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1951B - Information display device,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information display program,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display system - Google Patents

Information display device,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information display program,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display syste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1951B
TWI411951B TW099133049A TW99133049A TWI411951B TW I411951 B TWI411951 B TW I411951B TW 099133049 A TW099133049 A TW 099133049A TW 99133049 A TW99133049 A TW 99133049A TW I411951 B TWI411951 B TW I41195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ent
information
display area
recorded
display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3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37727A (en
Inventor
Shinya Takami
Original Assignee
Rakute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kuten Inc filed Critical Rakuten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137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377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19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195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3Querying
    • G06F16/9038Presentation of query resul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5/00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 G06F15/1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digital computers each having at least an arithmetic unit, a program unit and a register, e.g. for a simultaneous processing of several progra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4Partial updating of the display scree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14Display of multiple view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Digital Computer Display Output (AREA)

Description

資訊顯示裝置、資訊顯示方法、資訊顯示程式、記錄媒體及資訊顯示系統
本發明係有關於顯示內容的資訊顯示裝置、資訊顯示方法、資訊顯示程式、記錄媒體及資訊顯示系統之技術領域。
先前以來,伺服器裝置向終端裝置配送Web網頁,使影像資料、動畫資料、文字資料等內容被顯示在Web網頁內的系統,已為熟知。在所述的系統中,作為被顯示在Web網頁內的內容,係有例如關於商品或服務的廣告、對使用者促進某種行動的建議資訊、其他欲通知給使用者的資訊等。當此種欲通知給使用者的資訊是複數存在時,一般是在Web網頁內顯示出複數內容。可是,對此時的使用者而言,若一次顯示出多數並非一定需要的資訊,則對使用者而言會很礙眼。
關連於上記情形,曾提出有並非一次顯示全部之內容,而是進行內容顯示切換,或在某個時序上顯示內容的技術。
例如專利文獻1中係揭露了,在側邊網頁內的顯示框中顯示出顯示資訊的技術。於該技術中,若經過一定時間,則顯示框裡所被顯示的顯示資訊就會被替換。
又,專利文獻2中係揭露了,顯示複數內容一覽的技術。於此技術中,除了顯示任一內容一覽,還會顯示出各 一覽所對應之標題。然後,當對所被顯示之標題上重合了游標(被滑鼠重疊)時,被游標重合之標題所對應之一覽的屬性值,就會以工具列提示的方式而被顯示。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14540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8-282197號公報
然而,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技術中,由於使用者觀看側邊網頁之期間,顯示資訊會被自動替換,因此對使用者而言會很礙眼。
又,於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技術中,當游標重合於標題時,屬性值會被顯示。然而,如果標題有被點選則還好,若非如此而僅僅是因為游標重疊於標題就判斷為使用者有想要把屬性值顯示出來之意思,這並不一定適切。例如,使用者只是想在別的地點作點選而移動游標等等,會有無意識地移動游標之情形等。因此會有與使用者意思無關的屬性質被顯示之情形,所以對使用者而言會很礙眼。
本發明係有鑑於以上問題點而研發,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對使用者不會造成礙眼,就可切換所被顯示之內容的資訊顯示裝置、資訊顯示方法、資訊顯示程式、記錄媒體 及資訊顯示系統。
為了解決上記課題,請求項1所記載之發明,其特徵為,含有:顯示手段,係將含有至少1個內容所被顯示之內容顯示領域的資訊,顯示在畫面內之顯示領域;和判定手段,係判定出前記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前記資訊內的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所含之內容當中,全體被遮蔽之內容;和切換手段,係將已被判定成全體被遮蔽之內容當中的至少1個內容,在該當內容之全體被遮蔽時,切換成別的內容。
若依據本發明,則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資訊內的內容顯示領域中所含之內容因為某些原因而被遮蔽而使內容未被顯示在在畫面中時,就會進行該內容的切換。之後,當被遮蔽之狀態解除時,切換過的內容就會被顯示在畫面中。因此,當內容未被使用者看到時,進行內容切換,所以不會造成使用者的礙眼。
請求項2所記載之發明,係於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顯示裝置,其中,前記顯示手段,係在前記顯示領域中顯示前記資訊,其中含有顯示著複數內容之前記內容顯示領域;前記判定手段,係判定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之全體是否被遮蔽;前記切換手段,係當判定為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之全體有被遮蔽時,則在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之全體被遮蔽時,將前記複數內容當中至少1個內容,切換成別的內 容。
若依據本發明,則當內容顯示領域中配置有複數複數內容時,可在這些內容當中切換任意之內容。
請求項3所記載之發明,係於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顯示裝置,其中,前記顯示手段,係在前記顯示領域中顯示前記資訊,其中含有顯示著複數內容之前記內容顯示領域;前記判定手段,係判定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否被部分遮蔽;前記切換手段,係當判定為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被部分遮蔽時,則將全體是被遮蔽部分所包含之內容當中至少1個內容,切換成別的內容。
請求項4所記載之發明,係於請求項1項至第3項之任1所記載之資訊顯示裝置,其中,前記判定手段,係判定在前記畫面內所配置的複數前記顯示領域當中,前記資訊所被顯示的前記顯示領域以外的前記顯示領域,是否重疊於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上;前記切換手段,係當判定為前記資訊所被顯示的前記顯示領域以外的前記顯示領域是重疊於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之上時,則將全體是被重疊於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之上之前記顯示領域所遮蔽的內容當中至少1個內容,切換成別的內容。
若依據本發明,則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資訊內的內容顯示領域之上重疊有其他顯示領域而導致內容顯示領域的內容未被顯示在在畫面中時,就會進行該內容的切換。之後,當內容顯示領域之上重疊有顯示領域的狀態解除時,切換過的內容就會被顯示在畫面中。因此,當內容未 被使用者看到時,進行內容切換,所以不會造成使用者的礙眼。
若依據本發明,則即使內容顯示領域是被部分遮蔽時,仍可不造成使用者礙眼地切換內容。
請求項5所記載之發明,係於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顯示裝置,其中,前記切換手段,係將從被判定為全體已被遮蔽起經過所定時間後仍被判定為全體被遮蔽之內容當中的至少1個內容,切換成別的內容。
請求項6所記載之發明,其特徵為,含有:顯示手段,係將含有內容所被顯示之內容顯示領域的資訊,顯示在畫面內之顯示領域;和判定手段,係判定前記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前記資訊內的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否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切換手段,係當判定為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時,則將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的內容予以切換。
若依據本發明,則由於顯示領域中所顯示之資訊是被捲動等,因而內容顯示領域跑到畫面內之顯示領域之外,內容顯示領域的內容未被顯示於畫面中時,就會進行該內容的切換。其後,例如藉由資訊的捲動等,而使內容顯示領域跑進畫面內之顯示領域時,切換過的內容就會被顯示在畫面中。因此,當內容未被使用者看到時,進行內容切換,所以不會造成使用者的礙眼。
請求項7所記載之發明,係於請求項6所記載之資訊顯示裝置,其中,前記顯示手段,係在前記顯示領域中顯 示前記資訊,其中含有顯示著複數內容之前記內容顯示領域;前記切換手段,係當判定為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時,則將前記複數內容當中至少1個內容,切換成別的內容。
若依據本發明,則當內容顯示領域中配置有複數複數內容時,可在這些內容當中切換任意之內容。
請求項8所記載之發明,係於請求項7所記載之資訊顯示裝置,其中,前記判定手段,係判定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否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前記切換手段,係當判定為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部分地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時,則將位於跑到外面部分之內容當中至少1個內容,切換成別的內容。
若依據本發明,則即使內容顯示領域是部分跑出去時,仍可不造成使用者礙眼地切換內容。
請求項9所記載之發明,係於請求項6~8項之任一所記載之資訊顯示裝置,其中,還具備:偵測手段,係將前記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前記資訊的捲動,加以偵測;前記判定手段,係當前記資訊正被捲動時,進行前記判定。
若依據本發明,則由於顯示領域中所顯示之資訊正被捲動之期間中會進行判定,因此可確實地判定起因於捲動而導致內容顯示領域跑到畫面內之顯示領域之外。
請求項10所記載之發明,係於請求項6所記載之資訊顯示裝置,其中,還具備:偵測手段,係將前記顯示領 域中所被顯示之前記資訊的捲動之停止,加以偵測;前記判定手段,係當偵測到前記資訊的捲動之停止時,進行前記判定。
若依據本發明,則由於顯示領域中所顯示之資訊的捲動停止時會進行判定,因此可在適切的時序上判定是否因為捲動而導致內容顯示領域跑到畫面內之顯示領域之外,同時可減輕資訊顯示裝置的處理負荷。
請求項11所記載之發明,係於請求項6所記載之資訊顯示裝置,其中,還具備:偵測手段,係將前記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前記資訊的捲動之方向的變化,加以偵測;前記判定手段,係當偵測到前記資訊的捲動之方向的變化時,進行前記判定。
若依據本發明,則由於顯示領域中所顯示之資訊的捲動方向有變化時會進行判定,因此可在適切的時序上判定是否因為捲動而導致內容顯示領域跑到畫面內之顯示領域之外,同時可減輕資訊顯示裝置的處理負荷。
請求項12所記載之發明,係於請求項6所記載之資訊顯示裝置,其中,前記顯示手段,係將含有前記內容顯示領域的Web網頁,顯示在前記顯示領域,來作為前記資訊;還具備:連結選擇偵測手段,係將前記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的Web網頁中所含之前往該當Web網頁內之連結的選擇,加以偵測;前記判定手段,係當偵測到前記連結的選擇時,進行前記判定。
若依據本發明,則可確實判定,因畫面內之顯示領域 中正被顯示之前往Web網頁內的連結之選擇所致之Web網頁顯示位置之變化,導致內容顯示領域跑到畫面內之顯示領域之外。
請求項13所記載之發明,係於請求項6所記載之資訊顯示裝置,其中,前記切換手段,係當判定為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起經過所定時間後仍判定為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時,則將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內容予以切換。
請求項14所記載之發明,係屬於將含有至少1個內容所被顯示之內容顯示領域的資訊,顯示在畫面內之顯示領域的資訊顯示裝置上的資訊顯示方法,其特徵為,含有:判定步驟,係判定出前記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前記資訊內的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所含之內容當中,全體被遮蔽之內容;和切換步驟,係將已被判定成全體被遮蔽之內容當中的至少1個內容,在該當內容之全體被遮蔽時,切換成別的內容。
請求項15所記載之發明,係屬於將含有內容所被顯示之內容顯示領域的資訊,顯示在畫面內之顯示領域的資訊顯示裝置上的資訊顯示方法,其特徵為,含有:判定步驟,係判定前記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前記資訊內的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否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和切換步驟,當判定為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時,則將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的內容予以切換。
請求項16所記載之發明,其特徵為,係使將含有至 少1個內容所被顯示之內容顯示領域的資訊,顯示在畫面內之顯示領域用的資訊顯示裝置中所含有之電腦,發揮功能而成為:判定手段,係判定出前記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前記資訊內的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所含之內容當中,全體被遮蔽之內容;及切換手段,係將已被判定成全體被遮蔽之內容當中的至少1個內容,在該當內容之全體被遮蔽時,切換成別的內容。
請求項17所記載之發明,其特徵為,係使將含有內容所被顯示之內容顯示領域的資訊,顯示在畫面內之顯示領域用的資訊顯示裝置中所含有之電腦,發揮功能而成為:判定手段,係判定前記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前記資訊內的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否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及切換手段,當判定為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時,則將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的內容予以切換。
請求項18所記載之發明,其特徵為,係以電腦可讀取之形式而記錄著一種資訊顯示程式,其係使將含有至少1個內容所被顯示之內容顯示領域的資訊,顯示在畫面內之顯示領域用的資訊顯示裝置中所含有之電腦,發揮功能而成為:判定手段,係判定前記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前記資訊內的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所含之內容當中,全體被遮蔽之內容;及切換手段,係將已被判定成全體被遮蔽之內容當中的至少1個內容,在該當內容之全體被遮蔽時,切換成別的內容。
請求項19所記載之發明,其特徵為,係以電腦可讀取之形式而記錄著一種資訊顯示程式,其係使將含有內容所被顯示之內容顯示領域的資訊,顯示在畫面內之顯示領域用的資訊顯示裝置中所含有之電腦,發揮功能而成為:判定手段,係判定前記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前記資訊內的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否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及切換手段,當判定為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時,則將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的內容予以切換。
若依據本發明,則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資訊內的內容顯示領域中所含之內容因為某些原因而被遮蔽而使內容未被顯示在在畫面中時,就會進行該內容的切換。之後,當被遮蔽之狀態解除時,切換過的內容就會被顯示在畫面中。因此,當內容未被使用者看到時,進行內容切換,所以不會造成使用者的礙眼。
請求項20所記載之發明,係屬於具備:將含有至少1個內容所被顯示之內容顯示領域的資訊加以顯示的資訊顯示裝置;和前記資訊顯示裝置可透過網路而連接的伺服器裝置;其中,資訊顯示系統的特徵為,前記伺服器裝置係具備:內容記憶手段,係將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內容予以複數記憶;和資訊送訊手段,係將前記資訊,發送至前記資訊顯示裝置;和內容要求收訊手段,係將從前記資訊顯示裝置所發送過來的內容要求,加以接收;和選擇手段,係當前記內容要求已被接收時,在前記 記憶手段中所記憶之內容當中,將曾經是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之顯示對象的內容除外的任一內容,加以選擇;和內容送訊手段,係將前記已被選擇之內容,發送至前記資訊顯示裝置;前記資訊顯示裝置係具備:資訊收訊手段,係將從前記伺服器裝置所發送過來的前記資訊,加以接收;和顯示手段,係將前記已被接收之資訊,顯示在畫面內之顯示領域;和判定手段,係判定前記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前記資訊內的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所含之內容當中,全體被遮蔽之內容;和內容要求送訊手段,係針對已被判定為全體被遮蔽之內容當中的至少1個內容,將前記內容要求,發送至前記伺服器裝置;和內容收訊手段,係將從前記伺服器裝置所發送過來的內容,加以接收;和切換手段,係將前記至少1個內容,在該當內容之全體是被遮蔽時,切換成前記已被接收之內容。
若依據本發明,則由於顯示領域中所顯示之資訊是被捲動等,因而內容顯示領域跑到畫面內之顯示領域之外,內容顯示領域的內容未被顯示於畫面中時,就會進行該內容的切換。其後,例如藉由資訊的捲動等,而使內容顯示領域跑進畫面內之顯示領域時,切換過的內容就會被顯示在畫面中。因此,當內容未被使用者看到時,進行內容切換,所以不會造成使用者的礙眼。
請求項21所記載之發明,係屬於具備:將含有內容所被顯示之內容顯示領域的資訊加以顯示的資訊顯示裝置;和前記資訊顯示裝置可透過網路而連接的伺服器裝 置;其中,資訊顯示系統的特徵為,前記伺服器裝置係具備:內容記憶手段,係將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內容予以複數記憶;和資訊送訊手段,係將前記資訊,發送至前記資訊顯示裝置;和內容要求收訊手段,係將從前記資訊顯示裝置所發送過來的內容要求,加以接收;和選擇手段,係當前記內容要求已被接收時,在前記記憶手段中所記憶之內容當中,將曾經是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之顯示對象的內容除外的任一內容,加以選擇;和內容送訊手段,係將前記已被選擇之內容,發送至前記資訊顯示裝置;前記資訊顯示裝置係具備:資訊收訊手段,係將從前記伺服器裝置所發送過來的前記資訊,加以接收;和顯示手段,係將前記已被接收之資訊,顯示在畫面內之顯示領域;和判定手段,係判定前記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前記資訊內的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否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和內容要求送訊手段,係當判定為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時,則將前記內容要求,發送至前記伺服器裝置;和內容收訊手段,係將從前記伺服器裝置所發送過來的內容,加以接收;和切換手段,將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內容,切換成前記已被接收之內容。
若依據本發明,則由於顯示領域中所顯示之資訊是被捲動等,因而內容顯示領域跑到畫面內之顯示領域之外,內容顯示領域的內容未被顯示於畫面中時,就會進行該內容的切換。其後,例如藉由資訊的捲動等,而使內容顯示 領域跑進畫面內之顯示領域時,切換過的內容就會被顯示在畫面中。因此,當內容未被使用者看到時,進行內容切換,所以不會造成使用者的礙眼。
請求項22所記載之發明,係於請求項20或21所記載之資訊顯示系統,其中,前記伺服器裝置,係還具備:使用者資訊記憶手段,係將關於前記資訊顯示裝置之使用者的使用者資訊,加以記憶;前記選擇手段,係基於前記使用者資訊,來決定所選擇的內容。
若依據本發明,則基於使用者資訊,來決定要進行切換而顯示在內容顯示領域中的內容,因此可將所顯示之內容進行個人化。
請求項23所記載之發明,係於請求項20或21所記載之資訊顯示系統,其中,該資訊顯示系統的特徵為,前記伺服器裝置,係還具備:履歷資訊記憶手段,係將前記資訊顯示裝置之使用者所做之所定行為之履歷加以表示的履歷資訊,加以記憶;前記選擇手段,係基於前記履歷資訊,來決定所選擇的內容。
若依據本發明,則基於反映出使用者行為的履歷資訊,來決定要進行切換而顯示在內容顯示領域中的內容,因此可將所顯示之內容進行個人化。
若依據本發明,則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資訊內的內 容顯示領域被遮蔽而使內容顯示領域內之內容未被顯示在在畫面中時,就會進行該內容的切換。之後,當內容顯示領域被遮蔽之狀態解除時,切換過的內容就會被顯示在畫面中。因此,當內容未被使用者看到時,進行內容切換,所以不會造成使用者的礙眼。
以下,參照圖面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最佳實施形態。此外,以下說明的實施形態,係對資訊提供系統適用本發明時的實施形態。
〔1.第1實施形態〕 〔1-1.資訊提供系統之構成及機能概要〕
首先,關於本實施形態中所述之資訊提供系統S之構成及概要機能,使用圖1及圖2來說明。
圖1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提供系統S的概要構成之一例的圖示。
如圖1所示,資訊提供系統S,係含有資訊提供伺服器1、複數台使用者終端2所構成。然後,資訊提供伺服器1與各使用者終端2,係透過網路NW,例如通訊協定是使用TCP/IP等,而可彼此收送資料。此外,網路NW,係由例如網際網路、專用通訊線路(例如CATV(Community Antenna Television)線路)、移動體通訊網(包含基地台等)、及閘道等所架構而成。
於如此構成的資訊提供系統S中,資訊提供伺服器1(伺服器裝置之一例),係例如,為了營運提供各種資訊或服務等之資訊提供網站而設置的Web伺服器。該資訊提供伺服器1,係隨應於來自使用者終端2的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請求,而將Web網頁發送至使用者終端2。
使用者終端2(資訊顯示裝置之一例),係將從資訊提供伺服器1所接收到的Web網頁,顯示在畫面上。
關於所定之Web網頁,係在Web網頁內設有內容顯示領域。在該內容顯示領域中係顯示著內容。此處,內容係為例如,影像資料、動畫資料、文字資料、電子文書等,可進行顯示的資料。或者,內容係亦可混合有複數種類的資料。然後,內容的顯示內容,係例如商品或服務的廣告、推薦購入商品或服務用的建議資訊、其他通知等。於Web網頁內內容顯示領域所佔有之範圍(例如Web網頁內的內容顯示領域之位置及大小),係被撰寫在用來規定Web網頁之顯示內容的HTML文件中。又,應顯示在內容顯示領域中的內容,也被撰寫在HTML文件中。
於本實施形態,係將Web網頁內的內容顯示領域中所顯示的內容,在以下說明的時序上加以切換。
圖2係Web網頁之畫面顯示例的圖示。於圖2中,符號100係表示Web網頁,符號101係表示畫面內的Web瀏覽器的有效之顯示領域,符號102表示進行內容顯示切換的內容顯示領域。
如圖2(a)所示,使用者終端2從資訊提供伺服器1所接收到的所定之Web網頁100中,係含有內容顯示領域102。在HTML文件中係撰寫成,會使內容A被顯示在該內容顯示領域102中。所謂有效之顯示領域101,係例如,當Web網頁是被視窗顯示時,係為Web瀏覽器之視窗的工作區(client-area),當Web網頁是被全畫面顯示時則為畫面全體。由於顯示領域101的大小係有限制,因此Web網頁100全體當中的一部分是被顯示在畫面。
在Web網頁100被顯示當初,內容顯示領域102進入顯示領域101中時,會如圖2(a)所示,內容A是被顯示在畫面中。或者,Web網頁100被顯示當初,內容顯示領域102並未進入顯示領域101,但藉由使用者的捲動操作而導致Web網頁100被捲動,內容顯示領域102跑進顯示領域101時,也會如圖2(a)所示,內容A是被顯示在畫面中。捲動操作中係包含有,例如,以滑鼠操作被顯示在畫面的捲動列之情形,將組裝於滑鼠上的滾輪進行旋轉操作之情形,鍵盤操作所致之捲動操作等。
其後,如圖2(b)所示,藉由使用者的捲動操作,Web網頁100就被捲動,內容顯示領域102就會跑到顯示領域101之外。亦即,內容顯示領域102被隱藏在顯示領域101之外而成為內容A未被顯示在畫面之狀態。如此一來,如圖2(c)所示,內容顯示領域102內所被顯示的內容,是從內容A被切換成內容B。
其後,如圖2(d)所示,藉由使用者的捲動操作, Web網頁100就被捲動,內容顯示領域102就跑進顯示領域101,則畫面中就會顯示內容B。
〔1-2.資訊提供伺服器之構成及機能〕
接著,關於資訊提供伺服器1之構成及機能,使用圖3及圖4來說明。
圖3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提供伺服器1之概要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又,圖4(a)係會員資訊DB121所被登錄之資訊的內容之一例的圖示。又,圖4(b)係內容DB122所被登錄之資訊的內容之一例的圖示。
如圖3所示,資訊提供伺服器1係具備有:通訊部11、記憶部12、輸出入介面部13、系統控制部17。然後,系統控制部17與輸出入介面部13,係透過系統匯流排18而連接。
通訊部11,係連接至網路NW,控制著與使用者終端2等的通訊狀態。記憶部12(內容記憶手段、使用者記憶手段之一例),例如是由硬碟機等所構成,除了記憶有作業系統及WWW伺服器程式、資料庫管理程式等的各種程式,還記憶著各種資料等。各種程式係例如可從其他伺服器裝置等透過網路而取得,也可記錄在記錄媒體中而透過驅動機裝置而被讀入。輸出入介面部13,係在通訊部11及記憶部12與系統控制部17之間,進行介面處理。
記憶部12中,係架構有會員資訊DB121及內容DB122。
如圖4(a)所示,在會員資訊DB121中,對資訊提供網站做過會員登錄之使用者所相關之會員資訊(使用者資訊之一例),是與用來識別身為會員之使用者所需之會員ID,建立對應而被登錄。具體而言,會員資訊中係設定有,例如,會員ID、登入用的密碼、會員的姓名、郵遞區號、地址、電話號碼、電子郵件位址、出生年月日、性別等。會員資訊係例如為了將Web網頁作個人化而使用。尤其是在本實施形態中,會員資訊係在用來決定Web網頁內之內容顯示領域中所顯示之內容時,所被使用。
如圖4(b)所示,在內容DB122中,Web網頁內的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要顯示之複數內容,是分別與用來識別內容所需之內容ID,建立對應而登錄。具體而言,內容ID、內容之本體(影像資料、動畫資料、文字資料等)、及對象使用者屬性,是對每一內容而加以登錄。對象使用者屬性,係為表示要被當成內容之顯示對象的使用者之屬性的資訊。例如,對象使用者屬性係表示要作為對象的使用者之年齡、性別、居住地區等。此外,當含有內容顯示領域的Web網頁是有複數時,亦可在內容DB122中,對每一Web網頁登錄複數個內容。亦即,隨著所被顯示之Web網頁的不同,顯示對象的內容係會改變。
又,在記憶部12中係記憶著複數HTML文件。該複數HTML文件當中一部分的HTML文件裡,係撰寫有用來規定內容顯示領域的標籤,及用來指定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要顯示之內容用的標籤(例如,以內容的U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而加以指定)。又,在該一部分的HTML文件中係撰寫有,用來控制內容顯示領域中所顯示之內容之切換用的內容顯示控制腳本(資訊顯示程式之一例)。
系統控制部17,係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14、ROM(Read Only Memory)15、RAM(Random Access Memory)16等所構成。而且,系統控制部17,係藉由CPU14讀出ROM15或記憶部12中所記憶之各種程式並加以執行,而成為資訊送訊手段、內容要求收訊手段、選擇手段、及內容送訊手段之功能。
〔1-3.使用者終端之構成及機能等〕
接著,關於使用者終端2的構成及機能等,使用圖5來說明。
圖5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使用者終端2之概要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如圖5所示,使用者終端2係具備:操作部21、顯示部22、通訊部23、驅動機部24、記憶部25、輸出入介面部26、系統控制部30。然後,系統控制部30與輸出入介面部26,係透過系統匯流排31而連接。
操作部21,係例如由鍵盤、滑鼠等所構成,會接受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指示,將其指示內容轉成指示訊號而輸出至系統控制部30。顯示部22,係例如由CRT(Cathode Ray Tube)顯示器、液晶顯示器等所構成,會顯示出文字 或影像等資訊。通訊部23,係連接至網路NW等,控制著與資訊提供伺服器1等的通訊狀態。驅動機部24,係可從例如軟碟片、CD(Compact Disc)、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等碟片DK讀出資料,另一方面,可對該當碟片DK記錄資料等。記憶部25,例如是由硬碟機等所構成,記憶著Web瀏覽器等各種程式及資料等。各種程式係例如可從其他伺服器裝置等透過網路而取得,也可記錄在碟片DK中而透過驅動機部24而被讀入。輸出入介面部26,係在操作部21~記憶部25與系統控制部30之間,進行介面處理。
系統控制部30係由CPU27、ROM28、RAM29等所構成。而且,系統控制部30,係藉由CPU27讀出ROM28或記憶部25中所記憶之各種程式並加以執行,而成為資訊收訊手段、顯示手段、偵測手段、判定手段、內容要求送訊手段、內容收訊手段、及切換手段之功能。
〔1-4.資訊提供系統之動作〕
接著,針對資訊提供系統S之動作,使用圖6來說明。
圖6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提供系統S之處理例的序列圖。
在圖6所示的處理之前,假設使用者終端2的使用者係已經登入了資訊提供網站。藉由往資訊提供網站的登入,資訊提供伺服器1係對使用者終端2發行會談ID。從使用者終端2往資訊提供伺服器1的請求中係含有會談 ID,因此資訊提供伺服器1係可特定出這是來自哪位使用者的請求。
然後,如圖6所示,使用者終端2的系統控制部30,係將含有內容顯示領域的Web網頁之請求,發送至資訊提供伺服器1(步驟S1)。資訊提供伺服器1的系統控制部17,係一旦接收請求,便將要在內容顯示領域中最初顯示的內容,從內容DB122中選擇出來(步驟S2)。此時,控制部17係例如亦可選擇已被預定之內容,或是亦可隨機地選擇。然後,系統控制部17係以使得已被選擇之內容會被顯示在內容顯示領域的方式,而生成HTML文件。此外,當最初被顯示之內容是有被預先決定時,亦可將要在內容顯示領域中顯示該內容之Web網頁,預先記憶在資訊提供伺服器1的記憶部12中。此時,系統控制部17就沒有必要生成HTML文件。
接下來,系統控制部17係成為資訊送訊手段,將已選擇之內容是被顯示於內容顯示領域中的Web網頁,發送至使用者終端2(步驟S3)。具體而言,系統控制部17係將已生成之HTML文件,發送至使用者終端2。接收到HTML文件的使用者終端2的系統控制部30會解譯HTML文件,藉此,從使用者終端2往資訊提供伺服器1會發送出內容的請求。如此一來,資訊提供伺服器1的系統控制部17,係將對應於已接收之請求的內容,亦即步驟S2中所選擇的內容,發送至使用者終端2。
使用者終端2的系統控制部30,係成為資訊收訊手 段而一旦接收了Web網頁,就成為顯示手段,將該當Web網頁顯示在畫面內的有效之顯示領域(步驟S4)。具體而言,系統控制部30係例如,將Web網頁的顯示影像加以顯示的點陣圖,展開至RAM29上的所定之緩衝領域。此時,系統控制部30,係也將從資訊提供伺服器1所接收到的內容的點陣圖予以展開。然後,系統控制部30,係在Web網頁的點陣圖當中,將有效顯示領域內的點陣圖的資料,輸出至顯示部22。藉此,Web網頁當中的一部分,係被顯示在畫面內的有效之顯示領域。其後,若藉由使用者而進行了Web網頁的捲動操作,則相對於Web網頁的點陣圖,有效之顯示領域會對應於捲動操作而移動,隨應於該移動,在顯示部22中輸出資料的點陣圖的範圍也跟著移動。亦即,Web網頁會被捲動顯示。
又,系統控制部30係例如,基於HTML文件中所被撰寫的計時器啟動之設定腳本,而每隔一定時間(例如100微秒),就執行HTML文件中所被撰寫之內容顯示控制腳本。
一旦執行內容顯示控制腳本,則系統控制部30係取得畫面的有效顯示領域的座標(步驟S5)。此有效之顯示領域的座標,係表示Web網頁全體的顯示影像當中,要被顯示在有效之顯示領域的範圍。接著,系統控制部30係取得內容顯示領域的座標(步驟S6)。此內容顯示領域的座標,係表示Web網頁全體的顯示影像當中,內容顯示領域的範圍。
接下來,系統控制部30係成為偵測手段,判定是否偵測到使用者所致之Web網頁的捲動操作(步驟S7)。例如,當有效之顯示領域的上端之座標,在上次取得時和這次取得時是有不同的情況下,則可判定為有偵測到捲動操作。然後,系統控制部30,係當沒有偵測到使用者所致之Web網頁的捲動操作時(步驟S7:NO),則進入步驟S5之處理。
另一方面,系統控制部30係當偵測到使用者所致之Web網頁的捲動操作時(步驟S7:YES),則成為判定手段,判定內容顯示領域是否跑到有效之顯示領域之外(步驟S8)。該判定係可基於內容顯示領域的座標與有效之顯示領域的座標來進行判定。此時,系統控制部30係當內容顯示領域沒有跑到有效之顯示領域之外時(步驟S8:NO),則進入步驟S5。
另一方面,系統控制部30係當內容顯示領域跑到有效之顯示領域之外時(步驟S8:YES),則將下個應顯示在內容顯示領域的內容,從資訊提供伺服器1加以取得。具體而言,系統控制部30係將所接收到的HTML文件加以改寫,使得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的內容會被變更。然後,系統控制部30係在該改寫之後,成為內容要求送訊手段,向資訊提供伺服器1發送內容的請求(內容要求之一例)(步驟S9)。
資訊提供伺服器1的系統控制部17,係成為內容要求收訊手段而一旦接收了內容的請求,則基於發送請求過 來的使用者終端2的使用者的會員資訊,從內容DB122中選擇出內容(步驟S10)。具體而言,系統控制部17係例如,在內容DB122所被登錄的內容當中,將對象使用者屬性是和使用者會員資訊所被設定之內容最為符合的內容,加以選擇。此時,系統控制部17,係將與步驟S2中所發送之內容不同的內容,加以選擇。然後,系統控制部17係成為內容送訊手段,將已選擇之內容,發送至使用者終端2(步驟S11)。
使用者終端2的系統控制部17,係成為內容收訊手段,而一旦接收了內容的請求,則成為切換手段,將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內容,切換成已接收之內容(步驟S12)。具體而言,系統控制部17係在上記緩衝領域中所被展開之Web網頁的點陣圖的內容顯示領域之範圍裡,展開已接收之內容的點陣圖。
其後,一但內容顯示領域跑進有效之顯示領域,則步驟S11中從資訊提供伺服器1所接收到之內容,就被顯示在顯示部22的畫面上。
此外,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內容係被切換然後內容顯示領域跑進有效之顯示領域之後,若內容顯示領域再度跑到有效之顯示領域之外時,是否要再次切換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內容則為任意決定。當再次切換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內容時,資訊提供伺服器1的系統控制部17,係於步驟S10中,在內容DB122所被登錄的內容當中,例如,將對象使用者屬性是和使用者會員資訊 所被設定之資訊為第2符合的內容,加以選擇。
如以上說明,若依據本實施形態,則使用者終端2的系統控制部30,係將含有內容顯示領域的Web網頁,顯示在畫面內的有效之顯示領域,判定所被顯示之Web網頁內的內容顯示領域是否跑到有效之顯示領域之外,若內容顯示領域跑到有效之顯示領域之外,則將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內容予以切換。因此,在內容未被使用者看到的期間,內容會被切換,所以不會造成使用者的礙眼。
又,使用者終端2的系統控制部30,係在Web網頁正在捲動之期間,判定Web網頁內的內容顯示領域是否跑到有效之顯示領域之外,因此可確實地判定起因於Web網頁之捲動而導致內容顯示領域跑到有效之顯示領域之外。
又,使用者終端2的系統控制部30,係若內容顯示領域跑到有效之顯示領域之外,則將內容的請求發送至資訊提供伺服器1,資訊提供伺服器1的系統控制部17,係基於使用者的會員資訊而在內容DB122所被登錄之內容當中,選擇出與曾經於內容顯示領域裡當作顯示對象之內容為不同之內容,將所選擇之內容,發送至使用者終端2,使用者終端2的系統控制部30,係將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內容,切換成所接收到的內容。因此,可將被切換而顯示之內容進行個人化。
此外,於上記實施形態中,雖然是設計成每隔一定時間間隔就執行內容顯示控制腳本,但亦可為,例如,有捲 動事件發生時,才執行內容顯示控制腳本。
又,於上記實施形態中,雖然是設計成在Web網頁捲動期間判定內容顯示領域是否跑到有效之顯示領域之外,但判定的時序並非僅限於此。例如,亦可設計成,在Web網頁的捲動停止的時序上,進行判定。又例如,亦可設計成,在捲動方向變化的時序上,進行判定。有效之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內容因為捲動而一時從畫面中消失,之後又再次被顯示於有效之顯示領域中,係例如,因為使用者一時間把Web網頁朝某個方向捲動而使內容顯示領域跑到有效之顯示領域之外,然後一度停止捲動,之後又朝相反方向把Web網頁捲動回來的緣故。因此,當捲動停止時或捲動方向變化時,進行內容顯示領域是否跑到有效之顯示領域之外的判定,是合理的。然後,由於不需要在多餘的時序上進行判定,所以可更為減輕使用者終端2的系統控制部30的處理負荷。此外,捲動是否停止,或捲動方向是否改變,係例如,可根據每隔所定時間所取得的有效之顯示領域的座標來判定,或若是可能的話,亦可根據捲動的事件之內容來判定。
又,除了上記捲動的各種時序外,還可像是,有效之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的網頁內連結是被使用者操作所選擇的時序上,進行判定。所謂網頁內連結,係於有效之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的Web網頁內,前往所被指定之位置的連結(例如,在HTML文件上,撰寫<a href="#xxxx"></a>等)。藉此,即使因網頁內連結的選擇而導致內容顯 示領域跑到有效之顯示領域外時,仍可進行所顯示之內容的切換。
〔2.第2實施形態〕
接著,關於本發明所述之第2實施形態,基於圖面來說明。此外,於以下中,是說明與第1實施形態相異點,至於和第1實施形態相同點則省略說明。
〔2-1.機能概要〕
首先,關於本實施形態中所述之資訊提供系統S之概要機能,使用圖7及圖8來說明。
於上記第1實施形態中,若內容顯示領域跑到有效之顯示領域之外時(內容顯示領域被隱藏到有效之顯示領域之外時),則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內容就會被切換。相對於此,於第2實施形態中,本發明所述之顯示領域,係適用於視窗系統中的視窗。又,於第2實施形態中,當在被顯示於視窗的Web網頁內的內容顯示領域之上,重疊有不同於該視窗的另一視窗時,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內容就被切換。亦即,內容顯示領域被另一視窗所遮蔽時,內容就被切換。
圖7及圖8係Web網頁之畫面顯示例的圖示。於圖7及圖8中,符號200視窗210係分別表示視窗。視窗200,係為Web瀏覽器的視窗。又,在視窗200中係顯示著,含有內容顯示領域201的Web網頁。在HTML文件 中係撰寫成,會使當初的內容A被顯示在內容顯示領域201中。另一方面,視窗210係可為Web瀏覽器的視窗,也可為Web瀏覽器以外之應用程式的視窗。此外,將Web瀏覽器的視窗,稱作「瀏覽器視窗」。
於圖7(a)中,視窗200係為非有效視窗,視窗210係為有效視窗。視窗200的顯示位置與視窗210的顯示位置,在畫面上是有部分重疊。於該重疊的範圍中,視窗210是被顯示在畫面上。但是,由於視窗210的顯示位置係沒有重疊到內容顯示領域201,因此是呈現內容顯示領域201內的內容A被顯示在畫面上的狀態。此處,使用者操作使用者終端2的操作部21,使視窗210在畫面上移動。其結果為,如圖7(b)所示,視窗210重疊到內容顯示領域201之上,內容顯示領域201被遮蔽,變成看不見內容A的狀態。如此一來,如圖8(a)所示,內容顯示領域201內所被顯示的內容,是從內容A被切換成內容B。其後,如圖8(b)所示,例如由於視窗210移動,而變成在內容顯示領域201之上沒有視窗210重疊的狀態。一旦如此變成內容顯示領域201未被遮蔽之狀態,則內容B就會被顯示在畫面中。
〔2-2.使用者終端之構成及機能等〕
使用者終端2的記憶部25中係記憶著,在視窗系統中用來管理視窗的系統軟體。該系統軟體係稱作「視窗管理員」。此外,視窗系統係例如是和作業系統一體化。
又,在記憶部25中係記憶著,用來實現上述內容切換所需的Web瀏覽器(資訊顯示程式之一例)。因此,在含有內容顯示領域的Web網頁的HTML文件裡,就不需要撰寫內容顯示控制腳本。藉由啟動記憶部25中所記憶之Web瀏覽器,使用者終端2的系統控制部30,係為了判定視窗與內容顯示領域的重疊,而將畫面中正被顯示的各視窗的資訊,加以取得。各視窗的狀態,係可能隨著關於視窗而發生的事件而改變。作為此種事件之種類,係例如有,視窗的開啟(顯示新的視窗)、視窗的關閉(視窗的消除)、有效視窗的變更、視窗的移動、改變大小(視窗的放大或縮小)等。系統控制部30,係在此種特定事件發生每次發生時,就取得視窗的資訊。此外,關於視窗的特定之事件,稱作「特定事件」。特定事件,係例如從視窗管理員往Web瀏覽器進行通知的形態下,可讓Web瀏覽器被啟動中的系統控制部30所辨識。在特定事件的通知之際,作為從視窗管理員所交付的資訊,係例如有,特定事件之種類、發生特定事件的視窗的視窗識別元等。視窗識別元,係每次視窗被新打開時,就由視窗管理員所賦予的固有資訊。
作為取得對象之視窗的資訊,係例如有,視窗識別元、視窗所被指派的應用程式之識別資訊、視窗的位置資訊、工作區的位置資訊、顯示優先順位等。這些資訊,係例如可透過視窗系統所提供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而加以取得。
應用程式的識別資訊,係例如應用程式的檔案名,或是應用程式的名稱等等。視窗的位置資訊係例如為,視窗的左上端的螢幕座標(以畫面左上端為原點而表示位於畫面上之位置的座標)及視窗的縱橫之像素數。工作區的位置資訊係例如為,工作區的左上端的螢幕座標及工作區的縱橫之像素數。
顯示優先順位,係當複數視窗的顯示位置有重疊時,針對重疊之範圍,決定要顯示哪一視窗而用的優先順位。顯示位置發生重疊的複數視窗當中顯示優先順位最高的視窗,會被優先顯示在重疊的範圍內。顯示優先順位第1位的視窗,係為有效視窗。有效視窗,係使用者進行文字等輸入或操作的對象。另一方面,有效視窗以外的視窗,就成為非有效視窗。各視窗的顯示優先順位,係隨著使用者的操作而隨時變化。
用來取得各視窗之顯示優先順位所需的API未被提供的情況下,系統控制部30係隨著所被通知的特定事件之種類,來判斷各視窗的顯示優先順位。具體而言,當視窗開啟時,開啟的視窗就成為有效。因此,系統控制部30係將開啟的視窗的顯示優先順位視作第1位,將已被顯示在畫面中的其他視窗的顯示優先順位分別降低1位。Web瀏覽器啟動時,瀏覽器視窗會被開啟1個。因此,系統控制部30,係將已開啟之瀏覽器視窗的顯示優先順位,設成第1位。此時,當瀏覽器視窗以外的視窗是複數開啟時,這些視窗的正確顯示優先順位,在Web瀏覽器側並 無法得知。此時,系統控制部30係對這些視窗,隨意地指派第2位以下的優先順位。當視窗關閉時,系統控制部30係針對顯示優先順位比已關閉之視窗還低的視窗,將顯示優先順位分別提升1位。當有效視窗已被變更時,系統控制部30係將變成有效的視窗的顯示優先順位設成第1位,針對顯示優先順位是高於該視窗變成有效之前的顯示優先順位的視窗,將顯示優先順位分別降低1位。當視窗被移動或改變大小時,被移動或改變大小的視窗係成為有效,因此和有效視窗被變更時的情形相同。此外,隨著視窗系統的設計、各個應用程式的設計,特定事件發生時的顯示優先順位的變化樣態有時候會有所不同。此時,若將Web瀏覽器構成為,會配合各自的設計來判斷顯示優先順位即可。
系統控制部30,係將用來管理視窗的資訊的視窗管理表,生成在RAM29中。在視窗管理表裡,視窗識別元、應用程式的識別資訊、視窗的位置資訊、工作區的位置資訊及顯示優先順位,是成為視窗管理資訊而對每一視窗作設定。對Web瀏覽器所指派的視窗當中,含有內容顯示領域的Web網頁所被顯示的視窗的視窗管理資訊裡,係除了上述的資訊以外,還設定有內容顯示領域的位置資訊及內容顯示領域狀態。Web網頁中是否含有內容顯示領域,係可藉由例如解析Web網頁的HTML文件來判斷。例如,藉由將具有表示這是內容顯示領域的name屬性或id屬性的標籤(例如,div標籤、image標籤、p標 籤等)撰寫在HTML文件中,就可判斷該標籤所對應之Web網頁上的領域是內容顯示領域。內容顯示領域的位置資訊係例如為,內容顯示領域的左上端的螢幕座標及內容顯示領域的縱橫之像素數。內容顯示領域的座標是以當初工作座標(以工作區左上端為原點來表示工作區上之位置的座標)而被取得的情況下,已被取得之工作座標會被轉換成螢幕座標。內容顯示領域狀態,係用來表示內容顯示領域是否有被視窗遮蔽。當內容顯示領域未被遮蔽時,內容顯示領域狀態中係被設定「可視狀態」,當內容顯示領域有未被遮蔽時,內容顯示領域狀態中係被設定「不可視狀態」。此外,為了說明上的方便,假設內容顯示領域係藉由Web網頁的捲動而跑到視窗的工作區之外。
〔2-3.資訊提供系統之動作〕
接著,針對資訊提供系統S之動作,使用圖9來說明。
一旦藉由使用者操作而啟動Web瀏覽器,則使用者終端2的系統控制部30,係會開啟1個瀏覽器視窗。然後,系統控制部30,係取得各視窗的資訊,生成視窗管理表。此時,系統控制部30,係將瀏覽器視窗的顯示優先順位,設定成第1位。
其後,基於使用者操作,系統控制部30係會打開新的視窗,或是關閉既有的視窗,或是進行移動或改變大小。又,一旦使用者指定了Web網頁的URL,則系統控 制部30係將Web網頁的請求,發送至資訊提供伺服器1等之Web伺服器,並將從Web伺服器所接收到的Web網頁,顯示在Web瀏覽器的對象視窗。此時,系統控制部30,係當已顯示之Web網頁是含有內容顯示領域時,則將內容顯示領域狀態設定成「可視狀態」。
圖9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使用者終端2的系統控制部30中的處理例的流程圖。圖9所示的處理,係當Web瀏覽器被啟動之狀態下,每次有特定事件被通知給Web瀏覽器時,就會被執行。
首先,若有特定事件被通知,則系統控制部30係取得特定事件的種類及發生特定事件之視窗的視窗識別元(步驟S51)。接著,系統控制部30係生成新的視窗管理表(步驟S52)。該新的視窗管理表,稱作「新視窗管理表」,前次特定事件通知時所生成的視窗管理表,稱作「舊視窗管理表」。此外,若本次的特定事件之通知,係從Web瀏覽器被移動以來的最初之通知時,則將Web瀏覽器啟動時所生成的視窗管理表,視為舊視窗管理表。
接下來,系統控制部30係取得各視窗的視窗識別元、應用程式的識別資訊、視窗的位置資訊及工作區的位置資訊,將這些資訊設定至新視窗管理表(步驟S53)。
接著,系統控制部30係取得各視窗的顯示優先順位(步驟S54)。具體而言,系統控制部30係基於步驟S51中所取得的特定事件之種類及視窗識別元、新視窗管理表中所被設定的各視窗的視窗識別元、舊視窗管理表中所被 設定的各視窗的視窗識別元及顯示優先順位,來判斷現時點上的各視窗的顯示優先順位。接著,系統控制部30係對新視窗管理表,設定各視窗的顯示優先順位。
接著,系統控制部30係基於對新視窗管理表所設定的應用程式的識別資訊,來特定出1個瀏覽器視窗(步驟S55)。接下來,系統控制部30係判定在已特定之瀏覽器視窗裡,是否有顯示含內容顯示領域的Web網頁(步驟S56)。此時,系統控制部30,係當在已被特定之瀏覽器視窗裡,沒有顯示含內容顯示領域的Web網頁時(步驟S56:NO),則進入步驟S63。
另一方面,系統控制部30,係當在已被特定之視窗裡,有顯示含內容顯示領域的Web網頁時(步驟S56:YES),則取得內容顯示領域的位置資訊(步驟S57)。然後,系統控制部30,係將已取得的內容顯示領域之位置資訊,設定至新視窗管理表。
接著,系統控制部30係判定在內容顯示領域之上是否有重疊視窗(步驟S58)。具體而言,系統控制部30係從新視窗管理表,取得已特定之瀏覽器視窗的顯示優先順位。接著,系統控制部30係基於對新視窗管理表所設定的各視窗的顯示優先順位,而將顯示優先順位高於已特定之瀏覽器視窗之顯示優先順位的視窗,予以抽出。接著,系統控制部30係基於已抽出之視窗的位置資訊、內容顯示領域的位置資訊,來判定已抽出之視窗在畫面上的領域內是否含有內容顯示領域。此時,系統控制部30係 當已抽出之視窗的領域內不含內容顯示領域時,則判定為在內容顯示領域之上沒有視窗重疊(步驟S58:NO)。此時,系統控制部30係將「可視狀態」設定至新視窗管理表,來作為已特定之瀏覽器視窗的內容顯示領域狀態,進入步驟S63。
另一方面,系統控制部30係當已抽出之視窗的領域內含有內容顯示領域時,則判定為在內容顯示領域之上有視窗重疊(步驟S58:YES)。此時,系統控制部30係將「不可視狀態」設定至新視窗管理表,來作為已特定之瀏覽器視窗的內容顯示領域狀態。接著,系統控制部30係在前次的特定事件通知時,判定在內容顯示領域之上是否有重疊視窗(步驟S59)。具體而言,系統控制部30係從舊視窗管理表,取得已特定之瀏覽器視窗的內容顯示領域狀態。然後,系統控制部30,係當已取得之內容顯示領域狀態是「不可視狀態」時,則判定在內容顯示領域之上有視窗重疊(步驟S59:YES)。此時,系統控制部30係前進至步驟S63。
另一方面,系統控制部30,係當已取得之內容顯示領域狀態是「可視狀態」時,則判定在內容顯示領域之上沒有視窗重疊(步驟S59:NO)。此時,系統控制部30係向資訊提供伺服器1,發送內容之請求(步驟S60)。其後,系統控制部30係將從資訊提供伺服器1所發送過來的內容,加以接收(步驟S61)。接著,系統控制部30,係將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內容,切換成所接收 到的內容(步驟S62),前進至步驟S63。此外,步驟S60~S62中的使用者終端2之處理內容及資訊提供伺服器1的處理內容,係和第1實施形態相同。
於步驟S63中,系統控制部30,係判定是否已將所有的瀏覽器視窗予以特定。此時,系統控制部30係當尚有未被特定之瀏覽器視窗存在時(步驟S63:NO),則將下個瀏覽器視窗予以特定(步驟S64),然後前進至步驟S56。然後,系統控制部30,針對已特定之視窗,執行步驟S56~S62之處理。
另一方面,系統控制部30係當Web瀏覽器的所有視窗都已特定時(步驟S63:YES),將舊視窗管理表從RAM29中刪除(步驟S65),結束圖9所示的處理。
如以上說明,若依據本實施形態,則使用者終端2的系統控制部30,係將含有內容顯示領域的Web網頁顯示在視窗裡,判定含內容顯示領域的Web網頁所被顯示的視窗以外的視窗是否有重疊於內容顯示領域之上,當含內容顯示領域的Web網頁所被顯示的視窗以外的視窗是否有重疊於內容顯示領域之上時,將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內容予以切換。因此,在內容未被使用者看到的期間,內容會被切換,所以不會造成使用者的礙眼。
此外,於上記第2實施形態中,在內容顯示領域之上有視窗重疊時的內容之切換,雖然是藉由Web瀏覽器來實現,但亦可藉由例如視窗管理員來實現。
〔2-4.變形例〕
接著,關於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變形例,使用圖10及圖11來說明。
〔2-4-1.變形例1〕
目前為止,是說明在內容顯示領域中係顯示1個內容的情形,但亦可在內容顯示領域中顯示複數內容。然後,當內容顯示領域之上有視窗重疊時,在內容顯示領域中所含之內容當中,將1則以上之內容予以切換即可。
圖10係變形例1的Web網頁之畫面顯示例的圖示。於圖10中,符號220及230係分別表示視窗。視窗220,係為瀏覽器視窗。又,在視窗220中係顯示著,含有內容顯示領域221的Web網頁。於圖10(a)中,在內容顯示領域221裡,作為內容之一例,係有檢索結果R1~R6之6個檢索結果,從上而下依序顯示。這些檢索結果,係例如可以是搜尋引擎所致之檢索結果,也可以是購物網站中的商品之檢索結果。其後,藉由使用者的操作,如圖10(b)所示,視窗230重疊到內容顯示領域221之上,內容顯示領域221被遮蔽,變成看不見檢索結果R1~R6的狀態。如此一來,例如,如圖10(c)所示,內容顯示領域221內的檢索結果R5及R6,就會分別被切換成廣告內容A1及A2。此外,在圖10(c)所示的例子中,廣告內容A1及A2,係被插入在檢索結果R3與檢索結果R4之間。其後,如圖10(d)所示,一旦變成內容 顯示領域221未被遮蔽之狀態,則檢索結果R1~R4、廣告內容A1及A2就會被顯示在畫面中。
使用者終端2的系統控制部30,係當在內容顯示領域之上有視窗重疊時,從內容顯示領域內的內容中,選擇出切換對象的內容。此時,切換之內容的個數或要切換哪個內容,係為任意決定。例如,假設檢索結果的優先順位是越高則從越上面依序顯示檢索結果。此情況下,系統控制部30係將內容顯示領域中位於下方位置的檢索結果起,依序當作切換對象而選擇。系統控制部30,係將被視為切換對象之內容的個數份量的內容之請求,發送至資訊提供伺服器1。資訊提供伺服器1,係每當接收了內容之請求,就從內容DB122選擇出內容,然後發送至使用者終端2。此時,資訊提供伺服器1係以使得內容顯示領域裡不會有同一內容被複數顯示的方式,來選擇所要發送的內容。使用者終端2的系統控制部30,係從資訊提供伺服器1接收內容,進行內容的切換。此時,系統控制部30係亦可將內容顯示領域內的各內容之配置,在內容切換之前就開始變更。
如此,若依據本變形例,則當內容顯示領域中配置有複數複數內容時,可在這些內容當中切換任意之內容。
〔2-4-2.變形例2〕
在變形例1中,當內容顯示領域被完全遮蔽時,才會進行內容的切換,但亦可設計成,在內容顯示領域之上部 分性重疊了視窗,導致內容顯示領域的一部分被遮蔽時,就切換內容。
圖11係變形例2的Web網頁之畫面顯示例的圖示。於圖11(a)中,和圖10(a)同樣地,在內容顯示領域221裡係顯示著檢索結果R1~R6。其後,如圖11(b)所示,視窗230重疊到內容顯示領域221之上,檢索結果R1~R6當中,只有檢索結果R3~R6是呈看不見的狀態。如此一來,例如,如圖11(c)所示,內容顯示領域221內的檢索結果R6,就會被切換成廣告內容A3。此外,在圖11(c)所示的例子中,廣告內容A3,係被插入在檢索結果R4與檢索結果R5之間。其後,如圖11(d)所示,一旦變成內容顯示領域221未被遮蔽之狀態,則檢索結果R1~R5及廣告內容A3就會被顯示在畫面中。
使用者終端2的系統控制部30,係當在內容顯示領域之上有部分性重疊視窗時,則將內容顯示領域內的各內容的位置資訊,加以取得。接下來,系統控制部30係基於已取得之位置資訊,而判定內容顯示領域內的內容當中,哪個內容是被遮蔽。然後,系統控制部30係在內容顯示領域內的內容當中,從被判定為被遮蔽之內容之中,選擇出要作為切換對象的內容。
如此,若依據本變形例,則即使內容顯示領域是被部分遮蔽時,仍可不造成使用者礙眼地切換內容。
〔3.其他〕
上述變形例1或變形例2,亦可適用於第1實施形態。亦即,亦可在內容顯示領域中顯示複數內容。然後,當內容顯示領域跑到有效之顯示領域之外時,在內容顯示領域中所含之內容當中,將1則以上之內容予以切換即可。或者,亦可為,當內容顯示領域的一部分跑到有效之顯示領域之外,導致內容顯示領域的一部分被隱藏時,就將內容予以切換。
又,亦可將第1實施形態與第2實施形態作組合。亦即,亦可為,當內容顯示領域跑到顯示領域之外、或在內容顯示領域之上有顯示領域重疊之至少任一方的條件滿足時,就將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內容予以切換。
又,於上記各實施形態中,雖然是設計成基於使用者的會員資訊,來選擇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要切換顯示的內容,但選擇的基準並非僅限於此。例如,亦可將資訊提供網站或所定之Web網站中的使用者所致之商品或服務的購入履歷(履歷資訊之一例),記憶在資訊提供伺服器的記憶部12中,日後基於該購入履歷來選擇內容。此情況下,例如,可以選擇出與使用者所購入之商品的類型為相同類型或關連類型的商品廣告等之內容。藉此,就可將被切換而顯示之內容進行個人化。又,亦可將使用者所致之Web網頁的瀏覽履歷或服務的利用履歷(履歷資訊之一例),記憶在資訊提供伺服器的記憶部12中,日後基於該瀏覽履歷或利用履歷等來選擇內容。此情況下也是可將被切換而顯示之內容進行個人化。又例如,亦可按照預定 的優先順位或是隨機地選擇內容。
又,於上記各實施形態中,雖然是在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內容予以切換時,所被切換顯示之內容會從資訊提供伺服器1發送至使用者終端2,但亦可為,資訊提供伺服器1是在Web網頁的發送時,也將複數內容先發送至使用者終端2,在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內容切換時,由使用者終端2來進行內容之選擇。例如,當內容是文字資料時,藉由將可能成為選擇對象的複數文字資料,撰寫在內容顯示控制腳本內,就可使使用者終端2能夠容易地進行文字資料之選擇及切換。
又,於上記各實施形態中,雖然是將Web網頁的送訊與內容的送訊在1台伺服器裝置上進行,但亦可將各個處理分散至個別的伺服器裝置來進行。
又,於上記各實施形態中,是將本發明的含有內容顯示領域之資訊,適用於Web網頁。然而,只要是可以顯示在畫面內之顯示領域的資訊,是可配置內容顯示領域的資訊,則都可適用本發明的含有內容顯示領域之資訊。作為此類資訊係例如有,電子文書等等。
1‧‧‧資訊提供伺服器
2‧‧‧使用者終端
11‧‧‧通訊部
12‧‧‧記憶部
13‧‧‧輸出入介面部
14‧‧‧CPU
15‧‧‧ROM
16‧‧‧RAM
17‧‧‧系統控制部
18‧‧‧系統匯流排
121‧‧‧會員資訊DB
122‧‧‧內容DB
21‧‧‧操作部
22‧‧‧顯示部
23‧‧‧通訊部
24‧‧‧驅動機部
25‧‧‧記憶部
26‧‧‧輸出入介面部
27‧‧‧CPU
28‧‧‧ROM
29‧‧‧RAM
30‧‧‧系統控制部
31‧‧‧系統匯流排
NW‧‧‧網路
S‧‧‧資訊提供系統
[圖1]一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提供系統S的概要構成之一例的圖示。
[圖2](a)乃至(d)係於一實施形態中,Web網頁的畫面顯示例的圖示。
[圖3]一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提供伺服器1之概要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4](a)係會員資訊DB121中所被登錄之資訊的內容之一例的圖示;(b)係內容DB122中所被登錄之資訊的內容之一例的圖示。
[圖5]一實施形態所述之使用者終端2之概要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6]一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提供系統S之處理例的序列圖。
[圖7](a)及(b)係於一實施形態中,Web網頁的畫面顯示例的圖示。
[圖8](a)及(b)係於一實施形態中,Web網頁的畫面顯示例的圖示。
[圖9]一實施形態所述之使用者終端2的系統控制部30中的處理例的流程圖。
[圖10](a)乃至(d)係於一變形例中,Web網頁的畫面顯示例的圖示。
[圖11](a)乃至(d)係於一變形例中,Web網頁的畫面顯示例的圖示。
100‧‧‧Web網頁
101‧‧‧有效顯示領域
102‧‧‧內容顯示領域

Claims (23)

  1. 一種資訊顯示裝置,其特徵為,含有:顯示手段,係將含有至少1個內容所被顯示之內容顯示領域的資訊,顯示在畫面內之顯示領域;和判定手段,係判定出前記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前記資訊內的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所含之內容當中,全體被遮蔽之內容;和切換手段,係將已被判定成全體被遮蔽之內容當中的至少1個內容,在該當內容之全體被遮蔽時,切換成別的內容。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資訊顯示裝置,其中,前記顯示手段,係在前記顯示領域中顯示前記資訊,其中含有顯示著複數內容之前記內容顯示領域;前記判定手段,係判定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之全體是否被遮蔽;前記切換手段,係當判定為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之全體有被遮蔽時,則在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之全體被遮蔽時,將前記複數內容當中至少1個內容,切換成別的內容。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資訊顯示裝置,其中,前記顯示手段,係在前記顯示領域中顯示前記資訊,其中含有顯示著複數內容之前記內容顯示領域;前記判定手段,係判定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否被部分 遮蔽;前記切換手段,係當判定為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被部分遮蔽時,則將全體是被遮蔽部分所包含之內容當中至少1個內容,切換成別的內容。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之任1項所記載之資訊顯示裝置,其中,前記判定手段,係判定在前記畫面內所配置的複數前記顯示領域當中,前記資訊所被顯示的前記顯示領域以外的前記顯示領域,是否重疊於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上;前記切換手段,係當判定為前記資訊所被顯示的前記顯示領域以外的前記顯示領域是重疊於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之上時,則將全體是被重疊於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之上之前記顯示領域所遮蔽的內容當中至少1個內容,切換成別的內容。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資訊顯示裝置,其中,前記切換手段,係將從被判定為全體已被遮蔽起經過所定時間後仍被判定為全體被遮蔽之內容當中的至少1個內容,切換成別的內容。
  6. 一種資訊顯示裝置,其特徵為,含有:顯示手段,係將含有內容所被顯示之內容顯示領域的資訊,顯示在畫面內之顯示領域;和判定手段,係判定前記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前記資訊內的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否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 切換手段,係當判定為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時,則將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的內容予以切換。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資訊顯示裝置,其中,前記顯示手段,係在前記顯示領域中顯示前記資訊,其中含有顯示著複數內容之前記內容顯示領域;前記切換手段,係當判定為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時,則將前記複數內容當中至少1個內容,切換成別的內容。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之資訊顯示裝置,其中,前記判定手段,係判定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否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前記切換手段,係當判定為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部分地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時,則將位於跑到外面部分之內容當中至少1個內容,切換成別的內容。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8項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顯示裝置,其中,還具備:偵測手段,係將前記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前記資訊的捲動,加以偵測;前記判定手段,係當前記資訊正被捲動時,進行前記判定。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資訊顯示裝置, 其中,還具備:偵測手段,係將前記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前記資訊的捲動之停止,加以偵測;前記判定手段,係當偵測到前記資訊的捲動之停止時,進行前記判定。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資訊顯示裝置,其中,還具備:偵測手段,係將前記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前記資訊的捲動之方向的變化,加以偵測;前記判定手段,係當偵測到前記資訊的捲動之方向的變化時,進行前記判定。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資訊顯示裝置,其中,前記顯示手段,係將含有前記內容顯示領域的Web網頁,顯示在前記顯示領域,來作為前記資訊;還具備:連結選擇偵測手段,係將前記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的Web網頁中所含之前往該當Web網頁內之連結的選擇,加以偵測;前記判定手段,係當偵測到前記連結的選擇時,進行前記判定。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資訊顯示裝置,其中,前記切換手段,係當判定為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起經過所定時間後仍判定為前記內容顯 示領域是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時,則將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內容予以切換。
  14. 一種資訊顯示方法,係屬於將含有至少1個內容所被顯示之內容顯示領域的資訊,顯示在畫面內之顯示領域的資訊顯示裝置上的資訊顯示方法,其特徵為,含有:判定步驟,係判定出前記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前記資訊內的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所含之內容當中,全體被遮蔽之內容;和切換步驟,係將已被判定成全體被遮蔽之內容當中的至少1個內容,在該當內容之全體被遮蔽時,切換成別的內容。
  15. 一種資訊顯示方法,係屬於將含有內容所被顯示之內容顯示領域的資訊,顯示在畫面內之顯示領域的資訊顯示裝置上的資訊顯示方法,其特徵為,含有:判定步驟,係判定前記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前記資訊內的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否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和切換步驟,當判定為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時,則將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的內容予以切換。
  16. 一種資訊顯示程式產品,其特徵為,係使將含有至少1個內容所被顯示之內容顯示領域的資訊,顯示在畫面內之顯示領域用的資訊顯示裝置中所含有之電腦,發揮功能而成為: 判定手段,係判定出前記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前記資訊內的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所含之內容當中,全體被遮蔽之內容;及切換手段,係將已被判定成全體被遮蔽之內容當中的至少1個內容,在該當內容之全體被遮蔽時,切換成別的內容。
  17. 一種資訊顯示程式產品,其特徵為,係使將含有內容所被顯示之內容顯示領域的資訊,顯示在畫面內之顯示領域用的資訊顯示裝置中所含有之電腦,發揮功能而成為:判定手段,係判定前記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前記資訊內的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否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及切換手段,當判定為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時,則將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的內容予以切換。
  18. 一種記錄媒體,其特徵為,係以電腦可讀取之形式而記錄著一種資訊顯示程式,其係使將含有至少1個內容所被顯示之內容顯示領域的資訊,顯示在畫面內之顯示領域用的資訊顯示裝置中所含有之電腦,發揮功能而成為:判定手段,係判定前記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前記資訊內的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所含之內容當中,全體被遮蔽之內容;及 切換手段,係將已被判定成全體被遮蔽之內容當中的至少1個內容,在該當內容之全體被遮蔽時,切換成別的內容。
  19. 一種記錄媒體,其特徵為,係以電腦可讀取之形式而記錄著一種資訊顯示程式,其係使將含有內容所被顯示之內容顯示領域的資訊,顯示在畫面內之顯示領域用的資訊顯示裝置中所含有之電腦,發揮功能而成為:判定手段,係判定前記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前記資訊內的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否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及切換手段,當判定為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時,則將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的內容予以切換。
  20. 一種資訊顯示系統,係屬於具備:將含有至少1個內容所被顯示之內容顯示領域的資訊加以顯示的資訊顯示裝置;和前記資訊顯示裝置可透過網路而連接的伺服器裝置;其中,資訊顯示系統的特徵為,前記伺服器裝置係具備:內容記憶手段,係將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內容予以複數記憶;和資訊送訊手段,係將前記資訊,發送至前記資訊顯示裝置;和內容要求收訊手段,係將從前記資訊顯示裝置所發送過來的內容要求,加以接收;和 選擇手段,係當前記內容要求已被接收時,在前記記憶手段中所記憶之內容當中,將曾經是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之顯示對象的內容除外的任一內容,加以選擇;和內容送訊手段,係將前記已被選擇之內容,發送至前記資訊顯示裝置;前記資訊顯示裝置係具備:資訊收訊手段,係將從前記伺服器裝置所發送過來的前記資訊,加以接收;和顯示手段,係將前記已被接收之資訊,顯示在畫面內之顯示領域;和判定手段,係判定前記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前記資訊內的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所含之內容當中,全體被遮蔽之內容;和內容要求送訊手段,係針對已被判定為全體被遮蔽之內容當中的至少1個內容,將前記內容要求,發送至前記伺服器裝置;和內容收訊手段,係將從前記伺服器裝置所發送過來的內容,加以接收;和切換手段,係將前記至少1個內容,在該當內容之全體是被遮蔽時,切換成前記已被接收之內容。
  21. 一種資訊顯示系統,係屬於具備:將含有內容所被顯示之內容顯示領域的資訊加以顯示的資訊顯示裝置;和前記資訊顯示裝置可透過網路而連接的伺服器裝置;其中,資訊顯示系統的特徵為, 前記伺服器裝置係具備:內容記憶手段,係將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內容予以複數記憶;和資訊送訊手段,係將前記資訊,發送至前記資訊顯示裝置;和內容要求收訊手段,係將從前記資訊顯示裝置所發送過來的內容要求,加以接收;和選擇手段,係當前記內容要求已被接收時,在前記記憶手段中所記憶之內容當中,將曾經是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之顯示對象的內容除外的任一內容,加以選擇;和內容送訊手段,係將前記已被選擇之內容,發送至前記資訊顯示裝置;前記資訊顯示裝置係具備:資訊收訊手段,係將從前記伺服器裝置所發送過來的前記資訊,加以接收;和顯示手段,係將前記已被接收之資訊,顯示在畫面內之顯示領域;和判定手段,係判定前記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前記資訊內的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否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和內容要求送訊手段,係當判定為前記內容顯示領域是跑到前記顯示領域之外時,則將前記內容要求,發送至前記伺服器裝置;和內容收訊手段,係將從前記伺服器裝置所發送過來的 內容,加以接收;和切換手段,將前記內容顯示領域中所被顯示之內容,切換成前記已被接收之內容。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或第21項所記載之資訊顯示系統,其中,前記伺服器裝置,係還具備:使用者資訊記憶手段,係將關於前記資訊顯示裝置之使用者的使用者資訊,加以記憶;前記選擇手段,係基於前記使用者資訊,來決定所選擇的內容。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或第21項所記載之資訊顯示系統,其中,該資訊顯示系統的特徵為,前記伺服器裝置,係還具備:履歷資訊記憶手段,係將前記資訊顯示裝置之使用者所做之所定行為之履歷加以表示的履歷資訊,加以記憶;前記選擇手段,係基於前記履歷資訊,來決定所選擇的內容。
TW099133049A 2009-09-30 2010-09-29 Information display device,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information display program,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display system TWI4119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26500 2009-09-30
JP2010123559A JP5027905B2 (ja) 2009-09-30 2010-05-28 情報表示装置、情報表示方法、情報表示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表示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7727A TW201137727A (en) 2011-11-01
TWI411951B true TWI411951B (zh) 2013-10-11

Family

ID=43826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3049A TWI411951B (zh) 2009-09-30 2010-09-29 Information display device,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information display program,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display system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913082B2 (zh)
EP (1) EP2455845B1 (zh)
JP (1) JP5027905B2 (zh)
KR (1) KR101408593B1 (zh)
CN (1) CN102576285B (zh)
CA (1) CA2769981C (zh)
ES (1) ES2586811T3 (zh)
TW (1) TWI411951B (zh)
WO (1) WO20110403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58747B1 (ko) 2012-05-02 2019-03-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기의 텍스트 입력 방법 및 장치
CN103902136B (zh) * 2012-12-24 2017-11-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US9355078B2 (en) * 2013-03-15 2016-05-31 Yahoo! Inc. Display time of a web page
CN103488389A (zh) * 2013-07-05 2014-01-01 贝壳网际(北京)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页面显示方法、装置和浏览器装置
CN104423839A (zh) * 2013-08-30 2015-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器资源显示方法和装置
JP6018996B2 (ja) * 2013-09-04 2016-11-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US10175845B2 (en) * 2013-10-16 2019-01-0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rganizing digital notes on a user interface
US9646032B2 (en) * 2013-10-24 2017-05-0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Temporal user engagement features
JP5599960B1 (ja) * 2013-10-31 2014-10-01 デンノー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動画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動画制御方法
JP6040143B2 (ja) * 2013-12-16 2016-12-0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表示制御用プログラム
JP5814422B1 (ja) * 2014-04-30 2015-11-17 ヤフー株式会社 配信装置、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047124B2 (ja) * 2014-07-11 2016-12-21 ヤフー株式会社 情報表示装置、配信装置、情報表示方法および情報表示プログラム
JP2015007988A (ja) * 2014-08-05 2015-01-15 ヤフー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配信装置、コンテンツ配信方法、コンテンツ配信プログラム及び端末用プログラム
JP6290747B2 (ja) * 2014-08-28 2018-03-07 Kddi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提供装置、コンテンツ提供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535962B2 (en) * 2014-09-16 2017-01-03 Voicebox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In-view and out-of-view request-related result regions for respective result categories
JP5918427B2 (ja) * 2015-09-17 2016-05-18 ヤフー株式会社 配信装置、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US10222941B2 (en) 2015-10-27 2019-03-05 Cnh Industrial America Llc Bottom bar display area for an agricultural system
JP6302117B1 (ja) * 2017-05-19 2018-03-28 ヤフー株式会社 情報表示プログラム、情報表示方法、情報表示装置、及び配信装置
US10860674B2 (en) * 2017-07-25 2020-12-08 Cake Technologies, Inc. Page compet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66523A (ja) * 1993-03-15 1994-09-22 Hitachi Ltd マルチウィンドウ表示方式
JP2002023843A (ja) * 2000-07-10 2002-01-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情報表示装置
WO2005026935A1 (ja) * 2003-09-12 2005-03-24 Fujitsu Limited 情報処理装置の画面表示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TWI287777B (en) * 2003-12-02 2007-10-01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 Driving method of self-luminous type display unit, display control device of self-luminous type display unit, current output type drive circuit of self-luminous type display unit
JP2007328444A (ja) * 2006-06-06 2007-12-20 Toshiba Corp ウィンドウ表示制御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同装置を備えた超音波診断装置
JP2008003521A (ja) * 2006-06-26 2008-01-10 Ricoh Co Ltd 画像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2776A (en) * 1992-12-23 1995-05-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of generating a hierarchical window list in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JPH08272576A (ja) 1995-03-28 1996-10-18 Canon Inc ウィンドウ表示装置及びウィンドウ表示方法
JP2001056728A (ja) 1999-08-19 2001-02-27 Toshiba Corp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同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動画再生処理の制御方法
JP2001067165A (ja) 1999-08-26 2001-03-16 Ricoh Co Ltd サブウィンドウの表示制御方法
US6763379B1 (en) * 1999-10-14 2004-07-13 Ideaflood, Inc.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esenting and displaying content on a wide area network
US20080059571A1 (en) * 2001-03-14 2008-03-06 Khoo Soon H Displaying Advertising Messages in the Unused Portion and During a Context Switch Period of a Web Browser Display Interface
JP4684626B2 (ja) * 2004-05-27 2011-05-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情報表示装置および情報表示方法、情報表示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KR100757339B1 (ko) * 2006-02-01 2007-09-11 엔에이치엔(주) 가시 영역 컨텐츠와 관련된 광고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상기방법을 수행하는 시스템
US20070192467A1 (en) * 2006-02-04 2007-08-16 Keeler James 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dvertising and content in a distributed internet access environment
JP4806445B2 (ja) * 2006-02-13 2011-11-02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複数のウィンドウを重ねて表示する表示装置の表示を制御する制御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JP4771085B2 (ja) 2006-12-14 2011-09-14 オンキヨー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情報表示装置
JP5172169B2 (ja) * 2007-02-16 2013-03-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表示装置、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コンテンツ表示方法、コンテンツ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4881219B2 (ja) 2007-05-10 2012-0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
US8850351B2 (en) * 2007-09-25 2014-09-30 Ati Technologies Ulc Method and tool for virtual desktop management
JP5121433B2 (ja) 2007-12-11 2013-01-16 ヤフー株式会社 サーバ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66523A (ja) * 1993-03-15 1994-09-22 Hitachi Ltd マルチウィンドウ表示方式
JP2002023843A (ja) * 2000-07-10 2002-01-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情報表示装置
WO2005026935A1 (ja) * 2003-09-12 2005-03-24 Fujitsu Limited 情報処理装置の画面表示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TWI287777B (en) * 2003-12-02 2007-10-01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 Driving method of self-luminous type display unit, display control device of self-luminous type display unit, current output type drive circuit of self-luminous type display unit
JP2007328444A (ja) * 2006-06-06 2007-12-20 Toshiba Corp ウィンドウ表示制御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同装置を備えた超音波診断装置
JP2008003521A (ja) * 2006-06-26 2008-01-10 Ricoh Co Ltd 画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96226A (ja) 2011-05-12
TW201137727A (en) 2011-11-01
KR20120049284A (ko) 2012-05-16
US8913082B2 (en) 2014-12-16
WO2011040358A1 (ja) 2011-04-07
KR101408593B1 (ko) 2014-06-17
CA2769981C (en) 2016-01-12
CN102576285B (zh) 2017-02-15
EP2455845A4 (en) 2013-01-02
JP5027905B2 (ja) 2012-09-19
US20120147037A1 (en) 2012-06-14
EP2455845B1 (en) 2016-06-01
CN102576285A (zh) 2012-07-11
ES2586811T3 (es) 2016-10-19
EP2455845A1 (en) 2012-05-23
CA2769981A1 (en) 2011-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1951B (zh) Information display device,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information display program,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display system
US11379108B2 (en) Display controlling method, termi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02687107B (zh) 内容显示装置、内容显示方法、内容提供装置及内容提供方法
US20170098007A1 (en) Interactive sitemap with user footprints
TWI427529B (zh) 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 content determination method, a recording medium for recording a program, and a information providing system
US20140180828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stored there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JP2016151837A (ja) 情報表示プログラム、情報表示装置、情報表示方法、配信装置および配信方法
JP6539432B2 (ja) 解析サーバ装置、解析プログラム、ヒートマップ解析システム
TW202103023A (zh)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JP2020024573A (ja) 閲覧状況解析装置、閲覧状況解析方法および閲覧状況解析プログラム
JP6147949B1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JP5508145B2 (ja) コンテンツ表示装置、コンテンツ表示方法、コンテンツ表示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6568282B1 (ja) 情報表示プログラム、情報表示装置、情報表示方法および配信装置
JP6605076B2 (ja) 再生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再生情報処理方法,再生端末,再生端末の制御方法,再生端末の制御プログラム,再生時間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再生時間情報処理方法
JP6698721B2 (ja) 情報表示プログラム、情報表示方法、情報表示装置、及び配信装置
JP6444338B2 (ja) 情報表示プログラム、情報表示装置、情報表示方法、配信装置および配信方法
KR100595015B1 (ko) 이차 패스워드를 이용한 인터넷 웹 사이트 로그인 시스템및 그 방법
KR20140068277A (ko) 코멘트 제공 방법, 그 장치 및 서버
JP2012048351A (ja) ウェブページ利用補助情報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動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