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9639B - 紡車式捲線器 - Google Patents

紡車式捲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9639B
TWI389639B TW096131481A TW96131481A TWI389639B TW I389639 B TWI389639 B TW I389639B TW 096131481 A TW096131481 A TW 096131481A TW 96131481 A TW96131481 A TW 96131481A TW I389639 B TWI389639 B TW I3896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main gear
reel
rotation
reel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314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19044A (en
Inventor
Kei Saito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ublication of TW200819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190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96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963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06Hand crank fea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55Antibacklash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576Elements
    • Y10T74/20732Handles
    • Y10T74/20744Hand crank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Description

紡車式捲線器
本發明關於紡車式捲線器,特別關於裝設於釣竿且使釣線朝前方反復放出之紡車式捲線器。
紡車式捲線器是可裝設於釣竿,使釣線朝前方反復放出之捲線器。紡車式捲線器具備:可裝設於釣竿的捲線器本體;可自由旋轉地裝設於捲線器本體之手把組裝體;連動於手把組裝體的旋轉並進行旋轉之轉子;及藉由轉子的旋轉,將釣線捲繞於外周的捲筒。手把組裝體的旋轉是經由旋轉傳達機構傳達至轉子。旋轉傳達機構是沿著左右的第1軸方向配置,可自由旋轉地裝設於捲線器本體之主齒輪軸;在外周側的內側面具有面齒輪齒,與主齒輪軸一體地旋轉於第1軸周圍之主齒輪;及沿著與主齒輪軸分歧的第2軸方向配置,且與主齒輪相互嚙合之小齒輪。手把組裝體不能旋轉地連結於主齒輪軸。捲筒裝設於沿著前後方向所配置之捲筒軸的前端,捲筒軸藉由往復移動機構,連動於手把組裝體的旋轉並朝前後方向往復移動。
這種紡車式捲線器,通常主齒輪軸的兩端支承於捲線器本體,手把組裝體可連結於主齒輪軸左右任一者。但,將手把組裝體僅連結於左右任一者之左右專用的紡車式捲線器也為眾所皆知。在這種紡車式捲線器,以往以來,手把組裝體呈懸臂式地支承於捲線器本體,主齒輪軸未橫斷 捲線器本體者為眾所皆知(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以往的紡車式捲線器,主齒輪一體形成於主齒輪軸的一端,主齒輪軸懸臂支承成,突出於設置在捲線器本體的蓋構件之筒狀的旋轉支承部。在旋轉支承部,在軸方向隔著間隔所配置之一對軸承。因此,主齒輪是配置於比起旋轉支承部更靠近軸方向內側。藉此,主齒輪軸未被配置於主齒輪之內側,主齒輪軸變得不會橫斷捲線器本體加以配置。因此,能夠使往復移動機構的滑塊與主齒輪在前後方向重疊並配置。其結果,可縮短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之前後方向長度,可將捲線器本體做成緊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0-004836號公報
在前述以往的結構,能夠將主齒輪與滑塊重疊配置。因此,能夠縮短捲線器本體之前後方向長度。但,因懸臂支承主齒輪軸,所以,旋轉支承部的支承間隔變寬,主齒輪軸的支承部分朝手把組裝體側大寬度度突出。
本發明之課題是在於,針對主齒輪軸未橫斷捲線器本體之紡車式捲線器,能儘可能地抑制主齒輪軸的支承部分之突出量。
發明1之紡車式捲線器是可裝設於釣竿,可將釣線朝 前方反復送出之捲線器,具備:捲線器本體;旋轉傳達機構;手把組裝體;轉子;捲筒軸;往復移動機構;及捲筒。捲線器本體可裝設於釣竿,在至少一側面具有第1開口之捲線器主體;及覆蓋第1開口之第1蓋構件者。旋轉傳達機構為具有:沿著左右延伸的第1軸方向配置,可自由旋轉地裝設於捲線器主體與第1蓋構件之主齒輪軸;可一體旋轉於第1軸周圍地設置於主齒輪軸,在外周側的捲線器主體側具有齒輪齒之主齒輪;及沿著前後延伸之第2軸方向配置,且與主齒輪嚙合之小齒輪的機構。手把組裝體為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主齒輪軸者。轉子為可自由旋轉於第2軸周圍地裝設於捲線器主體,手把組裝體的旋轉經由旋轉傳達機構加以傳達者。捲筒軸為對捲線器主體可自由移動於第2軸方向之軸。往復移動機構為連動於手把組裝體的旋轉,並使捲筒軸前後往復移動之機構。捲筒為裝設於捲筒軸的前端,藉由轉子的旋轉,將釣線捲繞於外周者。捲線器主體具有:在較捲筒軸更靠近主齒輪側,可自由旋轉地支承主齒輪軸的基端用之第1旋轉支承部。第1蓋構件具有:在較主齒輪更靠近第1蓋構件側,可自由旋轉地支承主齒輪軸用之第2旋轉支承部。
在此紡車式捲線器,當手把組裝體朝釣線捲取方向旋轉時,主齒輪軸連動於該旋轉而旋轉,該旋轉經由主齒輪傳達至小齒輪,轉子旋轉,將釣線捲繞於捲筒。又,當手把組裝體旋轉時,連動於該旋轉,往復移動機構使捲筒軸前後往復移動,捲筒朝前後移動,釣線朝軸方向實質上均 等地捲繞於捲筒。此手把組裝體之較主齒輪軸的主齒輪更靠近第1蓋構件側是藉由設置於第1蓋構件的第2旋轉支承部所支承,主齒輪軸的捲線器主體側是藉由設置於捲線器主體的第1旋轉支承部,在較捲筒軸更靠近主齒輪側被支承著。因此,主齒輪軸是夾持主齒輪,進行兩端支承。
在此,因藉由第1旋轉支承部,主齒輪軸在較捲筒軸更靠近主齒輪側被支承著,所以,在比起捲筒軸更靠近與主齒輪之相反側,主齒輪軸不會突出。因此,能夠構成主齒輪軸未橫斷捲線器本體,可將捲線器本體做成緊緻。並且,主齒輪軸非懸臂支承而是夾持主齒輪進行兩端支承,所以可縮小支承間隔,可儘可能地抑制主齒輪軸的支承部分之突出量。又,即使主齒輪軸的突出量相同,能夠擴大軸承之支承間隔,能夠減少主齒輪軸的晃動。
發明2之紡車式捲線器是如發明1所記載的捲線器,其中,捲線器主體在第1開口相反側的側面具有第2開口,捲線器本體進一步具有覆蓋第2開口之第2蓋構件。在此場合,因捲線器主體具有第2開口,所以,能夠由第2開口側將旋轉傳達機構或往復移動機構等的零件安裝至捲線器主體的內部,即使將第1旋轉支承部設置於捲線器主體的第1開口側,也變得容易組裝捲線器。
發明3之紡車式捲線器是如發明1或2所記載的捲線器,其中,第1及第2旋轉支承部分別具有:收納可自由旋轉地支承主齒輪軸之第1及第2軸承之第1及第2軸承收納部。在此情況,因藉由軸承來支承主齒輪軸,所以可 減低主齒輪軸的旋轉抵抗。
發明4之紡車式捲線器是如發明3所記載的捲線器,其中,第1軸承收納部係為環狀構件,其可收納第1軸承,並與主齒輪的內側面對向配置,第1旋轉支承部進一步具有:由捲線器主體的第1開口之相對向的1對緣部朝第1軸承收納部延伸的一對臂部。在此情況,因能夠縮小第1旋轉支承部的占有面積,所以,能夠由第1開口側將零件安裝至捲線器主體。
發明5之紡車式捲線器是如發明1至4中任一個所記載的捲線器,其中,第1旋轉支承部是在主齒輪的齒輪齒的徑方向內側,配置成與齒輪齒和第1軸方向相互重疊,在此情況,因可儘可能地縮短主齒輪軸的朝第1旋轉支承部側之突出長度,能儘可能地縮小捲線器本體之寬度。
發明6之紡車式捲線器是如發明1至5中任一個所記載的捲線器,其中,主齒輪軸為在內周面具有母螺紋部之筒狀的軸,手把組裝體具備:具有螺合於母螺紋部之公螺紋部的手把軸;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手把軸,延伸於手把軸的徑方向之手把臂;及以可自由旋轉於與手把軸平行的軸周圍的方式裝設於手把臂之把手。在此情況,因手把組裝體旋入固定於主齒輪軸,所以,可抑制手把組裝體與主齒輪軸之晃動。
發明7之紡車式捲線器是如發明1至6中任一個所記載的捲線器,其中,往復移動機構具有:與捲筒軸平行地配置,在外周面形成有交叉的螺旋狀溝槽之螺軸;具有卡 合於螺旋狀溝槽的卡合構件,捲筒軸至少不能移動於第2軸方向地連結之滑塊;與螺軸平行地配置,將滑塊導引於第2軸方向的至少一個導引軸;及將主齒輪軸的旋轉減速並傳達至螺軸之減速機構,滑塊可配置於:在第2軸方向,與前述主齒輪軸相互重疊之位置。在此情況,比起主齒輪軸的端部,滑塊通過更靠捲筒軸側,所以,可將滑塊的前後往復移動之前方位置可與主齒輪軸重疊於第2軸方向並加以配置。因此,能夠謀求捲線器的緊緻化。
若根據本發明的話,因藉由第2旋轉支承部,使得主齒輪軸在較捲筒軸更靠近主齒輪側被支承,所以,比起捲筒軸,主齒輪軸不會朝與主齒輪相反側突出。因此,能夠構成主齒輪軸未橫斷捲線器本體,可將捲線器本體做成緊緻。並且,因主齒輪軸非懸臂支承,而是夾持主齒輪進行兩端支承,所以,可縮小支承間隔,可儘可能地抑制主齒輪軸的支承部分之突出量。
在圖1至圖3,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紡車式捲線器主要具備:具有手把組裝體1,裝設於釣竿之捲線器本體2;可自由旋轉地裝設於捲線器本體2的前部之轉子3;及配置於轉子3的前部,進行前後往復移動之捲筒4。又,紡車式捲線器是具備:在前端裝設有捲筒4之捲筒軸16; 將手把組裝體1的旋轉傳達至轉子3之旋轉傳達機構5;及連動於手把組裝體1的旋轉,使捲筒4前後往復移動之往復移動機構6。
<手把組裝體的結構>
手把組裝體1具有: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旋轉傳達機構5之主齒輪軸7的手把軸1a;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手把軸1a,延伸於手把軸1a的徑方向之手把臂1b;以可自由旋轉於與手把軸1a平行的軸周圍之方式裝設於手把臂1b之把手1c;及可與手把軸1a一體旋轉地裝設於手把軸1a的基端(圖2左端)之軸蓋部1d。手把軸1a在外周面具有螺合於主齒輪軸7之公螺紋部1e。手把臂1b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手把軸1a的基端。把手1c例如為能以手掌加以握持用的T字型構件。軸蓋部1d為具有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手把軸1a的基端之圓板部1f與由圓板部1f朝捲線器本體2延伸的筒狀部1g之有底筒狀構件,筒狀部1g配置成由外周側覆蓋後述的第2旋轉支承部43者。
<捲線器本體之結構>
捲線器本體2是在內部收納著旋轉傳達機構5與往復移動機構6。捲線器本體2是如圖3所示,具有:在兩側開口有第1及第2開口14a,14b之框體部(捲線器主體的一例)10;分別蓋住框體部10的兩側之第1及第2蓋構件11,12;一體形成於框體部10之釣竿安裝部13;及 由後方覆蓋框體部10及兩蓋構件11,12之蓋構件28。第1及第2蓋構件11,12及蓋構件28分別藉由螺栓,可裝卸地固定於框體部10。
框體部10為例如在表面形成有陽極氧化被膜的鋁合金或鎂合金製之輕量且可維持比強度之構件,可形成用來收納支承旋轉傳達機構5或往復移動機構6之收納空間10a的開口框狀之構件。框體部10是以深度大致為相同尺寸來形成者。在框體部10的前面,形成有裝設逆轉防止機構50的單向離合器51(後述)或小齒輪9等的圓板狀之機構支承部10b。在後部,形成有支承往復移動機構6之後部支承部10c。又,在機構支承部10b的後方,用來支承旋轉傳達機構5的後述的小齒輪9及單向離合器51的切換操作部52之中間支承部10d由下部朝上方延伸而形成。且,在第1開口14a側,形成有連結框體部10的上下並加以配置之第1旋轉支承部40。
第1旋轉支承部40為用來在比起捲筒軸16更靠近主齒輪(後述)8側,自由旋轉地支承主齒輪軸7者。第1旋轉支承部40是用來自由旋轉地支承主齒輪軸7的基端部(圖2右端部)者,如圖1至圖3所示,具有:在內周面收納有第1滾動軸承15a的環狀之第1軸承收納部40a;及由框體部10的第1開口14a的相對向的緣部朝第1軸承收納部40a延伸的一對棒狀臂部40b,40c。第1軸承收納部40a為與主齒輪8的內側面(圖2右側面)8b相對向並加以配置之環狀構件,在第1軸承收納部40a的軸方 向內側,與第1滾動軸承15a的外輪15c抵接之定位突起40d朝徑方向內側呈環狀突出形成。第1旋轉支承部40,在此實施形態,與框體部10一體形成,但亦能與框體部10可裝卸地,不同體來加以構成。
第1蓋構件11是可高度維持比強度及耐蝕性之鋁合金製構件,形成覆蓋框體部10的第1開口14a側。第1蓋構件11是如圖2及圖3所示,接近配置於主齒輪8。第1蓋構件11具有:覆蓋主齒輪8之第1蓋部42;具有由第1蓋部42朝軸方向外側突出的第2旋轉支承部43之第1蓋本體部11a;及裝設於第1蓋本體部11a的前部之第1蓋突緣11b。
第1蓋部42是與主齒輪8的外側面8c對向配置。第2旋轉支承部43是用來在比起主齒輪8更靠近第1蓋構件11側,自由旋轉地支承主齒輪軸7者。第2旋轉支承部43是可自由旋轉地支承主齒輪軸7的前端側。第2旋轉支承部43是形成可供主齒輪軸7貫通之筒狀。在第2旋轉支承部43的前端,形成有收納第2滾動軸承15b之第2軸承收納部43a。在第2軸承收納部43a的軸方向外側,與第2滾動軸承15b的外輪15e抵接之定位突起43b朝徑方向內側呈環狀突出而形成。再者,在此實施形態,第1滾動軸承15a與第2滾動軸承15b使用相同尺寸的球形軸承。
第2蓋構件12為與除了第2旋轉支承部43之第1蓋構件11大致呈鏡像關係之構件。第2蓋構件12具有:具 備第2蓋部44之第2蓋本體部12a;及裝設於第2蓋本體部12a的前部之第2蓋突緣12b。由於第2蓋構件12未支承主齒輪軸7,故,不易有大的力量作用。因此,為了謀求輕量化,而使用例如尼龍66等的合成樹脂製。當然,亦可與第1蓋構件11同樣地,為鋁合金等的輕合金製。
再者,兩蓋構件11,12,藉由圓頭螺絲的形態之固定螺栓45,固定於框體部10。此蓋構件11,12的固定方法具有各種變形例,例如,貫通框體部10,由一方的蓋部旋入另一方的蓋部之方式加以固定。
釣竿安裝部13為由框體部10朝上方延伸之呈T字形狀的構件,形成於前端之朝前後延伸的捲線器腳13a可裝設於釣竿的捲線器座(未圖示)。蓋構件28是將裝設了第1及第2蓋構件11,12之狀態的框體部10彎曲成由後方覆蓋側部及底部地形成的。
又,捲線器本體2具有由前方覆蓋機構支承部10b之突緣部48。突緣部48是為了封住轉子3的後述的凹陥部30a而設置的。
在這種結構的捲線器本體2,因第1蓋構件11為輕量且比強度高之鋁合金製,所以,主齒輪軸7的基端被支承,能夠高度維持較大的力量容易作用之第1蓋構件11的比強度,可謀求輕量化。又,因未支承主齒輪軸7,大的力量不易作用之第2蓋構件12是採用合成樹脂,所以可謀求輕量化。且,因框體部10為鎂合金或鋁合金製,所以捲線器本體2全體,能夠維持比強度,謀求輕量化。
<旋轉傳達機構的結構>
旋轉傳達機構5具有:沿著左右的第1軸X(圖2)方向配置,可自由旋轉地裝設於捲線器本體2之主齒輪軸7;可一體旋轉於第1軸X周圍地設置於主齒輪軸7之主齒輪8;及沿著前後的第2軸Y方向配置,與主齒輪8嚙合的小齒輪9。
主齒輪軸7為例如不銹鋼合金或鋁合金製之中空的軸構件,形成於全長的至少一部分,理想為形成於全長範圍,於內周面具有與公螺紋部1e螺合之母螺紋部7a。主齒輪軸7的基端(圖2右端),配置於較捲筒軸16更靠近主齒輪8側。主齒輪軸7形成有裝設例如球形軸承的形態之第1滾動軸承15a的第1裝設部7b。在第1裝設部7b,為了避免與第1滾動軸承15a的外輪15c接觸用之迴避部8d朝主齒輪8的內側面(圖2右側面)8b凹陷形成。又,第1滾動軸承15a的內輪15d經由調整墊圈46,接觸於與主齒輪8的內側面8b之階差。
在與主齒輪軸7的基端夾持主齒輪8加以配置的第1軸X方向外側的前端(圖2左端)側,形成有裝設例如球形軸承的形態之第2滾動軸承15b之第2裝設部7c。在第2裝設部7c的第1軸X方向內側,用來定位第2滾動軸承15b的內輪15f之定位突起7d朝徑方向外側呈環狀突出而形成。第2滾動軸承15b的內輪15f是經由調整墊圈47,接觸於定位突起7d。調整墊圈46,47是為了調整主 齒輪8與小齒輪9之嚙合而設置的。再者,兩裝設部7b,7c,形成較其之間的部分更小徑。因此,主齒輪軸7是藉由夾持主齒輪8而設置於第1及第2旋轉支承部40,43之第1及第2滾動軸承15a,15b予以兩端支承。
主齒輪8為在外周側的框體部10側的內側面8b具有例如面齒輪的形態之朝軸方向內側突出的齒輪齒8a之皿狀構件,在此實施形態,與主齒輪軸7一體形成。主齒輪軸7是由主齒輪8的形成有齒輪齒8a之內側面8b的中心可裝設第1滾動軸承15a地稍許突出。該突出部分成為主齒輪軸7的基端,在該部位形成第1裝設部7b。因此,第1滾動軸承15a為主齒輪8的齒輪齒8a的徑方向內側配置成,與齒輪齒8a在第1軸X方向重疊。
小齒輪9,如圖1所示,為中空筒狀構件,前部貫通轉子3而不能旋轉地裝設於轉子3。在小齒輪9的內周部,捲筒軸16貫通並配置著。在小齒輪9的前部裝設有螺帽17,藉由螺帽17,轉子3不能旋轉地與小齒輪9連結。小齒輪9,其軸方向的中間部與後端部分別藉由軸承18a,18b,可自由旋轉地支承於捲線器本體2的框體部10。軸承18a裝設於機構支承部10b,軸承18b裝設於中間支承部10d。形成於小齒輪9的後端側之齒輪部9a嚙合於主齒輪8。
在此,因藉由第1旋轉支承部40,使主齒輪軸7在比起捲筒軸16更靠近主齒輪8側被支承,所以,主齒輪軸7不會由捲筒軸16朝與主齒輪8相反側突出。因此,主齒 輪軸7能夠成不會橫切捲線器本體2,可將捲線器本體2作得緊緻。並且,因主齒輪軸7非懸臂支承,而是夾持主齒輪8被兩端支承,所以,可縮小支承間隔,能儘可能地抑制主齒輪軸7的支承部分之突出量。
<往復移動機構的結構>
往復移動機構6是如圖1及圖2所示,具有:嚙合於小齒輪9,將主齒輪軸7的旋轉予以減速之減速機構20;連動於減速機構20進行旋轉之螺軸21;卡合於螺軸21,朝前後方向往復移動之滑塊22;及將滑塊22朝捲筒軸16方向導引的2支導引軸23a,23b。
減速機構20具有:不能旋轉地連結於螺軸21的前端之從動齒輪20a;及具有嚙合於從動齒輪20a的小徑齒輪及嚙合於小齒輪9的大徑齒輪之附階差的齒輪(未圖示)。藉此,主齒輪軸7的旋轉經由小齒輪9被大幅度減速,再傳達螺軸21。
螺軸21為在表面形成有交叉的螺旋狀之溝槽21a的構件,與捲筒軸16呈平行配置。螺軸21是經由例如合成樹脂製的軸承,可自由旋轉地裝設於框體部10的前後端。螺軸21配置於捲筒軸16的上方。
滑塊22在內部裝設有卡合於螺軸21的溝槽21a之卡合構件22a。滑塊22是至少不能朝軸方向移動地連結於捲筒軸16的後端部。在此實施形態,不能旋轉地連結於捲筒軸16的後端部,但在後拖曳式的紡車式捲線器的情況 ,捲筒軸的後端側可自由旋轉且不能朝軸方向移動地連結著。滑塊22藉由卡合構件22a的前端卡合於溝槽21a,因應螺軸21的旋轉,朝捲筒軸方向往復移動,使捲筒軸16連動於手把組裝體1的旋轉而進行往復移動。因主齒輪軸7未貫通捲線器本體2,且主齒輪軸7的基端配置於較連結滑塊22之捲筒軸16更靠近主齒輪8側,所以,滑塊22可通過主齒輪軸7的基端。因此,可將滑塊22的前後往復移動之前方位置配置於與主齒輪軸7在第2軸Y方向重疊的位置。其結果,能夠使滑塊22的移動區域,比起以往更朝前方移位,能夠將捲線器本體2的後部配置於較以往者更前方。因此,能夠謀求捲線器的緊緻化。
導引軸23a,23b貫通滑塊22,將滑塊22沿著捲筒軸16導引。導引軸23a為兩端固定於框體部10的後端與中間支承部10d。導引軸23b也是兩端固定於框體部10的後端與中間支承部10d。導引軸23a,23b是夾持螺軸21而配置於上下位置,且螺軸1配置於捲筒軸16的上方。其結果,導引軸23a、螺軸21、導引軸23b、及捲筒軸16排列配置於上下位置。特別是螺軸21與捲筒軸16,以重疊於徑方向的方式配置於上下位置,導引軸23a與螺軸21及導引軸23b與捲筒軸16分別以重疊予徑方向的方式配置於上下位置。因此,能夠將4支的軸23a,21,23b,16配置於横方向長度狹窄的空間,可使捲線器本體2的厚度(横寬度)作薄。
並且,因主齒輪軸7未橫切捲線器本體2,所以,變 得不需要考量主齒輪軸7與這些的軸23a,21,23b,16之干渉,亦可縮短捲線器本體2的上下寸法。因此,能夠緊緻地構成捲線器本體2。
<其他的結構>
轉子3是如圖1所示,具有:經由小齒輪9,可自由旋轉地裝設於捲線器本體2之筒狀部30;及由筒狀部30的後端部的對向位置,與筒狀部30隔著間隔=而朝前方延伸之第1及第2轉子臂31、32。在筒狀部30的後部,形成有可收納捲線器本體2的機構支承部10b或逆轉防止機構50之凹陥部30a。在兩轉子臂31的前端,裝設有用來將釣線導引至捲筒4之半圓形支承臂33。半圓形支承臂33是裝設成可自由擺動成:將釣線導引至捲筒4之釣線捲取姿勢、與容許釣線由捲筒4反復送出之釣線開放姿勢。
轉子3可藉由逆轉防止機構50,禁止、解除釣線反復送出方向的旋轉。逆轉防止機構50具有:裝設於框體部10的機構支承部10b之滾子型的單向離合器51。單向離合器51可切換成逆轉禁止狀態與逆轉可能狀態。逆轉防止機構50進一步具有:將單向離合器51切換成逆轉禁止狀態與逆轉可能狀態之切換操作部52。切換操作部52可自由擺動地支承於框體部10的機構支承部10b與中間支承部10d。
捲筒4配置於轉子3的第1轉子臂31與第2轉子臂32之間,在限制了朝後方移動之狀態下可自由旋轉地裝設 於捲筒軸16的前端。捲筒軸16為朝向前端逐漸地縮徑之附階差的軸。捲筒軸16具有形成於前端的小徑部分之第1公螺紋部16a。第1公螺紋部16a為單條螺紋。又,在第1公螺紋部16a的基端側,具有相互平行的倒角部16b。在捲筒軸16的基端,往復移動機構6的滑塊22可旋轉且不能移動地被裝設著。捲筒4藉由拖曳機構60來限制動作。
捲筒4為例如鋁鍛造製者,具有:將釣線捲繞於外周之捲線主體部4a;一體形成於捲線主體部4a的後部之大徑的裙部4b;及一體形成於捲線主體部4a的前部之大徑的前突緣部4c。捲線主體部4a為延伸至轉子3的筒狀部30的外周側之圓筒狀構件。捲線主體部4a為具有:在內周側形成有裝設於捲筒軸16的轂部之圓板狀的裝設部4d。裝設部4d經由具有鍔之軸襯55,可自由旋轉地裝設於捲筒軸16。在裝設部4d的前面,形成有用來收納限制捲筒4的動作之拖曳機構60的筒狀拖曳收納部4e。
拖曳機構60可藉由螺合於捲筒軸16之拖曳調整旋鈕61來調整拖曳力。再者,在此實施形態,拖曳調整旋鈕61具有:設定初期拖曳力之第1調整體62;及調整較初期拖曳力增大之拖曳力的第2調整體63。在拖曳調整旋鈕61,藉由旋轉第1調整體62,來設定拖曳力的初期荷重。然後,可在設定了初期拖曳力之狀態下,藉由第2調整體63,使拖曳力由初期拖曳力開始増大。藉此,可防止因拖曳力成為需要以上的變小所引起之魚的迴避(脫鉤)及斷 線。
<捲線器的操作及動作>
在此紡車式捲線器,在進行釣魚前,因應釣法或欲釣起的對象魚,調整拖曳力。在調整拖曳力時,首先,旋轉第1調整體62,設定初期拖曳力。當結束初期拖曳力的設定時,旋轉第2調整體63,設定當魚上鉤時的通常之拖曳力。
當進行拋投時,將半圓形支承臂33由釣線捲取姿勢推倒成釣線開放姿勢。然後,揮動釣竿,拋投釣組。於是,釣線由捲筒4的前端呈螺旋狀放出。
當捲取釣線時,將半圓形支承臂33推倒成釣線捲取姿勢。這是藉由當使手把組裝體1朝釣線捲取方向旋轉時,藉由未圖示的凸輪與彈簧之作動,自動地進行。當將手把組裝體1朝釣線捲取方向旋轉時,此旋轉力經由主齒輪軸7及主齒輪8,傳達至小齒輪9。被傳達至該小齒輪9之旋轉力再經由小齒輪9的前部,傳達至轉子3,使得轉子3朝釣線捲取方向旋轉。
另外,由小齒輪9經由減速機構20,傳達至螺軸21。其結果,利用較小齒輪9的旋轉速度即轉子3的旋轉速度更小的旋轉速度,使螺軸21旋轉。然後,藉由螺軸21的旋轉,嚙合於螺軸21的溝槽21a之滑塊22受到導引軸23a、23b所導引,而朝前後方向移動。然後,受到半圓形支承臂33所導引至捲筒4之釣線被捲繞於捲筒4的捲線 主體部4a,釣線捲繞至捲筒4。當此釣線捲取時,若為以往之懸臂支承構造的話,捲起力(捲起力矩)會作為彎曲力作用於主齒輪軸。但,在本實施形態,因主齒輪軸7被兩端支承,所以捲取力不會作為彎曲力加以作用,即使為狹窄的支承間隔,也能高度地維持強度,可儘可能地抑制主齒輪軸7的支承部分之突出量。
〔其他實施形態〕
(a)在前述實施形態,以前拖曳型的紡車式捲線器為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亦適用於:不具有半圓形支承臂之紡車式捲線器,或桿式煞車型的紡車式捲線器,或後拖曳型的紡車式捲線器等所有形態之紡車式捲線器。
(b)在前述實施形態,藉由球形軸承來支承主齒輪軸的兩端,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亦可使用軸襯等的滾動軸承或滾軸軸承等的滾動軸承。
(c)在前述實施形態,考量更換的便利性等,將第1滾動軸承15a與第2滾動軸承15b做成相同尺寸,但,亦可將接近主齒輪8之第1滾動軸承15a作成耐荷重較第2滾動軸承15b大者。
(d)在前述實施形態,在第1及第2蓋構件11,12,作成連結於框體部10之三分割構造的捲線器本體2,使得容易將機構零件裝設至捲線器本體2內部,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亦可為框體部與第2蓋構件一體形成之雙 分割構造。在此情況,亦可將第1旋轉支承部不與框體部一體形成,而以不同體形成。
(e)在前述實施形態,為了將第2旋轉支承部43與第1旋轉支承部40分離配置而構成筒狀,但,在將第2旋轉支承部配置於主齒輪8的背面附近之情況,亦可不構成筒狀。
1‧‧‧手把組裝體
1a‧‧‧手把軸
1b‧‧‧手把臂
1c‧‧‧把手
1d‧‧‧軸蓋部
1e‧‧‧公螺紋部
1f‧‧‧圓板部
1g‧‧‧筒狀部
2‧‧‧捲線器本體
3‧‧‧轉子
4‧‧‧捲筒
4a‧‧‧捲線主體部
4b‧‧‧裙部
4c‧‧‧前突緣部
5‧‧‧旋轉傳達機構
6‧‧‧往復移動機構
7‧‧‧主齒輪軸
7a‧‧‧母螺紋部
7b‧‧‧第1裝設部
7d‧‧‧定位突起
8‧‧‧主齒輪
8a‧‧‧齒輪齒
8b‧‧‧內側面
8c‧‧‧外側面
8d‧‧‧迴避部
9‧‧‧小齒輪
10‧‧‧框體部
10a‧‧‧收納空間
10b‧‧‧機構支承部
10d‧‧‧中間支承部
11‧‧‧第1蓋構件
11a‧‧‧第1蓋本體部
11b‧‧‧第1蓋突緣
12‧‧‧第2蓋構件
12a‧‧‧第2蓋本體部
12b‧‧‧第2蓋突緣
13‧‧‧釣竿安裝部
13a‧‧‧捲線器腳
14a‧‧‧第1開口
14b‧‧‧第2開口
15a、15b‧‧‧第1及第2滾動軸承
15c‧‧‧外輪
15f‧‧‧內輪
16‧‧‧捲筒軸
16a‧‧‧第1公螺紋部
16b‧‧‧倒角部
17‧‧‧螺帽
18a,18b‧‧‧軸承
20‧‧‧減速機構
20a‧‧‧從動齒輪
21‧‧‧螺軸
21a‧‧‧溝槽
22‧‧‧滑塊
23a、23b‧‧‧導引軸(導引部的一例)
28‧‧‧蓋構件
30‧‧‧筒狀部
30a‧‧‧凹陥部
31,32‧‧‧第1及第2轉子臂
33‧‧‧半圓形支承臂
40‧‧‧第1旋轉支承部
40a‧‧‧第1軸承收納部
40b、40c‧‧‧臂部
42‧‧‧第1蓋部
43‧‧‧第2旋轉支承部
43a‧‧‧第2軸承收納部
43b‧‧‧定位突起
44‧‧‧第2蓋部
45‧‧‧固定螺栓
46,47‧‧‧調整墊圈
50‧‧‧逆轉防止機構
51‧‧‧單向離合器
52‧‧‧切換操作部
60‧‧‧拖曳機構
61‧‧‧拖曳調整旋鈕
62‧‧‧第1調整體
63‧‧‧第2調整體
圖1是採用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紡車式捲線器的側面斷面圖。
圖2是該紡車式捲線器的背面斷面圖。
圖3是捲線器本體之分解斜視圖。
1‧‧‧手把組裝體
1a‧‧‧手把軸
1b‧‧‧手把臂
1d‧‧‧軸蓋部
1e‧‧‧公螺紋部
1f‧‧‧圓板部
1g‧‧‧筒狀部
5‧‧‧旋轉傳達機構
6‧‧‧往復移動機構
7‧‧‧主齒輪軸
7a‧‧‧母螺紋部
7b‧‧‧第1裝設部
7c‧‧‧第2裝設部
7d‧‧‧定位突起
8‧‧‧主齒輪
8a‧‧‧齒輪齒
8b‧‧‧內側面
8c‧‧‧外側面
8d‧‧‧迴避部
10‧‧‧框體部
10a‧‧‧收納空間
11‧‧‧第1蓋構件
11a‧‧‧第1蓋本體部
12‧‧‧第2蓋構件
12a‧‧‧第2蓋本體部
13‧‧‧釣竿安裝部
13a‧‧‧捲線器腳
14a‧‧‧第1開口
14b‧‧‧第2開口
15a、15b‧‧‧第1及第2滾動軸承
15c‧‧‧外輪
15d‧‧‧內輪
15e‧‧‧外輪
15f‧‧‧內輪
16‧‧‧捲筒軸
21‧‧‧螺軸
21a‧‧‧螺旋狀溝槽
22‧‧‧滑塊
22a‧‧‧係合構件
23a、23b‧‧‧導引軸
40‧‧‧第1旋轉支承部
40a‧‧‧第1軸承收納部
40b、40c‧‧‧臂部
40d‧‧‧定位突起
42‧‧‧第1蓋部
43‧‧‧第2旋轉支承部
43a‧‧‧第2軸承收納部
43b‧‧‧定位突起
46‧‧‧調整墊圈
47‧‧‧調整墊圈

Claims (7)

  1. 一種紡車式捲線器,是可裝設於釣竿,可將釣線朝前方反復送出之紡車式捲線器,其特徵為:具備:捲線器本體,其可裝設於前述釣竿,具備在至少一側面具有第1開口之捲線器主體、與前述覆蓋第1開口之第1蓋構件;旋轉傳達機構,其具有沿著左右延伸的第1軸方向配置,可自由旋轉地裝設於前述捲線器主體與前述第1蓋構件之主齒輪軸、可一體旋轉於前述第1軸周圍地設置於前述主齒輪軸,在外周側的捲線器主體側具有齒輪齒之主齒輪、和沿著前後延伸之第2軸方向配置,具有與前述主齒輪嚙合之小齒輪;手把組裝體,其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前述主齒輪軸;轉子,其可自由旋轉於前述第2軸周圍地裝設於前述捲線器主體,將前述手把組裝體的旋轉經由前述旋轉傳達機構加以傳達;捲筒軸,其對前述捲線器主體,可自由移動於前述第2軸方向;往復移動機構,其前述連動於手把組裝體的旋轉並使前述捲筒軸前後往復移動;及捲筒,其裝設於前述捲筒軸的前端,藉由前述轉子的旋轉,將釣線捲繞於外周,前述捲線器主體,具有用來在較前述捲筒軸更靠近前 述主齒輪側,可自由旋轉地支承前述主齒輪軸的第1旋轉支承部,前述第1蓋構件,具有用來在較前述主齒輪更靠近前述第1蓋構件側,可自由旋轉地支承前述主齒輪軸的第2旋轉支承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紡車式捲線器,其中,前述捲線器主體,在與前述第1開口相反側的側面,具有第2開口,前述捲線器本體進一步具有覆蓋前述第2開口之第2蓋構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紡車式捲線器,其中,前述第1及第2旋轉支承部,分別具有收納可自由旋轉地支承前述主齒輪軸之第1及第2軸承的第1及第2軸承收納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紡車式捲線器,其中,前述第1軸承收納部係為環狀構件,其可收納前述第1軸承,且與主齒輪的內側面對向並配置,前述第1旋轉支承部進一步具有一對臂部,該一對臂部係由前述捲線器主體的第1開口之相對向的1對緣部,朝前述第1軸承收納部延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紡車式捲線器,其中,前述第1旋轉支承部,於前述主齒輪的前述齒輪齒的徑方向內側,配置成:與前述齒輪齒在前述第1軸方向重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紡車式捲線器,其中,前述主齒輪軸為在內周面具有母螺紋部之筒狀的軸,前述手把組裝體具有:具備螺合於前述母螺紋部之公螺紋部的手把軸;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前述手把軸,延伸於手把軸的徑方向之手把臂;及可自由旋轉於與前述手把軸平行的軸周圍地裝設於前述手把臂之把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紡車式捲線器,其中,前述往復移動機構具有:螺軸,其與前述捲筒軸平行地配置,在外周面形成有交叉的螺旋狀溝槽;滑塊,其具有卡合於前述螺旋狀溝槽的卡合構件,將前述捲筒軸至少不能朝前述第2軸方向移動地被連結著;導引部,其與前述螺軸平行地配置,用來將前述滑塊朝前述第2軸方向導引;及減速機構,其用來將前述主齒輪軸的旋轉朝前述螺軸減速並傳達,前述滑塊可配置於:在前述第2軸方向,與前述主齒輪軸重疊之位置。
TW096131481A 2006-08-31 2007-08-24 紡車式捲線器 TWI3896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34876A JP4804279B2 (ja) 2006-08-31 2006-08-31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19044A TW200819044A (en) 2008-05-01
TWI389639B true TWI389639B (zh) 2013-03-21

Family

ID=38863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31481A TWI389639B (zh) 2006-08-31 2007-08-24 紡車式捲線器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537178B2 (zh)
EP (1) EP1894468A1 (zh)
JP (1) JP4804279B2 (zh)
KR (1) KR101201670B1 (zh)
CN (1) CN101133729B (zh)
MY (1) MY140004A (zh)
SG (1) SG140552A1 (zh)
TW (1) TWI38963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8175B (zh) * 2016-05-18 2020-07-1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紡車式捲線器的旋轉傳達機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65933A (ja) * 2007-09-14 2009-04-02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EP2147595A1 (en) * 2008-07-23 2010-01-27 Wen-Hsiang Lee Fishing-reel driving device
US7967232B2 (en) * 2009-10-28 2011-06-28 Shimano Inc. Spinning-reel fishing line guide mechanism
JP2011193855A (ja) * 2010-03-24 2011-10-06 Shimano Components Malaysia Sdn Bhd マスターギア組立体
US9258987B1 (en) * 2013-02-13 2016-02-16 Mark C. Vigeant Spinning fishing reel with hand grip
US10219498B2 (en) 2016-08-29 2019-03-05 Pure Fishing, Inc. Reel with disengageable seal
JP6923313B2 (ja) * 2016-12-09 2021-08-18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用リールの往復移動機構
JP7049795B2 (ja) * 2017-09-29 2022-04-07 株式会社シマノ 魚釣用リール
JP6949661B2 (ja) * 2017-10-25 2021-10-13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用のハンドル組立体、及び、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6976814B2 (ja) * 2017-10-30 2021-12-08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WO2020257651A1 (en) 2019-06-21 2020-12-24 Biz Outdoors, Inc. Left handed fishing re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0790U (zh) * 1973-06-07 1975-02-04
US3967791A (en) * 1974-06-25 1976-07-06 Ryobi, Ltd. Spinning reel for fishing
JP3372809B2 (ja) 1996-04-25 2003-02-04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フレーム構造
JP3556058B2 (ja) * 1996-10-30 2004-08-18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スプール軸往復動機構
JP3854732B2 (ja) 1998-09-17 2006-12-06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マスターギア
JP4187911B2 (ja) * 2000-07-27 2008-11-26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JP4045167B2 (ja) * 2002-05-01 2008-02-13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ハンドル組立体
US6626385B1 (en) * 2002-08-01 2003-09-30 Daiwa Seiko, Inc. Spinning reel for fishing
JP3746033B2 (ja) 2002-10-25 2006-02-15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JP4015957B2 (ja) 2003-01-20 2007-11-28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ハンドル組立体
JP2004236568A (ja) * 2003-02-05 2004-08-26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SG121863A1 (en) * 2003-02-05 2006-05-26 Shimano Kk Reel unit for spinning reel
JP4476128B2 (ja) * 2005-01-26 2010-06-09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マスターギア
JP2006217848A (ja) * 2005-02-09 2006-08-24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ハンドル組立体
US7232087B2 (en) * 2005-04-15 2007-06-19 Shimano Inc. Spinning reel drag mechanis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8175B (zh) * 2016-05-18 2020-07-1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紡車式捲線器的旋轉傳達機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201670B1 (ko) 2012-11-15
EP1894468A1 (en) 2008-03-05
CN101133729B (zh) 2011-09-21
SG140552A1 (en) 2008-03-28
MY140004A (en) 2009-11-30
TW200819044A (en) 2008-05-01
US7537178B2 (en) 2009-05-26
JP2008054570A (ja) 2008-03-13
KR20080020488A (ko) 2008-03-05
US20080173743A1 (en) 2008-07-24
JP4804279B2 (ja) 2011-11-02
CN101133729A (zh) 2008-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9639B (zh) 紡車式捲線器
TWI637690B (zh) 雙軸承捲線器的小齒輪及雙軸承捲線器
JP2012024037A5 (zh)
KR101806336B1 (ko) 마스터 기어 조립체
TWI586270B (zh) 雙軸承捲線器
US20170332614A1 (en) Rotatio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r spinning reel
JP2006217848A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ハンドル組立体
JP2006217848A5 (zh)
US7070137B2 (en) Handle assembly for a spinning reel
US9510576B2 (en) Spinning reel
JP5607315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ドラグつまみ
US7104484B2 (en) Drag mechanism for a dual bearing reel
JP2010279259A5 (zh)
JP2001112383A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10000042A (ja) 魚釣用リール
JP2003225040A (ja) 釣り用リールの動力伝達装置
EP1597966A1 (en) Brake operation structure for fishing reel spool
JP4381885B2 (ja) 釣り用リールのスプールの制動操作構造
JP2011015653A (ja) 電動リールのスプール駆動装置
EP1421847B1 (en) Fishing reel screw operation structure
KR20220167742A (ko) 스피닝 릴
JP2596265Y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6110128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及び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スプール
JP2005087007A (ja) 釣り用リールのハンドル取付構造
JP3797832B2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遠心制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