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7003B - Doors and windows - Google Patents

Doors and window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7003B
TWI407003B TW98101029A TW98101029A TWI407003B TW I407003 B TWI407003 B TW I407003B TW 98101029 A TW98101029 A TW 98101029A TW 98101029 A TW98101029 A TW 98101029A TW I407003 B TWI407003 B TW I40700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window
frame
hook
loc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01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05161A (en
Inventor
Mineo Naba
Kouichi Ishiguro
Koji Kawada
Original Assignee
Ykk Architectur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1912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4227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1965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9028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Architectural filed Critical Ykk Architectural
Publication of TW201005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05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70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7003B/zh

Links

Landscapes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Description

門窗
本發明,是關於具備有可使滑動開閉自如設置在開口框的門窗扇上鎖之上鎖構件的門窗,特別是關於具備有可在上述門窗扇門窗頭側執行上鎖之門窗頭鎖件的門窗。
可使設置在開口框滑動開閉自如的門窗扇上鎖之上鎖構件的門窗,例如已知有具備月牙鎖可使雙槽平拉式門窗扇上鎖的門窗。設置在上述門窗的月牙鎖,例如:是於一方的門窗扇設有承扣鐵件,於另一方的門窗扇設有轉動形成為和上述承扣鐵件卡合的月牙鎖耳部,藉由轉動上述耳部形成為和承扣鐵件卡合,使一方的門窗扇和另一方的門窗扇拉攏上鎖(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此外,可使平拉窗在窗扇窗頭側上鎖的窗頭鎖件,例如已知的上鎖裝置,是設有固定在窗扇窗抵接框以窗扇厚度方向為軸的橫軸形卡止構件,窗框具有上鎖部,該上鎖部,是由橫軸形第1軸軸支成可朝縱向轉動的鎖定構件,及,由橫軸形第2軸軸支成可朝縱向轉動的約束構件利用彈簧構件連結形成。該上鎖裝置,第1軸是配置在第2軸還上方的位置,於窗扇關閉時,卡止構件會進入第1軸和第2軸之間抵接於鎖定構件使鎖定構件轉動。藉由鎖定構件的轉動使卡止構件於鎖定構件設置的溝槽卡止在比第1軸還接近窗扇側的位置。此時,配置在比第1軸還位於窗扇反側的彈簧構件,是隨著鎖定構件的轉動形成為伸展的同時使約束構件轉動。其結果,使利用約束構件的轉動形成為可對約束構件和鎖定構件彼此轉動進行管制的卡止部卡止,朝上下方向彼此推壓使鎖定構件鎖定。約束構件和鎖定構件之卡止狀態解除用的操作手把,是從彈簧構件伸出窗扇相反側,構成為是藉由該操作手把朝下方移動解除約束構件和鎖定構件的卡止狀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專利文獻1]日本實公昭58-1188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5-139698號公報
門窗扇上鎖用的鎖構件,是設置在門窗扇門窗頭側可上鎖在其與縱框之間的門窗頭鎖件。門窗頭鎖件,如月牙鎖般的上鎖操作對門窗扇朝進深方向拉攏的作用小,因此其課題是窗扇關閉門時的門窗頭框和縱框的位置若不適當則恐怕會無法上鎖。
此外,上述先前的上鎖裝置,於門窗扇關閉時進來的卡止構件上側是配置有第1軸所樞軸支撐的鎖定構件,於上側配置有第2軸所樞軸支撐的約束構件,因此上下方向需要較寬的空間。另外,約束構件和鎖定構件之卡止狀態解除用的操作手把,是伸出在對第1軸及第2軸成卡止在鎖定構件溝槽的卡止構件位置相反側,所以進深方向也需要較寬的空間。因此,其課題是設有上鎖裝置的門窗頭框或框架需形成為較大,以致需求為更寬廣開口的門窗開口變窄。
本發明,是有鑑於上述課題而為的發明,其目的是提供一種只要關閉門窗扇就能夠容易上鎖門窗頭鎖件的門窗,此外,又提供一種佔據空間小並且能夠有效率使力上鎖的門窗頭鎖件及具備該門窗頭鎖件的門窗。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門窗,其具備門窗頭鎖件,上述門窗頭鎖件,具有承鎖構件和鎖本體,上述承鎖構件,是安裝在室內外邊界所設置的開口框,上述鎖本體,是安裝在該開口框內設置成滑動開閉自如的門窗扇門窗頭框,形成為可和上述承鎖構件卡合,其特徵為,其具有引導構件,該引導構件設置在上述開口框及上述門窗頭框當中任一方,於上述門窗扇關閉時可和上述開口框及上述門窗頭框當中的另一方接觸,將上述門窗頭框引導至上述開口框進深方向的指定位置,上述承鎖構件,具有:可在上述門窗扇關閉時讓上述鎖本體抵接的被抵接部;及可卡合著上述鎖本體的卡合部,上述鎖本體,具備鉤構件,該鉤構件具有:利用上述門窗扇的關閉抵接於上述被抵接部的抵接部;及在上述抵接部抵接著上述被抵接部以轉動軸為中心轉動卡合於上述卡合部的鉤部,構成為是在上述抵接部抵接於上述被抵接部以前,使上述開口框及上述門窗頭框當中的另一方接觸於設置在上述開口框及上述門窗頭框當中任一方的引導構件。
根據上述門窗,當門窗扇朝關閉方向移動時,是在抵接部抵接於被抵接部以前,門窗頭框或開口框就接觸於引導構件,所以是在抵接部抵接於被抵接部以前,由引導構件使門窗頭框軌道朝向指定位置方向。因此,是能夠使設有承鎖構件的開口框和設有鎖本體的門窗頭框之進深方向的位置,在抵接部抵接於被抵接部以前就吻合,所以能夠讓抵接部確實抵接於被抵接部,能夠確實上鎖。因此,能夠提供一種只要執行門窗扇的關閉操作就能夠容易上鎖門窗頭鎖件的門窗。
上述門窗中,最好是在上述開口框設有上述引導構件,使上述門窗頭框比上述抵接部抵接於被抵接部還先接觸於上述引導構件。
根據上述門窗,當門窗扇朝關閉方向移動時,門窗頭框會比抵接部抵接於被抵接部還先接觸於引導構件,所以當抵接部抵接於被抵接部時門窗頭框已經接觸著引導構件,因此可在更早的時間點由引導構件使門窗頭框軌道朝向指定位置的方向。因此,可使設有承鎖構件的開口框和設有鎖本體的門窗頭框之進深方向的位置吻合比抵接部抵接於被抵接部還早,所以能夠使上鎖更為確實。
上述門窗中,上述指定位置,最好是上述門窗頭框受到引導後當上述門窗扇朝關閉方向移動時,就可使上述抵接部抵接在上述被抵接部,使上述鉤構件可卡合在卡合部的位置。
根據上述門窗,在門窗頭框受到引導後,並且門窗扇朝關閉方向移動時,被抵接部是會抵接於抵接部,使鉤構件配置在卡合於卡合部的位置。因此,能夠提供一種只要執行門窗扇的關閉操作就能夠確實上鎖門窗頭鎖件的門窗。
上述門窗中,最好是構成為,上述鉤部,具備:利用上述門窗扇的關閉抵接於上述被抵接部以上述轉動軸即第1軸為中心轉動,可彈推著上述鉤構件使上述鉤構件朝與上述卡合部的卡合解除方向轉動的第1彈推構件;可抵接著上述鉤構件管制上述鉤構件轉動藉此維持上述卡合部和上述鉤構件之卡合狀態的同時,當以第2軸為中心的轉動操作用的操作部被操作時可解除對上述鉤構件轉動管制的轉動管制構件;及可對要管制上述鉤部朝上述鉤構件和上述卡合部的卡合解除方向轉動用的上述轉動管制構件進行彈推第2彈推構件,上述第2軸的軸心是配置在比上述被抵接部還位於室內側,上述第1軸的軸心是配置在比上述被抵接部還位於室內側並且比上述第2軸的軸心還位於門窗頭側,上述鉤構件和上述轉動管制構件,是在比上述第1軸的軸心及上述第2軸的軸心還位於室內側位置的平拉方向的上述第1軸的軸心和上述第2軸的軸心之間彼此抵接著。
根據上述門窗時,其和第2軸比被抵接部還位於室外側位置時的狀況相比,第2軸和操作部的距離變近,此外,第1軸或鉤構件和轉動管制構件的抵接部也比被抵接部還位於室內側,所以鉤構件或轉動管制構件等各構件是可形成為較小,因此門窗頭鎖件的佔據空間就能夠更小。
上述門窗中,上述第1軸及上述第2軸,最好是沿著上述門窗頭框長度方向配置成平行。
根據上述門窗時,是可使以第1軸為中心轉動的鉤構件和以第2軸為中心轉動的轉動管制構件都朝門窗頭框長度方向形成為長形。即,鉤構件之鉤部和承鎖構件之卡合部的接觸部份,或第1彈推構件彈推力和第2彈推構件彈推力所作用的鉤構件和轉動管制構件的接觸部份,是不用變更平拉方向及進深方向的尺寸就能夠形成為較大,因此能夠實現具備有不易損傷之門窗頭鎖件的門窗,同時能夠實現具備有可牢固上鎖之門窗頭鎖件的門窗。
上述門窗中,為了維持上述鉤構件和上述卡合部的上述卡合狀態,上述轉動管制構件所要抵接的上述鉤構件部位,最好是根據上述鉤構件和上述卡合部形成卡合時之上述鉤構件的轉動角度設置成複數。
2個構件卡合時,零件的加工精度或組裝精度,施工精度等因素恐怕會造成兩者之間鬆動產生發出喀咑聲,根據具備上述門窗頭鎖件的門窗時,為了維持鉤構件和卡合部的卡合狀態,轉動管制構件所要抵接的鉤構件部位是根據鉤構件和卡合部形成卡合時之鉤構件的轉動角度設置成複數,所以能夠根據零件的加工精度變更轉動管制構件所要抵接的鉤構件部位。因此,就可使鉤構件的鉤部和承鎖構件的卡合部不會產生鬆動能夠確實卡合。
上述門窗中,最好是構成為,上述門窗扇,具有樹脂製具中空部的門窗頭框,該門窗頭框的上述中空部內設有補強材,上述補強材,具有:朝進深方向延伸的底片;從上述底片的室外側端部延伸至上述開口框側的室外側片;及從上述底片的室內側端部延伸至上述開口框側的室內側片,上述第2軸的軸心,是配置在上述補強材的上述底片和上述室外側片和上述室內側所區隔形成的空間內。
根據上述門窗時,利用設置在門窗頭框內的剖面字形補強材內的空間就能夠配置第2軸的軸心,因此門窗頭框的表觀尺寸就能夠形成為更小。
根據本發明時,是可提供一種只要關閉門窗扇就能夠容易上鎖門窗頭鎖件的門窗。此外,還可提供一種具備有佔據空間小並且能夠有效率使力上鎖之門窗頭鎖件的門窗。
[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
以下,是參照圖面對本發明一實施形態相關的門窗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的門窗,是以平拉式門窗的雙槽平拉窗戶為例進行說明,該雙槽平拉窗戶,具備:設置在室內外邊界,安裝在建築結構體的四方框;及安裝在四方框可朝平拉方向滑行移動開閉的窗扇。本實施形態的窗戶設有可上鎖在窗扇和縱框之間的窗頭鎖件和窗頭框進深方向位置引導用的引導構件,此外窗扇的窗頭框的室內側設有窗頭鎖件的操作部。以下說明中,窗戶從室內側看時成為上下的方向是以上下方向表示,成為左右的方向是以左右方向或平拉方向表示,室內外方向的深度方向是以進深方向表示。另外,即使是在針對窗頭鎖件單體及引導構件單體進行說明時,同樣地還是以窗頭鎖件及引導構件已安裝在窗戶時的狀態來表示上下。
本實施形態的窗戶10,如第1圖所示,具有:設置在室內外邊界安裝在建築物或牆壁等之開口的開口框11;及設置在開口框11朝平拉方向移動自如的內窗扇12及外窗扇16。接著,內窗扇12及外窗扇16構成用的框,是具有中空部的樹脂製成型構件,設有可使位於窗頭側的窗頭框14、17和收容窗頭框14、17前端的縱框11a上鎖的窗頭鎖件20,於窗頭框14、17的中空部內是設有補強材15(第4圖)。
此外,於縱框11a,是在窗頭鎖件20還稍微上方的位置,設有可使前端收容在縱框11a的內窗扇12及外窗扇16的窗頭框14、17引導至縱框11a進深方向指定位置的引導構件18。即,本實施形態的窗戶10,是在開口框11及窗頭框14、17當中的一方即開口框11設有引導構件18,窗扇12、16關閉時,開口框11及窗頭框14、17當中的另一方即窗頭框14、17會抵接於引導構件18,使相窗頭框14、17引導至縱框11a進深方向的指定位置。
設置在內窗扇12側的窗頭鎖件20及引導構件18,和,設置在外窗扇16側的窗頭鎖件20及引導構件18,是左右相反的構造,所以於此是以第1圖右側所示設置在內窗扇12側的窗頭鎖件20及引導構件18為例子進行說明。
窗頭鎖件20,如第2圖所示,是在縱框11a設有承鎖構件22,在內窗扇12的窗頭框14設有可和承鎖構件22卡合的鎖本體30。
承鎖構件22,是不銹鋼製板材,具有:隔著縱框11a以螺絲固定在固定板28的座板部24;及從座板部24室外側端部延伸成大致直角,突出在平拉方向碰頭側的卡合壁部26。座板部24設有小螺絲60貫穿用的貫通孔24a,卡合壁部26設有鎖本體30的下述鉤部37b卡合用的卡合部即卡合孔26b。該承鎖構件22,是以小螺絲60固定在縱框11a的內窗扇12窗頭框14納入用的溝槽部11b使其形成為合壁部26突出在內窗扇12側。
鎖本體30,如第3圖所示,具有基部構件31、操作手把32、補強材33、第1軸34、第2軸35、支架36、鉤構件37、鉤構件側彈簧38、轉動管制構件39及管制構件側彈簧40。基部構件31,是固定在面向著窗頭框14室內側的板部(以下稱室內板部)14a。操作手把32,是貫穿著分別設置在基部構件31和窗頭框14室內板部14a的開口31c、14b。補強材33,是設置在室內板部14a的室外側。第1軸34和第2軸35,是沿著垂直方向(窗頭框14長度方向)配置的轉動軸,由支架36支撐著。鉤構件37,是設置成以第1軸34為中心轉動自如。鉤構件側彈簧38,是第1彈推構件可彈推鉤構件37朝指定方向轉動。轉動管制構件39,是設置成以第2軸35為中心轉動自如可管制鉤構件37的轉動。管制構件側彈簧40,是第2彈推構件可彈推轉動管制構件39。於此,第1軸34及第2軸35,都是配置成軸心位置比卡合壁部26還位於室內側。此外,第1軸34是配置成比第2軸35還位於窗頭側。
基部構件31,具有:抵接於室內板部14a由螺絲固定的大致長方體狀的固定部31a;固定部31a的從碰頭邊梃側端朝室內方向突出的室內側壁部31b;可固定部31a的上端部側和下端部側與中央部位區隔的上下區隔壁部31d;分別設置在比上側區隔壁部31d還位於上側部位及比下側區隔壁部31d還位於下側部位成為小螺絲60貫穿用的固定孔31e;及設置在中央區域成為操作手把32貫穿用的開口31c。在比上側區隔壁部31d還位於上側的部位,及,在比下側區隔壁部31d還位於下側的部位,是安裝有可在分別以小螺絲60固定鎖本體30之後遮蓋小螺絲60的罩蓋31f。
操作手把32,具有:貫通在開口31c成為比基部構件31的固定部31a還圖出於室內側的操作部32a;稍微彎曲設置在與操作部32a交叉的方向,於基部構件31固定部31a室內側部位受到引導形成滑動的被引導部32b;及從室內板部14a的開口14b突出在室內側的作用部32c,作用部32c的前端,是設有轉動管制構件39的下述操作片39b保持用的保持部32d。
補強板33,是板狀的構件,可與支架36一起由基部構件31的固定部31a固定用的小螺絲60同時鎖緊,使其抵接於室內板部14a的室外側面成為和支架36一起可大致收容著鉤構件37和轉動管制構件39。
支架36,具有:隔著間隔成相向配置在上下方向,成為第1軸34及第2軸35所要貫穿的上下軸承板部36a、36b;可使上下軸承板部36a、36b的室外側端部間形成連結的連結壁部36c;從上側的軸承板部36a室內側端部朝上方延伸的上側伸出部36d;及從下側的軸承板部36b室內側端部朝下方延伸的下側伸出部36e。
上下軸承板部36a、36b的第3圖所示右側即窗頭側的端部,是設有從上側的軸承板部36a垂下,此外,從下側的軸承板部36b豎起,可對鉤構件側彈簧38所彈推的鉤構件27轉動進行管制的轉動管制片36f。上側伸出部36d及下側伸出部36e,是形成有螺絲孔36g可抵接著補強板33螺合有小螺絲60。
鉤構件37的轉動軸即第1軸34,是從上側軸承板部36a上方插入,穿通鉤構件側彈簧38、鉤構件37、下側軸承板部36b,在下側軸承板部36b下方套上E環62使其被支撐著。轉動管制構件39的轉動軸即第2軸35,是從上側軸承板部36a上方插入,穿通轉動管制構件39、轉動管制構件側彈簧40、下側軸承板部36b在下側軸承板部36b下方套上E環62使其被支撐著。支架36所支撐的第1軸34及第2軸35,是沿著上下方向(窗頭框14的長度方向)配置的同時,彼此隔著間隔成平行配置。
鉤構件37,如第3圖、第4圖所示,於支撐在第1軸34的狀態下,是形成為上下方向任一位置的水平剖面都是大致相同的方塊構件。鉤構件37,從上方看時的水平剖面,是設有:穿通有第1軸34的本體部37a;在比第1軸34還位於窗頭側位置卡合於承鎖構件22卡合孔26b的勾部37b;窗扇關閉時成為承鎖構件22推壓抵接部的推壓部37c,夾著第1軸34使鉤部37b及推壓部37c設置在相反側,又設有下述轉動管制構件39抵接用的管制時抵接部37d及解除時抵接部37h,連接在穿通有第1軸34的本體部37a形成為一體。另,第4圖,是表示要比位於窗頭鎖件20上側的引導構件18還位於上方的水平剖面從上方看時的狀態,但為了呈現比引導構件18還位於下方位置的窗頭鎖件20,引導構件18是以一點虛線表示透明狀態。
鉤部37b和推壓部37c,是在本體部37a成為連接著。此外,當內窗扇12為開放與承鎖構件22的卡合為解除的狀態,前端側是隔著間隔配置在進深方向,鉤部37b,是配置在要比設置在縱框11a的承鎖構件22的卡合壁部26還位於室內側位置,推壓部37c,是和承鎖構件22的卡合壁部26配置在進深方向並排位置。
接著,鉤構件側彈簧38,是設置成可使推壓部37c位於室外側的同時,鉤構件37的前端側以第1軸34為中心朝室內側轉動。鉤構件側彈簧38,是扭力螺旋彈簧,如第3圖所示,其是配置在鉤構件37的上側,和鉤構件37一起貫穿有第1軸34,一方的端部是掛在支架36,另一方的端部是掛在鉤構件37。
轉動管制構件39,如第3圖、第4圖所示,於支撐在第2軸35的狀態下,是形成為上下方向任一位置的水平剖面都是大致相同的方塊構件。轉動管制構件39,從上方看時的水平剖面,是設有:穿通有第2軸35的本體部39a;從第2軸35朝室內側突出,保持在操作手把32保持部32d的操作片39b;及從第2軸朝室內側及窗頭側突出以抵接著鉤構件37管制鉤構件37的管制部39c。
接著,轉動管制構件39,是設有能以第2軸35為中心使轉動管制構件39的操作片39b及管制部39c從窗頭側朝室內側轉動的管制構件側彈簧40。管制構件側彈簧40,是扭力螺旋彈簧,如第3圖所示,其是配置在轉動管制構件39的下側,和轉動管制構件39一起貫穿有第2軸35,一方的端部是掛在支架36,另一方的端部是掛在轉動管制構件39。
上述構成的窗頭鎖件20,是以內窗扇12窗頭框14的窗頭側部位進入縱框11a的溝槽部11b形成上鎖。窗頭框14側也設有朝縱框11a側開放的溝槽部14c,鉤構件37的鉤部37b及推壓部37c,是朝溝槽部14c突出著。接著,當窗頭框14進入縱框11a的溝槽部11b時,承鎖構件22會插入窗頭框14的溝槽部14c,在溝槽部14c內推壓部27會抵接於被抵接部26a使鉤構件37轉動,以致鉤部37b卡合於卡合孔26形成上鎖。
窗頭框14,具有:面向室內側的室內板部14a;面向室外側的室外板部14d;隔著間隔和室內板部14a形成配置可形成為溝槽部14c室內側壁部的室內側溝槽壁部14e;隔著間隔和室外板部14d形成配置可形成為溝槽部14c室外側壁部的室外側溝槽壁部14f;在窗頭側連接室內板部14a和室內側溝槽壁部14e的室內側窗頭壁部14g;在窗頭側連接室外板部14d和室外側溝槽壁部14f的室外側窗頭壁部14h;在碰頭側連接室內側溝槽壁部14e和室外側溝槽壁部14f的溝槽底部14j。
即,溝槽部14c,是以室內側溝槽壁部14e、室外側溝槽壁部14f及溝槽底部14j形成。接著,窗頭框14是於上下方向在窗頭鎖件20設置部位形成缺口,當內窗扇12關閉時,可使轉動的鉤構件37從室內側卡合於進入溝槽部14c的承鎖構件22。即,窗頭框14,是設有可使室內側窗頭壁部14g一部份、室內側溝槽壁部14e及溝槽底部14j一部份形成缺口的缺口部14k。
引導構件18,是樹脂製的塊狀構件。其具備:設置在承鎖構件22上方,固定在縱框11a溝槽部11b的座部18a;及成為座部18a進深方向的中央部份,於上下方向全區朝內窗扇12側突出的引導凸部18b。
引導凸部18b前端側(窗頭框14側)的部位,是在室內側及室外側的角部設有可使其朝向前端逐漸進深方向寬度變窄的斜邊部18c,其前端是突出至和形成有溝槽部11b的縱框11a前端為大致相同的位置。此外,引導構件18,是構成為,當內窗扇12關閉使窗頭鎖件20為上鎖的狀態,窗頭框14的室內側窗頭壁部14g和室外側窗頭壁部14h會抵接著位於引導凸部18b兩側的座部18a,使引導凸部18b的前端和溝槽底部14j之間形成空隙。
補強材15,是水平剖面形狀為字形的金屬製構件,具有:朝進深方向延伸的底片15a;從底片15a的室外側端部朝窗頭側(縱框11a側)延伸的室外側片15b;及從底片15a的室內側端部朝窗頭側(縱框11a側)延伸的室內側片15c。
上述鎖本體30構成用的構件,如第4圖所示,是利用設置在窗頭框14中空部內的補強材15所區隔的空間形成配置。本實施形態的窗戶10,其第2軸35的軸心是配置在補強材15的底片15a和室外側片15b和室內側片15c所區域形成的空間內。
如上述,利用設置在窗頭框14內的剖面字形補強材15內的空間配置第2軸35的軸心,是能夠使窗頭框14的表觀尺寸形成為更小。
此外,其他的構件,例如第4圖所示,將該剖面字形補強材15所區隔形成的空間內利用成為鉤構件37或轉動管制構件39的轉動範圍,或在該空間內配置管制構件側彈簧40,是能夠使窗頭框14的表觀尺寸形成為較小。
其次,是使用第5圖針對內窗扇12移動時引導構件18的功能和窗頭鎖件20的上鎖狀態進行說明。另,第5圖中也是和第4圖相同,為了呈現比引導構件18還位於下方位置的窗頭鎖件20,引導構件18是以一點虛線表示透明狀態。
如第5(a)圖所示,在承鎖構件22和鎖本體30的卡合為解除的狀態,當縱框11a和窗頭框14的位置為朝平拉方向(內窗扇12的滑動方向)離開的狀態時,鉤構件37,是由鉤構件側彈簧38彈推往可使其前端朝室內側轉動的方向,利用鉤部37b抵接於支架36上下的轉動管制片36f,使其姿勢保持著。
此外,轉動管制構件39是由管制構件側彈簧40彈推成抵接於鉤構件37的解除時抵接部37h。此時,轉動管制構件的操作片39b是朝向室內側,與操作手把32的保持部32d形成卡合著。另外,此時,內窗扇12只是由設置在下框的軌道及上框引導著,所以並未正確定位在縱框11a進深方向位置。
當從第5(a)圖的狀態關閉內窗扇12時,首先,如第5(b)圖所示,窗頭框14的室內側溝槽壁部14e和室內側窗頭壁部14g的角部,是會接觸於引導構件18室內側的斜邊部18c。此時,鉤構件37的推壓部37c雖不抵接於承鎖構件22的被抵接部26a,但窗頭框14的前端是開始進入縱框11a的構槽部11b。
第5(b)圖的例子,內窗扇12因是比指定位置還位於室外側,所以窗頭框14的室內側溝槽壁部14e和室內側窗頭壁部14g的角部就會接觸引導構件18室內側的斜邊部18c,但若內窗扇12是比指定位置還位於室內側時,則室外側溝槽壁部14f和室外側窗頭壁部14h的角部就會和引導構件18室內側的斜邊部18c接觸。於此,所謂指定位置,是指鉤部37b比設置在縱框11a的承鎖構件22的卡合壁部26還位於室內側,推壓部37c和承鎖構件22的卡合壁部26在平拉方向成並排的位置。
接著,又使內窗扇12朝縱框11a側移動成關閉時,室內側溝槽壁部14e和室內側窗頭壁部14g的角部,就會沿著引導構件18室內側的斜邊部18c滑動,使窗頭框14朝室內側移動的同時朝縱框側11a側移動。然後,當室內側溝槽必部14e和引導構件18的引導凸部18b室內側的面成為對面後,如第5(c)圖所示,位於引導構件18下方的承鎖構件22的被抵接部26a會抵接有鉤構件37的推壓部37c。此時,引導構件18的引導凸部18b,是進入在窗頭框14的溝槽部14c。
當從第5(c)圖的狀況又使內窗扇12朝縱框11a側移動成關閉時,推壓部37c會由被抵接部26a推壓往平拉方向使鉤構件37以第1軸34為中心開始轉動,使鉤部37的前端反抗鉤構件側彈簧38的彈推力朝室外側移動。此時,隨著鉤構件37的轉動當鉤部37b開始朝室外側移動的同時,解除時抵接部37h會開始滑動在轉動管制構件39的管制部39c窗頭側的面。然後,解除時抵接部37h其與管制部39c的抵接位置會從第2軸35側逐漸移動至管制部39c的前端側。
接著,當鉤構件37持續轉動時,鉤部37b會和卡合孔26b形成卡合。另一方面,當解除時抵接部37h越過管制部39c前端,從窗頭側的側面脫離時,管制構件側彈簧40的彈推力會使轉動管制構件39往管制部39c前端從窗頭側朝向室外側的方向轉動。轉動管制構件39的轉動,是會造成管制部39c前端抵接於鉤構件37的管制時抵接部37d。接著,於該狀態下,因鉤構件37的管制時抵接部37d是抵接在管制部39c的前端,所以鉤構件37就不可能因鉤構件側彈簧38的彈推力而轉動,因此就成為可維持著鉤部37b和卡合孔26b卡合的上鎖狀態。此時,操作手把32,是隨著轉動管制構件39操作片39b的移動形成移動,使操作部32a朝窗頭側移動。
此外,當於鉤部37b和卡合孔26b卡合成上鎖的狀態,將操作部32a朝基部構件31的室內側壁部31b側移動,反抗管制構件側彈簧40的彈推力使轉動管制構件39轉動解除管制部39c和管制時抵接部37d的抵接時,鉤部37b的前端會因鉤構件側彈簧38的彈推力而轉動,使鉤部37b和卡合孔26b的卡合解除因此能夠容易解除上鎖。
根據上述實施形態的窗戶10時,當將窗扇12、16朝關閉方向移動,即,使窗頭框14、17朝接近縱框11a的方向移動窗扇12、16時,窗頭框14會比推壓部37c抵接於被抵接部26a還先接觸於引導構件18,所以當推壓部37c抵接於被抵接部26a時,窗頭框14已經接觸著引導構件18。因此,可在更早的時間點由引導構件18使窗頭框14的軌道朝向指定位置的方向。因此,就能夠使設有承鎖構件22的開口框11和設有鎖本體30的窗頭框14之進深方向的位置比推壓部37c抵接於被抵接部26a還早吻合,所以能夠使上鎖更為確實。
上述實施形態中,是針對窗頭框14會比推壓部37c抵接於被抵接部26a還先接觸引導構件18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也可將推壓部37c抵接被抵接部26a的時機和窗頭框14接觸引導構件18的時機成為同時。即,也可構成為當窗扇12、16朝關閉方向移動時,在抵接部37c抵接於被抵接部26a以前,窗頭框14、17就接觸於引導構件。於該狀況時,是在抵接部37c抵接於被抵接部26a以前,由引導構件18使窗頭框14的軌道朝向指定位置的方向。因此,是能夠使設有承鎖構件22的開口框11a和設有鎖本體30的窗頭框14之進深方向的位置,在抵接部37c抵接於被抵接部26a以前就吻合,所以能夠確實上鎖。因此,能夠提供一種只要執行窗扇12、16的關閉操作就能夠容易上鎖窗頭鎖件20的窗戶10。
此外,窗頭框14由引導構件18引導的指定位置,是窗頭框14受到引導後窗扇12、16朝關閉方向移動時,可使推壓部37c抵接被抵接部26b,使鉤構件37卡合於卡合孔26b的位置。因此,在窗頭框14受到引導構件18引導後,當窗扇12、16朝關閉方向移動時,推壓部37c就會抵接於被抵接部26b,使鉤構件37配置在卡合於卡合孔26a的位置,因此能夠提供一種只要執行窗扇12、16的關閉操作就能夠確實上鎖窗頭鎖件20的窗戶10。
其次,是使用第6圖針對內窗扇12移動造成窗頭鎖件20承鎖構件22和鎖本體30的卡合動作進行說明。
如第6(a)圖所示,在承鎖構件22和鎖本體30的卡合為解除的狀態,鉤構件37,是由鉤構件側彈簧38彈推往可使其前端朝室內側轉動的方向,利用鉤部37b抵接於支架36上下的轉動管制片36f,使其姿勢保持著。此時,如以上所述鉤部37b,是比設置在縱框11a的承鎖構件22的卡合壁部26還位於室內側,推壓部37c,是和承鎖構件22的卡合壁部26(被抵接部26b)配置在平拉方向成並排的位置。
此外,轉動管制構件39是由管制構件側彈簧40彈推抵接於鉤構件37的解除時抵接部37h。此時,轉動管制構件的操作片39b是朝向室內側,與操作把手32的保持部32d形成卡合著。
從第6(a)圖的狀態關閉窗扇12時,首先,如第6(b)圖所示,承鎖構件22的卡合壁部26的前端即被抵接部26a是會抵接有鉤構件37的推壓部37c。然後,又讓內窗扇12更接近縱框11a時,如第6(c)圖所示,推壓部37c會由被抵接部26a推壓往平拉方向使鉤構件37以第1軸34為中心開始轉動,使鉤部37的前端反抗鉤構件側彈簧38的彈推力朝室外側移動。此時,隨著鉤構件37的轉動當鉤部37b開始朝室外側移動的同時,解除時抵接部37h會開始滑動在轉動管制構件39的管制部39c窗頭側的面。然後,解除時抵接部37h其與管制部39c的抵接位置會從第2軸35側逐漸移動至管制部39c的前端側。
接著,當鉤構件37持續轉動時,鉤部37b會和卡合孔26b形成卡合。另一方面,當解除時抵接部37h越過管制部39c前端,從窗頭側的側面脫離時,管制構件側彈簧40的彈推力會使轉動管制構件39往管制部39c前端從窗頭側朝向室外側的方向轉動。轉動管制構件39的轉動,是會造成管制部39c前端抵接於鉤構件37的管制時抵接部37d。接著,於該狀態下,因鉤構件37的管制時抵接部37d是抵接在管制部39c的前端,所以鉤構件37就不可能因鉤構件側彈簧38的彈推力而轉動,因此就成為可維持著鉤部37b和卡合孔26b卡合的上鎖狀態。此時,操作手把32,是隨著轉動管制構件39操作片39b的移動形成移動,使操作部32a朝窗頭側移動。
此外,當於鉤部37b和卡合孔26b卡合成上鎖的狀態,將操作部32a朝基部構件31的室內側壁部31b側移動,反抗管制構件側彈簧40的彈推力使轉動管制構件39轉動解除管制部39c和管制時抵接部37d的抵接時,鉤部37b的前端會因鉤構件側彈簧38的彈推力而轉動,使鉤部37b和卡合孔26b的卡合解除因此能夠容易解除上鎖。
本實施形態的管制時抵接部37d,如第7圖所示,是形成為3個不同面的階梯狀。解除時抵接部37h越過管制部39c前端之後即刻,如第6(d)圖及第7(a)圖所示,鉤構件37的設置在最遠離第1軸34位置的管制時抵接部37d(以下稱前端側管制時抵接部37e)就會抵接有管制部39a的前端。於前端側管制時抵接部37e抵接有管制部39a前端的狀態,當內窗扇12抵接於縱框11a成無法移動的狀態時,是會維持著前端側管制時抵接部37e抵接有管制部39a前端的狀態。
此時,鉤構件37和轉動管制構件39的抵接部,是比第1軸34的軸心及第2軸35的軸心還位於室內側,於平拉方向的第1軸34軸心和上述第2軸35軸心之間形成抵接著。於該狀態,鉤構件側彈簧38是將鉤構件37彈推往前端側管制時抵接部37e朝向室外側的方向。因此,於平拉方向在鉤構件37和轉動管制構件39之間,抵接在比第1軸34及第2軸35還位於室內側位置的前端側管制時抵接部37e和管制部39a的前端,都是被彈推往從鉤構件37和轉動管制構件39之間朝室外側轉動的方向。因此,就可使鉤構件37和轉動管制構件39互相管制彼此的轉動,能夠使鉤構件襙彈簧38及管制構件側彈簧40的彈推力有效率運作。
於前端側管制時抵接部37e抵接有管制部39a前端的狀態,並且內窗扇12為可朝縱框11a側移動的狀況時,雖然是能夠使內窗扇12再往縱框11a側移動,但管制抵接部37d為1個的狀況時,即使是上鎖狀態但內窗扇12和縱框11a之間還是會有鬆動喀咑聲。因此,上述窗扇10,除了具備有前端側管制時抵接部37e以外,還具備有2個管制時抵接部37f、37g。因此,於前端側管制時抵接部37e抵接有管制部39a前端的狀態,當內窗扇12為可朝縱框11a側移動的狀況時,將內窗扇12再往縱框11a側移動,如第7(b)圖所示,就能夠使3個管制時抵接部37e、37f、37g當中位於中央位置的管制時抵接部37d(以下稱中央管制時抵接部37)抵接著管制部39c的前端,能夠避免內窗扇12和縱框11a之間產生鬆動喀咑聲地進行上鎖。此外,即使中央位置的管制時抵接部37d抵接著管制部39c的前端,但內窗扇12還是可朝縱框11a側移動的狀況時,將內窗扇12又往縱框11a側移動,如第7(c)圖所示,就能夠使位於最接近第1軸34側的管制時抵接部37d(以下稱軸側管制時抵接部37)抵接著管制部39c的前端,能夠避免內窗扇12和縱框11a之間產生鬆動喀咑聲地進行上鎖。
如上述,為了維持鉤部37b和卡合孔26b的卡合狀態,轉動管制構件39管制部39c前端所要抵接的管制抵接部37d,是根據鉤部37b和卡合孔26b卡合時的鉤構件37轉動角度設置成3階段,因此轉動管制構件39管制部39c前端所要抵接的管制抵接部37d變更,就能夠消除鬆動喀咑聲形成確實卡合。此外,2個以上的構件形成卡合時,零件的加工精度或組裝精度、施工精度等因素有時候恐怕會造成兩者之間鬆動產生發出喀咑聲,但若具備有複數形成階段性的可抵接管制部39c來管制鉤構件37轉動的管制時抵接部37d,就能夠抑制兩者之間產生鬆動喀咑聲,能夠確實上鎖。
根據上述實施形態的窗戶10時,因第1軸34及第2軸35的軸心都是配置成比承鎖構件22的被抵接部還位於室內側,所以以第1軸34為中心轉動的鉤構件37和以第2軸35為中心轉動的轉動管制構件39於進深方向是配置成比被抵接部還位於室內側。此時,室內側,因是鉤構件37b和卡合孔26b卡合解除操作側,所窗頭鎖件20的佔據空間就能夠更小。
此外,因是利用設置在樹脂製窗頭框14內的剖面字形補強材15內的空間配置第2軸35的軸心,所以能夠使窗頭框14的表觀尺寸形成為更小。
另外,針對鎖本體30的其他構件,同樣地,例如第4圖所示,將該剖面字形補強材15所區隔形成的空間內利用成為鉤構件37或轉動管制構件39的轉動範圍,或在該空間內配置管制構件側彈簧40,是能夠使窗頭框14的表觀尺寸形成為較小。
此外,鉤構件側彈簧38,是朝可使鉤部37b和卡合孔26b卡合解除的方向彈推轉動鉤構件37,管制構件側彈簧40,是對可管制鉤構件37朝鉤部37b和卡合孔26b卡合解除方向轉動的轉動管制構件39進行彈推。因此,於鉤構件37抵接有轉動管制構件39使鉤夠件37轉動受到管制的狀態,鉤構件側彈簧38的彈推力和管制構件側彈簧40的彈推力是朝相反的方向作用。
接著,鉤構件37所具有的鉤部37b,是經由內窗扇12的關閉使其和位於比鉤構件37轉動中心即第1軸34軸心還室內側的卡合孔26b卡合,使其與鉤構件37轉動管制用的轉動管制構件39,是抵接在比第1軸34軸心位於室內側位置的第1軸34和第2軸35之間。因此,於鉤構件37中轉動管制構件39所抵接的部位和鉤部37b,是夾著第1軸34位於相反側位置。接著,因鉤構件37彈推用的鉤構件側彈簧38是朝可使鉤部37b和卡合孔26b卡合解除的方向彈推轉動鉤構件37,所以就會作用有可使鉤構件37中轉動管制構件39所抵接的部位朝室外方向移動的第1彈推構件的彈推力。
因此,於鉤構件37抵接著轉動管制構件39使鉤構件37轉動受到管制的狀態下,將鉤構件37和轉動管制構件39的抵接部位配置在比第1軸34和第2軸35的軸心還位於室內側的平拉方向第1軸34的軸心和第2軸的軸心之間,是能夠運作鉤構件側彈簧38的彈推力管制轉動管制構件39的轉動,能夠運作管制構件側彈簧40的彈推力管制鉤構件37的轉動,因此能夠有效率運作鉤構件側彈簧38的彈推力及管制構件側彈簧40的彈推力。
此外,第1軸34及第2軸35沿線的垂直方向是窗頭框14的長度方向,因此就能夠使以第1軸34為中心轉動的鉤構件37和以第2軸35為中心轉動的轉動管制構件39都朝垂直方向(窗頭框14長度方向)形成為長形。即,是可使鉤構件37之鉤部37b和承鎖構件22之卡合孔26b(卡合部)的接觸部份,或鉤構件側彈簧38的彈推力和管制構件側彈簧40的彈推力所作用的鉤構件37和轉動管制構件39的接觸部份形成為較大,因此能夠實現不易損傷的窗頭鎖件20,同時能夠實現牢固上鎖的窗頭鎖件20。
另外,其和第2軸35較被抵接部(卡合壁部26)還位於室外側時的狀況相比,將第2軸35配置成靠近室內側是能夠使第2軸35和操作部32a的距離變小,因此就能夠使以第2軸35為軸心轉動的轉動管制構件39的尺寸形成為較小。基於此,就能夠使具備窗頭鎖件20的窗頭框14其表觀尺寸形成為較小。
此外,上述實施形態的窗戶10,是可具備能夠有效率運作鉤構件側彈簧38及管制構件側彈簧40彈推力上鎖的上述窗頭鎖件20,使其具備高防盜性。
上述實施形態中,窗扇構成用的框為樹脂製,但並不限於此,也可採用例如以鋁製的擠出成型構件構成的框。
另,上述實施形態,是為了讓本發明容易理解所採用的實施形態,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的解釋。本發明,是可在不脫離其主旨範圍進行變更、改良的同時,理所當然本發明包括其等效物。
例如:上述實施形態中,是以雙槽平拉窗戶為例子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於此,也可以是開口框內設有窗扇可朝水平方向滑動關閉自如的單拉窗,或是開口框內設有窗扇可朝垂直方向滑動關閉自如的單懸掛式上下拉窗或雙懸掛式上下拉窗等。
此外,上述實施形態中,引導構件18是設置在開口框11(縱框11a)側,但引導構件18也可設置在窗扇12、16側(窗頭框14、17),於該狀況,當關閉窗扇12、16時使引導構件18抵接於開口框11,窗扇12、16就會被引導至開口框11(縱框11a)進深方向的指定位置。
另外,上述實施形態中,是在窗頭鎖件20還稍微上方的位置設有引導構件18,但不限於此,也可在窗頭鎖件20還稍微上方的位置設有引導構件18,或也可在窗頭鎖件20的上方及下方的兩方位置設有引導構件18。再加上,引導構件18也可和窗頭鎖件20或承鎖構件22設置成一體性。
此外,上述實施形態,是針對管制部39c前端所要抵接的管制時抵接部由形成為階梯狀的3個面所形成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管制時抵接部的數量並不限於3個。
10...門窗(窗戶)
11...開口框
11a...縱框
12...內門窗扇(內窗扇)
14...門窗頭框(窗頭框)
15...補強材
15a...底片
15b...室外側片
15c...室內側片
18...引導構件
20...門窗頭鎖件(窗頭鎖件)
22...承鎖構件
26...卡合壁部
26a...被抵接部
26b...卡合孔
30...鎖本體
32...操作手把
32a...操作部
34...第1軸
35...第2軸
37...鉤構件
37b...鉤部
37c...推壓部
37d...管制時抵接部
37e...前端側管制時抵接部
37f...管制時抵接部
37f...中央管制時抵接部
37g...軸側管制時抵接部
37h...解除時抵接部
38...鉤構件側彈簧
39...轉動管制構件
39c...管制部
40...管制構件側彈簧
第1圖為本實施形態相關的窗戶從室內側看時的立面圖。
第2圖為表示設置在縱框的承鎖構件及引導構件的透視圖。
第3圖為表示設置在窗頭框的鎖本體分解透視圖。
第4圖為縱框、窗頭框、窗頭鎖件、引導構件的構成及配置說明用的水平剖面圖。
第5圖為上鎖時的動作說明圖。
第6圖為窗頭鎖件的動作說明圖。
第7圖為管制時抵接部和管制部前端的抵接狀態說明圖。
11a...縱框
11b...溝槽部
12...內門窗扇(內窗扇)
14...門窗頭框(窗頭框)
14c...溝槽部
14e...室內側溝槽壁部
14f...室外側溝槽壁部
14g...室內側窗頭壁部
14h...室外側窗頭壁部
14k...缺口部
18...引導構件
18a...座部
18b...引導凸部
18c...斜邊部
20...門窗頭鎖件(窗頭鎖件)
22...承鎖構件
26...卡合壁部
26a...被抵接部
26b...卡合孔
30...鎖本體
34...第1軸
35...第2軸
37...鉤構件
37a...本體部
37b...鉤部
37c...推壓部
37h...解除時抵接部
39...轉動管制構件
39b...操作片
39c...管制部

Claims (7)

  1. 一種門窗,具備門窗頭鎖件的門窗,上述門窗頭鎖件,具有承鎖構件和鎖本體,上述承鎖構件,是安裝在室內外邊界所設置的開口框,上述鎖本體,是安裝在該開口框內設置成滑動開閉自如的門窗扇門窗頭框,形成為可和上述承鎖構件卡合,其特徵為:具有引導構件,該引導構件設置在上述開口框及上述門窗頭框當中任一方,於上述門窗扇關閉時可和上述開口框及上述門窗頭框當中的另一方接觸,將上述門窗頭框引導至上述開口框進深方向的指定位置,上述承鎖構件,具有:可在上述門窗扇關閉時讓上述鎖本體抵接的被抵接部;及可卡合著上述鎖本體的卡合部,上述鎖本體,具備鉤構件,該鉤構件,具有:利用上述門窗扇的關閉抵接於上述被抵接部的抵接部;及在上述抵接部抵接著上述被抵接部以轉動軸為中心轉動卡合於上述卡合部的鉤部,構成為在上述抵接部抵接於上述被抵接部以前,使上述開口框及上述門窗頭框當中的另一方接觸於設置在上述開口框及上述門窗頭框當中任一方的引導構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門窗,其中,在上述開口框設有上述引導構件,構成為可使上述門窗頭框比上述抵接部抵接於上述被抵接部還先接觸於上述引導構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的門窗,其中,上述指定位置,是上述門窗頭框受到引導後當上述門窗扇朝關閉方向移動時,就可使上述抵接部抵接在上述被抵接部,使上述鉤構件卡合在上述卡合部的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門窗,其中,上述鉤部,具備:利用上述門窗扇的關閉抵接於上述被抵接部以上述轉動軸即第1軸為中心轉動,可彈推著上述鉤構件使上述鉤構件朝與上述卡合部的卡合解除方向轉動的第1彈推構件;可抵接著上述鉤構件管制上述鉤構件轉動藉此維持上述卡合部和上述鉤構件之卡合狀態的同時,當以第2軸為中心的轉動操作用的操作部被操作時可解除對上述鉤構件轉動管制的轉動管制構件;及可對要管制上述鉤部朝上述鉤構件和上述卡合部的卡合解除方向轉動用的上述轉動管制構件進行彈推第2彈推構件,上述第2軸的軸心是配置在比上述被抵接部還位於室內側,上述第1軸的軸心是配置在比上述被抵接部還位於室內側並且比上述第2軸的軸心還位於門窗頭側,上述鉤構件和上述轉動管制構件,是在比上述第1軸的軸心及上述第2軸的軸心還位於室內側位置的平拉方向的上述第1軸的軸心和上述第2軸的軸心之間彼此抵接著。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的門窗,其中,上述第1軸及上述第2軸,是沿著上述門窗頭框長度方向配置成平行。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或第5項所記載的門窗,其中,為了維持上述鉤構件和上述卡合部的上述卡合狀態,上述轉動管制構件所要抵接的上述鉤構件部位,是根據上述鉤構件和上述卡合部形成卡合時之上述鉤構件的轉動角度設置成複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的門窗,其中,上述門窗扇,具有具中空部之樹脂製的門窗頭框,該門窗頭框的上述中空部內設有補強材,上述補強材,具有:朝進深方向延伸的底片;從上述底片的室外側端部延伸至上述開口框側的室外側片;及從上述底片的室內側端部延伸至上述開口框側的室內側片,上述第2軸的軸心,是配置在上述補強材的上述底片和上述室外側片和上述室內側所區隔形成的空間內。
TW98101029A 2008-07-24 2009-01-13 Doors and windows TWI4070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91250A JP5242276B2 (ja) 2008-07-24 2008-07-24 戸先錠および建具
JP2008196574A JP5090283B2 (ja) 2008-07-30 2008-07-30 建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5161A TW201005161A (en) 2010-02-01
TWI407003B true TWI407003B (zh) 2013-09-01

Family

ID=41716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01029A TWI407003B (zh) 2008-07-24 2009-01-13 Doors and windows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HK (1) HK1136855A1 (zh)
SG (2) SG158789A1 (zh)
TW (1) TWI40700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83291Y (zh) * 2002-11-14 2003-10-29 林新达 一种推拉门锁
CN2679310Y (zh) * 2004-03-18 2005-02-16 北京超辰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推拉移门锁
JP2005139698A (ja) * 2003-11-06 2005-06-02 Aisin Seiki Co Ltd 引き戸施錠装置
JP2006104694A (ja) * 2004-10-01 2006-04-20 Frontier:Kk 引戸用の鎌錠
CN101078321A (zh) * 2007-07-04 2007-11-28 曹湛斌 一种移门锁的驱动机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83291Y (zh) * 2002-11-14 2003-10-29 林新达 一种推拉门锁
JP2005139698A (ja) * 2003-11-06 2005-06-02 Aisin Seiki Co Ltd 引き戸施錠装置
CN2679310Y (zh) * 2004-03-18 2005-02-16 北京超辰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推拉移门锁
JP2006104694A (ja) * 2004-10-01 2006-04-20 Frontier:Kk 引戸用の鎌錠
CN101078321A (zh) * 2007-07-04 2007-11-28 曹湛斌 一种移门锁的驱动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58789A1 (en) 2010-02-26
TW201005161A (en) 2010-02-01
SG178003A1 (en) 2012-02-28
HK1136855A1 (en) 2010-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3003016C (en) Window tilt latch system
US9518411B2 (en) Mortise door lock system
TWI407003B (zh) Doors and windows
JP5326075B2 (ja) 引戸用ロック装置
EP2937496A1 (en) Operating handle for a folding/sliding door
JP2013221275A (ja) 開閉窓におけるロック装置
TWI611090B (zh) 門窗
TWI617729B (zh) 門窗
JP2001220935A (ja) 建 具
JP4769787B2 (ja) 引戸錠装置
JP7461726B2 (ja) 開放制限ストッパ
JP4625122B2 (ja) 戸当り
JP5090283B2 (ja) 建具
US2077122A (en) Door
JP4528737B2 (ja) 折戸
JP2020016040A (ja) ラッチ受け及び建具
JP6798929B2 (ja) 建具
JP5609733B2 (ja) 誤ロック防止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窓用ロック装置
JPH038762Y2 (zh)
CN211058465U (zh) 隐藏式拉手自动锁
JP2008127860A (ja) 引戸用受け具
JP2005344434A (ja) サッシ
JP6433833B2 (ja) ロック装置及び建具
JP5710446B2 (ja) 建具及び鉤受部材
JP2021017785A (ja) 折戸、及び、建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