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1835B -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1835B
TWI411835B TW98121855A TW98121855A TWI411835B TW I411835 B TWI411835 B TW I411835B TW 98121855 A TW98121855 A TW 98121855A TW 98121855 A TW98121855 A TW 98121855A TW I411835 B TWI411835 B TW I41183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pull
area
lin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218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00905A (en
Inventor
Chien Hao Fu
Ming Chin Lee
Min Feng Chiang
Chun Wei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981218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1183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100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009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18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1835B/zh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且特別是關於一種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良好的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由於液晶顯示器的高影像解析度需求以及輕薄短小化趨勢,液晶顯示面板上之驅動電路構裝技術已逐漸由晶粒-電路板接合技術(Chip On Board,COB)轉變為軟片自動貼合技術(Tape Automated Bonding,TAB),之後再演進成接腳之間具有微間距(fine pitch)之薄膜上晶片(Chip On Film,COF)接合技術以及玻璃上晶片接合技術(Chip On Glass,COG)。其中,薄膜上晶片接合技術以及玻璃上晶片接合技術屬於多腳位(high pin count)的封裝技術,其可減少驅動電路本身以及串接用電路板的用量,因此薄膜上晶片接合技術以及玻璃上晶片接合技術已逐漸成為主流趨勢。
圖1為習知一種顯示面板100的局部上視、及部份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1,顯示面板100具有顯示區102、扇出區104以及外接電路區106。顯示區102內具有多條掃描線111、多條資料線121以及多個畫素結構108。多條資料線121與多個位於顯示區102的內部節點123電性連接。外接電路區106具有多個外部接墊132,且外部接墊132可透過薄膜上晶片接合技術、以及軟片自動貼合技術與驅動晶片130電性連接。外部接墊132與內部節點123電性連接,尤其是,外部接墊132與內部節點123之間可透過金屬層(未繪示)以繞線方式在扇出區104內進行導線間的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
一般而言,在扇出區104內,當外側的金屬導線寬度越寬、在內側的金屬導線寬度越小,則金屬導線的阻抗匹配會越佳。然而,由於顯示面板100的功能需求日益提高,驅動晶片130的設計逐漸趨於複雜化,在不增加驅動晶片130使用數量的成本考量下,可能需要增加每一驅動晶片130的驅動線路數目,如此,將導致外部接墊132的間距CP減少。當外部接墊132的間距CP減小至一定程度、彼此過於靠近時,外部接墊132容易在形成時彼此重疊而造成短路。
因此,如何在驅動線路趨於複雜化的同時,仍使導線維持良好的阻抗匹配,實為亟待解決之一大難題。
本發明提出一種顯示面板,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
本發明又提出一種顯示裝置,具有上述顯示面板,可在驅動晶片的間距減少時仍保有良好的阻抗匹配。
本發明提出一種顯示面板,具有顯示區、至少一扇出區以及外接電路區,外接電路區位於顯示區外圍,而扇出區位於顯示區與外接電路區之間。顯示面板包括多個畫素結構及至少一拉線組。多個畫素結構配置於顯示區內,而 每一拉線組包括多個外部接墊、多個內部節點、多個轉接點、多條主拉線以及多條連接線。多個外部接墊配置於外接電路區內。多個內部節點配置於顯示區內,且多個內部節點分別電性連接至所對應的多個畫素結構。多個轉接點配置於扇出區內。多條主拉線配置於扇出區內,連接於多個轉接點與所對應的多個內部節點之間。多條連接線配置於扇出區內並連接於相應的轉接點與外部接墊之間,其中任兩相鄰的外部接墊之間的間距為CP1,任兩相鄰的內部節點之間的間距為CP2,任兩相鄰的轉接點之間的間距為PM,且CP2>CP1(max)≧PM≧CP1(min),CP1(max)為CP1的最大值,而CP1(min)為CP1的最小值。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面板,其中20 μm≦PM≦40 μm。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面板,其中多個外部接墊與多個轉接點之間的最短距離為Ha,且50 μm≦Ha≦1000 μm。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面板,其中每一主拉線的線寬介於5 μm至10 μm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面板,其中每一轉接點包括接觸窗。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面板,其中在每一拉線組中,多個外部接墊沿第一直線排列,多個內部節點沿第二直線排列,多個轉接點沿第三直線排列,且第一直線、第二直線以及第三直線相互平行。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面板,其中PM為定值。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面板,其中CP2為定值。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面板,其中每一連接線包括兩條連接線段以及一個連接節點,其中,一條連接線段的一端藉由連接節點連接至另一連接線段的一端,以使多條連接線段串接形成連接線。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面板,其中任兩相鄰的連接節點之間的間距為PJ,且CP2>CP1(max)≧PM≧PJ≧CP1(min)。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面板,其中PJ為定值。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面板,其中每一主拉線包括兩拉線線段以及一個拉線節點,其中,一條拉線線段的一端藉由拉線節點連接至另一拉線線段的一端,以使多條拉線線段串接形成主拉線。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面板,其中任兩相鄰的拉線節點之間的間距為PJ,且CP2>CP1(max)≧PJ≧PM≧CP1(min)。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面板,其中每一主拉線為單層結構。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面板,其中每一主拉線為多層結構。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面板,其中每一主拉線包括連續彎折線段。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面板,其中每一拉線組內的多條主拉線的長度是由拉線組的中央區域朝向兩側遞減。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面板,其中每一拉線組內的多條主拉線的寬度是由拉線組的中央區域朝向兩側遞增。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面板,其中每一連接線為單層結構。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面板,其中每一連接線為多層結構。
本發明又提出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上述之顯示面板以及至少一驅動元件。驅動元件電性連接於相應的顯示面板的多個外部接墊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驅動元件包括捲帶承載器封裝結構(tape carrier package,TCP)或薄膜上晶片(chip-on-film,COF)封裝結構。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顯示面板為液晶顯示面板。
基於上述,由於本發明的顯示面板可利用單層或多層結構的連接線設計,在驅動晶片的導線間距被放寬後,再透過主拉線進行阻抗的調整,因此可獲得良好的阻抗匹配。由於本發明的顯示裝置具有上述的顯示面板,因此可在驅動元件的間距減少時仍保有良好的阻抗匹配、阻抗調整更具彈性。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之顯示裝置500的示意圖。請參照圖2,顯示裝置500包括顯示面板200以及至少一驅動元件520。顯示面板200例如為液晶顯示面板,而驅動元件520電性連接於相應的顯示面板200的多個外部接墊222,其中驅動元件520具有驅動晶片530。在本實施例中,驅動元件520例如是捲帶承載器(tape carrier package,TCP)封裝結構,而顯示裝置500更包括電路板510,驅動元件520與電路板510電性連接。而在另一實施例中,驅動元件520也可以是薄膜上晶片(chip-on-film,COF)封裝結構。
要注意的是,本發明並不限制驅動晶片與顯示面板間電性連接的方式,上述顯示裝置500的驅動元件520僅為舉例說明,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圖3為顯示面板200的拉線組220上視示意圖。請參照圖2及圖3,以顯示裝置500為例,其中,顯示面板200具有顯示區202、至少一扇出區204以及外接電路區206,外接電路區206位於顯示區202外圍,而扇出區204位於顯示區202與外接電路區206之間。
顯示面板200包括多個畫素結構210及至少一拉線組220。多個畫素結構210配置於顯示區202內,而每一拉線組220包括多個外部接墊222、多個內部節點224、多個轉接點226、多條主拉線232以及多條連接線234。
詳細而言,多個外部接墊222配置於外接電路區206內,並且多個外部接墊222是沿著第一直線L1排列。多個內部節點224配置於顯示區202內,沿第二直線L2排列,且多個內部節點224分別電性連接至所對應的多個畫素結構210。
多個轉接點226、多條主拉線232以及多條連接線234皆配置於扇出區204內。
多個轉接點226沿第三直線L3排列,且每一轉接點226可包括一接觸窗(未繪示)。此處要說明的是,當主拉線232與連接線234為不同層的金屬線路佈局(layout)時,主拉線232可透過轉接點226處的接觸窗與連接線234電性連接。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當可理解上述接觸窗的設置、及接觸窗與主拉線232、連接線234的電性連接方式,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上述第一直線L1、第二直線L2以及第三直線L3相互平行,因此多個外部接墊222、多個內部節點224、以及多個轉接點226的排列方向彼此平行。
進一步來看,多條主拉線232連接於多個轉接點226與所對應的多個內部節點224之間,而在本實施例中,每一主拉線232的線寬介於5μm至10μm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每一連接線234連接於相應的轉接點226與外部接墊222之間,其中,任兩相鄰的外部接墊222之間的間距為CP1,任兩相鄰的內部節點224之間的間距為CP2,而任兩相鄰的轉接點226之間的間距為PM。
特別要強調的是,在本實施例中,CP2>CP1(max)≧PM≧CP1(min),其中,CP1(max)為CP1的最大值,而CP1(min)為CP1的最小值。
舉例而言,在顯示面板200中,任兩相鄰的轉接點226之間的間距PM例如是介於20μm到40μm,而多個外部接墊222與多個轉接點226之間的最短距離例如為Ha,且此最短距離Ha例如是介於50μm到1000μm。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任兩相鄰的轉接點226之間的間距PM、以及任兩相鄰的內部節點224之間的間距CP2皆為定值,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任兩相鄰的轉接點226之間的間距PM、或任兩相鄰的內部節點224之間的間距CP2可不為定值,或任兩相鄰的轉接點226之間的間距PM與任兩相鄰的內部節點224之間的間距CP2皆非定值,即可依實際需求對不同位置的內部節點224之間的間距CP2做調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為使顯示面板200與驅動晶片530間各導線的阻抗匹配最佳化,顯示面板200上的每一主拉線232可具有連續彎折線段232a,且每一主拉線232為多層結構。在本實施例中,每一拉線組220內的多條主拉線232的長度是由拉線組220的中央區域朝向兩側遞減,實際上,例如可透過多層金屬層的導線佈局設計,將主拉線232的連續彎折線段232a內嵌於顯示面板200的多層結構中,以使主拉線232在佈局(layout)設計上更具彈性。而在顯示面板200上,每一拉線組220內的多條主拉線232的寬度是由拉線組220的中央區域朝向兩側遞增,此設計可使阻抗匹配更佳。
在本實施例中,雖然針對外部接墊222與轉接點226之間的最短距離Ha,必須在顯示面板200上預留空間,但實際上,由於顯示面板200與驅動晶片530之間的阻抗調整可使用上述連續彎折線段232a以多層結構的繞線方式在拉線區域204b內進行,而在區域204b內,任兩相鄰的轉接點226間距PM會大於CP1(min),因此,在拉線區域204b內,可使用較少/短的連續彎折線段232a而得到良好的阻抗調整。也就是說,可減少拉線區域204b的高度Hb以節省顯示面板200的扇出區204使用面積。
透過上述多條主拉線232的多層結構、長度與寬度的設計,顯示面板200可得到良好的阻抗匹配。然而,上述的顯示面板200僅為舉例說明,本發明並不限制主拉線的結構、長度、或寬度等線路佈局方式,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當可視其需要而設計出不同的線路佈局方式。
要強調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雖然驅動晶片530的導線間距可能會隨著產品需要而逐漸減小,但由於拉線組220可利用連接線234的設計,在驅動晶片530的導線間距被放寬後,再透過主拉線232進行阻抗匹配,因此在顯示面板200與驅動晶片530間的導線阻抗調整方式可多元而富有彈性,而具有顯示面板200的顯示裝置500可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
圖4為拉線組320的上視示意圖。請參照圖2及圖4,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顯示面板200的拉線組除了可以是圖3所示的拉線組220外,也可以是圖4所示的拉線組320,其中,相同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此處不再贅述。
要說明的是,在拉線組320中,每一連接線334可以是由多個連接線段串接而成。如圖4所示,每一連接線334可包括連接線段334a、連接線段334b以及一個連接節點334c,其中,一條連接線段334a的一端藉由連接節點334c連接至另一連接線段334b的一端,以使連接線段334a與連接線段334b串接形成連接線334。
在本實施例中,任兩相鄰的連接節點334c之間的間距為PJ,且CP2>CP1(max)≧PM≧PJ≧CP1(min)。特別是,在本實施例中,任兩相鄰的連接節點334c之間的間距PJ為定值,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任兩相鄰的連接節點334c之間的間距PJ亦可不為定值。
這裡要強調的是,圖4所示的拉線組320與圖3所示的拉線組220,其不同之處在於,由於拉線組320的連接線334是由連接線段334a及連接線段334b所組成,而連接線段334a與334b連接線段可為不同層的導線佈局設計,因此拉線組320的佈局設計可更具彈性。
圖5為一實施例的拉線組320上視示意圖以及連接節點334c附近的局部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5,在本實施例中,連接節點334c兩端的連接線段334a與連接線段334b例如為同一金屬層,而轉接點226兩端的連接線段334b與主拉線232亦為同一金屬層,此時,連接節點334c與轉接點226僅為不同線段之交會處。也就是說,連接線段334a、連接線段334b及主拉線232可以是由同一金屬層所構成的單層結構。或者,在另一實施例中,連接線段334a、連接線段334b及主拉線232可分別是由兩層以上金屬層所構成的多層結構,其中,連接節點334c為連接線段334a與連接線段334b在同一金屬層中的交會處,而轉接點226為連接線段334b與主拉線232在同一金屬層中的交會處。
在圖6所示的另一實施例中,當連接節點334c兩端的連接線段334a與連接線段334b,或轉接點226兩端的連接線段334b與主拉線232並不是由同一金屬層所構成時,例如可在連接節點334c或轉接點226的位置上設置貫通孔TH,以使連接線段334a、連接線段334b與主拉線232電性連接。
舉例來說,在一實施例中,連接線段334a為第一金屬層所構成的單層結構,而連接線段334b及主拉線232皆為第一金屬層與第二金屬層所構成的多層結構。當連接線段334a與連接線段334b的交會處為不同金屬層時,例如可在連接節點334c上設置貫通孔TH,以使連接線段334a與連接線段334b電性連接。或者,在另一實施例中,連接線段334a與連接線段334b均為第一金屬層所構成的單層結構,而主拉線232為第一金屬層與第二金屬層所構成的多層結構。當連接線段334b與主拉線232的交會處為不同金屬層時,例如可在轉接點226上設置貫通孔TH,以使連接線段334b與主拉線232電性連接。
在部分實施例中,連接線段334a為第一金屬層所構成的單層結構,而連接線段334b與主拉線232均為第二金屬層所構成的單層結構。此時,例如可在連接節點334c上設置貫通孔TH,以使連接線段334a與連接線段334b電性連接。另外,在部分實施例中,連接線段334a與連接線段334b均為第一金屬層所構成的單層結構,而主拉線232為第二金屬層所構成之單層結構。此時,例如可在轉接點226上設置貫通孔TH,以使連接線段334b與主拉線232電性連接。
另一方面,除了連接線可以由多個線段組成之外,主拉線同樣也可以是由多個線段串接而成。舉例而言,顯示面板200的拉線組還可以是圖7所示的拉線組420,其中,相同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此處不再贅述。
拉線組420的主拉線432包括拉線線段432a、拉線線段434b以及拉線節點432c,其中拉線線段432a一端藉由拉線節點432c連接至拉線線段432b的一端,以使拉線線段432a、拉線線段434b串接形成主拉線432。拉線線段432與拉線線段434亦可為單層或多層的走線佈局設計,以使拉線組的佈局方式更為多元。
請參照圖7,舉例而言,在一實施例中,連接線234、拉線線段432a以及拉線線段432b均為同一金屬層,此時,拉線節點432c與轉接點226僅為線段轉折交會之處。在另一實施例中,連接線234、拉線線段432a及拉線線段432b均為兩層以上金屬層所構成的多層結構。其中,在轉接點226交會的連接線234與拉線線段432a為同一金屬層,而在拉線節點432c交會的拉線線段432a與拉線線段432b為同一金屬層。此時,拉線節點432c與轉接點226亦僅為線段轉折交會之處。
類似地,在部分實施例中,當連接線234、拉線線段432a與拉線線段432b並不是由同一金屬層所構成時,例如可在拉線節點432c或轉接點226的位置上設置貫通孔TH,以使拉線線段432a、拉線線段432b與連接線234電性連接,如圖8所示。舉例來說,連接線234為第一金屬層所構成的單層結構,而拉線線段432a與拉線線段432b均為第一金屬層與第二金屬層所構成的多層結構。當連接線234與拉線線段432a交會處為不同金屬層時,可在轉接點226上設置貫通孔TH,以使連接線234與拉線線段432a電性連接。
要強調的是,上述實施例中的拉線組320及拉線組420僅為舉例說明,本發明並不限制拉線組中連接線段的線段數量與結構、或拉線線段的線段數量與結構,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當可依其需要而設計出不同的線路佈局方式。
綜上所述,由於本發明的顯示面板可透過轉接點與聯接線的設計,使驅動線路的阻抗在較寬廣的地方進行調整,因此各驅動線路間的阻抗調整可更具彈性、顯示面板可獲得良好的阻抗匹配與空間利用。此外,由於本發明的顯示裝置具有上述的顯示面板,因此在驅動晶片的節距減少時仍可保有良好的阻抗匹配,驅動晶片的設計亦較不受到限制。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200...顯示面板
102、202...顯示區
104、204...扇出區
106、206...外接電路區
108、210...畫素結構
111...掃描線
121...資料線
220、320、420...拉線組
204...扇出區
132、222...外部接墊
123、224...內部節點
130、530...驅動晶片
226...轉接點
232、332...主拉線
232a...連續彎折線段
332b、332c...拉線線段
332d...拉線節點
234、334...連接線
334a、334b...連接線段
334c...連接節點
520...驅動元件
L1...第一直線
L2...第二直線
L3...第三直線
CP...外部接墊的間距
CP1...任兩相鄰的外部接墊之間的間距
CP1(max)...CP1的最大值
CP1(min)...CP1的最小值
CP2...任兩相鄰的內部節點之間的間距
PM...任兩相鄰的轉接點之間的間距
PJ...任兩相鄰的連接節點之間的間距、任兩相鄰的拉線節點之間的間距
Ha...外部接墊與多個轉接點之間的最短距離
Hb...拉線區域的高度
圖1為習知一種顯示面板的局部上視、及部份放大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圖3為顯示面板的拉線組上視示意圖。
圖4為拉線組的上視示意圖。
圖5為一實施例的拉線組上視示意圖以及連接節點附近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6為另一實施例的拉線組上視示意圖以及連接節點附近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7為一實施例的拉線組上視示意圖)以及轉接點與拉線節點附近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8為另一實施例的拉線組上視示意圖,以及轉接點附近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220...拉線組
204...扇出區
222...外部接墊
224...內部節點
226...轉接點
232...主拉線
232a...連續彎折線段
234...連接線
L1...第一直線
L2...第二直線
L3...第三直線
CP1...任兩相鄰的外部接墊之間的間距
CP1(max)...CP1的最大值
CP1(min)...CP1的最小值
CP2...任兩相鄰的內部節點之間的間距
PM...任兩相鄰的轉接點之間的間距
Ha...外部接墊與多個轉接點之間的最短距離
Hb...拉線區域的高度

Claims (23)

  1. 一種顯示面板,具有一顯示區、至少一扇出區以及一外接電路區,該外接電路區位於該顯示區外圍,而該扇出區位於該顯示區與該外接電路區之間,該顯示面板包括:多個畫素結構,配置於該顯示區內;至少一拉線組,每一拉線組包括:多個外部接墊,配置於該外接電路區內,其中任兩相鄰的外部接墊之間的間距為CP1,且CP1(max)為CP1的最大值,而CP1(min)為CP1的最小值;多個內部節點,配置於該顯示區內,且該些內部節點分別電性連接至所對應的該些畫素結構,其中任兩相鄰的內部節點之間的間距為CP2;多個轉接點,配置於該扇出區內,其中任兩相鄰的轉接點之間的間距為PM,且CP2>CP1(max)≧PM≧CP1(min);多條主拉線,配置於該扇出區內,連接於該些轉接點與所對應的該些內部節點之間;以及多條連接線,配置於該扇出區內,並連接於相應的該轉接點與該外部接墊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20 μm≦PM≦40 μm。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些外部接墊與該些轉接點之間的最短距離為Ha,且50 μm≦Ha≦1000 μm。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每一主拉線的線寬介於5 μm至10 μm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每一轉接點包括一接觸窗。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在每一拉線組中,該些外部接墊沿一第一直線排列,該些內部節點沿一第二直線排列,該些轉接點沿一第三直線排列,且該第一直線、該第二直線以及該第三直線相互平行。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PM為定值。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CP2為定值。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每一連接線包括:兩連接線段;以及一連接節點,其中一連接線段的一端藉由該連接節點連接至另一連接線段的一端,以使該些連接線段串接形成該連接線。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任兩相鄰的連接節點之間的間距為PJ,且CP2>CP1(max)≧PM≧PJ≧CP1(min)。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PJ為定值。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每一 主拉線包括:兩拉線線段;以及一拉線節點,其中一拉線線段的一端藉由該拉線節點連接至另一拉線線段的一端,以使該些拉線線段串接形成該主拉線。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任兩相鄰的拉線節點之間的間距為PJ,且CP2>CP1(max)≧PJ≧PM≧CP1(min)。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每一主拉線為單層結構。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每一主拉線為多層結構。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每一主拉線包括一連續彎折線段。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每一拉線組內的該些主拉線的長度是由該拉線組的中央區域朝向兩側遞減。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每一拉線組內的該些主拉線的寬度是由該拉線組的中央區域朝向兩側遞增。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每一連接線為單層結構。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每一連接線為多層結構。
  21.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面板;以及至少一驅動元件,電性連接於相應的該顯示面板的該些外部接墊。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驅動元件包括一捲帶承載器封裝結構(tape carrier package,TCP)或一薄膜上晶片(chip-on-film,COF)封裝結構。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面板為一液晶顯示面板。
TW98121855A 2009-06-29 2009-06-29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TWI4118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21855A TWI411835B (zh) 2009-06-29 2009-06-29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21855A TWI411835B (zh) 2009-06-29 2009-06-29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0905A TW201100905A (en) 2011-01-01
TWI411835B true TWI411835B (zh) 2013-10-11

Family

ID=44836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21855A TWI411835B (zh) 2009-06-29 2009-06-29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118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8718B (zh) 2012-03-28 2017-06-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CN104157233B (zh) * 2014-08-06 2017-04-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
TWI573112B (zh) * 2015-11-26 2017-03-01 奇景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19021A (en) * 2005-11-14 2007-05-16 Au Optronics Corp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module
TW200822008A (en) * 2006-11-10 2008-05-16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Flexible circuit boar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19021A (en) * 2005-11-14 2007-05-16 Au Optronics Corp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module
TW200822008A (en) * 2006-11-10 2008-05-16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Flexible circuit boar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0905A (en) 2011-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1493B (zh) 液晶顯示面板
TWI694423B (zh) 彎曲顯示裝置
US10692807B2 (en) Chip-on-film package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TWI395007B (zh) 扇出線路以及顯示面板
CN109192117B (zh) 显示面板的测试电路布局构造
WO2022057375A1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
WO2023005235A1 (zh) 阵列基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0314018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504969B (zh) 顯示面板以及顯示裝置
WO2019232995A1 (zh) 显示器面板
TW201913907A (zh) 薄膜覆晶封裝結構
WO2020087803A1 (zh) 显示装置
TWI411835B (zh)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CN10163007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84302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18155942A (ja) 表示装置
US9807881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12075566B2 (en) Bonding pad structure
TWI412818B (zh) 液晶顯示面板及其走線結構
WO2023133938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M457965U (zh) 軟性電路板及覆晶薄膜
WO2022000674A1 (zh) 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JP6006527B2 (ja) 半導体装置
TW202001360A (zh) 電子裝置
TWI381502B (zh) 平面顯示器與晶片接合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