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79847B - Organic electronic material,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 Google Patents

Organic electronic material,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79847B
TWI379847B TW096126119A TW96126119A TWI379847B TW I379847 B TWI379847 B TW I379847B TW 096126119 A TW096126119 A TW 096126119A TW 96126119 A TW96126119 A TW 96126119A TW I379847 B TWI379847 B TW I37984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represent
polymer
oligomer
organ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26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13110A (en
Inventor
Yousuke Hoshi
Shigeaki Funyuu
Yoshii Morishita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813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131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798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7984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51Co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2Polyamines
    • C08G73/026Wholly aromatic polyam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6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other non-metallic substances
    • H01B1/12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other non-metallic substances organic substances
    • H01B1/124Intrinsically conductive polymers
    • H01B1/128Intrinsically conductive polymers comprising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e.g. polyanilines, polyphenylen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1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r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n or onto the light sour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11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comprising aromatic, heteroaromatic, or aryl chains, e.g. polyaniline, polyphenylene or polyphenylene vinylene
    • H10K85/115Polyfluorene;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441Heterocyclic
    • C09K2211/1483Heterocyclic contain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s heteroatom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7Carrier injection lay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olyethers (AREA)
  •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And Polymers With Carbon-To-Carbon Bonds (AREA)

Description

1379847 25065pif 九、發明說明: 本申請案是伴有基於由同一申請人先前申請的日本專 . 利申請第2006-196780號(申請曰期為2006年7月19曰)、 .. 以及曰本專利申請第2007-016898號(申請日期為20〇7年1 4 月26曰)的優先權主張者,為了參照而將這些說明書插入 於此。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有機電子材料、以及使用該有機電 子材料的有機電子元件及有機電致發光元件(〇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以下有時亦稱為有機EL元件 【先前技術】 有機電子元件是使用有機物進行電氣運作的元件,其 I作為代替傳統以石夕為主體之無機+導體的技術,以發揮 節能、低價、柔軟性等優點而受到關注。 有機電子元件中,有機EL元件代替例如白織燈 • (mcandescent^p)、充氣燈,作為大面積固態⑽心 光源用途而受到關注。另外,有機肛元件亦作為 panel display,FPD),^ t ^ ^ . ^ .; 又到關注,產品化取得進展。 ' 根據所使用的材料以及製膜方法,可將有機EL元你 大致分為以下兩種,低分子型有機EL元件以及汽八子^ 有機豇元件。其中,高分子型有機EL元件的有機材料曰 由南分子材料所構成。與必須於真空系統中成膜的低= 1379847 25065pif 型有機EL元件相比較,高分子型有機EL元件可進行印刷 或贺墨(ink jet)等簡易成膜,而成為今後的大畫面有機EL 顯示器中不可缺少的元件。 至今為止,對於低分子型有機EL元件以及高分子型 有機EL元件兩者進行了充分的研究,但發光效率低、元 件哥命短仍然成為大問題。解決該問題之方法,是於低分 子型有機EL元件中進行多層化。 圖1表示習知一種經多層化的有機EL元件。於圖1 中,將負責發光之層記為發光層1,於具有除發光層i以 外之層的情況下,將連接陽極2之層記為電洞注入層(h〇le injection layer)3,將連接陰極4之層記為電子注入層 (electron injection layer)5。進而,於發光層i與電洞注二 層3之間存在不同層的情況下,將該不同層記為電洞傳輸 層(hole transport layer)6,進而於發光層i蛊 之間存在不同層的; 隋況下’將這些不同層記為電子: Γ伽Μ顯卿13㈣7。此外,於圖1中,標號8為基 板。 由於低分子型有機EL元件, 可藉由-邊依序改變所用化合物,一邊製膜,因此 實現多層化。另一方面,高分子型有機仃瘵鍍,而易於 刷或喷墨%濕式製程而進行製膜,因此、元件疋使用印 而必須利用如下方法:將新的層势 ‘’、、了進行多層化’ 變化。 、、τ,已製膜的層並不 貫除上,大部分的高分子型有 _ ^元件幾乎均為包 6 25065pif 括電洞注入層與發光層之2 洞注入層是❹水分散液;7構的元件。其中,上述電 (polythiophene):聚苯乙^丁^膜,且含有聚噻吩 acid)(PEDOT : PSS^ , ^ u (polystyrene sulfonic '# ^ ^^ ^ ^ 上述發光層是使用甲苯(toluene) 行製膜。該情況下,p_t:PS 層並^解苯,因此可製作2層結構。 二子,^元件難以進-步進行多層化, 其原因在於.於以練溶劑 解。為了應付該問題,提積層的清况下下層會洛 物夕^有利用溶解度大為不同的化合 文獻提M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另外,有 -杜m·^、# Υ光硬化反應的電洞傳輸層之3層結構的 二丄r广,非專利文獻2)。此外,亦有文獻提出具備 :,)化合物之交聯反應的電洞傳輸層之3 私構的70件(例如’參_翔文獻3)。這些方法是重要 ^法,但就轉度之觀點而言,則會存在著可使用的材料 艾到制PS 氧;^化合物對空氣巾的水分不穩定之問 題,另外,在上述方法中皆會造成元件特性均不充分。 專利文獻1 :美國專利第4,539,507號 專利文獻2 :美國專利第5,151,629號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9〇八3148號小冊子 專利文獻4 :歐洲專利公開第0 443 861號 非專利文獻 1: Y. Goto, T. Hayashida,M. Noto, LDW '04
Proceedings of The 11th International Display Workshop, 1343-1346 (2004) 1379847 25065pif 非專利文獻2:廣瀨健吾、熊木大介、小池信明、栗 山晃、池畑誠一郎、時任靜士,第53屆應用物理學關係聯 合演講會,26p-ZK-4 (2006) 非專利文獻 3 : H. Yan, R Lee, N. R. Armstrong, A.
Graham, G. A. Evmenenko, P. Dutta, T. J. Marks, J. Am. Chem. Soc., 127, 3172-4183 (2005) 非專利文獻 4 : T_ Yamamoto, Bull. Chem. Soc. Jap.,第 51卷,第7號,第2091頁(1978) 非專利文獻 5 : M. Zembayashi, Tet. Lett.,第 47 卷, 第 4089 頁(1977) 非專利文獻 6 : Synthetic Communications,第 11 期, 第7號,第513頁(1981) 【發明内容】 与ί貝現有機EL元件的高效率化、長壽命化,較理 想的是將有機層進行多層化,將各層的功能分離;於萝造 高分子型有機EL元件的情況下,為了使鮮卩使大面積^ 易於製膜的濕式製程來將有機層進行多層化,必須 於上層製臈時並不溶解。 、 θ 鑒於上述問題,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 層化的有機電子材料。進而,本發明之目的在 二 j較先前❹的發光效率、發光壽命之有機電ϋ 及有機EL元件。 卞兀件以 本發明料人努力研究,結果發t包含具有大於 、固可聚合的取代基,且具有具備電洞傳輪性之重複單 8 25065pif 聚物(,黯)之混合物’可穩發現:該混合物可用解度因聚合反應而變化;並且 究。 電子材料,從而最終完成本研即,本發明之特徵為下述⑴〜(18)之項目。(1) 一種有機電子松粗, 、 物或寡聚㈣有丨個或,丨上,含,合物或寡聚物。聚合具備電洞傳輸性之重複單位。卩聚合的取代基’且具有 Ars——Arsn—k,一、7 Τ卬石 —Αγ-ιγΝAr12—Λί13—Ν—i ^16 fr17
Ri (1a) Ί〜一Αγ8- tfe Ar.
Aris- %Λ (3a) r5 -Ar18-N—Aris- Ar2D I Re (4a) .'Γ22-Ν—Aras-^ k^ k Pa) -Ar2E—N—Argy-Ar^—N—ArZ9- Argi Rio
Arp〇 K (6a) (式中’ Ar]〜Arsi分別獨立表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之 亞^'基(arylene group)、雜亞芳基(heter〇aryiene gr〇Up) ; 〜R]0 分別獨立表示-R1、-0R2、_SR3、_〇CC)R4、、 ~SiR6R7R8或下述通式^°^iR9 ^/9847 25〇65pjf 助(其中’ R〜R】1表示氫原子、碳數為 缞狀或分枝狀烷基,或者碳數為2〜3〇 或雜芳基(hete耐yl g賺p) ; a、b及=㈣抑叩) 整數))。 &及。表不大於等於1的
⑶如上述第⑴項或第⑺項所示之有機電子材料,I 中上述聚”聚物之可聚合的取代基是氧雜環丁烧基 二tanyl)、壞氧基、乙烯基、丙烯酸酷基、甲基丙稀酸醋 暴中任一者。 、(4)如上述第(1)項至第(3)項中任—項所示之有機電子 才^•’其中將上錢合物或寡聚物之可聚合的取代基導入 至5亥聚合物或寡聚物的末端。 、.(5)如上述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示之有機電子 ,料’其+上述聚合物或寡聚物的數量平均分子量為大於 等於1,000、小於等於100,_。 (6) 如上述第(1)項至第(5)項中任—項所示之有機電子 材料,其中上述聚合物或寡聚物的分孑量分散指數 (polydispersity index ’ pDI)為大於! 〇。 (7) 如上述第(1)項至第⑹項中任—項所系之有機電子 材料,其中上述聚合物或寡聚物具有以如卞通式(7a)表示 的結構。 η 个’37 ^11 ㈣ ίο 1379847 25065pif (式中’ Ah2〜A1·37.分別獨立表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 亞芳基、雜亞芳基;$、Ε2表示具有可聚合的取代基之基 團,R]i 表示-R1、-OR2、-SR3、_〇c〇R4、-COOR5、-SiR6R7R8 或下述通式
(其中’ RJ〜R11表示氫原子、碳數為丨〜22的直鏈、 故狀或分枝狀炫基’或者碳數為2〜3〇的芳基或雜芳基; a、b及c表示大於等於i的整數))。 ,(8)如上述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示之有機電子 材料’其巾上述聚合物或寡聚物具有以如下通式㈣表示 的結構。
m) (式中,αγ38〜Αγ45分別獨立表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之 亞芳基、雜亞芳基;Ε3、艮表示具有可聚合的取代基之基 團,、R]3分別獨立表示-R】 -COOR5、-SiR6R7R8 或下述通式
-OR2 ' -SR3 ' -OCOR4
1379847 25065pif s (其中,R】〜Rn表示氫原子、碳數為i〜22的直鏈、 %狀或分枝狀烷基,或者碳數為2〜3〇的芳基或雜芳基; a、b及c表示大於等於1的整數))。 、(9)如上述第(!)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杀之有機電子 材料,其中上述聚合物或寡聚物具有以如下通式(9幻表示 的結構。
A『47 ~~Ar^—Αγ49'—ΝΑγ5〇—:Ar5t-\-Ars2~~Ee n f53 产 4 V Rls {9a) (式中,Ai*46〜Ai*54分別獨立表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之 亞方基、雜亞芳基;Es、Eg表示具有可聚合的取代基之基 團;r14、r]5 分別獨立表示、_0R2、_sr3、七 -COOR5、-SiR6R7R8 或下述通式
V六τ〜K 啜数為ι〜22 環狀或分枝狀烷基’或者碳數為2〜3〇的— 9置鍵 a、b及c表示大於等於1的整數))。、方土或雜芳基; (10)如上述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 _ 子材料’其中上述聚合物或寡聚物I有1所7^之有機電 ,、有从如下通式(10a)表 12 1379847 25065pif 示的結構 &Ar55-f—Ατ5ε-丫一Αγ57^-γΑγ5β—
Bj6 (toa) (式中,Ar55〜Ar59分別獨立表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之 亞芳基、雜亞芳基;E7、E8表示具有可聚合的取代基之基 團;R16 表示-R1、-OR2、-SR3、-0C0R4、-C00R5、-SiR6R7R8 或下述通式 R10
(其中,R]〜R11表示氫原子、碳數為1〜22的直鏈、 環狀或分枝狀烧基,或者碳數為2〜30的芳基或雜芳基; a、b及c表示大於等於1的整數))。 (11)如上述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示之有機電 子材料,其中上述聚合物或寡聚物具有以如下通式(11a)表 示的結構。
Hg—Ar59
^-ΑΓβ3-Ε10 η 13 1379847 25065pif (f中’ &59〜_分別獨立表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之 ,方基、雜衫基;E9、e]。表示具有可聚合的取代基之基 團 ’ Rn、Rl8 分別獨立表示-R]、-0R2、_Sr3、_〇c〇r4、 •COOR5、-SiR6R7R8 或下述通式 • · .,
(其中,R〜R11表示氫原子、碳數為的直鏈、 環狀或分枝狀烷基,或者碳數為2〜30的芳基或雜芳基; a、b及c表示大於等於1的整婁史))。 (12)如上述第⑴項至第⑹項中任—項所示之有機電 子材料’其中上述聚合物或募聚物具有以如下通式(12a)表 示的結構。 E11~Are6_
Ar67~^~~Ar(
Big 68~~~:ArB9-M—Ar7072 p73 R20 (12a)
% (式中’ ΑΓ66〜ΑΓ73分別獨立表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之 亞方基、雜亞方基,Εη、ε]2表示具有可聚合的取代基之 基團;r]9、r2〇分別獨立表示一Rl、领2、_sr3、_〇c〇r4、 -COOR5、-SiR6R7R8 或下述通式
14 11 25〇65pjf (其中,R丨〜Rn表示氫原子、碳數為卜22的直鍵、 衣狀或分枝狀烷基,或者碳數為2〜30的芳基或雜芳基; a、b及c表示大於等於]的整數))。 土 (13)如上述第⑺項至第⑽項中任—項所示之有機電 =料,其中上述通式㈤、㈣、(9a)、⑽)、( 中之η的數量平均為2〜20。 ) 子j4)如上述第⑴項至第(13)項中任-項所示之有機電 initia::其令進一步含有聚合反應起始劑—— 件B =-種有機電子元件’其特徵在於:該有機電子元 子材述第⑴項至第(14)項中任—項所示之有機電 致發(光上件致發光元件,其特徵在於:該有機電 之二作上述第⑴項至第陶中任-項所示 元件’其是至少積層陽極、電 項中任-項所入層是由如上述第⑴項至第㈣ (18)—種^^機電子_形成之層。 洞傳輸電致發光元件,其是至少積層陽極、電 之特徵在於.上、=及陰極而成’上述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項中任-項所輸層是由如上述第⑴項至第㈣ 本發明之子㈣形成之層。 月之有機電子材料可穩定且容易地形成薄膜,並 丄J/^64/ 25065pif 且4解度因聚合反應而變化 =因此是於提昇有機電子二 的材兀料的發先料或發光壽命、進而生產性方面極其有用 【實施方式】
本發明之有機電子材料的特徵為:包含具有1個或! 個以上可聚合的取代基,且具有具備電洞傳輸性之重複單 位(repeat unit)的聚合物或募聚物(〇lig〇mer)。 此處,上述所謂「具備電洞傳輸性之重複單位」,是指 具有傳輸電洞能力的原子團。以下,對其細節加以闡述。 上述具備電洞傳輸性之重複單位,若為具有傳輸電洞 能力的單體單位即可,並無特別限定。尤其好的是,具有 芳香環的胺結構,例如可列舉下述通式(la)、(2a)、(3a)、 (4a)、(5a)、(6a)等。 'Art—N-Arg—Λγ3~ _ 4 Ri Ha) —Ar5-"|J|— k Arfi—N—;Ar7—Ar8— f10 m —Arn-N—Art2-Ar13 Λ>"ιε R4 (3a) ^17 Bs ~Ar1B-^N一Ar,〇—— At2〇 k ~rAfarN—Af^g—N—Ar^-- •R7 Re ——Ar2e—N—-Arzy' 处30 Ί Α» 2Q —N— Ar31 (5a) (Sa) 上述通式(la)、(2a)、(3a)、(4a)、(5a)、(6a)中的 Ari 〜Ar3]分別獨立表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之亞芳基(aryiene group)、雜亞芳基(heteroarylene group)。此處’所謂亞芳基, 16 1379847 25065pif 是指自方香族烴中除去2個氫原子而得的原子團;所謂雜 亞方基,是指自具有雜原子的芳香族化合物中除去2個氫 原子而得的肝目H亞絲、雜亞絲可被取代或 未被取代。亞芳基,例如可列舉:伸苯基(phen加e)、聯 笨-二基(biPhenyi-diyl)、聯三苯·二基(terpheny】_diyi)、萘_ 二基(naphthalene-diyl)、夏、_二基(anthracene diyl)、稠四苯_ 二基(tetracene-diyl)、S _ 二基(fl〇rene_diyI)、菲 _ 二基 (phenanthrene-diyl)等;雜亞芳基,例如可列舉:吡啶_二基 (pyridine-diyl)、°比嗪.二基(pyrazine_diyi)、噎淋二基 (quinoline-diyl)、異喧嚇•二基、σ丫σ定-二基(acridine-diyl)、 啡琳-一基(phenanthroline-diyl)、σ夫喃-二基(furan-diyl)、口比 咯-二基(pyrrole-diyl)、噻吩-二基(thiophene-diyl)、噁唑-二 基(oxazole-diyl)、。惡二 °坐-二基、嗟二峻-二基 (thiadiazole-diyl)、三咬-二基(triazole-diyl)、苯幷。惡唾-二 基、苯幷噁二唑-二基、苯幷噻二唑·二基、苯幷三唑-二基、 笨幷噻吩-二基等。另外,將可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亞芳基 或雜亞芳基之例表示於下述結構式(1)〜(30)中。 17 1379847 25065pif
上述通式(la)、(2a)、(3a)、(4a)、(5a)、(6a)之取代基 R]〜R]〇,以及上述結構式(1)〜(30)之取代基R,並無特別 限定,例如可列舉:-R]、-OR2、-SR3、-OCOR4、-COOR5、 -S iR6R7R8或作為聚酯的以如下通式表示的取代基,各自可 相同亦可不同。 18 25〇65pif ^ (式中,RI〜RI】表示氫原子、碳數為1〜22的直鏈、 龟狀或分枝狀烷基,或者碳數為2〜30的芳基(aryi group) 或雜芳基(heteroaryl group) ; a、b及C表示大於等於j的 疋數’較好的是1〜4的整數。)。 這些取代基中,就聚合反應性及耐熱性方面而言,較 的是上述R】〜R]()或R分別獨立為未被取代者即氫原
,或者以-R表示的院基、芳基、雜芳基所直接取代者, 亦或者疋以-OR2表示的羥基、烷氧基、芳氧基、雜芳氧基。 另外,於上述通式(la)、(2a)、(3a)、(4a)、(5a)、(6a) ,就溶解度或化學穩定性之觀點而言,未直接鍵結於氮 ^的亞芳基或雜亞芳基(式中,_、Ars、Ar]5)較好的是 笨基、第-二基、菲_二基、具有縮環結構的上述結構式 9)與式(3〇)。此外,上述結構式⑽、(3〇)之卜m、n為 〜5之整數’較好的是2〜4之整數。另外,將本發明之 機電子材·於有機a元件的正孔傳輸層或電洞注入
層的情況下’為了將f子有效封酿發光層巾以提昇發光 f率’較理想的是電洞傳輸層或電洞注入層的最低未佔用 气 T 軌域(l〇west unoccupied m〇lecular 〇加如,LUMO,位準
Hi就該觀點而言,更好的是具有多環結構的上述結構 式(29)、式(3〇)。 & « 另外為調整④解度、耐熱性或耐電氣料性,本發 的ΐ合物或寡聚物,可以是除了具有具備電洞 為共聚有上述亞絲、魅芳基來作 里妓早位的料物。該航下,共㈣可為無規 19 1379847 25065pif (random)、嵌段(block)或接枝(grafted)共聚物,亦可為具備 這些共聚物之中間結構的高分子,其例如具有嵌段性之無 規共聚物。另外’本發明所使用的的聚合物或寡聚物,於 主鏈中具有支鏈,且可有3個或3個以上的末端。 另外’本發明中所使用的聚合物或寡聚物具有1個或 1個以上的「可聚合的取代基」。此處,所謂上述「可聚合 的取代基」,是指可藉由引起聚合反應而於2分子或2分子
以上的的分子間形成鍵結的取代基。以下,對其細節加以 闡述。
上述可聚合的取代基,可列舉:具有碳_碳多重鍵之基 團(例如可列舉:乙稀基、乙块基、丁稀基、丙烯基、丙烯 酸酯基、丙烯醯胺基、?基丙烯基、甲基丙烯酸酯基、甲 基丙烯酿胺基、芳烴基、稀丙基、乙刺基、乙稀胺基、 夫南基、吡咯基' 噻吩基、矽羅(siI〇ie)基等)、具有小環之 基團(例如環丙基、環丁基、環氧基、氧雜環丁院基、雙乙 烯,ket㈣基、環硫(episulflde)基等)、内醋㈣基、 =胺_啦)基’ 4含有魏燒⑽⑽叫衍生物之基圏 鍵之’除ί述基團之外,亦可彻可形細1鍵或醯胺 会人基團的組Θ。例如’醋基與胺基、酿基與經基等的 ΪΪ 可聚合的取代基尤其好的是 酸^ 稀基、丙稀酸酉旨基、甲基丙烯 側鏈另:導取代基可導入作為聚合物或寡聚物的 側鏈、可導人至末端,亦可導人至側鏈以及末端之兩者。 20 1379847 25065pif 以下,對將可聚合的取代基導入至聚合物或寡聚物的 末端之情況的細節加以闡述。在將可聚合的取代基導入至 聚合物或寡聚物的末端,且具備電洞傳輸性的重複單位是 上述通式(la)、(2a)、(3a)、(4a)、(5a)、(6a)中之任一者的 情況下,本發明中之聚合物或寡聚物,例如是如下述通式 (7a)、(8a)、(9a)、(10a)、(11a)、(12a)所示。 E.i—Αί3ζ~ £3~Ar38' 1 *>33—N—Αγ34—Ar^-j-Ar36—ξ2
卜L R” (7 a) j-39—N—Αγ4〇—N-AU1~Ar42f-Ar4e—£4 个 Us 1 I. ^13 (8a)
Es—Αγ46- -Αγ^7—N—Αγ46- N—Ars〇—Αγ51*Η-Αγ52—:E6 ^53 I ^14
Bt5 (Sa) r n E7—ArS5-f-"Ar56--N—Ar57—j-*Ar5s—Es Λγ59 R16 (1〇a) E9—Ar59-|—/^β〇—N—Αγβ1·^Ν—ArS2 十ΑΓβ3—E】〇 JB5 ΑΓ64 ^17 Ri8 (11a) 21 1379847
25065pif
Γ~^12 (12a) (上述通式(7a)、(8a)、(9a)、(l〇a) ' (11a)、(12a)中, Ah2〜Ah分別獨立表示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之亞芳基、 雜亞芳基;表示具有可聚合的取代基之基團;Rn 〜R2。分別獨立表示-R]、-OR2、-SR3、-OCOR4、-COOR5、 -SiR6R7R8或下述通式 (其中,R〗〜R1】表示氫原子、碳數為i〜22的直鏈、 環狀或分枝狀烷基,或者是碳數為2〜3〇的芳基或雜芳 基;a、b及c表示大於等於〗之整數,較好的是丨〜斗: 整數。);n表示大於等於1之整數。) 上述’ E】〜Eu例如是在烷基、烷氧基、芳基 雜方基、雜松 万基、 之敌你盆1 基荨上鍵結1個或1個以上的上述可平八 ▲的基15 ’亦可為具有絲結 从。 下基團等 車父好的是含有氧雜環丁絲之,其例如是! 22 137984/ 25065pif
t > f^^(7a)'(8a)'(9a)^10a)'(n^
(n)的數置平均較好的是大於等於2、小於等於 /更好的是大於等於2、小於等於2G。若n過小,則製 膜穩定性降低;若η過大,翁使進行聚合反應,溶解度 的受化亦小,且積層化變得困難。 、f外’本發明中所使用的聚合物或寡聚物的數量平均 分子,,較好的是大於等於1,000、小於等於100,000,更 好的疋大於等於!,_、小於等於1〇,_。若分子量小於 1,000 ’則製膜穩定性降低;若分子量大於100,000,則即 使進盯聚合反應’溶解度的變化亦小’且積層化變得困難。 另外’聚合物或寡聚物的數量平均分子量是使用凝膠滲透 23 1379847 25065pif 層析法(gel permeati〇n chr〇mat h Gp 換算進行測定時的數量平均分子量)〜本乙晞 • 五匕另外,本發明中所使用的聚合物或寡聚物之分子量分 • 散指數(P〇lydispersity index,PDI),較好的是大於1 〇里= . 好的是大於等於丨.1、小於等於5.0,最好的是大於等於 料3.G。若分子量分散指數過小,則存在成膜 後!侍易於凝聚的傾向;若分子量分散指數過大,則 • 元件特性降低的傾向。另外,聚合物或寡聚物的分子量分 散才曰數是使用凝膠滲透層析法,以聚苯乙烯換算進行測— 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數量平均分子量)。 “、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的聚合物或寡聚物,可根據業者通 吊使用的各種合成法來製造。例如,於製作各單體單位具 有芳香族環’且使芳香族環彼此鍵結的聚合物時,可使用' T. Yamamoto 等人所發表的” Bun. chem. Soc. jap.第 51 卷第”7號第2091頁(1978)”以及M. Zembayashi等人所發 表的” Tet. Lett.第47卷第4089頁(1977)”中所揭示的方 法。但是,一般利用由A Suzuki於,,々她的〇 Communications的第11期第7號第513頁(1981)”中所報 告的方法來製作聚合物。這個反應機制是,於芳香族硼酸 . (boronic acid)衍生物與芳香族鹵化物之間引起雀巴催化交又 . 偶取卩反應(PaUadium catalyzed cross-coupling reaction)(通 常,稱為「鈴木反應」)’藉由用於將所對應之芳香族環彼 此鍵結的反應’而製作本發明中所使用的聚合物或寡聚物。 另外’鈐木反應必須存在有Pd(n)鹽或Pd(0)錯合物形 24 1379847 25065pif 態的可溶性Pd化合物。以芳香族反應體為基準,0.01〜5 莫耳百分比(mol%)的四(三苯基膦)|巴 (Tetrak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Pd(Ph3P)4)、三級膦 配位體(ligand)的醋酸|巴(palladium(n) acetate,Pd(OAc)2) 錯合物以及[Ι,Γ-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二氯化鈀 ([1 ,r-bis(diphenylphosphino)ferrocene]dichloropalladium( Π )’ PdCWdppf))錯合物通常是較好的pd源。鈴木反應亦必 須存在有齡’最好的是水性鹼性碳酸鹽或碳酸氫鹽 (bicarbonate)。另外’亦可使用相轉移觸媒(phase_transfer catalyst),於非極性溶劑中促進反應。鈐木反應中的溶劑可 使用N,N-二甲基曱醯胺、甲苯、苯甲鱗(anis〇le)、二曱氧 基乙烧、四氫咬喃等。 於本發明之有機電子材料中,除上述聚合物或寡聚物 之外亦"T進步5周配t合反應起始劑(polymerization initiator)。該聚合反應起始劑若表現出藉由施加熱、光、 微波、放射線、電子束等,而使可聚合的取代基進行聚合 之能力即可’並無特別限定,較好的是藉由照射光及/或加 熱而開始聚合者’更好的是藉由照射光而開始聚合者(後 敘’記為光起始劑)。光起始劑若表現藉由照射2〇〇⑽〜 _ nm❸光而使可聚合的取代基進行聚合之能力即可,並 無特別限定。例如於可聚合的取代基為氧雜環了烧基的情 況下’就反應性之觀點而言,較好的是:鹽、 錶(sulfonium)鹽、二茂鐵(ferr〇cene)衍生物,例示有以下化 άύι 〇 25 1379847 25065pif
R
X
Ο Pe Χ·Ο =^6. (C6^b. ^36(¾.-ΡΓ, bf4. c4F55〇3( CH3C6K,S〇3
另外:為了提昇感光性,上述光起始 (Ph〇t〇SenS1tlzer)併用。光敏劑例如可列 先敏劑 酮(thioxanthone)衍生物。 %、何生物、喧嘲 另外,聚合反應起始劑之調配比例,相 材料的總重量,較好的是介於〇」〜1〇 =機電子 之範圍,更好的是介於〇.2〜8wt%之範圍,尤/好比(=) 於〇.:5=之範圍。若聚合反應起始劑之調配比例= 叫之 H 層化變得困難之傾向;若聚合反應起始 J調配比例超過10wt%,則存在元件特性降低之傾向。 另外,於本發明之有機電子材料中,為了調整電氣特 除上述表合物或春聚物之外,亦可進一步調配碳材料。 _為了使用本發明之有機電子材料來形成可用於有機電 子7L件等中的各種層,可藉由如下方式進行:例如將含有 本發明之有機電子材料的溶液,利用例如喷墨法 、鑄造(cast) 法、’叉漬法、凸版印刷(relief printing)、凹版印刷(intag】io Printmg)、套版印刷(offset printing)、平版印刷(surface 26 1379847 25065pif
Pnntmg)、凸版反轉套版印刷(relief reVersal offset Pnntmg^ 網版印刷(screen PrintinS)、凹版印刷(gravure 7 印刷法’旋塗法等笨所周知的方法,塗佈於所 而基體上然後’藉由照射光或加熱處理等來進 或寡聚物之聚合反應,使塗佈層的溶解度發生變化°(硬 有:複此種操作,來實現高分子财機電子元件 戏有機hL元件的多層化。 圍的塗佈方法,通常可於,〜+靴之溫度範 圍’較好的尺10〜100 t,尤其好的是15〜5〇t下實施。 f外,用於上述溶液的溶劑,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 氯仿、一氯甲烷、二氯乙烷、四氫呋喃、甲苯、二曱苯 (xylene)、均三曱苯(mesitylene)、苯甲醚、丙酮、τ基乙基 酮、乙酸乙g旨、乙酸丁醋、乙酸乙基溶纖劑卜邮灿=〇二 acetate)等。 另外,於上述光照射中,可使用:低壓水銀燈(1〇w W職ury lamp)、中壓水銀燈、高壓水銀燈 壓水銀燈、金屬齒素燈⑽tal halide㈣)、氣燈(χ_ —Ρ)、螢光燈(fluoresecent lamp)、發光二極體⑺幽 emmingdiode)、太陽光等光源。另外,上述加熱處理可於 加熱板(hotplate)上或烘箱内進行,且可於〇〜+3〇〇它之'田 度範圍,較好的是20〜2贼,尤其好的是8〇〜·。c_^ 施。 —本發明之有機電子材料,可單獨用來當作是有機電子 儿件的功能材料。另外,本發明之有機電子材料,可單獨 27 1379847 25065pif 子阻^Γι 件的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輪層、電 恭子傳jectrblockinglayer)、發光層、電洞限礙層、 :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此外,本發明之有機電^ ΐ種添加劑的狀態下應用於有機電子元件咬 ^機兀件中。舉例來說,若將本發明之有機電子材斜 元件之發光層中,則可❹含__ )4中〜金屬的金屬錯合物等添加劑;若將本發 機電+子材料應用於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中,^可使用 二苯基胺衍生物、四氰對醌二甲烷(tetracyan〇 quin〇 dmiethane)等電子受體,以及各種氧化劑等添加劑。 本發明之錢電子元件以及錢EL元件,若為具備 含有士發明的有機電子材料之層者即可,其結構等並無特 另/限疋另外,一般的有機EL結構是,例如於美國專利 第4,539,507號或美國專利第5,151,629號等中所揭示者。 另外二含有聚合物的有機EL元件,例如揭示於國際公開 W0第90/131448號或歐洲專利公開第〇443861號等中。 通常,這些有機EL元件於電極中至少丨個為透明的陰極 (cathode)與陽極(anode)之間,含有電致發光層(發光層)。 進而,存在將1個或1個以上的電子注入層及/或電子傳輸 層配置至電致發光層(發光層)與陰極之間的有機EL元 件,亦存在將1個或1個以上的電洞注入層及/或電洞傳輸 層配置至電致發光層(發光層)與陽極之間的有機EL元件。 上述的陰極材料,較好的是例如鋰(Li)、鈣(Ca)、鎂 (Mg)、鋁(A1)、銦(In)、鉋(Cs)、鋇(Ba)、鎖/銀(Mg/Ag)、 28 1379847 25065pif 虱化鋰(UF)、氟化鉋(CsF)等金 於透明基體(例如,玻璃或透明聚八^金。知極,則是 如,金(AuM者是具有金屬導〇 ’二吏$金屬(例 :)導電率的材料例如是氧化物(例如 層、電子注人層等。尤其好的是,纽θ電子傳輸 可用來當作是有機EL :件的ΐ洞ί!:之:機電子材料 發光層,更好的是作為電洞注入層洞傳輪層、 是用作為電洞傳輸層。另外,這 ^傳輸層’最好的 較好的是Η)〜HKW更好的厚並無特別限定, 20-40 nm ° 60 nm,尤其好的是 於這=施Γ實施例來對本發明加以說明,但並不限定 <具有可聚合的取代基之單體的合成例> (早體合成例1) 〇 HO、
(C4H9)4NBr “q/己烷
於圓底燒瓶中,加入3_乙基_3_經甲基 m_、4-漠节基溴(5〇 mm〇1)、正己炫⑽加、ζ丁烷(50 基録(2.5 _〇丨)、5G wt%的氫财溶 4化四丁 下、7(TC下加熱搜拌6小時。然後, =於氮氣 I王至溫(25。〇, 29 1379847 25065pif 之後再加入200 ml的水,並以正己炫進行萃取。接著,進 行蒸館以除去溶劑。之後,利用石夕膠管柱層析法(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以及減壓蒸餾來進行純化’獲得 9.51 g作為無色油狀物的具有可聚合的取代基之單體A。 產率為 67 wt%。1H-NMR (300 MHz,CDC13, δρριη); ο.% (t J = 7.5 Hz, 3H), 1.76 (t, J = 7.5 Hz, 2H), 3.57 (s, 2H), 4.39 (d J = 5.7 Hz, 2H), 4.45 (d, J = 5.7 Hz, 2H), 4.51 (s, 2H), 1.22 (d,J = 8.4 Hz, 2H),7.47 (d,J = 8.4 Hz,2H)。圖 2 表示具有 可聚合的取代基之單體A的1H-NMR光譜。 (單體合成例2)
於圓底燒瓶中,加入3-乙基-3-羥甲基氧雜環丁燒(5 mmol)、3,5_二溴苄基漠(5匪〇1)、正己炫(2〇ml)、漠化四 丁基銨(0.25 mmol)、5〇 wt%氫氧化鈉水溶液(3.6 g),於氮 氣下、70。(:下加熱攪拌6小時。然後,冷卻至室溫⑵艺), 之後再加入20 ml的水,以曱苯進行萃取。接著,進行蒸 ,以除去溶劑。之後,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進行純化,声: 侍1.75 g作為無色固體的具有可聚合的取代基之單體b。 產率為 96 wt%。1H-NMR (300 MHz,CDC13, 5Ppmv 〇 妙“ 1.78 (t, J = ,5 Hz, 2H), 3J;S ^ :iV,5.7 HZ,2H),4.48 (d,J = 5.7 HZ,2H),4·49 (si = 7.4! (m,2H),7.59 (m, m)。圖3表示具有可聚合的取 代基之單體B的1H-NMR光譜。 30 1379847 25065pif <寡聚物之合成〉 (寡聚物合成例1)
於可密閉的氟樹脂製容器中,投入2,7-雙(4,4,5,5-四曱 基-1,3,2-二氧雜棚统-2-基)-9,9-二辛基系(0.4 mmol)、4,4'_ 二溴-4”-正丁基三苯基胺(0.32 mmol)、具有可聚合的取代 基之單體A(0.16 mmol)、四(三苯基膦)鈀(0.008 mmol)、2 Μ 石炭酸钾水溶液(5.3 ml)、Aliquat 336(0.4 mmol)、苯曱鍵(4 ml)。接著,於氮氣環境下、密閉容器中,照射微波,於 • 90°C下加熱攪拌2小時。然後,將反應溶液注入甲醇/水混 合溶劑(9 : 1)中,過濾分離所析出的聚合物。重複2次再 沈澱並進行純化,獲得具有可聚合的取代基、且具有具備 . 電洞傳輸性的重複單位之寡聚物A。所得寡聚物A的數量 平均分子量以聚苯乙烯換算為4652,分子量分散指數為 緣 1.83。 (寡聚物合成例2) 使用2,7-雙(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烷-2-基)-9,9-二辛基苐(0.4 111111〇1)、4,4|-二溴-4”-正丁基三苯基胺 31 1379847 25065pif :1)、具有可聚合的取代基之單體綠%麵⑷、 四(二本基膦_._ mm〇1)、2 M碳酸钟水溶液(5 3帥、 Μ” 33, m_、笨甲崎4邮,以與寡聚物合成例 古方法進行合成,獲得具有可聚合的取代基、且具 有具備電_輪㈣重複單位之絲物Β。所得寡聚物β 的數量平均分子量㈣苯乙_算為取,分子量分散指 气為1.48。圖4表轉聚物Β的凝轉透層析圖。
(春聚物合成例3)
使用讲雙(4,4,☆四甲基_u,2二氧雜哪烷么 基)-4 _正丁基三笨基胺(〇.4mm〇i)、2,7_二溴二辛某苐 (0.3j mmol)、具有可聚合的取代基之單體A(ai6:m^ 四(二苯基膦)鈀(0.008 mmol)、2 μ碳酸鉀水溶液(5 3 ml)、 Aliquat 336(0.4 mmol)、笨曱醚(4 ml),以與寡聚物合成例 1相同的方法進行合成,獲得具有可聚合的取代基、且具 有具備電洞傳輸性的重複單位之寡聚物C。所得寡聚物C 的數量平均分子量以聚苯乙烯換算為3065,分子旦= 數為1.46。 里π月 32 1379847 25065pif (寡聚物合成例4)
Br^ ^oo
使用4,4’-雙(4,4,5,5-四甲基4,3,^二氧雜硼烷·2_ 基)-4”-正丁基三苯基胺(〇4 mmQl) 、4,9-二溴-10b-辛基 -1,2,3,10b- 癸 蒽 (4,9-dib 麵。.1()b-octyM,2,3,勘他ahydr〇flu。迦hene)(〇; 32 _〇1)、具有可聚合的取代基之單體A((U6 mmol)、四 (,本基膦帅画。1}、2 M碳酸卸水溶液(5 3邮、 f ^ f _麵叫、苯♦以與寡聚物合成例 方法進行合成,獲得具有可聚合的取代基、且具 S t!輸,重複單位之寡聚物D。所得寡聚物D 數為分子夏以聚笨乙歸換算為懸,分子量分散指 33 1379847 25065pif (寡聚物合成例5)
使用4,4’_雙(4,4,5,5-四曱基-1,3,2-二氧雜硼烷-2-基)-4π-正丁基三苯基胺(0.4 mmol),4,4'-二溴-4-正丁基三苯 基胺(0.32 mmol)、具有可聚合的取代基之單體A(0.16 mmol)、四(三苯基膦)i巴(0_008 mmol)、2 Μ碳酸舒水溶液 (5.3 ml)、Aliquat 336(0.4 mmol)、苯曱醚(4 ml),以與寡聚 物合成例1相同的方法進行合成,獲得具有可聚合的取代 基、且具有具備電洞傳輸性的重複單位之寡聚物E。所得 寡聚物E的數量平均分子量以聚苯乙烯換算為2 8 5 6,分子 量分散指數為1.54。 (寡聚物合成例6)
1379847 25065pif
使用4,1又(4,〇四甲基十3,2·二氧雜棚炫-2-基)-4,,正丁基三苯基胺(0.4 mm〇i)、6,i3•二漠五環 [12.3.1.1,10,1411,5,9]-十九'7,9(19),1〇,1214(1外六烯 (0.32 mmol)、具有可聚合的取代基之單體Α(。」6 _〇1)、 四(三苯基膦)_·008 mmol)、2 M碳酸斜水溶液(5 3⑽、 Aliquat 336(0.4 mm〇1)、苯甲驗(4 _,以與寡聚物合成例 1相同的方法進行合成,獲得具有可聚合的取代基、且具 有具備電洞傳輸性的重複單位之寡聚物F。所得寡聚物F 的數量平均分子量以聚苯乙烯換算為483〇。 (募聚物合成例7)
使用4,4·-雙(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烷-2-基)-4',-正丁基三苯基胺(0.4 mmol)、1,3-二溴_5-[2-(2-甲氧 基-乙氧基)-乙氧基]-苯(0.32 mmol)、具有可聚合的取代基 之單體 A(0.16 mmol)、四(三苯基膦)把(0.008 mmol)、2 Μ 碳酸鉀水溶液(5.3 ml)、Aliquat 336(0.4 mmol)、苯曱醚(4 ml),以與寡聚物合成例1相同的方法進行合成,獲得具有 可聚合的取代基、且具有具備電洞傳輸性的重複單位之寡 35 1379847 25065pif 的數量平均分子量 聚物G。所得寡聚物g 為 4010。 (寡聚物合成例8)
上乂聚笨乙埽換算
使用 N4,N4··雙-[4-(4 4 -2-基)-苯基]·Ν4,Ν4,·二:,5,5-四曱基HW]二氧雜職 mmol)、1,3_二演-5-[2你甲 本: '胺(0·4 mmol)、具有可聚合的取 土 土)_乙氧基]-笨(0.32 取代基之單體A(0.16mm〇l)、四(三 2 mm〇1)、2 M 碳酸鉀水溶液(5.3 ml)、AIiquat
336(0.4 m_、、苯甲鱗(4 _,以與寡聚物合成例i相同 的方法進行合成’獲得具有可聚合的取代基、且具有具備 電洞傳輸性的重複單位之寡聚物Η。所得寡聚物Ή的數量 平均分子量以聚笨乙烯換算為4120。 <比較聚合物合成例>
36 25065pif 使用2,7-雙(4,4,5,5_四曱基]3 2· 一 (tr二辛基 r—一 溶液(5 3 129 —本基鱗)1巴_4 _〇1)、2 M碳酸斜水 宸 _336(0.4 麵〇1)、苯甲 _ ml),以盥 2物3成例1相同的方法進行合成,獲得不具有可聚二 取八2、且働具備電_輸性的重複單位構成的比車1
較聚合Μ的數量平均分子量以聚苯乙 <發光聚合物合成例>
使用2,7-雙(4,4,5,5-四甲基-l,3,2-二氧雜硼燒_2_ 基)-9,9-二辛基苐(〇·4 mm〇i)、4,4'-二溴三笨基胺(〇 〇8 mmol)、4,7-一>臭-2,1,3-苯幷售二唾(〇·32 mmol)、四(三笨基 膦)把(0.004 mmol)、2 Μ碳酸鉀水溶液(5.3⑽、Aliquat 336(0.4 mmol)、苯曱醚(4 ml),以與寡聚物合成例1相同 的方法進行合成,獲得黃色發光聚合物。 <有機EL元件的製作> (實施例1) 於將ITO圖案化成1.6 mm寬的玻璃基板上,以4〇〇〇 rpm旋塗PEDOT : PSS分散液(Stark.V-Tech公司製造, CH8000LVW233)。然後,在加熱板上,於空氣中、2〇〇。〇 37 1379847 25065pif 下加熱乾燥10分鐘,形忐帝、π、.± λ 驗於乾燥氮賴下人層(4Gnm)。後續的實 接著,於電洞注入層上,以300 寡聚物合制1_中所獲得的募聚物維4mg)如;:1二
=的光起始劑_ mg)與甲苯(12叫的 二Ϊ力使Λί屬鹵素燈照射光(3編2),於加熱板上, C T:加熱6G分鐘使其硬化,形成電洞傳輸層㈣ ,者,於電洞傳輸層上,以3〇〇〇rpm旋塗,上述 X =:!得:=二物的甲笨_.5 ,為丨°。_)。另外’電洞傳心== 相〉谷解,故可積層。 丘
,而’將所獲得的玻璃基板移至真空财,於上 “形=_厚為3 nm)'A1(_⑽nm)的順序 ,形成電極之後,並科露於A氣巾,而是將基板移 ^虱氣環境_,使用光硬化性環氧樹脂,將使0.7 mm 、…、知破璃具有〇·4 mm總孔而得的密封玻璃與ιτο基板 ^行貼合,藉此進行密封,製造多層結構的高分子型有機 乙70件。後敘的實驗於大氣中、25t下進行。 將上述所得有機EL元件的ITO設為正極,將A1設為 38 1379847 25065pif 陰極,施加電壓,結果於約5v處觀測到黃色發光,亮度 為6000 cd/m的電流效率為5 4 cd/A。另外,電流電壓特 • 性是以Hewlett-Packard公司製造的微小電流計4140B進行 4 測疋,發光冗度是使用Photo research公司製造的亮度計 • Pritchard 1980B 進行測定。 另外,一邊施加0.5 mA的恆定電流,一邊以Topcon 公司製造的BM-7測定亮度,來測定亮度自初始亮度(1〇〇〇 • cd/m2)減半的時間,來作為壽命特性’結果為3〇小時。 (比較例1) 除不形成電洞傳輸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 式,製造有機EL元件。對該有機EL元件施加電壓,結果 於約5 V處觀測到黃色發光,亮度為6〇〇〇 cd/m2的電流效 ,是2.8 Cd/A,實施例1中亮度為0000 cd/m2的電流效率 疋其1.9倍南。另外,測定壽命特性,結果以15小時亮 度減半,實施例1中的壽命是其2〇倍長。圖5表示實施例 藝 1及比較例1的有機EL元件之亮度_電流效率特性,圖6 表示實施例1與比較例〗的有機EL元件之壽命特性。 (實施例2) 於乾燥氮氣環境下,於將ITO圖案化成1.6 mm寬的 玻璃基板上,以3000 rpm旋塗混合有上述寡聚物合成例j 中所獲得的寡聚物Α(4·4 mg)、實施例1中所用❸光起始劑 (0.13 mg)、曱苯(500 μΐ)的塗佈溶液。接著,使用金屬鹵素 燈照射光(3 J/cm2),於加熱板上、12〇〇c下加熱15分鐘, 然後於180 C下加熱60分鐘,使其硬化,形成電洞注入層 39 1379847 25065pif (50 nm) 〇 下丄於電祠注入層上,以3000 —1旋塗,包括有如 、·。冓式表不的聚合物 以及聚合物3(5重旦々Μαα ) “物2(20重!份) 加熱板上,_下Γ合物之甲苯溶液⑽,,於 80 nm)。另外,刀鐘,形成聚合物發光層(膜厚為 積層。、隹而w 注入層與發光層不會互相溶解,故可 進,來=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形成_電極, 封鬲分子型有機EL元件 ^bH”、CgH·!?
聚合物2 聚合物3
/ \ / H V
聚合物1 机、將上述所獲得的有機EL元件之IT〇設為正極,將ai 汉為陰極’%加電壓,結果於約4v處觀測到綠色發光, 亮度為5000 cd/m2的電流效率是121 Cd/A。另外,測定亮 度自初始亮度(2000 Cd/m2)減半的時間,來作為壽命特性, 結果為25小時。 (實施例3) 使用上述寡聚物合成例5中所獲得的寡聚物E來代替 寡聚物A,作為電洞注入層材料,除此之外,以與實施例 2相同的方式’製作有機EL元件。另外,於該情況下,電 洞注入層與發光層亦不會互相溶解,故可積層。 該有機EL元件於亮度為5000 cd/m2時的電流效率是 10.4 cd/A。另外,測定亮度自初始亮度(2〇〇〇 d/m2)減半的 1379847 25065pif 時間,來作為壽命特性,結果為25小時。 (比較例2) 於將ITO圖案化成ι·6 mm寬的玻璃基板上,以4〇〇〇 rpm旋塗PEDOT : PSS分散液(stark.V-Tech公司製造' CH8000 LVW233),於加熱板上,空氣中、2〇〇°c下,加熱 乾燥10分鐘,形成電洞注入層(40 nm)。之後,以與實施 例2相同的方式,形成發光層,形成Ba/A1電極,進行密 封’來製造有機EL元件。 該有機EL元件於亮度為5000 cd/m2時的電流效率是 6·8 cd/A。另外,測定亮度自初始亮度(2000 cd/m2)減半的 時間,來作為壽命特性,結果為17小時。 歸納實施例2、實施例3以及比較例2的結果,實施 例2及實施例3的有機EL元件之電流效率,相對於比較 例2的有機EL元件之電流效率,分別為178倍、丨53倍 ,的效率。另外,實施例2及實施例3的有機EL元件之 壽命,相對於比較例2的有機EL元件之壽命,均為147 倍長的筹命。圖7表示實施例2、實施例3、比較例2的有 機EL元件之亮度_電流效率特性,圖8表示實施例2、實 施例3、比較例2的有機EL元件之壽命特性。 <多層薄膜結構製造例> (實施例4) 將實施例1中用於形成電洞傳輪層的塗佈溶液’以 3000 rpm2旋塗於石英基板上。然後,使用金屬鹵素燈照射 光(3 J/cm2),於加熱板上、18〇t:下加熱6〇分鐘使其硬化, 41 1379847 25065pif 製作第1層。利用探針式輪廓儀(stylus piOfllometerXAMBIOS公司製造的XP-2)測定該第1厗的 膜厚,結果為4〇nm。 層的 接著’以3000 rpm旋塗實施例1中所用的黃色發光聚 合物之甲苯溶液,於加熱板上' 80°c下加熱5分鐘,形成 聚合物發光層(膜厚為100 nm)。藉由探針式輪廓儀測定總 膜厚,結果為140 nm,確認殘存有第1層。
(比較例3) 將混合有上述所獲得的比較聚合物A(4.4 mg)、實施例 1中所使用的光起始劑(0.13 mg)、曱苯(12 ml)的塗佈溶 液’/X 3000 rpm旋塗於石英基板上。然後,使用金屬齒素 燈照射光(3 J/cm2),於加熱板上、18(rc下加熱6〇分鐘, 製作第1層。該第1層的膜厚為4〇nm。
接著,以3000 rpm旋塗實施例i中所使用的黃色發光 聚合物之曱苯溶液,於加熱板上、8〇〇c下加熱5分鐘,形 成聚合物發光層(膜厚為1〇〇nm)。測定總膜厚,結果為 nm即,比較例3中,第1層溶解,無法製作多層結。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是β表。示經多層化的有機ELs件之一例的模式圖。 圖2是單體合成例1中所合成的單體Α之1H-NMR 光譜。
圖3是單體合成例2中所合成的單體B之m_NMR 光譜。 圖4是寡聚物合成例2中所合成的寡聚物B之凝膠滲 42 1379847 25065pif 透層析圖。 圖5是表示實施例1及比較例1的有機EL元件之亮 度-電流效率特性的圖表。 圖6是表示實施例1及比較例1的有機EL元件之壽 命特性的圖表。 圖7是實施例2、實施例3、比較例2的有機EL元件 之亮度-電流效率特性圖表。 圖8是表示實施例2、實施例3、比較例2的有機EL 元件之壽命特性的圖表。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發光層 2 :陽極 3:電洞注入層 4 :陰極 5:電子注入層 6:電洞傳輸層 7:電子傳輸層 8 :基板 43

Claims (1)

1379847
25065pifl • 爲第96丨26丨丨9號中文專利範圍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日期:101年1月3 十、申請專利範圍: 1.一種有機電子材料,包含: . 聚合物或寡聚物,A且右1伽十、ί加 、有1個或1個以上可聚合的取 •代土,且/、有具備電洞傳輸性的重複單位;以及 . 聚合反應起始劑, 上述聚合物或寡聚物之具有電洞傳輪性的重複單位是 下述通式(la)、(2a)、(3a)、(4a)、(5a)、(6a)中任一者, • 上述聚合反應起始劑為含有作為陰離子的錤
式中’ ArcAr^分別獨立表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之伸 芳基、雜伸芳基;Ri〜R10分別獨立表示-R1、-OR2、-SR3、 _OCOR4、_c〇〇R5、_SiR6R7R8 或下述通式, i 7 其中’ R1〜R11表示氫原子、>6炭數為1〜22的直鏈、環 44 1379847 25065pifl 爲第96126119號中文專利範圍無劃線修 修正曰期:1〇1年1月3曰 b狀及或=4基的:破數為2,基或雜芳基;a、 其中 “…,Μ 乳固弟i項所述之有機電 可聚合的取代基是氧雜環丁烧基、 料基、乙絲、丙烯酸酯基、甲基丙烯酸酯基中任一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之有機電子材料其中 將上述聚合物或寡聚物之可聚合的取代基導入至該聚^物 或募聚物的末端。 σ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電子材料,其中 上述聚合物或寡聚物的數量平均分子量為大於等於 1,000、小於等於 100 000。 5. 如申请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電子材料,其中 上述聚合物或寡聚物之分子量分散指數大於L0。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電子材料,其中 上述聚合物或寡聚物具有以如下通式(7a)表示的結構,
(7a) 式中,Ar32〜Ar37分別獨立表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 亞芳基、雜亞芳基;El、氏表示具有可聚合的取代基之基 團;Ru 表示-R1、-0R2、-SR3、_〇c〇R4、-COOR5、-SiR6R7R8 或下述通式, 45 1379847 25065pifl 爲第96126119號中文專利範圍無劃線丨 护 4R9 其中,R1〜R11表示氫原子、碳數為1〜22的直鏈、環 狀或分枝狀烷基,或者碳數為2〜30的芳基或雜芳基;a、 b及c表示1〜4的整數。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電子材料,其中 上述聚合物或寡聚物具有以如下通式(8a)表示的結構,
式中,Αι*38〜Αγ45分別獨立表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 亞芳基、雜亞芳基;Ε3、Ε4表示具有可聚合的取代基之基 團;Rl2、Rl3 分別獨立表示-R1、-OR2、-SR3、·〇(:〇Κ4、 -COOR5、-SiR6R7R8 或下述通式,
其中,R1〜R11表示氫原子、碳數為1〜22的直鏈、環 狀或分枝狀烷基,或者碳數為2〜30的芳基或雜芳基;a、
8·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電子材料,其中 上述聚合物或寡聚物具有以如下通式(9a)表示的結構, 46 25065pifl 爲第96126119號中文專利範圍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日期:1〇1年1月3日
式中,Ar46〜Αγ54分別獨立表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 亞芳基、雜亞芳基;Ε5、Ε6表示具有可聚合的取代基之基 團;R14、R15 分別獨立表示-R1、-OR2、-SR3、-OCOR4、 -COOR5、_SiR6R7R8 或下述通式, 其中,R1〜R11表示氫原子、碳數為1〜22的直鏈、環 狀或分枝狀烷基,或者碳數為2〜30的芳基或雜芳基;a、 b及c表示1〜4的整數。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電子材料,其中 上述聚合物或寡聚物具有以如下通式(l〇a)表示的結構,
Rie (10a) 式中,Ar55〜Ar59分別獨立表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 亞芳基、雜亞芳基;E7、&表示具有可聚合的取代基之基 團;R16 表示-R1、-OR2、-SR3、-OCOR4、-COOR5、-SiR6R7R8 1379847 修正日期:1〇1年1月3日 25065pifl 爲第96126119號中文專利範圍無劃線修正本 或下述通式, ^°^r9 ^/〇^R10 > » 其中’R1〜R11表示氫原子、碳數為1〜22的直鏈、環 狀或分枝狀烷基,或者碳數為2〜30的芳基或雜芳基;a、 b及c表示1〜4的整數。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電子材料,其中 上述聚合物或寡聚物具有以如下通式(11a)表示的結構,
{113). 式中,Ar59〜Αγ65分別獨立表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 亞芳基、雜亞芳基;Ε9、Εη)表示具有可聚合的取代基之基 鲁 團,Rn、Ri8 分別獨立表示-R1、"*〇R、-SR、-OCOR4、 -COOR5、-SiR6R7R8 或下述通式, . 其中,R1〜R11表示氫原子、碳數為1〜22的直鏈、環 ' 狀或分枝狀烷基,或者碳數為2〜30的芳基或雜芳基;a、 b及c表示1〜4的整數。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電子材料,其中 上述聚合物或寡聚物具有以如下通式(12a)表示的結構, 48 1379847 25065pifl · 爲第96U6119號中文專利範圍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曰期:1〇1年1月3曰
式中’ Αγ66〜Αγ73分別獨立表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 亞芳基、雜亞芳基;Εη、Ε12表示具有可聚合的取代基之 基團;R19、R20 分別獨立表示-R1、-OR2、-SR3、-OCOR4、 -COOR5、_SiR6R7R8 或下述通式, 士?.和/卜φ.. , .,~ ° 其中,R1〜R11表示氫原子、碳數為1〜22的直鏈、環 狀或分枝狀烷基,或者碳數為2〜30的芳基或雜芳基;a、 b及c表示1〜4的整數。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至第1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 有機電子材料,其中上述通式C7a)、(8a)、(9a)、(i〇a)、(lla) 或(12a)中之η的數量平均為2〜20。 13. —種有機電子元件,其特徵在於: 該有機電子元件是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 有機電子材料而製作。 14·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特徵在於: 該有機電致發光元件是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 述之有機電子材料而製作。 ' 15. —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是至少由陽極、電洞注 入層、發光層以及陰極堆積而成,上述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49 /^47 ^5〇65pifi 修正日期:丨01年丨月3日 爲第96126丨19號中文專利範 之特徵在於: 1項所述之有 上述電洞注人層是由如中請專利範圍第 機-电子材料所形成之層。 16.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是至少由 傳 4徵::層以及陰極堆積而成’上述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上述電洞傳輸層是由如申請專利範 機電子材料所形成之層。 1項所述之有
50
TW096126119A 2006-07-19 2007-07-18 Organic electronic material,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TWI379847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96780 2006-07-19
JP2007016898 2007-0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13110A TW200813110A (en) 2008-03-16
TWI379847B true TWI379847B (en) 2012-12-21

Family

ID=38956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26119A TWI379847B (en) 2006-07-19 2007-07-18 Organic electronic material,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632892B2 (zh)
JP (1) JPWO2008010487A1 (zh)
KR (5) KR101164369B1 (zh)
TW (1) TWI379847B (zh)
WO (1) WO20080104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55977B2 (ja) * 2007-02-21 2014-07-23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ニクス用材料、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ニクス素子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素子
JP5245978B2 (ja) * 2008-04-02 2013-07-24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ニクス用材料
JP5659459B2 (ja) * 2008-04-02 2015-01-28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ニクス用材料
KR20110030544A (ko) * 2008-06-11 2011-03-23 호도가야 가가쿠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기 엘렉트로 루미네센스 소자
JP5402384B2 (ja) 2008-08-13 2014-01-29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有機el表示装置及び有機el照明
CN102449799B (zh) 2009-06-01 2016-09-28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有机电子材料及含有该有机电子材料的油墨组合物、以及使用它们形成的有机薄膜、有机电子元件、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TWI498350B (zh) 2009-10-01 2015-09-01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有機電子用材料、有機電子元件、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及使用其之顯示元件、照明裝置、顯示裝置
CN102687284A (zh) * 2009-12-28 2012-09-19 夏普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
US8575303B2 (en) * 2010-01-19 2013-11-05 Sirigen Group Limited Reagents for directed biomarker signal amplification
US10566105B2 (en) 2010-04-22 2020-02-18 Hitachi Chemical Company,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charge transport film
JP5678552B2 (ja) * 2010-09-29 2015-03-04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重合開始剤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材料、これらを用いた有機薄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インク組成物、有機エレクトロニクス素子、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素子、照明装置、表示素子、並びに表示装置
JP5874242B2 (ja) * 2011-08-26 2016-03-02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材料およびその用途
CN103827165B (zh) 2011-09-26 2016-06-29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溶解度发生改变的组合物、空穴传输材料组合物和使用了它们的有机电子元件
KR101695139B1 (ko) 2011-11-30 2017-01-10 히타치가세이가부시끼가이샤 유기 일렉트로닉스 재료, 잉크 조성물 및 유기 일렉트로닉스 소자
GB201223369D0 (en) * 2012-12-24 2013-02-06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Polymer and device
WO2014038559A1 (ja) * 2012-09-04 2014-03-13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722413A1 (en) * 2012-10-18 2014-04-23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 -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multilayer semiconductor element, and a semiconductor element manufactured as such
WO2016026123A1 (en) 2014-08-21 2016-02-25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oxygen substituted benzocyclobutenes and dienophile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containing same
CN107112426A (zh) * 2014-12-30 2017-08-29 默克专利有限公司 包含至少一种聚合物和至少一种盐的组合物以及包含所述组合物的电致发光器件
WO2018083801A1 (ja) * 2016-11-07 2018-05-11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材料、有機層、有機エレクトロニクス素子、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素子、表示素子、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06058067A (zh) * 2016-08-19 2016-10-2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及其空穴传输层的制备方法
US20200044154A1 (en) 2016-10-13 2020-02-06 Hitachi Chemical Company, Ltd. Organic electronic material, ink composition, organic electronic element, and organic electronic element production method
JP7023957B2 (ja) * 2016-11-30 2022-02-22 メルク パテント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非対称性の繰り返し単位を有するポリマー
CN110352508B (zh) 2017-03-02 2022-11-15 昭和电工材料株式会社 有机电子材料及其利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9507A (en) * 1983-03-25 1985-09-03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having improved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GB8909011D0 (en) 1989-04-20 1989-06-07 Friend Richard H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EP0443861B2 (en) 1990-02-23 2008-05-28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US5151629A (en) * 1991-08-01 1992-09-29 Eastman Kodak Company Blue emitting internal junc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I)
US5929194A (en) * 1996-02-23 1999-07-27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Crosslinkable or chain extendable polyarylpolyamines and films thereof
US6107452A (en) * 1998-10-09 2000-08-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hermally and/or photochemically crosslinked electroactive polymers in the manufacture of opto-electronic devices
SG98433A1 (en) * 1999-12-21 2003-09-19 Ciba Sc Holding Ag Iodonium salts as latent acid donors
AU2001273049A1 (en) * 2000-06-28 2002-01-08 Emagin Corporatio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s using aromatic amine compounds with high and tunabl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US7629429B2 (en) * 2001-05-11 2009-12-08 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y Limited Substituted fluorene polymers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s
US6909486B2 (en) * 2003-02-18 2005-06-21 Ran-Hong Raymond Wa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viewable under all lighting conditions
DE10340711A1 (de) 2003-09-04 2005-04-07 Covion Organic Semiconductors Gmbh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enthaltend organische Halbleiter
JP3888351B2 (ja) * 2003-12-12 2007-02-2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El素子及びその製造に用いる正孔輸送性縮合物
GB0329364D0 (en) * 2003-12-19 2004-01-21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Optical device
JP5092199B2 (ja) * 2004-02-02 2012-12-0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05243300A (ja) * 2004-02-24 2005-09-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ト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04009355A1 (de) 2004-02-26 2005-09-15 Covion Organic Semiconductors Gmbh Verfahren zur Vernetzung organischer Halbleiter
KR100834327B1 (ko) 2004-03-11 2008-06-02 미쓰비시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하 수송막용 조성물 및 이온 화합물, 이를 이용한 전하수송막 및 유기 전계 발광 장치, 및 유기 전계 발광 장치의제조 방법 및 전하 수송막의 제조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321723A1 (en) 2009-12-31
KR101164363B1 (ko) 2012-07-09
KR20110033270A (ko) 2011-03-30
TW200813110A (en) 2008-03-16
KR101256281B1 (ko) 2013-04-18
KR101256301B1 (ko) 2013-04-18
KR101164369B1 (ko) 2012-07-09
KR20110036119A (ko) 2011-04-06
US8632892B2 (en) 2014-01-21
KR101072098B1 (ko) 2011-10-10
JPWO2008010487A1 (ja) 2009-12-17
KR20110036120A (ko) 2011-04-06
KR20090023699A (ko) 2009-03-05
KR20110033269A (ko) 2011-03-30
WO2008010487A1 (fr) 2008-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79847B (en) Organic electronic material,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Cho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rmally stable blue light-emitting polyfluorenes containing siloxane bridges
EP1325054B1 (en) Twisted polymers, uses thereof and 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tatistical copolymers
KR101151967B1 (ko) 다이벤조실롤 중합체,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용도
Chen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series of blue fluorescent 2, 6-linked 9, 10-diphenylanthrylenephenylene copolym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f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TW201008975A (en) Copolymer and high polymer 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090036623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conjugated polymer
JP2007302886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ニクス用材料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ニクス素子、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素子
TW201035160A (en) Meta phenylene macromolecule compound and luminescence element using the same
JP2009097015A (ja) 電子光学装置用トリアリールアミン含有モノマー
TWI294905B (en) Novel polymers for use in optical devices
TW200815493A (en) Novel polymers
JP2005506419A5 (zh)
TW541855B (en) Polymeric fluorescent substance and polymer 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555833B (en) Polymeric fluorescent substance and polymer 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201823422A (zh) 有機電子材料及其利用
TWI282356B (en) Polyquinoline copolymer having branch structur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using the same
KR20110043712A (ko) 전기발광 물질 및 광학 소자
TW560225B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having diarylanthracene ladder polymers in emissive layers
JP5256643B2 (ja) 共役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JP2007308691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ニクス用材料、有機エレクトロニクス素子、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素子
Sun et al. Crosslinkable poly (p‐phenylenevinylene) derivative
TW201139500A (en) High polymer compou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light emitting element using the high polymer compound
KR20140012976A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JP2009132883A (ja) 高分子化合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高分子発光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