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8798B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s and program products - Google Patent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s and program produc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28798B
TWI428798B TW099120143A TW99120143A TWI428798B TW I428798 B TWI428798 B TW I428798B TW 099120143 A TW099120143 A TW 099120143A TW 99120143 A TW99120143 A TW 99120143A TW I428798 B TWI428798 B TW I4287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detecting
relative
pressing strength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20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08064A (en
Inventor
Tetsuo Iked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080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080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8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879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4Multi-touch detection in digitiser, i.e. details about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a plurality of touching locations, e.g. multiple fingers or pen and fing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5Pressure sensors for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force exerted on the touch surface without providing the touch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8Several contacts: gestures triggering a specific function, e.g. scrolling, zooming, right-click, when the user establishes several contacts with the surface simultaneously; e.g. using several fingers or a combination of fingers and p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Numerical Control (AREA)

Description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產品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近年來,行動電話或攜帶型資訊終端等電子設備中,大多係使用觸控面板作為輸入器件。觸控面板係設置於液晶顯示器或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等顯示器件中。作為觸控面板之種類,眾所周知有例如電阻膜方式、電容方式及光學式之觸控面板。於任一方式中,使用者均可藉由直接觸碰顯示器件中所顯示之操作物件或使其滑動而進行所需之操作。因此,藉由觸控面板而實現直觀之操作體系。
作為與觸控面板相關聯之技術,例如於下述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利用觸控開關對行動電話機進行鍵鎖控制之技術。該文獻中還揭示有根據兩個觸控開關之操作順序而控制鍵鎖之開啟/關閉之技術。若使用該文獻中所記載之技術,則可防止誤進行鍵鎖之開啟/關閉操作。如此,可藉由巧妙地利用觸控開關或觸控面板而提高使用者之便利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8-244743號公報
上述文獻中僅記載有利用觸控開關對行動電話機進行鍵鎖控制之技術,但就觸控面板之應用而言,除此之外亦展開有各種研究。特別是針對觸控面板之操作中所使用之操作物件之顯示方法提出有大量之設計方案。
於使用觸控面板作為輸入器件之情形時,當將操作物件顯示於顯示器件中時,顯示區域會相應地變窄。因此,擴大有效顯示區域成為一大課題。對於此種課題,例如考慮有縮小操作物件之尺寸之方法作為一解決方法。然而,若縮小操作物件之尺寸,則難以準確地觸碰各個操作物件,從而使得誤操作幾率增大。
又,考慮有於觸控面板內預先設定複數個特定區域,並按使用者觸碰該特定區域之順序來分配特定功能之方法作為一解決方法。若使用該方法,則可根據使用者之觸碰順序而實現特定之功能。即,按「順序」這一規則來分配特定之功能,由此,對於用以實現按「順序」分配之功能之操作而言,可不使用操作物件而進行操作。其結果,可減少應顯示之操作物件數。
然而,難以按觸碰順序來分配較多之功能。例如,若設定多個特定區域而使觸碰順序複雜化,則雖可分配多個功能,但另一方面使用者難以記住順序。根據如此之理由,難以按觸碰順序來分配相當多之功能。再者,亦考慮有顯示輔助資訊之設想以便對使用者之記憶力起到輔助作用,但顯示輔助資訊則會使有效顯示區域相應地變窄。根據如此之理由,需要一種以比較簡單之操作步驟便可實現更多功能之操作體系。
因此,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問題而完成者,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藉由利用觸控面板之比較簡單之輸入操作便可實現更多功能之、新穎且經改良的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為解決上述課題,根據本發明之一觀點,提供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其包括:位置偵測部,其偵測在畫面上按壓之複數個操作體之位置;按壓強度偵測部,其偵測上述各操作體之按壓強度;記憶部,其記錄有表示操作體間之相對位置及按壓強度比之特定的相對資訊;相對資訊檢測部,其檢測近似於自藉由上述位置偵測部而偵測出之位置資訊所獲得之上述操作體間之相對位置、及自藉由上述按壓強度偵測部而偵測出之按壓強度資訊所獲得之上述操作體間之按壓強度比的上述特定之相對資訊;及功能提供部,其提供與藉由上述相對資訊檢測部所檢測出之特定之相對資訊對應的特定功能。
又,亦可構成為如下:於上述記憶部中,儲存有表示上述各操作體之位置座標之座標資訊作為表示上述操作體間之相對位置的特定之相對資訊,且儲存有表示上述各操作體之按壓強度之強度資訊作為表示上述操作體間之按壓強度比的特定之相對資訊;上述相對資訊檢測部對藉由上述位置偵測部而作為上述位置之資訊所偵測出之上述各操作體之位置座標實施共通之平行移動、旋轉操作,藉此檢測近似之上述座標資訊,且使藉由上述按壓強度偵測部而作為上述按壓強度之資訊所偵測出之上述各操作體之按壓強度以相同比例增減,藉此檢測近似之上述強度資訊。
又,亦可構成為如下:於上述記憶部中,記錄有用以將使用者操作被鎖定之鎖定狀態解除之上述特定之相對資訊,上述相對資訊檢測部檢測用以將上述鎖定狀態解除之記錄於上述記憶部中之相對資訊,該相對資訊近似於自處於上述鎖定狀態之期間藉由上述位置偵測部而偵測出之位置資訊所獲得之上述操作體間的相對位置、與自藉由上述按壓強度偵測部而偵測出之按壓強度資訊所獲得之上述操作體間之按壓強度比,上述功能提供部於藉由上述相對資訊檢測部而檢測出用以將上述鎖定狀態解除之記錄於上述記憶部中之相對資訊的情形時,將上述鎖定狀態解除。
又,亦可構成為如下:上述相對資訊檢測部於處於上述鎖定狀態之情形時,對藉由上述位置偵測部而作為上述位置資訊所偵測出之上述各操作體之位置座標僅實施共通之平行移動,藉此檢測近似之上述座標資訊。
又,亦可構成為如下:上述相對資訊檢測部於處於上述鎖定狀態之情形時,使藉由上述按壓強度偵測部而作為上述按壓強度資訊所偵測出之上述各操作體之按壓強度以特定值以下之比例增減,藉此檢測近似之上述強度資訊。
又,亦可構成為如下:於上述記憶部中,記錄有與用以進行內容之再生控制之再生控制功能建立關聯之上述特定之相對資訊,上述功能提供部提供與藉由上述相對資訊檢測部而檢測出之特定之相對資訊相對應的再生控制功能。
又,亦可構成為如下:上述資訊處理裝置進而包括:光源,其自上述畫面之內部射出光;及光感測器,其可於自上述光源射出光時偵測由在上述畫面上按壓之操作體所反射之光之強度;上述按壓強度偵測部根據由上述光感測器偵測出之光之強度,來檢測強裂反射自上述光源射出之光之上述操作體之面積,並根據該面積之大小而偵測上述按壓強度。
又,亦可構成為如下:上述資訊處理裝置進而包括可於上述畫面上偵測按壓力之按壓力感測器,上述按壓強度偵測部根據由上述按壓力感測器所偵測出之按壓力之大小而偵測上述操作體之按壓強度。
又,為解決上述課題,根據本發明之另一觀點可提供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其包括:光源,其自畫面之內部向外部射出光;攝像部,其利用於自上述光源射出光之情形時由在上述畫面上按壓之操作體所反射之光而形成像,藉此拍攝於該畫面上按壓之操作體之圖像;及圖案圖像檢測部,其自預先準備之圖案圖像中,檢測與藉由上述攝像部而拍攝之上述操作體之圖像近似之特定的圖案圖像;且當由複數個操作體在上述畫面上按壓,並藉由上述攝像部拍攝該等操作體圖像之情形時,上述圖案圖像檢測部檢測由上述攝像部所拍攝之圖像中包含之各操作體之相對位置及該各操作體之大小比率為近似之特定的圖案圖像。
又,為解決上述課題,根據本發明之又一觀點可提供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其包括:位置偵測步驟,偵測在畫面上按壓之複數個操作體之位置;按壓強度偵測步驟,偵測上述各操作體之按壓強度;相對資訊檢測步驟,檢測表示操作體間之相對位置及按壓強度比之特定之相對資訊,該相對資訊近似於自上述位置偵測步驟中偵測出之位置資訊所獲得之上述操作體間之相對位置、與自上述按壓強度偵測步驟中偵測出之按壓強度資訊所獲得之上述操作體間的按壓強度比;及功能提供步驟,提供與上述相對資訊檢測步驟中檢測出之特定之相對資訊對應之特定功能。
又,為解決上述課題,根據本發明之其他觀點可提供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其包括:攝像步驟,於自畫面之內部向外部射出之光由在上述畫面上按壓之操作體所反射之情形時,利用該反射光而形成像,由此拍攝在該畫面上按壓之操作體之圖像;及圖案圖像檢測步驟,自預先準備之圖案圖像中,檢測與上述攝像步驟中所拍攝之上述操作體圖像近似之特定的圖案圖像;當由複數個操作體在上述畫面上按壓,並於上述攝像步驟中拍攝該等操作體圖像之情形時,在上述圖案圖像檢測步驟中,檢測上述攝像步驟中拍攝之圖像中所含之各操作體之相對位置及該各操作體之大小比率為近似之特定的圖案圖像。
又,為解決上述課題,根據本發明之其他觀點可提供一種用以使電腦實現如下功能之程式:位置偵測功能,偵測在畫面上按壓之複數個操作體之位置;按壓強度偵測功能,偵測上述各操作體之按壓強度;相對資訊檢測功能,檢測表示操作體間之相對位置及按壓強度比之特定之相對資訊,該相對資訊近似於自藉由上述位置偵測功能而偵測出之位置資訊所獲得之上述操作體間之相對位置、與自藉由上述按壓強度偵測功能而偵測出之按壓強度資訊所獲得之上述操作體間的按壓強度比;及功能提供功能,提供與藉由上述相對資訊檢測功能而檢測出之特定之相對資訊對應之特定功能。
又,為解決上述課題,根據本發明之其他觀點可提供一種用以使電腦實現如下功能之程式:攝像功能,於自畫面之內部向外部射出之光由在上述畫面上按壓之操作體所反射之情形時,利用該反射光而形成像,由此拍攝在該畫面上按壓之操作體之圖像;圖案圖像檢測功能,自預先準備之圖案圖像中,檢測與藉由上述攝像功能而拍攝之上述操作體圖像近似之特定的圖案圖像;且使電腦實現如下功能:當由複數個操作體在上述畫面上按壓,並藉由上述攝像功能而拍攝該等操作體圖像之情形時,藉由上述圖案圖像檢測功能,而檢測由上述攝像功能拍攝之圖像中所含之各操作體之相對位置及該各操作體之大小比率為近似之特定的圖案圖像。
又,為解決上述問題,根據本發明之其他觀點可提供一種記錄有上述程式且可由電腦讀取之記錄媒體。
根據以上所說明之本發明,可藉由利用觸控面板之比較簡單之輸入操作而實現更多之功能。
以下參照隨附圖式對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再者,本說明書及圖式中,對實質上具有相同之功能構成之構成要素附上相同符號,由此省略重複說明。
[說明之流程]
此處,對與以下記載之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相關之說明之流程進行簡單說明。
首先,參照圖1對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外觀進行說明。接下來,參照圖2對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功能構成進行說明。繼而,參照圖3A、圖3B對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所具有之輸入圖案解析部104之一部分動作進行說明。其中,參照圖4A、圖4B對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所具有之記憶部108中儲存之登錄圖案資訊的構成進行說明。
然後,參照圖5對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動作流程進行說明。接下來,參照圖6A、圖6B、圖6C,一面與通常之再生控制方法進行對比一面對本實施形態之再生控制方法進行說明。繼而,參照圖7A、圖7B、圖7C、圖7D,一面與通常之鎖定解除方法進行對比一面對本實施形態之鎖定解除方法進行說明。接下來,參照圖8對本實施形態之顯示尺寸之控制方法進行說明。
然後,參照圖9、圖10對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200之功能構成進行說明。接下來,參照圖11對本發明之第1及第2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200之硬體構成例進行說明。最後,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技術思想加以歸納,並對根據該技術思想所獲得之作用效果進行簡單說明。
(說明項目)
1:第1實施形態
1-1: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構成
1-1-1:外觀
1-1-2:功能構成
1-1-3:輸入圖案之解析方法
1-1-4:動作流程
1-2:再生控制方法
1-2-1:利用再生按鈕所進行之再生控制
1-2-2:根據按壓強度比所進行之再生控制
1-3:鎖定解除方法
1-3-1:利用輸入密碼所進行之鎖定解除
1-3-2:根據觸碰位置所進行之鎖定解除
1-3-3:根據按壓強度比所進行之鎖定解除
1-4:顯示尺寸之控制方法
2:第2實施形態
2-1:資訊處理裝置200之構成
3:硬體構成例
4:總結
<1:第1實施形態>
對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本實施形態係使用可偵測按壓強度之觸控面板來實現複數個操作體(例如手指或觸控筆等)之便利性較高的操作體系。再者,本實施形態中,作為可偵測按壓強度之觸控面板,係假設為可偵測操作體之按壓力之感壓型觸控面板。又,將操作體設為使用者之手指來進行說明。當然,可適用本實施形態之技術之操作體的種類並不限定於此。
[1-1: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構成]
以下,對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構成進行說明。再者,資訊處理裝置100之功能係可使用例如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行動電話、攜帶型資訊終端、汽車導航系統、電視接收器、顯示器件、攜帶型式音訊器件、攜帶型式遊戲機等而實現。其中,以下係假設攜帶型資訊終端而進行說明。
(1-1-1:外觀)
首先,參照圖1對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外觀、及本實施形態之技術概要進行說明。圖1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外觀之說明圖。
如圖1所示,資訊處理裝置100具有觸控面板102。惟該觸控面板102可偵測使用者用手指觸碰之位置(以下稱作觸碰位置)、及觸碰時所獲得之按壓力之強度(以下稱作按壓強度)。因此,資訊處理裝置100可使用觸碰位置及按壓強度之資訊作為使用者之輸入資訊。
又,該觸控面板102於複數根手指進行觸碰(以下稱作多點觸碰)時,亦可偵測各手指之觸碰位置及按壓強度。因此,資訊處理裝置100可使用觸控面板102獲得各手指之觸碰位置及按壓強度之資訊。本實施形態之技術旨在使用該等資訊而實現便利性更高之操作體系。
例如,試想使用軟體鍵盤KEY(參照圖1)進行字元輸入時之操作。軟體鍵盤KEY並非為實體設置於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框體中之鍵盤,而是模擬實體鍵盤而藉由軟體顯示於畫面上之鍵盤。惟由於資訊處理裝置100中搭載有觸控面板102,因此當用手指觸碰軟體鍵盤KEY之字元鍵時,資訊處理裝置100便可掌握被觸碰的是哪一個字元鍵。因此,可實現與實體鍵盤相同之功能。
再者,此處係假設攜帶型資訊終端,故列舉利用軟體鍵盤KEY而進行之字元輸入操作為例,但應注意,以下說明之內容亦適合於使用實體鍵盤所進行之字元輸入操作。
於大部分情形時,以某輸入模式(例如英文字母數字、小寫體輸入模式)輸入之字元,係以與其輸入模式對應之格式(例如英文字母數字、小寫體)來顯示。於變更輸入字元格式之情形時,使用者選擇輸入字元,並使格式變更用之菜單顯示出來以便自菜單中選擇所需之格式。然而,此種操作之操作步驟亦較多,非常不方便。為了消除此種不便,例如考慮利用如下結構之方法,即預先將格式變更之操作分配給特定之輸入圖案(手勢),使用該輸入圖案進行格式變更。
例如,考慮如下結構:於用1根手指A觸碰字元鍵,並同時用與手指A不同之手指B觸碰畫面右上方之情形時,輸入字元之格式變更為大寫體。又亦考慮如下結構:於用1根手指A觸碰字元鍵,並同時用手指B觸碰畫面左上方之情形時,輸入字元之格式再次變更為小寫體。如此,對用複數根手指觸碰之位置之組合(輸入圖案)分配格式,藉此即便不進行菜單之顯示或選擇操作亦可進行輸入字元之格式變更。
然而,格式之種類非常多。另一方面,能夠以觸碰位置之組合來表現之輸入圖案之數量有限。因此,難以將使用者主要利用之所有格式分配給觸碰位置之組合。當然,在理論上,將顯示畫面分為較小之區域,並將觸碰位置之組合定義得較小,藉此可實現較多之輸入圖案。然而,現實中使用者難以準確地觸碰經細分之各個區域。又,由使用者來記憶分配的是哪一區域、哪一格式的事情,對使用者而言為較大之負擔。
根據如此理由,現實問題是難以對觸碰位置之組合分配較多之格式。因此,討論利用與觸碰位置不同之資訊。而且,討論之結果提出了利用上述按壓強度之方法。若利用按壓強度,則例如可對相同之觸碰位置分配複數種格式。因此,即便不將顯示畫面分為較小之區域亦可表現出較多之輸入圖案。例如可實現如下結構:當於分配有變換為大寫體之格式變更操作之觸碰位置強有力按壓時,字體變為粗體,當以中等強度按壓時字體變為斜體字。
藉由將按壓強度加以組合,確實會增加能夠表現之輸入圖案之數量。然而,即便將觸碰位置與按壓強度加以組合,若考慮到字體之種類或上標/下標等,則亦僅能夠對該等組合分配格式變更操作之一部分。因此,為了能夠表現更多之輸入圖案,討論將手指B之按壓強度自強、中、弱之3階段設為多階段之方法。若將按壓強度設為多階段,則可表現更多之輸入圖案。
然而,按壓強度之強弱存在依賴於個人感覺之成分,因此使用者很難準確地控制按壓強度之微妙之強弱而每次再現特定之按壓強度。因此,本案發明者想到了利用手指A與手指B之間之相對按壓強度(以下稱作相對強度)之方法。又,使用者在無引導之情況下準確地觸碰畫面上之小區域之操作亦係比較困難者,故本實施形態中,就觸碰位置而言亦利用相對觸碰位置(以下稱作相對位置)。即,本實施形態中,提出一種對相對位置與相對強度之組合(輸入圖案)分配特定操作之方法。
再者,上述說明中以字元輸入時之格式變更操作為例,但本實施形態之方法之適用範圍並不限定於此,使用觸控面板102可實現之任意操作、及藉由資訊處理裝置100而可實現之任意功能亦包含於適用範圍內。又,上述例中假設了利用2根手指進行之多點觸碰,但本實施形態之方法亦可適用於利用3根以上之手指進行之多點觸碰。以下,假設利用3根手指A、B、C進行多點觸碰。
以上,對資訊處理裝置100之外觀及本實施形態之技術概要進行了說明。
(1-1-2:功能構成)
繼而,參照圖2對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功能構成進行說明。圖2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功能構成例之說明圖。再者,圖2中例示之資訊處理裝置100所具有之功能,可藉由圖11中例示之硬體構成來實現。
如圖2所示,資訊處理裝置100主要包含觸控面板102、輸入圖案解析部104、指令執行部106、記憶部108、顯示控制部110、通訊部112及鎖定處理部114。其中,觸控面板102具有顯示部132、觸碰位置偵測部134、及按壓力偵測部136。
顯示部132係例如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器)、ELD(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電致發光顯示器)、PDP(Plasma Display Panel,電漿顯示面板)等顯示器件。又,觸碰位置偵測部134係偵測觸碰位置之單元。而且,按壓力偵測部136係偵測觸碰位置之按壓力強度(按壓強度)之單元。按壓力偵測部136之功能係藉由例如壓力測定薄膜或面壓測定薄片等而實現。
首先,當由手指A、手指B及手指C觸碰到觸控面板102時,藉由觸碰位置偵測部134而分別偵測手指A之觸碰位置(觸碰位置A)、手指B之觸碰位置(觸碰位置B)、及手指C之觸碰位置(觸碰位置C)。又,藉由按壓力偵測部136而分別偵測觸碰位置A之按壓力強度(按壓強度A)、觸碰位置B之按壓力強度(按壓強度B)、及觸碰位置C之按壓力強度(按壓強度C)。
藉由觸碰位置偵測部134而偵測出之觸碰位置A、B、C之資訊被輸入至輸入圖案解析部104。又,藉由按壓力偵測部136而偵測出之按壓強度A、B、C之資訊亦被輸入至輸入圖案解析部104。當輸入有觸碰位置A、B、C之資訊時,輸入圖案解析部104將會根據所輸入之資訊來掌握到觸碰位置A、B、C之相對位置。又,當輸入有按壓強度A、B、C之資訊時,輸入圖案解析部104將會掌握到按壓強度A、B、C之相對強度。再者,此處使用「掌握」這一表述,但如下述般將計算出相當於相對位置及相對強度之資訊。
例如,觸碰位置A、B、C之相對位置資訊,可藉由自觸碰位置A延伸至觸碰位置B、C之兩個位置向量VAB 、VAC 來表現。例如,當規定有觸碰位置A時,根據位置向量VAB 來規定觸碰位置B,並根據位置向量VAC 來規定觸碰位置C。即,即便觸碰位置A發生了移動,由兩個位置向量VAB 、VAC 所規定之觸碰位置A、B、C之相對位置關係亦不會變化。又,相對於座標系之旋轉,觸碰位置A、B、C之相對位置關係亦不會變化。
另一方面,按壓強度A、B、C之相對強度資訊可藉由按壓強度A、B、C之大小關係來表現。該大小關係可藉由例如按壓強度A與B之強度比rAB 、按壓強度B與C之強度比rBC 、及按壓強度C與A之強度比rCA 來表現。例如,若rAB =按壓強度A/按壓強度B>1,則為按壓強度A>按壓強度B。同樣地,上述之大小關係亦可藉由按壓強度A與B之差dAB 、按壓強度B與C之差dBC 、按壓強度C與A之差dCA 來表現。例如,若dAB =按壓強度A-按壓強度B>0,則為按壓強度A>按壓強度B。
輸入圖案解析部104以此方式掌握相對位置及相對強度之資訊。又,觸碰位置A、B、C之資訊、及按壓強度A、B、C之資訊,亦可如圖3A所示之輸入圖案ORG般以圖形圖案來表現。輸入圖案ORG中所包含之黑圓點之中心位置表現的是觸碰位置A、B、C。另一方面,輸入圖案ORG中所包含之黑圓點之大小表現的是按壓強度A、B、C。
例如,若由觸控面板102獲得顯示畫面內之按壓強度之面內分佈,則會直接獲得圖3A所示之輸入圖案ORG。又,亦可根據觸碰位置A、B、C之資訊、及按壓強度A、B、C之資訊,藉由輸入圖案解析部104而生成圖3A所示之輸入圖案ORG之圖形圖案。若基於圖形圖案之表現來考慮,則相對位置資訊中包含任意變換座標系(原點之平行移動或旋轉等)所得之圖形圖案。另一方面,相對強度資訊中包含使所有黑圓點按相同比率放大或縮小所得之圖形圖案。
如此,由輸入圖案解析部104所掌握之相對位置及相對強度之資訊,相當於如圖3A所示將輸入圖案ORG之黑圓點放大所得之圖形圖案(以下稱作派生圖案A)、使輸入圖案ORG旋轉所得之圖形圖案(以下稱作派生圖案B)、及使輸入圖案ORG平行移動所得之圖形圖案(以下稱作派生圖案C)等。再者,自輸入圖案ORG向派生圖案A、B、C之變換中使用例如仿射變換。
又,圖形圖案之變換(包含座標系之變換)係藉由對表示觸碰位置A、B、C之座標值或表示按壓強度A、B、C之數值實施特定運算而實現。其中,於藉由輸入圖案解析部104而使輸入圖案ORG圖像化之情形時,可藉由圖像處理而生成派生圖案A、B、C之圖像。如此,輸入圖案解析部104計算出相當於圖3A所例示之派生圖案A、B、C之相對位置及相對強度之資訊。
當計算出相對位置及相對強度之資訊時,輸入圖案解析部104對特定之圖形圖案(以下稱作登錄圖案)與派生圖案A、B、C進行比較,檢測出與派生圖案A、B、C最為近似之登錄圖案。其中,登錄圖案之資訊被預先記錄於記憶部108中。例如,如圖4A、圖4B所示,將各觸碰位置(手指1、手指2、手指3)之位置資訊(X座標、Y座標)與按壓強度建立關聯後作為登錄圖案之資訊而記錄於記憶部108中。
圖4A中例示有登錄圖案A之資訊。圖4A之示例(登錄圖案A)中,手指1設定為觸碰位置(0、0)及按壓強度=「中」,手指2設定為觸碰位置(10、5)及按壓強度=「強」,手指3設定為觸碰位置(-5、-10)及按壓強度=「弱」。又,圖4B例示有登錄圖案B之資訊。與圖4A之情形相同,圖4B之示例(登錄圖案B)中,手指1設定為觸碰位置(-5、10)及按壓強度=「強」,手指2設定為觸碰位置(5、10)及按壓強度=「強」,手指3設定為觸碰位置(0、-10)及按壓強度=「弱」。
如上所述,輸入圖案解析部104如圖3B所示,對各派生圖案之資訊與登錄圖案之資訊進行比較,並選擇與各派生圖案最為近似之登錄圖案。當選擇與每個派生圖案近似之登錄圖案時,輸入圖案解析部104自所選擇之登錄圖案中,抽取與派生圖案之間之近似度最高之登錄圖案。再者,下文將對登錄圖案之抽取所涉及之處理進行詳述。如此藉由輸入圖案解析部104而抽取之登錄圖案之資訊被輸入至指令執行部106。
當輸入有登錄圖案之資訊時,指令執行部106自記憶部108讀出表示各登錄圖案與指令之間之對應關係的資訊(以下稱作指令對應資訊),並執行與所輸入之登錄圖案對應之指令。此處所謂之指令係指為實現特定功能而執行之處理命令。
例如,作為一例可舉出用以實現對輸入字串之格式進行變更之功能的格式變更指令。又,作為一例,亦可舉出影像內容或音樂內容之再生控制指令、圖像之編輯指令、應用程式之啟動指令、鎖定之開始指令、鎖定之解除指令、輸入字元之確定指令、顯示圖像之放大/縮小指令、窗口之生成指令等。此外,用以實現可由資訊處理裝置100提供之任意功能之指令亦成為指令執行部106之執行處理之對象。
當藉由指令執行部106執行指令時,將指示顯示畫面之更新之控制信號及更新用之資料等輸入至顯示控制部110。然而,於使用者之操作被鎖定之情形時,藉由鎖定處理部114而禁止一部分指令之執行。當自指令執行部106向顯示控制部110輸入有控制信號及與顯示內容相關之資料等時,顯示控制部110根據所輸入之控制信號而對顯示部132中所顯示之顯示內容進行更新。
例如,於執行影像內容之再生控制指令,且輸入有影像內容之再生指示控制信號之情形時,顯示控制部110讀出記憶部108中所記錄之影像內容資料並將再生畫面顯示於顯示部132。又,於執行菜單之顯示指令,且輸入有指示菜單之顯示之控制信號之情形時,顯示控制部110將記憶部108中所記錄之菜單之顯示物件讀出並顯示於顯示部132。
又,顯示控制部110具有對顯示部132中所顯示之窗口進行管理之功能。例如,於執行新穎窗口之生成指令,且輸入有指示新穎窗口之生成之控制信號之情形時,顯示控制部110於顯示部132生成新窗口。與此同時若執行Web瀏覽器之啟動指令,則將已啟動之Web瀏覽器之執行畫面顯示於新穎窗口之旨意的控制信號被輸入至顯示控制部110,於顯示部132中生成之新穎窗口中顯示Web瀏覽器之執行畫面。此時,顯示控制部110經由通訊部112自網路10獲得Web資訊,並將所獲得之Web資訊顯示於Web瀏覽器之執行畫面。
如此,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具有在用複數根手指按壓時可偵測各手指之觸碰位置及按壓強度之觸控面板102,且具有根據觸碰位置間之相對位置及相對強度來指定登錄圖案之功能。而且,資訊處理裝置100具有執行與登錄圖案建立關聯之指令之功能。再者,上述說明中,為便於說明而僅例示一部分指令,但可適用本實施形態之技術之指令之種類並不限定於此。又,亦可對輸入圖案之派生方法或登錄圖案之表現方法進行各種變形。
以上,對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功能構成進行了說明。
(1-1-3:輸入圖案之解析方法)
接下來,參照圖3A、圖3B對輸入圖案解析部104進行之登錄圖案之抽取方法(輸入圖案之解析方法)進行更詳細說明。圖3A、圖3B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輸入圖案之解析方法之一例之說明圖。再者,記憶部108中儲存有圖3B所例示之登錄圖案A(參照圖4A)、登錄圖案B(參照圖4B)、及登錄圖案C。
如上所述,輸入圖案解析部104根據由觸碰位置偵測部134所偵測出之觸碰位置A、B、C之資訊、及由按壓力偵測部136所偵測出之按壓強度A、B、C之資訊,抽取與該等輸入圖案之資訊近似之登錄圖案。此時,輸入圖案解析部104抽取與觸碰位置A、B、C之相對位置、及按壓強度A、B、C之相對強度近似的登錄圖案。
觸碰位置A、B、C及按壓強度A、B、C之資訊可如圖3A所示之輸入圖案ORG般來表現。同樣地,設為比較對象之登錄圖案之資訊可如圖3B所示之登錄圖案A、B、C般來表現。實際上,可根據觸碰位置A、B、C及按壓強度A、B、C之資訊而生成輸入圖案ORG之圖像。又,亦可根據由觸控面板102所獲得之按壓強度之面內分佈而直接生成輸入圖案ORG之圖像。
藉由輸入圖案解析部104而執行之登錄圖案之抽取,相當於使圖3A所示之輸入圖案ORG、與圖3B所示之登錄圖案A、B、C進行圖案匹配。其中,輸入圖案解析部104抽取與輸入圖案ORG之相對位置及相對強度近似之登錄圖案。即,抽取觸碰位置A、B、C之位置關係、及觸碰位置A、B、C之強度關係與輸入圖案ORG近似之登錄圖案。因此如圖3A所示,進行相當於使輸入圖案ORG與派生圖案A、B、C之間圖案匹配之處理。
登錄圖案A係以顯示畫面之原點為中心使輸入圖案ORG旋轉而得之圖案。即便使輸入圖案ORG旋轉,觸碰位置A、B、C之位置關係亦不會變化。又,亦不會因輸入圖案ORG旋轉而導致按壓強度A、B、C之強度關係發生變化。與使輸入圖案ORG平行移動之情形相同,觸碰位置A、B、C之位置關係及按壓強度A、B、C之強度關係不會變化。又,即便將按壓強度A、B、C放大(均放大r倍;r為正實數),按壓強度A、B、C之比率亦不會變化。
因此,輸入圖案解析部104藉由放大、旋轉、平行移動等而派生出輸入圖案ORG,並自登錄圖案A、B、C中抽取與派生圖案A、B、C近似之圖案。圖3A、圖3B之示例中係藉由輸入圖案解析部104而抽取登錄圖案A。
首先,輸入圖案解析部104計算出各派生圖案與各登錄圖案之近似度。例如,輸入圖案解析部104針對派生圖案A,分別計算出該派生圖案A與登錄圖案A之近似度、與登錄圖案B之近似度、及與登錄圖案C之近似度。同樣地,針對派生圖案B、C,亦計算出相對於登錄圖案A、B、C之各自之近似度。而且,輸入圖案解析部104選擇近似度最高之登錄圖案。
其中,亦考慮根據派生程度來對近似度之評估進行加權之方法。例如考慮如下方法:於對近似度之差處於特定範圍內之兩個候補(登錄圖案與派生圖案之組合)進行評估之情形時,選擇派生圖案之派生程度較小者。特別是針對與按壓強度相關之派生而言,較好的是考慮派生程度。例如可認為:放大前被判定為相同程度之按壓強度之兩個黑圓點之差分藉由放大而變得顯著,從而有可能會被判定為不同之按壓強度。此種情形時若設為選擇派生程度較小者之構成,則會使判定精度提高。再者,根據所假設之情形,亦可構成為優先選擇派生程度較大者。
圖案彼此之近似度係可根據相互對應之各觸碰位置之偏移量、及各觸碰位置之按壓強度之差(絕對值)等而算出。例如,可對各觸碰位置之偏移量之合計值與按壓強度之差之合計值進行相加,並藉由該相加值之倒數來表現近似度。又,亦可根據於評估近似度時重視的是觸碰位置之偏移還是按壓強度之差等,而於合計或相加時進行加權。
又,即便觸碰位置之偏移較小,亦可進行將按壓強度之比率不同之登錄圖案排除在選擇對象之外之處理。例如,相對於手指1之按壓強度為「強」、手指2之按壓強度為「弱」、手指3之按壓強度為「強」之派生圖案,亦可將圖4A所示之登錄圖案A排除在選擇對象之外。如此,預先根據相對強度資訊而集中於選擇對象中所包含之登錄圖案,藉此圖案之抽取處理所需之運算量降低,從而可減輕資訊處理裝置100之負擔。
以上,對本實施形態之輸入圖案解析部104所進行之登錄圖案之抽取方法進行了說明。
(1-1-4:動作流程)
繼而,參照圖5對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動作流程進行說明。圖5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動作流程之說明圖。其中,圖5所例示之動作流程係以登錄圖案之抽取處理為中心而構成,至於其他動作則省略記載。
如圖5所示,首先,由使用者用複數根手指向觸控面板102進行輸入(S102)。當進行此種使用者輸入時,資訊處理裝置100偵測複數根手指觸碰之複數個觸碰位置,掌握觸碰位置間之相對關係(相對位置)(S104)。又,資訊處理裝置100偵測複數根手指觸碰之複數個觸碰位置之按壓強度,掌握相對按壓強度之關係(相對強度)(S106)。即,步驟S104、S106中,計算出變換輸入圖案ORG所得之派生圖案A、B、C之資訊。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100對步驟S104、S106中所得之派生圖案A、B、C(相對位置及相對強度之資訊)、與記憶部108中記錄之登錄圖案進行比較(S108),判定是否存在與派生圖案A、B、C近似之登錄圖案(S110)。於不存在近似之登錄圖案之情形時,資訊處理裝置100結束登錄圖案之抽取處理。另一方面,於抽取有與派生圖案近似之登錄圖案之情形時,資訊處理裝置100進入到步驟S112之處理。
步驟S112中,資訊處理裝置100計算出抽取之登錄圖案與派生圖案之近似度,並判定所計算出之近似度是否為特定值(閾值)以上(S112)。於近似度低於特定值之情形時,資訊處理裝置100再次進行步驟S108之處理而嘗試抽取其他登錄圖案。另一方面,於近似度為特定值以上之情形時,資訊處理裝置100進入到步驟S114之處理。於進行到步驟S114之處理之情形時,資訊處理裝置100執行與所抽取之登錄圖案對應之指令(S114)而結束一系列之處理。
以上,對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動作流程進行了說明。以下介紹具體之實施例。
[1-2:再生控制方法]
首先,參照圖6A、圖6B、圖6C說明向內容之再生控制方法之應用(實施例1)。圖6A係表示通常之再生控制方法之說明圖。圖6B、圖6C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再生控制方法之說明圖。
(1-2-1:利用再生按鈕進行之再生控制)
如圖6A所示,作為內容之再生控制方法,通常為利用顯示畫面中所顯示之再生控制按鈕(B1~B7)進行再生控制之方法。再生控制按鈕有例如用以進行向前一章節移動之章節移動按鈕B1、用以進行快退之快退按鈕B2、用以僅向前後退15秒之短時間快退按鈕B3。進而,作為一例,可列舉用以再生內容之再生按鈕B4、僅向後前進15秒之短時間跳躍按鈕B5、用以進行快進之快進按鈕B6、用以移動至下一章節之章節移動按鈕B7等。
至今為止,作為用以進行內容之再生控制之輸入介面,係使用圖6A所示之多個再生控制按鈕B1~B7。若如此般將多個再生控制按鈕B1~B7顯示於顯示畫面中,則會使得有效畫面區域變窄。又,亦有時會因再生控制按鈕B1~B7而遮住再生內容之一部分。又,於進行再生控制操作時,使用者必須確認再生控制按鈕B1~B7之位置及各按鈕之功能,並觸碰顯示有所需按鈕之準確之位置。根據此種理由,通常之再生控制方法對於使用者而言未必係便利性較高者。因此,考慮將本實施形態應用於此種再生控制方法。
(1-2-2:利用按壓強度比進行之再生控制)
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中搭載有觸控面板102,該觸控面板102可於藉由複數個手指觸碰時偵測觸碰位置及各觸碰位置之按壓強度。又,可將根據相對位置及相對強度所形成之輸入圖案與指令建立關聯,對應於輸入圖案來切換要執行之指令。此處,對如下方法進行說明:將藉由圖6A所示之各再生控制按鈕而實現之功能分配給輸入圖案,藉由輸入圖案來實現再生控制操作。因此,此處所假設之指令為如下之7種指令:再生指令、前進15秒之指令、快進指令、向下一章節之移動指令、後退15秒之指令、快退指令、向前一章節之移動指令。
如圖6B所示,使用者之輸入操作係藉由利用複數根手指之觸碰而實現。其中,圖6B中雖未表現,但使用者必須根據要執行之指令種類而適當地調節各手指之按壓強度。然而,與以某特定強度按壓者不同,僅為調整進行觸碰之手指間之相對強弱,因此比較容易適當地調整各手指之按壓強度。進而,使用者必須根據要執行之指令之種類來適當地調整各手指之位置關係。然而,與觸碰顯示畫面內之特定區域者不同,僅為調整手指自身之位置關係,因此比較容易適當地調整各手指之位置關係。
上述各再生控制指令被分配給例如圖6C所示之輸入圖案。再者,該例中視聽再生內容時之顯示畫面之配置方向通常為固定,因此於進行登錄圖案之抽取處理時不允許較大之旋轉。因此,以內容再生時之顯示畫面之配置方向為基準,使用「水平」、「垂直」、「左側」、「右側」等表述。
圖6C之示例中,對用1根手指按壓中心之輸入圖案J1分配再生指令。又,對利用水平排列之2根手指,使左側手指相對強有力地按壓並使右側手指相對較弱地按壓之輸入圖案J2分配前進15秒之指令。反之,對利用水平排列之2根手指,使左側手指相對較弱地按壓並使右側手指相對強有力地按壓之輸入圖案J5分配後退15秒之指令。
又,對快進指令分配有利用3根手指之輸入圖案J3。輸入圖案J3之左側配置2根手指,且右側配置1根手指。配置於左側之2根手指垂直地排列配置。又,配置於右側之1根手指係配置於較配置在左側之2根手指中之一者高之垂直位置、且配置於較另一者低之垂直位置處。進而構成為配置於左側之2根手指以同程度之強度進行按壓,配置於右側之1根手指較之配置於左側之2根手指而較弱地按壓。
又,對快退指令分配有利用3根手指之輸入圖案J6。輸入圖案J6之右側配置有2根手指,且左側配置有1根手指。配置於右側之2根手指垂直地排列配置。又,配置於左側之1根手指係配置於較配置於右側之2根手指中之一者高之垂直位置處、且配置於較另一者低之垂直位置處。進而構成為配置於右側之2根手指以同程度之強度按壓,配置於左側之1根手指較之配置於右側之2根手指而較弱地按壓。
又,對朝下一章節之移動指令分配有利用3根手指之輸入圖案J4。輸入圖案J4中水平地配置有3根手指,自左側起依序以強、中、弱之強度進行按壓。同樣地,對朝前一章節之移動指令分配有利用3根手指之輸入圖案J7。輸入圖案J7中水平地配置有3根手指,自右側起依序以強、中、弱之強度進行按壓。
如此,輸入圖案J1~J7根據相對位置及相對強度來進行定義。又,除相對位置及相對強度以外,根據指令之種類改變觸碰手指之根數。進而,圖6C之示例中,精心設計相對位置及相對強度之組合以便使用者容易根據指令內容而想起輸入圖案之形狀。
例如,輸入圖案J2、J5構成為相對位置相同但相對強度不同。前進15秒之指令與後退15秒之指令,於使場景僅移動15秒之方面是一致的,不同的是移動方向。因此,以相對位置之共通化來表現相一致之方面,且以相對強度之差異來表現不同之方面,藉此使用者於執行前進15秒之指令、後退15秒之指令時,容易想起輸入圖案J2、J5。再者,輸入圖案J3、J6、及輸入圖案J4、J7之組合成為使配置於左側之手指與配置於右側之手指相互調換之形狀。
當然,圖6C所示之輸入圖案J1~J7為一例,亦可對其他輸入圖案分配再生控制指令。但如自圖6C之示例所得知般,本實施形態中係將相對位置、相對強度、手指根數之3要素加以組合來表現輸入圖案,因此可將較多之指令分配給輸入圖案。又,與圖6C之示例同樣地,藉由精心設計輸入圖案之形狀,可定義出使用者容易根據指令種類而記住或想起之輸入圖案。其結果,可大幅提高使用者之便利性。
以上,說明了向內容之再生控制方法之應用(實施例1)。
[1-3:鎖定解除方法]
接下來,參照圖7A、圖7B、圖7C、圖7D說明向鎖定之解除方法之應用(實施例2)。圖7A、圖7B係表示通常之鎖定解除方法之說明圖。圖7C、圖7D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鎖定解除方法之說明圖。再者,此處所謂之鎖定係指限制使用者之輸入操作之功能。當成為鎖定狀態時,例如除解除鎖定之操作以外之使用者之操作均無效化。於例如無操作狀態持續特定時間之情形時或由使用者進行了特定之鎖定開始操作之情形時等,執行向鎖定狀態之轉移。
(1-3-1:利用輸入密碼進行之鎖定解除)
作為鎖定狀態之解除方法,例如有如圖7A般之輸入密碼之方法。該方法於通常之大部分資訊處理裝置中得到採用。圖7A之示例中,當使用者於鎖定狀態下進行某些輸入操作時,會顯示提醒輸入密碼之訊息並同時顯示用以輸入密碼之輸入框。然後,當於該輸入框中輸入正確之密碼時鎖定便會被解除。當然,若輸入之密碼有誤則會繼續維持鎖定狀態。
如此,圖7A之示例中,僅知道正確密碼之使用者可解除鎖定。因此,藉由適當地利用鎖定,可防止由具有惡意之其他人不當地操作,或可對其他使用者隱匿資訊。然而,圖7A之示例中,存在如下可能性:當使用者正在輸入密碼時,被其他人盜取密碼。當然輸入框中不會顯示密碼,但若正在輸入時其他人偷看手部動作,則可知道密碼。
於為設置於金融機構之ATM(Automated Teller Machine,自動櫃員機)等之情形時,考慮於各ATM之間設置隔斷或不使其他人接近ATM之操作者,以使其他人難以偷看到輸入密碼之手部動作。然而,於為行動電話或攜帶型資訊終端等個人持有之資訊處理裝置之情形時,適用於ATM之對策過剩,且現實中難以實現。又,當利用此種資訊處理裝置時,常常是操作者之附近有其他人,而且亦常常是在不遠離該其他人之情況下進行密碼之輸入操作。因此,如圖7A般藉由輸入密碼而將鎖定解除之方法並不足夠安全。
(1-3-2:利用觸碰位置進行之鎖定解除)
作為與輸入密碼之方法不同之其他鎖定解除方法,例如有圖7B之利用多點觸碰輸入之方法。於搭載有觸控面板之通常之小型資訊處理裝置中存在採用該方法之事例。圖7B之示例中,當由使用者觸碰到在鎖定狀態下顯示之複數個物件中之兩個物件OBJ1、OBJ2時,鎖定便會被解除。由於其他人並不知道觸碰哪些物件即可,因此觸碰位置之組合起到與上述密碼相同之作用。即,同時應觸碰之物件數量、物件種類、物件位置之組合成為鎖定解除用之密碼。
又,利用多點觸碰輸入之方法與輸入密碼之方法相比,輸入操作所花費之時間較短即可。於輸入密碼之情形時,自鍵盤1字元1字元地選擇並輸入,但於多點觸碰輸入之情形時,用複數根手指對觸控面板僅觸碰1次即可。因此,對周圍僅進行瞬間觀察後,確認到其他人未看到便快速進行輸入操作,藉此被偷看到觸碰操作之情況減少。然而,由於操作內容簡單,因此若被其他人看到觸碰之瞬間,則會被其他人容易地記住該操作。因此,如圖7B般藉由多點觸碰輸入而解除鎖定之方法並不足夠安全。
(1-3-3:根據按壓強度比進行之鎖定解除)
由此,本實施形態中提出利用按壓強度之鎖定解除方法。上述之利用多點觸碰之方法中觸碰位置之組合為密碼,因此該密碼容易在視覺上被人認出。由此,當其他人於密碼輸入時看到觸碰位置,則該其他人將會容易地認出密碼。然而,本實施形態中提出之鎖定解除方法利用自外表完全無法判別之按壓強度,因此即便其他人於密碼輸入時看到手部動作,亦無法容易地判別密碼。
為實現此種鎖定解除方法,於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參照圖2)之記憶部108中,預先登錄有鎖定解除用之登錄圖案(以下稱作鎖定解除圖案)。再者,鎖定解除圖案與其他之用以執行指令而設置之登錄圖案之不同點在於,其係用以解除鎖定之認證資訊。不過,鎖定解除圖案之構成本身與圖4A、圖4B等所示之其他登錄圖案相同。以下,對鎖定解除相關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動作進行簡單說明。
首先,當使用者為解除鎖定而觸碰觸控面板102時,藉由觸碰位置偵測部134而偵測觸碰位置。再者,藉由按壓力偵測部136而偵測各觸碰位置之按壓力。藉由觸碰位置偵測部134而偵測出之觸碰位置資訊、及藉由按壓力偵測部136而偵測出之按壓力資訊被輸入至輸入圖案解析部104。當被輸入觸碰位置及按壓力之資訊時,輸入圖案解析部104自記憶部108讀出鎖定解除圖案之資訊,並與所輸入之觸碰位置及按壓力之資訊進行比較。
此時,輸入圖案解析部104根據所輸入之觸碰位置及按壓力之資訊而掌握相對位置及相對強度,並對輸入圖案與鎖定解除圖案進行比較。於以上所述之構成中,對輸入圖案實施放大、旋轉、平行移動等變換而生成派生圖案之後,對該派生圖案與登錄圖案進行比較。然而,在與鎖定解除圖案之比較中,如圖7C所示,對不允許藉由旋轉而派生輸入圖案之、藉由放大及平行移動而生成之派生圖案與鎖定解除圖案進行比較。當然,雖亦可允許旋轉,但藉由將輸入方向設為固定,則可將輸入方向加入按鍵,由此可進一步提高安全性。
若設為此種構成,則如圖7C所示,以正確之輸入方向輸入之輸入圖案A與鎖定解除圖案近似,而以不同之輸入方向輸入之輸入圖案B與鎖定解除圖案不近似。因此,雖為相同形狀,但當輸入有輸入圖案A時鎖定便會被解除,而當輸入有輸入圖案B時鎖定不會被解除。再者,為提高圖案匹配之精度,亦可設為允許特定值以下之旋轉之構成。例如,當以在使手腕固定之狀態下使手指左右適度地傾斜時之傾斜角度(例如為5~10[deg.]左右)為基準來設定上述特定值時,可不丟失輸入方向之資訊地提高識別精度。
又,如圖7D所示,若利用按壓力之動態範圍,則可進一步提高安全性。如上所述,輸入圖案解析部104根據相對強度來對圖案彼此進行比較。即,輸入圖案解析部104對使各觸碰位置之按壓力均成為(放大)N倍後所得之派生圖案與登錄圖案進行比較。然而,按壓力之強度會存在個人差異。例如,可認為女性與男性相比平均按壓力較弱。又,存在強有力地按壓時之按壓力與較弱地按壓時之按壓力之差較大之人與較小之人。此種差異將會作為藉由按壓力偵測部136偵測之按壓力之動態範圍之差異而呈現出來。
圖7D中對比例示有動態範圍較窄之構成與動態範圍較寬之構成。動態範圍之範圍係事先根據由按壓力偵測部136於使用者進行操作行時所偵測出之按壓力之分佈而規定。又,於偏離預先規定之動態範圍之情形時,即便輸入正確之輸入圖案,鎖定亦不會被解除。若設為此種構成,則可考慮動態範圍之個人差異來對輸入圖案與鎖定解除圖案進行比較。其結果,即便由其他人察覺到觸碰位置之組合及按壓力之組合,亦能夠降低其他人可解除鎖定之概率。因此,安全性顯著提高。
以上,對本實施形態之鎖定解除方法進行了說明。上述之鎖定解除方法所涉及之輸入圖案與鎖定解除圖案之比較,係藉由輸入圖案解析部104而進行比較。當輸入圖案解析部104之比較處理完成時,將該比較之結果輸入至指令執行部106。於比較之結果係輸入圖案與鎖定解除圖案以充分之精度相一致而允許解除鎖定之情形時,指令執行部106執行鎖定解除指令而使鎖定處理部114解除鎖定。另一方面,於拒絕解除鎖定之情形時,指令執行部106將例如用以使認證錯誤顯示於顯示部132之控制信號輸入至顯示控制部110。如此藉由資訊處理裝置100而執行鎖定解除處理。
[1-4:顯示尺寸之控制方法]
接下來,參照圖8說明向地圖應用程式之應用(實施例3)。其中,此處為便於說明而列舉地圖應用程式,但本實施形態之適用範圍並不限定於該例,可同樣適用於能夠進行圖像之放大或縮小之任意之應用程式。再者,圖8中黑圓點表示按壓力之大小,半徑越大表示按壓力越大。
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可偵測相對強度。由此,討論藉由切換按壓強度較大之手指之根數而實現圖像之擴大或縮小之應用程式。例如可實現如圖8所示之操作體系,即預先以3根手指觸碰觸控面板102,當用1根手指強有力地按壓時圖像稍稍放大,而當用2根手指強有力地按壓時圖像大幅放大。又亦可構成為如下,即當抽去強有力地按壓之手指之力而使按壓力降低時,已放大之圖像之比例縮小。
又,亦可根據觸碰手指之根數,改變伴隨1根手指之按壓力變化而放大或縮小時之放大率或縮小率。例如,於觸碰手指之根數為N根(N≧2)之情形時,將放大率設定為可自最小圖像尺寸以N-1步驟放大至最大圖像尺寸。圖8之示例中,可自最小圖像尺寸以2步驟放大至最大圖像尺寸。此處,不以用N步驟放大至最大圖像尺寸之方式設定放大率之理由在於,難以區分所有手指處於按壓強度較低之狀態之情形、與所有手指處於按壓強度較高之狀態之情形。
於N根手指之按壓強度相同之情形時,即便強有力或較弱地按壓,相對強度均相同。因此,為區分兩者而必須對按壓力之絕對值進行比較。因此構成為如下即可:於以用N步驟放大至最大圖像尺寸之方式設定放大率之情形時,對所有手指之按壓強度相同時所偵測出之按壓強度之值進行比較,根據該按壓強度之強弱來判定放大或縮小。如此藉由應用本實施形態之技術,可更直觀地進行圖像之放大/縮小操作。此種結構於如汽車導航系統等使用者無法集中進行圖像操作之環境中發揮顯著之效果。
以上,對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
<2:第2實施形態>
接下來,對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本實施形態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主要不同點在於觸控面板之構成。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設置有偵測按壓力之強度之按壓力偵測部136作為偵測按壓強度之單元。然而,實際上即便不測定壓力亦可偵測按壓強度。例如,利用包含設置於顯示畫面內部之光源(例如背光源等)與光感測器之光學式觸控面板亦可獲得按壓強度。本實施形態使用此種光學式觸控面板。
[2-1:資訊處理裝置200之構成]
首先,參照圖9對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200之功能構成進行說明。圖9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200之功能構成例之說明圖。再者,圖9中例示之資訊處理裝置200所具有之功能,可藉由圖11所示之硬體構成來實現。又,對具有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實質上相同之功能之構成要素附上相同符號,藉此省略詳細說明。
如圖9所示,資訊處理裝置200主要包括觸控面板202、輸入圖案解析部104、指令執行部106、記憶部108、顯示控制部110、通訊部112、及鎖定處理部114。如此一來,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不同點主要在於觸控面板202之構成。由此,以觸控面板202之構成為中心進行說明。
如圖9所示,觸控面板202具有顯示部132、觸碰位置偵測部134、及陰影圖像面積計測部232。觸控面板202之按壓強度偵測單元為陰影圖像面積計測部232。觸控面板202為光學式觸控面板。其中,觸控面板202中包含用以自顯示畫面內部射出光之光源,及偵測自顯示畫面之表面入射之光之光感測器。
於手指觸碰顯示畫面之情形時,自光源射出之光之一部分由手指反射並入射至光感測器。又,光感測器並不接收未經手指反射之光。因此,根據入射至光感測器之光之分佈而形成像,由此作為圖像而獲得按壓觸控面板202表面之手指之形狀。
例如,若將反射光強度較大之部分設為陰影來進行表現,則獲得圖10之圖像圖案。於較弱地按壓之部分獲得較小之陰影,隨著按壓力變大而手指強有力地按壓觸控面板202,因此陰影面積逐漸變大。由此,可藉由計測陰影之面積而偵測各觸碰位置之按壓強度。於多點觸碰之情形時獲得相當於複數根手指之複數個陰影,並藉由計測各陰影面積而獲得各手指之按壓強度。
由此,觸碰位置偵測部134將獲得陰影之位置作為觸碰位置進行偵測,並將該偵測結果輸入至輸入圖案解析部104。又,陰影圖像面積計測部232獲得各陰影之面積,並將該面積之大小作為按壓強度資訊輸入至輸入圖案解析部104。如此,輸入圖案解析部104中輸入有觸碰位置資訊與按壓強度資訊。因此,可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地對輸入圖案與登錄圖案實施匹配。
再者,亦可構成為將包含陰影之圖像自身作為輸入圖案而輸入至輸入圖案解析部104。該情形時,可藉由圖像處理而使輸入圖案與登錄圖案進行圖案匹配,並抽取與輸入圖案近似之登錄圖案。此時,根據輸入圖案而生成派生圖案,並使派生圖案與登錄圖案進行圖案匹配。再者,輸入圖案解析部104之後段之處理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因此省略記載。
以上,對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
<3:硬體構成例>
上述資訊處理裝置100、200所具有之各構成要素之功能,例如可使用圖11所示之資訊處理裝置之硬體構成來實現。即,該各構成要素之功能係藉由使用電腦程式控制圖11所示之硬體而實現。再者,該硬體之形態為任意,例如個人電腦、行動電話、PHS、PDA等攜帶型資訊終端、遊戲機、或各種資訊家電包含於此。其中,上述PHS係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個人手持電話系統)之簡稱。又,上述PDA係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個人數位助理)之簡稱。
如圖11所示,該硬體主要具有CPU 902、ROM 904、RAM 906、主匯流排908、電橋910。進而,該硬體具有外部匯流排912、介面914、輸入部916、輸出部918、記憶部920、驅動器922、連接埠924、及通訊部926。其中,上述CPU係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之簡稱。又,上述ROM係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之簡稱。而且,上述RAM係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之簡稱。
CPU 902作為例如運算處理裝置或控制裝置而發揮功能,其根據ROM 904、RAM 906、記憶部920或可移除式記錄媒體928中記錄之各種程式來控制各構成要素之動作之全部或一部分。ROM 904係儲存讀入至CPU 902中之程式或運算中所使用之資料等之單元。RAM 906中暫時或永久性地儲存有例如讀入至CPU 902中之程式、及執行該程式時適當變化之各種參數等。
該等構成要素經由例如可進行高速資料傳輸之主匯流排908而相互連接。另一方面,主匯流排908經由例如電橋910而連接於資料傳輸速度比較低之外部匯流排912。又,作為輸入部916,使用例如滑鼠、鍵盤、觸控面板、按鈕、開關、及操縱桿等。進而,作為輸入部916,亦有時使用可利用紅外線或其他電波發送控制信號之遙控器(以下稱作遙控)。
作為輸出部918係例如CRT、LCD、PDP或ELD等顯示器裝置、揚聲器、頭戴式耳機等音訊輸出裝置、印表機、行動電話或傳真機等可將所獲得之資訊在視覺上或聽覺上通知給利用者之裝置。其中,上述CRT係Cathode Ray Tube(陰極射線管)之簡稱。又,上述LCD係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器)之簡稱。而且,上述PDP係Plasma Display Panel(電漿顯示面板)之簡稱。進而,上述ELD係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電致發光顯示器)之簡稱。
記憶部920係用以儲存各種資料之裝置。作為記憶部920,使用例如硬碟驅動器(HDD)等磁記憶器件、半導體記憶器件、光記憶器件或磁光記憶器件等。其中,上述HDD係Hard Disk Drive之簡稱。
驅動器922係讀出例如磁碟、光碟、磁光碟或半導體記憶體等可移除式記錄媒體928中記錄之資訊、或將資訊寫入可移除式記錄媒體928中之裝置。可移除式記錄媒體928係例如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數位多功能光碟)媒體、Blu-ray(藍光)媒體、HD DVD(High Definition digital versatile disc,高畫質數位多功能光碟)媒體、各種半導體記憶媒體等。當然,可移除式記錄媒體928亦可為例如搭載有非接觸型IC晶片之IC卡或電子設備等。其中,上述IC係Integrated Circuit(積體電路)之簡稱。
連接埠924係例如USB埠、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1394埠、SCSI、RS(Recommended Standard,推薦標準)-232C埠或用以連接如光學音訊端子等外部連接設備930之埠。外部連接設備930係例如印表機、攜帶型音樂播放器、數位相機、數位攝影機或IC記錄器等。其中,上述USB係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列匯流排)之簡稱。又,上述SCSI係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之簡稱。
通訊部926係用以連接於網路932之通訊器件,例如為有線或無線LAN、Bluetooth(藍牙,註冊商標)、或WUSB用之通訊卡、光通訊用之路由器、ADSL用之路由器、或各種通訊用之調制解調器等。又,連接於通訊部926之網路932包含藉由有線或無線而連接之網路,例如為網際網路、家庭內LAN、紅外線通訊、可見光通訊、廣播或衛星通訊等。其中,上述LAN係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路)之簡稱。又,上述WUSB係Wireless(無線)USB之簡稱。而且,上述ADSL係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對稱數位用戶線)之簡稱。
<4:總結>
最後,對本發明之第1及第2實施形態之技術內容進行簡單總結。此處所述之技術內容可適用於例如PC、行動電話、攜帶型遊戲機、攜帶型資訊終端、資訊家電、汽車導航系統等各種資訊處理裝置。
上述資訊處理裝置之功能構成可以如下方式表現。該資訊處理裝置包括:位置偵測部,其偵測在畫面上按壓之複數個操作體之位置;按壓強度偵測部,其偵測上述各操作體之按壓強度;記憶部,其記錄有表示操作體間之相對位置及按壓強度比之特定之相對資訊;相對資訊檢測部,其檢測與自藉由上述位置偵測部而偵測出之位置資訊所獲得之上述操作體間之相對位置、及自藉由上述按壓強度偵測部而偵測出之按壓強度資訊所獲得之上述操作體間之按壓強度比近似的上述特定之相對資訊;及功能提供部,其提供與藉由上述相對資訊檢測部而檢測出之特定之相對資訊對應的特定功能。
如此,上述資訊處理裝置可偵測複數個操作體之觸碰位置及各操作體之按壓強度。又,上述資訊處理裝置可保持表示操作體間之相對位置及按壓強度比(相對強度)之特定的相對資訊,且可檢測與複數個操作體進行觸碰操作時所獲得之操作體間之相對位置及按壓強度比近似的特定之相對資訊。而且,上述資訊處理裝置可提供與檢測出之特定之相對資訊對應之特定功能。藉由設為此種構成,可對相對位置及按壓強度比之組合分配功能,從而可藉由多點觸碰之比較簡單之觸碰操作而實現多種功能。
(備註)
上述觸碰位置偵測部134為位置偵測部之一例。上述按壓力偵測部136、陰影圖像面積計測部232為按壓強度偵測部之一例。上述輸入圖案解析部104為相對資訊檢測部之一例。上述指令執行部106、鎖定處理部114、顯示控制部110、通訊部112為功能提供部之一例。手指或觸控筆等為操作體之一例。上述登錄圖案及其資訊為特定之相對資訊之一例。上述之觸控面板202為攝像部之一例。上述輸入圖案解析部104為圖案圖像檢測部之一例。上述按壓力偵測部136為按壓力感測器之一例。
以上,參照隨附圖式對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本發明當然不會限定於所述例。若為熟悉此技藝者,應明瞭可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範疇內想到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且應知道該等變更例或修正例當然亦屬於本發明之技術範圍。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適用於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10、932...網路
100、200...資訊處理裝置
102、202...觸控面板
104...輸入圖案解析部
106...指令執行部
108...記憶部
110...顯示控制部
112...通訊部
114...鎖定處理部
132...顯示部
134...觸碰位置偵測部
136...按壓力偵測部
232...陰影圖像面積計測部
902...CPU
904...ROM
906...RAM
908...主匯流排
910...電橋
912...外部匯流排
914...介面
916...輸入部
918...輸出部
920...記憶部
922...驅動器
924...連接埠
926...通訊部
928...可移除式記錄媒體
930...外部連接設備
APP...執行畫面
B1...章節移動按鈕
B2...快退按鈕
B3...短時間快退按鈕
B4...再生按鈕
B5...短時間跳躍按鈕
B6...快進按鈕
B7...章節移動按鈕
J1~J7...輸入圖案
KEY...軟體鍵盤
OBJ1、OBJ2...物件
S102~S114...步驟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之外觀的說明圖。
圖2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之功能構成例之說明圖。
圖3A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所具有之輸入圖案解析部之一部分動作的說明圖。
圖3B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所具有之輸入圖案解析部之一部分動作的說明圖。
圖4A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所具有之記憶部中儲存之登錄圖案資訊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4B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所具有之記憶部中儲存之登錄圖案資訊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5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之動作流程之說明圖。
圖6A係表示通常之再生控制方法之說明圖。
圖6B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再生控制方法之說明圖。
圖6C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再生控制方法之說明圖。
圖7A係表示通常之鎖定解除方法之說明圖。
圖7B係表示通常之鎖定解除方法之說明圖。
圖7C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鎖定解除方法之說明圖。
圖7D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鎖定解除方法之說明圖。
圖8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顯示尺寸之控制方法之說明圖。
圖9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之功能構成例之說明圖。
圖10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所具有之陰影圖像面積計測部之一部分動作的說明圖。
圖11係表示本發明之各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之硬體構成例之說明圖。
100‧‧‧資訊處理裝置
102‧‧‧觸控面板
APP‧‧‧執行畫面
KEY‧‧‧軟體鍵盤

Claims (13)

  1.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其包括:位置偵測部,其偵測在畫面上按壓之複數個操作體之位置;按壓強度偵測部,其偵測上述各操作體之按壓強度;記憶部,其記錄有表示操作體間之相對位置及按壓強度比之特定之相對資訊;相對資訊檢測部,其檢測近似於自藉由上述位置偵測部而偵測出之位置資訊所獲得之上述操作體間之相對位置、及自藉由上述按壓強度偵測部而偵測出之按壓強度資訊所獲得之上述操作體間之按壓強度比的上述特定之相對資訊;及功能提供部,其提供與藉由上述相對資訊檢測部而檢測出之特定之相對資訊對應的特定功能。
  2. 如請求項1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於上述記憶部中,儲存有表示上述各操作體之位置座標之座標資訊,作為表示上述操作體間之相對位置之特定之相對資訊,且儲存有表示上述各操作體之按壓強度之強度資訊,作為表示上述操作體間之按壓強度比之特定之相對資訊;上述相對資訊檢測部對藉由上述位置偵測部而作為上述位置之資訊所偵測出之上述各操作體之位置座標實施共通之平行移動、旋轉操作,藉此檢測近似之上述座標資訊,且 使藉由上述按壓強度偵測部而作為上述按壓強度之資訊所偵測出之上述各操作體之按壓強度以相同比例增減,藉此檢測近似之上述強度資訊。
  3. 如請求項2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於上述記憶部中,記錄有用以將使用者操作被鎖定之鎖定狀態解除之上述特定之相對資訊,上述相對資訊檢測部檢測用以將上述鎖定狀態解除之記錄於上述記憶部中之相對資訊,該相對資訊近似於自處於上述鎖定狀態之期間藉由上述位置偵測部而偵測出之位置資訊所獲得之上述操作體間之相對位置、與自藉由上述按壓強度偵測部而偵測出之按壓強度資訊所獲得之上述操作體間的按壓強度比,上述功能提供部於藉由上述相對資訊檢測部而檢測出用以將上述鎖定狀態解除之記錄於上述記憶部中之相對資訊的情形時,將上述鎖定狀態解除。
  4. 如請求項3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上述相對資訊檢測部於處於上述鎖定狀態之情形時,對藉由上述位置偵測部而作為上述位置資訊所偵測出之上述各操作體之位置座標僅實施共通之平行移動,藉此檢測近似之上述座標資訊。
  5. 如請求項4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上述相對資訊檢測部於處於上述鎖定狀態之情形時,使藉由上述按壓強度偵測部而作為上述按壓強度資訊所偵測出之上述各操作體之按壓強度以特定值以下之比例 增減,藉此檢測近似之上述強度資訊。
  6. 如請求項2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於上述記憶部中,記錄有與用以進行內容之再生控制之再生控制功能建立關聯之上述特定之相對資訊,且上述功能提供部提供與藉由上述相對資訊檢測部而檢測出之特定之相對資訊對應之再生控制功能。
  7. 如請求項1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進而包括:光源,其自上述畫面之內部射出光;及光感測器,其可於自上述光源射出光時偵測由在上述畫面上按壓之操作體所反射之光之強度;上述按壓強度偵測部根據由上述光感測器偵測出之光之強度,而檢測強烈反射自上述光源射出之光之上述操作體之面積,並根據該面積之大小而偵測上述按壓強度。
  8. 如請求項1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進而包括可於上述畫面上偵測按壓力之按壓力感測器,上述按壓強度偵測部根據由上述按壓力感測器所偵測出之按壓力之大小而偵測上述操作體之按壓強度。
  9.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其包括:光源,其自畫面之內部向外部射出光;攝像部,其利用於自上述光源射出光之情形時由在上述畫面上按壓之操作體所反射之光而形成像,藉此拍攝在該畫面上按壓之操作體之圖像;及 圖案圖像檢測部,其自預先準備之圖案圖像中,檢測與藉由上述攝像部而拍攝之上述操作體之圖像近似之特定的圖案圖像;且當由複數個操作體在上述畫面上按壓,並藉由上述攝像部拍攝該等操作體圖像之情形時,上述圖案圖像檢測部檢測由上述攝像部所拍攝之圖像中所含之各操作體之相對位置及該各操作體之大小比率為近似之特定的圖案圖像。
  10.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其包括:位置偵測步驟,偵測在畫面上按壓之複數個操作體之位置;按壓強度偵測步驟,偵測上述各操作體之按壓強度;相對資訊檢測步驟,檢測表示操作體間之相對位置及按壓強度比之特定之相對資訊,該相對資訊近似於自上述位置偵測步驟中偵測出之位置資訊所獲得之上述操作體間之相對位置、與自上述按壓強度偵測步驟中偵測出之按壓強度資訊所獲得之上述操作體間之按壓強度比;及功能提供步驟,提供與上述相對資訊檢測步驟中檢測出之特定之相對資訊對應之特定功能。
  11.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其包括:攝像步驟,於自畫面之內部向外部射出之光由在上述畫面上按壓之操作體所反射之情形時,利用該反射光而形成像,藉此拍攝在該畫面上按壓之操作體之圖像;及圖案圖像檢測步驟,自預先準備之圖案圖像中,檢測 與上述攝像步驟中所拍攝之上述操作體圖像近似之特定的圖案圖像;當由複數個操作體在上述畫面上按壓,並於上述攝像步驟中拍攝該等操作體圖像之情形時,在上述圖案圖像檢測步驟中,檢測上述攝像步驟中拍攝之圖像中所含之各操作體之相對位置及該各操作體之大小比率為近似之特定的圖案圖像。
  12. 一種程式產品,其係使電腦執行如下步驟:位置偵測步驟,偵測在畫面上按壓之複數個操作體之位置;按壓強度偵測步驟,偵測上述各操作體之按壓強度;相對資訊檢測步驟,檢測表示操作體間之相對位置及按壓強度比之特定之相對資訊,該相對資訊近似於自藉由上述位置偵測步驟而偵測出之位置資訊所獲得之上述操作體間之相對位置、與自藉由上述按壓強度偵測步驟而偵測出之按壓強度資訊所獲得之上述操作體間的按壓強度比;及功能提供步驟,提供與藉由上述相對資訊檢測步驟而檢測出之特定之相對資訊對應之特定功能。
  13. 一種程式產品,其係使電腦執行如下步驟:攝像步驟,於自畫面之內部向外部射出之光由在上述畫面上按壓之操作體所反射之情形時,利用該反射光而形成像,藉此拍攝在該畫面上按壓之操作體之圖像;及圖案圖像檢測步驟,自預先準備之圖案圖像中,檢測 與藉由上述攝像步驟而拍攝之上述操作體圖像近似之特定的圖案圖像;且使電腦執行如下步驟:當由複數個操作體在上述畫面上按壓,並藉由上述攝像步驟而拍攝該等操作體圖像之情形時,藉由上述圖案圖像檢測步驟,而檢測由上述攝像步驟拍攝之圖像中所含之各操作體之相對位置及該各操作體之大小比率為近似之特定的圖案圖像。
TW099120143A 2009-08-27 2010-06-21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s and program products TWI4287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97001A JP5482023B2 (ja) 2009-08-27 2009-08-27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8064A TW201108064A (en) 2011-03-01
TWI428798B true TWI428798B (zh) 2014-03-01

Family

ID=43627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20143A TWI428798B (zh) 2009-08-27 2010-06-21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s and program products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760422B2 (zh)
EP (1) EP2472373B1 (zh)
JP (1) JP5482023B2 (zh)
KR (1) KR20120067331A (zh)
CN (1) CN102473073B (zh)
BR (1) BR112012003820A2 (zh)
RU (1) RU2012106128A (zh)
TW (1) TWI428798B (zh)
WO (1) WO20110245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17716A1 (de) * 2008-04-07 2009-10-08 Volkswagen Ag Anzeige- und Bedien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olchen
JP5805974B2 (ja) 2010-03-31 2015-11-10 ティーケー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センサ
DE102011006344B4 (de) 2010-03-31 2020-03-12 Joyson Safety Systems Acquisition Llc Insassenmesssystem
DE102011006649B4 (de) 2010-04-02 2018-05-03 Tk Holdings Inc. Lenkrad mit Handsensoren
US10586036B2 (en) 2010-11-29 2020-03-10 Biocatch Ltd.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of recovery and resetting of user authentication factor
US10949757B2 (en) 2010-11-29 2021-03-16 Biocatch Ltd.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user identity based on motor-control loop model
US11269977B2 (en) 2010-11-29 2022-03-08 Biocatch Ltd.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llecting and processing data in electronic devices
US10685355B2 (en) * 2016-12-04 2020-06-16 Biocatch Lt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of detecting mule accounts and accounts used for money laundering
US10728761B2 (en) 2010-11-29 2020-07-28 Biocatch Lt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of detecting a lie of a user who inputs data
US10747305B2 (en) 2010-11-29 2020-08-18 Biocatch Ltd.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of authenticating identity of a user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US10834590B2 (en) 2010-11-29 2020-11-10 Biocatch Lt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of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a cyber-attacker and a legitimate user
US10404729B2 (en) 2010-11-29 2019-09-03 Biocatch Ltd.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of generating fraud-alerts for cyber-attacks
US10949514B2 (en) 2010-11-29 2021-03-16 Biocatch Ltd.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differentiating among users based on detection of hardware components
US10474815B2 (en) 2010-11-29 2019-11-12 Biocatch Ltd.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malicious automatic script and code injection
US10776476B2 (en) 2010-11-29 2020-09-15 Biocatch Ltd.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of visual login
US11210674B2 (en) 2010-11-29 2021-12-28 Biocatch Lt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of detecting mule accounts and accounts used for money laundering
US20190158535A1 (en) * 2017-11-21 2019-05-23 Biocatch Ltd.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Vishing Attacks
US10917431B2 (en) 2010-11-29 2021-02-09 Biocatch Ltd.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of authenticating a user based on selfie image or selfie video
US10262324B2 (en) 2010-11-29 2019-04-16 Biocatch Ltd.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of differentiating among users based on user-specific page navigation sequence
US10621585B2 (en) 2010-11-29 2020-04-14 Biocatch Ltd. Contextual mapping of web-pages, and generation of fraud-relatedness score-values
US10897482B2 (en) 2010-11-29 2021-01-19 Biocatch Lt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of back-coloring, forward-coloring, and fraud detection
US10298614B2 (en) * 2010-11-29 2019-05-21 Biocatch Ltd.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of generating and managing behavioral biometric cookies
US10069837B2 (en) 2015-07-09 2018-09-04 Biocatch Ltd. Detection of proxy server
US10970394B2 (en) 2017-11-21 2021-04-06 Biocatch Ltd.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vishing attacks
US11223619B2 (en) 2010-11-29 2022-01-11 Biocatch Ltd.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r authentication based on user-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task performance
US9268479B2 (en) * 2011-01-21 2016-02-23 Dell Products, Lp Motion sensor-enhanced touch screen
WO2012137946A1 (ja) * 2011-04-06 2012-10-11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操作制御方法および操作制御プログラム
US8508494B2 (en) * 2011-06-01 2013-08-13 Motorola Mobility Llc Using pressure differences with a touch-sensitive display screen
US8693726B2 (en) 2011-06-29 2014-04-0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User identification by gesture recognition
JP5799628B2 (ja) 2011-07-15 2015-10-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007469B2 (ja) * 2011-09-01 2016-10-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073512A (ja) * 2011-09-28 2013-04-22 Kyocera Corp 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933896B2 (en) * 2011-10-25 2015-01-13 Microsoft Corporation Pressure-based interaction for indirect touch input devices
US9367233B2 (en) * 2011-10-31 2016-06-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JP5850736B2 (ja) * 2011-12-21 2016-02-03 京セラ株式会社 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848970B2 (ja) * 2011-12-22 2016-01-27 京セラ株式会社 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715042B2 (ja) * 2011-12-27 2015-05-07 京セラ株式会社 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134709A (ja) * 2011-12-27 2013-07-08 Kyocera Corp 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201327277A (zh) * 2011-12-28 2013-07-01 Chunghwa Telecom Co Ltd 一種適用於觸控面板之點字輸入方法
KR101902405B1 (ko) * 2012-02-07 2018-09-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5902514B2 (ja) * 2012-03-12 2016-04-13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入力装置の設定方法、入力装置用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13205986A (ja) * 2012-03-27 2013-10-07 Kyocera Corp 電子機器
JP6032420B2 (ja) * 2012-04-02 2016-11-3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刷情報出力装置、印刷情報出力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携帯電子機器
WO2013154720A1 (en) 2012-04-13 2013-10-17 Tk Holdings Inc. Pressure sensor including a pressure sensitive material for use with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TWI470475B (zh) 2012-04-17 2015-01-21 Pixart Imaging Inc 電子系統
CN103376980B (zh) * 2012-04-17 2016-12-14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解除移动终端屏幕锁定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3192539A1 (en) 2012-06-21 2013-12-27 Nextinput, Inc. Wafer level mems force dies
US9032818B2 (en) 2012-07-05 2015-05-19 Nextinput, Inc. Microelectromechanical load sensor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164150A (zh) * 2012-07-18 2013-06-19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抓拍快照的系统及方法
JP2014044673A (ja) * 2012-08-28 2014-03-13 Kyocera Corp 携帯端末装置
JP6260622B2 (ja) 2012-09-17 2018-01-17 ティーケー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ク.Tk Holdings Inc. 単一層力センサ
KR101495591B1 (ko) * 2013-10-08 2015-02-25 원투씨엠 주식회사 정전식 터치 인증 방법
US9557914B2 (en) 2012-11-22 2017-01-31 Ne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unlock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JP5954147B2 (ja) 2012-12-07 2016-07-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機能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066725B2 (ja) * 2012-12-28 2017-0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042753B2 (ja) * 2013-03-18 2016-12-1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装置及び操作ロック解除方法
CN104346050B (zh) * 2013-07-29 2018-02-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JP5960114B2 (ja) * 2013-11-29 2016-08-0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認証装置
JP6243828B2 (ja) * 2013-11-29 2017-12-06 株式会社 ハイディープHiDeep Inc. タッチレベルに伴う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及びこれを行うタッチ入力装置
JP6308769B2 (ja) * 2013-12-18 2018-04-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US9483118B2 (en) 2013-12-27 2016-11-01 Rovi Guid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electing media guidance functions based on tactile attributes of a user input
CN105934661B (zh) 2014-01-13 2019-11-05 触控解决方案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强化圆片级mems力传感器
US9158426B1 (en) * 2014-03-19 2015-10-13 Google Inc. Touch keyboard calibration
AT515719A1 (de) * 2014-05-09 2015-11-15 Keba Ag Bedieneinrichtung und Steuersystem
TWI641986B (zh) * 2014-06-01 2018-11-21 美商英特爾公司 用於判定使用者之數目與他們相對於一裝置之個別位置的方法、電子裝置及電腦可讀媒體
US9857869B1 (en) 2014-06-17 2018-01-0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Data optimization
CN104112088A (zh) * 2014-06-19 2014-10-22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第八三五七研究所 一种电子密码输入方法和装置
CN104035688A (zh) * 2014-06-20 2014-09-10 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移动终端单点触控压力感知安全解锁方法及装置
KR20160001602A (ko) * 2014-06-26 2016-0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폴더블 전자 장치의 인터페이싱 방법 및 그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WO2016009499A1 (ja) 2014-07-15 2016-01-21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
KR20160028067A (ko) * 2014-09-02 2016-03-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EP3043474B1 (en) * 2014-12-19 2019-01-16 Wujunghightech Co., Ltd. Touch pad using piezo effect
US20160216858A1 (en) * 2015-01-22 2016-07-28 Manzurul Khan Method and program product for an interactive e-book
US9542037B2 (en) 2015-03-08 2017-01-10 Apple Inc. Device, method, and user interface for processing intensity of touch contacts
US10346030B2 (en) * 2015-06-07 2019-07-09 Apple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navigating between user interfaces
CN107848788B (zh) 2015-06-10 2023-11-24 触控解决方案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容差沟槽的加固的晶圆级mems力传感器
JP5945621B2 (ja) * 2015-06-15 2016-07-05 Kddi株式会社 押圧操作で動作状態を切り替え可能なユーザ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動作状態切り替え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40305B2 (ja) * 2015-06-18 2019-07-1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入力装置、投影装置、タッチ入力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GB2539705B (en) 2015-06-25 2017-10-25 Aimbrain Solutions Ltd Conditional behavioural biometrics
CN105183241B (zh) * 2015-08-21 2018-10-0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压力传感的触摸屏、显示装置及实现压力传感的方法
US10656746B2 (en) 2015-09-18 2020-05-19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9454259B2 (en) 2016-01-04 2016-09-27 Secugen Corporation Multi-level command sensing apparatus
KR20170085419A (ko) * 2016-01-14 2017-07-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터치 입력에 기반한 동작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US11422631B2 (en) 2016-03-31 2022-08-23 Sensel, Inc. Human-computer interface system
CN109313492B (zh) * 2016-03-31 2022-03-18 森赛尔股份有限公司 人机接口系统
WO2022076480A1 (en) 2020-10-06 2022-04-14 Sensel, Inc. Haptic keyboard system
US11460926B2 (en) 2016-03-31 2022-10-04 Sensel, Inc. Human-computer interface system
US10866642B2 (en) 2016-03-31 2020-12-15 Sense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responding to touch inputs with haptic feedback
KR20170124693A (ko) * 2016-05-03 2017-11-13 주식회사 하이딥 터치 입력 장치의 디스플레이 방법
JP2017224220A (ja) * 2016-06-17 2017-12-2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出力制御装置、出力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228975A (ja) 2016-06-23 2017-12-28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イメージセンサ、情報処理装置、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GB2552032B (en) 2016-07-08 2019-05-22 Aimbrain Solutions Ltd Step-up authentication
JP6797467B2 (ja) * 2016-07-22 2020-12-09 株式会社ユニバーサル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 遊技機
EP3499347A4 (en) * 2016-08-31 2019-08-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IMPROVEMENT PROCESS BASED ON FORCE MANAGEMENT
TWI587203B (zh) * 2016-09-22 2017-06-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及觸控反饋方法
US10198122B2 (en) * 2016-09-30 2019-02-05 Biocatch Ltd.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of estimating force applied to a touch surface
US10579784B2 (en) 2016-11-02 2020-03-03 Biocatch Ltd.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of secure utilization of fingerprints for user authentication
WO2018148510A1 (en) 2017-02-09 2018-08-16 Nextinput, Inc. Integrated piezoresistive and piezoelectric fusion force sensor
WO2018148503A1 (en) 2017-02-09 2018-08-16 Nextinput, Inc. Integrated digital force sensors and relate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CN108806219A (zh) * 2017-04-28 2018-11-13 数码士有限公司 基于遥控器键的检测等级提供服务的图像处理终端及方法
CN111448446B (zh) 2017-07-19 2022-08-30 触控解决方案股份有限公司 在mems力传感器中的应变传递堆叠
US10397262B2 (en) 2017-07-20 2019-08-27 Biocatch Ltd.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overlay malware
US11423686B2 (en) 2017-07-25 2022-08-23 Qorvo Us, Inc. Integrated fingerprint and force sensor
US11243126B2 (en) 2017-07-27 2022-02-08 Nextinput, Inc. Wafer bonded piezoresistive and piezoelectric force sensor and relate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WO2019073546A1 (ja) 2017-10-11 2019-04-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操作入力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操作判定方法
WO2019079420A1 (en) 2017-10-17 2019-04-25 Nextinput, Inc. SHIFT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COMPENSATION FOR FORCE SENSOR AND STRAIN GAUGE
WO2019090057A1 (en) 2017-11-02 2019-05-09 Nextinput, Inc. Sealed force sensor with etch stop layer
US11874185B2 (en) 2017-11-16 2024-01-16 Nextinput, Inc. Force attenuator for force sensor
DE112017008192T5 (de) 2017-12-14 2020-07-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Bedienunterstützungseinrichtung, Berührungsfeldeinrichtung und Berührungsfeldeingabesystem
CN110316153B (zh) * 2018-03-30 2021-04-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车辆监控系统、方法和车辆
CN109255623A (zh) * 2018-07-27 2019-01-22 重庆小雨点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审批方法、服务器、客户端及存储介质
US10962427B2 (en) 2019-01-10 2021-03-30 Nextinput, Inc. Slotted MEMS force sensor
US11606353B2 (en) 2021-07-22 2023-03-14 Biocatch Ltd.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of generating and utilizing one-time passwor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5591A (en) * 1995-12-29 1998-04-28 Feldman; Stephen E.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f a person
WO1997040482A1 (en) * 1996-04-24 1997-10-30 Logitech, Inc. Touch and pressure sen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070177804A1 (en) * 2006-01-30 2007-08-02 Apple Computer, Inc. Multi-touch gesture dictionary
US8479122B2 (en) * 2004-07-30 2013-07-02 Apple Inc. Gestures for touch sensitive input devices
US9292111B2 (en) * 1998-01-26 2016-03-22 Apple Inc. Gesturing with a multipoint sensing device
US7859519B2 (en) * 2000-05-01 2010-12-28 Tulbert David J Human-machine interface
KR101128572B1 (ko) * 2004-07-30 2012-04-23 애플 인크. 터치 감지 입력 장치용 제스처
JP4351599B2 (ja) * 2004-09-03 2009-10-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JP2006127486A (ja) * 2004-09-29 2006-05-18 Toshiba Corp 入力装置、コンピュータ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US20060066590A1 (en) * 2004-09-29 2006-03-30 Masanori Ozawa Input device
JP2006127488A (ja) * 2004-09-29 2006-05-18 Toshiba Corp 入力装置、コンピュータ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US8001613B2 (en) * 2006-06-23 2011-08-16 Microsoft Corporation Security using physical objects
JP4933304B2 (ja) * 2006-10-16 2012-05-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7907125B2 (en) * 2007-01-05 2011-03-15 Microsoft Corporation Recognizing multiple input point gestures
JP4826512B2 (ja) * 2007-03-12 2011-1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799461B2 (ja) 2007-03-27 2011-10-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2008305174A (ja) * 2007-06-07 2008-12-18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KR101345755B1 (ko) * 2007-09-11 2013-12-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조작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US8009147B2 (en) * 2007-09-27 2011-08-3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ulti-touch interfaces for user authentication, partitioning, and external device control
US8681093B2 (en) * 2008-02-11 2014-03-25 Apple Inc. Motion compensation for screens
BRPI0804355A2 (pt) * 2008-03-10 2009-11-03 Lg Electronics Inc terminal e método de controle do mesmo
CN101977796B (zh) * 2008-03-19 2013-05-08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操作输入设备
DE102008017716A1 (de) * 2008-04-07 2009-10-08 Volkswagen Ag Anzeige- und Bedien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olchen
TW201003498A (en) * 2008-07-04 2010-01-16 Wintek Corp Resistive touch panel with multi-touch recognition ability
JP5161690B2 (ja) * 2008-07-31 2013-03-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KR20100129424A (ko) * 2009-06-01 2010-12-09 한국표준과학연구원 터치스크린의 접촉위치 및 접촉힘의 세기를 이용한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82023B2 (ja) 2014-04-23
TW201108064A (en) 2011-03-01
CN102473073A (zh) 2012-05-23
EP2472373A4 (en) 2016-08-17
CN102473073B (zh) 2014-10-15
WO2011024584A1 (ja) 2011-03-03
BR112012003820A2 (pt) 2016-03-22
EP2472373B1 (en) 2019-09-04
JP2011048665A (ja) 2011-03-10
US8760422B2 (en) 2014-06-24
EP2472373A1 (en) 2012-07-04
US20120113061A1 (en) 2012-05-10
KR20120067331A (ko) 2012-06-25
RU2012106128A (ru) 2013-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8798B (zh)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s and program products
US971063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security using complex biometric information
US10397649B2 (en) Method of zooming video images and mobile display terminal
JP4752887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8610678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ving a displayed object between multiple displays
JP4609543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US946543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creen by tracking head of user through camera module,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therefor
JP540795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584802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WO2012011263A1 (ja) ジェスチャ入力装置およびジェスチャ入力方法
US9519365B2 (en)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JP2015007949A (ja) 表示装置、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11134111A (ja)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JP2006260028A (ja) 遠隔操作システム、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ラ、遠隔操作方法、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60210452A1 (en) Multi-gesture security code entry
JP2012027515A (ja) 入力方法及び入力装置
CN111164543B (zh) 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
KR20160063075A (ko) 공간 인터랙션에서 모션 인식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2015141526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3543824B (zh) 手势输入系统及方法
JP5055156B2 (ja) 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
JP5957041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11053747A (ja) ポインティング装置、ポインティング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5114938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e Low complexity vision based motion sensing techniqu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