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0758B - 幼兒用鞋子 - Google Patents

幼兒用鞋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0758B
TWI430758B TW96105200A TW96105200A TWI430758B TW I430758 B TWI430758 B TW I430758B TW 96105200 A TW96105200 A TW 96105200A TW 96105200 A TW96105200 A TW 96105200A TW I430758 B TWI430758 B TW I43075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oe
tongue
foot
shaped abutting
fix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6105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40389A (en
Inventor
Iida Mitsuo
Tabata Masako
Konno Satoshi
Original Assignee
Pige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geon Corp filed Critical Pige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740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403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07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0758B/zh

Link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Description

幼兒用鞋子
本發明係關於幼兒等使用之鞋子。
還不習慣走路或手操作之幼兒用的鞋子等,為了穿及脫鞋多半設有鞋面帶狀部(belt),在其鞋面帶狀部配置黏扣帶而成為可穿及脫鞋者(例如,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又,此種具有黏扣帶的鞋面帶狀部也被使用在大人用或運動用的鞋子中(例如,專利文獻3)。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3-259902號公報(圖1等)(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實用新型登錄第3068797號公報(圖1等)(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3-125805號公報(圖1等)
但是,最常見的構成之專利文獻1之幼兒用鞋子,幼兒要穿及脫鞋時其所操作的鞋面帶狀部,為了在鞋子的外腳側(腳的小指頭側)拆卸黏扣帶而使鞋面帶狀部被固定在內腳側。
因此,幼兒自己要穿及脫鞋時,要從幼兒用鞋子的鞋面(upper)解開幼兒用鞋子之鞋面帶狀部時,幼兒則必須從幼兒用鞋子的外腳側把持住鞋面帶狀部之端部。
申請人在調查幼兒的穿鞋方法或脫鞋方法時,發覺許多幼兒要穿及脫鞋時,首先,坐下,然後,似盤腿坐地張開腳的膝蓋而穿鞋,有如此之傾向,亦即,幼兒等要穿及脫鞋時,為使鞋子的內腳側(拇指側)朝上。以此狀態,從鞋面要解開專利文獻1的幼兒用鞋子之鞋面帶狀部的外腳側之黏扣帶時,由於鞋子的外腳側對於幼兒係不容易辨認之部位,因此,難以操作外腳側的鞋面帶狀部,而有發生不容易穿及脫鞋子之問題。
又,對幼兒而言,也因為手指或手腕的操作不熟練,因此,使手部從外側朝內側動作時,揪住鞋面帶狀部之手部或腳部的處理或要如何加予力量之含意或操作均有困難。
另一方面,如專利文獻2或專利文獻3之幼兒用鞋子,鞋面帶狀部突出在外腳側與內腳側的雙方向,在外腳側與內腳側雙方操作鞋子時,母親等照顧者解除鞋面帶狀部之雙方向的繫合而穿及脫鞋時,可使鞋口部大大地露出而非常容易地使用。
但是,如不是由照顧者操作,而是幼兒自己要穿鞋或脫鞋時,為了使外腳側與內腳側雙方的鞋面帶狀部扣緊,對於幼兒則變成不容易操作。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即使自己開始穿及脫鞋的幼兒也容易操作之鞋子。
前述課題可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明而達成,而其係,具備有:為了配置使用者之腳部的腳底側之鞋底部;及,自前述鞋底部起立,且形成可包覆使用者的腳部之鞋面本體部;及,為了配置使用者的腳部之腳後跟的鞋踵部;如此所成的鞋子,其特徵為,在此一鞋面本體部其設有:可插入使用者的腳部之鞋口部;及,朝腳尖側方向使前述鞋口部的一部份形成凹口之腳部插入用開口部;及,對應於前述腳部插入用開口部所配置之舌狀抵接部;及,對前述舌狀抵接部與前述腳部插入用開口部所配置之固定用鞋面帶狀部(belt);而前述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係,被配置為至少自前述舌狀抵接部朝單向突出,同時,一體被構成前述固定用鞋面帶狀部和前述舌狀抵接部,且形成附有固定用鞋面帶狀之舌狀抵接部,前述附有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舌狀抵接部之前述腳部插入用開口部的外腳側對前述鞋面本體部一體形成,而在前述附有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舌狀抵接部之前述腳部插入用開口部的內腳側則形成鞋面帶狀部側繫合手段,在對應於前述鞋面帶狀部側繫合手段之前述鞋面本體部,形成有和前述鞋面帶狀部側繫合手段相繫合用之鞋面側繫合手段,如此而完成此一幼兒用鞋子。
根據前述構成,對鞋面本體部其一體形成附有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舌狀抵接部之腳部插入用開口部的外腳側,在附有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舌狀抵接部的腳部插入用開口部之內腳側則形成鞋面帶狀部側繫合手段,而在對應於鞋面帶狀部側繫合手段之鞋面本體部則形成有和鞋面帶狀部側繫合手段相繫合用之鞋面側繫合手段。
因此,幼兒要穿及脫幼兒用鞋子時,只要操作設在幼兒用鞋子的內腳側之鞋面帶狀部側繫合手段與鞋面側繫合手段即可。
由於其不必如以往的幼兒用鞋子須操作外腳側的鞋面帶狀部等,因此,對於幼兒可成為容易穿及脫之幼兒用鞋子。
亦即,對盤腿坐狀張開膝蓋坐的幼兒等要穿及脫鞋時,幼兒成為使鞋子的內腳側(拇指側)朝上。在此狀態,從鞋面要解開以往的幼兒用鞋子之鞋面帶狀部的外腳側之黏扣帶時,由於鞋子的外腳側對於幼兒變成不容易辨認之部位,因此,會硬拉鞋面帶狀部全體,或未操作鞋面帶狀部即穿上,而有成為不能順利穿上鞋子的問題。又,對於手部或手腕、腳部協調動作不熟練之幼兒則不容易操作外腳側的鞋面帶狀部,而有難以穿及脫鞋之問題。
此點,本發明由於幼兒只要操作鞋子的內腳側之鞋面帶狀部側繫合手段與鞋面側繫合手段即可穿及脫鞋子,對於幼兒其可容易理解且容易加予手的力量,在脫鞋時腳部不會妨礙到手部的動作,相反地在穿鞋時手部則不會妨礙到插入腳部時的動作,而變成容易穿及脫之鞋子。
又,在以往,幼兒如強行操作在鞋子的外腳側之穿脫用的鞋面帶狀部等時,由於其會使外腳側之鞋面帶狀部放在自己容易辨認的位置之內腳側,而有會左右相反穿錯鞋子之虞,但本發明則可防止幼兒左右相反穿錯鞋子於未然。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發明,最好是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構成中,在前述附有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舌狀抵接部,沿前述腳部插入用開口部的前述外腳側而形成脆弱部,如此為佳。
根據前述構成,由於在附有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舌狀抵接部沿腳部插入用開口部之外腳側形成脆弱部,因此,當解開附有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舌狀抵接部時,則可迴動附有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舌狀抵接部使脆弱部在基端成為擴開狀態。因此,可使腳部插入開口部經常維持充份大的擴開狀態,對幼兒而言則可容易翻開附有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舌狀抵接部,而成為容易脫及穿之構成。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發明,最好是在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構成中,前述附有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舌狀抵接部係,自前述腳部插入用開口部之前述外腳側被配置成一直到腳尖側,而前述脆弱部,相對於前述附有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舌狀抵接部之前述固定用鞋面帶狀部的相當部份之長邊方向被配置成大致正交方向,如此為佳。
根據前述構成,附有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舌狀抵接部係,自腳部插入用開口部之外腳側被配置成一直到腳尖側。亦即,由於沿腳部插入用開口部之長邊方向配置附有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舌狀抵接部,因此,如附有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舌狀抵接部成為擴開狀態時,則可使腳部插入用開口部成為更寬廣地露出之構成。
又,根據前述構成,脆弱部係,相對於附有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舌狀抵接部之固定用鞋面帶狀部的相當部份之長邊方向被配置成大致呈正交方向。因此,幼兒等操作相當於附有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舌狀抵接部之固定用鞋面帶狀部的部份時,具有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舌狀抵接部則會朝向脆弱部一邊變形而一邊開放,因此則可以脆弱部為基點迴轉而成為容易開及閉之構成。
因此,其可成為幼兒容易穿及脫之幼兒用鞋子。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發明,最好是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任一項之構成中,在前述鞋踵部,配置可提高剛性之後套部(counter),而前述鞋面側繫合手段係配置在前述後套部的附近之鞋面側黏扣帶(hook and loop fastener),而前述鞋面帶狀部側繫合手段係繫合在前述鞋面側黏扣帶之鞋面帶狀部側黏扣帶,前述固定用鞋面帶狀部朝向前述鞋踵部被配置,並在前述附有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舌狀抵接部的表面形成剛性層,如此為特徵之幼兒用鞋子。
根據前述構成,在鞋踵部配置可提高剛性之後套部,而朝向鞋踵部則配置固定鞋面帶狀部,而鞋面側繫合手段係配置在後套部的附近而為鞋面側黏扣帶,且鞋面帶狀部側繫合手段係繫合在鞋面側黏扣帶而為鞋面帶狀部側黏扣帶。
因此,由於鞋面側黏扣帶和鞋面帶狀部側黏扣帶係朝向剛性高的後套部而被固定,因此,使附有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舌狀抵接部固定在鞋面本體部上時,則成為可確實保持(固持)幼兒的腳部之幼兒用鞋子。
又,根據前述構成,由於在附有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舌狀抵接部的表面形成剛性層,因此,其可成為確實保持幼兒之腳背的幼兒用鞋子。
前述課題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發明,其具備有:為了配置使用者之腳部的腳底側之鞋底部;及,自前述鞋底部起立,且形成可包覆使用者的腳部之鞋面本體部;及,為了配置使用者的腳部之腳後跟用的鞋踵部;如此所成的鞋子,其特徵為,在此一鞋面本體部設有:可插入使用者的腳部之鞋口部;及,朝向腳尖側方向使前述鞋口部的一部份形成凹口之腳部插入用開口部;及,對應於前述腳部插入用開口部所配置之舌狀抵接部;及,對前述舌狀抵接部與前述腳部插入用開口部而所配置之固定用鞋面帶狀部;而前述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係,被配置在前述舌狀抵接部的上方,且固定在前述鞋面本體部之外腳側,同時,被配置成朝向前述鞋面本體部的內腳側突出,而前述舌狀抵接部在前述腳部插入用開口部的腳尖側和前述鞋面本體部一體被形成,並在前述鞋面本體部的內腳側形成鞋面側繫合手段,在對應於前述鞋面側繫合手段之前述固定用鞋面帶狀部形成鞋面帶狀部側繫合手段。
根據前述構成,其具備有:對應於腳部插入用開口部所配置之舌狀抵接部;及,對舌狀抵接部與前述腳部插入用開口部所配置的固定用鞋面帶狀部,而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係被配置在舌狀抵接部之上方,且被固定在鞋面本體部的外腳側,同時,被配置為朝鞋面本體部之內腳側突出,且舌狀抵接部係在腳部插入用開口部的腳尖側和前述鞋面本體部一體被形成,且在鞋面本體部的內腳側,被形成鞋面側繫合手段,並在對應於鞋面側繫合手段之固定用鞋面帶狀部,形成鞋面帶狀部側繫合手段。
因此,幼兒在穿及脫幼兒用鞋子時藉操作配置在幼兒用鞋子的內腳側之鞋面帶狀部側繫合手段與鞋面側繫合手段即可穿及脫鞋。
因此由於其不必如以往的幼兒用鞋子般必須操作鞋面帶狀部的外腳側,因此,對於幼兒可成為容易穿及脫之鞋子。
又,在以往,幼兒如強行操作在鞋子的外腳側之穿脫用之鞋面帶狀部等時,由於其會使外腳側的鞋面帶狀部放在自己容易辨認之位置,因此,而有會左右相反穿錯鞋子之虞,但本發明則可防止幼兒左右相反穿錯鞋子於未然。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發明,最好是在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構成中,在抵接前述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前述舌狀抵接部的部位,形成鞋面帶狀部之中繫合部,而在抵接前述舌狀抵接部之前述固定用鞋面帶狀部的部位,則形成對應於前述鞋面帶狀部之中繫合部之舌側繫合部,且前述鞋面帶狀部之中繫合部與前述舌側繫合部係可互相解開和繫合之接合構成,如此為特徵的幼兒用鞋子。
根據上述構成,在抵接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舌狀抵接部的部位,被形成鞋面帶狀部之中繫合部,而在抵接舌狀抵接部之固定用鞋面帶狀部的部位,則形成對應於鞋面帶狀部之中繫合部之舌側繫合部,鞋面帶狀部之中繫合部與舌側繫合部係可互相解開和繫合之接合構成。
因此,如使固定用鞋面帶狀部的鞋面帶狀部之中繫合部和舌狀抵接部之舌狀繫合部相繫合,而使用者在操作固定用鞋面帶狀部時,則舌狀抵接部也可同時解開,而可容易地使腳部插入用開口部成為擴開狀態。
本發明具有可提供一種即使自己開始穿及脫鞋的幼兒等也容易穿及脫的鞋子之優點。
以下,一面參照附圖等而一面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又,以下說明之實施形態係本發明較合適之具體例,雖然其附有各種技術上較佳的限定,但本發明之範圍在以下的說明中只要未特別記載有限定本發明之要旨者則本發明並不受限於此等態樣。
(第1實施形態)
圖1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幼兒用鞋子10之概略斜視圖,(a)係幼兒用鞋子的右腳側,(b)係幼兒用鞋子的左腳側。
如圖1所示幼兒用鞋子10係被使用於例如手操作不熟練的2歲至3歲程度之幼兒用鞋子。
如圖1所示,幼兒用鞋子10具有:為配置使用者之幼兒的腳部之腳底的鞋底部11;及,自此鞋底部11起立,且形成可包覆幼兒的腳部之鞋面(upper)本體部12;及,配置幼兒的腳部之腳後跟的鞋踵部13。
又,如圖1(a)等所示,在鞋面本體部12,形成可插入幼兒的腳部之鞋口部14。又,在此鞋面本體部12,形成後述之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一體型舌狀抵接部19。
圖2係使圖1(a)之右腳側的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一體型舌狀抵接部19成擴開狀態的概略斜視圖。如圖2所示,幼兒用鞋子10具有朝向腳尖側方向使鞋口部14的一部份形成為凹口之腳部插入用開口部15。
如此,幼兒用鞋子10當使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一體型舌狀抵接部19呈擴開之狀態,而使腳部插入用開口部15露出,則成為幼兒可容易插入或抽出腳部之構成。
又,如圖1(a)所示,在腳部插入用開口部15的上方,配置覆蓋腳部插入用開口部15般之舌狀抵接部19a。
又,幼兒用鞋子10係,為了使舌狀抵接部19a可確實地對腳部插入用開口部15配置用之固定用鞋面帶狀部19b被自舌狀抵接部19a延伸而形成。
如圖1(a)所示,此固定用鞋面帶狀部19b係,自舌狀抵接部19a朝向鞋踵部13方向突出而延伸。
如圖1(a)所示,此固定用鞋面帶狀部19b和舌狀抵接部19a係以同樣材料一體構成而延伸,其全體成為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一體型舌狀抵接部19。
又,如圖1(b)所示,此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一體型舌狀抵接部19係自鞋面本體部12一體延伸所構成。
又,如其各別以不同原料來構成固定用鞋面帶狀部19b與舌狀抵接部19a,或舌狀抵接部19a與鞋面本體部12,而藉縫合等使其成為一體,如此所構成亦可。
如圖2所示,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一體型舌狀抵接部19之腳部插入用開口部15的外腳側G係,如圖1(b)所示,相對於鞋面本體部12係一體所形成。
又,在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一體型舌狀抵接部19,沿腳部插入用開口部15的外腳側G形成有脆弱部12a。在後面將詳細說明脆弱部12a之構成。
在圖1(a)所示之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一體型舌狀抵接部19的內腳側N,如圖2所示之鞋面帶狀部繫合手段,例如鞋面帶狀部側黏扣帶19c被形成於固定用鞋面帶狀部19b的內面側。
又,如圖2所示,在對應於鞋面帶狀部側黏扣帶19c之鞋面本體部12,形成有可和鞋面帶狀部側黏扣帶19c繫合之鞋面側繫合手段,例如鞋面側黏扣帶12b。
亦即,由於朝向鞋踵部13形成鞋面側黏扣帶12b,因此,其可使固定用鞋面帶狀部19b配置成在鞋踵部13方向延伸。
又,如圖1(a)及圖2所示,在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一體型舌狀抵接部19的前端之下側形成有傾斜突出於腳尖側的手抓部19d。
因此,幼兒把持手抓部19d則可容易擴開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一體型舌狀抵接部19。又,藉此手抓部19d的存在幼兒等利用者則可更容易地掌握其所把持的位置。
又,把持此手抓部19d而從鞋面側黏扣帶12b揭開鞋面帶狀部側黏扣帶19c時,其成為對黏扣帶的繫合方向之傾斜方向揭開,因此,對於力量或操作並不熟練的幼兒其為可容易揭開之構成。
由於本實施形態之幼兒用鞋子10係如圖1及圖2的構成,因此,幼兒等在穿及脫幼兒用鞋子10時,只要解除配置在幼兒用鞋子10的右腳側及左腳側的內腳側N之鞋面帶狀部側黏扣帶19c和鞋面側黏扣帶12b的繫合,而使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一體型舌狀抵接部19變成擴開狀態,如此即可。
因此,其不必如以往的幼兒用鞋子,必須解除鞋子之外腳側的黏扣帶等,對於幼兒等可成為容易穿及脫之幼兒用鞋子10。
又申請人係對乳幼兒用產品專門研究開發之公司,為了開發幼兒用鞋子10,而重覆實施調查幼兒如何穿及脫鞋子。
結果發現許多幼兒在穿及脫鞋時,首先,坐下然後盤腿坐般張開膝蓋再穿鞋,有此等傾向。
亦即,幼兒在穿及脫鞋時,變成使鞋子的內腳側(拇指側,圖1(a)之右側)朝上之姿勢。
在此狀態,從鞋面本體部解除配置於以往的幼兒用鞋子之外腳側(小指側,圖1(a)之左側)的鞋面帶狀部的黏扣帶時,由於幼兒用鞋子之外腳側對於幼兒是不容易辨認的部位,幼兒不能理解鞋面帶狀部本身的操作手段(黏扣帶),因此,在未解除鞋面帶狀部即想要穿脫鞋,或者,即使其理解鞋面帶狀部本身的操作手段,也不能一面辨認而一面操作,而變成不容易順利地操作鞋面帶狀部而穿脫鞋子。
又,在鞋子的外腳側如有鞋面帶狀部之操作手段時,由於可容易抓住鞋面帶狀部的操作手段,因此,可使得幼兒抓住鞋面帶狀部而從上方朝內腳側方拉。此時,在幼兒抓住鞋面帶狀部並在拉之狀態,由於腳尖側被拉至內腳側,因此,腳尖會變成位於朝內腳側的位置。
另一方面,如上述盤腿坐的幼兒之腳部,其腳尖被朝外側配置。因此,在此鞋子之配置狀態,放置腳部與鞋子的腳尖方向為成為相反而難以插入腳部,幼兒則難以操作鞋面帶狀部的操作手段。因此,幼兒則須要調整腳部的角度,一面使腳尖朝內側傾斜配置而一面穿鞋。
如此要一面調整腳部的角度並一面穿鞋之動作,對於未成熟的幼兒來說有所困難,而使其成為不容易穿及脫鞋子之狀態。
又,在鞋子的外腳側如配置操作手段時,由於幼兒有使用和鞋子同一側的手之傾向,因此,要穿鞋而翻開鞋面帶狀部時,操作手段則變位成朝向內腳側。因此,把持操作手段的手部即位於要插入鞋子之腳部的移動線上,而手部則會妨礙到腳部的動作。
相反的,在脫鞋時,要把持操作手段時即使使和鞋子同一側的手部移動,由於有腳部存在則難以順利地抓住操作手段。
又,大人雖然也有此一傾向,但特別是對在此時期的幼兒,要從身體的外側朝內側一面加予力量一面使手腕移動的動作(內翻)有所困難,而從身體的內側朝外側使手腕移動的動作(外翻)則較為容易,為了外翻操作,如在外腳側有操作手段時,則和鞋子同一側的手部之動作會變成內翻而難以操作。
但是,本實際形態之幼兒用鞋子10,由於在內腳側配置當作操作手段之鞋面帶狀部側黏扣帶19c、鞋面側黏扣帶12b,因此,對於幼兒而言則容易辨認,可使在翻開狀態的鞋子方向和腳部之狀態一致,且腳部不會妨礙到手部的動作,又,其可藉容易動作之外翻操作即可操作。亦即,使幼兒把持手抓部19d操作在內腳側N之鞋面帶狀部側黏扣帶19c及鞋面側黏扣帶12b,並使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一體型舌狀抵接部19成為翻開狀態,對幼兒而言,只要簡單操作即可穿及脫鞋,對於幼兒其可變成容易穿及脫鞋之幼兒用鞋子10。
又,以往,幼兒在強行操作在鞋子外腳側的鞋面帶狀部之黏扣帶時,由於將外腳側的鞋面帶狀部設在自己容易辨認位置的內腳側,因此,其會有穿錯左右相反的鞋子之虞。但是,在本實施形態中,因為在外腳側並未存在有黏扣帶等,因此,可防止幼兒穿錯左右相反的幼兒用鞋子10於未然。
如上述,沿腳部插入用開口部15之外腳側G配置圖2的脆弱部12a。此一脆弱部12a,如圖1(b)所示,例如可成為縫合狀。圖3(a)係幼兒用鞋子10之概略平面圖,圖3(b)係X-X線概略端面圖。
如圖3(b)所示,在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一體型舌狀抵接部19的表面,以具有形狀保持性的剛性層之例如PU(聚胺基甲酸酯)材質19e形成內腳側N和外腳側G之2片材質,而從腳部插入用開口部15之上方其可確實地保持插入在幼兒用鞋子10內的幼兒之腳背。
又,在互相抵接配置此PU材質19e的內腳側N和外腳側G之境界部,各別將其端部翻回而縫合形成脆弱部12a。在PU材質19e之腳部插入用開口部15側,其配置具有襯墊(cushion)性的海綿19f及抵接在腳部之具有通氣性或優秀感觸性的BK布19g,而此等係以縫合一體構成。
亦即,如此具有剛性之PU材質19e並非一體,而是成為互相抵接狀態而形成脆弱部12a。又,脆弱部12a不僅和PU材質19e可個別構成,如在脆弱部12a之位置縫合不同材料形成亦可。
又,以和設有腳部插入用開口部15之鞋面本體部12不同的材料來形成舌狀抵接部19,而沿著腳部插入用開口部15之外腳側縫合,使縫合位置作為脆弱部12a,如此構成亦可。
又,在一體形成的舌狀抵接部19,設置從腳部插入用開口部15之腳尖側沿外腳側的縫合,而隨著縫合而變成容易彎曲,如此構成亦可。
如此形成脆弱部12a時,幼兒如圖2解開幼兒用鞋子10的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一體型舌狀抵接部19時,則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一體型舌狀抵接部19成為以脆弱部12a為基端迴轉而成為翻開狀態。因此,其可使腳部插入用開口部15經常維持充份大的擴開狀態,而對幼兒而言,其為容易翻開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一體型舌狀抵接部19之構成。
又,此脆弱部12a係,如圖2及圖3(a)所示,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一體型舌狀抵接部19,自腳部插入用開口部15的外腳側G被配置成一直到腳尖側。
如此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一體型舌狀抵接部19沿腳部插入用開口部15的長邊方向被配置,因此,如圖2所示,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一體型舌狀抵接部19變成翻開狀態時,則可使腳部插入用開口部15更容易成為廣寬地露出之構成。
又,脆弱部12a係,相對於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一體型舌狀抵接部19的固定用鞋面帶狀部19b之長邊方向(圖3(a)之X-X線方向)被配置成大致正交方向。
因此,幼兒把持手抓部19d翻開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一體型舌狀抵接部19時,由於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一體型舌狀抵接部19會一面朝向脆弱部12a變形而一面翻開,因此,以脆弱部12a為基點可成為容易翻開.閉合之構成。
又,如圖2所示,在幼兒用鞋子10之鞋踵部13配置可提高剛性之後套部(counter)20。又,在此後套部20之附近,配置鞋面側黏扣帶12b,而成為可繫合鞋面帶狀部側黏扣帶19c之構成。
因此,當使鞋面帶狀部側黏扣帶19c繫合至鞋面側黏扣帶12b而固定時,則可使腳部按壓在鞋踵部13之方向,而可成為更確實地保持(持住)幼兒的腳部之幼兒用鞋子10。
但是圖1(a)所示之幼兒用鞋子10的腳尖側,被形成有鞋點翹度(toe spring)(腳尖之翹曲)而使得較不會跌倒。又,腳尖之姆指側的先端(toe),鞋底部11被延伸配置,而成為可保護姆指之構成,在步行時則可提高特別容易受到衝擊或容易摩耗之腳尖的姆指側之耐久性及保護性。
又,如圖2所示,幼兒用鞋子10的鞋底部11具有接地層11a及襯墊層11b,內腳側N較硬,而外腳側G較軟之構成。
因此,幼兒步行時可使其左右搖擺(rolling),鞋踵部13在接地時,從內腳側N則成為可容易使體重移動至外腳側G之幼兒用鞋子10。
又,如圖2所示,在鞋口部14之鞋踵側中自上面至內面,配置有從上面朝內面方向起毛之起毛材料21。此起毛材料21係使腳部插入至鞋內時阻力較小,而在脫鞋時阻力較高之構成。
因此,其可成為幼兒容易穿且不易脫落之幼兒用鞋子10。
又,在圖2之幼兒用鞋子10的鞋底部11形成有溝11c,在對應於此溝11c之中底或鞋中底(insole)也形成有彎曲用的溝。因此,幼兒步行時沿著腳指彎曲線則構成不會妨礙腳部的關節彎曲之構成。又,在鞋面本體部12中對應於溝11c的部份並未形成剛性層。
因此,沿著腳指彎曲線其容易變形,對於幼兒則可成為容易步行之幼兒用鞋子10。
(第2實施形態)
圖4及圖5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的幼兒用鞋子30之左腳側的概略斜視圖。
由於本實施形態之幼兒用鞋子30的許多構成和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幼兒用鞋子10的構成近似,因此,對近似之構成已附加共同的符號等而省略其說明,以下,僅以不同點為中心而加以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幼兒用鞋子30和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幼兒用鞋子10之不同點係,舌狀抵接部38與固定用鞋面帶狀部39基本上是獨立體,而非一體構成者。
又,固定用鞋面帶狀部39之基部側被固定在幼兒用鞋子30的鞋面本體32之外腳側G而配置在舌狀抵接部38的上方側,且固定基部側之縫合位置則成為鞋面帶狀部側脆弱部32c。
又,固定用鞋面帶狀部39係朝內腳側N突出所配置。
如圖4所示,舌狀抵接部38在腳部插入用開口部的腳尖側與鞋面本體部32被一體形成,而在其基端部,則藉加入接縫而形成比其他部位更容易彎曲之舌片側脆弱部32d。
又,鞋面本體32之內腳側N係形成鞋面側黏扣帶32b,而在對應於鞋面側黏扣帶32b之固定用鞋面帶狀部39的內面則形成鞋面帶狀部側黏扣帶39c。
又,如圖4所示,在抵接至固定用鞋面帶狀部39之舌狀抵接部38的部位,其跨著全面形成鞋面帶狀部中繫合部之例如鞋面帶狀部側黏扣帶39c,而在抵接舌狀抵接部38的固定用鞋面帶狀部39之部位,則形成對應於鞋面帶狀部側黏扣帶39c之舌狀抵接部38側的繫合部的例如舌片黏扣帶37。
因此,如圖5所示,當幼兒在操作解開固定用鞋面帶狀部39時,由於鞋面帶狀部側黏扣帶39c與舌片黏扣帶37係呈繫合狀態,因此,舌狀抵接部38也以舌片側脆弱部32d為中心翻轉同時解開,而可容易且大大地擴開圖4之幼兒用鞋子30的腳部插入用開口部35。
因此,例如即使舌狀抵接部和鞋面帶狀部獨立構成時,其也和第1實施形態同樣,對於幼兒成為可容易穿及脫之幼兒用鞋子30。
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例如,鞋面本體部12,除了柔軟且具有良好的通氣性之網眼(mesh)材料,雖然其可適當配置具有剛性層之鞋子的形態,但其也可為不存在網眼材料部分之所謂涼鞋之形態者亦可。又上述各實施形態如互相予以組合所構成,如此亦可。
10、30...幼兒用鞋子
11...鞋底部
11a...接地層
11b...襯墊層
11c...溝
12、32...鞋面本體部
12a...脆弱部
12b...鞋面側黏扣帶
13...鞋踵部
14‧‧‧鞋口部
15、35‧‧‧腳部插入用開口部
19‧‧‧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一體型舌狀抵接部
19a、38‧‧‧舌狀抵接部
19b、39‧‧‧固定用鞋面帶狀部
19c‧‧‧鞋面帶狀部側黏扣帶(鞋帶側繫合手段)
19d‧‧‧手抓部
19e‧‧‧PU材質(聚胺基甲酸酯)
19f‧‧‧海綿
19g‧‧‧BK布
20‧‧‧後套部
21‧‧‧起毛材料
32a‧‧‧鞋面帶狀部側脆弱部
32b‧‧‧鞋面側黏扣帶
32c‧‧‧鞋面帶狀部側脆弱部
32d‧‧‧舌片側脆弱部
37‧‧‧舌片黏扣帶
39c‧‧‧鞋帶側黏扣帶
G‧‧‧外腳側
N‧‧‧內腳側
圖1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幼兒用鞋子之概略斜視圖,(a)係幼兒用鞋子的右腳側,(b)係幼兒用鞋子之左腳側。
圖2係使圖1(a)的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一體型舌狀抵接部擴開狀態的概略斜視圖。
圖3(a)係幼兒用鞋子的概略平面圖,(b)係X-X線概略端面圖。
圖4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的幼兒用鞋子之左腳側的概略斜視圖。
圖5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的幼兒用鞋子之左腳側的其他之概略斜視圖。
10...幼兒用鞋子
11...鞋底部
11a...接地層
11b...襯墊層
11c...溝
12...鞋面本體部
12a...脆弱部
12b...鞋面側黏扣帶
13...鞋踵部
14...鞋口部
15...腳部插入用開口部
19...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一體型舌狀抵接部
19c...鞋面帶狀部側黏扣帶(鞋帶側繫合手段)
19d...手抓部
20...後套部
21...起毛材料
G...外腳側
N...內腳側

Claims (1)

  1. 一種幼兒用鞋子,其具備有:用以配置使用者腳部的腳底側之鞋底部;自前述鞋底部立起,且形成包覆使用者腳部之鞋面本體部;及用以配置使用者腳部之腳後跟的鞋踵部;如此所成的幼兒用鞋子,其特徵為,在此鞋面本體部具備有:用以插入使用者腳部之鞋口部;朝向腳尖側方向使前述鞋口部的一部份形成凹口之腳部插入用開口部;對應前述腳部插入用開口部而配置之舌狀抵接部;及相對於前述舌狀抵接部與前述腳部插入用開口部而配置之固定用鞋面帶狀(belt)部;而前述固定用鞋面帶狀部被配置為自前述舌狀抵接部至少朝一個方向突出,並且前述固定用鞋面帶狀部和前述舌狀抵接部並非各自獨立,是由相同材料延伸而一體地構成,從而形成附有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舌狀抵接部,前述附有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舌狀抵接部之前述腳部插入用開口部的外腳側係一體地形成於前述鞋面本體部,在前述附有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舌狀抵接部之前述腳部插入用開口部的內腳側,形成有鞋面帶狀部側繫合手段,而在對應前述鞋面帶狀部側繫合手段之前述鞋面本體 部,則形成用以和前述鞋面帶狀部側繫合手段相繫合之鞋面側繫合手段,在前述附有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舌狀抵接部,沿著前述腳部插入用開口部的前述外腳側形成有脆弱部,前述附有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舌狀抵接部,被設置為自前述腳部插入用開口部之前述外腳側一直到腳尖側,而前述脆弱部,被配置於與相當於前述附有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舌狀抵接部的前述固定用鞋面帶狀部之部份的長邊方向大致正交之方向上,在前述鞋踵部,配置有用以提高剛性之後套(counter)部,前述鞋面側繫合手段係配置在前述後套部的附近之鞋面側黏扣帶,前述鞋面帶狀部側繫合手段係繫合於前述鞋面側黏扣帶之鞋面帶狀部側黏扣帶,前述固定用鞋面帶狀部,被配置為朝向前述鞋踵部,且在前述附有固定鞋面帶狀部之舌狀抵接部的表面形成有剛性層。
TW96105200A 2006-04-28 2007-02-13 幼兒用鞋子 TWI4307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26153A JP4916216B2 (ja) 2006-04-28 2006-04-28 幼児用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40389A TW200740389A (en) 2007-11-01
TWI430758B true TWI430758B (zh) 2014-03-21

Family

ID=38766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6105200A TWI430758B (zh) 2006-04-28 2007-02-13 幼兒用鞋子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916216B2 (zh)
CN (1) CN101061894B (zh)
TW (1) TWI4307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56146B2 (en) * 2008-04-30 2012-09-04 The Stride Rite Corporation Infant shoes
JP5961393B2 (ja) * 2012-01-31 2016-08-02 ピジョン株式会社 ベビーシューズ
JP5961394B2 (ja) * 2012-01-31 2016-08-02 ピジョン株式会社 ベビーシューズ
JP6001866B2 (ja) * 2012-01-31 2016-10-05 ピジョン株式会社 ベビーシューズ
US9044063B2 (en) 2012-05-16 2015-06-02 Srl, Llc Infant footwear
JP6444687B2 (ja) * 2014-10-15 2018-12-26 アキレス株式会社 シューズ
JP6278982B2 (ja) * 2016-01-14 2018-02-14 美津濃株式会社 シューズ用アッパー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シューズ
WO2020250389A1 (ja) * 2019-06-13 2020-12-17 株式会社アシック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63306A (en) * 1979-10-16 1981-05-29 Doouin Teiigu Jiyunia Uorutaa Tooth brush apparatus with driving power accompanying orbital brush movement
JPS5836044B2 (ja) * 1981-05-18 1983-08-06 工業技術院長 金属粉末の熱間圧延装置
JP2543653Y2 (ja) * 1989-09-27 1997-08-13 日産テクシス株式会社 ドロッパーボックス位置決め装置
US5699629A (en) * 1996-08-08 1997-12-23 Munschy; Dorothy G. Adjustable footwear
JP2000325107A (ja) * 1999-05-14 2000-11-28 Nosakkusu:Kk 交差する面ファスナー付きベルト止めの作業靴
JP2003047504A (ja) * 2001-08-03 2003-02-18 Moon Star Co 甲バンドと舌片を連結した靴
JP2003180406A (ja) * 2001-12-20 2003-07-02 Asahi Corp
JP4024058B2 (ja) * 2002-03-07 2007-12-19 ピジョン株式会社 幼児用靴
JP3801560B2 (ja) * 2002-12-27 2006-07-26 ピジョン株式会社
JP2005000234A (ja) * 2003-06-09 2005-01-06 Aprica Kassai Inc
CN100521997C (zh) * 2003-08-08 2009-08-05 贝亲株式会社
JP4545413B2 (ja) * 2003-10-20 2010-09-15 コンビ株式会社 幼児用靴
JP4383183B2 (ja) * 2004-01-22 2009-12-16 アキレス株式会社 着脱容易な靴
JP2005304699A (ja) * 2004-04-20 2005-11-04 Aprica Kassai Inc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1894B (zh) 2010-11-24
CN101061894A (zh) 2007-10-31
TW200740389A (en) 2007-11-01
JP4916216B2 (ja) 2012-04-11
JP2007296081A (ja) 2007-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0758B (zh) 幼兒用鞋子
CN110381764B (zh) 带有允许轻松穿脱的闭合机构的鞋类
JP2005152490A (ja) ベルトにより足にフィットする靴
JP4919470B2 (ja) 幼児用靴
JP5211330B2 (ja) 履物の緊締構造
JP6278982B2 (ja) シューズ用アッパー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シューズ
JP4047871B2 (ja) 甲留めベルトで係合する靴
TWI430756B (zh) 鞋子
JP2005000234A (ja)
JP4024058B2 (ja) 幼児用靴
JP6950982B2 (ja) 足上面安全保護具
JP4848157B2 (ja)
JP4202039B2 (ja) 幼児用靴
JP2006334230A (ja)
JP4838507B2 (ja) 履き脱ぎ容易な靴
JP4129827B2 (ja) 乳幼児用靴
JP4919478B2 (ja)
JP3679405B1 (ja) かかと部開放可能な靴
JP2003339408A (ja)
JP4913337B2 (ja) 履き脱ぎ容易な靴
JP4060878B2 (ja)
JP2022183625A (ja)
CN210329523U (zh) 一种婴儿鞋
JP4685403B2 (ja) 車イスシューズ
JP2008149046A (ja) 靴カバ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