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2033B - Heat exchangers, electronic equipment storage boxe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 chamber - Google Patents

Heat exchangers, electronic equipment storage boxe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 chamb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2033B
TWI402033B TW97143023A TW97143023A TWI402033B TW I402033 B TWI402033 B TW I402033B TW 97143023 A TW97143023 A TW 97143023A TW 97143023 A TW97143023 A TW 97143023A TW I402033 B TWI402033 B TW I40203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electronic device
substrate
fan
wa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43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24628A (en
Inventor
Saito Shigenori
Akashi Yasutomo
Oshima Yukiji
Uchida Katsuya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Light Met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Light Metal Co filed Critical Nippon Light Met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0924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46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20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203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536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racks or cabinets of standardised dimensions, e.g. electronic racks for aircraft or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 H05K7/20554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 H05K7/2059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within rooms for removing heat from cabinets, e.g. by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熱交換器、電子設備收納箱以及電子設備試驗箱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熱交換器、以及具備此熱交換器的電子設備收納箱和電子設備試驗箱。
收納電子設備的電子設備收納箱係,為了防止鹽害或遮蔽粉塵等,氣密性被要求。又,用以進行電子設備的EMC(電磁相容性)試驗等的電子設備試驗箱係,電磁波的遮蔽(shield)性被要求。因此,在電子設備收納箱或電子設備試驗箱中,內部係在從外部被密閉的狀態下被區隔。
另一方面,由於被收納於內部的電子設備發熱,必須將排出此熱至外部的熱交換器設置於電子設備收納箱或電子設備試驗箱,但此熱交換器必須具備密閉性。作為習知具備密閉性的熱交換器,有如專利文獻1所示的熱交換器。此熱交換器係,藉由設置複數個鰭片於被密閉的框體的內外,一邊具備密閉性,內部的熱係從內側的鰭片經由框體朝外側的鰭片傳遞而被散熱。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267774號公報
然而,在上述習知的熱交換器中,藉由風扇攪拌熱交換器的周圍的空氣而提高散熱效果,熱交換性能係不那麼 高,有改善的餘地。
因此,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被提出,將提供熱交換性能高、可將在密閉容器的內部發生的熱有效率地放出至外部的熱交換器、電子設備收納箱以及電子設備試驗箱作為課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有關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發明係,在將在密閉容器的內部發生的熱放出至外部用的熱交換器中,包括:基板,區隔上述密閉容器的內部側和外部側;內側鰭片,被立設於此基板的內側;外側鰭片,被立設於上述基板的外側;以及風扇,被固定於上述內側鰭片的前端部。
根據此類構成的話,藉由將內側鰭片和外側鰭片分別設置於基板的內外,可確保密閉容器的密閉性,藉由將風扇直接固定於內側鰭片的前端部,因為可將接觸於內部鰭片的空氣強制地攪拌,所以熱交換性能非常高,可將在密閉容器的內部發生的熱有效率地放出至外部。又,藉由將風扇直接固定於內部鰭片,可縮小風扇的設置空間,達到密閉容器內外的空間的有效利用。又,因為設置風扇於熱交換器本身,所以不必個別地設置風扇,可省去個別的風扇的安裝手續。
有關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熱交換器中,上述風扇被設置的上述內側鰭片係,其表面積比上述外側鰭片的表面積小的方式被構成。
根據此類構成的話,風扇被設置的側的內側鰭片係,因為藉由風扇,空氣被直接攪拌,即使鰭片的表面積變小,可確保充分的熱交換性能,又,可減低使用於內側鰭片的材料,且達到密閉容器內外的空間的有效利用。
有關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熱交換器中,上述風扇被設置的上述內側鰭片係,其高度比上述外側鰭片的高度低的方式被構成。
根據此類構成的話,風扇被設置的側的內側鰭片係,因為藉由風扇,空氣被直接攪拌,所以即使鰭片的高度低,可確保充分的熱交換性能,又,可減低使用於內側鰭片的材料,且達到密閉容器內外的空間的有效利用。
有關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熱交換器中,上述風扇被設置的上述內側鰭片係,其高度成為與上述基板的被固定的上述密閉容器的外殼材的厚度相等的尺寸的方式被構成。
根據此類構成的話,可將風扇被設置的內側鰭片收容於基板的被固定的密閉容器的外殼材的厚度內,從風扇側看外殼材時,鰭片不被露出,只有風扇被看到,可提高美觀。
有關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熱交換器中,上述內側鰭片以及上述外側鰭片係分別被設置複數個,上述風扇被設置的複數個上述內側鰭片彼此的間隔係,此複數個上述外側鰭片彼此的間隔小的方式被構成。
根據此類的構成的話,藉由使風扇被設置的側的內側鰭片彼此的間隔變小,可減低風扇被設置的側的鰭片的高度,因為可使風扇的突出高度變小,所以全體的尺寸平衡調和,可提高美觀。
有關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發明係,在將在密閉容器的內部發生的熱放出至外部用的熱交換器中,包括:基板,區隔上述密閉容器的內部側和外部側;內側鰭片,被立設於此基板的內側;外側鰭片,被立設於上述基板的外側;以及風扇,被固定於上述外側鰭片的前端部。
根據此類構成的話,藉由將內側鰭片和外側鰭片分別設置於基板的內外,可確保密閉容器的密閉性,藉由將風扇直接固定於外側鰭片的前端部,因為可將接觸於外部鰭片的空氣強制地攪拌,所以熱交換性能非常高,可將在密閉容器的內部發生的熱有效率地放出至外部。又,藉由將風扇直接固定於外側鰭片,可縮小風扇的設置空間,達到密閉容器內外的空間的有效利用。又,因為設置風扇於熱交換器本身,所以不必個別地設置風扇,可省去個別的風扇的安裝手續。
有關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記載的熱交換器中,上述風扇被設置的上述外側鰭片係,其表面積比上述內側鰭片的表面積小的方式被構成。
根據此類構成的話,風扇被設置的側的外側鰭片係,因為藉由風扇,空氣被直接攪拌,即使鰭片的表面積變小,可確保充分的熱交換性能,又,可減低使用於外側鰭片的 材料,且達到密閉容器內外的空間的有效利用。
有關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記載的熱交換器中,上述風扇被設置的上述外側鰭片係,其高度比上述內側鰭片的高度低的方式被構成。
根據此類構成的話,風扇被設置的側的外側鰭片係,因為藉由風扇,空氣被直接攪拌,所以即使鰭片的高度低,可確保充分的熱交換性能,又,可減低使用於外側鰭片的材料,且達到密閉容器內外的空間的有效利用。
有關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的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記載的熱交換器中,上述風扇被設置的上述外側鰭片係,其高度成為與上述基板的被固定的上述密閉容器的外殼材的厚度相等的尺寸的方式被構成。
根據此類構成的話,可將風扇被設置的外側鰭片收容於基板的被固定的密閉容器的外殼材的厚度內,從風扇側看外殼材時,鰭片不被露出,只有風扇被看到,可提高美觀。
有關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的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記載的熱交換器中,上述內側鰭片以及上述外側鰭片係分別被設置複數個,上述風扇被設置的複數個上述外側鰭片彼此的間隔係,比複數個上述內側鰭片彼此的間隔小的方式被構成。
根據此類的構成的話,藉由使風扇被設置的側的外側鰭片彼此的間隔變小,可減低風扇被設置的側的鰭片的高度,因為可使風扇的突出高度變小,所以全體的尺寸平衡 調和,可提高美觀。
有關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記載的熱交換器中,上述外側鰭片係,其縱長方向與上述內側鰭片的縱長方向平行的方式被構成。
根據此類的構成的話,可提高傳熱性。
有關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的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記載的熱交換器中,上述基板和上述內側鰭片和上述外側鰭片係,藉由鋁或鋁合金製的擠製形材被一體地形成。
根據此類的構成的話,藉由僅將擠製形材以適當的長度切斷,可容易地製造由基板和內側鰭片和外側鰭片構成的複雜的形狀的熱交換器本體。又,鋁製的擠製形材係,尺寸精度高,又,因為強度的分配為輕量,所以在現場的處理容易,且耐久性優良。
有關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的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記載的熱交換器中,上述風扇係,具有正面看大略為正方形的框,此框的對角線的延伸方向係沿著上述風扇的被設置的上述內側鰭片或上述外側鰭片的縱長方向被構成。
根據此類的構成的話,正面看大略為正方形的框的對角線的延伸方向係,將在風扇的被設置的內側鰭片或外側鰭片的縱長方向正交的側的兩側的角部在上述鰭片的寬度方向外側突出,即使在經由此角部,將風扇固定於上述鰭 片的場合,因為風扇本體係,在上述鰭片的位置的部分回轉,所以可一邊確實地固定風扇,一邊有效率地進行空氣的攪拌。
有關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的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熱交換器中,上述風扇係,沿著上述風扇的被設置的上述內側鰭片的縱長方向被並列設置複數個。
根據此類的構成的話,風扇係沿著內側鰭片的縱長方向被定位,可有效率地進行空氣的攪拌,且可提高美觀。
有關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的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記載的熱交換器中,上述風扇係,沿著上述風扇的被設置的上述外側鰭片的縱長方向被並列設置複數個。
根據此類的構成的話,風扇係沿著外側鰭片的縱長方向被定位,可有效率地進行空氣的攪拌,且可提高美觀。
有關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的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熱交換器被設置的電子設備收納箱中,藉由頂板或壁板等的板材,室全體被覆蓋,上述壁板係包括:芯材、被配置於此芯材的周緣部的框材、被貼附於上述芯材和上述框材的兩面的表面材;相鄰的上述壁板彼此係,在藉由在相鄰的上述框材彼此相對般被形成的一對嵌合溝被構成的嵌合孔,將嵌合於此嵌合孔的嵌合構件插入,且在相鄰的表面材之間,藉由設置確保氣密性用的襯墊(packing)被固定,在上述表面材和上述熱交換器的基板之間,設置確保氣密性用的熱交換器用襯墊。
根據此類的構成的話,在熱交換器的部分,密閉性和 高熱交換性能被得到,在壁板彼此的接合部得到高的密閉性,且可提高表面材和熱交換器的基板之間的氣密性,在收納箱全體,可得到密閉性。藉此,可得到具備防塵性且可將內部保持在一定溫度的收納箱,用以收納精密機械的電子設備為較佳地。
有關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的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記載的電子設備收納箱中,上述熱交換器用襯墊係,由具有柔軟性的橡膠構成。
根據此類的構成的話,熱交換器用襯墊係藉由適度的壓力被按壓,可確保氣密性,且熱交換器用的襯墊處理容易且施工容易進行。
有關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的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記載的電子設備收納箱中,上述熱交換器係,至少被設置於上述頂板或上述壁板。
根據此類的構成的話,從天花板部或內壁面吸熱,可從屋頂或壁的外側有效率地將熱散熱。
有關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的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記載的電子設備收納箱中,上述熱交換器係被設置於上述壁板,上述熱交換器的上述內側鰭片和上述外側鰭片的縱長方向係,沿著鉛直方向。
根據此類的構成的話,因為鰭片係沿著壁板的縱接合處被並列,藉由明顯的(sharp)的印象,可得到洗鍊的外觀。
有關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的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記載的電子設備收納箱中,上述熱交換器係被設置 於上述壁板,在上述熱交換器被設置的上述壁板的外側,設置覆蓋上述熱交換器且在上下具有外壁通氣口的壁蓋板。
根據此類的構成的話,在壁蓋板的內側,可在外壁通氣口之間形成空氣的流動,可從熱交換器朝外部有效率地散熱。
有關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的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記載的電子設備收納箱中,在上述壁蓋板的上下的上述外壁通氣口的至少一方,設置外壁通氣風扇。
根據此類的構成的話,可強制地形成壁蓋板的內側的空氣的流動,可更提高從熱交換器朝外部的散熱效率。
有關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的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記載的電子設備收納箱中,上述熱交換器係被設置於上述頂板,在上述熱交換器被設置的上述頂板的上側,設置覆蓋上述熱交換器且至少具有一對屋頂上通氣口的頂蓋板。
根據此類的構成的話,在頂蓋板的內側,可在屋頂上通氣口之間形成空氣的流動,可從熱交換器朝外部有效率地散熱。
有關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的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記載的電子設備收納箱中,在上述頂蓋板的上述屋頂上通氣口的至少一方,設置屋頂上通氣風扇。
根據此類的構成的話,可強制地形成頂蓋板的內側的空氣的流動,可更提高從熱交換器朝外部的散熱效率。
有關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的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記載的電子設備收納箱中,上述熱交換器係,風扇被設置於上述內側鰭片的前端部,此風扇係,向上述熱交換器的上述基板流動氣流。
根據此類的構成的話,因為藉由風扇,包含來自電子設備的熱的空氣被吹至內側鰭片和基板,內部鰭片和基板有效率地吸熱,可從基板和外部鰭片散熱。
有關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的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記載的熱交換器被設置的電子設備試驗箱中,上述熱交換器係,至少上述基板係由具有電波遮蔽性的金屬被形成,試驗箱本體係,在具有電波遮蔽性的金屬製的框體的內部鋪設電波吸收體而構成,在上述熱交換器的周緣部和上述框體之間設置導電性襯墊,熱交換器被安裝。
根據此類的構成的話,在熱交換器的部分,密閉性和高的熱交換性能和電波遮蔽性被得到,因為在熱交換器和框體之間,也得到電波遮蔽性,在試驗箱全體,可得到電波遮蔽性。藉此,也可得到具有電波遮蔽性以及可將內部保持在一定溫度的試驗箱,將精密機械的電子設備收納於內部而可進行精度高的試驗。
有關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的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記載的電子設備試驗箱中,上述導電性襯墊係,將具有柔軟性的橡膠以導電性纖維被覆而構成。
根據此類的構成的話,因為導電性襯墊具有柔軟性,在熱交換器的周緣部和框體之間被適度地按壓,可將熱交 換器的周緣部和框體電性地確實地連接,可提供電波遮蔽性高的電子設備試驗箱。
有關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的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記載的電子設備試驗箱中,在上述框體方面,自由開閉的門被設置,上述熱交換器係,被設置於與上述門相對的壁面。
根據此類的構成的話,在關閉門的狀態下,從成為正面的門側看的時候,因為熱交換器看不到,可得到俐落而樸實的外觀。
有關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的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記載的電子設備試驗箱中,上述熱交換器的上述內側鰭片的高度尺寸係,比上述電波吸收體的厚度尺寸大。
根據此類的構成的話,因為內側鰭片係比電波吸收體的表面突出,可提高吸熱效率。
根據本發明的話,發揮可提供熱交換性能高、可將在密閉容器的內部發生的熱有效率地放出至外部的熱交換器、電子設備收納箱以及電子設備試驗箱的優良效果。
有關用以實施關於本發明的熱交換器和電子設備收納箱的最佳形態,一邊參考所附圖示一邊詳細說明。
首先,說明有關本實施例的熱交換器的構成。
如第1圖所示般,此熱交換器1係,例如,用以將在 電子設備收納箱100(參考第6圖)或電子設備試驗箱200(參考第13圖)等的密閉容器的內部發生的熱放出至外部,特徵為包括:基板10,區隔密閉容器的內部側和外部側;內側鰭片20,被立設於此基板10的內側;外側鰭片30,被立設於基板10的外側;以及風扇40,被固定於內側鰭片20或外側鰭片30的前端部。又,在本實施例中,舉出被設置於在第6圖所示的電子設備收納箱100、風扇40被設置於室內側的內側鰭片20的場合的熱交換器1作為例子說明。
如第2圖所示般,基板10係,正面看呈現矩形的板狀,在電子設備收納箱100的安裝時,內側鰭片20被立設於成為室內側的一方的面上,外側鰭片30被立設於成為室外側的另一方的面上。在本實施例中,被安裝於壁板120的場合的基板10係,呈現縱長的長方形,在左右寬度方向兩端,在鄰接的熱交換器1彼此相互卡合的連結部11a、11b分別被形成。如第1圖所示般,一方的連結部11a係,在基板10的寬度方向一端以沿著縱長方向被形成的突條構成。另一方的連結部11b係,在基板10的寬度方向一端以覆蓋沿著縱長方向被形成的上述突條般被形成的溝構成材構成。由突條構成的連結部11a係,藉由進入鄰接的熱交換器1的連結部11b的溝而卡合,將相互鄰接的熱交換器1、1彼此在寬度方向連結。
如第1圖以及第2圖所示般,內側鰭片20係,對於基板10直角地被立設複數個,沿著基板10的縱長方向延伸 而分別被形成(參考第2(a)圖以及第3圖)。又,外側鰭片30係,在與基板10的內側鰭片20的設置面相反側的面,對於基板10直角地被立設複數個。外側鰭片30係,沿著基板10的縱長方向延伸而分別被形成(參考第2(c)圖以及第4圖),且和內側鰭片20平行。
風扇40被設置於前端部的側的複數的鰭片,亦即,內側鰭片20、20…係,相鄰的內側鰭片20、20彼此的間隔比相鄰的外側鰭片30、30彼此的間隔小般被構成。又,內側鰭片20係,其高度比另一方的外側鰭片30的高度低般被構成。亦即,藉由縮小風扇40被設置的內側鰭片20的設置間隔,確保影響熱交換性的鰭片的表面積,藉此,可降低內側鰭片20的高度,可壓低風扇40的安裝高度。
風扇40被設置的鰭片,亦即,內側鰭片20、20…係,其表面積的合計比另一方的外側鰭片30、30…的表面積的合計小般被構成,藉由增大風扇40不被設置的外側鰭片30的表面積,保持吸熱和散熱的平衡,提高熱交換性能。此係因為內側鰭片20藉由風扇40被設置,周圍的空氣被攪拌,所以即使表面積小,可得到高熱交換性能。
在內側鰭片20的並列方向外側(基板10的寬度方向外側)兩端部方面,固定風扇40用的溝21分別被形成。此溝21係,沿著內側鰭片20的縱長方向連續而被形成,呈現剖面矩形的形狀。在溝21的內部方面,角型的螺帽22(參考第1圖)以不可迴轉地被收容,藉由將螺栓41栓合於此螺帽22,將風扇40固定於內側鰭片20的前端部。在溝21 的開口部分的兩側方面,相互面對的彎曲部21a、21a被形成,螺帽22被卡合於此彎曲部21a、21a,不從溝21脫離般被構成。
如上述般的構成的基板10和內側鰭片20和外側鰭片30係,藉由鋁或鋁合金製的擠製形材5被一體地形成。擠製形材5係,基板10的縱長方向成為擠製方向。
風扇40係,包括:風扇本體43(參考第2圖),具有習知形狀的葉片43a;以及框44,收容此風扇本體43。框44係,正面看大略呈現正方形,藉由位於內側鰭片20側的第一板44a、和第一板44a隔開所定間隔(和風扇本體43的深度尺寸相等)而被設置的第二板44b、以及連結這些第一板44a和第二板44b的連結板44c所構成。框44係,各構件以鋁或鋁合金被形成。第一板44a和第二板44b係,相互平行,且和基板10平行般被配置。第一板44a和第二板44b係,外形大略呈現正方形,在中心部,比風扇本體43的外形大一些的圓形的孔44d(參考第2(a)圖)被形成。風經過此孔44d流動。連結板44c係,以將第一板44a和第二板44b的外周緣間歇地聯繫的板被形成,風也從風扇40的側面流動經過連結板44c、44c之間的間隙。
框44係,其對角線(第一板44a和第二板44b的一對對角線)中,一方的對角線的延伸方向係沿著該風扇40的被設置的內側鰭片20的縱長方向般被構成。藉此,另一方的對角線係,沿著基板10的寬度方向般被構成。在此對角線的兩端的角部附近方面,螺栓貫通孔(未圖示)係在第一 板44a和第二板44b分別被形成。又,框44係,其螺栓貫通孔係位於相當於被形成在內側鰭片20的兩端的溝21的部分般被構成、配置。將螺栓41從室內側分別被插通於寬度方向兩側的螺栓貫通孔,藉由在各溝21內的螺帽22被栓合,風扇40被固定於內側鰭片20的前端部。此時,風扇本體43的迴轉領域(藉由葉片43a的外周部分被包圍的領域)係,因為在內側鰭片20的設置部分全部地被包含,所以藉由風扇40發生的風流被有效地活用。
如第2(a)圖和第3圖所示般,風扇40係,沿著內側鰭片20的縱長方向被並排設置複數個。複數個風扇40係,相互以等間隔被配置,且各風扇的沿著內側鰭片20的縱長方向的對角線係,在一直線上並排般被配置。藉此,各風扇40係,在被定位的一直線上被配置,可提高美觀。
其次,說明此熱交換器1被設置的電子設備收納箱100(密閉容器)的構造、以及電子設備收納箱100和熱交換器1的連結構造。又,在第2圖至第4圖中,在壁板120的高度方向中,將設置一個熱交換器1的場合圖示,但在第6圖中,在壁板120的高度方向中,將設置兩個分割狀態的熱交換器1的場合圖示。這些熱交換器1、1係,只有高度不同,剖面形狀相同。
如第6圖所示般,電子設備收納箱100係,藉由頂板110或壁板120等的板材,室全體在氣密狀態下被覆蓋。如第8圖所示般,壁板120係包括;芯材121、被配置於此芯材121的周緣部的框材122、以及被貼附於芯材121 和框材122的兩面的表面材123。又,如第9圖所示般,相鄰的壁板120、120彼此係,在藉由在相鄰的框材122、122彼此相對般被形成的一對嵌合溝124被構成的嵌合孔125,將嵌合於此嵌合孔125的嵌合構件126插入,且在相鄰的表面材123、123之間,藉由設置確保氣密性用的襯墊130,保持氣密狀態而被固定。
如第8圖所示般,壁板120係,在正面看呈現矩形平面狀,芯材121和表面材123也以矩形平面狀被形成,框材122係以矩形形狀被組裝。
芯材121係,例如,由硬質聚苯乙烯發泡材(polyurethane foam)或聚氨酯(polystyrene)發泡材等的隔熱材所構成,提高電子設備收納箱100(參考第6圖)的隔熱效果。又,芯材121係,不限於上述材質,例如,將鋁板以蜂窩狀配列而形成也可。
框材122係,以鋁或鋁合金製的擠製形材被構成。框材122係,以具有中空部的筒狀被形成。在芯材121的左右兩端藉由延伸於垂直方向而被配置的垂直框材122a、122a方面,嵌合構件126(參考第9圖)被嵌合的嵌合溝124分別被形成。
詳而言之,如第9圖所示般,嵌合溝124係,呈現剖面T字狀,向壁板120的外周側(鄰接的壁板120側)而T字的腳部開口般被形成。在嵌合溝124的開口部分的兩側方面,延伸至框材122的外周方向外方的突條124a被形成。此突條124a係,確保後述的表面材123的肋部123a 的配置空間,且在連結壁板120、120彼此之際,達到確保被插入於壁板120、120之間的襯墊130的插入空間的效果。在垂直框材122a的、表面材123連接的外側表面方面,延伸於垂直方向的溝122c以所定間隔被形成複數列。藉由設置溝122c,可將貼附表面材123用的接著劑插入至溝122c的內部,可提高框材122和表面材123的接著性。
如第8圖所示般,在芯材121的上下兩端部,延伸於水平方向而被配置的水平框材122b、122b係,以剖面呈現矩形的角管(pipe)狀被形成。又,在垂直框材122a或水平框材122b的中空部內,設置肋而補強般也可。
垂直框材122a係,從芯材121的上下突出所定長度,從壁板120的上端延伸至下端為止而被配置,水平框材122b係,其兩端以分別被抵接於藉由夾持芯材121而配合的一對的垂直框材122a、122a的背面122d、122d的方式被配置。亦即,在一對垂直框材122a、122a之間的上下部分,水平框材122b、122b係分別被夾入般。藉此,嵌合溝124係,從壁板120的上端橫跨至下端的全長而被形成。
表面材123係,以鋁或鋁合金的板材被構成,具備導電性。表面材123係,覆蓋芯材121和框材122的室內側和室外側的兩側面般被設置一對,分別被一體形成。表面材123係,在其四邊的周緣部中,在框材122的外周面以所定長度被彎曲的肋部123a被形成(詳細係參考第9圖和第10(a)圖)。在被貼附於室內側和室外側的一對表面材123、123中的至少一方的表面材123的外面側表面(和與 芯材121連接的面相反側的面)方面,導電性塗料129(參考第9圖)係被塗佈於一面。在本實施例中,導電性塗料129係,被塗佈於室內側的表面材123的外面側表面。導電性塗料129係,被塗佈至肋部123a的表面為止。
導電性塗料129係,藉由導電劑和樹脂結合劑(binder)被構成。在導電劑方面,鎳粒子或銀、銅、碳等的粉體被利用;作為樹脂結合劑,丙烯酸的(acrylic)、乙烯基(vinyl)、環氧的(epoxy)、醇酸樹脂(alkyd)等被利用。導電性塗料129係,在樹脂結合劑內,藉由導電劑彼此接觸,導電性被顯現。又,在表面材123的、導電性塗料129不被塗佈的面方面,陽極氧化處理被施加。
相鄰的壁板120、120彼此的板連結部分係,如第9圖的右部和第10(a)圖所示般。板連結部分係,壁板120、120的垂直框材122a、122a彼此被對頂,個別的嵌合溝124、124係彼此配合,剖面H字狀的嵌合孔125被形成。在嵌合孔125方面,和嵌合孔125的內周形狀相同的外周形狀,亦即,連結剖面T字的腳部彼此的剖面H字狀的嵌合構件126係被嵌合插入。嵌合孔125係,以橫跨從壁板120的上端到下端為止的全長而被形成。在將壁板120、120對頂之後,嵌合構件126係,從壁板120、120的上方被插入。嵌合構件126係,由鋁或鋁合金製的擠製形材所構成,嵌合於嵌合孔125般被構成。如上述,藉由尺寸精度高的鋁或鋁合金製的擠製形材形成框材122和嵌合構件126,壁板120、120彼此成為不會碰撞般被固定般的形狀。
在相鄰的壁板120、120的垂直框材122a、122a間的間隙方面,襯墊130被設置。襯墊130係,在垂直板材122a的嵌合溝124的兩側被彎曲,與表面材123的肋部123a接觸般被設置。在本實施例中,在室內側的表面材123、123的肋部123a、123a之間,亦即,導電性塗料129被塗佈的肋部123a、123a之間,襯墊130被設置。
如第10圖所示般,襯墊130係,寬度方向兩端被形成較厚的片(sheet)狀的構件,在肋部123a、123a間的間隙,在垂直方向延伸而被配置。襯墊130係,將具有柔軟性的芯材130a的表面藉由具有導電性的導電性材料130b被覆而被構成(參考第10(b)圖),在襯墊全體具有導電性。芯材130a係由,例如,橡膠或樹脂或氨基鉀酸酯(urethane)製海綿(sponge)所構成。導電性材料130b係,例如,施加鎳鍍層的尼龍(nylon)素材的布狀的構件,被接著於芯材130a的周圍。
襯墊130係,在肋部123a、123a間的間隙,藉由壓入用的橡膠襯墊131被壓入而被插入。橡膠襯墊131係,藉由橡膠或樹脂等的彈性體而被構成,在沿著間隙而在垂直方向延伸的片部131a的兩側,複數的皺折131b被形成(參考第10(b)圖)。根據此類構成的話,襯墊130係,以剖面大略U字狀被變形,藉由皺折131b,被按壓至表面材123的肋部123a。又,將襯墊130由橡膠構成的話,藉由襯墊130的復原力,朝表面材123的肋部123a的密著性高。
在導電性塗料129不被塗佈的表面材123、123的肋部 123a、123a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室外側的肋部123a、123a之間)方面,襯墊130不被設置也可,僅插入橡膠襯墊131的方式也可(參考第10(a)圖的上側)。根據此類構成的話,可確保室外側的防音性和防水性。
如第6圖的左側部和第11圖所示般,在電子設備收納箱100的壁面的四個角部方面,角柱140被設置。角柱140係,由鋁或鋁合金製的擠製形材所構成。在角柱140的、與鄰接的壁板120的連結面方面,和形成於壁板120的嵌合溝124相同的剖面形狀的嵌合溝141被形成。在此嵌合溝141的開口部分的兩側方面,在鄰接的壁板120側延伸出的突條141a被形成。此突條141a係,在連結角柱140和壁板120之際,達到確保在角柱140和壁板120之間被插入的襯墊130的插入空間的效果。
相鄰的壁板120和角柱140的連結構造係,和相鄰的壁板120、120彼此的連結構造相同。亦即,將壁板120和角柱140對頂的話,各別的嵌合溝124、141相互配合,剖面H字狀的嵌合孔125被形成。在嵌合孔125方面,嵌合構件126被嵌合插入。
在角柱140的、比嵌合溝141室內側的面方面,導電性塗料129被塗佈。在相鄰的壁板120和角柱140之間的室內側的間隙方面,導電性的襯墊130被設置。襯墊130係,在室內側的導電性塗料129被塗佈的肋部123a和角柱140之間被設置。襯墊130係,藉由壓入用的橡膠襯墊131,從室內側被壓入而被插入。藉此,壁板120的室內側的表 面材123和襯墊130和角柱140的室內側表面被電性地連接,而可得到導電性。
在相鄰的壁板120和角柱140間的室外側的間隙方面,襯墊130不被設置也可,為了確保防音性和防水性,僅橡膠襯墊131被插入。
在第6圖和第11圖的下部方面,具有門150的壁板120a被圖示。門150係,在關閉時遮蔽電波般被構成。如第11圖所示般,門150係,包括門本體板154和門框材155。在門本體板154的周緣部、或門框材155的和門本體板154的抵接部分的至少一方(在本實施例中,只有門框材155),導電性的門用襯墊156被設置。
門本體板154係,和通常的壁板120相同,包括:設置於內部的板狀的芯材151、配置於此芯材151的周緣部四邊的框材152、以及被貼附於芯材151和框材152的室內側和室外側的兩面的導電性的表面材153。芯材151、框材152和導電性的表面材153的材質係,和壁板120的芯材121、框材122和表面材123相同。在室內側的表面材153的室內側表面方面,導電性塗料129被塗佈於一面。
在門本體板154的周圍方面,橫跨全周,門框材155被設置。門框材155係,由鋁或鋁合金製的擠製形材所構成。在延伸於垂直方向的垂直門框材155a方面,和壁板120的嵌合溝124相同的剖面形狀的嵌合溝155b被形成。在此嵌合溝155b的開口部分的兩側方面,在鄰接的角柱140側延伸出的突條155c被形成。此突條155c係,在連 結具有門本體板154的壁板120a和角柱140之際,達到確保襯墊130的插入空間的效果。和相鄰的角柱140的連結係,將壁板120a和角柱140對頂的話,各別的嵌合溝155b、141相互配合,剖面H字狀的嵌合孔125被形成。在嵌合孔125方面,嵌合構件126被嵌合插入。又,和角柱140側的垂直門框材155a相反側的垂直門框材(未圖示)也成為相同的構成,經由嵌合構件,和鄰接的壁板120(參考第6圖)連接。
在門框材155的內周面方面,在門150的關閉時,承受門本體板154的門承受板155d被形成。在門承受板155d方面,導電性的門用襯墊156被設置。門用襯墊156係,藉由和襯墊130相同的材質被構成,將具有柔軟性的橡膠等的芯材的表面以具有導電性的導電性材料被覆而構成。門用襯墊156係,以剖面大略レ字狀(大略L字狀)被形成,在門本體板154和門承受板155d之間被按壓而變形。藉此,門用襯墊156係,藉由以適當的壓力接觸門本體板154,在門承受板155d和門本體板154之間,可確保導電性和氣密性。
門本體板154係,經由鉸鏈(hinge)154e,可自由開閉地被支持於門框材155。在門本體板154的框材152、和門框材155的垂直門框材155a的外側面之間,在鉸鏈154e的內側部分方面,橡膠襯墊154f被設置。此橡膠襯墊154f係,被固定於門本體板154的框材152。
雖然未圖示,延伸於水平方向的水平門框材係,以剖 面大略矩形的中空狀被形成,在門框材的內周面側延伸出的門承受板被形成。在門承受板的內側方面,和導電性的門用襯墊156相同的門用襯墊被設置。
第12圖係表示將室內側角部份的壁板和頂板的連結構造從斜下方往上看的立體圖。如第12圖所示般,頂板110也和壁板120相同,包括:板狀的芯材111、被配置於此芯材111的周緣部的框材112、以及被貼附於芯材111和框材112的兩面的一對表面材113。芯材111、框材112和表面材113係,分別以和壁板120的芯材121、框材122和表面材123相同的材質所構成。框材112係呈現剖面矩形狀。上下一對的表面材113中,上側的表面材113a係,以所定的長度從矩形的外周緣朝外方延伸出。
此類的構成的頂板110和壁板120係,經由連結構件114被連結。連結構件114係,被配置於壁板120的上部,沿著壁板120的上側的水平框材122b被形成。連結構件114係,由鋁或鋁合金製的擠製形材所構成。連結構件114係具有:垂壁部114a,覆蓋壁板120的室外側上端面附近,支持板部114b,支持頂板110的下面周緣部;抵接板部114c,和頂板110的上側的表面材113a的周緣部的延伸部分113c抵接;以及延伸部114d,比垂壁部114a延伸至外側。垂壁部114a係,藉由覆蓋壁板120的室外側上端部附近,防止電波從連結構件114和壁板120的間隙侵入或漏出,提高電波遮蔽性能。支持板部114b係,在水平方向延伸而被形成,將頂板110的下面周緣部從下側支持,且防 止電波從連結構件114和下側之表面材113b的間隙侵入或漏出,提高電波遮蔽性能。抵接板部114c係,其前端部延伸至相當於延伸部114d的前端部的位置為止。在連結構件114和壁板120的上端面之間、支持板部114b和頂板110之間、抵接板部114c和導電性的表面材113a之間方面,縱長板狀的導電性墊片(gasket)115被設置,以更提高電波遮蔽性能且確保氣密性的方式被構成。
在壁板120的室內側上端面方面,覆蓋其室內側上端面和連結構件114的支持板部114b的下面的蓋構件116被設置。蓋構件116係,由鋁或鋁合金製的擠製形材構成,以剖面L字狀被形成。在蓋構件116的壁板120的抵接面以及和支持板部114b的抵接面方面,凹部116a被形成。在此凹部116a方面,縱長板狀的導電性墊片115被設置,藉由確保壁板120和蓋構件116和連結構件114的導電性,提高電波遮蔽性能,且確保氣密性。
又,在電子設備收納箱100的室內角部上端的角落的入口角落部,在正交的壁板120、120上部和頂板110的連結部分方面,覆蓋相互正交的蓋構件116、116的連結部附近、以及設置於壁板120之間的角柱140的上端附近的角蓋構件117被設置。角蓋構件117係,具有在縱和正交的壁板的延伸方向的三方向延伸的剖面L字狀的蓋板部117a(在水平方向延伸)、117b(在水平方向延伸)、117c(在鉛直方向延伸)。角蓋構件117係由具有導電性的鋁或鋁合金所構成。角蓋構件117係,將蓋板部117a、117b、117c 分別以擠製形材形成,藉由在三方向互相接合而被形成。在水平方向延伸而位於蓋構件116上的蓋板部117a、117b係,比蓋構件116寬度廣般被形成,完全覆蓋蓋構件116般被構成。在垂直方向延伸而覆蓋角柱140的蓋板部117c係,比角柱140寬度廣般被形成,角柱140、和其兩側的壁板120的側端部也覆蓋般被構成。根據此類構成的角蓋構件117的話,在壁板120、120和角柱140的上端部,因為可完全覆蓋和頂板110的連結部分的、間隙容易發生的角落的入口角落部,所以大幅提高電波遮蔽性能,且可確保氣密性。
又,熱交換器1係,如第6圖和第7圖所示般,被設置於電子設備收納箱100的頂板110和壁板120。在此,將熱交換器1和壁板120的連接構造依據第1圖和第2圖至第7圖說明。又,因為熱交換器1和頂板110的連接構造係,與熱交換器1和壁板120的連接構造相同,所以說明熱交換器1和壁板120的連接構造,省略熱交換器1和頂板110的連接構造的說明。
如第6圖和第7圖所示般,被設置於壁板120的熱交換器1係,內側鰭片20和外側鰭片30的縱長方向係,以沿著鉛直方向的方式被構成。又,複數個風扇40係,沿著內側鰭片20和外側鰭片30的縱長方向被並列,亦即,成為在鉛直方向隔開所定間隔而被配列。熱交換器1係,被設置複數個於壁板120,在其寬度方向被並列而被配置。如上述般,藉由將內側鰭片20和外側鰭片30其縱長方向 沿著鋁直方向般被構成,在電子設備收納箱100的內外,因為內側鰭片20和外側鰭片30沿著壁板120的縱接合處被並列,所以藉由明顯的印象而可得到洗鍊的外觀。
又,熱交換器1係,在壁板120的高度方向中,以兩個被分割而隔開所定的間隔般被設置(參考第6圖)。鄰接的熱交換器1、1彼此的連接部分係,藉由以一方的熱交換器1的基板10的寬度方向端部的突條所構成的連結部11a進入至由鄰接的熱交換器1的基板10的寬度方向端部的溝所構成的連結部11b而卡合(參考第5圖)。
如第1圖和第5圖所示般,熱交換器1係,基板10的內側面抵接壁板120的外表面而被配置。內側鰭片20係,其高度尺寸成為和壁板120的厚度尺寸相同般被形成,內側鰭片20被收容於壁板120的厚度內,不從內壁面朝室內側突出般被構成。因此,從內壁面突出至室內係僅有風扇40。又,被設置於頂板110(參考第12圖)的熱交換器1(參考第7圖)也,內側鰭片20的高度尺寸成為和頂板110的厚度尺寸相同般被形成,熱交換器1不從天花板面朝室內側突出般被構成。
在熱交換器1的寬度方向兩側的壁板120內,支持框材160沿著熱交換器1的縱長方向被設置。支持框材160係,和壁板120的框材122(參考第8圖和第9圖)相同,以鋁或鋁合金製的擠製形材被構成,以具有中空部的筒狀被形成。在支持框材160的熱交換器1側端部的室內側(內部側)方面,卡合於構成內側鰭片20的溝21的溝框部分 21b且內部側的表面材123的肋部123a卡合的段部160a被形成。另一方面,在支持框材160的熱交換器1側端部的室外側(外部側)方面,外部側的表面材123的肋部123a卡合的段部160b被形成。
支持框材160係,以和熱交換器1側端部相反側的端部比熱交換器1的基板10的寬度方向端部位於在寬度方向內側所定長度的場所的方式被構成,在其寬度方向外側方面,在表面材123和熱交換器1的基板10之間,確保氣密性用的熱交換器用襯墊161被設置。熱交換器用襯墊161係,由具有柔軟性的橡膠所構成,沿著熱交換器1的縱長方向而以縱長的棒狀被形成。在和支持框材160的熱交換器1側端部相反側的端部的室外側(外部側)的位置方面,將外部側的表面材123沿著上述相反側的端部彎曲而成的凹溝162被形成,熱交換器襯墊161被收容於此凹溝162內。熱交換器用襯墊161係,具有比凹溝162的剖面積大一些的剖面積,以被壓縮的狀態被收容於凹溝162,在被按壓於熱交換器1的基板10的狀態下接觸。藉此,在熱交換器1的基板10和壁板120的表面材123之間,熱交換器用襯墊161密著,在熱交換器1和壁板120的連接部分,可確保外部側和內部側的氣密性。
又,熱交換器1係,如第7圖所示般,被分別設置於相互配合的壁板120、120,且也被設置於頂板110。被設置於壁板120的熱交換器1係,從地板的附近被設置到天花板的附近為止,將電子設備的收納空間170夾持般被構 成。被設置於頂板110的熱交換器1係,被配置於電子設備的收納空間170的上方。又,在電子設備收納箱100的內部方面,循環風扇171被設置,成為使室內的空氣循環的方式。
如第6圖和第7圖所示般,在熱交換器1被設置的壁板120的外側方面,覆蓋熱交換器1且在上下具有外壁通氣口181a、181b的壁蓋板180被設置。壁蓋板180係,由以在矩形的板的兩端具備肋部180a的剖面コ字狀形成的鋁或鋁合金製的擠製形材所構成,兩端的肋部180a的端部係抵接於壁板120的外表面而被固定。肋部180a係,具有比熱交換器1的外側鰭片30的高度尺寸大的高度尺寸(壁板120的外表面和壁蓋板180的矩形板的分離距離),空氣的流通空間在壁蓋板180的內側被確保。壁蓋板180的下端部係,位於從電子設備收納箱100被設置的地盤間隔所定的間隔的高度,連通壁蓋板180的內側和外部的下側的外壁通氣口181a被形成。又,壁蓋板180的上端部係,位於從電子設備收納箱100的天花板部分隔開所定間隔的高度,連通壁蓋板180的內側和外部的上側的外壁通氣口181b被形成。
在壁蓋板180的上側的外壁通氣口181b方面,外壁通氣風扇182(參考第7圖)被設置。外壁通氣風扇182係,將壁蓋板180的內側的空氣上吸而排出至外部般回轉。藉此,在壁蓋板180的內側,藉由來自外側鰭片30的散熱,配合暖空氣上升,空氣被上吸,壁蓋板180內的換氣被有 效率地進行(參考第7圖的粗線箭頭)。又,外壁通氣風扇182的設置位置係,不限於上側的外壁通氣口181b,被設置於下側的外壁通氣口181a也可,被分別設置於上下兩方的外壁通氣口181a、181b也可。又,設置於壁蓋板180的內側的任意位置也可。
在頂板110的上側方面,覆蓋熱交換器1且具有至少一對屋頂上通氣口191、191的頂蓋板190被設置。頂蓋板190係,由鋁或鋁合金製的板材所構成,以底部被開放的箱狀被形成。頂蓋板190係,呈現長方體形狀,具有上面的水平板部190a和垂直板部190b。垂直板部190b係,由相互平行的兩對板190c、190c…所構成,具有比熱交換器1的外側鰭片30的高度尺寸大的高度尺寸(頂板110的外表面和頂蓋板190的水平板部190a的分離距離),空氣的流通空間在頂蓋板190的內側被確保。
屋頂上通氣口191、191係,在構成垂直板部190b的板190c、190c…中,被設置在熱交換器1的外側鰭片30的縱長方向正交的方向被配置的板190c、190c。屋頂上通氣口191係,由被形成於板190c的開口部191a被構成,百葉門(louver)191b被設置。屋頂上通氣口191係,和並列於頂板110的熱交換器1、1…的寬度相同或比較寬的寬度被形成。在屋頂上通氣口191、191的內側方面,屋頂上通氣風扇192、192分別被設置。屋頂上通氣風扇192係,被固定於百葉門191b的內側。被設置於一方的屋頂上通氣口191的屋頂上通氣風扇192係,將外氣吸入至頂蓋板190 內,被設置於另一方的屋頂上通氣口191的屋頂上通氣風扇192係,將頂蓋板190內的空氣送出至外部般迴轉。藉此,頂蓋板190內的空氣的換氣被有效率地進行(參考第7圖的粗線箭頭)。又,屋頂上通氣風扇192係,不必一定要設置於兩方的屋頂上通氣口191、191,被設置於至少一方的屋頂上通氣口191也可。又,設置於頂蓋板190的內側的任意位置也可。
其次,說明如上述構成的熱交換器1和電子設備收納箱100的作用效果。
根據此類的熱交換器1的話,藉由將內側鰭片20和外側鰭片30分別設置於基板10的內外,可確保電子設備收納箱100(密閉容器)的密閉性,在電子設備收納箱100的鹽害防止或粉塵阻斷成為可能。又,藉由將風扇40直接固定於內側鰭片20的前端部,因為可將接觸於內部鰭片20的空氣強制地且直接地攪拌,所以熱交換性能非常高,可將在電子設備收納箱100的內部發生的熱有效率地放出至外部。又,藉由將風扇40直接固定於內部鰭片20,可縮小風扇40的設置空間,達到電子設備收納箱100內的空間的有效利用。又,因為設置風扇40於熱交換器1本身,所以不必如習知般,個別地設置風扇,可省去個別的風扇的安裝手續。
又,在本實施例中,因為基板10和內側鰭片20和外側鰭片30係,藉由鋁或鋁合金製的擠製形材被一體地形成,所以將由上述各部分構成的複雜形狀的熱交換器本 體,藉由僅將擠製形材以適當的長度切斷,可容易地製造。鋁或鋁合金製的擠製形材係,尺寸精度高,又,因為強度的分配為輕量,所以在現場的處理容易,且耐久性優良。又,在本實施例的電子設備收納箱100中,因為頂板100的表面材113或壁板120的表面材113也藉由鋁或鋁合金構成,所以可提高和熱交換器1的一體感而得的美觀。
又,在本實施例中,風扇40被設置的內側鰭片20係,其表面積比外側鰭片30的表面積小的方式被構成,但風扇40被設置的側的內側鰭片20係,因為藉由風扇40,空氣被直接攪拌,所以即使其表面積變小,可確保充分的熱交換性能,又,可減低使用於內側鰭片20的材料而達到輕量化,且達到電子設備收納箱100的內部空間的有效利用。
又,風扇40被設置的內側鰭片20係,即使其高度比外側鰭片30的高度低的方式被構成,和上述相同,可確保充分的熱交換性能,可減低使用於內側鰭片20的材料而達到輕量化,且得到電子設備收納箱100的內部空間的有效利用被達到的作用效果。
又,在本實施例中,風扇40被設置的複數個內側鰭片20彼此的間隔係,比外側鰭片30彼此的間隔小的方式被構成,但藉由使風扇40被設置的側的內側鰭片20彼此的間隔變小,可減低其高度,因為可使風扇40的突出高度變小,所以全體的尺寸平衝調和,可提高熱交換器1的美觀。
又,此類的熱交換器1係,因為外側鰭片30的縱長方向與內側鰭片20的縱長方向平行的方式被構成,所以經由 基板10,熱傳遞容易,可提高傳熱性,且因為可將基板10和內側鰭片20和外側鰭片30藉由擠製形材一體地形成,所以可將製造加工容易化。
又,風扇40係,具有正面看大略為正方形的框44,因為此框44的對角線的延伸方向係沿著風扇40的被設置的內側鰭片20的縱長方向被構成,所以框44的對角線中的延伸方向係,將在內側鰭片20的縱長方向正交的側的兩側的角部在內側鰭片20的寬度方向外側突出,即使在經由此角部,將風扇40固定於內側鰭片20的場合,因為具有葉片43a的風扇本體43係,在內側鰭片20的位置的部分回轉,所以藉由風扇40發生的空氣的流動係可全部接觸內部鰭片20。亦即,可一邊確實地固定風扇40,一邊有效率地進行空氣的攪拌。
又,因為風扇40係,沿著內側鰭片20的縱長方向被並列設置複數個而被定位,可有效率地進行空氣的攪拌,且可提高美觀。
又,在本實施例的電子設備收納箱100中,因為熱交換器1被設置於以具有氣密性的方式被接合的頂板110或壁板120,所以在電子設備收納箱100全體,可得到密閉性。藉此,可得到具備防塵性且可將內部保持在一定溫度的電子設備收納箱100,可在較佳的環境收納精密機械的電子設備。
特別是熱交換器1係,如第7圖所示般,因為被設置於相互配合的壁板120、120和頂板110,以包圍收納空間 170的方式被配置,所以可將從電子設備的收納空間170發生的熱有效率地放出至外部。又,如第7圖中的粗線箭頭所示般,因為藉由循環風扇171,使電子設備收納箱100內的空氣被循環,所以電子設備收納箱100內不會成為局部高溫,可確保電子設備的可收納場所寬廣。
又,在熱交換器1被設置的壁板120,藉由設置具有外壁通氣口181a、181b的壁蓋板180,在壁蓋板180的內側,可形成空氣的流動,可從熱交換器1的外側鰭片30朝外部有效率地散熱。特別是藉由設置外壁通氣風扇182在壁蓋板180的片側的外壁通氣口181b,因為可強制地將壁蓋板180的內側的空氣上吸而放出至外部,所以從熱交換器1的外側鰭片30的散熱效率更提高。
又,在頂板110的上側,藉由設置具有一對屋頂上通氣口191、191的頂蓋板190,在頂蓋板190的內側,可形成空氣的流動,可從熱交換器1的外側鰭片30朝外部有效率地散熱。特別是在頂蓋板190的屋頂上通氣口191,藉由設置屋頂上通氣風扇192,因為可強制地將頂蓋板190的內側的空氣循環,所以從熱交換器1的外側鰭片30的散熱效率更提高。
又,此類的電子設備收納箱100係,具有電波遮蔽性,又,因為熱交換器1也以鋁或鋁合金所構成,所以在電子設備收納箱100全體,具有電波遮蔽性能。因此,在內部也可進行精度高的電子設備的EMC試驗等的性能試驗。然而,此場合係,希望安裝風扇40於熱交換器1的外側鰭片 30的前端部。
又,在上述實施例中,熱交換器1係,被設置於頂板110和壁板120的兩方面,但並不限於此,對應於必要的熱交換效率,被設置於頂板110或壁板120的任一方也可。
其次,說明電子設備試驗箱200(密閉容器)的構造、以及設置於電子設備試驗箱200的熱交換器2。
如第13圖所示般,此類的電子設備試驗箱200係,有關本發明的熱交換器2被設置,試驗箱本體201係,在具有電波遮蔽性的金屬製的框體210的內部鋪設電波吸收體230而被構成。框體210係,以長方體的箱狀被形成,其一面開口,開口部211被形成,在此開口部211方面,自由開閉的門220被設置。熱交換器2係,被設置於與門220相對的壁面,亦即,位於門220的後面的背面。
如第13圖、第14圖和第16圖所示般,在設置於試驗箱本體201和門220的抵接部分的門220的周緣部221的立設板222的側面方面,金屬製的指部223被安裝,在門220的周緣部221方面,具有電波的遮蔽性的襯墊224被安裝。
又,試驗箱本體201係,包括:LED燈250(參考第15圖),被設置於框體210的上壁的內面側;EMI導管260(參考第16圖),被設置於框體210的背面側;熱交換器2;天線280(參考第14圖至第16圖),被設置於框體210的側壁的內面側;以及安裝單元290(參考第14圖和第15圖),電子設備P被固定。
框體210係,如第14圖至第16圖所示般,將複數個金屬製的板212熔接於成為骨架的框架(未圖示),以在正面側具有開口部211的大略長方體的箱狀被形成。框體210係,因為由具有導電性的金屬製的板212和框架(未圖示)形成,所以具有所定的剛性,其耐久性高,且具有來自外部的電波的遮蔽性。又,板212和框架(未圖示)係,因為藉由熔接被接合,所以框體210的密閉性(亦即,電波的遮蔽性)被提高。
板212和框架(未圖示)係,以鋁或鋁合金被形成。如上述,在將板212和框架(未圖示)以鋁或鋁合金形成的場合中,可維持所希望的剛性,且可達到框體210的輕量化。又,因為鋁或鋁合金係具有獨特的光澤,所以框體210係可提高美觀。又,形成板212和框架(未圖示)的金屬係不被限定在鋁或鋁合金,鋁以外的純金屬(例如,鋼[steel]、銅等)或鋁合金以外的合金(例如,不鏽鋼[stainless]等)也可。
如上述,藉由以鋁或鋁合金形成框體210,可達成框體210的輕量化和電波遮蔽性的提高,且可提高電子設備試驗箱200的美觀。
電波吸收體230係,藉由將從電子設備P或天線280被放射的電波不被反射至框體210的內面而好像被吸收,防止在試驗箱本體201的內部被放射的電波和反射的電波共振,覆蓋各板212的內面的方式被形成。
此類的電波吸收體230的種類係,在本發明不被特別 限定,對應於在內部被放射的電波的特性,可廣泛使用周知的電波吸收體。例如,使用阻抗性電波吸收體、誘電性電波吸收體、磁性電波吸收體、以及組合這些的電波吸收體等的任一個也可,又,單層型、多層型的任一種也可。
具體而言,例如,(1)從框體210的板212的側的順序,包括具有λ/4的厚度的間隔物(λ係在試驗箱的內部被放射的電波的波長)、表面阻抗值係大略相等於自由空間的阻抗(impedance,376.7Ω)的阻抗膜片、樹脂製的保護膜的λ/4型電波吸收體,(2)從框體210的板212的側的順序,可吸收包括阻抗膜片(阻抗1088Ω)、間隔物(38mm)、阻抗膜片(阻抗280Ω)、間隔物(38mm)、保護膜(鋁板或鋁箔)的兩種電波(80MHz周邊及2050MHz周邊)的電波吸收體,(3)由碳粉末或氧化鈦等的化合物被形成的誘電性電波吸收片,(4)由亞鐵鹽(ferrite)或羰基(carbonyl)鐵等的化合物被形成的磁性電波吸收片,(5)由聚氨酯等的樹脂和磁性體的複合體被形成的電波吸收片,(6)貼合磁性體和阻抗體的電波吸收體(例如,(註冊商標)(東洋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等的任一個均可使用。
在此,說明有關λ/4型的電波吸收體230。電波吸收體230係,具有基於使電波被吸收的周知的一方式的構造,例如,將從行動電話等的電子設備放射的電波好像被吸收的構造。電波吸收體230係,防止從電子設備放射的電波在電子設備試驗箱200的內面反射而共振,防止試驗精度的降低。
電波吸收體230係,如第17圖所示般,以片狀被一體化形成,構成包括:背面板230a;間隔物230b,被設置於背面板230a的室內側;阻抗膜片230c,更被配置於其室內側,具有將電波的1/4透過的功能;以及保護膜230d,更被配置於其內側。
背面板230a係,由具有導電性的材質(例如,鋁或鋁合金等)所構成。在背面板230a和框體210之間,可自由拆裝的帶(tape,未圖示)被設置,電波吸收體230被可自由拆裝地貼附於框體210。
間隔物230b係,具有電波的透過性,且用以將阻抗膜片230c和背面板230a的間隔設定為λ/4,具有λ/4的厚度。又,在此,從行動電話(未圖示)等的電子設備被放射的電波W1的波長假定為λ的場合。間隔物230b係,電波可通過的話,由任何材料形成均可,例如,可由發泡苯乙烯(styrene)形成。由發泡苯乙烯形成的場合,可達成電波吸收體230的輕量化,且可容易地調整間隔物230b的厚度。
阻抗膜片230c係,其表面阻抗值成為大略相等於自由空間的阻抗(376.7Ω)的方式被調整的薄片。作為此類的阻抗膜片230c,可使用將碳導電性材料塗佈的膜片、或將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銦錫)膜的阻抗值調整而成膜的膜片等。
保護膜230d係,在阻抗膜片230c的室內側分別積層而被形成,保護阻抗膜片230c的表面。
在此,舉出電波從電波吸收體230的垂直方向入射的場合作為例子,說明上述構成的電波吸收體230的作用。
從行動電話等的電子設備被放射的電波W1係,通過保護膜230d之後,其中1/2透過阻抗膜片230c,剩下的1/2反射。在此,將透過的電波作為電波W2,將反射的電波作為電波W3。電波W2係,進入間隔物230b的內部之後,在具有遮蔽性的背面板230a反射,成為電波W4。又,在反射之際,電波的位相係分別反轉。這樣的話,到達阻抗膜片230c的電波W4係,對於在阻抗膜片230c反射的電波W3,達到間隔物230b的厚度的兩倍(亦即,λ/4x2=λ/2)。電波W3的位相和電波W4的位相反轉。因此,電波W3和電波W4係相互打消,結果入射至阻抗膜片230c的電波W1係好像被吸收。
藉由將上述的電波吸收體230設置於框體210的內面,可吸收所定的電波。因此,可提高電子設備的試驗的精度。
又,電波吸收體230的表面平坦(平板型)係所希望的。藉此,例如,和具備波型或山型、四角錐型等的電波吸收體的場合比較,增大電子設備試驗箱200的內部(容積),可縮小電子設備試驗箱200的外形的尺寸。
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燈250係,為用以照射電子設備試驗箱200的內部的照明,如第15圖所示般,被設置於框體210的上壁。藉此,例如,在試驗電子設備P的期間,藉由照射電子設備試驗箱200的內部, 可自視確認電子設備P。LED燈250係,和螢光燈不同,因為在燈閃爍時的干擾(noise)幾乎不發生,所以可適當地用作照射電子設備試驗箱200的內部的照明。
又,LED燈250的設置位置或個數、配置等係可適當設定,並不被限定於如第15圖所示的構成。又,照射電子設備試驗箱200的內部的照明係,不被限定於LED燈250,例如,鹵素燈或燈泡等也可。
EMI(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電磁妨害或電磁干涉)導管260(參考第16圖)係,防止電磁妨害,且將被連接至電子設備P等的電纜(未圖示)從框體210的外部插通至內部的導管,如第16圖所示般,經由具有絕緣阻抗性的墊片261,被固定於框體210的背面。
藉此,經由EMI導管260,可將電纜從電子設備試驗箱200的外部配線至內部,且因為藉由作為導管的導波管的作用(不傳送比所定波長長的波長的電波),可遮蔽從電纜的插通部分侵入般的電波,所以可適當地維持電子設備試驗箱200的電波的遮蔽性。又,電纜的所定長度(例如,100mm以上),通過EMI導管260的內部般,藉由將電纜配線,可適當地防止電磁妨害。
又,在電纜方面,在通過EMI導管260的內部的部分以及所定的前後部分的外周面,吸收導通電纜的內部的干擾的干擾吸收體(未圖示)被覆。具體而言,例如, (註冊商標)(東洋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等的EMI帶係,在電纜以所定長度(例如,300mm以上)被捲回。藉此,因 為可抑制來自電纜的干擾的輻射和傳送,所以可將在電子設備P接受的電波藉由試驗單元(未圖示)以高精度控制量測。
此類的EMI導管260係為壓鑄(diecast)製,如第16圖所示般,複數個凹溝262被形成於電纜通過的側(框體210的側)。藉由電纜通過此凹溝262,在EMI導管260的內部,防止電纜在上下方向移動,且可將電纜定位。又,在EMI導管260通過複數個電纜的場合,因為各電纜間的空間藉由凹溝262的側壁部(金屬)被補足,所以可適當地維持電子設備試驗箱200的電波的遮蔽性。又,因為可將各電纜平行地配線,所以例如,在將一樣地接觸於各電纜的地線(earth)等安裝的場合方面,其安裝容易。
天線280係,為在和電子設備P之間接受電波用的天線,如第14圖至第16圖所示般,在被固定於框體210的側壁的連接器281,經由天線用導波管282而被設置。在天線280方面,電纜(未圖示)的一端被連接,此電纜(未圖示)係,經由天線用導波管282被拉出至電子設備試驗箱200的外部,其另一端被連接至電波傳送接收單元(未圖示)。
又,電波傳送接收單元(未圖示)係,將電波放射至天線280,具有一邊控制此電波的頻率數頻帶或輸出等、一邊量測來自天線280接收的電子設備P的電波的功能。
連接器281係,用以固定天線用導波管282,以固定於框體210的側壁的狀態被設置。將此類的連接器281鬆 開,將天線用導波管282轉動,改變天線280的方向後,藉由將連接器281鎖緊而將天線用導波管282再度固定,成為可改變天線280的方向的方式。
藉此,從天線280被放射的電波的偏振面、和從電子設備P的天線被放射的電波的偏振面係,以成為平行或垂直的方式可回轉調整天線280的軸。又,偏振面係為在電磁波中的電場的波的震動的面,此係將一定的平面狀的電磁波稱為直線偏振。從通常的天線被放射的電波為直線偏振。
連接器281係,如第14圖和第16圖所示般,在其左右(水平方向)設置另一(預備)連接器283也可。藉此,因為可將天線用導波管282安裝至所希望的位置,可將天線280配置於所希望的位置。又,此類的連接器283係,設置於連接器281的上下(垂直方向)也可,在連接器281的左右上下設置兩個以上也可。
天線用導波管282係,圓筒狀且以L字狀彎曲,例如,為由鋁或鋁合金等形成的金屬製的導波管,具有電波的遮蔽性。此天線用導波管282係,連通電子設備試驗箱200的外部和內部,在其中空部(內部)方面,被連接於天線280的電纜(未圖示)被配線。又,在天線用導波管282的前端部方面,矩形狀的接地板(ground plate)284被固定。又,天線用導波管282的剖面係,不被限定在圓形,例如,多角形也可。
天線用導波管282的方式係,基於不被傳送於其內部 的電波的波長而被設定。具體而言,天線用導波管282的內徑和長度係,比所定波長長的電波不傳送於其內部的方式被設定。藉此,可適當地維持電子設備試驗箱200的電波的遮蔽性。
又,一般將天線接近金屬物體而設置的話,渦電流在金屬物體流動,電波的再放射等產生,對於試體適當地放射的電波干涉而給予影響。因此,如第16圖所示般,設置磁性體片285於天線280的附近的框體210的側壁係所希望的(天線280係,位於磁性體片285和電子設備P之間)。藉此,可減低根據上述般的渦電流的電波的再放射等的影響。
安裝單元290係,為將電子設備P固定於框體210的內部用的單元,如第14圖和第15圖所示般,由以覆蓋框體210的底面全面的方式被設置的固定板291、以及可自由拆裝地被固定於此固定板291之上而保持固定電子設備P的保持固定治具292所構成。
固定板291係,如第14圖所示般,為平面看矩形狀的板材,固定保持固定治具292用的複數個螺栓孔291a被形成。螺栓孔291a係,以將保持固定治具292的固定位置改變至所希望的位置的方式,在框體210的正面看左右方向並列而被設置複數個。又,設置具有電波吸收性的電波吸收片於固定板291之上也可,將固定板291以具有電波吸收性的構件形成也可。
保持固定治具292係,如第15圖所示般,為側面看L 字狀的構件,將螺栓B栓入於底部用的螺栓孔292a被形成。經由此螺栓孔292a,藉由螺栓B被栓入至固定板291的螺栓孔291a,保持固定治具292被固定於固定板291。在保持固定治具292方面,安裝板293和固定具294被安裝。
安裝板293係,為縱長狀的板材(參考第14圖),被固定於保持固定治具292。又,固定具294係,為保持電子設備P的構件,將電子設備P插通而保持的插通部294a被形成。此固定具294係,可自由拆裝地被安裝於安裝板293,對應於要求,可改變電子設備P的安裝方向或安裝位置。
試驗單元(未圖示)係,為將在電子設備P接受的電波控制量測的單元,亦即,檢測電子設備P的電波的接收狀態而判定電子設備P正常動作與否,且將各種指示傳送至電子設備P而可進行動作的單元。
此類的試驗單元係,經由電纜(未圖示)而可連接至作為試驗對象的電子設備P。具體而言,電纜的一端被連接至試驗單元,另一端係經由EMI導管260,在電子設備試驗箱200的內部被拉出,被連接至電子設備P。又,在電纜的另一端方面,用以可自由拆裝地連接至電子設備P的連接器(未圖示)被設置。
如第14圖所示般,門220係,經由鉸鏈H而可自由轉動地被安裝於電子設備試驗箱200的側面,成為可適當開閉的構成。此門220係,由金屬製的板225所形成。窗226 被形成於此板225的正面看右側。又,上述的電波吸收體230係,以覆蓋板225的內面的方式被形成。又,形成板225的金屬係,在本發明中不被特別限定,不只純金屬(例如,鋁、鋼、銅等),合金(例如,鋁合金、不鏽鋼等)也可。
窗226係,具備對於可見光具有透過性的矩形狀的玻璃板227。藉此,一邊進行電子設備P的試驗,經由窗226(玻璃板227),因為可從外部目視確認電子設備試驗箱200的內部,所以例如,可確認根據接收電波的電子設備P的來電燈的點燈的有無等。
玻璃板227係,為了防止經由窗226(玻璃板227)的電波的往來,具有電波的反射性(遮斷性)。藉此,可適當地維持電子設備試驗箱200的電波的遮蔽性。作為此類的玻璃板227,例如,可使用在玻璃板227的至少一面形成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銦錫)膜的物件。
又,玻璃板227係,如第14圖所示般,經由具有電波的遮蔽性的襯墊226c(例如,導電性橡膠襯墊)而被固定在被設置於被形成在門220的窗用的開口部226a的周圍的凹溝226b。藉此,因為可確保窗226(玻璃板227)的周緣部份中的電波的遮蔽性,所以可適當地維持電子設備試驗箱200的電波的遮蔽性。
又,在電子設備試驗箱200的內部中,從電子設備P或天線280等被放射的電波被直接照射至窗226(玻璃板227)的話,因為電波在窗226(玻璃板227)的表面反射而電波的共振現象發生,所以窗226係,希望儘可能被設置於 從電子設備P或天線280等被放射的電波無法照射的位置。
在此,電波的共振現象係,為在具有電波的遮蔽性的試驗箱的內部,電波從天線等被放射時,在試驗箱的內部的壁面,電波重覆反射而引起干涉的現象。
如第14圖和第16圖所示般,被設置於作為試驗箱本體201和門220的抵接部分的門220的周緣部221的立設板222係,將剖面L字狀的金屬板以矩形的框狀組裝而被形成,L字的一方的面被抵接於門220的內表面而藉由熔接等被固定。又,指部223被安裝於立設板222的立起部分的外周側側面。另一方面,在門220的周緣部221的立設板222的外側部分方面,具有電波的遮蔽性的襯墊224被安裝。
指部223係,也被稱為遮蔽指(shield finger)、指條(finger strip),在本實施例中,將相當於成為大略梳形的帶狀的金屬板的梳的齒的部分,以剖面看圓弧狀而被彎曲形成的板彈簧構件,被偏壓於安裝面的垂直方向,具有電波的遮蔽性。形成此類指部223的金屬係,在本發明中不被特別限定,不只純金屬,合金也可。特別是希望使用銅合金。將銅作為主體的銅合金係,因為導電性高,所以可提高指部223的電波的遮蔽性。又,因為銅合金的彈性性能侵良,所以可減小接觸阻抗。作為此類的銅合金,例如,鈹銅合金等被舉出。
襯墊224係,將具有彈性(緩衝性)的海綿材以導電性織物(fabric)被覆的物件,具有電波的遮蔽性。此襯墊224 係,在被設置於門220的周緣部221的全周的指部223(立設板222)的外周側被安裝。又,作為導電性織物,將纖維藉由鎳鍍層的物件等被舉出。又,襯墊的永久變形係,在60%以下係所希望的。
根據此類的構成的話,如第16圖所示般,關閉門220的話,指部223係在試驗箱本體201的開口緣部211a彈性地抵接,且襯墊224係在試驗箱本體201的開口緣部211b彈性地抵接。藉此,由於試驗箱本體201和門220的間隙係藉由指部223和襯墊224被確實地閉塞,從試驗箱本體201和門220的抵接部分侵入般的電波係,藉由指部223或襯墊224引起衍射損失,可將從抵接部分侵入般的電波有效地遮蔽。
又,因為指部223被安裝於立設板222,所以在關閉門220之際,在試驗箱本體201抵接而變形的指部223的復原力係,對於門220的開閉方向(第16圖的左右方向)成為垂直(第16圖的上下方向)。藉此,可防止根據指部223的復原力的門220的開門,且可將門220固定於關門狀態。
又,因為襯墊224係被安裝於指部223的外周側,所以根據指部223的遮蔽功能和根據襯墊224的遮蔽功能係相乘地作用,可有效地遮蔽從試驗箱本體201和門220的抵接部分侵入般的電波。又,即使指部223或襯墊224的任一方的遮蔽功能降低,藉由另一方的遮蔽功能,可防止電子設備試驗箱200的劇烈的電波遮蔽性能的降低。
又,指部223係,不經由立設板222,直接安裝於門220的周緣部221的構成也可。又,襯墊224係,被安裝於試驗箱本體201的開口緣部211a也可。
又,在本實施例中,將指部223和襯墊224安裝於門220,但安裝於試驗箱本體201側也可。又,將指部223和襯墊224安裝於門220和試驗箱本體201的兩方也可。
被安裝於上述構成的電子設備試驗箱200的熱交換器2係,如第14圖和第16圖所示般,主要包括基板10、內側鰭片20a、外側鰭片30a、風扇40而構成。有關本實施例的熱交換器2係,風扇40被安裝於外側鰭片30a的前端部。基板10和內側鰭片20a和外側鰭片30a係,藉由鋁或鋁合金製的擠製形材6被一體地形成。藉此,熱交換器2係,可確保氣密性,且因為導電性也有,所以可確保電波遮蔽性。又,從回轉風扇40的馬達發生的電磁波干擾不洩漏至電子設備試驗箱200的內部側,在較佳的環境下,可進行電子設備的試驗。此擠製形材6係,剖面形狀係和第1圖所示的擠製形材5相同的形狀,內側鰭片和外側鰭片係相反。亦即,第1圖的內側鰭片20成為擠製形材6的外側鰭片30a,第1圖的外側鰭片30成為擠製形材6的內側鰭片20a,在外側鰭片30a的並列方向外側(基板10的寬度方向外側)兩端部方面,固定風扇40用的溝21被形成。此溝21係,呈現和第1圖的擠製形材5相同的形狀。
藉此,作為風扇40被設置於前端部的側的複數個外側鰭片30a、30a…係,相鄰的外側鰭片30a、30a彼此的間 隔係,比相鄰的內側鰭片20a、20a彼此的間隔小的方式被構成。又,外側鰭片30a係,其高度比另一方的內側鰭片20a的高度低的方式被構成。亦即,藉由使風扇40被設置的外側鰭片30a的設置間隔變小,確保影響熱交換性的鰭片的表面積,藉此,可減低外側鰭片30a的高度,抑制風扇40的安裝高度。
風扇40被設置的外側鰭片30a、30a…係,其表面積的合計比另一方的內側鰭片20a、20a…的表面積的合計小的方式被構成,藉由增大風扇40不被設置的內側鰭片20a的表面積,保持吸熱和散熱平衡,提高熱交換性能。此係因為外側鰭片30a係藉由風扇40被設置,周圍的空氣被攪拌,所以即使表面積小,可得到高的熱交換性能。
又,因為風扇40係為和第1圖所示的風扇40相同的構成,所以省略風扇40的單體的說明。
如第14圖和第15圖所示般,風扇40係,沿著外側鰭片30a的縱長方向被並列設置複數個(在本實施例中為三個)。複數個風扇40係,相互地以等間隔被配置,且各風扇的沿著外側鰭片30a的縱長方向的對角線係在一直線上排列般被配置。藉此,各風扇40係配置於被定位的一直線上。
此類的熱交換器2係,如第13圖和第14圖所示般,被固定於與門220相對的壁面214(亦即,框體210的背面)。熱交換器2係,在與門220相對的壁面214,內側鰭片20a和外側鰭片30a的縱長方向係,成為水平般在橫向 被安裝。熱交換器2係,如第14圖和第16圖所示般,在被形成於壁面214的板212的矩形的熱交換器用開口部215的周緣部,將基板10的周緣部從內部側固定。
根據此類構成的話,在關閉門220的狀態下,從成為電子設備試驗箱200的正面的門側看的時候,因為熱交換器2不被露出,可得到洗鍊的明確的外觀,得到優良設計的電子設備試驗箱200。
在被固定於框體210的熱交換器2的基板10的周緣部的室內側方面,電波吸收體230被鋪設。電波吸收體230係,被鋪設於除了內側鰭片20a的基板10的周緣部,從內側看,成為以包圍內側鰭片20a的周圍的方式配置電波吸收體230的狀態。在此,內側鰭片20a係,其高度尺寸比電波吸收體230的厚度尺寸大,內側鰭片20a的前端部分係,以比電波吸收體230的表面突出於內側般被構成。藉此,可有效率地將從電子設備P發生的熱吸熱,可將電子設備試驗箱200內保持在良好的溫度環境。
在框體210的板212的熱交換器用開口部215的周緣部、和熱交換器2的基板10的周緣部之間,導電性襯墊270被設置。導電性襯墊270係,以片狀被形成,橫跨熱交換器2的基板10的周緣部的全長而被設置。
導電性襯墊270係,將具有柔軟性的芯材的表面以具有導電性的導電性材料被覆而被構成,在襯墊全體具有導電性。芯材係,例如,以橡膠或樹脂或氨基鉀酸酯(urethan)製海綿所構成。導電性材料係,例如,為施加鎳鍍層的尼 龍素材的布材的導電性纖維,被接著於芯材的周圍。
藉由將如上述般構成的熱交換器2安裝於電子設備試驗箱200,在熱交換器2的部分,密閉性和高熱交換性和電波遮蔽性被得到。又,因為設置導電性襯墊270在熱交換器2和框體210之間,所以即使在熱交換器2和框體210之間也得到電波遮蔽性。因此,在電子設備試驗箱200全體,可得到電波遮蔽性。藉此,可得到具備電波遮蔽性且可將內部保持在一定溫度的電子設備試驗箱200,將精密機械的電子設備P收納於內部且可進行精度高的試驗。
特別是導電性襯墊270係,因為將具有柔軟性的橡膠以導電性纖維被覆而被構成,所以導電性襯墊270具有柔軟性,在熱交換器2的周緣部和框體210之間被適度地按壓,可將熱交換器2的周緣部和框體210確實地電性連接,可提供電波遮蔽性高的電子設備試驗箱200。
以上,說明有關熱交換器1、2和電子設備收納箱100以及電子設備試驗箱200的實施例,但其實施形態並不限定於此。有關具體的構成,在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的範圍下可適當變更。
例如,在上述實施例中,內側鰭片20(20a)和外側鰭片30(30a)的縱長方向係相互平行,但並不被限定於此,相互正交般的構成也可。然而,使內側鰭片20(20a)和外側鰭片30(30a)的縱長方向相同的方式係,因為可藉由擠製形材使基板10和內側鰭片20(20a)和外側鰭片30(30a)一體地形成,所以製造手續的省略和製品精度的提高被達 到而較佳。
又,內側鰭片20(20a)和外側鰭片30(30a)的尺寸或排列間隔係,不被限定在上述實施例,對應於必要的熱交換性能或設計而可變更係當然的。
又,在電子設備收納箱100中的熱交換器1和壁板120或頂板110間被設置熱交換器用襯墊161係,具有導電性,但在不需電波遮蔽性的收納箱的話,不具有導電性、具有柔軟性的話即可。這樣的話,可確保氣密性。又,熱交換器用襯墊161係,以被插入於表面材123的凹溝162的棒狀被形成,但並不限於此,例如,以片狀形成,在熱交換器1的基板10和表面材123之間鋪設般也可。
又,熱交換器1、2的各構成構件係,不限於鋁製或鋁合金製,具有導電性的話,鋼、不鏽鋼或銅等的其他材質也可適用。
1‧‧‧熱交換器
5‧‧‧擠製形材
10‧‧‧基板
11a、11b‧‧‧連結部
20‧‧‧內側鰭片
21‧‧‧溝
21a‧‧‧彎曲部
21b‧‧‧溝框部份
22‧‧‧螺帽
30‧‧‧外側鰭片
40‧‧‧風扇
41‧‧‧螺栓
44‧‧‧框
44a‧‧‧第一板
44b‧‧‧第二板
44c‧‧‧連結板
100‧‧‧電子設備收納箱
110‧‧‧頂板
111‧‧‧芯材
112‧‧‧框材
113‧‧‧表面材
117‧‧‧角蓋構件
120‧‧‧壁板
121‧‧‧芯材
122‧‧‧框材
123‧‧‧表面材
123a‧‧‧肋部
124‧‧‧嵌合溝
125‧‧‧嵌合孔
126‧‧‧嵌合構件
130‧‧‧襯墊
150‧‧‧門
154‧‧‧門本體板
155‧‧‧門框材
156‧‧‧門用襯墊
160‧‧‧支持框材
160a、160b‧‧‧段部
161‧‧‧熱交換器用襯墊
162‧‧‧凹溝
180‧‧‧壁蓋板
181a‧‧‧外壁通氣口
181b‧‧‧外壁通氣口
182‧‧‧外壁通氣風扇
190‧‧‧頂蓋板
191‧‧‧屋頂上通氣口
192‧‧‧屋頂上通氣風扇
2‧‧‧熱交換器
20a‧‧‧內側鰭片
30a‧‧‧外側鰭片
200‧‧‧電子設備試驗箱
201‧‧‧試驗箱本體
210‧‧‧框體
220‧‧‧門
230‧‧‧電波吸收體
270‧‧‧導電性襯墊
第1圖係表示用以實施有關本發明的熱交換器的最佳形態的剖面圖;第2(a)圖係表示用以實施有關本發明的熱交換器的最佳形態的正面圖,第2(b)圖係為其側面圖,第2(c)圖係為其背面圖;第3圖係表示用以將有關本發明的熱交換器排列複數個的狀態的正面側立體圖;第4圖係表示用以將有關本發明的熱交換器排列複數 個的狀態的背面側立體圖;第5圖係表示用以將有關本發明的熱交換器排列複數個的狀態的剖面圖;第6圖係表示用以實施有關本發明的電子設備收納箱的最佳形態的立體圖;第7圖係表示用以實施有關本發明的電子設備收納箱的最佳形態的剖面圖;第8圖係表示電子設備收納箱的壁板的分解立體圖;第9圖係表示電子設備收納箱的壁板彼此的連結構造的剖面立體圖;第10(a)圖係表示電子設備收納箱的壁板彼此的連結構造的剖面圖,第10(b)圖係表示固定前的導電性襯墊的剖面圖;第11圖係表示電子設備收納箱的壁板和角柱的連結構造的剖面圖;第12圖係表示將電子設備收納箱的室內側角部份的壁板和頂板的連結構造從斜下方往上看的立體圖;第13圖係表示用以實施有關本發明的電子設備試驗箱的最佳形態的立體圖;第14圖係表示用以實施有關本發明的電子設備試驗箱的最佳形態的水平方向剖面圖;第15圖係表示用以實施有關本發明的電子設備試驗箱的最佳形態的鉛直方向剖面圖;第16圖係表示用以實施有關本發明的電子設備試驗 箱的最佳形態的鉛直方向剖面圖;以及第17圖係表示電波吸收體的剖面圖。
1‧‧‧熱交換器
5‧‧‧擠製形材
10‧‧‧基板
11a、11b‧‧‧連結部
20‧‧‧內側鰭片
21‧‧‧溝
21a‧‧‧彎曲部
21b‧‧‧溝框部份
22‧‧‧螺帽
30‧‧‧外側鰭片
40‧‧‧風扇
41‧‧‧螺栓
44‧‧‧框
44a‧‧‧第一板
44b‧‧‧第二板
44c‧‧‧連結板
120‧‧‧壁板
121‧‧‧芯材
123‧‧‧表面材
123a‧‧‧肋部
160‧‧‧支持框材
160a、160b‧‧‧段部
161‧‧‧熱交換器用襯墊
162‧‧‧凹溝

Claims (13)

  1. 一種熱交換器被設置的電子設備收納箱,該熱交換器,為用以將在該電子設備收納箱的內部發生的熱放出至外部的熱交換器,包括:基板,區隔上述電子設備收納箱的內部側和外部側;內側鰭片,被立設於該基板的內側;外側鰭片,被立設於上述基板的外側;以及風扇,被固定於上述內側鰭片的前端部;該電子設備收納箱的室全體,藉由含有頂板或壁板等的板材被覆蓋;上述壁板係包括:芯材、被配置於該芯材的周緣部的框材、被貼附於上述芯材和上述框材的兩面的表面材;相鄰的上述壁板彼此係,在藉由在相鄰的上述框材彼此相對般被形成的一對嵌合溝被構成的嵌合孔、將嵌合於該嵌合孔的嵌合構件插入,且在相鄰的表面材之間、藉由設置確保氣密性用的襯墊而被固定,在上述表面材和上述熱交換器的基板之間,設置確保氣密性用的熱交換器用襯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設備收納箱,其中上述熱交換器用襯墊係,由具有柔軟性的橡膠所構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設備收納箱,其中上述熱交換器係,以在成為上述電子設備收納箱的室內側之上述基板的面立設有上述內側鰭片、且以在成為室外側之上述基板的面立設有上述外側鰭片的方式,至少被設 置於上述頂板或上述壁板。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設備收納箱,其中上述熱交換器係,以在成為上述電子設備收納箱的室內側之上述基板的面立設有上述內側鰭片、且以在成為室外側之上述基板的面立設有上述外側鰭片的方式,被設置於上述壁板,上述熱交換器的上述內側鰭片和上述外側鰭片的縱長方向係沿著鉛直方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設備收納箱,其中上述熱交換器係,以在成為上述電子設備收納箱的室內側之上述基板的面立設有上述內側鰭片、且以在成為室外側之上述基板的面立設有上述外側鰭片的方式,被設置於上述壁板,在上述熱交換器被設置的上述壁板的外側,設置覆蓋上述熱交換器且在上下具有外壁通氣口的壁蓋板。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子設備收納箱,其中在上述壁蓋板的上下的上述外壁通氣口的至少一方,設置外壁通氣風扇。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設備收納箱,其中上述熱交換器係,以在成為上述電子設備收納箱的室內側之上述基板的面立設有上述內側鰭片、且以在成為室外側之上述基板的面立設有上述外側鰭片的方式,被設置於上述頂板,在上述熱交換器被設置的上述頂板的上側,設置覆蓋 上述熱交換器且至少具有一對屋頂上通氣口的頂蓋板。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子設備收納箱,其中在上述頂蓋板的上述屋頂上通氣口的至少一方,設置屋頂上通氣風扇。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設備收納箱,其中上述熱交換器係,風扇被設置於上述內側鰭片的前端部,該風扇係,向上述熱交換器的上述基板流動氣流。
  10. 一種熱交換器被設置的電子設備試驗箱,該熱交換器,為用以將在該電子設備試驗箱的內部發生的熱放出至外部的熱交換器,包括:基板,區隔上述電子設備試驗箱的內部側和外部側;內側鰭片,被立設於該基板的內側;外側鰭片,被立設於上述基板的外側;以及風扇,被固定於上述內側鰭片的前端;其中上述熱交換器係,至少上述基板係由具有電波遮蔽性的金屬被形成;試驗箱本體係,在具有電波遮蔽性的金屬製的框體的內部鋪設電波吸收體而被構成;在上述熱交換器的周緣部和上述框體之間設置導電性襯墊,熱交換器被安裝。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電子設備試驗箱,其中上述導電性襯墊係,將具有柔軟性的橡膠以導電性纖維被覆而被構成。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電子設備試驗箱, 其中在上述框體方面,自由開閉的門被設置,上述熱交換器係,被設置於與上述門相對的壁面。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電子設備試驗箱,其中上述熱交換器的上述內側鰭片的高度尺寸係,比上述電波吸收體的厚度尺寸大。
TW97143023A 2007-11-26 2008-11-07 Heat exchangers, electronic equipment storage boxe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 chamber TWI4020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03888A JP5023996B2 (ja) 2007-11-26 2007-11-26 電子機器収納箱および電子機器試験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4628A TW200924628A (en) 2009-06-01
TWI402033B true TWI402033B (zh) 2013-07-11

Family

ID=4067825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43023A TWI402033B (zh) 2007-11-26 2008-11-07 Heat exchangers, electronic equipment storage boxe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 chamber
TW102110189A TWI468102B (zh) 2007-11-26 2008-11-07 Heat exchanger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0189A TWI468102B (zh) 2007-11-26 2008-11-07 Heat exchanger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023996B2 (zh)
CN (2) CN101874430B (zh)
TW (2) TWI402033B (zh)
WO (1) WO20090693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21705B2 (ja) * 2012-02-20 2013-10-23 日本軽金属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CN103429058A (zh) * 2013-07-26 2013-12-04 昆山维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鳍片
CN103732043A (zh) * 2013-12-23 2014-04-16 苏州宏泉高压电容器有限公司 散热器
CN108054104B (zh) * 2018-01-22 2024-04-26 东莞领杰金属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3c产品颗粒小件自动化贴微小辅料组装设备
CN112005073B (zh) * 2018-04-23 2022-03-29 三菱动力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DE102018215434A1 (de) * 2018-09-11 2020-03-12 Convotherm-Elektrogeräte Gmbh Gargerät
CN111654006B (zh) * 2020-06-04 2022-06-1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试验箱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74482A (ja) * 1995-03-29 1996-10-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制御盤
JP2001245408A (ja) * 2000-02-29 2001-09-07 Mori Seiki Co Ltd 制御盤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9505Y2 (ja) * 1987-04-01 1994-10-12 昭和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密閉式制御盤に取り付けられる熱交換器
JPH0247098U (zh) * 1988-09-27 1990-03-30
JPH0476994A (ja) * 1990-07-18 1992-03-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子機器の冷却構造体
JP3364764B2 (ja) * 1993-09-13 2003-01-08 ア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密閉機器筐体冷却装置
JPH07106640A (ja) * 1993-10-04 1995-04-21 Nippondenso Co Ltd 熱電冷却装置
JP2001267774A (ja) * 2000-03-23 2001-09-28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機器収納用筐体
JP4324312B2 (ja) * 2000-07-04 2009-09-02 株式会社森精機製作所 制御盤の冷却構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74482A (ja) * 1995-03-29 1996-10-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制御盤
JP2001245408A (ja) * 2000-02-29 2001-09-07 Mori Seiki Co Ltd 制御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3419A (zh) 2012-07-11
CN101874430A (zh) 2010-10-27
JP2009130146A (ja) 2009-06-11
JP5023996B2 (ja) 2012-09-12
TW200924628A (en) 2009-06-01
CN101874430B (zh) 2012-05-23
TW201330762A (zh) 2013-07-16
TWI468102B (zh) 2015-01-01
WO2009069347A1 (ja) 2009-06-04
CN102573419B (zh) 2015-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2033B (zh) Heat exchangers, electronic equipment storage boxe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 chamber
CN100502630C (zh) 用于电磁干扰屏蔽的方法与装置
JP2009130146A5 (zh)
US8555591B2 (en) Outdoor enclosure louver system
JP6029809B2 (ja) 空気調和機
JP5510601B2 (ja) 熱交換器
JP2011155274A (ja) 電波試験室
JP4715643B2 (ja) 電波指向性制御装置
JP5321705B2 (ja) 熱交換器
US9040820B2 (en) Solar power inverter with sealing means
CN110972427B (zh) 一款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机箱
JP5652713B2 (ja) 電磁シールド室、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JP2012093041A (ja) 空気調和機
JP4487345B2 (ja) 電波暗室
CN211481689U (zh) 电控盒及窗式空调器
CN109975766A (zh) 雷达散热组件及雷达
JP2005106442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1720883U (zh) 电控盒及窗式空调器
JP4487346B2 (ja) 電波無響箱
JPH09191190A (ja) 電子機器の筐体装置
JP6739874B2 (ja) 扉構造
CN212753096U (zh) 一种柔性可折叠电磁屏蔽箱
JP3333729B2 (ja) 電磁シールド性能を有する窓構造
CN211650509U (zh) 空调器
JP2013009005A (ja) 電波試験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