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0297B - 照明裝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0297B
TWI390297B TW096117862A TW96117862A TWI390297B TW I390297 B TWI390297 B TW I390297B TW 096117862 A TW096117862 A TW 096117862A TW 96117862 A TW96117862 A TW 96117862A TW I390297 B TWI390297 B TW I3902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lens
electrode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17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17790A (en
Inventor
Toshinari Shibasaki
Masaya Adachi
Hideo Homma
Sukekazu Aratani
Katsusuke Shimazaki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817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17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02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029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dielectric or reflective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5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arranged along a single direction only, e.g. lenticular shee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39Pixel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8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by changing the viewing angle properties, e.g. widening the viewing angle, adapting the viewing angle to the view direction

Description

照明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照明裝置及顯示裝置。
近年來,隨著電腦、ATM等的資訊終端或攜帶電話中液晶顯示裝置的急速普及與使用環境的多樣化,要求畫像顯示元件的視角控制特性。以往的液晶顯示裝置中,不僅是正面方向的觀察者,附近的其他觀察者也可辨識顯示內容。因此,在保護畫像顯示內容之個人資訊的情況下,期望有將顯示裝置的視角特性變窄,只有正面方向的觀察者可辨識之構成。相對於此,當複數的觀察者觀看顯示裝置時或觀察者的視點移動而從複數的方向觀察顯示元件時,則期望具有廣視角的特性。
此外,在攜帶電話中,使用者幾乎都是從正面方向辨識顯示內容。因此,具有抑制光朝周圍射出,只供給必要之正面方向的光的狹視角特性,藉以設法降低消耗電力的需求。一方面,近年來,一般會在攜帶電話附加數位相機功能或TV接收功能,使用這些功能時,必須有廣視角特性。因此,必須有狹視角特性與廣視角特性的切換功能。
針對將視角變窄的期望,有提案使用將光透過部與光吸收部以一定的週期配置成條紋狀的薄膜(參照美國專利第27617號公報、日本特表平6-504627號公報)。具體而言,藉由光透過部與光吸收部之條紋週期寬度與薄膜的厚度,遮蔽幾何學上所決定之角度以上的光,藉此,可限制視角。使用此種薄膜時,為了切換廣視角動作與狹視角動作,必須另外附設薄膜,實用上無法任意地靈活使用視角特性。
更且,有提案在液晶顯示裝置上另外設置控制視角的液晶面板,且藉由電性操作來切換視角的方式(參照例如JP-A-5-10823)。該方式的基本原理係與上述薄膜同樣,藉由液晶分子的配向實現光透過部與光吸收部。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如上所述,在習知的照明裝置中,任一者在狹視角動作時皆會遮蔽吸收廣視角區域的光,所以與廣視角動作時相比較之下,會有顯示的亮度大幅減少的問題。再者,考慮該亮度減少成分,欲確保狹視角動作時具有與廣視角動作時相同程度的亮度時,會有消耗電力增大的問題。
本發明係有鑑於此種問題而開發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因應廣視角動作與狹視角動作的照明裝置及顯示裝置。
本發明的照明裝置具備:聚光片,具有複數聚光效果的聚光透鏡係配列於光透過性基體上;發光部,與該聚光片對向,且設有面積相異的複數發光區域;和控制部,切換上述複數發光區域所致之發光狀態/非發光狀態。
在此種構成中,控制部可使聚光片的光軸上附近發光,且使該光軸上附近的發光區域以外不發光。藉此,照明裝置可以狹視角動作。更且,控制部可僅使光軸上附近的發光區域以外發光,或使發光區域整面發光。藉此,照明裝置可以廣視角動作,且可因應狹視角動作與廣視角動作。
較理想的情況是,發光部係具有發光層、和夾著該發光層的一對電極之電激發光(Electroluminescent)元件。依此,藉由變更發光層或電極的圖案化、層積構造,可容易地控制發光區域的面積或位置。
再者,上述電極係藉由圖案化被分離成複數,且上述控制部係對各圖案化的電極個別地供給電力,藉以切換上述發光狀態/非發光狀態。
又,上述複數電極具有:配置於上述發光層的上部之上部電極;和配置於上述發光層的下部,且與上述上部電極的圖案形狀及配置相異的下部電極,而上述控制部係使配置於上述上部電極與下部電極之交差部分的發光區域發光。藉此,可更簡易地製作發光部。
上述上部電極與上述下部電極係被圖案化成線狀或窄長狀,且夾著上述發光層配置成格子狀。藉此,可將發光區域配置成高密度,且可使發光強度提升。
更且,上述發光層係具有各層之發光區域的面積及位置相異的複數發光層。此時,最底面以外的電極係以藉由透明導電性材料構成為佳。藉此,可藉由電極沒有限制地自由地設計發光區域的圖案形狀。
上述發光層具有被層積一體化於同一基板上的構成,且配置於層積於該上下之發光層之間的電極具有作為層積於上述上下之發光層的共用電極之功能。藉此,可更簡易地製作發光部。
又,上述聚光片係具有上述聚光透鏡與上述光透過性基體接合一體化的構成。藉此,具有可提升照明裝置之製造良率的效果。
上述發光部係配設於與上述光透過性基體配列有上述聚光透鏡之面對向的對向面。藉此,可使發光部與聚光片的位置對準精度快速地提升。
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係為具備此種照明裝置者。在此種構成中,可因應廣視角動作與狹視角動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可因應廣視角動作與狹視角動作的照明裝置及顯示裝置。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用以實施本發明之最佳型態。
使用第1A、1B圖,說明本發明之照明裝置的概略構成。第1A圖、1B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照明裝置的一構成例之模式圖。如第1A、1B圖所示,本發明之照明裝置1具有聚光片11、發光部12、控制部13。聚光片11、發光部12係在基材14上朝向光的射出側依序設置。
聚光片11具有光透過性基體11a、透鏡部11b。透鏡部11b係由具有聚光效果的複數聚光透鏡所構成,且在光透過性基體11a上配列成平面狀。
發光部12具有作為該照明裝置1之發光源的功能,且與聚光片11對向配置。發光部12具有與聚光片11之主面對向之面積不同的複數發光區域12a、12b,發光區域12a是面積較窄的微小區域,發光區域12b是面積較廣的大區域。
面積較窄的發光區域12a係被配置於聚光片11之透鏡部11b的光軸上附近,換言之,係被配置於各聚光片的正下方附近。相對於此,面積較廣的發光區域12b係被配置於透鏡部11b的各聚光透鏡之間,且被配置於各聚光透鏡的正下方附近以外。
控制部13係進行該照明裝置1之狹視角/廣視角的切換控制,詳言之,係切換控制各發光區域12a、12b的發光狀態/非發光狀態。
第1A圖的模式圖係表示狹視角動作時的照明裝置1。如第1A圖所示,當控制部僅使發光區域12a發光時,發光部(發光區域12a)所產生的大部分的光,會藉由透鏡部11b的各聚光透鏡聚光。因此,來自發光部12的光大致可轉換成平行光,且在平行光的狀態朝外部射出。藉此,可實現照明裝置1的狹視角特性。
第1B圖的模式圖係表示廣視角動作時的照明裝置1。如第1B圖所示,當控制部13使發光區域12b發光時,發光部12(發光區域12b)所產生的光,不會藉由透鏡部11b聚光,不會被轉換成平行光。或者,當控制部13使發光區域12b、12b整面發光時,發光部12所產生的光也不會藉由透鏡部11b聚光,不會被轉換成平行光。因此,來自發光部12的光可以廣角度射出外部,可實現照明裝置1的廣視角特性。
如上所述,本發明的照明裝置1係可藉由切換控制發光部12的發光區域12b、12b,來切換視角特性之視角可變型的照明裝置。該照明裝置1可藉由簡易地切換控制發光區域12b、12b,簡易地切換廣視角動作與狹視角動作,以因應兩個視角動作。
再者,發光部12所產生的光,在狹視角/廣視角任一者的動作時皆不會被遮蔽吸收。所以,可進行視角的切換操作,而不會像習知方式那樣損耗電力。因此,本發明的照明裝置1兼具高亮度/低消耗電力功能。
此外,本實施型態中,係以發光狀態/非發光狀態的兩階段切換控制發光區域12a、12b,但是並不限定於此,亦可以發光區域12a、12b的發光強度在多階段變化的方式進行切換控制。
以下,在發明的實施型態1~4中,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之照明裝置。在此等實施型態1~4中,說明發光源12的各種型態。
發明的實施型態1
<矩陣配線、貼合方式>第2圖係實施型態1之照明裝置的模式圖,第3圖係實施型態1之照明裝置的電極及發光層相關的構成之模式圖、第4圖係實施型態1之照明裝置的製造步驟之模式圖。
如第2圖所示,本發明的照明裝置(100)係由:在透明基體(101)上配列具有聚光效果的透鏡(102)之聚光片部(113)、和接合發光構件與各構件之接著層所構成。
聚光片部(113)係在由透光性材料所形成的基板(101)上,同樣地將透光性材料所構成的複數聚光透鏡(102)一體形成者,且依據所使用之透光性材料的種類,藉由例如2P法、射出成型法、溶膠凝膠法(Sol-Gel technique)或熱壓成型(hot embossing)法等形成。為了保護發光構件,基板(101)係以對外部氛圍具有阻擋性為佳,且以藉由不會透過大氣中的氧或水蒸氣的材料製作、或將此種材料所構成的保護膜塗佈於其表面為佳。
聚光透鏡(102)係以剖面為球面或具有近似球面的凸狀曲面形成,且以任意的配置被配置於基板上。聚光透鏡(102)的形狀或基板(101)上的配列在與發光源的關係上可適當地設計,而此處係以透鏡直徑75μm、透鏡高度16μm、將形狀設為球面透鏡、將配置設為間距80μm的正方格子配列。
在該聚光片(113)的必要部分上,將與形成於發光構件之發光區域進行位置對準的對準標記(alignment mark),藉由印刷或雷射切割(laser cutting)等必要的手段形成。聚光片部可藉由各種的方法製造,此處是使用下述之方法。
在Si基板上塗佈阻劑(resist)後,使用光微影法(photolithography)形成圓柱狀的阻劑圖案(resist pattern)。加熱該阻劑樹脂,藉由施行迴銲(reflow),製作透鏡形狀。以其作為母模,藉由電鑄製作鎳鑄模,接著,使用該鑄模在實施鏡面研磨的玻璃板上,利用2P(Photo Polymer)法形成透鏡圖案。此外,在玻璃基板(101)上不僅形成有透鏡圖案,也製作與接下來製作之發光部進行位置對準的對準標記圖案(alignment mark pattern)(第4A圖)。
發光構件係在厚度200μm的金屬基板(108)上藉由濺鍍法形成SiO2 膜(107)作為絕緣層後,使用遮罩圖案(mask pattern)藉由蒸鍍法作成具有由鋁所構成之所期望的圖案形狀之電極,以下稱為鋁圖案電極(106)。電極厚度為100nm。電極圖案係將寬度10μm的細線狀圖案(111)與寬度60μm的帶狀圖案(112)交互地以間隔5μm配置成條紋狀。
接著,利用真空蒸鍍法形成發光層(105)。發光層係由電洞輸送層/有機發光層/電子植入層所組成的層積構造所構成。電洞輸送層係以具有電洞輸送性的αNPD作為材質,形成厚度40nm。有機發光層係由三(8-羥基喹啉)鋁錯合物(tris(8-quinolinolate)aluminum)(以下稱為Alq)所構成,且厚度為30nm。電子植入層係在將鋰摻雜在Alq的構造,厚度為30nm。以下,將該層積構造稱為電激發光層。
更且,在電激發光層(105)上,使用遮罩藉由蒸鍍法製作具有由ITO所構成之所期望之圖案形狀的電極(以下稱為ITO圖案電極)。電極的厚度為200nm(第4B)圖)。電極的圖案與配置係與剛才同樣,但是,其方向係以90度的角度與下部電極(106)交差而配置(第3圖)。藉此構成,將上面電極(104)與下面電極(106)平面投射在發光層(105)上時,細線狀電極彼此的交差部會成為間距80μm的正方格子配列。再者,與聚光片(113)側同樣地,在發光部側也形成有對準標記圖案。
最後,利用聚光片(113)側與發光部側的對準標記圖案,以發光部側的細線圖案交差部與聚光片聚光透鏡(102)的中心軸一致的方式,在調整位置的狀態下,將兩者藉由透明接著材料(103)加以固定(第4D圖)。
此方式製作的元件係如第3圖所示那樣附加有:將電力供給至元件的電源部(115);連結發光層上下電極的各圖案部(109、110)與電源部(115)、控制部(116)的配線部;以及切換各配線部的連結線且分配電力的控制部(116)。
使以上述方式構成的照明裝置如次地動作,並詳細評估其射出光。
(a)將電力供給至下面電極(106)與上面電極(104)兩者的細線狀圖案部(109、110),使元件發光。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發光狀態時,可確認發光區域僅為上下細線狀圖案的交差部。接著,測定發光層(105)所產生的光經由聚光片(113)朝外部射出之射出光的角度亮度依存性時,以聚光片法線方向作為0度,0度方向的亮度成為最大,且在±20度以上的角度範圍亮度係成為0度方向之亮度的1/10度以下,可確認狹視角特性。
(b)將電力供給至下面電極(106)與上面電極(104)之細線狀.帶狀所有的電極圖案部(109、110),使元件發光。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發光狀態時,可確認除了上下的細線/帶狀電極圖案之任一者沒有交差的一部分區域外,元件的大致整面係發光。接著,測定發光層所產生的光經由聚光片朝外部射出之射出光的角度亮度依存性時,以聚光片法線方向作為0度,在±80度的角度範圍亮度成為大致相同,可確認廣視角特性。
如上所述,獲得藉由簡易的操作,即可進行視角切換的照明裝置(100)。
本實施型態1中,將經由發光層(105)之上下電極(104、106)的形狀設成直線狀,將電極配置設成垂直相交的方向,然而,只要是形成可藉由切換供給電力的電極,來切換發光區域的面積.位置之構成即可。例如,本實施型態1中,係將電極配置設成上下電極(104、106)垂直相交的方向,然而,也可將上下電極(104、106)交差的角度設成60度,且將細線狀電極的交差部設成六方最密充填配置。這時,只要形成於發光片上之透鏡的配置也與其配合而形成六方最密充填配置即可。
本實施型態1中,係將發光層(105)形成由電洞輸送層/有機發光層/電子植入層所構成的層積構造,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也可使用將電洞植入層/電洞輸送層/有機發光層/電子輸送層/電子植入層依序層積者。再者,各層的材質並不限定於上述,也可使用以往使用於電激發光元件之週知的材質。此外,發光層也可使用ZnS等的無機化合物。又,反射電極的材質,只要是反射率高,且化學上穩定者,則沒有任何的限制。
發明的實施型態2
<雙凸(lenticular)配線、在聚光片上形成發光部>第5圖係實施型態2之照明裝置的模式圖,第6圖係實施型態2之照明裝置的電極及發光層相關的構造之模式圖、第7A-7D圖係實施型態2之照明裝置的製造步驟之模式圖。
如第5圖所示,本實施型態2的照明裝置(200)係由:透明基體(201)上配列具有聚光效果的透鏡(202)之聚光片部(213);和被一體形成於該透明基體(201)形成有透鏡(202)之面的相反側的面上之發光部所構成。
聚光片部(213)係在由透光性材料所形成的基板(201)上同樣地將透光性材料所構成的複數聚光透鏡(202)一體形成者,且依據所使用之透光性材料的種類,藉由例如2P法、射出成型法、溶膠凝膠法(Sol-Gel technique)或熱壓成型(hot embossing)法等形成。為了保護發光構件2,基板(201)係以對外部氛圍具有阻擋性為佳,且藉由不會透過大氣中的氧或水蒸氣的材料製作、或將此種材料所構成的保護膜塗佈於其表面為佳。
聚光透鏡(202)係以剖面為球面或具有近似球面的凸狀曲面形成,且以任意的配置被配置於基板上。聚光透鏡(202)的形狀或基板(101)上的配列在與發光源的關係上可適當地設計,然而,此處係形成雙凸型透鏡(lenticular lens)。透鏡(202)係在玻璃基板(201)上藉由2P法轉印樹脂透鏡者,基材材質為折射率1.5的硼矽玻璃(borosilicate glass)、透鏡材質為折射率1.5的丙烯酸系UV硬化樹脂、雙凸透鏡的曲率半徑為45μm、從透鏡頂點位置至基材背面的厚度設為120μm(第7A圖)。
在該薄片的背面(平滑面)藉由濺鍍法在雙凸透鏡頂點正下方形成寬度10μm的直線狀ITO透明電極圖案(209)。接著,在該透明電極圖案之間,經由寬度5μm的間隙形成寬度50μm的帶狀第2透明電極圖案(210)。透明電極層(210)的厚度為30nm(第7B圖)。接著,藉由真空蒸鍍法形成電激發光層(205)。發光層(205)的構造係與實施型態1同樣。層積50nm的Al層作為下部電極(206)(第7C圖)。最後,層積20nm的氧化矽作為兼具發光部之保護層的絕緣層(207)(第7D圖)。
以此方式製作的元件係如第6圖所示那樣附加有:將電力供給至元件的電源部(215);連結發光層(205)之上下電極(204、206)的各圖案部(209、210)與電源部(215)、控制部(216)的配線部;以及切換各配線部的連結線且分配電力的控制部(216)。
使以上述方式構成的照明裝置(200)如次地動作,並詳細評估其射出光。
(a)將電壓施加於下面電極(206)與上面電極(204)的細線狀圖案部(209、210),使元件發光。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發光狀態時,可確認發光區域僅為上部細線狀圖案的正下方部分。接著,測定發光層(205)所產生的光經由聚光片(213)朝外部射出之射出光的角度亮度依存性時,以聚光片法線方向作為0度,0度方向的亮度成為最大,且相對於與雙凸透鏡之透鏡(202)垂直相交的方向,在±20度以上的角度範圍亮度係成為0度方向之亮度的1/10度以下,可確認狹視角特性。
(b)通電至下面電極(206)與上面電極(204)之細線狀.帶狀所有的電極圖案部(209、210),使元件發光。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發光狀態時,可確認元件的大致整面係發光。接著,測定發光層(205)所產生的光經由聚光片(213)朝外部射出之射出光的角度亮度依存性時,以聚光片法線方向作為0度,在±80度的角度範圍亮度成為大致相同,可確認廣視角特性。
如上所述,獲得藉由簡易的操作,即可進行視角切換的照明裝置。
發明的實施型態3
<層積發光層>第8圖係實施型態3之照明裝置的構造之模式圖。又,第9A~9D圖係說明其製造步驟的模式圖。
如第8圖所示,本實施型態的照明裝置(300)係由:在透明基體(301)上配置具有聚光效果的透鏡(302)之聚光片部(313);和接合發光構件與各部分的接著層所構成。聚光片部(313)係在玻璃基板的上面具有由光透過性樹脂所構成的球面狀透鏡。聚光片(313)的製造方法係使用與實施型態1同樣的方法。
透鏡形狀為透鏡直徑75μm、透鏡高度16μm,且以最密充填配置,透鏡間的間距為80μm。藉由透鏡形狀與基板厚度的設計,微型透鏡(micro lens)的聚光區域在玻璃基板的背面係成為大約直徑20μm的區域。
接著,在聚光片(313)形成有透鏡之面相反側的面上,藉由蒸鍍法形成由銦-錫氧化膜所構成的透明導電層(303)。透明導電層(303)的厚度為30nm。然後,在透明導電層(303)上藉由真空蒸鍍層積30nm之由丙烯酸系樹脂所構成的透明有機絕緣膜(304)。在該透明有機絕緣膜(304)之上述玻璃基板透鏡的頂點正下方,藉由蝕刻法形成直徑20μm的開口部(312),使透明導電層(303)露出(第9A圖)。
藉由真空蒸鍍法形成電激發光層(305)。發光層(305)的構造係與實施性態1同樣。更且,藉由真空蒸鍍法形成由銦-錫氧化膜所構成的透明導電層(306)。藉由真空蒸鍍法層積50nm的透明絕緣層(307)(第9B圖)。藉由蒸鍍法形成由銦 錫氧化膜所構成的透明導電層(308)。透明導電層(308)的厚度為30nm。藉由真空蒸鍍法以100nm的厚度形成電激發光層(309)。最後,層積50nm的AL層(310)作為下部電極(第9C圖),在AL層(310)上,層積下部絕緣層(311)(第9D圖)。
使以上述方式構成的照明裝置(300)如次地動作,並詳細評估其射出光。
(a)將電壓施加於第1上面電極(303)與第1下面電極(306)上,使元件發光。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發光狀態時,可確認發光區域僅為聚光片透鏡(302)之頂點正下方的直徑20μm區域。接著,測定發光層(305)所產生的光經由聚光片(313)朝外部射出之射出光的角度亮度依存性時,以聚光片法線方向作為0度,0度方向的亮度成為最大,且相對於與雙凸透鏡的透鏡垂直相交的方向,在±20度以上的角度範圍亮度係成為0度方向之亮度的1/10度以下,可確認狹視角特性。
(b)將電壓施加於第2上面電極(308)與第2下面電極(310)間,使元件發光。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發光狀態時,可確認元件的大致整面係發光。接著,測定發光層(305)所產生的光經由聚光片(313)朝外部射出之射出光的角度亮度依存性時,以聚光片法線方向作為0度,在±80度的角度範圍亮度成為大致相同,可確認廣視角特性。
如上所述,獲得藉由僅切換供給電力的電極之簡易的操作,即可進行視角切換的照明裝置(300)。
本實施型態3中,第1發光層(305)係將電極藉由絕緣層予以圖案化,藉以形成微小發光區域,然而,亦可不在電極實施圖案化,而使用蔽陰遮罩(shadow mask)將發光層本身予以圖案化,藉以形成微小發光區域。
本實施型態3中,第1發光層(305)與第2發光層(309)的層積順序亦可相反。
本實施型態3中,雖將第1發光層(305)的發光區域設成聚光透鏡正下方的圓形微小區域,將第2發光層(309)的發光區域設成發光層整面,然而,各層(305、309)之發光區域的形狀.位置.面積並不限定於此,可依據所期望的視角特性任意地構成。
本實施型態的特徵與其他的實施型態相比較,可自由地設計發光區域的形狀.位置.面積。具體來說,在實施型態1、2中,至少存有各電極之圖案化分離的絕緣區域,無法使該區域發光。相對於此,本實施型態3中,發光區域的形狀.位置.面積不會受到電極圖案化形狀所限制,可進行依據所期望之視角特性之發光區域的設計。
發明的實施型態4
<電極層積>第10圖係實施型態4之照明裝置的模式圖,第11圖係表示照明裝置之製造步驟的模式圖。
如第10圖所示,本實施型態4的照明裝置(400)係由:在透明基體(401)上配列具有聚光效果的透鏡(402)之聚光片(413);和被一體形成於該透明基體(401)形成有透鏡(402)之面的相反側的面上之發光部所構成。
聚光片部(413)係在玻璃基板的上面具有由光透過性樹脂所構成的微型透鏡(micro lens)。透鏡形狀為透鏡直徑75μm、透鏡高度16μm,且以最密充填配置,透鏡間的間距為80μm。聚光片部的製造方法係與實施型態1使用同樣的方法。與實施型態1同樣地,在聚光片(413)之必要的部分,設有與發光構件進行位置對準的對準標記。
發光構件係在200μm的金屬基板(409)上藉由濺鍍法形成SiO2 膜作為絕緣層後,藉由濺鍍法作成鋁電極層(408)。絕緣膜的厚度為200nm,電極(408)的厚度為100nm。接著,藉由真空蒸鍍法層積有機發光層(407)。發光層(407)的構造係與實施型態1同樣。
在發光層(407)上,使用遮罩圖案層積具有開口部的ITO透明電極層(406)(第11A圖)。有機發光層(407)的上面係在開口部區域被顯露,開口部以外的區域係由ITO所覆蓋。開口部的形狀係直徑30μm的圓形,其配置係間距80μm的細密充填。
接著,從其上層積有機絕緣層(405)後,藉由光微影法在絕緣層(405)形成開口部(第11B圖)。開口部的形狀係直徑20μm的圓形,且以其中心與上述電極層開口部中心一致的方式進行位置對準。更且,從其上層積100nm的ITO透明電極層(404)(第11C圖)。最後,利用聚光片(413)側與發光部側的對準標記圖案,將兩者藉由透明接著材料(403)加以固定(第11D圖)。
使以上述方式構成的照明裝置(400)如次地動作,並詳細評估其射出光。
(a)將電壓施加於下面電極(408)與第1上面電極(404),使元件發光。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發光狀態時,可確認發光區域為直徑約20μm的圓形部乃成為間距80μm的最密充填配置。
接著,測定發光部所產生的光經由聚光片部分朝外部射出之光的角度亮度分布時,以聚光片法線方向作為0度,0度方向的亮度成為最大,且在±20度以上的角度範圍亮度係成為0度方向之亮度的1/10度以下,可確認狹視角特性。
(b)將電壓施加於下面電極(408)與第1、第2上面電極(404、406),使元件發光。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發光狀態時,可確認發光區域係元件的大致整面。接著,利用亮度計測定發光部所產生的光經由聚光片朝外部射出的光時,以聚光片的法線方向作為0度,在±80度的角度範圍亮度成為大致相同,可確認廣視角特性。
如上所述,獲得藉由簡易的操作,即可進行視角切換的照明裝置。
此外,本實施型態4中,係將下面電極設為1層,將上面電極分成2層所構成,然而,亦可將下面電極設為2層,將上面電極設為1層。這時的元件構成係顯示於第12圖。如第12圖所示,在此情況的照明裝置(500)中,相對於1層的上面電極(504)設有下面電極(506、508)。
1、100...照明裝置
11...聚光片
11a...光透過性基體
11b...透鏡部
12...發光部
12a、12b...發光區域
13...控制部
14...基材
103...透明接著材料
104...上面電極
105...發光層
106...下面電極
107...氧化矽膜
108...金屬基板
115...電源部
第1A、1B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照明裝置的一例之模式圖。
第2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型態1之照明裝置的構造之模式圖。
第3圖係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型態1之照明裝置的電極及發光層的構成之模式圖。
第4A、4B、4C、4D圖係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型態1之元件製造步驟的模式圖。
第5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型態2之照明裝置的構造之模式圖。
第6圖係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型態2之照明裝置的電極及發光層的構成之模式圖。
第7A、7B、7C、7D圖係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型態2之元件製造步驟的模式圖。
第8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型態3之照明裝置的構造之模式圖。
第9A、9B、9C、9D圖係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型態3之元件製造步驟的模式圖。
第10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型態4之照明裝置的構造之模式圖。
第11A、11B、11C、11D圖係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型態4之元件製造步驟的模式圖。
第12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照明裝置的其他例之模式圖。
100...照明裝置
101...透明基體
102...透鏡
103...透明接著材料
104...上面電極
105...發光層
106...下面電極
107...氧化矽膜
108...金屬基板
113...聚光片部

Claims (9)

  1. 一種照明裝置,其特徵係具備:複數之透鏡被排列於光透過性基體上的光學薄片、和對向於該光學薄片,形成面積不同之複數之發光領域的發光部、和切換複數之前述發光領域之發光狀態/非發光狀態的控制部;面積較狹之前述發光領域係於前述透鏡之光軸附近,對應於複數之前述透鏡加以複數形成,面積較廣之前述發光領域係至少包含部分面積較狹之前述發光領域之形成範圍間之領域而形成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照明裝置,其中,發光部係包含:發光層、和層積挾著該發光層之一對電極的1個以上之層積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照明裝置,其中,一對之前述電極之至少一方係對應於複數之前述透鏡之配置位扯加以圖案化,前述控制部係於每一經由圖案化而相互分離之前述電極部分,各別加以供給電力。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之照明裝置,其中,一對之前述電極係互為不同之圖案形狀,由上面視 之,經由兩者重合之部分,決定前述發光領域之形成範圍。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第3項之照明裝置,其中,一對之前述電極係圖案化成線狀或窄長狀,挾著前述發光層,配置成格子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之照明裝置,其中,前述發光部係包含:各發光層之發光領域之面積及位置不同之複數之前述層積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之照明裝置,其中,複數之前述層積體係層積於同一之基板上,互為層積於上下之前述層積體之下部電極或上部電極,在互為層積於上下之前述層積體間,做為共通之電極加以工作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之任一項之照明裝置,其中,前述光學薄片係具有一體化前述透鏡與前述光透過性基體之構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之任一項之照明裝置,其中,前述發光部係配設於對於排列前述光透過性基體之前述透鏡之面而言對向之對向面。
TW096117862A 2006-06-07 2007-05-18 照明裝置 TWI3902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58234A JP4464370B2 (ja) 2006-06-07 2006-06-07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17790A TW200817790A (en) 2008-04-16
TWI390297B true TWI390297B (zh) 2013-03-21

Family

ID=38821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17862A TWI390297B (zh) 2006-06-07 2007-05-18 照明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837343B2 (zh)
JP (1) JP4464370B2 (zh)
KR (1) KR100974049B1 (zh)
CN (1) CN101087488B (zh)
TW (1) TWI3902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35841B1 (ko) * 2006-09-06 2008-06-0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집광시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GB2457692A (en) * 2008-02-21 2009-08-26 Sharp Kk A display device with a plurality of viewing modes
JP5062017B2 (ja) * 2008-04-23 2012-10-3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組込み型誘導加熱調理器
KR101115154B1 (ko) * 2008-05-23 2012-02-2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WO2011016126A1 (ja) * 2009-08-06 2011-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WO2011080951A1 (ja) * 2009-12-28 2011-07-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KR20110106733A (ko) * 2010-03-23 2011-09-29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1956910B (zh) * 2010-04-15 2012-06-13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
WO2011145174A1 (ja) * 2010-05-18 2011-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US8652859B2 (en) * 2011-01-31 2014-02-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f light-emitting device
JP5216112B2 (ja) * 2011-02-17 2013-06-1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面状発光体
TWI455381B (zh) * 2011-09-15 2014-10-01 Lextar Electronics Corp 半導體發光元件的封裝結構
WO2013124951A1 (ja) * 2012-02-20 2013-08-29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CN103365021B (zh) * 2012-04-03 2015-11-25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切换彩色模式与黑白模式的电泳显示装置
JP6074981B2 (ja) * 2012-09-26 2017-02-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6459259B2 (ja) * 2014-07-09 2019-01-30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4299973B (zh) * 2014-09-25 2018-04-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JP6539988B2 (ja) * 2014-11-12 2019-07-10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US10451880B2 (en) * 2015-10-28 2019-10-22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element
CN107102460B (zh) * 2017-07-06 2023-02-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防窥装置、显示器及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CN115248507A (zh) * 2021-04-27 2022-10-28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可切换式浮空影像显示设备
WO2024070252A1 (ja) * 2022-09-28 2024-04-04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RE27617E (en) 1970-10-30 1973-04-17 Louvered transparent sheeting made by skiving
US4772885A (en) * 1984-11-22 1988-09-20 Ricoh Company, Ltd. Liquid crystal color display device
JPS61284091A (ja) * 1985-06-07 1986-12-15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薄膜el表示素子
KR100249848B1 (ko) 1990-12-21 2000-03-15 스프레이그 로버트 월터 허상이 감소된 광 제어 필름
JP3087861B2 (ja) 1991-10-14 2000-09-1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視野角制御型表示装置
TW359765B (en) * 1996-05-10 1999-06-01 Seiko Epson Corp Projection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JP4073510B2 (ja) * 1996-12-13 2008-04-09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el発光装置
JP2001004998A (ja) * 1999-06-24 2001-01-12 Nec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4030722B2 (ja) * 2001-02-15 2008-01-09 三星エスディアイ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この製造方法
JP4139085B2 (ja) * 2001-02-15 2008-08-27 三星エスディアイ株式会社 有機elデバイスおよびこの製造方法
TW522751B (en) * 2001-12-31 2003-03-01 Ritdisplay Corp Organic flat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2004039500A (ja) * 2002-07-04 2004-02-05 Seiko Epson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2004127662A (ja) * 2002-10-01 2004-04-22 Sony Corp 表示装置
KR20040073648A (ko) * 2003-02-14 2004-08-21 오리온전기 주식회사 취출 효율이 향상된 유기 el 소자
JP3755521B2 (ja) 2003-06-13 2006-03-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el装置とその駆動方法、照明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200056B2 (ja) * 2003-06-17 2008-12-24 有限会社シーフォン 表示装置
KR100730114B1 (ko) * 2004-04-19 2007-06-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평판표시장치
KR101303372B1 (ko) 2004-06-04 2013-09-03 코닌클리즈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전계 발광 구조물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발광 다이오드
JP4340199B2 (ja) 2004-07-09 2009-10-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328986A (ja) 2007-12-20
KR100974049B1 (ko) 2010-08-04
JP4464370B2 (ja) 2010-05-19
US7837343B2 (en) 2010-11-23
CN101087488A (zh) 2007-12-12
US20070285410A1 (en) 2007-12-13
CN101087488B (zh) 2011-06-22
TW200817790A (en) 2008-04-16
KR20070117466A (ko) 2007-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0297B (zh) 照明裝置
TWI396463B (zh) 照明裝置及液晶顯示裝置
US10403855B2 (en) Display scree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83454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I509857B (zh) 有機電致發光裝置,照明設備,及用於製造此有機電致發光裝置之方法
KR101345493B1 (ko) 발광 장치
US11552274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pixel electrode and color filte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6318807A (ja) 照明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109747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面発光体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201349611A (zh) 有機電致發光裝置、照明設備、及有機電致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
US20220328795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3543951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WO2017190535A1 (zh) 单侧发光光源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JP4997893B2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846345B1 (ja) 面状発光ユニット
JP3956046B2 (ja) El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el装置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US20160312964A1 (en) Surface Emitting Unit
JP2002251145A (ja) 発光表示装置
WO2004112435A1 (ja) El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el装置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WO2015079912A1 (ja) 面状発光ユニット
WO2004112434A1 (ja) El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el装置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265851A (ja) El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el装置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WO2004112442A1 (ja) El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el装置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265850A (ja) El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el装置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265852A (ja) El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el装置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