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1675B - Record media cartridge - Google Patents

Record media cartridg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1675B
TWI401675B TW098104521A TW98104521A TWI401675B TW I401675 B TWI401675 B TW I401675B TW 098104521 A TW098104521 A TW 098104521A TW 98104521 A TW98104521 A TW 98104521A TW I401675 B TWI401675 B TW I40167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recordable
recordable
elastic arm
recording medium
elast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04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49828A (en
Inventor
Daiki Kobayashi
Isao Watanabe
Yasuyuki Abe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49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98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16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167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28Indicating or preventing prior or unauthorised use, e.g. cassettes with sealing or locking means, write-protect devices for discs
    • G11B23/283Security features, e.g. digital codes
    • G11B23/285Security features, e.g. digital codes on the container or cartrid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Packaging For Recording Disks (AREA)

Description

記錄媒體卡匣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改善防止錯誤消除機構之可靠性的記錄媒體卡匣。
近年來係廣泛使用可旋轉地收納光碟、光磁碟及磁碟等之碟片狀記錄媒體的碟片卡匣。一般而言,碟片卡匣可記錄及/或再生音樂訊號、影像訊號及程式等之資訊訊號。可記錄此種資訊訊號之碟片狀記錄媒體,已知有譬如可進行寫入之追記型碟片及可重寫之重寫型碟片。
此種碟片卡匣係包含有設定可否對碟片狀記錄媒體記錄資訊用的防止錯誤消除機構。如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包含可相對於卡匣本體而隨意滑動之防止錯誤消除構件,及形成於卡匣本體之檢測孔的防止錯誤消除機構之結構。
防止錯誤消除構件係選擇性地佔據可對碟片狀記錄媒體記錄資訊之可記錄位置,與無法記錄資訊之不可記錄位置。檢測孔係隨著防止錯誤消除構件在可記錄位置與不可記錄位置間之移動而開關。檢測孔之開關狀態則藉由裝填碟片卡匣之驅動裝置(記錄再生裝置)加以檢測。藉此,當防止錯誤消除構件在不可記錄位置時,可防止對碟片狀記錄媒體錯誤地記錄資訊或是錯誤地消除記錄於碟片狀記錄媒體之資訊。
防止錯誤消除構件係沿著形成於卡匣本體內部的引導壁而移動。防止錯誤消除構件包含有彈性地接觸於引導壁之側面的彈性卡合片。在引導壁之側面,係分別形成有在防止錯誤消除構件之可記錄位置及不可記錄位置與彈性卡合片相卡合之可記錄用卡合凹部及不可記錄用卡合凹部。此等可記錄用卡合凹部與不可記錄用卡合凹部之間係形成為直線性之平坦面。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7-95206號公報(段落[0045]~[0051],圖13~16)
上述之先前的防止錯誤消除機構中,導引防止錯誤消除構件移動的引導壁,在可記錄用卡合凹部與不可記錄用卡合凹部之間係具有直線性之平坦面。因此,防止錯誤消除構件之彈性卡合片在此等可記錄用卡合凹部與不可記錄用卡合凹部之間停止時,係依檢測孔之開放程度來檢測為防止錯誤消除構件是在可記錄位置或是不可記錄位置,而有能否記錄之檢測精確度大幅降低的問題。
特別是使碟片卡匣錯誤地落下時,防止錯誤消除構件受到其落下撞擊而移動,防止錯誤消除構件可能在可記錄位置與不可記錄位置之間停止。此時容易發生上述之問題而無法確保防止錯誤消除機構之可靠性。
有鑑於以上之情形,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可確保防止錯誤消除機構之可靠性的記錄媒體卡匣。
本發明一種形態之記錄媒體卡匣具備:卡匣盒、記錄媒體、調整片構件及引導部。
上述記錄媒體收納於上述卡匣盒之內部。上述調整片構件具有彈性支臂,該彈性支臂係可於可對上述記錄媒體記錄資訊之可記錄位置,與無法記錄上述資訊之不可記錄位置之間自由地移動,且彈性地接觸於上述卡匣盒。上述引導部形成於上述卡匣盒。上述引導部具有:第一引導面,其係依上述調整片構件在上述可記錄位置與上述不可記錄位置之間的移動而使上述彈性支臂之彈性力逐漸增大;及第二引導面,其係使上述彈性支臂之彈性力逐漸減少。上述第一及第二引導面係連續地形成。
上述記錄媒體卡匣中,導引部在可記錄位置與不可記錄位置之間,係具有使調整片構件之彈性支臂的彈性力逐漸增大之第一引導面,與使彈性支臂之彈性力逐漸減少的第二引導面,並連續地形成此等第一及第二引導面。因此,在從可記錄位置(或不可記錄位置)向不可記錄位置(或可記錄位置)移動之過程中,調整片構件藉由彈性支臂之復原力而通過第一引導面時,係受到向原來之可記錄位置(或不可記錄位置)推回方向之力。此外,調整片構件於通過第二引導面時係受到向移動目的地之不可記錄位置(或可記錄位置)推進方向之力。
採用上述記錄媒體卡匣時,即使如落下撞擊等之外力作用於卡匣,而調整片構件對於卡匣盒相對地移動,仍可藉由第一及第二引導面之作用而使調整片構件返回可記錄位置或不可記錄位置。又,可抑制調整片構件在可記錄位置與不可記錄位置之間停止。因而,不會損失能否記錄之檢測精確度。藉此,可確保卡匣之防止錯誤消除機構的可靠性。
上述記錄媒體卡匣中,上述彈性支臂亦可在頂端部具有與上述引導部接觸之卡合凸部。上述引導部亦可具有:第一卡合凹部,其係在上述調整片構件之上述可記錄位置與上述卡合凸部卡合;及第二卡合凹部,其係在上述調整片構件之上述不可記錄位置與上述卡合凸部卡合。藉由該結構,在可記錄位置及不可記錄位置之調整片構件係可穩定地加以定位。
又,在上述記錄媒體卡匣中,上述第一引導面及上述第二引導面亦可分別係直線性之傾斜面。上述彈性支臂亦可與上述第一引導面大致平行地延伸。藉由該結構,彈性支臂在初期狀態係相對於調整片構件之滑動方向傾斜於引導部側而延伸,其結果,可減低於彈性支臂彈性變形時,彈性支臂相對於調整片構件之移動方向而朝向垂直的方向之伸出量。藉此,可提高調整片構件對於卡匣盒之收納區的小型化與設計自由度。
記錄媒體除了光碟、光磁碟及磁碟等碟片狀記錄媒體之外,如有磁帶為代表之帶狀記錄媒體及半導體記憶體等。因此,記錄媒體卡匣依記錄媒體之種類而分類成碟片卡匣及帶卡匣等。
[發明之效果]
如以上所述,採用本發明之記錄媒體卡匣時,係可提高調整片構件在可記錄位置或不可記錄位置之定位功能,而確保防止錯誤消除機構之可靠性。
以下,依據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各實施形態。本實施形態之記錄媒體卡匣係以碟片卡匣為例作說明。
圖1至圖3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碟片卡匣之全體。亦即,圖1係從上殼側觀察碟片卡匣時的立體圖,圖2係碟片卡匣之分解立體圖,圖3係從下殼側觀察碟片卡匣時的立體圖。
本實施形態之碟片卡匣1係將光碟3隨意旋轉地收納於卡匣盒2內而構成。具體而言,碟片卡匣1在卡匣盒2之內部具備:光碟3、內轉子(中殼)4及一對擋門構件5a,5b。
如圖2所示,光碟3在中心部具有卡合記錄再生裝置側之碟片旋轉驅動機構的中心孔3a。光碟3如為各種碟片狀記錄媒體。碟片狀記錄媒體可舉出預先記錄了作為音頻資訊之音樂訊號,以及作為視頻訊號之影像訊號及音樂訊號等之各種資訊訊號的再生專用之光碟。除此之外,碟片狀記錄媒體亦可舉出僅可寫入1次此等資訊訊號之追記型的光碟,及可反覆重寫此等資訊之重寫型的光碟等。另外,碟片狀記錄媒體除了上述光碟3之外,還可舉出光磁碟及磁碟等。
關於光碟3在資訊之記錄及/或再生時,可使用波長為400nm程度之光束,並且可使用光拾取器之對物透鏡中,比CD及DVD使用之對物透鏡高數值孔徑的對物透鏡。藉此,可比CD及DVD高密度地記錄靜止畫資料、動畫資料、樂曲資料及以電腦處理之處理資料等。
如圖3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碟片卡匣1在卡匣盒2之底面,從卡匣盒2之前面到背面形成有記錄及/或再生用的第一開口部23。該第一開口部23在將碟片卡匣1裝設於記錄再生裝置之裝設部時,使光碟3之訊號記錄面的一部分露出,光拾取器從來自卡匣盒2之前面側與背面側的兩方進入,可使用2個光拾取器進行光碟3之記錄及再生。藉此,可實現資訊訊號之記錄及讀取的高速化。
卡匣盒2藉由上殼6,及對接於該上殼6而2分割的下殼7(7a,7b)而構成。圖4係顯示上殼6之內面構造的底面圖,圖5係顯示下殼7之內面構造的平面圖。
構成卡匣盒2之上面的上殼6如藉由射出成形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碳酸酯等具有熱可塑性之樹脂材料而形成。如圖4所示,該上殼6在全體概略矩形狀之主面中,成為向記錄再生裝置之插入端側的前面係形成概略圓弧形狀。此外,在該上殼6中,沿著主面之外周緣部形成有成為卡匣盒2之側面的外周壁8。
此外,在外周壁8之內周側形成有構成可旋轉地收納光碟3之碟片收納部的概略圓環狀之內周壁11。內周壁11與內轉子4合作,而構成收納光碟3之碟片收納部的側壁。
在內周壁11之外周側,包圍該內周壁11而進一步形成有上升壁10。在內周壁11與上升壁10之間形成有概略圓環狀之引導溝13。該引導溝13中可轉動地卡合內轉子4。
此外,在上殼6中,於其各角落部近旁形成有結合下殼7用之數個定位銷14。在此等定位銷14之中心部形成有固定螺絲用之螺絲孔。
另外,如圖2圖3及圖5所示,下殼7具有2分割之半殼體7a,7b,各半殼體7a,7b藉由與上殼6結合,而構成卡匣盒2之底面。另外,在以下之說明,亦將半殼體7a,7b一併而稱為下殼7。
下殼7與上述之上殼6同樣地,藉由射出成形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碳酸酯等具有熱可塑性之樹脂材料而形成。各半殼體7a,7b之前面側對應於上殼6之前面側的概略圓弧形狀而形成概略圓弧形狀。各半殼體7a,7b沿著主面之外周緣而形成成為卡匣盒2之側面的外周壁21。
進一步,在下殼7之各角落部形成有概略圓弧形狀之角落壁24。角落壁24在半殼體7a,7b對接於上殼6時,以位於上殼6之內周壁11的外側之方式而構成,藉此有效地防止雜質進入碟片收納部。
下殼7中突出形成有嵌合於上述上殼6之定位銷14的概略圓筒狀之定位凹部22。在該定位凹部22之底面部形成有插通螺絲之貫穿孔。上殼6與下殼7之半殼體7a,7b藉由對接上殼6側之外周壁8與構成下殼7之半殼體7a,7b的外周壁21,嵌合上殼6側之定位銷14與下殼7側之定位凹部22,在該定位銷14之螺絲孔中通過定位凹部22之貫穿孔旋上螺絲而結合。藉此構成卡匣盒2。
在卡匣盒2之底面,與構成下殼7之半殼體7a,7b之間形成有記錄再生裝置之第一及第二光拾取器以及構成記錄再生裝置之碟片旋轉驅動機構的碟片座進入之記錄及/或再生用的第一開口部23。該第一開口部23由記錄再生裝置側之第一光拾取器從卡匣盒2之前面側進入的開口部23a,記錄再生裝置側之第二光拾取器從卡匣盒2之背面側進入的開口部23b,及開口部23a與開口部23b間之在卡匣盒2底面的概略中央部係碟片旋轉驅動用之開口部23c而構成。亦即,開口部23a,23b為了使記錄再生裝置之第一及第二光拾取器進入卡匣盒2之內部而以充分之大小形成,旋轉驅動用之開口部23c為了使構成記錄再生裝置之碟片旋轉驅動機構的碟片座進入卡匣盒2之內部而以充分之大小形成。
此外,如圖2所示,在卡匣盒2中,於構成下殼7之一方的半殼體7a之前面側角落部組裝鎖住構件26。該鎖住構件26於後述之內轉子4及一對擋門構件5a,5b在閉塞卡匣盒2之第一開口部23的閉塞位置時,鎖住內轉子4之旋轉。具體而言,鎖住構件26具有:可轉動地卡合於形成於下殼7之一方半殼體7a的前面側角落部之支軸25的軸孔27,從該軸孔27朝向卡匣盒2之一方側面部而延伸之操作片28,及從軸孔27延伸於內轉子4側的鎖住片29。
如圖2及圖5所示,在操作片28之頂端部設有從形成於卡匣盒2之一方側面部的鎖住用開口部28b面對外部之操作突部28a。此外,在鎖住片29之頂端部設有與內轉子4之環部41滑接的鎖住突部29a。
在安裝以上之鎖住構件26的支軸25上進一步安裝螺絲線圈彈簧等之施力構件30。施力構件30之一方支臂卡止於外周壁21,另一方支臂卡止於鎖住構件26。藉此,鎖住突部29a在內轉子4側轉動施力,而卡合於內轉子4之第二卡合凹部45(圖6)。而後,該鎖住構件26藉由擠壓操作片28之操作突部28a,抵抗施力構件30之施加力,鎖住片29移動至從內轉子4之環部41離開的方向,鎖住突部29a解除與第二卡合凹部45之卡合狀態。
此外,如圖3所示,在卡匣盒2之一方側面部,從前面側到背面側形成有防止碟片卡匣1錯誤插入記錄再生裝置用之引導溝31。在該引導溝31之底面部,從前面側依序形成有使上述之鎖住構件26的操作突部28a面對外部之鎖住用開口部28b,與使內轉子4之外周部的一部分面對外部之轉子用開口部28c。
如圖2所示,在下殼7之內面概略圓柱狀地突出形成有與長孔狀地設於後述之擋門構件5a,5b的引導孔53卡合之引導銷32。該引導銷32按照內轉子4之轉動而沿著引導孔53移動,使擋門構件5a,5b將軸孔50a,50b作為支點而轉動。
如圖3所示,在下殼7構成之卡匣盒2的下面設有裝設於記錄再生裝置時進行定位之數個定位孔33a,33b。一方之定位孔33a係正圓,作為位置孔之功能,另一方之定位孔33b係橢圓,作為對準孔之功能。此外,在卡匣盒2前面側之一方的角落部側設有將前面及底面開口之凹部34。成為與記錄格式不同而外形形狀概略相同之碟片卡匣的識別部。當然凹部34亦可在對記錄再生裝置插入時藉由卡合引導銷,而作為插入引導溝及定位溝的功能。
其次,就內轉子4之結構作說明。圖6係從內轉子4之底面側觀察的立體圖。此外,圖7係碟片卡匣1之重要部分的剖面圖。
內轉子4藉由射出成形聚甲醛(POM)等具有熱可塑性之樹脂材料而形成。在該內轉子4之主面部4a上,使訊號記錄面3a對向地放置光碟3。該主面部4a如圖7所示地配設於卡匣盒本體2內時,係以上殼6之內壁面11及內轉子4之主面部4a而構成碟片收納部15(圖7)。
內轉子4如圖6所示地形成概略圓形狀,在其外周緣部形成有卡合於上述之上殼6的引導溝13之概略圓環狀的環部41。該內轉子4藉由在上殼6之引導溝13中卡合環部41,而在卡匣盒2之內部可轉動地支撐。
如圖6所示,在內轉子4上形成有與設於下殼7之第一開口部23概略相同大小的第二開口部42。設置了第二開口部42之區域的環部41作為連結部41a而構成。
圖8係顯示內轉子4在閉塞下殼7之開口部23的方向轉動之狀態的平面圖,圖9係顯示內轉子4在開放下殼7之開口部23的方向轉動之狀態的平面圖。
在環部41之外周面形成有使內轉子4轉動用之齒輪部43。如圖8所示,該齒輪部43係包含內轉子4在下殼7之第一開口部23的閉塞位置時,從上述轉子用開口部28c之前面側面對外部的位置,與圖9所示之內轉子4在開放下殼7之第一開口部23的開放位置時,從上述轉子用開口部28c之背面側面對外部的位置之間的區域而形成。
如圖6所示,在該齒輪部43之一方側形成有卡合構成記錄再生裝置側之擋門開放機構的擋門開放構件之第一卡合突起的第一卡合凹部44,在齒輪部43之另一方側形成有卡合擋門開放構件之第二卡合突起的第二卡合凹部45。此等卡合凹部44,45與齒輪部43一起從轉子用開口部28c面對外部。第一卡合凹部44在將碟片卡匣1裝填於記錄再生裝置時,最初卡合擋門開放構件之第一卡合突起。第二卡合凹部45在後述之擋門構件5a,5b在閉塞位置時卡合鎖住構件26之鎖住突部29a,擋門構件5a,5b移動至第一及第二開口部23,42之開放位置時,卡合擋門開放構件之第二卡合突起。
此外,在環部41之外周面,彼此具有指定之間隔而突出形成有限制內轉子4之轉動量用的一對轉動限制突部46a,46b。另外,在下殼7a,7b中形成有與轉動限制突部46a,46b抵接之一對限制部47a,47b。
如圖9所示,藉由內轉子4在開放第一開口部23之方向轉動,一方之轉動限制突部46a與一方之限制部47a抵接,而限制內轉子4之進一步轉動。限制了該方向之內轉子4的轉動時,如圖9所示,內轉子4在第一開口部23之開放位置,內轉子4之第二開口部42成為與第一開口部23概略一致的狀態。
另外,如圖8所示,藉由內轉子4在閉塞第一開口部23之方向轉動,其他之轉動限制突部46b與其他之限制部47b抵接,而限制內轉子4之進一步轉動。限制了該方向之內轉子4的轉動時,內轉子4在第一開口部23之閉塞位置,成為第二開口部42對第一開口部23最傾斜之狀態。
此外,如圖6所示,內轉子4中,在與主面部4a之環部41突出之側相反側的面上,突出形成有分別可轉動地支撐一對擋門構件5a,5b之一對支軸49a,49b。該一對支軸49a,49b配置於對內轉子4之中心部點對稱之位置,亦即彼此具有180°之相位差。
如圖10至圖12所示,安裝於此種內轉子4而開關第一開口部23之一對擋門構件5a,5b形成彼此對稱之形狀,並具有180°之相位差而可轉動地安裝於內轉子4的一對支軸49a,49b。另外,就一對擋門構件5a,5b中同等之部分,係註記同一符號而省略詳細說明。
以下,參照圖10至圖12,就擋門構件5a,5b之詳細內容作說明。圖10係一對擋門構件5a,5b之立體圖,圖11係顯示擋門構件5a,5b開放了內轉子4之開口部42的狀態之立體圖,圖12係顯示擋門構件5a,5b閉塞了內轉子4之開口部42的狀態之立體圖。
擋門構件5a,5b構成本發明之「擋門」。擋門構件5a,5b與上述之內轉子4同樣地,係藉由射出成形聚甲醛(POM)等具有熱可塑性之樹脂材料而形成。該擋門構件5a,5b形成概略半圓平板狀,在基端部形成有可轉動地卡合於內轉子4之支軸49a,49b的軸孔50a,50b。
此外,如圖10至圖12所示,在成為一對擋門構件5a,5b之對接面的弦線部分,從中央部朝向基端部形成有第一卡合部51,及從中心部朝向頂端部形成有第二卡合部52。其中,第一卡合部51之下殼7側形成傾斜面,第二卡合部52之上殼6側形成傾斜面。如圖11及圖12所示,一對擋門構件5a,5b藉由將內轉子4之支軸49a,49b作為中心在彼此接近之方向轉動,而卡合一方之擋門構件5a的第一卡合部51與另一方之擋門構件5b的第二卡合部52,並且卡合另一方之擋門構件5b的第一卡合部51與一方之擋門構件5a的第二卡合部52。
此外,如圖10至圖12所示,在擋門構件5a,5b中形成有分別與突出形成於下殼7之內面的一對引導銷32卡合之引導孔53。該引導孔53係以擋門構件5a,5b在第二開口部42之閉塞位置與開放位置之間轉動的方式,從弦線部分之中途部朝向軸孔50a,50b而以指定之長度形成。
如圖10所示,進一步在擋門構件5a,5b中,在第一卡合部51之上面分別形成有突部54。此等突部54在擋門構件5a與擋門構件5b經由第一及第二卡合部51,52而卡合時,分別形成於與收納於碟片收納部15之光碟3的中央內周部(非訊號記錄區域)對向的位置。藉此,在以擋門構件5a,5b而閉塞了卡匣盒2之第一開口部23的狀態之碟片卡匣1於不使用時,即使擋門構件5a,5b因作用於擋門構件5a,5b之外力而變形,仍可防止藉由突部54與光碟3之內周部抵接,而光碟3之訊號記錄面與擋門構件5a,5b接觸。
另外,在開放了第一開口部23之狀態的碟片卡匣1於使用時,擋門構件5a,5b之突部54收容於形成於內轉子4之第二開口部42周緣的缺口部48a,48b之內部。藉此,擋門構件5a,5b可適切地向開放位置移動。
以上結構之碟片卡匣1中,除了上述之結構外,如圖2所示,在上殼6之內面概略中央部配設夾緊板61。該夾緊板61與構成記錄再生裝置之碟片旋轉驅動部的碟片座一起夾著光碟3,並藉由安裝環61a而安裝於上殼6。具體而言,夾緊板61係以安裝環61a與上殼6之內面概略中央部夾入,而藉由熔敷等將安裝環61a安裝於上殼6的內面概略中央部。而後,光碟3在中心孔3b卡合碟片座,進一步藉由以碟片座與夾緊板61夾著,而在碟片收納部2a內成為可旋轉之狀態。
另外,下殼7之半殼體7a,7b對上殼6的固定方法,不限於上述螺絲等的手段,亦可使用接著劑、超音波熔敷等,而使上殼6與下殼7之半殼體7a,7b接合一體化。
其次,就本發明之防止錯誤消除機構作說明。另外,圖13係調整片收納部72之平面圖,圖14係調整片構件73之平面圖,圖15係顯示在調整片收納部72中插入調整片構件73之狀態的平面圖。
如圖2及圖3所示,在卡匣盒2中,於背面側之一方角落部設有防止記錄於光碟3之資訊訊號的錯誤消除用之防止錯誤消除機構70。具體而言,如圖13所示,該防止錯誤消除機構70在被上殼6之外周壁8與連續於該外周壁8之周壁71包圍的區域具有調整片收納部72。而後,如圖15所示,該調整片收納部72中配設藉由使用者滑動之調整片構件(防止錯誤消除構件)73。
如圖3、圖5及圖15所示,調整片收納部72具有形成於下半殼體7b之檢測孔74。檢測孔74以長孔形成,且形成其長軸方向成為調整片構件73之滑動方向。此外,調整片收納部72橫跨於上殼6之外周壁8及下半殼體7b之外周壁21而形成概略矩形之操作孔75。
進一步,在調整片收納部72中,沿著調整片構件73之滑動方向形成有引導壁76。引導壁76相當於本發明之「引導部」,且具有:第一可記錄用卡合凹部77a、第一不可記錄用卡合凹部77b、第二可記錄用卡合凹部78a、第二不可記錄用卡合凹部78b與隆起部79。
亦即,引導壁76中,在面對卡匣盒2之外方側的一方之面上,於調整片構件73之滑動方向並列地形成有將調整片構件73保持於可記錄位置用之第一可記錄用卡合凹部77a,與將調整片構件73保持於不可記錄位置用之第一不可記錄用卡合凹部77b。此外,引導壁76中,在面對卡匣盒2之內方側的另一方面上,於調整片構件73之滑動方向並列地形成有第二可記錄用卡合凹部78a與第二不可記錄用卡合凹部78b。第二可記錄用卡合凹部78a與第一可記錄用卡合凹部77a均係用於將調整片構件73保持於可記錄位置。第二不可記錄用卡合凹部78b與第一不可記錄用卡合凹部77b均係用於將調整片構件73保持於不可記錄位置。
而後,在引導壁76之上述一方之面的第一可記錄用卡合凹部77a與第一不可記錄用卡合凹部77b之間,形成有圖13所示之平面觀察概略為三角形狀的隆起部79。隆起部79從引導壁76之一方的面朝向上殼2之操作孔75突出,而在第一可記錄用卡合凹部77a與第二不可記錄用卡合凹部77b之間形成引導面79a及引導面79b。此等引導面79a,79b分別係直線性之傾斜面,且彼此連續而形成,此等之邊界部(隆起部79之頂點)位於卡合凹部77a與卡合凹部77b間之距離的中間。
如圖14所示,收納於此種調整片收納部72之調整片構件73具有基體部81。該基體部81中形成有與調整片收納部72之引導壁76卡合的引導溝82。此外,在該基體部81中形成有比調整片收納部72之操作孔75面對外部的操作片83。該操作片83以足以從內側閉塞操作孔75之大小而形成概略矩形,進一步形成有為了容易滑動操作之操作突起83a。
此外,基體部81中形成有閉塞形成於調整片收納部72之檢測孔74的一部分之檢測部84。檢測部84相對於檢測孔74以長圓形成,而以正圓形成,並閉塞檢測孔74之一部分。記錄再生裝置側之檢測機構藉由機械性或光學性地檢測藉由檢測孔74內之檢測部84所閉塞或開放之位置,來判斷碟片卡匣1係可記錄狀態或是在不可記錄之狀態。本實施形態中,圖15(A)顯示調整片構件73位於可記錄位置時之狀態,圖15(B)顯示位於不可記錄位置時之狀態。
進一步在基體部81中形成有彼此離開之第一彈性支臂85及第二彈性支臂86。第一及第二彈性支臂85,86相當於引導溝82之兩側壁部,並對引導壁76彈性地接觸。此等第一及第二彈性支臂85,86雖突出於調整片構件73之滑動方向,不過係從基體部81之底部彼此延伸於反方向。
圖16係顯示調整片收納部72與調整片構件73之彈性支臂85,86的關係之平面圖,且圖16(A)顯示調整片構件73位於可記錄位置時之狀態,圖16(B)顯示調整片構件73位於不可記錄位置時之狀態。如圖16所示,第一彈性支臂85與引導壁76之一方的面對向,在其頂端部形成有可卡合於第一可記錄用卡合凹部77a或第一不可記錄用卡合凹部77b的第一卡合凸部85a。此外,第二彈性支臂86與引導壁76之另一方的面對向,在其頂端部形成有可卡合於第二可記錄用卡合凹部78a或第二不可記錄用卡合凹部78b之第二卡合凸部86a。此外,第一彈性支臂85朝向引導壁76而傾斜延伸。
如上述,在引導壁76之第一可記錄用卡合凹部77a與第一不可記錄用卡合凹部77b之間,形成有具有引導面79a及79b之隆起部79。在此,一方之引導面79a相當於在調整片構件73從圖16(A)所示之可記錄位置移動至圖16(B)所示之不可記錄位置時,依調整片構件之移動而使彈性支臂85之彈性力逐漸增大的本發明之「第一引導面」,另一方之引導面79b相當於依調整片構件73之移動而使彈性支臂85之彈性力逐漸減少的本發明之「第二引導面」。此外,調整片構件73從圖16(B)所示之不可記錄位置移動至圖16(A)所示之可記錄位置時,另一方之引導面79b相當於依調整片構件73之移動而使彈性支臂85b之彈性力逐漸增大的本發明之「第一引導面」,另一方之引導面79a相當於依調整片構件73之移動而使彈性支臂85之彈性力逐漸減少的本發明之「第二引導面」。
另外,引導壁76之第二可記錄用卡合凹部78a與第二不可記錄用卡合凹部78b之間成為大致平行於調整片構件73之滑動方向的平坦面。因而,調整片構件73從可記錄位置移動至不可記錄位置時,彈性支臂86之卡合凸部86a跨越第二可記錄用卡合凹部88a後,在卡合於第二不可記錄用卡合凹部88b之前,大致一定地維持彈性支臂86之彈性力。調整片構件73從不可記錄位置移動至可記錄位置時亦同樣。
其次,就如以上地構成之本實施形態的碟片卡匣1之作用及效果,與圖17所示之比較例的結構對比作說明。
圖17係顯示比較例之碟片卡匣的防止錯誤消除機構之結構的重要部分平面圖。圖17(A)顯示調整片構件173位於可記錄位置之狀態,圖17(B)顯示調整片構件173位於不可記錄位置之狀態。
該比較例之防止錯誤消除機構具備:作為防止錯誤消除構件之調整片構件173,及隨意滑動地收納該調整片構件173之調整片收納部172。調整片收納部172中,沿著調整片構件173之滑動方向形成有引導壁176。在引導壁176之一方的面上分別形成有將調整片構件173之彈性支臂185,186定位至可記錄位置及不可記錄位置的第一可記錄用卡合凹部177a及第一不可記錄用卡合凹部177b。同樣地,在引導壁176之另一方的面上分別形成有將調整片構件173之彈性支臂185,186定位至可記錄位置及不可記錄位置的第二可記錄用卡合凹部178a及第二不可記錄用卡合凹部178b。
在圖17所示之比較例的引導壁176中,第一可記錄用卡合凹部177a與第一不可記錄用卡合凹部177b之間,以及第二可記錄用卡合凹部178a與第二不可記錄用卡合凹部178b之間,均以平行於調整片構件173之滑動方向的平坦面而形成。因而,調整片構件173從可記錄位置向不可記錄位置,或是從不可記錄位置向可記錄位置移動時,在可記錄用卡合凹部177a,178a與不可記錄用卡合凹部177b,178b間之上述平坦面上的彈性支臂185,186之彈性力大致一定。因此,在可記錄位置與不可記錄位置間的中途位置對調整片構件173之操作力消失時,調整片構件173可能在該中途位置停止。該情況下,於記錄再生裝置側中無法穩定地檢測係在可記錄狀態或不可記錄狀態,可能因檢測精確度降低而損及防止錯誤消除機構之可靠性。
與其對比,本實施形態之碟片卡匣1中,在構成防止錯誤消除機構之調整片收納部72中形成有具有上述結構之隆起部79的引導壁76。因此,在調整片構件73從可記錄位置移動至不可記錄位置之過程中,藉由第一彈性支臂85之復原力,於通過引導面79a時,受到向原來之可記錄位置推回方向之力,於通過引導面79b時,受到向移動目的地之不可記錄位置推進方向之力。另外,在調整片構件73從不可記錄位置移動至可記錄位置之過程中,藉由第一彈性支臂85之復原力,於通過引導面79b時,受到向原來之不可記錄位置推回方向之力,於通過引導面79a時,受到向移動目的地之可記錄位置推進方向之力。
採用本實施形態時,即使如落下撞擊等之外力作用於碟片卡匣1,而調整片構件73對卡匣盒2相對移動,仍可藉由隆起部79之引導面79a或引導面79b的作用而使調整片構件73返回可記錄位置或不可記錄位置。此外,可抑制調整片構件73在可記錄位置與不可記錄位置之間停止。因而,可提高能否記錄之檢測精確度,而確保碟片卡匣1之防止錯誤消除機構的可靠性。
此外,採用本實施形態時,藉由在調整片構件73之可記錄位置與不可記錄位置之間形成了上述結構之隆起部79,可使調整片構件73從可記錄位置向不可記錄位置,以及從不可記錄位置向可記錄位置圓滑地移動。藉此可改善調整片構件73之操作性。
進一步,由於連續地形成有一方之引導面79a與另一方之引導面79b,因此可防止調整片構件73在此等之邊界部停止。此外,由於各引導面79a,79b之邊界部位於可記錄位置與不可記錄位置間之正好中間,因此在調整片構件73位於可記錄位置之情況與位於不可記錄位置之情況中,分別可以同等之穩定性維持定位精確度。此外,可使調整片構件73從可記錄位置向不可記錄位置之操作力與調整片構件73從不可記錄位置向可記錄位置之操作力或操作性同等。
加之,由於以直線性之傾斜面形成有此等引導面79a,79b,因此可使調整片構件73之操作力確實地傳達至使用者,可促進操作性之提高。
在調整片構件73中,接觸於引導面79a,79b之第一彈性支臂85係朝向引導壁76而傾斜延伸。藉由該結構,彈性支臂85在初期狀態中,係對調整片構件73之滑動方向傾斜於引導壁76側而延伸,結果可減低彈性支臂85彈性變形時彈性支臂向對於調整片構件73之移動方向垂直之方向的伸出量。
本實施形態係在彈性支臂85之最大變形時,以彈性支臂85不致從調整片構件73之基體部81向外方突出的方式,設定彈性支臂85之長度及傾斜角度。藉此,可謀求調整片收納部72之小型化,並且可提高卡匣盒2之設計自由度。彈性支臂85之傾斜角度如可形成彈性支臂85與引導面79a大致為平行之角度。
以上,係就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作說明,不過,本發明不僅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發明之要旨的範圍內,當然可加上各種變更。
如以上之實施形態係就在調整片收納部72內之引導壁76的一方之面側形成了具有第一及第二引導面的隆起部79之結構作說明,不過亦可在引導壁之至少一方之面上形成上述隆起部。圖18顯示在引導壁76之一方的面及另一方的面上設了隆起部之結構。
圖18中,隆起部80形成於第二可記錄用卡合凹部78a與第二不可記錄用卡合凹部78b之間。而後,從圖式之調整片構件73的可記錄位置向箭頭X方向滑動,而使調整片構件73向不可記錄位置移動時,一方之引導面80a依調整片構件73之移動,作為使彈性支臂86之彈性力逐漸增大的第一引導面之功能,另一方之引導面80b依調整片構件73之移動,作為使彈性支臂86之彈性力逐漸減少的第二引導面之功能。藉此,由於可更加提高調整片構件73藉由彈性支臂85,86而向可記錄位置或不可記錄位置之定位穩定性,因此可確實阻止調整片構件73在此等2個位置間的移動中途停止。
此外,以上之實施形態係以直線性之平坦面構成引導面79a,79b,其係構成隆起部79,不過亦可代之以指定曲率所形成之曲面來形成引導面79a,79b。此外,引導面79a與引導面79b之邊界部不限於設定在可記錄位置與不可記錄位置的中間位置之例,亦可在偏倚於可記錄位置側或不可記錄位置側的位置形成上述邊界部。
進一步在防止錯誤消除機構70中,如圖15所示,亦可在調整片收納部72與操作孔75之間配置顯示構件90。該顯示構件90形成概略矩形狀,並收納於形成在調整片收納部72與操作孔75間之收納溝91。而後,顯示構件90成為調整片構件73在圖15(A)所示之可記錄位置覆蓋於操作片83,而無法從外部辨識,在圖15(B)所示之不可記錄位置,係藉由彈性支臂85之移動而可從外部辨識顯示構件90。因此,藉由將該顯示構件90著色成紅色等,或是顯示「記錄」等之文字,可使使用者視覺性地認識調整片構件73之可記錄位置與不可記錄位置。
而後,不限於上述結構之碟片卡匣,本發明亦可適用於具備藉由沿著概略矩形狀之卡匣盒的一側緣移動而開關開口部之單一擋門構件的碟片卡匣,或是將捲繞磁帶之控帶盤在卡匣盒之內部可旋轉地收納的帶卡匣等其他記錄媒體卡匣中的防止錯誤消除機構。
1...碟片卡匣
2...卡匣盒
3...光碟
4...內轉子
5a,5b...擋門構件
6...上殼
7...下殼
7a,7b...半殼體
23...第一開口部
42...第二開口部
70...防止錯誤消除機構
72...調整片收納部
73...調整片構件
74...檢測孔
75...操作孔
76...引導壁
77a...第一可記錄用卡合凹部
77b...第一不可記錄用卡合凹部
78a...第二可記錄用卡合凹部
78b...第二不可記錄用卡合凹部
79、80...隆起部
79a、79b、80a、80b...引導面
81...基體部
82...引導溝
84...檢測部
85...第一彈性支臂
85a...卡合凸部
86...第二彈性支臂
86a...卡合凸部
圖1係從上殼側觀察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作為記錄媒體卡匣之碟片卡匣的立體圖;
圖2係上述碟片卡匣之分解立體圖;
圖3係從下殼側觀察上述碟片卡匣之立體圖;
圖4係構成上述碟片卡匣之上殼的內面側之平面圖;
圖5係構成上述碟片卡匣之下殼的內面側之平面圖;
圖6係構成上述碟片卡匣之內轉子的立體圖;
圖7係上述碟片卡匣之剖面圖;
圖8係顯示上述內轉子向閉塞下殼之開口部的方向轉動之狀態的平面圖;
圖9係顯示上述內轉子向開放下殼之開口部的方向轉動之狀態的平面圖;
圖10係構成上述碟片卡匣之擋門的一對擋門構件之立體圖;
圖11係顯示擋門構件開放了上述內轉子之開口部的狀態之立體圖;
圖12係顯示擋門構件閉塞了上述內轉子之開口部的狀態之立體圖;
圖13係形成於構成上述碟片卡匣之上殼內面的調整片收納部之平面圖;
圖14係收納於上述調整片收納部之調整片構件的平面圖;
圖15係收納於上述調整片收納部之調整片構件的平面圖,(A)顯示可記錄位置,(B)顯示不可記錄位置;
圖16係顯示形成於上述調整片收納部之引導壁與調整片構件之彈性支臂的關係之平面圖,(A)係顯示可記錄位置,(B)顯示不可記錄位置;
圖17係顯示比較例之防止錯誤消除機構中的引導壁及調整片構件之彈性支臂的結構之重要部分平面圖,(A)顯示可記錄位置,(B)顯示不可記錄位置;及
圖18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調整片收納部的重要部分平面圖。
71...周壁
72...調整片收納部
73...調整片構件
77a...第一可記錄用卡合凹部
77b...第一不可記錄用卡合凹部
78a...第二可記錄用卡合凹部
78b...第二不可記錄用卡合凹部
79...隆起部
79a、79b...引導面
85...第一彈性支臂
85a、86a...卡合凸部
86...第二彈性支臂

Claims (7)

  1. 一種記錄媒體卡匣,其包含:卡匣盒;記錄媒體,其係收納於前述卡匣盒之內部;調整片構件,其具有彈性支臂,該彈性支臂係能夠於可對前述記錄媒體進行資訊記錄之可記錄位置,與無法進行前述資訊記錄之不可記錄位置之間移動自如,且彈性地接觸於前述卡匣盒;及引導部,其具有連續形成的2個引導面,該2個引導面係前述調整片構件在前述可記錄位置與前述不可記錄位置之間移動時接觸前述彈性支臂;前述2個引導面之一方之引導面係直線性的傾斜面,其係前述調整片構件於從前述可記錄位置向前述不可記錄位置移動時,使前述彈性支臂之彈性力逐漸增大,藉由該彈性支臂之復原力而對前述調整片構件施予向原來的位置推回方向之力,且前述調整片構件於從前述不可記錄位置向前述可記錄位置移動時,使前述彈性支臂之彈性力逐漸減少,藉由該彈性支臂之復原力而對前述調整片構件施予向移動目的地推進方向之力,前述2個引導面之另一方之引導面係直線性的傾斜面,其係前述調整片構件於從前述可記錄位置向前述不可記錄位置移動時,使前述彈性支臂之彈性力逐漸減少,藉由該彈性支臂之復原力而對前述調整片構件施予向移動目的地推進方向之力,且前述調整片構件於從前 述不可記錄位置向前述可記錄位置移動時,使前述彈性支臂之彈性力逐漸增大,藉由該彈性支臂之復原力而對前述調整片構件施予向原來的位置推回方向之力。
  2. 如請求項1之記錄媒體卡匣,其中前述彈性支臂在頂端部具有與前述引導部接觸之卡合凸部,前述引導部具有:第一卡合凹部,其係在前述調整片構件之前述可記錄位置與前述卡合凸部卡合;及第二卡合凹部,其係在前述調整片構件之前述不可記錄位置與前述卡合凸部卡合。
  3. 如請求項2之記錄媒體卡匣,其中前述彈性支臂係朝向前述引導部而傾斜地延伸。
  4. 如請求項1之記錄媒體卡匣,其中前述引導部在前述可記錄位置與前述不可記錄位置之中間位置具有前述一方之引導面與前述另一方之引導面之邊界部。
  5. 如請求項2之記錄媒體卡匣,其中前述調整片構件具有一對前述彈性支臂,前述引導部係夾於前述一對彈性支臂間,且在至少一方之面上形成有前述第一及第二卡合凹部與前述一方及另一方之引導面。
  6. 如請求項1之記錄媒體卡匣,其中前述記錄媒體係碟片狀記錄媒體,前述卡匣盒具有使前述碟片狀記錄媒體之一部分露出的第一開口部。
  7. 如請求項6之記錄媒體卡匣,其中進一步具備: 內轉子,其係可轉動自如地被支撐於前述卡匣盒之內部,且具有對應於前述第一開口部之第二開口部;及擋門,其係依前述內轉子之旋動,而在閉塞前述第一開口部之閉塞位置與開放前述第一開口部之開放位置之間移動自如。
TW098104521A 2008-02-29 2009-02-12 Record media cartridge TWI4016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51193A JP4784615B2 (ja) 2008-02-29 2008-02-29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9828A TW200949828A (en) 2009-12-01
TWI401675B true TWI401675B (zh) 2013-07-11

Family

ID=41015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04521A TWI401675B (zh) 2008-02-29 2009-02-12 Record media cartridge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291443B2 (zh)
EP (1) EP2246856A4 (zh)
JP (1) JP4784615B2 (zh)
KR (1) KR20100127747A (zh)
CN (1) CN101971261B (zh)
BR (1) BRPI0907810A2 (zh)
RU (1) RU2460158C2 (zh)
TW (1) TWI401675B (zh)
WO (1) WO2009107481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96814A (ja) * 2003-12-26 2005-07-21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TW200540812A (en) * 2004-03-08 2005-12-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Case member and cartrid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05061A (en) * 1987-06-09 1989-02-14 Verbatim Corp. Self-positioning write protect mechanism for a cartridge
JPH0292887U (zh) * 1988-12-29 1990-07-24
JPH0485978A (ja) 1990-07-30 1992-03-18 Sony Corp 端面励起型固体レーザー発振器
JPH0896552A (ja) * 1994-09-27 1996-04-12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3051174A (ja) * 2001-05-15 2003-02-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ドライブ装置
JP3809786B2 (ja) * 2001-10-01 2006-08-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ATE385030T1 (de) * 2001-11-05 2008-02-15 Sony Corp Kassette als behälter für ein aufzeichnungsmedium
TWI244072B (en) * 2002-03-20 2005-11-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c cartridge
WO2004034397A1 (ja) * 2002-10-10 2004-04-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048405A (ja) * 2005-08-12 2007-02-22 Hitachi Maxell Ltd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4682778B2 (ja) 2005-09-29 2011-05-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4209879B2 (ja) * 2005-09-30 2009-01-14 Tdk株式会社 積層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96814A (ja) * 2003-12-26 2005-07-21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TW200540812A (en) * 2004-03-08 2005-12-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Case member and cartrid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784615B2 (ja) 2011-10-05
JP2009211741A (ja) 2009-09-17
US20100314269A1 (en) 2010-12-16
EP2246856A4 (en) 2012-12-19
KR20100127747A (ko) 2010-12-06
US8291443B2 (en) 2012-10-16
CN101971261B (zh) 2012-10-10
CN101971261A (zh) 2011-02-09
WO2009107481A1 (ja) 2009-09-03
EP2246856A1 (en) 2010-11-03
BRPI0907810A2 (pt) 2015-07-14
RU2460158C2 (ru) 2012-08-27
RU2010133849A (ru) 2012-02-20
TW200949828A (en) 2009-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472443B1 (en) Disc cartridge with a shutter
JP2979592B2 (ja)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KR100625821B1 (ko) 디스크 카트리지
TWI401675B (zh) Record media cartridge
US8365211B2 (en) Disk cartridge including an inner rotor and a shutter
JP4551799B2 (ja)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US5808997A (en) Disk drive apparatus capable of reliably receiving disk cartridges having both single and double sided disks
JP4682778B2 (ja)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H11242848A (ja) 記録媒体カートリッジの誤挿入防止構造
JP2005108390A (ja)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9205708A (ja)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9199670A (ja)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0132938A (ja)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RU2432626C2 (ru) Картридж для диска
JP4042374B2 (ja)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9199671A (ja)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087517A (ja)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196814A (ja)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2343054A (ja)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H0963228A (ja)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H05334786A (ja) 円盤状記録媒体用の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及び円盤状記録媒体用の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050426A (ja)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H10334628A (ja)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0156057A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体
JPH1092035A (ja) 記録装置及び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