鼠和非洲綠猴CD163多肽的多核苷酸,如本技藝所熟知者,其藉由為人熟知之一般基因密碼簡倂性而與SEQ ID NO:1、3、5、12、13、17、18、22、23、25、26、30、31、33、35、37、39、41、43、45和47之多核苷酸的序列有所差異。因此,本發明考量那些在表現時可編碼SEQ ID NO:2、14、24、27和32之多肽的其它DNA和RNA。鑑定出編碼豬CD163多肽之胺基酸殘質序列,並了解各特殊胺基酸殘質的所有三聯體密碼子後可描述所有這類編碼RNA和DNA序列。因此,除了那些本文中所具體揭示者外,其它僅藉由改變特殊胺基酸之密碼子來表現其特徵的DNA和RNA分子亦在本發明之範圍內。
下列表4中列出胺基酸及其代表性縮寫、符號和密碼子。
本技藝亦熟知密碼子構成mRNA中之核苷酸的三聯體序列及其相對應之cDNA分子。當存在於mRNA分子中,密碼子係由鹼基尿嘧啶(U)表示其特徵,但當存在於DNA中,密碼子係由鹼基胸腺核苷(T)表示其特徵。在多核苷酸內之相同胺基酸殘質的密碼子中的一個簡單變化將不會改變所編碼之多肽的序列或構造。很清楚地,當陳述一特殊之3核苷酸序列"編碼"任何特殊之胺基酸時,本技藝之一般技術人士可察知上表提供鑑定該所討論之特殊核苷酸的方法。舉例說明,若一特殊之三-核苷酸序列編碼蘇胺酸,則上表揭示可能之三聯體序列為ACA、ACG、ACC和ACU(若在DNA中為ACT)。
因此,本發明包括一種分離出之多核苷酸,其包含:SEQ ID NO:1和5中所列出之susCD163v1多核苷酸序列,(b)編碼與SEQ ID NO:2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之一致性及/或類似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c)編碼SEQ ID NO:2之多肽的多核苷酸,(d)為(a)、(b)或(c)中之任一項的互補體的多核苷酸。
本發明亦包括含有下列者之分離出的多核苷酸:(a)SEQ ID NO:12或13中所列出之susCD163v2多核苷酸序列,(b)編碼與SEQ ID NO:14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9%之一致性及/或類似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c)編碼SEQ ID NO:14之多肽的多核苷酸,(d)為(a)、(b)或(c)中之任一項的互補體的多核苷酸。
本發明亦包括含有下列者之分離出的多核苷酸:(a)SEQ ID NO:22或23中所列出之老鼠CD163v2多核苷酸序列,(b)編碼SEQ ID NO:24之多肽的多核苷酸,(c)為(a)或(b)中之任一項的互補體的多核苷酸。
本發明亦包括含有下列者之分離出的多核苷酸:(a)SEQ ID NO:25或26中所列出之老鼠CD163v3多核苷酸序列,(b)編碼與SEQ ID NO:27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6%、97%、98%或99%之一致性及/或類似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c)編碼SEQ ID NO:27之多肽的多核苷酸,(d)為(a)、(b)或(c)中之任一項的互補體的多核苷酸。
本發明亦包括含有下列者之分離出的多核苷酸:(a)SEQ ID NO:30或31中所列出之非洲綠猴CD163v2多核苷酸序列,(b)編碼與SEQ ID NO:32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8%或99%之一致性及/或類似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c)編碼SEQ ID NO:32之多肽的多核苷酸,(d)為(a)、(b)或(c)中之任一項的互補體的多核苷酸。
本發明亦包括含有下列者之分離出的多核苷酸:(a)SEQ ID NO:33中所列出之多核苷酸序列,(b)編碼與SEQ ID NO:34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5%、96%、97%、98%或99%之一致性及/或類似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c)編碼SEQ ID NO:34之多肽的多核苷酸,(d)為(a)、(b)或(c)中之任一項的互補體的多核苷酸。
本發明亦包括含有下列者之分離出的多核苷酸:(a)SEQ ID NO:35中所列出之多核苷酸序列,(b)編碼與SEQ ID NO:36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5%、96%、97%、98%或99%之一致性及/或類似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c)編碼SEQ ID NO:36之多肽的多核苷酸,(d)為(a)、(b)或(c)中之任一項的互補體的多核苷酸。
本發明亦包括含有下列者之分離出的多核苷酸:(a)SEQ ID NO:37中所列出之多核苷酸序列,(b)編碼與SEQ ID NO:38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5%、96%、97%、98%或99%之一致性及/或類似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c)編碼SEQ ID NO:38之多肽的多核苷酸,(d)為(a)、(b)或(c)中之任一項的互補體的多核苷酸。
本發明亦包括含有下列者之分離出的多核苷酸:(a)SEQ ID NO:39中所列出之多核苷酸序列,(b)編碼與SEQ ID NO:40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5%、96%、97%、98%或99%之一致性及/或類似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c)編碼SEQ ID NO:40之多肽的多核苷酸,(d)為(a)、(b)或(c)中之任一項的互補體的多核苷酸。
本發明亦包括含有下列者之分離出的多核苷酸:(a)SEQ ID NO:41中所列出之多核苷酸序列,(b)編碼與SEQ ID NO:42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5%、96%、97%、98%或99%之一致性及/或類似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c)編碼SEQ ID NO:42之多肽的多核苷酸,(d)為(a)、(b)或(c)中之任一項的互補體的多核苷酸。
本發明亦包括含有下列者之分離出的多核苷酸:(a)SEQ ID NO:43中所列出之多核苷酸序列,(b)編碼與SEQ ID NO:44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5%、96%、97%、98%或99%之一致性及/或類似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c)編碼SEQ ID NO:44之多肽的多核苷酸,(d)為(a)、(b)或(c)中之任一項的互補體的多核苷酸。
本發明亦包括含有下列者之分離出的多核苷酸:(a)SEQ ID NO:45中所列出之多核苷酸序列,(b)編碼與SEQ ID NO:46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之一致性及/或類似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c)編碼SEQ ID NO:46之多肽的多核苷酸,(d)為(a)、(b)或(c)中之任一項的互補體的多核苷酸。
本發明亦包括含有下列者之分離出的多核苷酸:(a)SEQ ID NO:47中所列出之多核苷酸序列,(b)編碼與SEQ ID NO:48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之一致性及/或類似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c)編碼SEQ ID NO:49之多肽的多核苷酸,(d)為(a)、(b)或(c)中之任一項的互補體的多核苷酸。
本發明所提供之多核苷酸序列資料使本技藝可藉由所熟知之技術和例行操作來大規模表現其編碼之多肽。本發明之多核苷酸亦可藉由為人熟知之技術,包括南方及/或北方雜合,和聚合酶鏈反應(PCR)來鑑定和分離編碼相關之豬CD163v1多肽(如:人類對偶基因變異體和物種同質體)的多核苷酸。
本文中所揭示之任何CD163序列的序列知識亦可用來經由南方雜合,或聚合酶鏈反應(PCR)來鑑定編碼CD163調節序列之基因組DNA序列,如:啓動因子、操作子、增強子、抑制子,等。
如標題為"本發明之分析"的上述章節中所註明者,本發明之多核苷酸亦可用於雜合分析中,以偵測細胞表現CD163之能力,或用來測量CD163表現之水準。本發明之多核苷酸亦可作為用來決定動物對如上述之病毒感染的感受性的診斷方法的基礎。
本文所揭示之編碼CD163多肽的全長多核苷酸的內容使本技藝之一般技術人士可很容易地使用該全長多核苷酸的片段。因此,本發明提供編碼CD163之多核苷酸的獨特片段,其含有至少15個此文所揭示之編碼CD163的多核苷酸的連續核苷酸至全長之序列(包括介於其中之各個和每一整數值)。由於本發明之多核苷酸(包括片段)含有該特殊之CD163-編碼多核苷酸序列的獨特序列,因此,其僅可在高度嚴格或中度嚴格之條件(即"特異地")下與編碼不同CD163多肽之多核苷酸雜合。本發明之多核苷酸的獨特序列可透過與其它已知之多核苷酸進行序列比較來辨別,並可經由本技藝例行使用之序列比對程序來鑑定,如:那些可在公用之序列資料庫中取得者。這類序列亦可從南方雜合分析中辨別,以決定多核苷酸可雜合之基因組DNA片段的數目。本發明之多核苷酸可以能令其被偵測到之方式標示,包括放射活性、螢光和酶標示。
在用來偵測編碼CD163之多核苷酸是否存在,或用來偵測編碼CD163之多核苷酸序列中的變化的套組中可包括一或更多種獨特片段多核苷酸(或如上述之其它CD163多核苷酸)。本發明亦可用來取得可辨別及與編碼CD163之多核苷酸雜合的反義多核苷酸。本發明提供全長及片段之反義多核苷酸。本發明之片段反義分子包括(i)那些特異辨別及與本文所揭示之CD163變異體雜合者(如:藉由將編碼CD163之DNA與編碼其它已知分子之DNA進行序列比較所測定出者)。新穎之CD163-編碼多核苷酸的獨特序列的鑑定工作可透過使用任何公用之序列資料庫,及/或使用可購得之序列比較程式來推演。在整個基因組中所選擇之序列的獨特性還可藉由雜合分析證實。鑑定出所需序列後,可藉由限制分解或利用本技藝所熟知之任何不同聚合酶鏈反應技術來將其分離出。反義多核苷酸與藉由表現CD163m RNA之細胞來調節CD163之表現特別有關。
將可特異結合CD163表現控制序列或CD163 RNA的反義核酸(宜為10至20個鹼基對寡核苷酸)引入細胞中(如:藉由病毒載體或膠狀分散系統,如:脂粒)。反義核酸結合至細胞中之豬CD163靶的核苷酸序列,並防止靶的序列轉錄或轉譯。硫代磷酸化物和甲基膦酸化物反義寡核苷酸為本發明所特別考慮用於治療用途者。反義寡核苷酸可在其5'端藉由多聚-L-賴胺酸、運鐵蛋白多聚賴胺酸,或膽固醇部分來做進一步修改。抑制豬CD163在轉錄或轉譯層級之表現可用來產生其特徵為豬CD163異常表現之疾病的細胞或動物模型,或作為治療方法。
如上述之詳細說明,本發明之核酸包括含有本發明之多核苷酸的載體。這類載體可用來,如:將宿主細胞中之多核苷酸增數,以創造其有用之量。在其它實施態樣中,此種載體為一種表現載體,其中該本發明之多核苷酸有效連接至一含有表現控制序列的多核苷酸。這類載體可用於產生本發明多肽之重組體。
如上述,本發明提供以本發明之多核苷酸或本發明之載體轉形或轉染(穩定或短暫地)的宿主細胞。如上述,這類宿主細胞可用來產製病毒和產製疫苗。
本發明亦提供由本發明之新穎多核苷酸編碼的分離出的CD163多肽。
本發明之多肽
實例中揭示吾人發現之數種新穎的CD163多肽。本發明包括這些列於SEQ ID NO:2、14、19、24、27、32、34、36、38、40、42、44、46和48中之新穎的CD163多肽。
因此,本發明包括一種分離出之多肽,其包含具有SEQ ID NO:2中所列出之序列的susCD163v1多肽。
本發明亦包括一種與SEQ ID NO:2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之一致性及/或類似性的多肽。
因此,本發明包括一種分離出之多肽,其包含具有SEQ ID NO:14中所列出之序列的susCD163v2多肽。
本發明亦包括一種與SEQ ID NO:14中所列出之susCD163v2多肽具有至少99%之一致性及/或類似性的多肽。
本發明亦包括一種具有SEQ ID NO:24中所列出之序列的老鼠CD163v2多肽。
本發明亦包括一種具有SEQ ID NO:27中所列出之序列的老鼠CD163v3多肽。
本發明亦包括一種與SEQ ID NO:27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6%、97%、98%或99%之一致性及/或類似性的多肽。
本發明亦包括一種具有SEQ ID NO:32中所列出之序列的多肽。
本發明亦包括一種與SEQ ID NO:32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8%或99%之一致性及/或類似性的多肽。
本發明亦包括一種具有SEQ ID NO:34中所列出之序列的多肽。
本發明亦包括一種與SEQ ID NO:34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5%、96%、97%、98%或99%之一致性及/或類似性的多肽。
本發明亦包括一種具有SEQ ID NO:36中所列出之序列的多肽。
本發明亦包括一種與SEQ ID NO:36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5%、96%、97%、98%或99%之一致性及/或類似性的多肽。
本發明亦包括一種具有SEQ ID NO:38中所列出之序列的多肽。
本發明亦包括一種與SEQ ID NO:39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5%、96%、97%、98%或99%之一致性及/或類似性的多肽。
本發明亦包括一種具有SEQ ID NO:40中所列出之序列的多肽。
本發明亦包括一種與SEQ ID NO:40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5%、96%、97%、98%或99%之一致性及/或類似性的多肽。
本發明亦包括一種具有SEQ ID NO:42中所列出之序列的多肽。
本發明亦包括一種與SEQ ID NO:42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之一致性及/或類似性的多肽。
本發明亦包括一種具有SEQ ID NO:44中所列出之序列的多肽。
本發明亦包括一種與SEQ ID NO:44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之一致性及/或類似性的多肽。
本發明亦包括一種具有SEQ ID NO:46中所列出之序列的多肽。
本發明亦包括一種與SEQ ID NO:46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之一致性及/或類似性的多肽。
本發明亦包括一種具有SEQ ID NO:48中所列出之序列的多肽。
本發明亦包括一種與SEQ ID NO:48中所列出之多肽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之一致性及/或類似性的多肽。
本發明之多肽可從天然細胞來源分離出,或可以化學方式合成,但宜藉由涉及本發明之宿主細胞的重組程序製造。哺乳動物宿主細胞被認為可用來提供這類後轉譯修正(如:糖基化、補平、脂質化和磷酸化),因其可能需要對本發明之重組表現產物提供理想之生物活性。新穎之CD163多肽的糖基化和非糖基化形式亦包含在內。
在如上述之真核及原核宿主細胞中的過度表現可協助分離出CD163多肽。因此,本發明包括如SEQ ID NO:2、14、19、24、27、32、34、36、38、40、42、44、46、48中所列出之分離出的CD163多肽及變異體,其中之保留性胺基酸取代包括加標示和標籤之多肽。
本發明包括"經過標示"之新穎的CD163多肽。此文所使用之"經過標示"一詞係指將任何合適之可偵測的群體,包括:酶(如:辣根過氧化酶、β-葡糖苷酸酶、鹼性磷酸酶,和β-D-半乳糖苷酶)、螢光標示(如:螢光、發光酶)和放射標示(如:14 C、125 I、3 H、32 P和35 S)共軛或共價結合至欲標示之化合物。用於標示不同化合物(包括蛋白質、肽和抗體)之技術係為人所熟知。見,如:Morrison,Methods in Enzymology 32b,103(1974);Syvanen et al.,J.Biol.Chem.284,3762(1973);Bolton and Hunter,Biochem.J.133,529(1973)。"經過標示"一詞亦包括如下述之已共價連接至胺基酸標籤的多肽。
另外,本發明之新穎的CD163多肽可經間接標示。此涉及將一個部分共價加入多肽中,再接著將加入之部分偶合至可與加入之部分特異結合的標示或經過標示之化合物上。間接標示之可能性包括先將肽生物素化,再將其結合至與上述標示群體之一偶合的卵白素。另一實例為將特異於組織胺標籤之經放射標示的抗體與含有多聚組織胺標籤之CD163多肽一起培養。由於該抗體對標籤具有相當的親和力,因此,其淨效果為將放射活性的抗體與多肽結合。
本發明亦包含新穎之CD163蛋白質的變異體(或類似物)。在一種實例中係提供插入變異體,此插入變異體中之一或多個胺基酸殘質提供一種新穎之CD163胺基酸序列。插入子可位於蛋白質的任一端或二端,或可位於新穎之CD163蛋白質胺基酸序列的內部區域。在任一端或二端具有額外殘質之插入變異體可包括,如:融合蛋白質和包括胺基酸標籤或標示的蛋白質。插入變異體包括其中有一或更多個胺基酸殘質加入CD163序列之新穎的CD163多肽,或其生物活性片段。
因此,插入變異體亦可包括其中該新穎之CD163多肽的胺基及/或羧基端融合至另一多肽的融合蛋白質。不同之標籤多肽及其各自之抗體為本技藝所熟知。實例包括:多聚-組織胺(poly-his)或多聚-組織胺-甘胺酸(poly-his-gly)標籤;流行感冒病毒HA標籤多肽及其抗體12CA5[Field et al.,Mol.Cell.Biol.,8: 2159-2165(1988)];c-myc標籤及其8F9、3C7、6E10、G4、B7和9E10抗體[Evan et al.,Molecular and CellularBiologym5: 3610-3616(1985)],和單純疱疹病毒糖蛋白質D(gD)標籤及其抗體[Paborky et al.,Protein Engineering,3(6): 547-553(1990)]。其它標籤多肽包括旗幟-肽[Hopp et al.,BioTechnology,6: 1204-1210(1988)];KT3抗原決定部位肽[Martin et al.,Science,255: 194(1992)];α-微管蛋白抗原決定部位肽[Skinner et al.,J.Biol.Chem.,266: 15163-15166(1991)];和T7基因10蛋白質肽標籤[Lutz-Freyermuth et al.,Proc.Natl. Acad.Sci.USA,87: 6393-6397(1990)]。另外,CD163多肽可加上酶蛋白質,如:過氧化酶和鹼性磷酸酶作為標籤。
在另一種觀點中,本發明提供其中在新穎之CD163多肽中有一或更多個胺基酸殘質被去除的缺失變異體。缺失可在新穎之CD163多肽的一端或二端發生,或去除在新穎之CD163多肽內的一或更多個殘質。因此,缺失變異體包括該新穎之CD163多肽的所有片段。
CD163多肽含有跨膜或膜錨狀區。常這類跨膜結構區表現於異質性蛋白質中時,其可用來協助異質性蛋白質瞄準膜。去除一些跨膜結構區可能有利於增進蛋白質之純化或溶解。CD163之跨膜缺失變異體及編碼彼之多核苷酸具有潛在之抗病毒治療價值。本文所具體揭示之這類變異體為SEQ ID NO:37-40。
本發明亦包括前述多肽之變異體,即:藉由保留性胺基酸取代而與參考序列有所不同之多肽。
示範性之保留性取代列於上述標題為"定義"之章節中的表1、2和3中。
在其中宜部分或完全分離出新穎之CD163多肽的情況中,可利用本技藝之技術熟習人士所熟知之標準方法來完成純化。這類方法包括,但不限於:先藉由電泳,再藉由電洗提,不同類型之色層分析法(免疫親和力、分子篩,及/或離子交換),及/或高壓液態色層分析法來進行分離。在一些情況中,宜使用超過一種這些方法來完成純化。
新穎之CD163多肽的純化工作可利用多種技術來完成。若已合成在其羧基或胺基端含有標籤,如:六組織胺(CD163/hexaHis)或其它小肽,如:FLAG(伊士曼科達公司,康乃迪克州紐漢文)或myc(因維特金,加州卡斯巴市)之多肽,則可藉由將溶液通過親和管柱(其中該管柱母質對該標籤或直接對多肽(即特異辨別CD163之單株抗體)具有高親和力),而在單一步驟過程中將此多肽大體上純化。例如:多聚組織胺對鎳具有高親和力和特異性,因此,可使用鎳之親和管柱(如:奎爾金(Qiagen)註冊之TM鎳管柱)來純化CD163/polyHis(見,如:Ausubel et al.,eds.,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Section 10.11.8,John Wiley & Sons,New York[1993])。
即使所製備之新穎的CD163多肽不帶有標示或標籤來幫助純化,本發明之新穎的CD163多肽可藉由免疫親和力色層分析法來純化。為了達成此目的,必須藉由本技藝所熟知之方法來製備特異於CD163多肽的抗體。
所產製之對抗本發明之新穎的CD163多肽的抗體可藉由將多肽或帶有抗原決定部位之片段、類似物或細胞利用例行之實驗計劃投給動物,宜為非-人類之動物。為了製備單株抗體,可使用本技藝所已知之任何可提供由連續細胞株培養物所製造之抗體的技術。實例包括多種不同的技術,如:Kohler,G.and Milstein,C.,Nature 256: 495-497(1975);Kozbor et al.,Immunology Today 4: 72(1983);Cole et al.,pg.77-96 in Mococlonal Antibodies and Cancer Therapy,Alan R.Liss,Inc.(1985)中所描述者。
當製備未連接標籤之新穎的CD163多肽,且無可用之抗體時,可使用其它為人熟知之純化程序。這類程序包括,但不限於:離子交換色層分析法、分子篩色層分析法、HPLC、天然凝膠電泳加上凝膠洗提和製備性等電聚焦法("Isoprime"機器/技術,胡佛(Hoefer)科學)。在一些情況中,可合倂二或更多種這些技術來增加純度。
需了解,本發明多肽之定義係包括帶有除了插入、缺失或胺基酸殘質取代之外的修改。舉例而言,這些修改可能為天然共價,且包括,如:與聚合物、脂質、其它有機和無機部分之化學結合。
抗體
本發明亦包括特異於新穎之CD163或其片段的抗體(如:單株和多株抗體、單鏈抗體、嵌合性抗體、二官能/二特異性抗體、人類化抗體、人類抗體及移植互補決定區(CDR)之抗體,包括那些包含可特異辨別本發明多肽之CDR序列的化合物)。
當用來描述本發明之抗體時,"特異於"一詞係指僅辨別和結合CD163多肽(即,可利用結合親合力中之測量到的差異性來區分CD163多肽和其它已知多肽,而不管新穎之CD163和這類多肽間可能存在局部之序列一致性、同質性或類似性)的本發明抗體的可變區。特異性抗體亦可透過與抗體之可變區以外,尤其是在該分子的恆定區中的序列交互作用來與其它蛋白質(如:金黃葡萄球菌蛋白質A或在ELISA技術中之其它抗體)。用來測定本發明抗體之結合特異性的篩選分析為本技藝所熟知且例行操作。這類分析之廣泛討論,見於Harlow et al.,(Eds),Antibodies A Laboratory Manual;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Cold Spring Harbor,NY(1988),Chapter 6中。辨別和結合本發明CD163多肽之片段的抗體亦在考量之內,其先決條件為該抗體首先且主要特異於新穎的CD163多肽。本發明之抗體可利用任何本技藝所熟知且例行操作之方法來產製。非-人類抗體可藉由本技藝所已知之任何方法人類化。在一種方法中係將該非-人類CDR插入人類抗體或一致抗體框構序列中。然後,可將其它改變引入抗體框構中,以調節親和力或致免疫性。
本發明之抗體可用於診斷目的中,以偵測或定量CD163,並純化CD163。包含此文所描述之用於任何目的之本發明抗體的套組亦在考量之內。一般而言,本發明之套組亦包括該抗體對其具有免疫特異性的對照組抗原。
本發明藉由下列實例(但不限於此)進一步說明。
實例1:以豬CD163短暫轉染來對非許可性細胞株提供對PRRSV病毒感染的許可性。使用來自原始豬肺泡巨噬細胞的總mRNA在質體pCMV-sport6.1(因維特金)中構成一cDNA集合庫,將cDNA選殖在Eco RV和Not I位置之間。當分離出並短暫轉染入BHK-21(幼大頰鼠腎臟)細胞株中時,此集合庫中的一員可提供PRRS-許可表型。在37℃,5%CO2 大氣中,將細胞生長在補充有5%胎牛血清(FBS)的杜白可氏(Dulbecco's)修改之伊果氏介質(DMEM)中。利用10.0微升脂質體轉染試劑(Lipofectamine)2000(因維特金)和2.0微克質體短暫轉染細胞培養。以陰性對照組質體pPAMB轉染複製之單層。此質體為缺乏一插入子的pCMV-sport6.1。以能表現綠螢光蛋白質(GFP)之質體監測轉染效力。轉染後約24小時,以PRRS病毒之北美基因型(分離物P129)或歐洲基因型(分離物96V198)感染單層。為了偵測PRRS複製之情形,感染後約24小時,利用80%丙酮固定單層,並將其和與FITC結合之單株抗體SDOW17(路羅技術公司)培養約1小時。此單株抗體係特異於從開放閱讀框讀7表現出之PRRS病毒核殼體。使用配有10X物鏡之Nikon TE 300倒立螢光顯微鏡來拍攝含FITC陽性細胞之單層和陰性對照組單層。
經過轉染之細胞對PRRSV之北美基因型(分離物P129)或歐洲基因型(分離物96V198)確定均成為許可細胞。在許多經過轉染之BHK細胞中均可偵測到病毒基因之表現,且在上清液中可很容易地偵測到子代病毒。利用不含插入子之載體或無關質體的對照組轉染株不會提供許可性。
利用大染料終結者第1.0版序列反應套組(Big Dye Terminator Version 1.0 sequence Reaction kit)(應用生物系統,加州佛斯特市)將在功能性質體中的插入子定序後揭露出一種與已公佈之豬CD163基因cDNA(Genbank編號AJ311716)具高度同質性的基因。此cDNA被鑑定出相對於AJ311716,其含有額外之5'和3'未轉譯區,而該開放閱讀框構有三處不同:(1)靠近5'端有738bp之內部缺失,(2)從5'端延伸15bp成上游ATG密碼子,及(3)16個被預測可引起10個胺基酸變化的核苷酸變化。介於序列間之核苷酸序列一致性為99.4%。新發現之豬CD163序列與先前報導之序列AJ311716的序列比對顯示於第1和2圖中。新穎之豬CD163變異體稱為"susCD163v1"。
實例2:質體pCMVsusCD163v1之構造方法
依下述方法來構造質體pCMVsusCD163v1。以在原始豬巨噬細胞cDNA集合庫中所鑑定出之可提供PRRSV許可性的功能性株落作為CD163插入子(包括5'和3'未轉譯區)之PCR增數反應中的模板,並使用5’DS-CD163(SEQ ID NO:6)(5’-CGGAATTCCGCGG ATGTAATAATACAAGAAGA-3’和3’CD163(SEQ ID NO:7)(5’CCGCTCGAG TAGTCCAGGTCTTCATCAAGGTATCTT-3’作為引物。引物5'DS-CD163將Sac Ⅱ限制位倂入CD163插入子之5'端處,而引物3'CD163在插入子之3'端(下加線者)處倂入一Xho I限制位。依照製造者之指示,利用PlatinumPfx DNA聚合酶(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1708-013)將含190奈克之質體模板的反應物增數。將反應物在94℃加熱2分鐘,再進行35個循環:在94℃20秒,55℃30秒,及68℃3.5分鐘,然後,在72℃進行最終延伸7分鐘。利用快奇克(Qiaquick)PCR純化套組(奎爾金目錄編號28104)來將所產生之PCR產物純化,以限制酶Sac Ⅱ和Xho I分解,並利用快奇克凝膠萃取套組(奎爾金目錄編號28704)來將所產生之片段進行凝膠純化。然後,將CD163pCR片段連接入製備好之質體pCMV-Script(史特塔金目錄編號212220)中,此質體可接受以Sac Ⅱ和Xho Ⅰ分解,再依上述進行凝膠純化的分解好的PCR片段。將連接好之物質轉形入大腸桿菌菌株DH5α中,再令其生長於50微克/毫升之卡那黴素中,以選出重組株,然後藉由限制分析來鑑定之。所產生之質體,"pCMVsusCD163v1",含有實例1中所描述之受真核細胞CMV啓動因子之轉錄控制的內部缺失的豬CD163插入子,及受真核和原核細胞啓動因子控制的新黴素/卡那黴素抗性基因。
實例3:pRSV-Script表現載體和pRSVsusCD163v1之構造方法
使用質體pRc/RsV(因維特金)作為RSV啓動因子之PCR增數反應中的模板。RSV啓動因子序列係包含在pRc/RSV之核苷酸209至604之間。合成前向引物PCIRSVLTR(SEQ ID NO:8)(5’-ACACTCGACATGT CGATGTACGGGCCAGATATACGCGT-3’)和逆向引物VSRRTLSAC(SEQ ID NO:9)(5’-TTCCTTACAGAGCTC GAGGTGACACCAATGTGGTGAA-3’)。將限制核酸內切酶Pci Ⅰ和Sac Ⅰ之辨識位置(下加線者)分別倂入5'和3'引物中,以用於未來之選殖中。依照製造者之指示,利用HotMaster Taq DNA聚合酶套組(艾本道夫(Eppendorf))進行PCR。反應物中含有0.9奈克之pRc/RSV質體模板和0.3μM之上述各引物。將反應物在94℃加熱2分鐘,再進行30個循環:在94℃ 20秒,52℃ 30秒,及65℃1分鐘。以限制酶Pci I和Sac I分解所產生之PCR片段,進行凝膠純化,並選殖入曾以類似方法分解過以去除CMV啓動因子序列之質體pCMV-Script(史特塔金)中。最終之構造物係將RSV啓動因子置於多重選殖部位之最近上游,並稱為"pRSV-Script"。
依下述,將susCD163v1插入子選殖在RSV啓動因子之後。藉由限制分解(Kpn I和sac II)分析將susCD163v1序列從質體pCMVsusCD163v1中切出,並進行凝膠純化。將片段連接入亦已被相同酶分解過之pRSV-Script中,並進行凝膠純化。將連接好之混合物轉形入大腸桿菌菌株DH5α中,再利用50微克/毫升卡那黴素選出轉形株。該含有正確插入子之株落稱為"pRSVsusCD163v1"。
實例4:選殖和決定豬CD163cDNA之較長變異體的特徵
根據豬CD163 v1序列,利用雷射基因引物選擇(Lasergene PrimerSelect)程式(DNASTAR公司,威斯康辛州麥廸遜市)設計用於增大全長豬CD163基因之前向引物5'CD163NotIIong(SEQ ID NO:10)(5’CGGTCCGGAGCGGCCGC GATGTAATAATACAAGAAGATTTAAATGG-3’)和逆向引物3'CD163KpnI(SEQ ID NO:11)(5’CGGTTGGTACC CAGCAATATTCTTTTTTATTTAATGCC-3’)。將Not I和Kpn I之限制核酸內切酶位置(下加線者)分別包括在5'和3'引物中,以方便選殖。從來自健康豬之肺灌洗液的原始肺泡巨噬細胞(PAM)製備出總細胞性RNA。利用RNeasy迷你套組(奎爾金,加州維倫西亞市)完成RNA製品。利用長模板用之SuperScript單一步驟RT-PCR套組(SuperScript one-step RT-PCR forLong Templates kit)(因維特金,加州卡斯巴市)製備RT-PCR反應物,並將RT-PCR參數設定如下:在50℃ 30分鐘,94℃ 2分鐘,(94℃ 30秒,55℃ 30秒,及68℃ 4分鐘)進行35個循環,然後,在72℃ 10分鐘。在0.8% SeaKem GTG瓊脂糖凝膠上分析PCR產物。從瓊脂糖凝膠上切下不同大小之RT-PCR產物,並利用GeneClean套組(QBiogene)萃取DNA。將這些RT-PCR產物選殖入pCR2.1-TOPO選殖載體(因維特金)。藉由限制酶分解來分析株落中是否有插入子存在。利用大染料終結者第1.0版序列反應套組(應用生物系統,加州佛斯特市)和應用生物系統3730 DNA分析儀(應用生物系統)來將含有插入子之株落定序,以確定序列之確實性。利用Lasergene EditSeq和SeqMan程式(DNASTAR公司,威斯康辛州麥廸遜市)來編輯和組合序列。將一種具有大插入子之質體命名為"pCRsusCD163v2"(pCR2.1中含有豬CD163變異體2,吾人已將其定名為SEQ ID NO:12)。扔包含在SEQ ID NO:12中之編碼序列複製於下,並定名為SEQ ID NO:13。序列分析顯示出此豬CD163編碼具1115個胺基酸之胺基酸序列,吾人已將其定名為SEQ ID NO:14。當與GenBank中之豬CD163序列(編號AJ311716)相較時,吾人之CD163v2序列在胺基酸層級上與其有98.9%之一致性。CD163v2在最5'端亦具有額外之5個胺基酸殘質,將開放閱讀框構延伸成框構內上游ATG起始密碼子(如:實例1中所描述之豬CD163v1序列中者)。豬CD163在胺基酸層級上與人類CD163(GenBank編號Z22968)有84.3%之一致性,與老鼠CD163(GenBank編號AF274883)有73.7%之一致性。SEQ ID NO:14之預測的訊息序列和跨膜區係分別藉由下加線和黑體字指出。測定其它CD163序列是否含有類似之序列特性的工作可很容易地藉由檢查序列來決定。
在以限制酶Kpn I和Not I分解和凝膠純化後,在pCRsusCD163v2中之sus CD163v2從pCR2.1載體中釋出。以相同之限制酶對切接受者載體pCMV-script,並讓sus CD163v2定向選殖入pCMV-Script中。將sus CD163v2與pCMV-Script連接後,使用連接好之混合物來將大腸桿菌菌株STBL 2(因維特金)轉形。藉由限制酶分解分析可發現一種轉形株含有該CD163基因,並定名為pCMV-Scrip susCD163v2株落#3。
實例5:藉由直接連接和轉染方法來製備以RSV啓動因子為基礎之表現系統
發展一種以非-選殖為基礎之程序以供製造適合用來產生從RSV啓動因子表現CD163之穩定細胞株的微克量線性DNA(第4圖)。此程序涉及將二片DNA(一含有新黴素基因和從pRSV-Script衍生之RSV啓動因子匣,另一含有來自pCMVsus CD163v2之sus CD163v2編碼序列)分離並連接。以新黴素基因之Dra III上游將載體質體pRSV-Script線性化,再以大腸桿菌DNA聚合酶之Klenow片段將其補平。然後,以Not I分解質體之RSV啓動因子的最近下游。以Drd I分解pCMVsus CD163v2株落之CD163插入子的載體序列下游,再以DNA聚合酶之Klenow片段將其補平。將CD163編碼序列從載體中釋出,其具有位在CD163編碼序列之最近上游的Not I位置。在各次質體分解時,將合適片段從瓊脂糖凝膠中純化出。依下述進行大規模之連接反應。將各約20微克之DNA片段與體積600微升之15單位的T4 DNA連接酶一起培育。將反應物在室温培育20分鐘,此時,移出一小份,並將反應物在乾冰上冷凍。將移出之小份進行瓊脂糖凝膠分析後揭露出仍有大量未-連接之DNA存在,因此,再另外加入15單位的連接酶,並在室温再培育10分鐘。連接後,經由瓊脂糖凝膠電泳法純化含有全部合適要素之線性DNA片段。經由黏著性Not I端接合二片DNA片段可將CD163基因之5'序列置於RSV啓動因子下游,以使CD163可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受指令表現。一旦分離出,使用純化之DNA來轉染不同的哺乳動物細胞株。
實例6:選殖和決定人類CD163cDNA之特徵
根據已知之人類CD163 cDNA序列(GenBank編號BC051281),利用PrimerSelect程式設計前向引物Hu5'Not(SEQ ID NO:15)(5’CACCGCGGCCGC GAAGTTATAAATCGCCACCATGAGCAAACTCAGAATGG-3’)和逆向引物Hu 3' Kpn(SEQ ID NO:16)(5’-TGCTCCGGTACC TAGTCCAGGTCTTCATCAAGGTATCTTA-3’)。將Not I和Kpn I之限制位(下加線者)分別倂入5'和3'引物中,以幫助選殖入表現載體中。將序列CACC加入5'引物之5'端,以將其定向選殖入pCDNA3.1D/V5/His/TOPO載體(目錄編號K49001,因維特金,見第6圖)中。以佛波醇12-肉豆蔻酸酯13-醋酸酯(100奈克/毫升)刺激U937細胞株三天後,從萃取出之RNA中將人類CD163cDNA增數。利用RNeasy套組(奎爾金)製備總細胞性RNA。RT-PCR反應及定序方法與實例4中之描述相同。在0.8%SeaKem瓊脂糖凝膠上將PCR產物分開,並利用GeneClean套組從瓊脂糖凝膠上萃取出這些產物。依照製造者之指示,將PCR產物定向選殖入pCDNA3.1D/V5/His/TOPO載體中。將二組含有大插入子之株落定序。定序以及序列分析的方法描述於實例4中。具有正確之插入子的株落定命名為"pcDNA3.1D-humCD163v2",且吾人已將此序列定名為SEQ ID NO:17。
pCDNA3.1D-humCD163v2中之CD163開放閱讀框構的長度為1121個殘質(定名為SEQ ID NO:18,其編碼下述之SEQ ID NO:19),且與GenBankZ22968(一種具相同長度之人類CD163 cDNA)具100%之一致性。吾人之人類CD163v2序列亦與GenBankBC051281和Z22969(人類CD163之DNA剪接變異體)具100%之一致性,但在二種GenBank序列中有42個非同質性殘質取代吾人之序列中的七個羧基端殘質。此差異係由於BC051281和Z22969中有一83-核苷酸外顯子存在,且其造成外顯子之3'端發生移碼。(Law,S.K.,Micklem,K.J.,Shaw,J.M.,Zhang,X.p.,Dong,Y.,Willis,A.C.and Mason,D.Y.(1993)A new macrophag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which is a member of the scavenger receptor superfamily.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 23(9),2320-2325)。
實例7:選殖和決定老鼠CD163之特徵
根據GenBank中之老鼠CD163序列(編號BC051281),利用PrimerSelect程式設計前向引物Mus-new5'(SEQ ID NO:20)(5’-CACCGCGGCCGCCACACGGAGCCATCAAAATCATCAA-3’)和逆向引物Mus-new3'(SEQ ID NO:21)(GGTACCGCGAACAAGCAAACCAATAGCAATATTGTTTAATTCCCTC-3’)。將Not Ⅰ和Kpn Ⅰ之限制核酸內切酶部位分別包含在5'和3'引物中,以使其未來可選殖入其它表現載體中。將硫代乙醇酸鹽介質注射入老鼠腹膜腔內2天後,從老鼠收集老鼠腹膜巨噬細胞。利用RNeasy套組從腹膜巨噬細胞製備總細胞性RNA。RT-PCR反應和RT-PCR參數與實例4中之描述相同,但黏接温度增加至60℃,延伸温度增加至72℃。依照製造者之指示,在0.8%SeaKem瓊脂糖凝膠上將PCR產物純化,並將PCR產物定向選殖入pCDNA3.1D/V5/His/TOPO載體中。鑑定數種含有大插入子之株落以用於進一步之分析中。一種含有帶有老鼠CD163之插入子(SEQ ID NO:22)的質體命名為"pCDNA3.1D-murCD163v2",該老鼠CD163編碼一種與GenBank AF274883具相同長度(1121個胺基酸SEQ ID NO:24),且僅有二個胺基酸不同(具99.8%之一致性)的蛋白質。
製造另一種質體"pCDNA3.1D-murCD163v3",其含有包含老鼠CD163編碼序列(SEQ ID NO:26)之插入子(SEQ ID NO:25),該老鼠CD163編碼序列係編碼長度為1159個胺基酸的蛋白質(SEQ ID NO:27)。此質體與AF274883在前1107個殘質內僅有3個胺基酸不同(99.7%之一致性),但從第1108個殘質開始,序列完全分岐。這是因為在cDNA中插入82個核苷酸,因而伴隨發生插入子之閱讀框構下游移碼。結果,老鼠CD163v3在其羧基端含有52個與老鼠CD163v2之14個羧基端殘質不同源的胺基酸。如關於人類CD163之描述,此二種"全長"之老鼠CD163之替換版本最可能為相同基因之剪接變異體(Law,S.K.,Micklem,K.J.,Shaw,J.M.,Zhang,X.P.,DOng,Y.,Willis,A.C.and Mason,D.Y.(1993)A new macrophag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which is a member of the scavenger receptor superfamily. 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 23(9),2320-2325)。
實例8:選殖和決定MARC-145 CD163之特徵
使用前向引物5'猴CD163(SEQ ID NO:28)(5’-CACCGGAATGAGCAAACTCAGAATGG-3’,根據人類CD163)和逆向引物Hu CD163-3'Kpn(SEQ ID NO:29)(5’-TGCTCCGGTACCTAGTCCAGGTCTTCATCAAGGTATCTTA-3’)將來自MARC-145非洲綠猴腎細胞之CD163cDNA增數。利用RNeasy套組從MARC-145細胞製備總細胞性RNA。RT-PCR參數與實例4中之描述相同。依照製造者之指示,將PCR產物以定向方式選殖入pCDNA3.1D/V5/His/TOPO載體中。分析數種含有大插入子之株落。將株落#25命名為"pCDNA3.1D-MARC-CD163v2",此來自MARC-145細胞之新穎的CD163 cDNA長1116個胺基酸。當與GenBank資料庫中之序列相較時,MARC-145 CD163胺基酸序列與人類CD163(GenBank Z22968)具96.3%之一致性,與豬CD163(GenBank AJ311716)具84.7%之一致性,與老鼠CD163(GenBank AF274883)具73.9%之一致性。
實例9:選殖和決定來自Vero細胞之猴CD163的特徵
使用前向引物5'猴CD163(SEQ ID NO:28)(5’-CACCGGAATGAGCAAACTCAGAATGG-3’,根據人類CD163)和逆向引物Hu CD163-3'Kpn(SEQ ID NO:29)(5’-TGCTCCGGTACCTAGTCCAGGTCTTCATCAAGGTATCTTA-3’)將來自Vero細胞之CD163cDNA增數。利用RNeasy套組從Vero細胞製備總細胞性RNA。RT-PCR參數與實例4中之描述相同。依照製造者之指示,將PCR產物以定向方式選殖入pCDNA3.1D/V5/His/TOPO載體中。將8種含有大插入子之株落定序,結果發現有6種未引人注意之剪接樣式。這些樣式以繪圖方式說明於第17圖中。
該六種剪接變異體之差異在於是否有三個命名為E6、E105和E83之外顯子存在。删除E6或E105不會改變閱讀框構,但删除E83時則會。類似於v2及/或v3之樣式亦可在豬、老鼠、人類和MARC-145猴細胞中見到。樣式v4和v5缺少編碼疏水性跨膜區之105-核苷酸外顯子。在短暫轉染分析中,這些cDNA無法使BHK細胞成為對PRRSV感染許可之細胞,這可能是因為CD163係經分泌出,而非停留在與膜結合之狀態。雖然缺乏跨膜區之CD163分子顯示出為非功能性之細胞許可性因子,但其可能可用來直接中和病毒(類似於中和抗體),或可在宿主動物中作為用來誘導阻斷病毒感染之抗-CD163抗體的免疫原。
最長之剪接變異體,v7,含有所有三種外顯子E6、E105和E83。此來自Vero細胞之新穎的CD163cDNA編碼一種長為1153個胺基酸的多肽。當與GenBank資料庫中之序列相較時,Vero CD163v7胺基酸序列與人類CD163(GenBank Z22968)具95.4%之一致性,與豬CD163(GenBank AJ311716)具83.7%之一致性,與老鼠CD163(GenBank AF274883)具72.1%之一致性。該在Vero細胞中所發現之六種DNA剪接變異體的核苷酸和胺基酸序列提供於下(SEQ ID NO:33-44)。
實例10:選殖和決定來自DH82細胞之狗CD163的特徵
使用前向引物5'猴CD163(SEQ ID NO:28)(5’-CACCGGAATGAGCAAACTCAGAATGG-3’,根據人類CD163)和逆向引物HuCD163-3'Kpn(SEQ ID NO:29)(5’GCTCCGGTACCTAGTCCAGGTCTTCATCAAGGTATCTTA-3’)將來自DH82細胞之CD163cDNA增數。利用RNeasy套組從DH82細胞製備總細胞性RNA。RT-PCR參數與實例4中之描述相同。依照製造者之指示,將RT-PCR產物以定向方式選殖入pCDNA3.1D/V5/His/TOPO載體中。分析數種含有大插入子之株落,而這些株落可歸類為在其它物種中所見到之v2或v3 DNA剪接樣式。相對於v3變異體,v2變異體少了81-核苷酸外顯子(E81),這造成閱讀框構移碼,並改變羧基端胺基酸序列。來自DH82細胞之狗CD163v2cDNA編碼具1115個胺基酸之肽。當與GenBank資料庫中之序列相較時,其與人類CD163(GenBank Z22968)具83.9%之一致性,與豬CD163(GenBank AJ311716)具85.1%之一致性,與老鼠CD163(GenBank AF274883)具74.3%之一致性。該在DH82細胞中所發現之二種DNA剪接變異體的核苷酸和胺基酸序列提供於下(SEQ ID NO:45-48)。
實例11:使不同細胞株在以pCMV-sus CD163v1短暫轉染後成為對北美型PRRSV之感染許可
從輝瑞公司取得狗腎(NLDK-1),並使其在37℃,5%CO2 中,生長於由補充有5%胎牛血清(FBS)、1mM丙酮酸鈉、2mML-麩胺和抗生素之杜白可氏修改的伊果氏介質(DMEM,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1965)所組成的生長介質中。從輝瑞公司取得幼大頰鼠腎(BHK21)、諾丹(Norden)實驗室貓腎(NLFK-1)和兔肺(RL)細胞株,並使其在37℃,5%CO2 中,生長於由補充有10%胎牛血清(FBS)、1mM丙酮酸鈉、2mML-麩胺和抗生素之杜白可氏修改的伊果氏介質(DMEM,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1965)所組成的生長介質中。從輝瑞公司取得Vero細胞,並使其在37℃,5%CO2 中,生長於由補充有10%胎牛血清(FBS)、1mM丙酮酸鈉、2mML-麩胺和20微克/毫升之正大黴素的最低必須介質α(MEM,輝瑞公司配方)所組成的生長介質中。依照製造者之指示,利用脂質體轉染試劑2000(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1668-027),以在不含FBS或抗生素之DMEM中的2微克/槽之質體pCMV-sus CD163v1轉染含有約1x106 細胞之細胞培養槽(35毫米)。以1微克/槽之質體pCMV-sus CD163v1轉染細胞株RL。使用一命名為pPAMB之不含插入子,為PAM細胞cDNA庫中之一員的質體(實質上為空的pSport質體載體)作為陰性對照組質體。轉染後24小時,吸出槽內物,以DMEM/5%FBS清洗二次,再以北美型PRRSV分離物P129感染之。讓病毒吸附在0.5毫升之生長介質中至少2小時,再加入額外之介質,使最終體積為2.0毫升,並培養一整夜。去除病毒,以生長介質清洗槽二次,再加入新鮮之生長介質(每槽2毫升)。在時間0時立即取出培養液之樣本,以測定來自接種物之感染性病毒的背景水準。感染後至少48小時,經由移出培養液來分析存活之病毒,以篩選培養物之許可性,並藉由螢光抗體分析(FA)來偵測單層中之許可細胞。以80%丙酮固定單層,並以與FITC結合之單株抗體SDOW17(路羅技術公司,此單株抗體係特異於PRRSV核酸殼體蛋白質)進行染色,以完成FA。將培養液之稀釋液接種在MARC-145細胞上,以滴定存活之病毒。表5顯示經由FA取得之病毒感染結果及各測試細胞株中是否有病毒子代存在。
無法從一些細胞株偵測到子代病毒可能係因細胞培養液中之病毒滴定度低於偵測法之分析下限。Vero細胞對PRRS感染之許可性可藉由表現susCD163v1來放大。與時間0時所測量之背景病毒相較下,以pCMV-sus CD163v1轉染之Vero細胞中的病毒滴定度幾乎增加二-對數,但在以陰性對照組質體pPAMB轉染之細胞中滴定度僅增加少於一-對數。藉由FA,在以pCMV-sus CD163v1轉染後,除了NLDK-1外之所有細胞株對北美型PRRSV分離物P129之感染的許可性均為陽性。
實例12:使BHK細胞在以pCMV-sus CD163v1短暫轉染後成為對歐洲型PRRSV之感染許可
從輝瑞公司取得幼大頰鼠腎細胞株(BHK21),並使其在37℃,5%CO2 中,生長於由補充有10%胎牛血清(FBS)、1mM丙酮酸鈉、2mML-麩胺和抗生素之杜白可氏修改的伊果氏介質(DMEM,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1965)所組成的生長介質中。依照製造者之指示,利用脂質體轉染試劑2000(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1668-027),以在不含FBS或抗生素之DMEM中的2微克/槽之質體pCMV-sus CD163v1轉染含有約1x106 細胞之細胞培養槽(35毫米)。轉染後24小時,吸出槽內物,以DMEM/5%FBs清洗二次,再以歐洲型pRRSV分離物96V198感染之。讓病毒吸附至少2小時。去除病毒,以生長介質清洗槽二次,再加入新鮮之生長介質(每槽2毫升)。在時間0時立即取出培養液樣本,以測定來自接種物之感染性病毒的背景水準。感染後至少48小時,經由移出培養液來分析存活之病毒,以篩選培養物之許可性,並藉由螢光抗體分析(FA)來偵測單層中之許可細胞。以80%丙酮固定單層,並以與FITC結合之單株抗體SDOW17(路羅技術公司,此單株抗體係特異於PRRSV核酸殼體蛋白質)進行染色,以完成FA。將培養液之稀釋液接種在MARC-145細胞上,以滴定存活之病毒。在以pCMV-sus CD163v1短暫轉染BKH-21後,可使該細胞對歐洲型PRRSV分離物96V198之感染成為許可,並可產生子代病毒。
實例13:來自多種動物種類之CD163基因使BHK21細胞成為對PRRS病毒感染許可
將生長於補充有10%胎牛血清、1mM丙酮酸鈉和抗生素之DMEM(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1965)中的BHK21細胞用於短暫轉染之實驗中。在轉染前,以不含血清或其它添加劑之OptiMEM(因維特金)清洗細胞一次。依照製造者所提供之實驗計劃,在所有轉染實驗中使用脂質體轉染試劑2000(因維特金)。每一35毫米槽中之轉染混合物係由10微升之脂質體轉染試劑2000和2-3微克DNA所組成。培養一整夜後,去除轉染介質,以PRRSV分離物P129感染細胞。讓感染進行24-48小時,再以80%丙酮固定單層,並以與FITC結合之單株抗體SDOW17(路羅技術公司,南達科他州布魯金斯市)進行染色。在螢光顯微鏡下目視檢查核酸殼體蛋白質之染色。
表6以不同CD163基因短暫感染BHK21細胞使其成為對PPRS病毒感染許可。
實例14:利用pCMV-sus CD163v1產生PRRSV-許可性BHK21穩定細胞株
將BHK-21細胞生長於補充有10%胎牛血清、1 mM丙酮酸鈉和抗生素之杜白可氏修改的伊果氏介質(DMEM)中。在用於轉染方面,將細胞以約90%之連合度接種在6-槽盤中,並在37℃,5%CO2 中培養一整夜。依照製造者之指示,利用脂質體轉染試劑2000(因維特金),以pCMV-sus CD163v1轉染細胞。轉染後一天,以胰蛋白酶處理細胞,並以系列稀釋重新接種於96-槽盤中。為了選擇穩定之轉染株,從此時點開始在介質中補充1毫克/毫升正大黴素(G418硫酸鹽,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0131-027)。每3-5天更換介質。培養這些培養盤直至那些槽中所含有之從單一細胞衍生出的株落達到連合,此時,再以胰蛋白酶處理細胞,並接種於複製之96-槽盤中。以PRRSV之P129分離物感染複製之96-槽盤中的一份,並以與FITC結合之單株抗體SDOW17進行染色,以鑑定允許感染之株落。然後,從第二個複製盤擴充陽性株落。為了確定同質性,藉由限制性稀釋來選殖單一細胞。每次選殖時係選擇顯示出生長健康,且具高度PRRSV許可性之分殖株來擴充。選出三種命名為BHK/CMV/v1 #3、BHK/CMV/v1 #5和BHK/CMV/v1 #12之株落(第6圖)。這些細胞株維持其許可表型直到第20代。
實例15:利用pRSV-sus CD163v1產生PRRSV-許可性BHK21穩定細胞株
依實例14中之描述培養BHK-21。大體上依實例14中之描述,利用脂質體轉染試劑2000,以pRSV-sus CD163v1轉染BHK-21細胞。大體上依實例14中之描述選殖經過轉染之細胞,並篩選許可之株落。從原始株落中鑑定出三個許可細胞株,接著再重新選殖二次,以確定同質性,並試著分離出具較高許可性之分殖株(見第7圖)。所產生之細胞株命名為BHK/RSV/v1#2、#3和#4。所有這些細胞株維持其許可表型直到所測試之最高子代(株落#2為第11代,株落#3為第7代,株落#4為第5代)。
實例16:利用pCMV-sus CD163v1產生PRRSV-許可性貓腎穩定細胞株
將母代諾丹實驗室貓腎(NLFK)細胞在37℃,5%CO2 中,生長於補充有10%胎牛血清、1 mM丙酮酸鈉和抗生素之杜白可氏修改的伊果氏介質(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1965-092)中。依照製造者之指示,利用脂質體轉染試劑2000(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1668-027),以4微克/槽之pCMV-sus CD163v1轉染數個各含有約2x106 細胞的35毫米槽。培養一整夜後,利用艾庫特酶(Accutase)(因諾維提細胞技術(Innovative Cell Technologies),目錄編號AT104)將細胞從基質移出,並在介質中稀釋之,以三種密度(每槽約2×102 、2×103 和2×104 細胞)接種於三個96-槽盤中。讓細胞在37℃安放一整夜,再開始選擇穩定之轉染株。次晨,以含500微克/毫升正大黴素(G418硫酸鹽,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0131-027)之100微升/槽新鮮介質替換介質,以選擇表現出新黴素抗性基因之細胞。每2或3天更換介質,以維持正大黴素之效力。選擇19天後,具最低初始細胞密度(約200細胞/槽)之96-槽盤產生70個空槽,及26個具一或更多個抗G418細胞之株落的槽(抗性細胞/槽之計算值為0.3,利用泊松(Poisson)分佈計算)。將這26個槽分成二份複製的槽,並將其安放一整夜。以PRRsV之P129分離物感染一組槽,培養24小時,以80%丙酮固定後,再以與FITC結合之單株抗體SDOW17(路羅技術公司,此單株抗體係特異於PRRSV核酸殼體)進行染色。在該26個株落中有8個含有一些被PRRSV感染之細胞。其中之一種命名為"NLFK-CMV-sus CD163v1-G4"的株落很明顯地較其它株落更具許可性,因其有幾近100%之細胞為病毒抗原染色陽性。
在第5代細胞前,NLFK-CMV-sus CD163v1-G4細胞株中出現一些表型之異質性的證據。因此,從冷凍之第4代NLFK-CMV-sus CD163v1-G4的貯存液開始。將細胞在含G418之介質中藉由限制性稀釋進行單一細胞選殖。擴充12種這類株落("A"-"L")以供研究。在這些中,當以PR RSV之P129分離物感染時,株落NLFK-CMV-sus CD163v1-G4F和NLFK-CMV-sus CD163v1-G4L形成不連續斑塊(CPE之局部區域)的能力顯著(見第8圖)。
實例17:利用pRSV-sus CD163v1產生PRRSV-許可性貓腎穩定細胞株
將諾丹實驗室貓腎(NLFK)細胞在37℃,5%CO2 中,生長於補充有10%胎牛血清和抗生素之最低必須介質α介質(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2571-071)中。將NLFK細胞以約90%之連合度接種在6-槽盤中,並使其附著一整夜。依照製造者之指示,利用脂質體轉染試劑2000(因維特金),以質體pRSV-sus CD163v1轉染細胞。24小時後,依實例14中之描述來選殖細胞。依實例14中之描述篩選PRRSV許可之細胞株落。從篩選程序中選出四個細胞株,並藉由限制性稀釋再進行單一細胞選殖二次。選出四種命名為FK/RSV/v1#1、FK/RSV/v1 #2、FK/RSV/v1 #3和FK/RSV/v1 #4之株落。這些細胞株維持其許可表型至少8代(見第9圖)。
實例18:利用pCMV-sus CD163v1產生PRRSV-許可性豬腎穩定細胞株
從輝瑞公司取得母代豬腎(PK032495)細胞,並使其在37℃,5%CO2 中,生長於由補充以5%胎牛血清(FBS)、1mM丙酮酸鈉、2mML-麩胺和抗生素之杜白可氏修改的伊果氏介質(DEME,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1965)所組成的生長介質中。依照製造者之指示,利用脂質體轉染試劑2000(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1668-027),以在不含FBS或抗生素之DMEM中的2微克/槽之質體pCMV-sus CD163v1轉染各含有約1x106 細胞之組織培養槽(35毫米)。培養一整夜後,以PBS清洗細胞,利用艾庫特酶(因諾維提細胞技術,目錄編號AT104)將細胞從基質移出,並在含1.0毫克/毫升正大黴素(G418硫酸鹽,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0131-027)之生長介質中稀釋之,再以不同密度接種於96-槽盤中,以確保在正大黴素選擇後可回收單一細胞株落。在正大黴素選擇之過程中,約每3至5天更換介質。選擇後,將含單一細胞株落之槽在複製二份的96-槽盤中擴充,並培養至達到100%連合。以PRRSV之P129分離物感染一組槽至少48小時,以篩選其PRRSV-許可性。結果發現有11個株落為對PRRSV許可之細胞。其中之一命名為"PK-CMV-sus CD163v1-A10"的株落很明顯地在許多代之後仍保持許可表型(見第10圖)。
實例19:利用pCMVscript-sus CD163v2產生PRRSV-許可性BHK21穩定細胞株
從輝瑞公司取得母代幼大頰鼠(BHK21)細胞,並使其在37℃,5%CO2 中,生長於由補充以10%胎牛血清(FBS)、1 mM丙酮酸鈉、2 mML-麩胺和抗生素之杜白可氏修改的伊果氏介質(DEME,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1965)所組成的生長介質中。依照製造者之指示,利用脂質體轉染試劑2000(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1668-027),以在不含FBS或抗生素之DMEM中的2微克/槽之pCMVscript-sus CD163v2轉染各含有約1×106 細胞之組織培養槽(35毫米)。培養一整夜後,以PBS清洗細胞,利用艾庫特酶(因諾維提細胞技術,目錄編號AT104)將細胞從基質移出,並在含1.0毫克/毫升正大黴素(G418硫酸鹽,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0131-027)之生長介質中稀釋之,再以不同密度接種於96-槽盤中,以確保在正大黴素選擇後可回收單一細胞株。在正大黴素選擇過程中,約每3至5天更換介質。選擇後,將含單一細胞株落之槽在複製二份的96-槽盤中擴充,並培養至達到100%連合。以PRRSV之P129分離物感染一組槽,並培養至少48小時,以篩選許可性。結果發現有3種株落為對PRRSV許可之細胞,選擇其中之一命名為"BHK-CMVScript-sus CD163v2-A9"的株落來進行其它研究(見第11圖)。
實例20:利用pRSV-sus CD163v2產生PRRSV-許可性BHK21穩定細胞株
依實例14中之描述培養BHK-21。依照製造者之指示,利用脂質體轉染試劑2000(因維特金),以實例15中所描述之連接好的pRSV-sus CD163v2DNA轉染BHK-21細胞。依實例14中之描述進行接下去之選殖,並篩選PRRSV許可性細胞株。在篩選之336種單一細胞株落中有129個為陽性。這些細胞株落中有數個已轉種7次,並維持其PRRSV許可表型(見第12圖)。這些細胞株被命名為BHK/RSV/v2,其後再接一數字之株落編號。
實例21:利用pCMVScript-sus CD163v2產生PRRSV-許可性之豬腎穩定細胞株的方法
從輝瑞公司取得母代豬腎(PK032495)細胞,並使其在37℃,5%CO2 中,生長於由補充以5%胎牛血清(FBS)、1 mM丙酮酸鈉、2mML-麩胺和抗生素之杜白可氏修改的伊果氏介質(DEME,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1965)所組成的生長介質中。依照製造者之指示,利用脂質體轉染試劑2000(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1668-027),以在不含FBS或抗生素之DMEM中的2微克/槽之pCMVScript-sus CD163v2轉染含有約1x106 細胞之組織培養槽(35毫米)。培養一整夜後,以PBS清洗細胞,利用艾庫特酶(因諾維提細胞技術,目錄編號AT104)將細胞從基質移出,並在含1.0毫克/毫升正大黴素(G418硫酸鹽,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0131-027)之生長介質中稀釋之,再以不同密度接種於96-槽盤中,以確保在正大黴素選擇後可回收單一細胞株。在正大黴素選擇之過程中,約每3至5天更換介質。選擇後,將含單一細胞株落之槽在複製二份的96-槽盤中擴充,並培養至達到100%連合。以PRRSV之P129分離物感染一組槽,並培養至少48小時,以篩選許可性。一種命名為" PK-CMVScript-sus CD163v2-D1"的株落顯示出為PRRSV-許可表型。
實例22:利用pcDNA3.1D-humCD163v2產生PRRSV-許可性BHK21穩定細胞株
從輝瑞公司取得母代幼大頰鼠(BHK21)細胞,並使其在37℃,5%CO2 中,生長於由補充以10%胎牛血清(FBS)、1 mM丙酮酸鈉、2 mML-麩胺和抗生素之杜白可氏修改的伊果氏介質(DEME,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1965)所組成的生長介質中。依照製造者之指示,利用脂質體轉染試劑2000(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1668-027),以在不含FBS或抗生素之DMEM中的2微克/槽之pcDNA3.1D-humCD163v2轉染各含有約1x106 細胞之組織培養槽(35毫米)。培養一整夜後,以PBS清洗細胞,利用艾庫特酶(因諾維提細胞技術,目錄編號AT104)將細胞從基質移出,並在含1.0毫克/毫升正大黴素(G418硫酸鹽,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0131-027)之生長介質中稀釋之,再以不同密度接種於96-槽盤中,以確保在正大黴素選擇後可回收單一細胞株。在正大黴素選擇之過程中,約每3至5天更換介質。選擇後,將含單一細胞株落之槽在複製二份的96-槽盤中擴充,並培養至達到100%連合。以PRRSV之P129分離物感染一組槽,並培養至少48小時,以篩選許可性。結果發現有7個候選株落為對PRRSV許可之細胞。在此7個候選株落中的每一個均出現一些表型異質性的證據,這可能是因為其並非選殖的。因此,藉由在含G418之介質中之限制性稀釋來將候選株落進行單一細胞選殖。結果可取得一種具清楚之PRRSV-許可性的單一細胞株落,並命名為BHK-cDNA3.1D-humCD163v2-H9。
實例23:利用pcDNA3.1D-humCD163v2產生PRRSV-許可性貓腎穩定細胞株
將母代諾丹實驗室貓腎(NLFK)細胞在37℃,5%CO2 中,生長於由補充以10%胎牛血清(FBS)、1 mM丙酮酸鈉、2mML-麩胺和抗生素之杜白可氏修改的伊果氏介質(DEME,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1965)所組成的生長介質中。依照製造者之指示,利用脂質體轉染試劑2000(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1668-027),以在不含FBS或抗生素之DMEM中的2微克/槽之pcDNA3.1D-humCD163v2轉染各含有約1×106 細胞之組織培養槽(35毫米)。培養一整夜後,以PBS清洗細胞,利用艾庫特酶(因諾維提細胞技術,目錄編號AT104)將細胞從基質移出,並在含500微克/毫升正大黴素(G418硫酸鹽,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0131-027)之生長介質中稀釋之,再以不同密度接種於96-槽盤中,以確保在正大黴素選擇後可回收單一細胞株。在正大黴素選擇之過程中,約每3至5天更換介質。選擇後,將含單一細胞株落之槽在複製二份的96-槽盤中擴充,並培養至達到100%連合。以PRRSV之P129分離物感染一組槽至少48小時,以篩選PRRSV-許可性。結果發現有5個株落為對PRRSV許可之細胞。其中一種命名為"FK-cDNA3.1D-humCD163v2-A6"清楚地顯示出許可表型(見第13圖)。
檢查NLFK母代細胞和一種FK-cDNA3.1D-humCD163v2-A6之分殖株的CD163表現情形。以80%丙酮固定細胞,並將其與山羊抗-人類CD163(R&D系統,濃度1:200)反應1小時,再以PBS清洗之。使用與FITC結合之驢抗-山羊IgG(拜爾設計公司,濃度1:100)以供目視檢查。如第21A圖所示,在NLFK母細胞中未偵測到特異性螢光。大部分FK.A6.A2分殖株顯示出良好之螢光染色,這表示有CD163存在(第21B圖)。
實例24:利用pcDNA3.1D-humCD163v2產生PRRSV-許可性豬腎穩定細胞株
從輝瑞公司取得母代豬腎(PK032495)細胞,並使其在37℃,5%CO2 中,生長於由補充以10%胎牛血清(FBS)、1 mM丙酮酸鈉、2mML-麩胺和抗生素之杜白可氏修改的伊果氏介質(DEME,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1965)所組成的生長介質中。依照製造者之指示,利用脂質體轉染試劑2000(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1668-027),以在不含FBS或抗生素之DMEM中的2微克/槽之pcDNA3.1D-humCD163v2轉染各含有約1x106 細胞之組織培養槽(35毫米)。培養一整夜後,以PBS清洗細胞,利用艾庫特酶(因諾維提細胞技術,目錄編號AT104)將細胞從基質移出,並在含1.0毫克/毫升正大黴素(G418硫酸鹽,因維特金目錄編號10131-027)之生長介質中稀釋之,再以不同密度接種於96-槽盤中,以確保在正大黴素選擇後可回收單一細胞株。在正大黴素選擇之過程中,約每3至5天更換介質。選擇後,將含單一細胞株落之槽在複製二份的96-槽盤中擴充,並培養至達到100%連合。以PRRSV之P129分離物感染一組槽至少48小時,以篩選PRRSV-許可性。結果發現有2個株落具許可性。其中一種命名為"PK-cDNA3.1D-humCD163v2-B11",其清楚顯示出PRRSV-許可表型。
實例25:利用連接之pRSV-Script MARC CD163v2產生PRRSV-許可性貓腎穩定細胞株
發展一種以非-選殖為基礎之程序以供製造適合用來產生從RSV啓動因子表現CD163之穩定細胞株的微克量線性DNA(第4圖)。採用類似之方法,以將來自MARC-145細胞之猴子CD163v2置於RSV啓動因子之後。此程序涉及分離並連接二片DNA,其中之一含有新黴素基因和從pRSV-Script衍生之RSV啓動因子匣,另一含有來自pCDNA3.1D MARC CD163v2之MARC CD163v2編碼序列。以Hind III和Kpn I將載體質體pRSV-Script線性化。首先,以Kpn I分解質體,再以大腸桿菌DNA聚合酶之Klenow片段將其補平。然後,以Hind III分解質體之RSV啓動因子的最近下游。以Eco RV分解pCDNA3.1D MARC CD163v2株落之CD163插入子的載體序列下游,並以Hind III分解CD163之上游。CD163編碼序列從載體中釋出。將各次質體分解中之合適片段從瓊脂糖凝膠中純化出。依下述進行大規模之連接反應。將各約20微克之DNA片段培育在體積600微升之15單位的T4 DNA連接酶中。將反應物在室温培育1小時。連接後,經由瓊脂糖凝膠電泳法純化含有所有合適要素之線性DNA片段。進行限制酶分解分析,以確認各連接片段之確實性。經由黏著性Hind III端接合二片DNA片段可將MARC CD163基因之5'序列置於RSV啓動因子下游,以使CD163可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受指令表現。一旦分離出,使用純化之DNA來轉染選擇出的哺乳動物細胞株。
將諾丹實驗室貓腎(NLFK)細胞在37℃,5%CO2 中,生長於補充有5%胎牛血清和抗生素之DMEM中。將NLFK細胞以約90%之連合度接種在6-槽盤中,並使其附著一整夜。依照製造者之指示,利用脂質體轉染試劑2000,以連接好之質體pRSV-MARC CD163v2轉染細胞。24小時後,依實例12中之描述選殖細胞。依實例12中之描述進行PRRSV許可性細胞株落之篩選工作。一種株落對PRRSV之感染為陽性,並並名為NLFK-MARC CD163D4。此D4株落維持其PRRSV許可表型直到第9代。
實例26:在從CMV啓動因子穩定表現susCD163v1之重組BHK-21和NLFK細胞中的PRRSV分離物NVSL94-3的生長動力學
定量由被PRRSV感染過的BHK-21或NLFK細胞所產生的子代病毒的量,此二種細胞係經基因工程處理過可穩定表現susCD163v1。將四種表現sus CD163v1、BHK/CMV/susv1#3、BHK/CMV/susv1#5、BHK/CMV/susv1#12和FK/CMV/susv1 G4之細胞株以次連合之密度接種在6槽盤內,培養一整夜後,以PRRSV之NVSL94-3分離物感染之。在實驗中包括MARC-145細胞以供比較。以約0.1之m.o.i.量的病毒感染細胞。讓病毒吸附60-90分鐘,再去除。以PBS清洗細胞三次以去除殘餘病毒。感染後立即開始每隔12小時從培養中收成每份1毫升之樣本,並持續96小時。在不同時間點將新鮮培養介質加入細胞中,以維持足夠防止細胞單層乾燥的培養體積。將培養上清液貯存在-80℃直到收集所有樣本。藉由在MARC-145細胞上進行斑塊分析來測定存在於培養上清液中之PRRSV量。第14圖顯示出所有測試之表現CD163之重組細胞株均可產製子代PRRSV。
實例27:以抗-CD163抗體:經短暫轉染之細胞阻斷PRRSV感染
依實例14中之描述,利用脂質體轉染試劑2000,以實例8中所描述之質體pCDNA3.1D-MARC-CD163v2短暫轉染接種在24槽盤中之BHK-21細胞。培養一整夜使CD163表現出後,將100微升在PBS中之特異於人類CD163的山羊多株抗體(R&D系統,目錄編號AF1607)的滴定液加入細胞中。使用等量之正常山羊IgG(R&D系統,目錄編號AB-108-C)作為對照組。在37℃培養1小時後,以約1x107 pfu之表現GFP的PRRSV的重組P129菌株感染單層。將細胞單層與抗-CD163抗體和PRRSV在37℃培養1小時,此時,吸出病毒接種物/抗體混合物,以PBS清洗單層一次,並將1毫升生長介質加入槽中。將細胞在37℃培養24小時,以使PRRSV指導GFP表現。為了進行分析,以胰蛋白酶處理細胞,將其重新懸浮在500微升PBS中,並藉由流式細胞篩選技術進行分析,以經由GFP表現來盲估被PRRSV感染之細胞。在流式細胞篩選技術分析方面,使用未被感染之BHK-21細胞來設立螢光偵測之基線,其後之各樣本約分析100,000個細胞。第15圖中所示之此分析的結果顯示出和那些與正常山羊IgG一起培育的細胞相較下,CD163特異性抗體可顯著減少被感染之細胞數。
實例28:以抗-CD163抗體:經穩定轉染之細胞阻斷PRRsV感染
將實例23中所描述之穩定表現人類CD163的NLFK細胞(FK-cDNA3.1D-humCD163v2-A6)接種在24槽盤中。讓細胞附著一整夜後,將100微升在PBs中之特異於人類CD163的山羊多株抗體(R&D系統,目錄編號AF1607)的滴定液加入細胞中。使用等量之正常山羊IgG(R&D系統,目錄編號AB-108-C)作為對照組。在37℃培養1小時後,以約1x107 pfu之表現GFP的 PRRSV重組P129病毒株感染單層。將細胞單層與抗-CD163抗體和PRRSV在37℃培養1小時,此時,吸出病毒接種物/抗體混合物,以PBS清洗細胞單層一次,並將1毫升生長介質加入槽中。將細胞在37℃培養24小時,以使PRRSV指導GFP表現。為了進行分析,以胰蛋白酶處理細胞,將其重新懸浮在500微升PBS中,並藉由流式細胞篩選技術進行分析,以經由GFP表現來盲估被PRRSV感染之細胞。各樣本約分析100,000個細胞。第16圖中所示之此分析的結果顯示出和那些與正常山羊IgG一起培育的細胞相較下,CD163特異性抗體可顯著減少被感染之細胞數。
實例29:利用pRSV-susCD163v2產生PRRSV-許可性豬腎穩定細胞株
依實例21中之描述培養豬腎細胞(PK032495)。在轉染方面,將細胞以80%之連合度接種在24槽盤中,並使其回復一整夜。依照製造者之指示,利用脂質體轉染試劑2000(因維特金),以實例5中所描述之連接好的pRSV-susCD163v2DNA進行轉染。接下去之選殖和選擇PRRSV許可細胞的過程大體上係依實例14中之描述進行。經由限制性稀釋所進行之初始選殖未成功產生由單一細胞衍生之株落,因此,經由限制性稀釋重新選殖5個具PRRSV許可細胞的槽。選擇10個株落進行其它研究,這些株落的其中之一,PK-RSVScript-susCD163v2 #9顯示出具有可在感染後早期支持PRRSV病灶生長的能力(見第18圖)。
實例30:利用pRSV-susCD163v2產生PRRSV-許可性貓腎穩定細胞株
依實例17中之描述培養NLFK貓腎細胞。在用於轉染方面,將細胞以約80%之最大密度接種在24槽盤中。培養一整夜後,依照製造者之指示,利用脂質體轉染試劑2000,以經連接程序衍生出的RSV/susCD163v2(見實例5)轉染此單層。選殖轉染之細胞和選擇PRRSV許可細胞之株落的過程大體上係依實例14中之描述進行。在測試PRRSV許可性的67個細胞株落中有20個為陽性。所觀察到之一種染色實例顯示於第19圖中。
實例31:在PK-RSVScript susCD163v2細胞中轉種PRRSV分離物P201
依下述進行PRRSV臨床分離物的增數。利用補充以2%FBS之OptiMEM介質將周圍肺泡巨噬細胞(PAM)以5.4E6細胞/10平方公分接種在6槽盤中。6小時後,吸出介質,並將從被PRRSV感染之豬中所收成的2毫升血清加入細胞中。吸附90分鐘後,移出血清接種物,並以OptiMEM取代之。約感染後40小時,收成上清液,並經由離心10分鐘使之澄清。使用上清液藉著吸附6小時來直接感染PK-RSVScript susCD163v2株落#9細胞。去除接種物後,以DMEM重新餵養細胞。利用交替使用之受感染的細胞和不含細胞之上清液來將P201在PK-RSVScript susCD163v2株落#9細胞上依序轉種。吾人觀察到:為了有效散佈病毒,應在感染前一天,使用保持在次-連合狀態的細胞培養盒,以50-70%之連合度進行接種。為了追蹤感染進度,將各轉種株在數個具有同等感染度之細胞的槽中複製,且每天將這些槽的其中之一以丙酮固定,再以經FITC標示之單株抗體SDOW17進行染色。若受感染之細胞的百分比不超過50%,且先前並未觀察到病灶形成之顯著進展時,以胰蛋白酶處理在同等槽中之細胞,並轉種在多個新鮮槽中。通常,這些受感染之細胞在轉種時係以1:4分種,且有時亦加入同等數目之來自未感染的培養的細胞。或者,若SDOW17染色揭露出受感染之細胞病灶已充分分佈超過全部細胞之50%則可收成不含細胞之上清液,並用來感染多個新鮮接種之細胞槽(第20圖)。轉種11代後就不再需要加入細胞進行轉種,因病毒可生長至足夠之滴定度來允許連續以不含細胞之上清液轉種病毒。
實例32:篩選多種不同CD163細胞株對多種不同歐洲和北美PRRSV分離物的許可性
評估多種不同CD163轉殖細胞株對低轉種代之歐洲和北美PRRSV分離物的許可性(見表7)。如先前實例中所描述之轉殖的CD163細胞株包括:NLFK-MARC CD163 D4、PK-RSVScript susCD163v2株落#9和PK-CMV-susCD163v1-A10。將各CD163細胞株與細胞株MARC-145、母代貓腎、母代豬腎細胞株(作為對照組)接種在96槽組織培養盤中。將生長介質從單層移除,並在每一槽中種入0.1毫升各PRRSV分離物。感染後第3天,以80%丙酮固定培養盤,並以與FITC結合之單株抗體SDOW17(路羅技術公司,此單株抗體係特異於PRRSV核酸殼體)將單層染色。螢光抗體(FA)分析之結果顯示於表7中。
實例33:以佛波醇12-肉豆蔻酸酯13-醋酸酯(PAM)誘導CD163使人類U937細胞成為對PRRSV之感染許可
根據ATCC之詳細說明將從ATCC取得之人類U937細胞(CRL-1593.2)在含血清和添加劑的RPMI介質中繁殖‧已知當以PAM之處理(Gronlund et al.,2000)來活化這些細胞時,其可表現CD163。。將U937細胞接種在複製二份的6-槽盤中的槽內。以100奈克/毫升之PAM處理一組槽,但其它組維持未處理。以PAM刺激三天後,以PRRSV之P129分離物感染各組中的一個槽。將各組之另一槽固定,並在在間接免疫螢光抗體分析中,利用與FITC結合之山羊抗-人類CD163(R&D系統)和驢抗-山羊IgG(拜爾設計公司)來將其染色,以偵測CD163之表現。
在開始接種於盤中後3天,未處理之U937細胞持續繁殖到高密度。經PAM處理之U937細胞停止繁殖,開始變大,並附著在培養槽之表面上。一小部分之未處理的U937細胞為CD163染色陽性,然而幾乎所有經PAM處理之U937細胞為CD163染色陽性。在未處理之U937細胞株中未觀察到經PRRSV感染之細胞。然而,有數百種經PAM處理之U937細胞成為可被PRRSV感染。這證明以化學方法誘導CD163表現後可使對PRRSV非許可之細胞成為對PRRSV許可。
從本申請書之全文(包括那些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其它特性和變化對本技藝之技術熟習人士而言將會很清楚明白,且所有這類特性均將為本發明之觀點。同樣地,此文所描述之本發明特性可重新組合成其它實施態樣,此亦將成為本發明之觀點,無論該特性組合是否在上述內容中被具體指出作為本發明之一種觀點或實施態樣。再者,僅有此文中所描述之對本發明具關鍵性的這類限制應被如此看待;不具有那些不曾在此文中被描述為具關鍵性的限制的本發明變異體亦將為本發明之觀點。
很清楚地,本發明可以前述說明和實例中所特別描述之方法以外的其它方式進行。
本發明之多種修改和變化可根據上述之教示內容進行,因此,其係在本發明之範圍內。
所有此文中所引用之刋物的全部內容在其不會與本發明揭示內容不一致的程度下均倂為此文之參考資料。
<210> 37
<211> 3273
<212> DNA
<213> 非洲綠猴
<400> 37
<210> 38
<211> 1081
<212> PRT
<213> 非洲綠猴
<400> 38
<210> 39
<211> 3279
<212> DNA
<213> 非洲綠猴
<400> 39
<210> 40
<211> 1083
<212> PRT
<213> 非洲綠猴
<400> 40
<210> 41
<211> 3354
<212> DNA
<213> 非洲綠猴
<400> 41
<210> 42
<211> 1118
<212> PRT
<213> 非洲綠猴
<400> 42
<210> 43
<211> 3459
<212> DNA
<213> 非洲綠猴
<400> 43
<210> 44
<211> 1153
<212> PRT
<213> 非洲綠猴
<400> 44
<210> 45
<211> 3345
<212> DNA
<213> 犬
<400> 45
<210> 46
<211> 1115
<212> PRT
<213> 犬
<400> 46
<210> 47
<211> 3399
<212> DNA
<213> 犬
<400> 47
<210> 48
<211> 1133
<212> PRT
<213> 犬
<400> 48
第1圖susCD163v1與AJ311716之圖式比較。
第2圖susCD163v1(SEQ ID NO:2)與AJ311716(SEQ ID NO:4)之胺基酸序列比對。
第3圖susCD163v1與AJ311716之核苷酸序列比對。
第4圖製造DNA片段並將其接合,以將CD163直接置於RSV啓動因子之後。以Dra III或Drd I分解質體,再以Klenow酶進行補平反應。清除後,以Not I分解質體。經由凝膠純化產生之DNA片段再接著利用黏著性Not I端接合。來自RSV(pRSV)和SV40(pSV40)的啓動因子以箭頭表示。
第5圖pCDNA3.1定向V5/His/TOPO選殖載體之圖輿。
第6圖以PRRSV分離物P129感染三種BHK/CMV/v1細胞株,#3、#5和#12,和非-許可性BHK細胞株,並以SDOW17-FITC染色。板表A顯示非-許可性BHK21細胞株落。板表B顯示BHK/CMV/v1株落系#3。板表C顯示BHK/CMV/v1株落#5。板表D顯示BHK/CMV/v1株落#12。
第7圖以PRRSV分離物P129感染三種BHK/RSV/v1細胞株,#2、#3和#4,並以SDOW17-FITC染色。板表A顯示BHK/RSV/v1株落#2。板表B顯示BHK/RSV/v1株落#3。板表C顯示BHK/RSV/v1株落#4。
第8圖顯示出PRRSV斑塊之穩定表現豬CD163v1的貓腎細胞株。以北美PRRSV之P129分離物感染細胞株NLFK-CMV-susCD163v1-G4F和NLFK-CMV-susCD163v1-G4L(均為轉種之第4代),並培養6天。以80%丙酮固定單層,並以單株抗體SDOW17-FITC染色。相位對比顯微鏡檢查(右)顯示出局部之病毒CPE區域(斑塊),而FA偵測(左)顯示經共-域化(co-localized)之病毒核酸殼體抗原。
第9圖以PRRSV分離物P129感染四種FK/RSV/v1細胞株,#1、#2、#3和#4,並以單株抗體SDOW17-FITC染色。板表A顯示FK/RSV/v1#1細胞株落。板表B顯示FK/RSV/v1株落#2。板表C顯示FK/RSV/v1株落#3。板表D顯示FK/RSV/v1株落#4。
第10圖以PRRSV之P129分離物感染的轉種第19代之PK-CMV-susCD163v1-A10細胞。左:以80%丙酮固定的單層,其係以與FITC結合之單株抗體SDOW17(路羅技術(Rural Technologies)公司,此單株抗體係特異於PRRSV核酸殼體)染色。右:在明亮視野亮度下之相同槽,其顯示細胞分佈。
第11圖以PRRSV分離物P129感染的轉種第17代之BHK-CMVScript-susCD163v2-A9細胞。此單層係以80%丙酮固定,並以與FITC結合之單株抗體SDOW17(路羅技術公司)染色,此單株抗體係特異於PRRSV核酸殼體。
第12圖BHK/RSV/v2細胞株之三種代表性實例。以PRRSV分離物P129感染此細胞,接著以SDOW17-FITC染色。板表A顯示細胞株BHK/RSV/v2#1,板表B顯示細胞株BHK/RSV/v2 #34,板表C顯示細胞株BHK/RSV/v1 #47。
第13圖以PRRSV之P129分離物感染的轉種第15代之FK-cDNA3.1D-hum CD163v2-A6。此單層係以80%丙酮固定,並以與FITC結合之單株抗體SDOW17(路羅技術公司)染色,此單株抗體係特異於PRRSV核酸殼體。
第14圖在生長曲線實驗中,利用PRRSV之NVSL 94-3分離物測定由四種穩定表現sus CD163 v1之重組細胞株,和MARC-145細胞所製造之子代PRRSV的量。在MARC-145細胞單層上滴定每隔12-小時所收成之樣本。
第15圖在CD163特異性抗體之存在下,以流式細胞篩選技術分析PRRSV感染。將因短暫感染而表現MARC-145 CD163之BHK-21細胞與CD163特異性抗體或正常山羊IgG(NGS)一起培養,並以表現GFP之PRRSV感染之。各數據點代表複製三份之槽的結果。
第16圖在CD163特異性抗體之存在下,以流式細胞篩選技術分析PRRSV感染。將穩定表現人類CD163之NLFK細胞與CD163特異性抗體或正常山羊IgG(NGS)一起培養,並以表現GFP之PRRSV感染之。感染後24小時,測定表現GFP之受感染細胞的百分比。各數據點代表從單一細胞槽取得之結果。
第17圖六種從Vero細胞回收之CD163mRNA的替換之DNA剪接變異體的圖解描述。此六種變異體之差異為是否有三種外顯子(定名為E6、E105和E83)之存在。外顯子E6和E105之長度為三的倍數,因此,當其不存在時不會使閱讀框構改變。相反地,E83不存在時會造成閱讀框構移碼,並在蛋白質之羧基端產生替換的胺基酸序列(在圖形中以開口樣式表示)。疏水性跨膜(TM)區係在E105內編碼。
第18圖以PRRSV分離物P129感染的PK-RSVScript-susCD163v2#9細胞。使用來自以PRRSV P201分離物感染的PAM的未稀釋懸浮液來感染PK-RSVScript-susCD163v2#9細胞。依實例11中之描述將培養2天後之細胞固定,並以單株抗體SDOW17染色。
第19圖以PRRSV分離物P129感染的FK-RSVScript-susCD163v2#51細胞。使用來自以PRRSV P201分離物感染的PAM的未稀釋懸浮液來感染FK-RSVScript-susCD163v2#51細胞。依實例11中之描述,以丙酮固定感染後2天之細胞,並以單株抗體SDOW17染色。
第20圖PRRSV分離物P129感染PK-RSVScript-susCD163v2株落#9細胞。板表A顯示以第1代PRRSV p201感染24小時後之細胞單層。板表B顯示以不含細胞之第10代PRRSV P201上清液感染2天後之細胞單層。
第21圖檢查NLFK母代細胞和一種FK-cDNA3.1D-humCD163v2-A6之分殖株的CD163表現情形。以80%丙酮固定細胞,並將其與山羊抗-人類CD163(R&D系統,1:200)反應1小時,再以PBS清洗之。使用與FITC結合之驢抗-山羊IgG(拜爾設計(Biodesign)公司,濃度1:100)來目視檢查之。如第21A圖所示,NLFK母代細胞中未偵測到特異性螢光。大部分FK.A6.A2分殖株顯示出良好螢光染色,這表示有CD163存在(第21B圖)。

Claims (14)

  1. 一種促進自脊椎動物細胞之培養物產製豬生殖和呼吸症候群病毒(PRRSV)之方法,其包含下述之步驟:(a)提供經編碼多肽的外源性多核苷酸轉染之重組脊椎動物細胞,該多肽含有跨膜結構區及與SEQ ID NO. 2至少70%相同之序列,致使該細胞內該多肽之表現增加;(b)於允許該細胞感染及該病毒生長之條件下,令該細胞之培養物與PRRSV接觸;及(c)自該培養物回收病毒。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細胞先前係呈PRRSV允許性且現呈更為PRRSV允許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細胞係選自幼大頰鼠腎臟細胞(BHK-21)、豬腎細胞、貓腎細胞、鳥類細胞或豬睪丸細胞。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PRRSV屬歐洲基因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PRRSV屬北美基因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多核苷酸編碼之多肽含有跨膜結構區及與SEQ ID NO. 2至少80%相同之序列。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多核苷酸編碼之多肽含有跨膜結構區及與SEQ ID NO. 2至少90%相同之序列。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多核苷酸編碼之多肽含有跨膜結構區及與SEQ ID NO.2至少95%相同之序列。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多核苷酸編碼之多肽含有跨膜結構區及與SEQ ID NO. 2至少99%相同之序列。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更包含自所回收之病毒產製疫苗之步驟。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方法,其中該疫苗包含非活化之病毒。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方法,其中該疫苗包含減毒之活病毒。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藉由使用電穿孔完成外源性多核苷酸之轉染。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外源性多核苷酸編碼融合蛋白。
TW100121989A 2004-04-23 2005-04-20 針對病毒之細胞允許因子及彼之用途 TWI4382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56521404P 2004-04-23 2004-04-23
US63473604P 2004-12-09 2004-12-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4944A TW201134944A (en) 2011-10-16
TWI438278B true TWI438278B (zh) 2014-05-21

Family

ID=3532073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4112572A TWI354025B (en) 2004-04-23 2005-04-20 Cellular permissivity factor for viruses, and uses
TW100121989A TWI438278B (zh) 2004-04-23 2005-04-20 針對病毒之細胞允許因子及彼之用途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4112572A TWI354025B (en) 2004-04-23 2005-04-20 Cellular permissivity factor for viruses, and uses

Country Status (22)

Country Link
US (4) US7754464B2 (zh)
EP (2) EP2520310B1 (zh)
JP (2) JP5273642B2 (zh)
CN (1) CN102220289B (zh)
AR (3) AR049033A1 (zh)
AU (2) AU2005240002B2 (zh)
BR (1) BRPI0508928B1 (zh)
CA (1) CA2564769C (zh)
CL (1) CL2008002323A1 (zh)
DK (1) DK1742658T3 (zh)
EA (1) EA013071B1 (zh)
ES (2) ES2530694T3 (zh)
HK (1) HK1109065A1 (zh)
IL (1) IL178160A0 (zh)
MA (1) MA28544B1 (zh)
MX (1) MXPA06012216A (zh)
NO (1) NO341211B1 (zh)
NZ (1) NZ550145A (zh)
PL (1) PL1742658T3 (zh)
TW (2) TWI354025B (zh)
UY (1) UY28867A1 (zh)
WO (1) WO2005107796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530694T3 (es) * 2004-04-23 2015-03-04 Zoetis P & U Llc Factor de permisividad celular para virus, y usos del mismo
CN101668846B (zh) 2007-01-12 2014-03-12 伊利诺伊大学评议会 用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毒生长的非猿猴细胞
CA2694476C (en) * 2007-07-27 2017-06-27 Universiteit Gent Permissive cells and uses thereof
UA108902C2 (uk) * 2010-11-10 2015-06-25 Вірус північноамериканського репродуктивного та респіраторного синдрому свиней (prrs) та його застосування
KR20150020209A (ko) * 2012-05-17 2015-02-25 조에티스 엘엘씨 이유 전 돼지 생식기 호흡기 증후군(prrs) 바이러스에 대한 효과적인 백신접종
CN103525766B (zh) * 2013-03-24 2015-06-1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猪肾细胞系及其应用
GB201313235D0 (en) 2013-07-24 2013-09-04 Univ Edinburgh Antiviral Compositions Methods and Animals
CN104459160A (zh) * 2014-12-30 2015-03-25 洛阳普莱柯万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GB201617559D0 (en) 2016-10-17 2016-11-30 University Court Of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The Swine comprising modified cd163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N110072547B (zh) * 2016-12-14 2024-04-30 硕腾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断奶前对抗欧洲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毒株的有效疫苗接种
CN108103099B (zh) * 2017-12-18 2022-03-04 中山大学 一种抗蓝耳病Marc-145细胞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893450B (zh) * 2018-08-13 2022-04-19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先天性免疫系统重构的bhk21细胞群及其细胞克隆增毒应用
CN111996213A (zh) * 2020-02-06 2020-11-27 广西大学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双荧光标记基因重组毒株的构建方法
KR102254246B1 (ko) * 2020-03-23 2021-05-20 큐벳 주식회사 항-cd163 항체 또는 이의 항원 결합 단편을 인코딩하는 핵산 분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아데노바이러스 벡터, 및 이의 아프리카 돼지열병의 예방 또는 치료용도
US11796548B2 (en) * 2020-04-22 2023-10-24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 Continuous stable cell line for identification of infectious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in clinical sampl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2871A (en) 1987-04-27 1997-04-22 Unilever Patent Holdings B.V. Capillary immunoassay and device therefor comprising mobilizable particulate labelled reagents
US4376110A (en) 1980-08-04 1983-03-08 Hybritech, Incorporated Immunometric assays us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US4366241A (en) 1980-08-07 1982-12-28 Syva Company Concentrating zone method in heterogeneous immunoassays
US4517288A (en) 1981-01-23 1985-05-14 American Hospital Supply Corp. Solid phase system for ligand assay
CA1291031C (en) 1985-12-23 1991-10-22 Nikolaas C.J. De Jaeger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specific binding agent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bindable substances
CA1303983C (en) 1987-03-27 1992-06-23 Robert W. Rosenstein Solid phase assay
WO1990005183A1 (en) 1988-10-31 1990-05-17 Immunex Corporation Interleukin-4 receptors
GB2236186B (en) 1989-08-22 1994-01-05 Finnigan Mat Gmbh Process and device for laser desorption of analyte molecular ions, especially of biomolecules
AU645294B2 (en) 1989-12-22 1994-01-13 Merck Serono Sa Endogenous gene expression modification with regulatory element
AU651596B2 (en) 1990-06-05 1994-07-28 Immunex Corporation Type II interleukin-1 receptors
AU664847B2 (en) 1991-05-15 1995-12-07 Cell Genesys, Inc. Genomic modifications with homologous DNA targeting
US5846805A (en) 1991-08-26 1998-12-08 Boehringer Ingelheim Animal Health, Inc. Culture of swine infertility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in simian cells
US5514545A (en) 1992-06-11 1996-05-07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single cells based on RNA amplification for diagnostics and therapeutics
TW402639B (en) 1992-12-03 2000-08-21 Transkaryotic Therapies Inc Protein production and protein delivery
ES2201077T3 (es) 1993-05-28 2004-03-16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Metodo y espectrometro de masas para la desorcion e ionizacion de analitos.
DK0676467T3 (da) * 1994-04-11 2002-01-21 Akzo Nobel Nv Europæiske vaccinestammer af det porcine reproduktive respiratoriske syndromvirus (PRRSV)
US5807522A (en) 1994-06-17 1998-09-15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microarrays of biological samples
WO1998035023A1 (en) * 1997-02-07 1998-08-13 Origen, Inc. Method for growing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for use as vaccines and diagnostic assays
US6740490B2 (en) 2001-01-29 2004-05-25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host susceptibility factor(s) for improved swine breeding
WO2003010200A2 (en) 2001-07-24 2003-02-06 Akzo Nobel, N.V. Nucleic acid encoding polypeptide involved in cellular entrance of the prrs virus
WO2003100419A1 (en) * 2002-05-27 2003-12-04 Bioceros B.V. Methods for using the cd163 pathway for modulating an immune response
ES2530694T3 (es) * 2004-04-23 2015-03-04 Zoetis P & U Llc Factor de permisividad celular para virus, y usos del mism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102912B2 (en) 2015-08-11
US20140141492A1 (en) 2014-05-22
ES2570665T3 (es) 2016-05-19
JP5600340B2 (ja) 2014-10-01
AR049033A1 (es) 2006-06-21
MXPA06012216A (es) 2007-01-17
AR084530A2 (es) 2013-05-22
PL1742658T3 (pl) 2015-05-29
TWI354025B (en) 2011-12-11
JP2013078324A (ja) 2013-05-02
TW200604343A (en) 2006-02-01
US8486685B2 (en) 2013-07-16
NO20065115L (no) 2006-11-06
CA2564769C (en) 2013-12-17
UY28867A1 (es) 2005-11-30
JP5273642B2 (ja) 2013-08-28
AU2009202410A1 (en) 2009-07-09
US8058050B2 (en) 2011-11-15
WO2005107796A2 (en) 2005-11-17
CA2564769A1 (en) 2005-11-17
MA28544B1 (fr) 2007-04-03
EA200601677A1 (ru) 2007-10-26
US20100273238A1 (en) 2010-10-28
US20120015425A1 (en) 2012-01-19
ES2530694T3 (es) 2015-03-04
US20050271685A1 (en) 2005-12-08
JP2007533321A (ja) 2007-11-22
AR084529A2 (es) 2013-05-22
CN102220289A (zh) 2011-10-19
EP1742658A2 (en) 2007-01-17
NZ550145A (en) 2009-07-31
WO2005107796A3 (en) 2007-04-12
DK1742658T3 (en) 2015-01-19
BRPI0508928B1 (pt) 2015-10-06
NO341211B1 (no) 2017-09-11
EA013071B1 (ru) 2010-02-26
EP2520310A1 (en) 2012-11-07
EP1742658A4 (en) 2007-11-28
AU2005240002B2 (en) 2009-06-18
US7754464B2 (en) 2010-07-13
AU2005240002A1 (en) 2005-11-17
CL2008002323A1 (es) 2008-12-19
CN102220289B (zh) 2014-05-21
BRPI0508928A (pt) 2007-08-14
EP1742658B1 (en) 2014-12-24
HK1109065A1 (zh) 2008-05-30
EP2520310B1 (en) 2016-03-30
TW201134944A (en) 2011-10-16
IL178160A0 (en) 2006-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8278B (zh) 針對病毒之細胞允許因子及彼之用途
Wu et al. A 10-kDa structural protein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encoded by ORF2b
Dea et al. Current knowledge on the structural proteins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 virus: comparison of the North American and European isolates
US6592873B1 (en) Polynucleic acids isolated from a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 and proteins encoded by the polynucleic acids
US7517976B2 (en) Polynucleic acids isolated from a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
US8420373B2 (en) Permissive cells and uses thereof
KR20100087344A (ko) 돼지 DC-SIGN, ICAM-3 및 LSECtin 및 이의 용도
Wei et al. Influence of N-linked glycosylation of minor proteins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on infectious virus recovery and receptor interaction
CN101031318B (zh) 病毒的细胞许可因子及其用途
KR100863381B1 (ko) 바이러스에 대한 세포성 증식 허용성 인자, 및 이의 용도
Wu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 protein expression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