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4828B - A fuel gas generating device using an electrolysis method, and a fuel gas generat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 Google Patents

A fuel gas generating device using an electrolysis method, and a fuel gas generat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4828B
TWI404828B TW95139440A TW95139440A TWI404828B TW I404828 B TWI404828 B TW I404828B TW 95139440 A TW95139440 A TW 95139440A TW 95139440 A TW95139440 A TW 95139440A TW I404828 B TWI404828 B TW I40482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s
electrolytic cell
liquid separation
electrodes
electrolyt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5139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04625A (en
Inventor
Binglin Yang
Original Assignee
Binglin Y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nglin Yang filed Critical Binglin Yang
Publication of TW200804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046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48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482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00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r non-metals
    • C25B1/01Products
    • C25B1/02Hydrogen or oxygen
    • C25B1/04Hydrogen or oxygen by electrolysis of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9/00Cells or assemblies of cells; 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e.g. electrode-diaphragm assemblies; Process-related cell features
    • C25B9/07Common duct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00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r non-metals
    • C25B1/01Products
    • C25B1/02Hydrogen or oxygen
    • C25B1/04Hydrogen or oxygen by electrolysis of water
    • C25B1/044Hydrogen or oxygen by electrolysis of water producing mixed hydrogen and oxygen gas, e.g. Brown's gas [HHO]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1/00Electrodes; Manufacture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25B11/02Electrodes; Manufacture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form
    • C25B11/036Bipolar electro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5/00Operating or servicing cells
    • C25B15/02Process control or regulation
    • C25B15/021Process 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heating or coo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5/00Operating or servicing cells
    • C25B15/08Supplying or removing reactants or electrolytes; Regeneration of electrolytes
    • C25B15/083Separating produc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9/00Cells or assemblies of cells; 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e.g. electrode-diaphragm assemblies; Process-related cell featu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Description

利用電解方式的燃料氣體產生裝置及車載用燃料氣體產生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利用電解方式的燃料氣體產生裝置以及車載用燃料氣體產生裝置,特別是關於一種以利用電解方式而得到的氫與氧的混合氣體作為燃料氣體而產生之改良的燃料氣體產生裝置。
在專利文獻1中已揭示了用電分解水,在短時間內大量產生氫與氧的混合氣體,亦即布朗氣體(Brown gas),並將該混合氣體使用於熔融爐或燃燒爐等的技術。而且,市場上也有銷售實現了這種技術的布朗氣體產生器,例如,已知有B.E.S.T.KOREA CO.,LTD公司製造的布朗氣體產生器。(www.browngas.com)
而且,在專利文獻2或者專利文獻3中揭示了適用於產生如上所述的布朗氣體或者電解產生氣體的氣體產生裝置,這些文獻中公開了電解槽、正負電極以及設置在兩電極之間的中間電極的結構。
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許第3130014號
專利文獻2:日本國特開2004-137528
專利文獻3:日本國特開昭63-303087
現有技術所公開的電解氣體產生裝置的效率令人不滿 意。其結果,這些裝置又大又重,而且,這些大型裝置只能充當固定型燃料氣體產生裝置。亦即,在現有技術中,這些燃料氣體產生裝置不能作為可移動型或者安裝於車內,亦即,不能作為車輛的動力而使用。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透過電解方式高效率且連續大量地產生氫與氧的混合氣體之具有新結構的裝置。
亦即,本發明是基於:為了高效率地用電分解水,且連續大量地產生氣體,必須在正負電極之間施加高電壓,從而增加在電解液中的電流密度的這一發現而得出。
並且,本發明是基於:為了連續高效率地用電分解水,必須有效地防止從電解液中透過電解而產生的物質附著在電極的周圍而降低電解效率的現象的這一發現而得出,並提出了高效率地循環電解液的結構。
進而,本發明的發明人發現:用電分解水而產生的氫與氧的混合氣體,在產生之初以氣體與液體的混合狀態而被取出,此狀態下是不能成為良好的燃料氣體,據此,本發明的發明人得出高效率地分離氣體與液體的方式。
進而,在本發明中還提出一種將前述被分離的液體再次高效率地歸還到電解槽內,從而,長時間不進行維護而能連續運轉的裝置。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燃料氣體產生裝置,該裝置單獨或者組合複數種類的上述幾個課題解決方案而被改良通過用電分解水而大量連續地供應氫與氧的混合氣體。
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利用電解方式的燃料氣體產生裝置,其特徵包含:電解槽,填充電解液;正電極及負電極,被浸漬在前述電解槽內的電解液中;複數個中間電極,在前述兩電極之間,相對兩電極相互絕緣而被設置,並且分別分壓兩電極之間的電壓;電源裝置,在前述兩電極上施加脈動直流電壓;以及密閉蓋,具有密封前述電解槽,並且排出透過電解方式產生的氫與氧的混合氣體的排出口;以及氣液分離裝置,配置於電解槽的上部且與密閉蓋之間,分離藉由電解槽產生為泡沫狀的混合氣體與電解液;其中前述氣液分離裝置具有藉由隔壁分成複數個腔室之有底分離室及密封分離室頂面之分離蓋,在各隔壁設有使混合氣體與電解液流通到各腔室的複數個開口,且在各腔室的底部設有使液體成分落下到電解槽的開口,更在分離蓋設有開口,以便取出除去液體成分的混合氣體。
並且,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利用電解方式的燃料氣體產生裝置,其包含:連接於電解槽的上下兩部位的散熱片,以及使電解槽內的電解液自然循環的冷卻裝置。
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種利用電解方式的燃料氣體產生裝置,其包含:以從自電解槽中產生的氫與氧的混合氣體中分離出液體部分之方式串聯連接於前述氣液分離裝置之第二氣液分離裝置。
如上所述,在本發明中,可以極高效率地電分解水,並連續地得到大量的氫與氧的混合氣體,並且,可實現裝置的小型輕量化。
並且,由於裝置的小型化,本發明涉及的燃料氣體產生裝置可以作為車載用裝置而被使用,並且可以作為車輛的動力源使用。
圖1是本發明的與第一實施例有關的燃料氣體產生裝置的簡略結構示意圖。
電解槽10內填充有氫氧化鈉或者氫氧化鉀等電解液11,該電解液11內浸漬有正、負電極。在本實施例中,正電極12為被固定在電解槽10的大致中央位置上的金屬製電極棒,一側負電極13由電解槽10自身兼用。
本發明的電極結構為,前述正電極12與負電極13之間設置有複數個中間電極14,此等複數個中間電極14相對前述兩電極12、13被絕緣,並且,中間電極14自身也相互絕緣而被設置,其結果,施加於正電極12與負電極13之間的直流電壓通過各中間電極14分別被分壓。
為了在前述兩電極12、13之間施加用於電解的電壓,在兩電極之間連接電源裝置15。
在本發明中,該電源裝置15將在兩電極12、13上施加脈動直流電壓。本發明的電源裝置15藉由在兩電極12、13上並非僅施加連續的直流電壓,而是施加脈衝狀的脈動直流電壓,從而增加所施加的電壓,並且,還可以加大電解液11中的電流密度。
並且,透過組合前述正電極12、負電極13以及中間 電極14的電極設置與該施加脈動直流電壓的電源裝置15,從而可高效率地進行電解電解液11。
眾所周知,在水的電解中,由電解液產生的生成物質附著在電極上,從而發生急速衰減電解的現象。
為此,在現有技術中,為了強制循環電解液11,透過另外附加設置泵等的方式進行改良,但是,在這種強制循環方式中,因為循環而損失能量,其整體效率明顯下降。
為了解決這種問題點,在本實施例中,在前述電解槽內設置自然循環型冷卻裝置。
如圖1所示,符號16表示冷卻裝置,其包含連接在電解槽10的上下兩端的散熱片17,使電解槽10內的電解液11在散熱片17內自然循環,從而在電解槽10的外部進行冷卻,並透過將該電解液11再次導入電解槽10內,從而將液溫保持在最佳狀態下的同時,可徹底防止因電解物質附著在電極12、13的周圍而降低電解功能的現象。
顯然,在本發明中,可不透過如上所述的冷卻裝置17而進行自然循環,可使用其他的強制循環方式。
若脈動直流電壓施加在電極12、13之間,則與本發明有關的燃料氣體產生裝置會產生氫與氧的混合氣體。為了防止該混合氣體流失在大氣中,在電解槽10上以密閉狀態固定設置有密閉蓋18,以密封電解槽。該密閉蓋18上設置有排出口19,藉由電解產生的混合氣體通過該排出口19導出到外部。
在本發明中,極其迅速地產生混合氣體,透過電解的 混合氣體的產生是從接通電源後1分鐘以內開始,並繼續產生該氣體,可連續產生大量的混合氣體。由於急速產生氣體,因此,混合氣體與電解液以泡沫狀混合的狀態下通過排出口19導出至外部。因此,在這種氣液混合狀態下是不能作為燃料氣體使用,因此,在本發明中,為了從混合氣體中分離液體部分,串聯連接至少兩段氣液分離裝置20、21。被各氣液分離裝置20、21分離的液體經由返回通路22返回到電解槽10內。
因此,依照本發明,該裝置即使連續運轉也幾乎不減少電解質,只要補充分解成混合氣體的水分,就可以連續產生混合氣體。
圖2是表示圖1所示的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進一步具體化的燃料氣體產生裝置的重要部位。
在該實施例中,電解槽10由縱長的有底筒狀金屬體構成,其兼作負電極13。在本實施例中,電解槽10內填充有氫氧化鈉等電解液11,在正電極12被浸漬於該電解液11內的狀態下被固定在電解槽10內。正電極12是由金屬圓筒構成,其上端透過凸緣23與電極端子24一體結合。
為了將前述正電極12固定設置在電解槽10內,在電解槽10上的正電極12的上下分別設置上側固定板25以及下側固定板26。
圖3、圖4是詳細表示圖2所示的正電極12的上側固定板25以及下側固定板26,並且,為了使各電極設置成絕緣狀態,此等固定板25、26是由塑膠、特氟綸(Teflon)、 陶瓷等絕緣材料製成。
上側固定板25的中央設置有貫通正電極12的電極端子24的貫通孔27,而在上側固定板25的底面設置有可容納結合前述正電極12與電極端子24的凸緣23的圓柱槽28,正電極12與上側固定板25被牢固地結合為一體。在上側固定板25上,沿著半徑方向等間距地設置有六個長孔29,透過電解產生的氫與氧的混合氣體與電解液被混合,並經過該長孔29以泡沫狀排出到電解槽10的上部。
另一方面,下側固定板26也是電絕緣材料,其透過設置在頂面的環狀電極支撐槽30被支撐在正電極12的下端。
並且,在下側固定板26的中央設置有透孔31,進而,貫通下側固定板26且沿著徑向放射狀地設置有複數個小貫通孔32,據此,電解槽10內的電解液11可通過下側固定板26而移動。
如圖4所示,在下側固定板26的背面沿著徑向放射狀地設置有六個槽33,據此,可輕易移動電解液11,並且可使透過電解產生的異物或者混進去的灰塵停留在該槽33內。
如上所述的下側固定板26被放置在電解槽10內部之設置在其底部上的圓盤狀基底板34之上,在此狀態下,前述槽33的一部分沿著下側固定板26的側方延伸,並形成具有開口部35之通向後述冷卻裝置的通路。
在本實施例中,負電極13為電解槽10本身,其與前述正電極12之間施加脈動直流電壓。
此時,所施加的電壓值可在6~200V之間任選,此時在電解液11中通過的電流可達到10~400A(ampere)。
並且,本發明的施加電壓的脈動頻率設定為10Hz~40kHz。
因此,依照本發明,在正、負電極12、13之間設置高電壓、高電流,從而可以持續極高效率地進行電解,其結果,可實現氣體產生裝置的小型化與輕量化。
若將前述高電壓、高電流僅僅施加於正、負電極12、13之間,則透過急速電解,在電解液內的局部位置上產生激烈的電解,從而電解液11各區域不均勻,據此,在整體上降低電解效率。
在本發明中,為了防止產生如上所述的不均勻分布佈,在正電極12與負電極13(亦即,電解槽10)之間設置複數個中間電極14,從而可在電解槽10內均勻實施電解。
如圖2至圖4所示,符號14是表示該中間電極,在此實施例中,其形成為複數個金屬製同心圓筒。如圖3、圖4所示,這些複數個中間電極被嵌入在被設置在上側固定板25的底面以及下側固定板26的頂面上的複數個中間電極支撐槽40、41內,並且,複數個中間電極14在各正電極12、負電極13以及中間電極14之間相互保持絕緣狀態而被設置在電解槽10內。
透過設置複數個中間電極14,從而電解液11被分離在相鄰的電極之間,所施加的電壓也被分壓在各個被分離 的每一電極對上,故可防止在局部位置上發生激烈的電解現象,從而可在整個電解液11內穩定地進行電解。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可以高效率地進行電解,可以大量連續地產生氫與氧的混合氣體,但是,為了進一步提高電解效率,有必要在氣體產生裝置上設置冷卻裝置。
亦即,本發明的發明者透過實驗發現,當使用氫氧化鈉電解液時,為了最有效地進行電解,最好將電解液的溫度設定在大約50~80℃較佳。
為此,在本實施例中,在電解槽10的外側設置透過自然循環之氣冷式的冷卻裝置16。
並且,根據該自然循環型冷卻裝置16,在電解槽10內依次移動電解液11,透過這樣的自然循環,可徹底防止電解時產生的生成物質附著於各電極12、13上,從而降低電解作用的現象。
該冷卻裝置為,基本上將兩張平板狀散熱片42、43並列設置在電解槽10的外周,其與電解槽10之間,在上端上透過通路44a、44b、45a、45b相結合,並且,下端如同上端,透過通路46a、46b、47a、47b相結合。面對這些通路,在電解槽10內設置有開口48、49,並且,電解槽10內的電解液11通過其上部導入到散熱片42、43上,並從各個散熱片42、43流入到電解槽10的下部,據此可形成自然循環型的水冷式冷卻通路。
在本發明中,該冷卻裝置16不是必要裝置,即使沒有冷卻裝置16也能充分實現明顯優越於習知的電解作用,但 是,透過設置該冷卻裝置16,可維持前述最適合的溫度條件,同時,透過循環電解液11而不降低電解效率,亦即,可得到雙重效果,從而可顯著提高裝置的有用性。
前述中間電極14可設置任意個,在本實施例中,根據電解槽10的大小,各電極間的距離保持1mm~20mm而設置前述中間電極14。
在本發明中,若該電極間距與脈動直流電壓的脈動頻率成比例關係而設置電極間距,則有益於提高電解效率。
亦即,伴隨著電極間距增加,也增加時脈動頻率,據此,可將電解效率維持在最佳值。
如此,在如上所述的冷卻裝置16的作用下,保持最佳溫度,並且防止阻礙電解的化學物質滯留在電極周邊。
透過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利用高電壓高電流進行電解,從而可高效率、連續、大量地產生氣體,但是在所產生的氣體與電解槽內的液體混合的泡沫狀態下被排出,這種包含液體的狀態下的氣體是不能用作燃料氣體的。在本發明中,不使用外部動力而靜態地分離這樣的氣液混合氣體中的氣體與液體,從而可以取出高效率的燃料氣體。
為此,在本發明中,設置有從電解槽10中產生的氫與氧的混合氣體中分離出液體部分之至少兩段串聯連接的氣液分離裝置。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段氣液分離裝置被設置在電解槽10的上部。該第一段氣液分離裝置為分離出在電解槽10中產生為泡沫狀的混合氣體與電解液的裝置,其包含圖6 所示的有底圓筒狀的塑膠製分離室49。該分離室49的中央設有通孔50,前述正電極12的電極端子24通過該通孔50內。
分離室49的內部被分為六個腔室,各腔室之間設有隔壁51。各隔壁51上分別設置有複數個開口52,並且,如圖6所示,在分離室49的底部,每個腔室均設有開口53。
還有,在分離室49的頂面,由絕緣板材製成的分離蓋54密封分離室49,由被設置在該分離蓋54上的開口55取出已除去大部分液體成分的混合氣體。
如圖2所示,在該分離蓋54的上部固定有密封電解槽10的密閉蓋18,並且,混合氣體通過設置在與前述開口55一致的位置上的排出口19輸出到電解槽10之外。
圖6中的箭頭是表示導入到第一氣液分離室49內的氣液混合體通過各隔壁51的開口52並從排出口19被取出的路徑,每當通過各腔室時,氣液混合體的方向被分散,液體成分從分離室49的底部落到電解槽10內,從而高效率地分離氣體與液體。
如上所述的正電極12的電極端子24貫通密閉蓋19並突出於上方,並通過關閉螺帽56堅固地固定在密閉蓋19上,並且,電極端子24與密閉蓋19之間是透過使用O型環等的氣密關閉部57氣密地封住。
如上所述,第一氣液分離裝置被設置在電解槽內的上部,但是,在本實施例中,被多段設置的氣液分離裝置係進一步地設置複數段在電解槽10的外部。
圖7是表示與前述實施例有關的整體結構,透過設置在電解槽10的外部的五段氣液分離,可由最終排出口58得到直接可用於燃燒的乾燥混合氣體。
如圖7所示,設置在電解槽10外部的氣液分離裝置包含第二氣液分離裝置60、第三氣液分離裝置61、第四氣液分離裝置62、第五氣液分離裝置63以及第六氣液分離裝置59,混合氣體自電解槽10依次通過後被導出到最終排出口58。
圖8是表示與本實施例有關的第二氣液分離裝置60的最佳實施方式。
在電解槽10的密閉蓋18之上,對應排出口19而固定有第二氣液分離室64。該分離室64大致呈圓筒狀,在其上部設置有複數個擋板65,其上部的側壁上設置有導管66。
圖9是表示被設置在第二氣液分離室64內的擋板65的簡略示意圖,各擋板65的外周被固定在第二氣液分離室64的內壁上,其一部分65a向下方彎曲,並在與第二氣液分離室64之間設有間隙67,混合氣體通過該間隙依次朝導管66上升。如上所述,從電解槽10排出的混合氣體的溫度大約為65℃,第二氣液分離室64大致保持常溫,其結果,具有高濕度的混合氣體被前述擋板65冷卻,從而,混合氣體中的液體成分被分離。
而且,該第二氣液分離裝置60的特徵為在分離室64的上方同時設置有防爆機構。如圖10所示,該防爆機構包 含被固定在第二氣液分離室64上部的外環68與透過螺絲結合在該外環上的內環69。並且,金屬薄板71隔著O型環70被夾在兩個環68、69之間。從而,透過該防爆機構,通常是金屬薄板71緊密密封著第二氣液分離室64,但是,當該金屬薄板71的兩面的任何一個方向上被施加壓力時,壓力達到規定值以後金屬薄板會被脫離或者被破壞,從而第二氣液分離室64內的壓力可釋放到外部。在氫與氧的混合氣體中,會發生氫氣的向外爆炸現象,以及因氫氣與氧氣反應生成水而發生向內爆縮現象,當向外爆炸時金屬薄板71向外側破裂,並且,當向內爆縮時,相反的,金屬薄板71向內側破裂,從而保持均勻壓力。不管在任何場合,第二氣液分離室64可以有效吸收向外爆炸或向內爆縮現象產生的影響。另外,藉由在金屬薄板71上設有一些小傷痕,從而可以使其更輕易破裂。
如圖8所示,第二氣液分離室64的下方側壁被固定有注水管72的一端,並且,其另一端設置有注水蓋73。在本發明中,多段氣液分離裝置進行使任何被分離的液體返回到電解槽10的操作,因此,即使長時間運轉氣體產生裝置而透過電解大量產生混合氣體也不會使電解質洩露於外部。因此,在本發明中,從外部補充的僅僅是水,亦即,透過圖8所示的注水管72補充必要的水。
圖11是表示第三氣液分離裝置61,分離室74具有雙重圓筒形狀,其上部被封閉住。並且,在內筒75內插入有細抽出管76,該抽出管76的一端開放在內筒75的上部 上。並且,分離室74的外筒77的下端呈漏斗狀細管,如圖7所示,該細管77a通過散熱片連接在電解槽10上。另一方面,前述導管66的前端通過隙縫78開放在外筒77的上部上,混合氣體從該隙縫噴出到外筒77的內部,在該混合氣體通過內筒75達到抽出管76為止的行程上,混合氣體進一步被分離,並返回到電解槽10。
第四氣液分離裝置62是混合氣體除濕裝置,如圖12所示,抽出管76的前端連接有螺旋狀的除濕管80。該除濕管80的上方設置有散熱片82,混合氣體在除濕管80中被除濕,此時產生的液體成分由設置在混合氣體通路上的排水管返回到電解槽10內。
圖13是表示第四氣液分離裝置62的其他實施例相關示意圖,該實施例中的除濕管80不同於圖12所示的實施例,其為接近矩形狀而被彎曲。如同圖12的圓形狀除濕管80,圖13所示的除濕管80也透過冷卻用散熱片傳達冷風,從而進行期望的除濕作用。
圖14是表示與本發明的實施例有關的第五氣液分離裝置63,其結構類似於第三氣液分離裝置,其包含由外筒81與內筒82構成的雙重圓筒以及抽出管83,除濕得到的液體由細管81a返回到電解槽10。
第五氣液分離裝置63與第三氣液分離裝置61的不同點在於,除濕管80的前端從外筒81插入到筒內,混合氣體從設置在該除濕管80前端的橫孔80a沿著外筒81的內面稍微指向下方而噴出,其結果,如圖所示,混合氣體在 外筒81內螺旋狀地向下移動,進而,通過內筒82導入到抽出管83。從而,通過該結構可得到乾燥度高的混合氣體。
圖15是表示第六氣液分離裝置59,其結構類似於第二氣液分離裝置,其中,不同之處在於氣體入口設置在分離室82的上部,並且,混合氣體從下部排出,在圖15中,輸入管為83,輸出管為84。如此,透過設置不同的入出路位置,在第六氣液分離裝置59中,擋板85的折曲部86指向上方。第六氣液分離裝置也如同第二氣液分離裝置,其氣液分離室85的上方設置有防爆機構87。從第六氣液分離裝置排出的液體成分也經由散熱片返回到電解槽10。
如上所述,藉由使用多段氣液分離裝置,使被排出的混合氣體保持極高的乾燥度,從而可直接將該混合氣體當作燃料氣體使用。
圖16、圖17、圖18是表示適合於安裝在車輛上之與本發明的實施例有關的燃料氣體產生裝置,其基本上具有矩形箱體狀結構。
該第二實施例的原理與第一實施例完全相同,但是其形狀為矩形箱體狀,例如,取代車載電池而可設置在發動機室內,其相較於如第一實施例的圓柱形,當安裝於車輛時可更有效地利用空間。
電解槽100兼有負極功能,其與正電極101之間通過電源裝置116被施加脈動直流電壓。並且,電解槽100內設置有複數個矩形的中間電極102。
電解槽100的兩側方分別設置有複數個散熱片105、 106,據此,電解液的溫度保持在最佳狀態,亦即50~80℃,並且,透過使電解液自然循環,防止透過電解產生的生成物質滯留在電極周圍而阻礙電解的作用。
並且,有必要時從電解槽100的底部通過配水管107進行排水,此時,可去除滯留在電解槽100底部上的垃圾。在電解槽100的上部設置有第一氣液分離裝置108。該第一氣液分離裝置108也通過隔壁109分為複數個小腔室,透過電解產生的泡沫狀混合氣體通過各腔室時進行氣液分離,並排出混合氣體。
第一氣液分離裝置包含分離室110與分離蓋111,該分離蓋111之上設置有進一步緊密封住電解槽100的密閉蓋112,在該密閉蓋上固定有第二氣液分離裝置113。該第二氣液分離裝置113的上部設置有防爆裝置114,並且,其下部連接有注水管115。
雖然在第二實施例中僅顯示兩段氣液分離裝置,但是,如同第一實施例,可進一步連接多段氣液分離裝置。
如上所說明的,依照本發明,利用高電壓高電流進行電解,可連續產生大量的氫與氧的混合氣體。據此,可實現小型輕量化的裝置,從而可作為車載用或者移動型燃料氣體產生裝置而被使用。
1‧‧‧玻璃基板
10‧‧‧電解槽
11‧‧‧電解液
12‧‧‧正電極
13‧‧‧負電極
14‧‧‧中間電極
15‧‧‧電源裝置
16‧‧‧自然循環型冷卻裝置
17‧‧‧散熱片
18‧‧‧密閉蓋
19‧‧‧排出口
20‧‧‧氣液分離裝置
21‧‧‧氣液分離裝置
22‧‧‧通路
25‧‧‧上側固定板
26‧‧‧下側固定板
49‧‧‧氣液分離室
59‧‧‧第六氣液分離裝置
60‧‧‧第二氣液分離裝置
61‧‧‧第三氣液分離裝置
62‧‧‧第四氣液分離裝置
63‧‧‧第五氣液分離裝置
100‧‧‧電解槽
102‧‧‧中間電極
105、106‧‧‧散熱片
108‧‧‧氣液分離裝置
112‧‧‧密閉蓋
113‧‧‧氣液分離裝置
114‧‧‧防爆裝置
116‧‧‧電源裝置
圖1是與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有關的燃料氣體產生裝置的簡略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燃料氣體產生裝置的重要部位的剖面圖。
圖3是圖2中的中間電極14的支撐結構的重要部位的立體圖。
圖4是類似於圖3,其表示圖2中的中間電極14的支撐結構的重要部位的立體圖。
圖5是表示與第一實施例有關的電解槽與冷卻裝置之間的關係的平面示意圖。
圖6是詳細表示與第一實施例有關的第一氣液分離裝置的平面示意圖。
圖7是表示與第一實施例有關的被設置在電解槽外部的多段氣液分離裝置的簡略說明圖。
圖8是表示與第一實施例有關的第二氣液分離裝置的重要部位的剖面圖。
圖9是表示圖8中的氣液分離室的內部的平面示意圖。
圖10是表示被設置在與第一實施例有關的第二氣液分離裝置的上部的防爆裝置的重要部位的剖面圖。
圖11是表示與第一實施例有關的第三氣液分離裝置的簡略說明圖。
圖12是表示與第一實施例有關的第四氣液分離裝置的除濕管的平面示意圖。
圖13是表示與第一實施例有關的第四氣液分離裝置的其他除濕管的平面示意圖。
圖14是表示與第一實施例有關的第五氣液分離裝置 的簡略結構示意圖。
圖15是表示與第一實施例有關的第六氣液分離裝置的簡略剖面圖。
圖16是與本發明的實施例有關的車載用燃料氣體產生裝置的簡略結構示意圖。
圖17是表示與圖16的第二實施例有關的電解槽的重要部位的立體圖。
圖18是表示圖17中的電解槽的內部結構的分解立體圖。
10‧‧‧電解槽
11‧‧‧電解液
12‧‧‧正電極
13‧‧‧負電極
14‧‧‧中間電極
15‧‧‧電源裝置
16‧‧‧自然循環型冷卻裝置
17‧‧‧散熱片
18‧‧‧密閉蓋
19‧‧‧排出口
20‧‧‧氣液分離裝置
21‧‧‧氣液分離裝置
22‧‧‧通路

Claims (5)

  1. 一種利用電解方式的燃料氣體產生裝置,其特徵包含:電解槽,填充電解液;正電極及負電極,被浸漬在該電解槽內的電解液中;複數個中間電極,在該兩電極之間,相對兩電極相互絕緣而被設置,並且分別分壓兩電極之間的電壓;電源裝置,在該兩電極上施加脈動直流電壓;以及密閉蓋,具有密封該電解槽,並且排出透過電解方式產生的氫與氧的混合氣體的排出口;以及氣液分離裝置,配置於電解槽的上部且與密閉蓋之間,分離藉由電解槽產生為泡沫狀的混合氣體與電解液;其中該氣液分離裝置具有藉由隔壁分成複數個腔室之有底分離室及密封分離室頂面之分離蓋,在各隔壁設有使混合氣體與電解液流通到各腔室的複數個開口,且在各腔室的底部設有使液體成分落下到電解槽的開口,更在分離蓋設有開口,以便取出除去液體成分的混合氣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利用電解方式的燃料氣體產生裝置,其中包含:連接於電解槽的上下兩部位的散熱片,以及使電解槽內的電解液自然循環的冷卻裝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利用電解方式的燃料氣體產生裝置,其中包含:以從自電解槽產生的氫與氧的混合氣 體中分離出液體部分之方式串聯連接於該氣液分離裝置之第二氣液分離裝置。
  4. 一種車載用燃料氣體產生裝置,其特徵為:在車內安裝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之裝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車載用燃料氣體產生裝置,其中電解槽具有矩形箱體狀結構。
TW95139440A 2006-07-06 2006-10-26 A fuel gas generating device using an electrolysis method, and a fuel gas generat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TWI4048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87245A JP4074322B2 (ja) 2006-07-06 2006-07-06 電気分解を利用した燃焼ガス発生装置及び車載用燃焼ガス発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04625A TW200804625A (en) 2008-01-16
TWI404828B true TWI404828B (zh) 2013-08-11

Family

ID=38894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5139440A TWI404828B (zh) 2006-07-06 2006-10-26 A fuel gas generating device using an electrolysis method, and a fuel gas generat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8101051B2 (zh)
EP (1) EP2039805B1 (zh)
JP (1) JP4074322B2 (zh)
KR (1) KR101141117B1 (zh)
CN (1) CN101479407B (zh)
BR (1) BRPI0713557A2 (zh)
HK (1) HK1128137A1 (zh)
RU (1) RU2404291C2 (zh)
TW (1) TWI404828B (zh)
WO (1) WO20080046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96436B1 (ko) * 2008-11-07 2009-05-12 황부성 수소산소 혼합가스 발생장치
KR100894288B1 (ko) * 2008-12-02 2009-04-21 황부성 수소산소 혼합가스 발생장치
JP5048796B2 (ja) * 2009-03-12 2012-10-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水電解システム
US9399946B2 (en) 2010-05-28 2016-07-26 Donald W. Owens Hydrogen supplemental system for on-demand hydrogen generation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US9574492B2 (en) 2010-03-15 2017-02-21 HNO Green Fuels, Inc. Portable hydrogen supplemental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wering particulate matter and other emissions in diesel engines at idle
US8449754B2 (en) * 2010-03-15 2013-05-28 Hno Greenfuels, Inc. Hydrogen supplemental system for on-demand hydrogen generation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US8499722B2 (en) * 2010-05-28 2013-08-06 Hno Greenfuels, Inc. Hydrogen supplemental system for on-demand hydrogen generation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US9453457B2 (en) 2010-03-15 2016-09-27 HNO Green Fuels, Inc. Hydrogen supplemental system for on-demand hydrogen generation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US9476357B2 (en) 2010-03-15 2016-10-25 HNO Green Fuel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combustion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particulate matter emissions in jet engines
WO2011123075A1 (en) * 2010-03-29 2011-10-06 Katanyoophatai Co., Ltd. Detail of the invention
JPWO2011136291A1 (ja) * 2010-04-28 2013-07-22 隆 山森 電気分解槽を有するエンジンシステム
US8449736B2 (en) * 2010-05-28 2013-05-28 Hno Greenfuels, Inc. Hydrogen supplemental system for on-demand hydrogen generation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US8757107B2 (en) 2010-05-28 2014-06-24 Hno Greenfuels, Inc. Hydrogen supplemental system for on-demand hydrogen generation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JP4929404B2 (ja) * 2011-01-11 2012-05-09 久慶 ▲ふく▼楊 電気分解を利用した電解装置
CN103518007A (zh) * 2011-03-08 2014-01-15 氯工程公司 硫酸电解装置以及硫酸电解方法
US8591707B2 (en) 2011-05-03 2013-11-26 Hydroripp, LLC Hydrogen gas generator
KR101156758B1 (ko) * 2011-11-03 2012-06-14 주식회사 엘라이저 브라운 가스 발생기용 실린더 타입 극판 및 이 극판을 갖는 실린더 타입 브라운 가스 발생기
RU2511363C2 (ru) * 2011-12-15 2014-04-1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Имущественный комплекс" Станция обеззараживания вод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контроля и сепарации, предназначенное для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в станции обеззараживания воды
JP5869440B2 (ja) * 2012-06-29 2016-02-24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電解セル及び電解槽
US9939866B2 (en) 2014-05-22 2018-04-10 Uripp Llc Operating system control for power source
CN104196654A (zh) * 2014-09-15 2014-12-10 曹鉴清 燃烧式发动机用的辅助装置
US10465300B2 (en) 2014-10-16 2019-11-05 Hsin-Yung Lin Gas generator
EP3292582B8 (en) 2015-02-17 2022-05-18 Evoqua Water Technologies LLC Reduced volume electrochlorination cells
KR101581810B1 (ko) * 2015-07-23 2015-12-31 코오롱이엔지니어링 주식회사 산화제 재생시스템
KR101604022B1 (ko) 2015-07-23 2016-03-16 코오롱이엔지니어링 주식회사 산화제 재생장치를 이용한 오염처리 시스템
CN106435633B (zh) * 2015-08-11 2018-11-16 林信涌 气体产生器
CN108531930B (zh) * 2017-03-06 2020-02-04 林信涌 气体产生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12961U (zh) * 1990-03-05 1991-11-19
JPH08144078A (ja) * 1994-11-28 1996-06-04 Shinko Pantec Co Ltd 水電解装置の気液分離装置
JP2004244679A (ja) * 2003-02-13 2004-09-02 Union:Kk 電解槽ユニット及び該電解槽ユニットを用いた電解槽
JP2005232512A (ja) * 2004-02-18 2005-09-02 Japan Techno Co Ltd 水素−酸素混合ガスを容器に密封充填する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10483A (en) * 1963-11-22 1967-03-21 William A Rhodes Multicell oxyhydrogen generator
SU406564A1 (zh) 1971-08-05 1973-11-21
US4014777A (en) * 1973-07-20 1977-03-29 Yull Brown Welding
GB1519679A (en) * 1976-12-09 1978-08-02 Spirig Ernst Water decomposing apparatus
US4332219A (en) * 1980-11-18 1982-06-01 Ernesto Gonzalez Electrocombustion engine
US4617113A (en) * 1984-12-18 1986-10-14 Deister Concentrator Company, Inc. Flotation separating system
AU1284288A (en) 1987-03-10 1988-09-08 Hydrox Corp. Ltd. Electrolytic cell produces combustible gases e.g. oxygen and hydrogen
RU2091507C1 (ru) 1990-04-05 1997-09-27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ый кооператив "Эврика"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смеси кислорода и водорода
DE69220526T2 (de) * 1991-03-18 1998-02-05 Asahi Chemical Ind Bipolare filterpressenartige Elektrolysezelle
US5231954A (en) * 1992-08-05 1993-08-03 J. C. Conner Hydrogen/oxygen fuel cell
JP3266946B2 (ja) * 1992-09-30 2002-03-18 不二製油株式会社 気液分離装置及び液体供給装置
CN1035488C (zh) * 1992-10-10 1997-07-23 浙江工学院 电化学双极制氧的方法及装置
JP3035483B2 (ja) * 1995-11-27 2000-04-24 スガ試験機株式会社 酸素・水素電解ガス発生装置
US5614069A (en) * 1996-06-12 1997-03-25 Lin; I-Chuan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electrolytically and collecting separately two gases
US5831727A (en) * 1997-04-29 1998-11-03 Hach Company Bubble elimination from liquid
US5985004A (en) * 1998-03-17 1999-11-16 Boyd; Edward Lee Mist eliminator
KR100275504B1 (ko) 1998-10-23 2001-04-02 김상남 횡렬식 전해조를 포함한 브라운가스 대량 발생장치
JP3707778B2 (ja) * 1999-08-27 2005-10-19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塩化アルカリ金属水溶液電解槽用の単位セル
AU2002247495A1 (en) * 2001-02-21 2002-09-04 Cornelis Johannes De Jag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combustible fluid
US6866756B2 (en) * 2002-10-22 2005-03-15 Dennis Klein Hydrogen generator for uses in a vehicle fuel system
JP2004137528A (ja) 2002-10-16 2004-05-13 Naoki Nomura 電気分解によるガス発生装置
EP2039806B1 (en) * 2002-11-27 2015-08-19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 Bipolar, zero-gap type electrolytic cell
KR100503886B1 (ko) * 2002-12-21 2005-08-01 김상남 고효율 브라운가스발생기
US7473339B2 (en) * 2003-04-18 2009-01-06 Applied Materials, Inc. Slim cell platform plumbing
JP4126402B2 (ja) * 2003-07-08 2008-07-30 章道 中條 水素酸素混合ガス発生装置
JP4146388B2 (ja) 2004-05-18 2008-09-1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水電解装置及び方法
DE102005004361B4 (de) * 2005-01-31 2006-12-07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Sunnyval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Entfernen von Blasen aus einer Prozessflüssigkeit
JP3112961U (ja) * 2005-04-12 2005-09-02 寿彦 佐藤 湿式多板式電解槽及び多連式の湿式多板式電解槽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12961U (zh) * 1990-03-05 1991-11-19
JPH08144078A (ja) * 1994-11-28 1996-06-04 Shinko Pantec Co Ltd 水電解装置の気液分離装置
JP2004244679A (ja) * 2003-02-13 2004-09-02 Union:Kk 電解槽ユニット及び該電解槽ユニットを用いた電解槽
JP2005232512A (ja) * 2004-02-18 2005-09-02 Japan Techno Co Ltd 水素−酸素混合ガスを容器に密封充填する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074322B2 (ja) 2008-04-09
WO2008004619A1 (fr) 2008-01-10
JP2008013821A (ja) 2008-01-24
US20100236921A1 (en) 2010-09-23
HK1128137A1 (en) 2009-10-16
CN101479407A (zh) 2009-07-08
KR20090039685A (ko) 2009-04-22
EP2039805A1 (en) 2009-03-25
KR101141117B1 (ko) 2012-05-02
EP2039805A4 (en) 2009-07-15
RU2009102871A (ru) 2010-08-20
RU2404291C2 (ru) 2010-11-20
TW200804625A (en) 2008-01-16
EP2039805B1 (en) 2016-09-07
US8101051B2 (en) 2012-01-24
CN101479407B (zh) 2011-10-05
BRPI0713557A2 (pt) 2012-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4828B (zh) A fuel gas generating device using an electrolysis method, and a fuel gas generat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US6630061B2 (en)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mixture gas of oxygen and hydrogen
US5733422A (en) High-pressure gas producing electrolysis tank
JP4929404B2 (ja) 電気分解を利用した電解装置
TWI597389B (zh) 電解設備
JP2009114487A (ja) 電気分解を利用した電解装置及びこれの気液分離装置
KR100424006B1 (ko) 산ㆍ수 가스 발생장치
KR101779032B1 (ko) 수전해조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미용기구
KR100424665B1 (ko) 가변형 전해조에 의한 대용량 산소, 수소 혼성 가스 발생장치
KR200246986Y1 (ko) 가변형 전해조에 의한 대용량 산소, 수소 혼성 가스 발생장치
KR200335853Y1 (ko) 산소·수소 혼합가스 발생장치
JP2000239873A (ja) 電解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電解セル
KR200258521Y1 (ko) 가변형 전해조에 의한 대용량 산소, 수소 혼성가스발생장치
RU2614450C1 (ru) Электрохимическая модульная ячейка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растворов электролитов
RU2086705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кислород-водородной газовой смеси путем электролиза воды
JP2794651B2 (ja) 直接電解式の電気分解槽
KR200404430Y1 (ko) 브라운 가스발생기
JP2004244679A (ja) 電解槽ユニット及び該電解槽ユニットを用いた電解槽
KR200241591Y1 (ko) 산ㆍ수(酸ㆍ水)가스 발생장치용 전해조
KR20070040154A (ko) 브라운 가스발생기
RU2153539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кислорода и водорода
US3308047A (en) Multiple tier inclined mercury cell
KR100730438B1 (ko) 할로겐나이드 화합물에 전해공정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JP2000154004A (ja) オゾン水供給装置
US1564406A (en) Electrolytic 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