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1962B - Train compartment communication device - Google Patents

Train compartment communication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1962B
TWI381962B TW097133891A TW97133891A TWI381962B TW I381962 B TWI381962 B TW I381962B TW 097133891 A TW097133891 A TW 097133891A TW 97133891 A TW97133891 A TW 97133891A TW I381962 B TWI381962 B TW I38196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group
inter
grouping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33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32591A (en
Inventor
tatsumi Shogo
Watanabe Ryoichi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325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25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19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196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04L12/462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ridge based backbone
    • H04L12/4625Single bridge functionality, e.g. connection of two networks over a single b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0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42Adaptation of control equipment on vehicle for actuation from alternative parts of the vehicle or from alternative vehicles of the same vehicle tra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15/00Indicators provided on the vehicle or train for signalling purposes
    • B61L15/0018Communication with or on the vehicle or train
    • B61L15/0036Conductor-based, e.g. using CAN-Bus, train-line or optical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5/00Recording or indicating positions or identities of vehicles or trains or setting of track apparatus
    • B61L25/02Indicating or recording positions or identities of vehicles or trains
    • B61L25/028Determination of vehicle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within a train consist, e.g. serialis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26Rail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Description

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通訊裝置,其係用於在鐵路等中的列車的車廂內、車廂間以及由1台以上的車廂構成之編組間的通訊。
在編組方向不同的2個編組合併而成的列車中,一邊的編組中標示為右側的門,和另一邊編組中標示為右側的門,係為位於相反側的門。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已公開了用以解決關於傳送路上的通訊中繼裝置之上游下游方向之辨識不一致之問題的方法(例如,專利文獻1)。具體言之,在將編組方向不同的編組合併時,將其中一個編組內的所有通訊中繼裝置中關於上游下游的辨識予以反轉,藉此,使得編組之間通訊中繼裝置的關於上游下游方向的辨識一致。
專利文獻1:特開2005-168126號
在過去的列車車廂間通訊網路中,在執行將其中一個編組內的通訊中繼裝置的辨識反轉的處理時,必須要中斷通訊。當中斷通訊時,就會有處理延遲的問題。而且,為了要使通訊中斷,必須要在通訊處理中設置確實執行中斷 的煩雜手段,而使得通訊中斷時間增加,而且也有容易導致錯誤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為提供列車車廂間通訊網路,其在合併編組方向不同之編組時,無須中斷通訊處理,而能夠繼續通訊處理。
為解決上述問題,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包括:終端,其配置於由1台以上的車廂構成之編組中,用於收發資訊;編組內傳送路線,其與上述編組內之該終端連接,用以傳送該資訊;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其與該編組內傳送路線連接,從該編組內之該終端接收該資訊之第一資訊並將該第一資訊傳送到鄰接之其他該編組,從鄰接之其他該編組接收該資訊之第二資訊,並將該第二資訊傳送到該編組內的該終端;編組間傳送路線,其將鄰接之編組的該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彼此連接以傳送該資訊。該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包括:編組方向判斷裝置,其判斷接收之該資訊的發送端之該編組和該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所屬之該編組之編組方向是否不同;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裝置,當該編組方向判斷裝置判斷為不同的編組方向時,將該資訊改寫,以使得接收之該資訊中包含的方向依存資訊反轉。
本發明當鄰接的編組的編組方向相異時,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裝置將通訊封包中包含的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藉此,即使將編組方向相異的編組彼此合併,也不需要使通 訊中斷,而能夠繼續通訊處理。
實施型態1
第1圖顯示說明本發明實施型態1的列車用通訊裝置之構成圖。在圖中,編組41至少由1台車廂40構成,在第1圖中係由4台車廂40a-40d構成。編組41係以1台以上的車廂40構成,係為運用時不分離的列車單位,也有在一個相連結的列車中合併複數個編組41。
在編組41中,設置了在編組41間收發資訊的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另外也設置了編組間傳送路線21,用以將編組41之不同的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連接並傳送資訊。各車廂40至少搭載一台終端30。編組內的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及各終端30之間,係以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來連結。
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透過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將從其他的編組透過編組間傳送路線21(21a)傳來的資訊,中繼到各車廂40的終端30。而且,透過和接收資訊的編組間傳送路線21(21a)不同的另一個編組間傳送路線21(21b),將送來的資訊在中繼到另一個編組41。
而且,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將從終端30經過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送出的資訊,透過編組間傳送路線21,在中繼到其他的編組。
終端30,經過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從編組間通 訊中繼裝置1接收資訊,並執行各車廂40的控制。而且,編組41設有用於和鄰接的編組41通訊之編組間傳送路線21a,21b。
資訊包含計算機可處理的資料,其可以為通過網路層或傳輸層而被分割之資料單位的封包。
以下說明各裝置。
第2圖顯示說明本發明實施型態1的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的說明圖。如圖所示,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係由編組間傳送埠15a,15b及編組內傳送埠15c,以及與其連接之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構成。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係透過編組間傳送埠15a,15b而和其他的編組41中繼資訊,並透過編組內傳送埠15c而和編組內的終端30中繼資訊。
第3圖顯示於本發明實施型態1的編組間通訊中繼手段的說明圖。在第3(A)圖中,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包含編組方向判斷裝置5及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裝置2。
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在中繼接收自編組41鄰接之另一個編組41的資訊時,在編組方向和鄰接編組41不同時,執行改寫,以將其他編組送來之資訊中的方向依存資訊反轉。在編組方向和鄰接編組41相同時,不執行方向依存資訊反轉的改寫,而直接將資訊中繼。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具有編組方向判斷裝置5和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裝置2以實現上述內容。
編組方向判斷裝置5,在中繼接收自鄰接的編組41之 資訊時,在資訊的發送端之鄰接的其他編組41和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所屬之該編組41之編組方向不同的情況下,判斷為方向不同,在編組方向相同的情況下,則判斷為方向相同。
編組方向判斷裝置5中作為編組方向判斷之基礎的資訊可以為:(1)編組間或車廂間的連結裝置之物理形狀、由電氣信號以物理方式執行之結果的資訊;(2)發送端的編組41的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將編組方向資訊附加於送訊資訊的資訊。例如,(1)為,在連結器之特定位置上,設置用以表示為第一或第二方向之凹處,並在與此相對之連結器的特定位置上設置用以讀取上述凹處的機構。從該讀取機構讀取的結果,求出連結對象為第一或第二方向,依據連結對象之方向,以及本身車廂之該連結器為第一或第二方向,來判斷編組方向是否不同。具體言之,若第一、第二方向為一致,則為不同的編組方向;若第一、第二的方向相異,則判斷編組方向為相同。也可以不用上述凹處,而使用電氣訊號來識別第一或第二方向。
在此,編組方向的一致、不一致,以鄰接編組之相對關係來判斷即可,例如,不需要以「上行」、「下行」等的絕對方向來判斷。是否將方向依存資訊反轉,只要以鄰接編組的相對關係來判斷就可以了。而且,以「上行」、「下行」等的絕對方向來判斷,必須要對應於列車運行而明確變更設定,相對於此,以鄰接編組的相對關係來判斷時,在編組決定時,在決定之後的運行中不會產生變化, 因此,具有不需要變更設定的效果。
在編組方向判斷裝置5判斷方向是相同的情況下,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直接將資訊輸出(中繼)。在判斷為方向相異的情況下,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在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裝置2將接收的資訊執行改寫,並將改寫後的資訊輸出(中繼)。
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裝置2執行改寫,以將接收之資訊中的方向依存資訊反轉。以下說明方向依存資訊的改寫。
所謂方向依存資訊,係為決定編組內的位置、方向等的成對的識別資訊,其以編組方向為基準來決定。所謂決定編組內的位置、方向等的成對資訊,例如為「前」及「後」、「左」及「右」、「上游」及「下游」等。所謂編組方向,係為對應於編組的構成而決定之單一的前後位置關係中,由後向前的方向。而且,定義一致即可,定義為「由前向後」亦可。方向依存資訊為,向著編組方向左邊就是「左」、右邊就是「右」,來定義上述之「左」和「右」等。
例如,1個編組的編組方向為,可以將在右邊看到定義為「右」的門時的正面側作為為第一方向,並將背面側作為第二方向。如此一來,當2個編組合併時,若向著各編組中連結之處的方向,在2個編組中都是第一方向,則編組方向判斷裝置5判斷為方向相異。另外,相反地,或2個編組中之一者為第一方向,而另一個為第二方向,則編組方向判斷裝置5判斷為相同方向。
另外,所謂的反轉方向依存資訊,係為將方向依存資 訊的值變成成對資訊中的另一個值。具體言之,將表示「前」的意義之資訊改寫變成「後」的資訊,將表示「左」的意義之資訊改寫變成「右」的資訊,將表示「上游」的意義之資訊改寫變成「下游」的資訊。
在第3(B)圖中,為顯示另一個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的圖。在圖中,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除了上述之外,還具有編組方向資訊附加裝置3。
編組方向資訊附加裝置3,在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把資訊(包含封包)中繼到其他編組41時,附加從發送端的編組41,亦即,從該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所屬之編組41觀察的中繼之編組41的方向的資訊。
例如,若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所屬之編組中送出的方向為上述例子中的第二方向,則附加表示第二方向的資訊。如果,在向相反側送出資訊時,則附加表示第一方向的資訊。亦即,附加的編組方向的資訊係隨著送出方向而改變。
接收上述附加了編組方向資訊的資訊之編組41,比較接收側的方向,和附加於接收的資訊之編組方向資訊,而能夠判斷編組方向是否一致。例如,接收訊息的編組41的接收側為第一方向,而接收的資訊中附加了表示第二方向的資料,則編組方向判斷裝置5判斷編組方向為相同。
如上述,編組方向判斷裝置5,能夠判斷在編組方向資訊附加裝置3附加之編組方向的資訊,以及由接收側的方向鄰接之編組的方向是否為相同。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 19在編組方向相異的情況下,在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裝置2執行資訊改寫。
第3(C)圖為顯示另一個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的構成圖。在圖中,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除了上述之外,還包括編組號碼附加裝置4。
編組號碼附加裝置4,在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把資訊中繼到其他的編組41時,附加發送端的編組41,亦即該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所屬之編組的編組號碼。在此的編組號碼係為,為了區別個別的編組而事先附加的,並且在一列車中不會重複的號碼。
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設有編組號碼附加裝置4,其檢知鄰接之編組41的號碼變化,藉此,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能夠檢出鄰接編組41已改變。
利用上述的編組號碼,能夠簡化處理。具體言之,當鄰接編組41已改變時,則啟動編組方向判斷裝置5,判斷是否和鄰接之編組的編組方向相同,並將其結果記錄在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中。之後,直到鄰接編組41改變之前,當顯示和儲存於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中之資訊不同方向時,啟動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裝置2以改寫資訊。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當其從接收資訊的編組號碼得知鄰接編組41已改變之事實時,啟動編組方向判斷裝置5並記錄其判斷結果。像這樣的構成,在平常時不需要使編組方向判斷裝置5運作,而能夠簡化處理。
繼之,說明編組間中繼裝置繞道裝置16。第4圖顯示 說明本發明實施型態1的編組間中繼繞道手段的說明圖。列車車廂間通訊網路中,設置了圖示之編組間中繼裝置繞道裝置16。編組間中繼裝置繞道裝置16係由切換繞道路和傳送路的2個開關18構成。2個開關18分別具有將編組間傳送路線21及繞道路17連接的狀態,以及將編組間傳送路線21和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連接的狀態之兩種狀態。以下,將連接編組間傳送路線21和繞道路17的路線稱之為繞道路側路線,將連接編組間傳送路線21和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之路線稱之為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側路線。
編組間中繼裝置繞道裝置16監視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的動作狀況。在此監視中,在平常時開關18均設定為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側路線。在監視中,當檢知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異常時,將開關18設定為繞道路側路線。在後者的狀態時,編組間傳送路線21a及21b直接連結,因此,繞過該編組41,而成為將兩側鄰接的編組41直接連結的狀態。
編組間中繼裝置繞道裝置16,在例如檢知到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的電源關閉的情況,或者,監測計時器的錯誤次數超過一定次數的情況,能夠藉由判斷為異常來檢知異常。
如此,藉由構成編組間中繼裝置繞道裝置16,在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故障的情況,也能夠執行兩側鄰接之編組41間的傳送,而能夠提高可用性。
再者,在編組間中繼裝置繞道裝置16設定為繞道路測電路的情況,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因為具有編組號碼附加裝置4,所以能夠檢知鄰接編組已經改變。例如,在編組A、編組B、編組C依據A、B、C的順序合併的情況,在正常執行傳送時,編組C所接收之封包的發送端編組號碼為編組B的號碼。當編組B故障時,在編組間中繼裝置繞道裝置16中,開關18設定在繞道路側電路,編組C所接收之封包的編組號碼則變成是編組A的號碼。因此,編組C能夠得知封包的發送端已經改變,並能夠檢知鄰接的編組已經改變之事實。
繼之,針對編組內之各終端進行說明。第5圖顯示終端30和監視控制對象機器32的說明圖。在圖中,終端30具有傳送埠31。該傳送埠31透過編組內傳送埠15c而和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連接。終端30和複數台監視控制對象機器32連接,執行其所連接之機器的監視控制處理。在監視控制對象機器32中,包含以門或馬達等的編組方向為基準為決定之方向依存資訊來指定監視/控制內容或監視/控制的對象之機器。
繼之,針對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的網路之資訊(包含封包)的流程進行說明。
首先,針對從終端30傳送封包時的流程進行說明。終端30以包含方向依存資訊的監視/控制必須之資料為封包,向通訊對象之終端30傳送。通訊對為編組41內的終端30時,傳送之封包不經過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而通 過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以到達目的地的終端30。
通訊對象為其他編組41的終端30時,從終端30傳送之封包通過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到達該編組41的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由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的編組內傳送埠15c接收之。從該編組41內的終端30傳送的資訊由編組內傳送埠15c接收時,不啟動編組方向判斷裝置5及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裝置2。在具有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的編組方向資訊附加裝置3和編組號碼附加裝置4的情況下,如第6圖所示,在包含接收的方向依存資訊的封包上分別附加發送端編組方向資訊103及發送端編組號碼102。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對於編組間傳送埠15a或15b中任一者或兩者中繼(傳送)封包。
傳送訊息的鄰接之其他的編組41的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從編組間傳送埠15a或15b中任一者,接收從鄰接的編組41傳來的封包。接收訊息的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將從編組間傳送埠15接收的封包中繼到編組內傳送埠15c,以及有別於接收該封包之另一個編組間傳送埠15(15a或15b)。此時,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在表視為異於編組方向判斷裝置5判斷或儲存之編組方向判斷結果的方向時,啟動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裝置2。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裝置2,當包含於封包中的發送端編組方向資訊103和該編組的編組方向相異時,將包含於封包之資料部中的方向依存資訊反轉。
在將從鄰接的編組41接收的封包中繼到編組內傳送 埠15c的情況下,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從接收的封包中去除發送端編組方向資訊103和發送端編組號碼102,僅將資料部中繼。
另外,在中繼到編組間傳送埠15a或15b時,編組方向資訊附加裝置3及編組號碼附加裝置4將接收的封包之發送端編組方向資訊103和發送端編組號碼102分別改寫為該編組41的編組方向和編組號碼,並將之中繼。
編組方向資訊附加裝置3附加的編組方向資訊可以為,例如:第2圖的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的編組間傳送埠15a及15b的埠號碼。編組方向資訊為,本身之編組41中表示送出的鄰接編組41方向之資訊,所以為表示同一個編組41的編組間傳送埠15a,15b的值。但是,設定給編組間傳送埠15的號碼,在可能合併的編組41中,係決定為在右邊看到「右」的門之正面側為「a」,而以背面側為「b」(係為上述之「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同樣的基準來設定。
在如上述設定的情況下,發送端的鄰接之編組41和該編組41的編組方向之一致及不一致,係以第7圖為基準來決定。亦即,發送端的編組間傳送埠15的編組方向資訊和本身編組41接收之編組間傳送埠15的編組方向資訊為相同時,則判斷為其彼此的編組方向為不一致(逆方向)。而上述編組方向資訊不同時,則判斷為彼此的編組方向為一致(同一方向)。
第6圖的封包中不包含發送端編組方向資訊103,而 當編組狀態改變時儲存鄰接之編組41的發送端編組方向資訊103,編組方向判斷裝置5據以判斷編組方向之方法亦可。但是,因為合併、分割或編組間中繼裝置繞道裝置16的開關18的狀態變化等,而使得鄰接之編組41的編組方向改變時,在將該變化告知編組方向判斷裝置5之前,可以接收到變化後傳送之封包,在將該變化告知編組方向判斷裝置5之後,也可能接收到變化前傳送之封包。在將編組方向的改變告知編組方向判斷裝置5之前傳送封包的情況下,編組方向的判斷時和封包作成時不同,則無法保持處理的一貫性,亦即,會有無法執行本來應該執行的監視控制的情況發生。相對於此,在封包中包含編組方向資訊的方法中,封包作成時就附加了作為編組方向判斷基準的資訊,所以,即使當編組41和編組41的連結狀態改變時,連同基於此一資訊進行處理的對象之封包一起傳達該變化。因此,具有能夠確保處理之一貫性的效果。
另外,方向依存資訊的儲存位置係依據各封包種類而事先決定,可以將封包種類別之方向依存資訊儲存位置事先儲存在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藉由此種構成,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能夠界定應該改寫的方向依存資訊。其他的方法為,藉由事先附加表示各封包之方向依存資訊之儲存位置,使得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能夠改寫方向依存資訊。
其他的方法為,在封包中定義以旗標來表示是否要改寫方向依存資訊的改寫要否資訊。該改寫要否資訊為,處 理作為方向依存資訊,為由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裝置2改寫對象之資料。具體言之,當編組方向判斷裝置5判斷為編組方向不同時,將改寫要否資訊的旗標反轉。而且,在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將封包傳送到其他的編組41時,包含於封包中的其他的方向依存資訊不是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裝置2的改寫對象,而以上述改寫要否資訊為改寫對象。
在封包被中繼到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的情況下,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參照改寫要否資訊,在必須要改寫的情況下,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裝置2將封包內部的方向依存資訊改寫,並將改寫要否資訊改寫為不需要。藉由此種構成,在編組41間中繼時,雖然可能要改寫改寫要否資訊,但是,因為不執行大量處理的方向依存資訊的改寫,所以具有能夠快速執行處理的效果。
另外,在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將封包中繼到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時,也不執行包含於封包中的方向依存資訊的改寫,並在接收該封包的終端30設置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裝置2,依據改寫要否資訊來執行方向依存資訊的改寫。在此情況下,最先接收訊息的終端30,檢知到改寫要否資訊為必須改寫,而執行方向依存資訊的改寫,以及將上述改寫要否資訊改寫為不需要改寫,並將封包向下游傳送亦可。另外,不是在最先接收訊息的終端30,而是在傳送順序中最先利用封包中的監視控制資訊等的終端30,檢知到改寫要否資訊為必須改寫,而執行方向依存資訊的改寫,以及將上述改寫要否資訊改寫為不需要改寫,並將封 包向下游傳送亦可。藉由此種構成,在編組內未利用封包的情況下,不必執行方向依存資訊的改寫,而具有減少系統整體之處理量的效果。
繼之,針對接收封包的終端30的處理進行說明。在接收了封包的終端30中,以資料內的方向依存資訊為基礎,判斷作為對象之機器32的監視控制對象之方向(界定做為對象之機器32),執行監視控制。在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中依據資料發送端的編組41以及本身之編組41的編組方向,執行方向依存資訊的改寫。因此,編組41內的終端30中,可以直接解釋接收的方向依存資訊而加以利用。
另外,在終端30中,在儲存關於方向依存資訊的控制狀態或故障資訊的處理中,無須特地改寫方向依存資訊而能夠利用之。例如,在由其他編組發出終端30儲存門的故障資訊的指令的情況下,在終端30中,可以儲存依據方向依存資訊的本身編組41的門之方向資訊及門的故障資訊。
從和儲存資訊在記錄資料中的編組相同的編組中讀取記錄資料時,從編組41的編組方向和記錄資料內的方向依存資訊中,就可以界定已記錄之門的方向。從和儲存資訊在記錄資料中的編組不同的編組中讀取記錄資料時,因為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裝置2對應於編組的連接方式來改寫記錄資料中的方向依存資訊,所以,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的編組方向判斷裝置5能夠從執行讀取之編組的編組方向,及記錄資料內的方向依存資訊來界定已記錄之門的方向。不論在哪一種情況下,為了要解析記錄資料,可以將 界定執行讀取之編組的資料和記錄資料一併管理。
繼之,具體說明在上述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的網路構成)中,傳送門控制資訊時的程序。
第8圖顯示說明用於本發明的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的構成圖。在圖中,編組41A、41B、41C係依據此順序合併。編組41A和編組41B的編組方向無相反,而編組41B和編組41C的編組方向則為相同。以下,以此情況為例,說明傳送門控制資訊時的程序。
各編組41的終端30為了分別監視/控制門左32a、門右32b,而分別具有和門連接用的傳送頻道a、b。門左、門右的識別資訊為方向依存資訊。例如,當編組方向對於如軌道等的基準而改變時,則將之換成相對於該基準(軌道)的門之物理位置。換言之,在編組方向不同的編組41A和編組41B中,對應於方向依存資訊之門左的門相對於軌道的物理位置是互相相反的。另外,在編組方向相同的編組41B和編組41C中,對應於方向依存資訊之門左的門相對於軌道的物理位置是相同的。
針對從編組41A的終端30傳送「右側門-開」的封包(第9(A)圖)的情況,順著說明封包之流程說明各部之處理。傳送之封包為,以軌道為基準,用以使得同樣方向的門打開之門控制資訊。
從編組41A的終端30傳送之封包,到達編組41A的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的編組內傳送埠15c。由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的編組號碼附加裝置4及編組方向資訊附加裝 置3,將發送端編組號碼102及發送端編組方向資訊103附加於接收之封包上。此時,將輸出該封包之編組間傳送埠15的埠號碼(a或b)附加作為發送端編組方向資訊103。在圖中,從編組間傳送埠15a傳送時,則附加a(在圖中的情況)。另外,從編組間傳送埠15b傳送時,則附加b。各封包分別顯示如第9(C)及(B)圖。
從編組41A的編組間傳送埠15a傳送之封包(第9(C)圖),通過編組41B的編組間傳送埠15a,到達編組41B的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在此,編組41B的編組方向判斷裝置5,比較接收之封包(第9(C)圖)的發送端編組方向資訊103及接收該封包之編組間傳送埠15a的埠號碼。該比較的結果,因為a和a相同,所以可以得知發送端的編組41A和本身編組41B的編組方向為相反。因此,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藉由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裝置2將封包內的方向依存資訊「門右」反轉,將之改寫為「門左」(第9(D)圖)。
繼之,藉由編組41B的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將上述封包(第9(D)圖)的發送端編組方向資訊103和發送端編組號碼102去除(第10(A)圖)。去除了這些資訊的封包(第10(A)圖),係從編組內傳送埠15c傳送到編組41B的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編組41B的終端30,依據包含於接收的封包(第10(A)圖)中的「門左-開」而執行開啟門的控制。
另外,藉由編組41B的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的編組 方向資訊附加裝置3,在上述封包(第10(A)圖)上附加「b」以作為發送端編組方向資訊103,並由編組號碼附加裝置4附加B作為發送端編組號碼102(第10(B)圖)。之後,從編組41B的編組間傳送埠15b傳送上述封包(第10(B)圖),通過編組41C的編組間傳送埠15a,到達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
在此,編組41C的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之編組方向判斷裝置5,比較接收之封包(第10(B)圖)的發送端編組方向資訊103和接收該封包之編組間傳送埠15a的埠號碼,藉此,判斷發送端的編組和本身編組的編組方向為相同。在此情況下,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不啟動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裝置,而保持該封包的原狀(第10(C)圖)。
繼之,藉由編組41C的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將上述封包(第10(C)圖)的發送端編組方向資訊103和發送端編組號碼102去除(第10(A)圖)。去除了這些資訊的封包(第10(A)圖),係從編組內傳送埠15c傳送到編組41C的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編組41C的終端30,依據包含於接收的封包(第10(A)圖)中的「門左-開」而執行開啟門的控制。
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如上述般動作,因此,「門右-開」的封包,在編組41A、編組41B、編組41C中分別被改寫為「門右-開」、「門左-開」、「門左-開」,並傳送到各編組41A、41B、41C的終端30。其結果為,相對於作為基準的軌道,能夠將門控制封包傳送給在所有的編組中物 理上相同方向的門。
在上述中,係將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和終端30以不同的裝置來實現,但是,編組之端處的車廂所搭載的終端30中之一者,可以為可執行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之功能的構成。在此情況下,具有構成元件變少,傳送路線不會變得複雜,並能夠精簡地構成之效果。
依據上述構成,具有下述效果:編組41內終端30,只要依據方向依存資訊來監視控制其所連接的機器即可,在各終端30或機器32中,無須要執行改寫方向依存資訊的處理。
通常在終端30或機器32中執行方向依存資訊的情況下,必須要判斷所屬之編組41的編組方向以及發送端的編組41的編組方向。但是,這些資訊,若在終端30或機器32之間無法取得一貫性,就無法正確執行動作。在編組41的合併/分割等的過渡狀況中,必須要有使終端30或機器32關於編組方向之辨識一致的方法。但是因為要使其辨識一致的對象之終端30或機器32係為分散配置,所以,上述使得辨識一致的方法很複雜,而使得錯誤的可能性變高。
在過去的列車車廂間通訊網路中,在一邊的編組內的通訊中繼裝置中正在執行反轉辨識的處理時,必須將通訊中斷,直到所有的通訊中繼裝置都完成辨識的反轉為止。而當通訊中斷,就產生處理延遲的問題。而且,為了要使通訊中斷,必須要在通訊處理中設置確實執行中斷的煩雜手段,而且還必須設置用來確認所有的通訊中繼裝置都已 完成辨識之反轉的手段。因此,由於通訊處理中確實使其中斷的手段,以及確認所有的通訊中繼裝置已經完成辨識的反轉的手段,而使得通訊中斷時間增加,而且也有容易導致錯誤的問題。
而且,過去的列車車廂間通訊網路,在3組以上的編組合併的狀態下,在通訊中繼裝置完成辨識反轉之前,在連結器的接觸不良等造成傳送路線的中斷、而反覆執行連接的情況下,就會陷於反覆執行方向辨識處理的狀態中,而無法穩定地動作。
依據本實施型態,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在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中執行方向依存資訊的改寫,各終端30中不需要執行是否要改寫方向依存資訊的判斷處理,因此,一方的編組內的通訊中繼裝置中不需要執行反轉辨識的處理。因此,不必中斷通訊而能夠執行處理。因此,其效果為:沒有如傳統的處理延遲問題、通訊中斷時間增加的問題、或者容易引起錯誤的問題,而能夠執行通訊處理。
再者,依據本實施型態,在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中執行方向依存資訊的改寫,各終端30中不需要執行是否要改寫方向依存資訊的判斷處理,因此,在3組以上之編組合併的狀態下,即使在因為連結器的接觸不良等造成傳送路線的中斷、而反覆執行連接的情況下,也不必執行方向辨識的反轉處理,而具有能夠穩定動作的效果。
依據本實施型態,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在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中執行方向依存資訊的改寫,因此,在各終 端30中無須對應於本身編組41的方向來改寫方向依存資訊。因此,即使在合併時等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或者網路)的狀態不穩定的情況下,也具有使得動作不會變得不穩定的效果。
例如,在其他編組41合併之後,立刻從其他編組41送來包含方向依存資訊的封包之情況下,在接收封包的編組41中,編組方向判斷裝置5從本身編組41的編組方向和封包內的編組方向資訊來判斷是否需要改寫方向依存資訊,並在必要時以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裝置2進行改寫,因此,各終端30中不需要中斷通訊或處理。
再者,當因為編組41間的連結器之接觸不良,而使得其和鄰接編組反覆地合併和分離時,係依據資訊內的編組方向資訊來判斷從其他編組41正常遞送來的封包內的方向依存資訊是否需要被改寫,因此,各終端30能夠正確地解讀。
再者,在頻繁地執行第4圖所示之編組間中繼裝置繞道裝置16的開關18之切換時,也是依各封包來執行是否要改寫方向依存資訊的判斷,所以,不會造成鄰接編組41之編組方向改變的識別,以及是否要改寫的判斷彼此脫節。因此,各終端30能夠正確地解讀方向依存資訊。
再者,因為是依據該資訊內的編組方向資訊來判斷傳送資訊內的方向依存資訊是否要改寫,所以,即使在因為編組變化或繞道路的切換而使列車車廂間通訊網路容易不穩定的過渡時期,也能夠穩定地動作。
實施型態2
上述實施型態中,在編組41中具有一個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但是,也可以在同一個編組41中有2個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
第11圖顯示說明本發明實施型態2的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的構成圖。另外,第12圖顯示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之重要部分的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的構成圖。與上述實施型態的構成要素者,係標示同樣的號碼。
在第11圖中,編組41、車廂40(40a-40d)、終端30、編組間傳送路線21和上述實施型態一樣。以下以不同點為中心以進行說明。
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配置於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的兩端,其在編組41中有2個。如第12圖所示,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係由編組間傳送埠15a、編組內傳送埠15c及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構成。
再者,編組間中繼裝置繞道裝置16的繞道路17和開關18,係配置為可以繞過編組41中配置的2個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
在本實施型態中未說明的事項,原則上和上述實施型態1的構成相同,執行的動作也相同。
繼之,針對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的封包的流程進行說明。首先,終端30以包含方向依存資訊的監視/控制必須之資料為封包,並傳送之。通訊對為編組41內的終端30時,傳送之封包不經過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而通過編 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以到達目的地的終端30。
通訊對象為其他編組41的終端30時,傳送之封包通過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到達該編組41的2個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兩者。之後,在任何一個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中都是執行一樣的動作。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從編組內傳送埠15c接收接收封包。如第6圖所示,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在包含接收的方向依存資訊的封包上,附加發送端編組方向資訊103及發送端編組號碼102(第6圖),從編組間傳送埠15a傳送中繼封包。
鄰接之編組41的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從編組間傳送埠15a由鄰接之編組41接收上述封包(第6圖)。該接收訊息之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將從編組間傳送埠15a接收之封包中繼到編組內傳送埠15c。此時,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由編組方向判斷裝置5判斷包含於封包中的發送端編組方向資訊103,以及該編組41中的該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之編組方向資訊,以判斷其編組方向是否相同。當和該編組41的編組方向不同時,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裝置2將包含於封包之資料部中的方向依存資訊反轉。
在將從鄰接的編組41接收的封包中繼到編組內傳送埠15c的情況下,從第6圖的封包中去除發送端編組方向資訊103和發送端編組號碼102,僅將資料部傳送到該編組41的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
另外,在從編組間傳送埠15a中繼到其他的鄰接編組時,編組方向資訊附加裝置3及編組號碼附加裝置4將接 收的封包之發送端編組方向資訊103和發送端編組號碼102分別改寫為該編組41的編組方向和編組號碼。
在此,針對判斷發送端編組方向資訊103和發送端編組號碼102是否相異的方法進行說明。編組方向資訊附加裝置3,以編組方向為基準,將前側的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之識別子設為a,另一側的識別子設為b,並寫入執行中繼處理之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的識別子。在此,所謂前側為,例如,在編組中於右邊看到「右」的門則視為正面側。
編組方向是否和本身編組41相同的判斷基準係如第13圖所示。發送端的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的識別子,和接收封包之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的識別子為相同時,則編組方向為彼此相反。另外,發送端的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的識別子,和接收封包之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的識別子為不同時,則編組方向為相同。
在上述中,係將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和終端30以不同的裝置來實現,但是,編組41兩端的車廂所搭載的終端30,可以為可執行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之功能的構成。
在本實施型態中,也和上述實施型態一樣,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即使在因為編組41的變化或繞道路的切換而使得動作容易不穩定的過渡時期,也能夠穩定地動作。
實施型態3
上述實施型態中,在終端30中具有一個傳送埠,但 是,也可以在終端30中有2個傳送埠,藉由符記封包的巡迴傳送來管理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的使用權。
第14圖顯示說明本發明實施型態3的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的構成圖。另外,第15圖為顯示說明終端30和監視控制對象機器32的圖。與上述實施型態的構成要素者,係標示同樣的號碼。而且,編組41、車廂40(40a-40d)、終端30、編組間傳送路線21和上述實施型態一樣。以下以不同點為中心以進行說明。
終端30具有2個傳送埠31a及31b,這些傳送埠係構成為透過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a與鄰接車廂40連結。以下,在此種構成中,考慮以符記封包(token packet)的巡迴傳送來管理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a(網路)的使用權的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在此所謂之符記封包,係為,用於排他地使用網路之控制用封包。從終端30接收符記封包到傳送給其他終端30的期間,都可以利用網路。
終端30,以該編組內的編組方向為基準,將傳送埠31a辨識為上游,將傳送埠31b辨識為下游。終端30,當其接收符記封包時,依據符記封包中指示的方向(亦即,從上游到下游,或從下游到上游),將符記封包轉寄。而且,和上述實施型態2一樣,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可以用編組方向做為基準來定義識別子(a或b)。例如,可以將傳送埠31的上游側定義為「a」,將其下游側定義為「b」。
茲說明具有上述構成的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的列車,在編組方向相異之2個編組合併的狀態下之符記封包的巡 迴傳送。再者,在符記封包中,包含符記封包的轉寄方向之資訊。該符記封包的轉寄方向的資訊係為方樣依存資訊。
開始傳送符記封包的終端30,可以依據例如「設定為編組內最上游或最下游者」的規則來決定。開始傳送符記封包的終端30為編組內最上游之終端30時,開始傳送符記封包的終端30,將符記封包的轉寄方向設定為「從上游到下游」。相反的,開始傳送符記封包的終端30為編組內最下游之終端30時,則將之相反地設定為「從下游到上游」。
以下,係針對以編組內的最上游之終端30為開始傳送符記封包的終端30來進行說明,但是,相反的情況,將「上游」和「下游」互換,就可以執行同樣的處理。
從最上游的終端30傳送的符記封包,從下游側的傳送埠31b傳送。鄰接的終端30,從上游側的傳送埠31a接收該封包,並依據接收之符記封包所包含的符記封包轉送方向(「從上游到下游」),將之傳送到下游側的傳送埠31b。反覆執行此一處理後,符記封包被傳送到編組內最下游之終端30的傳送埠31b。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b,係透過編組內傳送埠15c接收該符記封包。
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b的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的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裝置2和編組號碼附加裝置4,將發送端編組方向資訊103及發送端編組號碼102附加在符記封包上,從編組間傳送埠15a經過編組間傳送路線21傳送到鄰接的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在此,和實施型態2一樣, 可以設定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b的識別子b作為發送端編組方向資訊103。
從編組間傳送埠15a接收封包的鄰接之編組41的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編組方向判斷裝置5依據上述實施型態2的第13圖所示之相同方法,判斷編組方向是否相異。編組方向判斷裝置5判斷編組方向不同時,則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裝置2將方向依存資訊反轉。在此,反轉的方向依存資訊中,也包含符記封包轉寄方向。
在此之說明中,係假設2個編組方向相反來進行說明,因此,符記封包內的符記封包轉寄方向,被改寫為「從下游到上游」。
該符記封包,係從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的編組內傳送埠15c透過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a來傳送。在此例中,因為以相反的編組方向連結,所以,該符記封包係從終端30的傳送埠31b(亦即從下游側)接收。終端30,依據包含於符記封包中的符記封包轉寄方向(亦即「從下游到上游」),將符記封包轉寄。因此,符記封包係透過透過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a,從上游側的傳送埠31a傳送。
如上述,即使在編組間的編組方向相異的情況下,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的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裝置2將方向依存資訊之符記封包轉寄方向反轉,所以符記封包能夠巡迴傳送到列車內的所有終端30。再者,在編組合併時,不需要執行將關於一方的編組41內的所有終端30的編組方向 的辨識均加以反轉的處理。
在上述說明中,係將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和終端30以不同的裝置來實現,但是,編組41之兩端的車廂40所搭載的終端30可以為可執行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之功能的構成。
在本實施型態的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也和上述實施型態一樣,即使在因為編組41的變化或繞道路的切換而使得動作容易不穩定的過渡時期,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也能夠穩定地動作。
再者,本實施型態之構成為,以符記封包來管理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a的使用權,其將符記封包轉寄方向也當作方向依存資訊來處理,因此,即使在動作容易不穩定的編組變化時,以能夠穩定使用符記封包來進行通訊。
實施型態4
在上述實施型態中,並沒有將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編組間傳送路線21多重化,但是,在本實施型態中,針對將傳送路及傳送路相關裝置二重化,以提高信賴性的實施型態進行說明。
第16圖顯示說明本實施型態的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的構成圖。另外,第21圖為顯示說明本實施型態的終端30和監視控制對象機器32的構成圖。在圖中,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的構成係為,分別將上述實施型態1中的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20a,20b)、編組間傳送路線21、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及終端30的傳送埠31二重化。 另外,終端30的兩個傳送埠31a及31b,分別與透過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a,20b連結。而且,終端30具有用於控制2個傳送埠31a,31b的收訊部33及送訊部34。再者,以下將二重化之各系統稱之為「1系統」及「2系統」。
藉由上述構成,因為在編組41內的終端30間,以及屬於不同編組41的終端30間的任一者中,確保有獨立之2個傳送路,所以能夠具有提高信賴性的效果。
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具有實施型態1說明之第2圖所示的所有元件。其中,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的構成元件也如第3圖所示。另外,編組間中繼裝置繞道裝置16之構成也是如第4圖所示。
當2個編組41合併時,在編組方向相同的情況下,各編組41的1系統的編組間傳送路線21a之間、以及2系統之編組間傳送路線21b之間是相連接的。但是,在編組方向相反的情況下,一邊的編組41的1系統的編組間傳送路線21a是和另一邊的編組41的2系統之編組間傳送路線21b相連的。
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a,20b的識別資訊、編組間傳送路線21a,21b的識別資訊、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a,1b的識別資訊、以及終端30的傳送埠31a,31b的識別資訊,都是以編組方向為基準來決定之方向依存資訊。例如,在本實施型態中,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a、編組間傳送路線21a、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a、終端30的傳送埠31a稱之為「1系統」;而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b、編組間 傳送路線21b、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b、終端30的傳送埠31b稱之為「2系統」。
以下針對在上述構成中,實現終端間的IP通訊的方法進行說明。如第21圖所示,終端30具有2個傳送埠31a,31b。第17圖顯示該終端30的傳送埠31a,31b的IP位址的構成圖。如圖所示,在IP位址中反映了傳送埠31的所屬「系統」(1系統或2系統)、編組41的「編組號碼」、以及編組41內的終端30的「編組內車廂號碼」。
第18圖顯示分配給第16圖之編組41中各終端30的傳送埠31(31a,31b)的IP位址的之例。再者,在此,編組號碼為1。另外,為了使連接於同一個終端30的複數個傳送埠31a,31b分別分配給不同的次網路(sub-network),而需要設定網路遮罩。其原因為,若其分配給同一個次網路,則終端30在傳送IP封包時,無法決定應該從哪一個傳送埠31傳送IP封包。因此,在此,將255.255.0.0分配給終端30的傳送埠31a,31b以作為網路遮罩。
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中封包的轉送處理中,編組方向資訊附加裝置3的實現方法,和實施型態1所示的相同。另外,編組號碼附加裝置4附加該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所屬之系統的資訊以作為發送端編組方向資訊103。
編組方向判斷裝置5,在從編組間傳送埠15a或15b接收封包時,依據第19圖來判斷鄰接的編組41的編組方向是否不同(是否要改寫方向資訊)。若判斷為編組方向 不同(必須要改寫方向資訊)時,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啟動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裝置2,改寫包含於封包中的方向依存資訊以使其反轉。在此之方向依存資訊中,也包含對應於所有的IP位址之系統(上述之「1系統」、「2系統」)之位址的資訊。系統則依據編組方向來決定。例如,各編組中向著編組方向之右側為「1系統」。另外,在合併時,相對於軌道之同一側的系統彼此相連接。因此,在合併編組時,一方的編組之1系統和另一方的編組的2系統可能相連。
第20圖顯示編組號碼1及2之編組在彼此之編組方向相異的狀況下合併的構成圖。以下說明:第20圖的構成中的編組號碼1的車廂號碼1的終端30x,和編組號碼2的車廂號碼4的終端30y進行IP通訊時的封包流程。
首先,終端30x指定傳送目的地的終端30y的IP位址,並輸出IP封包。在此,假定是指定傳送到分配給終端30y的其中一個傳送埠31的10.2.1.4,說明如後。
由於傳送目的地之IP位址的10.2.1.4的次網路位址為10.2.0.0,終端30x從終端30x的2系統側的傳送埠31傳送IP封包。此時,儲存10.2.1.1以作為發送端IP位址。
上述傳送時的封包之構成如第22(A)圖所示。在圖中,為了說明起見,包含於已傳送之封包中的IP封包部分移除,在其標頭中,顯示傳送目的地以及發送端的IP位址儲存區域,其餘則顯示為資料。
繼之,上述封包(第22(A)圖),係透過編組號碼1 的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b,由編組內傳送埠15c接收。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b的編組方向資訊附加裝置3附加該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b接收之系統,亦即表示2系統之資訊,以作為發送端編組方向資訊103。另外,編組號碼附加裝置4附加編組號碼1,以作為發送端編組號碼102。如上述之已附加資訊的封包,如第22(B)圖所示,為在第22(A)圖上附加發送端編組方向資訊103及發送端編組號碼102的資訊。如上述構成之封包(第22(B)圖),係從編組間傳送埠15a、15b傳送。
繼之,上述的封包(第22(B)圖),係由與上述編組41鄰接之編組號碼2的編組的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a的編組間傳送埠15a、15b接收。此時,編組方向判斷裝置5依據第19圖的判斷基準,基於發送端編組方向資訊103為2系統,而本身編組41的方向資訊為1系統,判斷編組方向為相異。繼之,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裝置2,執行改寫以將上述封包內的方向依存資訊反轉。此時,包含於封包中的傳送目的地IP位址以及發送端IP位址的系統的資訊部份也被改寫而反轉。具體言之,10.2.1.4改寫為10.1.1.4,而10.2.1.1改寫為10.1.1.1。
再者,將已接收的封包轉送到有別於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執行接收的編組間傳送埠15時,編組方向資訊附加裝置3及編組號碼附加裝置4分別將發送端編組方向資訊103及發送端編組號碼102改寫為本身編組的內容,亦即1系統及2系統。如此構成之封包如第22(C)圖所示。
另外,將已接收的封包轉送到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時,從IP位址已被改寫之第22(C)圖中移除發送端編組方向資訊103及發送端編組號碼102,並傳送其餘的部分。如此構成之封包如第22(D)圖所示。
繼之,上述封包(第22(D)圖),被傳送到編組號碼2之編組的1系統的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a,其傳送目的地位址為10.1.1.4,並由編組號碼2的編組之車廂號碼4的終端30y的1系統側的傳送埠31a接收。
如果沒有執行方向依存資訊的改寫,則從編組號碼2的1系統的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a,傳送如第22(A)圖所示之封包給1系統的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a。但是,本封包之傳送目的地的IP位址的次網路位址為2系統。亦即,仍為10.2.0.0,其被傳送到1系統的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a。但是,終端30y的1系統的傳送埠31的次網路為1系統的10.0.0.0,所以就無法接收該封包,而無法進行通訊。
繼之,使用第21圖,說明本實施型態中終端30的收訊部33及送訊部34的動作。終端30x的送訊部34針對傳送的封包標註序號。然後,以賦予終端30y的2個傳送埠31a,31b的IP位址為傳送目的地,分別傳送標註了同樣序號之封包。如此一來,終端30y分別從1系統及2系統的傳送埠31a,31b接收1個具有相同序號的封包。
在此,終端30y的收訊部33以如下方式處理接收的2個封包。
(1)若已接收之封包的序號為新的,則將其視為接收資料來進行處理。
(2)若否,則將其丟棄。
藉由上述方式,即使在一方的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20(20a,20b)發生故障而導致無法傳送的情況下,在處理接收資料的終端30y中,也可以無須變更接收訊息的相關處理而繼續進行處理,而能夠提高可靠性。
另外,終端30y的收訊部33,也可以構成為以下述方式處理接收的2個封包。
(1)若已接收之封包的序號為新的,則在一段時間內等候接收同樣序號之封包。
(2)若在一定時間內,沒有接收到同樣序號之封包,則將其丟棄。
(3)在一定時間內接收到同樣序號之封包的情況下:
(i)比較兩者的封包內容,當其一致時,則將其視為接收資料來進行處理。
(ii)當其不一致時,則將其丟棄。
藉由執行上述處理,能夠檢出傳送路徑中之封包內容的意外變化而造成的錯誤,所以能夠實現高可靠性的通訊。
在上述說明中,係將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和終端30以不同的裝置來實現,但是,編組之端處的車廂所搭載的終端30,可以為可執行編組間通訊中繼單元19之功能的構成。
在本實施型態中,和上述實施型態1~3一樣,列車車 廂間通訊裝置具有下述效果:即使在因為編組變化或繞道路的切換而使列車車廂間通訊網路容易不穩定的過渡時期,也能夠穩定地動作。
再者,依據本實施型態,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1具有編組方向判斷裝置5及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裝置2,所以,即使在合併具有雙重傳送路線且編組方向相異的編組,且一方的系統中產生故障的情況下,也具有能夠繼續處理且穩定處理的效果。
1,1a,1b‧‧‧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
2‧‧‧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裝置
3‧‧‧編組方向資訊附加裝置
4‧‧‧編組號碼附加裝置
5‧‧‧編組方向判斷裝置
15,15a,15b‧‧‧編組間傳送埠
15c‧‧‧編組內傳送埠
16‧‧‧編組間中繼裝置繞道裝置
17‧‧‧繞道路
18‧‧‧開關
19‧‧‧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
20,20a,20b‧‧‧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
21,21a,21b‧‧‧編組間傳送路線
30,30x,30y‧‧‧終端
31,31a,31b‧‧‧傳送埠
32‧‧‧監視控制對象機器
33‧‧‧收訊部
34‧‧‧送訊部
40,40a,40b,40c,40d‧‧‧車廂
41‧‧‧編組
101‧‧‧資料
102‧‧‧發送端編組號碼
103‧‧‧發送端編組方向資訊
第1圖顯示說明本發明實施型態1的列車用通訊裝置之構成圖。
第2圖顯示說明本發明實施型態1的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的說明圖。
第3(A)~(B)圖顯示於本發明實施型態1的編組間通訊中繼手段的說明圖。
第4圖顯示說明本發明實施型態1的編組間中繼繞道手段的說明圖。
第5圖顯示說明本發明實施型態1的終端和監視控制對象機器的說明圖。
第6圖顯示說明本發明實施型態1的封包之說明圖。
第7圖顯示說明本發明實施型態1的編組方向判斷之基準的說明圖。
第8圖顯示說明本發明實施型態1的列車車廂間通訊 裝置的構成圖。
第9(A)~(D)圖顯示本發明實施型態1的封包之說明圖。
第10(A)~(C)圖顯示本發明實施型態1的封包之說明圖。
第11圖顯示說明本發明實施型態2的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的構成圖。
第12圖顯示說明本發明實施型態2的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的說明圖。
第13圖顯示說明本發明實施型態2的編組方向判斷之基準的說明圖。
第14圖顯示說明本發明實施型態3的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的構成圖。
第15圖顯示說明本發明實施型態3的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的說明圖。
第16圖顯示說明本發明實施型態4的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的構成圖。
第17圖顯示說明本發明實施型態4的IP位址的說明圖。
第18圖顯示說明本發明實施型態4的傳送埠的IP位址的說明圖。
第19圖顯示說明本發明實施型態4的編組方向判斷之基準的說明圖。
第20圖顯示說明本發明實施型態4的列車車廂間通訊 裝置的構成圖。
第21圖顯示說明本發明實施型態4的終端和監視控制對象機器的說明圖。
第22(A)~(D)圖顯示說明本發明實施型態4的封包之說明圖。
1‧‧‧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
20‧‧‧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
21a,21b‧‧‧編組間傳送路線
30‧‧‧終端
40,40a,40b,40c,40d‧‧‧車廂
41‧‧‧編組

Claims (8)

  1. 一種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包括:終端,其配置於由1台以上的車廂構成之編組中,用於收發資訊;編組內傳送路線,其與上述編組內之該終端連接,用以傳送該資訊;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其與該編組內傳送路線連接,從該編組內之該終端接收該資訊之第一資訊並將該第一資訊傳送到鄰接之其他該編組,從鄰接之其他該編組接收該資訊之第二資訊,並將該第二資訊傳送到該編組內的該終端;編組間傳送路線,其將鄰接之編組的該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彼此連接以傳送該資訊;其特徵在於:該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包括:編組方向判斷裝置,其判斷接收之該資訊的發送端之該編組和該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所屬之該編組之編組方向是否不同;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裝置,當該編組方向判斷裝置判斷為不同的編組方向時,將該資訊改寫,以使得接收之該資訊中包含的方向依存資訊反轉。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當該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所屬之編組兩側之該編組合併的情況下,將該資訊傳送到不同 於已接收資訊的發送端的該編組之鄰接的該編組。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包括發送端編組方向附加裝置,其於傳送資訊給其他的編組時,將表示編組方向之編組方向資訊附加於該資訊上;編組方向判斷裝置,其比較並判斷該編組方向判斷裝置所屬之該編組的該編組方向資訊和已接收之該資訊的該編組方向資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包括編組號碼附加裝置,其當傳送資訊給其他的編組時,將事先設定給該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所屬之該編成的編成號碼附加於該資訊,當檢測到已接收之該資訊的編組號碼已有變化時,將該編組方向判斷裝置啟動,並儲存該編組方向判斷裝置判斷之判斷結果,在該已儲存之判斷結果為編組方向相異時,使方向依存資訊改寫裝置運作。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在編組的兩側連接了其他的編組的情況下,更包括中繼裝置繞道裝置,其構成編組間傳送路線以直接連結兩側之該編組。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包括2個系統的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編組間傳送路線以及編組間通訊中繼裝置, 終端包括2個收發訊部,用以連接該各系統之編組內車廂間傳送路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終端在傳送資訊時,從2個系統的傳送部傳送附加了同樣的號碼之資訊,在接收資訊時,處理未接收之附加了該號碼的該資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列車車廂間通訊裝置,終端在傳送資訊時,從2個系統的傳送部傳送附加了同樣的號碼之資訊,當其中一個傳送部在接收資訊時未接收附加了該號碼的該資訊的情況下,等待另一個傳送部接收附加了該號碼之該資訊一特定時間,當接收該資訊時,比較該2個傳送部接收之該資訊並處理一致的該資訊。
TW097133891A 2007-12-06 2008-09-04 Train compartment communication device TWI3819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16085 2007-12-06
PCT/JP2008/057762 WO2009072313A1 (ja) 2007-12-06 2008-04-22 列車車両間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2591A TW200932591A (en) 2009-08-01
TWI381962B true TWI381962B (zh) 2013-01-11

Family

ID=40717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33891A TWI381962B (zh) 2007-12-06 2008-09-04 Train compartment communication device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8254289B2 (zh)
EP (1) EP2219325B1 (zh)
JP (1) JP4738533B2 (zh)
KR (1) KR101129856B1 (zh)
CN (1) CN101809937B (zh)
AT (1) ATE550218T1 (zh)
CA (1) CA2706005C (zh)
ES (1) ES2384591T3 (zh)
HK (1) HK1144860A1 (zh)
TW (1) TWI381962B (zh)
WO (1) WO20090723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83162A4 (en) * 2009-01-27 2016-11-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IN
FR2953301B1 (fr) * 2009-12-02 2011-12-09 Airbus Operations Sas Procede et dispositif pour determiner une trajectoire de decollage permettant de maximiser la masse au decollage d'un aeronef
CN101947964B (zh) * 2010-08-24 2013-04-24 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列车位置动态跟踪方法
DE102011007588A1 (de) * 2011-04-18 2012-10-1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Steuerungs-Kommunikation zwischen gekoppelten Zugteilen
US8725395B2 (en) * 2012-01-10 2014-05-13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ystem for constructing a spanning forest in a vehicular network
US9037339B2 (en) * 2012-05-29 2015-05-19 Thales Canada Inc. Automatic and vital determination of train length and configuration
US20150036693A1 (en) * 2012-05-30 2015-02-0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train vehicle, train vehicle,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program
BR112015000978A2 (pt) * 2012-07-17 2017-06-27 Thales Canada Inc sistema de gestão de rede intratrem, método para gerir uma gestão de rede em um trem, e, unidade de interface de comunicações para um sistema de gestão de rede intratrem.
CN102808558B (zh) * 2012-08-16 2015-05-20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安全回路
US8914189B2 (en) 2012-08-23 2014-12-1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s in a vehicle consist
WO2014199431A1 (ja) * 2013-06-10 2014-12-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間伝送装置
US9096246B2 (en) * 2013-08-23 2015-08-04 Electro-Motive Diesel, Inc. Determining position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cars in a consist
US8938326B1 (en) * 2013-10-24 2015-01-20 Electro-Motive Diese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pediting data transfer for a locomotive
US11323284B2 (en) 2014-04-21 2022-05-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ar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and routing table update method
WO2016181536A1 (ja) * 2015-05-13 2016-11-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列車内伝送制御システム及び中継装置
CN109756897B (zh) * 2018-06-13 2021-11-05 云控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联网的认证授权机制及系统
JP7257922B2 (ja) * 2019-09-06 2023-04-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車両情報制御システ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8001A (ja) * 1995-07-13 1997-01-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車両情報伝送装置
JP2004032354A (ja) * 2002-06-26 2004-01-29 Toshiba Corp データ伝送方法
JP2004201476A (ja) * 2002-12-20 2004-07-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列車車両間通信中継装置
JP2005168126A (ja) * 2003-12-01 2005-06-23 Toshiba Corp 鉄道車両用伝送装置
JP2006020117A (ja) * 2004-07-02 2006-01-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列車搭載情報制御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962B2 (ja) * 1982-07-01 1995-01-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車上デ−タ伝送システム
JPH071962A (ja) 1993-03-31 1995-01-06 Nissan Shatai Co Ltd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開閉装置
US6172619B1 (en) * 1996-09-13 2001-01-09 New York Air Brake Corporation Automatic train serialization with car orientation
EP0829415B1 (en) * 1996-09-13 2004-01-07 New York Air Brake Corporation Automatic train serialization with car orientation
US5803411A (en) 1996-10-21 1998-09-08 Abb Daimler-Benz Transportation (North Americ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lizing an automated train control system
JP4213621B2 (ja) 2003-06-26 2009-01-21 株式会社東芝 鉄道車両用伝送装置
JP4358608B2 (ja) 2003-11-25 2009-11-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伝送システム及び情報伝送方法
CN2862528Y (zh) * 2005-08-25 2007-01-24 郭亚晋 移动式公用电话及电信业务车
US7705743B2 (en) * 2006-03-01 2010-04-27 L-3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Self-assembling wireless network, vehic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railroad wheel and bearing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s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8001A (ja) * 1995-07-13 1997-01-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車両情報伝送装置
JP2004032354A (ja) * 2002-06-26 2004-01-29 Toshiba Corp データ伝送方法
JP2004201476A (ja) * 2002-12-20 2004-07-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列車車両間通信中継装置
JP2005168126A (ja) * 2003-12-01 2005-06-23 Toshiba Corp 鉄道車両用伝送装置
JP2006020117A (ja) * 2004-07-02 2006-01-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列車搭載情報制御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19325A4 (en) 2011-02-16
TW200932591A (en) 2009-08-01
KR20100075630A (ko) 2010-07-02
JPWO2009072313A1 (ja) 2011-04-21
ES2384591T3 (es) 2012-07-09
EP2219325B1 (en) 2012-03-21
KR101129856B1 (ko) 2012-03-23
HK1144860A1 (en) 2011-03-11
CA2706005A1 (en) 2009-06-11
CN101809937B (zh) 2012-06-20
CA2706005C (en) 2014-06-10
CN101809937A (zh) 2010-08-18
US8254289B2 (en) 2012-08-28
JP4738533B2 (ja) 2011-08-03
US20100020723A1 (en) 2010-01-28
WO2009072313A1 (ja) 2009-06-11
EP2219325A1 (en) 2010-08-18
ATE550218T1 (de) 201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1962B (zh) Train compartment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2714627B (zh) 网络系统和网络冗余方法
CN103858391B (zh) 在转发层面针对无连接的mpls网络使mpls路径环回
TWI387265B (zh) 鐵道車輛用通訊裝置
CN109873760A (zh) 处理路由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8687612B2 (en) IP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 between the ground and a vehicle
WO2003021895A1 (en) Vehicle active network adapted to specific architecture
JP5292356B2 (ja) 列車情報伝送装置
US9936004B2 (en) Network interface for transmitting protection data of a power network
US11962491B2 (en) Source routing tunnel ingress protection
KR20140001170A (ko) 열차 및 열차의 구성을 안전하게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CN100420252C (zh) Mpls连接建立机制上的atm
CN103368844B (zh) Mpls网络中的报文处理方法及标签交换路由器
ES2233866T3 (es) Procedimiento y dispositivo para la comprension de la cabecera en redes orientadas a paquetes.
US20090103554A1 (en) Data transfer device for ring protocol high speed switching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JP5029612B2 (ja) パケットリング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パケット転送方法およびインタリンクノード
CN103748836B (zh) 网络系统
US7558274B1 (en) Interworking OAM between Ethernet and ATM/frame relay networks
JP2004201476A (ja) 列車車両間通信中継装置
CN115208781A (zh) 检测报文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JP7202255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JP4531689B2 (ja) パケット中継装置およびパケット中継システム
JP2024043050A (ja) 多重化伝送方式、多重化伝送方法、中継装置
JP2006311037A (ja) 通信装置
AU2012311537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outing secure communication streams between remote sit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