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31791B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 - Google Patent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31791B
TWI331791B TW95136829A TW95136829A TWI331791B TW I331791 B TWI331791 B TW I331791B TW 95136829 A TW95136829 A TW 95136829A TW 95136829 A TW95136829 A TW 95136829A TW I331791 B TWI331791 B TW I33179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gate structure
substrate
well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5136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18401A (en
Inventor
Hung Lin Shih
Tsan Chi Chu
Original Assignee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951368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31791B/zh
Publication of TW200818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184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317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31791B/zh

Links

Landscapes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Description

133179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製作互補式金屬氧化電晶體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的方 法。本發明之特徵在於其不需要多餘步驟形成保護層作為 後續凹槽蝕刻製程和選擇性磊晶成長製程之硬遮罩。 【先前技術】 隨著半導體元件尺寸越來越小,電晶體製程步驟也有 許多的改進,以期製造出小體積、高品質的電晶體。由於, 在小尺寸的電晶體中,進行自動對準金屬矽化物 (self-aligned silicide,salicide)製程時,容易發生過度消耗源 極/汲極區的矽基底以形成金屬矽化物的情況,這不單單會 使得源極/沒極區中的晶格結構遭到破壞,更進而會導致沒 極/源極和基底之間的PN接合(PN junction)與金屬石夕化物 (silicide)過近產生漏電(leakage),更可能會造成元件失效。 因此,在現行的電晶體製程中,通常會利用選擇性磊 晶成長(selective epitaxial growth, SEG)製程,架高電晶體的 及極/源極區,以避免金屬石夕化物的形成過度消耗石夕基底, 並利用磊晶與閘極通道矽之間的應力作用進而提升元件的 電性表現》 6 1331791 請參考第1至5圖,第1至5圖係為先前技術之互補 式金屬氧化(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MOS)電晶體製作方法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一基底i〇2 包含有N型井104、P型井106和淺溝隔離1〇8,基底1〇2 上則具有數個閘極結構110、112,其中,閘極結構110位 於N型井104上方,閘極結構112位於P型井1〇6上方, 淺溝隔離108則位於閘極結構11〇、112兩兩之間的基底1〇2 中。而基底102可為P型矽基底,閘極結構11〇、112可由 多晶石夕等導電材料所構成。 h後,利用遮罩(未顯示)進行一輕掺雜離子佈植製 程,以於閘極結構110兩側之N型井1〇4中植入摻質形 成P型輕摻雜區114。之後,再利用另一遮罩(未顯示) 進行另一輕摻雜離子佈植製程,以於閘極結構112兩側之 P型井106中植入摻質,形成N型輕摻雜區116。其中, 形成P型輕摻雜區1丨4和N型輕摻雜區116的順序可以調 換。接下來,沈積一介電層(未顯示)於基底1〇2上方且 覆蓋住閘極結構削、112。接著’對介電層進行一非等向 性蝕刻(Anisotropic Etch)製程,以於閘極結構11〇、112周 圍形成側壁子122。 ° 明參考第2圖,形成一圖案化光阻層202覆蓋在p型 井106和閘極結構112上方,暴露出N型井ι〇4和間極結 1331791 構110。接續著,利用閘極結構110、閘極結構110周圍的 側壁子122和圖案化光阻層202作遮罩,進行一 P-離子佈 植製程’以於側壁子122外側的N型井104中植入摻質, 形成P-摻雜區204。接著,去除圖案化光組層202。 請參考第3圖,沈積一保護層(caplayer)(未顯示)於基 底102上方。接著可選擇性地形成一圖案化P+光阻層304 於P型井106上方的保護層上。再利用閘極結構11〇、閘 極結構U〇周圍之側壁子122和圖案化光阻層304作遮 罩’進行一 P+離子佈植製程,以於侧壁子122外側的N型 井104中形成p+換雜區306。接續著,利用圖案化光阻層 304對保護層進行一蝕刻製程,形成圖案化保護層302。接 著’去除圖案化光阻層304。 *月參考第4圖。接續著,利用圖案化保護層3〇2、閘 極結構110、閘極結構11〇周圍之側壁子122作為遮罩,以 適备侧選擇比騎—軸製程,以於侧壁子和淺溝 隔離⑽之間的N型井丨〇4中形成凹槽㈣㈣侧。接著, 進行一選擇性蟲晶製程,於每個凹槽働中形成—蠢晶層 402。其中蟲晶層4G2之材f可為♦、鍺化邦邮或者 化石夕(SiC)料。接續著,去除圖案化保護層搬。 請參考第5圖,形成一圖案化光阻層(未顯示)於n 8 1331791 •型井104上方,利用閘極結構112和其周圍的側壁子122 作為遮罩,進行—N+離子佈植製程,以於閘極結構112之 侧壁子122之P型井1〇6中,形成汲極/源極區5〇2,其中, 汲極/源極區502係為N+摻雜區。接著,去除此圖案化光 阻層。 接續著,形成另一圖案化光阻層(未顯示)於P型井 g 106上方,利用閘極結構110和其周圍的側壁子122作為 遮罩,進行一 P+離子佈植製程,以於閘極結構u〇之側壁 子122外侧的N型井104中,形成汲極/源極區5〇4。其中, 汲極/源極區504係為P+摻雜區。接著,去除此圖案化光阻 層。接續著,進行一次高溫回火(anneal)製程來活化基底1〇2 ' 中的摻質,並同時修補在各離子佈植製程中受損的基底102 表面晶格結構。當然,在此先前技術中,完成汲極/源極區 502、504的順序是可以調換的。 • 完成前述製程後’閘極結構112和汲極/源極區502即 構成先前技術之CMOS電晶體中的N型通道金屬氧化半導 體(N channel MOS,NMOS)電晶體506。而閘極結構110和 汲極/源極區504即構成先前技術之CMOS電晶體中的P型 通道金屬氧化半導體(P channel MOS,PMOS)電晶體508。
由於先前技術必須利用圖案化保護層302作為PMOS 1331791 電晶體508之凹槽400蝕刻製程以及選擇性磊晶成長製程 時的硬遮罩(hard mask),因此形成圖案化保護層302對於 先前技術來說是必要性的步驟。但是,形成圖案化保護層 302的製程,係藉由沈積一層300至400埃(angstrom)厚的 保護層在基底102上,再進行一蝕刻製程以形成圖案化保 護層302。此外,在蝕刻此保護層時,亦常會發生蝕刻不 完全的情況’導致N型井104上方殘留有部份的保護層無 法完全清除乾淨,而這種有保護層殘留的基底1 〇2表面就 無法蝕刻出理想的凹槽400結構,使得後續形成的電晶體 效能亦不佳,而且飯刻凹槽400的製程又影響到閘極結構 之多晶矽導線的寬度,所以對電晶體之效能影響極大。 【發明内容】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製作互補式金屬氧化電晶體的方 法’以解決上述先前技術之問題。 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係提供一種製作互補式金屬 氧化電晶體的方法。此方法之基底具有第一型井、第二型 井,且第一塑井和第二型井之間具有絕緣層。另外,形成 第一閘極位於該第一型井上方,第二閘極位於第二型井上 方。形成第一阻擋層於第二型井上方且形成第一侧壁子於 第一閘極周圍,其中,第一阻擋層和第一侧壁子係由同一 介電層經由同一次蝕刻製程所構成。接著,於第一閘極之 1331791 第一側壁子相對兩侧之基底中植入摻質,形成第一摻雜 區。於第一閘極之第一側壁子相對兩側之基底中進行蝕刻 製程,形成第一凹槽。之後,進行磊晶製程,於第一凹槽 内形成第一磊晶層。 本發明不需要先沈積一保護層在基底上,所以不會發 生先前技術中N型井上的保護層無法蝕刻完全,導致後續 的凹槽勉刻製程無法順利進行的情況。而且,本發明是直 接利用後續形成侧壁子的介電層形成圖案化阻擋層,所以 可以利用形成侧壁子的製程直接形成,也可以利用去除側 壁子的製程一併去除,所以本發明的製程較先前技術更為 簡化’而且在不需保護層的情形下磊晶層會更接近閘極通 道矽而得到較佳化的元件電性表現。 【實施方式】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製作PMOS電晶體、NMOS電晶體 以及CMOS電晶體的方法,其可應用在應變矽金氧半導體 電晶體(strained-silicon MOS transistors)或是架高電晶體之 没極/源極區的選擇性蟲晶成長(selective epitaxial growth, SEG)等製程中。 請參考第6至11圖’第6至11圖係為本發明第一較 佳實施例之CMOS電晶體製作方法示意圖。如第6圖所 1331791 . 示’基底6〇2在第一較佳實施例中可為一 P型矽基底、一 N型矽基底或是一矽覆絕緣(SOI)基底’且基底602中包含 有N型井604、P型井606和絕緣材質構成的淺溝隔離608。 基底602上則具有數個閘極結構61〇、612,其中閘極結構 610位於N型井604上方,閘極結構612位於P型井6〇6 上方,淺溝隔離608則位於閘極結構610、612兩兩之間的 基底602中。其中,閘極結構610、612可由一多晶矽等導 • 電材料以及一閘極介電層堆疊構成。隨後利用遮罩(未顯 示)進行一輕摻雜離子佈植製程,以於閘極結構61〇兩側 之N型井604中植入摻質,形成p型輕摻雜區614。之後, 再利用另一遮罩(未顯示)進行另一輕摻雜離子佈植製程, 以於閘極結構612兩側之p型井606中植入摻質,形成n 型輕摻雜區616。其中,形成P型輕摻雜區614和玫型輕 推雜區616的順序可以調換。而且在此實施例中亦可選擇 _ 性地於P型輕摻雜區614外植入N_PKT,於N型輕摻雜品 616植入ρ-ρκτ,達到更好的防漏電效果。 區 ^接下來,沈積一介電層(未顯示)於基底602上方且 凡整覆蓋住閘極結構61〇、612。然後,形成一圖案化光阻 層620於此介電層上方,且此圖案化光阻層620僅覆蓋^ Ρ型井606上方,而未覆蓋在Ν型井6〇4上方。接著利 圖案化光阻層620當做蝕刻遮罩來對此介電層進行一非= 向性餘刻製程,以於Ν型井604上方的閘極結構61〇周圍 12 1331791 形成侧壁子622,而p型井6()6上方的介電層因為被圖案 化光阻層620覆蓋,所以不被钮刻,因而形成-阻擋層618。 明參考第7圖,接著,以閘極結構610、側壁子622、 圖案化光阻層602和阻擋層618作為遮罩,進行一 離子 柿植製程’以於侧壁子622和淺溝隔冑議之間的N型井 6〇4中植人摻質’形成Ρ·摻雜區7G2。接著,移除圖案化光 阻層620。 隨後印參考第8圖’利用閘極結構61〇、側壁子622、 阻擋層618作為遮罩,進行—㈣丨製程,以於側壁子 和淺溝隔離608之間的Ν型井604中形成凹槽_,並保 留-Ρ伤之Ρ-摻雜區7〇2。接著,進行_選擇性蠢晶製程, 於每個凹槽8G0中形n日日層8G2,其中蟲晶層8〇2之 材質可為石夕、鍺化石夕等。 明參考第9圖’形成一圖案化光阻層9〇〇於阻擂層618 上方,接著,利用閘極結構610、側壁子622作為遮罩, 進行P+離子佈植製程,以於側壁子622和淺溝隔離608 之間的磊aa層802中植入摻質,形成汲極/源極區9〇2,其 中,汲極/源極區902係為p+摻雜區。然後,去除圖案化光 阻層900。其中,閘極結構61〇和汲極/源極區9〇2即構成 此第一較佳實施例之CM0S電晶體中的pM〇s電晶體刪。 、吻參考第10圖’接著去除阻擋層618、侧壁子622, 並此積—層介電層(未顯示)於基底602上,隨後再對介 電層進行一非等向性蝕刻製程,以於閘極結構010、012周 圍形成側壁子1002。 請參考第11圖,形成一圖案化光阻層11〇2覆蓋在N 里井604上方。接著,進行一 N+離子佈植製程,以於閘極 、、、《構612之侧壁子1 〇〇2和淺溝隔離608之間的p型井606 中幵v成汲極/源極區n〇4。其中,汲極/源極區n〇4係為 N+摻雜區。之後,去除圖案化光阻層1102。其中,閘極結 構612和汲極/源極區丨! 〇 4即構成第一較佳實施例之c M 〇 $ 電晶體中的NMOS電晶體1106。接續著,進行一次高溫回 火(anneal)製程來活化基底6〇2中的摻質,並同時修補在各 離子佈植製程中受損的基底602表面晶格結構。至此完成 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CMOS電晶體的製程。 在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所形成之CMOS電晶體之PMOS 電晶體904具有磊晶層’但是NMOS電晶體11 〇6則不具 有蟲晶層。但在本發明之其他變化型中,卻可以製作出 PMOS電晶體904和NMOS電晶體11 〇6皆具有蠢晶層的 CMOS電晶體。其相關製程於第二實施例中描述。 1331791 請參考第12至15圖,第12至15圖係為本發明第二 較佳實施例之部分製作方法示意圖。為方便說明起見,第 12圖係接續於第一較佳實施例形成PMOS電晶體904之 後’亦即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完整製作方法示意圖係 為第6至9圖接續至第12至15圖。
如第12圖所示,於PM0S電晶體904完成之後,去除 阻擋層618、側壁子622 ’並再沈積一層介電層(未顯示) 於基底602上,且完整覆蓋住閘極結構610、612。接著, 形成一圖案化光阻層1202於此介電層上方,且此圖案化光 阻層1202僅覆蓋在N型井6〇4上方,而未覆蓋在p型井 606上方。隨後對介電層進行一非等向性蝕刻製程,以於p 型井606上方的閘極結構612周圍形成侧壁子1204 ,而N 型井604上方的介電層因為被圖案化光阻層620覆蓋,所 以不被蝕刻,因而形成一阻擋層1206。 °月參考第13圖,接著,以閘極結構612、侧壁子1204、 圖案化光阻層1202和阻擋層1206作為遮罩,進行一沁離 子佈植lUi,以於側壁子12〇4和淺溝隔離6⑽之間的p型 井606中形成N-摻雜區13〇2。 在移除圖案化光阻層12〇2之後,請參考第Μ圖 用閘極結構6U、側壁子12〇4、阻擋層12〇6作為遮罩進 15 1331791 行-蝕刻製程,以於侧壁子1204和淺溝隔離_之門的p 財_中形成凹槽!獅,並保留部份之n摻雜區㈣。 接著進行一選擇性磊晶製程,於每個凹槽中形成—磊曰 層1402,其中蠢晶層1402之材質可為石夕或者碳化石夕等。 請參考第15圖,形成-圖案化光阻層15〇2於阻 =上方。接著,利用閘極結構612、側壁子咖作^ 離6〇ί订一 N+離子佈植製程,以於側壁子1204和淺溝隔 ,之間的蠢晶層1402中,形成及極/源極區15〇4。其 中,汲極/源極區1504係為N+摻雜區。最後去除圖案化光 阻層1502。其中’’結構612和没極/源極區η⑽即構 成此較佳實_之CMOS電晶財的NMQS電晶體15〇6。 〃值得-提的是,無論在本發明的第一或者第二較佳實 施例中’ P-摻雜區702和沒極/源極區9〇2皆可藉由離子佈 ,製程中離子植入之角度的調整以及钱刻製程的控制,使 付P-摻雜區702 #沒極/源極區9〇2之底部和侧邊之間存在 有一定的距離,因而產生一緩衝區9〇6,故緩衝區9〇6係 可避免接合漏電的發生。當然,在第二實施例中也可以 ㈣目㈣原理應用在形成&推雜區13〇2和沒極/源極區 1504中,使得形成N-摻雜區13〇2和汲極/源極區15〇4的 離子佈植具有一定的角度差,因而於N-摻雜區1302和沒 極/源極區15〇4之底部和側邊兩者之間亦產生一緩衝區 1508,可以避免接合渴電的情況。 由於本發明不需要先沈積一保護層在基底上,所以不 會發生先前技術中N型井上的保護層無法_完全,導致 後續的凹槽ϋ刻製程無法順利進行的情況。而且,本發明 是直接利用後續形成側壁子的介電層形成圖案化阻擋層, 所以可以利用形成側壁子的製程直接形成也可以利用去 除侧,子的製程-併去除,因此本發明的製程較先前技術 更為簡化’且閘極結構之多晶料線可以作得更小,另外, 轰晶層會因為不f要額㈣賴層而更接近之閘極通道石夕, 對於基底產生之應變⑽ain)結構效果更好,使得電晶體的 效能大幅提昇。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 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圖式簡單說明】 第1至5圖係為先前技術之互補式金屬氧化電晶體製作方 法不意圖。 第6至11圖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互補式金屬氧化電晶 體製作方法示意圖。 第12至15圖係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製作方法示意圖。 1331791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2 ' 602 基底 104 、 604 N型井 106 、 606 P型井 108 、 608 淺溝隔離 110 、 112 、 610 、 612 閘極結構 114 、 614 P型輕摻雜區 116 、 616 N型輕摻雜區 122、622、1002、1022、1204 側壁子 202、304、620、900、1102、1202、1502 圖案化光阻層 204 、 702 302 306 400 、 800 、 1400 402 ' 802 ' 1402 502、504、902、1104、 506 > 1106 ' 1506 508 ' 902 618 ' 1206 906 、 1508 1302 P_摻雜區 圖案化頂遮罩層 P+摻雜區 凹槽 遙晶層 1504 汲極/源極區
NMOS PMOS 阻擋層 緩衝區 N-摻雜區 18

Claims (1)

  1. 、申請專利範圚: 一種製作互.補式金屬氧化電 提供一基底,且該基底具有 年月日谗(¾.)正本 第二型井以及一 間; 絕 晶體的方法,包含: 至少一第一型井、至少一 緣層位於該第—型井和該第 二型井之 二:=;:構:於該第,上方,-第 ㈣成一第- 一閘極結構周圍; 纟 >-弟-側壁子於該第 極結構之該第―側壁子相對兩側之該基 底中進订_製程,形成複數個第一凹槽; =第:槽内分別形成複數個;一遙晶層;以及 門私Γ 構相對兩側之該基底中形成該第- 閘極結構汲極/源極。 二申:r第1項之方法,其中形成該第-阻擋層 '忑弟一側壁子之方法,包含: 二閉=;介電層在該基底、該第一閉極結構和該第 心成圖案化光阻層於該第一介電層上; 19 1331791 第::=光阻層作遮罩’對該第-介電層進行- 方、製程’形成該第-阻擋層於該第二型井上 4該弟—側壁子於該第1極結構周圍。 ===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形成該第…声 後,又包含於該第一閑極結構之 ^層 該基底中植入摻質,以帮&1, 側土子相對兩側之 貝以形成後數個第二摻雜區。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 N型井,該第二型井係為井Γ第—型井係為— i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 摻雜區,該第二摻雜區係為p場雜區。弟—摻雜區係為P- 項之转,射料— 弟-編藉由離子佈.植之角 ::和该 該第二摻雜區之間形成一 6 、。亥弟—摻雜區和 漏電的功能。 品’該缓衝區具有防止接合 7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 為該互補式金屬氧化電晶之 _該第1極結構係 第二綱係為該m〇s :=觸之_結構,該等 之/原極/汲極區。. -摻雜區完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其㈣等第 20 1331791 成後,又包含: 去除該第一側壁子和該第一阻擋層; 於該第一、第二閘極結構周圍分別形成第二側壁子; 以及 於該第二閘極結構之該第二側壁子相對兩側之基底 中植入摻質,以形成該第二閘極結構之源極/汲極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二閘極結構之 源極/ >及極區係為N+換雜區。 t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二閘極結構結 構係為該互補式金屬氧化電晶體之一 NMOS之閘極結構。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其中該等第二摻雜區完 成後,又包含:
    去除該第一側壁子和該第一阻擋層; 利用一第二介電層經由同一次钱刻製程形成一第二阻擔層於 該第一型井上方、形成至少一第三側壁子於該第二閘極結構周圍; 於該第二閘極結構之該第三側壁子相對兩側之該基 底中植入摻質,形成複數個第四摻雜區; 於該第二閘極結構之該第三側壁子相對兩側之該基 底中形成複數個第二凹槽;以及 於該等第二凹槽内分別形成複數個第二磊晶層。 21 133179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U項之方法,其十該等第二蠢晶層 完成後,又於該第三側壁子相對兩側之該基底中植入接 質’形成複數個第五摻雜區。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Η項之方法,甘士 # — ^ /宏,其中該第四摻雜區係 為N-摻雜區,該第五摻雜區係為N+摻雜區。 磊晶層為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 石夕或石夕化鍺;該帛二蟲晶層切或碳化石夕。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二間極結 '、為亥互補式金屬氧化電晶體之—顧〇s之閘極結構。
    圖式: 22
TW95136829A 2006-10-04 2006-10-04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 TWI331791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5136829A TWI331791B (en) 2006-10-04 2006-10-04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5136829A TWI331791B (en) 2006-10-04 2006-10-04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18401A TW200818401A (en) 2008-04-16
TWI331791B true TWI331791B (en) 2010-10-11

Family

ID=44769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5136829A TWI331791B (en) 2006-10-04 2006-10-04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331791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18401A (en) 2008-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37253B2 (ja) コンタクト絶縁層および異なる特性を有するシリサイド領域を形成するための技法
JP4630728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04645B2 (ja) 強化した応力伝送効率でコンタクト絶縁層を形成する技術
JP5286701B2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7122435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structures for forming improved transistors
JP5795260B2 (ja) 段階的な形状の構造を有する埋め込み歪誘起材質を伴うトランジスタ
US7410875B2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fabrication thereof
KR101482200B1 (ko) 트랜지스터에서의 개선된 실리사이드 형성과 결합되는 리세스된 드레인 및 소스 영역
JP2009517885A (ja) 傾斜式プレアモルファス化による歪みトランジスタの結晶欠陥低減化技術
KR20090019693A (ko) 스트레인된 반도체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2008514016A (ja) 高移動性バルク・シリコンpfet
JP2010532572A (ja) トランジスタのゲート電極のプレアモルファス化のブロッキング
WO2012055143A1 (zh) 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TW201010059A (en) Integrated circuits
JP2010283049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90032881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in which a mobility change of the major carrier is induced through stress applied to the channel
TW200903721A (en) Small geometry MOS transistor with thin polycrystalline surface contacts and method for making
TW200414321A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US7319063B2 (en) Fi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i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JP2009055041A (ja) 半導体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263114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TWI303459B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ental oxide semiconductor and complementary men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N108573873B (zh) 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US20060046370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transistor with void-free gate electrode
JP5469439B2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