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9186B - 嬰兒車(一) - Google Patents
嬰兒車(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09186B TWI409186B TW097101325A TW97101325A TWI409186B TW I409186 B TWI409186 B TW I409186B TW 097101325 A TW097101325 A TW 097101325A TW 97101325 A TW97101325 A TW 97101325A TW I409186 B TWI409186 B TW I40918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aster
- vehicle body
- link
- link mechanism
- width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7/00—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 B62B7/0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 B62B7/06—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 B62B7/08—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in the direction of, or at right angles to, the wheel axis
- B62B7/083—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in the direction of, or at right angles to, the wheel axis the wheel axes being moved from each other during fol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 Handcart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可摺疊車體之嬰兒車、具有可阻止車輪迴旋之鎖固功能的腳輪具及利用該腳輪具之嬰兒車。
習知這種嬰兒車有可將手推架翻轉摺疊至其把手根部附近者。其它廣為人知的嬰兒車,係將前腳、靠臂部、手推架及座架作為連桿零件來形成連桿機構,並藉該連桿機構之操作使手推架朝下方移動,同時將靠臂部與後腳連結成可自由旋轉,透過後腳托架連結手推架與後腳,並與手推架之動作連動使後腳朝前腳旋轉來摺疊車體(參考例如專利文獻1)。
又,嬰兒車之前輪(有時為前輪及後輪)係利用一具有可阻止車輪迴旋之鎖固機構的腳輪具而安裝於腳架(參考例如專利文獻2)。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報實開平6-37050號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公報特開2002-284015號
將手推架於其中間摺疊之習知例中,在摺疊狀態下,把手係位於靠近地面之位置,當使用者想操作把手時,將
被迫採取如蹲下等不自然的姿勢。另一方面,將後腳上端部安裝於靠臂部成可自由旋轉來旋轉之習知例,由於是以後腳及前輪與靠臂部之連結點為中心進行單純之旋轉運動,因此車體變形時之後腳及前輪之位移會受到很大的限制,而無法在使用狀態及摺疊狀態下將後腳及後輪位移至適當位置。舉例言之,為了在摺疊狀態下亦可使左右後輪之車軸與車軸方向一致,必須先使後腳之旋轉中心線亦與車軸方向一致。此時,便無法使後腳或後輪朝車寬方向位移。故,在使用狀態下,將後輪朝車寬方向外側突出來確保車體之穩定性時,即使在摺疊狀態下後輪也會突出,只靠後輪之旋轉運動並無法將車體朝車寬方向小巧地摺疊,而在摺疊狀態下,為了避免前腳或前輪的干涉,也無法使後腳及後輪朝車寬方向位移。
爰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嬰兒車,該嬰兒車可在車體之變形操作時,不必勉強採取對使用者不自然的姿勢,且緩和車體變形時對後腳及後輪位移的限制,使後腳及後輪在使用狀態及摺疊狀態下皆可位移至適當之位置。
又,在已阻止輪架車輪迴旋的狀態下,若由路面對車輪輸入過多轉矩時,會對阻止迴旋之零件造成負荷。當該負荷過大時,將有產生腳輪具構成零件變形或損壞等問題之虞。
故,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使有過多轉矩輸入車輪也不易發生零件變形或損壞之腳輪具、以及活用該腳
輪具之嬰兒車。
本發明之嬰兒車(1)係可將車體(2)在使用狀態與摺疊狀態間變形者,包含有:第一連桿機構(L1),其連桿零件包含前述車體之前腳(4)及手推架(8),並構造成由車寬方向來看大致呈平行四邊形狀,藉此將前述車體由前述使用狀態變形為前述摺疊狀態時,可動作使前述手推架朝下方大致平行地移動;第二連桿機構(L2),係大致呈平行四邊形狀,其連桿零件包含配置成大致彼此平行而構成前述車體之後腳(5)的一對後腳臂(25,26),且可動作使前述後腳朝前述車體之前後方向位移;及,連桿連結機構(30,35,36),係連結前述第一連桿機構與前述第二連桿機構,以於操作前述第一連桿機構來使前述車體由前述使用狀態變形為前述摺疊狀態時,與前述第一連桿機構連動而使前述後腳朝前述前腳位移。藉該嬰兒車,乃可解決上述課題。
本發明之嬰兒車係一面藉第一連桿機構使手推架朝下方大致平行地移動一面來摺疊車體,因此配置於手推架上端部之把手即使在摺疊狀態下亦可維持於較高位置。藉此,在車體之變形操作時,使用者不必被迫採取如蹲下等不自然的姿勢。又,由於在後腳設置一對後腳臂,並以該等作為連桿零件之略呈平行四邊形狀的第二連桿機構,因此在摺疊車體時,可將支撐於後腳之後輪保持在與使用狀態相同之方向,而使後腳及後輪朝前後方向、上下方向及車寬方向位移。藉此,可緩和車體變形時對後腳及後輪位
移之限制。故,可在使用狀態中使後腳及後輪位移至對車體之穩定性確保等有利的位置,且可在摺疊狀態中使後腳及後輪位移至對車體之小巧化有利的位置等,使後腳及後輪位移至適合使用狀態也適合摺疊狀態之位置。
本發明之嬰兒車可構造成,前述車體之車寬方向兩側設有前述第一連桿機構及第二連桿機構,且前述第二連桿機構於由前述使用狀態變形為前述摺疊狀態時,可使前述後腳亦朝前述車寬方向內側位移。藉該形態,在使用狀態下,可將後腳朝車寬方向外側推出來充分確保後輪間之距離,並藉此提高車體之穩定性,而在摺疊時,可使後腳朝車寬方向內側位移來縮小後輪間之距離,而可將車體於車寬方向亦摺疊地小巧。
本發明之嬰兒車可構造成,前述第二連桿機構之連桿零件包含前述一對後腳臂、設置成無法相對前述前腳相對位移之後腳托架(27)及支撐後輪(11)之後輪輪架(28),而將前述一對後腳臂各自之其中一端部與後腳托架連結成可旋轉,並將前述一對後腳臂各自之另一端部與前述後輪輪架連結成可旋轉,藉此將前述第二連桿機構(L2)構造成大致呈平行四邊形狀。藉該形態,可利用後腳臂與後輪輪架來構成大致呈平行四邊形狀的第二連桿機構。
再者,上述形態可構造成,前述車體之車寬方向兩側設有前述第一連桿機構(L1)及第二連桿機構(L2),且前述後腳臂相對前述後腳托架之旋轉中心線(Aq)可相對前述車寬方向傾斜,而使前述車寬方向外側較內側偏向車體
前上方。如此一來,藉傾斜後腳臂之旋轉中心線,可在摺疊車體時使後腳及後輪朝車軸方向內側位移。
前述後輪輪架在前述使用狀態及前述摺疊狀態下,可分別將前述後輪之車軸(11a)支撐成大致與前述車寬方向平行。藉該形態,不僅是使用狀態,即使在摺疊狀態下,後輪亦可以面對車軸方向之車軸為中心旋轉。藉此,即使在摺疊狀態下,亦可滾動後輪來搬運嬰兒車。
如上述傾斜後腳臂之旋轉中心線時,可構造成,前述連桿連結機構包含有:座架(7),係配置於前述前腳與前述手推架間,而作為前述第一連桿機構之連桿零件產生作用者;連結桿(30),係架設於前述後腳之其中一後腳臂(25)間;及,萬向接頭(35,36),係分別位於前述連結桿與前述座架及前述其中一後腳臂間;且,前述連結桿之至少一端側的萬向接頭可為球形接頭(35)。此時,座架及其中一後腳臂與連結桿之連結點間,不僅車體之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即使車寬方向也發生位移,亦可藉配置於連結桿兩端部的萬向接頭吸收該位移,使第一連桿機構與第二連桿機構順暢地連動。使至少其中一萬向接頭為球形接頭,藉此可謀求零件數量之減少、小型化及輕量化。
本發明之嬰兒車中,於車寬方向兩側設置第一連桿機構及第二連桿機構時,前述前腳之下端部可透過腳輪具(101)安裝有單一前輪(10)。在該狀態下,可將嬰兒車構造成,具有配置於車寬方向兩側之一對後輪、以及配置於前腳下端部之單一前輪的三輪式嬰兒車。且,車體摺疊
時使各後輪朝車寬方向內側位移,藉此在車寬方向也可小巧地摺疊車體。
具有上述單一前輪的形態可構造成,前述前腳具有排列於前述車寬方向的一對前腳架(9),且該一對前腳架各自的下端部係朝前述車寬方向內側彎曲而於車寬方向中央相互結合,並於該結合之下端部透過前述腳輪具安裝有前述單一前輪。
再者,可構造成,前述腳輪具包含有:腳輪具本體(103),係可安裝前述前輪;及,腳輪具固持器(102),係安裝於前述腳輪具本體與前述前腳間,並將前述腳輪具本體支撐成可迴旋;且,前述腳輪具固持器設有筒狀架容納部(105),前述一對前腳架之已結合的下端部係嵌合於前述架容納部內而與該架容納部結合。
本發明之嬰兒車可構造成,前述後輪輪架包含有:輪架本體(60),係與前述一對後腳臂連結;及,軸承座(61),係連結於前述輪架本體而可繞與前述車寬方向平行之支點周圍旋轉;前述軸承座係安裝有前述後輪(11),且前述輪架本體與前述軸承座間安裝有衝擊緩衝機構(63)。藉該形態,可利用衝擊緩衝機構來緩衝由後輪輸入之衝擊,以緩和由輪架本體傳達到至後腳之衝擊。藉此,衝擊將不易傳達到手推架或座部,而可提高嬰兒車之操作感及乘坐舒適性。
本發明之嬰兒車可構造成,設有一連桿間鎖固機構(52),該連桿間鎖固機構可在前述車體處於前述使用狀態
時,將前述後腳與前述第一連桿機構之連桿零件或與該連桿零件結合成一體的零件(51)加以相互拘束。藉設至該鎖固機構,可減少位於第一連桿機構與後腳間之零件數量,並藉此使車體之不穩定性減少。
如以上所說明,本發明之嬰兒車可一面藉第一連桿機構使手推架朝下方大致平行地移動一面摺疊折體,因此即使在摺疊狀態下亦可將配置於手推架上端部的把手維持在比較高的位置,藉此,在車體之變形操作時,不必勉強採取對使用者不自然的姿勢。又,由於設置了於一對後腳設置後腳臂,並將該等作為連桿構件之大致呈平行四邊形狀的第二連桿機構,因此可緩和車體變形時對後腳及後輪位移的限制,使後腳及後輪在使用狀態及摺疊狀態下分別位移至適當之位置。
又,本發明之腳輪具(101)包含有:腳輪具本體(103),係可安裝車輪(10)者;腳輪具固持器(102),係支撐前述車輪本體使其可繞與前述車輪之軸線垂直相交的迴旋中心線周圍自由旋轉者;及,鎖固構件(104),係可在鎖固位置(第49圖之位置)與解除位置(第48圖之位置)間移動,且在無法相對前述腳輪具固持器繞前述迴旋中心線周圍相對旋轉之狀態下,安裝於前述腳輪具固持器,而,前述鎖固位置係與前述腳輪具本體咬合成無法繞前述迴旋中心線周圍旋轉,前述解除位置係沿前述迴旋中心線朝前述腳輪具固持器側較前述鎖固位置後退而解除與前述腳輪具本體之咬合;又,前述鎖固構件與前述腳輪具本體之咬合
部分設有傾斜部(104e,108a),該傾斜部係可將輸入前述腳輪具本體之前述迴旋中心線周圍的轉矩變換為由前述鎖固位置朝向前述解除位置之方向的力而使其作用於前述鎖固構件,藉此,可解決上述課題。
藉本發明之腳輪具,將鎖固構件操作至鎖固位置時,鎖固構件會與腳輪具本體咬合,阻止腳輪具本體相對腳輪具固持器之迴旋。使鎖固構件由鎖固位置移動至解除位置時,鎖固構件與腳輪具本體之咬合會解除,腳輪具本體可相對腳輪具固持器與車輪一同迴旋。鎖固構件位於鎖固位置時,若由車輪輸入轉矩至腳輪具本體,該轉矩會因設於鎖固構件與腳輪具本體之咬合部分的傾斜部,變換為將鎖固構件推擠至解除位置之力而作用於鎖固構件。當變換後之力超過鎖固構件動作所需之力時,鎖固構件會被驅動至解除位置。故,當有過度轉矩輸入腳輪具本體時,可使鎖固構件退避至解除位置,藉此,可避免零件變形或損壞等問題。
本發明之腳輪具可構造成,前述腳輪具固持器與前述鎖固構件間設有可將前述鎖固構件朝前述迴旋中心線的方向引導的引導機構(106a,104d)。藉該形態,可利用引導機構使鎖固構件朝迴旋中心線的方向順暢地移動。
本發明之腳輪具可構造成,前述引導機構包含有:導軌(104d),係設於前述腳輪具固持器或前述鎖固構件的其中一者而朝前述迴旋中心線方向延伸;及,軌溝(106a),係設於前述腳輪具固持器或前述鎖固構件的另一者而與前
述導軌咬合。此時,可使導軌與軌溝咬合來將鎖固構件裝著於腳輪具固持器,藉此可將鎖固構件確實地朝迴旋中心線引導。
本發明之腳輪具可構造成,前述腳輪具固持器與前述鎖固構件間設有當前述鎖固構件處於前述鎖固位置時相互咬合的凹部(106c)及凸部(104d)。可於鎖固位置時使凹部與凸部咬合來產生使鎖固構件產生保持於鎖固位置之作用,藉此,可對鎖固構件至解除位置之後退賦予抵抗。可根據凹部與凸部之咬合程度來調整因傾斜部變換之力而使鎖固構件退避之領域。
前述鎖固構件可利用彈性嵌合於前述腳輪具固持器之外周。藉此,可將鎖固構件簡單地安裝於腳輪具固持器。
本發明之種嬰兒車(1)具有上述腳輪具(101),且該腳輪具之前述腳輪具固持器(102)係連結於腳部(4),藉此可解決上述課題。藉本發明之嬰兒車,在將鎖固構件切換至鎖固位置來阻止車輪迴旋之狀態下,即使不小心對該車輪輪入大轉矩,亦可容許車輪之迴旋而避免腳輪具之損壞。
本發明之嬰兒車可具有三輪式構造,該三輪式構造包含配置於車寬方向中央的單一前輪(10)及配置於車寬方向兩側的一對後輪(11)。此時,前述前輪可透過前述腳輪具(101)安裝於前腳(4)。
就三輪式嬰兒車而言,由於特別容易對前輪施加大轉矩,因此對該前輪運用本發明之腳輪具將可更有效地活用
本發明之腳輪具。
如以上所說明,藉本發明之腳輪具,當鎖固構件位於鎖固位置時,若由車輪對腳輪具本體輸入轉矩,該轉矩會因設於鎖固構件與腳輪具本體之咬合部分的傾斜部,變換為將鎖固構件推擠至解除位置之力而作用於鎖固構件,當變換後之力超過鎖固構件動作所需之力時,鎖固構件會被驅動至解除位置。故,當有過度轉矩輸入腳輪具本體時,可使鎖固構件退避至解除位置,藉此,可避免零件變形或損壞等問題。
而,以上說明中,為了易於理解本發明,係以括號附註圖式之參考標號,但本發明並不因此而受限於圖式之形態。
第1圖係本發明其中一形態之嬰兒車的立體圖。首先,說明嬰兒車1之全體構成。嬰兒車1具有車體2及支撐於該車體2之座部3。車體2具有前腳4、一對後腳(第1圖中只顯示一側)5、一對靠臂部6、一對座架7及手推架8。前腳4具有一對前腳架9。前腳架9係以中空管材形成,其下端部集合於車體2之左右方向(也稱為車寬方向),且下端形成有前輪10。後腳5之兩下端分別安裝有後輪11。前輪10具有以車軸10b將一對車輪10a同軸地連結的構造。車輪10a間之車軸方向距離與後輪11間之車軸方向距離相較下非常小,藉此,前輪10實質上係構成一單一車輪。換言之,嬰兒車1係
構造成一具有單一前輪10與一對後輪11之三輪式嬰兒車。
前輪10可以上下方向之軸線為中心迴旋,該構造之細節將於後述。
座部3具有座避震部12及座背部13。座避震部12及座背部13分別具有將作為芯材之樹脂製基板以緩和衝擊用之襯墊或表皮材等加以包覆(座板或背板)的構造。座避震部12及座背部13之基板分別構造成單獨零件,並藉合葉部14連結成可相互旋轉。合葉部14之軸線係朝向車體2之左右方向。座避震部12藉架設於左右座架7間之座支撐架(未圖示)而由下方支撐。另一方面,座背部13係以構成部分手推架8之左右背架15而由左右方向支撐。背架15係由中空管材構成全長。手推架8除上述背架15外,具有配置於背架15之上端部間的操作部16及安裝於該操作部16之把手17。前腳4之前腳架9間安裝有樹脂製靠腳部18。此外,亦可於嬰兒車1設置遮陽罩等附屬品,但該等之圖式則省略。接著,依序說明嬰兒車1之各部細節。
(車體之連桿機構)
首先,說明用以使車體2變形之連桿機構。第2圖係顯示車體2左右方向(車寬方向)一側之使用狀態的構成之側面圖。而,相反側也是相同構造。第2圖之左右方向相當於車體2之前後方向,與紙面垂直相交的方向相當於左右方向(也稱為車寬方向),而第1圖之左方則相當於車體2之前方。車體2之上下方向與第1圖之上下方向一致。由第2圖可知,靠臂部6之前端部與前腳架9之上端部係連結成可以支
點Pa為支點自由旋轉,靠臂部6之後端部係透過支點Pb與背架15連結成可自由旋轉。座架托架22固定於前腳架9之中間,且該座架托架22與座架7之前端係連結成可以支點Pc為中心自由旋轉。座架7之後端與固定於背架15之下端的連桿連接零件連結成可以支點Pd為中心自由旋轉。藉此,車體2之兩側分別形成大致呈平行四邊形狀之第一連桿機構L1。藉操作第一連桿機構L1,車體2可於第2圖所示之使用狀態與第3圖所示之摺疊狀態間變形。而,第3圖中,安裝於背架15之帽部Hd也是以摺疊起來的狀態繪製。第4圖係分數階段顯示將車體2由使用狀態變化至摺疊狀態之樣子的圖。又,第5圖係將第一連桿機構L1單純化之機構圖。而,第5圖中,係以實線表示使用狀態時之第一連桿機構L1,並以假想線表示摺疊狀態時之第一連桿機構L1。為方便說明,前腳架9之位置在兩狀態間不變。
由第4圖及第5圖可知,隨著車體2之使用狀態變化至摺疊狀態,第一連桿機構L1之作用在於將座部3摺疊至合葉部14(參考第1圖)之周圍,且使手推架8之背架15朝下方大致水平地移動。後腳5及後輪11會與第一連桿機構L1之摺疊操作連動而朝前腳4位移。後腳5之動作係以接下來要敘述的第二連桿機構L2來實現。
第6A圖係顯示車體在使用狀態時前腳4與後腳5之關係的側面圖。第7A圖係顯示車體在摺疊狀態時前腳4與後腳5之關係的側面圖。如該等圖所示,後腳5具有上臂25與下臂26來作為一對後腳臂。上臂25及下臂26係配置成相互大致
平行,而作為構成第二連桿機構L2之連桿零件產生作用。上下臂25、26之前端係連結於後腳托架27而可以支點Qa、Qb為中心旋轉,後端係連結於後輪輪架28而可以支點桿Qc、Qd為中心旋轉。以這些上下臂25、26、後腳托架27及後輪輪架28形成大致呈平行四邊形狀之第二連桿機構L2。為了使第一連桿機構L1與第二連桿機構L2產生連動,第一連桿機構L1之座架7與第二連桿機構L2之上臂25係透過連結桿30而相互連結。藉操作第一連桿機構L1,該座架7之動作會透過連結桿30傳達至上臂25而使第二連桿機構L2動作。
第6B圖係顯示車體2在使用狀態時沿前腳架9之長方向往下看左右後腳5之狀態的圖。第7B圖係顯示車體2在摺疊狀態時沿前腳架9之長方向往下看左右後腳5之狀態的圖。由這些圖可知,後腳托架27係安裝於後腳支撐架31。後腳支撐架係架設於前腳架9間,並利用鉚釘等固定具32(參考第6A圖及第7A圖)固定於前腳架9。藉此,後腳托架27便無法相對前腳4位移。後腳托架27係配置成相對車體2之前後方向中心線CL(將車體2朝車寬方向二等分之線)呈左右對稱。上下臂25、26(第6B圖及第7B圖中只顯示上臂25)相對後腳托架27之旋轉中心線Aq係朝車寬方向傾斜,而使車寬方向外側較內側偏向車體2之前上方。旋轉中心線Aq係使上下臂25、26於支點Qa、Qb周圍旋轉時的中心線。
如此使旋轉中心線Aq傾斜,藉此後腳5會由後腳托架27朝車寬方向外側斜斜地延伸。藉此,後輪11之車寬方向(後
輪軸線Aw之方向)距離會較後腳托架27間之車寬方向距離寬大。且,後輪11間之距離在旋轉中心Aq周圍越接近前腳架9側越減少。故,後輪11間之距離在車體2處於使用狀態時為最大值Da(第6B圖),在車體2處於摺疊狀態時為最小值Db(第7B圖)。藉此,在摺疊狀態下,將後輪11朝車寬方向內側拉進去,便可將車體2收納成在車寬方向較為小巧。而,即使後腳5相對前後方向中心線CL斜斜地傾斜,後輪11之車軸11a在使用狀下態也可藉後輪輪架28支撐成與車寬方向平行。由於第二連桿機構L2係構成一大致呈平行四邊形狀的連桿機構,因此即使車體2摺疊後,後輪11之車軸11a也可支撐成與車寬方向平行。故,不僅使用狀態,即使在摺疊狀態下,也可利用前輪10及後輪11一面推嬰兒車1一面搬運。而,只要對後輪11之動作沒有妨礙,後輪11之車軸11a可相對車寬方向稍微傾斜。本形態中,由於是使背架15大致平行地移動來切換使用狀態與摺疊狀態,因此即使在摺疊狀態下,把手17也可維持在較高之位置。故,使用者可站著操作手推架8來使車體2變形。換言之,使用者不會被迫採取蹲下等不自然的姿勢。即使在摺疊狀態下,也可一面握著把手17一面推嬰兒車1來搬運。
而,第一連桿機構L1之支點Pa~Pd、第二連桿機構L2之支點Qa~Qd係分別以插銷或其它各種連結機構將連桿零件間連結成可自由旋轉。
(連結桿及其連結構造)
接著,說明連結桿30及用以連結連結桿30的構造。第8
圖係擴大顯示連結桿30附近之圖。如上所述,連結桿30係連結座架7與後腳之上臂25,但相對於座架7之旋轉中心線與車寬方向平行,上臂25之旋轉中心線係如上述傾斜,因此連結桿30與座架7及上臂25之連結點間,不僅車體2之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車寬方向也會產生相對的位移。為了容許上述三軸方向之相對位移,連結桿30與座架7及上臂25間係安裝有萬向接頭。換言之,連結桿30與座架7係透過球形接頭35連結,而連結桿30與上臂25則透過萬向接頭36連結。
第9圖係球形接頭35之擴大圖。第10圖係由下方往上看球形接頭35之立體圖。第11圖係沿第9圖XI-XI線之剖面圖。如圖所示,球形接頭35具有固定於座架7之基部37、覆蓋於該基部37之球體外殼38及內藏於球體外殼38之球體39。又如第12~14圖所示,基部37上形成有頂凸緣37a、供座架7通過之安裝孔37b及球形接頭蓋37c。球形接頭蓋37c之下端形成有彎曲成球面狀的引導面37d。如第11圖及第15圖所示,球體外殼38設有可嵌合於球形蓋37c之外周的筒狀部38a,且該筒狀部38a之下端側內周形成有彎曲成球面狀的引導面38b。如第11圖及第14圖所示,球體39利用螺桿40同軸地固定於連結桿30之軸端部。
為了利用球形接頭35連結連結桿30與座架7,首先將球體39固定於連結桿30。在該階段中,連結桿30係預先穿過球體外殼38。接著,如第11圖及第12圖所示,將球體39頂住球形接頭蓋37c之引導面37d。接著,將球體外殼38嵌合
於球形接頭蓋37c之外周。且,由球形接頭蓋37c之其中一側敲入鉚釘41來貫穿基部37及座架7,並進行填隙加工來將鉚釘41之前端部連通至球體外殼38之相反側。藉此,在球體39被包夾於引導面37d、38b間的狀態下,連結連結桿30與座架7。藉球體39沿引導面37d、38b滑動,連結桿30可於球體39之中心點周圍自由位移。
第16圖係用以連接連結桿30與上臂25之萬向接頭36的剖面圖。萬向接頭36具有透過插銷43安裝於上臂25成可自由旋轉的U字型第一連結具44及配置於該第一連結具44內側的第二連結具45。連結桿30配置於第二連結具45內側而與插銷43同軸。第一連結具44外側覆蓋有罩體46,該罩體46、第二連結具45及連結桿30係透過插銷47互相連結。第二連結具45及連結桿30可相對第一連結具44於插銷47周圍自由旋轉,且第一連結具44可相對上臂25於插銷43周圍自由旋轉。故,連結桿30可相對上臂25於插銷43、47的兩軸線周圍自由位移。而,由第8圖可知,萬向接頭36係安裝於上臂25之車寬方向外側的表面。
如上所述,於連結桿30之兩端部與座架7及上臂25間設置球形接頭35及萬向接頭36,藉此可容許連結桿30與座架7、上臂25之連結點間的三軸方向位移,並由座架7順暢地將連桿動作傳達至上臂25。又,由於球形接頭35只是一於基部37之球形接頭蓋37c與外殼38間夾入球體39的簡單構造,零件間之滑動部分只集中於球體39與引導面37d、38b間的一處,因此可減少零件數量,有利於小型化與輕量化。
藉集中滑動部分,也可使連結桿30之動作順暢。以軟質材料形成球形接頭蓋37c,藉此可對球形接頭35賦予衝擊緩和功能。再者,由於是使螺桿40貫通球體39來連結球體39與連結桿30,因此易使螺桿40大口徑化,可對球形接頭35輕易賦予可耐車體2之摺疊動作的強度。該形態中,連結桿30、球形接頭35及萬向接頭36之組合相當於連桿連結機構。而,亦可將球形接頭35配置於上臂25側,並將萬向接頭36配置於座架7側。亦可於連結桿30之兩端部配置球形接頭35。
(副鎖固機構)
接著,說明車體2之副鎖固機構。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背架15之下端部,係使背架15朝下方延伸而固定有延伸臂50。延伸臂50安裝於左右背架15,而與背架15一體地位移。如第17圖及第18圖所示,左右延伸臂50間(圖中只顯示一側)架設有座支撐架51。座支撐架51會與架設於座架7間的未圖示座支撐架共同作用而由下方支撐座防震部12(參考第1圖)。且,座支撐架51與後腳5之上臂25間設有副鎖固機構52。副鎖固機構52與第24圖所示之主鎖固機構70共同作用,其目的在於減少車體2處於使用狀態時之不穩定性,乃相當於連桿間鎖固機構。又,主鎖固機構70將於後述。
副鎖固機構52在車體2處於使用狀態時,使固定於座支撐架51兩端的塊部53與利用鉚釘54固定於上臂25之固定爪55抵接,而由上臂25之長方向前方(圖中為右方)加以拘
束。再者,以鄰接於固定爪55之鎖固滑動部56由上方及前方包夾塊部53,藉此將背架15與後腳5相互拘束。鎖固滑動部56係利用插銷56a安裝於上臂25之長孔25a,藉此設置成可沿該長孔25a朝架25之長方向滑動。鎖固滑動部56之後方配置有操作桿57,該操作桿57可相對上臂25以插銷58為中心而於第17圖之鎖固位置與第18圖之解除位置間進行旋轉操作。上臂25之內部設有一將鎖固滑動部56朝上臂25前方賦予勢能的彈簧機構(未圖示),且鎖固滑動部56與操作桿57間,配置有用以將鎖固滑動部56朝上臂25之長方向後方拉入的線材或連桿機構等連動機構(未圖示)。將操作桿57操作至第17圖之鎖固位置時,藉其連動構件將鎖固滑動部56拉引至第17圖之位置,使塊部53與鎖固滑動部56咬合。將操作桿57操作至第18圖之解除位置時,如圖中箭頭F所示,鎖固滑動部56以彈簧機構之力量朝上臂25之長方向前方移動,藉此使塊部53由鎖固滑動部56解放。換言之,車體2在使用狀態下,係將操作桿57切換至鎖固位置時來以鎖固滑動部56拘束塊部53,而再摺疊車體2時,則將操作桿57切換至解除位置,使塊部53由鎖固滑動部56解放。
第19圖及第20圖係顯示副鎖固機構52之其它形態。該形態中,係於上臂25安裝鎖固臂59來代替第17圖及第18圖所示之固定爪55及鎖固滑動部56。鎖固臂59與鎖固滑動部56相同地由上方及前方環抱塊部53,而其位置在上臂25沒有改變。換言之,鎖固臂59係固定於上臂25之固定位置。鎖固臂59在其後端部具有鎖固爪59a。鎖固爪59a可在如第
19圖所示的由上臂25突出之位置與第20圖所示的後退至上臂25內之位置間移動。再者,鎖固爪59a與操作桿57間配置有連動機構,將操作桿57切換至鎖固位置時,鎖固爪59a會移動至第19圖之位置,將操作桿57切換至解除位置時,鎖固爪59a會移動至第20圖之位置。該形態中,車體2處於使用狀態時,將操作桿57切換至鎖固位置,以鎖固爪59a來阻止塊部53由鎖固臂59脫出,而在摺疊車體2時,將操作桿57切換至解除位置使鎖固爪59a後退,使塊部53可由鎖固臂59抽出。
藉以上副鎖固機構52,當車體2在使用狀態時,將後腳5之上臂25與背架15透過延伸臂50加以連結,可明顯降低車體2之不穩定性。摺疊車體2時,只要將後腳5上之操作桿57切換至解除位置,便可解除背架15與上臂25之連結,因此操作很容易。且,摺疊車體2時,使用者可由手推架8側(即車體2之後方)輕易對操作桿57進行操作。
(後輪輪架)
接著,參考第21圖及第22圖來說明後輪輪架28。後輪輪架28具有輪架本體60與軸承座61。輪架本體60以支點Qc、Qd與後腳5之上下臂25、26連結。軸承座61安裝有可自由旋轉之車輪11a。輪架本體60與軸承座61透過1支連結插銷62連結成可自由旋轉。再者,如第22圖所示,輪架本體60與軸承座61間設有避震構件63。避震構件63可使用例如橡膠等。除橡膠外,亦可使用彈簧來作為避震構件。使避震構件63內藏於後輪輪架28,藉此可以避震構件63來緩
衝輸入後輪11之衝擊,而緩和傳達至後腳5之衝擊。藉此,衝擊不易傳至手推架8或座部3,可提高嬰兒車1之操作感及乘坐舒適性。
(主鎖固機構)
第23圖係擴大顯示第一連桿機構L1之支點Pd附近構成的圖。第24~27圖係顯示設於該支點Pd周圍的主鎖固機構70。而,第23~25圖中,車體2是處於使用狀態,第27圖中,車體2是處於摺疊狀態。
主鎖固機構70相當於連桿內鎖固機構,係設置來阻止第一連桿機構L1所含的一對連桿零件間之旋轉運動,藉此將車體2拘束於使用狀態及摺疊狀態。
如上所述,背架15之下端部安裝有用以連結背架15與座架7之連桿連結零件23。如第23圖所示,連桿連結零件23利用連結插銷71固定於背架15。連桿連結零件23之下部形成有外殼23a。第24~27圖係取下連桿連結零件23來顯示主鎖固機構70之要部。座架7之後端部也設有連桿連結零件72,而該連桿連結零件72則利用連結插銷73固定於座架7。連桿連結零件72係一體形成有嵌合於連桿連結零件23之外殼23a內側的引導軸部72a。該引導軸部72a與外殼23a係於支點Pd上透過連結插銷74連結成可自由旋轉,藉此將座架7與背架15連結成可繞支點Pd周圍旋轉。引導軸部72a之外周係於周方向隔一距離設有一對卡止部72b、72c。卡止部72b在使用狀態時與背架15之下端部相對向,卡止部72c在摺疊狀態時與背架15之下端部相對向。
再者,背架15內部插入有可自由滑動之鎖固構件75。
該鎖固構件75可一面藉背架15之內周面及連結插銷71引導,一面於第24圖所示之鎖固位置(第14圖及第27圖所示之位置)及較該鎖固位置後退至背架15內之解除位置(第25圖及第26圖所示之位置)間移動。車體2處於使用狀態時,若使鎖固構件75移動至鎖固位置,如第24圖所示,鎖固構件75會與卡止部72b咬合而使連桿連結構件23、72無法繞支點Pd周圍相對轉動,藉此將車體2拘束於使用狀態。如第25圖所示,將鎖固構件75上昇到解除位置,使車體2變化為摺疊狀態時,如第26圖所示,鎖固構件75會相對引導軸部72a之外周移動。接著,若在摺疊狀態下使鎖固構件75朝鎖固位置移動,如第27圖所示,鎖固構件75便會與卡止部72c咬合而使連桿連結構件23、72無法繞支點Pd周圍進行相對旋轉,藉此將車體2拘束於摺疊狀態。由摺疊狀態切換至使用狀態時,也同樣地操作鎖固構件75。
背架15內部設有彈簧構件(未圖示),而可將鎖固構件75朝鎖固位置推擠。鎖固構件75上端安裝有作為傳達機構的線材76。若將該線材76朝上方拉,鎖固構件75便會抵抗彈簧構件而由鎖固位置移動至解除位置。線材76係經由背架15內部而拉引至手推架8上端的操作部16(請參考第1圖)。
(把手周圍之構成)
接著,說明設於手推架8上端部的操作部16及把手17。如第28圖所示,操作部16設有外殼80。把手17係朝車寬方
向呈長形扁平之圈形,其下端設有將外殼80配置成夾車寬方向之一對安裝部17a。背架15上端部貫穿安裝部17a而插入外殼80之內部。安裝部17a與背架15間覆蓋有端部管81。把手17之上部中央形成有供使用者握持之握持部17b。
第29圖係顯示安裝部17a內部構成之垂直方向剖面圖,第30圖係顯示安裝部17a內部構成之水平方向剖面圖。由這些圖可知,安裝部17a係設有把手摺疊機構82。第31圖係顯示把手摺疊機構82之要部的立體圖,第32圖係省略背架15而顯示安裝部17a內部之立體圖。這些圖只顯示其中一安裝部17a內部之把手摺疊機構82,但另一安裝部17a也在與車寬方向對稱的情形下設有同一構造之把手摺疊機構82。
由第29~32圖可知,把手摺疊機構82具有連桿齒83、滑動齒84、線圈彈簧85及滑動部86,連桿齒83係在同軸地配置於背架15外周上之狀態下固定於外殼80內部,滑動齒84係在配置成可於背架15外周自由滑動並自由轉動之狀態下收容於安裝部17a內部,且可與連桿齒83咬合,線圈彈簧85可進行推擠來使滑動齒84與連桿齒83咬合,而滑動部86則配置於安裝部17a外周。如第33圖及第34圖所示,滑動部86具有大致呈U字形之形狀,其內周設有一支旋轉傳達爪86a及2支推力爪86b。安裝部17a形成有讓這些爪86a、86b通過之通孔17c。滑動部86在將爪86a、86b由通孔17c插入安裝部17a內部之狀態下,嵌合於安裝部17a外周。在安裝部17a內部,旋轉傳達爪86a與滑動齒84嵌合成可一體地繞
周方向旋轉,而推力爪86b則與滑動齒84嵌合成無法相對軸線方向位移(請參考第34圖)。
故,將滑動部86沿安裝部17a朝車寬方向外側操作時,滑動齒84會於背架15上朝同一方向移動,使滑動齒84與連桿齒83之咬合鬆脫(請參考第35圖)。在該狀態下,若將滑動部86朝周方向操作,安裝部17a及滑動齒84會繞背架15周圍一體地轉動,藉此,使把手17相對背架15之傾斜度改變。第1圖及第2圖中,由車體2之側邊觀看,背架15與把手17係排列成大致呈一直線,且如第36A圖所示,亦可將把手17由背架15朝水平方向後方倒下,再者,如第36B圖所示,亦可將把手17朝背架15背後翻轉至上下顛倒為止。第3圖之把手17對應第36B圖之狀態。藉如此翻轉把手17,可進一步降低摺疊時嬰兒車1之高度。除第36A圖或第36B圖所示之位置外,把手17之傾斜度可視使用者之喜好適當加以設定。傾斜度之分解能係以相當於齒83、84之一間距的角度為最小單位。
如第37圖所示,外殼80內部設有遠距離操作機構90。遠距離操作機構90係用以切換上述主鎖固機構70之鎖固構件75的位置者。遠距離操作機構90係設置成可繞滑輪91之軸91a旋轉,並將該滑輪91上之驅動插銷91b與突出外殼80下方之操作滑動部92的操作爪92a嵌合,同時於滑輪91外周固定線材76之端部。若將操作滑動部92朝上方推,滑輪91便會繞軸91a周圍旋轉,而線材76便會因該旋轉而捲繞於滑輪91外周,而將內藏於左右背架15內的鎖固滑動部93朝解
除位置拉引。又,外殼80外周安裝有鎖固滑動部93。鎖固滑動部93處於第37圖之位置時,鎖固滑動部93之鎖固臂93a會抵住操作滑動部92之操作爪92a而無法進行操作滑動部92之推壓操作。若將鎖固滑動部93朝第37圖之箭頭X方向操作,便可使鎖固臂93a與操作爪92a之咬合鬆脫,而可進行操作滑動部92之推壓操作。
如上所述,本形態係將把手17連結於背架15成可自由旋轉,於背架15間之操作部16上集中把手摺疊機構82及遠距離操作機構90之操作構件(滑動部86、92、93),並將把手17之握持部17b設置於離開操作部16之位置。故,可由握持部17b排除把手摺疊機構82及遠距離操作機構90之操作構件,使握持部17b位於車寬方向中央。藉此,使用者可於車寬方向中央輕易地握住握持部17b,即使以單手操作嬰兒車1時,亦可獲得舒適之操作感。由於不需於背架15間確保握持部17b,因此把手摺疊機構82及遠距離操作機構90之操作構件(滑動部86、92、93)在配置上的設計自由度也會提高。
(前腳及前輪之安裝構造)
接著,說明前腳4及前輪10之安裝構造。第38圖係擴大顯示前腳4及前輪10之圖,第39圖係取下靠腳部18來顯示前腳4及前輪10之圖。如上所述,前腳4具有集中一對前腳架9之下端部的構造。由第39圖可知,前腳架9之下端係以利用鉚釘等之連結插銷100結合,其結合部分透過腳輪具101安裝有前輪10。如第40圖所示,腳輪具101具有腳輪具固持器
102、組裝於腳輪具固持器102下方之腳輪具本體103及疊合配置於腳輪具固持器102與腳輪具本體103之前面側的滑動部104。
如第41圖及第42圖所示,腳輪具固持器102具有下端側縮小之筒狀架容納部105及由該架容納部105朝下方突出之軸承部106。架容納部105於車寬方向設有貫通腳輪具固持器102之插銷安裝孔105a。軸承部106之左右形成有朝上下方向延伸之軌溝106a,且該軌溝106a之後方於上下方向相隔地設有2個定位凹部106b、106c。由第42圖可知,軸承部106設有朝上下方向延伸而向腳輪具固持器102下面開口之軸承孔106d。軸承孔106d之中心線相當於腳輪具101之迴旋中心線。
如第43圖及第44圖所示,腳輪具本體103具有軸承部108及連在該軸承部108後方之車輪安裝部109。軸承部108之左右形成有朝上下方向延伸之軌溝108a,而該軌溝108a之後方則形成有傾斜部108b。再者,如第40圖所示,軸承部108設有朝上下方向延伸而向軸承部108上面開口之軸承孔108c。軸承孔108c之中心線也與腳輪具101之迴旋中心線一致。上述傾斜部108b係傾斜成其上端側較下端側偏向腳輪具本體103之後方(第43圖中為右方)。車輪安裝部109形成有將腳輪具本體103由其左右方向貫穿之車軸安裝孔109a。車軸安裝孔109a為朝上下方向延伸之長孔形狀。前輪10之車軸10b(參考第1圖及第39圖)藉安裝於車軸安裝孔109a,可在可朝上下方向移動之狀態下,可自由旋轉地
支撐於腳輪具101。車輪安裝部109之內部組裝有可緩和輸入車軸10b之衝擊的緩和衝擊機構(未圖示)。藉緩和衝擊機構,車軸10b會朝下方賦予勢能,對應由前輪10輸入之負載而朝上方位移。
如第45~47圖所示,滑動部104之構造為:具有彎曲成構成部分圓筒體之滑動部本體104a,並可利用該滑動部本體104a之彈性嵌合於腳輪具固持器102之軸承部106外周。滑動部本體104a之上端設有操作凸緣104b。滑動部本體104a內周形成有朝上下方向延伸之一對導軌104c。滑動部本體104a之周方向兩端設有定位用凸部104d,並使定位用凸部104d朝滑動部本體104a之內周側突出。再者,滑動部本體104a之下端兩側形成有與腳輪具本體103之傾斜部108b咬合之傾斜部104e。
回到第40圖,腳輪具固持器102與腳輪具本體103藉將支點插銷110插入軸承孔106d(請參考第42圖)、108c而組合成可以支點插銷110為中心互相旋轉。滑動部104係使導軌104c咬合於軌溝106a而嵌合於腳輪具固持器102之軸承部106之前面外周。支點插銷110之兩端部與腳輪具固持器102及腳輪具本體103間係分別以例如使扣環嵌合於支點插銷110等方法防止脫落。腳輪具固持器102或腳輪具本體103之其中一者的防止脫落機構,亦可於支點插銷110之其中一端部設置突緣。
如第39圖所示,腳輪具101係於腳輪具固持器102之架容納部105內部插入由連結插銷100結合的前腳架9之下端
部,並由插銷安裝孔105a之其中一側敲入連結插銷107而貫穿前腳架9至插銷安裝孔105之另一側,藉此連結於前腳4之下端。在該裝態下,腳輪具固持器102及滑動部104係連結無法相對前腳4朝周方向旋轉。另一方面,腳輪具本體103根據滑動部104之位置,可在容許以支點插銷110為中心迴旋之狀態與阻止迴旋之狀態間切換。
換言之,滑動部104藉導軌104c咬合於腳輪具固持器102之軌溝106a,可沿軌溝106a朝上下方向移動,且無法相對腳輪具固持器102朝周方向旋轉。腳輪具本體103之軌溝108a係設置成:在使前輪10朝向直線前進方向時(即,使前輪10之車軸10b與車寬方向一致時),與腳輪具固持器102之軌溝106a連成一直線。第48圖係顯示使軌溝106a、108a之位置互相配合的狀態。在第48圖之狀態下,由於整個滑動部104位於腳輪具固持器102之軸承部106上,因此腳輪具本體103可迴旋。惟,由第48圖之狀態將滑動部104朝下方操作時,滑動部104之導軌104c的一部份會嵌入腳輪具本體103之軌溝108a,如第49圖所示,滑動部104會處於橫跨腳輪具固持器102及腳輪具本體103各自之軸承部106、108間之位置。藉此,腳輪具本體103與滑動部104各自之傾斜部108b、104e會互相咬合,使腳輪具本體103無法相對腳輪具固持器102迴旋。結果,前輪10會拘束於朝向直線前進之狀態。換言之,第48圖相當於容許前輪10迴旋之狀態,第49圖相當於阻止前輪10迴旋之狀態。而,在第48圖之狀態下,滑動部104之凸部104d係咬合於腳輪具固持器102上側之凹
部106b,在第49圖之狀態下,凸部104d係咬合於下側之凹部106c。
在第49圖之狀態下,對前輪10施加以支點插銷110為中心之轉矩時,在傾斜部108b、104e間,沿支點插銷110之軸線方向將滑動部104向上推之方向會產生分力Fc。當該分力Fc超過預定限度時,滑動部104之凸部104d會由腳輪具固持器102之凹部106c脫離而將滑動部104推擠到腳輪具固持器102之軸承部106上。結果,腳輪具本體103便可繞支點插銷110之周圍迴旋。故,可排除因超過限度之轉矩作用於滑動部104而引起滑動部104變形或損壞等問題之虞。
根據前述前腳4之構造,將左右一對前腳架9之下端部集中並以連結插銷100相互結合來構成前腳4,且,將該集中之下端部插入腳輪具固持器102之筒狀架容納部105內部而與腳輪具固持器102一同固定,因此會有以下優點。首先,以單一管材構成前腳4時,必須對該素材之管材進行彎曲成大略呈U字形或V字形之加工。相對於此,本形態只要將左右前腳9分別作為個別之零件來進行彎曲加工即可,且該彎曲角度也較小。故,可輕易製造前腳架9。
藉集中2支前腳架9之下端部,可於前腳4之下端部一體地設置與腳輪具101連結之部分,因此用以安裝腳輪具101之連結構件可作為與前腳架9分開之另一零件來製造,而不需以熔接等接合於前腳架9。藉此,可較容易確保前腳4與腳輪具101之連結部分的剛性,且可減少零件數量,也有利於車體2之輕量化。再者,由於將腳輪具固持器102對前腳4
之連結部作為筒狀架容納部105,並於其內部插入前腳架9之下端部,因此相較於將架容納部105構造成平板狀之情形,較容易確保架容納部105之剛性。故,可腳輪具固持器102樹脂化、輕量化,謀求製造成本之降低等。
(車體尺寸)
接著,參考第50圖說明車體2之較佳尺寸範圍。而,第50圖顯示車體2處於使用狀態,且把手17定位成大致與背架15之長方向呈一直線之狀態(以下,將此稱為基準狀態)。
本形態之嬰兒車1中,前輪10係透過腳輪具101安裝於車體2。故,握著把手17之握持部17b來使車體2迴旋時的鉛直方向中心線(車體迴旋中心線)在車體2之前後方向會位於後輪軸線Aw(請參考第6B圖)上。若操作嬰兒車1時之力點位於把手17之握持部17b中心(以下稱握持中心)Cg,則相對於該握持中心Cg與後輪軸線Aw之前後方向距離Xc,座部3之背座交點Ci與後輪軸線Aw之前後方向距離Xb較小,且,車輪10、11間之軸間距離Xa越短,為了使車體2迴旋之而對握持部17b施加之力(以下稱迴旋操作力)就會越小。換言之,距離Xa、Xb分別相對距離Xc的比越小,迴旋操作力就會越小。在此,背座交點Ci係由後輪軸線Aw方向觀看車體2時,沿座部3之座避震部12表面延伸之延長線與沿座背部13表面延伸之延長線交叉的點。作用於座部3之幼兒體重的重心位置可以背座交點Ci來代表。
又,背座交點Ci之高度Za相對於握持中心Cg之高度Zb的比越小,對車體2之操作性越有利,而縮小背座交點Ci
之高度Za對確保車體2之穩定性也較有利。另一方面,若將距離Xc設定的較大,並將距離Xa、Xb設定的較小,則車體2之車寬方向穩定性會降低,特別對三輪式而言較會有這種情形。
若考慮以上情事,就謀求減輕迴旋操作力及確保車體2之穩定性而言,增大軸間距離Xa而縮小背座交點Ci之高度Za是合理的。故,本形態係如下設定各尺寸。
(1)相對於握持中心Cg與後輪軸線Aw間之距離Xc,將軸間距離Xa設定為2Xc以下,並將背座交點Ci與後輪軸線Aw間之距離Xb設定為0.4Xc~0.6Xc之範圍。若軸間距離Xa為2Xc以上,迴旋操作力會有過大之虞。當距離Xb小於0.4Xc時,背座交點Ci會太靠近後輪軸線Aw而使車體2容易向後方傾,而當距離超過0.6Xc時,則迴旋操作力會有過大之虞。
(2)相對於握持中心Cg之高度Zb,將背座交點Ci之高度Za設定為低於0.32Zb。若高度Za超過0.32Zb,則車體2之穩定性會超過限度而有惡化之虞。
又,亦可擴大使用狀態之後輪11間的距離Da來確保車體2之穩定性。惟,若無限制地擴大後輪11,會使車體2可通行之通路寬度受限,而有使用便利性惡化之虞。其中一標準係將後輪11之車寬方向最大距離設定為小於550mm。若小於550mm,即使像自動剪票口之通路般狹窄的地方亦可在展開後輪11之情形下輕鬆地通過。
當座部3之座緩衝部12及座背部13已賦予彎曲時,若背
座交點Ci在座緩衝部12及座背部13留有平面部,只要延長該平面部來定義背座交點Ci即可。當沒有明確的平面部時,或是因座緩衝部12及座背部13包覆有無法取下之緩衝材或表皮材、或作為芯材之基板內沒有座緩衝部12及座背部13等理由而無法定義背座交點Ci時,依財團法人製品安全協會之SG規格(規格編號CPSA0001)「嬰兒車之認定基準及基準確認方法」、或「英國規格EN1888:2003」所規定,只要將用以測量座面與靠背部之角度的工具設置於座部3上,並將由車體側邊觀看時該等工具與座緩衝部12及座背部13接觸之面加以延長,而將該等之交點決定為背座交點Ci即可。
本形態之嬰兒車1中,由於把手17之角度可相對手推架8之背架15進行變更,因此可在上述基準狀態滿足上述要件(1)、(2)的情形下,設定車體2之尺寸。把手17之傾斜度由基準狀態改變時,有可能會產生無法滿足要件(1)、(2)至少其中一者的情形。惟,要件(1)、(2)係為了兼顧迴旋車體2時之穩定性與操作性者,如果只是例如要使車體2前進時,可不受要件(1)、(2)拘束而視使用者之身高或喜好等來適當調整把手之傾斜度。換言之,對於如本形態般可調整把手傾斜度之嬰兒車而言,只要在將把手設定於其調整範圍之其中一傾斜度時滿足要件(1)、(2)即可。
本發明並未受限於上述形態,而可以各種形態實施。舉例言之,上述形態之嬰兒車係具有配置於車寬方向中央之單一前輪及配置於車寬方向兩側之一對後輪的三輪式
嬰兒車,而本發明之車體的第一連桿機構及第二連桿機構亦可適用於車寬方向具有一對前輪的四輪式嬰兒車。連桿連結機構、副鎖固機構(連桿間連結機構)亦可同樣地適用於四輪式嬰兒車。後輪輪架內設置衝擊緩衝機構之構造亦可適用於四輪式嬰兒車,且亦可適用於可利用與上述第一連桿機構、第二連桿機構不同之構造進行摺疊之嬰兒車,並可適用於無法摺疊之嬰兒車的後輪輪架。而,前腳構造及腳輪具,只要是具有單一前輪之三輪式嬰兒車,亦可適用於可利用與上述第一連桿機構、第二連桿機構不同之構造進行摺疊之嬰兒車,且亦可適用於無法摺疊之嬰兒車。
本發明並未受限於上述形態,而可以各種形態實施。舉例言之,上述形態係將作為鎖固構件之滑動部104設置於腳輪具固持器102之外周,但亦可將鎖固構件收容於腳輪具固持器102內部。鎖固構件之引導機構係將導軌104e設置於滑動部104內,並將軌溝106a設置於腳輪具固持器102,但亦可將導軌設置於腳輪具固持器,並將軌溝設置於鎖固構件內。引導機構可利用例如朝迴旋中心線延伸之插銷及與該插銷嵌合之插銷孔等來構成,適當加以變更。雖於作為鎖固構件之滑動部104設置凸部104e,並於腳輪具固持器設置凹部106c,但亦可於鎖固構件設置凹部,並於腳輪具固持器設置凸部。與鎖固構件之解除位置(第48圖之位置)對應的凹部106d可省略。又,當鎖固構件位於鎖固位置(第49圖之位置)時,即使凹部與凸部不咬合亦可以適當之力
將鎖固構件保持於鎖固位置時,可省略凹部與凸部。上述形態中之嬰兒車係具有配置於車寬方向中央之單一前輪及配置於車寬方向兩側之一對後輪的三輪式嬰兒車,而本發明之腳輪具亦可適用於車寬方向具有一對前輪的四輪式嬰兒車。不僅前輪,後輪亦可適用本發明之腳輪具。再者,本發明之腳輪具不受限於安裝在嬰兒車腳部(前腳或後腳)的例子,只要是需要切換阻止車輪迴旋之狀態與容許迴旋之狀態,即可適用於各種車輪之支撐構造。
1‧‧‧嬰兒車
2‧‧‧車體
3‧‧‧座部
4‧‧‧前腳
5‧‧‧後腳
6‧‧‧靠臂部
7‧‧‧座架
8‧‧‧手推架
9‧‧‧前腳架
10‧‧‧前輪
10a‧‧‧車輪
11‧‧‧後輪
11a, 10b‧‧‧車軸
12‧‧‧座避震部
13‧‧‧座背部
14‧‧‧合葉部
15‧‧‧背架
16‧‧‧操作部
17‧‧‧把手
17a‧‧‧安裝部
17b‧‧‧握持部
17c‧‧‧通孔
18‧‧‧靠腳部
22‧‧‧座架托架
23‧‧‧連桿連結零件
23a‧‧‧外殼
25, 26‧‧‧後腳臂
25a‧‧‧長孔
27‧‧‧後腳托架
28‧‧‧後輪輪架
30‧‧‧連結桿
31‧‧‧後腳支撐架
32‧‧‧固定具
35‧‧‧球形接頭
36‧‧‧萬向接頭
37‧‧‧基部
37a‧‧‧頂凸緣
37b‧‧‧安裝孔
37c‧‧‧球形關節蓋
37d‧‧‧引導面
38‧‧‧球體外殼
39‧‧‧球體
40‧‧‧螺桿
50‧‧‧延伸臂
51‧‧‧座支撐架
52‧‧‧副鎖固機構
53‧‧‧塊部
54‧‧‧鉚釘
55‧‧‧固定爪
56‧‧‧鎖固滑動部
56a‧‧‧插銷
57‧‧‧操作桿
58‧‧‧插銷
59‧‧‧鎖固臂
59a‧‧‧鎖固爪
60‧‧‧輪架本體
61‧‧‧軸承座
62‧‧‧連結插銷
63‧‧‧緩衝構件
70‧‧‧主鎖固機構
71, 73, 74‧‧‧連結插銷
72‧‧‧連桿連結零件
72a‧‧‧引導軸部
72b, 72c‧‧‧卡止部
75‧‧‧鎖固構件
76‧‧‧線材
80‧‧‧外殼
81‧‧‧端部管
82‧‧‧把手摺疊機構
83‧‧‧連桿齒
84‧‧‧滑動齒
85‧‧‧線圈彈簧
86‧‧‧滑動部
86a‧‧‧旋轉傳達爪
86b‧‧‧推力爪
90‧‧‧遠距離操作機構
91‧‧‧滑輪
91a‧‧‧軸
91b‧‧‧驅動插銷
92‧‧‧操作滑動部
92a‧‧‧操作爪
93‧‧‧鎖固滑動部
93a‧‧‧鎖固臂
100‧‧‧連結插銷
101‧‧‧腳輪具
102‧‧‧腳輪具固持器
103‧‧‧腳輪具本體
104‧‧‧滑動部
104a‧‧‧滑動部本體
104b‧‧‧操作凸緣
104c‧‧‧導軌
104d‧‧‧定位用凸部
104e‧‧‧傾斜部
105‧‧‧筒狀架容納部
105a‧‧‧插銷安裝孔
106‧‧‧軸承部
106a‧‧‧軌溝
106b, 106c‧‧‧定位凹部
106d‧‧‧軸承孔
107‧‧‧連結插銷
108‧‧‧軸承部
108a‧‧‧軌溝
108b‧‧‧傾斜部
108c‧‧‧軸承孔
109‧‧‧車輪安裝部
109a‧‧‧車軸安裝孔
110‧‧‧支點插銷
L1‧‧‧第一連桿機構
L2‧‧‧第二連桿機構
Qa,Qb, Qc, Qd‧‧‧支點
Pa, Pb, Pc‧‧‧支點
Aq‧‧‧旋轉中心線
Aw‧‧‧後輪軸線
Cg‧‧‧握持中心
Ci‧‧‧背座交點
第1圖係本發明其中一形態之嬰兒車的立體圖。
第2圖係顯示車體左右方向(車寬方向)一側之使用狀態的構成之側面圖。
第3圖係將車體變形為摺疊狀態時之側面圖。
第4圖係分數階段顯示將車體由使用狀態變化至摺疊狀態之樣子的圖。
第5圖係將第一連桿機構單純化之機構圖。
第6A圖係顯示車體在使用狀態時前腳與後腳之關係的側面圖。
第6B圖係顯示車體在使用狀態時沿前腳架之長方向往下看左右後腳之狀態的圖。
第7A圖係顯示車體在摺疊狀態時前腳與後腳之關係的側面圖。
第7B圖係顯示車體在摺疊狀態時沿前腳架之長方向往下看左右後腳之狀態的圖。
第8圖係擴大顯示連結桿附近之圖。
第9圖係球形接頭之擴大圖。
第10圖由下方往上看球形接頭之樣子的立體圖。
第11圖係沿第9圖XI-XI線之剖面圖。
第12圖係對應第9圖顯示省略了球體外殼之狀態的圖。
第13圖係顯示由下方往上看球形接頭之球形接頭蓋的樣子之立體圖。
第14圖係對應第11圖顯示省略了球體外殼之狀態的圖。
第15圖係球體外殼之立體圖。
第16圖係萬向接頭之剖面圖。
第17圖係顯示其中一形態之副鎖固機構的鎖固狀態之立體圖。
第18圖係顯示其中一形態之副鎖固機構的解除狀態之立體圖。
第19圖係顯示另一形態之副鎖固機構的鎖固狀態之立體圖。
第20圖係顯示另一形態之副鎖固機構的解除狀態之立體圖。
第21圖係顯示由車寬方向內側看後輪輪架之狀態的立體圖。
第22圖係顯示後輪輪架之內部構造的圖。
第23圖係擴大顯示第一連桿機構之座架與背架支點附近構成的圖。
第24圖係顯示車體在使用狀態下,且座架與背架間之旋轉受拘束時之主鎖固機構的圖。
第25圖係顯示由第24圖將鎖固構件操作至解除位置之狀態的圖。
第26圖係顯示將座架與背架於使用狀態與摺疊狀態間旋轉途中之主鎖固機構的圖。
第27圖係顯示車體在摺疊狀態下,且座架與背架間之旋轉受拘束時之主鎖固機構的圖。
第28圖係擴大顯示設於手推架上端部之操作部及把手之立體圖。
第29圖係顯示把手安裝部內部構成之垂直方向剖面圖。
第30圖係顯示把手安裝部內部構成之水平方向剖面圖。
第31圖係顯示把手摺疊機構之要部的立體圖。
第32圖係省略背架而顯示安裝部內部之立體圖。
第33圖係顯示要將把手摺疊機構之滑動部及滑動齒組裝於把手安裝部之樣子的圖。
第34圖係顯示已組合把手摺疊機構之滑動部及滑動齒之樣子的圖。
第35圖係顯示已解除連桿齒與滑動齒咬合之狀態的圖。
第36A圖係顯示將把手倒成大致水平之樣子的圖。
第36B圖係顯示將把手收折成上下顛倒之樣子的圖。
第37圖係顯示設於手推架之操作部的遠距離操作機構之圖。
第38圖係擴大顯示前腳及前輪之圖。
第39圖係取下靠腳部而顯示前腳及前輪之圖。
第40圖係腳輪具之分解立體圖。
第41圖係腳輪具固持器之右側視圖。
第42圖係腳輪具固持器之底面圖。
第43圖係腳輪具本體之右側視圖。
第44圖係腳輪具本體之平面圖。
第45圖係滑動部之右側視圖。
第46圖係滑動部之背面圖。
第47圖係滑動部之平面圖。
第48圖係顯示容許前輪迴旋時之腳輪具狀態的圖。
第49圖係顯示阻止前輪迴旋時之腳輪具狀態的圖。
第50圖係顯示車體各部尺寸之圖。
2‧‧‧車體
4‧‧‧前腳
5‧‧‧後腳
6‧‧‧靠臂部
7‧‧‧座架
8‧‧‧手推架
9‧‧‧前腳架
10‧‧‧前輪
11‧‧‧後輪
11a‧‧‧後輪車軸
15‧‧‧背架
17‧‧‧把手
22‧‧‧座架托架
23‧‧‧連桿連結零件
25,26‧‧‧後腳臂
27‧‧‧後腳托架
28‧‧‧後輪輪架
30‧‧‧連結桿
35‧‧‧球形接頭
36‧‧‧萬向接頭
50‧‧‧延伸臂
101‧‧‧腳輪具
L1‧‧‧第一連桿機構
L2‧‧‧第二連桿機構
Qa, Qb, Qc, Qd‧‧‧支點
Pa, Pb, Pc, Pd‧‧‧支點
Claims (11)
- 一種嬰兒車,係可將車體在使用狀態與摺疊狀態間變形者,包含有:第一連桿機構,其連桿零件包含前述車體之前腳及手推架,並構造成由車寬方向來看大致呈平行四邊形狀,藉此,將前述車體由前述使用狀態變形為前述摺疊狀態時,可動作使前述手推架朝下方大致平行地移動;第二連桿機構,係大致呈平行四邊形狀,其連桿零件包含配置成大致彼此平行而構成前述車體之後腳的一對後腳臂,且可動作使前述後腳朝前述車體之前後方向位移;及連桿連結機構,係連結前述第一連桿機構與前述第二連桿機構,以於操作前述第一連桿機構來使前述車體由前述使用狀態變形為前述摺疊狀態時,與前述第一連桿機構之動作連動而使前述後腳朝前述前腳位移。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嬰兒車,其中前述車體之車寬方向兩側設有前述第一連桿機構及前述第二連桿機構,且前述第二連桿機構係構造成將前述車體由前述使用狀態變形為前述摺疊狀態時,亦使前述後腳朝前述車寬方向內側位移。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嬰兒車,其中前述第二連桿機構之連桿零件包含前述一對後腳臂、設置成無法相對前述前腳相對位移之後腳托架及支撐後輪之後輪輪架,而將前述一對後腳臂各自之一端部與後腳托架連結成可旋轉,並將 前述一對後腳臂各自之另一端部與前述後輪輪架連結成可旋轉,藉此將前述第二連桿機構構造成大致呈平行四邊形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嬰兒車,其中前述車體之車寬方向兩側設有前述第一連桿機構及第二連桿機構,且前述後腳臂相對前述後腳托架之旋轉中心線係相對前述車寬方向傾斜,而使前述車寬方向外側較內側偏向車體之上方與前方。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嬰兒車,其中前述後輪輪架係分別在前述使用狀態及前述摺疊狀態下,將前述後輪之車軸支撐成大致與前述車寬方向平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之嬰兒車,其中前述連桿連結機構包含有:座架,係配置於前述前腳與前述手推架間,而作為前述第一連桿機構之連桿零件產生作用者;連結桿,係架設於前述後腳之其中一後腳臂間者;及萬向接頭,係分別設置於前述連結桿與前述座架及前述其中一後腳臂間者;且,前述連結桿之至少一端側的萬向接頭為球形接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或5項之嬰兒車,其中前述前腳之下端部係透過腳輪具安裝有單一前輪。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嬰兒車,其中前述前腳具有排列於前述車寬方向的一對前腳架,且前述一對前腳架各自的下端部係朝前述車寬方向內側彎曲而於車寬方向中央相互 結合,並於該結合之下端部透過前述腳輪具安裝有前述單一前輪。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嬰兒車,其中前述腳輪具包含有:腳輪具本體,係可安裝前述前輪者;及腳輪具固持器,係安裝於前述腳輪具本體與前述前腳間,並將前述腳輪具本體支撐成可迴旋者;且,前述腳輪具固持器設有筒狀架容納部,前述一對前腳架之已結合的下端部係嵌合於前述架容納部內而與該架容納部結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至5項中任一項之嬰兒車,其中前述後輪輪架包含有:輪架本體,係與前述一對後腳臂連結;及軸承座,係相對於前述輪架本體連結成可繞與前述車寬方向平行之支點周圍旋轉;前述軸承座係安裝有前述後輪,且前述輪架本體與前述軸承座間安裝有衝擊緩衝機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嬰兒車,其設有一連桿間鎖固機構,該連桿間鎖固機構在前述車體處於前述使用狀態時,將前述後腳與前述第一連桿機構之連桿零件或與該連桿零件結合成一體的零件加以相互拘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007050A JP5138231B2 (ja) | 2007-01-16 | 2007-01-16 | キャスタ及び該キャスタを有するベビーカー |
JP2007007051A JP4869083B2 (ja) | 2007-01-16 | 2007-01-16 | ベビーカー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836961A TW200836961A (en) | 2008-09-16 |
TWI409186B true TWI409186B (zh) | 2013-09-21 |
Family
ID=39821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7101325A TWI409186B (zh) | 2007-01-16 | 2008-01-14 | 嬰兒車(一)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20080067581A (zh) |
CN (1) | CN102126512B (zh) |
HK (1) | HK1116746A1 (zh) |
TW (1) | TWI40918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257938B2 (ja) * | 2013-07-04 | 2018-01-10 | コンビ株式会社 | 乳母車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6128268A (en) * | 1980-03-10 | 1981-10-07 | Kasai Kk | Baby carriage |
JPS6188869A (ja) * | 1984-10-09 | 1986-05-07 | Fukumitsuya:Kk | 発泡性混成酒の製造方法 |
JPH01297371A (ja) * | 1988-05-24 | 1989-11-30 | Zojirushi Bebii Kk | 乳母車のリンク構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81066U (ja) * | 1983-11-09 | 1985-06-05 | 株式会社アオバ | ベビ−カ− |
JPH0825369B2 (ja) * | 1986-08-27 | 1996-03-13 | アツプリカ葛西株式会社 | キヤスタ |
CN100579844C (zh) * | 2004-09-16 | 2010-01-13 | 米特西有限公司 | 移动运输车 |
-
2008
- 2008-01-14 TW TW097101325A patent/TWI409186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01-15 KR KR1020080004355A patent/KR20080067581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8-01-16 CN CN2011100310818A patent/CN10212651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9-17 HK HK08110314.0A patent/HK1116746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6128268A (en) * | 1980-03-10 | 1981-10-07 | Kasai Kk | Baby carriage |
JPS6188869A (ja) * | 1984-10-09 | 1986-05-07 | Fukumitsuya:Kk | 発泡性混成酒の製造方法 |
JPH01297371A (ja) * | 1988-05-24 | 1989-11-30 | Zojirushi Bebii Kk | 乳母車のリンク構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26512A (zh) | 2011-07-20 |
KR20080067581A (ko) | 2008-07-21 |
HK1116746A1 (en) | 2009-01-02 |
TW200836961A (en) | 2008-09-16 |
CN102126512B (zh) | 2013-08-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64197B (zh) | Baby carriage | |
TWI464084B (zh) | 嬰兒車(一) | |
TWI429549B (zh) | 嬰兒車(二) | |
EP2441646A1 (en) | Carrier and baby carriage | |
US7441794B2 (en) | Foldable stroller | |
CN105539558B (zh) | 易操作的童车 | |
US6422587B1 (en) | Baby carriage folding mechanism for a folding baby carriage | |
RU2519582C2 (ru) | Детская прогулочная коляска | |
JP4869083B2 (ja) | ベビーカー | |
US20120326418A1 (en) | Stroller | |
JP5138231B2 (ja) | キャスタ及び該キャスタを有するベビーカー | |
JP2008174009A (ja) | ベビーカー | |
JP5020655B2 (ja) | ベビーカー | |
TWI409186B (zh) | 嬰兒車(一) | |
CN110001845A (zh) | 折叠式三轮车 | |
CN210391282U (zh) | 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 | |
TWI740062B (zh) | 嬰兒車 | |
KR20080067580A (ko) | 베이비 카 | |
GB2430181A (en) | Foldable stroller | |
CN113501044B (zh) | 婴儿车 | |
CN217730533U (zh) | 一种可换向的童车车架 | |
CN216546333U (zh) | 一种可快速折叠的婴儿车车架 | |
TWI792100B (zh) | 後輪旋轉鎖控機構及幼兒載具 | |
JP6783968B1 (ja) | 段差乗り越え装置 | |
KR20110002511A (ko) | 탑승자세 조절이 가능한 자전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