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3794B - Massage machine - Google Patents

Massage machin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23794B
TWI423794B TW99119483A TW99119483A TWI423794B TW I423794 B TWI423794 B TW I423794B TW 99119483 A TW99119483 A TW 99119483A TW 99119483 A TW99119483 A TW 99119483A TW I423794 B TWI423794 B TW I42379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ortion
pressing
state
user
hea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19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21536A (en
Inventor
Nobuhisa Soetani
Nagatoshi Harada
Haruna Yamamoto
Original Assignee
Fami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mi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mily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121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15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3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3794B/zh

Link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按摩機
本發明係關於按摩機,特別是關於能夠使頭部朝前後方向移動以進行使用者頸部的伸展動作之按摩機。
以往,關於按摩機,具有座部和靠背部且在其等上設有氣囊或揉捏球等的施療具之椅子型按摩機是已知的。這種按摩機,例如讓設置於靠背部之揉捏球一邊上下移動一邊進行揉捏動作或捶打動作,藉此對使用者進行按摩。此外,在靠背部設置具有氣囊的枕部,一邊支承靠在靠背部上之使用者的頭部,一邊藉由該氣囊對使用者的頸部和肩部進行按壓按摩之椅子型按摩機是已知的(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178341號公報
上述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按摩機所具有的枕部,是藉由位於左右肩部上方之左右一對的肩氣囊將肩部朝向下方按壓,藉由位於頭部後方之左右一對的頭(頸)側部氣囊將頭部朝向左右側方且若干下方按壓。而且,依據此枕部,左右一對的肩氣囊和左右一對的頭(頸)側部氣囊合計四個氣囊可獨立控制,例如藉由使右邊的肩氣囊和右邊的頭(頸)側部氣囊同步膨脹,能進行使頸右部至肩右部伸長之伸展動作。然而,與頭部的上部對應之上支承面,是比與頸部及頭部之下部對應之下支承面位於更前方,因此頭部無法朝向比直立狀態更後方移動,無法讓頭部往前後方向移動而進行頸部的伸展動作。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前述問題而開發完成的,其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能讓頭部往前後方向移動以進行頸部的伸展動作之按摩機。
本發明的按摩機,係具備: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設置於該座部的後方而用來支承使用者上半身的靠背部、設置於該靠背部而用來支承使用者的頭部之枕部;前述枕部係具備:可支承頭部的下部之下部支承面、可支承頭部的上部且至少一部分比前述下部支承面位於更後方之上部支承面、在前述下部支承面將頭部從後方朝向前方按壓之按壓部。
依據此構造,藉由讓按壓部之按壓開始,能使頭部從直立狀態往前方移動(傾倒),藉由讓按壓部之按壓解除,能利用頭部本身重量而使頭部朝向比直立狀態更後方移動(傾倒)。因此,藉由頭部往前後方向之移動(傾倒)可進行頸部之按摩動作。
在此情況較佳為,前述上部支承面,係隨著從下方朝向上方而往後方傾斜。
依據此構造,可確保較大的讓頭部接觸上部支承面之接觸面積,能穩定地將頭部支承於上部支承面。亦即,使用者能放鬆地將頭部靠在枕部上。
此外較佳為,前述按壓部,是包含隔著前述枕部之左右方向的中心線左右成對設置之第1按壓部及第2按壓部,且具有獨立控制前述第1按壓部及前述第2按壓部的動作之控制部。在此情況較佳為,前述第1按壓部及前述第2按壓部是由藉由空氣的供排氣進行膨脹收縮之氣囊所構成。
依據此構造,使用者能採取以下四種姿勢。亦即可採取的姿勢包括:藉由第1按壓部及第2按壓部的收縮,使頭部位於比直立狀態更後方且臉部朝向左右中央的狀態(第1姿勢);藉由只有設置在左右一側之第1按壓部的膨脹,使頭部位於比直立狀態更前方且臉部朝向比左右中央更靠左右另一側的狀態(第2姿勢);藉由第1按壓部及第2按壓部的膨脹,使頭部位於比直立狀態更前方且臉部朝向左右中央的狀態(第3姿勢);藉由只有設置在左右另一側之第2按壓部的膨脹,使頭部位於比直立狀態更前方且臉部朝向比左右中央更靠左右一側的狀態(第4姿勢)。
此外較佳為,前述枕部可在以下狀態之間進行狀態改變:前述第1按壓部及前述第2按壓部收縮之第1狀態、前述第1按壓部膨脹前述第2按壓部收縮之第2狀態、前述第1按壓部及前述第2按壓部膨脹之第3狀態、前述第1按壓部收縮前述第2按壓部膨脹之第4狀態;前述控制部將前述第1按壓部及前述第2按壓部的動作控制成:至少包含依前述第1、2、3、4狀態的順序進行狀態改變之控制態樣。
藉由採用此構造,藉由從第1狀態至第4狀態進行狀態改變,可從頭部位於比直立狀態更後方且臉部朝向左右中央的第1姿勢,使頭部往前方移動且往左右另一側傾倒而成為前述第2姿勢,接著使頭部往左右一側豎直而成為前述第3姿勢,接著使頭部往左右一側傾倒而成為前述第4姿勢,接下來使頭部往後方移動且往左右另一側豎直而成為前述第1姿勢。亦即能夠進行讓頸部繞圈之伸展動作。
此外較佳為,前述枕部係具備:與使用者的肩部的上面相對向之對向面、在前述對向面上隔著前述中心線左右成對設置而將使用者的頸部從上方至側方施以按壓之第3按壓部及第4按壓部;前述第3按壓部及前述第4按壓部,是由藉由空氣的供排氣而進行膨脹收縮之氣囊所構成。
藉由採用此構造,可將使用者的肩部之頸部附近施以按摩。
此外較佳為,前述第1按壓部及前述第2按壓部,是相對於前述中心線分別配置在右側及左側;前述第3按壓部及前述第4按壓部,是相對於前述中心線分別配置在右側及左側;前述控制部,分別獨立地控制前述第1~4按壓部的動作,且控制成個別進行:使前述第1按壓部及前述第3按壓部同步膨脹的動作、使前述第2按壓部及前述第4按壓部同步膨脹的動作。
藉由採用此構造,藉由使第1按壓部及第3按壓部同步膨脹,能在將左肩部往下按壓而保持不抬起的狀態下,讓頭部以肩部之頸部附近為轉動支點而往右側方傾倒。亦即,能夠進行使從左肩部至頸部左側方的部分伸長之伸展動作。或是,藉由使第2按壓部及第4按壓部同步膨脹,能在將右肩部往下按壓而保持不抬起的狀態下,讓頭部以肩部之頸部附近為轉動支點而往左側方傾倒。亦即,能夠進行使從右肩部至頸部右側方的部分伸長之伸展動作。
此外較佳為,前述第1按壓部及前述第2按壓部,是相對於前述中心線分別配置在右側及左側;前述第3按壓部及前述第4按壓部,是相對於前述中心線分別配置在右側及左側;前述控制部,分別獨立地控制前述第1~4按壓部的動作,且控制成個別進行:使前述第2按壓部及前述第3按壓部同步膨脹的動作、使前述第1按壓部及前述第4按壓部同步膨脹的動作。
藉由採用此構造,藉由使第2按壓部及第3按壓部同步膨脹,能在將左肩部(特別是內側附近)往下按壓的狀態下,讓頭部以頸部之頭部附近為轉動支點而往左側方傾倒。亦即,能夠進行使頸部右側方伸長之伸展動作。或是,藉由使第1按壓部及第4按壓部同步膨脹,能在將右肩部(特別是內側附近)往下按壓的狀態下,讓頭部以頸部之頭部附近為轉動支點而往右側方傾倒。亦即,能夠進行使頸部左側方伸長之伸展動作。
依據本發明,能夠使頭部朝前後方向移動(傾倒)以進行頸部的伸展動作。
[整體構造]
以下,根據圖式來說明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按摩機1的整體構造。第1圖係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按摩機1的前方立體圖。第2圖係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按摩機1之功能方塊圖。
如第1圖所示,該按摩機1,主要是具備:供使用者就座之座部2、設置於該座部2的後方而用來支承使用者的上半身之靠背部3、設置於座部2的前部而用來支承使用者的腳部(腿肚部)及/或足部(比腳踝靠腳尖側)之靠腳部4、設置於座部2的左右兩側而用來支承使用者的腕部之扶手部5、設置於靠背部3的前面上部而用來至少支承使用者的頭部之枕部6;藉由構成椅子型。
又在以下的說明,方向的概念是依照以下的規定。亦即,「左右方向」是從就座於座部2之使用者所觀察的方向。在靠背部3及枕部6,將靠背部3的寬度方向稱為「左右方向」,以靠背部3之朝向中央側為「內側」,以朝向外側的一側為「外側」。將靠背部3的厚度方向稱為「前後方向」,以臉部側為「前」,以頭後部側為「後」。將靠背部3之從腰部往頭部的方向稱為「上下方向」,以頭部側為「上」,以腰部側為「下」。在靠腳部4,將被下垂狀態的靠腳部4支承之腳部的長邊方向稱為上下方向,以膝側為「上」,以腳尖側為「下」。
如第2圖所示,靠背部3係藉由致動器8(由電動馬達、流體壓缸、或氣囊等所構成)而能繞左右水平方向的軸相對於座部2的後部進行傾倒,可停止於第1圖所示的豎起狀態至往後方傾倒的大致水平狀態之間的任意位置。又如第2圖所示,與靠背部3同樣的,靠腳部4係藉由致動器9(由電動馬達、流體壓缸、或氣囊等所構成)而能繞左右水平方向的軸相對於座部2的前部進行上下轉動,可停止於第1圖所示的下垂狀態至往上方轉動的大致水平狀態之間的任意位置。
如第1圖所示,在靠背部3的內部設置:用來對使用者的身體後面賦予揉捏動作和捶打動作等的機械性刺激之施療單元10,其具有上下一對且左右成對之揉捏球10a。該等上下的揉捏球10a,是設置在ㄑ字形的臂部10b。此外,施療單元10,可沿著設置於靠背部3內部且朝上下方向延伸之左右一對的導軌(未圖示)進行上下方向的昇降動作。此外,施療單元10,是藉由設置於靠背部3內的進退機構(未圖示)而能在前後方向進行進退動作。揉捏動作、捶打動作、昇降動作及進退動作,分別是藉由電動馬達或氣囊等所構成之揉捏驅動部11、捶打驅動部12、昇降驅動部13及進退驅動部14的驅動來進行(參照第2圖)。
此外,如第1圖所示,座部2是設置在與臀部及大腿部對應的位置,具有將臀部及大腿部從下方按壓之左右成對的座部用氣囊15。靠背部3,是設置在與背部及腰部對應的位置,係具有:將背部及腰部從後方按壓之隔著施療單元10左右成對的背部用氣囊16、以及左右成對的腰部用氣囊17。靠腳部4,是設置在與腳部對應的位置,具有將腳部從左右按壓之左腳用氣囊18L(18)及右腳用氣囊18R(18)。扶手部5,是設置在與前腕部對應的位置,具有將前腕部從下方按壓之左腕用氣囊19L(19)及右腕用氣囊19R(19)。該等各氣囊15~19,是藉由設置於座部2下方之供排氣裝置20所產生之空氣的供排氣來進行膨脹收縮(也參照第2圖)。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在座部2的下方設有供排氣裝置20及控制部21。該供排氣裝置20,是對前述各氣囊15~19及設置於枕部6之後述氣囊所構成的各按壓部28進行空氣的供排氣,且具有泵及閥等。該控制部21是對施療單元10、各致動器8、9及前述供排氣裝置20進行驅動控制,是由具有CPU、記憶體(RAM)及記憶部(ROM)之個人電腦等所構成。該控制部21,與使用者所操作的操作部22電氣連接,根據從操作部22輸入的輸入訊號而輸出:用來驅動控制施療單元10、各致動器8、9及供排氣裝置20之輸出訊號。此外,控制部21,可獨立地控制各氣囊15~19的動作(膨脹收縮),也能獨立地控制後述各按壓部30~33的動作(膨脹收縮)。
[枕部的構造]
以下,根據圖式來說明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按摩機1的枕部6的構造。第3圖係第1圖所示的按摩機1的靠背部3之後方立體圖。第4圖係第1圖所示的按摩機1的枕部6從前方觀察的立體圖。第5圖係第1圖所示的按摩機1的枕部6從前方觀察的平面圖。第6圖係第1圖所示的按摩機1的枕部6從下方觀察的平面圖。第7圖係第1圖所示的按摩機1的枕部6從左側方觀察的平面圖。第8圖係第1圖所示的按摩機1的枕部6從後方觀察的平面圖。
如第1圖及第3圖所示,在枕部6的後面上部,設有朝上下方向延伸之可撓性的皮革等所構成的前垂片23,該前垂片23,是從枕部6上的安裝位置越過靠背部3的上面而配置到後面,在前垂片23的前端部設置朝左右方向延伸的重錘24。在靠背部3的上面,為了讓前垂片23沿前後方向插通而設有朝前後方向開口的插通部25。前垂片23插通於該插通部25,且其前端藉由重錘24而成為朝向鉛垂下方下垂的狀態。如此,產生將枕部6往上蓄勢的蓄勢力,使枕部6本身重量和該蓄勢力保持均衡,而能進行枕部6在上下方向的定位。此外,該枕部6,藉由往上推或往下拉而能在上下方向移動。
如第1圖所示,枕部6,是將支承部(具有高緩衝性之胺甲酸乙脂、海綿或發泡苯乙烯等所構成)用被覆構件26覆蓋,整體是形成左右方向較長,從前方觀察呈大致梯形。以下,針對枕部6的內部構造,根據第4圖~第8圖作詳細地說明。又在第4圖~第8圖所示的枕部中,考慮到視認性而省略被覆構件26及前垂片23的圖示。枕部6如前述般主要包括:至少可支承使用者的頭部之藉由被覆構件26所覆蓋的支承部27、以及設置於支承部27而能按壓使用者的被施療部之按壓部30、31。具體而言,支承部27是包含:位於其左右中央之用來支承頸部及頭部之中央部28、位於中央部28的左右兩側且位於肩部上方之左右成對的側部29;中央部28和側部29是連續於左右方向而構成一體。
中央部28係包含:可支承頭部的下部及/或頸部之下部支承面28a、可支承頭部的上部之上部支承面28b、從下部支承面28a的下端部朝向後方豎設且與肩部的上面相對向的對向面28c。上部支承面28b的至少一部分是比下部支承面28a位於後方。具體而言,上部支承面28b,是從下部支承面28a的上端部朝向上方形成連續,且隨著從下方朝向上方而往後傾斜。又,依使用者身高的差異,或許會有下部支承面28a無法對應於頭部的下部及/或頸部、且上部支承面28b無法對應於頭部的上部的狀態,但至少對既定身高的使用者(例如平均體型的成人),只要是下部支承面28a對應於頭部的下部及/或頸部、且上部支承面28b對應於頭部的上部的枕部6,都包含於本發明。
側部29係包含:與使用者的肩部的上面相對向之對向面29c、從對向面29c的前端部朝向上方豎設之前面29a、從對向面29c之左右外側端部朝向上方豎設之橫面29b。中央部28的對向面28c和側部29的對向面29c是形成連續而構成一體,中央部28之下部支承面28a及上部支承面28b、和側部29之前面29a是形成連續而構成一體。此外,中央部28和側部29係具有:沿著靠背部3的側面而形成抵接之平面狀的背面6a(參照第7圖、第8圖)。
中央部28,在下部支承面28a設有:將頭部從後方朝向前方按壓之按壓部30、31,在對向面28c設有:將頸部從上方至外側方按壓之按壓部32、33。具體而言,如第5圖所示,設置於下部支承面28a之按壓部30、31,是由隔著枕部6之左右方向的中心線1之左右成對的第1按壓部30及第2按壓部31所構成;設置於對向面28c之按壓部32、33,是由隔著前述中心線1之左右成對的第3按壓部32及第4按壓部33所構成。第1~第4按壓部30~33,是由藉由前述供排氣裝置20所產生之空氣的供排氣來進行膨脹收縮之氣囊所構成,藉由前述控制部21可分別獨立地動作(膨脹收縮)。如第4圖所示,該等第1~第4按壓部(氣囊)30~33,是透過插通於貫通孔34(設置於支承部(中央部28)27的上部支承面28a且貫穿前後方向)之通氣管35而連接於供排氣裝置20。又在第5圖至第8圖中,是省略貫通孔34及通氣管35的圖示。此外,第3按壓部32及第4按壓部33,是透過底板36(將各按壓部32、33從上方至左右外側方予以支承且由較硬質的鐵板等構成)來安裝於對向面28c,藉此可促進第3按壓部32及第4按壓部33往下方至左右內側方的膨脹。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按摩機1的第1按壓部30及第2按壓部31的構造,根據圖式來作說明。第9圖係讓第1按壓部30及第2按壓部31收縮的狀態下使用者的姿勢之說明圖,(a)是從上方觀察使用者的平面示意圖,(b)是從左側方觀察使用者的平面示意圖。第10圖係讓第1按壓部30膨脹、第2按壓部31收縮的狀態下使用者的姿勢之說明圖,(a)是從上方觀察使用者的平面示意圖,(b)是從左側方觀察使用者的平面示意圖。第11圖係讓第1按壓部30及第2按壓部31膨脹的狀態下使用者的姿勢之說明圖,(a)是從上方觀察使用者的平面示意圖,(b)是從左側方觀察使用者的平面示意圖。第12圖係讓第1按壓部30收縮、第2按壓部31膨脹的狀態下使用者的姿勢之說明圖,(a)是從上方觀察使用者的平面示意圖,(b)是從左側方觀察使用者的平面示意圖。在第9圖至第12圖之各(a)中,考慮視認性而省略第3按壓部32及第4按壓部33的圖示。
如第9圖至第12圖所示,屬於左右對的按壓部,亦即左右一側的第1按壓部30及左右另一側的第2按壓部31,是構成能朝前後方向直直地膨脹收縮之波紋狀,藉由將後頭部的左右側部從後方按壓,能使頭部往前後方向移動。換言之,第1按壓部30及第2按壓部31,在靠背部3呈豎起狀態下,相對於載置按摩機1之載置面,是大致平行地往前後方向伸縮;在靠背部3呈大致水平狀態下,相對於載置按摩機1之載置面,是大致垂直地伸縮。
而且,設置於左右一側(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為左側)之第1按壓部30和左右另一側(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為右側)之第2按壓部31可獨立地動作,因此使用者可成為以下四種姿勢(狀態)。亦即,若第1按壓部30及第2按壓部31成為收縮狀態(第1狀態),如第9圖所示,會使頭部朝向比直立狀態更後方傾倒而使頭部的上部抵接於上部支承面28b,而且臉部成為朝向左右中央(中心線1)的姿勢(第1姿勢)。此外,若成為僅第1按壓部30膨脹的狀態(第2狀態),如第10圖所示,會使頭部朝向比直立狀態更前方傾倒而使頭部的上部離開上部支承面28b,而且臉部成為朝向比左右中央(中心線1)更右側的姿勢(第2姿勢)。此外,若第1按壓部30及第2按壓部31成為膨脹狀態(第3狀態),如第11圖所示,會使頭部朝向比直立狀態更前方傾倒而使頭部的上部離開上部支承面28b,而且臉部成為朝向左右中央(中心線1)的姿勢(第3姿勢)。另外,若成為僅第2按壓部31膨脹的狀態(第4狀態),如第12圖所示,會使頭部朝向比直立狀態更前方傾倒而使頭部的上部離開上部支承面28b,而且臉部成為朝向比左右中央(中心線1)更左側的姿勢(第4姿勢)。
又在第1按壓部30及第2按壓部31收縮的狀態(第1狀態),使頭部成為朝向比直立狀態更後方傾倒的第1姿勢之原因在於,在靠背部3相對於座部2往後方傾倒若干之豎起狀態(參照第1圖)至靠背部3成為大致水平狀態的期間,始終有後方成分的重力(本身重量)作用於頭部。因此,隨著靠背部3從豎起狀態越接近大致水平狀態,作用於頭部之後方成分的重力越大,而能有效地讓使用者的姿勢成為第1姿勢。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按摩機1的第3按壓部32及第4按壓部33的構造,根據圖式來作說明。第13圖係第3按壓部32及第4按壓部33的膨脹態樣之說明圖,(a)是從前方觀察使用者之平面示意圖,(b)是從上方觀察使用者之平面示意圖,(c)是從左側方觀察使用者之平面示意圖。又在第13(b)圖中,是考慮視認性而省略第1按壓部30及第2按壓部31的圖示。
如第13(a)圖至第13(c)圖所示,屬於左右對的按壓部,亦即左右一側(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為左側)之第3按壓部32及左右另一側(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為右側)之第4按壓部33,其左右內側端部是作為基部32a、33a,其左右外側端部是作為展開部32b、33b,展開部32b、33b是構成能朝向下方至左右內側方膨脹之波紋狀,其按壓面是隨著從前方朝向後方而往下傾斜,而且,其按壓面隨著從左右內側方(基部32a、33a側)朝向左右外側方(展開部32b、33b側)而往下傾斜。因此,若第3按壓部32或第4按壓部33膨脹,會將肩部往下按壓,而且將頸部的側部往左右內側按壓,而能對肩部之頸部附近進行按壓按摩。
[頸部伸展動作(之一)]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按摩機1的頸部伸展動作(之一),根據圖式作說明。第14圖係頸部伸展動作(之一)的各按壓部30~33的膨脹收縮的時序圖。
如第14圖所示,控制部21,在第1~第4按壓部30~33收縮的狀態下,亦即,從頭部朝向比直立狀態更後方傾倒而使頭部的上部抵接於上部支承面28b且臉部朝向左右中央(中心線1)的第1姿勢(參照第9圖),僅使第1按壓部30膨脹既定時間T1。這時的使用者成為:頭部朝向比直立狀態更前方傾倒而使頭部的上部離開上部支承面28b且臉部朝向比左右中央(中心線1)更右側的第2姿勢(參照第10圖)。在經過既定時間T1後,控制部21使第1按壓部30維持膨脹狀態,且讓第2按壓部31膨脹既定時間T2。這時的使用者成為:頭部朝向比直立狀態更前方傾倒而使頭部的上部離開上部支承面28b且臉部朝向左右中央(中心線1)的第3姿勢(參照第11圖)。在經過既定時間T2後,控制部21使第2按壓部31維持膨脹狀態,且讓第1按壓部30收縮既定時間T3。這時的使用者成為:頭部朝向比直立狀態更前方傾倒而使頭部的上部離開上部支承面28b且臉部朝向比左右中央(中心線1)更左側的第4姿勢(參照第12圖)。在經過既定時間T3後,控制部21使第1按壓部30維持收縮狀態,且讓第2按壓部31收縮既定時間T4。這時的使用者返回前述第1姿勢(參照第9圖)。依據如此般讓使用者的姿勢從第1姿勢至第4姿勢改變狀態而進行伸展動作(之一),可讓頸部受到包含前後移動之繞圈伸展運動。
[頸部伸展動作(之二)]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按摩機1的頸部伸展動作(之二),根據圖式作說明。第15圖係頸部伸展動作(之二)的各按壓部30~33的膨脹收縮的時序圖。第16圖係第1按壓部30及第3按壓部32膨脹的狀態下之使用者姿勢的說明圖,是從前方觀察使用者的平面示意圖。第17圖係第2按壓部31及第4按壓部33膨脹的狀態下之使用者姿勢的說明圖,是從前方觀察使用者的平面示意圖。
如第15圖所示,控制部21,在第1~第4按壓部30~33收縮的狀態下,亦即,從前述第1姿勢(參照第9圖),使第2按壓部31及第4按壓部33維持收縮狀態,讓第1按壓部30及第3按壓部32同步膨脹既定時間T5。這時的使用者成為:在將左肩部往下按壓而保持不抬起的狀態下,讓頭部以肩部之頸部附近為轉動支點而往右側方傾倒的姿勢(第5姿勢)(參照第16圖)。在經過既定時間T5後,控制部21使第2按壓部31及第4按壓部33維持收縮狀態,讓第1按壓部30及第3按壓部32同步收縮既定時間T6。這時的使用者成為前述第1姿勢(參照第9圖)。在經過既定時間T6後,控制部21使第1按壓部30及第3按壓部32維持收縮狀態,讓第2按壓部31及第4按壓部33同步膨脹既定時間T7。這時的使用者成為:在將右肩部往下按壓而保持不抬起的狀態下,讓頭部以肩部之頸部附近為轉動支點而往左側方傾倒的姿勢(第6姿勢)(參照第17圖)。在經過既定時間T7後,控制部21使第1按壓部30及第3按壓部32維持收縮狀態,讓第2按壓部31及第4按壓部33同步收縮既定時間T8。這時的使用者成為前述第1姿勢(參照第9圖)。如上述般,依據讓使用者的姿勢成為第5姿勢、第6姿勢之伸展動作(之二),能受到讓二點鏈線所包圍的左肩部至頸部左側方的部分P1(參照第16圖)、二點鏈線所包圍的右肩部至頸部右側方的部分P2(參照第17圖)伸展的運動。如此般,控制部21係個別且交互地進行:讓第1按壓部30及第3按壓部32同步膨脹的動作、讓第2按壓部31及第4按壓部33同步膨脹的動作。
[頸部伸展動作(之三)]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按摩機1的頸部伸展動作(之三),根據圖式作說明。第18圖係頸部伸展動作(之三)的各按壓部30~33的膨脹收縮的時序圖。第19圖係第2按壓部31及第3按壓部32膨脹的狀態下之使用者姿勢的說明圖,是從前方觀察使用者的平面示意圖。第20圖係第1按壓部30及第4按壓部33膨脹的狀態下之使用者姿勢的說明圖,是從前方觀察使用者的平面示意圖。
如第18圖所示,控制部21,在第1~第4按壓部30~33收縮的狀態下,亦即,從前述第1姿勢(參照第9圖),使第1按壓部30及第4按壓部33維持收縮狀態,讓第2按壓部31及第3按壓部32同步膨脹既定時間T9。這時的使用者成為:在將左肩部(特別是內側附近)往下按壓的狀態下,讓頭部以頸部之頭部附近為轉動支點而往右側方傾倒的姿勢(第7姿勢)(參照第19圖)。在經過既定時間T9後,控制部21使第1按壓部30及第4按壓部33維持收縮狀態,讓第2按壓部31及第3按壓部32同步收縮既定時間T10。這時的使用者成為前述第1姿勢(參照第9圖)。在經過既定時間T10後,控制部21使第2按壓部31及第3按壓部32維持收縮狀態,讓第1按壓部30及第4按壓部33同步膨脹既定時間T11。這時的使用者成為:在將右肩部(特別是內側附近)往下按壓的狀態下,讓頭部以頸部之頭部附近為轉動支點而往左側方傾倒的姿勢(第8姿勢)(參照第20圖)。在經過既定時間T11後,控制部21使第2按壓部31及第3按壓部32維持收縮狀態,讓第1按壓部30及第4按壓部33同步收縮既定時間T12。這時的使用者成為前述第1姿勢(參照第9圖)。如上述般,依據讓使用者的姿勢成為第7姿勢、第8姿勢之伸展動作(之三),能受到讓二點鏈線所包圍的頸部右側方部分P3、二點鏈線所包圍的頸部左側方部分P4伸展的運動。如此般,控制部21係個別且交互地進行:讓第2按壓部31及第3按壓部32同步膨脹的動作、讓第1按壓部30及第4按壓部33同步膨脹的動作。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按摩機1之變形成其他形態的枕部7構造,根據圖式來作說明。第21圖是將其他形態的枕部7從前方觀察的平面圖。又在以下所說明的形態,對於與上述枕部6共通的構造是賦予相同符號而省略其說明。
具體而言,設置於上部支承面28b之按壓部的構造是不同的,該按壓部是由橫跨中心線1之單一的中央按壓部37所構成。該中央按壓部37,是由前述供排氣裝置20產生之空氣供排氣來進行膨脹收縮之氣囊所構成,藉由前述控制部21,可讓前述第3按壓部及第4按壓部分別獨立地動作(膨脹收縮)。此外,中央按壓部37,是構成能朝前後方向直直地膨脹收縮之波紋狀,藉由將後頭部的左右中央部從後方按壓,能使頭部往前後方向移動。換言之,中央按壓部37,在靠背部3呈豎起狀態下,相對於載置按摩機1之載置面,是大致平行地往前後方向伸縮;在靠背部3呈大致水平狀態下,相對於載置按摩機1之載置面,是大致垂直地伸縮。
因此,在中央按壓部37收縮的狀態下,如第9圖所示,會使頭部朝向比直立狀態更後方傾倒而使頭部的上部抵接於上部支承面28b,而且臉部成為朝向左右中央(中心線1)的第1姿勢。此外,在中央按壓部37膨脹的狀態下,如第11圖所示,會使頭部朝向比直立狀態更前方傾倒而使頭部的上部離開上部支承面28b,而且臉部成為朝向左右中央(中心線1)的第3姿勢。亦即,藉由使中央按壓部37膨脹收縮,頸部會受到往前後傾倒的伸展運動。
又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各按壓部30~33、37雖是設置於可沿下上方向調節位置之枕部6、7,但省略枕部6、7而直接設置在靠背部3亦可。在此情況,各按壓部30~33、37,可固定在靠背部3而無法沿上下方向調節位置,或在靠背部3前面設置在可沿上下方向昇降(例如藉由設置在靠背部3內部之昇降機構)之板狀可動部亦可。此外,各按壓部30~33、37雖是由氣囊所構成,但採用機械構造(由電動馬達等進行驅動)的按壓部亦可。
本發明適用於可讓頭部往前後方向移動以進行頸部的伸展動作之按摩機。
1...按摩機
2...座部
3...靠背部
6、7...枕部
21...控制部
28a...下部支承面
28b...上部支承面
30...按壓部(第1按壓部)
31...按壓部(第2按壓部)
32...按壓部(第3按壓部)
33...按壓部(第4按壓部)
37...按壓部(中央按壓部)
第1圖係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按摩機的前方立體圖。
第2圖係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按摩機之功能方塊圖。
第3圖係第1圖所示的按摩機的靠背部之後方立體圖。
第4圖係第1圖所示的按摩機的枕部從前方觀察的立體圖。
第5圖係第1圖所示的按摩機的枕部從前方觀察的平面圖。
第6圖係第1圖所示的按摩機的枕部從下方觀察的平面圖。
第7圖係第1圖所示的按摩機的枕部從左側方觀察的平面圖。
第8圖係第1圖所示的按摩機的枕部從後方觀察的平面圖。
第9圖係讓第1按壓部及第2按壓部收縮的狀態下使用者的姿勢之說明圖,(a)是從上方觀察使用者的平面示意圖,(b)是從左側方觀察使用者的平面示意圖。
第10圖係讓第1按壓部膨脹、第2按壓部收縮的狀態下使用者的姿勢之說明圖,(a)是從上方觀察使用者的平面示意圖,(b)是從左側方觀察使用者的平面示意圖。
第11圖係讓第1按壓部及第2按壓部膨脹的狀態下使用者的姿勢之說明圖,(a)是從上方觀察使用者的平面示意圖,(b)是從左側方觀察使用者的平面示意圖。
第12圖係讓第1按壓部收縮、第2按壓部膨脹的狀態下使用者的姿勢之說明圖,(a)是從上方觀察使用者的平面示意圖,(b)是從左側方觀察使用者的平面示意圖。
第13圖係第3按壓部及第4按壓部的膨脹態樣之說明圖,(a)是從前方觀察使用者之平面示意圖,(b)是從上方觀察使用者之平面示意圖,(c)是從左側方觀察使用者之平面示意圖。
第14圖係頸部伸展動作(之一)的各按壓部的膨脹收縮的時序圖。
第15圖係頸部伸展動作(之二)的各按壓部的膨脹收縮的時序圖。
第16圖係第1按壓部及第3按壓部膨脹的狀態下之使用者姿勢的說明圖,是從前方觀察使用者的平面示意圖。
第17圖係第2按壓部及第4按壓部膨脹的狀態下之使用者姿勢的說明圖,是從前方觀察使用者的平面示意圖。
第18圖係頸部伸展動作(之三)的各按壓部的膨脹收縮的時序圖。
第19圖係第2按壓部及第3按壓部膨脹的狀態下之使用者姿勢的說明圖,是從前方觀察使用者的平面示意圖。
第20圖係第1按壓部及第4按壓部膨脹的狀態下之使用者姿勢的說明圖,是從前方觀察使用者的平面示意圖。
第21圖是將第1圖所示的按摩機之其他形態的枕部從前方觀察的平面圖。
6...枕部
27...支承部
28...中央部
28a...下部支承面
28b...上部支承面
29...側部
29a...前面
29b...橫面
30...按壓部(第1按壓部)
31...按壓部(第2按壓部)
32...按壓部(第3按壓部)
33...按壓部(第4按壓部)
34...貫通孔
35...通氣管
36...底板

Claims (8)

  1. 一種按摩機,係具備: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設置於該座部的後方而用來支承使用者上半身的靠背部、設置於該靠背部而用來支承使用者的頭部之枕部;其特徵在於,前述枕部係具備:可支承頭部的下部之下部支承面、可支承頭部的上部且至少一部分比前述下部支承面位於更後方之上部支承面、以及在前述下部支承面將頭部從後方朝向前方按壓之按壓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按摩機,其中,前述上部支承面,係隨著從下方朝向上方而往後方傾斜。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記載的按摩機,其中,前述按壓部,是包含隔著前述枕部之左右方向的中心線左右成對設置之第1按壓部及第2按壓部;且具有獨立控制前述第1按壓部及前述第2按壓部的動作之控制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記載的按摩機,其中,前述第1按壓部及前述第2按壓部是由藉由空氣的供排氣進行膨脹收縮之氣囊所構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記載的按摩機,其中,前述枕部可在以下狀態之間進行狀態改變:前述第1 按壓部及前述第2按壓部收縮之第1狀態、前述第1按壓部膨脹前述第2按壓部收縮之第2狀態、前述第1按壓部及前述第2按壓部膨脹之第3狀態、前述第1按壓部收縮前述第2按壓部膨脹之第4狀態;前述控制部將前述第1按壓部及前述第2按壓部的動作控制成:至少包含依前述第1、2、3、4狀態的順序進行狀態改變之控制態樣。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記載的按摩機,其中,前述枕部係具備:與使用者的肩部的上面相對向之對向面、在前述對向面上隔著前述中心線左右成對設置而將使用者的頸部從上方至側方施以按壓之第3按壓部及第4按壓部;前述第3按壓部及前述第4按壓部,是由藉由空氣的供排氣而進行膨脹收縮之氣囊所構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記載的按摩機,其中,前述第1按壓部及前述第2按壓部,是相對於前述中心線分別配置在右側及左側;前述第3按壓部及前述第4按壓部,是相對於前述中心線分別配置在右側及左側;前述控制部,分別獨立地控制前述第1~4按壓部的動作,且控制成個別進行:使前述第1按壓部及前述第3按壓部同步膨脹的動作、使前述第2按壓部及前述第4按壓部同 步膨脹的動作。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記載的按摩機,其中,前述第1按壓部及前述第2按壓部,是相對於前述中心線分別配置在右側及左側;前述第3按壓部及前述第4按壓部,是相對於前述中心線分別配置在右側及左側;前述控制部,分別獨立地控制前述第1~4按壓部的動作,且控制成個別進行:使前述第2按壓部及前述第3按壓部同步膨脹的動作、使前述第1按壓部及前述第4按壓部同步膨脹的動作。
TW99119483A 2009-12-26 2010-06-15 Massage machine TWI4237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96530A JP5306173B2 (ja) 2009-12-26 2009-12-26 マッサージ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1536A TW201121536A (en) 2011-07-01
TWI423794B true TWI423794B (zh) 2014-01-21

Family

ID=43889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19483A TWI423794B (zh) 2009-12-26 2010-06-15 Massage machin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306173B2 (zh)
CN (1) CN201806892U (zh)
TW (1) TWI4237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60104B2 (ja) * 2015-06-10 2020-03-04 ファミリーイナダ株式会社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CN109907953B (zh) * 2019-04-19 2021-02-26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一种间接接触法颈椎按摩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33583A (ja) * 2002-07-05 2004-02-05 Family Kk マッサージ機
JP2009178341A (ja) * 2008-01-31 2009-08-13 Family Co Ltd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67022B2 (ja) * 1993-12-27 1999-10-25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アマッサージ装置
JP2001120617A (ja) * 1999-10-22 2001-05-08 Purotec Fuji:Kk マッサージ機能を備えた枕
JP4505109B2 (ja) * 2000-06-02 2010-07-21 株式会社フジ医療器 マッサージ器
JP2005152384A (ja) * 2003-11-27 2005-06-16 Toshiba Tec Corp マッサージ装置
JP2006141499A (ja) * 2004-11-17 2006-06-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枕型マッサージ器
JP2006325790A (ja) * 2005-05-25 2006-12-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枕型マッサージ機
JP5405724B2 (ja) * 2007-05-22 2014-02-05 株式会社フジ医療器 マッサージ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33583A (ja) * 2002-07-05 2004-02-05 Family Kk マッサージ機
JP2009178341A (ja) * 2008-01-31 2009-08-13 Family Co Ltd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06173B2 (ja) 2013-10-02
JP2011135953A (ja) 2011-07-14
CN201806892U (zh) 2011-04-27
TW201121536A (en) 201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05724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3854944B2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TW201729779A (zh) 氣囊及按摩機
TWI423794B (zh) Massage machine
JP5474281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4789739B2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5199605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5279888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5557944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5236792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01333952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5306164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5059514B2 (ja)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JP2008068106A (ja)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JP4653668B2 (ja) 椅子
CN110856688A (zh) 按摩机
JP6322600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7352280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5335044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5800355B2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2005013559A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5335053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5749225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08012055A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H10146373A (ja) 脚マッサー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