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3837B - 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3837B
TWI413837B TW101133217A TW101133217A TWI413837B TW I413837 B TWI413837 B TW I413837B TW 101133217 A TW101133217 A TW 101133217A TW 101133217 A TW101133217 A TW 101133217A TW I413837 B TWI413837 B TW I4138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electric field
voids
liquid crystal
ed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3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14328A (zh
Inventor
Feng Wei Kuo
Ko Ruay Jen
Guang Shiung Chao
I Fang Wang
Chia Hua Yu
Original Assignee
Hannstar 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nstar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Hannstar Displa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14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43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3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383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72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fringe field switching [FFS] where the common electrode is not pattern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特別是關於一種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
隨著液晶顯示技術持續更廣泛、深入和迅速的發展,目前液晶顯示器(LCD)已幾乎壓倒性地佔據所有的主要顯示器市場,例如監視器、移動電話、電視機、筆記本電腦、平板個人電腦(Tablet PC)、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裝置、可攜式影像播放器等。
在液晶顯示器中,液晶扮演著光閥(light valve)的角色,在液晶顯示器的每一圖元中,在即時顯示時間內,控制光的穿透及光的阻絕。從液晶的控制機制的角度來看,液晶顯示器可分為垂直配相(vertical alignment,VA)和平面切換(plane switching)兩種類型。
VA的類型可以進一步劃分為若干子類型。一般來說,VA型LCD具有非常快的液晶回應時間,特別適合用於顯示有快速移動的動態影像。然而,當使用者用手指或其他物體按壓液晶顯示幕時,漩渦形圖紋會出現在液晶顯示幕上被按壓的地方,這種現象是因為按壓顯示幕會使得液晶垂直配相的間隔被縮短。從這方面來看,由於觸摸面板顯示幕會經常被使用者的手指觸碰和按壓,在任何被觸碰的地方的顯示畫面都會變得模 糊,所以VA型的液晶顯示器不適合用於觸控面板(touch panel)顯示器。
另一方面,平面切換型液晶顯示器,包括在平面內切換(in-plane switching,IPS)型和邊緣電場切換(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型的液晶顯示器,則沒有這種問題,此乃由於其中的液晶排列發生在平面(水準)方向,而不是在垂直的方向,所以能提供觸控面板顯示器良好性能。一般來說,FFS LCD有高於IPS LCD較大的開口率和透光率,使得FFS LCD本身成為應用於可攜式觸控面板顯示器的一個很好的選擇。然而,典型的FFS LCD每個圖元的相對電極(counter electrode)的充電時間仍未足夠短,而導致較長的回應時間。
請參考第1A圖,其顯示現有技術的FFS LCD的一個圖元的俯視圖。在第1A圖中,圖元電極(pixel electrode)11包括多個空隙111及多個長條112,而相對電極12為平面電極。圖元電極11配置在相對電極12的正上方,其中從俯視圖來看,在此圖元中的電場方向以箭頭表示,通常是從空隙111指向長條112的方向,也就是橫向方向,即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的方向。第1B圖顯示了第1A圖中的圖元沿著A-A虛線的剖面圖,其中電場的方向在此剖面圖中以箭頭表示。基本上,圖元電極11可以被充正電或充負電。當相對電極被充負電時,圖元電極則被充正電,反之亦然,以於其間建立電場。第1C圖顯示了第1A圖中被虛線圓圈1C所圈起來的區域的放大圖。因為電場是由正電區域(例如相對電極12)指向負電區域(例如圖元電極11,其包括多個長條112和上、下邊緣),從第1C圖中可以看出,由於圖元電極11上邊緣的緣故,空隙末端的電場方向不再是如第1A圖中所示的橫向方向。這種在每個空隙的兩端的電場方向混亂的情況,會導致當圖元在開啟的狀 況下產生暗線。此問題會降低最大亮度(brightness)及對比度(contrast ration),而造成能源的浪費和較差的顯示品質。
為了克服上述存在於傳統技術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嶄新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能提供優良的顯示品質。
本發明提出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出一種邊緣電場切換(FFS)液晶顯示裝置(LCD),其包括第一電極以及第二電極。該第一電極包括第一側邊、第二側邊與多個長條,該多個長條於該第一側邊及該第二側邊之間定義出多個空隙,每個長條形成於該多個空隙中的相鄰兩個之間,每個空隙具有兩端。該第二電極與該第一電極呈堆疊配置關係,並包括至少透空處,且該透空處的投影覆蓋該多個空隙中的一個該空隙的該兩端中的一端。
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出一種邊緣電場切換(FFS)液晶顯示裝置(LCD),其包括第一電極以及第二電極。該第一電極包括第一側邊、第二側邊與多個長條,該多個長條於該第一側邊及該第二側邊之間定義出多個空隙,每個長條形成於該多個空隙中的相鄰兩個之間,每個空隙具有兩端。該第二電極與該第一電極呈堆疊配置關係,並包括至少一個電場調整裝置,且該電場調整裝置的投影覆蓋該多個空隙中的一個該空隙的該兩端中的一端。
本發明又一實施例提出一種邊緣電場切換(FFS)液晶顯示裝置(LCD),其包括第一電極、第二電極,以及至少一個電場調整裝置。該第一電極包括定義出多個長條的多個空隙,其中每個長條形成於該多個空隙 中的相鄰兩個之間,每個空隙具有兩端。該第二電極與該第一電極呈堆疊配置關係,該電場調整裝置的投影覆蓋該多個空隙中的一個該空隙的該兩端中的一端。
L、LL‧‧‧虛擬箭頭
LC‧‧‧液晶
W‧‧‧空隙614的寬度
1C、2B、3B、4B、5B、6B、7B、8B、9B、10B‧‧‧虛線圓圈
11、21、31、41、51、61、71、81、91、101‧‧‧第一電極
12、22、32、42、52、62、72、82、92、102‧‧‧第二電極
20、30、40、50、60、70、80、90、100‧‧‧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
111、214、314、414、514、614、714、814、914、1014‧‧‧空隙
112、213、313、413、513、613、713、813、913、1013‧‧‧長條
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FFS結構
211、311、411、511、611‧‧‧第一側邊
212、312、412、512、612‧‧‧第二側邊
214a、214b、314a、314b、414a、414b、514a、514b、614a、614b、614c、 614d、714a、714b、714c、814a、814b、814c、814d、823、914a、914b、 914c、914d、923、923a、1014a、1014b、1023‧‧‧邊
215、315、415、515、615、715‧‧‧重疊區域
221、321、421、521、621、721、821、921、1021‧‧‧透空處
221a、321a、421a、521a、621a、721a、821a、921a、1021a‧‧‧直線邊緣
816、916、1016‧‧‧資料線
第1A圖顯示了現有技術中傳統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一個圖元的俯視圖;第1B圖顯示了在第1A圖中的圖元沿著A-A虛線方向的剖面圖;第1C圖顯示了在第1A圖中的虛線圓圈所圈起來的區域的放大圖;圖2A顯示了本發明實施例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俯視圖;第2B圖顯示了第2A圖中的虛線圓圈所圈起來的區域的放大圖;第2C圖顯示了第2A圖中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第一電極的俯視圖;第2D圖顯示了第2A圖中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第二電極的俯視圖;第2E圖顯示了第2A圖中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和第一電極的俯視圖;第3A圖顯示了本發明實施例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俯視圖;第3B圖顯示了第3A圖中的虛線圓圈所圈起來的區域的放大圖;第3C圖顯示了第3A圖中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第一電極的俯視圖;第3D圖顯示了第3A圖中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第二電極的 俯視圖;第4A圖顯示了本發明實施例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俯視圖;第4B圖顯示了第4A圖中的虛線圓圈所圈起來的區域的放大圖;第4C圖顯示了第4A圖中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第一電極的俯視圖;第4D圖顯示了第4A圖中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第二電極的俯視圖;第5A圖顯示了本發明實施例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俯視圖;第5B圖顯示了第5A圖中的虛線圓圈所圈起來的區域的放大圖;第5C圖顯示了第5A圖中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第一電極的俯視圖;第5D圖顯示了第5A圖中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第二電極的俯視圖;第6A圖顯示了本發明實施例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俯視圖;第6B圖顯示了第6A圖中的虛線圓圈所圈起來的區域的放大圖;第6C圖顯示了第6A圖中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第一電極的俯視圖;第6D圖顯示了第6A圖中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第二電極的俯視圖;圖7A顯示了本發明實施例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俯視圖;第7B圖顯示了第7A圖中的虛線圓圈所圈起來的區域的放大圖;第7C圖顯示了第7A圖中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第一電極的俯 視圖;第7D圖顯示了第7A圖中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第二電極的俯視圖;第8A圖顯示了本發明實施例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俯視圖;第8B圖顯示了第8A圖中的虛線圓圈所圈起來的區域的放大圖;第8C圖顯示了第8A圖中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第一電極的俯視圖;第8D圖顯示了第8A圖中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第二電極的俯視圖;第9A圖顯示了本發明實施例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俯視圖;第9B圖顯示了第9A圖中的虛線圓圈所圈起來的區域的放大圖;第9C圖顯示了第9A圖中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第一電極的俯視圖;第9D圖顯示了第9A圖中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第二電極的俯視圖;第10A圖顯示了本發明實施例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俯視圖;第10B圖顯示了第10A圖中的虛線圓圈所圈起來的區域的放大圖;第10C圖顯示了第10A圖中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第一電極的俯視圖;以及第10D圖顯示了第10A圖中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第二電極的俯視圖。
本發明將可由以下的實施例說明而得到充分瞭解,使得熟悉本技術領域的人員可以據以完成本發明,然而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可由下列實施例而被限制其實施型態,本發明的範圍不受已提出的實施例的限制,而應以本發明提出的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為准。
第2A圖顯示了本發明實施例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俯視圖。在第2A圖中,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20包括第一電極21與第二電極22,此兩者呈堆疊關係。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電極21可置於第二電極22之下。第一電極21包括第一側邊211、第二側邊212及多個長條213,此多個長條213並定義出多個空隙214,例如狹長縫隙。每一個長條213形成在兩個空隙214之間,而每一個空隙214具有兩端。第二電極22包括位於其上的至少有一個透空處221,透空處221的投影與一個空隙214的兩端中的一端重疊。每個空隙214都有兩個長邊214a和兩個短邊214b。一般來說,第一電極21和第二電極22會分別被充以相反的電荷,即正電和負電的電荷,以在它們之間產生電場。如上所述,在傳統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中,由於第1C圖中的上、下邊緣的關係,在空隙兩端的電場方向並非呈均勻的橫向方向。相反地,在目前的實施例中,採用目前實施例的結構,因為透空處221的區域不會被充電,所以發生在現有技術中的空隙的兩端周圍的電場方向呈現非均勻而發散的現象便可以有效地且大幅地消除,故能提供更好的顯示性能。
為了更佳地詳細觀看透空處221和空隙214之間的結構關係,第2A圖中被虛線圓圈2B所圈起來的區域的放大圖顯示在第2B圖。在第 2B圖中,透空處221可以選擇性地包括實質直線邊緣221a,即直邊或有輕微曲率的曲線。為了清楚顯示結構的緣故,配置在第一電極21和第二電極22上方的液晶並沒有顯示在第2A圖中。顯示裝置20可以具有一個摩擦(rubbing)方向,其為液晶在填入液晶顯示面板的胞元內之後的制程中,液晶被摩擦而朝著摩擦方向排列的方向。為了更佳地說明,虛擬的箭頭L代表摩擦方向,而顯示在第2A和2B圖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於調整空隙214兩端的電場與液晶在操作時的朝向之間的關係,當採用本實施例的結構設計,來控制虛擬箭頭L在第二電極22的投影與實質直線邊緣221a之間的夾角在14至90度之間的範圍內,最好是30到60度之間,進一步可選在40至50度之間,則現有技術中因為空隙兩端電場方向不均勻所產生的暗線便可以有效地消除。根據實驗資料,上述夾角在45度左右,可以提供非常優秀的顯示效果,而不會在空隙(如第一電極中的狹縫)兩端產生任何暗線。
為了更清楚地顯示和說明,第2C圖僅顯示第2A圖中的第一電極21,而沒有顯示第二電極22;第2D圖則僅顯示第2A圖中的第二電極22,而沒有顯示第一電極21。
在上述實施例中,每個第一電極21和第二電極22可以包含透明導電材料於其上,如氧化銦錫(ITO)、氧化錫、摻氟的氧化錫、氧化鋅、鋁摻雜的氧化鋅、摻鎵的氧化鋅等,以使得第一電極21和第二電極22可以被充電。
在一些實施例中,實質直線邊緣221a構成透空處221的週邊輪廓的一段,且實質直線邊緣221a在第一電極21上的投影橫跨空隙214的兩個長邊214a,如第2B圖所示。
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裝置20包括邊緣電場切換(FFS)結構200,此結構包括第一電極21和第二電極22,而透空處221形成在緣電場切換結構200內。
在一些實施例,透空處221在第一電極21上的投影與空隙214的兩端中的一端重疊,而形成一個重疊區域215,其面積大小介於W2的十分之一至3倍,其中W為空隙214的寬度,而W2為寬度的平方。
第2E圖顯示了第2A圖中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中的液晶和第一電極的俯視圖。在第2A圖中,液晶LC配置於第一電極21和第二電極22之上。實際上,每個圖元具有高達數以千計的液晶。為了清楚起見,第2E圖只顯示第一電極21和一些液晶,所以第2E圖中的液晶數量比實際數量少很多,同時第2C圖中的液晶LC的尺寸大小也比實際尺寸大很多。基本上,液晶LC的朝向(或稱排列方向)與由虛擬箭頭L.表示的摩擦方向大致平行。
在本發明中的透空處的形狀可任意變化,而可具有任何形狀,只要透空處在第一電極上的投影與第一電極上的空隙的兩端中的一端重疊。在第3A圖的實施例中,在第一電極31下方的第二電極32上的透空處321具有三角形的形狀。第3A圖中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30包括第一電極31與第二電極32,其兩者呈堆疊關係。第一電極31包括第一面側邊311、第二側邊312和多個長條313,此多個長條313定義出多個空隙314,例如狹長隙縫。每個長條313形成於兩個空隙314之間,而每個空隙314都具有兩端。第二電極32包含至少一個透空處321,此透空處321的投影與多個空隙314中的一個空隙的兩端中的一端重疊。每個空隙314都有兩個長邊314a 和兩個短邊314b。同樣地,第一電極31和第二電極32會分別被充以相反的電荷,以在它們之間產生電場。類似地,在目前的實施例中,採用目前實施例的結構,因為透空處321的區域不會被充電,所以發生在現有技術中的空隙的兩端周圍的電場方向呈現非均勻而發散的現象便可以有效地且大幅地消除,故能提供更好的顯示性能。
為了更佳詳細觀看透空處321和空隙314之間的結構關係,第3A圖中被虛線圓圈3B所圈起來的區域的放大圖顯示在第3B圖。在第3B圖中,透空處321可以選擇性地包括實質直線邊緣321a,即直邊或有輕微曲率的曲線。為了清楚顯示結構的緣故,配置在第一電極31和第二電極32上方的液晶並沒有顯示在第3A圖中。顯示裝置30可以具有一個摩擦(rubbing)方向,其為液晶在填入液晶顯示面板的胞元內之後的制程中,液晶被摩擦而朝著摩擦方向排列的方向。為了更佳地說明,虛擬的箭頭L代表摩擦方向,而顯示在第3A圖和3B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於調整空隙314兩端的電場與液晶在操作時的朝向之間的關係,當採用本實施例的結構設計,來控制虛擬箭頭L在第二電極32的投影與實質直線邊緣321a之間的夾角在14至90度之間的範圍內,最好是30到60度之間,進一步可選在40至50度之間,則現有技術中因為空隙兩端電場方向不均勻所產生的暗線便可以有效地消除。根據實驗資料,上述夾角在45度左右,可以提供非常優秀的顯示效果,而不會在空隙(如第一電極中的狹縫)兩端產生任何暗線。
在本實施中,實質直線邊緣321a構成透空處321(例如透空孔洞)的週邊輪廓的一段,且實質直線邊緣321a在第一電極31上的投影橫跨空隙314的兩個長邊314a,如第3B圖所示。
為了更清楚地顯示和說明,第3C圖僅顯示第3A圖中的第一電極31,而沒有顯示第二電極32;第3D圖則僅顯示第3A圖中的第二電極32,而沒有顯示第一電極31。
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裝置30包括邊緣電場切換(FFS)結構300,此結構包括第一電極31和第二電極32,而透空處321形成在緣電場切換結構300內。
在一些實施例,透空處321在第一電極31上的投影與空隙314的兩端中的一端重疊,而形成一個重疊區域315,其面積大小介於W2的十分之一至3倍,其中W為空隙314的寬度,而W2為寬度的平方。
在本發明中的透空處可以是透空孔洞或透空截去區域。如第4A圖所示,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40包括第一電極41與第二電極42,此兩者呈堆疊關係。第一電極41包括第一側邊411、第二側邊412及多個長條413,此多個長條413並定義出多個空隙414,例如狹長縫隙。每一個長條413形成在兩個空隙414之間,而每一個空隙414具有兩端。第二電極42包括位於其上的至少有一個透空處421,透空處421的投影與一個空隙414的兩端中的一端重疊。在本實施例中,透空處421為透空截去區域。每個空隙414都有兩個長邊414a和兩個短邊414b。同樣地,第一電極41和第二電極42會分別被充以相反的電荷,以在它們之間產生電場。同樣地,在目前的實施例中,採用目前實施例的結構,因為透空處421的區域(即透空截去區域)不會被充電,所以發生在現有技術中的空隙的兩端周圍的電場方向呈現非均勻而發散的現象便可以有效地且大幅地消除,故能提供更好的顯示性能。
為了更佳地詳細觀看透空處421(即透空截去區域)和空隙 414之間的結構關係,第4A圖中被虛線圓圈4B所圈起來的區域的放大圖顯示在第4B圖。在第4B圖中,透空處421可以選擇性地包括實質直線邊緣421a,即直邊或有輕微曲率的曲線。為了清楚顯示結構的緣故,配置在第一電極41和第二電極42上方的液晶並沒有顯示在第4A圖中。顯示裝置40可以具有一個摩擦(rubbing)方向,其為液晶在填入液晶顯示面板的胞元內之後的制程中,液晶被摩擦而朝著摩擦方向排列的方向。為了更佳地說明,虛擬的箭頭L代表摩擦方向,而顯示在第4A圖和4B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於調整空隙414兩端的電場與液晶在操作時的朝向之間的關係,當採用本實施例的結構設計,來控制虛擬箭頭L在第二電極42的投影與實質直線邊緣421a之間的夾角在14至90度之間的範圍內,最好是30到60度之間,進一步可選在40至50度之間,則現有技術中因為空隙兩端電場方向不均勻所產生的暗線便可以有效地消除。根據實驗資料,上述夾角在45度左右,可以提供非常優秀的顯示效果,而不會在空隙(如第一電極中的狹縫)兩端產生任何暗線。
在本實施中,實質直線邊緣421a構成透空處421(即透空截去區域)的週邊輪廓的一段,且實質直線邊緣421a在第一電極41上的投影橫跨空隙414的兩個長邊414a,如第4B圖所示。
同樣地,為了更清楚地顯示和說明,第4C圖僅顯示第4A圖中的第一電極41,而沒有顯示第二電極42;第4D圖則僅顯示第4A圖中的第二電極42,而沒有顯示第一電極41。在第4D圖中,透空處421為透空截去區域,也就是透空區域,而第二電極42的其他區域則覆蓋著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錫(ITO)。
在本發明中,在第二電極上的透空處可以是如上述的可具 有任意形狀的透空孔洞,在一些實施例中,也可以是透空截去區域,只要透空截去區域在第一電極上的投影與第一電極上的空隙的兩端中的一端重疊,以修正第一電極上的空隙的末端上的電場。
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裝置40包括邊緣電場切換(FFS)結構400,此結構包括第一電極41和第二電極42,而透空處421形成在緣電場切換結構400內。
在一些實施例,透空處421在第一電極41上的投影與一空隙414的兩端中的一端重疊,而形成一個重疊區域415,其面積大小介於W2的十分之一至3倍,其中W為空隙414的寬度,而W2為寬度的平方。
第5A圖顯示了本發明實施例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俯視圖。在第5A圖中,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50包括第一電極51與第二電極52,此兩者呈堆疊關係。第一電極51包括第一側邊511、第二側邊512及多個長條513,此多個長條513並定義出多個空隙514,例如狹長縫隙。每一個長條513形成在兩個空隙514之間,而每一個空隙514具有兩端。第二電極52包括位於其上的至少有一個透空處521,透空處521的投影與一個空隙514的兩端中的一端重疊。每個空隙514都有兩個長邊514a和兩個短邊514b。同樣地,第一電極51和第二電極52會分別被充以相反的電荷,以在它們之間產生電場。同樣地,在目前的實施例中,採用目前實施例的結構,因為透空處521的區域不會被充電,所以發生在現有技術中的空隙的兩端周圍的電場方向呈現非均勻而發散的現象便可以有效地且大幅地消除,故能提供更好的顯示性能。
為了更佳地詳細觀看透空處521(即透空截去區域)和空隙 514之間的結構關係,第5A圖中被虛線圓圈5B所圈起來的區域的放大圖顯示在第5B圖。在第5B圖中,透空處521可以選擇性地包括實質直線邊緣521a,即直邊或有輕微曲率的曲線。為了清楚顯示結構的緣故,配置在第一電極51和第二電極52上方的液晶並沒有顯示在第5A圖中。顯示裝置50可以具有一個摩擦(rubbing)方向,其為液晶在填入液晶顯示面板的胞元內之後的制程中,液晶被摩擦而朝著摩擦方向排列的方向。為了更佳地說明,虛擬的箭頭L代表摩擦方向,而顯示在第5A和5B圖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於調整空隙514兩端的電場與液晶在操作時的朝向之間的關係,當採用本實施例的結構設計,來控制虛擬箭頭L在第二電極52的投影與實質直線邊緣521a之間的夾角在14至90度之間的範圍內,最好是30到60度之間,進一步可選在40至50度之間,則現有技術中因為空隙兩端電場方向不均勻所產生的暗線便可以有效地消除。根據實驗資料,上述夾角在45度左右,可以提供非常優秀的顯示效果,而不會在空隙(如第一電極中的狹縫)兩端產生任何暗線。
在本實施中,實質直線邊緣521a構成透空處521(即透空截去區域)的週邊輪廓的一段,且實質直線邊緣521a在第一電極51上的投影橫跨空隙514的一個長邊514a和一個短邊514b,如第5B圖所示。
同樣地,為了更清楚地顯示和說明,第5C圖僅顯示第5A圖中的第一電極51,而沒有顯示第二電極52;第5D圖則僅顯示第5A圖中的第二電極52,而沒有顯示第一電極51。在第5D圖中,透空處521為透空截去區域,也就是透空區域,而第二電極52的其他區域則覆蓋著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錫(ITO)。
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裝置50包括邊緣電場切換(FFS)結構 500,此結構包括第一電極51和第二電極52,而透空處521形成在緣電場切換結構500內。
在一些實施例,透空處521在第一電極51上的投影與空隙514的兩端中的一端重疊,而形成一個重疊區域515,其面積大小介於W2的十分之一至3倍,其中W為空隙514的寬度,而W2為寬度的平方。
在本發明中,多個空隙可以是筆直的或彎折的狹長隙縫。當空隙為彎折的狹長隙縫時,彎折角度可介於0.1至50度之間。
第6A圖顯示了本發明實施例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俯視圖。在第6A圖中,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60包括第一電極61與第二電極62,此兩者呈堆疊關係。第一電極61包括第一側邊611、第二側邊612及多個長條613,此多個長條613並定義出多個空隙614。在本實施例中,空隙614為彎折的狹長縫隙。每一個長條613形成在兩個空隙614之間,而每一個空隙614(即彎折的狹長縫隙)具有兩端。第二電極62包括位於其上的至少有一個透空處621,透空處621的投影與一個空隙614的兩端中的一端重疊。在本實施例中,透空處621為透空截去區域。同樣地,第一電極61和第二電極62會分別被充以相反的電荷,以在它們之間產生電場。同樣地,在目前的實施例中,採用目前實施例的結構,因為透空處621的區域不會被充電,所以發生在現有技術中的空隙的兩端周圍的電場方向呈現非均勻而發散的現象便可以有效地且大幅地消除,故能提供更好的顯示性能。
為了更佳地詳細觀看透空處621(即透空截去區域)和空隙614之間的結構關係,第6A圖中被虛線圓圈6B所圈起來的區域的放大圖顯示在第6B圖。在第6B圖中,透空處621可以選擇性地包括實質直線邊緣621a, 即直邊或有輕微曲率的曲線。每個空隙614包括第一長邊614a、傾斜短邊614b、垂直短邊614c及第二長邊614d。如第6B圖所示,傾斜短邊614b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長邊614a和垂直短邊614c連接;垂直短邊614c則與第二長邊614d連接,並互相呈垂直關係。傾斜短邊614b在第二電極62上的投影,與透空處621的實質直線邊緣621a大致平行。
為了清楚顯示結構的緣故,配置在第一電極61和第二電極62上方的液晶並沒有顯示在第6A圖及第6B圖中。顯示裝置60可以具有一個摩擦(rubbing)方向,其為液晶在填入液晶顯示面板的胞元內之後的制程中,液晶被摩擦而朝著摩擦方向排列的方向。為了更佳地說明,虛擬的箭頭LL代表摩擦方向,而顯示在第6A和6B圖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於調整空隙614兩端的電場與液晶在操作時的朝向之間的關係,當採用本實施例的結構設計,來控制虛擬箭頭LL在第二電極62的投影與實質直線邊緣621a之間的夾角在14至90度之間的範圍內,最好是30到60度之間,進一步可選在40至50度之間,則現有技術中因為空隙兩端電場方向不均勻所產生的暗線便可以有效地消除。根據實驗資料,上述夾角在45度左右,可以提供非常優秀的顯示效果,而不會在空隙(如第一電極中的狹縫)兩端產生任何暗線。
在本實施中,實質直線邊緣621a構成透空處621(即透空截去區域)的週邊輪廓的一段,且實質直線邊緣621a在第一電極61上的投影橫跨空隙614的第一長邊614a和垂直短邊614c,如第6B圖所示。在另一實施例中,實質直線邊緣在第一電極上的投影橫跨空隙的第一長邊和第二長邊。
同樣地,為了更清楚地顯示和說明,第6C圖僅顯示第6A圖中的第一電極61,而沒有顯示第二電極62;第6D圖則僅顯示第6A圖中的第 二電極62,而沒有顯示第一電極61。在第6D圖中,透空處621為透空截去區域,也就是透空區域,而第二電極62的其他區域則覆蓋著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錫(ITO)。
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裝置60包括邊緣電場切換(FFS)結構600,此結構包括第一電極61和第二電極62,而透空處621形成在緣電場切換結構600內。
在一些實施例,透空處621在第一電極61上的投影與空隙614的兩端中的一端重疊,而形成一個重疊區域615,其面積大小介於W2的十分之一至3倍,其中W為空隙614的寬度,而W2為寬度的平方。
比較第5D圖及第6D圖可以發現:所有透空截去區域521是分開地且各別地形成在所有空隙514的兩端,即例如第5D圖中總共有8個透空截去區域521;而針對多個空隙614的多個末端,透空截去區域621連結形成一整片,即例如第6D圖中總共只有2個透空截去區域621,一個在上方形成一整片透空截去區域,另一個在下方形成另一整片透空截去區域。也就是說,在本發明中的第二電極中的透空截去區域或透空孔洞可以很有彈性地被設計成任何形狀、大小或數量,只要這些透空處在第一電極上的投影與第一電極上的空隙(例如狹長隙縫)的末端重疊,以調整此末端處的電場即可。
第7A圖顯示了本發明實施例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俯視圖。在第7A圖中,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70包括第一電極71與第二電極72,此兩者呈堆疊關係。第一電極71包括第一側邊711、第二側邊712及多個長條713,此多個長條713並定義出多個空隙714。在本實施例中, 空隙714為彎折的狹長縫隙。每一個長條713形成在兩個空隙714之間,而每一個空隙714(即彎折的狹長縫隙)具有兩端。第二電極72包括位於其上的至少有一個透空處721,透空處721的投影與一個空隙714的兩端中的一端重疊。在本實施例中,透空處721為透空截去區域。同樣地,第一電極71和第二電極72會分別被充以相反的電荷,以在它們之間產生電場。同樣地,在目前的實施例中,採用目前實施例的結構,因為透空處721的區域不會被充電,所以發生在現有技術中的空隙的兩端周圍的電場方向呈現非均勻而發散的現象便可以有效地且大幅地消除,故能提供更好的顯示性能。
為了更佳地詳細觀看透空處721(即透空截去區域)和空隙714之間的結構關係,第7A圖中被虛線圓圈7B所圈起來的區域的放大圖顯示在第7B圖。在第7B圖中,透空處721可以選擇性地包括實質直線邊緣721a,即直邊或有輕微曲率的曲線。每個空隙714包括第一長邊714a、傾斜短邊714b及第二長邊714c。如第7B圖所示,傾斜短邊714b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長邊714a和第二長邊714c連接。傾斜短邊714b在第二電極72上的投影,與透空處721的實質直線邊緣721a大致平行。
為了清楚顯示結構的緣故,配置在第一電極71和第二電極72上方的液晶並沒有顯示在第7A圖及第7B圖中。顯示裝置70可以具有一個摩擦(rubbing)方向,其為液晶在填入液晶顯示面板的胞元內之後的制程中,液晶被摩擦而朝著摩擦方向排列的方向。為了更佳地說明,虛擬的箭頭LL代表摩擦方向,而顯示在第7A和7B圖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於調整空隙714兩端的電場與液晶在操作時的朝向之間的關係,當採用本實施例的結構設計,來控制虛擬箭頭LL在第二電極72的投影與實質直線邊緣721a之間的 夾角在14至90度之間的範圍內,最好是30到60度之間,進一步可選在40至50度之間,則現有技術中因為空隙兩端電場方向不均勻所產生的暗線便可以有效地消除。根據實驗資料,上述夾角在45度左右,可以提供非常優秀的顯示效果,而不會在空隙(如第一電極中的狹縫)兩端產生任何暗線。
在本實施中,實質直線邊緣721a構成透空處721(即透空截去區域)的週邊輪廓的一段,且實質直線邊緣721a在第一電極71上的投影橫跨空隙714的第一長邊714a和第二長邊714c,如第7B圖所示。
同樣地,為了更清楚地顯示和說明,第7C圖僅顯示第7A圖中的第一電極71,而沒有顯示第二電極72;第7D圖則僅顯示第7A圖中的第二電極72,而沒有顯示第一電極71。在第7D圖中,透空處721為透空截去區域,也就是透空區域,而第二電極72的其他區域則覆蓋著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錫(ITO)。
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裝置70包括邊緣電場切換(FFS)結構700,此結構包括第一電極71和第二電極72,而透空處721形成在緣電場切換結構700內。
在一些實施例,透空處721在第一電極71上的投影與一空隙714的兩端中的一端重疊,而形成一個重疊區域715,其面積大小介於W2的十分之一至3倍,其中W為空隙714的寬度,而W2為寬度的平方。
第8A圖顯示了本發明實施例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俯視圖。在第8A圖中,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80包括第一電極81與第二電極82,此兩者呈堆疊關係。第一電極81包括第一側邊811、第二側邊812及多個長條813,此多個長條813並定義出多個空隙814。在本實施例中, 空隙814為彎折的狹長縫隙。每一個長條813形成在兩個空隙814之間,而每一個空隙814(即彎折的狹長縫隙)具有兩端。第二電極82包括位於其上的至少有一個透空處821,透空處821的投影與一個空隙814的兩端中的一端重疊。在本實施例中,透空處821為透空截去區域。同樣地,第一電極81和第二電極82會分別被充以相反的電荷,以在它們之間產生電場。同樣地,在目前的實施例中,採用目前實施例的結構,因為透空處821的區域不會被充電,所以發生在現有技術中的空隙的兩端周圍的電場方向呈現非均勻而發散的現象便可以有效地且大幅地消除,故能提供更好的顯示性能。
為了更佳地詳細觀看透空處821(即透空截去區域)和空隙814之間的結構關係,第8A圖中被虛線圓圈8B所圈起來的區域的放大圖顯示在第8B圖。在第8B圖中,透空處821可以選擇性地包括實質直線邊緣821a,即直邊或有輕微曲率的曲線。每個空隙814包括第一長邊814a、傾斜短邊814b、垂直短邊814c及第二長邊814d。如第8B圖所示,傾斜短邊814b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長邊814a和垂直短邊814c連接。垂直短邊814c與第二長邊814d連接,兩者並呈垂直關係。傾斜短邊814b在第二電極82上的投影,與透空處821的實質直線邊緣821a大致平行。
為了清楚顯示結構的緣故,配置在第一電極81和第二電極82上方的液晶並沒有顯示在第8A圖及第8B圖中。顯示裝置80可以具有一個摩擦(rubbing)方向,其為液晶在填入液晶顯示面板的胞元內之後的制程中,液晶被摩擦而朝著摩擦方向排列的方向。為了更佳地說明,虛擬的箭頭LL代表摩擦方向,而顯示在第8A圖和8B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於調整空隙814兩端的電場與液晶在操作時的朝向之間的關係,當採用本實施例的結構 設計,來控制虛擬箭頭LL在第二電極82的投影與實質直線邊緣821a之間的夾角在14至90度之間的範圍內,最好是30到60度之間,進一步可選在40至50度之間,則現有技術中因為空隙兩端電場方向不均勻所產生的暗線便可以有效地消除。根據實驗資料,上述夾角在45度左右,可以提供非常優秀的顯示效果,而不會在空隙(如第一電極中的狹縫)兩端產生任何暗線。
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80可包括至少兩條資料線816(data line),其位於第一電極81上方。在另一實施例中,資料線可位於第一電極的下方。在本實施例中,空隙814包括兩個最靠外面的空隙,即最接近兩個資料線816的兩個空隙。第二電極82的外側邊緣823在第一電極81上的投影,會部分或全部位於最靠外面的空隙814內。在本實施例中,整個外側邊緣823在第一電極81上的投影皆位於最靠外面的空隙814內。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基於緊密設計,資料線816在第一電極81上的投影,非常接近第一電極81中最靠外面的兩個空隙814。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避免資料線816和第二電極82之間對兩個最靠外面的空隙814的電場產生電性上的干擾,第二電極82是向內縮小,如第8D圖所示,若與第2D-7D圖比較,便可以清楚看出第二電極82的大小是特別向內縮小的。實質直線邊緣821a形成透空處821(即透空截去區域)的週邊輪廓中的一段,且當透空處821在第一電極上的投影與最靠外面的空隙814的末端重疊時,實質直線邊緣821a在第一電極81上的投影橫跨最靠外面的空隙814的第一長邊814a,如第8B圖所示。
同樣地,為了更清楚地顯示和說明,第8C圖僅顯示第8A圖中的第一電極81,而沒有顯示第二電極82;第8D圖則僅顯示第8A圖中的第二電極82,而沒有顯示第一電極81。在第8D圖中,透空處821為透空截去 區域,也就是透空區域,而第二電極82的其他區域則覆蓋著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錫(ITO)。
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裝置80包括邊緣電場切換(FFS)結構800,此結構包括第一電極81和第二電極82,而透空處821形成在緣電場切換結構800內。
第9A圖顯示了本發明實施例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俯視圖。在第9A圖中,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90包括第一電極91與第二電極92,此兩者呈堆疊關係。第一電極91包括第一側邊911、第二側邊912及多個長條913,此多個長條913並定義出多個空隙914。在本實施例中,空隙914為筆直的狹長縫隙。每一個長條913形成在兩個空隙914之間,而每一個空隙914(即筆直的狹長縫隙)具有兩端。第二電極92包括位於其上的至少有一個透空處921,透空處921的投影與一個空隙914的兩端中的一端重疊。在本實施例中,透空處921為透空截去區域。同樣地,第一電極91和第二電極92會分別被充以相反的電荷,以在它們之間產生電場。同樣地,在目前的實施例中,採用目前實施例的結構,因為透空處921的區域不會被充電,所以發生在現有技術中的空隙的兩端周圍的電場方向呈現非均勻而發散的現象便可以有效地且大幅地消除,故能提供更好的顯示性能。
為了更佳地詳細觀看透空處921(即透空截去區域)和空隙914之間的結構關係,第9A圖中被虛線圓圈9B所圈起來的區域的放大圖顯示在第9B圖。在第9B圖中,透空處921可以選擇性地包括實質直線邊緣921a,即直邊或有輕微曲率的曲線。每個空隙914包括第一長邊914a、傾斜短邊914b、垂直短邊914c及第二長邊914d。如第9B圖所示,傾斜短邊914b的兩 端分別與第一長邊914a和垂直短邊914c連接。垂直短邊914c與第二長邊914d連接,兩者並呈垂直關係。傾斜短邊914b在第二電極92上的投影,與透空處921的實質直線邊緣921a大致平行。
為了清楚顯示結構的緣故,配置在第一電極91和第二電極92上方的液晶並沒有顯示在第9A圖及第9B圖中。顯示裝置90可以具有一個摩擦(rubbing)方向,其為液晶在填入液晶顯示面板的胞元內之後的制程中,液晶被摩擦而朝著摩擦方向排列的方向。為了更佳地說明,虛擬的箭頭L代表摩擦方向,而顯示在第9A和9B圖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於調整空隙914兩端的電場與液晶在操作時的朝向之間的關係,當採用本實施例的結構設計,來控制虛擬箭頭L在第二電極92的投影與實質直線邊緣921a之間的夾角在14至90度之間的範圍內,最好是30到60度之間,進一步可選在40至50度之間,則現有技術中因為空隙兩端電場方向不均勻所產生的暗線便可以有效地消除。根據實驗資料,上述夾角在45度左右,可以提供非常優秀的顯示效果,而不會在空隙(如第一電極中的狹縫)兩端產生任何暗線。
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90可包括至少兩條資料線916(data line),其位於第一電極91上方。在另一實施例中,資料線可位於第一電極的下方。在本實施例中,空隙914包括兩個最靠外面的空隙,即最接近兩個資料線916的兩個空隙。第二電極92的外側邊緣923在第一電極91上的投影,會部分或全部位於最靠外面的空隙914內。在本實施例中,整個外側邊緣923在第一電極91上的投影皆位於最靠外面的空隙914內。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基於緊密設計,資料線916在第一電極91上的投影,非常接近第一電極91中最靠外面的兩個空隙914。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避免資料線916和第 二電極92之間對兩個最靠外面的空隙914的電場產生電性上的干擾,第二電極92是向內縮小,如第9D圖所示,若與第2D-7D圖比較,便可以清楚看出第二電極92的大小是特別向內縮小的。也就是說,第9D圖中的第二電極92的面積比第2D-7D圖中的第二電極22、32、42、52、62、72為小。實質直線邊緣921a形成透空處921(即透空截去區域)的週邊輪廓中的一段,且當透空處921在第一電極上的投影與最靠外面的空隙914的末端重疊時,實質直線邊緣921a在第一電極91上的投影橫跨最靠外面的空隙914的第二長邊914d,如第9B圖所示。
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裝置90包括邊緣電場切換(FFS)結構900,此結構包括第一電極91和第二電極92,而透空處921形成在緣電場切換結構900內。
第10A圖顯示了本發明實施例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的俯視圖。在第10A圖中,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100包括第一電極101與第二電極102,此兩者呈堆疊關係。第一電極101包括第一側邊1011、第二側邊1012及多個長條1013,此多個長條1013並定義出多個空隙1014。在本實施例中,空隙1014為筆直的狹長縫隙。每一個長條1013形成在兩個空隙1014之間,而每一個空隙1014(即筆直的狹長縫隙)具有兩端。第二電極102包括位於其上的至少有一個透空處1021,透空處1021的投影與一個空隙1014的兩端中的一端重疊。在本實施例中,透空處1021為透空截去區域。同樣地,第一電極101和第二電極102會分別被充以相反的電荷,以在它們之間產生電場。同樣地,在目前的實施例中,採用目前實施例的結構,因為透空處1021的區域不會被充電,所以發生在現有技術中的空隙的兩端周 圍的電場方向呈現非均勻而發散的現象便可以有效地且大幅地消除,故能提供更好的顯示性能。
為了更佳地詳細觀看透空處1021(即透空截去區域)和空隙1014之間的結構關係,第10A圖中被虛線圓圈10B所圈起來的區域的放大圖顯示在第10B圖。在第10B圖中,透空處1021可以選擇性地包括實質直線邊緣1021a,即直邊或有輕微曲率的曲線。每個空隙1014包括2個長邊1014a及2個短邊1014b。
為了清楚顯示結構的緣故,配置在第一電極101和第二電極102上方的液晶並沒有顯示在第10A圖及第10B圖中。顯示裝置100可以具有一個摩擦(rubbing)方向,其為液晶在填入液晶顯示面板的胞元內之後的制程中,液晶被摩擦而朝著摩擦方向排列的方向。為了更佳地說明,虛擬的箭頭L代表摩擦方向,而顯示在第10A和10B圖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於調整空隙1014兩端的電場與液晶在操作時的朝向之間的關係,當採用本實施例的結構設計,來控制虛擬箭頭L在第二電極102的投影與實質直線邊緣1021a之間的夾角在14至90度之間的範圍內,最好是30到60度之間,進一步可選在40至50度之間,則現有技術中因為空隙兩端電場方向不均勻所產生的暗線便可以有效地消除。根據實驗資料,上述夾角在45度左右,可以提供非常優秀的顯示效果,而不會在空隙(如第一電極中的狹縫)兩端產生任何暗線。
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0可包括至少兩條資料線1016(data line),其位於第一電極101上方。在另一實施例中,資料線可位於第一電極的下方。在本實施例中,空隙1014包括兩個最靠外面的空隙,即最接 近兩個資料線1016的兩個空隙。第二電極102的外側邊緣1023在第一電極101上的投影,會部分或全部位於最靠外面的空隙1014內。在本實施例中,整個外側邊緣1023在第一電極101上的投影皆位於最靠外面的空隙1014內。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基於緊密設計,資料線1016在第一電極101上的投影,非常接近第一電極101中最靠外面的兩個空隙1014。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避免資料線1016和第二電極102之間對兩個最靠外面的空隙1014的電場產生電性上的干擾,第二電極102是向內縮小,如第10D圖所示,若與第2D-7D圖比較,便可以清楚看出第二電極102的大小是特別向內縮小的。也就是說,第10D圖中的第二電極102的面積比第2D-7D圖中的第二電極22、32、42、52、62、72為小。實質直線邊緣1021a形成透空處1021(即透空截去區域)的週邊輪廓中的一段,且當透空處1021在第一電極上的投影與最靠外面的空隙1014的末端重疊時,實質直線邊緣1021a在第一電極101上的投影橫跨最靠外面的空隙1014的一個長邊1014a,如第10B圖所示。
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0包括邊緣電場切換(FFS)結構1000,此結構包括第一電極101和第二電極102,而透空處1021形成在緣電場切換結構1000內。
在所有上述實施例中的透空處皆可以被電場調整裝置所取代,並此情況下,仍然可以成功地達到消除在第一電極空隙兩端附近的暗線的效果。電場調整裝置可以包括透空孔洞、透空截去區域、絕緣區域,或其組合等,其中的絕緣區域是由絕緣材料覆蓋的區域,最好是透明的絕緣材料,例如二氧化矽(SiO2)、二氧化鈦(TiO2)、氧化鉭(Ta2O5)、透明膠等。
在所有上述實施例中,當第二電極為相對電極時,第一電 極為圖元電極;而當第二電極為圖元電極時,則第一電極為相對電極;且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可配置透明絕緣層(未圖示),以在其間產生電場。此絕緣層的材料可以是氧化物或氮化物。在所有上述實施例中,透空處的數量、大小和形狀並無限制,而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而做彈性地調整,只要其在第一電極上的投影與空隙的末端重疊。
在所有上述實施例中,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可由透明導電材料所製成,此透明導電材料可選自氧化銦錫(ITO)、氧化錫、摻氟的氧化錫、氧化鋅、鋁摻雜的氧化鋅、摻鎵的氧化鋅等。
所有顯示在第2A-10D圖中的實施例都是僅為了說明之用所舉出的一些代表性的實施例,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的範圍。綜合上述所有的實施例,在第二電極上的透空處或電場調整裝置的型狀、大小和數量,皆可以適當地改變,只要這些透空處或電場調整裝置的投影與第一電極上的空隙的末端重疊,以調整這些空隙末端的電場。下列的一些技術特徵可以選擇性地和獨立性地被選擇或結合加入上述的主要技術特徵中。電場調整裝置可以是透空孔洞、透空截去區域、絕緣區域或其組合。第一電極的空隙可以選擇性地和獨立性地設計成筆直的狹縫或彎折的狹縫。透空處或電場調整裝置可以選擇性地和獨立性地包括實質直線邊緣。在第二電極上的每一空隙可以包括持長邊,並可以選擇性地和獨立性地包括傾斜短邊,此傾斜短邊可與透空處或電場調整裝置的實質直線邊緣大致呈平行。
接下來,介紹本發明的其他一些實施例如下。
1.一種邊緣電場切換(FFS)液晶顯示裝置(LCD),其包括: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該第一電極包括第一側邊、第二側邊與多個長條, 該多個長條於該第一側邊及該第二側邊之間定義出多個空隙,每個該長條形成於該多個空隙中的相鄰兩個之間,每個該空隙具有兩端。該第二電極與該第一電極呈堆疊配置關係,並包括至少一個透空處,且該透空處的投影覆蓋該多個空隙中個一個該空隙的該兩端中的一端。
2.一種邊緣電場切換(FFS)液晶顯示裝置(LCD),其包括: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該第一電極包括第一側邊、第二側邊與多個長條,該多個長條於該第一側邊及該第二側邊之間定義出多個空隙,每個該長條形成於該多個空隙中的相鄰兩個之間,每個該空隙具有兩端。該第二電極與該第一電極呈堆疊配置關係,並包括至少一個電場調整裝置,且該電場調整裝置的投影覆蓋該多個空隙中一個該空隙的該兩端中的一端。
3.一種邊緣電場切換(FFS)液晶顯示裝置(LCD),其包括:第一電極、第二電極及至少一個電場調整裝置。該第一電極包括定義出多個長條的多個空隙,其中每個該長條形成於該多個空隙的相鄰兩個之間,每個該空隙具有兩端。該第二電極與該第一電極呈堆疊配置關係。該至少一個電場調整裝置的投影覆蓋住該多個空隙中的一個該空隙的該兩端中的一端。
4.如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FFS LCD,還包括液晶,配置在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上方,並具有虛擬箭頭及刷磨方向以刷磨該液晶,其中該虛擬箭頭代表該刷磨方向。該透空處包括實質上長邊,且該實質直線邊緣與該虛擬箭頭在該第二電極上的投影所形成的夾角在14至90度範圍內。
5.如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FFS LCD,其中每個該空隙包括 二個短邊及二個長邊,該實質直線邊緣形成該透空處的週邊輪廓的一段,且該實質直線邊緣在該第一電極上的投影橫跨該二長邊。
6.如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FFS LCD,其中每個該空隙包括二個短邊及二個長邊,該實質直線邊緣形成該透空處的週邊輪廓的一段,且該實質直線邊緣在該第一電極上的投影橫跨該二長邊中的一個與該二個短邊中的一個。
7.如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FFS LCD,其中該多個空隙中的至少一個包括第一長邊、第二長邊、傾斜短邊,以及垂直短邊;該傾斜短邊連接於該第一長邊及該垂直短邊之間;該垂直短邊連接該第二長邊,並與該第二長邊垂直;以及該傾斜短邊在第二電極上的投影與該透空處的該實質直線邊緣大致平行。
8.如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FFS LCD,其中該多個空隙中的至少一個包括第一長邊、第二長邊,以及傾斜短邊;該傾斜短邊連接於該第一長邊及該第二長邊之間,且該傾斜短邊在第二電極上的投影與該透空處的該實質直線邊緣大致平行。
9.如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FFS LCD,其中該透空處的投影覆蓋該多個空隙中的一個該空隙的該兩端中的一端,而形成一重疊區域,該重疊區域的大小介於每個空隙的寬度的平方的十分之一至三倍。
10.如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FFS LCD,還包括絕緣層及FFS結構。該絕緣層配置於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之間,該絕緣層的材料包括氧化物或氮化物。該FFS結構包括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其中該透空處形成於該第二電極內,且位於該FFS結構內。該多個空隙選自彎折空隙、 筆直空隙,或其組合。當該第二電極為相對電極時,該第一電極為圖元電極;當該第二電極為圖元電極時,該第一電極為相對電極。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的材料包括透明導電材料。該透空處包括透空孔洞或透空截去區域。
11.如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FFS LCD,其中該多個空隙最靠外面的空隙具有兩個長邊,該透空處為透空截去區域,其包括形成該透空截去區域週邊輪廓中的一段的實質直線邊緣,該實質直線邊緣在該第一電極上的投影橫跨該最靠外面的空隙的該兩個長邊中的一個。
12.如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FFS LCD,還包括液晶,配置在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上方,並具有虛擬箭頭及刷磨方向以刷磨該液晶,其中該虛擬箭頭代表該刷磨方向。該電場調整裝置包括實質上長邊,且該實質直線邊緣與該虛擬箭頭在該第二電極上的投影所形成的夾角在14至90度範圍內。
13.如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FFS LCD,其中每個該空隙包括二個短邊及二個長邊,該電場調整裝置包括透空孔洞、透空截去區域或絕緣區域,該實質直線邊緣形成該電場調整裝置的週邊輪廓的一段,且該實質直線邊緣在該第一電極上的投影橫跨該二長邊。
14.如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FFS LCD,其中每個該空隙包括二個短邊及二個長邊,該實質直線邊緣形成該電場調整裝置的週邊輪廓的一段,且該實質直線邊緣在該第一電極上的投影橫跨該二長邊中的一個與該二個短邊中的一個。
15.如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FFS LCD,其中該夾角在30至60 度範圍內。
16.如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FFS LCD,其中該多個空隙中的至少一個包括第一長邊、第二長邊、傾斜短邊,以及垂直短邊;該傾斜短邊連接於該第一長邊及該垂直短邊之間;該垂直短邊連接該第二長邊,並與該第二長邊垂直;以及該傾斜短邊在第二電極上的投影與該電場調整裝置的該實質直線邊緣大致平行。
17.如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FFS LCD,其中該多個空隙中的至少一個包括第一長邊、第二長邊,以及傾斜短邊;該傾斜短邊連接於該第一長邊及該第二長邊之間,且該傾斜短邊在第二電極上的投影與該電場調整裝置的該實質直線邊緣大致平行。
18.如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FFS LCD,其中該電場調整裝置的投影覆蓋該多個空隙中一個該空隙的該兩端中的一端,而形成重疊區域,該重疊區域的大小介於每個該空隙的寬度的平方的十分之一至三倍。
19.如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FFS LCD,還包括絕緣層及FFS結構。該絕緣層配置於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之間,該絕緣層的材料包括氧化物或氮化物。該FFS結構包括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其中該電場調整裝置形成於該第二電極內,且位於該FFS結構內。該多個空隙選自彎折空隙、筆直空隙,或其組合。當該第二電極為相對電極時,該第一電極為圖元電極;當該第二電極為圖元電極時,該第一電極為相對電極。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的材料包括透明導電材料。該電場調整裝置包括透空孔洞、透空截去區域或絕緣區域。
20.如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FFS LCD,其中當該多個空隙為 該彎折空隙時,該彎折空隙的彎折角度在0.1至50度範圍內。
21.如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FFS LCD,其中該第二電極的最靠外面的邊緣在該第一電極上的投影,完全或部分位於該多個空隙中最靠外面的兩個空隙其中一個空隙之內。
22.如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FFS LCD,其中該多個空隙最靠外面的空隙具有兩個長邊,該電場調整裝置為透空截去區域,其包括形成該透空截去區域週邊輪廓中的一段的實質直線邊緣,該實質直線邊緣在該第一電極上的投影橫跨該最靠外面的空隙的該兩個長邊中的。
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以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均等領域而定,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於本發明專利涵蓋的範圍。
LL‧‧‧虛擬箭頭
60‧‧‧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
6B‧‧‧虛線圓圈
61‧‧‧第一電極
62‧‧‧第二電極
600‧‧‧FFS結構
611‧‧‧第一側邊
612‧‧‧第二側邊
613‧‧‧長條
614‧‧‧空隙
621‧‧‧透空處

Claims (18)

  1. 一種邊緣電場切換(FFS)液晶顯示裝置(LCD),其特徵在於包括:第一電極,包括第一側邊、第二側邊與多個長條,所述多個長條於所述第一側邊及所述第二側邊之間定義出多個空隙,每個所述長條形成於所述多個空隙中的相鄰兩個之間,每個所述空隙具有兩端;以及第二電極,與所述第一電極呈堆疊配置關係,並包括至少一個透空處,且所述透空處的投影覆蓋所述多個空隙中的其中一個所述空隙的所述兩端中的一端,所述透空處包括實質直線邊緣,每個所述空隙包括二個短邊及二個長邊,所述實質直線邊緣形成所述透空處的週邊輪廓的一段,且所述實質直線邊緣在所述第一電極上的投影橫跨所述二長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其中更包括:液晶,配置在所述第一電極及所述第二電極上方,並具有虛擬箭頭及刷磨方向以刷磨所述液晶,其中所述虛擬箭頭代表所述刷磨方向,且所述實質直線邊緣與所述虛擬箭頭在所述第二電極上的投影所形成的夾角在14至90度範圍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其中所述夾角在30至60度範圍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其中所述多個空隙中的至少一個包括第一長邊、第二長邊、傾斜短邊,以及垂直短邊;所述傾斜短邊連接於所述第一長邊及所述垂直短邊之間;所述垂直短邊連接所述第二長邊,並與所述第二長邊垂直;以及所述傾斜短邊在第二電極上的投影與所述透空處的所述實質直線邊緣大致平行。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其中所述多個空隙中的至少一個包括第一長邊、第二長邊,以及傾斜短邊;以及所述傾斜短邊連接於所述第一 長邊及所述第二長邊之間,且所述傾斜短邊在第二電極上的投影與所述透空處的所述實質直線邊緣大致平行。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其中所述透空處的投影覆蓋所述多個空隙中的一個所述空隙中的所述兩端中的一端,而形成重疊區域,所述重疊區域的大小介於每個所述空隙的寬度的平方的1/10倍至3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其中更包括:絕緣層,配置於所述第一電極與所述第二電極之間,所述絕緣層的材料包括氧化物或氮化物;以及邊緣電場切換結構,其包括所述第一電極及所述第二電極,其中所述透空處形成於所述第二電極內,且位於所述邊緣電場切換結構內,其中:所述多個空隙選自彎折空隙、筆直空隙,或其組合;當所述第二電極為相對電極時,所述第一電極為圖元電極;當所述第二電極為圖元電極時,所述第一電極為相對電極;所述第一電極及所述第二電極的材料包括透明導電材料;所述透空處包括透空孔洞或透空截去區域;以及當所述多個空隙為所述彎折空隙時,所述彎折空隙的彎折角度在0.1至50度範圍內。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二電極週邊輪廓中的一段的最靠外面的邊緣在所述第一電極上的投影,完全或部分位於所述多個空隙中最靠外面的兩個空隙中的一個所述空隙之內;以及所述透空處為透空截去區域,所述透空截去區域包括實質直線邊緣,所述實質直線邊緣形成所述透空截去區域的週邊輪廓的一段,且所述實質直線邊緣的投影橫跨所述多個空隙中最靠外面的兩個空隙中的一個所述空隙的二個長邊中的一個。
  9. 一種邊緣電場切換(FFS)液晶顯示裝置(LCD),其特徵在於 包括:第一電極,包括第一側邊、第二側邊與多個長條,所述多個長條於所述第一側邊及所述第二側邊之間定義出多個空隙,每個所述長條形成於所述多個空隙中的相鄰兩個之間,每個所述空隙具有兩端;以及第二電極,與所述第一電極呈堆疊配置關係,並包括至少一個電場調整裝置,所述電場調整裝置包括透空孔洞、透空截去區域或絕緣區域,且所述電場調整裝置的投影覆蓋所述多個空隙中的其中一個所述空隙的所述兩端中的一端,而形成重疊區域,所述重疊區域的大小介於每個所述空隙的寬度的平方的1/10倍至3倍,所述電場調整裝置更包括實質直線邊緣,每個所述空隙包括二個短邊及二個長邊,所述實質直線邊緣形成所述透空處的週邊輪廓的一段,且所述實質直線邊緣在所述第一電極上的投影橫跨所述二長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其中更包括:液晶,配置在所述第一電極及所述第二電極上方,並具有虛擬箭頭及刷磨方向以刷磨所述液晶,其中所述虛擬箭頭代表所述刷磨方向,所述實質直線邊緣與所述虛擬箭頭在所述第二電極上的投影所形成的夾角在14至90度範圍內。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其中每個所述空隙包括二個短邊及二個長邊,所述實質直線邊緣形成所述電場調整裝置的週邊輪廓的一段,且所述實質直線邊緣在所述第一電極上的投影橫跨所述二個長邊的其中一個及所述二個短邊的其中一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其中所述夾角在30至60度範圍內。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其中所述多個空隙中的至少一個包括第一長邊、第二長邊、傾斜短邊,以及垂直短邊;所述傾斜短邊連接於所述第一長邊及所述垂直短邊之間;所述垂直短邊連接 所述第二長邊,並與所述第二長邊垂直;以及所述傾斜短邊在第二電極上的投影與所述電場調整裝置的所述實質直線邊緣大致平行。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其中所述多個空隙中的至少一個包括第一長邊、第二長邊,以及傾斜短邊;以及所述傾斜短邊連接於所述第一長邊及所述第二長邊之間,且所述傾斜短邊在第二電極上的投影與所述電場調整裝置的所述實質直線邊緣大致平行。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其中更包括:絕緣層,配置於所述第一電極與所述第二電極之間,所述絕緣層的材料包括氧化物或氮化物;以及邊緣電場切換結構,其包括所述第一電極及所述第二電極,其中所述電場調整裝置形成於所述第二電極內,且位於所述邊緣電場切換結構內,其中:所述多個空隙選自彎折空隙、筆直空隙,或其組合;當所述第二電極為相對電極時,所述第一電極為圖元電極;當所述第二電極為圖元電極時,所述第一電極為相對電極;所述第一電極及所述第二電極的材料包括透明導電材料;所述電場調整裝置包括透空孔洞、透空截去區域或絕緣區域;以及當所述多個空隙為所述彎折空隙時,所述彎折空隙的彎折角度在0.1至50度範圍內。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二電極週邊輪廓中的一段的最靠外面的邊緣在所述第一電極上的投影,完全或部分位於所述多個空隙中最靠外面的兩個空隙中的一個所述空隙之內;以及所述電場調整裝置為透空截去區域,所述透空截去區域包括實質直線邊緣,所述實質直線邊緣形成所述透空截去區域的週邊輪廓的一段,且所述實質直線邊緣的投影橫跨所述多個空隙中最靠外面的兩個空隙中的一個所述空隙的 二個長邊中的一個。
  17. 一種邊緣電場切換(FFS)液晶顯示裝置(LCD),其特徵在於包括:第一電極,包括多個空隙,所述多個空隙定義出多個長條,每個所述長條形成於所述多個空隙中的相鄰兩個之間,每個所述空隙具有兩端並包括二個短邊及二個長邊;第二電極,與所述第一電極呈堆疊配置關係;以及至少一個電場調整裝置,包括透空孔洞、透空截去區域或絕緣區域,所述電場調整裝置包括實質直線邊緣,所述電場調整裝置的投影覆蓋所述多個空隙中的其中一個所述空隙的所述兩端中的一端,所述第二電極週邊輪廓中的一段的最靠外面的邊緣在所述第一電極上的投影,完全或部分位於所述多個空隙中最靠外面的兩個空隙中的一個所述空隙之內,所述實質直線邊緣形成所述電場調整裝置的週邊輪廓的一段,且所述實質直線邊緣在所述第一電極上的投影橫跨所述二個長邊的其中一個及所述二個短邊的其中一個。
  18. 一種邊緣電場切換(FFS)液晶顯示裝置(LCD),其特徵在於包括:第一電極,包括第一側邊、第二側邊與多個長條,所述多個長條於所述第一側邊及所述第二側邊之間定義出多個空隙,每個所述長條形成於所述多個空隙中的相鄰兩個之間,每個所述空隙具有兩端;以及第二電極,與所述第一電極呈堆疊配置關係,並包括至少一個透空處,且所述透空處的投影覆蓋所述多個空隙中的其中一個所述空隙的所述兩端中的一端,所述透空處包括實質直線邊緣,每個所述空隙包括二個短邊及二個長邊,所述實質直線邊緣形成所述透空處的週邊輪廓的一段,且所述實質直線邊緣在所述第一電極上的投影橫跨所述二個長邊的其中一個及所述二個短邊的其中一個。
TW101133217A 2011-09-29 2012-09-12 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 TWI4138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248,983 US8189158B1 (en) 2011-09-29 2011-09-29 Fringe field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4328A TW201314328A (zh) 2013-04-01
TWI413837B true TWI413837B (zh) 2013-11-01

Family

ID=46086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3217A TWI413837B (zh) 2011-09-29 2012-09-12 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189158B1 (zh)
EP (1) EP2574979B1 (zh)
CN (1) CN102902114B (zh)
TW (1) TWI4138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44015B1 (ko) 2011-02-24 2018-04-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2629038B (zh) 2011-12-15 2014-12-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Tft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3838041B (zh) * 2012-11-23 2016-12-2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边缘场开关模式液晶显示装置像素单元和阵列基板
KR102108122B1 (ko) * 2013-09-12 2020-05-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4808399B (zh) * 2014-12-04 2019-04-05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4503163B (zh) 2014-12-24 2018-05-11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1721299B1 (ko) * 2014-12-30 2017-03-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을 포함하는 터치 센싱 시스템
WO2016127340A1 (zh) * 2015-02-11 2016-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边缘电场开关型液晶显示装置
KR102410039B1 (ko) 2015-11-30 2022-06-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의 화소구조 및 이를 포함한 터치스크린 내장형 표시장치
CN105700254B (zh) * 2016-03-07 2020-03-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80920A1 (en) * 2001-05-30 2002-12-05 Noh Jeong Dong Fringe field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226497B (en) * 1999-06-29 2005-01-11 Boe Hydis Technology Co Ltd Fringe field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060164584A1 (en) * 2005-01-27 2006-07-27 Boe Hydis Technology Co., Ltd. Multi-cell gap fringe field switching mode LCD
JP2006267786A (ja) * 2005-03-25 2006-10-05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200720797A (en) * 2005-11-30 2007-06-01 Lg Philips Lcd Co Ltd In-plane switching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adjustable viewing angl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87997B (en) 1997-12-29 2000-04-21 Hyundai Electronics I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fabrication method
US6504592B1 (en) 1999-06-16 2003-01-07 Nec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US6449026B1 (en) 1999-06-25 2002-09-10 Hyundai Display Technology Inc. Fringe field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0354906B1 (ko) 1999-10-01 2002-09-3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광시야각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378657A (zh) 1999-10-06 2002-11-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液晶元件、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0322967B1 (ko) 1999-12-22 2002-02-02 주식회사 현대 디스플레이 테크놀로지 프린지 필드 구동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0840313B1 (ko) 2001-10-12 2008-06-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시야각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기판
JP2003295207A (ja) * 2002-03-29 2003-10-15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横電界方式の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KR100840326B1 (ko) 2002-06-28 2008-06-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에 사용되는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KR100620142B1 (ko) * 2004-07-20 2006-09-19 비오이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프린지 필드 스위칭 모드 액정표시장치
JP4693781B2 (ja) 2004-11-17 2011-06-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JP2007004126A (ja) 2005-05-25 2007-01-11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623464B2 (ja) 2005-09-26 2011-02-02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226175A (ja) 2006-01-26 2007-09-06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0965979B1 (ko) * 2006-01-31 2010-06-24 가시오게산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기판면에 평행한 전계를 사용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4607158B2 (ja) 2006-09-08 2011-01-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200815859A (en) 2006-09-19 2008-04-01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4245036B2 (ja) 2006-10-31 2009-03-25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488002B2 (ja) 2006-12-25 2010-06-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US8159643B2 (en) 2007-03-13 2012-04-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Electric field driv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7903219B2 (en) 2007-08-16 2011-03-08 Sony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341033B (en) 2007-10-31 2011-04-21 Au Optronics Corp Pixel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066029B1 (ko) * 2008-06-25 2011-09-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 기판
KR20100005883A (ko) 2008-07-08 2010-01-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5513751B2 (ja) 2008-09-29 2014-06-0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パネル
EP2390718B1 (en) * 2008-11-19 2014-11-0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driv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JP5002668B2 (ja) * 2010-03-11 2012-08-1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液晶表示装置
US7999899B1 (en) 2011-01-25 2011-08-16 Hannstar Display Corp. Fringe field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6497B (en) * 1999-06-29 2005-01-11 Boe Hydis Technology Co Ltd Fringe field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020180920A1 (en) * 2001-05-30 2002-12-05 Noh Jeong Dong Fringe field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60164584A1 (en) * 2005-01-27 2006-07-27 Boe Hydis Technology Co., Ltd. Multi-cell gap fringe field switching mode LCD
JP2006267786A (ja) * 2005-03-25 2006-10-05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200720797A (en) * 2005-11-30 2007-06-01 Lg Philips Lcd Co Ltd In-plane switching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adjustable viewing angl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74979B1 (en) 2019-05-01
EP2574979A1 (en) 2013-04-03
CN102902114B (zh) 2015-04-08
TW201314328A (zh) 2013-04-01
US8189158B1 (en) 2012-05-29
CN102902114A (zh) 2013-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3837B (zh) 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
JP5767186B2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I392940B (zh) 畫素結構、觸控式顯示面板以及液晶顯示器
US9442333B2 (en) Pixel electrode,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923950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3071840A1 (zh) Tft阵列基板及显示设备
WO2015085690A1 (zh) 显示装置、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US20140061646A1 (en) Ar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5096439A1 (zh) 像素单元、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2009116334A (ja) Ffsモード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5192435A1 (zh) Tft阵列基板结构
JP6096777B2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JP2009163243A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の電子構造
US10606139B2 (en) Pixel structure
KR101702567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TWI566019B (zh) 邊緣電場切換液晶顯示裝置
WO2018119821A1 (zh) 一种内置触摸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512376B (zh) 影像顯示系統
TWI453514B (zh) 邊緣電場開關型液晶顯示裝置
TWI471671B (zh) 畫素結構以及顯示面板
CN104950533A (zh) 一种显示面板
TW201426107A (zh) 觸控顯示裝置
TWI518427B (zh) 液晶顯示裝置
JP5488950B2 (ja) 横電界方式の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TWI356201B (en) Color filt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u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