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4535B - 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和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和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64535B
CN101964535B CN2010102373681A CN201010237368A CN101964535B CN 101964535 B CN101964535 B CN 101964535B CN 2010102373681 A CN2010102373681 A CN 2010102373681A CN 201010237368 A CN201010237368 A CN 201010237368A CN 101964535 B CN101964535 B CN 1019645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electric power
magnetic field
charging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373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64535A (zh
Inventor
小堺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64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4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64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45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在此公开了非接触电力装置和充电系统。用于使用磁场谐振对至少一个设备进行充电的非接触电源包括AC电源;至少一个电路;充电表面;以及至少一个指示器,其用于根据磁场强度来指示相对于充电表面的充电优先级。相比于在指示器指示为具有更低充电优先级的充电表面的地带附近放置的外部设备,指示器指示为具有高优先级的充电表面的地带附近放置的设备将会更迅速地充电。可以由不同材料、图案、形状或偏移来指示充电表面上充电优先级地带的指示。另外,该非接触电源可以具有多于一个的高充电优先级地带。

Description

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和充电系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包含与2009年7月23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09-171798中公开的主题有关的主题,将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合并在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谐振现象(如,磁场谐振或电场谐振)来发射AC电力的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用于使用谐振现象来接收AC电力的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以及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和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中所使用的优先度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允许以非接触形式传输电能的技术,电磁感应方法和磁场谐振方法是可用的。电磁感应方法和磁场谐振方法具有如下面所述这样的各种差异,而近年来,关注于使用磁场谐振方法的能量传输。
图14是磁场谐振型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的配置的示意图,其中,电力供给源和电力供给对象或目的地相对于彼此以一对一的关系对应。参照图14,磁场谐振型的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包括电力供给源100和电力供给目的地200。
电力供给源100例如可以是充电支架(cradle),并包括AC(交流)电源101、激励元件102和谐振元件103。同时,电力供给目的地200可以是便携式电话终端,并包括谐振元件201、激励元件202和整流电路203。
电力供给源100的激励元件102和谐振元件103以及电力供给目的地200的谐振元件201和激励元件202中的每一个均由空心线圈(air-core coil)形成。在电力供给源100的内部,激励元件102和谐振元件103通过电磁感应而彼此强耦合。类似地,在电力供给目的地200的内部,谐振元件201和激励元件202通过电磁感应而彼此强耦合。
当电力供给源100的空心线圈形式的谐振元件103和电力供给目的地200的空心线圈形式的谐振元件201的自谐振频率彼此一致时,谐振元件103和谐振元件201被置入耦合量最大而损耗最小的磁场谐振关系。
具体而言,图14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以下列方式工作。首先,在电力供给源100中,将作为来自AC电源101的AC电流的能量的、预定频率的AC电力提供给激励元件102,在激励元件102中,通过AC电源101的电磁感应而感应出对于谐振元件103的AC电力。这里,AC电源101中生成的AC电力的频率等于电力供给源100的谐振元件103和电力供给目的地200的谐振元件201的自谐振频率。
如上所述,电力供给源100的谐振元件103和电力供给目的地200的谐振元件201以磁场谐振关系而布置。因此,利用谐振频率,以非接触形式将作为AC电流等的能量的AC电力从谐振元件103提供至谐振元件201。
在电力供给目的地200中,由谐振元件201接受来自电力供给源100的谐振元件103的AC电力。通过电磁感应,来自谐振元件201的AC电力经由激励元件202而被提供至整流电路203,并且由整流电路203转换并输出为DC(直流)电力。
这样,以非接触形式将AC电力从电力供给源100提供至电力供给目的地200。注意,将从整流电路203输出的DC电力例如提供至与电池(未示出)连接的充电电路(未示出),以便对电池进行充电。
以上面结合图14所述的这种方式配置的电力供给源100和电力供给目的地200相对于彼此以一对一的关系对应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具有下列特性。
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在AC电源的频率和耦合量之间具有如图15A中那样的关系。在图15A中,即使AC电源的频率很低或者相反地很高,耦合量也不高,而是仅在出现磁场谐振现象的预定频率上呈现其最大量。换言之,耦合量依据磁场谐振而呈现频率选择性。
进一步,图15B中图示了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的谐振元件103和201间的距离与耦合量之间的关系。在图15B中,耦合量随着各谐振元件之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然而,即使各谐振元件之间的距离很小,耦合量也不一定很大,而是在特定谐振频率上,耦合量在特定距离呈现最大值。进一步,在图15B中,如果各谐振元件之间的距离保持在某一范围内,则可以确保高于固定级别(level)的耦合量。
进一步,图15C中图示了在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中谐振频率与获得了最大耦合量的各谐振元件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在图15C中,在谐振频率很低的情况下,各谐振元件之间的距离很大。此外,在谐振频率很高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各谐振元件之间的距离而获得了最大耦合量。
在当前广泛使用的电磁感应型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中,电力供给源和电力供给目的地需要共享磁通量,并且为了有效地发送电力,电力供给源和电力供给目的地需要彼此靠近地布置。此外,要彼此耦合的电力供给源和电力供给目的地的轴向配准(axial registration)是重要的。
同时,使用磁场谐振现象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的优点在于:在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中,相比于电磁感应方法,可以在更大的距离上发送电力,并且即使轴向配准不是非常好,发送效率也不会显著地下降。
根据上述,由于下列原因,磁场谐振型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优于电磁感应型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首先,磁场谐振型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容许各谐振元件之间的发送和接收线圈之间的位移,并且允许更长的发送距离。
因此,磁场谐振型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可以如图17中那样进行电力供给。具体而言,参照图17,可以将作为图17中的便携式终端的多个电力供给目的地放置在作为图17中的电力供给支架的单个电力供给源上,从而由后者对它们进行充电。
然而,电力供给源或电力供给支架上所放置的多个电力供给目的地或便携式终端可能包括如下这样的电力供给目的地:其相比于其它电力供给目的地应当被更迅速地充电;或者可能包括如下这样的电力供给目的地:其例如可以在随后一天开始使用其之前而被充电。
作为可以以这种方式的优先顺序对多个电力供给目的地进行充电的常规系统,日本专利特开No.2004-207137(下文将其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接触型的电池组充电适配器。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池组充电适配器可以同时对多个电池组进行充电,并且可以包括优先切换以便将充电的优先顺序应用于与其连接的电池组。然而,在常规的电池组充电适配器中,通过接触型连接建立充电适配器和电池组之间的电连接,并且电池组与充电适配器的连接位置是固定的。
上文参考图13到图16所述的磁场谐振型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进行非接触充电,并且具有如图16中那样的如下特性:电力供给目的地200和300相对于充电器形式的电力供给源100的放置位置是不确定的。
因此,在磁场谐振型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中,从其结构不能确定用于将电力提供给对象电力供给目的地的优先顺序。进一步,此不定性适用于磁场谐振型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以及任何其他谐振型(如,电场谐振型)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两者。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期望提供如下这样的谐振型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在所述系统中,可以将电力供给优先度应用于从电力供给源接收电力供给的电力供给目的地的每一个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使用磁场谐振发射AC电力的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包含用于生成AC电流的AC电源。该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电路,用于根据所述AC电源生成的AC电流而生成磁场;以及充电表面,用于根据电磁感应电路生成的磁场,通过使用磁场谐振而对在物理上与所述充电表面邻近的至少一个设备进行充电。该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中还包括至少一个指示器,用于根据磁场的磁场强度来指示相对于所述充电表面的充电优先级。
利用该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在通过谐振元件利用谐振将电力提供至作为电力供给目的地的电子装置的设备的同时,根据谐振元件生成的能量的强度分布,在充电表面或安装台的安装面(电力供给目的地的电子装置邻近地位于所述面)上显示电力供给优先度。
具体而言,如果相对于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的充电表面的、由谐振元件生成的能量分布较高的地带安置电子装置,那么在设备中感应出相当大量的AC电力。
换言之,如果相对于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的充电表面的、由谐振元件生成的能量分布较高的地带放置设备,那么设备可以优先地从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接收电力的供给。
因此,根据谐振元件生成的能量的强度分布,相对于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的充电表面来显示电力供给优先度。优先度的显示使得可以将应当优先供电的装置或外部设备放置在被显示为具有高优先度的地带的充电表面的地带,而将可以较低优先地供电的另一装置或设备放置在被显示为具有更低优先度的地带的充电表面的另一地带。
从而,要从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供电的设备的用户可以将电力供给优先度应用于每一个设备。然后,可以根据向其施加的优先度将电力提供给要被供电的每一设备以进行充电等。
注意,术语“电力供给的优先度”表示从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一侧(即,电力供给源一侧)查看到的电力发送的优先度。于是,作为从非接触电源供给装置接收电力供给的电力供给目的地的设备的用户可以在电子装置应当接收电力供给的情况下,将相同的优先度应用于要接收电力供给的每一设备。
进一步,术语“电力供给的优先度”表示从设备一侧(即,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一侧)查看到的电力供给的接收的优先度。于是,作为从非接触电源供给装置接收电力供给的电力供给目的地的设备的用户可以在电子装置应当接收电力供给的情况下,将相同的优先度应用于要接收电力供给的每一设备。
如在此使用的那样,“设备”是这样的设备:其不是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的一部分,而是由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来充电。
在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磁场谐振进行充电的充电系统包括非接触电源和设备。非接触电源包括用于生成AC电流的AC电源,以及用于基于AC电流生成磁场的电路。非接触电源还包括充电表面,用于根据磁场,通过使用磁场谐振而对在物理上与所述充电表面邻近的至少一个设备进行充电。要充电的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指示器,其显示在所述设备的显示器上,用于根据电磁感应电路生成的磁场的磁场强度,指示相对于所述充电表面的充电优先级。
在所述设备中,可以以非接触形式通过谐振元件从电力供给源接收AC电力的供给,并且可以通过整流电路将AC电力转换为DC电力,从而可将其用于充电等。
进一步,在整流电路的前级或后级检测设备的接收电量,并且根据检测到的接收电量将用于向设备自身提供电力的优先度显示在设备上,以便将该设备告知给用户。
从而,观察在设备的显示部分上显示的、用于将电力供给设备的优先度的用户可以相对于电力供给源来改变设备的位置,以使得设备的优先度变得更高或更低。换言之,可以针对每一设备应用电力供给的优先度。
此外,关于所述设备,认为术语“电力供给的优先度”表示从设备一侧查看到的电力发送的优先度。
总而言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谐振型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中,可以向应当从电力供给源接收电力供给的每一设备应用电力供给优先度。从而,例如由于可以以对于设备的适当方式将电力提供给应当优先供电以迅速进行充电的任何设备以及可以不优先供电的任何其他设备,因此可以提供对于用户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结合用相同参考符号表示相同部分或要素的附图,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和优点从下列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将会变得明显。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磁场谐振型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谐振元件在电力供给源的安装台的充电表面上形成的磁场的强度分布的示意图;
图3是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力供给源的安装台的充电表面的优先度的显示方式的透视图;
图4是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力供给源的安装台的充电表面应用的优先度的另一显示方式的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的电力供给源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力供给源的两个谐振元件在安装台的充电表面上所生成的磁场的强度分布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的另一电力供给源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电力供给源的两个谐振元件在安装台的充电表面上所生成的磁场的强度分布的示意图;
图9是应用于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电力供给源的安装台的充电表面的优先度的显示方式的透视图;
图10是应用于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电力供给源的安装台的充电表面的优先度的另一显示方式的透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的电力供给目的地的配置的框图;
图12A是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源供给目的地或设备的显示部分的显示屏幕上显示的关于电力供给优先度的信息的显示的示意图;
图12B是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源供给目的地或设备的显示部分的显示屏幕上显示的关于电力供给优先度的信息的显示的另一示意图;
图13是用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确定谐振元件的谐振频率的数学表达式;
图14是磁场谐振型的常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的示意图;
图15A是磁场谐振型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的特性的曲线图;
图15B是磁场谐振型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的另一特性的曲线图;
图15C是磁场谐振型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的又一特性的曲线图;
图16是磁场谐振型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和电磁感应型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之间的比较结果的表格;以及
图17是磁场谐振型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的具体示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装置和方法。尽管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可以把本发明应用于各种谐振类型(如,磁场谐振型、电场谐振型以及电磁感应型)的装置和方法,但是为了清楚起见,针对磁场谐振型的装置和方法提供下列描述。
第一实施方式
[磁场谐振型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磁场谐振型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的配置的示意图。参照图1,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包括电力供给源1以及多个电力供给目的地2和3。
电力供给源1是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其例如可配置为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装置和方法的充电支架。电力供给源1具有足以允许基于与其的邻近而对多个设备(其成为如上文参考图17所述的诸如便携式电话终端之类的电力供给目的地)进行充电的尺寸的充电表面。例如,该充电表面可以是放置所述设备的安装台。
设备2和3中的每一个均是成为如上文所述的电力供给目的地(如,便携式电话终端)的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
电力供给源1包括AC电源11、激励元件12和谐振元件13。外部设备2包括谐振元件21、激励元件22和整流电路23。类似地,设备3包括谐振元件31、激励元件32和整流电路33。
电力供给源1的激励元件12和谐振元件13中的每一个均由空心线圈形成。此外,电力供给目的地2的谐振元件21和激励元件22以及设备3的谐振元件31和激励元件32中的每一个也都由空心线圈形成。
电力供给源1的AC电源11生成与电力供给源1的谐振元件13、设备2的谐振元件21以及设备3的谐振元件31的自谐振频率相等或基本上相等的频率的AC电力,并且将生成的AC电力提供给激励元件12。
具体而言,在图1的磁场谐振型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中,电力供给源1的谐振元件13、设备2的谐振元件21和设备3的谐振元件31具有相等或者基本上相等的谐振频率。
进一步,电力供给源1的AC电源11包括Kollwitz型振荡电路或者Hartley型振荡电路,以便生成目标频率的AC电力,如AC电流的能量。
激励元件12受到来自AC电源11的AC电力的激励,并且将AC电力提供至谐振元件13。接收来自AC电源11的AC电力供给的激励元件12与谐振元件13通过电磁感应而强耦合。
因此,通过激励元件12将来自AC电源11的AC电力提供至谐振元件13。注意,通过建立与AC电源11和谐振元件13匹配的阻抗,激励元件12还起着防止电信号反射的作用。
谐振元件13利用从激励元件12提供至其的AC电力而产生磁场。谐振元件13具有电感和电容。谐振元件13在其谐振频率上呈现最高的磁场强度。这样,谐振元件13生成作为能量的磁场。
图13示出用于确定谐振元件13的谐振频率fr的数学表达式。在图13的表达式(1)中,字符L表示谐振元件13的电感,而字符C表示谐振元件13的电容。
于是,谐振元件13的谐振频率依赖于谐振元件13的电感L和电容C。由于谐振元件13如上文所述那样由空心线圈形成,因此谐振元件13的线间(line-to-line)电容起着电容的作用。谐振元件13在线圈的轴向方向上产生磁场。
设备2的谐振元件21与设备3的谐振元件31通过磁场谐振的磁场耦合而从电力供给源1接收AC电力的供给。与上文结合图13的表达式(1)所述的电力供给源的谐振元件13类似,设备2的谐振元件21和设备3的谐振元件31具有电感L和电容C,并且具有与电力供给源的谐振元件13的谐振频率相等或基本上相等的谐振频率。
由于设备2的谐振元件21和设备3的谐振元件31具有如上所述那样的空心线圈的配置,因此,线间电容起着电容的作用。设备2的谐振元件21和设备3的谐振元件31如图1所示那样通过磁场谐振而连接至电力供给源1的谐振元件13。
从而,在谐振频率上,通过磁场谐振将AC电力(即,诸如交流(AC)电流之类的能量)从电力供给源1的谐振元件13提供至设备2的谐振元件21以及设备3的谐振元件31。
进一步,如上文所述,在设备2中,谐振元件21和激励元件22通过电磁感应彼此耦合,并且AC电力通过激励元件22而从谐振元件21提供至整流电路23。类似地,在设备3中,谐振元件31和激励元件32通过电磁感应彼此耦合,并且AC电力通过激励元件32而从谐振元件31提供至整流电路33。
注意,通过建立与谐振元件21和整流电路23匹配的阻抗,激励元件22还起着防止电信号反射的作用。类似地,通过建立与谐振元件31和整流电路33匹配的阻抗,激励元件32还起着防止电信号反射的作用。
尽管未示出,但是将来自整流电路23和整流电路33中每一个的DC电力提供至与电池连接的充电电路,以便对电池进行充电。
这样,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磁场谐振型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中,设备2和设备3以非接触形式从电力供给源1接收电力的供给,并且使用该电力对电池进行充电或者用于某些其它应用。
在为一对多的电力供给配置磁场谐振型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以使得将多个设备2和3同时放置在单个电力供给源1上以接收电力供给的情况下,如果仅仅设备(即,电力接收装置)的数目增加,则每一个电力供给目的地的电力接收量减小。
进一步,磁场谐振型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的电力供给源1具有谐振元件13生成的磁场的分布较强或较高的位置以及所述分布较弱或较低的另一位置。
因此,如果将设备放置在电力供给源1的充电表面的、谐振元件13生成的磁场或能量的分布较强或较高的位置,则在设备中可能感应更大量的AC电力。
进一步,如果想要将电力供给源1用作充电器,则不一定需要统一地对所有多个设备或电力供给目的地进行充电。例如,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形:尽管期望尽可能早地完成便携式电话终端的充电,但是可能在第二天早晨之前对便携式音乐再现机充电。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力供给源1中,在放置设备2和3的电力供给源1的充电表面上,响应于谐振元件13生成的磁场的强度分布而清楚地显示或指示电力供给优先度。
图2是以上文参考图1所述的这种方式配置的电力供给源1的谐振元件13在电力供给源1的充电表面上形成的磁场的强度分布的示例。在图2中磁场的强度分布中,在空心线圈形式的谐振元件13的内侧存在着磁场强度分布较高或较强的地带,而在强度分布较高的地带周围存在着磁场强度分布逐步减小的地带。
在图2所示的磁场强度分布中,磁场强度分布在谐振元件13的内侧朝向外侧的方向上逐渐变弱,从而在粗略划分充电表面的情况下,其具有包含不同电场强度的四个区域。
图3和图4是应用于电力供给源1的安装台1a的充电表面1b的优先度的显示方式,其中,从谐振元件13生成图2的磁场的强度分布。
具体而言,图3图示了这样的显示方式:由电力供给源1的安装台1a的充电表面1b上的矩形指示从图2中的磁场强度分布所截取(cut)的不同磁场强度分布的区域。在图3所示的显示方式中,由安装面1b上的三个矩形限定四个区域。
具体而言,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力供给源1包括例如在图3中的安装台1a的内侧提供的、如图1中那样的其组件,并且图1的电力供给源1的各组件和图3中的安装台(即,充电表面)配置电力供给源1。
最内部区域Ar1是磁场的磁场强度最高并且其优先度最高的地带。进一步,磁场的强度分布在朝向外侧的方向上逐渐变低。具体而言,最内部区域Ar1外侧的区域Ar2具有第二高优先度,而第二最内部区域Ar2外侧的区域Ar3具有第三高优先度。然后,最外部区域Ar4就磁场的强度分布而言是最低的,因此具有第四高优先度(即,具有最低的优先度)。
图4是这样的显示方式:由电力供给源1的安装台1a充电表面1b上的圆形指示从图2中的磁场强度分布所截取的不同磁场强度分布的区域。在图4的显示方式中,由充电表面1b上的三个圆形限定四个区域。
具体而言,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力供给源1包括例如在图3中所示的安装台1a的内侧提供的、图1的各组件,并且图1中电力供给源1的各组件和图3中所示的安装台(即,充电表面)配置电力供给源1。
最内部圆形区域Ar1是磁场的磁场强度最高并且其优先度最高的地带。进一步,磁场的强度分布在朝向外侧的方向上逐渐变低。具体而言,最内部区域Ar1外侧的区域Ar2具有第二高优先度,而第二最内部区域Ar2外侧的区域Ar3具有第三高优先度。进一步,最外部区域Ar4就磁场的强度分布而言是最低的,因此具有第四高优先度(即,具有最低的优先度)。
因此,例如将应当尽可能迅速充电的设备(如个人数字助理)放置在图3或图4中所示的区域Ar1中。将可以在更长时间段中充电并具有更低电力供给优先度的另一设备放置在区域Ar1以外的区域中。
具体而言,将具有更低电力供给优先度的设备放置在区域Ar2、Ar3和Ar4的任何一个中。在该情形下,可以跨过区域Ar2和区域Ar3或者跨过区域Ar3和区域Ar4来放置设备。
这样,可以响应于其电力供给优先度,将设备放置在显示与谐振元件13生成的磁场的强度分布相对应的优先度的充电表面1b的区域中。
从而,在将多个设备放置在电力供给源1的安装台的充电表面1b上的情况下,可以将伴随着各个设备出现的电力接收量的减少抑制到最小。
进一步,可以将具有较高电力供给优先度的设备放置在磁场强度分布最高的充电表面的区域中,以使得其优先地接收电力供给并被迅速充电。
另一方面,可以将具有较低电力供给优先度的设备放置在磁场强度分布更低的充电表面的区域中,以使得其接收来自电力供给源的电力的供给并由来自电力供给源的电力的供给对其进行充电(尽管电力接收量较小),而不干扰具有更高电力供给优先度的设备的电力供给。
这样,诸如个人数字助理之类的电子装置(其可以是设备)的用户将响应于用户自身使用的设备的使用方式来设置电力供给优先度。然后,用户可以根据电力供给源1的安装台1a的充电表面1b上所显示的优先度来适当地选择充电表面1b上的安装位置,并且将变为所述设备的电子装置放置在所选位置,以使得电子装置可以根据优先度接收电力的供给。
于是,由于变为设备的电子装置(如个人数字助理)的用户可以将电力供给优先度设置给每一设备,并且电子装置可以根据优先度从电力供给源接收电力的供给,因此,可以提高设备对于用户的方便性。
注意,可以响应于谐振元件13的直径和绕组数以及谐振元件13要生成的磁场的强度分布,将电力供给源1的安装台1a的充电表面1b设置为适当的大小。例如,可以将电力供给源1的安装台1a的充电表面1b的大小设置为具有边为30cm的正方形,并在具有边为30cm的正方形的中心位置形成具有边为8cm的第一优先度区域Ar1,并且进一步以上文参考图3所述的这种方式,在区域Ar1周围形成区域Ar2、Ar3和Ar4。
自然,可以响应于谐振元件13的直径和绕组数以及谐振元件13要生成的磁场的强度分布而在安装台的充电表面上提供更大数目的区域,或者相反地,在安装台的充电表面上提供更小数目的区域。
第二实施方式
如果多个谐振元件用于电力供给源,则可以以与使用单个谐振元件的情况不同的方式生成磁场。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中,在电力供给源中提供了两个谐振元件。
注意,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中,电力供给源就配置而言与上文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力供给源1不同,而各设备就配置而言并非不同。因此,同样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列描述中,假设各设备具有与上文参考图1所述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设备2和3的配置类似的配置。
[第一示例]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示例的电力供给源1A。图6是图5中的电力供给源1A的两个谐振元件在安装台的充电表面上生成的磁场的强度分布。
首先参考图5,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电力供给源1A包括AC电源11、一对激励元件12(a)和12(b)以及一对谐振元件13(a)和13(b)。激励元件12(a)和谐振元件13(a)形成第一电力供给路径,而激励元件12(b)和谐振元件13(b)形成第二电力供给路径。
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力供给源1的AC电源11类似地配置AC电源11。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电力供给源1的激励元件12类似地配置激励元件12(a)和12(b)。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电力供给源1的谐振元件13类似地配置谐振元件13(a)和13(b)。
AC电源11生成与谐振元件13(a)和13(b)、设备2的谐振元件21以及设备3的谐振元件31所具有的频率相等或基本上相等的频率的AC电力,并且将生成的AC电力提供至激励元件12(a)和12(b)。
激励元件12(a)和12(b)由来自AC电源11的AC电力进行激励,并且将AC电力分别提供至对应的谐振元件13(a)和13(b)。激励元件12(a)和12(b)与对应的谐振元件13(a)和13(b)分别通过电磁感应而彼此强耦合。
因此,通过对应的激励元件12(a)和12(b)将来自AC电源11的AC电力提供至谐振元件13(a)和13(b)。注意,通过建立与AC电源11以及对应的谐振元件13(a)和13(b)相匹配的阻抗,激励元件12(a)和12(b)还起着防止电信号反射的作用。
谐振元件13(a)和13(b)分别利用从对应的激励元件12(a)和12(b)提供至其的AC电力而生成磁场或能量。谐振元件13(a)和13(b)具有电感和电容,并且在其谐振频率上呈现最高的磁场强度。
具体而言,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电力供给源1的谐振元件13的谐振频率类似地,可以根据图13中的表达式(1)来确定谐振元件13(a)和13(b)的谐振频率fr。
由于谐振元件13(a)和13(b)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谐振元件13类似地具有空心线圈的配置,因此它们分别利用来自对应的谐振元件13(a)和13(b)的AC电力,在其线圈的轴向上生成磁场。
从而,可以通过磁场谐振的电磁耦合将AC电力提供给每一电力供给目的地的谐振元件、或者诸如设备2或设备3之类的设备。
因此,具有上文参考图5所述配置的电力供给源1A的谐振元件13(a)和13(b)在安装台的充电表面上形成了如图6中这样的磁场强度分布。在这种情形下,在安装台的充电表面的、与谐振元件13(a)和13(b)的内侧对应的每一个部分处形成了磁场强度分布较强的地带。
具体而言,如图6中那样与两个谐振元件13(a)和13(b)对应地形成磁场强度分布较强的两个地带,在该两个地带周围形成磁场强度分布逐步变弱的地带。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示例中,将来自AC电源11的AC电力提供给激励元件12(a)和12(b)。因此,从谐振元件13(a)和13(b)生成的磁场呈现相同相位和相同幅值的AC电力。
进一步,响应于图6中的磁场强度分布而在电力供给源1A的安装台的充电表面上布置电力供给的优先度。具体而言,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示例的电力供给源1A中,将图5中电力供给源1A的组件提供在下文所述的安装台1a中。
注意,在描述第二示例的配置示例之后具体描述这种情形下优先度显示的具体方式,其中在所述第二示例中,如上述第一示例中那样类似地形成具有高磁场强度分布的两个地带。
[第二示例]
现在描述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二示例。在第二示例中,如上述参考图5和图6所述的第一示例的情况下那样,类似地形成磁场强度分布较高的两个地带。
图7是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二示例的非接触电力供给系统的电力供给源1B。图8是图7中电力供给源1B的两个谐振元件在安装台的充电表面上形成的磁场强度分布。
参考图7和图5,除了在AC电源11与激励元件12(a)之间提供反相部分14之外,与图5中第一示例的电力供给源1A类似地配置第二示例的电力供给源1B。
因此,在此省略了图7中第二示例的电力供给源1B的、与图5中所示第一示例的电力供给源1A的配置共同的配置的重叠描述以避免冗余。
在图7中第二示例的电力供给源1B中,将来自AC电源11的AC电力按照原样提供至谐振元件13(b)。相比之下,通过反相部分14将来自AC电源11的AC电力提供至谐振元件13(a)。
反相部分14将提供至其的AC电力的相位进行反相,并且输出经反相的AC电力。从而,向谐振元件13(a)和13(b)提供具有彼此反向的相位但具有相同幅值的AC电力。
具有上文参考图7所述配置的电力供给源1B的谐振元件13(a)和13(b)在安装台的充电表面上形成了如图8中这样的磁场强度分布。在这种情形下,在安装台的充电表面的、与谐振元件13(a)和13(b)的内侧对应的部分处形成磁场强度分布较高的地带。
具体而言,同样在第二示例的情况下,如图8中那样与谐振元件13(a)和13(b)对应地形成磁场强度分布较高的两个地带。进一步,在第二示例中,在磁场强度分布较高的两个地带周围形成磁场强度分布逐步变弱的地带。
进一步,响应于图8中的磁场强度分布而在电力供给源1B的安装台的充电表面上显示电力供给的优先度。具体而言,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二示例的电力供给源1B中,将图7所示的电力供给源1B的组件提供在下文所述的安装台1a的内部。
[第一和第二示例中的电力供给优先度的显示方式]
如从上文参考图6所述第一示例中的磁场强度分布与上文参考图8所述第二示例中的磁场强度分布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到的那样,在第一示例的电力供给源1A和第二示例的电力供给源1B两者中,如上文所述那样形成了磁场强度分布较高的两个地带。
进一步,在图6的第一示例中,如上文所述那样将相同相位且相同幅值的AC电力提供至谐振元件13(a)和13(b)。因此,在谐振元件13(a)和13(b)周围以相互共有的方式形成了磁场强度分布逐渐变低的地带。
相比之下,在图8所示的第二示例中,如上所述那样将具有彼此反向的相位但具有相同的幅值的AC电力提供至谐振元件13(a)和13(b)。因此,对于谐振元件13(a)和13(b)中的每一个,形成了磁场强度分布逐步变低的地带。
因此,如图6和图8中那样形成磁场强度分布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和第二示例的电力供给源1A和1B显示如图9和图10中这样的电力供给优先度。
图9和图10是应用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和第二示例中的电力供给源1A和1B的安装台1a的充电表面1b的优先度显示方式的示例。
具体而言,图9是这样的示例:在该示例中,根据图6和图8中的磁场强度分布限定的、并具有不同的磁场强度分布的区域由电力供给源1的安装台1a的充电表面1b上的矩形来指示。在图9的示例中,由充电表面1b上的三个矩形限定了四个区域。
最内部区域Ar1是磁场的磁场强度最高并且其优先度最高的地带。进一步,磁场的强度分布在朝向外侧的方向上逐渐变低。具体而言,最内部区域Ar1外侧的区域Ar2具有第二高优先度,而第二最内部区域Ar2外侧的区域Ar3具有第三高优先度。然后,最外部区域Ar4就磁场强度分布而言是最低的,因此其具有第四高优先度(即,具有最低的优先度)。
这样,在图9的示例中,响应于图6和图8中的磁场强度分布,由横向延伸的矩形显示电力供给优先度。
图10是这样的显示方式:由电力供给源1的安装台1a的充电表面1b上的圆形指示从图2中磁场强度分布所截取的不同磁场强度分布的区域。
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由充电表面1b上的两组三个圆形限定了七个区域。注意,将图5或图7中的电力供给源1A或1B的各组件提供在图10中安装台1a的内侧。
所述两组圆形中的最内部圆形区域Ar11和Ar21呈现了最高的磁场强度分布,因此具有第一优先度。进一步,磁场强度分布在朝向外侧的方向上逐渐变低,并且最内部区域Ar11和Ar21外侧的区域Ar12和Ar22具有第二高优先度,而第二最内部区域Ar12和Ar22外侧的区域Ar13和Ar23具有第三高优先度。进一步,最外部区域Ar4就磁场强度分布而言是最低的,因此其具有第四高优先度(即,具有最低的优先度)。
进一步,第一示例中的电力供给源1A和第二示例中的电力供给源1B两者均可以显示如图9和10那样的电力供给优先度。然而,在第一示例的电力供给源1A的情况下,以图9的方式显示电力供给优先度,而在第二示例的电力供给源1B的情况下,以图10的方式显示电力供给优先度,因此分别根据图6和图8中的磁场强度分布提供优先度显示。
在电力供给优先度以图9的方式显示的电力供给源的情况下,例如将应当尽可能迅速充电的设备(如个人数字助理)放置在图9的区域Ar1中。将可以在更长时间段中充电并具有更低电力供给优先度的另一设备放置在区域Ar1以外的区域中。
具体而言,将具有更低电力供给优先度的设备放置在区域Ar2、Ar3和Ar4的任何一个中。在该情形下,可以跨过区域Ar2和区域Ar3或者跨过区域Ar3和区域Ar4来放置设备。
在电力供给优先度以图10的方式显示的电力供给源的情况下,例如将应当尽可能迅速充电的设备(如个人数字助理)放置在图10的区域Ar11或Ar21中。将可以在更长时间段中充电并具有更低电力供给优先度的另一设备放置在区域Ar11和Ar21以外的区域中。
具体而言,将具有更低电力供给优先度的设备放置在区域Ar12、Ar13、Ar22、Ar23和Ar4的任何一个中。在该情形下,可以跨过区域Ar12和区域Ar13或者跨过区域Ar13和区域Ar4来放置设备。类似地,可以跨过区域Ar22和区域Ar23或者跨过区域Ar23和区域Ar4来放置设备。
这样,同样在上述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其电力供给优先度,将设备放置在充电表面1b的、依照谐振元件13(a)和13(b)生成的磁场强度分布而显示优先度的区域中。
进一步,可以将具有较高电力供给优先度的设备放置在磁场强度分布最高的充电表面区域中,以使得其优先地接收电力的供给并被迅速充电。
另一方面,可以将具有较低电力供给优先度的设备放置在磁场强度分布更低的充电表面区域中,以使得其接收来自电力供给源的电力的供给并由来自电力供给源的电力的供给对其进行充电(尽管电力接收量较小),而不干扰具有更高电力供给优先度的设备的电力供给。
这样,变为所述设备的电子装置(如个人数字助理)的用户总是响应于用户自身使用的设备的使用方式来设置电力供给的优先度。然后,用户可以将该设备放置在充电表面附近,以使得电子装置可以根据优先度接收电力的供给。
于是,由于变为所述设备的电子装置(如个人数字助理)的用户可以将电力供给的优先度设置到每一电力供给目的地,并且电子装置可以根据优先度从电力供给源接收电力的供给,因此,可以提高设备对于用户的方便性。
注意,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于配置电力供给源1A和1B以使得它们具有多个谐振元件,因此它们可以被适当地使用,并且可以有效地防止涉及多个设备的电力接收量的减小。
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的那样,电力供给源中的谐振元件的数目不限于两个,而是可以被设置为大于2的适当数目。进一步,尽管描述了图5和图7中的电力供给源1A和1B包括单个AC电源电路11,但是可以为每一个所提供的激励元件提供一个AC电源电路。
进一步,同样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谐振元件的数目、排列位置、直径和绕组数、谐振元件要生成的磁场的强度分布等来适当地设置电力供给源1A和1B的安装台1a的充电表面1b的大小。
自然,可以根据谐振元件13的直径和绕组数以及谐振元件13要生成的磁场的强度分布而在安装台的充电表面上提供更大数目的区域,或者在安装台的充电表面上提供更小数目的区域。
[电力供给优先度在电力供给源的安装台的充电表面上的显示方式的变型]
在电力供给源的安装台的充电表面上进行的电力供给优先度的显示不限于上文参考图3、4、9和10所述那样的、通过矩形或圆形的线分割(即,通过所绘制的线的区域的分割)所实施的显示。
可以如图3、4、9和10所述那样,通过色彩分割、图案分割、字符显示、偏移形成(offet formation)、材料分割等来清楚地显示或指示具有不同电力供给优先度的区域。
在将色彩分割用于显示具有不同电力供给优先度的区域的一个示例中,对应于从具有谐振元件生成的较高磁场强度分布的地带朝向具有更低磁场强度分布的另一地带的平移,从红色→橙色→黄色→黄绿色改变色彩。
在将色彩分割用于显示具有不同电力供给优先度的区域的另一示例中,改变色彩,以使得将具有依次减小深度(depth)的类似色彩应用于具有谐振元件生成的依次减小的磁场强度分布的地带。自然,可以将不同深度的不同色彩应用于不同区域,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这样,可以通过色彩显示将电力供给优先度显示在充电表面上,以使得可以将设备放置在充电表面上的合适区域中。
同时,在图案分割用于显示具有不同电力供给优先度的区域的示例中,将不同图案应用于对应于在其当中谐振元件生成的磁场强度分布不同的各地带的各区域。
例如,响应于磁场强度分布来显示各区域,以使得对应于从具有谐振元件生成的较高磁场强度分布的地带朝向具有更低磁场强度分布的另一地带的平移,从圆形→六角形→四角形→三角形改变图形。
可替代地,响应于磁场强度分布而在各区域中显示预定图案,以使得其大小响应于磁场强度分布而改变。在这种情形下,不仅图案的大小或细度而且图案自身都可改变。
也可以使用各种涂料来绘制图案,或者可以通过在安装面上形成划痕(scratch)或形成不规则性来应用图案。也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应用镶边(edging)来形成图案。
进一步,关于字符显示,可以与线分割、色彩分割或图案分割一起显示诸如“最优先的、优先的、不优先的”、“高、中、低”、“高速、中速、低速”或“第一优先度、第二优先度、......”之类的优先度。自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的是,可以将任何数目的其他字符用于显示优先度,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同时,根据偏移形成,使安装台的充电表面工作,以便根据磁场分布强度而在各区域中的每一相邻区域之间提供偏移。例如,在图3和图4中,使安装台的安装面工作,以便区域Ar1形成得高于周围地带,而区域Ar1周围的区域Ar2、Ar3和Ar4形成得依次低于区域Ar1。
同时,根据材料分割,将不同材料单独地用于根据磁场强度分布所分割的各区域以便形成充电表面,或者不同材料的膜等单独地依附于各区域。例如,将丙烯酸板、木板、布制品、毡制品、纸制品等选择性地用于根据磁场分布强度所分割的各区域,以显示电力供给的优先度。
此外,关于线分割,不仅绘制矩形或圆形的线,而且将图3、4、9或10中的矩形或圆形所指示的部分凸起或相反地凹入,来根据磁场分布强度显示各区域,以便显示电力供给优先度。
进一步,可以单个地或者以组合方式使用上述的色彩分割、图案分割、线分割、字符显示、偏移形成、材料分割等。
第三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电力供给源的安装台的充电表面上显示电力供给优先度。在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配置所述设备,以使得其可以向用户显示或告知当前的电力供给优先度。
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设备2的配置的示例,其中,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应用于上文参考图1所述的设备2。
注意,尽管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设备的配置如下文所述那样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不同,但是电力供给源具有相同配置。因此,同样通过假设电力供给源具有与上文参考图1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力供给源1的配置类似的配置,来给出当前第三实施方式的描述。
[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外部设备2的配置的示例]
参考图11,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设备2包括谐振元件21、激励元件22、整流电路23、电力检测部分24、控制部分25、显示控制部分26和显示部分27。
谐振元件21、激励元件22和整流电路23分别与以上参考图1所述的设备2的谐振元件21、激励元件22和整流电路23类似地被配置。因此,在此省略它们的重叠描述以避免冗余。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设备2中,通过电力检测部分24将来自整流电路23的AC电力提供至后级的电路部分。电力检测部分24在本示例中是安培表,其检测来自整流电路的DC电力的电流值,即,DC电流的电流值或量值。将检测到的DC电力量值提供至控制部分25。
具体而言,电力检测部分24检测由通过磁场谐振与电力供给源1的谐振元件13连接的谐振元件21中感应的AC电力所形成的DC电力的电流值。于是,如果来自电力供给源1的磁场的强度较低,则在电力供给目的地中形成的DC电力的电流值较低,但是相反地,如果来自电力供给源1的磁场的强度较高,则在电力供给目的地中形成的DC电力的电流值较高。
尽管未示出,但是控制部分25是在其中CPU(中央处理单元)、ROM(只读存储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通过CPU总线相互连接的微型计算机。
在控制部分25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形成了如下这样的优先度表格:在表格中,整流电路23形成的DC电力的电流值、来自电力供给源1的磁场的强度、电力供给优先度和充电时间段(即,充电所需要的时间段)彼此相关联。
优先度表格使得在整流电路23形成的DC电力的电流值是某一安培值时,允许确定来自电力供给源1的磁场的强度、对应的优先度以及充电需要的时间段。
控制部分25基于来自电力检测部分24的DC电力的电流值来参考非易失性存储器的优先度表格,以便提取代表当前时间点的磁场强度、电力供给优先度和充电时间的信息。然后,控制部分25将所提取的信息提供至显示控制部分26。
显示控制部分26基于从控制部分25提供至其的信息,形成要在显示部分27的显示屏幕上显示的显示信息,并且将形成的显示信息提供至显示部分27。
由诸如LCD(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面板(有机电致发光面板)之类的薄型显示单元形成显示部分27。显示部分27由显示控制部分26来控制,并且在显示部分27自身的显示屏幕27G上显示代表当前时间点的来自电力供给源1的磁场强度、电力供给优先度和充电时间的信息。
图12A和12B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设备2的显示部分27的显示屏幕27G上显示的关于电力供给优先度的信息的显示的示例。
如果电力检测部分24检测到的DC电力的电流值为高且基于该电流值从优先度表格中读出的信息为来自电力供给源1的磁场为“高”和优先度为“高”以及充电时间为“两小时”,则显示如图12A中这样的屏幕图像。
另一方面,如果电力检测部分24检测到的DC电流的电流值为低且基于该电流值从优先度表格中读出的信息为来自电力供给源1的磁场为“低”和优先度为“低”,此外充电时间为“八小时”,则显示如图12B中这样的显示屏幕图像。
图12A和12B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其他显示是可能的。例如,可以以如“高”、“中”或“低”这样的字符来仅显示优先度,或者将电力供给优先度指示为色彩或者多个星形图形等。
如果用户根据电流值确认图12A或12B中的显示图像并且想要降低电力供给优先度,则用户可以从电力供给源1的安装台的充电表面上的电流值检索优先度减小的位置,并且将设备移至该位置。
另一方面,如果用户根据电流值确认图12A或12B中的显示图像并且想要提高电力供给优先度,则用户可以从电力供给源1的安装台的充电表面上的电流值检索优先度升高的位置,并且将设备移至该位置。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将设备2移至电力供给源1的安装台的充电表面,来实时地改变电力供给目的地2的显示部分27的显示屏幕27G上所显示的信息。从而,可以适当地执行基于显示在显示屏幕27G上的信息的设备2的放置位置的变化。
从而,变为所述设备的电子装置(如个人数字助理)的用户可以将电力供给优先度设置给每一电力供给目的地,以使得每一设备可以根据其优先度从电力供给源接收电力的供给。因此,增强了对于设备的用户的方便性。
注意,可以在设备保留在电力供给源1的充电表面附近的同时,正常地执行关于图12A或图12B中电力供给优先度的信息的显示。进一步,同样可以仅在需要这种显示时(例如,当通过与控制部分25连接的操作部分(未示出)接受指令时),执行关于图12A或图12B中电力供给优先度的信息的显示。
进一步,尽管在上述描述中,将控制部分25提供在整流电路23的后级,但是控制部分25的排列位置不限于此。另外可以将控制部分25提供在整流电路23的前级。
例如,如果将使用环形线圈形成的安培表作为电力检测部分提供在整流电路23的前级,则也可以在整流电路23的前级检测所提供的电力的量值。然后,如果将检测结果提供至控制部分25,则可以与上文参考图11所述的示例中类似地显示关于电力供给优先度的信息。
其他
注意,在上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需要充电的各种电子装置制造成诸如下列之类的设备:便携式电话机、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便携式游戏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和电子笔记本。
进一步,尽管在上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磁场谐振方法以非接触形式提供电力,但是在通过不仅使用磁场谐振方法而且使用电场谐振方法与电磁感应方法而以非接触形式提供电力的情况下,可以类似地应用于本发明。
具体而言,尽管在磁场谐振方法的情况下,谐振元件生成的能量是磁场,但是谐振元件通过电场谐振方法生成的能量是电场的强度,并且其应当予以显示。
进一步,在上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中,电力供给源包括AC电源和谐振元件之间的激励元件,但是所述各设备包括谐振元件和整流电路之间的激励元件。然而,电力供给源和所述各设备的配置不限于此。如果可以应付功率反射和阻抗的问题,则可以在不使用激励元件的情况下对它们进行配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出现各种修改、组合、部分组合和变更,只要其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的范围内即可。

Claims (20)

1.一种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其使用磁场谐振来发射AC电力,包括:AC电源,用于生成AC电流;
至少一个电路,用于根据所述AC电源生成的AC电流而生成磁场;
充电表面,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电路生成的磁场,通过使用磁场谐振而对在物理上与所述充电表面邻近的至少一个设备进行充电;以及
至少一个指示器,用于根据磁场的磁场强度,指示相对于所述充电表面的充电优先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指示器包括以同心方式排列在所述充电表面上的多个预定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其中,最内部的预定形状指示最高充电优先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其中,最外部的预定形状指示最高充电优先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其中,所述预定形状是相同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其中,所述预定形状是圆形和方形中的一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指示器包括以同心方式排列在所述充电表面上的多个色彩地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其中,最内部的色彩地带指示最高充电优先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其中,最外部的色彩地带指示最高充电优先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其中,基于所述至少一个设备相对于所述充电表面的物理位置,在所述至少一个设备的屏幕上显示所述至少一个指示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指示器包括排列在所述充电表面上的垂直偏移地带,其中基于垂直偏移地带的垂直偏移来指示充电优先级。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指示器至少包括由第一材料形成的充电表面的第一地带,以及由第二材料形成的充电表面的第二地带,其中基于地带材料来指示充电优先级。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电路包括
谐振元件,用于输出与在该谐振元件中感应的感应AC电流相对应的磁场;以及
激励元件,其通过电磁感应与所述谐振元件耦合,其中所述激励元件基于AC电源生成的AC电流而在所述谐振元件中感应所述感应AC电流。
14.一种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其使用磁场谐振发射AC电力,包括:
用于生成AC电流的部件;
基于AC电流生成磁场的部件;
用于根据生成的磁场来使用磁场谐振以对至少一个设备进行充电的部件;以及
用于根据磁场的磁场强度来指示相对于用以充电的部件的充电优先级的部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其中,用于指示的部件包括用于相对于用以充电的部件的中心来指示充电优先级的部件。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其中,用于指示的部件包括用于基于色彩来指示充电优先级的部件。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其中,用于指示的部件包括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设备的显示器上指示充电优先级的部件。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其中,用于指示的部件包括用于基于材料来指示充电优先级的部件。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其中,用于指示的部件包括用于基于垂直偏移来指示充电优先级的部件。
20.一种通过磁场谐振进行充电的充电系统,包含:
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包括
AC电源,用于生成AC电流,
用于基于AC电流生成磁场的电路,以及
充电表面,用于根据所述磁场而使用磁场谐振以对在物理上与该充电表面邻近的至少一个设备进行充电;以及
要充电的设备,其包括
至少一个指示器,其显示在所述设备的显示器上,用于根据所述电路生成的磁场的磁场强度来指示相对于所述充电表面的充电优先级。
CN2010102373681A 2009-07-23 2010-07-23 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和充电系统 Active CN1019645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71798/09 2009-07-23
JP2009171798A JP2011030318A (ja) 2009-07-23 2009-07-23 非接触給電装置、非接触受電装置、非接触給電装置における優先度表示方法および非接触受電装置における優先度表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4535A CN101964535A (zh) 2011-02-02
CN101964535B true CN101964535B (zh) 2013-10-02

Family

ID=43033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373681A Active CN101964535B (zh) 2009-07-23 2010-07-23 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和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61800B2 (zh)
EP (1) EP2278681B1 (zh)
JP (1) JP2011030318A (zh)
CN (1) CN101964535B (zh)
TW (1) TWI4334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38562B2 (ja) 2011-02-17 2016-01-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ワイヤレス送電装置及びワイヤレス送電システム
JP5703823B2 (ja) 2011-02-21 2015-04-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送電方法およ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5710313B2 (ja) * 2011-02-25 2015-04-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共鳴コイル、送電装置、受電装置および電力送電システム
US10176920B2 (en) 2011-03-31 2019-01-08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the same
JP5777954B2 (ja) * 2011-07-01 2015-09-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充電台制御端末、該充電台制御端末により制御される充電台、充電台制御端末の制御方法、充電台の制御方法、充電台制御端末制御プログラム、充電台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02694408B (zh) * 2011-09-27 2014-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强度指示方法及被充电设备
JP6060515B2 (ja) * 2011-12-22 2017-01-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給電システム
TWI486824B (zh) * 2012-02-10 2015-06-01 昆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無線充電之定位輸入系統及其裝置
CN103296772A (zh) * 2012-02-29 2013-09-11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CN103296779A (zh) * 2012-03-01 2013-09-11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CN103296778A (zh) * 2012-03-01 2013-09-11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CN103296776A (zh) * 2012-03-01 2013-09-11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JP5865822B2 (ja) * 2012-04-17 2016-02-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磁界空間の形成方法
JP2013240246A (ja) * 2012-05-17 2013-11-28 Toshiba Corp 無線給電中継装置
JP5362073B2 (ja) * 2012-05-28 2013-12-11 株式会社東芝 充電装置
WO2014110323A1 (en) * 2013-01-11 2014-07-17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Vehicle interior component having a wireless charging indicator
JP2014222963A (ja) * 2013-05-13 2014-1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給電装置、給電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04377393B (zh) * 2013-08-12 2017-09-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15097806A1 (ja) * 2013-12-26 2015-07-02 三菱電機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共振型電力伝送アンテナ装置
CN103812230B (zh) * 2014-02-21 2016-02-24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无线能量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812231B (zh) * 2014-02-28 2017-06-09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方法及无线充电装置
JP6617213B2 (ja) * 2014-04-24 2019-12-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異物検出装置、無線送電装置、及び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2015216828A (ja) 2014-04-24 2015-12-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異物検出装置、無線送電装置、及び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CN105071478B (zh) * 2015-08-17 2019-03-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0283952B2 (en) 2017-06-22 2019-05-07 Bretford Manufacturing, Inc. Rapidly deployable floor power system
US10903677B2 (en) * 2018-07-31 2021-01-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ioritizing an inductive charging of each device of multiple devices based on power preference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5470A (en) * 1997-08-08 1999-08-10 Emerson Electric Composition heating element for rapid heating
CN1332998A (zh) * 2001-05-30 2002-01-30 潮安夏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磁炉具上的带电磁耦合线圈的烹调器具
CN1372644A (zh) * 2000-04-28 2002-10-02 株式会社爱德万测试 场分布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1183127A (zh) * 2006-11-16 2008-05-21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电波强度测定装置、使用它的电波强度检测器及游戏设备
CN101233666A (zh) * 2005-07-30 2008-07-30 Ls电线有限公司 对可再充电电池单元进行充电的可再充电电源、电池装置、非接触式充电器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2434B1 (en) * 1999-10-19 2002-08-27 Abiomed,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sufficiently stable power to a load in an energy transfer system
US6894456B2 (en) * 2001-11-07 2005-05-17 Quallion Llc Implantable medical power module
GB2398176B (en) 2002-05-13 2006-03-08 Zap Wireless Technologies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
JP2004207137A (ja) 2002-12-26 2004-07-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電子機器及びこれに装着する電池パック充電アダプタ
US7271569B2 (en) * 2004-09-21 2007-09-18 Motorola Inc. Contact less charger with alignment indicator
US8169185B2 (en) * 2006-01-31 2012-05-01 Mojo Mobilit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uctive charging of portable devices
US7793121B2 (en) * 2007-03-01 2010-09-07 Eastman Kodak Company Charging display system
US8193764B2 (en) * 2007-08-08 2012-06-05 Jay Marketing Associates, Inc. Wireless charging of electronic devices
JPWO2009031639A1 (ja) 2007-09-06 2010-12-16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非接触充電式蓄電源装置
JP4453741B2 (ja) * 2007-10-25 2010-04-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および車両用給電装置
KR101437975B1 (ko) * 2007-12-06 2014-09-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충전상태 표시기능을 갖는 무접점 충전장치 및 그 충전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5470A (en) * 1997-08-08 1999-08-10 Emerson Electric Composition heating element for rapid heating
CN1372644A (zh) * 2000-04-28 2002-10-02 株式会社爱德万测试 场分布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332998A (zh) * 2001-05-30 2002-01-30 潮安夏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磁炉具上的带电磁耦合线圈的烹调器具
CN101233666A (zh) * 2005-07-30 2008-07-30 Ls电线有限公司 对可再充电电池单元进行充电的可再充电电源、电池装置、非接触式充电器系统及方法
CN101183127A (zh) * 2006-11-16 2008-05-21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电波强度测定装置、使用它的电波强度检测器及游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33421B (zh) 2014-04-01
EP2278681A3 (en) 2012-09-12
EP2278681A2 (en) 2011-01-26
EP2278681B1 (en) 2016-08-31
JP2011030318A (ja) 2011-02-10
US8461800B2 (en) 2013-06-11
CN101964535A (zh) 2011-02-02
TW201117509A (en) 2011-05-16
US20110018496A1 (en) 2011-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4535B (zh) 非接触电力供给装置和充电系统
CN101425702B (zh) 与无触点电力传送对应的结构物
CN103003897B (zh) 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一次轨道拓扑结构
US8796989B2 (en) Wireless charger for charging control and charging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2577011B (zh) 感应电力传递装置
Zhong et al. A methodology for making a three-coil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more energy efficient than a two-coil counterpart for extended transfer distance
US963195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igning a vehicle with an inductive charging system
JP6230776B2 (ja) 誘導電力伝達装置
JP5958266B2 (ja) 非接触給電用パッドおよびその非接触給電用パッドを用いたフォークリフトの非接触充電システム
KR20140101665A (ko) 무선 충전 시스템용 수신기
WO2009059529A1 (en) Localized charging, load identification and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methods for a planar inductive battery charging system
CN102457107A (zh) 电子装置、功率馈送方法和功率馈送系统
JP2011061942A (ja) 中継方式の非接触給電装置
CN104380567A (zh) 多线圈通量衬垫
CN109155535A (zh) 双平面无线功率传输垫
CN102545393A (zh) 非接触供电装置
CN108155728A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动态稳定续航无线充电系统
CN102694408A (zh) 无线充电强度指示方法及被充电设备
CN106961168A (zh) 无线电力发射器的屏蔽
CN106103181A (zh) 非接触供电系统以及对象物供电装置
Lee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weaving‐type pad for contactless EV inductive charging system
CN107879278A (zh) 升降装置及变压器巡检装置
CN201616925U (zh) 一种电磁炉励磁线圈
CN110040010A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无线充电垫
CN205641033U (zh) 电磁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