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0455U - 誘蟲器 - Google Patents

誘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0455U
TWM500455U TW103223214U TW103223214U TWM500455U TW M500455 U TWM500455 U TW M500455U TW 103223214 U TW103223214 U TW 103223214U TW 103223214 U TW103223214 U TW 103223214U TW M500455 U TWM500455 U TW M50045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insect
water tray
base
tra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232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ng-Fu Liu
Original Assignee
Ching-Fu Li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g-Fu Liu filed Critical Ching-Fu Liu
Priority to TW1032232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0455U/zh
Publication of TWM5004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0455U/zh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Description

誘蟲器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誘蟲器,特別是一種可發出引誘昆蟲氣味之誘蟲器,其吸引昆蟲飛入以達到誘捕及消滅昆蟲之目的。
過去不論是居家害蟲防治或是農業害蟲捕殺,多採用殺蟲劑噴灑來達成,由於所噴灑之化學藥劑具有毒性,不但對人體健康有所危害,更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另因有機農業的盛行,加上一般民眾對農藥殘留所產生的危害疑慮,一種以誘餌捕捉除蟲的裝置,已為時下農業除蟲害時的普遍運用,尤以現行極為風行的有機農作,更是大量的運用此種捕捉蟲子的方式,配合適量的無害藥液,達到誘捕及清除害蟲的目的。
習式之誘蟲器,其結構如第5圖之分解立體圖所示,其包含:一底座600及一上罩700,其中底座600係開口向上,由下往上之漸擴之圓盤狀,且內底部設置一漸縮錐狀部610,而使底座600內漸縮錐狀部610外側形成一誘餌液盛裝部620,漸縮錐狀部610上端部設有一氣味溢散孔630,另底座600之上開口端緣等距四等份處向外各延伸有 一延伸片640,延伸片640下方中央凸出一斷面成弧狀之卡結部650。上罩700係開口向下,上段係較小而可供手握之圓錐狀710,上端面之平面穿設有一吊掛部720,而中段向外擴大,下段再往外擴大一適段呈壓抵部730,壓抵部730等距四等份處並向外各凸出成一閃避部740,且每一閃避部740之同一時針方向之側面各切設有一適長之卡孔位750。
使用時,誘餌液係先盛置於底座600之誘餌液盛裝部620,再將上罩700由上而下以閃避部740對正底座600之延伸片640,再旋轉一角度即可令延伸片640與卡結部650卡結入卡孔位750中固定,而即可吊掛於蔬果田園間誘捕昆蟲。
如上所述之習式誘蟲器具有下列之缺點:其氣味溢散孔630散發出氣味後,會引誘昆蟲由氣味溢散孔630進入,而當昆蟲被誘捕死亡後即會直接掉落於誘餌液上,該方式當昆蟲之死屍佈滿誘蟲液面時,會遮蓋住誘餌液之氣味,影響誘捕功能,且昆蟲之死屍長時間浸於誘餌液內,會產生化學反應,減少誘捕液之使用壽命,為有效確保誘蟲之功效必須經常更換誘餌液,而造成成本上之增加。
本創作之一實施方式在提供一種誘蟲器,其包含一底座及一罩蓋。底座包含一盛水盤、一誘餌杯及一昆蟲進入口。盛水盤具有一盛水盤外緣及一盛水盤內緣。盛水盤內緣向下漸擴與盛水盤外緣銜接而形成一容置空間。誘餌杯 設置於底座中央且位於盛水盤內緣之內,誘餌杯向下漸縮呈錐狀而與盛水盤內緣形成一錐形開放通道。昆蟲進入口設置於錐形開放通道上方。罩蓋係與底座組裝形成一捕獲空間,捕獲空間係透過昆蟲進入口通連錐形開放通道。
藉此,本創作之誘蟲器,其係將引誘昆蟲氣味之誘餌液與昆蟲死亡掉落後的清水分開放置,不僅可降低誘餌液的使用量,且可保持誘餌液的誘引氣味功能並延長誘引力。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底座更包含一底座連接部,其設置於盛水盤外緣之上端。而罩蓋更包含一罩蓋連接部,其設置於罩蓋之周緣下端,藉由底座連接部組合罩蓋連接部以組裝底座和罩蓋。其中罩蓋底座連接部可為一母螺絲旋牙,罩蓋連接部可為一公螺絲旋牙。
藉此,本創作之誘蟲器,可藉由底座連接部與罩蓋連接部緊密結合,特別是以母螺絲旋牙和公螺絲旋牙簡易組合,以形成一捕獲空間,使昆蟲由昆蟲進入口進入後,因受捕獲空間所困及罩蓋誤導,而無法尋回原來的昆蟲進入口,錯覺的向外亂竄然後疲勞掉落盛水盤中浸水死亡,而達到免毒物誘殺昆蟲的功能。
根據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其中罩蓋向上漸縮至罩蓋中段,並於罩蓋中段向上窄縮至罩蓋中央。而於罩蓋中央設置一懸掛繩洞孔。
藉此,懸掛繩洞孔可供本創作之誘蟲器吊掛於蔬果田園間誘捕昆蟲,且因罩蓋為密封,可防止誘餌氣味外流,及預防因下雨稀釋誘餌,而使得誘殺技術失效。
根據本創作之再一實施例,其中誘餌杯與盛水盤內緣水平相隔0.5公分至1公分且連接形成一90°彎角。藉此,誘餌杯與盛水盤內緣所形成的90°彎角,可使昆蟲一旦被誘餌的氣味吸引進入錐形開放通道後,導引其能前進的方向為由昆蟲進入口進入本創作之誘蟲器中。
根據本創作之又一實施例,其中昆蟲進入口數量可為四,且彼此等距地設置於盛水盤內緣上端四對角處,其,昆蟲進入口的數量亦可為複數個,且昆蟲進入口可為一長方形,其寬為0.5公分至1.5公分,長為1.5公分至2.5公分。
藉此,因本創作之誘蟲器縮小了昆蟲進入口的大小,故能針對體積較小的昆蟲,如瓜實蠅或果實蠅進行防治,以阻止體積較大的昆蟲,如蛾或蒼蠅誤闖入本創作之誘蟲器中。且縮小昆蟲進入口的大小,亦可降低被引誘而進入本創作之誘蟲器的昆蟲逃離的機會。
100‧‧‧誘蟲器
200‧‧‧底座
210‧‧‧誘餌杯
220‧‧‧盛水盤
222‧‧‧盛水盤外緣
224‧‧‧盛水盤內緣
230‧‧‧昆蟲進入口
240‧‧‧底座連接部
300‧‧‧罩蓋
310‧‧‧懸掛繩洞孔
320‧‧‧罩蓋中段
330‧‧‧罩蓋連接部
340‧‧‧罩蓋中央
400‧‧‧清水
500‧‧‧誘餌液
600‧‧‧底座
610‧‧‧漸縮錐狀部
620‧‧‧誘餌液盛裝部
630‧‧‧氣味溢散孔
640‧‧‧延伸片
650‧‧‧卡結部
700‧‧‧上罩
710‧‧‧吊掛部
720‧‧‧圓錐狀
730‧‧‧壓抵部
740‧‧‧閃避部
750‧‧‧卡孔位
800‧‧‧錐形開放通道
900‧‧‧捕獲空間
〔第1圖〕係繪示本創作誘蟲器之一實施方式之分解立體圖;〔第2圖〕係繪示第1圖之組合立體圖;〔第3圖〕係繪示依據第2圖之剖視圖; 〔第4圖〕係繪示本創作誘蟲器之一實施方式之使用狀態示意圖;〔第5圖〕係繪示習式誘蟲器之分解立體圖。
請一併參閱第1圖至第3圖,第1圖是繪示本創作之誘蟲器100之分解立體圖;第2圖是繪示本創作之誘蟲器100之組合立體圖;第3圖是繪示本創作之誘蟲器100之剖視圖,前述圖式應能充份說明本創作實施方式之結構細節。本創作之一種誘蟲器100,其包含一底座200及一罩蓋300,相關結構細節如後。
底座200包含一盛水盤220、一誘餌杯210、一昆蟲進入口230及一底座連接部240。盛水盤220具有一盛水盤外緣222及一盛水盤內緣224。盛水盤內緣224向下漸擴與盛水盤外緣222銜接而形成一容置空間。誘餌杯210設置於底座200中央且位於盛水盤內緣224之內,誘餌杯210與盛水盤內緣224水平相隔0.5公分至1公分,連接形成一90°彎角,且誘餌杯210向下漸縮呈錐狀而與盛水盤內緣224形成一錐形開放通道800。昆蟲進入口230設置於錐形開放通道800上方,昆蟲進入口230的數量可為四,其彼此等距設置於盛水盤內緣224上端四對角處,昆蟲進入口230的數量亦可為複數個。且昆蟲進入口230可為一長方形,其寬為0.5公分至1.5公分,長為1.5公分至2.5公分。底座連接部240 設置於盛水盤外緣222之上端,底座連接部240可為一母螺絲旋牙。
誘餌杯210與盛水盤內緣224所形成的90°彎角,可使昆蟲一旦被誘餌的氣味吸引進入錐形開放通道800後,導引其能前進的方向為由昆蟲進入口230以進入本創作之誘蟲器100中。而本創作之誘蟲器100縮小了昆蟲進入口230的大小,故能針對體積較小的昆蟲,如瓜實蠅或果實蠅進行防治,以阻止體積較大的昆蟲,如蛾或蒼蠅誤闖入本創作之誘蟲器100中。且縮小昆蟲進入口230的大小,亦可降低被引誘而進入本創作之誘蟲器100的昆蟲逃離的機會。
罩蓋300係與底座200組裝形成一捕獲空間900,捕獲空間900係透過昆蟲進入口230通連錐形開放通道800。其中罩蓋300向上漸縮至罩蓋中段320,並於罩蓋中段320向上窄縮至罩蓋中央340。而於罩蓋中央340設置一懸掛繩洞孔310。而罩蓋300之周緣下端為一罩蓋連接部330,罩蓋連接部330可為一公螺絲旋牙。
本創作之誘蟲器100,可藉由底座連接部240與罩蓋連接部330將底座200與罩蓋300緊密結合,特別是以母螺絲旋牙和公螺絲旋牙簡易組合,可以形成一捕獲空間900。而懸掛繩洞孔310可供本創作之誘蟲器100吊掛於蔬果田園間誘捕昆蟲,且因罩蓋為密封可防止誘餌氣味外流,以及預防因下雨稀釋誘餌,而使得誘殺技術失效。
請再參閱第4圖,第4圖是繪示本創作誘蟲器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使用時,誘餌液500先盛裝於誘餌杯210,並將盛水盤220裝滿清水400,再將罩蓋300以罩蓋連接部330與底座連接部240旋緊結合於底座200上。再將繩子穿過懸掛繩洞孔310以將誘蟲器100懸掛於蔬果田園間誘捕昆蟲。誘餌液500的氣味,會先自昆蟲進入口230溢散至錐形開放通道800,再擴散至空氣中,以引誘周遭的昆蟲飛入錐形開放通道800中,再由昆蟲進入口230進入誘蟲器100中。昆蟲一旦進入捕獲空間900後,會因受捕獲空間900所困及罩蓋300誤導,而無法尋回原來的昆蟲進入口300,錯覺的向外亂竄然後疲勞掉落盛水盤220中浸水死亡,達到免毒物誘殺昆蟲的功能。因本創作之誘蟲器100係將引誘昆蟲氣味之誘餌液500與昆蟲死亡掉落後的清水400分開放置,可使誘餌液500的使用量降低,且當盛水盤220中蟲屍累積到一定量時,僅需更換盛水盤220中的清水400,誘餌杯210中的誘餌液500仍可繼續使用,如此配置可保持誘餌液500的誘引氣味功能並延長誘引力。
誘餌液500可為市售各類型無毒或含毒食物誘餌劑,或為蛋白質水解液。而若欲大面積共同滅果實蠅或瓜實蠅之雄成蟲,可於誘餌杯210中放置沙土,用棉花棒沾黏無毒或含毒甲基丁香油或克蠅藥劑,將棉花棒向上插入誘餌杯210中,以誘殺果實蠅或瓜實蠅之雄成蟲,而若採用無毒藥劑時可搭配於盛水盤220中加滿清水400,以達最佳防治效果。
雖然本創作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誘蟲器
200‧‧‧底座
210‧‧‧誘餌杯
220‧‧‧盛水盤
222‧‧‧盛水盤外緣
224‧‧‧盛水盤內緣
230‧‧‧昆蟲進入口
240‧‧‧底座連接部
300‧‧‧罩蓋
310‧‧‧懸掛繩洞孔
320‧‧‧罩蓋中段
330‧‧‧罩蓋連接部
340‧‧‧罩蓋中央

Claims (9)

  1. 一種誘蟲器,其包含:一底座,其包含:一盛水盤,具有一盛水盤外緣及一盛水盤內緣,該盛水盤內緣向下漸擴與該盛水盤外緣銜接而形成一容置空間;一誘餌杯,設置於該底座中央且位於該盛水盤內緣之內,該誘餌杯向下漸縮呈錐狀而與該盛水盤內緣形成一錐形開放通道;及一昆蟲進入口,設置於該錐形開放通道上方;以及一罩蓋,與該底座組裝形成一捕獲空間,該捕獲空間透過該昆蟲進入口通連該錐形開放通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誘蟲器,其中該底座更包含一底座連接部,設置於該盛水盤外緣之上端,該罩蓋更包含一罩蓋連接部,設置於該罩蓋之周緣下端,藉該底座連接部與該罩蓋連接部組合以組裝該底座與該罩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誘蟲器,其中該底座連接部為一母螺絲旋牙,該罩蓋連接部為一公螺絲旋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誘蟲器,其中該罩蓋向上漸縮至一罩蓋中段,並於該罩蓋中段向上窄縮至一罩蓋中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誘蟲器,其中該罩蓋更包含一懸掛繩洞孔,其設置於該罩蓋中央上端。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誘蟲器,其中該誘餌杯與該盛水盤內緣水平相隔0.5公分至1公分且連接形成一90°彎角。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誘蟲器,其中該昆蟲進入口數量為四,其彼此等距地設置於該盛水盤內緣上端四對角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誘蟲器,其中該昆蟲進入口之數量為複數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誘蟲器,其中該昆蟲進入口為一長方形,其寬為0.5公分至1.5公分,長為1.5公分至2.5公分。
TW103223214U 2014-12-29 2014-12-29 誘蟲器 TWM5004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3214U TWM500455U (zh) 2014-12-29 2014-12-29 誘蟲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3214U TWM500455U (zh) 2014-12-29 2014-12-29 誘蟲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0455U true TWM500455U (zh) 2015-05-11

Family

ID=53722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23214U TWM500455U (zh) 2014-12-29 2014-12-29 誘蟲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04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49168A (en) Fly and insect trap
ES2754235T3 (es) Trampa de chinche hedionda
US20080196296A1 (en) Fruit-Shaped Fruit Fly Trap
BR102013017279B1 (pt) Armadilha de observação mata insetos para a captura massiva e controle do bicudo do algodoeiro
US20180177175A1 (en) Vortex insect trap
JP2004521641A (ja) 虫取り器
BR112015021101B1 (pt) Recipiente de dupla ação, e, método para revestir superfícies internas de recipientes que retêm água
AU2005225077A1 (en) A device for dispensing a substance to insects or mites
KR101621958B1 (ko) 농업용 해충 포획장치
JP5268408B2 (ja) 飛翔昆虫類捕獲器
US20120227312A1 (en) Arthropod trap having integrated fluid attractant dispenser
KR101447834B1 (ko) 해충퇴치기
US20170000100A1 (en) Insect trap
TWM500455U (zh) 誘蟲器
WO2010120162A1 (es) Estación cebo para combatir plagas agrícolas
JP6879735B2 (ja) 飛翔害虫捕獲器
KR101963077B1 (ko) 말벌 퇴치장치
KR200488825Y1 (ko) 해충 제거 모듈
US20150068104A1 (en) Insect trap system
KR200190462Y1 (ko) 파리의 유인포획장치
JP2007151538A (ja) 軟体動物捕獲器
TWI701999B (zh) 自動供藥滅蟲裝置(一)
TWI703928B (zh) 自動供藥滅蟲裝置(二)
CN214593771U (zh) 一种蟑螂屋
JP4968836B2 (ja) 飛翔昆虫類捕獲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