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3321B - 射頻辨識系統與射頻辨識標籤 - Google Patents

射頻辨識系統與射頻辨識標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3321B
TWI383321B TW097106445A TW97106445A TWI383321B TW I383321 B TWI383321 B TW I383321B TW 097106445 A TW097106445 A TW 097106445A TW 97106445 A TW97106445 A TW 97106445A TW I383321 B TWI383321 B TW I38332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ogram
information
rfid tag
radio frequency
comma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06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39618A (en
Inventor
Tomohiko Maeda
Kazuo Sato
Yoshitaka Muraoka
Hidehiko Fuchida
Shuko Saito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839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396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33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332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3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data acquisition, e.g. workpiece ident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1From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till monitoring
    • G05B2219/31296Identification, pallet object data and program code for station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1From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till monitoring
    • G05B2219/31322Work still to be done on workpie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射頻辨識系統與射頻辨識標籤 發明領域
本發明有關一種根據射頻辨識(RFID),利用一單獨識別技術,管理產品或此類者之技術。
發明背景
目前,一種根據RFID的單獨識別技術被應用至製造、實體分佈、服裝等不同的領域。依照一例子,將該射頻辨識系統引進到一生產線的情況被說明在下。一射頻辨識標籤事先被貼附至一產品或它的組件。當一沿著該生產線所分派的天線檢測出該射頻辨識標籤時,同時一工作者是正執行一製造程序,有關該產品或組件的資訊,諸如它的工作內容、一測試結果或此類者被相繼地寫入到該射頻辨識標籤中。藉由參考儲存在該射頻辨識標籤中的資料,附有該射頻辨識標籤的一組件或產品的狀態被管理。
第1圖顯示在一傳統射頻辨識系統被引進到一生產線之情況的每個程序。一產品150被連續地運送至一工作區1、一工作區2等,並且在每個工作區中,一規定的程序被施加至該產品150。在第1圖所示的範例中,於該工作區1,該產品之歷史資料被寫入到該射頻辨識標籤,於該工作區2,一用於一測試區之測試的門檻被計出,於該工作區3,該程序管理被完成,且於該工作區4,一功能測試被處理。在此方式下,在每個工作區中該射頻辨識系統的控制單元 施加哪一個至該射頻辨識標籤的程序內容被規定。
在該傳統射頻辨識系統中,該控制單元側,即,該射頻辨識系統側具有在每個工作區對於該射頻辨識標籤所執行的所有程序功能。該射頻辨識標籤具有對於程序必要的資料,並且當該射頻辨識系統,用其天線,檢測出該射頻辨識標籤時,該控制單元從該射頻辨識系統讀取必要的資料並執行不同的程序。
第2圖顯示該傳統控制系統之處理方法。傳統上,該控制單元,即,該系統側具有有關要被處理之內容以及他們的程序順序的資訊。因此,該控制單元,利用該系統之天線檢測出該射頻辨識標籤之事實作為一觸發,根據該控制單元所持有的資訊,連續執行子程式。
第3圖顯示該傳統控制系統的技術問題。於該工作區1,歷史資料被寫入到該射頻辨識標籤中。於該工作區2,用於一貼附有該射頻辨識標籤之組件或產品之測試的該(等)門檻被計算出。於該工作區3,程序管理,諸如“看板(一及時指示)”或此類者的發佈,被執行。於該測試區,一功能測試被施加至一貼附有該射頻辨識標籤的組件或產品。
首先,當該歷史資料被寫入到該射頻辨識標籤中所導致之問題被說明。第4圖顯示當該歷史資料被輸入時所導致的問題。
在該生產線中,一組件或此類者(一組件與一產品)之要被記錄的歷史被登錄於一主資料庫。然後,當該組件被運載至該工作區的規定架子且該天線檢測出它的存在時,其 登錄於該主資料庫(DB)的版本編號被寫入到該射頻辨識標籤中。該貼附有該射頻辨識標籤之組件或此類者被連續儲存於放在該架子上的箱中,並當到該箱中的儲存被完成時被實行至一隨後的工作區。另一個箱被放置在該舊箱所放置之位置並且該組件被儲存該新的箱中。
傳統上,雖然該歷史資料寫入到該射頻辨識標籤係由該射頻辨識系統的控制單元來執行,可是用於管理一要被寫入的版本編號之主DB,藉由利用一條碼的讀取、以一系統管理者的人工輸入或此類者,而被人工更新。明確地,該主DB必須在一裝滿組件之箱被運載出該工作線後,且在另一個箱被放於相同位置前被更新,並且當該主DB的更新時序延遲時,發生有在該組件之主DB的配置與實際配置之間的錯配,而且另一已被運載的組件之版本編號被寫入到該射頻辨識標籤中。
第5圖顯示當一測試被處理時所導致的問題。當處理一組件或此類者的測試時,因為該射頻辨識標籤本身不具有任何操作功能,所以該射頻辨識系統計算出該測試所用的資料、下載測試程式、及使用算出的資料來處理該測試。
一測試,或它的分析等耗時,而一要被測試之產品在載器上移動,同時處理該測試並分析它的結果。因此,若由於該測試而檢測出異常,則該控制單元中測試結果的分析有時未被完成,同時該產品正在該測試線上移動。若該控制單元中的程序不能以該線的移動速度趕上,則有時一必要的操作能被執行於另一系統。然而,既然這樣,必須 等待來自其它系統的操作結果。在此情況下,該載器線必須被暫時停止直到在其它系統上的操作被完成。
第6圖顯示在程序管理中所導致的問題。既然這樣,假設產品1的一規定工作,諸如組裝或此類者,首先被執行,並隨後產品2的規定工作被執行於該生產線的工作區3。同樣地假設產品1與2分別使用組件A與B。
根據及時(JIT)系統,考慮到取得一特定組件所需的期間,“看板”在一關於在一特定必要的時間且在一特定工作區中取得該組件的如此方式下,被發佈給一產品的製造與測試。在第6圖所示的範例中,為了取得工作區3的組件A,當組件A存在於工作區2時,看板必須被發佈,且關於組件B,當組件B存在於工作區1時,看板必須被發佈。以此方式,發佈看板的時序取決於一產品(工作)類型並且對於每個產品(工作)的類型是不同的。
此外,發佈看板的時序每天不同,取決於一工作區、一組件的類型及一提前時間。然而,傳統上因為該控制單元控制發佈看板的時序,為了每天改變發佈看板的時序,儲存於該控制單元的資料每天必須被更新。
雖然該程序利用該射頻辨識系統之控制單元中的射頻辨識標籤之檢測作為一觸發而開始,可是該等子程序,在該程序開始後,及其結果被寫入到該射頻辨識標籤中之前,連續被執行於該控制單元。因此,該射頻辨識標籤必須等待在線上結果的寫入完成。因為該射頻辨識標籤不儲存要在每個程序中被執行的程序內容與用於每個程序之資 料,而且該射頻辨識系統控制它們,所以根據一特定的射頻辨識標籤的一特定程序不能在一適當的時序被執行,其是問題所在。
發明概要
本發明的一目標是提供一種能夠識別且執行一要被施加至射頻辨識系統中的每個射頻辨識標籤之程序的技術。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是一種射頻辨識系統,其包含有一檢測一射頻辨識標籤之檢測單元、及一行使該射頻辨識標籤之控制的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包含有一判定單元,其判定是否取用一包含有儲存區域之射頻辨識標籤的一第二區域,該儲存區域由一儲存ID資訊的第一區域及該儲存命令資訊的第二區域組成、一擷取單元,其在判定取用該第二區域時,擷取來自該第二區域的命令資訊、及一執行單元,其執行一對應由該擷取單元所擷取之命令資訊的程序。
為了控制,該判定單元判定使用哪一個,ID資訊對一射頻辨識標籤是獨特的資料,或命令資訊包含一要被執行於該控制單元的命令。當使用命令資訊來控制時,要被執行的命令資訊進一步被擷取且被執行。因此,一規定的程序係,在已檢測該射頻辨識標籤的時序下,能被執行於該控制單元中。
該擷取單元亦能參考,被儲存在該儲存區域中,對應該命令資訊的結果資訊與用於識別一要被執行之程序的辨 識資訊、並擷取對應該指出一還未被執行且應被執行於該控制單元的程序之辨識資訊的命令資訊。甚至當多數件命令資訊被儲存在該第二區域中時,該控制單元能判定哪一個程序要執行。
該命令資訊亦能由一指出一關於在一生產線上一第一物品的一製造程序與一測試程序之程序的命令、及當執行該命令時使用的參數資料組成。
此外,該射頻辨識系統能進一步包含有一資料庫,其用於儲存該第一產品以及對於每群第一產品,對應指出該第一產品被分類且被儲存的一位置之位置資訊的該第一產品之版本編號資訊。當一貼附至該第二產品,分類且儲存該第一產品的射頻辨識標籤被檢測出時,該控制單元執行一用於將該第一產品、被儲存於該貼附至該第二產品之射頻辨識標籤之該第一產品的版本編號資訊及該位置資訊反映至該資料庫的程序。當該貼附至該第一產品的射頻辨識標籤被檢測出時,該擷取單元亦能從該貼附至該第一產品之射頻辨識標籤的儲存區域擷取命令資訊,該命令資訊指出一自該資料庫讀取該版本編號資訊並將該版本寫入到該射頻辨識標籤的程序。
當該檢測單元檢測出該射頻辨識標籤時,該控制單元亦能根據一獲得測試資料之計算程序及一測試結果的一測試與分析程序的命令,連續執行一要利用先前藉由執行一命令而獲得的轉回值來執行之隨後程序。
當該檢測單元檢測出該射頻辨識標籤時,該控制單元 亦能藉由一及時系統,執行一程序用於發出一正面的生產指示給一稍後程序。
根據本發明,當一射頻辨識標籤被辨識時,一要被執行之程序係在一適當的時序下,根據被儲存在該射頻辨識標籤之第二區域中的資訊來執行。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顯示在一傳統射頻辨識系統被引進到一生產線之情況的每個程序;第2圖顯示該傳統控制系統之處理方法;第3圖顯示該傳統控制系統的技術問題;第4圖顯示當歷史資料被輸入時所導致的問題;第5圖顯示當一測試被處理時所導致的問題;第6圖顯示在程序管理中所導致的問題;第7圖顯示本實施例之射頻辨識系統的概念圖;第8圖顯示本實施例之射頻辨識系統的處理方法;第9A圖顯示該射頻辨識標籤的資料結構、及在該射頻辨識標籤與該控制單元(No.1)之間的資料傳送/接收方法;第9B圖顯示該射頻辨識標籤的資料結構、及在該射頻辨識標籤與該控制單元(No.2)之間的資料傳送/接收方法;第10圖是一流程圖,其顯示本實施例之射頻辨識系統的基本操作;第11圖顯示一種利用本實施例之射頻辨識系統管理歷史的方法;第12圖是一顯示該射頻辨識系統中該歷史管理的流程 圖;第13圖是一顯示該版本編號複製程序之流程圖;第14圖顯示一種用於使用本實施例之射頻辨識系統來測試一產品的方法;第15圖顯示一命令資料區域的狀態;第16圖是一顯示該射頻辨識系統(No.1)中之測試程序的流程圖;第17A圖是一顯示該射頻辨識系統(No.2)中之測試程序的流程圖;第17B圖是一顯示該射頻辨識系統(No.3)中之測試程序的流程圖;第18A圖是一顯示該射頻辨識系統(No.4)中之測試程序的流程圖;第18B圖是一顯示該射頻辨識系統(No.5)中之測試程序的流程圖;第19圖顯示一種使用本實施例之射頻辨識系統發佈一JIT指示的方法;及第20圖是一顯示該射頻辨識系統中的看板發佈程序之流程圖。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參考該等圖式,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被詳細說明在下。
第7圖顯示本實施例之射頻辨識系統的概念。如第7圖所示,例如,該射頻辨識系統被應用至一生產線,並包含 一被貼附至一產品50的射頻辨識標籤10、及一控制系統1。
該生產線根據它的程序,係設有多數個工作區、及一在工作區之間的緩衝區。在每個工作區中,一工作者做預定給每個程序的工作,諸如該產品50的組裝、包裝等。
該射頻辨識系統1包含有一天線2及一控制單元3,並被安裝在每個工作地點,其需要沿著該生產線與該射頻辨識標籤10通訊。例如,在第7圖所示之系統結構範例中,該射頻辨識系統10被安裝工作區1至4的每一個中。被安裝於工作區1的天線與控制單元分別被描述為天線2A與控制單元3A。同樣地,工作區2,3,及4中的天線分別被描述為2B,2C,及2D,並且工作區2,3,及4中的控制單元分別被描述為3B,3C,及3D。
選擇上,該射頻辨識系統1,其被省略於第7圖所示的系統結構範例,能被安裝於一緩衝區。若當該產品50存在於該緩衝區時,即,工作不被施加至該生產線中的產品50時,寫入到該射頻辨識標籤10或此類者中是必要的,則該射頻辨識系統被安裝於該緩衝區。
在第7圖所示的射頻辨識系統1中,當該射頻辨識系統1中的天線2檢測出一由該射頻辨識標籤10所傳送的電磁波時,每個控制單元3根據儲存在該射頻辨識標籤10中的資訊,執行一程序,並將它的執行結果寫入到該射頻辨識標籤10中。
第8圖顯示本實施例之射頻辨識系統的處理方法。首先,(1)當該天線2檢測出在一特定工作區或一測試區中的射 頻辨識標籤10時,該射頻辨識系統1讀取一被該射頻辨識標籤10指示要執行的程序。然後,(2)該射頻辨識系統1根據該指示內容,選擇一要被執行的子程序,並執行該選擇的子程序。最後,(3)該射頻辨識系統1將該執行的子程序之結果寫入到該射頻辨識標籤10中。
以此方式,本實施例中之該射頻辨識系統的控制單元3,根據儲存在該射頻辨識標籤10中的一批程序例行程序,判定且執行被該控制單元3本身所持有之子程序中一要被執行的子程序。
第9A與第9B圖顯示該射頻辨識標籤10的資料結構、及在該射頻辨識標籤10與該控制單元3之間的資料傳送/接收方法。第9A圖顯示本實施例中該射頻辨識標籤10的資料結構之範例。
如第9A圖所示,該射頻辨識標籤10的記憶體包含有一系統資料區、一固定資料區及一命令資料區。這些資料區中,該系統資料區儲存有關該產品50的資訊,並儲存該產品50之製造者、貼附至它的射頻辨識標籤10等的辨識資訊。該固定資料區儲存用於該射頻辨識系統的資料,這些系統與固定資料區亦被提供給該傳統射頻辨識標籤。
該命令資料區儲存有關要被執行於該控制單元之程序的資料,明確地,資料等級資訊、關於程序辨識資訊的資料與結果資訊。
該程序辨識資訊指出施加至一程序至該射頻辨識標籤的時序,明確地,其中在該生產線上,該產品50,即該射 頻辨識標籤10存在。該資料等級資訊指出用於,在該控制單元3中,判定在線上所描述的資料是指示一要被該控制單元3所執行的命令還是用於該控制單元3的參數資料之資訊。該資料是要在該控制單元3中被處理的資料,並係由命令資料或參數資料組成。該命令資料是根據程序內容,與參數資料一起被儲存。該結果資訊係由該控制單元3中的程序結果組成。
第9A圖中,有兩條被設定到“02”之線,作為程序辨識資訊。明確地,有兩個要在該命令資料區中的一“程序02”中被執行的程序。在此情況下,例如,藉由指明,該控制單元3連續自頂部讀取該命令資料並以該讀取的順序執行程序,首先,碟片歷史的複製命令被執行,並且然後該基板資訊的複製命令被執行。
關於第9A圖所示之命令資料區的說明範例,有被設定至“03-04”之線,作為程序辨識資訊。它們指出這些線的失敗判定命令應在一該等程序03與04之間的緩衝中被執行。
第9B圖顯示在該控制單元3與該射頻辨識標籤10之間的傳送/接收資料的程序,第9B圖所示的號碼(1)至(4)指出在每個控制單元3與該射頻辨識標籤10之間的傳送/接收資料的該等程序序。貼附有該射頻辨識標籤10之產品50之說明在第9B圖中被省略。
例如,在程序“01”,首先,(1)該控制單元3A自該射頻辨識標籤10的命令資料區獲得程序辨識資訊。如第9A 圖所示,程序“01”的資料等級是“資料”。因此,(2)該控制單元3A獲得“VC-0902-110”,參數資料。最後,(3)該控制單元3A將是指出一程序被正常完成的資訊的“OK”寫入到該射頻辨識標籤10之命令資料區的程序辨識資訊“01”之線中結果資訊,並終止該控制單元3A中的程序。在其它的控制單元3B,3C及3D中,同樣地,當在每個控制單元下的天線2檢測出該射頻辨識標籤10時,它本身自己的程序之命令與參數係讀取自該命令資料區,該程序被執行,並且一值係根據該執行結果被設定至該射頻辨識標籤10。
根據如第9A圖所配置之射頻辨識標籤10,該控制單元3僅具有該控制程式的子程序,並且該射頻辨識標籤10具有該批處理例行程序。藉由該射頻辨識標籤10的此一資料結構,如第9B圖所示,當該天線2檢測出該射頻辨識標籤10時,該控制單元3的不同控制程序係根據儲存在該射頻辨識標籤10之命令資料區中的批處理例行程序來執行,因此執行一匹配該射頻辨識標籤10移動的控制程式。
儲存在該命令資料區中的資料具有有關每批的處理結果之資訊。因此,藉由參考該結果資訊,該控制單元3能判定是否每批已被執行,因此能夠執行連續控制。
第10圖是一流程圖,其顯示本實施例之射頻辨識系統的控制單元3中之基本操作。第10圖所示之程序是經由連接至每個控制單元之天線2,利用該控制單元3中之射頻辨識標籤10的辨識作為一觸發而開始。
首先,於步驟S1,一命令接收旗標的值被參考。該命令接收旗標被該控制單元3所持有,該控制單元3參考此旗標值,並參考它自己的程序中該命令區域資料的批處理例行程序,判定出是否一程序應被執行。
若該命令接收旗標被設成關的,則該流程進行至步驟S2。於步驟S2,藉由僅參考儲存在該固定資料區域中的資訊,而不需參考該射頻辨識標籤10之命令資料區域,該程序是被執行。
若該命令接收旗標被設成開的,該流程進行至步驟S3。於步驟S3,關於該命令資料區域的批處理例行程序,僅其中一值零被設定至該結果資訊之線被擷取。若無該值零被設定於其中之線被擷取,則該流程進行至步驟S2,且利用被儲存在該固定資料區域中之資訊來執行該程序。
若於步驟S3,該值零被設定於其中的線被擷取,則該流程進行至步驟S4。於步驟S4,該被擷取線之程序辨識資訊(程序ID)的值被參考。若它與它自己的程序號碼一致,步驟S5中,該程序的例行程序處理被執行,且於步驟S6,該命令資料區域的資料等級資序被參考。
若當該資料等級資訊於步驟S6被參考時一“命令”被設定,則該流程進行至步驟S7。於步驟S7,該控制單元3讀取被儲存在該命令資料區域之“資料”中的命令資料,並執行該命令。然後,步驟S8中,該程序結果被檢查。若異常終止,則於步驟S9,“NG”被寫入到該射頻辨識標籤10中,作為該結果資訊,並且該流程轉回至步驟S3。若正 常終止,則於步驟S12,“OK”被寫入到該射頻辨識標籤10中,做為該結果資訊,並且該流程轉回至步驟S3。
若當資料等及資訊於步驟S6被參考時一“資料”被設定為資料等級,則該流程進行至步驟S10。於步驟S10,儲存在該射頻辨識標籤10之命令資料區域的擷取線上之“資料”中的參數資料被檢查。然後,在利用步驟S11中所獲得的參數資料來執行一規定的程序後,該流程進行至步驟S12。於步驟S12,“OK”被寫入做為該結果資訊,並且該流程轉回至步驟S3。
以下,說明於本實施例之射頻辨識系統被引入到一生產線之情況中每個程序之詳細處理方法。
第11圖顯示一種利用本實施例之射頻辨識系統來管理歷史的方法。連續運載自外部,諸如一儲存區域或此類者,的不同組件A,B及C被裝滿於該程序“01”之每個組件架子21的規定位置。一組件箱或此類者係位於該等組件A,B及C每一個的位置,且一射頻辨識標籤被貼附至每個箱。該等貼附至該等箱之射頻辨識標籤10C,10D及10E的每一個儲存了指示其在該組件架子21上之位置的架子資訊、指示持有在該箱中之組件的組件資訊、及指示持有在箱中之組件的版本之版本資訊。
在一組件裝滿到該箱中被完成後,該組件被運載離開該組件架子21的規定位置到外部,並且一接著要被裝滿的的組件箱被設於已被運載到外部之組件箱的位置。在第11圖所示之範例中,組件C被裝滿到先前所設置的組件箱中。 在組件C裝滿到一組件箱中被完成後,該組件箱被運載到外部,且另一用來新近裝滿組件C’之組件箱被設在該位置。
在此方式下,當一組件箱連續被設置在該組件架子21上且一規定組件被裝滿於一生產線時,一要被裝滿於在前的組件箱之組件的種類與一要被裝滿於在後的組件箱之組件的種類總是不相同。一組件箱被設置在該組件架子21上的一位置(位置資訊)與一要被裝滿到一設於該位置的組件箱中的組件之間的關係是藉由該射頻辨識系統1的主資料庫4來管理。既然那樣,一組件與它的版本資訊亦相關,並且它的資訊被儲存。當一組件箱被運載到外部且一新的組件箱被放置在該位置時,該主資料庫4中的資料係根據一貼附至一新的組件箱之射頻辨識標籤10之資料被更新。
於該生產線中,工作被施加至一產品50(此情況中的組件A,B及C及此類者)。當該產品50在該工作線上被運載時,它的歷史被連續紀錄在通過該天線2附近之該產品50的射頻辨識標籤10上。
在此較佳實施例的射頻辨識系統1中,若被該天線2檢測出的射頻辨識標籤10是一貼附至一組件箱的射頻辨識標籤10,則儲存在該射頻辨識標籤之資訊被反映於該主資料庫4。若該檢測的射頻辨識標籤10是一貼附至該產品50之射頻辨識標籤10,則於它的命令區域中的資訊被讀取且它的版本資訊被複製。
第12圖是一顯示該射頻辨識系統1的控制單元3中該歷史管理程序的流程圖。
首先,於步驟S21,等待一射頻辨識標籤10。當一新的射頻辨識標籤10被檢測出時,該流程進行至步驟S22且它的辨識資訊係獲得自該檢測的射頻辨識標籤10的系統資料。然後,於步驟S23,判定出該檢測的射頻辨識標籤10被貼附至何物,是在工作線上的產品50或是在該組件架子21上的一組件箱。
若它是被貼附至該產品50,則認為是該版本標號複製程序的目標,且該流程進行至步驟S24。在該版本編號複製程序被執行後,且該流程轉回至步驟S21為了等待一新射頻辨識標籤。在此情況下,步驟24中的版本標號複製程序對應第10圖所示的基本操作,並且一描述該射頻辨識標籤10的命令區域中所描述的批處理例行程序的一“版本編號複製程序”之線被擷取並被執行於第10圖的步驟S3。該版本編號複製程序之細節稍被說明。
若該射頻辨識標籤10被貼附至該組件箱,則該流程進行至步驟S25,且它的架子位置資訊、組件資訊及版本編號資訊被擷取自該射頻辨識標籤10。然後,於步驟S26,該擷取的資料被反映至該主資料庫4。於步驟S27,該主資料庫4的更新結果被檢查。若該主資料庫4的更新結果被異常終止,則於步驟S28,“NG”被寫入到該該射頻辨識標籤10的命令區域之結果資訊中,且該流程轉回至步驟S21。若該主資料庫4的更新被正常終止,則該流程進行至步驟S29。於步驟S29,“OK”被寫入作為結果資訊,且該流程返回至步驟S21。
第13圖是一顯示該版本編號複製程序之流程圖。第13圖中,僅第10圖所示的一連串程序的步驟S7中之命令執行部被說明,並且預處理的說明,諸如一命令接收旗標值的判定、一版本編號複製批的擷取、一例行程序處理及此類者被省略。
於步驟S31,一版本編號複製命令及它的參數資料係獲得自該射頻辨識標籤10的命令區域。在第11圖所示的範例中,一擷取自該射頻辨識標籤10之命令是“版本編號複製”且要被擷取的參數資料是架子位置資訊“03”與位址資訊“45”。在此情況下,該位址資訊是該射頻辨識標籤10的記憶體位址,且關於該版本編號複製,它是該獲得的版本編號資訊的複製目的地的位址。
於步驟S32,該主資料庫4的搜尋係利用該架子位置資訊作為一鑰匙來執行,以獲得該版本編號資訊。於步驟S33,該控制單元3獲得一值“09版本”做為該版本編號複製命令的轉回值。於步驟S34,版本編號資訊“09”被寫入到該射頻辨識標籤10之位址45的號碼,且該版本編號複製程序被終止。
如上述,根據利用本實施例之射頻辨識系統的歷史管理方法,判定出該檢測的射頻辨識標籤10係被貼附至何物,是一組件箱或是該產品50。若該射頻辨識標籤10被貼附至一組件箱,則資料係讀取自該射頻辨識標籤10,並且該主資料庫4被更新。若它被貼附至該產品50,則描述一版本編號複製命令的一批係讀取自該命令資料區域,且該主 資4的版本編號資訊被複製到該射頻辨識標籤10。
如上述,不需一由一管理者或此類的人工操作來更新該主資料庫4。當在該組件架子21上的組件箱被更換且一新的組件箱的射頻辨識標籤10在該射頻辨識系統1中被檢測出時,該射頻辨識標籤10的資料被自動反映至該主資料庫4。在此情況下,藉由利用在一組件箱的檢測作為更新該主資料庫4的觸發,無需將一用於更新該主資料庫之程式聯繫至該歷史管理程式。因此,它能防止該射頻辨識系統1的程式變得更大並且亦能防止要被寫入到該產品50之版本編號資訊與該主資料庫4之版本編號資訊之間的錯配發生。
第14圖顯示一種使用本實施例之射頻辨識系統來測試該產品50的方法。第14圖所示之系統結構範例包含有在一程序01的每個區域中之該控制單元3與該天線2、一緩衝01B、一程序02及一緩衝02B。安裝於每個區域的該控制單元3與天線2,藉由附上字母符號,分別被區別為控制單元3A,3B,3C及3D與天線2A,2B,2C及2D。
在每個程序中,每個預判定工作,諸如該產品50的組裝或此類者,被實施。同時,當該產品50通過在該工作線上該天線2的標籤檢測區時,該射頻辨識系統1執行該產品50的測試、對於測試所必要的計算、該測試結果的分析等。
第15圖顯示,在該產品50被測試於第14圖所示的系統結構之情況下,每個階段中該射頻辨識標籤10的命令資料區域之的狀態。第15圖所示之標籤批處理例行程序僅說明有關一測試之線。該等控制單元3A,3B,3C及3D根據該射 頻辨識標籤10的命令資料區域中所描述之批來執行一程序,並且將該程序結果寫入於該射頻辨識標籤10。
以下,參考第14與第15圖來說明依照本實施例之射頻辨識系統1的測試執行方法。
首先,若當該產品50於程序01時,該天線2檢測出一射頻辨識標籤10,則該控制單元3A處理對於稍後被處理的一功能測試所必要的門檻管理測試,並將門檻資料寫入到該射頻辨識標籤10中。在此情況下,根據於程序01之工作的該等內容,例如在對該程序之產品50的規定工作被完成後,該門檻管理測試與其結果的寫入被執行。若它的時序是適當的,則它在該工作之前或於該工作期間被處理。
第15圖所示的狀態1與2分別是處理該門檻管理測試之前與之後的命令資料區域之狀態。當該控制單元3A執行一量分析命令時,對於該測試必要的門檻(3μF,0.05V及980 Å)能被獲得,並且被設定為程序辨識資訊“01-01B”之品質分析命令的參述資料。在此情況下,該程序辨識資訊“01-01B”指出它是一批要在程序01後,在程序01與緩衝01B之間被處理。依照它的結果資序訊,指示是在該品質分析程序期間的“CHK”被儲存。
若當該產品50是在程序01後的緩衝01B中時,該天線2B檢測出一射頻辨識標籤10,則該控制單元3B利用該等獲得的門檻處理一品質分析測試,並將它的結果寫入到該射頻辨識標籤10中。
第15圖所示的狀態3是一在處理該品質分析測試之後 的狀態。“93dB”被該品質分析測試獲得,並被設定為該品質分析命令的參數資料。根據先前所給作為參數資料之值,該獲得值的位置是該記憶體位址“50”。指示該品質分析程序完成的“OK”被設定為它的結果資訊。
若當該產品50是於程序02時,該天線2C檢測出一射頻辨識標籤10,則該控制單元3C下載一必要的測試程式、利用獲得作為該品質分析測試結果的值來處理一功能測試、並將它的測試結果寫入到該射頻辨識標籤10中。關於程序02中該功能測試的時序,如同在程序01的情況,根據由該程序中的一工作者或此類者所完成之工作內容,它是在一適當的時序下被處理,諸如在工作前、在工作後、於工作期間或此類者。
第15圖所示的狀態4是一在處理該功能測試後的測試。指示該測試失敗的“NG”被儲存於程序辨識資訊”02“之測試命令的參數中。因為雖然該測試已失敗,可是該測試程式已被正常執行且正常終止,所以“OK”被設定為它的結果資訊。
若當該產品50是在程序02後的緩衝02B時,該天線2D檢測出一射頻辨識標籤10,則該控制單元3D,於該之前的程序02,判定該測試結果。例如,關於在程序02中它的測試結果是“NG”的一產品50,該控制單元3D讀取該功能測試的結果以證明該測試結果並發佈一警報,停止其運載至一隨後程序等。關於其在程序02中的測試結果是“OK”的一產品50,於第14圖所示的範例中,它被運載至一隨後程 序,而不會執行一特別的程序。
第15圖所示的狀態5是一在執行其測試結果為NG之產品,在緩衝02中測試結果之分析後的狀態。在此情況下,“90dB”被設定為先前執行於程序01與緩衝01B的品質分析命令的程序結果。因為如上述,在該程序02線上的該等產品方面,該品質分析結果是超過93dB且該測試結果是OK,所以第二產品被判定為一缺陷者。
第15圖所示的狀態6是其測試結果為OK的一產品50之射頻辨識標籤10的狀態。在此情況下,“120dB”被儲存作為該品質分析命令的程序結果。因為它是大於93dB,其是用於判定是否該產品是好的/壞的一門檻,所以該產品被運載至一隨後程序03,而不會執行一特別的程序。
第16至第18B圖是顯示該射頻辨識系統1的控制單元3中的測試程序。
於第16圖的步驟S41到S44的程序分別對應第12圖的步驟S21到S24的程序。然而,檢測的射頻辨識標籤10全為第16圖所示之流程圖中的測試目標,且不像第12圖的步驟S23,取決於一檢測的射頻辨識標籤10,一不同程序不被執行。
於步驟S44,如參考第14圖所說明的,一不同程序被執行,取決於該控制單元3的安裝位置。
第17A,第17B,第18A及第18B圖是顯示由每個控制單元所執行之程序的流程圖。第17A,第17B,第18A及第18B圖每一圖顯示由每個控制單元3所執行,於第16圖的步驟 S44之詳細程序A。第14圖所示的該等控制單元3A,3B,3C及3D每一個中所執行的程序係參考第17A,第17B,第18A及第18B圖被詳細說明。
第17A圖是一顯示該控制單元3A之功能測試程序的流程圖。
於步驟S51,一命令“品質分析”與參數資料“0,0,0,50”係獲得自該射頻辨識標籤10之程序辨識資訊“01-01B”的線。於步驟S52,一功能測試程序係利用該獲得的參數資料來執行,為了獲得要被用於該獲得命令所指示的品質分析測試之門檻。於步驟S53,當接收轉回值“3μF,0.05V,980 Å,50”作為該功能測試的結果時,於步驟S54,該獲得的轉回值被寫入到在該射頻辨識標籤10之對應線上的參數資料中,且該程序被終止。
第17B圖是一顯示該控制單元3B之功能測試程序的流程圖。
於步驟S61,一命令“品質分析”與參數資料“3μF,0.05V,980 Å,50”係獲得自該射頻辨識標籤10之程序辨識資訊“01-01B”之線。於步驟S62,一品質分析程式係利用如該獲得命令所指示之獲得的參數資料來執行。於步驟S63,當接收轉回值“93dB”作為執行該品質分析程式的結果時,於步驟S54,該獲得的轉回值被寫入到在該射頻辨識標籤10的一對應線上的參數資料中,且該程序被終止。
第18A圖是一顯示該控制單元3C之功能測試程序的流程圖。
於步驟S71,一命令“測試”與參數資料“50,0”係獲得自該射頻辨識標籤10之程序辨識資訊“02”之線。於步驟S72,一測試程式係利用該獲得的資料與儲存在該記憶體之“位址50”中的一值來執行。於步驟S73,當接收一轉回值“NG”作為執行該測試程式的結果時,於步驟S74,該獲得的轉回值被寫入到在該射頻辨識標籤10的一對應線上的參數資料中,且該程序被終止。
第18B圖是一顯示該控制單元3D之功能測試程序的流程圖。
於步驟S81儲存在該記憶體之位址50中的資料被參考。於步驟S82,判定出於緩衝02B中所處理的測試結果是否是“NG”。若該測試結果是NG,則於步驟S83,一出線警報被輸出且該程序被終止。
如上述,每個控制單元3擷取一線,其描述一要被執行於它自己的程序中的命令或是要被獲得自該檢測之射頻辨識標籤10的命令資料區域之參數資料,並根據在該線上所描述之該等內容執行一程序。甚至例如當多數種產品被放置在一生產線時,該射頻辨識標籤10具有一對應每個產品的命令與參數資料。因此,一對應一產品之種類的程序,即,工作能被執行。
在此情況下,該天線2與控制單元3事先被提供在該線的多數個位置,且一要被每個控制單元3執行的程序被描述於該命令資料區域中。每個控制單元3利用設定為參數之值,執行一對應一讀取自該命令資料區域的命令之程序。
對於一測試所必要的門檻之計算程序、一品質分析程序被連續執行,且該命令資料區域中所述的該等參數值能被用於必要資料。例如,在該品質分析程序中,該控制單元3將該等獲得的參數(3μF,0.05V,980 Å,50)傳送至一品質分析程式,獲得轉回值,並將它們設定為該命令資料區域的該等參數。雖然傳統上門檻計算與品質分析必須在一程序工作期間被執行,可是此一品質分析程式,藉由使該射頻辨識標籤10具有必要的資料,能被執行於一緩衝區域。
關於該測試,該產品50的測試程式被納入一實際機構中,並被獨立處理。傳統上,當使用該品質分析結果於該測試程式是必要的時,使用該品質分析程式且獲得該測試程式中的品質分析結果是必要的。然而,根據本實施例之測試方法,因為必要的資料已被設定於該射頻辨識標籤10,所以當執行該測試程式時,僅讀取來自該射頻辨識標籤10的命令資料區域之資料是足夠的。如此,該測試程式的大小能被抑制且同樣地對於測試所必要的時間能被縮短。
此外,因為它的測試果被儲存於被貼附至該線上之產品50的射頻辨識標籤10的每一個,所以藉由在該產品50完成測試後被運載到一隨後程序前,於一緩衝中分析該測試結果,能防止一缺陷產品流到一後程序。
第19圖顯示一種使用本實施例之射頻辨識系統1來發佈一JIT(just-in-time)指示的方法。例如,於工作區3中,該產品50被組合。假設在此時,雖然組件A被用於一特定產品 (產品A),組件B被用於另一產品(產品B)。關於組件A,假設為了將用於工作區3,當組件A是位於工作區1時,看板必須被發佈。而至於組件B,假設為了將它用於工作區3,當組件B是位於工作區2時,看板必須被發佈。
在此時,例如,第19圖所示,指示工作區2中的程序辨識資訊之“01”、“命令”、“看板發佈命令”“站2,組件A,B及C”及一零值分別被設定於貼附至產品B之射頻辨識標籤10的命令資料區域、它的資料類型、它的命令內容、它的命令參數及它的結果資訊。
如產品B之射頻辨識標籤10範例所示,當安裝於每個程序的天線2檢測出該射頻辨識標籤10時,若一要被執行於它自己的程序的看板發佈命令被描述,則該射頻辨識系統1參考該命令資料區域的資料並根據它的參數資料發佈一看板。
第20圖是一顯示該射頻辨識系統1之控制單元3中的看板發佈程序之流程圖。在此情況下,如第20圖所示之程序的預處理,第16圖所示之程序已被執行,一新近檢測的射頻辨識標籤10之系統資料被檢查且一規定的程序A,在此情況下的看板發佈程序,被施加至該被判定為一控制目標的射頻辨識標籤10。
於步驟S91,該控制單元3,自該射頻辨識標籤10的命令資料區域,獲得一命令與參數資料。此處要被獲得的命令是“看板”且該參數資料為第20圖所示的“站2,組件A,B,C”。該參數資料是由看板發佈目的地資訊與組件 資訊。雖然於此範例,一終端機名稱被設定為該看板發佈目的地資訊,可是該看板發佈目的地資訊並不在此限。它亦能為一網路名稱、一IP位址、一埠名稱獲此類者。該組件資訊指示一要被取得的組件。
於步驟S92,根據獲得自該射頻辨識標籤10的資料,訊息“組件A,B及C”被傳送至該看板發佈目的地資訊所指示的位址,於上述範例的一終端機站2。於步驟S93,指出該看板已發佈的轉回值被獲得。於步驟S94,一指示正常終止之值被儲存於該射頻辨識標籤10之命令資料區域的結果資訊中,且該程序被終止。
如上述,藉由儲存有關該射頻辨識標籤10中必要組件的看板發佈目的地與資訊,當在看板發佈程序是要被執行的工作區域中的天線2檢測貼附有該射頻辨識標籤10之產品50時,該連接至該天線2之控制單元3讀取該命令資料區域的資料並發佈一看板。因此,不需管理在該射頻辨識系統1側之每個產品的看板發佈時序,並藉由事先描述該看板發佈的時序,即,該命令資料區域中的一程序,一看板係在一最佳時序下被發佈。
如上述,根據本實施例之射頻辨識系統,當一射頻辨識標籤於每個程序被辨識時,根據儲存在該射頻辨識標籤之命令資料區域中的資訊,能執行一要被執行於該程序的程序。因為對於每個程序所必要的資料亦能被儲存在該命令資料區域中,所以一程序必要的時間亦能被縮短。
1‧‧‧射頻辨識系統/控制系統
2A-2D‧‧‧天線
3,3A-3D‧‧‧控制單元
4‧‧‧主資料庫
10‧‧‧射頻辨識標籤
10A-10F‧‧‧射頻辨識標籤
21‧‧‧組件架子
50‧‧‧產品
50A,50B,50D‧‧‧產品
S1-S12‧‧‧步驟
S21-29‧‧‧步驟
S31-S34‧‧‧步驟
S41-S44‧‧‧步驟
S51S54‧‧‧步驟
S61-S64‧‧‧步驟
S71-S73‧‧‧步驟
S81-S83‧‧‧步驟
第1圖顯示在一傳統射頻辨識系統被引進到一生產線之情況的每個程序;第2圖顯示該傳統控制系統之處理方法;第3圖顯示該傳統控制系統的技術問題;第4圖顯示當歷史資料被輸入時所導致的問題;第5圖顯示當一測試被處理時所導致的問題;第6圖顯示在程序管理中所導致的問題;第7圖顯示本實施例之射頻辨識系統的概念圖;第8圖顯示本實施例之射頻辨識系統的處理方法;第9A圖顯示該射頻辨識標籤的資料結構、及在該射頻辨識標籤與該控制單元(No.1)之間的資料傳送/接收方法;第9B圖顯示該射頻辨識標籤的資料結構、及在該射頻辨識標籤與該控制單元(No.2)之間的資料傳送/接收方法;第10圖是一流程圖,其顯示本實施例之射頻辨識系統的基本操作;第11圖顯示一種利用本實施例之射頻辨識系統管理歷史的方法;第12圖是一顯示該射頻辨識系統中該歷史管理的流程圖;第13圖是一顯示該版本編號複製程序之流程圖;第14圖顯示一種用於使用本實施例之射頻辨識系統來測試一產品的方法;第15圖顯示一命令資料區域的狀態;第16圖是一顯示該射頻辨識系統(No.1)中之測試程序 的流程圖;第17A圖是一顯示該射頻辨識系統(No.2)中之測試程序的流程圖;第17B圖是一顯示該射頻辨識系統(No.3)中之測試程序的流程圖;第18A圖是一顯示該射頻辨識系統(No.4)中之測試程序的流程圖;第18B圖是一顯示該射頻辨識系統(No.5)中之測試程序的流程圖;第19圖顯示一種使用本實施例之射頻辨識系統發佈一JIT指示的方法;及第20圖是一顯示該射頻辨識系統中的看板發佈程序之流程圖。

Claims (9)

  1. 一種提供有多個程序的射頻辨識(RFID)系統,該系統包含:一天線單元,用以檢測由一RFID標籤所傳送的電磁波,及對該RFID標籤的一儲存區域作讀取和寫入,該儲存區域包括用於儲存ID資訊的一第一區域、及用於儲存程序辨識資訊和對應於該程序辨識資訊之命令資訊的一第二區域;以及一控制單元,其包括:一判定單元,用以判定該程序辨識資訊是否與它自己的程序之號碼一致;一擷取單元,用以在該判定單元判定出該程序辨識資訊係與它自己的程序之該號碼一致時,從該第二區域擷取出對應於該程序辨識資訊的該命令資訊;一執行單元,用以執行對應於由該擷取單元所擷取之該命令資訊的一程序;及一寫入單元,用以將執行對應於該命令資訊的該程序所獲得之一轉回值寫入到該RFID標籤的該儲存區域中,其中該寫入單元將在該等多個程序中之一第一程序中執行對應於由該擷取單元所擷取之一第一命令資訊的一程序所獲得之該轉回值寫入到該RFID標籤的該儲存區域中,並且該轉回值在該第一程序之後的一第二程序中被該天 線單元從該儲存區域中讀取,並在該第二程序中被用作一參數以供對應於由該擷取單元所擷取之第二命令資訊的一程序所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射頻辨識(RFID)系統,其中:該擷取單元參考對應於該命令資訊的結果資訊及儲存在該儲存區域中之該程序辨識資訊,並擷取對應於指出尚未被執行之一程序的該程序辨識資訊的命令資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射頻辨識(RFID)系統,其中:該命令資訊包含:一命令,其指出有關在一生產線上之一第一物品之一製造程序和一測試程序的一程序、及參數資料,其用於執行該命令時。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射頻辨識(RFID)系統,其進一步包含:一資料庫,用以針對對應於指出該第一物品所被分類和儲存處之位置資訊的各群該第一物品而儲存該第一物品及該第一物品之版本編號資訊,其中當被貼附至分類並儲存該第一物品的一第二物品的一RFID標籤被檢測到時,該控制單元對該資料庫執行一程序,用以反映該第一物品、該版本編號資訊、及儲存於貼附至該第二物品之該RFID標籤中的該第一物品之該位置資訊,並且 當貼附至該第一物品的該RFID標籤被檢測到時,該擷取單元擷取指出用於自該資料庫讀取該版本編號資訊並將該版本編號資訊從貼附至該第一物品之該RFID標籤的該儲存區域寫入到該RFID標籤的一程序的命令資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射頻辨識(RFID)系統,其中:當該天線單元檢測到該RFID標籤時,該控制單元利用根據用於獲得測試用資料的一計算程序的數個命令而在先前藉由執行一命令所獲得的數個轉回值來連續地執行要被依序執行的數個程序、一測試、及對一測試結果的一分析程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射頻辨識(RFID)系統,其中:當該天線單元檢測到該RFID標籤時,該控制單元藉由一及時系統而執行用於發佈一生產指示給一稍後程序的一程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射頻辨識(RFID)系統,其中:該控制單元參考由該RFID系統所持有的一旗標,並基於在該RFID標籤之該儲存區域中所述的命令資訊而判定是否要執行一程序。
  8. 一種在提供有多個程序的射頻辨識(RFID)系統中之控制方法,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檢測一RFID標籤,該RFID標籤包括一儲存區域,該儲存區域包括用於儲存ID資訊的一第一區域、及用於儲存程序辨識資訊和對應於該程序辨識資訊之命令資訊的一第二區域;判定該程序辨識資訊是否與它自己的程序之號碼一致;當判定之步驟判定出該程序辨識資訊與它自己的程式之該號碼一致時,自該第二區域擷取出對應於該程序辨識資訊的命令資訊;執行對應於由擷取之步驟所擷取之該命令資訊的一程序;將執行對應於該命令資訊的該程序之步驟所獲得的一轉回值寫入到該RFID標籤的該儲存區域中,其中寫入之步驟將在該等多個程序中之一第一程序中執行對應於由該擷取單元所擷取之一第一命令資訊的一程序所獲得的該轉回值寫入到該RFID標籤的該儲存區域中;以及在該第一程序之後的一第二程序中從該儲存區域讀取該轉回值,該轉回值要被用作一參數以在該第二程序中供對應於由該擷取單元所擷取之第二命令資訊的一程序所用。
  9. 一種用於提供有多個程序的射頻辨識(RFID)系統中之RFID標籤,該RFID標籤包含:一儲存區域,其包括用於儲存ID資訊的一第一區域、及用於儲存程序辨識資訊和對應於該程序辨識資訊 之命令資訊的一第二區域,其中:該RFID標籤傳送由該RFID系統所包括之一天線單元檢測的電磁波,該天線單元對該RFID標籤之該儲存區域作讀取和寫入;其中該程序辨識資訊被用來由該RFID系統所包括之一判定單元判定該程序辨識資訊是否與它自己的程序之號碼一致;其中當判定行為指出該程序辨識資訊與它自己的程序之該號碼一致時,對應於該命令資訊的一程序會由該RFID系統所包括之一執行單元執行;並且其中在該等多個程序中之一第一程序中執行對應於一第一命令資訊的一程序所獲得的一轉回值由該RFID系統所包括之一寫入單元寫入到該RFID標籤之該儲存區域中;並且該轉回值在該第一程序之後的一第二程序中由該天線單元從該儲存區域中讀取,並被用作一參數以在該第二程序中供對應於第二命令資訊的一程序所用。
TW097106445A 2007-03-08 2008-02-25 射頻辨識系統與射頻辨識標籤 TWI3833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59272A JP5033447B2 (ja) 2007-03-08 2007-03-08 Rfidシステム及びrfidタ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39618A TW200839618A (en) 2008-10-01
TWI383321B true TWI383321B (zh) 2013-01-21

Family

ID=39575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06445A TWI383321B (zh) 2007-03-08 2008-02-25 射頻辨識系統與射頻辨識標籤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274367B2 (zh)
EP (1) EP1967928B1 (zh)
JP (1) JP5033447B2 (zh)
KR (2) KR100964593B1 (zh)
CN (1) CN101261688B (zh)
TW (1) TWI3833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57807A (ja) * 2010-06-04 2011-12-22 Toshiba Tec Corp Rfid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FR2982688B1 (fr) * 2011-11-16 2013-11-22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s Procede et systeme de detection securisee d'une etiquette electronique rfid
JP6104779B2 (ja) * 2013-11-22 2017-03-29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作業実績管理システム、作業実績管理方法、及び、作業実績管理プログラム
JP6364839B2 (ja) * 2014-03-14 2018-08-0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作業工程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タグ型個別制御器
JP6394013B2 (ja) * 2014-03-14 2018-09-2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作業工程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個別制御器並びにアクセス制限方法
CN104951380B (zh) * 2014-03-24 2018-04-27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测试在线产品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5335371A (zh) * 2014-06-11 2016-02-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推荐方法
US10417595B2 (en) 2017-05-05 2019-09-17 DeHart Consulting, LLC Time-based, demand-pull production
FR3093370B1 (fr) * 2019-02-28 2021-03-05 Univ Bretagne Sud Systeme de stockage temporaire D’OBJETS
FR3141776A1 (fr) * 2022-11-07 2024-05-10 Psa Automobiles Sa Systeme robotise autonome equipe d’une interface radiofrequence de courte portee pour une chaine industriell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82896B (en) * 1999-11-17 2002-04-11 Corning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on of the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fiber
US20030163396A1 (en) * 2002-02-27 2003-08-28 John Blankevoor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cking products as they move through a supply chain
US20030209601A1 (en) * 2000-10-11 2003-11-13 Chung Kevin Kwong-Tai Article track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040084520A1 (en) * 2002-10-31 2004-05-06 Gordon Muehl Distributed production control
US6913199B2 (en) * 2002-12-18 2005-07-05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rifying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of optical code reads
US20050178836A1 (en) * 2004-02-16 2005-08-18 Hideaki Yamada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 contactless communication medium,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ontrol progra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12846A (ja) * 1998-01-28 1999-08-06 Fuji Electric Co Ltd データの退避復元方法
US6128626A (en) * 1998-06-30 2000-10-03 Bull Hn Information Systems Inc. Method for minimizing storage requirements for production assembly information and updates
US7053995B1 (en) 1999-11-17 2006-05-30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on of the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fiber
US7028030B2 (en) * 2001-08-30 2006-04-11 Bea Systems, Inc. Cluster caching with concurrency checking
US8010887B2 (en) * 2001-09-21 2011-08-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mplementing versioning support for data using a two-table approach that maximizes database efficiency
JP2004013367A (ja) * 2002-06-05 2004-01-15 Hitachi Ltd データ記憶サブシステム
CN100346266C (zh) 2002-06-28 2007-10-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计算机异常断电文件系统防破坏的方法
KR101069650B1 (ko) 2003-03-26 2011-10-05 주식회사 비즈모델라인 스마트 카드
EP2141629B1 (en) * 2003-09-26 2017-06-21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Tag privacy protection method, tag device, program therefor and record medium carrying such program in storage
JP2005244488A (ja) 2004-02-25 2005-09-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複合機
JP2006154924A (ja) * 2004-11-25 2006-06-15 Denso Wave Inc 自動化設備システム
JP4691987B2 (ja) * 2004-12-28 2011-06-0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タグおよび携帯端末
TWI249667B (en) * 2004-12-28 2006-02-21 Inventec Corp Manufacture ver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2006286966A (ja) * 2005-03-31 2006-10-19 Fujitsu Ltd 半導体装置の生産管理方法及び半導体基板
US7677441B2 (en) * 2005-04-01 2010-03-16 Microsoft Corporation Relaxed currency constraints
US20060273882A1 (en) * 2005-06-01 2006-12-07 Intel Corporation RFID tag with separate transmit and receive clocks and related method
FR2888970B1 (fr) * 2005-07-19 2007-09-14 Store Electronic Systems Techn Etiquette electronique comportant des moyens pour lire et afficher le contenu de puces rfid
US7764191B2 (en) * 2005-07-26 2010-07-27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RFID tag data affecting automation controller with internal database
JP4880943B2 (ja) * 2005-08-09 2012-02-22 株式会社立花エレテック 工程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JP5027398B2 (ja) * 2005-09-27 2012-09-19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Icタグ識別方法
JP4910350B2 (ja) * 2005-09-29 2012-04-0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製造物管理製造システム、製造物管理製造方法
KR100746875B1 (ko) * 2006-01-13 2007-08-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얼모드 단말기의 동작모드 전환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4633647B2 (ja) * 2006-02-15 2011-02-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制御方法、制御システム、及び、接続確認方法
KR100795577B1 (ko) * 2006-03-23 2008-01-21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전자 태그 인식 장치 및 그 방법과, 전자 태그의 데이터처리 방법
US7865141B2 (en) * 2006-06-15 2011-01-04 Silicon Storage Technology, Inc. Chipset for mobile wallet system
US7953710B2 (en) * 2006-06-23 2011-05-31 Microsoft Corporation Multi-master database synchronization without loss of convergence
JP5028882B2 (ja) * 2006-06-30 2012-09-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リーダライタおよ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CA2645990C (en) * 2007-12-20 2014-07-29 Bce Inc. Contact-less tag with signature,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82896B (en) * 1999-11-17 2002-04-11 Corning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on of the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fiber
US20030209601A1 (en) * 2000-10-11 2003-11-13 Chung Kevin Kwong-Tai Article track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030163396A1 (en) * 2002-02-27 2003-08-28 John Blankevoor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cking products as they move through a supply chain
US20040084520A1 (en) * 2002-10-31 2004-05-06 Gordon Muehl Distributed production control
US6913199B2 (en) * 2002-12-18 2005-07-05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rifying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of optical code reads
US20050178836A1 (en) * 2004-02-16 2005-08-18 Hideaki Yamada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 contactless communication medium,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ontrol progra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67928A2 (en) 2008-09-10
US20080218349A1 (en) 2008-09-11
CN101261688B (zh) 2010-10-13
JP2008225588A (ja) 2008-09-25
JP5033447B2 (ja) 2012-09-26
US8274367B2 (en) 2012-09-25
KR20080082465A (ko) 2008-09-11
TW200839618A (en) 2008-10-01
EP1967928B1 (en) 2013-03-06
KR100963323B1 (ko) 2010-06-11
KR100964593B1 (ko) 2010-06-21
KR20100029226A (ko) 2010-03-16
CN101261688A (zh) 2008-09-10
EP1967928A3 (en) 2011-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3321B (zh) 射頻辨識系統與射頻辨識標籤
Velandia et al. Towards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Crankshaft monitoring, traceability and tracking using RFID
CN1862578B (zh) 一种设备在线测试管理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KR100891753B1 (ko) Rfid 시스템 성능 모니터링 방법, 시스템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제품
RU2398268C2 (ru) Схема языка разметки приложения считывателя
KR20080005965A (ko) Rfid 태그 성능 정보 수집 방법, rfid 태그판독기, 컴퓨터 프로그램 제품 및 rfid 태그 커미셔닝방법
WO2004040387A1 (en) Distributed production control
CN104221035A (zh) 用于跟踪和管理制造工艺中的材料的射频识别系统
US975423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horitative item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facility operations
WO2008147740A2 (en) Rfid discovery, tracking, and provision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ets
CN114511334B (zh) 基于数据识别的全流程溯源可视化方法、系统与电子标签
KR102140731B1 (ko) 스마트팩토리를 구현하는 시스템
US20080191848A1 (en) Automatic output-value adjustment method for reader/writer
US8145336B2 (en) Real-time assembly and part validation and auto-disposition
CN109272080A (zh) 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无人机整车盘点系统
CN108647756B (zh) 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资产管理系统及方法
Ting et al. Design of an RFID-based inventor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ystem: a case study
WO2007038348A1 (en) A reliable dock-door system us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interrogators
KR102102591B1 (ko) 스마트팩토리를 구현하는 시스템
CN114548328A (zh) 应用于检测流程的检测治具的管理方法
Hackenbroich et al. Optimizing business processes by automatic data acquisition: RFID technology and beyond
CN102682316A (zh) 醋酸装置特材rfid安全管理系统
CN110472711A (zh) 一种检测系统、设备生产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10889299A (zh) 信号数据分析系统及其分析方法
CN117151580A (zh) 智能货架的库存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