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33589B - Imaging apparatus with auto-focus function - Google Patents

Imaging apparatus with auto-focus func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33589B
TWI333589B TW095132985A TW95132985A TWI333589B TW I333589 B TWI333589 B TW I333589B TW 095132985 A TW095132985 A TW 095132985A TW 95132985 A TW95132985 A TW 95132985A TW I333589 B TWI333589 B TW I33358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shutter button
autofocus
optical path
path leng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32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15025A (en
Inventor
Masaru Onozawa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715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15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335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3358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Description

1333589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具備有可使用於數位照相機的自動對 - 焦功能之攝影裝置及自動對焦控制方法。 【先前技術】 習知上,對被照體對焦的方法,代表性方面有依照對比 ' 檢測方式的AF處理。 ' 所謂對比檢測方式的AF處理,係使對焦透鏡在可驅動範 φ 圍內從透鏡端驅動到透鏡端,此時從屬於CCD輸出之攝影 訊號檢測對比成分,並解析其波形,亦即,將透鏡對準於 高頻成分爲最大的透鏡位置並對焦者。 因此,對比檢測方式的AF處理,係依賴於攝影元件的讀 取周期’若能使讀取周期變快的話,此部分便能使AF處理 所花費時間予以變短。 此外,習知上,對比檢測方式的AF處理中之CCD的驅 動方法具有:和顯示通常之通過影像的情況同樣地驅動攝 • 影元件的方法、及將蓄積在攝影元件之所有像素之電荷(像 素資料)之中,僅讀取一部分區域的像素資料的方式來驅動 攝影元件的方法》 在和顯示通常之通過影像的情況同樣地驅動攝影元件的 方法中’雖然無法使AF處理時間縮短,但是AF處理中亦 具有可隨時顯示被照體之通過影像的優點(參照第2A圖)。 另一方面,僅讀取一部分區域的像素資料的方式來驅動 攝影元件的方法,雖然可減少轉送的像素資料因而可提高
S 1333589 • } 圖框速率故可縮短AF處理時間’但是相反地在AF處理中 有無法顯示被照體之通過影像的缺點(參照第2B圖)。 然後,爲了達成AF處理時間之縮短化’ AF處理中之通 過像素顯示之二種優點,在AF處理中’僅讀取一部分區域 的像素資料的方式來驅動攝影元件,藉此而隨時顯示一部 分區域的影像,對一部分以外之區域,顯示過去已拍攝的 影像,藉以進行在AF處理中通過影像之顯示,同時可達成 AF處理之短縮化之技術,已經被開發出來(例如,參照曰 本公開專利公報之特開2003 -333409號公報)。 然而,依照特開2003-333409號公報所記載的技術時,有 僅一部分區域可隨時顯示的問題。 此外,即使在進行AF處理之情況中,有欲迅速地對焦而 攝影之情況,及並非如此的情況,在習知技術中,有無法 進行對應此狀況的AF處理之問題。例如,進行AF處理之 後確實地考慮攝影之構圖之情況,在讀取一部分區域的像 素資料而驅動時,不顯示通過影像,或者,僅隨時顯示一 部分區域’因此在AF處理中並無法決定思考構圖。此外, 在欲迅速地對焦而攝影之情況,和顯示通常之通過影像的 情況同樣的驅動方法中,AF處理需花費時間,而無法拍攝 欲攝取之影像。 本發明係爲了解決上述習知技術課題而開發者,其目的 在提供一種可提高AF處理時之性能的攝影裝置及自動對 焦控制方法。 【發明內容】
-6- > S 1333589 在一個形態中,攝影裝置在構成上具備有: 攝影元件,將被照體的光轉換爲影像資料: 驅動部’用於驅動該攝影元件; ' 快門按鈕’可半按操作及全按操作; ' 第1判斷機構,用以判斷是否已半按操作該快門按鈕; 第2判斷機構,用以判斷是否已一次全按操作該快門按 鈕; ' 對比AF機構,利用改變光路長,使各光路長中該驅動機 • 構的驅動,而檢測從該攝影元件所讀取的影像資料之AF 評估値,控制光路長以變成該已檢測的多數個AF評估値之 中AF評估値最高的光路長,藉此而對被照體進行自動對 焦;及 對焦控制機構’當藉由該第1判斷機構判斷該快門按鈕 已被半按之情況時’控制成使該驅動部對該攝影元件的驅 動,適合於通過影像顯示的驅動之狀態下,在該對比AF 機構上進行自動對焦動作,同時藉由該第2判斷機構判斷 • 該快門按鈕已一次被全按操作之情況時’控制成使該驅動 部對該攝影元件的驅動’比適合於通過影像顯示的驅動更 高速的驅動之狀態下’在該對比AF機構上進行自動對焦動 作. 在另一個形態中’攝影裝置在構成上具備有: 第1攝影元件’將被照體的光轉換爲影像資料; 第2攝影元件’將被照體的光轉換爲影像資料; 第1驅動機構’用於驅動該第1攝影元件; 1333589 第2驅動機構,用於驅動該第2攝影元件: 第1對比AF機構,利用改變光路長,使各光路長中該第 2驅動機構的驅動,而根據從該第2攝影元件所讀取的影 像資料來檢測AF評估値,控制入射到該第2攝影元件之被 照體之光的光路長,以變成該已檢測的AF評估値之中AF 評估値最高的光路長,藉此而對被照體進行自動對焦;及 第1控制機構,控制成使該第1驅動機構對該第1攝影 元件的驅動,適合於通過影像顯示的驅動,同時使該第2 驅動機構對該第2攝影元件的驅動,比適合於通過影像顯 示的驅動更高速的驅動之狀態下,在該第1對比AF機構上 進行自動對焦動作。 在另一個形態,係提供一種自動對焦控制方法,用於 攝影裝置,攝影裝置具備有:攝影元件,將被照體的光 轉換爲影像資料;驅動部,用於驅動該攝影元件:快門 按鈕,可半按操作及全按操作;此種自動對焦控制方法 包含有: 第1判斷步驟,用以判斷是否已半按操作該快門按鈕: 第1聚焦控制步驟,當藉由此第1判斷步驟判斷該快門 按鈕已被半按之情況時,控制成使該驅動部對該攝影元件 的驅動,適合於通過影像顯示的驅動之狀態下,以對比檢 測方式進行自動對焦動作; 第2判斷步驟,用以判斷是否已一次全按操作該快門按 鈕; 第2聚焦控制步驟,此第2判斷步驟判斷該快門按鈕已 1333589 一次被全按操作之情況時,控制成使該驅動部對該攝影元 件的驅動,比適合於通過影像顯示的驅動更高速的驅動之 狀態下,以對比檢測方式進行自動對焦動作。 又,在另一個形態,係提供一種自動對焦控制方法,用 於攝影裝置,攝影裝置具備有:第1攝影元件,將被照體 的光轉換爲影像資料;第2攝影元件,將被照體的光轉換 爲影像資料;第1驅動部,用於驅動該第1攝影元件;第 2驅動部,用於驅動該第2攝影元件;此種自動對焦控制 方法包含有: 第1控制步驟,控制使該第1驅動部對該第1攝影元件 的驅動,適合於通過影像顯示的驅動; 第2控制步驟,平行於此第1控制步驟之控制,控制使 該第2驅動部對該第2攝影元件的驅動,比適合於通過影 像顯示的驅動更高速之驅動的狀態下,以對比檢測方式進 行自動對焦動作。 在另一個形態,係提供一種執行攝影裝置之程式,攝影 裝置具備有:攝影元件,將被照體的光轉換爲影像資料; 驅動部,用於驅動該攝影元件;快門按鈕,可半按操作及 全按操作;此種程式包含有: 第1判斷處理,用以判斷是否已半按操作該快門按鈕; 第2判斷處理,用以判斷是否已一次全按操作該快門按 鈕; 對比AF處理,利用改變光路長,使各光路長中該驅動部 的驅動,而檢測從該攝影元件所讀取的影像資料之AF評估 1333589 1 値,控制光路長以變成該已檢測的多數個AF評估値之中 AF評估値最高的光路長,藉此而對被照體進行自動對焦; 及 在該對比AF處理上進行自動對焦動作處理,當藉由該第 I判斷處理判斷該快門按鈕已被半按之情況時,控制成使 該驅動部對該攝影元件的驅動,適合於通過影像顯示的驅 動之狀態下,在該對比AF處理上進行自動對焦動作,同時 藉由該第2判斷處理判斷該快門按鈕已一次被全按操作之 情況時,控制成使該驅動部對該攝影元件的驅動,適合於 通過影像顯示的驅動而更高速地驅動之狀態。 在另一個形態中,係提供一種執行攝影裝置之程式,攝 影裝置具備有:第I攝影元件,將被照體的光轉換爲影像 資料;第2攝影元件,將被照體的光轉換爲影像資料:第 I驅動部,用於驅動該第I攝影元件;第2驅動部,用於驅 動該第2攝影元件;此種程式,包含有: 第I對比AF處理,利用改變光路長,使各光路長中該第 2驅動部的驅動,而根據從該第2攝影元件所讀取的影像 資料來檢測AF評估値,控制入射到該第2攝影元件之被照 體之光的光路長,以變成該已檢測的AF評估値之中AF評 估値最高的光路長,藉此而對被照體進行自動對焦;及 在該第I對比AF處理上進行的自動對焦動作處理,係控 制成使該第I驅動部對該第I攝影元件的驅動,適合於通 過影像顯示的驅動’同時使該第2驅動部對該第2攝影元 件的驅動,比適合於通過影像顯示的驅動更高速的驅動之 -10- E ) 1333589 並顯示解壓縮後之記錄影像。 按鍵輸入部11包含可半按全按的快門按鈕、模式切換 鍵、十字鍵、設定鍵等之多數個操作鍵,將因應於使用者 之按鍵操作產生的操作訊號,輸出到CPU8。 B_其次將說明爲本發明之特徵的CCD3之驅動方法。 蓄積在CCD3之所有像素的電荷,依照由TG4產生的既 定頻率之時序訊號而讀取,但在通過影像顯示時及通常之 AF處理時,及高速AF處理時,CCD3之驅動方法各異。因 而,TG4依照CPU8之控制訊號而改變CCD3之驅動方法》 在此,AF處理方式係採取對比檢測方式的AF處理。 B-1.被照體之通過影像顯示時及通常之AF處理時 在通過影像顯示時及通常之AF處理時,將由CCD3所拍 攝的影像資料顯示在影像顯示部10,因而進行適於通過影 像顯示的CCD3之驅動。在此,將此適於此通過影像顯示 的CCD3之驅動,稱爲通過影像用驅動。 所謂適於此通過影像顯示的CCD 3之驅動,雖然亦有將 蓄積在CCD3之所有像素的電荷逐列地讀取,而亦有讀取 所有像素的電荷的方法,但是將蓄積在CCD3之所有像素 的電荷全部讀取很費時,此外,在由CCD3所獲得的影像 資料之解析度比影像顯示部10之解析度更多之時,係將該 所獲得的影像資料之解析度降低之後加以顯示,故從最初 加以挑選地讀取以成爲適於影像顯示部10之解析度的影 像尺寸,或者亦可像素加算而讀取。於是.,影像資料的讀 取周期和讀取所有像素的電荷之情況比較可縮短,可顯示 -13- 1333589 動作平順的通過影像’此外’ AF處理時間亦可縮短。 B-2.高速AF處理時 在高速AF處理時,可縮短對比檢測方式之AF處理,故 以加快由CCD3所蓄積的影像資料之讀取周期的方式來驅 動CCD3。在此將加快此影像資料之讀取周期的CCD3之驅 動,稱爲高速驅動。 以下,將說明高速驅動之幾個方法。 B-2a. —部分讀取驅動 所謂一部分讀取驅動,如在習知技術之說明中亦已敘述 般,係將CCD3之一部分區域(該一部分區域包含聚焦區域) 之像素資料加以讀取之方式,來驅動CCD3的方法。 在此,讀取之一部分區域,係CCD3之所有線之1/3的線, 且CCD3之中央部分的線。此外,即使在進行讀取驅動一 部分之情況亦和進行通過影像用驅動之情況同樣地,可在 CCD 3之一部分區域內挑選地讀取,或者亦可像素加算地讀 取。 第2A圖是顯示藉由通過影像用驅動所讀取的影像資料 之影像的樣子者,第2B圖是顯示藉由一部分讀取驅動所讀 取的影像資料之影像的樣子者。 看第2圖可知,依照通過影像用驅動之時,雖然涵蓋全 範圍而讀取蓄積在CCD 3之像素的像素資料,但依照一部 分讀取驅動之時,可讀取蓄積在CCD3之一部分區域的像 素的像素資料。 依照一部分讀取驅動之時,可讀取一部分區域(全區域之 -14- 1333589 1/3)的像素資料,故藉由通過影像用驅動可提高約3倍圖框 速率(以通過影像用驅動挑選地讀取之時,以同程度之挑選 讀取而進行一部分讀取驅動之情況),AF處理之時間可大 幅地縮短》 B-2b.像素加算驅動 所謂像素加算驅動,係指將蓄積於CCD3之像素的電荷 相加而讀取的方法,已經是周知技術,故省略其說明。 在通過影像用驅動中,雖已說明將像素相加以將蓄積於 像素的電荷讀取,但是在此之像素加算驅動,係指不適於 通過影像顯示之程度,將蓄積於像素的電荷相加而讀取。 將適於通過影像顯示之像素的相加之最大數,作成爲到 例如5像素之時,將6像素以上之像素相加而讀取的方式 來驅動。亦即,將蓄積於6像素以上之像素的電荷相加而 讀取時,雖然解析度降低而不適於通過影像顯示,但是此 部分係可提高圖框速率之故。即,藉通過影像顯示使圖框 速率優先之故。 例如,在通過影像用驅動中將蓄積於2像素之電荷相加 而讀取,在高速驅動(像素加算驅動)中將蓄積於8像素之 電荷相加而讀取之情況,高速驅動時之圖框速率比通過影 像用驅動提高4倍。 B-2c.其他 並不限定於一部分讀取驅動、像素加算驅動’亦可藉由 挑選讀取使圖框速率比通過影像用驅動更提高’亦可爲其 他之方法。此外,亦可將一部分讀取驅動或像素加算驅動
S -15- 1333589 等加以組合’以更提高圖框速率。亦即,只要可提高圖框 速率的話,任何驅動方法皆宜。 C.其次’將一面對照通過影像用驅動中之af處理、和高 速驅動中之AF處理一面說明。 首先’對比檢測方式之AF處理,係將聚焦透鏡向—側之 透鏡端位置移動’以讀取CCD3之影像資料,根據該讀取 的影像資料中聚焦區域內之影像資料而檢測AF評估値。 然後,將聚焦透鏡更移動一階’讀取此時之CCD3之影像 ® 資料’根據該讀取的影像資料中聚焦區域內之影像資料而 檢測AF評估値,並且反覆地將聚焦透鏡更移動一階的動 作。 此AF評估値,係根據包含於從CCD輸出的攝影訊號的 高頻成分而算出,因此在聚焦透鏡之透鏡位置(光路長)使 AF評估値越高,越容易對焦。 因而,聚焦透鏡從透鏡端到透鏡端逐步移動,亦即逐步 改變光路長,讀取此時之CCD3的影像資料,藉以檢測各 ® 聚焦透鏡位置(光路長)之AF評估値,將聚焦透鏡移動到 AF評估値爲最高的透鏡位置。此外,亦可在檢測AF評估 値之峰値的時點,結束AF評估値之搜尋,並將聚焦透鏡移 動到在AF評估値爲最高的透鏡位置。 :此外,檢測從透鏡端到透鏡端之各透鏡位置的AF評估 値,因而將從透鏡端到透鏡端(對應於從透鏡端到透鏡端之 範圍的光路長範圍)稱爲搜尋範圍。 第3圖是顯示各透鏡位置中AF評估値的關係之曲線圖’ -16- 1333589 多數個三角部係顯示檢測AF評估値(驅動CCD3之位置)之 聚焦透鏡的透鏡位置。 在通過影像用驅動中之AF處理,在高速驅動中之AF處 理’均進行和上述同樣的處理,但CCD3之影像資料的讀 取周期變快,因此聚焦透鏡的移動速度亦變快此部分,藉 . 此而可在第3圖所示的三角部之透鏡位置檢測AF評估値。 亦即,藉由將聚焦透鏡的移動速度作成快,可縮短AF處理 時間。例如’將讀取周期加快2倍的話,聚焦透鏡的移動 ® 速度亦可變快2倍。 第4Α圖是顯示通過影像用驅動中影像資料之讀取周期 的樣子之圖,第4Β圖是顯示高速驅動中影像資料之讀取周 期的樣子之圖。此外,在此處,係將AF處理中從透鏡端到 透鏡端之間檢測AF評估値之透鏡位置(取樣點)作成7個。 如第4Α圖及第4Β圖所示,高速驅動比通過影像用驅動 可更快地將蓄積於CCD 3的電荷加以轉送(讀取),因此讀取 周期、曝光周期變短,伴隨於此可使聚焦透鏡的移動速度 ^ 變快’故可短時間檢測到上述7個取樣點的A F評估値。亦 即’讀取周期、曝光周期變短,因此聚焦透鏡在取樣點停 留的時間亦變短,而可立即移動到下一個取樣點。 D.數位照相機1之動作 其次,將依照第5圖的流程圖來說明第1實施形態的數 位照相機1之動作。 使用者藉由按鍵輸入部11之模式切換鍵的操作而設定 攝影模式時,CPU8將控制訊號輸送到TG4,TG4依照該送 -17- 1333589 來的控制訊號將CCD3作通過影像用驅動。然後,對從該 CCD 3輸出之被照體的影像資料施以影像處理,而記憶到緩 衝記憶體(DRAM6),將該記億影像資料之影像顯示在影像 顯示部10,即進行所謂之通過影像顯示(步驟S1)。 其次,CPU8判斷使用者是否已半按快門按鈕(步驟S2)。 此判斷係對應於使用者按下快門按鈕產生的操作訊號,是 否從按鍵輸入部11送來而判斷。 在步驟S2中,當判斷快門按鈕並未被半按時,回到步驟 S1,在步驟S2中,當判斷快門按鈕已被半按時,CPU8將 定時器啓動(步驟S3)。 定時器被啓動時,CPU8進行時間是否超過的判斷(步驟 S4)。此時間是否超過的判斷,係藉由定時器是否經過既定 時間(在此作成〇· 1秒)而判斷。此既定時間可預先設定,亦 可由使用者設定。 在步驟S4中,當判斷時間並未超過時,CPU8進行使用 者是否全按快門按鈕的判斷(步驟S5)。此判斷係對應於使 用者全按下快門按鈕產生的操作訊號,是否從按鍵輸入部 1 1送來而判斷。 在步驟S5中,當判斷快門按鈕並未被全按時,回到步驟 S4 ° 判斷已經過既定時間之前,在此從半按快門按鈕之後經 過0.1秒之前(在步驟S4中於否分支),當判斷快門按鈕已 被全按時(在步驟S5中於是分支),判斷使用者已一次全按 快門按鈕到底,亦即,判斷使用者要求迅速之攝影,CPU8 -18- 1333589 將控制訊號輸送至TG4,使CCD3之驅動從通過影像用驅動 切換至高速驅動,而實行對比檢測方式的AF處理(步驟 S6)。亦即,從通過影像用驅動切換至高速驅動,藉此使 CCD3之讀取周期變快,因而可使AF處理變快。 然後,實行AF處理時,CPU 8判斷該AF處理是否結束, 亦即聚焦透鏡是否移動到使AF評估値變成最高的透鏡位 置(步驟S7)。 在步驟S7,當判斷AF處理未結束時,直到判斷結束之 前均停留在步驟S7。此時,藉由CCD3所拍攝之影像資料 並未顯示在影像顯示部10。亦即,被照體之通過影像並未 顯示於影像顯示部10。其原因係藉由高速驅動來驅動CCD 3 之故。但是,亦可在認知不適於通過影像顯示之後將被照 體之通過影像加以顯示。 另一方面,在步驟S7,當判斷AF處理係結束時,前進 到步驟S11,進行靜止畫面攝影處理,使該獲得之靜止攝 影資料記錄於快閃記憶體9內。此靜止畫面攝影處理,藉 由讀出所有像素的電荷之驅動而使CCD3驅動,將由CCD3 所讀取之靜止攝影資料予以壓縮而使記錄於快閃記憶體9 內。 另一方面,在全按快門按鈕之前,超過時間之時(在步驟 S4於是分支),判斷使用者並不一次全按快門按鈕,而係半 按’亦即’判斷使用者並不要求迅速之攝影,CPU8開始利 用對比檢測方式之AF處理(步驟S8)。此時,爲了在影像顯 示部10顯示通過影像,CCD 3進行通過影像顯示用驅動, -19· 1333589 因此AF處理時間比步驟S6之AF處理時間更長。 然後,當實行AF處理時,CPU8判斷該AF處理是否結 束(步驟S9)。 在步驟S9,當判斷AF處理未結束時,直到判斷結束之 前均停留在步驟S9。此時,藉由CCD3所拍攝之被照體之 通過影像被顯示在影像顯示部10。將CCD3進行通過影像 用驅動,因此可將從CCD3輸出的影像資料加以顯示。 在步驟S9,當判斷AF處理已結束時,CPU8進行是否由 使用者全按快門按鈕之判斷(步驟S10)。 在步驟S10,當判斷並未全按快門按鈕時,直到快門按 鈕被全按之前均停留在步驟S10。此時,藉由CCD3所拍攝 之被照體之通過影像被顯示在影像顯示部10。 如何,使用者並不要求迅速之攝影的情況,通過影像之 顯示係比AF處理時間之短縮化更優先,藉以可從容地決定 欲拍攝之被照體的構圖。 在步驟S10,當判斷已全按快門按鈕時,前進到步驟 S11,進行靜止畫面攝影處理,將該獲得的靜止影像資料記 錄在快閃記憶體9。 而,在快門按鈕半按之後在經過既定時間之前全按快門 按鈕之情況,雖然判斷使用者一次全按快門按鈕,但快門 按鈕之半按狀態不維持既定時間以上時,亦可作成利用 CPU8無法檢測對應於快門按鈕半按之操作訊號。亦即,檢 測對應於快門按鈕半按之操作訊號之時,作成直接判斷使 用者已半按快門按鈕,未檢測對應於快門按鈕半按之操作
-20- S 4 1333589 訊號’而僅檢測對應於快門按鈕全按之操作訊號之情況, 則作成判斷使用者已一次全按快門按鈕。 具體地說明之,在步驟S2,當判斷快門按鈕並未半按時, 進行快門按鈕是否被全按之判斷,判斷亦未全按時則回到 步驟S 1。另一方面,檢測到對應於半按之操作訊號之情況, 則前進到步驟S 8,而,未檢測到對應於半按之操作訊號, 而檢測到對應於快門按鈕全按之操作訊號之情況,則前進 到步驟S 6。 ® E.如以上,在第1實施形態中,由使用者已一次全按快門 按鈕之情況,判斷係要求迅速之攝影,使CCD3利用高速 驅動而加以驅動,故可縮短AF處理時間,可迅速地獲得拍 攝的影像。 此外,在使用者並未一次全按快門按鈕之情況,判斷並 未要求迅速之攝影,使CCD3利用通過影像用驅動而加以 驅動,故即使在AF處理中時,可進行被照體之通過影像顯 示,使用者可從容地決定欲拍攝的構圖。 ^ 又,藉由快門按鈕是否一次被全按而改變CCD3之驅動 方法,故因應於攝影狀況可進行適宜的AF處理。 而,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判斷已半按之後,快門按 鈕未全按而經過既定時間之情況(步驟S4中爲是),雖然作 成實行步驟S8之AF處理,但亦可在快門按鈕被半按時, 立刻前進到步驟S8,以進行AF處理。然後,在判斷AF處 理結束之前,判斷快門按鈕被全按時,亦可前進到步驟S6, 以切換到高速驅動而實行AF處理。此時,並非從一開始即 -21 - 1333589 進行在步驟S6之高速驅動的AF處理,而係作成從通過影 像用驅動切換到高速驅動後繼續實行AF處理。 亦即,並非在已由通過影像用驅動之AF處理下檢測透鏡 位置中再度檢測AF評估値,而係作成以高速驅動之AF處 理來檢測由通過影像用驅動之AF處理未檢測透鏡位置中 的AF評估値,及移動聚焦透鏡,以在通過攝影用驅動之 AF處理所檢測之透鏡位置中之AF評估値,以及,高速驅 ' 動之AF處理所檢測的AF評估値之中變成最高之AF評估 鲁値。 [第2實施形態] 其次將說明第2實施形態。 F.數位照相機之構成 第6圖是顯示實現本發明之攝影裝置之數位照相機21的 電氣槪略構成之方塊圖。 第2實施形態中之數位照相機21具備:攝影透鏡2、 CCD3"·、TG(timing generator,時序產生器)4、單元電路 5、 0 DRAM6、記憶體7、CPU8、快閃記憶體9、影像顯示部10、 按鍵輸入部11、驅動電路22、驅動電路23、光路分離機構 24、CCD25、TG26、單元電路 27。 此外,針對和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部,賦予相同的 符號。 驅動電路22包含使CCD3朝光軸方向移動的馬達及馬達 驅動器,驅動電路22依照CPU8的控制訊號使CCD3朝光 軸方向移動。 -22- 1333589 驅動電路23包含使CCD25朝光軸方向移動的馬達及馬 達驅動器,驅動電路23依照CPU8的控制訊號使CCD25朝 光軸方向移動。 光路分離機構24係由稜鏡、半鏡等將攝影光束作2分割 的光學構件所形成,被2分割後之攝影光束分別被投影到 CCD3、CCD25 °此時’光路分離機構24設置成使從攝影透 鏡2至基準位置之CCD 3之光路長,和從攝影透鏡2至基 準位置之CCD25的光路長相等。 CCD25(攝影元件)、TG26、單元電路27分別具有和 C CD 3、TG4、單元電路5同樣的功能,因爲已經在第1實 施形態中說明故省略說明。此外,針對其他構成部之功能, 也已經在第1實施形態中說明故省略說明。 而,在第1實施形態中,使聚焦透鏡朝光軸方向移動而 改變光路長,以檢測出各光路長之AF評估値,而在第2 實施形態中,則將聚焦透鏡加以固定,使C C D 3、C C D 2 5朝 光軸方向移動而改變光路長,以檢測出CCD3、CCD25之各 位置的AF評估値。亦即,取代聚焦透鏡,將CCD3' CCD25 之位置加以改變,藉此而變更光路長,以檢測出各光路長 之AF評估値。於是’可獲得和移動聚焦透鏡之情況同樣的 結果。 又,CPU8亦作爲本案發明之第1~第3判斷機構、第1、 第2對比AF機構、第1〜第4控制機構、第1〜第3顯示控 制機構的功能。 G.數位照相機1之動作 -23- 1333589 其次,將依照第7圖的流程圖來說明第2實施形態的數 位照相機2 1之動作。 使用者藉由按鍵輸入部11之模式切換鍵的操作而設定 攝影模式時,CPU8將控制訊號輸送到TG4及TG26,TG4 及TG26依照該送來的控制訊號,分別開始CCD3, CCD25 之通過影像用驅動(步驟S51)。 然後,0?118將從該(:003及(:€0 25輸出之2張影像資料 加以合成而產生一張的影像資料,將該產生的影像資料顯 示在影像顯示部10,而進行被照體之通過影像顯示(步驟 S52)。此時,CCD3及CCD25係被配置在基準位置。 其次,CPU8判斷使用者是否半按快門按鈕(步驟S53)。 在步驟S53中,當判斷快門按鈕並未被半按時,回到步 驟S52,在步驟S53中,當判斷快門按鈕已被半按時,CPU8 將定時器啓動(步驟S54)。 定時器被啓動時,CPU8進行時間是否超過的判斷(步驟 S5 5)。其判斷,係如第1實施形態所說明,係藉由定時器 是否經過既定時間(在此作成0.1秒)而判斷。 在步驟S55中,當判斷時間並未超過時,CPU8進行使用 者是否全按快門按鈕的判斷(步驟S56)。 在步驟S 56中,當判斷快門按鈕並未被全按時,回到步 驟 S55。 判斷已經過既定時間之前,在此,從半按快門按鈕之後 經過0.1秒之前(在步驟S55中於否分支),當判斷快門按鈕 已被全按時,判斷使用者已一次全按快門按鈕,亦即,判 -24- 1333589 斷使用者要求迅速之攝影,CPU8將控制訊號輸送至TG4 及TG26,使CCD3及CCD25之驅動從通過影像用驅動切換 至高速驅動,使用2個CCD藉由對比檢測方式而實行AF 處理(步驟S 57)。在此必須注意的是聚焦透鏡靜止而移動 CCD,藉此而檢測各光路長(CCD之各位置)的AF評估値, 但是使用2個CCD,故可分擔檢測AF評估値的搜尋範圍來 檢測AF評估値。亦即,搜尋範圍可被2分割。 第8圖是顯示將搜尋範圍加以2分割之時的樣子之圖。 看第8圖可了解,全部搜尋範圍之中,左半部之搜尋範 圍的光路長(CCD之各位置)中的AF評估値係使用一邊的 CCD來檢測,右半部之搜尋範圍的各光路長中的AF評估値 係使用另一邊的CCD來檢測。於是,可高速驅動CCD,同 時搜尋範圍亦變成一半,因此AF處理比一般利用高速驅動 實行AF處理之時更快2倍。 然後,使用2個CCD所檢測的AF評估値之中,將CCD3 及CCD25移動到AF評估値變成最高的光路長的CCD之位 置,藉此而結束AF處理。於是,以CCD3及CCD25所拍攝 的影像資料之影像,一起變成對焦之影像。 然後,在步驟S57實行AF處理時,CPU8判斷該AF處理 是否結束,即,判斷CCD3及CCD25是否移動到AF評估値 變成最高的光路長的CCD之位置(步驟S58)。 在步驟S58,當判斷AF處理未結束時,直到判斷結束之 前均停留在步驟S58。此時,藉由CCD3及CCD25所拍攝 之影像資料並未顯示在影像顯示部10。亦即,被照體之通
-25- C S 1333589 過影像並未顯示在影像顯示部10。 另一方面,在步驟S58,當判斷AF處理已結束時,CPU8 進行以2個CCD之靜止畫面攝影處理(步驟S65),將該獲 得的2張靜止影像資料加以合成而產生一張靜止影像資 料,將該產生的一張靜止影像資料記錄在快閃記憶體9(步 驟 S66)。 另一方面,在全按快門按鈕之前,超過時間之時(在步驟 S55於是分支),判斷使用者並不一次全按快門按鈕而係半 按,亦即,判斷使用者並不要求迅速之攝影,CPU8將控制 訊號輸送給TG4,TG26之中的任何一者之TG,藉以將任何 —者的CCD之驅動從通過影像用驅動切換爲高速驅動,使 用該切換爲高速驅動後的CCD而開始利用對比檢測方式之 AF處理(步驟S5 9)。此時,利用移動一邊之CCD而檢測全 搜尋範圍之各CCD位置的AF評估値,並將CCD3及CCD25 移動到AF評估値變成最高的CCD之位置,藉此而結束AF 處理。 其次’ CPU8將從另一邊之CCD,即,進行通過影像用驅 動的CCD所輸出的被照體之影像資料,顯示在影像顯示部 10(步驟S60)。亦即,使用另一邊的CCD進行通過影像顯 示。 其次’ CPU8判斷該AF處理是否結束,即,判斷CCD3 及CCD25是否移動到af評估値變成最高的CCD之位置(步 驟 S61)。 在步驟S61 ’當判斷AF處理未結束時,直到判斷結束之 -26- * s 1333589 前將被照體之通過影像加以顯示(步驟S60~步驟S61之迴 路),在步驟S61,當判斷AF處理已結束時,將已切換到 該高速驅動的CCD(—邊之CCD)的驅動再度切換爲通過影 像用驅動(步驟S62)。 接著,CPU 8將由該CCD3及CCD25所輸出之2張影像 資料加以合成而產生一張影像資料,並將該產生的影像資 料顯示在影像顯示部10,以進行被照體之通過影像顯示(步 驟 S63)。 當進行已合成之影像資料的通過影像顯示時,CPU8進行 使用者是否已全按快門按鈕的判斷(步驟S64)。 在步驟S64中,當判斷快門按鈕並未被全按時,回到步 驟S63,在步驟S64中,當判斷快門按鈕已被全按時,進 行以2個CCD(CCD3及CCD25)之靜止畫面攝影處理(步驟 S65),將該獲得的2張靜止影像資料加以合成而產生一張 靜止影像資料,將該產生的一張靜止影像資料記錄在快閃 記憶體9(步驟S66)。 又,在第1實施形態中亦已說明,在快門按鈕半按之後 在經過既定時間之前全按快門按鈕之情況,雖然判斷使用 者一次全按快門按鈕,但快門按鈕之半按狀態不維持既定 時間以上時,亦可作成利用CPU8無法檢測對應於快門按 鈕半按之操作訊號。亦即,檢測對應於快門按鈕半按之操 作訊號之時,作成直接判斷使用者已半按快門按鈕,未檢 測對應於快門按鈕半按之操作訊號,而僅檢測對應於快門 按鈕全按之操作訊號之情況,則作成判斷使用者已一次全 -27- 1333589 按快門按鈕。 Η.如以上,在第2實施形態中,設置2個CCD,使用者並 未一次全按快門按鈕之情況,判斷並不要求迅速之攝影, 使一者之CCD利用高速驅動模式來加以驅動,並使用該被 高速驅動的CCD來實行AF處理,且將另一者之CCD利用 通過影像用驅動模式加以驅動,並使用該進行通過影像用 驅動的CCD來進行通過影像顯示,因此即使在不要求迅速 攝影之時,亦可縮短AF處理時間,同時在AF處理中亦可 顯示被照體之通過影像。 此外,使用者一次全按快門按鈕之情況,判斷係要求迅 速之攝影,而利用高速驅動模式來驅逐CCD3及CCD25, 同時將檢測AF評估値的搜尋範圍在CCD3及CCD25中作成 相異,因此可更縮短AF處理時間,更可獲得欲迅速拍攝的 影像。 此外,藉快門按鈕是否一次全按,而將CCD3及CCD25 的驅動方法加以改變,因此可因應於攝影狀況進行適當的 AF處理。 此外,AF處理中以外,將以CCD3及CCD25所拍攝的影 像資料加以合成,因此即使由於光路分離機構使入射到 CCD3及CCD2 5的光量減少時,亦可獲得光量並非不足的 影像資料β 而,雖然在第2實施形態,於第7圖之步驟S 57的AF處 理中,如第8圖所示作成將捜尋範圍加以2分割,但是並 不限定於此,重要的是只要使用2個CCD來分擔搜尋範圍 -28- 1333589 即可。例如,從CCD之驅動範圍之一端到另一端有8個檢 測AF評估値的CCD位置之情況,亦可以一邊之CCD檢測 第1、第3、第5、第7位置之AF評估値,而另一邊之CCD 來檢測第2、第4、第6、第8位置之AF評估値的方式, 而交互地改變檢測位置。 此外,雖然在第2實施形態,於第7圖之步驟S59的AF 處理中,作成使藉由高速驅動的一邊之CCD移動而檢測AF 評估値,但是亦可取代CCD而移動聚焦透鏡以檢測AF評 估値,將聚焦透鏡移動到檢測出峰値的透鏡位置。此時, 必須事先將CCD 3及CCD 25配置於基準位置。又,亦可在 光路分離機構24及CCD3之間設置第1聚焦透鏡,同時在 光路分離機構24及CCD25之間設置第2聚焦透鏡,藉由移 動一邊之聚焦透鏡而檢測AF評估値。 此外,雖然在第2實施形態,於第7圖之步驟S57的AF 處理中,藉由移動被高速驅動之2個CCD來檢測AF評估 値,但是亦可在光路分離機構24及CCD3之間設置第1聚 焦透鏡,同時在光路分離機構24及CCD 25之間設置第2 聚焦透鏡,使二個聚焦透鏡的捜尋範圍作爲相異而移動, 藉以檢測AF評估値。 又,即使在第1實施形態中,亦可作成不移動聚焦透鏡, 而使CCD3朝向光軸方向移動。 此外,雖然在第2實施形態,係作成在判斷半按之後未 全按快門按鈕在經過既定時間之後之情況(在步驟S5 5爲 是),實行步驟S59之AF處理,但是亦可在半按快門按鈕 -29- 1333589 » 時,立即前進到步驟S 5 9而實行AF處理。然後,亦可在判 斷AF處理已結束之前,判斷爲全按快門按鈕時,前進到步 驟S57,將二個CCD切換爲高速驅動而實行AF處理。此時, 在步驟S57,並非利用二個CCD之高速驅動使AF處理從一 開始即實行,而係作成從步驟S59之AF處理切換爲步驟 S57之AF處理而繼續進行AF處理。 亦即,並非已經在步驟S59之AF處理所檢測之CCD位 置中再度檢測A F評估値,而係作在步驟S 5 9之A F處理未 檢測的CCD位置之AF評估値在步驟S57之AF處理中檢 測,並將CCD3及CCD25移動到在步驟S59之AF處理所檢 測之CCD位置之AF評估値,及在步驟S57之AF處理中檢 測所檢測之CCD位置之AF評估値之中變成最高之AF評估 値之CCD位置。 此外,雖然在第2實施形態,係作成在通過影像顯示中, 第7圖之步驟S52、步驟S63中,將由二個CCD所獲得的 影像資料加以合成且進行通過影像顯示,但是亦可作成僅 驅動一邊之CCD。 又,僅驅動一邊之CCD之時,亦可使光路分離機構24 從光軸上退避。由於光路分離機構24使光之光量變少,未 合成之情況使光路分離機構24退避,藉此可顯示美麗的通 過影像。 此外,雖然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快門按鈕係爲具有半 按操作、全按操作之二階段行程的按鈕,但是亦可爲僅可 操作一階段的按鈕(未具有二階段行程之按鈕,亦即,僅可按 -30- 1333589 壓之按鈕)。此時,事先設置檢測指頭是否接觸快門按鈕之 上部的觸控感測器,藉由檢測指頭接觸觸控感測器,而判 斷快門按鈕已被半按,藉按下快門按鈕,而判斷快門按鈕 已被全按。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的數位照相機1並不限定於上述之 實施形態,亦可爲附照相機之fT動電話、附照相機之PDA、 附照相機之個人電腦、附照相機之IC錄音機、或數位視訊 攝影機等,主要是可拍攝被照體的機器的話皆宜。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第1實施形態的數位照相機1之方塊圖。 第2A,2B圖是顯示藉由通過影像用驅動及高速驅動所讀 取的影像資料之影像的樣子之圖。 第3圖是顯示各透鏡位置中AF評估値的關係之曲線。 第4A,4B圖是顯示通過影像用驅動及高速驅動中影像資 料之讀取周期的樣子之圖。 第5圖是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數位照相機1之動作的流 程圖。 第6圖是第2實施形態的數位照相機21之方塊圖。 第7圖是顯示第2實施形態的數位照相機2 1之動作的流 程圖。 第8圖是顯示將捜尋範圍加以2分割之時的樣子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數位照相機 2 攝影透鏡
-31- ·: S 1333589 3,25 CCD 4,26 TG(時序產生器) 5,27 單元電路 6 DRAM 7 記憶體 8 CPU 9 快閃記憶體 10 影像顯示部 11 按鍵輸入部 12 透鏡驅動單元 22,23 驅動電路 24 光路分離機構
-32-

Claims (1)

1333589 第95 1 3 2985號「攝影裝置及自動對焦控制方法」專利案 (2010年3月29日修正)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攝影裝置,其特徵爲具備有: 攝影元件,將被照體的光轉換爲影像資料; 驅動機構,用於驅動該攝影元件: 快門按鈕,可半按操作及全按操作; 第1判斷機構,用以判斷是否已半按操作該快門按 鈕; 第2判斷機構,用以判斷是否已一次全按操作該快 門按鈕; 對比自動對焦機構,藉由改變光路長,檢測出在各 光路長中藉由該驅動機構的驅動而從該攝影元件所讀取 的影像資料之自動對焦評估値,並以光路長成爲該已檢 測的複數個自動對焦評估値之中自動對焦評估値爲最高 的光路長的方式來控制光路長,藉此對被照體進行自動 對焦;及 對焦控制機構,當藉由該第1判斷機構判斷爲該快 門按鈕已被半按之情況時,在將該驅動部對該攝影元件 的驅動控制成適合於直通影像顯示的驅動之狀態下使該 對比自動對焦機構進行自動對焦動作,同時當藉由該第 2判斷機構判斷爲該快門按鈕已一次被全按操作之情況 時,在將該驅動機構對該攝影元件的驅動控制成比適合 於直通影像顯示的驅動更高速的驅動狀態下使該對比自 動對焦機構進行自動對焦動作。 1333589 气卜〉V 免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影^置,其中該對比自動對 焦機構是根據藉由該驅動機構的驅動而從該攝影元件讀 取的影像資料之讀取周期來改變光路長,藉以檢測出各 光路長的自動對焦評估値。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影裝置,其中更具備有判斷 該快門按鈕是否被全按的第3判斷機構, 該第2判斷機構,在由該第3判斷機構判斷爲該快 門按鈕係被全按時,在藉由該對比自動對焦機構之自動 對焦動作進行中之情況,判斷爲該快門按鈕係被一次全 按。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影裝置,其中該第2判斷機 構,在自從該快門按鈕被半按之後經過既定時間之前全 按該快門按鈕之情況,判斷爲該快門按鈕係被一次全 按; 該第1判斷機構,在自從該快門按鈕被半按之後該 快門按鈕未被全按而經過既定時間之情況,判斷爲該快 門按鈕係被半按。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影裝置,其中該第2判斷機 構,在藉由該第1判斷機構判斷爲該快門按鈕不是被半 按而係該快門按鈕係被全按之情況,判斷爲該快門按鈕 係被一次全按。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影裝置,其中比適合於該直 通影像顯示的驅動更高速的驅動,係至少進行1部分讀 取驅動'像素加算驅動之中的1個以上之驅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影裝置,其中該對比自動對 -2- 1333589 、 年{月Y日修正補充 焦-構係藉由改變該攝影元件之位i或聚焦透鏡之遶鏡 位置來改變光路長,藉以檢測出各光路長中之自動對焦 評估値。 8. —種攝影裝置,其特徵爲具備有: 第1攝影元件,將被照體的光轉換爲影像資料; 第2攝影元件,將被照體的光轉換爲影像資料; 第1驅動機構,用於驅動該第1攝影元件; 第2驅動機構,用於驅動該第2攝影元件: φ 第1對比自動對焦機構,藉由改變光路長,根據在 各光路長中藉由該第2驅動機構的驅動而從該第2攝影 元件所讀取的影像資料來檢測出自動對焦評估値,並以 光路長成爲該已檢測的自動對焦評估値之中自動對焦評 估値爲最高的光路長的方式來控制入射到該第2攝影元 件之被照體之光的光路長,藉以對被照體進行自動對 焦;及 第1控制機構,將藉由該第1驅動機構之該第1攝 φ 影元件的驅動控制成適合於直通影像顯示的驅動,同時 在將藉由該第2驅動機構之該第2攝影元件的驅動控制 成比適合於直通影像顯示的驅動更高速的驅動之狀態下 使該第1對比自動對焦機構進行自動對焦動作。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攝影裝置,其中更具備有將被 照體之光的光路分離爲2個之光路分離機構; 該第1攝影元件將藉由該光路分離機構所分離的其 中一方之被照體的光轉換爲影像資料; 該第2攝影元件將藉由該光路分離機構所分離的另 1333589
曰if正補充 一方之被照體的光轉換爲影像資料。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攝影裝置,其中該第1對比自 動對焦機構是根據藉由該第2驅動機構而從該第2攝影 元件讀取的影像資料之讀取周期來改變光路長,藉以檢 測出各光路長的自動對焦評估値。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攝影裝置,其中更具備有第1 顯示控制機構,係由該第1控制機構所控制,並將藉由 該第1驅動機構而從該第1攝影元件讀取的影像資料作 爲直通影像顯示在顯示機構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攝影裝置,其中更具備有可半 按操作及全按操作的快門按鈕、判斷該快門按鈕是否被 半按的第1判斷機構、及判斷該快門按鈕是否被一次全 按之第2判斷機構: 該第1控制機構,在藉由該第1判斷機構判斷爲該 快門按鈕被半按之情況,將藉由該第1驅動機構該第1 攝影元件之驅動控制成適合於直通影像顯示的驅動,同 時在將藉由該第2驅動機構之該第2攝影元件之驅動控 制成比適合於直通影像顯示的驅動更高速的驅動之狀態 下使該第1對比自動對焦機構進行自動對焦動作。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攝影裝置,其中更具備有判 斷該快門按鈕是否被全按的第3判斷機構, 該第2判斷機構,在由該第3判斷機構判斷爲該快 門按鈕係被全按時,在藉由該第1對比自動對焦機構之 自動對焦動作進行中之情況,判斷爲該快門按鈕係被一 次全按。 1333589 Θ年?月/^修正補充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攝影裝I置,其中該第2判斷 機構,在自從該快門按鈕被半按之後經過既定時間之前 全按該快門按鈕之情況,判斷爲該快門按鈕係被一次全 按; 該第1判斷機構,在自從該快門按鈕被半按之後該 快門按鈕未被全按而經過既定時間之情況,判斷爲該快 門按鈕係被半按。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攝影裝置,其中該第2判斷 機構,在藉由該第1判斷機構判斷該爲快門按鈕不是被 半按而係該快門按鈕係被全按之情況,判斷爲該快門按 鈕係被一次全按。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攝影裝置,其中更具備有: 第2對比自動對焦機構,分別改變入射到該第1攝 影元件之被照體之光的光路長、及入射到該第2攝影元 件之被照體之光的光路長,藉以檢測出自動對焦搜尋範 圍內之各光路長的自動對焦評估値,並以光路長成爲該 已檢測的自動對焦評估値之中自動對焦評估値爲最高的 光路長的方式來控制入射到該第1及該第2攝影元件之 被照體之光的光路長,藉以對被照體進行自動對焦; 第2控制機構,在藉由該第2判斷機構判斷爲該快 門按鈕被一次全按之情況,在將藉由該第1驅動機構之 該第1攝影元件之驅動及藉由該第2驅動機構之該第2 攝影元件之驅動控制成比適合於直通影像顯示的驅動更 高速的驅動之狀態下使該第2對比自動對焦機構進行自 動對焦動作。 133-3589 fH 月费修正補充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攝^裝置,其中該第2對比 自動對焦機構根據藉由該第1及該第2驅動機構而從該 第1及該第2攝影元件讀取之影像資料的讀取周期來分 別改變入射到該第1及該第2攝影元件之光的光路長, 藉以檢測出自動對焦搜尋範圍內之各光路長的自動對焦 評估値’同時自動對焦自動對焦使該第1攝影元件及該 第2攝影元件分擔並檢測出自動對焦捜尋範圍內之各光 路長的自動對焦評估値。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攝影裝置,其中更具備有: 第3控制機構,將藉由該第1驅動機構之該第1攝 影元件的驅動及藉由該第2驅動機構之該第2攝影元件 的驅動控制成適合於直通影像顯示的驅動;以及 第2顯示控制機構,合成從藉由被該第3控制機構 所控制的該第1及該第2驅動機構之該第1攝影元件及 該第2攝影元件所讀取的影像資料,並將該合成的影像 資料作爲直通影像顯示在顯示機構上。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攝影裝置,其中更具備有: 第4控制機構,將該第1攝影元件及該第2攝影元 件之中任何一方之攝影元件的驅動控制成適合於直通影 像顯示之驅動,並將另一方之攝影元件的驅動控制成予 以停止;以及 第3顯示控制機構,將藉由被該第4控制機構所控 制之適合於直通影像顯示之驅動而從該其中一方之攝影 元件所讀取的影像資料顯示在顯示機構上。 2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攝影裝置,其中更具備有: -6- 1333589 I曰修正補充 第3判斷機構,判斷該快門按鈕是否被全按;以及 記錄控制機構,當藉由該第3判斷機構判斷爲快門 按鈕已被全按時,將從該第1攝影元件及該第2攝影元 件所讀取的2張影像資料合成,並將該合成後的影像資 料記錄在記錄機構中。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攝影裝置,其中比適合於該直 通影像顯示的驅動更高速的驅動,係至少進行1部分讀 取驅動、像素加算驅動之中的1個以上之驅動。 φ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攝影裝置,其中該第1對比自 動對焦機構係藉由改變該攝影元件之位置或聚焦透鏡之 透鏡位置來改變光路長,藉以檢測出各光路長中之自動 對焦評估値。 2 3 . —種自動對焦控制方法,係攝影裝置之自動對焦控制方 法,該攝影裝置具備有:攝影元件,將被照體的光轉換 爲影像資料;驅動部,用於驅動該攝影元件;以及快門 按鈕,可半按操作及全按操作;該自動對焦控制方法之 φ 特徵爲包含: 第1判斷步驟,用以判斷是否已半按操作該快門按 鈕; 第1聚焦控制步驟,當藉由該第1判斷步驟判斷爲 該快門按鈕已被半按之情況時,在將藉由該驅動部之該 攝影元件的驅動控制成適合於直通影像顯示的驅動之狀 態下以對比檢測方式進行自動對焦動作; 第2判斷步驟,用以判斷是否已一次全按操作該快 門按鈕; 1333589 巧4 :充 第2聚焦控制步驟,當藉由該第2判斷機構判斷爲 該快門按鈕已被一次全按操作之情況時,在將藉由該驅 動部之該攝影元件的驅動控制成比適合於直通影像顯示 的驅動更高速的驅動之狀態下以對比檢測方式進行自動 對焦動作。 24 ·—種自動對焦控制方法,係攝影裝置之自動對焦控制方 法,該攝影裝置具備有:第1攝影元件,將被照體的光 轉換爲影像資料;第2攝影元件,將被照體的光轉換爲 影像資料;第1驅動部,用於驅動該第1攝影元件;第 2驅動部,用於驅動該第2攝影元件;該自動對焦控制 方法之特徵爲包含: 第1控制步驟,將藉由該第1驅動部之該第1攝影 元件的驅動控制成適合於直通影像顯示的驅動; 第2控制步驟,平行於此第1控制步驟之控制地在 將藉由該第2驅動部之該第2攝影元件的驅動控制成比 適合於直通影像顯示的驅動更高速之驅動的狀態下以對 比檢測方式進行自動對焦動作。 25·—種執行攝影裝置之程式,攝影裝置具備有:攝影元 件,將被照體的光轉換爲影像資料;驅動部,用於驅動 該攝影元件;以及快門按鈕,可半按操作及全按操作; 該程式之特徵爲包含有: 第1判斷處理,用以判斷是否已半按操作該快門按 鈕; 第2判斷處理,用以判斷是否已一次全按操作該快 門按鈕; 1333589
9·^ :充 對比自動對焦處理,藉由改變光路長,檢測出在各 光路長中藉由該驅動部的驅動而從該攝影元件所讀取的 影像資料之自動對焦評估値,並以光路長成爲該已檢測 的複數個自動對焦評估値之中自動對焦評估値爲最高的 光路長的方式來控制光路長,藉以對被照體進行自動對 焦,及 —處理,當藉由該第1判斷處理判斷爲該快門按鈕 已被半按之情況時,在將藉由該驅動部之該攝影元件的 驅動控制成適合於直通影像顯示的驅動之狀態下使該對 比自動對焦處理進行自動對焦動作,同時當藉由該第2 判斷處理判斷爲該快門按鈕已一次被全按操作之情況 時,在將藉由該驅動部之該攝影元件的驅動控制成比適 合於直通影像顯示的驅動更高速的驅動之狀態下使該對 比自動對焦處理進行自動對焦動作。 26.—種執行攝影裝置之程式,攝影裝置具備有:第1攝影 元件,將被照體的光轉換爲影像資料;第2攝影元件, 將被照體的光轉換爲影像資料;第1驅動部,用於驅動 該第1攝影元件;以及第2驅動部,用於驅動該第2攝 影元件;該程式之特徵爲包含有: 第1對比自動對焦處理,藉由改變光路長,檢測出 在各光路長中藉由該第2驅動部的驅動而從該第2攝影 元件所讀取的影像資料之自動對焦評估値,並以光路長 成爲該已檢測的自動對焦評估値之中自動對焦評估値爲 最高的光路長的方式來控制入射到該第2攝影元件之被 照體之光的光路長,藉以對被照體進行自動對焦:及 -9- 1333589 ff ) 一處理,在將藉由該第1驅動部之該第1攝影元件 的驅動控制成適合於直通影像顯示的驅動且同時在將藉 由該第2驅動部之該第2攝影元件的驅動控制成比適合 於直通影像顯示的驅動更高速的驅動之狀態下使該第1 對比自動對焦處理進行自動對焦動作。
-10- 1333589 十一、圖式: (2010年3月29日修正) 1/8 τ 函I * ' • ·
6 01- 1333589 0年3>月卞曰修正補充 2/8 第2A圖
1333589 日修正補充 SCO浓 3/8
画 1333589 1/S/ 年 ^7 Λ7 充 補 正 修 0 I s s I I I I 曝光. i 曝光 J 米« 1 ^鹽 ^s 蝱鼸腾蛔 曝光 曝光 J s 曝光 J 曝光 ¾)¾¾)¾¾)¾. .^s^tt^ir.刺@ 1333589 日修正補充 5/8 第5圖
1333589 日修正補充 画9浓 寸CSJ
y Λ IK 1333589
日修正補充 7/8 第7圖
( 攝影模式 )
1333589
牟日修正補充 8/8
sitei ® 8城
TW095132985A 2005-09-08 2006-09-07 Imaging apparatus with auto-focus function TWI333589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60357A JP4797522B2 (ja) 2005-09-08 2005-09-08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15025A TW200715025A (en) 2007-04-16
TWI333589B true TWI333589B (en) 2010-11-21

Family

ID=37829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32985A TWI333589B (en) 2005-09-08 2006-09-07 Imaging apparatus with auto-focus function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733413B2 (zh)
JP (1) JP4797522B2 (zh)
KR (1) KR100783982B1 (zh)
CN (1) CN100549801C (zh)
HK (1) HK1101717A1 (zh)
TW (1) TWI3335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15097A (ja) * 2006-07-04 2008-01-24 Samsung Techwin Co Ltd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US8405759B2 (en) * 2007-09-27 2013-03-26 Olympus Imagining Corp. Imaging device with contrast AF, and control method for imaging device with contrast AF
JP5276308B2 (ja) * 2007-11-21 2013-08-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544291B2 (ja) * 2007-11-26 2010-09-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JP5115230B2 (ja) * 2008-02-13 2013-01-09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装置
KR101411906B1 (ko) * 2008-03-21 2014-06-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촬영장치, 그 제어방법 및 제어방법을 실행시키기위한 프로그램을 저장한 기록매체
KR101589491B1 (ko) * 2008-12-29 2016-0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영상 촬영 장치 및 방법
JP5231277B2 (ja) * 2009-02-12 2013-07-10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
JP5388765B2 (ja) * 2009-09-01 2014-0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眼底カメラ
JP2011069963A (ja) * 2009-09-25 2011-04-07 Sony Corp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観察システム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WO2011102192A1 (ja) * 2010-02-22 2011-08-25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8760567B2 (en) * 2010-12-21 2014-06-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reduce auto-focus time
JP5963550B2 (ja) * 2012-06-05 2016-08-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4122957A (ja) * 2012-12-20 2014-07-03 Canon Inc 撮像装置
US9473688B2 (en) 2012-12-20 2016-10-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maging sensors and image processing units
JP6555857B2 (ja) * 2013-10-11 2019-08-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9654680B2 (en) 2013-10-17 2017-05-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PL3005678T3 (pl) * 2014-02-18 2021-06-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posób uzyskiwania obrazu i układ wielokamerowy
JP6219214B2 (ja) 2014-03-31 2017-10-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細胞撮像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8799A (en) * 1991-03-12 1993-11-02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Auto focus camera with pseudo focal length mode
US5751354A (en) * 1994-04-28 1998-05-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with exposure performed based on focus evaluation values
US5668597A (en) * 1994-12-30 1997-09-16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nic camera with rapid automatic focus of an image upon a progressive scan image sensor
KR980013281A (ko) * 1996-07-20 1998-04-30 구자홍 디지탈 카메라의 디포커싱 촬영 방지장치
JP2001296470A (ja) * 2000-04-14 2001-10-26 Hitachi Ltd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JP2003101867A (ja) * 2001-09-19 2003-04-0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撮像装置
JP4059704B2 (ja) 2002-05-10 2008-03-1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ビデオカメラ
JP2004023452A (ja) * 2002-06-17 2004-01-2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電子カメラ
JP3779247B2 (ja) * 2002-08-08 2006-05-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装置
JP4127491B2 (ja) * 2002-08-09 2008-07-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機能付きカメラ
JP2004120015A (ja) * 2002-09-20 2004-04-15 Ricoh Co Ltd 撮像装置
JP4196696B2 (ja) 2003-02-25 2008-12-1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カメラ、及び電子カメラの起動方法、プログラム
JP4416462B2 (ja) * 2003-09-19 2010-02-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自動焦点調節方法、および自動焦点調節カメラ
JP4161865B2 (ja) * 2003-09-29 2008-10-0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293089B2 (ja) * 2004-08-05 2009-07-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70029076A (ko) 2007-03-13
KR100783982B1 (ko) 2007-12-11
JP4797522B2 (ja) 2011-10-19
TW200715025A (en) 2007-04-16
US7733413B2 (en) 2010-06-08
JP2007072254A (ja) 2007-03-22
CN1928693A (zh) 2007-03-14
HK1101717A1 (en) 2007-10-26
CN100549801C (zh) 2009-10-14
US20070052837A1 (en) 2007-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33589B (en) Imaging apparatus with auto-focus function
US7565072B2 (en) Camera,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US7643082B2 (en) Imaging apparatus having an autofocus function
TWI330747B (en)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and auto focus control method
TWI337286B (en) Camera apparatus and program therefor
JP3992992B2 (ja) 被写体像取得装置
JP4390286B2 (ja) カメラ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TW569076B (en) Auto-focusing device, electronic camera, and auto-focusing method
KR100871639B1 (ko) 카메라 및 카메라의 화상처리방법
TW539910B (en) Object image adjustment device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101360190B (zh)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TW201003279A (en) Image capture device
JP4094458B2 (ja) 画像入力装置
US7298411B2 (en) Digital camera
JP2007215091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01133679A (ja) 電子カメラおよび自動合焦方法
JP2006050149A (ja) 流し撮り方法および撮影装置
JP2006023653A (ja) 光学機器
JP2010147612A (ja) カメラ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4308494B2 (ja) カメラ、被写体像取得装置、自動合焦システムおよび自動合焦方法
JP5069076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連続撮像方法
JP6508393B2 (ja) 撮影装置
JP4159557B2 (ja)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JP2004056691A (ja) 撮像装置
JPH04296175A (ja) カメ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