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23043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23043B
TWI323043B TW095104850A TW95104850A TWI323043B TW I323043 B TWI323043 B TW I323043B TW 095104850 A TW095104850 A TW 095104850A TW 95104850 A TW95104850 A TW 95104850A TW I323043 B TWI323043 B TW I32304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ubstrate
emitting
conductive layer
emit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04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33275A (en
Inventor
Mikio Tazima
Tetsuji Moku
Junji Sato
Yasuhiro Kamii
Arei Niwa
Original Assignee
Sanke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e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en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633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332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230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2304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40Materials therefor
    • H01L33/405Reflectiv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73Shielding materials
    • H05K9/0081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aterials, e.g. EMI, RFI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e.g. curved or truncated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Led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1323043 ;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半導體發光二極體及其製造方法。 本案主張有2005年2月28曰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 '請第2005-052934號之優先權,本文中援用其内容作為參 -考。 【先前技術】 具有氮化物系列化合物半導體(nitride based 擊compound semiconductor)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係藉由配 置發光部份於矽、陶瓷、碳化矽等基材上來形成。以下所 說明的各種類型的結構可用於發光部份。第一是於發光層 夾於第一導電類型的半導體層與第二導電類型的半導體層 之間的雙異質結構(d〇ubie hetero structure)。第二是極 薄的發光層夾於兩半導體層間的單量子井結構(single quantum well structure SQW)。第三是發光層由多層薄層 形成的夕虽子井結構(multiple quantum structure _)。此外’在習知的半導體發光二極體中,第一電極係 ,置於發光部份上,同時,在f知的半導體發光二極體中, 苐二電極係配置於基材的底部表面側上(亦即,與發光部份 為對向側之表面上)。該第二電極可以透過發光部份電性 連接至該第一電極。 除此之外 形成右宜插" 撐發光部份的角&,基材係 於出的光厚度。因此’為了有效地獲得從發光層 發出的先,可考慮在發光層與基#之間設置反射膜的結 317881 5 1323043 :構。若使用這類型的結構,從該發光層向基材方向發射的 光係由反射膜反射並且從該第一電極側向外發射。此外, 可考慮藉由重疊各有不同折射率的反射膜而改良反射係數 的結構(請參考專利文件1 :曰本未審查專利申請案,第 .一次公開號碼第2003-163368號)。專利文件丨所述的反射 膜係由主反射膜和次反射膜形成的多層結構,該主反射膜 -係由氧化銘(Al〇y)形成,其乃非導電材料,以及次反射膜 •係由神化紹鎵⑷GaAs)形成,該石中化铭嫁具有比主反射膜 春之折射率低的折射率。 二:’若考量的問題為例如··當光發射到半導體元件 微5弓.:丨二經由第一電極,從該發光層發出的光開始變得 1V: V? 一電極未形成於該半導體層的錢 :(亦即^亥發光部份)’但僅在其部份上形成時在第一 香與第二電極間之各部份中之 =就是說’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一電極正的=會-==之!流路徑會比介於該第-電極與非在:第 此之外,因為介於該第一電::;間路徑為短。除 :於該兩者之電流路徑的距離成二==與 的量流動於該第一電極盘所以電流以比較大 上的位置間的電流路徑上。因此 方的第二電極 散是低量時,則僅會從該田在水平方向的電流擴 出光。 電極正下方的發光層附近發 與上述情況相比 可考慮藉由形成 第一電極實質完全 317881 6 1323043 :覆蓋於該半導體層(亦即,該發光部份)之整個頂部表面的 結構,而使電流擴散到整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使得從發 光層取出光的有效性獲得改善。此外,也可考慮從薄電極 材料形成該第一電極的結構,該薄電極材料係透光的使 得光不會被阻擋於第一電極中。再者,也可考慮藉由設置 .電流阻擋層(Current obstructing layer)以使電流於整個 -半導體發光二極體流動的結構,該電流阻擋層係比墊(p a d ) -電極為寬且係位於該墊電極的正下方’使得位於該塾電極 鲁正下方的電流路徑之電阻值升高。 然而,在專利文件1所述之習知的半導體發光二極體 ,中,因為由非導電性的氧化鋁(Al〇y)材料形成的反射膜係 形,於導電層的周圍,所以電流不能通過該反射膜,而必 須穿過該反射膜之内側上的導電層,造成電流路徑變得更 小。由此,提昇了半導體發光二極體之正向電壓。 再者,於專利文件1所述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令,電 •流阻擋層係設置於該墊電極之正下方,而該墊電極係設置 於中央處。在具有此類型的結構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中, 該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間之電流路徑變長了,並且產生正 向電壓升高的問題。 此外,於專利文件1所述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的結構 中,若發光部份係在反射膜上形成,則容易發生晶體缺陷, 該晶體缺陷係因形成該反射膜之晶體的晶格之大小與形成 該發光部份之晶體的晶格之大小間的差異所造成。 與上述情形相比,可考慮預先形成反射膜以及基材組 317881 7 —的卩伤和發光部份組成的部份,然後將該兩個部份黏在 該造方法。然而,在此製造方法中,會產生有關於 μ二i合部份間之黏著性的問題以及有關於增加該製 的複雜性的問題。 【發明内容】 為了解決以上所描述的問題,於是構想出本發明,並 發明的目的是為了提供能降低正向(f〇rward direction)電壓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與其製造方法。 時使出^率=明之目的是為了提供能降低正向電壓,同 车道挪政 lght eXtractlon efficiency)能獲致改善之 半V體發光二極體。 此外,本發明之目的是為了提供能降低正向電壓 時使出光率能满# Μ 4 丰此獲致改善並且能更容易製造之半導體發光- 極體與其製造方法。 等骽毛九一 ^ 了解決以上所描述的問題,根據用來達成以上描述 士 ,之本發明的第一態樣,半導體發光二極體包括:基 材,配置於該基材之一主要 要表面上的發光部份;以及配置 ;I Ίχ光部份上的第一電極。 炫除此之外,從該一主要表面 方硯看4 ’該基材延伸超出該發光部份。此外,由導電 材料形成的導電層係在該一 W + 王要表面之基材側上形成,且 二= 要表面上方觀看時,所形成的導電層係自該發光 ^之㈣延伸朝向該基材延伸超出該發光部份的區域。 ^之夕’此導電層具有反射從該發光部份發出的光的功 317881 丄323043 此外’本發明的第二態樣係根據第一態樣之半導體發 光-極體’其中該導電層具有連接該基材至該發光部份的 功月b,且》亥V电層與該基材間之接觸電阻以及該導電層與 該發光部㈣的接觸電阻之總和係小於該發光部份^基 材間的接觸電阻。 ~ Α 此外本發明的第三態樣係根據該第一或第二態樣之 半導體發光二極體’其中’從該-主要表面上方觀i時, 該導電層不是形成於墊電極之正下方。 再者,本發明之第四態樣係根據該第一至第三離樣之 f一者之半導體發光:極體,其中,從該-主要表=上方 觀看時’所形成的導電層係自該發光部份的内側延伸朝向 絲材延伸超出該發光部份的區域,且該導電層係突出且 曝露直到該發光部份之外側。 再者,本發明的第五態樣係根據第一至第四態樣本之 任-者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其中,由具有與該導電層之 斤射率不同的折射率的材料所形成的反射膜係配置於該導 電層之内侧上。 此外本發明的第六態樣係製造半導體發光二極體的 方法’該方法包括:在基材之一主要表面上形成發光部份 ,步驟;從該—主要表面上方觀看時,將該發光部份的-部份移除直到該基材為止,以便暴露該基材表面的一部份 ,V騾,攸6亥一主要表面上方觀看時,將下凹部份形成於 =基材之一主要表面中’以便從該基材之暴露區域朝向該 基材與該發光部份間的交界面的方向延伸之步驟;以及將 317881 9 丄⑷043 : 具有反射功能之導電材料埋置於該下凹部份的步驟。 根據以上所描述的,%樣’本發明具有以下的效應。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態樣,本發明能增進出光率。也就 疋说,由於從該發光部份發出的光被從該發光部份的内側 延伸朝向該基材延伸超出該發光部份的區域的導電層反 射,因此能降低該發光部份所發出的光被該基材吸收的比 例。此外,在該導電層中’可能將光反射至在出光表面的 方向(亦即,在該基材的一主要表面上方),因此能增進在 •出光表面上的出光率。此外,因為使用具有導電性的導電 層來反射光的結構,能藉由使用導電層而不至降低電流路 徑的大小以反射從發光部份發出的光。因此以上所描述的 凊况,能保持正向電壓在低位準同時增進半導體發光二極 體的出光率。 再者,根據本發明之第二態樣,除了第一態樣之效應 外^藉由使該導電層與該基材間之接觸電阻以及該導電層 •與該發光部份_接觸電阻之總和小於該發光部份與該基 材間的接觸電阻’可能降低流經該導電層(從該發光部份之 内側延伸朝向該基材延伸肖出該發光部份的區域延伸形成) 之電"路徑的電阻值。結果可能擴散電流遍及該半導體發 光-極體之整個表面。換言之,因為可能將從發光部份發 出的光取出至半導體發光二極體的外側而沒有被該第一電 極阻擋,所以能保持正向電壓在低位準同時更進一步增進 半導體發光二極體之出光率。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態樣,該導電層不是設置在 317881 1323043 墊電極的正下方(亦即,力φ # J P在電極墊下方的方向中的位置)。 、吕之,在該基材之-主要表面上,位於塾電極正下方的 區,係與紐光料和縣㈣觸,以及形成該導電層以 更%繞邊發光部份與該基材間的交界面。因而,可 與於塾電極正下方配置高電阻層(電流阻擋層)的結構一樣 的功效’可減少位於塾電極正下方的電流集中(一/ _centrat ion,或稱為電流密度),可改善第一電極對從 錯光部份所發射的光所造成餘何阻礙,並且可增進出 光率:因此以上所描述的情況,能維持正向電壓在低位準 同時增進半導體發光二極體之出光率。 再者,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態樣,從該基材之一主要表 面上觀方看時,所形成的導電層從該發光部份之内側延伸、 朝向該基材延伸超出該發光部份的區域,且該導電層係突 出且暴露直到該發光部份的外側。因此,可降低設置有導 電層位置的電阻值,且可減少位於墊電極正下方的電流密 •度H可改善第—電極對從發光部份所發射之光之任 何阻礙。此外,亦能使從該發光部份發射到外側的光被導 電部份反射,該導電部份係突出且暴露直到該發光部份之 外側。因此以上所描述的情況,能維持正向電壓在低位準 同時更進一步增進半導體發光二極體之出光率。 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態樣,光不僅被導電層之表面反 射,而且也被導電層與設於導電層内側的反射膜間之交界 面所反射。於是,能改良整個導電層之折射率同時增進半 導體發光二極體之出光率。 3 317881 1323043 : 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態樣,因為該導電層是在基材上形 成發光部份之後埋置,與習知將該導電層與基材所組成的 部份點附到該發光部份所組成的部份的製造方法比較,移 除了該黏附步驟且簡化了製程。此外,若發光部份堆疊在 V電層之最上面,晶體成長是難以出現在形成於該導電層 •上之發光部份上,而使晶體缺陷容易出現在發光部份上。 '然而,應用本發明之第六態樣,可解決此問題。除此之外, =需要選擇提供該導電層與基材以及發光部份間之優越黏 ®著力的材料。於是,可簡化具有優越導電性與反射性之導 電材料的選擇,而能提供具有比較高的出光率,並且具有 較低位準的正向電壓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 【實施方式】 接著參考半導體發光二極體的圖式說明根據本發明 之實施例,該半導體發光二極體具有作為半導體發光二極 體之氮化物基化合物半導體。
(第一實施例) 第1圖係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示出半導體發光二 極體之剖面圖。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係由基材 匕發光部份2、第一電極3、第二電極4、墊電極9、以及 導電層U組成。 了材1係由具有如碎或碳化梦之導電性的材料形成。 二。兴::社(亦即於其主要表面之-上)形成發光部 :二說,基材1可由低電阻η型矽(n,PeSil1C〇r〇 乂 1,基材1可自包括以石申(As)作為決定導電性之 317881 12 丄323043 n型雜質的n+型矽單晶形成。 ^具有發錢能層的半導體層形成的發光部份2係形 土材1之一主要表面,且當從該主要表面上方觀察 先^,發光部份2係形成使該基材1具有能夠延伸超出該發 :习2的區域。換言之,當從主要表面上方觀看時,在 ;材1之—主要表面上存在有未具有發光部份2的區 ^如第1圖所示,該發光部份2之第一結構實例係為雙 、貝結構’其中發光層7係夾於第—導電類型之氮化物系 列化合物半導體所形成的第—披覆層5(eladding Wed 與第二導電類型之氮化物系列化合物半導體所形成的第二 被覆層6之間。如第丨圖所示,發光部份2之第二結構實 例係為單量子井結構⑽),其中,極薄的發光層7係失二 第一披覆層5與第二披覆層6之間。如第1圖所示,該發 2份2之第三結構實例係由發光層7之多層薄層形成的 夕里子井結構(MQW),該發光層7係配置於第一彼覆層5 與第二披覆層6之間。舉例來說,該第一披覆層5可“ 型(n-type)氮化鎵(GaN)形成,該發光層7可由 氮化鎵銦(InGaN)形成,以及該第二披覆層6可由p型 (P-type)氮化鎵(GaN)形成。 第一電極3係形成於發光部份2上。該第一電極3構 成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之陽極電極。 為了能傳送從發光部份2發出的光,該第一電極3係形成 非常薄以便能透光。舉例來說,該第一電極3可由疊層具 有5奈米(nm)之薄膜厚度之鎳(Ni)連同具有5奈米^…之 317881 13 1323043 薄膜厚度之金(Au)形成。在該第 f ^ 9 ° ^ Φ ^ Q ^ m + 電極3之表面上形成墊 體發光二極體電性連接到外面,並且二:二 b_i⑻等方法電性連接。如亍^ ^接合(咖 電極3不ffl瑨葚丄 不於苐1圖也可能讓該第一 3不關盍錢光部们之整個頂部表面 而疋形成在該發光部份2之頂 ^成 外,在tl· π 2 + 、表面之邛伤區域中。此 在此例子中,即使該第一電極 可獲得本發明之功效。 I⑽㈣極9’亦 第二電極4係形成於基材!之其他主要表面 之底部表面)。第:電極構成本發明 ^ 銘⑴舉例來說,該第二電極4可由 2於1本身與:第成一該第二電極4使得電流透過該發光部份 有任何短路Γ Η之間流動而不會與該第-電極3 -主iff 11係定位於下凹部份1U,該下凹部份山在 形成ITS之基材1側上以環狀形狀(即,甜甜圈的形狀) $成’亦即,該基材1 一 份區域令。分而:主要表面(即’頂部表面)的部 严丨//# 攸上面觀看該一主要表面時,該下凹部 ^層配置㈣在“極9正下㈣區域卜該導 ^ '、經疋位以填滿此下凹部份11 a。 11 1之主要表面上方觀看時,亦期望該導電層 狀形狀(即,甜甜圈的形狀)形成,該環狀形狀從 ㈣側延伸至該基材1延伸超出該發光部份2 -域°換言之’係期望將該導電層u形成使能突出直到 317881 14 1323043 發光部份2的外側。此外,從該一主要表面上方觀看時, 亦期望該導電層11突出直到該發光部份2的外側而且也暴 露在外。換言之’係期望將該導電I n定位使包括與該發 光部份2之外圓周相鄰的該發光部份2之内側、以及以環 .狀形狀定位使能圍繞所形成之發光部份2之外圓周的導電 .層11之暴露部份11,能彼此連續地形成(形成該導電 -的區域在下文中稱為區域A),注意,在第1圖中,期待將 -導電層11延伸直到該基材丨的邊緣,然而,將導電層U •延伸直到該基材1的邊緣是非必要性的。 導電層11反射從該發光部份2發出的光。該導電層 11係由具有低電阻(或高密度的雜質)之導電材料形成,並 且與第-披覆層5以及基材i電性連接。亦即,該導電層 11係形成於該基材1與該發光部份2之間,並且以低電阻 與該基材1以及該發光部份2電性連接。 _ 於是,期待在至少導電層U與基材丨之間的交界面之 •接觸電阻以及在導電層u與發光部份2之間的交界面的接 觸電阻之加總係小於在發光部份2與基材i之間的交界面 之接觸電阻,使得通過該導電層U之電流路徑k電阻值 ㈣沒有通過該導電層U之電流路徑C之電阻值。藉由使 用巧類型的結構’電流輕易地通過該導電層^,且在圖示 中流經該半導體發光二極體的電流輕易地在水平方向擴散 (亦即,與電流路徑錢直方向)。於是,期望導電層n 與基材1係以歐姆接觸。此外,亦期望該導電層η鄉光 部份2也以歐姆接觸。另外期望構成該導電層u之材❸匕 317881 基材1的材料具有更小的片電阻(sheet resistance)e ,J 右ι光σ卩份2與基材1間的交界面的附近係由 相同的"型半導體所形成,則為了降低導電層11之交界面 的接觸電阻,係期望該導電材料11之構成材料具有小的功 函數。於是期望導電材料Π至少包括銀㈤、铭0U)、以 及金(Au)t #為構成%素。相反地若發光部份2與基 材1間的父界面附近係由相同的p型半導體形成,則期望 該V電層11之構成材料具有大的功函數,並且期望該導電 層11至少包括姥(Rh)、錄⑻)、把⑽、以及翻⑽之一 作為構成元素。 第_2圖係根據示出於第1圖中之本發明的第-實施 7 ’例不半導體發光二極體之操作與效應的剖面圖。根據 發月的第一貫施例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能增進出光 ,二如從發光部份2觀看時,從發光部份2發出的光不僅 2向上發出的光U(亦即,朝第—電極3的方向),而且也 =向下發出的光(亦即,朝第二電極4的方向)。該向下發 出的一部份光係由導電層U反射’而變成向上行進的光 ^光也從發㈣份2之側表面發出。從側表面發出的一 =份光也經由導電層u反射,而成為向上行進的光⑴ 増:出=7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中,能 均逛出光表面(亦即,向上)之出光率。 此外,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因為導 也作為反射膜的功能,所以能藉由有效地使發出的 反射朝向出光表面的方向以增進出光率而同時確保維持 317881 16 “ L路彳二亦即,能增進出光率同時保持正向電壓在低位 準。 _ 再者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導電岸 1不疋》又於塾電極9之正下方,而是設於區域A中。因此, 此降低通過該導電層電阻值,並且能達成如同高電阻 層(亦即’電流阻播層)設於該墊電極9之正下方的結構之 -相同效應。亦即,能降低位於塾電極9之正下方之電流的 ▲密度,改善明亮度之不均勾性,以及達成延長的使用期1限、。 修(第二實施例) 第3圖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示出半導體發光二 .極體之剖面圖。在第3圖中,與示出於第1圖中之第一實 施例之構成元件相同的構成的元件係給予相同的元件符、 號。第二實施例主要與第一實施例不同於導電層U在平坦 表面上之配置,以及發光部份2、第一電極3、以及墊電極 9之配置組態。 •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係期望 發光部份2以環狀形狀形成(亦即,甜甜圈的形狀)使得基 材1具有延伸超出該發光部份2的區域,並且導電層11 係疋位於形成於基材1之頂部表面側且延伸朝向從發光部 伤2之内側延伸的區域(亦即,暴露的區域11,)之下凹部 伤11 a此外’係期望以包括導電層11之外圓周之環狀形 狀(亦即,甜甜圈的形狀)形成該發光部份2,以及從基材1 之主要表面上方觀看時,形成了該發光部份2以便圍住 *玄導书層11之暴露部份11 ’ 。換言之,係期望該導電層 17 317881 1323043 :Π犬出直到該發光部份2之外側,且具有暴露部份n,。 此外形成在該發光部份2之頂部之該第一電極3也期望以 壞狀形狀(亦即’甜甜圈的形狀)形成。再者,形成在第- 電極3之頂。p的塾電極9也期望以環狀形狀(亦即,甜甜圈 的形狀)形成,以及該塾電極9係形成在該第一電極之外圓 周之周圍。此外,在第3圖中,也可能在該導電層u之暴 露區域11’之有限區域中於該導電層u之内側上形成下 ▲凹部份’並且填充具有不同於導電層u之優越的反射係數 _之材質。 帛4圖係根據示於第2圖中之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 用以例不半導體發光二極體之操作與效應之剖面圖。根據 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與第一實施例 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相同地,能增進出光率。亦即,如從 發光部份2觀看時’從發光部份2發出的光不僅有向上(亦 即,朝第一電極3的方向)發出的光u,而且有向下(亦即, 朝第二電極4的方向)發出的光。一部份向下發出的光係為 導電層11所反射,並且成為向上行進的光L2。光亦可從 發光部份2之内側上之側表面發出。從側表面發出的一部 份的光亦為導電層11所反射,並且成為向上行進的光L3。 因而,能增進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中 之出光表面(亦即,向上)的出光率。 此外,根據第二貫施例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因為導 電層11也作為反射膜之功能,所以能藉由有效地使發出的 光反射朝向出光表面之方向以增進出光率,同時確保維持 317881 1323043 w _電抓路k亦即,能增進出光率,同時維持正向電壓在低 位準。 此外,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該導電 f η不是設於墊電極9之正下方,而是設於區域"。換 。之導a電層11之配置係侷限於距墊電極9相對較遠的位 置於疋藉由定位該導電層11,能降低通過該導電層u -之電阻值’並m達成如同高電阻層(亦即,電流阻擔層) / 於《電極9之正下方之結構所達成之相同的效應。亦 •: ’此降低位於該墊電極9之正下方的電流濃度、改善明 儿度的不均勻性,以及達成延長的使用期限。 (第三實施例) * 第5圖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示出半導體發光 二極體之剖面I在第5圖中,與第丨时所示出的第一 實施之構成元件相同的構成的元件係給予相同的符齋 第一與第二實施例令,所描述的結構係將一對電極設U於基 材1之底部纟面以及半導體發光二極體區域之頂部表面, 而且電流朝二極體之厚度方向(亦即,垂直方向)流動,缺 而,如示於第三實施例中,也能應用本發明於具有電流朝 水平方向流動的結構的半導體發光二極體。亦即,也可應 用本發明於第一電極3與第二電極4平行定位於該一主: 表面上方的結構。此外,在第三實施例中,第一實施例之 基材1係由半導體層15形成在非導電性基材14上的結構 所取代。 ' ° 此處,也可能在第二電極4與半導體層15之間形成接 317881 19 1323043 •觸層13。請注意,第一彼覆層5與接觸層 '係期望將導電層π配置於下凹部份丨二::汾 lla^係於半導體層15之一主要表面(亦即,頂部表面)之一 部份的區域中形成,且從該半導體層15之一主要表面上方 -觀看時,所形成之該導電層11係從發光部份2之内側延伸 •至基材延伸超出該發光部份2的區域。換言之係期望形 •成該導電層11以便能突出直到該發光部份2之外側。再/ -者,從該一主要表面上方觀看時,也期望該導電層丨丨突出 直到該發光部份2之外侧,並且同時暴露。換言之係期 望使該導電層11定位以便使包括與發光部份2之外圓周相 鄰之該發光部份的内側、以及以環狀形狀定位以便包圍所 形成該發光部份2之外圓周之導電層u之暴露部份u, 能彼此連續地形成。同時也期望從一主要表面上方觀看 時,該導電層11經過該暴露部们!,延伸直到該接觸層 13之内側H當從—主要表面觀看時,亦期望該下凹 部份11a係定位於非該塾電極9正下方的區域。注意,具 有電流流向水平方向之結構的半導體發光二極體中:也^ 能使用由藍寶石等所製成之非導電基材,而不是使用由石夕 等所製成之導電基材。此外’從該一主要表面上方觀看時, 所形成的該導電層^位於該接觸層13之整個底部表面 之正下方,然而沒有必要包括位於接觸層13之正下方的區 域。然而,係期望形成該導電層11以便能包括緊鄰該半導 體層5的區域之—部份。除此之外,也可能在該導電層U 之暴露區域11之受限區域中的導電層11之内側上形成 317881 20 1323043 T凹部份’以及以具有不同於導電層11之優越反射係數之 材質填充之。 第6圖係根據示出於第5圖中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 用以例示半導體發光二極體之操作與效應的剖面圖。在第 二貫施例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中,電流在半導體發光層15 之内部以水平方向流動,然而,藉由形成導電層11,使得 5 ‘電層Π在半導體層η内部突出直到發光部份£之外 側,而以如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之相同的方 式此增進出光率。亦即,當從發光部份2觀看時,從該 2光部份2發出的光不僅有向上發出的光L1(亦即,朝第 電本3的方向),而且有向下(亦即,朝第二電極4的方 向)發出的光。一部份向下發出的光係為導電層11所反 f ’並且成為向上行進的光L2。光也從該發光部份2之側 义面發出。從側表面發出之一部份的光也被導電層“反 L = 2向上行進的光U。因而,此半導體發光二極 广、在出光表面(亦即’向上)之出光率成為可能。 在夕’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 電層11也作為反射膜的功能,能藉由有效地使發出的:: ,向出光表面之方向以增進出光率,而同時確 準。 ^進出㈣’同時保持正向電壓在低位 ?者’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半導體發光二極 11不疋設於墊電極9之正下方。換 導電層 配置係侷限於離該墊電極9 ' Λ ^ Θ 11之 之相對較遠的位置。於是藉由 317881 21 I323U43 疋㈣導電層Π,能降低通過該導電層u之電阻值,並 且能達成如同高電阻層(亦即,電流阻擋層)設於該墊電極 之下方的、..α構中所達成之相同效應。亦即,能降低位 於該墊電極9之正下方的電流濃度、改善明亮度的不均句 性’以及達成延長的使用期限。 (第四實施例) 第7 ®係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實_,示出半導體發光 二極體之剖面圖。在第7圖中,與示出於第1圖之第二實 •施例之組成元件相同的組成元件係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 第四實施例不同於第一實施例在於由具有與導電層 折射率不同的折射率之材質形成之反射膜12係設於該導 電層11之内侧上。可應用第四實施例至第一至第三實施 例。構成該反射膜12之材質係期望比導電層u具有更高 的折射率,並且可以是非導電性材質。 、 问 、…第8圖係根據示出於第7圖之第四實施例’用以例示 半導體發光二極體之操作與效應之剖面圖。根據第四實施 例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能達成比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發 光-極體更為增進的出光率。亦即,如從發光部份2觀看 時,從發光部份2發出的光不僅有向上(亦即,朝第一電極 3之方向)發出的光u ’而且有向下(亦即,朝基材】的方 向)發出的光。一部份向下發出的光係為導電層Η反射, 並且成為向上行進的光L2a。另一部份向下發出的光係為 反射膜12所反射,並且成為向上行進的光L2b。光也從該 發光部份2之側表面發出。從側表面發出的一部份的^亦 317881 22 1323043 1 ^層11反射’並且成為向上行進的光L3a。從側表面
發出的另—部份的光被反射膜12反射,並且成為向上行進 的光L3b。因而,第四實施例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在出光 表,^ (亦即,向上)達成更增進的出光率。此外,根據第 四貫施=的半導體發光二極體,因為導電層11亦作為反射 膜的力月b,所以能藉由有效地使發出的光反射朝向出光表 a的方向以增進出光率,同時確保維持電流路徑。亦即, 能增進出《率同時保持正向電壓在低位準。 再者,根據第四實施例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 =也作為反射膜的功能,所以能藉由有效地使發出: 電流路::光表:的方向以增進出光率’同時確保維持 準。i μ即’能增進出光率同時保持正向電壓在低位 根據第四實施例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導電声 於弟一至第三實施例中稱為區域Α的區域中。: 位置。於Γ A之二,限於他 II之電阻值,而且能達—卜能降低通過該導電層 層)設於㈣㈣正·;㈣,電流阻擒 能降低位於位㈣電極 线亦即’ 的不均勾性、以及達成站具 电“度、改善明亮度 及這成延長的使用期限。 (製造方法) 第9A至第9F圖係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示出制1 體發光二極體之方法的每& ,、她灼不出製造半導 的只例的剖面圖。第9Α至第9F圖係 317881 23 1323043 • 2用f 1 f所示之第—實施例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為例。 請注意,第9A至第9F圖中第!圖的構成元件中相同的構 成元件係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 百先,準備好基材1,使用有機金屬氣相磊晶 (metalorganic vap〇r Phase epitaxy,M0VPE)方法將第 坡覆層5發光層7、以及第二披覆層6依順序堆疊在基 材1上。結果,在基材丨上形成發光部份2。然後在第二 -披覆層6之整個表面上形成透明電極,並且此透明電極形 ♦成該第-電極^詳見第9,圖)。下一步,在基之表面 上(亦即,在第一電極3側的表面上)選擇性形成光罩 • (Ph〇t〇mask)。然後執行乾蝕刻。在此乾蝕刻中,利用基材 .:與發光部份2間之㈣速度的差異性,如第9B圖所示, $擇性地將第—電極3與發光部份2之部份移除以形成凹 21基材1之頂部表面的部份係為這些凹槽所暴露。 下步,例如,使用由氳氟酸(HF)與硝酸(HM03)之液 % 物衣成之蝕刻溶劑,僅在基材1之暴露部份上執行 •、向性餘刻(iS〇tropicetching)。因而,在基材i之一主 要表面上形成下凹部份lla,以使下凹部份11a從該基材1 之曝露部份延伸而朝向基材1與發光部份2間之交界面之 =°換言之’基材i係以凹槽21作核刻岐點,以及 ^材^之一主要表面上形成該下凹部份11a。如第9C圖 這二下凹部份11a係形成具有由發光部份2製成的 伸出部份。 接著,使用電鍍方法' 化學氣相沈積(CVD)法、溶膠- 317881 24 1323043 凹部份11 a中埋置至少一 ’具有反射機能之導電層 凝膠法(so卜gel)等方式,在該下 導電材料。因此’如第9D圖所示 1 1係形成在該下凹部份1 1 a中。 下一步,如第9E圖所千,铱 之敕徊在卹主;u ’、弟一電極4係形成於基材1 i個底邛表面上,而塾電極9係 个 u 私徑a 丁、形成於第一電極3上。 下一步,如第9F圖所示,朝簽 頭2 3之方向執行切割。因 而,完成了許多第1圖所示半 u 根據弟「^四貫施例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亦可使用以 上所描述的製造方法製造。 由於上述的結果,根據本實施例之製造 化材料的選擇以形成導雷厣M 女 八敗*間 朵替”, 電層11。亦即,在基材1上形成發 先# 2後,可使用等向性钱刻等來形成下凹部份⑴, 亚且在下凹部份lla中可形成該導電層1卜因此,相較於 執打接合(b〇nding)的方法,即習知的製造方法,本實施例 的製造方法不會出現有關於導電層11與基材1以及發光部 伤2間之黏著力的問題。此外,因為沒有在導電層"上堆 疊該發光部份2的步驟,所以對晶體成長而言很難出現在 發光部份2,而能減少晶體缺陷。 再者,根據本發明的製造方法,因為沒有將基材1與 發光f份2黏接在一起的步驟,所以能輕易地製造第一至 f四貫施例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因此,根據此製造方法, 月b以低成本製造半導體發光二極體,該半導體發光二極體 具有較咼出光率,以及較低的正向電壓。 以上說明了本發明的實施例,然而本發明之半導體發 25 317881 1323043 光二極體以及半導體發光二極體之製造方法不是只侷限於 上述發明的實例中,並且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脅 下’能在某種程度做出各種修改。 口本發明對多種半導體發光二極體係有效的。也就是, y應用本發明至多種發光二極體。例如,可應用本發明至 乳化鎵系列化合物藍光發光二極體(Mue Hght叫 此3 Γ t月之&佳實施例已說明且例示如上,應該瞭解這 ::==2範用,而不可視為侷限本發明。在不脫 替代:以及::ΓΓΤ’可以對本發明做出增加、刪除、 管代以及其他修改。因此,太旅ηη 限,而僅由申請專利範圍所限制:月不為上述的說明所褐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根據本發明的第—者 一 二極體之剖面圖; 风轭例,示出半導體發光
第2圖係根據本發明 一極體的操作與功效之剖 的第一實施例 面圖; 第3圖係根據本發明 二極體之剖面圖; 的第二實施例 例示半導體發光 示出半導體發光 的第二實施例 面圖; 的第三實施例 的第三實施例 ’例示半導體發光 ’示出半導體發光 ’ W示半導體發光 第4圖係根據本發明 二極體之操作與功效之剖 弟5圖係根據本發明 二極體之到面圖; 第6圖係根據本發明 317881 26
二極體〜诉T卜興功效之剖面圖 第7圖係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 二極體之剖面圖; 第8圖係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 二極體的操作與功效之剖面圖; 9Α圖係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 極體的方法之剖面圖; 9Β圖係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 極體的方法之剖面圖; 第9C圖係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示 二極體的方法之剖面圖; 第9D圖係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示 二極體的方法之剖面圖; ’禾出半導體發光 例示半導體發光 示出製造半導體發光二 示出製造半導體發光二 出製造半導體發光 出製造半導體發光 出製造半導體發光 出製造半導體發光 1 3 5 7 11 11a 第9Ε圖係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示 二極體的方法之剖面圖;以及 第9F圖係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示 一極體的方法之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基材 2 發光部份 第一電極 4 第二電極 第一披覆層 6 第一坡覆層 發光層 9 墊電極 導電層 11, 暴露部份 下凹部份 12 反射膜 317881 27 1323043 ;13 接觸層 14 非導電性基材 15 半導體層 21 凹槽 23 箭頭 28 317881

Claims (1)

1323043 第95104850號專利申請案 (98年6月8日) 9~|·1日|正替換頁 I 十、申請專利範圍: • L-種半導體發光二極體,包含: - 基材; 發光部份,該發光部份係配置於該基材之一主要表 面上;以及 第一電極,該第一電極係配置於該發光部份上,其 中, 從其上形成有該發光部份的基材之該主要表面上 • 方觀看時,該基材係延伸超出該發光部份,以及其中 該半導體發光二極體復包含導電層’該導電層係反 射從該發光部份發出的光並且由導電材料所形成,且該 導電層係在該主要表面之基材侧上形成,並且從該主要 表面上方觀看時,該導電層係從該發光部份之内側延伸 朝向該基材延伸超出該發光部份的區域而形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其中,該 • 導電層具有連接該基材至該發光部份的功能,並且該導 電f與該基材間之接觸電阻(R1)以及該導電層與該發 光°卩伤間之接觸電阻(R2)之總和係小於該發光部份與 該基材間的接觸電阻(R3),即(r1+r2) <r3。 、 3. =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其中,從 /、上形成有該發光部份的基材之該主要表面上方觀看 時,塾電極的下方不存在該導電層。 t申π專利範圍第丨項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其中,從 /、上形成有該發光部份的基材之該主要表面上方觀看 317881修正版 29 1323043 ^ ^95TO2fp50號專利申 一 .· 』!-謂正替換頁(98年6月SI 4,所形成之該導電層係從該^卩份之内j則延伸朝向 該基材延伸超出該發光部份之區域,並且該導電層係突 出且暴露直到該發光部份的外側。 ’'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其甲,由 具有與該導電層之折射率不同折射率之材料所形成的 反射膜係配置於該導電層之内側上。 6. —種製造半導體發光二極體之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在基材之一主要表面上形成發光部份的步驟; ^從其上形成有該發光部份的基材之該主要表面上 方觀看時,將—部份的該發光部份移除直到該基材 暴路該基材之表面之一部份的步驟; 從該主要表面上方觀看時,在該基材之該主要 中形成下凹部份,以使從兮其4 s恭 暴露區域延伸朝向 該基材與該發光部份之交界面的方向的步驟;以及 將具有反射功能之導電材料埋置於該下 的步驟。 r 317881修正版 30
TW095104850A 2005-02-28 2006-02-14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TW200633275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52934A JP2006237467A (ja) 2005-02-28 2005-02-28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33275A TW200633275A (en) 2006-09-16
TWI323043B true TWI323043B (zh) 2010-04-01

Family

ID=36931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04850A TW200633275A (en) 2005-02-28 2006-02-14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446342B2 (zh)
JP (1) JP2006237467A (zh)
KR (1) KR100724782B1 (zh)
TW (1) TW20063327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90775B1 (ko) * 2004-12-08 2006-06-1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실리콘 발광 소자
JP4765916B2 (ja) 2006-12-04 2011-09-07 サンケン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素子
KR101534848B1 (ko) * 2008-07-21 2015-07-2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 다이오드 및 그 제조방법. 그리고 발광 소자 및 그발광 소자 제조방법
KR101039904B1 (ko) * 2010-01-15 2011-06-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및 발광 소자 제조방법
CN107210335B (zh) 2015-01-30 2019-07-05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半导体组件的方法及半导体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06095A (en) * 1992-08-27 1995-04-11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array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the light emitting diode
JP3482709B2 (ja) * 1994-10-19 2004-01-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半導体装置
KR100545113B1 (ko) * 1996-12-27 2006-04-14 모토로라 인코포레이티드 가시파장의수직공동표면방출레이저
US6493368B1 (en) * 1999-07-21 2002-12-10 Agere Systems Inc. Lateral injection vertical 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
JP4054631B2 (ja) * 2001-09-13 2008-02-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ledランプ並びにled表示装置
JP4048056B2 (ja) * 2002-01-15 2008-02-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90000980A (ko) * 2017-06-26 2019-01-04 이동원 퍼스널 헬스케어 시스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446342B2 (en) 2008-11-04
US20060193355A1 (en) 2006-08-31
KR100724782B1 (ko) 2007-06-04
KR20060095470A (ko) 2006-08-31
TW200633275A (en) 2006-09-16
JP2006237467A (ja) 2006-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50078B2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
CN107017320B (zh) 半导体发光元件
JP4535053B2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の配線の形成方法、発光ダイオード実装基板、ディスプレイ、バックライト、照明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719110B2 (ja) 発光素子
US8772805B2 (en) High efficiency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EP2731150B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4974867B2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758076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TW201225334A (en) Opto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5008324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
JP4678211B2 (ja) 発光装置
JP2013026451A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
JP2012043893A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116439A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
JP5729328B2 (ja)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323043B (zh)
JP2012038950A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75786B2 (ja)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965242B1 (ko) 복수의 절연층들이 적층된 발광 다이오드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6269807A (ja) 半導体発光ダイオード
KR101916369B1 (ko) 발광 다이오드
KR101773582B1 (ko) 고효율 발광 다이오드
TW201929258A (zh) 發光元件
JP5468158B2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36930B2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