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3421B - 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無接觸電力接收裝置,及優先性顯示之相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無接觸電力接收裝置,及優先性顯示之相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3421B
TWI433421B TW099120648A TW99120648A TWI433421B TW I433421 B TWI433421 B TW I433421B TW 099120648 A TW099120648 A TW 099120648A TW 99120648 A TW99120648 A TW 99120648A TW I433421 B TWI433421 B TW I43342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magnetic field
priority
charging
contactless pow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20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17509A (en
Inventor
Osamu Kozakai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17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75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34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342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無接觸電力接收裝置,及優先性顯示之相關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使用一諧振現象(諸如磁場諧振或電場諧振)來發出AC電力之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一種使用一諧振現象來接收AC電力之無接觸電力接收裝置及一種用在該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及該無接觸電力接收裝置中之優先度顯示方法。
本申請案含有與2009年7月23日於日本專利局申請之日本優先專利申請案JP 2009-171798中所揭示之標的相關之標的,該案之全文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作為一種允許以一無接觸方式傳輸電能之技術,可使用一電磁感應方法及一磁場諧振方法。該電磁感應方法及該磁場諧振方法具有如下所述之各種差別,且近年來,吾人一直關注使用該磁場諧振方法來傳輸能量。
圖14係一磁場諧振型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之一組態之一示意圖,其中一電力供應源與一電力供應物件或目標形成相對彼此之一對一對應關係。參考圖14,該磁場諧振型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包含一電力供應源100及一電力供應目標200。
電力供應源100可為(例如)一充電座且包含一AC(交流)電力供應101、一激發元件102及一諧振元件103。同時,電力供應目標200可為一可攜帶電話終端且包含一諧振元件201、一激發元件202及一整流電路203。
電力供應源100之激發元件102及諧振元件103與電力供應目標200之諧振元件201及激發元件202之各者係由一空心線圈形成。在電力供應源100之內部,激發元件102與諧振元件103係藉由電磁感應而彼此強力耦合。類似地,在電力供應目標200之內部,諧振元件201與激發元件202係藉由電磁感應而彼此強力耦合。
當電力供應源100之呈一空心線圈形式之諧振元件103與電力供應目標200之呈一空心線圈形式之諧振元件201之自我諧振頻率相互一致時,諧振元件103及諧振元件201係經放置而成耦合量為最大且損失為最小之一磁場諧振關係。
特定言之,圖14之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以以下方式操作。首先,在電力供應源100中,將為來自AC電力供應101之AC電流之能量的一預定頻率之AC電力供應給激發元件102,其中藉由AC電力供應101通過電磁感應而使諧振元件103感生AC電力。此處,AC電力供應101中所產生之AC電力之頻率等於電力供應源100之諧振元件103及電力供應目標200之諧振元件201之自我諧振頻率。
如上所述,電力供應源100之諧振元件103與電力供應目標200之諧振元件201係經安置而成一磁場諧振關係。因此,在諧振頻率下,以一無接觸方式將為AC電流或類似物之能量的AC電力自諧振元件103供應給諧振元件201。
在電力供應目標200中,由諧振元件201接受來自電力供應源100之諧振元件103的AC電力。藉由電磁感應通過激發元件202而將來自諧振元件201之AC電力供應給整流電路203且藉由整流電路203而將AC電力轉換成DC(直流)電力並將其輸出。
以此方式,以一無接觸方式將AC電力自電力供應源100供應給電力供應目標200。應注意將自整流電路203輸出之DC電力供應(例如)給一充電電路(圖中未顯示),一電池(圖中未顯示)係連接至該充電電路以對該電池充電。
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具有下文中之特性,其中以如以上參考圖14所述之一方式而組態之電力供應源100與電力供應目標200形成相對彼此之一對一對應關係。
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具有如在圖15A中之AC電力供應之頻率與耦合量之間之一關係。在圖15A中,即使AC電力供應之頻率較低或相反較高,耦合量均不高,且僅在發生一磁場諧振現象之一預定頻率處展示其最大量。換言之,耦合量依據磁場諧振而展示頻率選擇性。
此外,圖15B中繪示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之諧振元件103與201之間之距離與耦合量之間之關係。在圖15B中,耦合量隨諧振元件之間之距離增加而減小。
然而,即使諧振元件之間之距離較小,耦合量亦非必然大,但在一特定諧振頻率處,耦合量展示一特定距離處之一最大值。此外,在圖15B中,若諧振元件之間之距離保持在某一範圍內,則可保證耦合量高於一固定水準。
此外,圖15C中繪示諧振頻率與諧振元件之間之距離之間之關係,在該關係下於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中獲得一最大耦合量。在圖15C中,當諧振頻率較低時,諧振元件之間之距離較大。又,當諧振頻率較高時,藉由減小諧振元件之間之距離而獲得一最大耦合量。
在當前廣泛使用之一電磁感應型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中,電力供應源與電力供應目標必須共用磁通量,且為有效率地發送電力,必須彼此接近地安置電力供應源與電力供應目標。待彼此耦合之電力供應源與電力供應目標之軸配準亦很重要。
同時,使用一磁場諧振現象之一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有利於:在該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中,可在比電磁感應方法相比更大之一距離上傳輸電力,且即使軸配準不是很好,傳輸效率亦不明顯下降。
綜上所述,由於以下原因,磁場諧振型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優於電磁感應型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首先,磁場諧振型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允許傳輸線圈與接收線圈之間(即:諧振元件之間)之位移並允許一較長傳輸距離。
因此,磁場諧振型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可進行如圖17中之電力供應。特定言之,參考圖17,可將在圖17中為可攜帶終端之複數個電力供應目標放置在圖17中為一電力供應座之一單一電力供應源上,使得後者對該等電力供應目標充電。
然而,放置在電力供應源或電力供應座上之複數個電力供應目標或可攜帶終端可包含:一電力供應目標,其應比其他電力供應目標更快地被充電;或一電力供應目標,其可(例如)在第二天開始使用其之前被充電。
作為可以此方式按一優先順序對複數個電力供應目標充電之一習知系統,在日本專利特許公開案第2004-207137號(下文中稱為專利文件1)中揭示一種接觸型電池組充電轉接器。
專利文件1中所揭示之電池組充電轉接器可同時對複數個電池組充電且可包含一優先變換以應用對於連接至該轉接器之該等電池組之一充電優先順序。然而,在習知電池組充電轉接器中,係藉由一接觸型連接而建立該充電轉接器與該等電池組之間之電連接,且該等電池組至該充電轉接器之連接位置係固定的。
上文參考圖13至圖16所述之磁場諧振型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進行無接觸充電且具有一特性:如在圖16中,與呈一充電器形式之電力供應源100相關之電力供應目標200及300之放置位置不定。
因此,在磁場諧振型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中,不可能自其結構判定將電力供應給目的電力供應目標之一優先順序。此外,此不定性適用於一磁場諧振型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及一任何其他諧振型(諸如電場諧振型)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兩者。
綜上所述,可期望提供一種諧振型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其中一電力供應優先度可應用於自一電力供應源接收電力供應的電力供應目標之裝置之各者。
根據本發明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一種使用磁場諧振來發出AC電力之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包含一AC電力供應以產生一AC電流。該無接觸電力供應亦包含:至少一電路,其自由該AC電力供應產生之該AC電流而產生一磁場;及一充電表面,其使用根據由電磁感應電路產生之該磁場之磁場諧振來對與其實體最接近之至少一器件充電。在該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中亦包含至少一指示器,其根據該磁場之一磁場強度而指示與該充電表面有關之一充電優先順序。
就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而言,當通過諧振元件藉由諧振而將電力供應給為一電力供應目標之一電子裝置的一器件時,根據由諧振元件產生之能量之強度分佈而在與該電力供應目標之該電子裝置最接近的安裝桌之充電表面或安裝面上顯示電力供應優先度。
特定言之,若電子裝置係相對於其中由諧振元件產生之能量之分佈為高的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之充電表面之一區域而經定位,則在器件中感生一較大量之AC電力。
換言之,若器件係相對於其中由諧振元件產生之能量之分佈為高的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之充電表面之區域而經放置,則器件可自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優先接收電力供應。
因此,根據由諧振元件產生之能量之強度分佈而顯示相對於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之充電表面之電力供應優先度。優先度之顯示可將應被優先供以電力之一裝置或外部器件放置在顯示為具有一高優先度之一區域的充電表面之一區域內,而將可不被優先供以電力之另一裝置或器件放置在顯示為具有一較低優先度之一區域的充電表面之另一區域內。
因此,將被供以來自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之電力的器件之一使用者可將一電力供應優先度應用於該等器件之各者。接著,可根據應用於各器件之優先度而將電力供應給待被供以電力之各器件以進行充電或類似情況。
應注意術語「電力供應優先度」表示一電力傳輸優先度,如自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一方(即:自電力供應源一方)所觀看。因此,為電力供應目標以自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接收電力供應之器件之一使用者可對將接收電力供應之該等器件之各者應用其等之優先度,其中電子裝置應接收電力供應。
此外,術語「電力供應優先度」表示一接收電力供應優先度,如自器件一方(即:自無接觸電力接收裝置一方)所觀看。因此,為電力供應目標以自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接收電力供應之器件之使用者可對將接收電力供應之該等器件之各者應用其等之優先度,其中電子裝置應接收電力供應。
如本文中所用,一「器件」係非為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之部分的一器件,且代以由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對其充電。
在本發明之另一例示性實施例中,藉由磁場諧振而充電之一-充電系統包含一無接觸電力供應及一器件。該無接觸電力供應包含一AC電力供應以產生一AC電流、及一電路以基於該AC電流而產生一磁場。該無接觸電力供應亦包含一充電表面以使用根據該磁場之磁場諧振來對與其實體最接近之至少一器件充電。待被充電之器件包含顯示在該器件之一顯示器上之至少一指示器,其根據由該電磁感應電路產生之該磁場之一磁場強度而指示相對於該充電表面之一充電優先順序。
在器件中,可以一無接觸方式通過諧振元件而自電力供應源接收AC電力供應,且可藉由整流電路而將AC電力轉換成DC電力,使得其可用於充電等等。
此外,在整流電路之前述階段或後續階段中,偵測由器件已接收之電力量,且可根據所偵測之已接收電力量而在器件上顯示將電力供應給器件本身之一優先度以便通告器件之一使用者。
因此,觀察顯示在器件之顯示區段上之將電力供應給器件之優先度之使用者可變動器件相對於電力供應源之位置,使得器件之優先度變高或變低。換言之,電力供應優先度可應用於器件之各者。
亦關於器件,可認為術語「電力供應優先度」表示一電力傳輸優先度,如自器件一方所觀看。
總的來說,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在一諧振型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中,一電力供應優先度可應用於應自一電力供應源接收電力供應之各器件。因此,對一使用者而言,可改良便利性,(例如)因為可以適於器件之一模式將電力供應給應被優先供以電力以便進行快速充電之任何器件及可不被優先供以電力之任何其他器件。
結合附圖(其中以相同元件符號標示相同零件或元件),將自以下描述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而明白本發明之以上及其他之特徵及優點。
在下文中,參考附圖而描述本發明之若干實施例之裝置及方法。雖然一般技術者將認識到本發明可應用於各種諧振型(諸如磁場諧振型、電場諧振型及電磁感應型)之裝置及方法,但為清晰起見,以下提供與磁場諧振型裝置及方法相關之描述。
第一實施例 [磁場諧振型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
圖1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磁場諧振型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之一組態之一示意圖。參考圖1,該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包含一電力供應源1及複數個電力供應目標2及3。
電力供應源1係一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其可(例如)組態為一充電座,根據本發明之若干例示性實施例之一裝置及一方法係應用於該充電座。電力供應源1具有一充電表面,其具有足以容納基於與其一接近度而被充電之複數個器件的一尺寸,該等器件為電力供應目標,諸如上文參考圖17所述之可攜帶電話終端。例如,該充電表面可為其上放置該等器件之一安裝桌。
器件2及3之各者係一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其為一電力供應目標,諸如如上所述之一可攜帶電話終端。
電力供應源1包含一AC電力供應11、一激發元件12及一諧振元件13。外部器件2包含一諧振元件21、一激發元件22及一整流電路23。類似地,器件3包含一諧振元件31、一激發元件32及一整流電路33。
電力供應源1之激發元件12及諧振元件13之各者係由一空心線圈形成。電力供應目標2之諧振元件21及激發元件22與器件3之諧振元件31及激發元件32亦係由一空心線圈形成。
電力供應源1之AC電力供應11產生一頻率等於或大致等於電力供應源1之諧振元件13、器件2之諧振元件21及器件3之諧振元件31之一自我諧振頻率的AC電力並將所產生之AC電力供應給激發元件12。
特定言之,在圖1之磁場諧振型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中,電力供應源1之諧振元件13、器件2之諧振元件21及器件3之諧振元件31具有一相等或大致相等諧振頻率。
此外,電力供應源1之AC電力供應11包含一珂勒惠支(Kollwitz)型振盪電路或一哈脫利(Hartley)型振盪電路以產生具有一目的頻率之AC電力,諸如AC電流之能量。
激發元件12係由來自AC電力供應11之AC電力激發並將該AC電力供應給諧振元件13。藉由電磁感應而使自AC電力供應11接收該AC電力供應之激發元件12與諧振元件13強力耦合。
因此,通過激發元件12而將來自AC電力供應11之AC電力供應給諧振元件13。應注意,藉由與AC電力供應11及諧振元件13建立阻抗匹配,激發元件12亦起防止一電信號反射之作用。
諧振元件13用來自激發元件12之供應給該諧振元件之AC電力產生一磁場。諧振元件13具有電感及電容。諧振元件13於其之一諧振頻率處展示最高磁場強度。以此方式,諧振元件13產生作為能量之一磁場。
圖13展示用於判定諧振元件13之一諧振頻率fr的一數學運算式。在圖13之運算式(1)中,字元L表示諧振元件13之電感,且字元C表示諧振元件13之電容。
因此,諧振元件13之諧振頻率取決於諧振元件13之電感L及電容C。因為諧振元件13係由如上所述之一空心線圈形成,所以諧振元件13之線間電容起電容之作用。諧振元件13沿該線圈之軸方向產生一磁場。
器件2之諧振元件21及器件3之諧振元件31藉由磁場諧振通過磁場耦合而自電力供應源1接收AC電力供應。器件2之諧振元件21及器件3之諧振元件31具有電感L及電容C,其等類似於上文連同圖13之運算式(1)所述之電力供應源之諧振元件13,且具有等於或大致等於電力供應源之諧振元件13之諧振頻率的一諧振頻率。
因為器件2之諧振元件21及器件3之諧振元件31具有如上所述之一空心線圈之一組態,所以線間電容起電容之作用。器件2之諧振元件21及器件3之諧振元件31係藉由如圖1中之磁場諧振而連接至電力供應源1之諧振元件13。
因此,藉由來自電力供應源1之諧振元件13的磁場諧振而將AC電力(即:能量,諸如交流(AC)電流)供應給諧振頻率下之器件2之諧振元件21及器件3之諧振元件31。
此外,如上所述,在器件2中,諧振元件21及激發元件22係藉由電磁感應而彼此耦合,且通過激發元件22而將AC電力自諧振元件21供應給整流電路23。類似地,在器件3中,諧振元件31及激發元件32係藉由電磁感應而彼此耦合,且通過激發元件32而將AC電力自諧振元件31供應給整流電路33。
應注意,藉由與諧振元件21及整流電路23建立阻抗匹配,激發元件22亦起防止一電信號反射之作用。類似地,藉由與諧振元件31及整流電路33建立阻抗匹配,激發元件32亦起防止一電信號反射之作用。
雖然圖中未展示,但將來自整流電路23及整流電路33之各者之DC電力供應給與一電池連接以給該電池充電之一充電電路。
以此方式,在本例示性實施例之磁場諧振型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中,器件2及器件3以一無接觸方式自電力供應源1接收電力供應並將該電力用以對一電池充電或用於某一其他應用。
其中磁場諧振型無接觸電力供應係經組態而用於一對多電力供應,使得在一單一電力供應源1上同時放置複數個器件2及3以便接收電力供應,若僅增加器件(即:電力接收裝置)之數量,則每一電力供應目標之電力接收量減少。
此外,磁場諧振型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之電力供應源1具有一位置,於該位置處由諧振元件13產生之一磁場之分佈為強或高;及另一位置,分佈於該位置處為弱或低。
因此,若將一器件放置在電力供應源1之充電表面之位置附近,於該位置處由諧振元件13產生之磁場或能量之分佈為強或高,則可在該器件中感生一更大量之AC電力。
此外,若有意將電力供應源1用作為一充電器,則不必對所有複數個器件或電力供應目標統一充電。例如,可發生此一情形:雖然期望儘可能早地完成一可攜帶電話終端之充電,但可在第二天早晨之前對一可攜帶音樂複製機充滿電。
因此,在第一實施例之電力供應源1中,回應於由諧振元件13產生之一磁場之強度分佈,在其上放置器件2及3的電力供應源1之充電表面上清楚顯示或指示電力供應優先度。
圖2係藉由以上文參考圖1所述之一方式而組態之電力供應源1之諧振元件13而形成於電力供應源1之充電表面上的一磁場之強度分佈之一實例。在圖2之磁場之強度分佈中,一高或強磁場強度分佈區域存在於呈一空心線圈形式之諧振元件13之內側上,且磁場之強度分佈逐步減小之區域存在於高強度分佈區域之周圍。
在圖2所繪示之磁場之強度分佈中,磁場之強度分佈沿自內側向諧振元件13之外側之一方向而逐漸變弱,使得當充電表面被粗略劃分時,充電表面具有電場之強度為不同之四個區域。
圖3及圖4係待應用於電力供應源1之安裝桌1a之充電表面1b的優先度之顯示模式,其中由諧振元件13產生圖2之磁場之強度分佈。
特定言之,圖3繪示顯示模式,其中以電力供應源1之安裝桌1a之充電表面1b上之矩形指示自圖2之磁場之強度分佈所切割之磁場之不同強度分佈之區域。在圖3所繪示之顯示模式中,由安裝面1b上之三個矩形界定四個區域。
特定言之,第一實施例中之電力供應源1包含如圖1中電力供應源1之組件,(例如)在圖3之安裝桌1a之內部提供該等組件,且圖1之電力供應源1之組件及圖3中之安裝桌(即:充電表面)使電力供應源1成形。
最內區域Ar1係磁場之磁場強度為最高及其優先度為最高之一區域。此外,磁場之強度分佈沿朝向外側之一方向逐漸變低。特定言之,最內區域Ar1之外側上之區域Ar2具有第二最高優先度,且第二最內區域Ar2之外側上之區域Ar3具有第三最高優先度。接著,最外區域Ar4具有最低磁場強度分佈且因此具有第四最高優先度,即:具有最低優先度。
圖4係一顯示模式,其中以電力供應源1之安裝桌1a之充電表面1b上之圓形指示自圖2之磁場之強度分佈所切割之磁場之不同強度分佈之區域。在圖4之顯示模式中,由充電表面1b上之三個圓形界定四個區域。
特定言之,第一實施例中之電力供應源1包含圖1之組件,(例如)在圖3所示之安裝桌1a之內部提供該等組件,且圖1中電力供應源1之組件及圖3中所示之安裝桌(即:充電表面)使電力供應源1成形。
最內圓形區域Ar1係磁場之磁場強度為最高及其優先度為最高之一區域。此外,磁場之強度分佈沿朝向外側之一方向逐漸變低。特定言之,最內區域Ar1之外側上之區域Ar2具有第二最高優先度,且第二最內區域Ar2之外側上之區域Ar3具有第三最高優先度。此外,最外區域Ar4具有最低磁場強度分佈且因此具有第四最高優先度,即:具有最低優先度。
因此,將應儘可能快地充滿電之一器件(像(例如)一個人數位助理)放置在圖3或圖4所示之區域Ar1內。將可在一較長時段內充滿電且具有一較低電力供應優先度之另一器件放置在除區域Ar1以外之一區域內。
特定言之,將具有一較低電力供應優先度之器件放置在區域Ar2、Ar3及Ar4之任一者內。在此例子中,可橫跨區域Ar2與區域Ar3或橫跨區域Ar3與區域Ar4而放置該器件。
以此方式,回應於一器件之電力供應優先度,可將該器件放置在充電表面1b之一區域內,在該充電表面上顯示與由諧振元件13產生之一磁場之強度分佈對應之優先度。
因此,當將複數個器件放置在電力供應源1之安裝桌之充電表面1b上時,可將可發生在個別器件上之電力接收量之減少壓制至最低。
此外,可將具有一高電力供應優先度之一器件放置在其之磁場強度分佈為最高的充電表面之區域內,使得該器件優先接收電力供應並被快速充滿電。
另一方面,雖然電力接收量較小且不妨礙具有一較高電力供應優先度之器件的電力供應,但可將具有一低電力供應優先度之一器件放置在其之磁場強度分佈為較低的充電表面之一區域內,使得該器件自電力供應源接收電力供應並被來自電力供應源之電力供應充滿電。
以此方式,可係一器件之一電子裝置(諸如一個人數位助理)之一使用者將回應於由使用者使用之該器件本身之一使用模式而設定一電力供應優先度。接著,使用者可根據顯示在電力供應源1之安裝桌1a之充電表面1b上之優先度而適當選擇充電表面1b上之一安裝位置,且將為該器件之該電子裝置放置在經選擇之位置處使得該電子裝置可根據該優先度而接收電力供應。
因此,因為為一器件之電子裝置(諸如一個人數位助理)之使用者可對各器件設定一電力供應優先度,且電子裝置可根據該優先度而自電力供應源接收電力供應,所以對使用者而言,可改良該器件之便利性。
應注意,回應於諧振元件13之直徑及繞組數及待由諧振元件13產生之磁場之強度分佈,可將電力供應源1之安裝桌1a之充電表面1b設定為一適當尺寸。例如,可將電力供應源1之安裝桌1a之充電表面1b之尺寸設定為邊長為30厘米之一方形,且於邊長為30厘米之該方形之一中心位置處形成邊長為8厘米的第一優先度之一區域Ar1,且以如上文參考圖3所述之一模式圍繞該區域Ar1而進一步形成區域Ar2、Ar3及Ar4。
自然地,回應於諧振元件13之直徑及繞組數及待由諧振元件13產生之一磁場之強度分佈,可在安裝桌之充電表面上提供更多區域,或相反地,可在安裝桌之充電表面上提供更少區域。
第二實施例
若複數個諧振元件係用於一電力供應源,則可以不同於其中使用一單一諧振元件之模式的一模式產生一磁場。因此,在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之一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中,在該電力供應源中提供兩個諧振元件。
應注意,在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之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中,電力供應源1在組態上不同於上述第一實施例中之電力供應源1,而器件之組態則無異。因此,亦在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之以下描述中,假定器件具有與上文參考圖1所述之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中之器件2及3之組態類似之一組態。
[第一實例]
圖5係第二實施例之一第一實例之一電力供應源1A。圖6係由圖5中之該電力供應源1A之兩個諧振元件產生之在一安裝桌之一充電表面上之一磁場之一強度分佈。
首先參考圖5,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中之電力供應源1A包含一AC電力供應11、一對激發元件12(a)與12(b)及一對諧振元件13(a)與13(b)。激發元件12(a)與諧振元件13(a)形成一第一電力供應路徑,且激發元件12(b)與諧振元件13(b)形成一第二電力供應路徑。
AC電力供應11係經組態而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中之電力供應源1之AC電力供應11。激發元件12(a)與12(b)係經組態而類似於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中之電力供應源1之激發元件12。諧振元件13(a)與13(b)係經組態而類似於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中之電力供應源1之諧振元件13。
AC電力供應11產生一頻率等於或大致等於諧振元件13(a)與13(b)、器件2之諧振元件21及器件3之諧振元件31所具有之該諧振頻率的AC電力,且將所產生之AC電力供應給激發元件12(a)與12(b)。
激發元件12(a)與12(b)由來自AC電力供應11之AC電力激發並將AC電力分別供應給對應之諧振元件13(a)與13(b)。激發元件12(a)與12(b)及對應諧振元件13(a)與13(b)係藉由電磁感應而彼此分別強力耦合。
因此,通過對應激發元件12(a)與12(b)而將來自AC電力供應11之AC電力供應給諧振元件13(a)與13(b)。應注意,藉由與AC電力供應11及對應諧振元件13(a)與13(b)建立阻抗匹配,激發元件12(a)與12(b)亦起防止一電信號反射之作用。
諧振元件13(a)與13(b)用分別來自對應激發元件12(a)與12(b)之供應給該等諧振元件之AC電力產生一磁場或能量。諧振元件13(a)與13(b)具有電感及電容且於其等之一諧振頻率處展示最高磁場強度。
特定言之,可根據圖13中之運算式(1)而判定諧振元件13(a)與13(b)之諧振頻率fr,此類似於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中之電力供應源1之諧振元件13之諧振頻率。
因為諧振元件13(a)與13(b)具有一空心線圈組態,此類似於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中之諧振元件13,該等諧振元件沿其等之線圈之一軸方向用來自對應諧振元件13(a)與13(b)之AC電力分別產生一磁場。
因此,可通過磁場諧振藉由電磁耦合而將AC電力供應給各電力供應目標或器件(諸如器件2或器件3)之諧振元件。
因此,如圖6中之磁場之一強度分佈係藉由具有上文參考圖5所述之組態的電力供應源1A之諧振元件13(a)與13(b)而形成於安裝桌之充電表面上。在此例子中,一強磁場強度分佈區域係形成於與諧振元件13(a)與13(b)之內側對應的安裝桌之充電表面之各位置處。
特定言之,形成與如圖6中之兩個諧振元件13(a)與13(b)對應之兩個強磁場強度分佈區域,且磁場強度分佈逐步變弱之區域係形成於該兩個區域之周圍。
在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之第一實例中,將來自AC電力供應11之AC電力供應給激發元件12(a)與12(b)。因此,由諧振元件13(a)與13(b)產生之磁場展示相同相位及相同振幅之AC電力。
此外,回應於圖6中之磁場之強度分佈,將電力供應優先度安置在電力供應源1A之安裝桌之充電表面上。特定言之,在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之第一實例之電力供應源1A中,在下述之一安裝桌1a內提供圖5中之電力供應源1A之組件。
應注意,在一第二實例之一組態之一實例之後,特定描述此例子中之優先度之一特定顯示模式,其中形成具有一高磁場強度分佈之兩個區域,此類似於上述第一實例中所述。
[第二實例]
現在,描述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之一第二實例。在該第二實例中,形成兩個高磁場強度分佈區域,此類似於上文參考圖5及圖6所述之第一實例之情況。
圖7係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之第二實例之一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之一電力供應源1B。圖8係由圖7中之該電力供應源1B之兩個諧振元件產生之在安裝桌之充電表面上之一磁場之一強度分佈。
參考圖7及圖5,組態第二實例之電力供應源1B,此類似於圖5中之第一實例之電力供應源1A,除一相位反轉區段係提供於AC電力供應11與激發元件12(a)之間以外。
因此,本文中省略圖5中所示之第一實例之電力供應源1A之組態與圖7中之第二實例之電力供應源1B之共用組態之重疊描述以避免冗餘。
在圖7之第二實例之電力供應源1B中,將來自AC電力供應11之AC電力如樣地供應給諧振元件13(b)。相比之下,通過相位反轉區段14而將來自AC電力供應11之AC電力供應給諧振元件13(a)。
相位反轉區段14使供應給其之AC電力之相位反轉並輸出相位經反轉之AC電力。因此,將具有互逆相位但具有相同振幅之AC電力供應給諧振元件13(a)及諧振元件13(b)。
如圖8中之一磁場之一強度分佈係藉由具有以上參考圖7所述之組態的電力供應源1B之諧振元件13(a)與13(b)而形成於安裝桌之充電表面上。在此例子中,一高磁場強度分佈區域係形成於與諧振元件13(a)與13(b)之內側對應的安裝桌之充電表面之若干部分處。
特定言之,在第二實例之情況中,形成與如圖8中之諧振元件13(a)與13(b)對應之兩個高磁場強度分佈區域。此外,在第二實例中,磁場之強度分佈逐步變弱之區域係形成於兩個高磁場強度分佈區域之周圍。
此外,回應於圖8中之磁場之強度分佈,在電力供應源1B之安裝桌之充電表面上顯示電力供應優先度。特定言之,在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之第二實例之電力供應源1B中,在下述之安裝桌1a之內部提供圖7中所示之電力供應源1B之組件。
[第一及第二實例中之電力供應優先度之顯示模式]
如可從上文參考圖6所述之第一實例中之磁場之強度分佈與上文參考圖8所述之第二實例中之磁場之強度分佈之間之比較中認識到,在第一實例之電力供應源1A與第二實例之電力供應源1B之兩者中,形成兩個高磁場強度分佈區域,如上所述。
此外,在圖6之第一實例中,將相同相位及相同振幅之AC電力供應給諧振元件13(a)與13(b),如上所述。因此,以彼此共用之一方式在諧振元件13(a)與13(b)之周圍形成磁場之強度分佈逐漸變低之區域。
相比之下,在圖8所示之第二實例中,將具有互逆相位但具有相同振幅之AC電力供應給諧振元件13(a)與13(b),如上所述。因此,對於諧振元件13(a)與13(b)之各者,形成磁場之強度分佈逐步變低之區域。
因此,形成如圖6及圖8中之一磁場之一強度分佈的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之第一及第二實例之電力供應源1A及1B顯示如圖9及圖10中之電力供應優先度。
圖9及圖10係待應用於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之第一及第二實例中之電力供應源1A及1B之安裝桌1a之充電表面1b的優先度之顯示模式之實例。
特定言之,圖9係一實例,其中以電力供應源1之安裝桌1a之充電表面1b上之矩形指示根據磁場之強度分佈所界定且在圖6及圖8中具有一磁場之不同強度分佈的區域。在圖9之實例中,以充電表面1b上之三個矩形界定四個區域。
最內區域Ar1係一磁場之磁場強度為最高及其優先度為最高之一區域。此外,該磁場之強度分佈沿朝向外側之一方向逐漸變低。特定言之,最內區域Ar1之外側上之區域Ar2具有第二最高優先度,且第二最內區域Ar2之外側上之區域Ar3具有第三最高優先度。接著,最外區域Ar4具有最低磁場強度分佈且因此具有第四最高優先度,即:具有最低優先度。
以此方式,在圖9之實例中,回應於圖6及圖8中之磁場之強度分佈,藉由橫向延長之矩形而顯示電力供應優先度。
圖10係一顯示模式,其中以電力供應源1之安裝桌1a之充電表面1b上之圓形指示自圖2之磁場之強度分佈所切割之磁場之不同強度分佈之區域。
在圖10所示之實例中,由充電表面1b上之兩組三個圓形界定七個區域。應注意,在圖10之安裝桌1a之內側上提供圖5或圖7中之電力供應源1A或1B之組件。
兩組圓形中之最內圓形區域Ar11及Ar21展示一磁場之最高強度分佈且因此具有第一優先度。此外,該磁場之強度分佈沿朝向外側之一方向逐漸變低,且最內區域Ar11及Ar21之外側上之區域Ar12及Ar22具有第二最高優先度,且且第二最內區域Ar12及Ar22之外側上之區域Ar13及Ar23具有第三最高優先度。此外,最外區域Ar4具有最低磁場強度分佈且因此具有第四最高優先度,即:具有最低優先度。
此外,不僅第一實例中之電力供應源1A且第二實例之電力供應源1B亦可顯示如圖9及圖10中之電力供應優先度。然而,在第一實例之電力供應源1A之情況中,以圖9之模式顯示電力供應優先度,而在第二實例之電力供應源1B之情況中,以圖10之模式顯示電力供應優先度,以因此分別根據圖6及圖8中磁場之強度分佈而提供優先度之顯示。
在其上以圖9之模式顯示電力供應優先度的一電力供應源之位置處,將應儘可能快地被充滿電之一器件(像(例如)一個人數位助理)放置在圖9之區域Ar1內。將可在一較長時段內充滿電且具有一較低電力供應優先度之另一器件放置在除Ar1以外之一區域內。
特定言之,將具有一較低電力供應優先度之一器件放置在區域Ar2、Ar3及Ar4之任一者內。在此例子中,可橫跨區域Ar2與區域Ar3或橫跨區域Ar3與Ar4而放置該器件。
在其上以圖10之模式顯示電力供應優先度的一電力供應源之位置處,將應儘可能快地被充滿電之一器件(像(例如)一個人數位助理)放置在圖10之區域Ar11或Ar21內。將可在一較長時段內充滿電且具有一較低電力供應優先度之另一器件放置在除Ar11及Ar21以外之一區域內。
特定言之,將具有一較低電力供應優先度之一器件放置在區域Ar12、Ar13、Ar22、Ar23及Ar4之一者內。在此例子中,可橫跨區域Ar12與區域Ar13或橫跨區域Ar13與Ar4而放置該器件。類似地,可橫跨區域Ar22與區域Ar23或橫跨區域Ar23與Ar4而放置該器件。
以此方式,亦在上述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中,可根據一器件之一電力供應優先度而將該器件放置在其上顯示根據由諧振元件13(a)與13(b)產生之磁場之一強度分佈之優先度的充電表面1b之一區域內。
此外,可將具有一高電力供應優先度之一器件放置在其之磁場強度分佈為最高的充電表面之區域內,使得該器件優先接收電力供應並被快速充滿電。
另一方面,雖然電力接收量較小且不妨礙具有一較高電力供應優先度之器件的電力供應,但可將具有一低電力供應優先度之一器件放置在其之磁場強度分佈為較低的充電表面之一區域內,使得該器件自電力供應源接收電力供應並被來自電力供應源之電力供應充滿電。
以此方式,為器件之一電子裝置(諸如一個人數位助理)之一使用者將回應於由使用者使用之器件本身之一使用模式而設定一電力供應優先度。接著,使用者可將器件放置在充電表面附近,使得該電子裝置可根據該優先度而接收電力供應。
因此,因為為器件之電子裝置(諸如一個人數位助理)之使用者可對各電力供應目標設定一電力供應優先度,且電子裝置可根據該優先度而自電力供應源接收電力供應,所以對使用者而言,可改良器件之便利性。
此外,在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中,因為電力供應源1A及1B係經組態使得其等具有複數個諧振元件,所以可適當地使用該等電力供應源且可有效防止複數個器件之電力接收量的減少。
如一般技術者將認識到,電力供應源中之諧振元件數量不限於兩個且可將其設定為大於2之一適當數量。此外,雖然描述圖5及圖7中之電力供應源1A及1B包含一單一AC電力供應電路11,但可將一個AC電力供應電路提供給所提供之激發元件之各者。
此外,亦在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中,可根據諧振元件之數量、配置位置、直徑及繞組數、待由該等諧振元件產生之磁場之強度分佈等等而適當設定電力供應源1A及1B之安裝桌1a之充電表面1b之尺寸。
自然地,可根據諧振元件13之直徑及繞組數及待由諧振元件13產生之磁場之強度分佈而在安裝桌之充電表面上提供更多區域或在安裝桌之充電表面上提供更少區域。
[電力供應源之安裝桌之充電表面上之電力供應優先度之顯示模式之變動]
電力供應源之安裝桌之充電表面上所進行之電力供應優先度之顯示不限於藉由矩形或圓形之線分割(即:藉由如上文參考圖3、圖4、圖9及圖10所述之劃線而分割一區域)而實施之顯示。
可藉由如圖3、圖4、圖9及圖10中之色彩分割、圖案分割、字元顯示、偏移資訊、材料分割或類似物而清楚顯示或指示具有不同電力供應優先度之區域。
在其中色彩分割係用以顯示具有不同電力供應優先度之區域的一實例中,將色彩從紅色依次變為橙色、黃色及黃綠色以對應於自具有由一諧振元件產生之一磁場之一高強度分佈的一區域朝向具有該磁場之一較低強度分佈的另一區域之一轉移。
在其中色彩分割係用以顯示具有不同電力供應優先度之區域的另一實例中,改變色彩使得具有逐步減小之深度的相似色彩係應用於具有由一諧振元件產生之一磁場之逐步減小強度分佈的區域。自然地,可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範圍之情況下將不同深度之不同色彩應用於不同區域。
以此方式,可通過色彩顯示而在充電表面上顯示電力供應優先度,使得可將一器件放置在充電表面上之一適當區域內。
同時,在其中圖案分割係用以顯示具有不同電力供應優先度之區域的一實例中,將不同圖案應用於與其中由一諧振元件產生之磁場之強度分佈為不同之區域對應的區域。
例如,回應於一磁場之強度分佈而顯示區域,使得圖形從一圓形依次被變為一六邊形、一四邊形、一三角形以對應於自具有由一諧振元件產生之一磁場之一高強度分佈的一區域朝向具有該磁場之一較低強度分佈的另一區域之一轉移。
替代地,回應於一磁場之強度分佈而在區域內顯示一預定圖案,使得該圖案之尺寸係回應於該磁場之強度分佈而變動。在此例子中,不僅可變動該圖案之尺寸或光潔度,且可變動該圖案本身。
亦可使用各種塗覆材料來繪製圖案或可藉由在安裝面上形成劃痕或形成不規則度而應用圖案。亦可使用各種方法來應用切邊以形成圖案。
此外,關於字元顯示,可連同線分割、色彩分割或圖案分割而顯示一優先度,諸如「最優先、優先、非優先」、「高、中、低」、「高速、中速、低速」或「第一優先度、第二優先度、...」。自然地,一般技術者將認識到可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範圍之情況下將任何數量之其他字元用以顯示優先度。
同時,根據偏移資訊,安裝桌之充電表面運作使得一偏移被提供於根據磁場之強度分佈的區域之各相鄰者之間。例如,在圖3及圖4中,安裝桌之安裝面運作使得形成之區域Ar1高於周圍區域且在區域Ar1周圍相繼形成低於Ar1之區域Ar2、Ar3及Ar4。
同時,根據材料分割,不同材料係個別地用於根據磁場之強度分佈而分割之區域以形成充電表面,或將不同材料之薄膜或類似物個別地黏附至區域。例如,將丙烯酸板、一木板、一布塊、一毛氈片、一紙片等等選擇性用於根據磁場之強度分佈而分割之區域以顯示電力供應優先度。
亦關於線分割,不僅繪製矩形或圓形之線,且使以圖3、圖4、圖9或圖10中之矩形或圓形指示之部分鼓起或相反地凹陷以顯示根據磁場之強度分佈之區域從而顯示電力供應優先度。
此外,可單獨或組合地使用上述之色彩分割、圖案分割、線分割、字元顯示、偏移資訊、材料分割等等。
第三實施例
在上述之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中,電力供應優先度係顯示在電力供應源之安裝桌之充電表面上。在一第三例示性實施例中,器件係經組態使得其可馬上對使用者顯示或通告電力供應優先度。
圖11係第三實施例中之器件2之一組態之一實例,其中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係應用於上文參考圖1所述之器件2。
應注意,雖然在第三實施例中,器件之組態不同於如上所述之第一實施例中之組態,但電力供應源具有相同組態。因此,所給出之第三實施例之描述亦假定電力供應源具有與上文參考圖1所述之第一實施例中之電力供應源1之組態類似的一組態。
[第三實施例中之外部器件2之組態之實例]
參考圖11,第三實施例之器件2包含一諧振元件21、一激發元件22、一整流電路23、一電力偵測區段24、一控制區段25、一顯示控制區段26及一顯示區段27。
諧振元件21、激發元件22及整流電路23係經組態而分別類似於上文參考圖1所述之器件2之諧振元件21、激發元件22及整流電路23。因此,本文中省略其等之重疊描述以避免冗餘。
在第三實施例之器件2中,通過電力偵測區段24而將來自整流電路23之AC電力供應給後續階段中之電路區段。在本實例中,電力偵測區段24係一電流計且偵測來自整流電路之DC電力之一電流值,即:DC電流之一電流值或量值。將DC電力之經偵測量值供應給控制區段25。
特定言之,電力偵測區段24偵測由AC電力形成之DC電力之一電流值,該AC電力感生於藉由磁場諧振而連接至電力供應源1之諧振元件13的諧振元件21中。因此,若來自電力供應源1之磁場之強度較低,則形成於電力供應目標中之DC電力之電流值較低,但相反地,若來自電力供應源1之磁場之強度較高,則形成於電力供應目標中之DC電力之電流值較高。
控制區段25係(雖然圖中未顯示)一微電腦,其中一CPU(中央處理器)、一ROM(唯讀記憶體)、一RAM(隨機存取記憶體)及一非揮發性記憶體係藉由一CPU匯流排而彼此連接。
在控制區段25之非揮發性記憶體中,形成一優先度表,其中由整流電路23形成之DC電力之電流值、來自電力供應源1之一磁場之強度、電力供應優先度及充電時長(即:充滿電所需之時長)係彼此相關聯。
優先度表允許在由整流電路23形成之DC電力之電流值為某一安培值時判定來自電力供應源1之磁場之強度、對應優先度及充電所需時長。
控制區段25意指基於來自電力偵測區段24之DC電力之電流值的非揮發性記憶體之優先度表以提取表示磁場之強度、電力供應優先度及當前時點之充電時間之資訊。接著,控制區段25將提取之資訊供應給顯示控制區段26。
顯示控制區段26基於來自控制區段25之供應給其之資訊而形成待顯示在顯示區段27之顯示螢幕上之顯示資訊並將所形成之顯示資訊供應給顯示區段27。
顯示區段27係由一細長型顯示單元(諸如一LCD(液晶顯示器)面板或一有機EL面板(有機電致發光面板))形成。顯示區段27係由顯示控制區段26控制並將表示磁場之強度、電力供應優先度及當前時點之來自電力供應源1之充電時間之資訊顯示在顯示區段27本身之一顯示螢幕27G上。
圖12A及圖12B係與顯示在第三實施例中之器件2的顯示區段27之顯示螢幕27G上之電力供應優先度相關的資訊之顯示之實例。
若由電力偵測區段24偵測之DC電力之電流值為高,且基於電流值而自優先度表讀出之資訊為:來自電力供應源1之磁場為「高」且優先度為「高」且充電時間為「2小時」,則顯示如圖12A中之一螢幕影像。
另一方面,若由電力偵測區段24偵測之DC電流之電流值為低,且基於電流值而自優先度表格讀出之資訊為:來自電力供應源1之磁場為「低」且優先度為「低」並且充電時間為「8小時」,則顯示如圖12B中之一顯示螢幕影像。
圖12A及圖12B僅為例示性,且可為其他顯示。例如,可僅以諸如「高」、「中」或「低」之一字元顯示一優先度或將一電力供應優先度指示為一色彩或一星標或類似物之數個圖形。
若一使用者確認圖12A或圖12B中之顯示影像並希望電力供應優先度隨電流值而下降,則使用者可搜索在電力供應源1之安裝桌之充電表面上優先度隨電流值而降低之一位置並將器件移動至該位置。
另一方面,若使用者確認圖12A或圖12B中之顯示影像並希望電力供應優先度隨電流值而上升,則使用者可搜索在電力供應源1之安裝桌之充電表面上優先度隨電流值而升高之一位置並將器件移動至該位置。
特定言之,可藉由移動電力供應源1之安裝桌之充電表面上之器件2而即時變動顯示在電力供應目標2之顯示區段27之顯示螢幕27G上之資訊。因此,可根據顯示在顯示螢幕27G上之資訊而適當進行器件2之放置位置之變動。
因此,為器件之一電子裝置(諸如一個人數位助理)之一使用者可對各電力供應目標設定一電力供應優先度,使得各器件可根據其優先度而自電力供應源接收電力供應。因此,對使用者而言,可提高器件之便利性。
應注意,通常可進行與圖12A或12B中之電力供應優先度相關的資訊之顯示,同時器件幾乎保持在電力供應源1之充電表面上。此外,亦可僅在需要此顯示時,例如,在通過連接至控制區段25之一操作區段(圖中未顯示)而接受一指令時,進行與圖12A或圖12B中之電力供應優先度相關的資訊之顯示。
此外,雖然在先前描述中,控制區段25係在後續階段中提供給整流電路23,但控制區段25之配置位置不限於此。控制區段25可以其他方式在一前述階段中被提供給整流電路23。
例如,若使用一環形線圈所形成之一電流計係在一前述階段中作為一電力偵測區段而提供給整流電路23,則亦可在前述階段中偵測到供應給整流電路23之電力量值。接著,若將偵測之一結果供應給控制區段25,則可顯示與電力供應優先度相關之資訊,此類似於上文參考圖11所述之實例。
其他
應注意,在上述該等實施例中,可使需要充電之各種電子裝置成為一器件,諸如一可攜帶電話機、一可攜帶音樂播放器、一可攜帶遊戲機、一數位靜態相機、一數位攝像機及一筆記型電腦。
此外,雖然在上述該等實施例中,以一無接觸方式藉由一磁場諧振方法而供應電力,但可類似在以一無接觸方式不僅使用磁場諧振方法且使用一電場諧振方法及一電磁感應方法來供應電力之所在應用本發明。
特定言之,雖然在磁場諧振方法之情況中,由一諧振元件產生之能量係一磁場,但藉由電場諧振方法由一諧振元件產生之能量係一電場之強度且此應被顯示。
此外,在上述該等實施例中,電力供應源包含介於一AC電力供應與一諧振元件之間之一激發元件,且器件包含介於一諧振元件與一整流電路之間之一激發元件。然而,電力供應源及器件之組態不限於此。若可解決電力及阻抗之反射問題,則可組態該等元件而無需使用一激發元件。
如熟習技術者將認識到,可取決於設計要求及其他因素而進行各種修改、組合、子組合及變更且其等係在本發明之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或等效物之範圍內。
1...電力供應源
1A...電力供應源
1B...電力供應源
1a...安裝桌
1b...充電表面
2...電力供應目標
3...電力供應目標
11...AC電力供應
12...激發元件
12(a)...激發元件
12(b)...激發元件
13...諧振元件
13(a)...諧振元件
13(b)...諧振元件
14...相位反轉區段
21...諧振元件
22...激發元件
23...整流電路
24...電力偵測區段
25...控制區段
26...顯示控制區段
27...顯示區段
27G...顯示螢幕
31...諧振元件
32...激發元件
33...整流電路
100...電力供應源
101...AC(交流)電力供應
102...激發元件
103...諧振元件
200...電力供應目標
201...諧振元件
202...激發元件
203...整流電路
300...電力供應目標
Ar1...區域
Ar2...區域
Ar3...區域
Ar4...區域
Ar11...區域
Ar12...區域
Ar13...區域
Ar21...區域
Ar22...區域
Ar23...區域
圖1係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磁場諧振型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之一組態之一示意圖;
圖2係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諧振元件而形成於一電力供應源之一安裝桌之一充電表面上的一磁場之一強度分佈之一示意圖;
圖3係應用於根據本發明之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之電力供應源之安裝桌之充電表面的優先度之一顯示模式之一透視圖;
圖4係應用於根據本發明之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之電力供應源之安裝桌之充電表面的優先度之另一顯示模式之透視圖;
圖5係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之一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之一電力供應源之一示意圖;
圖6係在由根據本發明之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之電力供應源之兩個諧振元件產生之一安裝桌之一充電表面上之一磁場之一強度分佈之一示意圖;
圖7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之一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之另一電力供應源之一示意圖;
圖8係在由根據本發明之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之另一電力供應源之兩個諧振元件產生之一安裝桌之一充電表面上之一磁場之一強度分佈之一示意圖;
圖9係應用於根據本發明之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之另一電力供應源之安裝桌之充電表面的優先度之一顯示模式之一透視圖;
圖10係應用於根據本發明之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之另一電力供應源之安裝桌之充電表面的優先度之另一顯示模式之一透視圖;
圖11係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三例示性實施例之一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之一電力供應目標之一組態之一方塊圖;
圖12A係顯示在根據本發明之第三例示性實施例之電力供應目標或器件之一顯示區段之一顯示螢幕上之與一電力供應優先度相關之資訊之一顯示之一示意圖;
圖12B係顯示在根據本發明之第三例示性實施例之電力供應目標或器件之一顯示區段之一顯示螢幕上之與一電力供應優先度相關之資訊之顯示之另一示意圖;
圖13係用於判定根據本發明之若干例示性實施例之一諧振元件之一諧振頻率的一數學運算式;
圖14係一習知磁場諧振型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之一示意圖;
圖15A係一磁場諧振型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之特性之一曲線圖;
圖15B係一磁場諧振型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之其他特性之一曲線圖;
圖15C係一磁場諧振型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之進一步特性之一曲線圖;
圖16係一磁場諧振型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與一電磁感應型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之間之一比較結果表;及
圖17係一磁場諧振型無接觸電力供應系統之一特定實例之一示意圖。
1...電力供應源
1a...安裝桌
1b...充電表面
Ar1...區域
Ar2...區域
Ar3...區域
Ar4...區域

Claims (17)

  1. 一種使用磁場諧振來發出AC電力之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其包括:一AC電力供應,其產生一AC電流;至少一電路,其自由該AC電力供應產生之該AC電流產生一磁場;一充電表面,其使用根據由該至少一電路產生之該磁場之磁場諧振來對與其實體最接近之至少一器件充電;及同心地配置在該充電表面上之複數個預定形狀,其根據該磁場之一磁場強度而指示與該充電表面之一中心有關之一充電優先性。
  2. 如請求項1之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其中該複數個預定形狀之一最內預定形狀指示一最高充電優先性。
  3. 如請求項1之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其中該複數個預定形狀之一最外預定形狀指示一最高充電優先性。
  4. 如請求項1之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其中該等預定形狀係一相同形狀。
  5. 如請求項3之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其中該等預定形狀係圓形及方形之一者。
  6. 如請求項1之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其中該複數個預定形狀包含同心地配置在該充電表面上之複數個色彩區域。
  7. 如請求項6之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其中一最內色彩區域指示一最高充電優先性。
  8. 如請求項6之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其中一最外色彩區域指示一最高充電優先性。
  9. 如請求項1之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其中該複數個預定形狀包含配置在該充電表面上之垂直偏移區域,該充電優先性係基於該等垂直偏移區域之一垂直偏移而指示。
  10. 如請求項1之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其中該複數個預定形狀至少包含由一第一材料形成的該充電表面之一第一區域及由一第二材料形成的該充電表面之一第二區域,該充電優先性係基於一區域材料而指示。
  11. 如請求項1之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電路包含:一諧振元件,其輸出與於其中感生之一感應AC電流對應之該磁場;及一激發元件,其藉由電磁感應而耦合至該諧振元件,該激發元件基於由該AC電力供應產生之該AC電流而在該諧振元件中感生該感應AC電流。
  12. 一種使用磁場諧振來發出AC電力之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其包括:用於產生一AC電流之構件;用於基於該AC電流而產生一磁場之構件;用於使用根據該所產生之磁場之磁場諧振來對至少一器件充電之構件;及用於根據該磁場之一磁場強度而同心地指示與用於充電之該構件之一中心有關的一充電優先性之構件。
  13. 如請求項12之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其中用於指示之該構件包含用於基於色彩而指示該充電優先性之構件。
  14. 如請求項12之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其中用於指示之該構件包含用於在該至少一器件之一顯示器上指示該充電優先性之構件。
  15. 如請求項12之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其中用於指示之該構件包含用於基於一材料而指示該充電優先性之構件。
  16. 如請求項12之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其中用於指示之該構件包含用於基於垂直偏移而指示該充電優先性之構件。
  17. 一種藉由磁場諧振而充電之充電系統,其包括:一無接觸電力供應,其包含:一AC電力供應,其產生一AC電流,一電路,其基於該AC電流而產生一磁場,及一充電表面,其使用根據該磁場之磁場諧振來對其實體最接近之至少一器件充電;及待被充電之一器件,其包含:顯示在該器件之一顯示器上之至少一指示器,其根據由該電路產生之該磁場之一磁場強度而同心地指示與該充電表面之一中心有關之一充電優先性。
TW099120648A 2009-07-23 2010-06-24 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無接觸電力接收裝置,及優先性顯示之相關方法 TWI4334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71798A JP2011030318A (ja) 2009-07-23 2009-07-23 非接触給電装置、非接触受電装置、非接触給電装置における優先度表示方法および非接触受電装置における優先度表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7509A TW201117509A (en) 2011-05-16
TWI433421B true TWI433421B (zh) 2014-04-01

Family

ID=43033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20648A TWI433421B (zh) 2009-07-23 2010-06-24 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無接觸電力接收裝置,及優先性顯示之相關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61800B2 (zh)
EP (1) EP2278681B1 (zh)
JP (1) JP2011030318A (zh)
CN (1) CN101964535B (zh)
TW (1) TWI4334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38562B2 (ja) 2011-02-17 2016-01-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ワイヤレス送電装置及びワイヤレス送電システム
JP5703823B2 (ja) 2011-02-21 2015-04-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送電方法およ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5710313B2 (ja) * 2011-02-25 2015-04-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共鳴コイル、送電装置、受電装置および電力送電システム
US10176920B2 (en) 2011-03-31 2019-01-08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the same
JP5777954B2 (ja) * 2011-07-01 2015-09-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充電台制御端末、該充電台制御端末により制御される充電台、充電台制御端末の制御方法、充電台の制御方法、充電台制御端末制御プログラム、充電台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02694408B (zh) * 2011-09-27 2014-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强度指示方法及被充电设备
JP6060515B2 (ja) * 2011-12-22 2017-01-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給電システム
TWI486824B (zh) * 2012-02-10 2015-06-01 昆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無線充電之定位輸入系統及其裝置
CN103296772A (zh) * 2012-02-29 2013-09-11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CN103296779A (zh) * 2012-03-01 2013-09-11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CN103296778A (zh) * 2012-03-01 2013-09-11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CN103296776A (zh) * 2012-03-01 2013-09-11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JP5865822B2 (ja) * 2012-04-17 2016-02-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磁界空間の形成方法
JP2013240246A (ja) * 2012-05-17 2013-11-28 Toshiba Corp 無線給電中継装置
JP5362073B2 (ja) * 2012-05-28 2013-12-11 株式会社東芝 充電装置
WO2014110323A1 (en) * 2013-01-11 2014-07-17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Vehicle interior component having a wireless charging indicator
JP2014222963A (ja) * 2013-05-13 2014-1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給電装置、給電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04377393B (zh) * 2013-08-12 2017-09-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15097806A1 (ja) * 2013-12-26 2015-07-02 三菱電機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共振型電力伝送アンテナ装置
CN103812230B (zh) * 2014-02-21 2016-02-24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无线能量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812231B (zh) * 2014-02-28 2017-06-09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方法及无线充电装置
JP6617213B2 (ja) * 2014-04-24 2019-12-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異物検出装置、無線送電装置、及び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2015216828A (ja) 2014-04-24 2015-12-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異物検出装置、無線送電装置、及び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CN105071478B (zh) * 2015-08-17 2019-03-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0283952B2 (en) 2017-06-22 2019-05-07 Bretford Manufacturing, Inc. Rapidly deployable floor power system
US10903677B2 (en) * 2018-07-31 2021-01-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ioritizing an inductive charging of each device of multiple devices based on power preferen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5470A (en) * 1997-08-08 1999-08-10 Emerson Electric Composition heating element for rapid heating
US6442434B1 (en) * 1999-10-19 2002-08-27 Abiomed,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sufficiently stable power to a load in an energy transfer system
JP2001311756A (ja) * 2000-04-28 2001-11-09 Advantest Corp 界分布測定方法及び装置
CN1171557C (zh) * 2001-05-30 2004-10-20 陈梓平 一种用于电磁炉具上的带电磁耦合线圈的烹调器具
US6894456B2 (en) * 2001-11-07 2005-05-17 Quallion Llc Implantable medical power module
GB2398176B (en) 2002-05-13 2006-03-08 Zap Wireless Technologies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
JP2004207137A (ja) 2002-12-26 2004-07-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電子機器及びこれに装着する電池パック充電アダプタ
US7271569B2 (en) * 2004-09-21 2007-09-18 Motorola Inc. Contact less charger with alignment indicator
KR100792311B1 (ko) * 2005-07-30 2008-01-07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충전전력 공급장치, 충전 장치, 배터리 장치, 무접점 충전 시스템 및 무접점 충전 방법
US8169185B2 (en) * 2006-01-31 2012-05-01 Mojo Mobilit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uctive charging of portable devices
EP1962408B1 (en) * 2006-11-16 2015-05-2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Radio field intensity measurement device, and radio field intensity detector and game console using the same
US7793121B2 (en) * 2007-03-01 2010-09-07 Eastman Kodak Company Charging display system
US8193764B2 (en) * 2007-08-08 2012-06-05 Jay Marketing Associates, Inc. Wireless charging of electronic devices
JPWO2009031639A1 (ja) 2007-09-06 2010-12-16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非接触充電式蓄電源装置
JP4453741B2 (ja) * 2007-10-25 2010-04-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および車両用給電装置
KR101437975B1 (ko) * 2007-12-06 2014-09-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충전상태 표시기능을 갖는 무접점 충전장치 및 그 충전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78681A3 (en) 2012-09-12
EP2278681A2 (en) 2011-01-26
EP2278681B1 (en) 2016-08-31
JP2011030318A (ja) 2011-02-10
US8461800B2 (en) 2013-06-11
CN101964535A (zh) 2011-02-02
CN101964535B (zh) 2013-10-02
TW201117509A (en) 2011-05-16
US20110018496A1 (en) 2011-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3421B (zh) 無接觸電力供應裝置,無接觸電力接收裝置,及優先性顯示之相關方法
JP6466557B2 (ja) 検知装置及び送電装置
JP5689682B2 (ja) 誘導電力供給装置
EP3093957B1 (en) Foreign object detecting device,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EP275300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information about wireless charging pad in electronic device
JP2020061939A (ja) 電力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5909700B2 (ja) 金属検知方法及び金属検知装置、並びに、非接触給電装置の金属検知方法及び非接触給電装置
US8183828B2 (en) Charging apparatus
JP5903624B2 (ja) 非接触電力伝達装置の駆動方法及び非接触電力伝達装置
EP3093958A1 (en) Foreign object detecting device,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CN107408833B (zh) 感应功率发射器
WO2019165383A1 (en) Free positioning charging pad
EA006929B1 (ru) Способ бесконтактной передачи энерги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и компоненты этой системы
JP6827513B2 (ja) 無線電力伝送装置
JP2013179820A (ja) 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装置
US10877072B2 (en) Planar differential current pickup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JP2016086530A (ja) ワイヤレス給電装置およびワイヤレス給電システム
CN109769402B (zh) 无线电力发送设备
US10923955B2 (en) Wireless power system with resonant circuit tuning
US20200185967A1 (en) Power feed device
JPWO2019155622A1 (ja) 受電器、電力伝送システム、及び受電方法
JP6249223B2 (ja) 非接触充電システム
CN213661282U (zh) 充电定位装置
CN112217293A (zh) 充电定位装置
JP2018042408A (ja) 受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