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5568B - 飛行昆蟲類捕捉器 - Google Patents

飛行昆蟲類捕捉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5568B
TWI415568B TW097118389A TW97118389A TWI415568B TW I415568 B TWI415568 B TW I415568B TW 097118389 A TW097118389 A TW 097118389A TW 97118389 A TW97118389 A TW 97118389A TW I415568 B TWI415568 B TW I41556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hanging
attracting
flying
fli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183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26974A (en
Inventor
Yoshitake Kagawa
Original Assignee
Fumakill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13374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6883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3246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6884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0068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9165402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makilla Ltd filed Critical Fumakilla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26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69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55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556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10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Traps
    • A01M1/106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Traps for flying insec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Description

飛行昆蟲類捕捉器
本發明關於用來捕捉蒼蠅、蜜蜂等的飛行昆蟲類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
為了驅除飛行昆蟲類例如蒼蠅,使用在內部填充有殺蟲劑之氣霧劑噴霧器,對欲驅除的蒼蠅噴灑殺蟲劑,驅除該蒼蠅為一般的方法。
但,在進行使用此氣霧劑噴霧器之蒼蠅的驅除之際,會有受到各種限制之虞,例如,在容易產生多量的蒼蠅等之食品、有餐具類的廚房附近,會有因氣霧劑噴霧器所噴灑的殺蟲劑附著於食品、餐具類的問題產生,因此,在有食品、餐具類的廚房附近儘可能不使用為實情。
因此,考量使用捕蠅帶、捕蠅紙等,使蒼蠅黏附於這些帶、紙加以捕捉的方法,來代替以氣霧劑噴霧器進行殺蟲劑噴灑之方法,但,在此捕蠅帶、捕蠅紙等,會有受到黏附劑所捕捉到的蒼蠅的屍體等成為裸露的狀態,在使用中,對使用者造成不舒服感之問題,或因黏著劑露出,造成該捕蠅帶、捕蠅紙等黏於使用者的手、衣服等,在使用上需要注意。
因此,捕捉器逐漸普及,代替捕蠅帶、捕蠅紙等。作為此捕捉器,例如,日本特開2003-70403號公報所記載,在球體狀的容器,其上部與下部設置害蟲之蒼蠅等可 進入的小孔與大孔,並且在內部收納著具有可誘殺蒼蠅等的作用之引誘殺蟲劑。收納於內部之引誘殺蟲劑的臭氣由上下的小孔與大孔釋放到外部,受到此臭氣所引誘,蒼蠅等由小孔或大孔進入至容器的內部。然後,進入至容器的內部之蒼蠅等,因在內部接觸到引誘殺蟲劑而死亡。
但,在以往的捕捉器,當收納於容器的內部之引誘殺蟲劑的臭氣弱時,則無法引誘蒼蠅等,又,相反地,當引誘殺蟲劑的臭氣強時,則會有造成使用者(人)聞到引誘殺蟲劑的臭氣,讓使用者感到不舒服之問題產生,並且,在利用引誘殺蟲劑的臭氣之對蒼蠅等的引誘會有界限,即使增強臭氣,也會有無法良好地引誘蒼蠅等之問題。
因此,本發明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開發完成的發明,其目的在於提供,可良好地引誘並捕捉蒼蠅、蜜蜂等的飛行昆蟲類,並且,不會對使用者造成不舒服感的飛行昆蟲類捕捉器。
本發明的第一形態,一種飛行昆蟲類捕捉器,其特徵為:包含有:具有縱方向的面部之引誘誘導體;包圍引誘誘導體的上部之侵入口;及連通於侵入口之捕捉室,藉由前述引誘誘導體的面部,引誘飛行昆蟲類,使其著陸至面部,將著陸至面部之飛行昆蟲類沿著面部朝上方 誘導,使飛行昆蟲類通過前述侵入口,在前述捕捉室內被捕捉。
若根據上述第一形態的話,在引誘誘導體的面部,蒼蠅、蜜蜂等的飛行昆蟲類作為立腳處而著陸,著陸的蒼蠅、蜜蜂等的飛行昆蟲類會因其負趨地性,在引誘誘導體朝上方移動,由上方的侵入口進入到捕捉室內,藉此,可極良好地引誘並捕捉蒼蠅、蜜蜂等的飛行昆蟲類。因此,比起以往的藉由引誘殺蟲劑等的臭氣來引誘並捕捉蒼蠅等的飛行昆蟲類者,可獲得極高的捕捉效果。並且,因在引誘誘導體,不存在有任何的黏著劑等,所以在使用中,能夠消除所捕捉之蒼蠅的屍體等裸露,可消除對使用者造成不舒服感之問題,又,亦可消除使用者的手、衣服等黏於黏著劑等之問題,可極為良好地使用該飛行昆蟲類捕捉器。
本發明的第二形態,是如上述第一形態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其中,由在內部形成有捕捉室,且在下部設有侵入用孔部之捕捉容器;及具有縱方向的面部,由捕捉容器的侵入用孔部垂掛的垂掛引誘板所構成。
本發明的第三形態是如上述第二形態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其中,前述垂掛引誘板,做成:將其上邊做成山形或弓形,朝上端橫寬變窄的形狀。
本發明的第四形態是如上述第二或第三形態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其中,前述垂掛引誘板是使複數片的垂掛引誘板在寬度方向交叉並接合。
若根據上述第二至第四形態的話,在由捕捉容器所垂掛下來的垂掛引誘板,蒼蠅、蜜蜂等的飛行昆蟲類作為立腳處而著陸,著陸的蒼蠅、蜜蜂等的飛行昆蟲類會因其負趨地性,在垂掛引誘板朝上方移動,進入到上方的捕捉容器內部,藉此,能夠極為良好地引誘並捕捉蒼蠅、蜜蜂等的飛行昆蟲類。因此,比起以往的藉由引誘殺蟲劑等的臭氣來引誘並捕捉蒼蠅等的飛行昆蟲類者,可獲得極高的捕捉效果。並且,因在垂掛引誘板,完全未存在有黏著劑等,所以,在使用中,能夠消除所捕捉之蒼蠅的屍體等裸露,可消除對使用者造成不舒服感之問題,又,亦可消除使用者的手、衣服等黏於黏著劑等之問題,可極為良好地使用該飛行昆蟲類捕捉器。
又,藉由做成將垂掛引誘板的上邊做成山形或弓形等,朝上端橫寬變窄的形狀,使得在垂掛引誘板的上部,能使蒼蠅、蜜蜂等的飛行昆蟲類圓滑地朝上方移動,藉此,可大幅地提高蒼蠅、蜜蜂等的飛行昆蟲類的捕捉率。
又,在垂掛引誘板,藉由使複數片的垂掛引誘板在寬度方向交叉並接合,可使蒼蠅、蜜蜂等的飛行昆蟲類,不論由360度中的任何方向,均可辨識垂掛引誘板,可使蒼蠅、蜜蜂等的飛行昆蟲類良好地著陸於垂掛引誘板,藉此 也能大幅地提高蒼蠅、蜜蜂等的飛行昆蟲類的捕捉率。
本發明的第五形態是如上述第一形態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其中,由在內部形成有捕捉室,且在下部設有侵入口之上部容器;及具有縱方向的面部,配置於上部容器的下方,且支承上部容器之下部支承體所構成,將下部支承體的上端由侵入口插入至上部容器內。
若根據上述第五形態的話,蒼蠅、蜜蜂等的飛行昆蟲類著陸於配置在上部容器的下方之下部支承體的縱方向的面部,著陸的蒼蠅、蜜蜂等的飛行昆蟲類會因其負趨地性,在下部支承體的面部朝上方移動,進入到上方的上部容器內部,藉此,可極為良好地引誘並捕捉蒼蠅、蜜蜂等的飛行昆蟲類。因此,比起以往的藉由引誘殺蟲劑等的臭氣來引誘並捕捉蒼蠅等的飛行昆蟲類者,可獲得極高的捕捉效果。並且,因不需要使用臭氣強的引誘殺蟲劑等,即可引誘並捕捉蒼蠅等的飛行昆蟲類,所以亦可消除使用者感到不舒服感。
本發明的第六形態是如上述第一形態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其中,由在側面全周範圍具備有縱方向的面部之外周壁的下部容器;及以覆蓋下部容器的上方的方式安裝於此下部容器的上部,且下部為開口之上部蓋所構成, 在下部容器的外周壁的上部外側與上部蓋的下部內側之間,形成水平方向的間隙,將此間隙作為供飛行昆蟲類侵入至內部用的侵入口。
本發明的第七形態是如上述第六形態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其中,將前述侵入口設置於下部容器的外周壁的上部外側全周範圍。
本發明的第八形態是如上述第六或七形態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其中,在前述下部容器及上部蓋的至少一方的內部,形成有捕捉室。
若根據上述第六至第八形態的話,利用飛行昆蟲類之負趨地性,在下部容器,使著陸於設置在側面全周之縱方向的面部之外周壁的蒼蠅、蜜蜂等的飛行昆蟲類沿著外周壁朝上方移動,由設置於外周壁的上部外側之侵入口,引入至內部,能夠在下部容器與上部蓋的內部良好地引誘並捕捉蒼蠅、蜜蜂等的飛行昆蟲類,比起僅在容器開孔、由此孔釋放引誘殺蟲劑的臭氣,並藉由此引誘殺蟲劑的臭氣來將蒼蠅、蜜蜂等的飛行昆蟲類引入至容器的內部之以往者,能夠大幅地提升蒼蠅、蜜蜂等的飛行昆蟲類的捕捉率。
說明關於本發明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的第1實施形 態。
此第1實施形態是如圖1、圖2、圖3所示,具備有在內部形成有捕捉室2之捕捉容器1,此捕捉容器1是由大致半球狀的上部容器體3、和可自由裝卸地嵌合於此上部容器體3的下部之圓形皿狀的下部容器體4所構成的中空構造者,將其內部作為捕捉室2。又,此捕捉容器1之上部容器體3,在其中央上端設有小徑的小孔部5。
另外,捕捉容器1之下部容器體4,在其下部的中央,設有朝上方站立之圓筒狀的筒部6,藉由打開其上端,在此設置大徑的縱向剖面圓形狀的侵入用孔部7。又,在此下部容器體4之侵入用孔部7的周圍,設有環狀的凹部8。
再者,由此上部容器體3與下部容器體4所構成之捕捉容器1,不限於前述的大致半球狀、圓形皿狀者,亦可為圓錐、角錐等之錐體狀者、圓柱、角柱等之柱體狀者、長方體狀者、多面體狀者等的其他的形狀。
又,由此捕捉容器1的侵入用孔部7,垂掛有縱長的長方形狀之長條帶狀的垂掛引誘板10。此垂掛引誘板10的兩面成為縱方向的面部10a。此垂掛引誘板10,由紙、木材、樹脂等的材料所製作。又,垂掛引誘板10,在上部安裝有繩11,此繩11貫通捕捉容器1的上部容器體3之小孔部5,將其上端做成環狀並且在期望的部位,設有球狀的推壓球12與止擋板13,藉由以設置於期望部位之推壓球12與止擋板13夾持捕捉容器1的上部容器體3之 小孔部5,使繩11安裝到捕捉容器1的上部容器體3之小孔部5,藉此,使垂掛引誘板10由捕捉容器1的侵入用孔部7垂掛下來。再者,此垂掛引誘板10,藉由繩11安裝於捕捉容器1側,但,亦可藉由變更垂掛引誘板10的上部的形狀,將垂掛引誘板10直接安裝於捕捉容器1側。
又,藉由對此垂掛引誘板10上色,可提高該垂掛引誘板對蒼蠅、蜜蜂等的飛行昆蟲類之引誘力。該顏色,例如,黑、紅、緑等為佳,又不僅單一色,亦可為複數色。
此垂掛引誘板10的材料,前述的紙、木材、樹脂等的一般材料即可,若為呈板狀,各種材料均可。又,關於其形狀等,不限於前述的一片縱長的長方形狀之長條帶狀,亦可為後述的其他的形狀或形態等。
其中,針對垂掛引誘板10的大小,考量為了良好地進行蒼蠅、蜜蜂等的飛行昆蟲類的引誘之辨識性、接觸性等,將其面積做成1~1000cm2 ,更理想為9~250cm2 。又,在為長條帶狀的垂掛引誘板10的情況,其縱向的長度,為了防止飛行昆蟲類著陸至垂掛引誘板10後飛離,理想為做成20cm以下。
又,在捕捉容器1內部的捕捉室2的凹部8,收納有液體15。此液體15為釀造醋、釀造酒、果汁等具有引誘作用之引誘液、水等。在使用引誘液之情況,藉由其引誘作用,能夠更進一步良好地引誘飛行昆蟲類。另外,在使用水之情況,具有下述優點,即,不會產生臭氣等,在使 用時,不會對使用者造成任何不舒服感,並且,為水,所以,既安全,即使溢出也不會弄髒地板等之優點。又,亦可在這些的引誘液、水等混入殺蟲劑等。且,作為收納於捕捉室2之物質,不限於液體15,亦可為凝膠狀物質等。又,亦可在這些液體中,混入釀造醋、釀造酒、果汁等。再者,雖在捕捉室2的凹部8,收納有液體15等,但考量飛行昆蟲類的習性等,非在捕捉室2收納液體15等,而是以黏著劑塗佈於捕捉室2的內面,或黏貼黏貼薄片,也能捕捉飛行昆蟲類。再者,在以黏著劑塗佈於捕捉室2的內面之情況,不需要在捕捉容器1內部設置環狀的凹部8。
其次,說明關於這樣的飛行昆蟲類捕捉器之實際的使用例。再者,作為此使用例,為捕捉蒼蠅之例子。
藉由將由捕捉容器1之上部容器體3的小孔部5突出之繩11的繩圈鉤掛於裝設在例如廚房的天花板、牆壁等之鉤,將該飛行昆蟲類捕捉器配置於廚房。
於是,飛繞的蒼蠅會將該飛行昆蟲類捕捉器之垂掛引誘板10當作棲木,而作為立腳處,著陸至垂掛引誘板10的面部10a。然後,著陸至垂掛引誘板10的面部10a之蒼蠅,會依據蒼蠅、蜜蜂等的飛行昆蟲類之負趨地性,在垂掛引誘板10的面部10a朝上方移動。此負趨地性是指,在飛行昆蟲類等,抗衡重力,而朝上方移動之性質。
又,根據此負趨地性,蒼蠅會由垂掛引誘板10朝上方的繩11,並沿著繩11從捕捉容器1之下部容器體4的 侵入用孔部7進入到捕捉容器1內部。然後,在捕捉容器1內部飛繞,在捕捉容器1內部飛繞後,接觸到捕捉容器1內部的捕捉室2的液體15,在液體15為釀造醋等的引誘液、水等之情況,會淹死,在液體15為於引誘液、水等混入有殺蟲劑等者之情況,會與該液體接觸而死亡。
如此,藉由將該飛行昆蟲類捕捉器配置於廚房,在捕捉容器1內部的捕捉室2捕捉蒼蠅,能夠驅除存在於廚房附近之蒼蠅。又,關於被捕捉於捕捉容器1內部之蒼蠅,藉由將其丟棄,能夠無限地反復使用該飛行昆蟲類捕捉器。
其次,說明關於垂掛引誘板10之其他的形狀或形態。但不限於這些形狀或形態。
作為垂掛引誘板10,是如圖4所示,做成下述形狀,即,將長條帶狀的垂掛引誘板10的上邊20做成山形,朝上端橫寬變窄的形狀。或如圖5所示,做成下述形狀,即,長條帶狀的垂掛引誘板10的上邊20作成為弓形,具體而言為半圓形,朝上端橫寬變窄的形狀。
如此,藉由將垂掛引誘板10做成朝其上端,橫寬變窄的形狀,能夠使著陸至垂掛引誘板10的面部10a的蒼蠅、蜜蜂等的飛行昆蟲類,依據負趨地性確實地移動至垂掛引誘板10的上端,導引至捕捉容器1內部。這是當上邊20為水平時,移動至垂掛引誘板10的上端之飛行昆蟲類多少會由上邊20飛離,但藉由將垂掛引誘板10作成為朝上端橫寬變窄的形狀,能夠防止此情況產生。再者,關 於此垂掛引誘板10之朝上端橫寬變窄的形狀,使上端越尖,越可獲得優良的效果。
又,當考量將前述的垂掛引誘板10做成朝上端橫寬變窄的形狀時,例如,圖6所示,亦可將垂掛引誘板10全體作成為圓形狀,亦可如圖7所示,將全體作成為三角形狀。又,亦可作成為其他的多角形狀、星型形狀。
且,作為垂掛引誘板10之其他的形態,是如圖8所示,準備複數片例如二片的長條帶狀的垂掛引誘板10,將此二片的長條帶狀的垂掛引誘板10在寬度方向交叉接合,使得剖面成為十字狀。然後,將此剖面成為十字狀之二片的垂掛引誘板10,由捕捉容器1的侵入用孔部7垂掛下來。又,亦可如圖9所示,使用呈圓形狀之垂掛引誘板10,或如圖10所示,呈三角形狀之垂掛引誘板10來代替長條帶狀的垂掛引誘板10。
如此,藉由二片的長條帶狀的垂掛引誘板10在寬度方向交叉接合,使得剖面成為十字狀,能夠使得蒼蠅、蜜蜂等的飛行昆蟲類不論從360度任何一方向皆可辨識垂掛引誘板10,能夠使蒼蠅、蜜蜂等的飛行昆蟲類極高比例地著陸至這些的垂掛引誘板10。即,藉由提高垂掛引誘板10對蒼蠅、蜜蜂等的飛行昆蟲類的引誘力,能夠大幅地提高飛行昆蟲類的捕捉率。
再者,關於接合的垂掛引誘板10,不限於前述之二片形態者,亦可準備2片以上的複數片的垂掛引誘板10,將這些引誘板加以接合。
其次,針對本發明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進行各試驗,針對這些試驗進行說明。
作為第一試驗,針對飛行昆蟲類捕捉器之垂掛引誘板10的效果進行測試。如圖11A所示,使用在捕捉容器1的下部垂掛有長條帶狀的垂掛引誘板10之試驗品A、及如圖11B所示,不具有垂掛引誘板10的試驗品B,調查捕捉容器1內部之捕捉數。再者,作為試驗品A之長條帶狀的垂掛引誘板10,縱的長度15cm、橫寬6.5cm、厚度0.5mm的黑色氯乙烯板。又,在各試驗品之捕捉容器1內部,收納有作為引誘液之將市售的釀造醋(紅醋)與水以1:1混合的液體。
然後,在室(大小為縱1.82m、橫1.82m、高度1.82m)內的天花板,垂吊試驗品A與試驗品B,對室內,放出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100隻與家蠅(Domestica musca)50隻,經過24小時後,計算以試驗品A與試驗品B所捕捉到的蒼蠅的數量即捕捉數。其結果顯示於以下的表1。
在試驗品A,其捕捉數為114隻,在試驗品B,其捕捉數為2隻,由此可得知,比起不具有垂掛引誘板10者,垂吊有垂掛引誘板10者更明顯地捕捉到蒼蠅,具有顯著的效果。
作為第二試驗,針對本發明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與以往的捕捉器之捕捉效果進行測試。如圖12A所示,使用:在捕捉容器1內部僅收納有水21,並且在捕捉容器1的下部垂掛有長條帶狀的垂掛引誘板10之試驗品A;及如圖12B所示,與以往的捕捉器同樣地,未垂掛垂掛引誘板10,在捕捉容器1內部收納有引誘液22,藉由收納於此捕捉容器1內部之引誘液22的臭氣進行引誘並捕捉之試驗品B,調查捕捉容器1內部之捕捉數。再者,作為試驗品A之長條帶狀的垂掛引誘板10,使用縱的長度15cm、橫幅6.5cm、厚度0.5mm的黑色氯乙烯板。
又,在室(大小為縱1.82m、橫1.82m、高度1.82m)內的天花板,垂掛試驗品A與試驗品B,對室內釋放黑腹果蠅100隻與家蠅50隻,經過24小時後,計算以試驗品A與試驗品B所捕捉到的蒼蠅的數量即捕捉數。其結果顯示於以下的表2。
在試驗品A,其捕捉數為77隻,在試驗品B,其捕捉數為12隻,由此可得知,比起不具有垂掛引誘板10者,垂吊有垂掛引誘板10者更明顯地捕捉到蒼蠅,具有顯著的效果。即,比起藉由引誘液等的臭氣來引誘並捕捉飛行昆蟲類之以往的捕捉器,本發明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可獲得極高的捕捉效果。
作為第三試驗,針對飛行昆蟲類捕捉器之垂掛引誘板10的大小進行測試。首先,準備厚度0.5mm的黑色氯乙烯板。將此氯乙烯板製作成,一邊3cm(面積:9cm2 )的正方形狀、一邊4.5cm(面積:20.25cm2 )的正方形狀、一邊6cm(面積:36cm2 )的正方形狀、一邊9cm(面積:81cm2 )的正方形狀、一邊13cm(面積:169cm2 )的正方形狀、一邊16cm(面積:256cm2 )的正方形狀之大小,將這些正方形板分別垂掛於捕捉容器1。又,將不具有垂掛引誘板10(面積:0cm2 )者作為試驗品A,將一邊3cm(面積:9cm2 )的大小者作為試驗品B、一邊4.5cm(面積:20.25cm2 )的大小者作為試驗品C、一邊6cm(面積:36cm2 )的大小者作為試驗品D、一邊9cm(面積:81cm2 )的大小者作為試驗品E、一邊13cm(面積:169cm2 )的大小者作為試驗品F、一 邊16cm(面積:256cm2 )的大小者作為試驗品G。再者,在各試驗品之捕捉容器1內部,收納有作為引誘液之將市售的釀造醋(紅醋)與水以1:1混合的液體。
然後,在室(大小為縱1.82m、橫1.82m、高度1.82m)內的天花板,分別垂掛試驗品A、試驗品B、試驗品C、試驗品D、試驗品E、試驗品F、試驗品G,對室內釋放黑腹果蠅350隻,經過24小時後,計算以由試驗品A至試驗品G所捕捉到的蒼蠅的數即捕捉數。其結果顯示於以下的表3。
在試驗品A,其捕捉數為1隻,但在試驗品B,捕捉數為大幅增加至20隻,在試驗品C、試驗品D,其捕捉數更進一步增加為37隻,47隻。在之後的試驗品E、試驗品F、試驗品G,捕捉數也更進一步增加。
因此,可得知作為垂掛引誘板10的大小,當成為試驗品B之垂掛引誘板10的面積大約9cm2 以上時,則可良 好地捕捉蒼蠅,且隨著垂掛引誘板10的面積變大,捕捉數也逐漸增加,在進行捕捉上具有顯著的效果。但,當垂掛引誘板10過大時,則會有作為飛行昆蟲類捕捉器之設計上、實用上會成為較差物之問題產生之虞,並且當垂掛引誘板10之蒼蠅的著陸點到上方的捕捉容器1為止的距離變長時,例如成為較大約20cm更長時,則會引起著陸至垂掛引誘板10的蒼蠅飛離之問題。從這些情事,作為垂掛引誘板10的大小,面積為1~1000cm2 ,理想為9~250cm2 ,更理想為20~170cm2
作為第四試驗,針對飛行昆蟲類捕捉器之垂掛引誘板10的形狀進行測試。如圖13A所示,使用在捕捉容器1的下部垂掛有縱長的長方形狀之長條帶狀的垂掛引誘板10之試驗品A;如圖13B所示,垂掛有將長條帶狀的垂掛引誘板10的上邊20做成山形,朝上端橫寬變窄的形狀之垂掛引誘板10之試驗品B;及如圖13C所示,垂掛有圓形狀的垂掛引誘板10之試驗品C,調查捕捉容器1內部之捕捉數。再者,各試驗品之垂掛引誘板10,使用厚度0.5mm的黑色氯乙烯板,將各試驗品之垂掛引誘板10的面積皆作成為大約80cm2 即做成相同面積。又,在各試驗品之捕捉容器1內部,收納有作為引誘液之將市售的釀造醋(紅醋)與水以1:1混合的液體。
又,在室(大小為縱1.82m、橫1.82m、高度1.82m)內的天花板,分別垂掛試驗品A、試驗品B、試驗品C,對室內釋放黑腹果蠅100隻,經過24小時後,計算以試驗 品A至試驗品C所捕捉到的蒼蠅的數即捕捉數。其結果顯示於以下的表4。
在試驗品A,其捕捉數為12隻,在試驗品B,其捕捉數為41隻,在試驗品C,其捕捉數為42隻,由此得知,比起上邊20為水平者(試驗品A),垂掛引誘板10的上邊20做成山形或圓形,朝上端橫寬變窄的形狀者(試驗品B、試驗品C),更明顯地捕捉到蒼蠅,具有顯著的效果。
這是藉由將垂掛引誘板10的上邊20做成山形或圓形,著陸的蒼蠅因負趨地性,移動至垂掛引誘板10的上端後進入到捕捉容器1內,此時,在垂掛引誘板10的上邊20,藉由做成山形或圓形(弓形),比起上邊20為水平者,可圓滑地誘導蒼蠅並使其朝上方移動,可消除著陸的蒼蠅飛離之情事產生。
作為第五試驗,針對飛行昆蟲類捕捉器之垂掛引誘板10的形態進行測試。使用如圖14A所示,在捕捉容器1的下部垂掛有縱長的長方形狀之長條帶狀的垂掛引誘板 10之試驗品A;如圖14B所示,垂掛有圓形狀的垂掛引誘板10之試驗品B;如圖14C所示,將二片的長條帶狀的垂掛引誘板10在寬度方向交叉且剖面成為十字狀的方式加以接合(使用二片試驗品A的垂掛引誘板10)之試驗品C;及圖14D所示,使圓形狀的垂掛引誘板10在寬度方向交叉且剖面成為十字狀的方式加以接合(使用二片試驗品B的垂掛引誘板10)之試驗品D,調查捕捉容器1內部之捕捉數。再者,各試驗品之垂掛引誘板,使用厚度0.5mm的黑色氯乙烯板,將各試驗品之垂掛引誘板10的每一片之面積均做成大約80cm2 即做成相同面積。又,在各試驗品之捕捉容器1內部,收納有作為引誘液之將市售的釀造醋(紅醋)與水以1:1混合的液體。
又,在室(大小為縱1.82m、橫1.82m、高度1.82m)內的天花板,分別垂掛試驗品A、試驗品B、試驗品C、試驗品D,對室內釋放黑腹果蠅150隻,經過24小時後,計算以試驗品A至試驗品D所捕捉到的蒼蠅的數即捕捉數。其結果顯示於以下的表5。
在試驗品A,其捕捉數為4隻,在試驗品B,其捕捉數為11隻,在試驗品C,其捕捉數為26隻,在試驗品D,其捕捉數為90隻,由此可得知,比起使用一片垂掛引誘板10者,將二片的垂掛引誘板10接合成剖面呈十字狀者,在捕捉蒼蠅上,具有顯著的效果。特別是將圓形狀的垂掛引誘板10接合成十字狀者,產生極為良好的結果。
由此可考量,比起使用一片垂掛引誘板10者,將二片的垂掛引誘板10接合成剖面呈十字狀來使用者,其捕捉率大幅提更,並且,當將接合三片以上的複數片的垂掛引誘板10時,則可使捕捉率更進一步提高。
針對於此,這是由於蒼蠅等的飛行昆蟲類可藉由視覺來辨識物品,藉此,藉由接合複數片的垂掛引誘板10,使得飛行昆蟲類從360度任何一方向均可良好地辨識垂掛引誘板10,將此此垂掛引誘板10當作棲木,作為立腳處而著陸之故。
作為第六試驗,針對在飛行昆蟲類捕捉器,將二片的垂掛引誘板10接合成剖面呈十字狀之垂掛引誘板10的形狀,進行測試。使用如圖15A所示,在捕捉容器1的下部垂掛,將縱長的長方形狀之長條帶狀、且上邊20呈山之垂掛引誘板10在寬度方向交叉、接合成剖面呈十字狀者的試驗品A;如圖15B所示,在捕捉容器1的下部垂掛,將圓形狀的垂掛引誘板10在寬度方向交叉、接合成剖面呈十字狀者之試驗品B;及如圖15C所示,在捕捉容 器1的下部垂掛,將三角形狀的垂掛引誘板10在寬度方向交叉、接合成剖面呈十字狀者之試驗品C,調查捕捉容器1內部之捕捉數。再者,各試驗品之垂掛引誘板10,使用厚度0.5mm的黑色氯乙烯板,將各試驗品之垂掛引誘板10的每一片之面積均做成大約80cm2 即做成相同面積。又,在各試驗品之捕捉容器1內部,收納有作為引誘液之將市售的釀造醋(紅醋)與水以1:1混合的液體。
然後,在室(大小為縱1.82m、橫1.82m、高度1.82m)內的天花板,分別垂掛試驗品A、試驗品B、試驗品C,對室內釋放黑腹果蠅200隻,經過24小時後,計算以試驗品A至試驗品C所捕捉到的蒼蠅的數即捕捉數。其結果顯示於以下的表6。
在試驗品A,其捕捉數為42隻,在試驗品B,其捕捉數為46隻,在試驗品C,其捕捉數為77隻,比起使用大致長條帶狀的垂掛引誘板10之試驗品A和使用圓形狀的垂掛引誘板10之試驗品B,使用三角形狀的垂掛引誘板10之試驗品C獲得極高的捕捉數,由此得知,三角形狀的垂掛引誘板10在捕捉蒼蠅上,具有更顯著之效果。
說明關於本發明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的第2實施形態。
作為飛行昆蟲類捕捉器,是圖16、圖17所示,由在下側設有縱向的侵入口101之中空狀的上部容器102;及具有縱方向的面部103,配置於上部容器102的下方用以支承上部容器102之下部支承體104所構成。
此上部容器102由大致半球狀的上部體111、和可自由裝卸地嵌合於此上部體111的下部之圓形皿狀的下部體112所構成的中空構造者,將其內部作為捕捉室113。
上部容器102之下部體112,在其下側中央,設有朝上方豎立的圓筒狀的筒部114,藉由開放其上端,在此設置大徑的縱向剖面圓形狀的侵入口101。又,在此下部體112之侵入口101的周圍,設有環狀的凹部115。
再者,由此此上部體111與下部體112所構成之上部容器102,不限於前述的大致半球狀、圓形皿狀者,亦可為圓錐、角錐等之錐體狀者、圓柱、角柱等之柱體狀者、長方體狀者、多面體狀者等的其他形狀者。
又,關於此上部容器102,其顏色為乳白色,內部稍許透明並可看見之半透明者。再者,關於此顏色,不限於前述的顏色,若為包含乳白色之白色等的淺色的話即可。
另外,下部支承體104,為圓錐形的立體形狀,具有將其側面全面作為縱方向的面部103即面部103。又,將此下部支承體104的上端由設置於上部容器102的下側之侵入口101插入至上部容器102的內部,並且將該上端可 自由裝卸地嵌合於設置成由上部容器102的上部體111的中央垂下之嵌合部116,來由下方支承上部容器102。
再者,關於此下部支承體104的顏色,將其作成為黑色。但,關於此顏色,不限於前述的顏色,若為焦茶色、黑色等的深色的話即可。
又,在上部容器102內部的捕捉室113的凹部115,收納有液體。此液體為釀造醋、釀造酒、果汁等具有引誘作用之引誘液、水等。在使用引誘液之情況,藉由其引誘作用,能夠更進一步良好地引誘飛行昆蟲類。另外,在使用水之情況,具有下述優點,即,不會產生臭氣等,在使用時,不會對使用者造成任何不舒服感,並且,為水,所以,既安全,即使溢出也不會弄髒地板等之優點。又,亦可在這些的引誘液、水等混入殺蟲劑等。且,作為收納於捕捉室113之物質,不限於液體,亦可為凝膠狀物質等。又,亦可在這些液體中,混入釀造醋、釀造酒、果汁等。再者,雖在捕捉室113的凹部115,收納有液體等,但考量飛行昆蟲類的習性等,非在捕捉室113收納液體等,而是以黏著劑塗佈於捕捉室113的內面,或黏貼黏貼薄片,也能捕捉飛行昆蟲類。再者,在以黏著劑塗佈於捕捉室113的內面之情況,不需要在上部容器102內部設置環狀的凹部115。
其次,說明關於這樣的飛行昆蟲類捕捉器之實際的使用例。再者,作為此使用例,為捕捉蒼蠅之例子。
將該飛行昆蟲類捕捉器配置於廚房。於是,飛繞的蒼 蠅會著陸至該飛行昆蟲類捕捉器之下部支承體104的面部103。然後,著陸至下部支承體104的面部103之蒼蠅,會依據蒼蠅、蜜蜂等的飛行昆蟲類之負趨地性,在沿著面部103朝上方移動即朝上方誘導。此負趨地性是指,在飛行昆蟲類等,抗衡重力,而朝上方移動之性質。
又,根據此負趨地性,蒼蠅會沿著下部支承體104的面部103朝上方移動,從上部容器102之下部體112的侵入口101進入到上部容器102內部。然後,在上部容器102內部飛繞,在上部容器102內部飛繞後,接觸到上部容器102內部的捕捉室113的凹部115之液體,在液體為釀造醋等的引誘液、水等之情況,會淹死,在液體為於引誘液、水等混入有殺蟲劑等者之情況,會與該液體接觸而死亡。
如此,藉由將該飛行昆蟲類捕捉器配置於廚房,使著陸於下部支承體104的面部103的蒼蠅沿著面部103朝上方誘導,使蒼蠅從侵入口101進入到上部容器102的內部並加以捕捉,藉此,能夠驅除存在於廚房附近之蒼蠅。又,關於被捕捉於上部容器102內部之蒼蠅,藉由將其丟棄,能夠無限地反復使用該飛行昆蟲類捕捉器。
如以上所述,利用飛行昆蟲類之負趨地性,使著陸於下部支承體104的面部103的蒼蠅沿著面部103朝上方誘導,由上部容器102之下部體112的侵入口101進入到內部,藉此能夠良好地捕捉蒼蠅,可使蒼蠅的捕捉率大幅地提升。
其次,說明關於下部支承體之其他的形狀或形態。但不限於此。
作為下部支承體104,亦可為如圖18所示的四角錐形或三角錐形的立體形狀,在此情況,各自的側面成為縱方向的面部103。又,亦可如圖19所示,在側面之面部103形成有複數個縱向的隙縫121,亦可如圖20、圖21所示,在側面之面部103形成複數個孔部122。
又,作為下部支承體104,不僅可為前述的圓錐形、角錐形的立體形狀者,亦可如圖22所示,將二片的三角形狀之板材131交叉而接合成剖面呈十字狀之形狀者,在此情況,各自的面成為縱方向的面部103。再者,不限於將二片的板材131接合的形狀者,亦可為將三片、三片以上的片數的板材131加以接合的形狀者。
且,說明關於本發明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的第2實施形態的其他例。在此例子,考量實際上設置於廚房、客廳、玄關等的屋內,而提高設計性者。
如圖23、圖24所示,上部容器102呈圓錐台形,在其表面附有花等的花紋。另外,下部支承體104,雖呈圓錐形的立體形狀,而稍許具曲線而上側縮小之形狀。
藉此,也能良好地捕捉蒼蠅,可大幅提昇蒼蠅的捕捉率,並且,在設置於屋內之際,也不會讓使用者等辨識為飛行昆蟲類捕捉器,可將其作為裝飾房間之裝飾品這樣的精美物品,在使用中不會造成使用者產生不舒服感。
其次,針對本發明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進行了試驗, 以下,說明關於這些試驗。
作為此試驗,首先,分別準備實施品A、實施品B、比較品C。實施品A是圖25A所示,由在下側設有侵入口101之上部容器102、與具有縱方向的面部103之下部支承體104所構成,下部支承體104為將二片的三角形狀之板材131交叉並接合成剖面呈十字狀之形狀者,在上部容器102內部的捕捉室113的凹部115,收納有水W。實施品B是圖25B所示,構造與實施品A相同,但在上部容器102內部的捕捉室113的凹部115,收納有作為引誘液之紅醋S。比較品C是如圖25C所示,僅由在下側設有侵入口101之上部容器102所構成,在上部容器102內部的捕捉室113的凹部115,收納有作為引誘液之紅醋S。
將這些所準備之實施品A、實施品B、比較品C配置到室(大小為縱1.82m、橫1.82m、高度1.82m)內,這是將實施品A、實施品B放置於室內的地板,並且,將比較品C垂掛於與實施品A、實施品B在上部容器102內相同高度之位置。然後,對此對室內釋放果蠅50隻,經過24小時後,計算各自所捕捉到的蒼蠅的數即捕捉數。其結果顯示於以下的表7。
本發明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的實施品A,其捕捉數為16隻,本發明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的實施品B,其捕捉數為23隻,相對於此,近似於以往的捕捉器之較品C,其捕捉數為2隻,由此可得知,比起比較品C,本發明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的實施品A、實施品B在捕捉上具有顯著的效果。即,可得知比起藉由引誘液等的臭氣來引誘並捕捉飛行昆蟲類之以往的捕捉器,本發明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能夠獲得極高的捕捉效果。
說明關於本發明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的第3實施形態。
作為飛行昆蟲類捕捉器,是如圖26、圖27、圖28、圖29、圖30所示,由上部呈開口之中空的圓柱形狀的下部容器201;及以覆蓋下部容器201的上方的方式安裝於此下部容器201的上部、且下部呈開口之中空的圓柱形狀的上部蓋202所構成。
在此下部容器201,具備有圓形的底面壁210,由此底面壁210的緣,立設有縱方向的圓筒狀的內周壁211,並且設有連接於此內周壁211的上端且配置於內周壁211的外側之作為縱方向的面部的大致圓筒狀的外周壁212。即,下部容器201,將其上部大幅度地開口,並且在側面全周範圍具備有外周壁212。又,此下部容器201的外周壁212,是以朝上部,稍許朝向內側的方式賦予有傾斜度,在其表面全體,於周方向上全範圍連續地設有多數的縱溝213,將表面做成波浪形。
又,在下部容器201的內部中央,立設有細長的圓筒狀的支柱214,並且在內部的底面壁210上,載置有圓形環狀的藥劑含浸墊215。此藥劑含浸墊215,例如為不織布,使此藥劑含浸墊215含浸於引誘劑與殺蟲劑。
另外,上部蓋202具備有圓筒狀的周壁220,在此周壁220的上端設有上面壁221。即,上部蓋202,將其下部予以大幅地開口。又,此上部蓋202的周壁220,以朝上部,稍許朝向內側的方式賦予有傾斜度,並且上部蓋202的上面壁221做成凹陷的研鉢狀,在其外側,於周方向全範圍設有複數個上部侵入口222。又,在此上面壁221的中央下部,具備有嵌合於下部容器201的支柱214的上端之圓筒狀的嵌合部224。
又,在這樣的下部容器201與上部蓋202,當已將上部蓋202安裝於下部容器201的上部之際,在此下部容器201之外周壁212的上部外側與上部蓋202之周壁220的下部內側之間,於外周壁212的外側全周範圍形成水平方向的間隙。又,將形成於此下部容器201與上部蓋202之間的間隙S作為供飛行昆蟲類侵入至內部用的侵入口203。即,於下部容器201之外周壁212的上部外側全周範圍,設置侵入口203。
再者,作為此侵入口203之間隙S的尺寸,雖根據欲捕捉之飛行昆蟲類而多少會有些不同,但若為小蠅等的蒼蠅等的話,理想為3至4mm以上10mm以下,若為蜜蜂等的話,理想為10mm以上20mm以下。在侵入口203, 藉由作成為這樣的間隙S的尺寸,能使蒼蠅等或蜜蜂等由侵入口203進入到內部之際,藉由爬上下部容器201的外周壁212,容易進入到內部,但進入到內部之蒼蠅等或蜜蜂等會在內部飛繞,故,不會由此侵入口203離開到外部。又,即使停在上部蓋202的周壁220,依據後述的飛行昆蟲類之負趨地性,也不會朝下方移動,所以不會由此侵入口203離開到外部。
又,在此下部容器201與上部蓋202,若為小蠅等的蒼蠅等為對象的話,將全體的高度尺寸設為100mm左右,將下部容器201及上部蓋202的外徑尺寸設為70mm以上,並且將下部容器201的高度尺寸設為35mm以上,在下部容器201之外周壁212,呈現於除了與上部蓋202重疊的部位以外之表面的部位之高度尺寸設為30mm以上為佳。
且,關於下部容器201與上部蓋202的顏色,下部容器201,將其顏色作為黑色,上部蓋202將其顏色作為乳白色、且內部稍許透明之半透明。再者,關於此顏色,不限於前述的顏色,下部容器201,若為焦茶色、黑色等的深色即可,又,上部蓋202,若為包含乳白色的白色等的淺色即可。
藉由作成為這樣的結構,在捕捉小蠅等的蒼蠅之情況,當將該飛行昆蟲類捕捉器放置於廚房等的室內之預定場所時,則飛繞的蒼蠅會著陸於下部容器201的外周壁212。此時,藉由對淺色的上部蓋202,將下部容器201 作成為深色,能夠使蒼蠅良好地引誘並著陸於下部容器201的外周壁212。
又,著陸至下部容器201的外周壁212的蒼蠅,會根據蒼蠅、蜜蜂等的飛行昆蟲類之負趨地性,在外周壁212朝上方移動,從設置於此外周壁212的上部外側全周範圍的侵入口203,進入到下部容器201與上部蓋202之內部。再者,負趨地性是指,在飛行昆蟲類等,抗衡重力而朝上方移動之性質。再者,藉由將下部容器201的外周壁212的表面作成為波浪形,可更進一步提高此負趨地性的作用。
進入到下部容器201與上部蓋202之內部的蒼蠅,會在該內部飛繞,但經過稍許時間時,會受到載置於內部的底面壁210上之藥劑含浸墊215所引誘,接觸該藥劑含浸墊而死亡。
如此在該飛行昆蟲類捕捉器,藉由將蒼蠅引誘捕捉於下部容器201與上部蓋202之內部,能夠驅除廚房附近等之蒼蠅。並且,藉由在上部蓋202設置上部侵入口222,使此蒼蠅亦從上部侵入口222進入到內部,界此亦可捕捉蒼蠅。
如以上所述,藉由以下部容器201與上部蓋202所構成,在下部容器201的側面全周範圍具有外周壁212,並且於外周壁212的上部外側全周範圍設有侵入口203,能夠利用飛行昆蟲類之負趨地性,使著陸於下部容器2201的外周壁212的蒼蠅沿著外周壁212朝上方移動,由設置 於外周壁212的上部外側全周範圍的侵入口203引導至內部,藉此,可將蒼蠅良好地引誘並捕捉於下部容器201與上部蓋202的內部,可大幅地提升蒼蠅的捕捉率。
再者,在下部容器201的內部,亦可僅收容釀造醋等的引誘液或水,來代替載置前述這樣的藥劑含浸墊215,使進入到內部之蒼蠅淹死,又,亦可在下部容器201的內部之底面壁210、內周壁211各自的表面塗佈黏著劑,將蒼蠅黏附於該表面並加以捕捉。且,在這種塗佈黏著劑來黏附並捕捉蒼蠅之形態者,在下部容器201,亦可非由前述這種的底面壁210與內周壁211與外周壁212所構成,而是如圖31所示,由外周壁212與上面壁216所構成,在此上面壁216的表面,進一步對上部蓋202的周壁220、上面壁221的內面分別塗佈黏著劑217,將蒼蠅黏附於該表面並加以捕捉。再者,關於塗佈黏著劑217之部位,亦可非下部容器201的上面壁216、上部蓋202的周壁220、上面壁221等的所有部位,亦可僅為其一部分。針對這些情事,在後述的第一至三的變形例也相同。
其次,說明關於第3實施形態的第一變形例。
作為飛行昆蟲類捕捉器,是如圖32、圖33、圖34、圖35所示,基本上與前述的第3實施形態同樣地,由上部呈開口的下部容器201;及以覆蓋下部容器201的上方的方式,安裝於此下部容器201的上部,且下部呈開口的上部蓋202所構成。
在此下部容器201,具備有圓形的底面壁210,由此 底面壁210的緣立設有縱方向的圓筒狀的內周壁211,並設有連接於此內周壁211的上部且配置於內周壁211的外側之作為縱方向的面部之大致圓筒狀的外周壁212。即,下部容器201,將其上部大幅開口,並且於側面全周範圍具備外周壁212。此下部容器201的外周壁212,呈朝下部稍許彎曲並朝外側擴大的喇叭形狀。再者,亦可在此外周壁212的表面全體,於周方向全範圍連續地設置多數的縱溝213,將表面作成為波浪形。
又,在下部容器201的內部中央,立設有細長的圓筒狀的支柱214,並且在內部的底面壁210上載置有圓形環狀的藥劑含浸墊215,此藥劑含浸墊215也與前述的第3實施形態同樣地,為例如不織布,含浸有引誘劑與殺蟲劑。
另外,上部蓋202是由連續地連結的周側面230與上面231所構成之半蛋形。即,上部蓋202,使其下部大幅開口。又,在上部蓋202的上面中央,具備有垂下的圓筒狀的嵌合部224,此嵌合部224嵌合於下部容器201的支柱214。又,在此上部蓋202的周側面230,於周方向範圍,以等間隔設有5個縱長的上部侵入口222。再者,此上部侵入口222的橫寬L2設為8mm左右,使得幼童的手無法伸入。
又,在這樣的下部容器201與上部蓋202,在已將上部蓋202安裝於下部容器201的上部之際,此下部容器201之外周壁212的上部外側與上部蓋202之周側面230 的下部內側之間,於外周壁212的外側全周範圍形成有水平方向的間隙S。又,將形成於此下部容器201與上部蓋202之間的間隙S作為供飛行昆蟲類侵入至內部用的侵入口203。即,與前述的第3實施形態同樣地,在下部容器201之外周壁212的上部外側全周範圍設置侵入口203。
再者,作為此侵入口203之間隙S的尺寸、或下部容器201與上部蓋202的各種的尺寸,是與前述的第3實施形態相同。又,關於下部容器201與上部蓋202的顏色,也與前述的第3實施形態相同。
藉此,也能利用飛行昆蟲類之負趨地性,使著陸至下部容器201的外周壁212的蒼蠅沿著外周壁212朝上方移動,由設置於外周壁212的上部外側全周範圍的侵入口203引導至內部,藉此能將蒼蠅良好地引誘並捕捉於下部容器1與上部蓋202的內部,可使蒼蠅的捕捉率大幅提昇。
其次,說明關於上述第3實施形態的第二變形例。
第二變形例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是圖36、圖37、圖38所示,將前述的第3實施形態之圓柱形的飛行昆蟲類捕捉器做成橫長圓柱形者,由上部呈開口的中空的橫長圓柱形狀的下部容器201;及以覆蓋下部容器201的上方的方式,安裝於此下部容器201的上部,下部呈開口的中空的橫長圓柱形狀的上部蓋202所構成。
在此下部容器201,具備有橫長圓形的底面壁210,由此底面壁210的緣立設縱方向的橫長圓筒狀的內周壁 211,並設置有連接於此內周壁211的上端且配置於內周壁211的外側之作為縱方向的面部之大致橫長圓筒狀的外周壁212。即,下部容器201,將其上部大幅開口,並且於側面全周範圍具備外周壁212。又,此下部容器201的外周壁212也與前述的第3實施形態大致同樣地,以朝上部的方式稍許朝向內側的方式賦予傾斜度,在其表面全體,於周方向範圍連續地設有多數的縱溝213,將表面作成為波浪形。但,在此外周壁212之橫向的左右兩側,不賦予傾斜度地,設置朝向正上部之垂直部235。
又,在下部容器1的內部的底面壁210上,載置有橫長圓形狀的藥劑含浸墊215,此藥劑含浸墊215也與前述的第3實施形態同樣地,為例如不織布,含浸有引誘劑與殺蟲劑與。
另外,上部蓋202具備有橫長圓筒狀的周壁220,在此周壁220的上端設有上面壁221。即,上部蓋202,將其下部大幅開口。又,此上部蓋202的上面壁221成凹陷的研鉢狀,將其中央開口成橫長圓形狀,以此開口的部位作為上部侵入口222。在此上部侵入口222的左右,分別具備有垂下的半圓筒狀的嵌合部224,此左右的嵌合部224嵌合於下部容器201的內周壁211之左右兩內側,且,上部蓋202的周壁220之左右兩側的下端抵接於設置在下部容器201的外周壁212之左右兩側的垂直部235之上面。又,在上部侵入口222,於中央配置有朝向左右之板狀的止擋片236,藉由此止擋片236,將該兩側各自的 隙間L3作成為8mm以下,使得幼童的手無法伸入。
又,在這樣的下部容器201與上部蓋202,在已將上部蓋202安裝於下部容器201的上部之際,在此下部容器201之外周壁212的上部外側與上部蓋202之周壁220的下部內側之間,使水平方向的間隙S形成於外周壁212的外側。又,將形成於此下部容器201與上部蓋202之間的間隙S作為供飛行昆蟲類侵入至內部用的侵入口203。即,與前述的第3實施形態同樣地,在下部容器201之外周壁212的上部外側設置侵入口203。
再者,作為此侵入口203之間隙S的尺寸是與前述的第3實施形態大致相同。但,在下部容器201與上部蓋202,若以小蠅等的蒼蠅等為對象時,與前述的第3實施形態同樣地,全體的高度尺寸設為100mm左右,但,下部容器201及上部蓋202的尺寸設為前後大約55mm、左右大約105mm,做成長圓柱形,藉此能夠作成為薄型的飛行昆蟲類捕捉器。又,關於下部容器201與上部蓋202的顏色,與前述的第3實施形態相同。
藉此,可飛行昆蟲類之負趨地性,使著陸至下部容器201的外周壁212的蒼蠅沿著外周壁212朝上方移動,由設置於外周壁212的上部外側之侵入口203引導至內部,能夠將蒼蠅良好地引誘並捕捉於下部容器201與上部蓋202的內部,可使蒼蠅的捕捉率大幅提昇。
其次,說明關於上述第3實施形態的第三變形例。
第三變形例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是圖39、圖40、圖 41所示,將前述的第3實施形態之圓柱形的飛行昆蟲類捕捉器做成三角柱形者,由上部呈開口的中空的三角柱形狀的下部容器201、和以覆蓋下部容器201的上方的方式,安裝於此下部容器201的上部,且下部呈開口的中空的三角柱形狀的上部蓋202所構成。
此下部容器201具備有三角形的底面壁210,由此底面壁210的緣立設有縱方向的三角筒狀的內周壁211,並設有連續於此內周壁211的上端、且配置於內周壁211的外側之作為縱方向的面部之大致三角筒狀的外周壁212。即,下部容器201,將其上部大幅開口,並且於側面全周範圍具備外周壁212。又,此下部容器201的外周壁212,是以朝上部,稍許朝向內側的方式賦予有傾斜度,但3部位的角部,未附有傾斜度,而是垂直地朝向上部。又,在此外周壁212的表面全體,於周方向全範圍連續地設有多數的縱溝213,將表面作成為波浪形。
又,在下部容器201的內部的底面壁210上,載置有三角形狀的藥劑含浸墊215,此藥劑含浸墊215也與前述的第3實施形態同樣地,為例如不織布,含浸有引誘劑與殺蟲劑。
另外,上部蓋202具備有三角筒狀的周壁220,在此周壁220的上端設有凸狀的上面壁221。即,上部蓋202,將其下部大幅開口。又,在此上部蓋202的上面壁221,設有多數個圓形的上部侵入口222,將此上部侵入口222的直徑L4設為8mm左右,使得幼童的手無法伸 入。
再者,下部容器201與上部蓋202的安裝,在前述的第3實施形態及其第一變形例,是使設置於上部蓋202的嵌合部224嵌合於立設在下部容器201之支柱214,但在本變形例,是使上部蓋202的周壁220之3部位的角部嵌合於下部容器201的外周壁212之3部位的角部。但,下部容器201與上部蓋202的安裝,不限於此,亦能與前述的第3實施形態及其第一變形例同樣地,在下部容器201立設支柱214,並且在上部蓋202設置嵌合部224,將該支柱與嵌合部嵌合。
又,在這樣的下部容器201與上部蓋202,將上部蓋202安裝於下部容器201的上部之際,在此下部容器201之外周壁212的上部外側與上部蓋202之周壁220的下部內側之間,將水平方向的間隙S形成於除了外周壁212之3部位的角部以外的外周壁212的外側。又,將形成於此下部容器201與上部蓋202之間的間隙S作為供飛行昆蟲類侵入至內部用的侵入口203。即,與前述的第3實施形態同樣地,在下部容器201之外周壁212的上部外側設置侵入口203。
再者,作為此侵入口203之間隙S的尺寸等,是與前述的第3實施形態相同,又,關於下部容器201與上部蓋202的顏色,也與前述的第3實施形態相同。
藉此,也能利用飛行昆蟲類之負趨地性,使著陸至下部容器201的外周壁212的蒼蠅沿著外周壁212朝上方移 動,由設置於外周壁212的上部外側之侵入口203導引至內部,藉此,可將蒼蠅良好地引誘並捕捉於下部容器201與上部蓋202的內部,可使蒼蠅的捕捉率大幅提昇。
其次,針對本發明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之捕捉效果進行了試驗,針對這些試驗進行說明。
作為試驗,使用如圖42A、圖42B、圖42C所示之A、B、C的3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A為在前述的第一變形例做過說明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B是在A的飛行昆蟲類捕捉器,取消設置於上部蓋202的周側面230之上部侵入口222者。C是在A的飛行昆蟲類捕捉器,取消設置於下部容器201之外周壁212的上部外側全周範圍的侵入口203者。
將這些A、B、C之各飛行昆蟲類捕捉器分別配置於泥炭室(大小為縱1.82m、橫1.82m、高度1.82m)內,對此泥炭室內釋放小蠅50隻,經過24小時後,計算A、B、C各飛行昆蟲類捕捉器之小蠅的捕捉數。進行複數次此動作,算出其平均數。將其結果顯示於以下的表8。
在A的飛行昆蟲類捕捉器,捕捉數平均為22隻,在B的飛行昆蟲類捕捉器,捕捉數平均為18隻,在C的飛行昆蟲類捕捉器,捕捉數平均為6隻。將這些數據以圓形表表示時,則如以下的表9所示。
由表9可得知,在A的飛行昆蟲類捕捉器,捕捉到全體的44%,又,在B的飛行昆蟲類捕捉器,也捕捉到全體的36%,相對於此,在C的飛行昆蟲類捕捉器,僅捕捉到全體的12%。
由這些結果得知,如A、B這樣的飛行昆蟲類捕捉器,藉由在下部容器201之外周壁212的上部外側全周範圍設置侵入口203,小蠅的捕捉數極高,此侵入口203在進行捕捉上具有顯著的效果。並且,A這樣的飛行昆蟲類捕捉器,在上部蓋202設置上部侵入口222,能更進一步 提高捕捉數。
1‧‧‧捕捉容器
2‧‧‧捕捉室
3‧‧‧上部容器體
4‧‧‧下部容器體
5‧‧‧小孔部
6‧‧‧筒部
7‧‧‧侵入用孔部
8‧‧‧凹部
10‧‧‧垂掛引誘板
10a‧‧‧面部
11‧‧‧繩
12‧‧‧推壓球
13‧‧‧止擋板
15‧‧‧液體
20‧‧‧上邊
101‧‧‧侵入口
102‧‧‧上部容器
103‧‧‧面部
104‧‧‧下部支承體
111‧‧‧上部體
112‧‧‧下部體
113‧‧‧捕捉室
114‧‧‧筒部
115‧‧‧凹部
116‧‧‧嵌合部
122‧‧‧孔部
131‧‧‧板材
201‧‧‧下部容器
202‧‧‧上部蓋
203‧‧‧侵入口
210‧‧‧底面壁
211‧‧‧內周壁
212‧‧‧外周壁
213‧‧‧縱溝
214‧‧‧支柱
215‧‧‧藥劑含浸墊
220‧‧‧周壁
221‧‧‧上面壁
222‧‧‧上部侵入口
224‧‧‧嵌合部
230‧‧‧周側面
235‧‧‧垂直部
236‧‧‧止擋片
圖1是本發明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的第1實施形態的正面圖。
圖2是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上面圖。
圖3是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斷面圖。
圖4是說明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其他的形狀的垂掛引誘板的正面圖。
圖5是說明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其他的形狀的垂掛引誘板的正面圖。
圖6是說明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其他的形狀的垂掛引誘板的正面圖。
圖7是說明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其他的形狀的垂掛引誘板的正面圖。
圖8是說明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其他的形狀的垂掛引誘板的正面圖。
圖9是說明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其他的形狀的垂掛引誘板的正面圖。
圖10是說明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其他的形狀的垂掛引誘板的正面圖。
圖11A及圖11B是分別說明第一試驗之試驗品A及試驗品B的正面圖。
圖12A及圖12B是分別說明第二試驗之試驗品A及 試驗品B的正面圖。
圖13A至圖13C是分別說明第四試驗之試驗品A至試驗品C的正面圖。
圖14A至圖14D是分別說明第五試驗之試驗品A至試驗品D的正面圖。
圖15A至圖15C是分別說明第六試驗之試驗品A至試驗品C的正面圖。
圖16是本發明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的第2實施形態的斜視圖。
圖17是上述第2實施形態的斷面圖。
圖18是上述第2實施形態的其他的下部支承體的斜視圖。
圖19是上述第2實施形態的其他的下部支承體的斜視圖。
圖20是上述第2實施形態的其他的下部支承體的斜視圖。
圖21是上述第2實施形態的其他的下部支承體的斜視圖。
圖22是上述第2實施形態的其他的下部支承體的斜視圖。
圖23是上述第2實施形態的其他例之斜視圖。
圖24是上述第2實施形態的其他例之斷面圖。
圖25A、圖25B及圖25C是分別說明試驗之試驗品A、試驗品B及比較品C的斜視圖。
圖26是本發明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第3實施形態的正面圖。
圖27是上述第3實施形態的平面圖。
圖28是圖27之XXⅧ-XXⅧ線斷面圖。
圖29是上述第3實施形態的斜視圖。
圖30是圖28之XXX-XXX線斷面圖。
圖31是上述第3實施形態的其他的內部構造的斷面圖。
圖32是上述第3實施形態的第一變形例之正面圖。
圖33是上述第3實施形態的第一變形例之平面圖。
圖34是上述第3實施形態的第一變形例之斷面圖。
圖35是上述第3實施形態的第一變形例之斜視圖。
圖36是上述第3實施形態的第二變形例之右側面圖。
圖37是上述第3實施形態的第二變形例之平面圖。
圖38是上述第3實施形態的第二變形例之斷面圖。
圖39是上述第3實施形態的第三變形例之正面圖。
圖40是上述第3實施形態的第三變形例之平面圖。
圖41是圖40之XLI-XLI線斷面圖。
圖42A至圖42C是分別顯示試驗例之說明圖。
1‧‧‧捕捉容器
2‧‧‧捕捉室
3‧‧‧上部容器體
4‧‧‧下部容器體
5‧‧‧小孔部
6‧‧‧筒部
7‧‧‧侵入用孔部
8‧‧‧凹部
10‧‧‧垂掛引誘板
10a‧‧‧面部
11‧‧‧繩
12‧‧‧推壓球
13‧‧‧止擋板
15‧‧‧液體

Claims (3)

  1. 一種飛行昆蟲類捕捉器,係包含有在內部設有連通於侵入口之捕捉室的捕捉容器,前述侵入口設在前述捕捉容器的下部,其特徵為:該飛行昆蟲類捕捉器包含具有縱方向的面部之引誘誘導體,前述引誘誘導體為通過捕捉容器的侵入口垂掛下來的垂掛引誘板,藉由前述引誘誘導體的面部引誘飛行昆蟲類,使其著陸於面部,再將著陸至面部之飛行昆蟲類沿著面部朝上方誘導,飛行昆蟲類通過前述侵入口,在前述捕捉室內被捕捉。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其中,前述垂掛引誘板成為:將其上邊作成為山形或弓形,朝上端橫寬變窄的形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飛行昆蟲類捕捉器,其中,前述垂掛引誘板是將複數片的垂掛引誘板在寬度方向交叉並接合。
TW097118389A 2007-05-21 2008-05-19 飛行昆蟲類捕捉器 TWI4155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33748A JP4968836B2 (ja) 2007-05-21 2007-05-21 飛翔昆虫類捕獲器
JP2007324632A JP4968842B2 (ja) 2007-12-17 2007-12-17 飛翔昆虫類捕獲器
JP2008006886A JP2009165402A (ja) 2008-01-16 2008-01-16 飛翔昆虫類捕獲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6974A TW200926974A (en) 2009-07-01
TWI415568B true TWI415568B (zh) 2013-11-21

Family

ID=4003175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18389A TWI415568B (zh) 2007-05-21 2008-05-19 飛行昆蟲類捕捉器
TW102106928A TWI507128B (zh) 2007-05-21 2008-05-19 Flying insect catcher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6928A TWI507128B (zh) 2007-05-21 2008-05-19 Flying insect catcher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448376B2 (zh)
EP (2) EP2149300B1 (zh)
CN (2) CN101677525A (zh)
AR (1) AR066643A1 (zh)
HK (1) HK1176808A1 (zh)
MX (2) MX338196B (zh)
MY (2) MY149547A (zh)
TW (2) TWI415568B (zh)
WO (1) WO20081430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77678B2 (en) * 2007-12-14 2014-03-25 Sterling International Inc. Flying insect trap with attractant ports
GB2457103B (en) * 2008-01-31 2010-11-03 Brandenburg An insect trap
US8943743B2 (en) * 2008-08-04 2015-02-03 Plato Industries Ltd Device for attrac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coffee berry borer, Hypothenemus hampei (Coleoptera: Scolytidae)
EP2667707B1 (en) * 2011-01-24 2019-09-04 Sterling International, Inc. Stink bug trap
TWI540960B (zh) * 2012-12-28 2016-07-11 Dainippon Jochugiku Kk 飛翔昆蟲捕捉器
US20140215900A1 (en) * 2013-02-07 2014-08-07 Michael John Parent Yellow jacket bait house
USD759191S1 (en) * 2014-04-10 2016-06-14 Aldef Global Ana Luisa De Sousa Francisco Fly trap
US9713326B2 (en) * 2014-10-09 2017-07-25 Glenn William Miller Insect bait application device
US10285393B2 (en) 2014-10-24 2019-05-14 Red Band Traps, Llc Arthropod pest trapping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US10178861B2 (en) * 2015-06-16 2019-01-15 Expectations, LLC Fly catcher
US9713325B2 (en) 2015-07-17 2017-07-25 Derrick Brown Insect elimination assembly
US20180360020A1 (en) * 2017-06-15 2018-12-20 Warren Burch Insect Control Device
US10827737B2 (en) * 2017-06-19 2020-11-10 Rebecca King Flying insect catching apparatus
USD871540S1 (en) * 2018-11-20 2019-12-31 Sterling International Inc. Attractant cartridge for a beetle trap
CN109699607B (zh) * 2019-02-22 2022-06-03 张敬 一种便调式实蝇诱捕器
USD912195S1 (en) 2019-10-23 2021-03-02 S. C. Johnson & Son, Inc. Bait station
CN111011328A (zh) * 2020-02-28 2020-04-17 青岛问峰实业有限公司 新型昆虫捕捉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61282A (en) * 1988-08-10 1990-10-09 Ciba-Geigy Corporation Trap for flying insects, especially moths that attack foodstuffs
JP2003070403A (ja) * 2001-08-31 2003-03-11 King Kagaku Kk 捕虫器
TWM309867U (en) * 2006-10-23 2007-04-21 Guo-Nan Shie Insect catcher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66509A (en) * 1926-06-28 1928-04-17 Hugo G A Schlossareck Flytrap
GB1584155A (en) * 1976-09-28 1981-02-04 Landaus K Insect traps
US4400903A (en) * 1981-04-17 1983-08-30 J. T. Baker Chemical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pping flying insects exhibiting phototropic behavior, particularly gypsy moths
EP0249958A3 (en) * 1986-06-20 1988-11-09 Michael W. Briese Insect trap
JP2786254B2 (ja) 1989-06-02 1998-08-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4986024A (en) * 1989-10-19 1991-01-22 Bio-Agritech, Inc. Insect trap
JP2534592B2 (ja) 1991-05-13 1996-09-18 岩田塗装機工業株式会社 2液混合エアアシストスプレ―ガン
JPH05621A (ja) 1991-06-24 1993-01-08 Kansei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US5231792A (en) * 1992-07-20 1993-08-03 Farnam Companies, Inc. Double cone insect trap
GB2283896A (en) * 1993-11-20 1995-05-24 Agrisense Bcs Ltd Insect trap
US5557880A (en) * 1995-02-27 1996-09-24 Sterling International, Inc. Yellow jacket trap
US7150125B1 (en) * 1996-05-29 2006-12-19 University Of Florida Insect attraction and capture device
US6393760B1 (en) * 1997-03-19 2002-05-28 Trece, Inc. Kairomone and kill-bait containing insect trap
JP2000007876A (ja) * 1998-06-18 2000-01-11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形体
WO2005043997A1 (en) * 2003-11-05 2005-05-19 Ditta Carello Roberto Cap for a container containing a substance which attracts insects
US7412797B1 (en) * 2004-05-25 2008-08-19 Hiscox William C Free-standing flying insect trap with removable cartridge
US20060207164A1 (en) * 2005-03-21 2006-09-21 David Pearson Termite monitoring and bait station
JP2007020509A (ja) * 2005-07-20 2007-02-01 Sunaim Inc 虫類捕獲装置
US7093389B1 (en) * 2005-08-31 2006-08-22 S.C. Johnson & Son, Inc. Flying insect trap
CN2884906Y (zh) * 2006-01-24 2007-04-04 威皇塑料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防蚊捕卵器
CN1843108B (zh) * 2006-04-20 2010-05-26 郑永利 一种昆虫诱捕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61282A (en) * 1988-08-10 1990-10-09 Ciba-Geigy Corporation Trap for flying insects, especially moths that attack foodstuffs
JP2003070403A (ja) * 2001-08-31 2003-03-11 King Kagaku Kk 捕虫器
TWM309867U (en) * 2006-10-23 2007-04-21 Guo-Nan Shie Insect catcher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3469A (zh) 2012-11-21
EP2149300B1 (en) 2012-08-08
MY190616A (en) 2022-04-27
TW201328595A (zh) 2013-07-16
AR066643A1 (es) 2009-09-02
US8448376B2 (en) 2013-05-28
TW200926974A (en) 2009-07-01
EP2481282B1 (en) 2016-04-06
WO2008143041A1 (ja) 2008-11-27
EP2149300A1 (en) 2010-02-03
US20100275505A1 (en) 2010-11-04
TWI507128B (zh) 2015-11-11
EP2149300A4 (en) 2010-07-28
MY149547A (en) 2013-09-13
CN101677525A (zh) 2010-03-24
MX2009011909A (es) 2010-02-18
HK1176808A1 (zh) 2013-08-09
EP2481282A1 (en) 2012-08-01
MX338196B (es) 2016-04-06
CN102783469B (zh) 2016-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5568B (zh) 飛行昆蟲類捕捉器
CN106102457B (zh) 昆虫诱捕器
TW568746B (en) Device for controlling insects
US20110047860A1 (en) Bed bug capturing device
TWM323808U (en) Apparatus for entrapping fruit fly
TW201438574A (zh) 飛翔害蟲捕捉器
JP5268408B2 (ja) 飛翔昆虫類捕獲器
JP4968842B2 (ja) 飛翔昆虫類捕獲器
CA2511015C (en) Insect trap
CN110495433A (zh) 仿生学烙杀蝇蚊器
JPH0484844A (ja) 害虫捕獲器
WO2010120162A1 (es) Estación cebo para combatir plagas agrícolas
JP4968836B2 (ja) 飛翔昆虫類捕獲器
JP2009165404A (ja) 飛翔昆虫類捕獲器
JP2002153192A (ja) 飛来昆虫捕獲器
JP2009165402A (ja) 飛翔昆虫類捕獲器
KR20150012672A (ko) 해충 퇴치와 포획이 가능한 아크릴 구
JP3723166B2 (ja) スズメバチの駆除方法及び駆除用スプレー
TWI274547B (en) Fly catching device
JPS64769Y2 (zh)
CN2917283Y (zh) 捕蝇器
JP2004016151A (ja) 害虫駆除装置
TWM331286U (en) Fly catching device structure
TWM442034U (en) Improved simple insect trap structure
TWM500455U (zh) 誘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